史上最沙 沙塵超標16倍 本周恐有另一波
真的「沙」很大!中國沙塵暴昨席捲台灣,全台由北到南幾乎
灰濛濛一片,地標台北101大樓就像掩蓋在一層泥沙下,全台懸浮微粒濃度暴增,76個測站有近一半測得破表值,為國內史上最嚴重的一波沙塵危害。漫天沙塵
導致昨因眼痛、氣喘等急診病患較平常多3至4成,民眾均大呼:「呼吸不太暢順」、「快要窒息了。」
環保署預估,今天白天過後空氣品質可望逐漸恢復,但中國內蒙、華北一帶沙塵暴仍未解除,本周鋒面及大陸冷氣團接續南下,惡劣空氣品質可能還會出現。環保署及醫師均呼籲民眾在沙塵來襲時應少出門。
網友:快窒息了
受
到中國沙塵暴(地面能見度低於1公里)帶來大量沙塵影響,昨全台各地懸浮微粒濃度暴增,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台北士林測站昨中午懸浮微粒濃度每立方公尺高達
1724微克,超過背景值100微克的16倍,是全台空氣品質最惡劣地區。北市士林區內,路旁摩托車椅墊及汽車玻璃,明顯罩上一層灰塵。街上許多民眾也戴
上口罩,在士林買口罩的黃姓大學生說:「感覺呼吸不太順暢,趕快買口罩。」也有網友指:「快窒息了。」
台北國道馬拉松賽昨上午在國道汐五高架北上路段舉行,9千名參賽者在沙塵下邁開步伐,原本沿途可欣賞到圓山飯店等景點全一片霧茫茫!地標台北101大樓也像掩蓋在一層泥沙下,在101大樓85樓工作的陳小姐說,「今望去台北市天空一片灰濛,什麼也看不到。」
昨下午準備出發執勤的國籍航空公司嚴姓機師說,聽剛執勤回來的機師說,以前受沙塵影響,國內的天空頂多有點灰濛,但這次從天空中放眼望去一片黃沙,能見度也降低。昨島內機場航班均正常起降,僅離島馬祖機場因能見度低全天關閉。
宜蘭昨早幾乎每台車都蒙上厚厚沙塵,地上四處可見一層黃沙。中縣民眾盧茂松說:「台中港外的梧棲地區天空黃黃的,風吹過來感覺有很細微粉塵,桌上還有厚厚的土黃色灰塵!」
氣喘病患多3成
環
保署監資處處長朱雨其指出,這波中國沙塵隨冷空氣與高壓迴流南下,昨清晨開始從馬祖一直到北台灣,懸浮微粒濃度直線飆高。至昨晚11時為止,全台76個空
氣品質測站中,懸浮微粒每小時濃度值超過每立方公尺1千微克破表值的有
38站,空氣品質達「不良」等級有25站、「非常不良」有5站、「有害」等級28站。整體而言,全台7個空氣品質觀測區,全達到「不良」、「非常不良」或
「有害」等級。
朱雨其說,因高壓迴流帶來的沙塵量超出預期,導致從華南到琉球都被沙塵籠罩,濃度也突破去年4月25、26日兩天那波最強沙塵,成環保署監測空氣品質20多年來最強沙塵危害。
不少醫院急診室昨湧進眼痛、氣喘等急診患者。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說,若與前天相較,昨因眼痛就醫患者約增4成。署立雙和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徐熙景說,疑似受沙塵影響,氣喘兒因咳嗽不停、喘不過氣等症狀,上門求診人數比平常多3成。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沙塵中的懸浮微粒多已吸附戴奧辛、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若吸入過多懸浮微粒,易誘發肺部、心血管發炎,使原有肺部、心血管疾病更惡化,民眾應少出門。
環署擬加強洗街
環保署表示,已擬妥沙塵應變計劃,如有必要會協調環保局加強灑水洗街,及協調大型營建工程等污染源停工,降低空氣污染。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大陸沙塵主要是內蒙、華北一帶工業化的後遺症,大量土地沙漠化後被高壓捲起,隨著天氣系統外移。包括日韓、台灣等地區只能被動接受無法阻絕。
昨空氣品質達不良以上測站
◎有害(PSI大於300)
.28站
基隆、汐止、萬里、新店、土城、板橋、新莊、菜寮、林口、淡水、士林、中山、萬華、古亭、松山、桃園、大園、觀音、平鎮、龍潭、湖口、宜蘭、三重、中壢、永和、馬祖、金門、泰山
◎非常不良(PSI 200~299)
.5站
線西、二林、新港、朴子、陽明
◎不良(PSI 101~199)
.25站
竹東、新竹、頭份、苗栗、三義、豐原、沙鹿、大里、忠明、西屯、彰化、南投、斗六、崙背、台西、嘉義、善化、安南、台南、左營、花蓮、冬山、竹山、崇倫、馬公
註:PSI(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為空氣污染指標,全台共76個空氣品質測站,表列為昨晚9時止的統計資料來源:環保署
今各地空氣品質預報
空
氣污染指標(PSI,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是依空氣中懸浮微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臭氧濃度等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標值,再以當天各
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天之空氣污染指標值(PSI)。
空氣污染指標(PSI)
查詢網址
http://taqm.epa.gov.tw
抗沙口罩賣翻了 銷量多2倍 洗車大排長龍醫提醒少出門
沙
塵襲台,民眾紛紛買口罩、空氣清淨機等求自保。量販業者表示,與上周日相較,昨空氣清淨機銷量激增5成,各類口罩銷量也暴增,其中兒童口罩激增2倍。藥局
也表示,買眼藥水的民眾比平日增加近2成。醫師表示,民眾外出可配戴外科或活性碳口罩,但不建議使用透氣差的 N95或密合度差的布口罩。
沙塵襲台
愛
買公關副理楊冬寧說,昨空氣清淨機業績比上周同期激增5成,其中以5千元以下機種最受歡迎。口罩銷量約比平日增加3到5成,其中又以外科口罩最熱銷。大潤
發公關經理何默真表示,昨空氣清淨機詢問度大增,業績跟上周同期約成長1至2成,兒童口罩銷量約增加2倍,外科口罩也增加5成以上。
眼藥水銷量增2成
家樂福公關經理林夢紹表示,各類口罩銷量比平日多出1倍,空氣清淨機則詢問度大增,不少民眾直接拉著銷售人員問:「這對抵抗沙塵暴有沒有效?」整體銷售量約增加1至2成。
昨全台空氣品質惡化最嚴重的台北市士林區,商家口罩也熱賣,康是美士林店鄭姓經理說:「賣出的口罩數量比平常多3到4成。」長青連鎖藥局藥師黃峻恩也說,昨購買口罩、眼藥水民眾約增加1至2成。
洗車業者也因沙塵襲台受惠,中油四結站洗車工讀生說,昨上午7時起,洗車大排長龍是平常4倍。北市育成洗車中心站長鄭育明也說:「沙塵過後生意會增加,預估今起洗車的業績將大幅提升。」
一片霧茫茫也影響民眾出遊意願,美麗華公關翁素陵說,昨受沙塵暴影響,進入觀景台搭乘摩天輪的民眾跟上周同期約減少3至4成。台北101發言人劉家豪則表示,旅行團的101觀景台行程不會變更,觀景台業績不受影響。
窗戶留縫隙掛窗簾
民眾高姿雲說:「平常就容易呼吸道過敏,遇到沙塵一定去量販店大量購買口罩。」民眾譚先生說:「為1、2天沙塵就買數千元的空氣清淨機不划算,會盡量減少出門機會。」
署
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說,沙塵來襲期間最好少外出,且在家窗戶別開太大,留些許縫隙再掛窗簾,以阻擋懸浮微粒吹進室內。若欲使用空氣清淨機,應
選具高效率微粒空氣濾心(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簡稱HEPA)的空氣清淨機,因一般空氣清淨機濾網孔隙大,對過濾懸浮微粒較沒效。
葉姿辰說,若要外出可配戴外科口罩,而N95口罩雖可阻擋懸浮微粒,但不適合久戴,另布口罩因口罩與鼻樑間密合度差,仍會吸入懸浮微粒,不建議使用。若需騎乘機車,建議戴全罩式安全帽、護目鏡、口罩,另穿長袖衣褲,戴手套,避免沙塵刺激皮膚。
沙塵防護用品使用建議
◎N95口罩
主要用於阻擋病毒,也可阻擋懸浮微粒,但價格貴透氣差,不適合久戴,不建議沙塵來襲時使用
◎活性碳口罩
可阻擋懸浮微粒、異味,建議外出時配戴,建議騎乘機車時使用
◎外科口罩
可阻擋沙塵懸浮微粒,建議外出時配戴,但需每天更換,避免口罩失去效用
◎布口罩
可阻擋懸浮微粒,因密合度較差,仍會吸入懸浮微粒,沙塵來襲時不建議使用
◎空氣清淨機
一般空氣清淨機對過濾懸浮微粒無效,應選擇具高效率微粒空氣濾心(HEPA)的機種
◎護目鏡、手套、長袖衣、褲
可避免沙塵侵入眼睛,外出與騎乘機車、單車時配戴
沙塵來襲注意事項
.氣喘、肺疾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盡量不要外出,若要外出建議戴上口罩,並隨身攜帶急救藥物
.暫時停戴隱形眼鏡,不論有無近視,都建議戴上可防風沙的有鏡片眼鏡
.建議機車族與單車族,暫改搭捷運、計程車等,避免受風沙吹襲
.深呼吸會吸入過多沙塵,應取消晨運或劇烈運動,避免吸入過多沙塵
.家中窗戶避免全開,可只留下些微縫隙並掩上窗簾,避免沙塵入侵室內
黃沙漫中日韓 危2.7億人口
上周五開始的沙塵暴是自去年以來中國遭受強度最強、影響範圍最廣的沙塵天氣,大風夾雜沙塵,讓北方黃土飛揚,部分地區的強沙塵暴昨蔓延至整個長江流域,中南部都感受其威力,包括台商聚集的北京、上海共16個省、市、自治區受不同程度影響。
據估計,這次沙塵天氣覆蓋約282萬平方公里,超過中國1/5國土,其中沙塵暴覆蓋範圍約28萬平方公里,共影響2.7億人口。台灣、日本、南韓也難以倖免。
沙塵天氣依能見度分浮塵(能見度小於10公里)、揚沙(1至10公里)、沙塵暴(小於1公里)、強沙塵暴(小於500公尺)共4等級。
沙塵包圍東京鐵塔
中國中央氣象台稱,這次沙塵天氣來自外蒙古、中國內蒙古。上周四下午,受蒙古氣旋和冷空氣影響,外蒙西部和南部先後出現沙塵天氣,於上周五南下內蒙,捲起當地沙塵形成沙塵暴。直到前天傍晚,沙塵暴才逐漸平息。但受另一波冷空氣影響,新一輪沙塵天氣將接踵而至。
日
本昨從北海道到沖繩幾乎全籠罩在沙塵暴中,日本氣象廳指出,九州、近畿和東海部分地區能見度不到2公里,東京鐵塔也被沙塵包圍。大阪、福岡等西部城市能見
度在5公里以下。南韓國家氣象局前天也對首都首爾和部分地區發布沙塵暴警告。沙塵暴從前天中午開始影響首爾,專家預計這是今年「最嚴重的沙塵暴」。
(蘋果日報)
--
史上最強沙塵暴 指數破表
「哇,這場沙塵暴恐怖指數破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沙塵暴,有網友笑說:「站一天下來,會不會變成兵馬俑啊?」很多醫院急診室多了一些不速之客,馬偕醫院說,眼睛不適就診的患者就多了三成。
台灣昨天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沙塵侵襲,各地天空沙塵瀰漫。環保署資料顯示,全台監測站有超過三成顯示空氣品質達到「有害」程度,士林測站的懸浮微粒濃度更是正常背景值的卅四倍,創歷史新高。環保署預估這波沙塵影響到今天中午以後才能緩和。
醫師提醒,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塵肺症等呼吸道比較不好的患者,中午前最好留在室內少出門。
大
陸沙塵伴隨冷空氣南下,昨天清晨開始影響台灣。到昨天傍晚為止,環保署全台七十六個空氣品質監測站中,就有廿五站的每立方公尺懸浮微粒濃度超過一千微克,
打破有史以來紀錄。一般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的背景值是五十。士林站在昨天中午十二點測到一七二四的懸浮微粒濃度,也寫下外來沙塵懸浮微粒濃度新高。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朱雨其表示,這波沙塵持續的時間長,到昨天晚間北部地區沙塵濃度下降緩慢,南部地區濃度又開始上升,加上沒有降雨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沙塵,導致台灣受影響的程度大,預計到今天中午以後才會減緩。
朱雨其說,環保署事前已經預測到懸浮微粒平均濃度會達三百以上,但士林站出現這麼高的濃度,超出目前的預測能力。
八十四年三月東北角曾因沙塵暴出現「泥雨」,當時懸浮微粒濃度是五八六,九十六年基隆也下過「泥雨」,懸浮微粒濃度最高達三四八。之後的沙塵暴對台灣影響比較小,直到去年四月的沙塵暴,全台有三分之二測站濃度超過八百,七個破千,最高濃度約一千一。
沙塵暴伴雨 宜蘭天降「泥水」
宜蘭昨天碰到有史以來最大沙塵暴,蘭陽平原昨天能見度只剩五公里。宜蘭氣象站觀測員表示,一般沒下雨的能見度十公里以上,下雨的話十公里以內,沙塵暴能見度比下雨天還差,到處都灰濛濛的。
前開啟雨刷就能刷去擋風玻璃的雨水,昨天全是「泥水」,得不斷噴刷,否則根本看不清楚。
網友林小貓玩笑說,真的是「沙很大」,她放在外面的機車,座椅上厚厚一層黃沙,簡直像停放在建築工地旁的贓車。而網友小鳥的「會不會變兵馬俑」聯想,網友誇讚很有創意。
昨天全台各地幾乎都籠罩在沙塵暴威脅中,環保署設在桃園縣大園、桃園、平鎮、龍潭的四個測站,懸浮微粒均破百,下午四時空氣品質指標已破五百,達到空氣汙染嚴重的程度。
台中縣海線地區清水、沙鹿監測站,上午十點以後測得的空氣汙染指標線型急遽升高。民眾抱怨衣服越曬越髒,站在高處遠望,好像蒙上「黃色的霧」。
洗車場拜沙塵暴之賜,生意不斷上門。桃園市加油站附設自動洗車、路邊「自助」洗車全客滿;宜蘭加油站游姓工作人員也說,生意比平常成長三倍,「有些加油站洗車的比加油的還多」。
--
大陸沙塵暴襲台,位在後山的台東,雖有中央山脈阻擋也失守,讓台東縣昨天整日灰濛濛,不過台東人「抗沙」經驗豐富,應付自如;有人家裡必備擋沙板,店家早準備好長水管、帆布以灑水遮沙。
台東素有「沙城」之稱,每年東北季風一吹,卑南溪沙塵暴揚起,沿岸鄉鎮莫不遭沙土侵襲,居民苦不堪言。
前陣子卑南溪風飛沙最嚴重時期,台東市空氣懸浮微粒指數高達每立方公尺兩千微克,等於破表。台東市南王部落的林姓早餐店老闆說,當時擦完桌子不到三分鐘,又是一層灰,超恐怖,「這次沙塵程度根本不及當時五分之一。」
一般人家避免「沙入境」都緊閉門窗,但這樣還不夠,有的人家加裝「防颱板」,有錢一點的就買空氣清淨機。
個人出門裝備也不能少,口罩最好戴兩層以上;愛「水」的女性在一般有花樣的口罩內,加外科口罩或活性碳口罩,可以漂亮出門又防沙。機車騎士早備好全罩式安全帽,不想讓棉衣或棉外套沾沙,風衣也不能少。
老台東人林崑成說,他都加戴護目鏡,俗稱風鏡,就是為了眼睛不進沙。
昨天台東市從上午八點多能見度就逐漸降低,平常台東能見度達十五公里,到中午降至四、五公里;懸浮微粒值從早上的每立方公尺卅五微克,一路飆到下午三點的每立方公尺一七七微克。
中山高灰撲撲 如墜霧中
昨天強烈沙塵暴來襲,中山高速公路北部路段一片灰濛濛,放眼望去,車陣如行駛五里霧中。泰山收費站收費員頂著強風和沙塵上班,收費站一再廣播提醒收費員戴口罩,收費時要抓牢回數票或鈔票,避免被強風吹走。收費員有的戴兩層以上的口罩上班,但眼睛吹進沙子相當難過。
北縣環保局指出,八個監測站懸浮微粒濃度,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高峰期幾全「破表」,每立方公尺懸浮微粒濃度超過一千微克,尤以汐止、三重、新莊最嚴重,空氣品質惡化達中級程度。
北縣交通局啟動緊急防制機制,各要道的電子看板打上「沙塵暴來襲,請避免外出」提醒民眾,洗街車也全部出動洗街。北縣環保局並通報教局聯繫各國中小學今天減少室外課程,體育課儘量在大禮堂等室內舉行;並赴各大型工地稽查,要求確實管控工程車挾帶沙塵。
基
隆安樂分駐所警員李東勳說「灰塵大,眼睛、喉嚨都不舒服」,與同事還互相提醒「今天別吃路邊攤」。警員廖祥銓說,「警察巡邏戴口罩能看嗎?」,在路口站多
久,就吸了多少灰。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一警察隊長簡俊能的座車,天天擦洗得一塵不染,昨天短短幾個小時,外表就累積了一層沙。
台灣沙很大 學者:華北乾旱+往南氣流
環保署統計,近年大陸沙塵暴影響台灣的頻率減少,但嚴重程度增加。學者認為,昨天這波沙塵影響台灣之所以嚴重,可能是由於華北地區鬧乾旱,以及缺少雨水所致。不過學者都認為這種極端的沙塵影響不會是常態。
中
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助研究員許世傑表示,去年四月跟昨天這波沙塵影響強度確實比較強,可能與大陸沙地的相對濕度低,吹起沙的風勢強,以及往南的天氣系統強有
關。一般而言,沙塵暴發生後會被西風氣流傳送向東,經北京傳到日韓。但如果有南北向的大陸冷高壓系統,則有利東西向吹的沙塵向南影響到台灣。
雖然這兩年台灣受大陸沙塵暴影響嚴重,但許世傑並不認為未來會成為常態,「還要再觀察兩、三年才能說是否會成為趨勢」。
氣象專家彭啟明指出,前兩天雖然有鋒面通過,但雨勢不如預期,「沒有機會把空氣中的沙洗掉」。且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華北大乾旱,有些地方雖然下雪,但卻不是下在沙塵暴的源頭,甘肅、陝西、河北等地乾旱、沙量多,也是導致傳到台灣上空,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仍高的原因。
(聯合報)
--
懸浮微粒濃度破千 史上最高 馬拉松沙氣騰騰 迷濛中邊跑邊咳
台灣昨日出現史上最大沙塵暴,各地「沙」氣騰騰,監測數據破表!根據環保署昨日下午五時發布監測資料,全台共有廿五測站懸浮微粒小時濃度超過一○○○微克/立方公尺,北部地區廿三個測站的空氣汙染指標(PSI)達「有害」等級,雙雙破紀錄。
而環保署台北士林監測站,昨日中午十二時測得沙塵濃度一七二四微克/立方公尺,是有監測以來的最高紀錄。
昨日挑戰「二○一○台北國道馬拉松」的九千位跑者也別有一番「迷濛」奇特感受。
整場賽事順利,偶有跑者邊跑邊咳,但未因沙塵暴而嚴重不適、跑進入醫護站的跑者。跑者並發現,國道馬拉松標誌性景物之一的台北一○一大樓,竟然不見了!女子冠軍奇慕里雅說:「這場比賽會讓我永生難忘,沒想到風那麼強,眼前灰灰的,真有挑戰性。」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長朱雨其表示,今日沙塵影響逐漸減弱,空氣品質可望回到正常。但大陸華北地區持續發生沙塵,周三又有新一波冷氣團南下,是否再帶來揚塵,正密切監測中。
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五月,為中國大陸沙塵好發季節,台灣難逃沙塵來襲,近來中國大陸出現自去年元月以來最強沙塵暴,環保署呼籲民眾勿掉以輕心。
正常天氣狀況下的懸浮微粒背景值約六○微克/立方公尺,根據環保署監測資料,去年四月廿五日的沙塵事件,台灣有七個測站監測到的懸浮微粒濃度超過一○○○微克/立方公尺,前所未見。
但昨日這波沙塵暴同時間多達廿五個測站破千,創環保署監測廿餘年來的新紀錄。
北台灣的沙塵濃度昨日凌晨三時開始飆高,自此一路攀升,馬祖早在清晨七時懸浮微粒濃度已達一○○○微克/立方公尺。
環保署表示,各測站儀器不同,部分儀器的偵測上限只到一○○○微克/立方公尺,所以有些測站的數據都已破表。
中午過後,沙塵暴逐漸往南移動,截至昨日下午五時,懸浮微粒每小時濃度超過一○○○的測站達廿五站,從北台灣延伸到中台灣,各地陸續籠罩在陰霾中。
空氣汙染指標部分(PSI),空氣品質達不良等級有十九站,非常不良等級二站,最高有害等級竟然多達廿三站。
沙塵暴罩台 民眾:快窒息爆肺
沙塵暴發威,北台灣沙很大!來自大陸華北的沙塵昨日籠罩台灣,不少民眾嚇得直呼,出門才幾分鐘,肺就快爆了,甚至頭暈目眩,只得回家「避難」。有呼吸系統不好的人苦笑說,空氣實在太糟糕,呼吸不順,已經到了需要氧氣罩的程度。
黃沙漫天 空氣都聞得到
「放眼望去一片霧濛濛,陣陣狂風襲來,我還以為颳龍捲風!」住在士林的陳小姐說,「空氣中都聞得到沙子的味道」,她後悔沒戴口罩出門,只好拿外套擋風沙,狼狽不已。張小姐說,早上出門以為車子不見了,銀色的車身被沙塵蒙上而失去光澤,擋風玻璃上也一片沙。
住在內湖的吳小姐同樣忘記做好防護措施,出門時一路以衣袖遮掩口鼻,一度暈眩,實在很不舒服,「這波沙塵真的太威了,還是龜縮在家一整天卡好!」
民眾秦小姐的呼吸系統本來就不好,把家中的門窗關得緊緊的,還是覺得呼吸很不順,她痛苦的說,已經到了需要戴氧氣面罩的程度。
50年最大 龜縮在家卡好
台北縣林口鄉民眾林東陽說,在林口生活超過五十年,從沒看過這麼嚴重的沙塵暴,而且風勢很大,就像是帶著沙子的颱風襲來,飛沙走石讓人不舒服。
上班族陳小姐說,中午出門買便當,走不到幾分鐘,發現整雙手像沾滿黃沙的感覺,實在很誇張。
寸步難行 開車霧裡看花
宜
蘭地區昨日上午飄起細雨,雨水混雜粉塵落下後,導致停在室外的車輛彷彿覆上一層厚厚的黃土,員山鄉簡姓民眾說:「車子不但髒兮兮,連開車的視線都受到影
響!」。桃竹苗地區因視線受影響,民眾開車時都將車速放慢,車距拉大,避免追撞。而剛打蠟洗車的駕駛車開沒多久就卡了一層黃塵只能跳腳,抱怨又要花錢洗
車。
桃園中壢區漁會理事長張順德說,沙塵暴確實影響漁船進出安全,海面上濛濛看不清楚,不能完全靠目視,漁船裝設有衛星定位的漁船才敢出港。新竹漁港昨天出海的漁船也比平時少了一點。
因為大陸沙塵伴隨著冷空氣南下,由貓空看下去北二高交通已經呈現霧茫茫一大片,能見度極低。
從台北郊區山上俯瞰,連101大樓都一片朦朧。
大陸沙漠化 台灣遭殃難防堵
中國大陸每每出現沙塵天氣,向東、向南傳輸,台灣無可倖免。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長朱雨其表示,近一、二年來,大陸沙塵對台灣影響頻率雖減,但影響程度嚴重,成因複雜,可能與氣候變遷、大陸沙漠化程度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
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五月(冬、春二季),中國大陸沙塵源區常出現沙塵暴,揚塵隨風向東、向南傳送,影響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環保署監測資料顯示,自八十三年至九十八年止,台灣受大陸沙塵影響計五十五次,其中九十年、九十一年各七次,九十三年高達九次。
朱雨其觀察,近兩年台灣沙塵天氣已降至每年二、三次,頻率沒有以往高,但「不來則已,一來驚人」,沙塵濃度與影響範圍都十分驚人,可能與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加劇、大陸沙漠化面積增加等因素有關。如要徹底瞭解,勢必得進行跨國研究。
昨日這波史上最強大沙塵暴襲台,前一天環保署僅預估空氣懸浮微粒濃度值約三百微克/立方公尺,但昨日有廿五個測站都超過一千微克/立方公尺,甚至出現一七二四微克/立方公尺的史上最高紀錄,預測與實際情形實在「差很大」。
朱雨其解釋,揚塵發生在中國大陸,大陸網站公布的資訊極少,台灣難以精確掌握沙塵資料。
急診病號增3成 氣喘病患險送命
沙塵暴來襲,空氣品質惡劣,醫院發現,昨天急診病患較平常的周末增加約三成,多數是眼睛發癢疼痛、強烈異物感,有些是過敏病號發作,呼吸不順就醫。醫師預測,沙塵暴過後一、兩天是呼吸道疾病就診高峰,民眾如果眼睛、鼻子吃了一堆沙,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洗,緩解不適。
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表示,昨天到醫院急診的病患較平常周末增加三成,不少病患因戴隱形眼鏡覺得眼睛不適,發紅、發癢、疼痛,也有病患胸悶、喘不過氣、喉嚨乾癢不舒服急診,應都是沙塵暴惹的禍。
馬偕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徐世達發現,有不少過敏患者發作,也有老人家早起運動,結果氣喘急性發作,差點送命。
徐世達說,沙塵暴造成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增加,對眼睛黏膜、皮膚都造成刺激,有過敏、氣喘病史者,最好減少外出,出門時應戴上口罩、護目鏡、穿長袖保護,並隨身攜帶氣管擴張劑等急救用藥。
台大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葉德輝指出,沙塵暴過後,呼吸道、耳鼻喉不適求診病患在一兩天內會驟增達最高峰,有宿疾的人易因吸入粉塵,氣管收縮,導致呼吸困難,使呼吸道病情復發或加重,民眾最好的保健之道就是少出門。
昨天馬拉松比賽不畏沙塵暴照常舉行,選手沿路吃進一堆沙。他建議,越是在灰塵多的環境,越應善用「鼻子」呼吸,千萬別張口呼吸,因為鼻子是最好的過濾器,可以卡住外面髒汙的粉塵顆粒,鼻塞時擤出來即可。
(中國時報)
--
沙塵指數破表 中南部今警戒
38測站懸浮微粒破千 30站達有害等級
史上最嚴重的沙塵暴昨日發威,全台沙塵指數破表!今天隨冷空氣南移,北部沙塵威脅雖暫緩,但中南部將進入警戒範圍,而週三又有新鋒面報到,屆時強大沙塵暴可能再度攻陷台灣。
這
波沙塵暴堪稱台灣史上「沙最大」。根據環保署晚間十一時監測資料顯示,PM10(粒徑小於十微米的懸浮微粒)小時濃度曾超過一千(微克/立方公尺)的測站
高達卅八站,桃園以北部分測站破千時間長達十二小時,都創下紀錄。榜首的士林測站達一七二四,污染值比一般平均正常值高出三十四倍。全國有三十站空氣品質
PSI指數達「有害」等級、「不良」等級有廿三站、「非常不良」八站。
士林最大濃度達 1724 急診病號大增
沙塵暴
來襲,因眼睛、呼吸道不適掛急診的人數比平時增加,就診病患多是有過敏體質者。馬偕醫院急診部主任張文瀚表示,懸浮微粒進入眼睛,引發異物感、疼痛。此
外,也有一些氣喘病患,出現咳嗽、呼吸喘、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另如,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副院長楊文理說,沙塵暴會讓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患病情惡
化,昨天急診室就增加了肺氣腫住院患者。
台北市區能見度一度降到只有二公里,一○一大樓和圓山飯店地標幾乎看不到。不過,松山、桃園兩處
機場班機起降未受影響;反而是馬祖南竿、北竿兩處機場均因濃霧問題全天關場,九班機受影響。許多民眾抱怨說,家中的桌子、家具都蒙上一層沙,只好緊閉門
窗。不少行人戴上口罩,覺得「眼睛好像沙沙的」,許多汽、機車則覆蓋上薄薄的沙塵。高雄市十四輛洗街車晚間加班洗馬路。
「這是我遇到最大的沙塵暴,不過,依國際規定還是可以比賽。」台北國道馬拉松碰上強勁的中國沙塵暴來襲,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恆表示,國際馬拉松總會對於比賽天候相關規定,主要著重在溫度、溼度等考量。
環保署指出,近十年來沙塵暴濃度最高一次是去年四月廿六日襲台的沙塵暴,濃度飆到九○○到一○○○微克/立方公尺,高於歷年一般沙塵暴平均值三○○到四○○微克/立方公尺,但此次污染值更是嚴重破表。
全家盟籲訂沙塵暴停課標準
全
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疾呼,沙塵暴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連大人都感到不舒服,更何況是學童,教育部應儘速訂定沙塵暴停課標準。尚未訂定標準之前,應授
權各校彈性決定上課情況,空氣品質不佳時,必須避免學生到室外上體育課。教育部表示,會和環保署商量,思考訂定相關標準的可能性。
「沙塵
暴會伴隨冷空氣肆虐,但也會受到降雨趨緩。」中央氣象局預報,今天會轉為晴朗偏熱天氣,預估今、明兩天沙塵影響趨緩,但由於春季是冷暖交替變化快速的季
節,週三又有另一波鋒面報到,環保署正在觀測週三後可能再度大舉襲台的沙塵大軍,期望水氣可沖掉部分「沙氣」。中國北京專家也估計,未來三天將有另一波沙
塵侵襲,對春播、果樹發芽、開花都有不利影響。
中國沙漠化 疏於植栽害己殃鄰
今年最強沙塵暴二十一日持續籠罩中國北部,台灣、日本、韓國也跟著遭殃。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周仲島表示,面對跨國沙塵暴的威脅,只能寄望中國改善沙漠化。
文
化大學理學院院長劉廣英指出,黃土高原到內蒙,幾乎都是和麵粉一樣細的黃土,地面的沙一吹就揚起。如果乾旱加上冷高壓強,沙塵暴的問題會更嚴重。中國雖然
種植植被、種樹,但由於無法管控會吃草根的安卡拉羊數量,又沒有徹底落實集中圈養,成效不彰。也因此,短期內台灣的沙塵暴難以改善。
另外,劉廣英強調,台灣每年秋天、開春後到五月以前,是沙塵暴較嚴重的時間,五月之後改吹西南氣流加上梅雨,沙塵暴的狀況就改善了。不過,中南半島燒稻草所造成的黑煙污染,就可能會飄來台灣。
台、日、韓都受害
環保署監資處簡任技正張順欽表示,這波沙塵暴源於中國內蒙,跟著冷空氣一路以轉圈擴散方式前進,一條路徑從上海、南京撲向台灣;另一條由山東半島出海攻向韓國,遠及日本北海道、甚至沖繩。
中國中央氣象台專家表示,這波沙塵暴從十九日開始,受到影響的至少有十六個省、市、自治區,山東局部地區能見度低於五百公尺。
受到沙塵暴與低氣壓的雙重影響,日本二十一日籠罩在灰濛濛的沙塵之中,關東以北到東海地區為今年首次,北海道更是三年來首見,北海道旭川市於下午觀測到的每十分鐘平均風速二十四.六公尺,更刷新當地九十二年來紀錄。
日本部分地區能見度不到二公里,日航七十一班與全日空四十四班停飛,部分新幹線及鐵路暫時停駛或誤點。另外,還造成東京及千葉地區約三萬三千多戶停電。
沙塵暴從二十日下午開始影響朝鮮半島,據相關單位二十日從南部的黑山島,監測到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為二七一二微克/立方公尺,為二○○三年開始監測以來最嚴重的數據。
沙塵暴污染濃霧逐年升高,對人體殺傷力大,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指出,一般人只知受沙塵暴影響的高風險族群是患有氣喘、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但其實廿五到六十五歲的民眾不適症狀,幾乎都在隔天以後明顯出現」。
環保署資料顯示,歷年沙塵暴頻率雖未明顯消長,懸浮微粒污染值濃度卻有逐年飆高趨勢。詹長權的研究團隊分析一九九四到二○○七年期間,襲台的三百八十幾場沙塵暴對民眾健康的影響,發現空氣中懸浮微粒增加導致空氣品質惡化,讓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攀高。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朱雨其強調:「襲台時間短、濃度高的沙塵暴對人體傷害性,遠大於連續多天但濃度低的沙塵暴。」
自保之道
環保署提醒,沙塵中最小的懸浮微粒只有頭髮剖面的廿八分之一,即使戴上口罩恐怕也無法完全阻隔,建議民眾最好減少戶外活動。
必須外出時,可戴上口罩做呼吸道基本防護。必要時也戴手術用眼鏡保護眼睛,並隨身攜帶眼藥水。
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副院長楊文理提醒,沙塵暴來襲期間,有過敏性病史的患者要提高警覺,清晨兩點到五點最容易發病,不能輕易中斷藥物。
環保署曾委託台北醫學大學,分析沙塵暴來襲期間懸浮微粒成分,結果發現原本在台灣出現率低於五%的葡萄黴屬、嗜脂著色黴、香石竹芽腐黴菌屬,都會出現在沙塵期間。而這些黴菌屬過敏原,會影響氣喘、呼吸道疾病患者健康。
(自由時報)
--
已婚男發福 比未婚多2倍 女性則倍增「先生不在意」藝人娃娃曾胖15公斤
一項研究指出,人們婚後容易放任走樣,已婚男性肥胖比例,比未婚男性高出兩倍,而已婚女性肥胖比例,則比未婚女性高一倍。國內醫師認為,男女婚後因沒有覓偶壓力,更容易體胖,建議夫妻婚後應培養運動習慣,且適度性愛,以利消耗熱量。
心寬體胖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希臘拉農尼亞阿大學學者,針對境內一萬七千三百四十一名二十歲至七十歲的已婚者進行調查,發現人一旦結婚,就易發福,尤是腹部肥胖最嚴重,已婚男、女性的肥胖比例,分別較未婚男、女高出兩倍、一倍。
性愛次數減易變胖
研究主持人凱歐蒂斯教授指,已婚夫妻較常點外帶餐點,運動和性生活頻率減少,再加上放任身材,因此較易發胖,而未婚者會花較多時間保養身材,以利具吸引力,找到伴侶。去年一份針對英國三千名新婚婦女研究也發現,百分之二十二受訪者指新婚一年內變胖,平均胖了九點五公斤。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石光中表示,婚前為了要吸引對方,男、女都會刻意地保持身材,但婚後少了覓偶壓力,加上新鮮感變少,不僅易放縱身材,連性愛次數也可能變少,因此易發胖。
署立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建議夫妻婚後應維持規律性生活,可以增進情感,也可以消耗熱量,另外可養成一起做家事、運動的習慣;而在家庭飲食上,則建議少油少糖少鹽,以利兼顧全家人健康與身材。
陽帆:婚後胖5公斤
聽到婚後易發胖,藝人陽帆昨大笑地說,自己婚後胖了五公斤,「我有三個因素(沒運動、常看電視、性生活減少)耶,以前會打高爾夫球,現一年多沒打了,且有吃消夜的習慣,連性生活也減少一半,以前一周兩次以上,現一周僅一次。」
而婚後一度胖十五公斤的藝人金智娟(娃娃)昨也說:「因找到終身的幸福,婚後就不用在意體型,加上我先生也不在意我身材,所以我就變胖了。」已婚一年的民眾高瑞祺則指,婚前會想到處玩,婚後休假多在家,的確變胖三公斤。
避免婚後肥胖注意事項
.維持規律性生活,有助促進夫妻情感與消耗熱量
.可養成夫妻一起做家事、勞動的習慣,多走動增加熱量消耗
.少吃麵食、高油食物,飲食多蔬果,少油少鹽少糖
.養成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會流汗的運動習慣
(蘋果日報)
--
希臘研究顯示 婚後男女都易胖
很多人說,結婚後容易發胖。如今科學家證實確實如此。
希臘科學家研究顯示,已婚男子腹部肥胖的機率是單身男性的3倍,已婚婦女為腰圍太粗的機率則是單身女子的2倍。
「希臘肥胖醫學會」(Hellenic Medical Association for Obesity)調查1萬7341名年齡介於20歲至70歲的民眾後,認定腹部肥胖是已婚族群最嚴重的健康毛病。
學會主席基歐希斯表示:「下次當你煩惱該送什麼結婚禮物給朋友的時候,減重課程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研究人員將夫妻腰圍漸廣的原因歸咎於花太多時間坐著看電視及吃東西。他們表示,性生活頻率降低導致夫妻透過運動消耗的熱量也隨之減少。
基歐希斯表示,夫妻較常訂購外送餐點,運動頻率也不如以往。反觀單身人士則花許多時間維持身材及吸引力,以利尋求伴侶。他說:「一旦他們結婚,就開始不修邊幅。畢竟,競逐伴侶需求已降低。」
英國去年公布的一份報告估計,22%的新婚女性在婚後一年內,體重平均增加9.5公斤。
(聯合報)
--
4塔柱沖陷 恐危及安全
貓纜體檢
貓纜本月四日通過履勘並於明起試營運,但據台北市政府最新一、二月貓纜塔柱定期巡勘報告,T4、T6、T8、T23塔柱地表逕流沖刷造成的陷落問題,皆趨於惡化。學者警告,土壤沖刷會使塔柱基樁外露長度變長,水平抵抗力降低,將危及塔柱安全,應全面體檢塔柱。
北市議員李慶鋒指出,貓纜塔柱巡勘結果分A、B、C級,A級代表中至高敏感、具潛在危險,最新巡勘將沖刷陷落最嚴重的T23塔柱列A級,T4、T6、T8塔柱列為暫無危險的C級。
植被保土 全面檢查
交
通大學土木系教授劉俊秀說,貓纜塔柱是先挖洞再套入基樁,基椿與地盤無法緊密結合,水易滲透,土壤沖刷使基樁外露長度變長,水平抵抗力降低,應以植被保護
土壤,並全面體檢塔柱。北市公共運輸處科長尚錦堂回應,報告是依較嚴的日本地滑協會標準判讀,且四根塔柱是周邊土壞沖刷,並非就在塔柱旁,不至於有危險。
(蘋果日報)
--
捷運出口移豪宅內 民眾譙 質疑新埔站「官商勾結」 縣府稱較便民
捷運板南線新埔站
的旅客運量龐大,巔峰時刻出入站人潮更是爆滿,但該站四號出口將改設在一旁的豪宅建案「新巨蛋」地下室,而這也是北縣第一例建商提出將出入口改建於建案內
部的申請。但也引起民眾質疑官商勾結;縣府解釋,原出口設在人行道造成行人不便,建商依法提出申請,與一般捷運共構無異,經費也由建商負擔。
捷運板南線新埔站位於板橋市區,又是往返中永和、新莊的交通樞紐,去年載客旅次是台北捷運的第五名,不過該站三號、四號出口相當接近,只距離約十公尺,兩個出口都在文化路與莒光路交叉處,設置方式另人納悶。
改出口和建案無關
有民眾向《蘋果》投訴表示,四號出口旁蓋了「新巨蛋」建案,捷運局準備將四號出口移到該建案地下室,「浪費人民的血汗錢!這種設計真的很怪!」
也有人認為,四號出口佔用人行道,「只要設計能便民,移進去也沒差。」
城鄉局都市設計科長陳智仁指出,去年五月通過《台北縣捷運聯通鼓勵辦法》,該建商提出申請,主要理由是該出口設在人行道,行人空間很窄,「與捷運共構建案無異,地下或一樓是開放空間,不會影響到搭乘旅客。」
陳智仁說,不管是新建或舊建,只要有利於捷運系統與行人等,都鼓勵可納入共構。
遷移完工開始啟用
交通局軌道工程科長金肇安表示,四號出口正在進行遷移施工,遷移完工後即會使用新出口。
(蘋果日報)
--
氣候變遷 威脅台灣水資源/柳中明
根
據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在過去
100(1906~2005年)年,約上升0.74℃±0.18℃,過去50年的暖化速度是過去100年的兩倍,且極端溫度出現頻繁。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2007年提出史無前例的確定結論:「過去半世紀的暖化極可能是人為溫室效應造成。」預測全球溫度都將明顯上
升,且陸地比海洋明顯,高緯度比低緯度明顯。
台灣平地測站紀錄顯示,1900~2009年間,氣溫上升速率約為1.1-1.6℃/百年。相較於全球的0.74℃/百年,實屬偏高。近30年(即1979-2009年)的暖化速度,則更是快速(約0.23-0.40℃/10年)。
河川短陡儲存不易
台
灣雖有豐沛雨量,每年約2510公厘,是全球平均降雨量的2.6倍;但是每人每年平均可得的水資源約
4500立方公尺,卻只有全球平均的六分之一,被列為缺水國家。台灣河川均短且陡,降雨迅速排入海中,擷取利用頗為不易;台灣降雨季節乾濕分明、降雨區域
不平均造成水資源儲存不易,而且調配困難。此外,極端氣候如颱風和洪災、乾旱所造成的災害頻繁,往往對水資源供給面造成極大的衝擊和挑戰。
自
1960年以來,平均年雨量並未出現顯著的變化,總降雨時間卻顯著下降,豪大雨頻率則呈現增加趨勢,但部分區域反而可能會有缺水的危機。以中央山脈為分水
嶺,山脈以東的北區和東區,多雨趨勢可能性較高;而山脈以西,則不確定性高;沿山脈水源區的降雨減少,特別是在中部地區,對於人口密集的西部平原的水資源
供應,影響極大。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極端氣候頻率增加,降雨強度和雨量也在增加中,雖然水庫水資源得以補注,但是大量泥沙沖刷注入水庫,不僅影響
其蓄水量,對水庫壽命而言也是一大威脅。泥沙造成原水濁度飆升,供水系統無法正常操作,導致不缺水卻是停水的窘境。例如2004年艾莉颱風對石門水庫所造
成的衝擊,影響桃園地區的供水系統,進而斷水18日;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破紀錄大雨,造成南化水庫和牡丹水庫的原水濁度飆升,對台南和高屏地區的衝擊
即是例二。
此外,台灣用水量逐年增加是不爭的事實,平均年用水量約為180億立方公尺,水資源利用率約為28%,已達中度用水壓力,其中地下水約 60億立方公尺,地面水為120億立方公尺。
豪雨成災明顯增加
極
端氣象事件如颱風和洪災、乾旱所造成的災害頻繁,對水資源供給與災害防治均造成極大的衝擊和挑戰。事實上,1980年之後,每年颱風與豪雨致災個案次數就
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同時,從1984年之後,乾旱發生頻率較過去更為密集,尤其2002年之後更加頻繁,例如民國91年、93年、95年及98年皆發生嚴
重乾旱事件。更有甚者,2009年7月底,南部曾文水庫水位因長期乾旱,已達操作下限,幾乎將進行限水供應。幾日後莫拉克颱風卻帶來破紀錄降雨,造成50
年來最嚴重災情,水庫反需緊急洩洪,造成水質污濁使下游供水吃緊;爾後水庫淤沙量大,配合長期不下雨,又出現乾旱窘境。未來若頻繁發生如此極端的氣象事
件,將加重台灣整體脆弱度。
3/22世界水資源日將至,政府以及企業應正視台灣水資源匱乏問題,共同響應水資源保育。企業可以由實際產品製造減少
用水與以創意方式協助民眾加強節水意識以因應不久的未來。例如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可口可樂共同推出台灣水銀行網站,號召民眾踴躍參與,藉此教導民眾正確
地管理水資源,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蘋果日報)
--
我的血液你的專利 原民被犧牲?
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大規模基因研究,找到台灣原住民痛風基因,國衛院宣稱「這是台灣獻給全世界的禮物」,前年向美國申請專利,遭人權團體和學者質疑未徵得原住民同意,違反研究倫理,竊佔基因產權。
調查此案的人權團體為總部在加拿大的非營利組織「ETC」,長期關注原住民人權。ETC專案經理寧斯說,這項專利申請「可能有的龐大商機」,專利應屬原住民。
「ETC」去年接到加拿大博士候選人馬克檢舉,指研究團隊召集人高雄醫大副校長葛應欽和國衛院,在未取得原住民部落同意書的情況下申請專利,要求撤銷申請,同時向被抽血的原住民道歉。
葛應欽表示,抽血調查獲同意,強調「原住民基本法」准許學術研究用途,但並沒規範專利權,他自認沒有違法。國衛院主任秘書江宏哲說,國衛院決定暫停申請專利,「目前既無商業可言,那來的利益?」國衛院沒必要道歉。
調查的寧斯說,葛應欽承認未獲原住民同意即申請專利,「因為沒有必要」。她還表示,研究團隊成員非常驚訝葛瞞著他們申請專利。
葛應欽今年一月八日向高雄地院公證,聲明日後如有商業利潤,全數歸原住民的基金會,一月廿七日向原民會表達撤案,另由國衛院向美專利局撤案,但馬克本月十七日查證,葛應欽和國衛院並未撤案。
這項研究在九十二年進行,選定新竹縣五峰、尖石鄉,共抽一千五百名原住民血液做痛風基因研究。
研究發現原住民痛風基因的位置,國衛院發布新聞指這是「台灣獻給全世界的禮物」。研究團隊未經原住民同意,九十四年起兩次向美專利局申請專利,尚在審核。
「我的血液、你的專利」「ETC」擔心原住民成為研究的「犧牲者」,且一旦註冊專利,將衍生商業利益、研究壟斷等紛爭,因調查發現部分原住民確實不知情,認為侵犯原住民隱私,應接受公評。
舉發人:不顧基因產權
「很多原住民學者常借研究之名,侵犯原住民權益,但葛應欽是台灣研究原住民健康最具影響力者,竟不顧原住民的基因產權,我才決定向ETC舉發。」
舉發葛應欽的加拿大溫莎大學博士候選人馬克,多次在越洋電話中強調,葛應欽申請專利,未獲被抽血的一千五百多名泰雅族部落集體同意,嚴重侵犯原住民權益。
接受馬克投訴、前來調查的ETC組織專案經理Neth Dano也說,她訪談多個原住民的團體,他們認為葛應欽的作為,已經侵犯原住民人權,應該道歉。
馬克表示,她曾經在台灣住了十多年,研究原住民種族歧視議題,由於葛應欽是台灣原住民健康研究權威,因此特別注意葛的文章和研究,發現葛連續兩次申請專利都未取得原住民同意書,侵犯原住民人權,才透過ETC發聲。
馬克舉「林媽利事件」為例說,當時林的抽樣對象僅廿九人,林媽利為此被國科會糾正且公開銷毀唾液檢體,葛應欽事件被抽血的泰雅族部落有一千五百多人,葛應欽更應道歉。
原住民痛 年抽八次血 另種苦難
原住民特殊體質成為研究素材,長榮大學校長陳錦生說,花蓮縣某部落一年曾被抽八次血;新竹尖石鄉長雲天寶說,「擔心過度研究消費原住民,變成族人苦難」。
曾獲醫療奉獻獎的五峰鄉衛生所主任秋賢民為葛應欽抱屈,他與葛應欽相識多年,「如果是為了利益,就不會只鎖定泰雅族群」,外界質疑對葛是很大傷害,不該去打擊有熱情的研究者。
原住民因環境長期隔離,擁有很好的基因遺傳,是基因研究的重要選材。新竹縣五峰、尖石鄉泰雅族民,平均約五名中年男子就有一人痛風,成為葛應欽研究原住民痛風首選。
葛應欽研究發現,原住民痛風比率偏高,三成是遺傳致病基因。葛應欽研究一個四十人的泰雅家族,因宗教信仰禁酒,仍有廿六人帶致病基因,其中廿人發病,甚至十歲兒童也有尿酸過高現象。
住尖石鄉那羅部落的邱文明,痛風纏身廿年,如今臥床無法行走,腎功能也受損。五峰鄉大隘村的田康明,五十一歲痛風至今十多年,雙腳腫得無法穿鞋,雙手扭曲。他說,身體像氣象台,天冷痛風發作,「腳發漲的感覺像火在燒」。
田妻戴美娟說,為丈夫擦藥時,丈夫痛得尖叫。因長期服藥傷腎,每周洗腎三天,根本無法工作。
對葛應欽把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當地原住民態度紛岐,多數痛風患者認為,他們只期待有更好的治療,如果後續發展對患者健康有利,樂見其成。
雲天寶說,他曾聽說研究者抽血後連報告書都沒有,做什麼用途也不知道;他認為,「學術榮耀可以歸於研究團隊,但利益要回饋被研究族群,這是良知也是道德!」
醫學人權間 衝突沒斷
高醫大副校長葛應欽的原住民痛風基因研究,專利申請引發醫學倫理爭議,在國外,醫學和人權之間,雖一直存在衝突,但基因產權受到尊重。
二年前,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曾姓主任被人踢爆,未向醫院申請許可,也未經病人同意,擅自在卅名糖尿病患身上,將只能施打於肌肉或靜脈的止痛藥「導眠靜」,注入病人的脊椎。
「導眠靜」注入脊椎,可能傷害神經,甚至導致癱瘓的危險,曾姓主任事後發表這項「臨床研究」論文,因為違反醫療倫理,被記申誡一次,三年內不得升等,並且追扣這項研究的積分或獎金。
國外最著名的案例是巴布亞新幾內亞一個原住民部落,卅多年前,因感染不明疾病向外求援,美國國家衛生總署的研究者發現,該族群感染與愛滋病毒相似的人類T淋巴球病毒後,產生特異性抗體,採血培養細胞株並申請專利。
一九九五年美國專利局核發專利給國家衛生總署,為全球第一個原住民部落的人類細胞株專利,引起南太平洋島國憤慨,經過一年半爭訟,美國國家衛生總署放棄了該專利。
基因研究對於原住民,究竟是有助於解開生命的謎團、疾病預防,還是假科學之名,行「基因海盜」之實?這個爭議,在短期之內,恐怕仍是灰色地帶,但遊戲規則已逐漸形成。
(聯合報)
--
獨臂系主任「逆境造就一生」
成功大學有位獨臂教授,他是法律系主任許育典;因家貧讀不起書,家人原想小學畢業後送他去當學徒,六歲時一場意外,他被火車輾斷左手,身體傷殘終結學徒之路,也意外改變他的一生;卅八歲就當上系主任。
「我想鼓勵年輕人的是,逆境不一定是逆境,有可能是人生的轉機。」獲選今年十大傑出青年的許育典(四十歲),是成大法律系歷年來,「最年輕」的系主任。
斷臂的意外,讓家人不得不讓他「求學」,知道家裡的環境,許育典的求學之路,比一般人更認真,「因為我要靠獎學金生存」。
許育典的母親、六十七歲廖綿,提起兒子,難掩驕傲。她說「家裡沒能給他什麼,一切都靠他自己努力」。
許育典回憶,因為家貧,父母親得四處找工作,「哪裡有工作,家就搬到哪」,他戲稱自己童年「居無定所」。哥哥國小畢業就到工地挑磚,姊姊也因家貧無法升學,而父母也早就盤算,讀完小學就送他去「學功夫」。
六歲那年他在鐵道附近玩,被火車輾過,左手僅剩一點皮相連,在醫院昏迷三天,家裡付不出醫藥費,靠鄰居捐助救回一命。出院時左手截肢,頭上縫了一百多針。因為殘疾,父親憐惜他「不能學功夫,就去念書吧!」
「沒錢怎麼念?」許育典表示,只有力拚獎學金,但學費有著落,生活費卻不夠,高中時,連一雙球鞋都買不起,念大學常以泡麵果腹。因為錢不夠,他總是「跟錢搶時間」,考上公費留德,別人到德國要花數年拿博士,他只用了四年半,「因為公費只補助這麼久」。
別人看他的人生充滿磨難,他卻認為苦難造就了他,「沒有逆境,就沒有今天的我」。太太周慧珍是好友介紹的,她注意到小自己四歲的許育典不因殘疾喪志,反而有遠大抱負,主動幫他打字寫論文。一年多後,說服父母嫁給他。
「選擇教育是為了想回饋,感謝社會給我這個殘障、沒錢的孩子,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機會。」許育典以自己為例子,鼓勵更多弱勢孩子,勇敢迎向人生。
(聯合報)
--
孔子稱「師」 孔後歷史才有
一般人稱孔子「至聖先師」,但孔子的弟子當年卻不叫孔子「老師」。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長李紀祥考察《論語》後發現,孔子弟子沒稱孔子為「師」,「至聖先師」一詞要到明代才正式成為定稱,沿用至今。
李
紀祥今天下午將在「世界的孔子:孔廟與祀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首度發表「孔子稱『師』考」一文,提出稱孔子為「師」,是在孔子死後的「孔後歷史」才發展而
成。李紀祥細讀《論語》後發現,文中孔門弟子竟沒有稱呼孔子為「師」,翻遍《論語》,弟子都只稱孔子為「子」、「夫子」或是「仲尼」,讓他心生疑惑決定進
一步考究歷史。
李紀祥說,過去「師」是一種「官」,孔子過去雖曾擔任「中都宰」,但卻未曾當過「禮官」、「樂官」,因此根據當年規定,孔子弟子並不能稱他為「師」。
那孔子為「師」是什麼時候開始?李紀祥指出,稱孔子為「先師」是自隋代開始,唐高宗永徽年間,才正式要求全國學校尊稱孔子為「先師」,直到明世宗嘉靖9 年,才正式封孔子為「至聖先師」。
李紀祥也發現,孔子「有教無類」精神深受後人推崇,更因此發展出類似父子的尊敬關係。李紀祥表示,孔子去世,弟子不敢違背傳統禮節對孔子「披麻戴孝」,但卻「若喪父而無服」,以如對待父親般的心情與表現替孔子辦理後事。
李紀祥說,當時除了貴族子弟外,其他人無福受教育,孔子首開「私塾」教學並「有教無類」因此讓後人津津樂道,但當時卻被視作「驚世駭俗」的事。
(聯合報)
--
經濟學家談生論「死」/朱敬一(中研院院士)
經濟學家不但能談情說愛,偶爾也可以談生論死。就讓我們看一看,國外經濟學者怎麼檢視「死刑存廢」這個問題。
刑法學理告訴我們,刑罰背後有四種理論:一曰應報(或報復),主張以牙還牙,要犯罪者付出代價。二曰再教育,要以刑罰促進犯罪者更生。三曰隔離,謂以監禁或管束方式,使危險的犯罪者難以再犯。四曰嚇阻,就是以事後的處罰阻遏潛在犯罪者事前的犯罪企圖。
死刑存廢 關鍵在嚇阻
刑
法學者指出,先進國家的法治觀已經棄卻應報論;若要理性討論死刑存廢,只宜從後三者理論出發。但是就死刑而言,第二與第三項理論似乎說不太通:既然要把人
槍斃,當然就不是為了要教育他讓他重新做人,故「再教育」論難以解釋死刑的存在。此外,隔離論也無法解釋死刑之必要,因為若要與社會隔離,終身關在重管監
獄也一樣達到隔離效果,未必要以槍決方法去隔離。
真正能在理性面辯論死刑存廢取捨的理論,就只剩下嚇阻論。嚇阻論的思辨重點,是希望潛在
犯罪者因為畏懼其犯罪後之可能處死,在事前就能多所琢磨,少幹些傷天害理的勾當。從嚇阻論的角度來看,事後槍決一個罪犯,其目的在於這件槍決能對其他潛在
犯罪者產生多少事前的嚇阻作用。讀者要注意:要有嚇阻作用,刑罰就得執行;不執行的刑罰是沒有嚇阻力的。
有無嚇阻 待科學論證
由此理性推論則知,死刑存廢的關鍵之一,就在於處死相較於終身監禁,究竟有沒有邊際嚇阻的作用?若潛在犯罪者比較無期徒刑與處死,覺得兩者嚇阻力道相差不多,則死刑就缺乏嚇阻作用,廢除死刑的說理就比較容易成立。
美國經濟學者愛立契(I. Ehrlich)在卅五年前的實證研究顯示,每處死一個罪犯,對於未來殺人案件可以減少七件至八件,認為死刑嚇阻效果相當驚人。但學界後來也有人提出方法論上的質疑,得出不同的結論。無論如何,死刑有無嚇阻作用是個科學問題,答案不涉及感性。
如果有人因認為死刑確有嚇阻作用而主張維持死刑,那麼外界似乎不宜以「殘害生命」去質疑。畢竟,此人提這種主張不是為了宣洩或報復,卻是為了減少「將來」的生命損失,而不得不做的現在生命折損。未來人命與現在人命都一樣大,故嚇阻的主張未必有人權思惟的理虧之處。
感性無解 理性論制度
最後一點補充,當然就是死刑之無法彌補性。所有的證據法則與審判都難免有不確定性。萬一我們因為證據誤差而冤枉處死了一個無辜者,那就不是嚇阻論所能抵擋的論點了。
死刑該不該廢,有些人從感性角度與哲學觀點爭辯,但進入感性前,也許該先把理性面釐清。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