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00331

模擬宇宙爆炸 強子對撞成功 我團隊建造2偵測器 台專家:太奇妙了

人類史上最重大的科學計劃「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昨成功讓兩道總能量高達七兆電子伏特(7TeV)的質子束對撞,當台灣時間昨晚6時57分成功對撞的瞬間,四具偵測器都測到對 撞後產生的帶電粒子與光子,參與計劃、目前人在台灣的台灣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陳凱風、中央大學物理系助理研究員郭家銘說:「很感動,所有過程從無到有,真的太奇妙了!」


大強子對撞機計劃由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與全球85國科學家合作,台灣參與團隊成員包括中研院、台大及中央大學的研究人員,台灣除參與其中兩具偵測器(ATLAS與 CMS)的建造、測試、運轉,亞洲唯一蒐集實驗資料的網格中心也設在台灣的中研院。
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的科學家,昨成功地讓兩道總能量高達七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以略低於光速的速度,在長僅27公里的地底環形隧道迎面相撞,撞擊時間約10億分之1秒。此隧道位於靠近瑞士大城日內瓦的瑞法邊界地下100公尺處。

像縫衣針海中相撞
參 與實驗的資深科學家邁爾斯形容這一撞的困難度,就像從大西洋兩岸發射縫衣針,還要它們在海洋中間相撞。質子束昨在實驗中每秒繞行環型隧道5000次,它們 經過隧道的四個對撞點時,撞擊產生的物質會被點上的偵測器記錄下來。撞擊成功的剎那,引爆隧道四周控制室的熱烈歡呼,CERN各地的研究夥伴,包括齊聚在 國科會的台灣研究人員,都透過連線見證歷史。
大強子對撞機原定台灣時間昨下午4時30分就要對撞,但陳凱風在國科會舉行的與歐洲同步連線記者會上,與人在日內瓦現場的台大物理系研究員呂榮祥通話,呂榮祥告知,因大強子對撞機安全儀發出警訊,因此將等電力解除後重新啟動,導致對撞時間一度延後。
郭 家銘說,對撞於昨晚6時57分完成,四具偵測器隨即傳回訊號,看見代表對撞成功所產生的帶電粒子與光子,以及台灣參與興建的偵測器成功回傳訊號,「感覺非 常奇妙、感動」。CERN秘書長厄爾(Rolf Heuer)說:「這顯示我們有能力探索人類起源,也揭示了宇宙初期的演化。」

要尋找「上帝粒子」
台 灣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陳凱風說,這個跨國大型計劃要尋找號稱「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透過碰撞模擬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狀態,了解物質結構,昨天對撞只是初步成功,須再等待數個月時間,才會有相關結果。中央大學物 理系教授張元翰說,兩年後大強子對撞機將停機一年提升性能,預計在2013年以15兆(15TeV)電子伏特對撞能量,再次探索未知的物理世界。
先前有人因擔心強烈撞擊造成「微黑洞」,會使地球失去引力,而反對這項實驗,但此憂慮並未成真。CERN發言人昨指實驗中最危險的是質子束全速對撞時失控,但那只會破壞對撞機,然後沒入附近地底岩石。

大強子對撞機解構
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昨啟動大強子對撞機(LHC),期望藉此實驗,找出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噴發出的氣體及礫石,如何形成行星與恆星。該中心科學家在台灣時間昨晚6時57分,成功對撞了高能質子束,正式宣告粒子物理學研究進入新紀元

大強子對撞機研究計劃
◎名稱:
˙大強子對撞機
˙(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
◎ 造價:100億美元(約3190億元台幣)
◎地點:位於法國與瑞士交界地底100公尺處,實驗進行的主環狀隧道圓周達27公里、溫度-271℃,是史上最大人造機器
◎參與機構:由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主導,耗時20年,全球85國近9千名科學家參與,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中央大學均有專家參與研究
◎實驗目的:
˙ 模擬137億年前導致宇宙生成的「大爆炸」(Big Bang)瞬間,證明理論中宇宙最小分子「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的存在
˙ 探討宇宙質量起源;了解重力的作用
˙探尋撞擊過程是否會產生三度空間之外的另一種空間
˙驗證超對稱現象、解釋宇宙黑暗物質的奧秘

(蘋果日報)
--
大強子對撞機 撞出高能「煙火」

經 過一年半的修復,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儀器「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台北時間昨晚6點57分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啟動對撞,對撞能量達7兆電子伏特,成功爆出美麗「煙火」。對撞實驗 目的是要模擬宇宙形成之初的狀態,探究「質量」和「空間」形成之謎。

外電報導,LHC30日啟動對撞時,前兩次質子束還未加速到最高能量前就消失不見,直到第三次重新注入質子束才對撞成功。

在電腦螢幕上顯示出撞出美麗煙火的那一剎那,全體的工程師都振臂高呼,鼓掌歡慶,並且開香檳慶賀。

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元翰表示,對撞成功後,將進行粒子物理實驗,預期將穩定運行1年半到2年,利用實驗數據檢驗各種可能的新現象。目前預計到明年底結束這一輪的實驗,進行設備升級,2013年將重新啟動,並將能量提高到14兆電子伏特。

目 前普遍認知宇宙是由130至150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Big Bang)形成。研究團隊解釋,對撞實驗把質子加速到趨近光速,模擬宇宙形成之初的狀態,對撞能量相當於10的17次方度的高溫,可以觀測大爆炸後100 兆分之一秒的現象;達到7兆電子伏特的對撞能量,可以說是粒子物理的重要里程碑。

另一個待解開的謎題是:宇宙生成之初,會產生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可是目前都只看見「物質」,「反物質在哪裡?」;知名小說達文西密碼的前傳「天使與魔鬼」中,反物質被神秘教派偷取,意圖作為摧毀梵諦岡的武器。研究團隊希望能透過實驗,探知宇宙形成之初的真相。

台灣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陳凱風透過網路視訊看CERN的現場直播,昨晚7點半就已看到一個成功撞擊的圖像。「可以說是很『花俏』的事件」、「(圖像)有點像煙火」。參與研究長達7、8年的中央大學物理系助理研究員郭家銘,形容這是一個從無到有、非常奇妙的過程,他非常感動。

LHC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科學儀器,台灣團隊從2000年開始參與。中央研究院和37個國家、69個研究機構共同建造ATLAS(超導環場)偵測器。

中央大學和台灣大學則加入CMS(緊湊渺子線圈)的Preshower(前置簇射探測器)實驗,優秀的表現成為組裝成功的關鍵。

(聯合報)
--
總能量達七兆電子伏特 LHC成功對撞年底前要暗物質現形

人類高能物理學與粒子物理學研究卅日開啟新紀元,位於法國與瑞士邊界的「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中歐夏令時間卅日下午一時六分,讓兩束能量各達三.五兆電子伏特(TeV)的質子束以逼近光速的速度對撞,總能量達到七兆電子 伏特,一舉打破歷來所有粒子加速器的紀錄。

對撞能量破紀錄 邁向全新探索領域

如此高能量的對撞可望產生未知的基本粒子與物理效應。負責LHC建造與運轉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主任豪爾說:「今天是粒子物理學家了不起的一天。許多人對這一刻期待已久,他們的耐心與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這次對撞是由LHC的超環面儀器(ATLAS,又稱超導環場探測器)偵測並記錄,部門發言人賈諾蒂女士說:「擁有這種破紀錄的對撞能量之後,LHC的實驗踏進一個浩瀚的領域,開始探索暗物質、新作用力、新維度與希格斯玻色子。」

捕捉「上帝粒子」 要等二○一三年後

CERN物理學家布許繆勒更樂觀表示,研究團隊今年底之前就可望讓暗物質現形。至於希格斯玻色子則需更高能量的對撞,可能要等到二○一三年之後。

暗物質約占宇宙總質量二三%,遠高於一般物質的四.六%,但因完全不發射任何電磁波,目前只能透過重力效應測知其存在。希格斯玻色子則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 型(Standard Model)中,最後一種雖經理論預測但尚未發現的粒子,攸關物質為何具有質量的奧祕,又有「上帝粒子」之稱。

可望驗證超對稱粒子 模擬「大霹靂」

對於可能代表新空間維度的較重粒子,目前其他的加速器只能偵測到一兆電子伏特,而LHC可望將這個質量上限提高一倍,還可望驗證粒子是否有相對應的超對稱(SUSY)粒子,模擬宇宙肇始的「大霹靂」狀態。

未來LHC將持續運轉十八到廿四個月,累積大量實驗資料,供全球物理學家深入研究,然後停機維修一段時間,徹底解決兩項設計與建造的疏失。一旦重出江湖,LHC將挑戰下一座里程碑,嘗試總能量十四兆電子伏特的質子對撞,將人類物理學研究推向另一個新領域。

LHC造價約一百億美元,堪稱史上最昂貴的機器,主體結構是一道廿七公里長、供質子繞行對撞的地下環型隧道,二○○八年九月十日正式啟用。先前有人言之鑿 鑿,聲稱LHC會製造出黑洞或奇異物質(strangelet),導致地球毀滅,CERN則強調這類風險微乎其微,杞人憂天實無必要。

(中國時報)
--
大強子對撞器 成功模擬宇宙誕生

經 過一年多前的嚴重當機事件,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科學家30日成功以史上最複雜的科學儀器「大型強子對撞器」(LHC),模擬出137億年前宇宙 誕生「大爆炸」(Big Bang)的迷你版,讓兩束質子以近乎光速的高速對撞,產生7兆電子伏特能量,不但寫下高能粒子的新紀錄,也讓研究人員能一探物質微粒與恆星、行星的起 源。

當實驗過程監視器的圖表顯示,偵測器已記錄到粒子對撞後,位於LHC巨大對撞環周圍的控制室內響起歡呼與掌聲。CERN加速器科技部門主管邁爾斯說,這是令人情緒激動的一刻,實驗團隊未來一週還會進行多次相同實驗,未來一年更規劃數百次實驗。

這 項重大科學實驗斥資100億瑞士法郎(約台幣3000億元),旨在利用LHC讓以近光速行進、總能量高達7兆電子伏特的兩束質子流對撞,產生微小的能量爆 炸,以模擬宇宙大爆炸後瞬間產生及存在的狀態。負責人之一布許穆勒指出,這是一大突破,「我們開啟了新的物理學領域」;CERN發言人卡塔帕諾則表示,這 是正在成形的新物理學,也是新時代的開端。

這項粒子撞擊實驗利用位於法國與瑞士邊境地底下約100公尺處、圓周廣達27公里的LHC進 行,200億個質子在當地時間 30日午後1時6分(台灣時間同日午後7時6分)以近乎光速的高速對撞,藉此模擬宇宙誕生時的大爆炸;對撞爆炸產生比稍早實驗更大的7兆電子伏特能量,然 其威力被侷限於極小空間。CERN發言人吉列斯說,這是10億分之1秒的宇宙大爆炸。

基於電源與敏感的磁力安全系統等技術問題,30日的實驗延宕數小時才展開。CERN光束部主管寇勒爾說,他們曾有一些小問題,實驗開始後的前兩次撞擊接連失敗,直到第三次才大功告成。

對撞成功後,將進行粒子物理實驗,預期將穩定運行一年半到兩年,利用實驗數據檢驗各種可能的新現象。預計明年底結束這一輪的實驗,進行設備升級,2013年再重新啟動,並將能量提高到14兆電子伏特。

LHC是全球最大也最複雜的科學儀器,在2008年9月順利發射質子束繞行,但9天後就發生兩組電磁間的電力接合故障,導致機件嚴重損壞,因而停機修理並改進設計,以預防事故重演。經過14個月修復,去年11月重啟。

大強子對撞器超級紀錄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重金打造的大型強子對撞器(LHC),30日進行粒子對撞實驗,以下為LHC及任務簡介:

◎為模擬137億年前的宇宙誕生「大爆炸」,兩束粒子以近乎光速的高速對撞,整個過程由CERN的電腦與全球科學家共同監看,盼能找出將物質微粒聚攏在一起、形成恆星與行星的神秘關鍵「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

◎為研究最小粒子所打造的LHC,是有史以來最大也最複雜的科學儀器,光是圓周就長達27公里,整座機器位於橫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環形地底隧道中。

◎大量質子在全功率時以99.99%光速,即每秒1萬1245次圈的速度環繞LHC運行,每秒可產生6億次撞擊。

◎ 當兩束質子對撞後,將產生比太陽核心還熱10萬倍的高溫,但此一能量會被壓縮侷限於極小空間;在此同時讓環超流體氦循環於LHC加速環的冷卻系統,則可讓 LHC的溫度維持在攝氏負271.3度。

◎LHC對撞實驗所記錄的資料,每年能裝滿約10萬張雙層DVD,這批資料將傳送給全球50國 300座電腦中心約8萬台電腦組成的「網格」(The Grid)系統分析,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電腦運算活動。

(自由時報)
--
3D電視5月搶市 看A片更享受 55型賣18.9萬元 下月電腦展可體驗

繼 電影《阿凡達(Avatar)》去年引爆3D熱潮,三星電子昨宣布推出國內首款3D電視,五月上市,四十六型及五十五型售價分別十二萬九千九百元及十八萬 九千元,需搭3D眼鏡收看。民眾說:「3D看動作片有加分效果,看A片應會比2D享受。」台灣索尼與台灣松下預計今年第二、三季在台推出3D電視。

國內首款
三星在台首推3D LED C7000電視,可透過3D眼鏡看3D影片外,還可看一般2D影像電視節目,或將電視、DVD等2D影像模擬成3D畫面。民眾可於下月八日在台北舉行的春季電腦展,免費體驗。
《蘋果》記者昨在記者會場戴上三星3D電視專用、重約三十六公克的3D眼鏡試看《史瑞克》、《怪獸大戰外星人》等卡通3D影片,片中史瑞克成立體人物,層次分明,卡通人物吹泡泡情節,泡泡不僅立體、還有飛出螢幕感覺。若沒戴3D眼鏡觀看,則影像重疊模糊。
三星推出的3D眼鏡分電池式和充電式兩種,售價約五千至六千五百元,重量比一般眼鏡輕。

記者試看一度頭暈
記者昨戴上眼鏡後幾分鐘,一度頭暈,業者稱是因人而異。若距電視逾五公尺,就無法看到3D畫面,以現推出的兩款電視,建議最佳觀看距離為一點八至二點二公尺,最佳可視角度為一百二十度。
三星電子數位媒體部處長陳志龍表示,3D原理是先透過兩鏡頭拍攝同一畫面,再將兩畫面重疊起來,3D電視透過無線電波發出訊號到3D眼鏡,左眼接收左鏡頭訊號,右眼接收右鏡頭,兩組訊號傳至大腦,合成後即成3D畫面。
陳志龍說,若將2D畫面模擬成3D畫面較有立體感,看新聞時,主播的臉較立體,看旅遊節目,山水展現出遠近感,跟真正3D畫面有差距。昨現場沒示範此模擬功能。
民眾黃宥達說:「有3D電視可拿來打電玩,會有臨場感,且對動作片有加分效果,看A片更有效果,動作應很立體,會比看2D電視享受。」

估全球銷兩百萬台
三星表示,3D電視單價較高,因此目標銷售群以頂級消費者或對影音需求強烈者為主。三星總經理金衡睦預估,今年三星全球3D電視銷量約兩百萬台。
SONY(台灣索尼)說,日本最快今年六月推四十型與四十六型3D電視,折合台幣約七萬多元起,台灣約在今夏推出,未來技術允許,將推出不用戴眼鏡的3D電視。Panasonic(台灣松下)表示,預計第三季在台推出。
三立電視台行銷公關副總經理張正芬說,三立籌備3D節目已久,市場純熟就推出。TVBS發言人張維銘說,短期內發展HD高畫質節目,逐步朝3D邁進。華視公關室主任周子元說,華視一年半前籌備3D節目,預計下季推出虛擬互動節目,效果類似3D。
家庭娛樂代理商得利影視說,正和國外廠商洽談,今年下半年發行3D光碟。

3D電視上市資訊
◎三星 預計5月上市
˙3種播放模式,可看3D、2D及2D模擬3D等畫面
˙推出C7000 型號 ,46型12萬9900元、55型18萬9000元
˙即起至4月30日前預購,贈送3D配件包(2副電池式3D眼鏡、3D藍光光碟─片名《怪獸大戰外星人》)
◎SONY 預計6~8月上市
˙電視尺寸、價格未定
◎Panasonic 預計今秋第3季上市
˙電視尺寸、價格未定

(蘋果日報)
--
低收青少年脫貧力 台北最差 不如天津香港 大學生:認真向學出頭天

由兩岸三地學者合作,針對台北、香港、中國天津三地首度進行的低收入青少年脫離貧窮能力調查結果昨出爐,研究顯示台灣青少年的脫貧能力只有六十五點九一分,是兩岸三地中最低,香港為六十八點四四分,天津為七十五點三三分。

台 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永慈與香港、中國的學者合作,於去年三至五月,針對台北縣巿、香港、中國天津三地的低收入戶,訪問二千三百二十四位家長和 六百八十一名十四至十八歲的青少年,了解他們在經濟困境中復原的能力,如對未來是否感到希望、是否訂脫貧計劃並作綜合評分計算出脫貧能力總分。

香港提供志工諮商
王永慈表示,台北青少年最不懂如何脫貧,只有約一成八青少年有為日後脫貧做計劃,約八成二沒有。被問到對未來是否感到希望時,約二成三的台灣低收入青少年表示有希望,比香港的約二成四及天津的約二成六低。
王永慈分析,台北敬陪末座的主因是台灣總體經濟與社會服務皆不如天津和香港,中國經濟正起飛,香港政府提供低收入青少年較多服務,例如由志工一對一諮商。而國內對低收入戶輔導都以金錢補助為主,建議政府學習香港的輔導模式,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就讀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一年級的低收入戶學生陳天塵說,求學或取得一技之長,是脫離貧困的最佳途徑,「不管日子再苦,都告訴自己要認真向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蘋果日報)
--
粉領頭癢半年 染上頭蝨

一名三十歲女性上班族,近半年頭癢得厲害,甚至癢到不能入睡,換了幾種抗頭皮屑、止癢的洗髮精,症狀仍沒改善,就醫才發現是染上頭蝨,推測是發病前用了別人安全帽遭傳染所致。醫師提醒民眾若頭癢嚴重到失眠,且時間超過一周,應就醫檢查。

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哲豪說,這名女子就醫時自述,發病期間,頭髮上滿布白點狀的頭皮屑,除勤用止癢洗髮精,還因誤認是脂漏性皮膚炎宿疾發作,自行用藥,但仍是癢到夜夜難眠,因此就醫。

借安全帽使用惹禍
許哲豪指出,經用燈光照女子頭髮上白點,發現白點並非頭皮屑,而是頭蝨的卵,診斷女子染上頭蝨,所幸用藥一周後,即獲根治,頭皮不再發癢。而該女經回想後,指發病前曾向同事借安全帽使用,可能因此染頭蝨。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則指出,每逢季節轉換,脂漏性皮膚炎病例會增加,這類患者確實常頭皮癢,但若民眾對頭蝨無警覺心,一直誤認是脂漏性皮膚炎,恐延誤治療,因此民眾建議頭皮嚴重發癢、甚至癢到睡不著者,且時間已達一周以上,應就醫釐清。

預防頭蝨注意事項
◎不與他人共用梳子、毛巾、帽子、安全帽
◎不到衛生條件較差的美容院
◎頭髮最好別留太長,因愈長愈有利於頭蝨生長、繁殖
◎若頭癢得厲害,且持續1周以上仍未改善,應就醫檢查是否頭蝨所致

(蘋果日報)
--
賞花季 小兒誤食中毒 增3成 勿入花叢拍照玩耍

春 暖花開,家長常帶小朋友到野外踏青或賞花,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每年春天因賞花誤食植物汁液或花蜜,導致中毒的國小以下孩童較平常激增3成;何 一成醫師提醒,家長要隨時留意孩童在花卉觀賞區的行動,勿入花叢中玩耍,避免沾染植物表層黴菌而敏感,若不小心碰觸植物表面黴菌,須立即清洗,輕微者有紅 癢感,有時還易遭樹枝刺傷導致破傷風;因部分植物汁液有毒,如常見的黑板樹,屬心臟毒,誤食恐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黃金葛、萬年青等含毒蛋白與草酸,食用 恐造成喉嚨麻痺而失聲,家長要提醒小朋友,賞花踏青「眼到」就好。

雙和醫院小兒科醫師林宜霈表示,台灣對花粉過敏的小朋友較不多見,但由 於孩童皮膚敏感且抵抗力弱,到野外郊遊也要注意不要在草叢區玩耍,以免孩童皮膚沾染花草樹木表層黴菌引發過敏;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也表示,有過敏體 質的孩童,若家長已知賞花區有過敏原恐誘發氣喘等,可先在家使用吸入劑後再出遊;何一成醫師呼籲,有些孩童會有攀折花朵吸食花蜜的行為,但植栽園藝區中常 出現的許多顏色鮮豔植物,如園藝造景廣泛運用的「毛地黃」,卻是含心臟毒的有毒植物,誤食恐導致心臟衰竭;常見的聖誕紅也屬有毒植物,萬一誤食會出現喉 痛、腹瀉症狀,家長要防止孩童攀折咬食。

要注意
勿鑽花草叢玩耍
春天是毛毛蟲繁殖、蟲卵孵化季節,幼兒與家長出遊往往會鑽入花叢拍照或在草叢中玩耍,常因此不慎被蚊蟻叮咬、接觸毛毛蟲或折斷枝葉條而沾染汁液引起過敏,所以應避免鑽入花叢。

行前教育勿食花草
何一成醫師說,小朋友常因好奇而將花草往嘴裡送,所以賞花時家長除了留意小孩行動,避免受傷外,更要隨時注意孩童是否食用花草,建議出門前溝通,教育3歲以上國小以下幼童賞花意義,並告知千萬不可食用。

補充水分防中暑
賞花踏青通常一轉眼就數小時,除了防曬,更要注意補充水分,何一成醫師提醒,家長最好不定時幫小朋友補充水分,適時補充流失的水分,避免返家後出現脫水、食慾不振的中暑現象。

這樣做
誤食留樣本利解毒
何一成醫師表示,孩童不慎誤食花草植物,家長要立即摳出未吞嚥的剩餘物,設法保留植物樣本並立即就醫,加速尋求正確解毒劑,把握治療時機避免後遺症。

被叮咬可冰敷擦藥
林宜霈醫師表示,孩童皮膚敏感,被蚊蟲叮咬易腫得更嚴重,因此遭叮咬時要先清洗乾淨並冰敷,若傷口異常腫大,擦薄荷、樟腦等類外用藥膏後,仍有紅腫熱痛過敏症狀,仍須就醫治療。

防蚊液噴灑於衣物
何一成醫師建議,穿薄長袖、長褲防止蚊蟲叮咬,同時防蚊液或防蚊貼片勿直接用在幼兒皮膚上,建議噴於衣領、袖口或褲管、鞋子,若需噴灑在皮膚上,先在耳後或小腿局部噴灑做測試,待15分鐘後無過敏症狀再使用。

傘帽衣褲做防曬
林宜霈醫師指出,出門前30分鐘要擦防曬乳,1至2小時再補擦,戶外建議選擇SPF30以上,搭配陽傘、帽子等;1歲以下嬰兒建議用物理性防曬乳,不含化學成分,肌膚無負擔。

醫師說
防農藥殘留須洗手
賞花時除植物汁液可能有毒之外,家長也要留意花草上的農藥殘留物,並教育小朋友在吃東西前,雙手要使用殺菌洗手乳洗乾淨,以免毒從口入。

出遊帶外用藥膏
野外賞花踏青時,家長可準備簡單藥品,如OK繃、一般止癢藥膏等,若家中有過敏兒,更要記得帶小朋友的個人藥品,如氣喘吸入劑等,以免影響玩興。

(蘋果日報)
--
超級「蜘」識家 陳世煌一年發現55種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世煌,一年多來走遍台灣,發現五十五種以前不曾記錄的蜘蛛,希望明年讓台灣蜘蛛種類從四百廿種增到六百種;他已著手撰寫「台灣蜘蛛誌」,要建立台灣蜘蛛的完整圖鑑。

目前已知全世界約有四萬種蜘蛛,過去台灣研究蜘蛛的資料稀少,經過多年努力,台灣蜘蛛目前被記錄的種類只有四百多種。陳世煌認為,台灣蜘蛛種類應有近千種,近三分之二未被發現,他想將蜘蛛種類收錄成冊,證明台灣有豐富的蜘蛛種類。

陳世煌說,這次發表的「鬼面蜘蛛」,外型看起來好像只有四隻腳,其實是每兩隻腳合併在一起,捕食習性更特殊,牠會先在兩腳上結一張網,然後對準獵物撲去蓋上,就像漁夫撒網捉魚一樣,非常機動。

有些蜘蛛已適應台灣特有地形,例如一種台灣特有跑蛛只出現在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區;二角跑蛛只在台灣北部現身;而綠色的台灣綠貓蛛只出現在台灣中部、南部和東部地區,常在葉面上活動,不易被發現。

他也要替家中常見的剌蚜(白額高腳蛛)平反。陳世煌說,剌蚜是室內最大的蜘蛛,民間常誤會接觸到牠的尿液,皮膚會起水泡、潰爛,其實牠只是元兇隱翅蟲的代罪羔羊。

陳世煌說,白額高腳蛛不是害蟲,「是要幫助我們的」,自知白天出來會嚇到人,晚上才出來覓食,且不會結網;牠們也是慈愛的媽媽,會抱著卵囊保護卵,小蜘蛛出生後,還會爬到媽媽身上玩耍。

他進一步指出,白額高腳蛛是天然的「克蟑」,因為牠會吃昆蟲,但蒼蠅、蝴蝶飛不進家裡,蚊子、螞蟻又太小,只好捕食家中的蟑螂。但他說,白額高腳蛛若長期不離開,就代表家中廚餘沒處理乾淨,蟑螂滋生,才讓白額高腳蛛有豐富食物。

要交配也要命 公蛛交配出奇招

被稱為「台灣蜘蛛人」的台師大教授陳世煌,每天與蜘蛛為伍,研究室收藏五萬多隻蜘蛛標本,視蜘蛛為「貴客」,認為「蜘蜘醜得很可愛」,在台師大開設「蜘蛛學」,修課學生不論男女,都要上山採集蜘蛛標本,才能過關。

他在台師大開設「蜘蛛學」六年,不論男女,都得上蟾蜍山公墓區,調查採集蜘蛛標本。對學生來說,上課常看到蜘蛛,也明知多數蜘蛛無毒,採集蜘蛛時,內心還是毛毛的。

台灣民間多半將蜘蛛視為毒蟲,但陳世煌將屋內蜘蛛當成「貴客」,認為每隻蜘蛛都「很漂亮」、「醜得很可愛」。他將採集的蜘蛛帶回家,暫時當成「寵物」,家人也習以為常,有時蜘蛛爬出飼養箱,家人不以為意,直接幫忙抓回來。

陳世煌認為蜘蛛很奇妙。他說蜘蛛的習性是交配後,母蜘蛛會把公蜘蛛吃掉,許多公蜘蛛因此各自發展一套奇特的防禦法,避免交配後成了「風流鬼」。

陳世煌舉例,有的公蜘蛛會用絲先把母蜘蛛的手腳纏住再交配,趁母蜘蛛尚未清醒前就逃跑;有的則會用上顎把母蜘蛛的毒牙卡住再交配;還有公蜘蛛求偶前,先抓小昆蟲「賄賂」母蜘蛛,趁著母蜘蛛分心吃小蟲時,趕快行周公大禮。

不是每一種蜘蛛都會結網,會結網的蜘蛛比較進化,因懂得利用特殊的蛛網來等待獵物上門;不結網的蜘蛛,只能利用原始本能主動出擊抓獵物。

蜘蛛網神奇處在於不同種的蜘蛛織出的網各不相同,有圓形、袋形、漏斗形、垂吊式、片狀等,有的可讓蜘蛛隱藏其中,還可反光吸引獵物,水蜘蛛的網則結在水草間,像密不透水的罩子,水蜘蛛在其中活動,捕捉獵物。



蜘蛛好噁心?冤枉,牠其實很友善

在一般人眼裡,蜘蛛是一種噁心、有毒的生物,看到時不是踩就是躲,還夾雜著女生的尖叫聲,被譽為「台灣蜘蛛人」的師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世煌說:「大家都冤枉了蜘蛛。」

陳 世煌舉例說明,俗稱剌蚜的白額高腳蛛,是室內最大的蜘蛛,民間常誤會接觸到牠的的尿液,皮膚會起水泡、潰爛,「其實他只是元兇隱翅蟲的代罪羔羊罷了。」 「白額高腳蛛不是害蟲,是要幫助我們的。」牠很善良,自知白天怕嚇到人,晚上才出來覓食,而且不會結網;最重要的是,白額高腳蛛是天然的「克蟑」,因為牠 會吃昆蟲,但蒼蠅、蝴蝶飛不進家裡,蚊子、螞蟻又太小,只好捕食家中的蟑螂,因此白額高腳蛛也是家裡乾不乾淨的指標,若一直會在家裡看到牠,就代表家裡廚 餘沒處理乾淨,導致蟑螂滋生,讓白額高腳蛛有豐富食物。

55種新紀錄種 台灣占44種

陳世煌前年12月接受國科會委託,帶領研究生在野外進行調查。近一年來撰寫「台灣蜘蛛誌」,共發現了55種以前不曾紀錄的蜘蛛,包含1個台灣新紀錄科、 15種新種、40種台灣新紀錄種,其中鷲蛛科成果最好,一共發現了8種新種。

他說,目前已知全世界約有4萬種蜘蛛,台灣過去紀錄約為400種,加上去年新發現的40種,台灣蜘蛛的種類目前已超過400種;根據他對研究蜘蛛30多年的了解,台灣有近2/3的蜘蛛是過去未曾被鑑定出來的,估計台灣的蜘蛛種類應有近千種。

根 據他30多年來調查,台灣已知的蜘蛛種類中,最大的是人面蜘蛛,背甲有金色毛,斑紋看似人的嘴、鼻和雙眼,體長可達5公分以上,以近郊低海拔山區最常見; 最小的是類螨微安蛛,為一種體長約1- 1.5 mm的小形紅褐色蜘蛛,主要棲息於全台2500公尺以下森林下層的落葉堆和開闊的長草區;最致命的蜘蛛是赤背寡婦蛛,是黑寡婦蜘蛛的遠親,毒性最強,足以 致人於死,在台灣數量稀少,分佈在人煙稀少的淺山地區,有人曾被咬中毒;長相最怪異的是枯葉尖鼻蛛,腹部背面像是一片枯葉,腹部前端延長呈葉柄狀,常在夜 間結網捕食,頭部朝下,八腳縮在體側,靜待獵物上門;最可愛的蜘蛛則是中形金蛛,體色鮮豔華麗,會在蛛網上結X形隱帶,好像會寫英文字,也都有標本。

陳世煌說,「研究台灣蜘蛛,最難的是入門,鑑定比對的工作不容易,因為早期的蜘蛛模式標本,都散落在歐美地區和日本的博物館,國內完全沒有標本可供參考對照,只好從國外大量蒐集蜘蛛的資料。」

研究蜘蛛30多年 終日與蜘蛛作伴

陳 世煌小時候曾在台北縣樹林鎮待過,喜歡大自然生態,也很調皮,常以抓泥鰍和釣青蛙為樂,考上師大附中後,圖書館內的生物書籍,全被他借光,後來考上師大生 物系,修習過所有的生物分類課。畢業後去當兵,其他人放假都去逛街,但他一有空就往山上跑,採集生物標本及拍照。在國外攻讀博士時,陳世煌主要鑽研青蛙染 色體,在野外採集青蛙時,蜘蛛也是很常出現的生物,於是在留學國外期間,努力收集許多世界各地介紹蜘蛛的書籍和資料。返國回師大任教後,他決定走一條不一 樣的路,去研究很少人碰的蜘蛛,一頭栽入至今30多年。

陳世煌可以說每天與蜘蛛作伴,他的實驗室中約有5萬隻蜘蛛標本,可說是全國最多。 他開設「蜘蛛學」課程已6年,這堂課不好混,學生不論男女,都得上蟾蜍山採集蜘蛛標本,才能過關,有個女學生就說:「雖然上課常看到蜘蛛,但有時候要用瓶 子抓,內心還是會毛毛的。」在家裡,陳世煌將採集來的蜘蛛帶回家,暫時當成「寵物」,家人也習以為常,連小孩子都不怕了,有時蜘蛛偶而會爬出飼養箱,家人 也不以為意,或直接幫忙抓回來。

越深入蜘蛛的世界,他越感到這個世界的迷人,他說:「蜘蛛真的是非常奇妙的生物。」舉例來說,大家都知 道,蜘蛛吐絲結網,但是並不是每一種蜘蛛都結網的,基本上,會結網的蜘蛛比較進化,因為牠得利用特殊的蛛網來等待獵物上門,而不結網的蜘蛛,就得利用原始 本能,自己主動出擊抓獵物。

蜘蛛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習性,就是交配之後,母蜘蛛會把公蜘蛛給吃了,也因此,許多公蜘蛛就各自發展出一套奇特 的防禦法,來避免在交配後成了「風流鬼」。陳世煌舉例,有的公蜘蛛會用絲先把母蜘蛛的手腳給纏住,再進行交配,之後趁母蜘蛛尚未清醒,立刻逃之夭夭;有的 公蜘蛛則會用上顎把母蜘蛛的毒牙先給卡住,再行交配,讓母蜘蛛無機可乘;還有的公蜘蛛在求偶之前,會去抓小昆蟲來「賄賂」母蜘蛛,然後趁著母蜘蛛分心大嚼 之際,趕快行周公大禮。

你怕蜘蛛 其實蜘蛛更怕你

陳世煌沈浸在蜘蛛世界,一點都不覺蜘蛛的「可怕」,像「鬼面蜘蛛」,就有非常「可愛」特殊的捕食習性,牠會先在兩腳上結一張網,然後對準獵物撲去蓋上,就像漁夫撒網捉魚一樣,非常機動。

而 民眾登山健行,常可看到林間高掛的大蜘蛛網,以及趴在網上頭部酷似人臉的「人面蜘蛛」,有的民眾會面露恐慌與厭惡的表情,還有人會故意拿起樹枝破壞蜘蛛 網,甚至打死牠。陳世煌說:「其實,人面蜘蛛更怕人類,個性很溫馴,沒有牠外表那樣邪惡。人面蜘蛛和大多數蜘蛛一樣,口器內雖有毒腺,毒性卻很低,只能麻 醉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不會傷害人類。即使不小心碰觸到牠,牠會奮力逃脫。」

(聯合報)
--
鬼面蜘蛛捕獵物 像漁夫撒網

台灣不只是蝴蝶王國,連蜘蛛種類也非常豐富。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世煌利用一年多的時間,走遍台灣,發現55種以前不曾紀錄過的蜘蛛,使台灣的蜘蛛種類紀錄增加至420種,估計台灣的蜘蛛種類將近1000種,並已著手撰寫「台灣蜘蛛誌」,要建立台灣蜘蛛的完整圖鑑。

根據統計,全球的蜘蛛種類將近4萬種,過去台灣研究蜘蛛的資料稀少,紀錄不到400種,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日據時代的圖鑑資料。但陳世煌對蜘蛛情有獨鍾,想要把台灣所有蜘蛛種類都收錄成冊,證明台灣也擁有豐富的蜘蛛種類。

這次發表的新種蜘蛛,以「鬼面蜘蛛」最獨特。牠們外型看起來好像只有四隻腳,其實每隻腳前端都有分叉,補食方式更特別,先把網織好,收在前兩腳之間,看準獵物後,像漁夫撒網捉魚一樣,把事先織好的網發射出去捕捉獵物,再慢慢享用。

陳世煌表示,「鬼面蜘蛛」在屏東六龜發現後,陸續在宜蘭也發現蹤跡,因此推估應該屬於全台分佈的蜘蛛種類,只是數量很少,又是淺咖啡色,善於偽裝躲在暗處,很難被一般人發現。

陳世煌也要為民眾常見的「喇蚜(白額高腳蛛)」平反。 他說,「喇呀」無毒又會吃蟑螂,只要家中沒有蟑螂,「喇蚜」自然會離開,但民眾根深柢固以為蜘蛛是害蟲,一看到就尖叫,還用掃把及拖鞋攻擊;其實「喇蚜」也很怕人,都在深夜活動,不會干擾人類活動。

(聯合晚報)
--
台灣蜘蛛人 幫剌蚜洗刷惡名

一般人常以為碰觸到「剌蚜」或是尿液,皮膚就會起水泡,不過,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世煌表示,學名是「白額高腳蛛」的「剌蚜」,其實是「隱翅蟲」的代罪羔羊,牠不但不是害蟲,反而是天然「剋蟑」、捕蟑高手。

被譽為「台灣蜘蛛人」的陳世煌分析,全世界已知約有四萬種蜘蛛,台灣記錄超過四百種,據他了解,台灣應有近三分之二、上千種的蜘蛛,是過去未曾被鑑定出來的。

學生須到公墓採集才能過關

他六年來在台師大開設「蜘蛛學」課程,學生不論男女,都得上蟾蜍山公墓區採集蜘蛛標本,才能過關。許多人覺得蜘蛛很邪惡、噁心,但在他眼裡,每隻蜘蛛都很漂亮。

陳世煌這一年又在台灣發現五十五種蜘蛛,其中有十五種是新種(國內外不曾發現),四十種台灣新紀錄種(國外有發現,但國內首次發現),其中鷲蛛科一口氣發現八種新種,準備撰寫「台灣蜘蛛誌」。

實驗室有五萬隻蜘蛛標本

陳世煌說,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青蛙染色體,但鑑於台灣早期都是日治時代日本人做的紀錄,基於使命感,才投入研究蜘蛛。他的實驗室有五萬隻蜘蛛標本,計畫在台師大設置全台唯一的蜘蛛養殖室。

他分析,國人常以為蜘蛛有毒,其實大部分沒毒性,也有許多蜘蛛是不結網的;台灣已知蜘蛛種類中,最大的是「人面蜘蛛」,而且雌雄體型相差七倍,雌蛛體長約七公分,雄蛛卻只有一公分。至於最小的則是「類?微安蛛」,體長只有一至一.五公釐。

台灣最致命的蜘蛛是黑寡婦的遠親「赤背寡婦蛛」,足以致人於死,但因數量稀少,且分布在人煙稀少的山區,民眾不必擔心。

另外,長相最怪異的是「枯葉尖鼻蛛」,腹部背面像一片枯葉,腹部前端延長呈葉柄狀,頭部朝下,靜待獵物上門;最可愛的是「中形金蛛」,會在蛛網上結X形隱帶。陳世煌也曾發現台灣特有的「跑蛛」,只出現在一千公尺以上山區。

(自由時報)
--
上班族排便不順 當心變成米腸族

你是滿肚子大便的米腸族嗎?上班族普遍因長時間久坐,外加工作情緒緊張,如果缺乏充足時間蹲馬桶,或有認馬桶情節,排便不順的困擾就容易上門找碴。

北 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每人每天纖維素應攝取25至35公克才足夠,約莫5碗滿滿的地瓜葉,但實際上上班族長期外食,在缺乏變化的飲 食內容與用餐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根本很難吃到足夠的纖維素,因此建議上班族可適量補充益生菌來改善排便不順暢的困擾。洪主任強調,目前市售的益生菌琳瑯滿 目,但實際上不是光吃益生菌就有幫助,因為益生菌要能生長在腸道中,尚需寡糖、纖維素以及發酵的食物,幫助提供益生菌營養來源,因此食用益生菌時最好要能 夠搭配像是水果之類的食物,並建議在用餐完後2至3小時後,或睡前三小時食用,主要是因為這些時候腸道的蠕動速度較慢,益生菌也最容易留得住。

洪 主任也建議,不同的益生菌產品應該更換著使用,避免因身體長期適應同一種益生菌而讓效果打折扣。市售益生菌產品,主要有喝的優酪乳以及用吞服式的乾燥型產 品,後者大多以植物性益生菌成份為主,可能會添加果寡糖等輔助益生菌生長之營養成份,甚至纖維素或酵素來提高腸胃道蠕動的效果,不過消費者在選購上可得要 注意,因為乾燥劑型的益生菌產品如果儲存不當,容易受潮而使益生菌失去活性甚至發黴走味,因此建議可選擇有密閉且不透光的鋁箔乾燥包裝較佳。

此 外,許多人因無法接受酵素的味道而對益生菌敬而遠之,這是因為許多品牌在產品口味設計上忽略考慮消費者感受,建議在初次購買新產品時,不妨購買小份量的產 品先試用,另外,消費者也可自我評估排便是否有不順徵兆,如果經常反覆出現以下狀況,就要當心自己成為米腸族:1.每週排便少於三次2.感覺有便意但是無 法排便3.排便需要很用力並且會痛4.雖然能排便,但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5.每次排出的便便都很硬或是顆粒狀6.每次上大號都必須超過15分鐘。

(台灣新生報)
--
網上人/張讓

網路熱潮席捲而來,在設私人網站、開部落格,加入臉書、推特或這個那個之間猶疑,只覺暈頭轉向。來者不拒嗎?可是裡面有個聲音囁嚅:怎知這個網不就是中文裡古早就有的那個天羅地網?網路,便是迷惘。

想像這個對比:雞毛撢和吸塵器。

家裡到處都在積累灰塵,先薄薄一層,忽然已毛茸茸一片。蔣夢麟在《西潮》裡寫他住北平時,每天早晨清拭書房台面是件愉快的事。也許因為他不必做家事,舉手 之勞反有種文人雅趣。偶爾偶爾,我也會感到他那種玩票式的樂趣。拿毛撢或抹布撢書架,順便瀏覽架上的書,輕而且靜,幾乎是享受。不像用吸塵器,轟得人煩惡 不堪。

雞毛撢和吸塵器最大差別不在效率,而在工作意境。就像腳踏車和摩托車、帆船和機動船、紙筆和打字機。工業革命帶來工廠、煙囪、鐵軌、火車當初,遭到許多守 舊人士反對,因為他們看見了機械的無情和醜惡──他們看見了破壞,而不是建設。這兩個經常是一起來的,就像光和熱,沒法挑揀。科技的功過不是0或1,全有 或全無的問題。

一次家裡烤箱好像漏氣,我打電話給瓦斯公司,他們很快派了技師來。檢查時技師注意到廚房牆上掛的圖片裡有張單車攝影,問起來。我告訴他是在佛羅倫斯一條街 上照的,城裡到處可見單車和摩托車,我特別喜歡那石板街上白色單車斜靠老牆的風味。他也喜歡單車,便聊了起來。他告訴我附近鎮上有家腳踏車行,專修理各式 舊腳踏車,他常愛去。我說帆船也好看,流利船身,幾片帆,無聲滑行過水面,很美。經常科技越簡單的東西越好看,很多舊式工具,像鐵鎚、掃帚,都簡單實在又 好看,像藝術品。他同意,說像我家的老烤箱就是例子,設計簡單,材料實在,熱起來非常有效率。現在新型烤箱花樣一堆,大而浪費,一點都比不上。檢查結果, 瓦斯並沒漏氣。那讓我誤以為是瓦斯漏氣的嘶嘶聲,他疑心是烤箱計時器裡發條的聲響。後來那嘶嘶聲停了,故障好一陣的烤箱計時器終於報銷──果然給那技師說 中了。

生活在現代,不可能對科技沒有絲毫警覺,盲目照單全收。當年家裡剛買洗衣機時母親簡直不屑用,不信洗得乾淨。後來我也經過一番勉強才接受洗碗機,現在少不 了它。從紙筆寫作轉換到用電腦最初,我清楚感覺書房氣味「走調」了──比較像工廠,而不像創作遊戲的花園。到了網路熱潮席捲而來,在設私人網站、開部落 格,加入臉書、推特或這個那個之間猶疑,只覺暈頭轉向。來者不拒嗎?可是裡面有個聲音囁嚅:怎知這個網不就是中文裡古早就有的那個天羅地網?網路,便是迷 惘。

自投羅網也好,被迫也好,總之為網路所擒,成為依附網路生存的一分子。不信「我上網故我在」,退出又做不到,只好一邊如小蟲掛在網上,一邊提防那網路深處虎視眈眈的巨無霸:市場,隨時準備振翅脫逃。

其實已有一小撮人開始脫逃。據《紐約時報》報導社交網站有退燒跡象,還有許多網站荒廢名存實亡。也許有一天潮流會逆轉。也許低科技如紙筆、打字機、黑膠唱片、掃把、雞毛撢、單車、步行並不完全過時,甚至永遠不會過時。

那我們自己呢?我們是等候淘汰的低科技嗎?

(中國時報)
--
校園零體罰有這麼難嗎/許育典(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日前,一名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張姓男童,因下課時和男同學嬉鬧,互摸生殖器,結果被男導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陸續甩了九巴掌。如此駭人聽聞的場景,竟發生在 號稱「人權立國」的「友善」校園、竟發生在教育基本法下的「零體罰」校園。二○○六年教育基本法修正,台灣因而成為第一○九個禁止體罰的國家。但是,為何 體罰仍舊一直出現在我國的校園?

除學校、教師仍存在不打不成器觀念外,主管機關「重重舉起,輕輕放下」,恐怕才是教師有恃無恐原因所在。

當教師對學生體罰時,除民、刑事責任外,必須負擔所謂的「行政」責任。然而,民、刑事責任須由當事人到法院提起訴訟,而且,雖民、刑事責任會讓施暴教師受 到一定制裁,但並無剝奪該名教師「教職」的可能。如此一來,在該教師下一次情緒失控時,又是另一個學生「身心」遭殃的開始,這也是課予施暴教師「行政」責 任存在的必要。

對此,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規定,如教師「違法處罰學生或不當管教學生,造成學生身心傷害」,記過,但如「情節重大」則可記大過。而且, 校方更可以展開「不適任教師」處理程序。但是,啟動「不適任教師」程序後呢?等「風頭」過後,透過官官相護,恐怕又是另一次「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的結 果。

具體來說,教師法規定「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經有關機關查證屬實」、「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得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乍看 之下,教師如對學生施以嚴重的暴力,則可能會被「解聘」,並列為「黑名單」,終生不得再任教。但是,結果卻往往不是如此,導致體罰事件一再地發生。

關鍵在於,欲對施暴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須經教評會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過半數審議通過。然而,因教評會的組成分子主要分為:當然委員和選 舉委員,當然委員包括校長、家長會代表、教師會代表各一人;選舉委員則由全體教師選(推)舉而得。由此看來,除了家長代表外,其餘皆屬於「校方」與「教 師」的代表。所以,只要施暴教師去籠絡那少數的三分之一委員,即可在教評會「全身而退」。

而且,對施暴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完全掌握在教評會的手中,因此縱使施暴教師確實符合教師法規定,教評會仍可選擇最輕微的「停聘」處分,在 此期間,遭停聘的教師尚有其基本權益保障,且有可能回復與學校間的聘任關係。由此看來,教評會組成的方式、權限過大的問題,都將造成施暴教師有恃無恐的關 鍵,這也是為何教育部一再三令五申禁止體罰,而體罰卻層出不窮的原因。

正在寫本文之際,竟同時又出現國三女生違規帶香菸入校,而遭體罰的事件,但是,校方卻振振有詞的說:「『僅』使用籐條鞭打屁股數下,僅些許紅腫,絕無過 當」。這在我們這個「人權立國」的法治國家,是多麼諷刺的人治「說法」,教育基本法是要求「零」體罰,而非「不可體罰『過當』」。

說實話,這個國家的確出了文化上的深層問題,政府不敢得罪選民,教評會不願淘汰不適任教師,體制內沒有人想做「壞人」,難怪真正的壞人會橫行。當不適任教 師機制未被確實執行,教師對學生的體罰只會一再出現;當不適任教師未被淘汰,那麼,流浪教師也只能繼續「流浪」。

(中國時報)
--
走出供需法則的住宅政策/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樹仁教授〈迷途的無殼蝸牛〉一文,廣泛論及都市規畫、交通規畫、經濟學、社會學各領域,並以經濟學供需法則為核心,主張解放關渡平原保留地作為新市鎮、 搭配捷運來增加住宅供給,以市場機制解決當前嚴峻住宅問題,卻迴避對住宅政策全盤檢討、更缺乏國土規畫通盤思考,必須予以回應。

首先,一個未對住宅商品化有所質疑者,很容易簡單套用經濟學原理的供需法則解釋房地產此一「商品」為何漲價?吳揆日前發言也認為都會區土地供給有限、需求 增加,自然帶動價格上漲,因此擬推出郊區平價住宅為疏解民怨之道。然即使是經濟學原理,都未曾把土地視為一般商品、未曾認為土地可以透過大量生產來調節供 需。經濟學中的土地供給是有限而沒有彈性的,其供給曲線甚至是一條固定的垂直線。

再者,今日房價問題,豈是土地供給量不足、購屋自住者需求增加造成?十年來北縣市透過標售變賣的國有土地數量逾十三萬坪,可建築面積至少五十萬坪,加以台 灣人口成長率、所得水準雙雙下跌,為何仍不足以抑制房價?正因這些變賣的國土,淪為建商財團豪宅賭局籌碼,僅僅助長了投機性資金炒作,而欲購屋自住者則從 來未曾取得這場供需遊戲的門票。其結果是,市井小民被投機性資金宰割、買不起房子,空屋率卻不斷飆高並進而成為投機者向銀行低利貸款的擔保品,風險轉移給 全民。而國家因應此困境時,甚至深恐房價下跌,不斷推出向投機性資金靠攏政策,面對此一由國家機器介入破壞、只准作多不准作空的市場,論者還能繼續套用經 濟學初學者眼中最簡單的供需原理?

其次,〈迷〉文對都市規畫與交通規畫見解,即以新市鎮搭配捷運解決都市住宅問題,除過於簡化、亦未見六○年代以來都市社會運動對其影響。其一,應記取珍. 雅各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中對以都市擴張解決都市住宅問題所造成能源浪費、基礎設施浪費、土地浪費的警告;其二,透過郊區新市鎮搭配捷運之套餐即使發 達了新市鎮,在都市擴張基調下,反而是強化〈迷〉文作者所批判「大台北都市中心」及作為「次居住核」繞著大台北都會區叢生此一迴路,下場將如首爾,其城鄉 差距嚴重到全國一半人口集中在失控的首爾大都會區,房市泡沫與中產貧窮化問題自不在話下;其三,都市中無住屋者被迫離鄉背井搬離城市、落腳郊區、增加通勤 金錢與時間成本,在在都是美國六○年代都市計畫失敗的慘痛教訓。更遑論以農地、自然保留地解決都市住宅議題,所顯示對國土規畫的無視。

不論住宅商品化議題,農地、農村、農民的三農議題,不同階級「接近城市的權力」,均是〈迷〉文作者身在社會學界所不能忽略的社會正義議題,而不能化約為慈善式的所謂道德訴求。期望能跳出簡單供需法與對道德敏感之迷,共同為實現住宅作為基本人權努力。

(中國時報)
--
健保新制…年逾百次就醫 最快7月控卡

健保費明天起調漲!費率由現行的四.五五%調高至五.一七%,由於各公司發放薪水的作業狀況不同,可能四月發的薪資單就會反映,也可能拖到六月,但大多數公司會在員工五月的薪資上扣費。

明天起 健保費就調漲

四月一日起,月薪投保金額在四萬二千元至五萬零六百元的民眾增加的健保費中,二十%由政府補助,民眾每月將多負擔六十三元到七十五元;月薪投保金額在五萬三千元至十八萬二千元的民眾,全數自行負擔,每月需多支出九十九元到一千零二十五元不等。

志玲姊姊 將月繳9409元

健保費調漲之外,健保最高投保薪資級距亦由現行十三萬一千七百元調高至十八萬二千元,月薪收入高於十三萬一千七百元者,不僅費率調漲,投保級距也同時一併被拉高。

日前爆出三年未繳健保費的名模林志玲,健保費也因而三級跳,原先每個月需繳五千九百九十二元的健保費,四月一日後,林志玲每個月就要繳九千四百零九元的健保費,增加三千四百一十七元。

衛生署昨日公告「全民健保保險費負擔金額表」,健保局也依民眾的投保薪資為民眾算好健保費率調漲,扣除政府補助後,民眾每個月要繳多少的健保費,並放在健保局網站上的「九十九年保費調整」專區中的Q&A,供民眾查詢。

自 明天起,健保局對於一年就醫超過一百次的民眾進行加強輔導,預計有三萬五千多名的民眾會接到健保局的關心電話,或是到府訪視。健保局官員表示,會觀察這些 民眾一、二個月的表現,如果執意未改善,健保局才會祭出「控卡」措施。健保局最快七月就會修改完程式,並對於愛逛醫院的民眾進行「控卡」。

同樣自四月起,如果不是中醫師親自進行傷科推拿,健保將先予以輔導,五月起,即不給付。若為個案,除當次醫療費用不給付,將再處以十倍的罰款,如果情節重大,則會回推二年。

據統計,中醫傷科一年花掉二十三億至二十五億左右的健保費用,其中八成都不是中醫師親自執行推拿。

(自由時報)
--
生物地震儀…蟾蜍能預測地震

最新公布的科學報告指出,蟾蜍能預知地震的來襲。英國開放大學生物學家格蘭特指出,二○○九年四月,公歐洲蟾蜍提早五天警告強震將襲擊義大利中部的拉奎拉,發生於四月六日的這起芮氏規模六.三強震,造成該城逾三百人死亡。

科學家首度研究證實

在地震發生前十天,格蘭特在拉奎拉北部七十四公里處的聖魯菲諾湖展開蟾蜍監測計畫。她的報告指出,在三月二十八日,出現超過九十隻求偶的公蟾蜍,到了四月一日,也就是強震發生前五天,九十六%的公蟾蜍逃逸無蹤。

她 說,四月九日數十隻蟾蜍返回繁殖區,不過數量比前幾年少了五十%至八十%,在這小顛峰後,數量一度下跌,並在四月十五日,也就是規模四.五的最後強烈餘震 過後兩天,數量才明顯成長。此外,在強震前三天,交配的蟾蜍數量掛零,而且從四月六日至最後的強烈餘震為止,沒有發現新蛙卵。

格蘭特說,蟾蜍的習性也劇變,公蟾蜍一度藏匿起來,然而通常在一年一度的求偶季結束前牠們不會離開繁殖處。

為了解謎,她取得當時以極低頻(VLF)無線電接收器收集的電離層測量值,結果發現蟾蜍兩次大遷徙的時期與VLF突受干擾的時間不謀而合。

之前的研究將電離層的擾動歸因於氡的釋出。氡是產生於地下的輻射氣體,地震來臨之前會大量逸出。

格蘭特說︰「我們的研究是第一件有關地震前中後,動物行為的檔案,我們的發現顯示,蟾蜍能夠監測到諸如氣體與帶電粒子的釋放等震前線索,並以警報系統的形式加以運用。」這份報告發表於倫敦動物學學會的動物學期刊上。

(自由時報)
--
磁場干擾大腦 道德觀會變

干擾大腦運作就能左右一個人的道德觀。29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用磁場干擾右耳後上方的大腦「右顳顱頂交界區」(RTPJ)活動,即可改變受試者的道德判斷。研究人員認為,這樣的影響會對刑事犯罪法帶來衝擊。

當 人們在思考做出特定行為會產生什麼後果時,右顳顱頂交界區通常會有高度活動。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於是在受測者頭皮上架設磁場,在受試者針對 一系列狀況做出道德判斷的同時,以所形成的電流干擾RTPJ部位的活動。其中一個狀況是,一名女子「葛瑞絲」拿一杯標示為「有毒」的咖啡給朋友喝,她在明 知咖啡「有毒」的情況下還是拿給朋友喝,但其實咖啡裡只有一般的糖,所以她的朋友喝了沒事。研究人員要受測者針對「葛瑞絲」的行為在道德上可否被接受,從 1分的「絕對禁止」到7分的「絕對允許」予以評分。

實驗進行兩次,一次是受測者先接受25 分鐘的磁脈衝再評分,一次是在評分的同時以短暫磁脈衝進行干擾。結果顯示,兩次干擾都打斷受測者大腦道德判斷機制的運作,受測者比大腦未受干擾的控制組更傾向於認為,這種實際上並未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在道德上是可被允許的。

報告說,「即使受測者認為像葛瑞絲這樣的行為有傷害他人的意圖,應被禁止,但當右顳顱頂交界區活動受到干擾,受試者的道德判斷轉向『沒造成傷害就沒錯』的心態。」

報告作者說,沒有RTPJ作用介入,我們的判斷就「結果導向的成分高於信念導向」,亦即類似幼童般著重是否實際造成傷害;而一般人的日常道德判斷和法律判定 依據的不只是行為的結果,也考慮行為背後的意圖,「某些情況即使沒有造成傷害,我們也會認為錯誤,特別是一個人認為他或她這麼做及意圖這麼做會造成傷害 時。」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