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01012

研究勞資供需 諾貝爾經濟獎頒三傑 得主戴蒙被歐巴馬看好 克魯曼曾撰文聲援

2010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0 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昨晚揭曉,美國學者戴蒙(Peter Diamond)與莫坦森(Dale Mortensen),英國學者畢薩瑞茲(Christopher Pissarides)等3人以搜尋成本分析市場供需的理論共享榮耀,也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4628萬台幣)獎金。


評選諾貝爾經濟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即使有許多職缺在徵才,但同時有許多人失業,原因何在?今年3位得主的研究模式,有助大眾了解為何經濟政策與法規會影響就業率與薪資。

買賣雙方資訊不全
戴蒙的研究分析市場搜尋成本的基礎理論,莫坦森和畢薩瑞茲則將此理論應用在就業市場。僱主(買方)不能馬上找到人才,求職者(賣方)也不能馬上找到工作,雙方在搜尋過程都可能無法得到最理想價位,導致就業市場可能有很多職缺,卻依然有很多人失業。
以 他們3人姓氏縮寫組成的「DMP模式」指出,市場買賣雙方資訊並不完整,要組成「天作之合」非常困難,結論是在失業福利較優厚的社會,通常失業率較高,勞 動市場供需雙方相互搜尋的時間也比較長。這套搜尋理論也適用於其他市場,例如房地產市場、貨幣政策、公共經濟、金融經濟、區域經濟與家庭經濟學。
70 歲的戴蒙1997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的學院教授封號,是該校最高榮譽,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與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是公認的社會安全、年金與稅制政策的權 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曾是他門生,柏南克還在博士論文特別感謝戴蒙的指導。
今年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原打算提名戴蒙,出任Fed的理事,共和黨參議員薛比卻質疑戴蒙未必精通貨幣政策,擋下他的任命案,當時曾獲諾貝爾經濟獎的克魯曼(Paul Krugman)看不下去,在《紐約時報》為文聲援戴蒙;諾貝爾委員會顯然有同感,把經濟獎頒給戴蒙。

影響英「青年新政」
62歲的畢薩瑞茲出生於賽浦路斯,現任教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具有英、賽雙重國籍,他獲悉得獎後接受美聯社電話訪問時很驚喜:「因為喜出望外所以格外開心。」
他稱當初投身勞動市場研究,正是歐洲失業率漸趨嚴重之際,他預見到失業率將釀成極大問題:「我希望研究這個,對社會有所貢獻。」
畢薩瑞茲發現既有的研究模式不適用於現實問題,於是提出新理論,因而獲獎。他稱他們的研究理論,已對歐美政策制定產生影響,例如英國政府提出的「青年新政」,就是以他們理論為基礎而推出的鼓勵就業方案。
71歲的莫坦森在西北大學執教45年,常受邀在世界各地知名學府講學,目前正在丹麥奧胡斯大學訪問,獲悉得獎時他正要去講課,大學發言人柯瑞爾透露:「他很開心但也很鎮定。」
今年度諾貝爾得主已全揭曉,12月10日頒獎,除和平獎於挪威奧斯陸頒贈外,其餘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贈。

2010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3人得獎原因:以搜尋成本分析市場供需,解釋經濟政策何以能影響失業率

莫坦森(Dale Mortensen)
年齡:71歲
國籍:美國
任職:西北大學

戴蒙(Peter Diamond)
年齡:70歲
國籍:美國
任職:麻省理工學院

畢薩瑞茲(Christopher Pissarides)
年齡:62歲
國籍:英國╱賽浦路斯
任職:倫敦政經學院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近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09 奧斯特朗、威廉森
.對制度經濟學、產權及交易成本等範疇的研究,有助於理解非市場的經濟治理運作方式。
2008 克魯曼
.研究經濟地理、國際貿易,解釋收入增長和不完全競爭對國貿的影響。
2007 赫維茲、麥斯金、邁爾森
.機制設計理論的研究,讓政府或企業設計出能讓市場最有效運作的機制。
2006 費爾普斯
.挑戰「菲利普曲線」理論,指出通貨膨脹跟企業及僱員對價格和工資上漲的預期心理有關。
2005 奧曼、謝林
.透過博弈理論增加對合作與衝突的理解。

前財長郭婉容 曾是戴蒙學生

經濟顯學
行 政院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表示,戴蒙是行為經濟學祖師,莫坦森和畢薩瑞茲則將戴蒙的理論應用到勞動市場領域。今年3位美英經濟學者因發展出可用於解釋企業職 缺找不到人填補、失業率卻無法下降的理論,顯示勞動力議題是當前的經濟顯學。中央社稱,劉憶如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時,研讀包括戴蒙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大師 理論;她母親財政部前部長郭婉容在麻省理工學院修讀碩士時也修過戴蒙的財政學。

凸顯全球重視失業
她指出,今年得主的理論都顯示失業和市場配對的行為經濟學有關,例如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光是民眾因缺乏誘因而失去找工作的動力,法人(企業)的裁員行為也左右失業率。
劉 憶如說,戴蒙最著名理論是世代交疊模式(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過去古典經濟學派主張人類只會追求自己的最大效益,但這無法解釋父母為何願為孩子犧牲,世代交疊模式將時間因素串聯起來,主張人類思考利益 時,其實不會短視到只顧眼前,而會將未來利益列入考量,這理論可應用到任何領域,包括稅制改革、退休金提撥等。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昨表示,他對3位得主有些訝異,因他們的研究相對上原創性不是那麼高,還是將先前他人的理論應用於勞動市場。不過,這或許可說是諾貝爾委員會對經濟學中勞動市場研究的肯定,凸顯對全球失業問題的重視。

(蘋果日報)
--
搜尋摩擦分析就業 三人獲經濟學獎

瑞 典皇家學院十一日宣布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兩位美國經濟學家戴蒙德(Peter Diamond)和摩坦森(Dale Mortensen),以及英國籍塞普勒斯裔經濟學家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共同獲得,肯定他們以搜尋摩擦理論(search frictions)分析就業市場的成就。

七十歲的戴蒙德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一九七一年發展出搜尋摩擦理論架構,七十一歲的摩坦森是西北大學教授,六十二歲的皮薩里德斯是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兩人將戴蒙德的理論發揚光大,用於分析就業市場。

瑞典皇家科學院聲明說,根據古典市場理論,買家不需要付出成本就能找到合適的賣家,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買方為了找到好價錢貨比三家,需要花成本,因此買賣雙方在尋找彼此的過程需要花時間和成本,因而產生摩擦。

戴蒙德一九七一年發表重要論文,研究在買方尋找好價錢的同時,賣方也把買方貨比三家的行為考慮進去,決定最適當的價格,建立買家可以找到好價格的搜尋市場理論架構。

摩坦森和皮薩里斯德把戴蒙德的理論用於就業市場,分析勞資雙方無法有效找到彼此的阻礙。

諾貝爾評選委員會指出,他們三人的理論可以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有很多人失業,同時又有很多空缺找不到人?

找工作需要時間和資源,在就業市場產生摩擦,這說明了為何失業和空缺同時存在。

得獎頌詞說:「他們的模型協助我們了解失業、工作機會和薪資如何受到法規和經濟政策影響。」

三位獲獎人對決策者重新思考失業福利及如何協助失業者找工作有重大影響,目前各國政府面臨重新思考失業福利和就業政策的壓力,這也是把諾貝獎頒給三人的最佳時機。

三位得獎人將平分一千萬瑞典克朗(台幣四千六百萬元)獎金,並預定十二月十日在斯德哥爾摩接受頒發獎狀和金質獎章。

經濟學獎揭曉 提醒世人 注意勞動市場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與中央研究院士胡勝正都認為,現今世界各國都面臨到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困境,所以才由勞動經濟學者榮獲今年桂冠。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三人,分別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戴蒙德(Peter A Diamond)、西北大學的摩坦森(Dalwe T Mortensen) ,以及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Pissarides)。

劉憶如說,三人中以戴蒙德的知名度最高、成名也最早,主要成名理論是「跨代經濟成長模型」,他是「行為經濟學」的祖師爺,用以分析個人行為如何影響總體經濟指標。

她表示,戴蒙德的理論應用範圍極廣,從貨幣、公共財政、政府債務、老人年金,到勞動市場都可以應用。

劉憶如說,她媽媽 (郭婉容)當年在麻省理工攻讀碩士時,曾經修過戴蒙德的財政學,甚至還記得他的考試題目,當時戴蒙德就已經是世界聞名的經濟學家。

胡勝正也表示,戴蒙德得獎可說是實至名歸。除了「跨代經濟成長模型」外,他也涉入搜尋成本 (search cost)領域研究,其他兩位得主就是援引他的研究成果,進而發展出剖析勞動市場現象的配對理論(match theory),強調失業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教授林建甫表示,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這三位學者,正是在提醒世人注意勞動市場,包括工作創造和工作消失,到國家如何成長,都是連動的大問題。而這幾年來諾貝爾得主的研究,感覺都比較注重政策,顯示經濟政策要多研究,反映出對資本主義的反省氣氛。

行政院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則指出,目前台灣勞動市場缺工,其中一部分就來自於勞動條件,例如個別企業中勞動者歸屬感不足,而近期媒體報導諸多台灣職場問題,乃至對外勞的態度等,都反映出勞動條件上的許多問題。

「台灣現在很多勞工不喜歡當勞工,喜歡當老闆。」潘世偉提醒企業,政府規範只是基本標準,如果需求更好的員工,好因應變動快速的市場競爭,就要注意到,現在很多人投入職場工作,想的不光是錢的問題,而是整體考量之後,到底划不划得來。

經濟學獎揭曉 影響所及…大西洋兩岸

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獲獎人早就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三人的研究成果實際上已影響大西洋兩岸政府的就業政策。

戴蒙德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老師,美國總統歐巴馬七月提名他出任聯準會理事,但因參院共和黨議員反對而未通過,預定在國會期中選舉休會後,二度審查他的提名案。

戴蒙德是社會安全、養老年金和稅務權威,這些都是歐巴馬最頭痛的問題。他在一九八○年發表的論文指出,失業救濟金有助於失業者找到較好的工作,有了失業救濟金,他們找工作時會更挑,結果找到更適合的雇主,使就業市場更有效率。

皮薩里德斯得知獲獎後表示,他在歐洲失業率升高時開始研究就業市場問題,他的研究工作已影響大西洋兩岸的政策思考,例如英國提出的「青年新政」,協助十八到廿四歲青年進入就業市場,主要根據他的研究。

摩坦森目前在丹麥做訪問學者,他是勞動經濟學家,他和另兩位獲獎人建立的戴蒙德─摩坦森─皮薩里德斯模型,有助於了解就業市場的運作。

(聯合報)
--
經濟學獎揭曉 克魯曼 為戴蒙德討公道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得獎名單11日公布後,2008得主克魯曼馬上在紐約時報的部落格中表達祝賀之意,盛讚這三位學者得獎當之無愧。

克魯曼也提到,其中一位得主戴蒙德是他的前同事,正是那位被提名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為聯準會(Fed)理事、卻遭共和黨質疑的那位經濟學家。

克魯曼早在8月的專欄中就為戴蒙德抱屈,表示共和黨參議員不讓戴蒙德進入Fed,理由只是因為他的貨幣政策專業不足。共和黨參議員薛比當時表示,戴蒙德是「熟練的經濟學家」,但恐怕不夠資格決定貨幣政策。

戴 蒙德11日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並沒有打算退出Fed理事任命。歐巴馬上個月已再度提名他,國會將在11月期中選舉休會期後二度審查此 案。 克魯曼痛批,同樣這批參議員,在布希時代卻把對任何領域經濟學都一竅不通的人興高采烈地送進最重要的決策單位。想起來真是愚蠢且令人作嘔。

1987年經濟學獎得主梭羅(Robert Solow)接受舊金山紀事報訪問時表示,戴蒙德得獎正好給薛比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他讓Fed喪失一位優秀的提名人,失去全球六大經濟學家之一的卓越人才。他也說到,三位新科得主改變人們思考勞動市場的方式。

Fed主席柏南克也是戴蒙德門下的弟子,戴蒙德2005年曾和前美國白宮預算局長奧斯澤一起發表一篇論文,主張社會安全福利制度的長期財務體質,可以透過溫和的削減救濟金和加稅的方式改善。

倫敦政經學院(LSE)經濟表現研究中心主任、也是皮薩里德斯的同僚范‧瑞內(John Van Reenen)發表聲明說,失業問題是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之後各國決策者面對的最主要挑戰。諾貝爾獎得主的著作,「是我們分析總體失業和景氣循環的基礎」。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Lawrence Summers)表示,今年這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是「思考現代失業問題的根基」。

隨著經濟學理論不斷演變,他們的觀念會愈來愈凸出,不只是跟勞動市場相關,更可應用到房市和其他許多其他領域。

經濟學獎揭曉 林建甫:凸顯失業問題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教授林建甫昨(11)日表示,戴蒙德等三位學者,基本共同研究都是勞動市場,這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全世界目前最關注的是失業問題,這也是針對資本主義缺陷的一次反省。

林建甫指出,金融海嘯後,儘管景氣復甦,勞動市場還是很不好,暴露資本主義問題所在,以及其中許多缺陷。尤其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各國也有失業問題,如何尋找工作、政策的影響、失業問題解析等,全世界都在觀察和注意,這方面研究跟著備受重視。

林建甫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這三位學者,正是提醒世人注意勞動市場,包括工作創造和工作消失,以及國家如何成長,都是連動大問題。這幾年來諾貝爾得主的研究,感覺都比較注重政策,顯示經濟政策要多研究,反映出對資本主義的反省氣氛。

經濟學獎揭曉 劉憶如談大師 備感親切

聽到戴蒙德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感到很親切,她昨(11)日晚上說:「我媽媽(郭婉容)上過他的財政學。」「我們芝加哥講long-run(長期),就唸他的Overlapping(跨代)模型。」

劉憶如晚上打電話向媽媽郭婉容求證,果然郭婉容在麻省理工學院(MIT)修碩士時,修過戴蒙德的財政學。郭婉容還記得戴蒙德的考題,考無謂的損失(dead loss),即出現政府、納稅人兩敗俱傷的財稅政策。

劉 憶如表示,凱因斯的經濟模型講短期,戴蒙德透過個體行為研究經濟,發展出跨代理論,即人在年輕時會考慮到年老,而不會追求年輕當下的最大滿足,甚至會考慮 到子女,子女也會考慮其下一代,就這樣發展出經濟學中長期的概念。這長期概念應用到人口問題、退休金等。劉憶如在芝加哥大學唸碩士和博士,讀戴蒙德的模 型。

不過,戴蒙德得獎不是因他的最知名理論,而是搜尋成本理論。劉憶如說,這顯示當前全球最關心的是失業問題。

劉憶如解釋戴蒙德的得獎理論說,即使像金融海嘯壞消息來臨,工作不一定會消失,還要看公司決定。景氣很好時候,有工作的創造,但還是有人失業。

諾貝爾獎如何產生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遴選過程長達一年。經濟學獎委員會每年9月會先寄送機密表格給約3,000位大學教授、前經濟學獎得主等知名經濟學家,邀請提交建議名單。

委 員會於次年2月收齊整理後,會篩選約250至350名考慮人選 ,3月開始寄送初步候選人名單給特定專家徵詢意見, 6月起彙整專家意見,並撰寫推薦名單報告;委員會9月提 出推薦候選人後,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於10月投票遴選,正式宣布桂冠得主,12月於斯德哥爾摩舉行頒獎典禮。

勞動力市場分析 添新思路/夏業良(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2010年10月11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戴蒙德、摩坦森和皮薩里德斯這三位美英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對與搜尋摩擦(search friction)相關的市場分析方面所做出的研究貢獻。

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的戴蒙德是跨代模型的創立者,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年僅23歲的戴蒙德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開始其教學生涯。

摩坦森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在摩擦性失業的搜尋與匹配理論方面做出開創性的研究工作,並將此工作擴展到研究勞動力崗位轉換和重新配置、研究與開發以及人際關係的研究方面。

皮 薩里德斯的主要研究貢獻為失業中的微觀經濟搜尋與匹配理論、匹配功能與結構性增長。現為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他最具影響力的論文《失業理論中工作的創 造與毀滅》(與摩坦森合作),1994年發表於《經濟研究評論》(RES),這篇論文是以兩位合作者自己過去二十年中個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

他的著作《均衡失業理論》(已出第二版)是有關失業的微觀經濟學文獻中的一本標準參考書。在他與摩坦森進行合作研究並產生對內生性工作崗位創造與毀滅的分析之後,對此書進行了修訂。

古典的勞動力市場理論認為,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是在資訊完備而無摩擦的市場環境下運行的。 然而,現實中的勞動力市場是資訊不完備並有摩擦的。勞動力市場的資訊不完備和摩擦,是指勞動力供求雙方發生的資訊搜集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交易延遲或耽誤。

因此,在資訊不完備的、存在摩擦的市場環境下,勞動力市場理論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尋找滿足勞動力供求雙方個體理性和利益相容的交易模式。自20世紀60和70年代發展起來的搜尋理論,為加深對資訊不完備的、有摩擦的勞動力市場的認識和理解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早 期的勞動力搜尋理論主要研究在工作崗位供給分布已知的假定下,勞動力供給方---勞動者對工作崗位的搜尋行為,如搜尋密度、在職搜尋等等,它忽視了勞動力 需求方---企業的雇傭行為對勞動者的工作崗位搜尋行為的影響。針對這一缺陷,均衡搜尋理論把作為勞動力需求方的企業行為內生化,為分析企業行為對勞動者 的工作崗位搜尋行為的影響,進而為深入審視整個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現有的均衡搜尋理論文獻因其側重點的不同大致可分為 兩類。 第一類是「匹配方法」(matching approach),此類方法的目標是在一個理性的、面向未來考慮問題的個體的範式中解釋勞動者流動(worker flows)、工作流動(job flows)和失業水平。

其基本意涵是,勞動力供求雙方在匹配過程中存在雙邊摩擦,雙方為克服市場摩擦而進行投資。因此工作創造流取決於 失業勞動者和可獲得的缺額,以及勞動者搜尋密度和企業雇傭密度,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關係可以用匹配函數表達。此類方法的主要側重點是研究決定均衡失業水平 的各種效應,該效應是由市場摩擦促使勞動力供求雙方為完成匹配而付出搜尋、雇傭、培訓和其他與匹配相關成本的投資而產生的。

第二類是「工資公告方法」(wage posting approach),此類方法主要論證的是在存在摩擦的市場環境中,工資公告方法可以實現社會最優的匹配,也會在勞動力市場均衡時產生工資分散(wage dispersion)的現象。

此類方法假定工資水平是在一個非合作博弈的環境下由企業設定的,勞動者直接搜尋特定工資水平的企業。在此,市場摩擦是指勞動者為了搜集關於工資出價的資訊而花費的時間。此類方法為解釋與勞動者可觀測的技能水平無關的工資差別現象提供了依據。

(經濟日報)
--
英美3學者 合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表彰對「市場搜尋摩擦分析」的貢獻 戴蒙德為柏南克的老師 莫騰森執教西北大學 皮薩瑞迪斯明年掌歐洲經濟學會

今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十一日揭曉,由三位學者共享殊榮,以表彰他們對「市場搜尋摩擦(search frictions)分析」的貢獻。三位分別是美國學者戴蒙德(Peter Diamond)與莫騰森(Dale Mortensen),以及塞浦路斯與英國雙重國籍的希臘裔學者皮薩瑞迪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

戴蒙德現 年七十歲,在美國經濟學界望重士林,長年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現任柏南克是他的學生。莫騰森現年七十一歲,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長達四十 五年。皮薩瑞迪斯現年六十二歲,是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歷來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目前擔任倫敦政經學院(LSE)教授,明年將接任歐洲經濟學會(EEA)主 席。

二○○八年得主克魯曼表示,今年三位得主實至名歸,著作極為重要。他尤其推崇戴蒙德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更是失業與工作機會理論的開山祖師。

瑞 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市場中的「搜尋」過程一直是一個饒富興味的經濟學問題,戴蒙德在這方面奠定了理論分析基礎,莫騰森與皮薩瑞迪斯則是將理論運用到勞動市 場並建立模型,兩人一九九四年發表的〈失業理論中的就業創造與就業破壞〉一文尤其是扛鼎之作,對各國勞動政策頗具影響力。

任何一個市場都 有買方與賣方,兩者經常處於相互「搜尋」的狀態,例如勞動市場中的資方求人與勞方求職。搜尋過程需要時間與資源,會在市場中引發「搜尋摩擦」,導致某些買 方需求無法完全滿足,某些賣方求售無門,因此會看到社會上明明有許多工作機會,但失業人數卻居高不下的狀況。

今年三位得主提出的搜尋理論與模型,有助於瞭解法規管制與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失業率、工作機會與薪資,以及失業救助、僱用與解僱法規等重要社會政策應如何制定。

搜尋理論近年來快速發展,除勞動市場之外,還可以應用到房地產市場、貨幣政策、公共經濟、金融經濟、區域經濟與家庭經濟,已經蔚然為當代經濟學的主流。

皮薩瑞迪斯:不要讓失業持續太久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中,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戴蒙德,今年四月獲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出任聯準會理事,但任命案於八月遭聯邦參議院退回,九月,歐巴馬再次提名他出任該職務。如今有了諾貝爾光環加持,這項任命案或許會進行得比較順利。

現年七十歲的戴蒙德,廿三歲即獲得MIT經濟學博士學位。一九六四年至六五年,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一九六六年回MIT任教至今。

戴蒙德研究範疇包括政府債務、資本累積、資本市場及風險分擔、最適課稅(optimal taxation)、勞動市場的搜尋和匹配及社會保險制度等。他曾任美國社會安全制度諮詢委員會成員,○三年被推選為美國經濟學會主席。

戴蒙德在麻省理工學院記者會上表示,得獎令他「既開心且振奮」。他十一日剛結束紐西蘭之旅,在妻兒開車載他從機場返家途中,他接到同事電話通知,才曉得自己得獎了。戴蒙德笑稱,還好得到消息時,開車的不是他本人。

現 年七十一歲的莫騰森取得卡內基美隆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一九六五年起任教於西北大學,目前在丹麥奧爾路斯大學客座。他和同事共進午餐時接到瑞典皇家科學 院的電話,但是對方要求他等候卅分鐘再向外界透露喜訊。莫騰森說:「於是我就乖乖坐著,然而大家看我臉上的笑容,應該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莫騰森的研究集中在勞動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和經濟理論。他對摩擦性失業(因勞動力缺乏流動、訊息不足及市場組織不健全造成的失業)環境下的搜尋和匹配理論做了許多前瞻性研究,並擴大到勞動力轉換和重新分配,為後來同類研究奠下基礎。

塞浦路斯出生,擁有塞、英國籍的皮薩瑞迪斯,現年六十二歲,一九七三年獲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該校教授。

皮薩瑞迪斯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他得知獲獎後的心情「摻雜著驚訝、喜悅與滿足感」。他還說剛開始研究失業現象時,已預見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希望能夠藉此對社會有所貢獻。

談到失業對策時,皮薩瑞迪斯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重要的是不要讓失業的時間持續太長,以免他們失去對就業市場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要因應這個問題,不需要昂貴的訓練,只要提供他們得到工作經驗的機會即可。」

皮 薩瑞迪斯師事日本計量經濟學大師森(山鳥)通夫,專長是失業經濟學、勞動市場理論和勞動市場政策。他對研究勞動市場和總體經濟間互動建立的搜尋和匹配架 構,貢獻出色。他協助建立了匹配作用(matching function)概念,以解釋特定時間內失業向就業流動的情況。

1998年經濟學獎得主阿萊去世

一九八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法國唯一獲此殊榮的莫里斯.阿萊(Maurice Allais)於九日去世,享年九十九歲。

莫里斯.阿萊畢業於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生前逾百部著作皆以數理經濟學發展為主,重要作品包括《經濟學研究》與《經濟與利息》。他因在市場理論與資源有效利用方面的開創性貢獻,獲頒諾貝爾獎。

(中國時報)
--
美英三學者 共摘諾貝爾經濟桂冠

美國學者彼得.戴蒙、戴爾.摩坦森,以及英國、塞普路斯雙重國籍的皮薩里德斯,因其「以搜尋摩擦對市場的分析」,十一日摘下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

失業福利太完善 引發高失業率

三 人以分析市場和成本,並利用貿易摩擦的經濟理論,建立勞動力市場的模型著稱。頌詞指出,三人建立的理論架構,解釋了為何勞動市場中供需並不都相符,有許多 人失業的同時,也有大量空缺工作在等人。他們的結論是,過於完善的失業福利措施,往往會引發更高的失業率,以及更長的求職時間。

除勞動市場 其他領域廣泛應用

除勞動市場外,這類微觀經濟學理論,也已被應用到其他領域,尤其是住宅市場,以及貨幣理論、公共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與家庭經濟學,應用極為廣泛。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凸顯一個自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以來,先進國家決策者都面臨全球經濟危機後又更嚴峻的問題:高失業率。

根 據傳統理論,勞動市場因應找工作的人求職而自成平衡,但實際上卻非如此。在許多買賣市場中,買、賣方需要時間搜尋到合適目標,買方需求和賣方提供的不盡然 能滿足彼此,從而產生摩擦,這種摩擦成了有效率地撮合買賣雙方的阻礙,例如勞動市場中,雇主可能為了一小筆成本而決定不雇用他需要的人才,因而造成工作空 缺率和失業率同時都很高的現象。

頌詞指出,戴蒙分析搜尋市場中的價格和供應量等基礎,摩坦森和皮薩里德斯將其擴大,並應用在勞動市場,三 人建立起一套理論架構,解釋何以勞動市場供需往往不相符合,「讓我們了解失業率、工作空缺率和薪資調控,如何受政府經濟政策和規範影響」。這或許涉及失業 保險中的福利水準,或聘僱、解僱規範,其中一個結論是,失業福利給付越大方,將助長失業率和找到工作所需時間。頌詞說,不僅勞動市場,這三人的研究也適用 於其他市場,如房屋市場和貨幣理論等研究領域。

柏南克博士論文 戴蒙曾經指導

現年七十歲的戴蒙,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 授、全球知名勞動市場分析權威,他曾指導現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的博士論文,獲總統歐巴馬提名出任Fed理事,但受到共和黨阻撓,無 法在本屆國會結束前通過。共和黨議員質疑他對國家經濟內在運作機制,如貨幣政策的經驗不足,如今戴蒙獲得諾貝爾獎肯定,算是扳回一城。二○○八年諾貝爾經 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讚揚戴蒙,是當前美國面臨的經濟問題下,政府需要的人才。

七十一歲的摩坦森是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目前在丹麥奧胡斯大 學擔任客座教授,校方表示,他十一日準備上課前接獲得獎消息,「非常、非常高興,但同時也相當鎮定。」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塞普路斯的皮薩里德斯,在倫敦政經 學院任教,他說獲獎讓他「既驚訝又高興」,「這個獎如此重要,即使你得到了,你都難以相信你有一天會獲獎。」

(自由時報)
--
全台大調查 最有錢10個里 曝光 台塑家族所在精忠里 家戶年所得近千萬元

全台最有錢的前10個里出爐!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家族居住的台北市精忠里、東昌里,分居有錢里1、2名,兩個里近 3000戶的家戶報稅年所得平均高達近千萬元,「冠軍里」精忠里為989.8萬元,是全台家戶平均年所得75.8萬元的13.05倍。

以 網路地圖起家的全國達康公司(http://www.mapfun.com.tw)是財政部合作單位,它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調閱財政部公開的去年 家戶報稅資料,並把稅賦資料植入地圖,以里為最小單位統計,發現全台逾1600個里中最有錢的前10個里,有8個在台北市,其他2個在台南市、新竹市。

東門里 多住台大醫
排名第1的精忠里里長湯忠正表示,東昌里與精忠里僅隔民生東路四段80巷相鄰,是1960年代美軍示範宿舍區域,老公寓屋齡都超過40年,現在則多是長庚醫院醫師、律師、企業高階主管等族群入住,居民收入高。
精 忠里涵蓋台塑總部大樓,頂樓就是王永慶住家,目前三房李寶珠、長女王瑞華、次女王瑞瑜還住在這裡,北邊延伸到以綠蔭道路聞名的富錦街、民生社區,由於環境 好,40年老屋還能開出80萬元一坪的高價。住在此區的Philip常碰到慢跑的王瑞華夫婦,他認為,「這純粹是台塑家庭拉高平均家庭年收入,不是每個家 庭都這麼有錢。」
排名第2的東昌里家戶年收入971.7萬元,是全台家戶平均年所得12.81倍,王永慶的弟弟、長庚醫院董事長王永在就住在東昌里,他和兒子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一起住在獨棟大宅。
21世紀不動產民生圓環店店長廖偉宏說,這2個里都在民生社區最繁華熱鬧地段,社區內有不少年收入逾500萬元的企業高階主管,台塑集團資產近2兆元,家族資產數千億元,瞬間拉高當地平均所得。
其他北市有錢里多半在頗具歷史的區段,如東門里鄰近中正紀念堂與台大醫院,排名第3;國父紀念館旁忠孝東路四段、逸仙路的興隆里排名第4。
永慶房屋研展部協理黃增福分析,這兩個區段都是老豪宅聚落,東門里主要住戶是高所得的台大醫師或台大法學院教授。

天后里 大地主隱身
不過,即使是有錢里,住戶貧富差距仍大。住在興隆里18年的民眾蔣三郎說,此里包含國父紀念館,跟信義計劃區僅隔一條基隆路,但逸仙路名宅多是企業主居住,基隆路一段的鑽石地段卻密布30年以上的老屋,早年還有很多流氓,「一個里,兩種截然不同的住戶。」
最有錢的10里中,還包含了台南市天后里和新竹市科園里,當地房仲都說不意外。信義房屋南區協理林武雄分析,天后里是台南最早發跡的區域,目前有許多近50年的老透天厝,雖然目前較為沒落,但老一輩的有錢人捨不得離開。
天后里里長王長春說,該里以台南幫的侯雨利家族最有名,里內陳、侯、吳、邱等家族,每戶資產少說上億,他們的第一代早期不少以炒地皮發跡後,第二代再創業有成,才能累積資產。
王長春說,「里內有些人的土地所有權狀是整疊的!」不少人光靠房租、利息、股票分紅收入就不得了,只是大家都很低調,從外表看不出來是有錢人。
有錢里第7名新竹市科園里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旁,里長徐兆生說,里內許多道路,尤其是竹科七路,就是有名的CEO街。

科園里 科技人聚居
他說,這裡住了聯電前副董事長宣明智、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合勤科技董事長朱順一、台積電前執行長蔡力行等,由於是科技大老住處,警方嚴加保護,治安不錯。
工研院退休的里民徐雅威說,其實里民多是當地人,將房子改建出租,平均年收入150萬元,但有50、60戶竹科主管身家逾億或數十億,整個里的平均年收入才會提高到300多萬元,一般里民收入並沒有這麼迷人。

十大有錢里 帝寶意外落榜 住戶資產配置全球 僅排第20名

據 全國達康公司統計出的全台最有錢十大里,少見知名豪宅,甚至最近才被列為亞洲十大超級豪宅第九名的「帝寶」,位於北市大安區民輝里,每戶二點五億元起跳, 但該里家戶收入只在有錢里排第二十名。信義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主任王維宏分析,這是因為帝寶住戶多是資產配置全球的台商或企業主,在台報稅較少,排不進有錢 里前十名。

海外資金沒列入
全國達康總監吳信樺表示,前十大有錢里多是早期發展聚落,僅第十名的北市信義計劃區算是新興豪宅區,而最知名的帝寶所在的民輝里,平均家庭年所得竟是兩百五十四點二萬元,和第一名的精忠里近千萬元所得有段距離,跌破大家眼鏡。
吳信樺分析,這是因統計資料來自財政部稅務所得,因此海外資金、個人節稅並不列入;這也顯示新豪宅客資金多在海外,十大有錢里居民則多是醫師、律師、企業高階主管。
王維宏分析,帝寶住戶以台商、企業主為主,他們多半透過資產配置,將資金移往公司、股票或海外,帳面上需報稅的資金比不上真實收入。帝寶「最大戶」是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共持有九戶,頂新從中國以「康師傅」品牌起家,累積財富後再返台擴大事業版圖。
除了帝寶外,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住的「信義富邦」位於北市安康里,排名有錢里第十一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住北市大直重劃區,屬於成功里,排名第十六。

報稅沒想像中高
近來不斷推出每坪逾一百五十萬元豪宅的青田街一帶永康里,僅排名第一百三十三名,家庭平均年收入一百五十一點五三萬元,吳信樺說:「新興豪宅區居民須報稅的所得,沒想像中高。」

帝寶小檔案
位置:北市大安區民輝里仁愛路三段53號
基地:5642坪
戶數:168戶
規劃:地上18~28樓、地下4樓;每戶116至265坪
行情:每坪開價逾200萬元,成交價190多萬元,每戶連車位2.5億元起跳
居住名人:
˙頂新集團總裁魏應州家族持有9戶
˙廣豐集團董事長賀鳴玉
˙藝人小S夫婦、名媛何麗玲
˙主播廖筱君夫婦

信義之星富豪:從沒注意住哪個里

第 一反應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住在台北市信義計劃區的「信義之星」,他聽到記者告知居住的景新里,是全台十大最有錢的里之一,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原來我家 在景新里呀?我從來沒注意過自己住在哪個里。」何湯雄和妻子李麗秋三十多年前由小貿易公司起家,現在負責的特力集團,年營收高達三百二十億元,員工逾六千 人。何湯雄原來住在台北市信義路名宅「僑福花園廣場」,前年搬到「信義之星」,住在兩百七十坪、市值逾四億元的豪宅內。豪宅的住戶通常從車道進入社區,一 下車就自梯廳直達住家樓層,很少在住家附近活動。

對當地環境陌生
當記者詢問何湯雄對於景新里的環境印象如何時,何湯雄坦承說:「從住家看窗外,環境感覺不錯,但我出入多是開車,從來沒有在附近散步過,車窗看出去街道還算乾淨、整齊。鄰里的治安應該也算好。」
此外,何湯雄對該里的里民活動更是陌生,他笑著表示:「好像從小到大、到老,都沒參加過里民活動。」

(蘋果日報)
--
離譜 文湖線1.4億聘隨車員 號稱全自動無人駕駛攏是假 議會刪除預算

耗 資六百多億元打造號稱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台北捷運文湖線,台北捷運公司卻要招聘一百四十名平均月薪五萬五千元的隨車人員,因此編列約一億四千萬元人事費與獎 金預算。北市議員昨痛批太離譜,耗資數百億元打造無人駕駛的文湖線,竟還要花上億元聘隨車員,決定刪除預算。學者批評此舉讓自動駕駛設計失去意義,應徹底 解決系統問題。

白花錢
北市議員徐佳青昨說,花六百三十七億元打造的文湖線,北捷公司今年四月竟以專簽方式,於五月招考增編一百六 十一人,而非例行性在年終招考缺額,其中一百四十人是隨車員,她質疑隨車員只為了文湖線又出包時可幫忙擦屁股,「乾脆改為有人駕駛系統,並向承包商龐巴迪 求償人事費。」

北捷:事故處理快
北市議員張茂楠說,一百六十一名增編人員的人事成本上億元,其中基本薪資就六千多萬元,加上加班 費、各式獎金、保險費、福利費等,總計北捷公司每年為此批人員多花一億六千多萬元。若按比例計算,文湖線的一百四十名隨車員約佔一億四千萬元人事成本。北 市議員簡余晏也痛批:「無人駕駛的文湖線還要隨車員,簡直是世界大笑話。」
北捷公司發言人趙雄飛說,坐在文湖線列車第一節車廂的隨車員須監控車內 狀況、協助乘客並支援列車手動駕駛,隨車員可縮短事故處理時間,以去年七月四日文湖線通車至去年底為例,增派隨車員後,「延誤五分鐘以上事故」從每行駛十 萬公里發生一件減為每二十萬公里一件,新加坡捷運無人駕駛列車也增派隨車員。
但交通學者、大華技術學院講座教授藍武王強調,隨車員只是暫時性權宜措施,若變成常態,就表示無人駕駛系統有問題,北捷應徹底解決文湖線列車訊號消失問題,而非一直派員隨車,此舉根本失去設計自動駕駛系統的意義。

「坐捷運月領5.5萬」
不願具名的機械學者也說,自動駕駛系統造價比有人駕駛的捷運淡水線還貴,若有自動駕駛又編列隨車員,等於未享受到科技便利,「當初又何苦砸大錢做自動駕駛系統?」
民眾邱立榮說,無人駕駛的文湖線頻出包,現又花上億元聘隨車員,「無人駕駛根本攏是假。」民眾李蓉蓉斥責北市府自打嘴巴,「當初不應花錢搞無人駕駛,隨車員每天坐捷運還月領五萬五,肥缺肥到爆。」

北捷招考文湖線隨車人員爭議
時間:北捷今年4月簽報北市府專案核定增編人員案,5月對外招考
人數:增編161人,包括文湖線隨車人員140人、月台門及通訊維修人員15人、貓纜人員6人
經費:161人編列1億6600多萬元預算,包括薪資、績效獎金等,平均每名隨車人員月薪5.5萬元
問題:議員質疑文湖線是無人駕駛系統,卻編列隨車人員,自打嘴巴、浪費公帑,且北捷專簽增編,違反例行性年終招考方式,又不上網公布錄取名單
回應:北捷表示增派隨車人員可縮短事故處理時間,每次招考因涉及個人資料,均不公布錄取名單

(蘋果日報)
--
捷運「無人駕駛」 編上億隨車員費

去年才通車的台北捷運文湖線,標榜是「無人駕駛」系統,但台北捷運公司卻在明年度的預算中,編列一百多名隨車人員共上億元的人事經費,綠營議員質疑,市府顯然對系統沒信心。

捷運公司副總經理趙雄飛表示,由於系統改善仍未到達民眾滿意的階段,為了讓狀況發生時第一時間有人處理,節省時間,因此在機電系統穩定前,有必要派隨車員,至於這些隨車員的人事經費,一筆一筆將來都會向得標廠商公司求償。

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多位議員昨天召開記者會,要求刪除捷運公司編列「隨車人員」的人事預算。議員張茂楠說,郝市府對外宣稱文湖線穩定度已達99%以上,結果還要編列隨車人員,3月間機電商龐巴迪公司還宣稱,文湖線已納入旗下「無人駕駛」運輸系統產品家族,這不是笑話嗎?

議員徐佳青也說,木柵線十多年前就通車,也從來不需要隨車人員,為何新的系統反而需要隨車人員?這些隨車人員平均薪資每月5萬5000元,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捷運上無所事事、占位子。

議員簡余晏要求,市府這筆錢一定要向承包的工信工程公司索賠,同時檢調也該介入調查,徹查施工過程的瑕疵與弊端。

徐佳青還說,當初捷運公司以市長專簽方式,破例增加161名的員額(其中隨車員約141位),市長同意之後,捷運公司就舉辦招考,但招考之後,錄取成績與名單卻沒有公布,她懷疑其中是否有黑箱作業。

捷運公司強調,國外類似無人駕駛系統,如新加坡於2003年通車的東北線,及2009年通車的環狀線,至今也是持續派有隨車人員,因應臨時緊急狀況,若無隨車人員,系統的服務水準將大幅降低。另外,捷運公司也向來不公告招考錄取名單。

(聯合報)
--
規定變變變 花博改限萬人入園

試 營運第三天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昨第三天試營運,外界砲轟取消入園限制是政策反覆,台北市政府昨宣布新規定,即起至後天管制最高同時留園人數一萬人,達此限 後即暫不開放入園,新制不排除適用未來三階段試營運。學者、議員痛批,這顯示試營運亂無章法,北市府缺乏規劃能力,讓人對開幕後情況不樂觀。

「正式營運令人憂」
為 使下月六日開幕的花博順利運作,北巿府上周六展開第一階段圓山園區試營運,原規定僅受邀團體可入園測試設施,但因宣傳不足,這三天均有大批散客等候入園, 為免民怨,北市府一再取消入園限制,導致入園人次暴增,前天逾二萬人次,昨上班日減至八千多人次,也頻遭外界質疑政策反覆及執行失當。
北市副市長 邱文祥昨宣布,將採最高留園人數一萬人的管制方式,園內同時間未達一萬人,受邀團體和散客可依序進入,若逾一萬人則由工作人員舉牌告知暫停入園。花博總製 作人丁錫鏞說,花博開幕後,圓山園區留園人數上限三萬五千人,但試營運依慣例不會測試尖峰值,因此訂為一萬人。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陳銘祥質 疑,新規定顯示北市府亂無章法,因恐招致民怨就趕緊修改規定,毫無施政理念及依據,讓人擔心正式營運情況。北市議員莊瑞雄批評,北市府明知這幾天入園者較 少,訂一萬人上限是解套求生,「之前留園人數八千人就爆發口角,以後三萬五千人時不就火併了嗎?」記者施春美

花博試營運第一階段新規定
規定:
˙原規定僅受邀團體才可進入花博第一階段試營運的圓山園區,一般民眾不得進入
˙新規定採最高留園人數1萬人的管制方式,同時間圓山園區內逾1萬人時,全面禁止入園,若少於1萬人則依序開放受邀團體、散客入園
時間:即起至10/14
方式:圓山園區入口處有電子看板可顯示目前留園人數,當留園人數超過1萬人,工作人員將舉牌告知暫停入園

(蘋果日報)
--
甲狀腺亢進 變癌機率低

Q:我因為手抖,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目前請假休養中,請問此症會惡化為甲狀腺癌嗎?
A:甲狀腺機能亢進會演變為甲狀腺癌的機會非常、非常低,約只有0.03﹪的機率,請這位讀者不用太擔心。
甲狀腺機能亢進和甲狀腺癌的特點不一樣。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屬於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大部份甲狀腺的功能過高,在做核子醫學掃瞄檢查時,呈現的是「熱結節」。

須定期追蹤用藥
至於甲狀腺癌的發生原因不明,較易發生於曝露在放射線環境中的人,或是做過頭頸部手術後,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
甲狀腺癌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大部份是正常的,核子醫學掃瞄檢查時,看到的是「冷結節」。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低下的患者,只要定期用藥、定期追蹤即可,不用太害怕。

(蘋果日報)
--
日飲紅酒100c.c.顧血管 國內人體實驗發現 助修復血管彈性

國 內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一百c.c.紅酒可增加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和功能,增加血管彈性,解開為何喝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之謎。但研究團隊提醒,每日酒精 攝取量不宜超過三十c.c.,以酒精濃度百分之十的酒為例,一天不得喝超過三百c.c.,即使是紅酒也不可長期過量飲用。
北榮心臟內科團隊醫師林 幸榮、陳肇文、黃伯勳最新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有極微量、可修復血管內皮損傷的內皮前驅幹細胞,適量飲用紅酒可增加其數量,增加血管彈性。體外細胞實驗也 發現,加入紅酒或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後,可減緩發炎激素或高血糖引發的內皮前軀幹細胞老化現象,並提升其功能。

啤酒 伏特加無效
黃伯勳昨說,研究募集八十名二十至四十歲健康成人,均分為四組,分別使其完全沒喝酒、每天喝一百c.c.紅酒、每天喝二百五十c.c.啤酒、每天喝三十c.c.伏特加。三周後發現,紅酒組的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和功能明顯改善,其餘三組沒太大變化。
林幸榮指出,美食膽固醇較高,吃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喜吃美食的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盛行率卻偏低,學界後來發現因法國人用餐時會喝紅酒,才使心血管疾病減少。陳肇文表示,這應為全球首篇以人體進行實驗的紅酒好處研究。
亞東醫院院長、心臟科醫師朱樹勳說,一瓶紅酒為七百五十c.c.,每天喝一百c.c.、約七分之一瓶,適量飲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已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就醫診治,千萬不要用喝紅酒來治病。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蘋果日報)
--
小酌紅酒 減少心血管疾病

每天一杯紅酒可預防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首度在人體試驗中證實,適度喝紅酒確實可增加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這種細胞可幫助修復血管損傷並促進血管新生。

過去流行病學及動物實驗指出,適量飲用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及死亡,台北榮總則以八十名健康成人的人體實驗發現,適量紅酒確能增加血管修復能力及彈性,減少動脈硬化相關後遺症。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表示,內皮細胞數量減少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越高。人體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非常少,每十萬個白血球中,內皮前驅幹細胞只有約一到十個。

北榮研究顯示,每晚喝一杯一百西西、酒精濃度百分之十二到十三的紅酒,連續三周後,血管狀況與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最高可增加百分之卅不等,且血管功能也明顯改善;不過,喝啤酒、伏特加與完全不喝酒者變化不大,顯示紅酒在改善心血管疾病上確有顯著意義。

北榮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指出,簡單來說,內皮的細胞功能防止動脈硬化及老化,適量紅酒可改善內皮細胞功能,還可減少血管發炎老化現象。

此外,北榮在體外細胞實驗也發現,加入紅酒或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後,也可減少發炎激素或高血糖引發的內皮前驅幹細胞老化,顯示少量飲用紅酒確實可幫助內皮前驅幹細胞生長。

不過,這一項研究主要是針對廿至四十歲的健康成年人;對已經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飲用紅酒後是否有同樣效果,是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團隊也提醒,每天飲用二百五十西西紅酒對心血管疾病有正面助益;但若酗酒或有酒癮者,或是長期大量飲酒、不吃東西,反而可能會導致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臟衰竭。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聯合報)
--
日喝紅酒100CC 血管年輕不硬化

為什麼喝紅酒有益健康?台北榮總首度證明,健康成人每天喝一百CC紅酒,連續三周就能看到保健功效,紅酒可增加血管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讓血管保持年輕有彈性,不易硬化。研究並發現,喝伏特加、啤酒也有保護血管的功效,但沒紅酒顯著。

北榮這項研究是全球第一個從人體證實紅酒與保護血管的內皮前驅幹細胞作用機轉,成果刊登在動脈硬化國際權威期刊《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喜歡飲用紅酒的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死亡率比其他已開發國家低,長久以來,就有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但缺乏醫學實證。

北榮募集八十名廿到四十歲的健康成年人,分為四組,第一組完全不飲用酒精類飲品,作為對照組;第二組每天晚餐喝法國紅酒一百CC;另兩組分別飲用啤酒二百五十CC、伏特加卅CC。三組的酒精攝取量相當。

三周後測量血管狀況以及能保護血管功能的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結果顯示,喝紅酒組增加的數量最明顯,喝啤酒和伏特加的二組也有些微增加,但未達統計上意義。

北榮教研部林幸榮主任是國內最早以動物實驗了解紅酒對血管的保護功效,曾帶動一波喝紅酒風潮。他說,紅酒可以修復血管損傷,但前提是「適量」。學界認為酒精攝取量每天不宜超過卅CC,即濃度十%的酒、每天不超過三百CC。

參與這項研究的榮總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表示,法國人每天大概喝一杯二百五十CC紅酒,一周喝一次或四到六次即可,不要天天喝。此外,只拚酒不吃東西,容易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擴大性心肌病變,只有「小酌」才有益健康。

(中國時報)
--
這家人不做同行 店名都叫「伯奇」

走在屏東縣潮州鎮上,不論銀樓店或賣農藥、種子、金紙,店名都叫「伯奇」,這幾家的老闆是兄弟姊妹,他們用父親戴伯奇的名字做店名,但各做各的生意,絕不同行。

「相搶沒得吃,相讓吃有剩」,在潮州鎮忠孝路「伯奇銀樓」幫忙生意的戴珮芳是戴伯奇的孫女,她說,爺爺生前一再告誡子女不要做相同的生意,兄弟避免同行,否則會因為商業競爭,傷了兄弟感情。

戴伯奇民國前廿五年出生,白手起家,經營種子店,事業有成,在潮州聲譽佳,「伯奇」幾乎是品牌保證。他育有六子三女,最多時六名兒女同時在潮州開店當老闆,經營不同事業。

二子戴仲清經營農藥行,他說,父親常告訴他們「做生意寧可吃虧,也不能賺別人一個秤頭。」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生意才能長長久久。他今年七十二歲,每天仍努力工作,「這樣才對得起父親」。

戴伯奇的三女戴素菊經營金紙行,她記得小時候父親常說三國演義的故事給他們聽,當時家中經營種子行,生活富裕,屋裡到處掛著「烏魚子」,在學校吃午餐時配烏魚子,老師都看傻了眼。

四子戴仲達繼承父親的「伯奇種子行」,已有百年歷史,「父親不只生意做得好,也寫得一手好字」,他接手父親的店,也學得一手好毛筆字。

戴仲達說,大哥戴明成也開過種子店,但離開屏東到台東做生意,「我們兄弟沒人敢違背父親的意思」。老三戴仲傳在潮州開租車店,老五戴仲來開錄影帶出租店,這幾年因健康因素先後歇業。

「魚靠好水、人靠好嘴」,戴仲清說,父親告訴他們做生意一定要誠信,「有錢只是一時,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情」,戴伯奇傳承給子女的不只是生意頭腦,更是人生態度。

(聯合報)
--
敦化幹線 周五起通雙和

中和、永和市交界的永和市成功路,雖與北市僅一橋之隔,但僅有少數公車可直達北市公館,成功路沿線民眾搭乘公車相當不便。

北縣交通局運輸管理科昨天表示,經與大都會客運公司協商多年,大都會客運已同意「敦化幹線」延駛至成功路一帶,並自本月15日起實施,雙和民眾搭乘此路線公車可抵達捷運北市公館站(2號出口),方便雙和民眾再轉乘至北市其他地點。

運 輸管理科長鄭智銘表示,大都會客運「敦化幹線」延駛後,將增設福和橋、永元路、得和路等19處公車站,周一至周五「敦化幹線」公車的頭、末班車時間分別為 清晨5時30分至晚間10時30分,尖峰班距為7至10分鐘一班車,離峰班距為10至15分鐘一班車。周六、日頭班、末班車時間為清晨6時至晚間10時 30分。民眾欲了解公車路線詳情,可電洽北縣府1999專線或2960-3456轉分機6924。

(聯合報)
--
吃素頭暈貧血?檢查罹胃癌

一名四十八歲婦女為了健康吃素多年,一年前開始經常頭暈,她以為是缺鐵性貧血,自行買鐵劑補充。兩個月前體重下降、食慾不振,胃鏡檢查發現竟是罹患胃癌,她當場痛哭,難以置信。醫師指出,吃素不等於健康,貧血也不代表只有缺鐵,應就醫透過詳細健檢找出病因。

台中澄清醫院最近收治一特殊病例,患者吃素十年,去年開始經常感覺頭暈,以為是缺鐵性貧血,就買健康食品補充。直到兩個月前出現食慾不振,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早期胃癌。

澄清醫院家醫科醫師王俊堯說,患者誤以為吃素缺鐵而貧血頭暈,但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出現貧血現象可能是癌細胞生長需要血液供應,隨著腫瘤增大,所需血液越多,導致有貧血情形。

王 俊堯強調,罹患胃癌應該與長期吃素沒有很大關係,胃癌發生原因包括遺傳、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胃腺瘤性息肉、惡性貧血等。由於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臨床統計有五成患者確診時已是胃癌晚期。幸好這名婦女只是早期胃癌,癌細胞未轉移,接受局部手術切除後,五年存活率達九○%。

王俊堯提醒民眾,素食者因未攝取魚肉類食物,普遍缺乏鐵、B群與葉酸等營養素,易出現貧血現象。但貧血不代表只是缺鐵問題,患者應就醫確定病因,不要因而錯失救治最佳時機。

(中國時報)
--
梨型身材 基因搞怪

如果你曾因為虎背熊腰或象腿自卑,除了要怪自己貪吃,可能也要回家跟媽媽哭訴一下。研究發現,一個人的體型與基因有非常大的關係,科學家發現超過30種和肥胖有關的新基因變異,可以解釋某些人為何過重、有人是蘋果型身材、又有人是梨型身材。

吃進的熱量多過於消耗通常是肥胖的主因,而基因、飲食與運動也都會影響身材,不過許多人似乎沒有太注重飲食與運動,也能保持身材窈窕,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基因的不同應該扮演重要角色。

280 個研究機構、400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助發展打擊或預防肥胖的新方法,也可促進對抗肥胖的新藥研發;但他們也強調,雖然基因 的確是造成肥胖和體重問題的其中一項因素,但這僅是其中一個因素,肥胖主要還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運動造成。

包括劍橋與牛津專家在內的國際研究人員,在「自然遺傳學」期刊發表兩篇研究報告。第一篇研究指出,13種新發現的基因變異,可能與脂肪囤積在身體哪些部位相關,而這些基因變異,對女性身材的影響,又大過對男性的影響。

此前曾有研究發現,脂肪囤積的部位不同可能影響健康。如果脂肪大部分囤積在腰部,也就是所謂的「蘋果型」身材,可能有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如果臀部和大腿較胖,就是「梨型」身材,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機率較低。

第二項研究則是發現基因與BMI指數的關係。研究人員在25萬人參與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發現18個新基因區塊與BMI指數有關。

(自由時報)
--
新網頁格式編碼HTML5 恐侵犯隱私

用於製作網頁的最新網頁格式編碼「第五代超文本標示語言」(HTML5),賦予網頁龐大能力,讓使用者瀏覽網路更方便,但也因為可能讓網站掌握更多使用者網路活動紀錄,儘管目前尚未普遍應用,但已挑起危害隱私的疑慮。

HTML5 目前還不是正式的網頁格式標準,使用程度也相當有限,但將在未來幾年讓網路瀏覽進入新年代,這種網頁語法強化網頁控制元件和應用支援,讓使用者更容易直接 在瀏覽器上瀏覽多媒體內容,而不需要下載額外軟體,也能離線檢查電子郵件、用於智慧手機平台等。HTML5編寫的新網頁帶來的方便性讓使用者歡迎,但也有 人持更謹慎態度。

網路使用者瀏覽網頁時都會遇到所謂的cookies,這是一種網站為了辨識使用者身分、追蹤活動紀錄而儲存在用戶端電腦 中的小型文字檔,HTML5語言使用到一種處理程序,會大量蒐集使用者線上活動資料,強化這種追蹤能力,這讓廣告主或行銷人員可能取得使用者數週、甚至長 達數月的網路活動紀錄。

瀏覽器Opera公司技術長哈肯.維姆.萊說,這種新網頁語言「給予追蹤者另一個籃子放入更多追蹤訊息。」全球隱私權論壇執行長狄克森也指出,「HTML5打開了網路追蹤的潘朵拉的盒子。」

二 ○○五年利用社群網站MySpace漏洞寫出「山米蠕蟲」(Samy Worm)而聲名大噪的程式設計師山米.卡姆卡爾,已利用HTML5語言,寫出cookie檔,這個名為Evercookie的追蹤檔,結合傳統追蹤技術 和新網頁語言的特色,會在使用者電腦至少十處位置儲存追蹤資料,因而被部分網路安全觀察家稱為「超級cookie」,可能對網路隱私造成新的嚴重威脅。卡 姆卡爾說,Evercookie展現了人們的電腦有可能多麼全面的被這種新網頁語言滲透。

大多數人都藉由調整瀏覽器隱私設定保護隱私,但新網頁語言產生的追蹤資料並非能透過簡單的設定予以刪除。卡姆卡爾和網路隱私權專家都呼籲,瀏覽器開發商應就一種一次取消所有這種追蹤功能的控制元件達成共識。

主管新網頁語言開發的全球資訊網協會(W3C)代表表示,他們非常嚴肅看待使用者隱私權問題,他們將召開工作研討會討論。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