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01028

爛透 北捷兩線齊癱 累8萬人  列車冒濃煙火花「像快爆炸」學者:北捷螺絲鬆了

昨上午通勤尖峰時段,台北捷運兩條路線竟同步癱瘓。文湖線大湖公園站供電設備異常,局部行駛一小時後才排除狀況,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往北投方向列車煞車鎖死,單線雙向運轉近一小時,乘客塞爆月台,紛紛大罵:「捷運爛透了!」合計影響約八萬人次。


尖峰出包
民 眾邱小姐向《蘋果》投訴:「我在台電大樓站被趕下車,還要自掏腰包搭計程車,真的很衰。聽說文湖線也出包,台北市長郝龍斌把好好的捷運弄到爛掉。」捷運族 鄭維鈞說,他在頂溪站被趕下車 ,打算改搭計程車,未料太多人在攔計程車,根本招不到,公車站也大排長龍,捷運在上班時間出包,「爛透了!」

供電系統故障
北捷公司副總郭財明說,昨上午七時四十四分文湖線大湖公園站供電異常,文德站至南港展覽館站暫停營運,動物園站到港墘站採區段行駛,劍南路站到南港展覽館站改公車接駁,一小時後恢復正常。
北捷公司總經理蔡輝昇說,大湖公園站供應七百五十伏特的動力變電站保護電力設施故障,是文湖線營運以來首度發生,詳細原因將會同北市捷運局及承包商龐巴迪了解。
文湖線問題尚未排除,緊接著昨上午八時三十四分,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一列往北投方向列車,煞車鎖死無法移動,甚至有乘客目睹列車冒煙。網友CoolTakuya上網貼文指出,列車連結處冒出大量濃煙與火花,感覺快要爆炸,列車癱在軌道上,實在太恐怖。
郭財明說,列車冒煙是煞車皮與軌道摩擦,駕駛立刻疏散乘客,台北車站至台電大樓站、頂溪站採單線雙向運轉,台北車站至新店、南勢角站採公車接駁,上午九時三十一分恢復正常,影響五十七分鐘。
蔡輝昇指出,初步調查淡水線列車因第一、二節車廂間的主控制電路短路,是淡水線營運十四年來首度發生,該列車先採購並經上線測試,已使用十八年,但會按時更新零件,且列車使用年限三十年,初步了解應非列車老舊導致。

「應落實維護」
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名譽教授藍武王批評,供電設備一旦發生問題,影響範圍擴及全線捷運站,問題仍是基本維修不夠,北捷公司應落實維護作業,煞車異常在日常維護時就可發現,北捷公司顯然螺絲鬆了,「皮要繃緊點。」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旅運管理系主任王義川說,文湖線通車後陸續發生供電問題,早先木柵線與後來文湖線電力系統不同,設計有問題,應重新檢討;而煞車系統關乎列車安全,每日都要進廠檢測的設備也出問題,顯示管理太鬆懈。

(蘋果日報)
--
上班尖峰文湖線、淡水線故障 影響8萬人次

通勤族夢魘!台北捷運文湖線、淡水線昨天上午接連出包,先後故障時間長達2小時,又適逢上班尖峰時段,大批旅客塞爆月台,抱怨上班遲到,估計整體受影響的旅客約有8萬人次。

昨天上午7時44分,捷運文湖線大湖公園站的電力供應系統(變電站)發生異常情形,系統改採港墘站至動物園站區間營運,劍南路站至南港展覽館站啟動接駁公車疏運旅客。台北捷運公司立即派員檢修,直到上午8點41分狀況排除,系統才恢復全線營運。

相隔不到3分鐘,上午8時34分,淡水線也發生列車故障,一輛往台北車站的列車,剛停靠在中正紀念堂站月台時故障,導致列車無法繼續行駛,站務人員立即疏散車上旅客,旅客下車後都聞到一股焦臭味,車底也冒出陣陣黑煙。

當時系統採取台北車站至頂溪、台電大樓站採取單線雙向營運,台北車站至新店、南勢角站啟動接駁公車疏運。台北車站以北路段,雖然維持正常,但班距都受到影響拉長,旅客怨聲載道,故障列車在9時31分拖回機廠檢修,全線才恢復正常。

捷運公司副總經理郭財明表示,文湖線系統供電異常還要檢修;淡水線列車初步研判是列車煞車故障碟盤咬死造成,才會有臭味與黑煙冒出。

捷運公司總經理蔡輝昇強調,兩件事故都是個案,故障類型都也是第一次發生,淡水線的故障列車,是第一批民國81年進口的日系電聯車,未達30年使用年限,但使用至今18年來首次發生車間控制電路故障,導致煞車異常,原因技師正在調查中。

捷運公司統計,文湖線事故受影響旅客約3千餘人,淡水線受影響旅客約2萬餘人次,捷運公司向旅客致歉,不過除了清車以及在月台上的人數外,估計全線受影響的人次可能達8至10萬。

因系統異常受影響旅客可辦理全額退費,未於現場辦理退費者,持用單程票或團體票旅客於7天內至各捷運站詢問處辦理退費,持用悠遊卡旅客,3天內進站時,由驗票閘門自動免費更正車票資料。

(聯合報)
--
沒得吃 熊盜墓食死屍  把墓園當「大冰箱」俄羅斯民眾恐慌

全 球氣候暖化導致熊類傳統食物短缺,日前日本連續發生野熊出沒或攻擊人類事件,現在俄羅斯北極圈附近地區,更傳出野熊闖進墓園,挖開墳墓吃死屍的事件,讓當 地民眾極為恐慌。上周六在俄羅斯聯邦科密共和國(Komi Republic)的維茲尼亞特科瓦村,有兩名婦人遠遠看到一名身穿皮外套的男子在墓園俯身追思親人,走近後赫然發現是一隻熊在墓園裡吃死屍。兩人驚聲尖 叫,把野熊嚇得跑回森林。當地居民表示,野熊常在附近村鎮翻垃圾桶找食物,或偷竊菜園種的胡蘿蔔等蔬菜。

「天生會翻找食物」
在科 密共和國首都席克提維卡(Syktyvkar),也傳出一名年輕男子遭野熊抓傷。科密共和國漁獵協會的副主席拉茲米思洛夫指:「牠們今年真的很餓,問題很 嚴重,很多熊可能活不成。」俄羅斯官員也說,野熊食物短缺,是因為今年夏天天氣酷熱所致。牠們的傳統食物:蕈菇、草莓和青蛙都消失了。
世界自然保 育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俄羅斯分會的沃倫索娃稱,兩年前卡瑞利亞共和國(Karelia Republic)的坎達拉克沙鎮,也傳出過類似事件。她說:「熊類天生就會翻找食物,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國家公園裡,絕不能把食物留在帳篷裡。」
她又表示,「只要有一隻熊學會打開棺材,就會教給其他的熊,牠們學得很快」。她認為今年秋天俄羅斯野熊其實不缺食物,牠們是因為懶惰才會闖入墓園,把墓園當做供應食物的「大冰箱」。不過「這些事件還是很恐怖,沒有人希望自己親人的遺體被野熊吃掉。」

熊類面臨危機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北極融冰加速,導致北極熊難以捕捉到海豹,逐漸演變成同類相食及啃食幼熊的悲劇。
●北極熊因食物短缺向南遷移時與灰熊雜交,可能導致純種北極熊滅絕。
●挪威一群專家預測,地球暖化可能會使北極熊在60年內絕跡。他們相信到2060年時,全球共2萬2千隻北極熊會因北極浮冰融化,缺乏食物而餓死。
●由於食物短缺,日本、美國等地均發生野熊出沒住宅區或攻擊人類事件,俄羅斯北極圈附近地區,則傳出野熊挖開墳墓吃死屍的事件。

(蘋果日報)
--
印尼火山瞬噴 屍成祈禱狀

印 尼最不穩定的爪哇麥拉匹火山(Mount Merapi)前天噴發,死亡人數昨增至30人。奉已故蘇丹之命祭山的村民守護者,前天葬身火山灰,焦屍被抬出時仍是祈禱模樣,當地人聞之鼻酸。此外,印 尼外海周一晚上7.7強震引發海嘯,大浪沖毀西蘇門答臘10個村,至少282死、411人失蹤。

迄已奪30命
麥拉匹火山噴發,至 今已經造成30人死亡。印尼媒體報導,政府發出最高紅色警戒後,有一名記者趕到麥拉匹山,規勸在火山上冥想、祈福兩晚的村民守護者馬里江 (Marijan)逃命,但70多歲的他不從,還擔心「若被強行驅離,就不能盡責。」醫院人員表示,雖可從衣服辨識出馬里江焦黑的遺體,但還要做DNA驗 證。
昨麥拉匹山看來平靜,但濃煙、火山灰籠罩山頂,專家都看不清有無熔岩噴出。不過約有7000人不顧火山方圓10公里的禁入令返家,令政府頭疼。
在 被海嘯摧殘的西蘇門答臘,死亡人數隨時可能增加。澳洲、菲律賓、南韓等國已表示願協助印尼救災,但印尼外長婉拒。總統尤多約諾昨改變行程,從越南回國至災 區勘災,預計今再回越南出席東南亞國協峰會。預定下月訪問印尼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天也透過發言人表示,行程目前不變。

(蘋果日報)
--
海嘯吞了村子 印尼272死 412失蹤

印尼海嘯的罹難者已達到272人,412人失蹤;火山爆發的遇害者增加至30人。到越南參加東協高峰會的印尼總統尤多約諾提前返國坐鎮,指揮救災。

裝載補給物資的直升機27日終於降落在慘遭海嘯蹂躪的偏遠島嶼,災區空照圖首度曝光,大片土地被海水淹沒,島上建物僅存斷垣殘壁。一棟房舍靠著屋頂邊緣、輪胎和水泥塊支撐,勉強沒倒。

海底強震引起的致命海嘯發生兩天後,傷亡人數持續增加。最靠近震央、受創最深的明打威島鍊,救難人員之前由於氣候惡劣無法登陸,裝載16噸的帳篷、藥品、食物和衣物的貨機,總算於27日下午抵達。由於挖墓的人力不足,仍可見到遺體散布在海邊及路邊。

回憶起當時的景況,北巴蓋島迪圖蒙加村的32歲農民柏因特餘悸猶存:「地震後大約10分鐘,我們聽見如同打雷的巨大聲響,我們趕緊跑到屋外查看,滔天巨浪迎面而來,我們拚命往高處跑,但海浪的速度比我們還快。」

柏因特努力抓住一片浮木,倖免於難,但妻子和三名子女不幸遇害。他說:「我們的房子距離海邊大約50公尺,全毀了。村裡大多數的房子也都毀了。我太太和三個小孩被浪捲走,隔天才找到遺體。無法拯救老婆與小孩,我很難過,因為當時我自己也慌了。」

另外,中爪哇以東1300公里處的梅拉比火山爆發,至少已有30人遇害,包括一名負責向火山山神獻祭的83歲老者馬里丹。多年來,馬里丹主持將稻米和花朵丟入火山口,平息火山山神怒火的儀式。

梅拉比火山相當活躍,當局曾責怪馬里丹不但自己不撤退,還阻止其他民眾撤離。馬里丹總說,只要當初任命他向山神獻祭的已故國王給他撤退的訊息,他就會離開。救難人員發現馬里丹的時候,他雙膝著地,臉部朝下,呈祈禱姿勢。

(聯合報)
--
印尼海嘯毀10村 272死 412失蹤

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岸外海廿五日晚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後,災情繼續擴大,震央附近的猛塔懷群島受創最重,其中南巴蓋島和北巴蓋島有十個村莊幾乎全毀。西蘇門答臘省主持救災的官員艾德華說,截至廿七日晚已尋獲二百七十二具屍體,而至少有四百一十二人失蹤。

猛塔懷群島位置偏僻,且海嘯過後天候依然惡劣,當局無法馬上出動飛機和船艦進行救援,到廿七日才有第一架貨機降落在災區,帶來食物和醫療藥品等大批救災物資,隨後又有救難人員搭機抵達,開始搜尋生還者和屍體。

救災官員艾德華說,目前發現屍體的地區包括北巴蓋島、南巴蓋島、席卡卡島和南席波羅島,生還者中有十五人受傷嚴重。救難人員還在尋找失蹤者,他們可能被沖到山谷,被埋在瓦礫堆,或是被沖到外海。

這次強震震央在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南方二百四十公里處,強度達芮氏規模七.七,震源深度十公里,並引發大海嘯襲擊猛塔懷群島,幾公尺高的巨浪瞬間吞噬群 島上好多個小村莊,從空中鳥瞰,可看到整排房屋被夷為平地,罹難居民的屍體就倒在路邊,還有人浮屍海上,在沒有外力支援的情況下,當地漁民自行在海上打撈 屍體。

印尼人民福利統籌部長廿六日已宣布猛塔懷群島進入十四天緊急狀態。主持救災的官員艾德華說,天候逐漸轉好之後,救災工作可望加速進行,包括從空中搜尋失蹤人員以及分發物資給嗷嗷待哺的災民,同時已有數百個屍袋運抵災區。

另一方面,印尼中爪哇日惹縣的梅拉比火山廿六日接連噴發,至少已造成卅人喪生,另有多人因灼傷和呼吸系統受創而送醫,上萬人被疏散到附近的避難所。日惹救災官員廿七日表示,在一處被火山灰覆蓋的地區發現十六具屍體,包括一名兒童。

預定在越南河內市出席東南亞國協高峰會的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廿七日稍早已返國指揮救災。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六日晚也發表聲明,對印尼西蘇門答臘省發生強震和海嘯造成的嚴重傷亡和財產損失表示關切,強調美國已準備提供必要的協助。
--
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岸外海海嘯的生還者廿七日描述,強震引發的海嘯像一道水牆襲來,捲走船隻和房屋,巨浪並深入陸地達半公里。

在受創最重的「猛塔懷群島」,至少有十個村莊和一個深受衝浪客喜愛的度假勝地瞬間變成廢墟。生還者表示,當地時間廿五日晚間九點四十二分發生芮氏規模七.七的強震後,他們不知道當局有發布海嘯警報。

住在猛塔懷群島「北巴蓋島」德圖蒙加村的卅二歲農民波林特表示,他緊緊抱住一塊木頭,才得以死裡逃生,其妻和三個小孩均被海嘯捲走。

印尼梅拉比連噴 至少30人死 火山守護人 臨死仍在安撫神靈

印尼中爪哇日惹縣的梅拉比火山接連噴發後,搜救團隊在鄰近地區找到至少卅具屍體,包括前日惹蘇丹指派的火山守護人馬利詹(Maridjan)。八十三歲的馬利詹據說臨死前仍在進行安撫火山神靈的宗教儀式。

馬利詹係前日惹蘇丹哈孟古扑普沃諾四世指派的梅拉比火山守護人,當地人尊稱他為「馬利詹爺爺」。當地媒體報導,搜救人員將他遺體由火山灰中拉出時,他仍保持祈禱姿勢,顯見這位老人至死都想安撫「火山神靈」。

媒體另報導,當局前天發布最高等級紅色警告,表示火山即將爆發之後,一位記者曾前往火山附近村落馬利詹的家,懇求他逃走。但老人固執表示不願離去,認為他該留下來,進行祈禱。

梅拉比火山鄰近居民對馬利詹之死表示哀悼。害怕老人死後,火山再沒「神靈守護者」。一位當地五十六歲農民表示,對當地人而言,馬利詹就跟梅拉比火山同等重要,現在老人走了,誰來照料火山?下次再爆發,該怎麼辦?

海拔二九一四公尺的梅拉比火山是印尼六十九座有爆發歷史的火山中最活躍的一座。上次爆發在二○○六年六月,造成兩人死亡。

(中國時報)
--
強震、海嘯、火山爆發…三災連環襲 印尼逾300死

印 尼蘇門答臘二十五日發生的規模七.七強烈地震引發海嘯,同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的默拉皮火山接著猛烈噴發,二十四小時內接連發生的兩場天災在印尼造成慘重 傷亡,總統尤德約諾緊急縮短越南訪問返國,預定二十八日抵達災區視察。隨著直升機與救難人員二十七日終於抵達災區,傷亡人數持續攀升,目前已知至少有兩百 八十二人死於海嘯,四百一十二人失蹤;火山的噴發則造成至少三十人喪生。

海嘯災區偏遠 救難隊兩天才挺進

二十五日的芮氏 規模七.七強震震央在蘇門答臘外海,引發高達三公尺的海嘯,掀起的巨浪入侵到七十八公里外的南巴蓋島沿岸村莊六百公尺之內。由於災區孟塔維群島離蘇門答臘 有兩百八十公里,地處偏遠、通訊困難,救難隊員直到二十七日才陸續搭乘直升機與飛機首度抵達災區。空中鳥瞰,多個村莊被海嘯夷平,地面一片汪洋,屋瓦磚頭 散落一地。隨著救災工作的展開,預估傷亡人數還會繼續攀升。

倖存者︰強震後10分鐘 殺人浪跟著來…

印尼當局把北巴蓋島當成救援任務中心,這裡停有四架直升機。北巴蓋島上一名倖存者說,地震後十分鐘他們聽到外面有巨響,衝出屋外就看到巨浪來襲,事前根本無人預警。北巴蓋島約有兩百棟房屋被夷平。

西 蘇門答臘省災難管理首長哈曼西亞表示,災民失去了家園,現在需要許多幫忙與援助,目前有大約兩萬九千受災戶在日惹的臨時收容所避難,載運十六噸救災物資的 貨機也於二十七日下午抵達災區,送來帳棚、藥品、食物與衣服等物品。但哈曼西亞表示,災區還需要更多救援物資,也必須盡快找到失蹤者。

火山爆發30死 疏散4萬人

位 於爪哇島中部,距離雅加達四百公里的默拉皮火山在海嘯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噴發,造成三十人喪生,疏散的民眾超過四萬人。二十七日火山活動已稍有平息,許多民 眾等不及要回家查看作物與倉皇留下的家當。但當局警告,為求安全起見,民眾切勿急著返家;印尼火山學家蘇洛諾也說,當局應該持續疏散行動。

國際紛表達援助 印尼婉拒

印尼當局加緊救災的同時,國際社會也表達協助意願。幼年曾住過印尼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兩場天災表示哀悼,並承諾提供援助,澳洲、菲律賓與南韓也都願意協助救災,但印尼外長表示,預估不會需要國際援助。

火山守護者 以身殉山

印尼默拉皮火山二十六日爆發,造成近三十人喪生,其中火山精神守護者、人們口中的「馬利詹爺爺」,終究也安撫不了看顧多年的火山,葬身在令人窒息的層層火山灰裡。

已故蘇丹欽點 守護安撫古老山靈

七十來歲的馬利詹是已故日惹蘇丹哈孟庫布沃諾九世欽點的守護者,多年來在位於火山口下方的住家主持混合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精神的傳統儀式,確保默拉皮火山一切傳統都能獲得妥善遵守,以安撫火山的古老山靈。

遺體呈祈禱姿勢 至死仍堅持崗位

據報導,救難人員二十七日在山坡搜尋罹難者和生還者時,從火山灰中拉出馬利詹與其他二十八人的遺體。發現馬利詹遺體時,他的身體呈祈禱姿勢,表示直到生命告終的前一刻,馬利詹仍試圖平撫火山核心爆發的激烈能量。

據報導,當局二十五日發布紅色警戒後,一名記者曾前往馬利詹住處,試著說服馬利詹撤離,但馬利詹堅定表示不會離開,還說「我習慣待在家,對我來說,待在這裡祈禱比較好」。

警方也透露,馬利詹不願跟著民眾一起撤離,他說,「如果我離開,那就是不尊重我的責任」。火山隆隆作響、蠢蠢欲動之際,馬利詹甚至還更接近山頂,在那裡冥想了兩個晚上。

火山守護者辭世,附近居民難過之餘也不免害怕。五十六歲農夫旺圖說,「對我們來說,馬利詹就像默拉皮山一樣重要,現在他不在了,誰來守護默拉皮?如果火山再爆發,會發生什麼事?」

(自由時報)
--
乳牛「夜奶結晶」宣稱治失眠

為治療人類失眠,德國乳牛得熬夜工作!德國穆尼黑1家公司出產號稱能助眠的牛奶結晶,選在凌晨2時至清晨4時幫乳牛擠奶,使乳汁中助眠的褪黑激素含量,比一般牛奶高10倍。宣稱失眠者睡前將結晶摻入牛奶或優格中飲用,就能一夜好眠。

褪黑激素量較多
這項經6年研發的專利品名為「夜奶結晶」(Nacht-Milchkristalle),除要求在夜間幫1400頭母牛擠奶外,還給牠們吃苜蓿,增加乳汁的褪黑激素量。擠奶時,乳牛身處溫暖的紅色光源下,以減輕壓力。
牛乳經冷凍風乾、製成結晶出售,每包9公克、每盒16包,售價約1062元台幣。漢堡婦女史尼特格說:「喝起來像牛奶,或許口味比較重些。」她因長期失業而無法成眠,但飲用「夜奶結晶」後,每晚僅需30分鐘就能入睡,「睡得很沉,隔天早上清神氣爽。」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昨表示,以高量的褪黑激素幫助調整睡眠,在理論上可行。不過,褪黑激素主要適用於「輕微失眠或調整時差」,功效不如安眠藥,且至少得服3毫克。該產品在加工製造過程,是否會破壞褪黑激素功效,也值得進一步了解。

(蘋果日報)
--
痔瘡不治療 不會變癌症

Q:我有痔瘡,偶爾會出血但還能忍受,不過痔瘡拖著不治療,是否會惡化為癌症呢?
A:痔瘡和癌症是兩回事,痔瘡不治療也不會變成癌症。不過,痔瘡沒有治療,症狀會愈來愈嚴重,即使治療了,生活作息不改善,像是照樣熬夜、吃刺激性食物等,症狀一樣會惡化。
痔瘡是血管組織外面覆蓋大腸黏膜,當血管腫脹時,會有流血疼痛等症狀。

肛門出血應就醫
血管會長癌的情況非常少,因此這種血管組織造成的痔瘡,不會演變成癌症。然而,覆蓋在痔瘡上的大腸黏膜有可能會惡性變化,但屬於大腸癌,不是痔瘡癌,也不是因痔瘡症狀導致上面的大腸黏膜癌化。
值得提醒的是,有人肛門出血時,會誤以為是痔瘡出血,這有可能是痔瘡的症狀,但也有可能是大腸等癌症的症狀,出血時應就醫查明原因。

(蘋果日報)
--
益生菌加花椰菜 抗癌加分

科 學界已知花椰菜具抗癌效果,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能降低罹癌風險,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關鍵在人體內的益生菌,可將花椰菜一種特殊成分水解為具抗癌作用的蘿 蔔硫素,額外補充益生菌或能提高花椰菜抗癌力。醫師認為,蔬菜抗癌力大同小異,與其補充其他食物來增加蔬菜抗癌力,「不如多吃蔬菜較實際。」

切勿高溫久煮
據最新一期《食品及功能》期刊,台灣籍的美國伊利諾大學生化營養學博士賴人豪實驗發現,腸道內細菌可望增加花椰菜抗癌力,使花椰菜不管生食或熟食都具防癌效果。
科學界一般認為,花椰菜主要抗癌成分是蘿蔔硫素,它是由蘿蔔甙(音同帶)水解而成,賴人豪研究則顯示,益生菌是水解蘿蔔甙的重要因素,許多證據都指向乳酸菌可水解蘿蔔甙,未來若釐清哪一菌種水解能力最強,多補充並吃花椰菜,將可提升花椰菜抗癌作用。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蔬菜抗癌力都很接近,沒有哪種特別強,也不必為增加花椰菜抗癌力而補充益生菌,他建議:「蔬菜能多吃就多吃。」榮新診所營養師陳韻帆說,花椰菜除蘿蔔硫素具抗癌效果,還有多種營養成分,若想盡量吸收營養,記住勿高溫久煮。

(蘋果日報)
--
個子高 罹睪丸癌風險也高  美研究:每高於平均5公分 機率多13%

美國國家癌症學會一項針對逾一萬名男性的最新研究顯示,身高愈高,罹患睪丸癌風險愈高,男性身高比平均身高每多五公分,罹癌風險就提高一成三。國內醫師提醒,睪丸癌發生原因尚不明,男性青春期後最好經常「自摸」,若發現兩側睪丸不對稱、單側有不規則硬塊,應及早就醫治療。

最新發現
英 國廣播公司前天報導,由美國國家癌症學會庫克博士帶領的團隊,分析十三份睪丸癌研究報告,發現身高與睪丸癌有所關連,但尚不知原因。此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 《英國癌症期刊》,但也指家族史和遺傳性基因瑕疵,是增加罹癌風險的較重要因素。睪丸癌好發於年輕人,其中半數發生於三十五歲以下,尤以二十五至三十四歲 最易罹患。

青春期起應常「自摸」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健康資訊主任希旺也說:「高個子男性不用太擔心,畢竟一百個睪丸腫張中,僅不到四個是真正罹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並無男性平均身高統計。高雄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邦平說,身高受種族、遺傳影響,他沒看到研究內容,不知如何推論身高和睪丸癌關係,若只是統計現象,可能是碰巧,除非研究找到控制身高的基因和睪丸有關,才能解釋原因。
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外科主任盧星華則說,臨床並未發現較高者較易罹患睪丸癌,但美國研究逾萬人,值得參考。簡邦平提醒,睪丸癌發生原因尚不明,有隱睪丸症、做過放療者罹患機率較高,男性青春期後最好常「自摸」,若兩側睪丸不對稱,單側有不規則硬塊,應及早就醫。
身高一百九十三公分的男名模黃志瑋坦言:「都長這麼高了,擔心也沒用,畢竟身高無法改變,健康卻可努力維持。」中華職棒兄弟象隊選手彭政閔身高一百八十二公分,他說:「我又沒有很高,應該不太關我的事情吧。」

睪丸癌 小檔案
◎原因:仍不清楚,現認為有隱睪症或接受過放射治療者較易罹患
◎症狀:通常是單側睪丸有不規則硬塊、無痛感
◎好發族群:好發在青少年和老年人
◎治療預防:
˙手術切除腫瘤,晚期還要加上化學治療
˙男性青春期起應常「自摸」,若發現兩側睪丸不對稱、單側有不規則硬塊等,應及早就醫
資料來源:簡邦平醫師、盧星華醫師

(蘋果日報)
--
美研究:個子愈高 睪丸癌機率愈大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男人個子愈高,罹患睪丸癌的機率就愈大;但癌症專家也表示,高個子男生不必太擔心,因為相較於其他癌症,男人罹患睪丸癌的風險最低。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團隊綜合分析過去十年來十三份不同的睪丸癌研究,涵蓋的受測男性超過一萬人;他們比對受測者的身高、體重,探究有無與罹患睪丸癌相 符的趨勢。結果發現,男人若比身高平均值每高出五公分,罹患睪丸癌的機率便增加一三%,而體重則無關。

「英國廣播公司」(BBC)廿六日報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團隊表示,身高愈高的男性罹患睪丸癌機率愈大,原因並不明,而諸如家族遺傳等其他因素,對男性罹患睪丸癌的風險影響更大。

專家強調,男性一生罹患睪丸癌的機率很低。在英國,每二百一十名男子,只有一人得此癌症。所以,儘管身高超出英國平均值(一七五公分),罹患睪丸癌的風險相較之下還是很低。在英國,每年確診的睪丸癌新病例不到兩千件,占男性癌症總比例約一%。

「英國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UK)衛生資訊部主任希歐姆表示,睪丸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治療的一種,即使癌細胞已擴散,患者還是能治好。

(中國時報)
--
學界抄襲倒楣 代工沒事/葉煬彬

我 國現行學術審查制度相當重視抄襲問題,教育部及國科會皆訂有明文規範,一旦遭人檢舉,只要證據明確,當事者往往難逃制裁。奇怪的是,抄襲被視為是重大瑕 疵,比抄襲更為嚴重可惡百倍的論文代工卻一直欠缺相關規範,主要當然是考量證據認定問題。其實這類文章追根究底,還是有跡可循的,主要是看相關主管機關想 不想處理及如何處理而已。依據個人長期的經驗及觀察,作品內容若呈現出下列現象,他人捉刀代筆的可能性其實相當高:一、同一作者之作品,文章風格明顯不同 者。二、同一作者之作品,與平日研究主題毫不相干,且從頭到尾看不到轉化軌跡者。三、同一作者之作品與作品之間,即使主題不同,亦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自然 的重疊性、互動性及關聯性,代工作品則看不到此種跡象,除非長期由同一個人代工,那又另當別論。具上述特質之送審作品,宜先自總件中抽離,標示理由,做進 一步的「實質性」審查,然後再核定配分。所謂「實質性」審查,係由相關委員會委員,針對作品來源之可疑處公開加以質詢,當事者應列席或提供書面說明,再由 出席委員集體作成決議的一種手段。當事者若覺得被冤枉,事後應給予充分申訴機會,直至事件水落石出時為止。據了解,國內目前論文代工的大戶,主要來自三大 族群:一、部分忙碌的教授,代筆者常是其本人所指導的研究生。這類教授本身學術研究能力通常極具水準,只因為接案太多,無法消化,只好出此下策。二、部分 在職進修的公教人員。渠等進修,常是為了增加職業競爭力及提昇社會地位,本身對學術研究未必有興趣,由於入學考試過程未必有筆試,致程度參差不齊,部分人 員為了順利拿到學位,手段常無所不用其極。

無法可管變相鼓勵
三、部分專校轉型的大學教員或前省屬社教機構轉型中央級研究機構的專 業人員。前者專長原偏向於教學,所服務的學校升級為大學後,依照評鑑規則,不得不轉而重視研究,部分人員只好求助於論文代工。後者則當年所以能進公家機構 服務,部分係靠關說或源於賄賂,他們的能力從事行政性業務尚可,談學術研究則太沉重,其水準與外界的想像往往有極大的落差。精省後,該等單位迷迷糊糊被整 併成中央部會級直屬研究機構,窘態更為明顯,某些人員為求生存,不管什麼狗屁倒灶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令人無法苟同。
前揭人員所以能長期以他人代筆 的研究成果拿到學位,甚至於通過評鑑、升等,進而坐領高薪,主要是無法可管所致,等於是變相鼓勵大家走邪路。俗話說,亡羊補牢,其猶未晚,建議相關行政主 管機關能儘快會同學術界,集思廣益,訂定出一套足以逼出論文代工業客戶原形及將其淘汰的法規,俾能空出寶貴職缺,讓部分具真才實學的流浪博士趕快結束流浪 人生,則國家幸甚,社會幸甚!

(蘋果日報)
--
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劉明德

英國的公共財政狀況極為惡劣,在2010年3月底截止的財政年度裡,財政赤字高達1600億英鎊,而累計債務高達一兆英鎊,由於國債如此之高,以致於光是一年的債務利息就要花上430億英鎊,竟然高於英國所有學校的預算。

支持美國參戰耗本
為 了避免英國走向破產,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日前向國會提交「公共開支評估」,公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預算縮減計劃,目標是要在2014-15 年達到削減830億英鎊的支出。受此緊縮方案影響,英國政府幾乎各部會都受到嚴重衝擊,平均削減預算約25%,估計整個公部門在四-五年後將有49萬人遭 到裁員。
其中,國防預算將在未來4年削減經費8%,軍職和文職人員裁員4.2萬人,而曾經在福克蘭群島戰役中立下戰功、也是英國最大的航空母艦皇 家方舟號將立即退役(雖另有兩艘航母建造中,但建成之後可能轉賣給其他國家)。這一決定意味著,短期內英國將不再擁有服役的航空母艦。隨著象徵大國地位的 航空母艦退役,英國的大國地位也跟著消失。因此,有英國人在問,為什麼我們會落入這個情境?筆者認為原因出在英國輸了兩場戰爭:
第一、實體戰爭。 《孫子兵法》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英國為了支持美國的全球戰略,加入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導致偷雞不著蝕 把米。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駐伊英軍每月所需費用約為1至2億英鎊,英軍在伊拉克駐了六年,估計軍費約 72-144億英鎊,駐伊軍費如此沉重,故有英國媒體說,伊拉克戰爭讓英國「打光了兜裏的最後一個便士」。此外,英國從2001年開始就參與阿富汗戰爭, 據估計,一個月也要一億英鎊,至今滿9年,而且,還將繼續耗下去。當初蘇聯入侵阿富汗10年,把自己最後的本錢都賠光了,而英國不引以為戒,實在可惜。
第 二、金融戰爭。在2007年9月,英國北岩銀行因為大手筆投入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出現嚴重虧損和擠兌,英國財政部除了金援550億英鎊填補該行資金缺口 外,還再注資34億英鎊將整個北岩銀行收歸國有。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之後,英國政府宣布接管抵押貸款銀行布雷德福賓利。接著提出2500 億英鎊的金融紓困方案,把英國各大銀行的部分資產收歸國有、砸下370億英鎊入股蘇格蘭皇家銀行、HBOS及駿懋銀行等三家岌岌可危的英國銀行。雖然英國 政府的急救措施挽救了英國的銀行業,但也造成了政府龐大的債務。

捨航母失大國象徵
原本英國財政還算健全,甚至在1998年至 2001年之間都還有盈餘,一直到英國參加阿富汗戰爭,整個國家的財政就開始出現赤字,在2009/2010年的財政年度達到1600億英鎊的歷史高點。 瀕臨破產的財政負擔,終於導致新政府提出結構性的預算重整,全面縮減預算,從大國心態轉變為中等強國,而航空母艦這一象徵大國地位的裝備也必須割捨。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曾經不可一世的英國海軍,都將隨著這一次英國政府的預算刪減劃上休止符。英國政府為了美國利益,縮短了大英帝國的壽命,到底值不值得呢?

(蘋果日報)
--
彗星哈德利今通過近日點 肉眼可見

第一○三號彗星哈德利(103P/Hartley )今天通過近日點,不過台灣地區可能只有中、南部才看得到。中央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表示,晚上九點半左右它會從東北東方升起,在沒有光害的地方可以勉強用肉眼看見。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發布新聞指出,這顆彗星最接近地球時,最大亮度預估可以達四點四等左右,是今年內可以看見的最亮彗星之一。

(聯合報)
--
10人有1人 不到40歲提前老花

不少上班族白天盯著電腦,下班又看電視,經常用手機收發簡訊;除了睡覺,幾乎都是近距離用眼。眼科醫師發現,國內老花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不到四十歲就已提前老花。

廿年前,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還是醫學生時,教科書提到四十五歲開始會有老花眼,最近新修正的教科書,已把老花眼罹患年齡提前到四十歲。臨床上,不少眼科醫師都發現,有病人卅五歲就有老花眼症狀。

林浤裕說,人類眼睛要看遠或看近,都靠睫狀肌調節,近距離盯著物品看且時間過長時,將使睫狀肌持續收縮緊繃。一項調查顯示,近距離用眼已成生活常態,每周盯著螢幕的時間高達卅七小時,久而久之,睫狀肌提早退化。

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也表示,國人甚高比率有近視問題,高度近視造成水晶體的調節力變差,也是年輕型白內障和老花眼提早報到的主因。

林 浤裕指出,醫學研究顯示,經常走出戶外、遠眺有助於眼睛健康,即使身處都會水泥叢林,如果能經常望向六公尺外的遠方,也有同樣效果。他說,眼科醫學會最近 以問卷,調查台北市野鳥學會會員,八成五的人覺得經常遠眺(賞鳥)後,視力變得更健康,罹患白內障的比率比一般人低六倍,還有人讓老花延後十年報到,值得 眼科界進一步研究。

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陳虞晃表示,該會有近千名會員,等於有近千個家庭,透過戶外賞鳥,不僅放鬆心情,也讓大家鍛鍊好眼力,有七成會員表示從未罹患任何眼疾,還有不少小朋友跟著家長賞鳥,原本一、兩百度的近視也沒了。

林浤裕提醒民眾,不論是戶外活動或賞鳥,仍要注意眼睛防曬,可利用遮陽帽或太陽眼鏡,降低太陽光對水晶體的傷害。

賞鳥變鷹眼 老花60才上門

卅五歲克萊兒是粉領上班族,原近視六百度,最近看電腦螢幕,總覺得近看時字體不甚清楚,以為近視度數又加深了。到眼鏡行配鏡,發現近視並未加深,直到眼科診所就診,醫師才告訴她,「有老花一百五十度」。

未婚的克萊兒聽到醫師診斷,有些難以置信,連她的姊妹淘聞訊,也糗她:「都還沒披過婚紗,怎麼老花眼先上身?」

卅七歲林姓工程師,在中部科學園區某光電大廠上班,每天上班超過十小時,最近不只眼睛容易疲勞、痠澀,抬頭和同事聊完天,眼睛再回到電腦螢幕,視力頓時變得模糊,要眨眨眼才看得清楚。他前往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診所求診,換來答案「早發性老花眼」。

林浤裕表示,在台灣,越來越多近視族到四十歲上下,就面臨老花問題,一副眼鏡無法符合近看又遠看的需求,有些人只好「捨近求遠」或「捨遠求近」,不是暫時把眼鏡拿下來貼著近看,就是把報紙拿遠一點。

對於近視合併早發性老花眼患者,他建議,減少用眼時間,若有眼睛容易痠澀,可用熱毛巾輕敷,切記不要壓眼。或者,降低近視眼鏡度數,減少老花不適。

不 過,預防總是勝於治療。今年六十歲、早年從事國貿工作的賞鳥達人許長生,至今毫無白內障問題,直到去年才需配老花眼鏡。他說,平常每天看電腦長達七小時, 但因十八年前開始接觸賞鳥學會,一到周末就跑到戶外踏青兼賞鳥,身邊許多親朋好友都比他早戴上厚重老花眼鏡,讓他頗為自豪。

身為關渡自然公園志工的許長生,總是不厭其煩跟訪客說,戶外遠眺不僅可欣賞大自然生態的美好,也是延緩眼睛老化的不二法門,民眾不妨趁假日時走出都市叢林,讓眼睛休息一下,生活可以更「睛」彩久久。



澳星調查:多做戶外運動 有助預防近視

據一項在澳洲及新加坡進行的調查報告,每天在戶外活動三小時的人,患近視機率僅百分之零點八,戶外活動一小時者為近視率增為百分之三,而只花半小時在戶外活動的人,近視機率躍升為百分之廿四。

新加坡媒體報導,這項調查的結論是在戶外活動時間愈久的人,患近視機率愈低。

新加坡眼科醫生表示,造成近視最大原因是經常近距離看著目標物,使得眼球周圍的肌肉處於緊繃狀態,長時間後就會近視,因此建議每天應外出活動。

(聯合報)
--
書包重爆! 脊椎側彎生暴增6成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侯冠群昨天說,教育局前年和去年,調查台北市小一、小四、國一和高一學生的脊椎健康情形,前年有四千四百廿九名學生脊椎側彎,過了一年,脊椎側彎學生人數竟然暴增到七千一百八十三人,增加了六成。

王鴻薇等人表示,患有脊椎側彎學生人數,國中生比小學生多,高中生又比國中生多,很可能是書包太重造成的,要求教育局提出減輕書包重量的具體作法,不要淪於口號。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林信耀說,學生書包的重量不能超過體重的八分之一,教育局會要求各校落實規定。但光靠老師是不夠的,也要請家長注意孩子看電視、看書、打電腦和吃飯的姿勢,才能預防脊椎側彎。

台北聯合醫院骨科醫師羅浩儒說,小學生背超過體重十分之一的書包,步行十五分鐘以上到學校,當然可能引發脊椎病變,門診發現學生脊椎側彎多為姿態不良造成的,背書包也是可能原因,側背書包對脊椎的傷害又比背包式書包大。

教育局統計資料顯示,前年北市有兩百零四名小一學生脊椎側彎,小四學生有四百八十三人,國一學生為一千三百七十八人,高一學生已達兩千三百六十四人,隨著求學時間越長,學生脊椎側彎的人數越多。

興雅國小家長會長丘祖安說,他讀國中的大兒子書包裡,有課本及三種版本的參考書和安親班的教材,加上學校書包很大,孩子會塞一些東西帶到學校,書包就會變得很重很重,有次竟重達十七公斤。

林信耀說,教育局已補助全市的小學在教室設置置物櫃,希望老師和家長教導學生善用置物櫃來減輕書包的重量。教育局近日開始,會實地到各校訪視執行情形。

丘祖安建議各校都購置體重計,老師或家長只要「目視」學生的書包可能過重,就馬上「過磅」,大家才會有警覺心,書包減重成效會更顯著。



(聯合報)
--
塗抹止癢 部位不同「藥」拿捏

季節交替,老人家冷熱調節力差,皮膚經常出現紅疹、乾癢、脫屑等問題,醫師常會開立一些外用藥膏消炎止癢。藥膏究竟怎麼擦?如何用?學問多多。

外用皮膚藥膏種類眾多,主要分為類固醇、抗黴菌、抗病毒、消炎及抗寄生蟲等,類固醇多用於治療濕疹性皮膚炎,如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與乾癬等;抗黴菌藥膏則以香港腳、皮癬菌及念珠菌治療為主;抗生素多用在治療細菌感染。

三合一藥膏 不建議自行使用

坊間也有內含類固醇、抗生素和抗黴菌的三合一藥膏,不少人會自行買藥膏,一條藥膏從頭用到腳,振興醫院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並不建議,以老人家常見的股癬來說,若自行塗抹三合一藥膏,其中類固醇會抑制免疫力,反而使皮膚長更多黴菌。若有皮膚問題,最好還是就醫。

治療香港腳時,當症狀好轉時,很多人就立即停藥,但台灣氣候潮濕,停藥容易復發;治療疥蟲、頭蝨的藥膏刺激性強,使用不當亦會造成神經毒性。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也表示,老人皮膚較薄,若類固醇藥膏使用強度太強,可能會導致皮膚變薄、脆弱,若藥膏在身上停留時間太久或使用劑量過多,也不合適。

老人皮膚薄 劑量不宜多

皮 膚常用類固醇藥膏依強度分七個等級,一級強度最強,七級最弱,隨塗抹部位不同,使用類固醇強度由醫師處方決定。通常眼皮、臉部及生殖器附近,使用的類固醇 強度不可太強,建議塗抹6至7級就好;腋下、胯下等部位可用類固醇強度4到5級;手掌、腳掌等四肢部位,類固醇強度可達1至3級。

不少民眾擔心塗抹類固醇上癮?趙昭明表示,給藥主要目的為止癢,避免皮膚癢、搔抓,造成傷口、症狀惡化,他強調,皮膚紅、不見得一定要擦藥,只要不抓,多可自行痊癒,通常急性皮膚炎5天內可痊癒,老年人約一周,建議只要癢的地方、才擦藥膏。

當皮膚有傷口時,不少人會擦優碘藥水,但藍淑馨說,須注意濃度,避免影響傷口癒合,建議由醫師鑑別診斷,確定是接觸性皮膚炎、外傷、血管阻塞、黴菌或細菌感染、金屬過敏搔抓破皮等因素引起,再給予不同方式治療。

每次使用量 一粒米大小

至於塗抹藥膏量如何拿捏?因藥膏一般多是白色,建議每次用量約一顆小米粒或一顆珍珠大小,只要在身上輕薄塗抹、均勻推開,表面以看不到白色藥膏即可。塗抹次數因人因病情因藥物而異,務必與醫護人員確認清楚。

藥膏建議放置抽屜陰涼處,避免高溫及陽光直接曝曬,以免藥膏質地改變。有人習慣將藥膏放置冰箱冷藏,醫師並不建議。若藥膏顏色改變,出現變黃等氧化情形,或藥膏乾掉、有異味傳出,就得丟棄,使用時注意保存期限。

此外,使用軟管狀藥膏,常一打開、藥膏就不斷湧出,千萬不要節省、再裝回容器內,如此會導致整瓶汙染,建議以衛生紙擦拭即可。

擦完藥膏 不需再貼繃帶

若洗澡後、塗抹藥膏,記得要將身體擦乾淨,避免水分影響藥效吸收。擦完藥膏後,是否還需再貼OK繃或透氣膠帶?趙昭明認為不需要,避免藥物刺激,並增加皮膚透氣性。

若塗抹藥膏位置為手掌、腳掌、四肢等角質層較厚部位,為加強藥效吸收與滲透,有些人使用保鮮膜包覆,趙昭明表示,此為封閉療法,通常是使用類固醇藥膏時使用,保鮮膜只要包住病灶部位即可,不用整手或整隻腳包覆。

使用封閉療法之前,建議請教醫師意見,但夏季氣候潮濕,不建議使用,至於冬季天氣乾燥,以保鮮膜包覆時,最好勿超過6至8小時,且建議睡前再使用。

藥膏使用注意事項:
1.請醫師根據皮膚狀況、部位、氣候、溫度、濕度、所在環境等,告知正確藥膏使用時間與用量,適時調整。
2.若要用手擦藥,務必徹底清潔雙手。
3.遵循藥品說明書及醫師指示用藥、注意保存期限及觀察藥膏是否變質。
4.輕擠藥膏。
5.在皮膚上輕薄塗抹一層藥膏,至表面看不見。
6.若有傷口,需由醫師診斷,再選擇用藥。






(聯合報)
--
赴歐免簽 壓倒性通過

外交部昨天表示,歐洲議會內政委員會日前開會,以四十七:一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我國國民赴歐免簽案,待十一月底的歐洲議會以及十二月初的部長理事會通過之後,國人持中華民國護照者即可於今年底前赴歐免簽。

外交部歐洲司指出,歐洲議會內政委員會的壓倒性票數,顯示歐盟對我國國民免簽入歐一案,相當友善,由於歐洲議會非由國家所組成,而是由歐洲各黨所組成,因此反對的一票,未必表示某國反對台灣國民入歐免簽。

外交部表示,此案已在歐洲議會內政委員會通過,按照程序,將會送到歐洲議會全會,待十一月底在歐洲議會全會表決通過後,將於十二月上旬送至歐洲議會內政司法部長理事會,若通過,尚需公告二十天,最快持中華民國護照者將在年底前赴歐免簽。

目前歐洲申根區包括廿二個歐盟會員國及挪威、冰島、瑞士三個申根會員國。

此外,免簽待遇也將適用於非申根地區的歐盟會員國,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塞普勒斯等國,若通過我赴歐免簽一案,未來國人持中華民國護照者將可享有歐洲廿八個國家免簽優惠。

(中國時報)
--
女人…1年花120小時照鏡子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英國女性一生平均花費四萬三千英鎊(二百一十五萬台幣)在化妝保養用品上。而人口約三千萬的英國女性,一天共計用掉四千公升的粉底,每天使用的口紅數量如果連接起來,可從倫敦一直延伸到紐約。

這項由QVC Beauty對一千名女性所做的調查顯示,女人每年平均花在鏡子面前的時間為一百廿小時。每年花在化妝保養品上的費用,平均為六百五十三點六四英鎊(三萬二千六百八十二元台幣)。

經濟不景氣,不但未影響女性購買美妝品的預算,反而刺激女性更想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這項調查指出,女性使用最多的三種彩妝品為口紅、粉底和睫毛膏。

英國女性每天使用的口紅數量,如果連接成為一條線,可以從倫敦延伸到紐約。此外,英國女性每天共用掉四千公升的粉底,每天刷睫毛膏次數總計超過一千六百萬次。

接受調查的女性中,高達四○%表示,她們絕不會素顏出門。一九%表示,寧可節省食物的費用,也不能削減化妝品和美容預算。四分之一的女性認為,化妝品是基本用品,不是奢華品。

進行調查的QVC Beauty表示,使用化妝品確實可以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現代女性則愈來愈具有美妝知識,知道如何採購、使用化妝和保養品,並樂於學習了解新產品的效果與用途。

(中國時報)
--
缺了同志人權 不算完整民主/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星期六,是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盛會,預計有三萬人(同志以及支持同志的親友們)會在總統府前集結開步走。這般規模的同志大遊行雖然 比不上歐美,卻可能是全東亞最盛大的。但人權運動老將陳芳明卻說,三萬人不夠,突破五萬人才好;如果有五萬人站出來,執政者迫於民意,才能以照顧原住民的 方式(如,成立原住民委員會一樣)照顧同志。他說,公民社會,缺了同志人權,就沒有完整的民主。

陳芳明在政大山上的台文所聊起這番話的時候,一起茶敘的其他老將還有同志運動的某位資深義工,以及今年自導自演台共謝雪紅的資深戲劇學者汪其楣。這三個人坐下來一起聊天,似乎是個本來想像不到的組合。

陳芳明說,上周他在周刊專欄談劉曉波與中國人權,這周他寫同志遊行與台灣人權。同志義工說他從小偷看《美麗島》黨外刊物長大,在解嚴前後投身學運,後來改 而長期獻身同運。而汪其楣最「跳痛」:她不是來談謝雪紅,而是來邀請陳芳明一起關心身心障礙的人權與藝術,卻又談起愛滋病人如何被社會集體歧視。她和朋友 建立的關愛之家,長年受容愛滋病人(含大量兒童)。同志義工馬上接腔說他們同運也很關心愛滋同志。

大家說光我要說的話,我而我只好怯生生舉起一面小紙旗,上頭寫著「人心都有斷背山,國家都有黑名單」。

這批人的聊天話題看似亂針繡花,乍看龐雜沒有條理,但邏輯很明晰:我們要顧及人權運動的(一)歷史縱深,以及(二)人權的普遍性 (universality)。就歷史而論,如果當年沒有上街爭戒嚴,同志運動(和其他運動)就不可能誕生,連同志文學都不可能在一九九○年代開花;就人 權的普遍性而論,劉曉波要come out(被釋放),同志也要come out(站出來),全台灣受苦的各種人(含外籍人士)也都要站起來。人權從古早到現在,四面八方蔓延伸展。記得普遍性,讓各種社會弱勢人口要結盟,如,今 年外勞陪同志走遊行,下次同志就要陪外勞走;記得歷史(如,謝雪紅),不然世代傳承累積的經驗智慧就會流失。

很多人說,同志遊行就是要人群都「站出來」。但除了「站出來」,我尤其希望新面孔「站起來」:學生可以自動自發站起來(而不是依賴老師帶隊)─新人站起 來,才能讓置身各種人權運動的老將都能夠坐下來休息。台灣的多種社運都一直靠老人在撐,接棒的速度太慢。我期待老將「坐下來」,除了要顧肝,也要跟其他老 將分享心路歷程,尋求人權普遍性的最大公因數。比如說,陳芳明等等研究本土文學歷史政治的老將們,也樂意大談同志外勞和身心障礙,而他們正等著跟晚輩坐下 來喝茶。

(中國時報)
--
熬夜打電腦 25歲百公斤女中風亡

宅男宅女打電腦,小心坐太久導致中風!台中縣便傳出一位年僅二十五歲、體重達上百公斤的女性,因半夜打電腦盤坐太久,臨時起身後中風昏迷的死亡案例!

台中縣廿五歲張姓女子上週倒臥租屋處身亡,檢警相驗發現死者臉部發黑、疑有中毒等情形,但前天解剖,發現體重逾百公斤的張女,腦部有接近拳頭般大小的血塊,證實因中風求救不及致死。員警懷疑張女可能盤坐過久、臨時要起身,卻昏迷不及求救。

獨居出意外 死亡半天才被發現

張姓女子在台中縣龍井鄉租屋獨居,十九日晚間從李姓女友人住處返家後,即未再出門,隔天中午,李女打電話聯繫找到人,傍晚前往張女住處尋找,發現房門未鎖,一拉開門,驚見張女趴在地上,呼喊並無回應。

救護人員到場時,發現張女手臂、身體已出現屍斑,死亡時間初估超過十二小時,員警發現桌上的電腦還開著,研判張女可能盤坐過久、臨時想要起身,卻昏迷倒地,上週相驗時,張女有口吐白沫、臉部發黑情形,一度懷疑是中毒。

不過前天解剖大體,在腦幹發現接近拳頭大小的血塊,證實張女是中風身亡,張父悲痛表示,女兒獨居在外已三年,並無宿疾,十六日女兒才從老家返回租屋處,沒想到是父女最後一次相會,對死因並無意見。

電腦族多留意慢性病、血壓血脂

大里仁愛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廖嘉稜說,一般人不會因久坐、姿勢不良突然中風,應是合併慢性疾病等宿疾才會發生意外,電腦族平常應多留意身體慢性病情形,包括是否有高血壓、高血脂,應從飲食、用藥等方面保健。

廖嘉稜說,民眾若有臉部不對稱、單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頭暈、複視等病症,即需觀察是否為中風前兆,民眾平常應留意自身慢性疾病、加強體重控制,掌握血壓、血脂,避免事發突然,錯過黃金搶救時間,造成遺憾。

(自由時報)
--
兩成脊椎動物瀕危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式?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二十七日發表一份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約有二十%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從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等動物長期以來的趨勢觀察,滅絕可能性增加的動物,以每年平均五十二種的速度增加,若非已採取若干保育措施,情況可能更糟。

IUCN 的一百七十四位專家,對將近兩萬六千種被其列入紅色瀕危名單的脊椎動物進行分析後發現,哺乳動物數量減少二十五%,鳥類減少十三%,爬蟲類減少二十二%, 兩棲類減少四十一%。科學家還發現,三十三%的「軟骨魚」(鯊魚、魟魚、灰鰩等),以及十五%的硬骨魚生存受到威脅。

報告執筆人之一、哈佛大學生態學者威爾遜說:「脊椎動物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侵蝕。瀕危名單上的一小步,就是物種走向滅絕的一大步。而且,這還只是當前全球物種滅絕災難的冰山一角。」

許 多科學家相信世界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當前野生生物滅絕的速度,為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所僅見。前述報告發表的時機,正值聯合國「生物多 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國大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之際,這場大會的目的就是呼籲採取新的全球行動,設定二十個可量化目標,阻止地球上的動植物生命消失。

IUCN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消失的野生物種最多,原因是當地農業擴張,且濫伐及燒墾情況嚴重;此外,瀕危生物還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

此外,IUCN也列舉透過保護行動而成功降低滅絕危險的六十四個案例,認為只要付出適當的資金與努力,就能阻止生物滅絕。IUCN認為,大多數動物數量的下降是可逆轉的,但在十六%的案例中,那些受到威脅的物種最終完全滅絕。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