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101030

行動電話問世前45年 默片演員竟已講手機

英國默片大師卓別林(Charlie Chaplin)電影,不僅批判現實,更預言未來?一名愛爾蘭男子日前公布卓別林編劇、執導的《馬戲團》(The Circus)影片片段,赫見一名臨時演員好像拿著手機在講話,此片1928年出品,離首支行動電話問世早了45年。


年輕導演克拉克是卓別林粉絲,在光碟附贈花絮中,看見一名扮成老婦的演員,邊走邊講手機,儼然是穿越時空的「超現實旅人」,因歷史記載,第一支手機是摩托羅拉前副總裁古柏(Martin Cooper)於1973年研發出來。

疑為「先進收聽器」
克 拉克在今年愛丁堡藝術節播放這段影片,希望藉眾人智慧解謎團但無所獲。上周他截錄片段,上傳至YouTube,已吸引226萬人點閱。有網友懷疑,那是電 子大廠西門子於1924年開發過一種收聽器;甚至有人用「先進收聽器」加「1928」為關鍵字在網上搜尋,說找出的結果與影片道具相仿。

(蘋果日報)
--
老父為兒討公道 不懂英文 逐字翻譯 揪名醫改病歷 質疑醫沒切腦瘤竟切聽神經 還稱病人早耳聾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劉榮東為大學生林鼎翔進行開顱手術後,林左耳聽力喪失、右耳聽力受損,林父林茂圳向劉提告求償250萬元敗訴。不懂英文的林父把劉提供給法院的英文病歷輸入電腦翻譯,與原始英文病歷對照,發現劉竄改病歷,另告偽造文書,檢方昨將劉起訴。

抓出醫師竄改病歷的林父昨激動說:「醫師拿英文病歷糊弄我,法官又不相信我,要為兒子討公道只能靠自己,我不能讓兒子白白被犧牲。」

花1年時間查證
國中畢業的林父從事美髮業,對英文、醫學專有名詞一竅不通,他把英文病歷逐字輸入電腦,透過翻譯軟體翻譯,但很多專有名詞翻譯後卻是「有看沒有懂」。
林父跑了好幾家書店找醫學書籍,並參考網路版醫學辭典,將醫院提供給法院的165頁英文病歷花1年時間才翻譯完,再對照原始英文病歷,確定病歷遭竄改後,再製成表格,提供檢方偵辦。林父說,最明顯差別是原始英文病歷寫左耳受損,後來病歷卻變成左耳全聾。
起訴指出,2年前,就讀屏東科技大學化工系的林鼎翔(24歲)經常暈眩,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查出腦神經長瘤,由醫師劉榮東進行切除手術。出院後,林左耳聽力喪失,檢查發現腦內仍有瘤。林父認為劉沒切除腫瘤卻切到聽神經,憤而向劉求償250萬元。

依偽造文書起訴
審理過程中,劉否認醫療疏失,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提供給法官的鑑定報告指出:「切除聽神經上的腫瘤,若超過2、3公分,一定會造成聽神經損傷,無醫療疏失。」雖然林父一再向法官說:「劉醫師提供的病歷不是真的﹗」法官仍不採信,一審判林父敗訴。
林父查出竄改證據後,向檢方控告劉榮東偽造文書。劉辯稱只在病歷補充說明,沒刪改。檢方認為補充後的病歷與原意不同,依可處3年以下徒刑的偽造文書罪起訴劉。記者昨聯絡不上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則表示,靜待司法判決。
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副組長黃經祥表示,竄改病歷不可取且易惹上官司。黃並建議民眾,醫護人員給藥或做任何醫療處置時,家屬可加以記錄,若日後發生醫療糾紛,也可以幫助回憶。

(蘋果日報)
--
補出毛病來 奶粉添鈣1歲娃腎結石 阿嬤疼孫三餐加料醫:攝取過量致病

彰化市一名11個月大男嬰,因敗血性休克被送進彰化基督教醫院急救,病情穩定後,院方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其腎臟及輸尿管結石,醫師詢問家人才得知,原來是男嬰阿嬤愛孫心切,在孫子奶粉中添加大骨湯及鈣粉,因嬰兒吸收不良造成結石,手術後男嬰已恢復健康。

3結石皆達1公分
操刀的彰基泌尿外科醫師王百孚說:「這應該是目前台灣醫學文獻上年紀最小的腎結石患者!」彰濱秀傳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謝政洪說,男嬰會有結石,應該是鈣粉攝取過量所致,跟喝大骨湯較無直接關係,而鈣粉攝取過量不但會引發結石,還會造成副甲狀腺問題。
彰基小兒科醫師蔡易晉解釋:「因為大骨湯含有豐富的維他命D3,而維他命D3的作用在於促進人體的鈣質吸收,所以嬰兒會結石應跟鈣粉攝取過量有關。」

擔心孩子長太慢
蔡易晉說,這名11個月大的男嬰,日前因腸病毒引發心肌炎,合併出現敗血性休克,到醫院急救,等病情穩定後,院方做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先後在其左側腎臟腎盂發現兩塊1.4公分的結石,輸尿管下段也有一塊1公分結石。
經檢驗發現其血液中的磷值、維他命D3與尿液中的鈣值均偏高,才會引發結石,經會診泌尿外科醫師王百孚,利用輸尿管鏡碎石及雙鉤型導管將結石取出。
王 百孚說,小孩子很少罹患腎臟及尿道結石,機率僅成人的三十分之一,更何況是嬰兒,經詳細詢問病史,才發現原來是男嬰的阿嬤太疼孫,在男嬰6個月大,替孫子 換奶粉,還每天熬大骨湯當補品,並在三餐添加含維生素D3的綜合鈣粉,男嬰因攝取的鈣多到無法充分被吸收,而造成鈣化沉積形成結石。

男嬰母親指出,她們家的阿嬤是看到孩子較嬌小,擔心孩子長太慢,才會又買鈣粉、又燉大骨湯,都是出自一片疼愛孫子的心,沒想到補過頭了。
醫師謝政洪建議,一般食物中以牛奶及起士的鈣含量最高,1歲以內的孩子大都以奶粉為主食,鈣攝取量已足夠,不建議再多加鈣粉。

照顧嬰兒飲食 注意事項
.盡量以餵食母乳為主
.注意食器的消毒及食物的保存
.餵奶粉等沖泡類食物時,濃度不要太高,須依包裝指示,以免引發嬰兒腸胃不適
.食物中盡量不要添加鹽、糖及味精等調味品
.四至六個月後,嬰兒可添加副食品,要以流質、糊狀為主
.副食品添加物由少量開始,一次只給一種食物

(蘋果日報)
--
大骨湯加鈣粉 男嬰腎結石

彰化縣十一個月大的黃姓男嬰,因阿嬤怕他長得太慢,六個月大時,就常熬大骨湯為他進補,還猛加含維他素D3綜合鈣粉,沒想到補過頭,造成金孫腎臟及輸尿管結石。黃姓男嬰的母親昨承認:「愛他愛到不對的地方了。」

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王百孚說,青少年尿路結石的機率是成人卅分之一,男嬰這麼小就結石,依他了解,恐怕是首例。

阿嬤因為男嬰是第一個孫子,擔心孫子長太慢,「一開始就輸給人家」,常熬大骨湯給孫子進補,因媳婦提到坊間流傳補充維生素D3可促進骨骼發育,還把添加維生素D3的鈣粉加入牛奶餵食。

男嬰每天喝五次牛奶,阿嬤每次都添加一到兩湯匙的鈣粉,沒想到四個多月就出了狀況。日前發燒不退,全身長紅疹,看皮膚科無濟於事,轉到彰基檢查。

彰基兒科醫師蔡易晉表示,黃姓男嬰第一次發燒是因尿道感染,經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腎臟有現鈣化現象。之後又因發燒入院,此時左側腎盂出現鹿角狀結石約一點四公分,輸尿管下段也有一點四公分結石,並合併腎臟水腫現象。

蔡易晉說,黃姓男嬰血液與尿液檢驗鈣質都偏高將近一倍,經手術取出結石,腎積水現象也逐步改善出院。

蔡易晉說,研究顯示,長期過量食用維生素D,將堆積體內引發頭痛嘔吐等中樞神經症狀,並引發高血鈣症,造成鈣化沉積現象,其實市售較大嬰兒成長奶粉,都已含維生素D3,除非是特殊狀況,不用再額外增加。

黃姓男嬰的母親說,第一次當媽媽,很多事不懂,阿嬤更嚇壞了,直說差點害死金孫。

新聞辭典 維生素D3

維生素D3屬脂溶性維他命,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軟骨症,過量會造成骨質硬化症,甚至中毒。市售的鈣片或鈣粉,常會添加維生素D3幫助吸收。其實,維生素D3可從肝臟、乳製品等食品攝取,或身體經日照後,轉換活化而成。

(聯合報)
--
阿嬤泡奶加鈣粉 11月嬰腎結石

才 十一月個大的小男嬰,最近被醫院診斷罹患腎結石,令醫師驚訝不已!因為從國內泌尿學術研討會和論文中,未曾見過這麼小的病例,原以為奶粉出狀況,經追蹤病 史,發現男嬰阿嬤每次沖泡奶粉都添加綜合鈣粉,疑似攝取過量維生素D3,引發腎盂和輸尿管下段各長出一點四公分和一點二公分的結石。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科蔡易晉醫師表示,這名幼小的腎結石患者,第一次發燒就出現尿道感染現象,不久又感染腸病毒,引發心肌炎住進加護中心治療,進行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瞄,赫然發現男嬰的腎臟竟長出一枚鹿角狀的結石,連輸尿管下段也有,合併腎臟水腫現象。

從分析血液檢驗報告,蔡易晉還發現男嬰血中磷值與尿液檢驗鈣值偏高,另外血中副甲狀腺荷爾蒙正常,但血中影響鈣質吸收的維他命D3的濃度,卻比正常值高出一倍之多,懷疑男嬰飲食維生素D3過量,造成鈣質累積過多無法代謝,才引發了腎臟結石。

會 診的泌尿外科王百孚醫師也很驚訝,指出幼童罹患腎結石相當罕見,只有成人的一至三%,多數和體質、遺傳有關,但才七點八公斤重的嬰兒,在短短幾個月內就長 出兩顆超過一公分結石,在國內泌尿界的醫學相關文獻中還未曾發現,日前利用內視鏡手術導管取石,小患者已無殘餘結石與腎臟積水現象,並順利出院。

蔡 易晉進一步追蹤病史,男嬰的父母表示,家族沒人罹患腎結石,但阿嬤深信「吃鈣存骨本」,為了不讓孫子輸在起跑點,購買一瓶一千八百元的粉狀優質鮮乳鈣,從 嬰兒六個月大更換較大嬰兒奶粉後,每次沖泡配方奶就添加好幾匙含維生素D3的鈣粉,平日勤熬煮小魚干、大骨湯滋補,過多的維生素D3和高鈣一起複雜作用, 可能就是引發腎結石的主因。

蔡易晉指出,現行市售較大嬰兒成長奶粉的都已含有足夠的維生素D3。尤其未滿一歲的嬰兒,吸收和代謝的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除了配方奶粉之外,應該避免自行添加營養補品,要選擇鈣粉等補充品,一定得向兒科專科醫師尋求諮詢,不要自行購買餵食。

醫院的營養師也強調,挑選嬰兒奶粉要選擇有信譽的廠牌,替一歲以下的小寶寶添加副食品,也應以嬰兒米粉、麥粉為限。

王百孚醫師表示,鈣質攝取超量無法代謝,不是愈多愈好,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食用鈣的分量以四百國際單位為限,十八歲以下為兩百國際單位,不少市售合成鈣片為增強吸收都添加維生素D3。

醫學研究顯示,長期過量食用維生素D3,會引起頭痛、嘔吐等中樞神經症狀,吸收過多鈣質並不會被消化,堆積體內也會引發高血鈣症。

防骨鬆 日曬遠勝藥補、運動

關節保健食品和運動,可以治療骨質疏鬆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民眾以為葡萄糖胺等保健食品可治骨鬆,也有六成六認為運動能達到治療功效,不過醫師說,這些觀念實在「錯很大」!

骨鬆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榮福指出,葡萄糖胺主要適用於早期退化關節炎,作用是修復軟骨組織,但對治療硬骨方面的骨折、骨鬆並沒有效。

骨鬆學會今年五到七月,在台北縣市等五縣市,對一千五百名四十歲以上民眾進行骨質疏鬆認知調查,發現有七三%民眾從未做過骨密檢測,七成民眾不知骨鬆需用藥物治療,還有六成六誤認運動可治骨鬆,七成六以為保健食品和食補有治療功效。

陳榮福表示,運動只能提升骨密一%左右,成效微乎其微,且兩周不做就會快速流失,但運動可以提升柔軟度、平衡感,預防跌倒、骨折發生風險。

防範骨質疏鬆,除了平時補充鈣質外,還要記得一天曬十五分鐘太陽、補充維他命D,因維他命D可幫助鈣吸收,強化肌力,減少跌倒及骨折風險。

陳榮福建議,六十五歲以上女性、七十歲以後男性一定要定期監測骨密度,一旦骨密低於負二.五就符合骨質疏鬆,需聽從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治療,不過如果有糖尿病、服用三個月以上類固醇或有家族史等風險因子,應提前於五十歲時檢測。

笑稱自己年紀已「坐五望六」的阿基師,昨出席擔任骨鬆防治代言人,其骨密測試也達負一.一,有骨質不足狀況。醫師建議往後要避免拿重物,阿基師笑說,那以後要少拿鍋子,多花心思設計菜單了。

(中國時報)
--
喝大骨湯吃鈣粉 11月男嬰腎結石

11個月大的男嬰竟出現腎臟及尿路結石!

彰化基督教醫院表示,這名男嬰的阿嬤愛孫心切,希望他「頭好壯壯」,讓男嬰猛喝大骨湯及吃鈣粉,以致引起結石。

彰基醫院兒科部醫師蔡易晉指出,這名11個月大男嬰因腸病毒重症住院,接受腎臟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他的左側腎臟腎盂出現一顆1.4公分的鹿角狀結石,在輸尿管下段有一顆一公分的結石,並合併腎臟水腫現象,會診泌尿外科後,以內視鏡取出結石。

彰基泌尿外科醫師王百孚表示,一般而言,小孩子很少罹患腎臟及尿路結石,發生率大約為成年人的1/30。

蔡易晉說,男嬰的阿嬤太疼孫子了,5個多月來,每天餵他吃好幾次鈣粉,還每天燉大骨湯給孫子喝,這些都是含鈣量高的東西,加上鈣粉中還含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3,男嬰攝取的鈣多到無法充分被吸收,造成鈣化沉積而成結石。

蔡易晉表示,男嬰的血液與尿液檢驗鈣值偏高,血中維生素D3的荷爾蒙濃度大於正常值,可以推論是因維生素D3及鈣過量引發腎結石。

蔡易晉說,一天一杯牛奶的鈣量就足夠身體所需了,如果吃太多高鈣東西,若鈣化沉積造成結石反而不當。

男嬰媽媽指出,阿嬤因為孩子嬌小,擔心長不高才會又買鈣粉、又是燉大骨湯,沒想到卻因「望子成龍」而補過頭,經此教訓,以後在飲食上,將會多方面注意。

(自由時報)
--
睪丸脹痛恐攝護腺發炎

Q 老婆生理期間,我們會暫停性愛,但這幾天我會睪丸脹痛,做愛後才能緩解,這算正常嗎?
A 男性若發現睪丸等部位,常有悶痛、脹痛等異樣感,且在射精後可緩解,這很可能是攝護腺已發炎,因精液成分多為攝護腺液,當攝護腺內滿是攝護腺液,便會使已發炎的攝護腺產生不適。

少喝酒充足睡眠
除攝護腺發炎外,副睪丸炎、精索靜脈曲張等疾病,生殖器的異樣感也可能在射精後減輕,若要釐清,須就醫詳細檢查。
攝護腺發炎若不治療,可能造成解尿困難、頻尿,並帶來下腹、生殖器或會陰的長期酸痛,原因多是作息不正常、免疫力下降所致。
若要避免復發,睡眠須充足並減少熬夜,且盡量不喝酒,多管齊下,預防效果更顯著。

(蘋果日報)
--
發燒後 起疹長水泡 恐罹腸病毒 大人也會感染 10月門診成人增1成

夏 季、初秋是腸病毒大流行時期,通常9月開學後為高峰,之後疫情會漸緩,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10月疫情持續上升,未見趨緩,小兒科主任李銘峻醫師 表示,染腸病毒初期症狀和感冒相似,有發燒、喉嚨紅腫、輕微嘔吐等,若出現小水泡或潰瘍,是罹患腸病毒的徵兆,且今年不只6歲以下幼兒感染,也出現約1 成青少年及成人患者,大人小孩都要注意。

先了解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都有可經腸道傳染特徵,共有70幾型,包括小兒麻痺 病毒(Polio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其中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重症。

看症狀
燒退長痱子
染病初期會出現喉嚨痛、口水量變多、不敢吃東西、高燒等類似感冒症狀,約7天痊癒,但燒退後,皮膚卻出現類似痱子的全身性紅疹。

恐引發結膜炎
常會引發急性結膜炎,即「紅眼症」,會出現眼睛發癢、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加,嚴重會造成結膜下出血,眼球呈現血紅色,但7~10天左右會痊癒。

大人也會得
病患大多是幼兒,以往成人罹病者不到1%,今年卻有5-10%,如出現感冒、喉嚨疼痛症狀,要留意口腔、身體是否出現小水泡,就診時告知醫師。

手足口長水泡
最典型症狀會出現「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前者會在口腔、手腳及臀部、膝蓋長水泡,後者會在口腔後半部如扁桃腺上長水泡。

7天內注意重症徵兆
染病後7天內出現昏睡、肌肉抽搐、嘔吐等症狀,是併發重症前兆,會引起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需趕快就醫。

這樣做
避免飛沫傳染
除小兒麻痺病毒,目前沒疫苗可預防,因腸病毒透過口、飛沫及接觸傳播,出門要戴口罩,並少去密閉、人多的空間,避免被感染,咳嗽時,要記得掩口,減少口沫散布。

乾洗手無法去病毒
腸病毒不怕酒精,不怕含抗菌成分的消毒液,「乾洗手」或沙威隆等抗菌洗手乳都沒效,因此吃飯前後、如廁後,一定要用清水及肥皂將手洗乾淨,且洗手後,盡量不要用手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處,避免感染。

換尿布後要洗手
病癒後7~10天,病毒不易飛沫傳染,但會經由腸道釋出,長達8到12周,家中如有幼兒罹病,家長換尿布時接觸糞便,再碰到家中物品或食物,易使家中其他人間接吃下肚再感染。

病後要做環境消毒
含氯漂白水、紫外線及高溫環境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可用15~20c.c.含氯漂白水加10公升的水,消毒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大型家具也可移至戶外,讓陽光照射,患者內衣褲則浸泡在50℃以上的熱水消毒。

醫師說
要避免病毒傳播
腸病毒是常見疾病,即使症狀不嚴重,也要就醫檢查,如果罹病,最好能停止上班、上課,居家隔離1周,並消毒接觸過物品及環境,避免傳染他人。

(蘋果日報)
--
你會寫「龜」嗎? 鍵盤文化殺了漢字

「龜」字,若要用手寫,你寫得出來嗎?隨著電腦日益普及,鍵盤取代書寫,大陸民眾赫然發現,「提筆忘字」成為家常便飯。當不少人寫不出「尷尬」二字時,中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也變得很「尷尬」。

「噴嚏、饕餮、鰥寡、沆瀣一氣」這些詞句,一般人敲幾下鍵盤就可以出現,但是要書寫,可能有八成以上的人會傻眼。「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八成三的大陸民眾承認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經歷;七成四的人表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寫機會不多。

英國「衛報」也指稱,許多中國年輕網民出現忘記如何寫字的現象。主因是過度依賴電腦和手機中以字母為基礎的輸入法。這種被稱為「字體失憶症」的問題在中國非常普遍,導致中國學者和專家對中國古老書寫系統的前景,感到擔憂。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台灣文化總會副會長林谷芳等學者就對漢字發展憂心忡忡。他們認為,隨著鍵盤時代的來臨,中國書法在新一代書寫中的邊緣化現象日益嚴重。

其中,「火星文」就是鍵盤文化的產物。例如「3Q到Orz」即代表「感謝得五體投地」,網路上還「貼心」推出「火星字輸入器」,只需像平時一樣輸入漢語拼音,就能打出一篇「火星文」。種種「殺死漢字」的現象,讓漢字學家眉頭更緊縮了。

北京十一中語文特級教師郭鐵良就指出,目前不少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很差,錯別字連篇,或把字寫得像「鬼畫符」。

他說,不少學生為了避免老師看出自己的字體差,往往以特別小的字來遮醜。原來一般女生的字比較娟秀,男生的字相對粗獷,但現在已到了男女生無差別的地步。

郭鐵良以親身經歷說,在一次畢業典禮中,高三班的女生演出節目,歌頌班導師,主題竟是:「我們的老師就是『屌』」,令他哭笑不得。

面對漢字書寫危機,中國教育報等大陸媒體就齊聲呼籲,應重視「漢字書寫文化沒落」的現象,及時制定相關政策,加強中小學漢字教學。同時,學校應重視寫字和練字的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無論是作業或筆記都應該手寫,少用電腦。

美國學生不愛用 英文「書寫體」瀕危

美國大學生習慣使用電腦等科技產品輸入文字,動筆寫字機會越來越少,非寫不可時也往往用印刷體寫。專家警告,書寫體文字已經瀕危,說不定再過一代,就會從美國大學校園消失。

美國小學仍教導學生英文書寫體,但因電腦、手機等泛濫,年輕一代越來越不需動手寫字,書寫體可能成為書法家的專利。

俄勒岡州波特蘭州立大學研究生盧德習慣電腦打字,雖然書寫體寫起來不成問題,但「如果必須寫,都寫得很慢」,因此課堂上做筆記,他都寫印刷體。

俄勒岡州喬治福斯大學新鮮人帕塔尼說自己平常不寫書寫體,「我覺得印刷體易寫易讀」。俄勒岡大學大一生柯尤更打從小學就再也沒寫過書寫體,因為沒有必要。他說,SAT大學入學測驗要求用書寫體寫篇作文,對他是一大挑戰,「我都用印刷體寫,比較快,也容易讀」。

學校不教了? 學生看不懂英文書寫體

英文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英文書寫體居然看不懂?

國民黨立委周守訓昨天在立法院質詢時表示,他發現有英文成績名列前茅的高中生居然看不懂英文的書寫體,甚至還有基測考生坦承對於用書寫體出題的題目,其實很簡單,但是看不懂。

周 守訓還在議場播放「可口可樂」、「凱迪拉克」、「大衛杜夫」、「嘉裕西服」等用英文書寫體的單字說,很多學生現在都不認得這些英文書寫體。周守訓指出,現 在研究生、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都看不懂英文的書寫體,經他進一步了解發現,原來學校已經很久不教書寫體了,「以後會不會連生活中、甚至電影中的信件也 都看不懂?」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指出,辨識英文書寫體是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之一,課綱有規定,七年級下學期的課本也有,「老師不可能沒教」,有可能是因為應用不夠,這部分可以再加強。

台北縣中平國中英文老師黃緒俐說,英文書寫體小學有可能沒有教,「但國中不可能沒教」,學生上七年級就要教,且教育部審定的各版本課本都有,連習作也有,因為辨識英文書寫體是能力指標之一;如果老師沒教,「可能是個人疏忽」,不是課本或學校的問題。

周守訓質疑,教育部沒有要求學校一定要教英文的書寫體,只要求能辨識書寫體就可以,這樣是不足的。他認為必須教學生學會書寫,才能更加深辨識,並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教育部會提醒學校老師除了注重學生在書本中印刷體的閱讀能力外,也要加強學生使用書寫體的能力。

英文書寫體 幾乎用不到

近日甄選寒假赴美交流學生,教務處幹事惠徵提醒我要練英文的簽名,「校長,文件後面需要英文書寫體簽名,你可能要練一練,寫得漂亮一點喔!」

她 一提,害得我每天得練個十分鐘,先生笑我:「從沒看你這麼認真練過書法,練英文簽名倒是挺勤快的」,我輕嘆了一聲「中文硬筆書法天天寫,不需特別練,但英 文書寫體(連續體)根本用不著,舉凡看雜誌、重要文件或打報告,都是印刷體,要寫得美還真得練一練,否則讓人看不懂豈不鬧笑話!」

我一說看不懂,就觸動了先生和我的記憶。記得我們國中的英文老師,是個老先生,常自誇擔任過翻譯官,上課時習慣寫書寫體,黑板上飛舞的英文字句,一如他的外型般俊俏瀟灑,整體看來非常美,他也很引以為傲,只是有些字母連在一起,常讓我們看不懂。

「自己寫得連成一氣讓人看不清楚,還要生氣打人,考試時怕我們寫得太草看不懂,又要我們寫印刷體,真的很矛盾」,先生笑著講這段往事。

女兒提起在安親班打工時,一個國小的孩子得意的秀英文書寫體給她看,還問她會不會寫,她寫一段給那小女生看,讓她驚呼:「哇!好厲害!」還惹來其他小朋友要求看一看,「沒想到,因為寫了大家少用的書寫體,竟成了小孩子的偶像了!」女兒笑著說這段故事。

與同事談到周守訓委員的憂心,現在有英文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居然看不懂英文的書寫體,吳部長表示,未來會請課綱小組針對這個部分加以檢討,也會提醒老師除了閱讀能力外,也要加強學生的書寫能力一事。

一 位老師冷笑一聲,「委員多慮了」,她提到除了書信往來會有書寫體外,國外正式文件都必須是印刷體,「我們寫國字不也強調要寫標準字體?草書等其他字體美則 美矣,但畢竟有些不是那麼容易看懂,我們的英文課中都有教導書寫體,考試也考其辨識甚至書寫能力,重點是現在教了,日常生活中用得多嗎?我們早期讀書用打 字機打英文報告,現在的學生用電腦網路書寫都是印刷體,雜誌、報紙,或購買的英文小說,幾乎都是印刷體,與國外團體的文件往返也都是印刷體,書寫體不用 後,久而久之就淡忘了,根本不足為奇」。

另一位老師開玩笑說:「只要教育部辦個全民英文書寫體競賽,或英文考試限用書寫體,那不就得了,反正只要與考試有關,全民埋單」,她一說完,大家嘻笑的說她:「你別挨罵了!」但隨即大家又沉重的嘆了口氣。

(聯合報)
--
美研究報告:1929年大蕭條 法國是罪魁禍首

彷彿法國政府因為退休改革法案引發大規模示威還不夠傷神,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NBER)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法國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罪魁禍首。

美 國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者厄文在其執筆的這項報告中指出,大蕭條的禍因可能是法國於1920年代末期開始囤積黃金,而非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報告 說,1927至1932年,法國將黃金儲備由原占全球7%逐步提高至27%,同時讓它無法發生作用,以免對國內產生負面衝擊。

當時的主要貨幣在「金本位制」下,一律靠黃金支撐,以致法國囤積黃金之舉產生人為的儲備不足,並導致其他國家承受龐大的通縮壓力。

厄 文在法國沒有這麼做的假設情況下做了反事實模擬分析,以檢證他的理論。他說:「反事實模擬顯示,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物價應該微揚而非狂 降。」他的結論是,該時期的全球通縮法國責任大於美國,而如果各國央行能把一切情況維持在1928年的局面,通縮應該可以避免。

(聯合報)
--
六輕總體檢 麥寮年輕男性 罹癌率為全國一.七倍

學者調查,台塑六輕位處的雲林縣麥寮鄉,年輕男性離癌率竟是全國平均的一.七倍!當地居民的「平均癌症死亡年齡」也明顯偏低,比全國少了二.三歲。不過無法確定癌症與六輕入駐的「因果關係」。

昨 日是環保署主辦的「六輕總體檢」第三天,多項研究報告公布。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系助理教授許惠悰調查國民健康局的數據發現,九十三年至九十四年之 間,也就是六輕營運進入第四期階段時,麥寮鄉民罹癌率「顯著」高於全台,尤其是年輕男性(十五至四十五歲),九十五年罹患消化器官及腹膜癌的機率,是全國 的二.七三倍。

許惠悰表示,年老者因為身體衰弱,比較容易得病,但年輕人罹癌,就可能與外在環境因素有關。麥寮鄉民的癌症死亡年齡也較低,平均值落在六十三歲至六十五歲之間,全國則是落在六十五至六十六歲之間。

不過,許惠悰強調,僅是以「流行病學」的方式分析和描述資料,目前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罹癌與六輕的因果關係。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洪肇嘉則發現,六輕三期、四期VOC實際排放量卻都已超標,三期擴建時已達四四二二噸,四期時更達五二八七噸。

各種VOC中,又以苯和二氯乙烷最為嚴重。洪肇嘉表示,六輕排出的苯九九%都散進空氣中,雖然目前仍不知道會對健康造成多大影響,但政府有必要針對下風處居民的「累積性傷害」進行評估。

洪肇嘉擔心,六輕一年有一千八百多萬噸的苯在運作,如果發生爆炸、洩漏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當初承諾的災害評估及應變工作,至今仍沒有公布任何報告,他期許政府拿出作為,「六輕已經是國際性公司,不能再用中小企業的方式管理!」

雲林縣環保局昨日則表示,六輕利用環評差異變更將天然氣發電改為燃煤發電,且使用高汙染的「石油焦」作為汽電共生燃料,雲縣府希望在總體檢所有問題釐清前,暫停六輕五期開發案。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