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10802

太瞎 男下迷藥 害死一池蝦 釣技無法滿足女友食欲 竟使賤招

今年五月台中市一家釣蝦場的蝦子離奇暴斃,業者懷疑「死因不單純」。報警調查後發現,竟是一名男子為了在愛吃現釣鮮蝦的女友面前逞威風,但釣蝦技術「太 瞎」,教唆友人疑似將一種俗稱「鉀鋰」的毒劑倒入釣蝦池裡欲迷昏蝦子,不料下手太重,反而把蝦子毒死了,最後被依公共危險、毀損罪嫌送辦。


今年五月十八日下午,台中市西屯區「逢甲」釣蝦場池內十五公斤泰國蝦突然陸續死亡,因而無法營業。廖姓業者認為自己未與人結怨、也沒有債務糾紛,查看店內監視器,發現一名年輕人手持寶特瓶,將不明液體倒入水池中,立即報警。

心急帶女友落跑
警方上月循線找到毒蝦嫌犯林志欽(二十六歲,有詐欺、違反著作權、妨害性自主前科)到案。林嫌向警方供出,因好友陳明昌(二十九歲,公共危險前科)曾說其女友喜歡吃蝦子,但自己釣技不佳,遂計劃毒蝦討其女友歡心。
林嫌向警方表示,曾聽綽號「阿坤」的釣蝦師傅說,有一種不明液體倒入蝦池中,蝦子就會開始暈頭轉向,很容易上鉤,因而告知陳男。案發當天,陳男帶著女友先 到釣蝦場,接著打電話要林男帶著向「阿坤」索取的不明液體,佯裝顧客進入,趁店家不注意時,將液體迅速倒入蝦池內,隨即騎車離開。
不過,不久後陳男卻看到蝦子不對勁,一隻隻陸續死掉,心生畏懼,怕被店家發現,情急之下帶著女友落跑。

害業者損失4.5萬
警方根據業者提供當天的蝦池水質樣本,送交刑事局化驗,因已遭稀釋無法驗出成分;但警方訪查研判,嫌犯可能將俗稱「鉀鋰」毒劑混水稀釋後,倒入蝦池內,此舉估計造成業者共損失四萬五千元。
警方訊後將二嫌依公共危險、毀損罪嫌函送法辦,並將追查「阿坤」到案,釐清液體成分。
牛津大學化工博士陳耀寬表示,「鉀鋰」是氰酸鉀鋰的俗稱,主要供工業電鍍用,常被有心人士用來毒魚蝦,甚至用來毒殺福壽螺。

下肚會暈眩嘔吐
陳耀寬說,人若食用被「鉀鋰」毒害的魚蝦,也有可能會出現嘔吐、暈眩、肚子痛等中毒現象。

「鉀鋰」小檔案
化學名稱:氰酸鉀鋰,俗稱「白信」、「鉀鋰」
人體危害:50公斤成人誤食0.2公克即致死
特性:無色、無味,口感略微苦澀
用途:電鍍和金屬表面處理的工業原料;但有人毒殺魚蝦或福壽螺等,危害河川生態及農田

池水添起雲劑 混濁難釣

釣蝦是國內熱門的休閒活動,但釣客和釣場都有「陰招」。有網友流傳業者會改變水深、水溫、水質、添加餌料降低蝦子食欲、在池底鋪鵝卵石讓蝦子不易吃到餌、做通道讓蝦躲起來等;今年檢調追查黑心起雲劑,新北市還查到有釣蝦場疑用起雲劑,讓池水看起來霧霧的,增加釣蝦難度。

「可準備較腥的餌」
但就算業者出奧步,釣蝦高手還是可以靠技術破解,每周至少釣蝦三天的老手「阿志」認為,下竿前一定要測水深,才不會因業者改變水深影響蝦子上鉤。另外,蝦子也會吃膩釣蝦場的餌料不易上鉤,釣客可以準備些蝦皮、魚腸等腥味重的料。
在台中市經營十八年的「八九」釣蝦場老闆「鬍鬚」表示,蝦子怕光,釣蝦場才會放起雲劑,讓池水霧霧的,並非讓蝦子不易上鉤的奧步。他強調:「業者也怕客人釣不到蝦子,下次就到別家去釣了。」

(蘋果日報)
--
婦嗜吃炒栗 結糞石卡腸道 沒消化 結合胃酸變硬

一名五十多歲婦人愛吃糖炒栗子,每月吃十多次,每次至少吃一斤,結果日前肚子劇痛就醫;發現原來是沒消化的栗子形成糞石,已卡住腸道、導致腹痛,經緊急剖腹取石才保命。醫師說,栗子含有單寧酸,可能與胃酸混合形成糞石,不宜多吃。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醫師陳威達說,該女住院前一個月已有腹部悶痛現象,但她不在意,日前忽轉為劇痛,且開始嘔吐,隨即到該院急診,經檢查發現她的小腸有一段被糞石卡住,食物堵塞腸道,無法輸送到大腸、直腸,「就像隧道內大塞車」般。

剖腹取石救一命
陳威達說,人體小腸依序可分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等三段,該女的糞石塞在空腸,「位置較『尷尬』,既不能從嘴巴用胃鏡取出,也無法從肛門用大腸鏡夾出 來」,加上小腸若被食物塞爆,糞、尿流入腹腔,恐導致敗血症致死,最後只得施行開腹手術,切開空腸,直接把這長約七公分、直徑約四公分的條狀糞石拿出。
經切開該糞石,醫療團隊發現內容物疑似栗子,後詢問婦人,她才說自己愛吃糖炒栗子,常當成主餐,沒想到差點沒命,「以後不敢吃了。」
陳威達表示,臨床上吃柿子、破布子較易形成糞石,因這些食物含單寧酸,它會與胃酸結合,使食物黏稠成糞石,而栗子其實也含單寧酸,但含量低,過去無相關病例,該女應是首例,該案例並獲刊登在《消化內科》國際期刊。

含單寧酸別多吃
至於民眾攝取多少含單寧酸成分食物會形成糞石。陳威達表示,依各人體質不同而異,但建議糖炒栗子每周以吃兩次為限,每次分量不逾半斤,而柿子每次攝取以兩顆為限,而破布子是整顆都含有單寧酸成分,即使不吃子也有罹患糞石風險。
汐止國泰醫院內科主任楊瑞能說,栗子形成糞石的病例較少,但可藉此提醒民眾,任何食物都不宜過量攝取,並要細嚼慢嚥,以免吃出問題。

糞石小檔案
◎成因:某些食物含「單寧酸」會結合胃酸,使食物不易消化,形成糞石。另一較少見原因,是某些精神病患者啃頭髮,結成糞石
◎食物:柿子、破布子最常導致糞石;栗子單寧酸含量雖低,但大量攝取也恐形成糞石
◎堵塞位置:常堵塞胃與小腸交接處的幽門,少數會塞到小腸的十二指腸或空腸
◎症狀:發燒、腹部疼痛
◎風險:若腸道破裂,感染恐致敗血症、死亡

(蘋果日報)
--
說謊與暴衝 累死醫療/魏福全(精神科醫師)

攸關台灣百萬身心障礙者切身權益的殘障鑑定制度即將面臨重大變革,然而,經由立法院立法通過,並將於明年全面實施的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是一場學者說謊、政府暴衝、全民埋單的災難。

為什麼要推動ICF,有學者的說法是這一套制度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簽署推動實施,而台灣竟不識ICF為何物,明顯遠遠落後於世界潮流之外。然而過去這 幾十年來,世界上有多少國家處於戰亂、饑荒、貧窮之中,除了加入聯合國只能排在一百多名以外,台灣的醫療以及社會福利制度怎麼可能落後世界這麼多呢?其實 真相是,由於ICF過於厚重繁瑣,大多數國家或許有引進但也不怎麼用,例如美國只有某些州是採用其中一小部分來做為個人覺得需要評估自己障礙狀況而使用, 任何人皆可申請不限於身心障礙者,也不是做為殘障鑑定之用。
有一回代表精神醫學會到勞保局開會,勞保局有意引進美國另一大套所謂的AMA Guides(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美國永久障害評估指南來評估勞工失能程度,並據以給與勞保給付,召集了各科醫學會的代表來商議。

專家直呼「瘋狂」
會中我批評政府機關老是要搞一些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事情要醫界承擔,所謂的AMA Guides和ICF莫不如此。另一個醫學會的代表也跟著發難說他們有一回邀請WHO代表團來,其中一位正好是WHO內ICF的負責人,當他聽說台灣要全 面使用ICF在所有身心障礙者的殘障鑑定時,直呼:「瘋狂!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這麼做的!」這下子,台灣從落後於全世界立刻就要衝到世界第一了。
當初這個法案在行政院提出時,學者所持的理由是台灣應該要跟世界接軌,然而並沒有弄清楚世界各國實際的實施狀況。法案送到立法院時,立法委員也是囫圇吞棗 不明就裡的通過了。事後有身心障礙團體家長代表質疑該學者「為什麼當初說只是要跟世界接軌,結果現在衝到世界第一了呢?」讓該學者當場啞口無言。
到新北市衛生局參加ICF說明會時,我以上述事證,大力批評ICF是基於謊言的政策暴衝。就實務面而言,即使花再多的人力和經費來評估得再仔細,到了服務 端就是分等級給與補助而已。而且,對於很多經費原本就不足的縣市來講花大筆的經費和人力用於評估,會導致根本就沒有經費實際使用在身心障礙者的福利上面, 反而造成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受損,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與會的一位衛生署負責ICF的專員,在中場休息時間謝謝我說出他的心聲。

明知問題還硬幹
由此可見雖然政府單位了解問題所在,明知快要撞冰山了,也是要硬幹了。我們醫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從立法院的一群傻蛋開始,像滾雪球般一路滾到總統府、行政 院、衛生署、內政部,最後滾到整個醫療系統,大家一起滾成大傻蛋大渾球了。所謂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崇高的理想昧於實務時更是無比的殘酷,整體醫界和 所有的身心障礙者以及負責推動的公務體系即將親眼目睹這場災難的發生。對於錯誤的ICF政策,為了身心障礙者的權益,除了明確的表達反對的意見,醫界更應 該一起拒絕簽約加入,才能促使政策反轉到正確的方向。

(蘋果日報)
--
爸變媽 媽變爸 變性產子 打高劑量荷爾蒙受孕 親友「很錯亂」

美國賓州1歲10個月男娃丹堤(Dante),出生在全世界最特別的家庭,對他的父母來說,他的出生簡直是奇蹟。雙親說等丹堤夠大了,他們會坐下好好告訴他,「老媽沒法生寶寶,所以老爸替她完成。」

有原本性器官
丹堤的母親艾蜜莉原是男性,他父親阿凱則是女兒身。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結婚。丹堤出生前,兩人都未動變性手術,保有原本的性器官,但長期接受變性治療,施 打高劑量異性荷爾蒙的兩人,竟能在自然情況下受孕成功,連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艾蜜莉說,這一切太神奇,也讓她相信只要兩人深愛彼此,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可 能發生。
從來沒想到要生小孩的兩人,完全沒採取任何避孕措施,阿凱直到懷孕7個月了才發現,還一度以為嬰兒的胎動是肚子脹氣,他笑說胖了8公斤都沒發現肚裡有個寶寶。
28歲的艾蜜莉,過去名叫史考特,16歲時開始注射女性荷爾蒙,一直夢想成為母親,但從來沒想過能擁有自己的小孩。艾蜜莉在丹堤出生後,接受變性外科手術,成為真正的母親。而24歲阿凱,本名喬伊絲的他不打算接受變性手術,他說手術過程太痛苦,他只想做自己。
不過阿凱的孕事把朋友弄糊塗了,他們總是錯亂的說:「真的嗎?太棒了!但怎麼會?總之還是恭喜你!」對於未來,兩人會誠實面對丹堤。阿凱說:「我們會向他解釋一切,告訴他這不是一件錯誤的事,他並沒有任何不同。我會告訴丹堤,老爸只是幫老媽一個忙罷了。」

夢想已經成真
阿凱回憶過去看到其他父母帶著孩子上教堂,都會忍不住羨慕,也曾為此感到痛苦萬分,以為自己永遠無法擁有這些。但現在夢想成真,無論是否接受變性手術,他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父親了。

(蘋果日報)
--
夏天易長針眼 治療期勿畫眼妝

天氣熱,眼瞼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旺盛,若皮脂腺、汗腺阻塞或受細菌感染易導致針眼,眼科醫師楊熹明表示,熬夜、愛吃油膩及辛辣食物等因素也會刺激皮脂腺分 泌,增加長針眼機率,出現紅腫、熱痛、化膿等症狀時,可用帶溫熱感、不燙手的熱毛巾敷眼部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較快消除,每次10~15分鐘,每天次數不 限,並要就醫治療,一般以外用抗生素藥膏或藥水塗於患部,約5天~1周可痊癒,若患部擴散或膿皰變大,則要搭配口服抗生素藥物。

嬰兒洗髮精 清潔
楊熹明醫師指出,要預防針眼平時應注意眼部清潔,眼皮、眼瞼易出油者,除了於醫院或藥局購買眼瞼專用清潔液,也可用低敏感性、不易刺激眼睛的嬰兒用洗髮精 清洗眼瞼皮膚,先用毛巾熱敷眼部10~15分鐘、軟化皮脂腺開口後,於紗布上倒1滴約紅豆大小的嬰兒用洗髮精,加水稀釋、起泡後,再橫向輕輕搓洗上下眼瞼 及睫毛根部,每天早晚各1次。

暫停 戴隱形眼鏡
針眼治療期間,有化妝習慣者應暫停畫眼妝,防止眼影、眼線膠、睫毛膏等彩妝品堵塞皮脂腺開口,使症狀惡化,且不宜戴隱形眼鏡,以免鏡片吸附藥水或藥膏中的 防腐劑、藥性成分變質,增加過敏機率。另外,罹患針眼者勿用手揉眼及擠壓患部,免疫力較差的老人、小孩及糖尿病患,更要特別注意照護,以免感染範圍擴散, 甚至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蘋果日報)
--
零卡低卡點心 藏健康隱憂 汽水喝多影響鈣吸收 調理包含鈉高

進入夏天,零卡汽水、茶飲、果凍或低卡餐包,因訴求不會發胖受到減重族青睞,營養師劉怡里提醒,別被零熱量、低卡或寒天等字眼迷惑,如汽水含磷酸不利鈣質 吸收,1天1~2瓶為限,而寒天、蒟蒻等低卡食材的調理餐包為增口感,鈉含量高,吃多易水腫、血壓升高,購買除了注意熱量,也要看營養標示和添加物。減重 門診醫師楊名權表示,零卡、低卡食品不可取代正餐,但可當嘴饞點心或餐前吃增飽足感。

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市售零卡食品只是熱量趨近零,不代表完全無熱量,就可放肆大吃大喝;另不管產品是標示零熱量或低卡,都必須符合衛生署規定。她也提醒, 孕婦因需攝取充足營養,以供給胎兒,所以不宜食用零卡食品,而小孩、國高中生正值發育階段,也不宜常食用、甚至將其當作正餐,以免影響發育,導致無法長 高、長肌肉。另外,低卡餐包可當嘴饞點心、宵夜,或大餐後的應急一餐,不宜時常用來取代正餐。

提醒你
零卡汽水影響鈣吸收
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零卡汽水多用代糖減少熱量,如阿斯巴甜比蔗糖甜200倍,1克僅4大卡,而1罐360毫升零卡可樂,約有0.2克阿斯巴甜,相當0.8大卡,熱量雖低但不可無限制飲用,因汽水含磷酸,長期大量飲用易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鈣質流失。
這樣做:
不要將汽水當開水飲用,如要喝一天別超過2罐,約700c.c.,且不要每天喝。另苯酮尿症患者無法代謝阿斯巴甜中的苯酮酸,因此不可喝。

零卡茶飲喝多恐腹瀉
楊名權醫師提醒,市售零卡茶飲雖沒添加糖分,但含咖啡因,喝多可能導致焦躁、失眠、興奮等,對咖啡因敏感者晚上勿喝茶類;劉怡里營養師指出,訴求排便順暢的零卡茶飲,多半添加菊苣等水溶性纖維,刺激腸道蠕動助排便順暢,但喝太多可能腹瀉、腸胃不適。
這樣做:
1天最多喝1~2瓶,腸胃較虛弱者如要喝1天最多1瓶,並避免空腹喝,至於有胃潰瘍、12指腸潰瘍者,最好避免飲用。

零卡果凍含香料色素
零卡果凍主成分多半是寒天或蒟蒻,即使熱量極低但也不宜常吃,因為了提升口感、賣相,常添加香料、色素等,雖然這些人工添加物可透過肝臟、腎臟代謝,但是吃多了,長期下來還是可能有不良影響。
這樣做:
不要選顏色太鮮豔果凍。可當解饞用點心,不宜當正餐,且不要只吃零卡果凍,也應變換點心內容,可吃熱量較低的水果如芭樂,或高纖餅乾。

零卡蒟蒻調味料過重
蒟蒻、寒天沒有熱量,只含纖維缺乏其他營養,長期當正餐營養易失衡,還可能使免疫力下降、代謝率降低,導致水腫、掉髮、皮膚粗糙等。
這樣做:
購買時注意熱量和營養標示,衛生署規定1天鈉攝取為2400毫克,有些餐包1包達1850毫克,宜減量吃並少喝湯,另搭配煮熟約半碗的蔬菜或1碗生菜沙拉,加1拳頭大水果、1杯240c.c.牛奶或1顆蛋,比較營養。

專家說
利用口香糖解饞
山梨醇、木糖醇等代糖,由於帶甜味和清涼感,常被用在口香糖、口含錠等,因其不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熱量又低,可當作糖尿病患、想控制熱量者在嘴饞時吃。

餐前吃增加飽足
光吃零卡食品易令人感到空虛,使減肥難以持續,但可作為減重輔助,譬如正餐前,可先吃個零卡果凍、蒟蒻麵條等,讓胃產生飽足感,正餐就不致吃太多。

(蘋果日報)
--
夢想館復出 按時輕鬆入場

花博新生三館昨天重新開幕,由於採取分場次預售門票,民眾只要依照自己買到的門票場次按時到場,不需要一大早排隊領券,花博期間大排長龍的景象已不復見。許多民眾看到期待已久的「夢想館」後,大為稱讚,表示「下次還要再來」。

花博落幕3個多月以後,新生三館昨天重新開幕,吸引了不少在展期內無法參觀到熱門場館夢想館的民眾,門票從7月20日起開始預售8月份的門票,短短10天,夢想館及未來館的套票銷售達9成9。

由於現場只販售當天剩餘的門票,昨天許多場次也只剩下零星的一兩張票,因此有許多未事先購票的民眾一早去,只能買到下午的場次。中午過後,昨天所有剩餘門票全部售完。產發局簡任技正高振源,呼籲民眾事先購票,才能確定可如願入場。

昨天遊客中,不乏花博期間的常客,家住中和的范宏銘,花博時每天都利用上下班前後的時間到花博參觀,171天從未間斷,昨天也特地到夢想館回味。曾在花博擔任志工的曹先生,昨天也一早前往排隊,順利買到夢想館入場門票。

家住彰化的遊客楊秀美則表示,由於花博期間女兒要準備大學指考,因此無法北上欣賞花博,知道花博要重新開放後,早早就買好預售門票,和家人一起共遊最熱門的夢想館。

產發局表示,昨天起開放9月分門票預售,民眾可至全台7-11、全家超商預購門票,萊爾富超商也將於11日起提供售票。

(聯合報)
--
晚年大腦萎縮 唯有人類會衰退

全球老年人口迅速增長,公共健康領域的論題備受世界重視。美國科學家現在也發現,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會大腦萎縮,隨年歲漸增造成老年癡呆、記憶衰退的物種。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人類學家許伍德(Chet Sherwood)博士表示,這也許是人類比其他動物長壽,所換來的代價。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推翻過去科學家假設大腦萎縮普遍存在於任何動物身上。許伍德的研究團隊分析人類與黑猩猩,兩者整體腦容量的變化,發現人類大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損失很大的容量,而黑猩猩的大腦則不會,大腦萎縮成為人類晚年獨特的困擾。

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學家普魯斯(Todd Preuss)也表示,研究結果推翻神經學家過去假設人類與動物都會大腦萎縮的論點,「人類是非常奇怪的動物,生物學研究人的晚年,的確有些與獨特的地方。」

人類具備其他動物所不能及的智慧,但是衰老、緊張、抑鬱和飲食都會影響腦容量。對此,學術界和醫學界人士仍不斷努力尋找應對方法,治療衰老對大腦造成的影響。

(台灣醒報)
--
腦發展達巔峰 不會更聰明

人類已研發出盤尼西林、太空梭、電腦、甚至人造心臟,以及其他許多驚奇事物,人類的智慧還能發展到什麼地步?據英國媒體報導,如果某些科學家是正確的,答案是到此為止。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指出,人類腦力已達到巔峰,基本上不可能變得更聰明。

科學家稱,為了變得更有智慧,大腦得仰賴龐大額外能量和氧氣,不過,人體就是無法提供。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研究員分析人腦結構,並研究出大腦細胞所消耗的能量。

神經生物學教授勞夫林(Simon Laughlin)說:「我們已證實,大腦運作必須消耗能量,這些所需的能量足以限制我們大腦的表現和決策模式。」

他說:「因為大腦為了探尋新關係,它必須時常連結不同來源的資訊,所以廣泛推理會消耗極大能量。」

他說:「這樣的能量消耗代表大腦所能處理的資訊有限。」

(中央社)
--
青壯年自殺未遂 去年逾2萬人

自殺連續十三年高居國內十大死因,去年首度從跌出榜外,但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自殺統計,去年通報自殺未遂近二萬七千人次,職場工作主力廿五到六十四歲的青壯年占近八成。專家提醒,這個年齡層家庭、事業兩頭燒,要適時紓壓,別讓生活壓力壓垮自身心理健康。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五年來對九千多位民眾電話調查,廿五到六十四歲青壯族群竟有九.一%表示有情緒困擾,近三%過去一周有自殺意念!

學會秘書長廖士程指出,自殺雖退居第十一位,卻是十五到廿四歲的第二大死因、廿五到四十四歲的第三名死因,情感因素占五成八、精神疾病占近四成,但也有一成五因工作、經濟因素想不開。

台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常務監事范淑婷,去年下半年便對高科技、醫材、運輸業等員工進行職場壓力調查,三百多份問卷中,六十二%表示工作壓力大,五十八%認為工作要求超出負荷。

但針對竹科、中科、南科等八十七家公司雇主進行的調查,僅廿五.六%認為員工壓力大,六十七%覺得壓力普通或稍微,顯示雇主和員工的壓力認知有落差。調查中有十七.四%雇主坦承,該公司曾發生員工自殺意外。

范淑婷指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失眠問題最常見,但多會尋求吃安眠藥、喝酒,較少求助醫師,還有部分七年級生自殘紓解壓力。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說,職場自殺防治刻不容緩,公司應在職場推動「員工協助方案」,提供心理諮詢,篩選出高壓力、高自殺率員工,做自殺防治的守門人。

鑑於五成四的廿五到六十四歲族群會使用臉書社群網站,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在臉書成立「珍愛生命打氣網」,分享紓壓秘訣,也讓民眾相互加油打氣。

(中國時報)
--
發生機率百億分之一裝了避孕器 還懷同卵三胞胎

台灣又寫下一項世界紀錄!高雄市卅四歲周姓婦人裝避孕器後懷孕,且是機率僅二億分之一的同卵三胞胎。負責產檢的婦產科醫師郭鴻璋說,如果考慮裝避孕器懷孕的機率只有二至三%,這起案例的機率低於百億分之一,比中威力彩頭彩機率還低了百倍。

育有一名六歲女兒的周姓婦人不想再生育而裝避孕器,四月間發現可能懷孕,到婦產科檢驗。經超音波掃描已懷孕九週,且竟是醫學界罕見、僅有二億分之一機率的同卵三胞胎。

郭鴻璋表示,周婦案例非常特別,她從未服用排卵藥或中藥調身,家族也無雙胞胎紀錄;再經陰道超音波確認,三胞胎確實是共同生長在一個羊膜腔內,各自有一條臍帶連接到單一胎盤,且各自分離無連體及無明顯畸形。

周婦聽到喜訊時愣住了:「怎麼可能?我有裝避孕器耶!」回神後,立即詢問醫師能否減胎,因為突然一下子多了三口,養兒育女的經濟負擔太重。

郭鴻璋解釋,異卵三胞胎還可減胎,同卵三胞胎因屬同一卵子,減胎會因一或二個胎兒死亡、經由共同胎盤影響到存活的胎兒,可能造成三個胎兒全部死亡。周婦考慮後說服家人,「既然命中註定,就讓他們來報到吧。」目前周婦與胎兒都正常,已邁入第十四週。

郭鴻璋說,過去曾有自然或人工受孕的異卵三胞胎情形,因胚胎來自不同卵子或精子,初生嬰兒相貌不同,性別也可能不同。但同卵三胞胎因來自同一受精卵,基因相同,醫學檢驗無法辨識差異,嬰兒性別相同外,面貌幾乎完全一樣,難以分辨。

他查詢相關醫學文獻紀錄,最近一次同卵三胞胎紀錄是二○○七年英國廿五歲婦人克莉絲汀在奧地利產下。為迎接這項台灣奇蹟,郭鴻璋將全程拍攝紀錄片,待生產後,將向國際醫學刊物發表。

同卵三胞胎 比同卵四胞胎罕見

同卵三胞胎機率為二億分之一,比同卵四胞胎六千四百萬分之一還低,這與胞胎數愈多、機率應愈低的一般人認知似乎背道而馳。婦產科醫師郭鴻璋解釋,細胞分裂多以偶數型式進行,因此同一受精卵分裂成奇數的機率遠低於偶數。

他說,如果是同卵五、七、九胞胎,機率一樣低於同卵六、八、十胞胎,不能以胎數多寡來論機率高低。

郭鴻璋表示,三胞胎形成原因可能是同一卵子與精子結合的受精卵,在懷孕最初數天就分裂成三個胚胎;或受精卵分裂成四個獨立、分開的細胞,但其中一個因不明原因死亡而成為三胞胎。

(中國時報)
--
2億分之1機會 台灣首例 自然同卵三胞胎

台灣首例自然同卵3胞胎!婦產科醫師郭鴻璋臨床30多年,頭一次看到同卵3胞胎,而且是自然受孕,孕婦子宮內還有避孕器,竟然能神奇地懷上3胞胎,機率算一算是微乎其微的二億分之一。

郭鴻璋強調,全世界醫療文獻目前幾乎找不到自然同卵的3胞胎,唯一有的是2007年英國一名25歲婦人克莉絲汀在奧地利產下同卵3胞胎女兒,全球囑目;台灣醫療文獻上還沒有此類案例。

日前一名34歲孕婦懷孕約9週,至高雄市好韻診所看診,院長郭鴻璋診斷發現為相當罕見的同卵3胞胎,3條臍帶共用一個胎盤,他無法置信這僅有二億分之一的 發生機率會出現在超音波螢幕上,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孕婦子宮內原已置放避孕器,而且也沒有服用排卵藥或中藥調身,家族中也無雙胞胎家族史。

夫妻倆神奇地懷上3胞胎,雖然已經有個6歲大女兒,但這份幸運讓他們決定要留下孩子,經陰道超音波確認,3個胎兒確實是共同生長在一個羊膜腔內,各自有一條臍帶連接到單一胎盤,而且各自分離無連體及無明顯畸形。

究竟如何產生同卵3胞胎情況?郭鴻璋強調,由於案例實在太少,醫界無法分析與判定。他為了記錄這個罕見的3胞胎,特別以高風險產婦情況來照顧,每週都要產檢,並且都是透過陰道超音波掃描胎兒情況。

根據醫療文獻記載,生下同卵3胞胎概率甚至比同卵4胞胎還要小,因為細胞分裂通常是複數,但郭鴻璋並無發現孕婦子宮內有第4個死亡細胞,顯示該名孕婦同卵 是一次分裂為3胞胎。同卵4胞胎的機率為六千四百萬分之一,而同卵3胞又是自然受孕,而且還有避孕器在子宮內干擾,這個機率更是微乎其微,僅有二億分之 一。同卵3胞胎的父母只能選擇全部留下或全部放棄,無法進行減胎手術。

目前3胞胎已經15週,大小與體重都正常,避孕器也順利取出不在子宮內;郭鴻璋表示,多胞胎生產時最怕的是會遇到臍帶纏繞甚或繞頸的問題,醫院目前每週都緊密追蹤狀況,預產期預計在明年1月,有信心可以順利產下台灣首例的同卵3胞胎。

(自由時報)
--
學界領袖哪裡去了?/周成功

二個月前就聽到國科會內部傳出的消息,因為Top down的大計畫耗掉太多資源,以致於今年支持大學研究計畫的各學術處的經費將大幅縮水。

面對這樣的傳言,學界整體的反應是冷漠。上位者,沒有人出面澄清或關切;而下面的學者,也僅能私下表達關切與不滿,大家普遍的心態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

到了六月底,研究計畫獎助的結果出爐,果然不出所料,計畫通過率從過去的百分之四十大幅滑落到百分之三十。而核准三年期計畫的比例也掉到歷史新低,其他像研究生薪資與博士後研究員的名額也突然加上各種限制。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學術研究的災難真的來臨了!

當學界一片哀嚎遍野時,我們學界的領袖們作了任何努力或表示嗎?完全沒有!直到台大季瑋珠和劉仁沛兩位教授七月四日在聯合報公開質疑國科會經費分配的誤謬,並發動聯名簽署向國科會表示抗議時,大家才突然醒悟到,學界面對錯誤的科技政策時,不是應該要有自己立場與聲音嗎?

當季、劉兩位教授冒著酷暑,聯絡學界同仁向國科會抗議,向立、監陳情,我們學界的領袖從中研院院長以降、中研院的院士們,各學會的理事長們到各大學的校長們有提出任何聲援或是協助嗎?答案依然是沒有!

究竟學界該有什麼樣的學界領袖?我過去曾有這樣的期待:他(她)必須是位好的科學家;在台灣這個學術貧瘠的環境中,作過真正像樣的研究;對台灣科技發展的 需求,有一份切膚之痛的親身體驗;此外,他還必須對學術社群未來的發展充滿關切與熱情;最後他必須對科學原則是個堅定的維護者。

從過去二個月中,學界領袖對國科會這個影響台灣學術研究至深且遠的錯誤政策未致一辭,對草根發起的抗議活動表現出事不關己的冷漠。很明顯地,這些人不過是頂著領袖的光環,而未能善盡其對學術社群應有的作為。

也許有人認為我對學界領袖的期待陳義過高,或甚至有些強人所難。但是學者在扮演領袖的角色之前,不是該先成為一個盡責的知識分子嗎?

薩依德的在論學者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角色時,曾有非常清楚的陳述:「知識份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業餘者,攬擾現狀的人。扭曲知識份子公開表現的莫過於修 飾裝扮,噤若寒蟬,……因而我把知識份子刻畫成流亡者,邊緣人和對權勢說真話的人」。如果一位學者連基本知識分子的角色都扮演不好,我們對他作為學界領袖 還能有所期待嗎?

國外對學界領袖的期待與要求其實更嚴。七月三十一日的華盛頓郵報刊登前布希政府首席科學顧問馬柏格(JH Marburger)訃文。馬柏格是知名物理學家和大學校長,但在布希政府八年任內,因支持布希反對京都議定書、反對幹細胞研究等等科技政策而被學界同儕 嚴辭批評。其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伽德呢(H, Gardner)的評語最直接。

伽德呢說:馬柏格是個夠好的科學家,以致於他可瞭解自己基本上已成了娼妓。事後伽德呢教授為了緩和用辭的尖銳,特別補充說:他用的那個字是動辭而非名辭。

這次國科會風波中,台灣學界領袖集體缺席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訊息,是大家必須嚴肅面對並認真思考的課題。(作者為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中國時報)
--
教部擬修法 大學學費漲幅不設限

今年上半年曾經三度宣示民國一百學年度大學學費凍漲的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在新任大學校長布達典禮中表示,未來希望繼續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教育部擬修法鬆綁現行每學年調漲二.五%至五%的上限規定,讓大學學費可自由調整。

教育部近十多年陸續推動大學學費自由化,八十七學年開放公立大學漲幅十%、私大五%,希望藉以拉近公私立學費差距。但在各界壓力下,八十八學年後就陸續將 漲幅上限降為五%,九十四年降為三%,甚至九十七學年起全面「凍漲」。今年四月教育部宣布一百學年大學學費凍漲,但也因應立院要求檢討學費計價制度而成立 專案小組檢討,預計年底提出新方案。

教長:盼縮小公私立學費差距

吳清基認為台灣少子化情況雖然日趨明顯,但是有特色的學校學生不會因此減少,例如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實施後,有特色高中職私校招生紛紛額滿,未來公私立大學學費若能縮短距離,就未必是公立學校會額滿。

財源問題 仍無具體策略

不過,吳清基補充說,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只是目標,涉及到財源問題,目前沒有具體策略。

教育部專案小組成員透露,專案小組目前在研擬修改現行大學學雜費收取辦法,鬆綁目前每學年只能調漲二.五%(績優學校為五%)的上限規定。而預計若開放國立大學學費調漲,教育部會相對減少給國立大學的補助,轉而使用在增加弱勢學生的補助上。

學生負擔加重 全家盟反對

公、私立大學對吳清基釋放出的學費自由調漲的政策走向訊息,普遍叫好,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表示反對。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此舉無異加重公立學校學生的負擔;況且國立大學每年都有政府巨額補助,政府要帶頭漲國立大學的學費,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憑什麼漲」。

台大主秘張培仁則指出,如果可以讓台大合理調漲學費,有助於改善教學品質。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則表示,台灣的國立大學學費相對低,若做好幫助弱勢學生等配套措施,調漲學費的方向是對的。

私校校長:「不知何時實現」

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表示,公私立大專都期待「學費自由化」,拉近公私校學雜費差距,才能公平競爭。但他也無奈地說,學費問 題在台灣好比政治問題,若不擺脫政治思維,從學校經營方面考量,恐難達到目標。有校長更坦言,這個話題是老話題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目前公立大專院校有四十三萬名學生,私立則有九十萬名學生;公立學雜費一年平均約五萬元,私立學雜費一年約十萬元。若要完全拉平公私差距,粗估一年差額經費即達四百五十億元。

(自由時報)
--
「日本地震」登Google最熱搜尋字

Google昨天公布上半年關鍵字搜尋排行榜。受了日本311超級強震影響,日本地震(地震、海嘯、核災)排名第一,再來依序是塑化劑(起雲劑、DEHP)、 樂透、傾斜、報稅、Apple、元宵燈會、 Google、Facebook 、HTC。

人物搜尋方面,在網路上秀出惹火照的「邱心儀」排第一,新竄起的歌手「鄧福如」、預言511末日的「王老師」與號稱中國首善的「陳光標」皆上榜。

Google分析,今年春節假期九連摃又加碼的「樂透」買氣發燒,網友紛紛搜尋樂透訊息。Google在行動版網頁展現的「傾斜」頁面,有趣的創意,也成為網友熱搜的對象。

(自由時報)
--
5新聞台廣告化 NCC要求改善

涉己新聞 應訂製播規範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天通過三立、東森、TVBS、民視及年代等五家新聞台換照案,NCC要求五個新聞台改進「節目廣告化」情形,另民視及年代 新聞台處理涉己新聞不符合比例原則,必須訂定涉己新聞製播規範。東森戲劇台昨也順利換照,但今後必須少播韓劇多播本土劇。

過去六年執照效期之間,東森新聞台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二十六次,共被罰六百五十七萬;三立新聞台違法十八次,被罰五百四十五萬;TVBS新聞台違法十四次,被罰三百七十萬;民視新聞台違法二十四次,共被罰七百三十五萬;年代新聞台違法二十五次,共被罰五百一十四萬。

NCC發言人陳正倉表示,違法主要樣態是「節目廣告化」、「廣告超秒」及「違反節目分級」,業者承諾會改善,並成立新聞倫理委員會制訂製播規範。

實驗手法播新聞 易誤導

NCC委員也認為新聞台喜歡以「實驗」或「示範」的方式解釋新聞事件,譬如塑化劑事件時,記者自行調配人工合成果汁,這種方式稍微不慎,容易誤導觀眾。

陳正倉表示,用「實驗」或「示範」方式並非不可,但應由學者或專家示範,才具可信度,還有須清楚標明出處或那位學者的研究,避免出處不明或錯誤的網路影片,未經查證即在新聞台播放。

據了解,昨天NCC委員對於年代新聞台在年代綜合台被NCC關台之後,製播了五百多則相關新聞,其他新聞台約數十則,比例偏高;民視新聞台則在創辦人蔡同 榮爭取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失利之後,大量報導相關新聞,有失偏頗,因此要求兩家新聞台訂定涉己新聞製播規範,未來處理涉己新聞時,該怎麼播?播到什麼程度? 都應有一套合理規範,維護觀眾權益。

東森戲劇台目前播出韓劇比例高達九成以上,本土劇不到四%,NCC委員極為不滿,最後業者承諾自明年四月一日起,降低韓劇比例,本土戲劇播出比例提高至二 十%以上,還有提出戲劇節目排播原則與製播規範,每半年提出各國戲劇節目來源之比例及時數報告,讓NCC備查,最後過關;TVBS歡樂台也順利換照。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