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親計劃」40頁 高中生刺殺爸媽
高雄市昨發生駭人少年弒親案!一名就讀明星高中的16歲少年昨晨突然抓狂,持刀狠刺父母,目睹的妹妹驚慌報警;警方到場後壓制已殺得歇斯底里的少年並送
醫,少年母親重傷、父親無大礙。事後警方在少年房內搜出各式兇器,還有近40頁厚厚的弒親計劃筆記,詳載用鋸子分屍及溶屍等恐怖殺人計劃,少年並寫下「若
我失手被發現……,肯定盡情屠殺這世界的所有人!」字條,警方直呼:「內容驚世駭俗!」
弒親少年疑精神異常,昨送醫後被評估為急性精神病、具暴力傾向,強制住院。警方昨天到場後除找到少年行兇的水果刀,還在少年房間搜出尖刀、鋸子等兇器,及
鹽酸、硫酸、木炭等物品,「一打開房門就看得到!」警方發現少年手寫的弒親計劃,分為「滅絕計畫」、「善後行動」等主題,詳細記載何處可以購買兇器、如何
處理屍體,以及榨乾家中錢財等,儼然是一本思慮周密的殺人計劃。
偷襲刺母頸與背
警方表示,開學將升高二的張姓少年,昨晨6時許,趁母親(45歲)坐在客廳沙發看電視,拿水果刀從後方猛刺母親的頸部與背部;在臥房睡覺的父親(46歲)聽見妻子尖叫聲出來制止兒子,也被砍傷右腹部、右腿,但奮力奪下兒子手中水果刀,過程中張姓少年右手腕也被割傷。
此時,少年就讀國中的妹妹(14歲)起床,驚見父母和哥哥倒臥血泊中喘氣,父親叫她打電話報警。三民二分局副分局長李金龍說:「警方到場時,他(少年)情緒瀕臨崩潰,大吼大叫,員警把他制止。」隨即將少年及父母都送醫。
父求情「兒病了」
醫院表示,少年母親頭、胸及左後背有多處刀傷,背部一處刀傷深達肺臟造成血胸,到院時意識不清,手術後仍有生命危險;父親背部、右側腹部、右大腿有刀傷,縫合後無大礙。少年右手腕割傷,且評估為急性精神病,強制住院。飽受驚嚇的妹妹則由姑姑帶回照顧。
警方透露,少年房內有許多父母張貼的勵志標語,如「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等,對照少年自己列印文章指「媽說我生活方式囉哩巴唆……」,還親筆
寫下「若我失手(或被發現),那我在自殺前,肯定盡情屠殺這世界的所有人(或殺正妹強姦…哈!!!)」疑似不滿父母管教方式,但少年情緒還未穩定,無法得
知其殺父母的動機。
少年父親則向警方表示,今年5月覺得兒子「怪怪的」,也發現兒子手寫的弒親計劃筆記本,於是帶去看精神科醫生,他向警察求情說:「我兒子生病了,我不怪他!」高雄榮總精神部證實該名少年近2個月曾到該院就醫,但以病人隱私為由拒絕透露病情。
寫計劃屬預備犯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冠旭表示,青少年身心壓力大,若遇壓力和挫折無法排解,又有基因遺傳等因素,精神易出問題,高二階段正是精神病的好發年齡層,但青少年病識感不足,多不願配合用藥和治療,就可能讓病情惡化,出現嚴重的妄想等症狀。
律師吳春生表示,殺害父母觸及《刑法》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可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但該少年是未遂犯,又未滿18歲,可獲減刑,若鑑定行兇時處於心神喪失狀態,依法可不罰;但少年寫下弒親計劃,就算未動手,已屬預備犯,可處3年以下徒刑。
弒親計劃駭人內容
★滅絕計畫
※記載父母作息,半夜2點是殺父親最好的時機,殺母親則要等到凌晨4點最好。
※讓父母吃安眠藥後再下手,妹妹則可以試驗安眠藥是否有效。
★殺與不殺的利益
※殺→生活好過、經濟好過。
※不殺→生活不好過。
★Kill人工具(善後):絕不漏水的袋子、背包、消滅指紋、毛髮、鮮血。
★屍體處理:鋸子分屍,再把屍體丟棄到各個地點;用鹽酸、硫酸毀滅屍體。
孩子精神異常如何處理
★應帶孩子就醫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請學校老師協助介入處理或由輔導室諮商。
★在家避免發生激怒或衝突。
★多花時間陪伴建立關係。
★說服孩子接受病情按時服藥。
資料來源:高雄榮總精神部主任陸悌、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
父母嚴促課業 兒常覺壓力大
警方調查,張姓少年國中時課業名列前茅,順利考上高雄市前幾志願的高中,但高中有眾多優秀同學競爭,課業排名遠遜於國中,成績一落千丈,但少年父母仍嚴格督促,可能因此讓少年備感壓力;而少年喜歡上網,為了管制他上網,父母還把電腦放在客廳裡。
看不出任何暴力傾向
張父對警方表示很重視兒子的成績,會因考差責備兒子,也因此打過兒子手心,加上兒子自己求好心切,常覺得課業壓力大。5月他發現兒子在筆記本寫下弒親計劃
後,趕緊帶到精神科就醫,但就醫後兒子沒好轉,反而愈來愈嚴重,昨早案發後他才驚覺,「兒子都沒在我面前吃藥」。顯示張姓少年未按時服藥控制病情。
張生就學高中的一名老師說:「他(張姓少年)在學校獨來獨往,像獨行俠。」但從未與人發生衝突,「完全看不出任何暴力傾向!」上學期張姓少年因學業表現稍有落後,老師曾打電話跟家長溝通,但少年獲悉後未出現激烈反應。
張姓少年的高三學長表示,「感覺很恐怖、心寒」,覺得這名學弟一定是生病了才會做出這種事。另名高三學生說,曾聽過與兇嫌同班的學弟表示,兇嫌在校很少跟人聊天,「是一個怪怪的人。」
計劃提及九把刀小說
該校老師說,張姓少年平常喜歡看小說,曾有幾次上課看課外書被老師糾正。警方也表示,在他的弒親計劃中有提到作家九把刀「殺手系列」中的別冊《蟬堡》。
「大學門不窄 是父母心窄」 學者:孩子情緒障礙 親子齊面對
「讀書+好工作、(不讀書)+中下工作」,在弒親的張姓少年筆記中,有一篇「生活」的記錄文字,透露出他除了本身精神疾病的問題外,課業及前途壓力也是引
爆他瘋狂行徑的導火線。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昨沉痛地呼籲家長想清楚:「到底要孩子拼死拼活讀醫科,還是要他們健康快樂?」
行為透露訊息
涂喜敏說,很多家長嘴巴上說不在意成績,其實心理壓力比子女還大,「因為家長看不開、想不開,壓力才層層轉化到子女身上!」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副教授廖鳳池說:「事實上,國內大學的門已不窄,是父母的心太窄!很多父母不想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此意外已點醒所有人,不想輸在起跑點,卻可能讓全家人輸
在終點!」
此外,青少年時期是精神疾病好發期,家長除應謹慎觀察,自己也要學習面對。廖鳳池說,國內1000名學生中,約3到7人有精神官能症,但國人對精神疾病的
理解太淺薄,若情形已達情緒障礙程度,應立即尋求專業治療,除了病患本身要治療,「家屬更應有精神醫療體系的訓練、支持,才有辦法面對情緒不穩、行為固執
偏差的病人。」
高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主任李佩珊說,該名少年引發暴力的癥結是一時的情緒困擾或病症引起,還待進一步了解,「但會有劇烈反應,事前一定會透露些許訊息!」子女或許不願直接與父母溝通,但部落格、臉書多少會釋放內在訊息,「師長或父母若及時發現,或有化解機會!」
協助找出癥結
廖鳳池建議,父母應保持警覺,「子女若有情緒困擾,應協助找出癥結,不能一再容忍放縱,也不能輕忽孩子釋放的內在訊息,再給予刺激、壓力。」
涂喜敏則呼籲,此意外發生後,「少年父母身體的傷有機會痊癒,心理的傷恐怕很難撫平!」相關單位應及早介入協助,協助家庭成員修補關係,才能避免不幸再次發生。
輔導孩子課業正確之道
★多傾聽子女想法,找出課業落後原因
★得知明確的課業落後原因,溝通改善
★若子女對課業興趣不高,培養子女多元興趣
★勿以課業表現為唯一價值,宜協助子女多方發展、嘗試
恐怖弒親計劃 用雞骨實驗溶屍
「半夜2時是殺父親最好的時機,殺母親則要等到凌晨4時下手最好」、「殺→生活好過、經濟好過。不殺→生活不好過……」持刀砍殺雙親的少年,洋洋灑灑近40頁弒親計劃筆記,
除研擬下手時間、用雞骨實驗溶屍到選定棄屍地點等,還分析「殺與不殺的利益」,令警方毛骨悚然。
專家研判,可能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父母管教嚴格,讓他充滿挫折感,才選擇至親為下手對象。
警方在少年臥室搜出這本黑色封面筆記本,A4大小、近40頁全記載弒親計劃,沒有一頁空白,如同「弒親筆記」、「殺人計劃書」。
警方透露,少年還從網路下載厚度近10公分資料,包括精神疾病資料、各種刑案新聞報導及法律常識等,「筆記本內容可說是他自以為融會貫通資料所想出的計劃!」
警也毛骨悚然
這本令警方毛骨悚然的弒親計劃,以日記方式記錄殺人細節,部分文章加註日期,每張內頁還下標題,再逐條列出內容。一篇標題為「滅絕計劃」的文章裡,詳載父
母的作息,包括幾點起床、做什麼事,因此研擬出下手時機「半夜2時是殺父親最好的時機,殺母親則要等到凌晨4時下手最好。」還計劃讓父母吃安眠藥,等他們
昏睡後再下手,並要妹妹試驗安眠藥是否有效。
「殺→好過日」
另一篇「殺與不殺的利益」文章裡分析,打算榨乾家中錢財,還以「殺→生活好過、經濟好過。不殺→生活不好過」強化弒親企圖。筆記並記載作案用的水果刀、鋸子以及硫酸、鹽酸要到哪裡購買,還註明「要在不同時段、前往不同商店購買,不要一次買回來」,避免警方循線追查。
最讓人不寒而慄的是標題為「最後計劃」的「善後行動」。
少年計劃了幾種恐怖的「屍體處理」方式,包括用鋸子分屍,再把屍體丟棄到各個地點,其中一處地點選定三民區大昌路一家百貨公司;甚至計劃用鹽酸、硫酸毀屍滅跡,筆記還記載他用吃剩的雞骨頭試驗能否被鹽酸、硫酸溶解。
少年為何對父母有這麼深的恨意?犯罪學專家、警大教授葉毓蘭分析,犯罪前先擬訂計劃,顯示嫌犯是預謀型的犯罪,不是衝動型的犯罪。她研判,「可能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父母管教比較嚴格,讓他充滿挫折感,才選擇至親為對象。」
高雄榮總精神部主任陸悌表示,「這名少年性情突然像變了一個人,罹患精神分裂或精神妄想等重大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較大。」他建議進行司法精神鑑定,以釐清暴力行為的真正原因。
疑有精神妄想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冠旭說,筆記內的弒親計劃可能是受到精神疾病妄想的影響,內容扭曲很多現實,這都是病症表現。陸悌也指出,
很多家長和青少年對精神疾病多不願接受,常在出現嚴重暴力行為後,家長才驚覺事態嚴重,帶孩子就醫,往往已錯失治療最佳時機;他呼籲家長若發現小孩性情、
學業、精神體力或交友狀況突然出現重大改變,就要考慮就醫。
「妄想執行超完美謀殺」
張姓少年不僅寫下殺人筆記要殺掉父母,還從網路和新聞案件報導中蒐集厚厚的參考資料,研擬要執行一起沒有破綻的「超完美謀殺」,和警方大鬥法。警方則斥,現在鑑識技術先進,屍體燒成白骨都能查出死因,犯罪者勿心存僥倖。
資料10公分厚
警方調查發現,張姓少年列印許多警方刑案偵查手法的新聞報導,資料疊起來厚達10公分,其中有一則新聞資料記載「DNA送驗比對資料不符,嫌犯因此獲判無罪」,少年特別把此行用筆畫重點,還批註「要特別注意DNA」。
警方說,張姓少年還在筆記中提醒自己,「動手前」要把自己的電腦硬碟格式化,把筆記本內容、網路列印的相關資料,數位化後備分在網路硬碟中,以免警方找到相關證據。
承辦警官指出,少年靠網路蒐集來的資料「想當然耳」要與警方鬥智,其實這些都是徒勞無功,「現在的鑑識技術、器材十分發達,即使被害人屍體燒成白骨,仍有辦法查出致死原因。」
警斥徒勞無功
至於網路更是「凡走過必留痕跡」,即使資料存在伺服器業者提供的網路硬碟中,警方還是能夠追查出使用者,「法網恢恢,只能說他(嫌犯)電視看太多!」都會中心
國內外弒親案例
★2011/1/2:屏東27歲男子黃振維殺死兄、母後追殺父親,父逃出,黃稱國二時計劃殺全家
★2010/7/20:香港一名品學兼優的15歲簡姓少年,在家亂刀斬殺母親及12歲妹妹後自首
★2007/5/16:日本一名曾至精神科就醫的17歲少年,在母親生日弒母,割下母親頭顱自首
★2005/5:日本靜岡縣伊豆市16歲少女用「鉈」毒殺母親,將過程寫成「毒殺日記」貼網
(蘋果日報)
--
擬定弒親計畫 名校生狂刺母
就讀高雄市某明星高中的張姓學生,疑不滿父母管教,遍尋網路殺人手法,在筆記本裡寫下「殺人計畫」策畫弒親,甚至提到分屍。他父親發現十分驚恐,前晚找兒子懇談,未料昨天清晨他仍照計畫狂刺母親,父子為奪刀雙雙受傷。
張生行凶後眼神呆滯,望著天花板,醫院診斷他罹患急性精神病,引用精神衛生法,強制他住院治療,已獲法官及檢察官核准。
張生母親身中多刀,背與胸部傷勢嚴重,其中一刀深及肺臟,送高醫大附設醫院急救;下午親人到加護病房探視,她虛弱無法言語,在紙上寫下「心痛」兩字。至今天凌晨仍有生命危險。
「為什麼一個高中生會想這些事?」警方調查後直呼「心寒」,暑假後升高二的張生,六月起遍尋網路資料,著手擬定「殺人計畫」,共用三本筆記本,記錄各種殺人手法,及購買那些凶器等,引用資料包括網路遊戲和網路小說。
張父向警方說,兒子國中時期成績名列前茅,上高中以後,因成績在班上屬後段班,曾經責備過兒子、打他手心。後來發現兒子「怪怪的」,筆記裡有「殺人」內容,因此和妻子帶他到醫院身心科治療,最近一次就醫是上個月廿七日。
前晚他在兒子臥室發現第三本筆記,開頭就寫著「最後計畫」,還提到要把父母分屍,他趕緊找兒子懇談。
不料才過一夜,昨天清晨六點卅分,張生趁母親獨自在客廳看電視,悄悄拿水果刀走出臥室,涉嫌連刺母親左腋、左背、下顎多刀。張父剛起床,聽到妻子哀叫,連忙衝到客廳,見妻子躺在血泊,上前奪刀,也遭兒子刺中背、腹部與手腳多刀。
張姓學生與父親爭奪刀子時,右手腕也劃傷,國中三年級的妹妹報警求救,才制伏他。警方懷疑張姓學生可能因不滿父母管教,累積怨懟,出現「妄想」,展開策畫多時的弒親計畫。
警方在張生的臥室,另起出疑似計畫弒親、分屍的水果刀、香蕉刀、鋸子等刀械及鹽酸、硝酸、火種、木炭與一綑黑色塑膠袋。
驚見殺人筆記 傷心父:網路害的
十六歲張姓高二學生,昨天清晨手刃父母,引起社會震驚。遭兒子揮刀的父親,虛弱躺在急診室病床上,感嘆兒子沉迷網路和暴力小說,「都是這些害死孩子的。」
他向親友說,兒子成績跟不上,之前他的確管得比較嚴,後來覺得兒子行為異常,好像「卡到陰」,曾帶兒子到醫院看身心科,但沒改善,可能兒子沒有按照醫囑服藥,以致病情沒有控制。
警方在少年「殺人計畫」筆記本裡,發現張生以邏輯推演「殺→生活好過。不殺→生活不好過」,還有一頁用鉛筆註記,「若我失手(或被發現),那我在自殺前,肯定盡情屠殺這世界所有人(或殺正妹強姦…哈!!!)」
張父也因看到兒子驚悚的筆記,前晚情急找兒子談話,仍無法阻止這件逆倫血案。
張生母親想到兒子無情揮刃,更傷心。她全身多處刀傷,左後背與右前胸傷勢較重,失血過多,有血胸、氣胸現象,顏面還有多處撕裂傷,經高醫整外、胸腔、心臟科醫師共同執刀縫合後,轉加護病房觀察。
少年的阿公、阿嬤獲知消息,從北部趕到醫院,看到一身是傷的兒子與孫子,一臉愁容。記者上前採訪,老阿嬤嘆說「沒心情講那些」。
少年舅舅專程從台北開車南下探視,他表示今年過年時的家族聚會上,曾放古典樂給張生聽,但原本愛聽的張生反應冷淡,「感覺好像變了一個人」。少年阿姨說,妹妹苦心栽培一對兒女,兄妹倆從小彈得一手好琴,哥哥(指張生)從小博覽群書,原是聰明乖巧的資優生。
張姓高中生弒親消息傳到就讀的學校,校方相當驚訝。謝姓秘書轉述導師說法表示,張生個性溫和,和同學相處也沒有異樣,不過他大多獨來獨往,學習動機也不積極,經常遲到、蹺課、上課精神不佳,曾多次約談,張生父母也很關心兒子的學習狀況,「但不知親子對立有這麼嚴重」。
黃姓同學說,張生在班上成績屬於中後段,個性較孤僻,從不主動跟大家互動。
只問我是誰…熱血少年 愈管愈叛逆
驚傳高二生弒親,引發社會震驚。精神科醫師表示,青少年期是精神疾病的好發年齡,愛上網或愛看某些書,不見得是導致異常行為的主因。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青少年雖有追求獨立的「熱血」,但實踐能力不足;若家長還以「教小孩」方式管教,不懂適時放手,雙方價值觀有落差,衝突在所難免。
台安醫院心智科主任許正典也指出,父母對於國高中生的教育,往往只重課業,與孩子背道而馳。若父母不懂發揮同理心,老是負面解讀孩子行為,長久下來,也會引起親子疏離。
高中生竟凶殘到謀殺雙親,葉啟斌認為,此應屬個案,不過他提醒,躁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都好發於青少年。這是因青春期時,大腦會進行
「重整」動作,類似電腦重整,將出生以來的經驗重整,用進廢退,常用的、好的就留下來,不好的盡量刪除,做為成人期強化人格的基礎。
重整過程,若出了差錯,就易導致精神疾病。葉啟斌表示,基因、體質是原因之一;還有環境保護不夠,尤其青少年期課業重,易產生壓力荷爾蒙,左右情緒,家長若未適時發現關心,累積久了就可能有狀況。
除了疾病衍生衝突,葉啟斌提到,暑假孩子與父母相處時間變多,的確是親子衝突高峰期。許正典指出,孩子暑假在家時間長,又少了學校結構化的生活作息,父母若不懂得替孩子安排活動,又處處干預每天去哪玩,孩子難免會心生抗拒,不服管教。
葉啟斌建議家長,平時應發揮同理心,參與、陪伴孩子的興趣;溝通時,可試著利用MSN 、Facebook等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接觸,提高親近感;面對犯錯,別急著用大人口氣糾正,給正在「轉大人」的孩子一點空間反省,效果反而好。
青少年何時才會脫離好發精神疾病警報?許正典說,一般會從十三歲開始,直到廿五歲以後,人格穩定以後,才可能脫離好發危險期。他提醒,若發現孩子情緒突然
暴喜、暴怒;莫名出現「有人害我」、「我想殺人」等怪異念頭超過兩周,嚴重影響課業表現或生活作息,最好快帶孩子就醫,以免釀成悲劇。
只想殺怪物…超級玩咖 愈宅愈危險
張姓高中生計畫弒親,疑似受到線上遊戲影響,分不清虛實。
醫師指出,沉迷線上遊戲是現代很多小孩的通病,甚至有醫師研究發現,愛玩電玩的小孩,腦血流會降低,導致中樞控制出問題,脾氣也會改變。另也有醫師認為,電玩本身沒問題,但若小孩本身較孤僻,會強化其逃避現實的傾向。
高雄榮總精神科主任陸悌表示,在電玩中打打殺殺一番,人殺光後又可以restart(重新啟動),對於暴力感覺遲鈍。他感嘆,現代父母工作忙碌,購買新科技產品給小孩玩,久而久之孩子習慣跟電腦互動,自然脫離現實,甚至搞不清虛實之別。
陸悌說,張姓高中生的個案值得警惕,家人可能早有警覺,卻太遲讓他就醫,建議法官安排張生接受司法精神鑑定,才能了解究竟是強大課業及精神壓力引發殺機,或沉迷電玩、人際疏離引發情緒障礙。
高醫精神科主任顏正芳認為,電玩沒問題,網路成癮也不會演變到虛實不分,但如果當事人個性傾向逃避現實,容易在網路或電玩世界中找到成就感,強化對現實的疏離。
陸悌建議用其他事物逐漸取代電玩,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才能有效把患者拉回現實。顏正芳則說,學生在現實中得不到成就感,才會轉往虛擬世界獲得慰藉,應讓他們學習察覺成就感來源,並試著和同儕互動獲得認同。
網友兩派舌戰 怪作家?怪自己?
少年弒親,網友一面倒譴責張姓少年,「如果不是生病無法控制,法官就該從重量刑」;也有網路遊戲玩家認為張姓少年「可能把父母視為侵犯他的怪物,虛實混淆不清」。
張姓少年沉迷網路,從網路遊戲和小說中搜尋殺人資訊,網友查出他近期參與的網路遊戲,遊戲方式是建立防禦塔守住自己地盤,怪物一波波出現侵犯領地,要設法消滅。
這個遊戲由於有炫光視覺效果,加上操作容易,頗受青少年歡迎。為了擊退怪物獲得愈高分數,曾有人建議,「把怪物視為仇人,就可以打得夠快夠狠」,網友質疑不知張姓少年是否也出現類似心態,把父母視為仇人?網友們對張生弒親的作法大都無法認同。
網友蘇海音在臉書上留言說,過去大陸有不少青少年,看太多網路上重生、穿越的小說,與現實混淆並信以為真,和媽媽吵架就自殺,準備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大陸政府都出來叫作者寫作自制;不過她也認為「一萬個人看書,只有他這樣,證明一切的問題都在他身上」。
網友Elphis在臉書上留言說,「早知道會生出這種兒子,還不如當初就打掉,傷身總比傷心好」;Claire87在ptt表示,「能想出計畫殺父母,就不能想出辦法,讓父母接受自己生活態度嗎?」
警方認為張姓少年可能對父母積怨太重,又恰巧接觸到網路遊戲與小說情節,才會觸發弒親動機,進而學習,情境混淆,但事實還是要等到訊問當事人才能確認。
(聯合報)
--
高二生弒親 冷靜找資料 冷血列4種殺法
高雄市昨日驚傳張姓高二生弒母殺父的逆倫悲劇,警方在張生臥室裡找到「最後計畫─殺人資料」,事先收集國內社會重大案件的剪報,列出四種殺人方法,並在犯案手法上畫重點,有如一本「完全殺人手冊」,看得出用心收集、計畫多時,警方說他確實「有做功課」。
張姓少年蒐集到的重大刑案資料,包括殘殺女保險員並分屍的陳金火等,畫重點做筆記,連作案後要棄屍在二百公尺外的飯店地下室、如何逃亡及藏匿地點、如何不被別人發現等,滿滿寫了二十多頁。
張姓少年列出他觀察父母的生活起居,弒父母最佳下手時機、買那些兇器、事後如何毀屍、棄屍,連棄屍地點都寫得一清二楚;還寫著「殺─生活好過,不殺─生活不好過」、「若我失手被發現,那在我自殺前肯定…。」思緒似乎也在弒親與否之間擺盪。
警方也在張姓少年臥室搜出另一把水果刀、香蕉刀、鋸子、鹽酸、酒精、噴霧瓶、木炭、火種和一綑大型黑色垃圾袋,地上並有鹽酸腐蝕實驗痕跡,這些竟都是殺人計畫要用的物品,讓員警看了不寒而憟。張生學校教官說,張生的殺人計畫內容多數應摘自網路。
警方調查,張父是水泥公司幹部,張母是家庭主婦,家庭狀況不錯,一家和樂;張生國中時的校長說,張生國中時功課很好,都是班上前三名,表現很正常;不過,有老師說,張生在國中時就怪怪的,偶爾會喃喃自語。
張父告訴警方,夫妻倆對兒女教育非常重視,兒子上高中後成績不是很好,他曾因此責罵他,也打過他手心,看到兒子寫的殺人計畫,直覺兒子精神出狀況,還帶他去看醫生。
張家住在三民區社區大樓多年,鄰居說,張家少與鄰居往來,偶爾在樓梯碰面才會打招呼。有鄰居表示,最近有聽說因張家兒子暑假愛上網及打電動,媽媽會唸他幾句,也去看精神科醫生。不過,親子關係應不至於到動刀的地步。
校長很心疼目睹慘案的張生小妹,昨天已安排輔導老師為她做心理輔導;社工指出,妹妹驚嚇過度,原本很壓抑,在醫院看到姑姑等親戚來到,才釋放情緒大哭,令人心疼。
--
張家客廳及張生房間的牆壁上寫滿勉勵的話語,可看出為人父母對兒子的期待,及張生對自己的期許。
如張生的房間裡有「只有不把成功放在心上的人,才會真正的成功;只有不怕失敗的人,才不會被失敗打倒,只有輸得起的人才可能會贏。」
而客廳牆壁如「一日充實可以安睡,一生充實可以無憾」、「失敗不會要了你的命,但無法改變也許會要了命」、「晚上好好睡,白天用心學,眼光放遠目標放大,精彩一生」、「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醫師:急性精神病患 最怕碎碎念
疑似因課業壓力大而擬定殺人計畫、弒親的張姓高二生,經醫生診斷是「急性精神病」。高醫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子俊說,急性精神病患者思緒很煩亂,睡不好,最怕有人一直對他碎碎念,需要家人包容。
唐子俊表示,急性精神病在很短時間內會有嚴重精神症狀,如幻聽,情緒波動很大,需藥物治療及短期住院,好好治療,一個月內精神會較穩定,若一個月內仍沒好,會延續精神症狀,好發於青少年。
他說,對急性精神病患者,應鼓勵他規則去看醫生,因患者思緒很亂,如果管太多及碎碎念,他反而更激動,最好是讓他睡眠穩定,規則吃藥,如此可恢復很好,如果有危險要暫時隔開,危機處理。
高市家暴防治中心督導林慧萍說,親子關係緊張,父母不要在言語上過度激怒孩子,先尋求專業協助,再看精神科,一定要持續用藥。
迷九把刀小說 同學眼中獨行俠
高雄市張姓少年突然情緒失控弒親,消息傳到學校,師生都極為震驚,張姓高二生的師長和同學都說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同學說,張生個性內向,平常與同學來往不熱絡,大多是獨來獨往,幾乎可以用「獨行俠」來形容他,不過,他不曾與同學發生衝突。
師長表示,張生的課業比其他同學差,曾有遲到、蹺課的行為,導師平常都有注意,而且,導師曾找他的父母親,針對他課業和行為問題討論,要設法改變他。
張生就讀的學校,在高雄市具有頗高的知名度,學校升學率不差,因此,外界懷疑他是課業壓力太大,導致情緒失控而對父母親施暴。
張生的師長說,該校多數學生確實自律甚嚴,在自我要求高的情況下可能造成壓力,但是,學校教學正常,並未特別給予學生沉重的課業量,張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學習低落,導師有發現並適度關切,不可能讓他感覺壓力沉重。
另外,張生很喜歡看小說,尤其是九把刀寫的小說,外界也懷疑他的心性是否因為受虛幻的小說人物影響、改變,才出現弒親行為,這些疑點還有待鑑驗。
也有人懷疑張生是否在學校遭到霸凌,導致心性大變?該校學務主任說,若張生有遭到霸凌,學校一定會有通報紀錄,根據張生同學說法,他與同學相處還不錯,從來不曾發生衝突,更不可能遭受霸凌。
(中國時報)
--
高中生殺人計畫 弒親→分屍→棄屍
母親被刺重傷命危
就讀高雄前三志願高中的張姓高二學生,昨天清晨持水果刀將母親刺成重傷命危,張父起床制止也遭殺傷,但仍浴血制伏兒子。警方在張嫌臥房內起出大批刀、鋸,
更驚悚的是,還搜出1本詳細記載弒親計畫的黑色筆記本;張父不安地透露,前晚驚睹兒子的計畫已寫到殺親階段,他覺得事態嚴重,和妻子商量後,夫妻與兒促膝
長談至天亮。「我們疼他愛他,沒想到勸了一整夜,他竟趁父母不備時斷然動手!」張父既恐懼又難過,聲音顫抖,眼眶也紅了,警探在旁也為之嘆息。
罹患急性精神疾病
據悉,張姓學生罹患急性精神疾病,其行兇計畫及付諸實施,可能與此病症發作有關,檢警將延請專家檢驗。
昨晨6點30分左右,16歲的張嫌趁45歲的母親在客廳看電視時,猛刺她的後頸和背;張父(46歲)睡夢中聽到妻子哀嚎,起床衝進客廳。為制止兒子逞兇而
扭打,張父背、右腹及右腿遭嚴重劃傷,血流如注,張嫌右手腕受傷;讀國中的14歲女兒因起床要上學,目擊慘劇,先打電話報警,再打電話向老師求救。張嫌後
來被父親壓制在房間內,警員趕到時,現場滿是血跡,張嫌一見警察,就不斷狂叫。
臥房找出行兇工具
警方在張嫌的臥房找到尖刀、香蕉刀、水果刀、鋸子,甚至有木炭、火種、鹽酸、硝酸、瓦斯及一綑黑色塑膠袋,全是新買的;跡象顯示,張嫌似想殺害雙親後滅屍、棄屍。另有張嫌赴高雄榮總看診藥袋,日期是7月27日,症狀是「睡不著」,藥名有「FM2」等。
更驚悚的是,警方還找到一本A4大小的黑色筆記本,至少有3、40頁寫得密密麻麻;其中預謀弒親的計畫書,分為三階段:「滅絕計畫」、「善後計畫」、「最後計畫」,警方看得怵目驚心。
張父描述,今年5月底、6月初發現兒子的黑色筆記本有「滅絕計畫」、「善後計畫」,驚訝之餘,先拷貝一本帶到公司,接著帶兒子到榮總看身心科;但兒子不僅未按時吃藥,還疑似將藥都丟了,病情因而沒有好轉。
前晚才與兒子懇談
張父說,兒子讀國中時名列前茅,升高中後卻逐漸退步,曾責備兒子、打他手心;前晚發現,兒子的筆記本竟有更具體的弒親內容,定名為「最後計畫」,一看不得了,於是偕妻與兒,三人懇談到凌晨,沒料到昨日清晨就發生慘劇。
血案傳出後,張母被送到高醫急診,頭、臉、右前胸及左後背有多處刀傷及撕裂傷,到院時出現氣胸、血胸,開刀後轉加護病房,有生命危險。
張父與行兇的兒子都被送到高雄長庚,診斷書指出,張嫌是急性精神病,有自傷傷人及暴力傾向,根據精神衛生法,將緊急安置、聲請住院觀察。
警方表示,在兇嫌黑色筆記本中只記載如何弒父殺母,並沒有提到妹妹,飽受驚嚇的年幼妹妹,面臨家庭重大變故,已由學校老師先行輔導。
若我失手 自殺前肯定盡情屠殺…
購買凶器、下手時機、肢解屍體、運屍善後…甚至連遺產如何繼承,都鉅細靡遺,兇嫌的「黑色筆記本」密密麻麻寫滿計畫細節,連老刑警讀了都毛骨悚然,直呼「這囝仔瘋了!」
但警探也分析,張嫌計畫雖詳,以為能瞞天過海,是想得太天真!因為,就算他清理現場、棄屍,但警方透過儀器就能檢測出屋內有大量血跡反應;進而發現雙親在屋內遇害,很快就會查出他涉案,所以張嫌這本計畫書根本是「紙上談兵」,經不起考驗;但其心思太殘暴,令人不寒而慄。
據透露,張嫌的計畫擬定三階段,包括:行兇、滅屍與善後、繼承。
在「最後計畫」寫著「什麼時候下手最好」,記載「父親要在凌晨…點、母親是凌晨…點」;還分析如何避開大樓的監視器運屍?如何布置成父母失蹤,才不會被警方懷疑?張嫌也調查要到哪裡購買兇器?怎麼處置屍體?父母死了後,財產要如何繼承?
在「滅絕計畫」中講到處置屍體,考慮「溶屍」或「分屍」,棄屍地點,且已寫下「將屍塊丟到ΧΧ百貨地下室」。
筆記本中也寫到「Kill人用具(善後)」條列如何處置、毀屍滅跡,包括:1、絕不使用…的袋子。2、背包。3、消滅…跡證;他另在A4紙張寫著「若我失手(或被發現),那我在自殺前肯定盡情屠殺這世界的所有人(或殺正妹強姦,哈!!!)」令人為之髮指。
據悉,黑色筆記本夾有張嫌的病歷表,也提到著名小說家九把刀的著作「獵命師」與「蟬堡」,還有一些上網列印資料;警方指內容驚世駭俗,還不時夾雜對父母仇恨字句。
昨天傳出張嫌筆記本內有「殺人魔陳金火」犯案剪報,疑似以陳金火為師,但三民二警分局副分局長李金龍否認,沒聽說張嫌有意模仿陳金火。
若心神喪失 偵審程序中止
刑事訴訟法雖明定,弒殺直系血親,加重其刑。但法界指出,張嫌行兇前曾在榮總精神科就診,一旦精神鑑定確認他逞兇時「心神喪失」,有可能逃過法律制裁,中止偵、審程序。
高雄地檢署不願具名的檢察官指出,刑事訴訟法明定,被告心神喪失,須中止偵、審程序,先將被告就醫。
過去已伏法的屏東縣議長鄭太吉,在押高雄看守所時,律師就曾以鄭「精神錯亂」為由,要求中止偵、審程序;但進行精神鑑定後,確認他並未心神喪失,鄭太吉因而被判極刑、槍決。
父親應訊 還為他求情
張父昨晚應訊,對於兒子的行為並沒有過多責備,反而還替小孩求情,讓警方感受到「天下父母心」。
警方發現,在張家不管是客廳牆壁,還是張嫌書桌前都貼著勵志格言的字條,像是「一日充實可以安睡,一生充實可以無憾」、「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
難受、轉身不一定最軟弱」等,有些是張嫌自己寫的、有的是張母寫的,家長對於小孩的期許可見一斑。至於張生的學校昨天則說,張生課業整體而言較為落後,且
有過幾次蹺課、遲到紀錄,導師曾數度找他聊天,欲協助他找出學習瓶頸。
學校說,張生在班上較獨來獨往,但與同學、老師互動仍屬正常,似乎很喜歡看小說,有幾次在上課期間還偷偷翻閱,經老師提醒就自動收起。
青少年階段 精神疾病好發
張姓高中生何以對雙親出手如此殘暴?高雄榮總身心科精神部主任陸悌說,青少年階段經常會因功課、同儕關係而情緒受挫,鬱悶情緒壓抑久了,一旦爆發就是很嚴重的精神分裂或是妄想症,此時會把假想敵設定為父母等最親近的人。
他建議檢察官應立即對張生進行精神鑑定,因張生此時正是發病階段,鑑定準確度相當高,未來才能有效防範。
張父透露,兒子在國中時期成績不錯,考上高中後突然情緒大變,後來發現孩子可能生病了,帶他到精神科診所看病;今年6月發現兒子有殺害父母親的計畫書,緊急帶他到高榮精神科就診,沒想到悲劇還是發生了。
陸悌推斷,本案可能是親子關係緊繃或是功課壓力太大,造成類似精神分裂、妄想症或是躁鬱症狀,而這些精神疾病好發年齡剛好就是在青少年階段。
他說,類似案例要介入治療並不是那麼容易,一方面牽涉到孩子配合問題,以及父母親自尊心影響,治療期間經常斷斷續續,也易造成病情起伏不定。
(自由時報)
--
8月統計 紫外線危險級 天數新高 花東最「毒」 15分鐘就曬傷
環保署統計,今年8月以來紫外線達「危險級」(紫外線指數11以上)以上的天數比率高達5成5,是2004年有統計來、近8年最高,7月紫外線指數屬危險
級的天數比率也達5成,是歷年7月次高。而位處東部的台東、花蓮在8月每天的紫外線都達危險級,在太陽下15分鐘即可能被曬傷。
據環保今年在全台19個紫外線監測站、361個日站數資料顯示,8月至昨有199個、亦即5成5比率紫外線達危險級以上。而7月份危險級天數比率達5成,僅次於2007年的6成,是歷年7月第二高。環保署環境監測處處長朱雨其說,這顯示天氣晴朗、氣溫越來越熱。
板橋指數最低
以區域來看,東部紫外線全台最「毒」。8月危險級天數比率最高前3名分別是花蓮、台東的百分百,宜蘭8成9;新北市板橋2成2為平地最低。環保署監資處技正張順欽說:「板橋最低是因北部午後熱流較多的關係。」
強度未破紀錄
但8月份至今,紫外線指數最高是花蓮、台東與南投竹山的14,並未比2009年8月出現過指數17來的高。朱雨其說:「這代表今年紫外線危險級天數增加很多,但強度上未破紀錄。」
曬傷患者增2成
朱雨其說,紫外線只要達危險級以上,在太陽下未遮蔽逾15分鐘就會被曬傷,並增加眼部罹患白內障機會,呼籲民眾做好防曬。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說,近來收治曬傷患者約增加2成,呼籲民眾被曬傷後,可先冰敷皮膚緩解不適。
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說,未來幾天受太平洋高壓影響,白天仍晴朗炎熱,昨最高溫出現在板橋有37℃;預測下周四前,各地上午仍晴朗,高溫可能達36℃,但午後可能有陣雨。
(蘋果日報)
--
陽光毒 8月紫外線 10年最強
全台監測值87%過量
環保署監測資料,全台十九個紫外線測站,今年八月至今約有五成五比率的監測值曾達到危險級、八成七比率監測值達到過量級,和往年八月比起來,今年八月「日頭赤炎炎」的比率,屬近十年來最嚴重。
依
環保署紫外線監測系統分級標準,紫外線指數十一以上就屬危險級。昨天紫外線達到危險級的地區,西台灣為桃園以北,東台灣則為花蓮以北縣市;環保署警告,今
天紫外線指數會達危險級以上的地區集中在北台灣,其中竹苗為十一至十二;桃園以北則為十至十一;宜蘭則在十左右;中南部是八到十的過量級。
花蓮每天都達危險級
如果以單一測站的數據來分析,全台以花蓮紫外線危害最嚴重,八月份到昨天為止才十九天,每一天中午都達到危險級;台東及宜蘭有十七天達到危險級,基隆十三天,小港、台南及恆春有十天以上達到危險級,都佔了五成以上。
環保署監資處簡任技正張順欽說,去年八月危險級和過量級接近四成,前年八月危險級比率是兩成三、過量級則是四成八,今年八月紫外線的確比較嚴重。
環保署分析原因,主要是最近雲量比較少,陽光容易直射地面;另外,往年八月多有颱風過境,下雨天數多,今年八月份沒有颱風,下雨天數相對少了許多,每天陽光普照,紫外線自然就增加了。未來幾天的天氣型態如果沒有改變,紫外線的危害依舊會相當嚴重。
過量級20分就會曬傷
環
保署提醒,紫外線數據飆到危險級時,民眾只要在陽光下曝曬十五分鐘即可能曬傷;過量級時,曝曬二十分鐘就會曬傷。不管是過量級或危險級,都建議民眾上午十
時至下午二時盡量不要外出,非要外出,一定不要嫌麻煩,做好各項防曬措施,包括:戴帽子、撐陽傘、擦防曬液、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物等等,不要讓身體或頭
臉部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盛夏時節,有民眾會到海邊戲水或登高消暑,環保署提醒民眾更要注意防曬,因為海水會反射紫外線,因此海濱紫外線比市區高;高山氣溫比平地低,太陽曬在臉上的感覺不是那麼強,登山的民眾因此容易鬆懈戒心,忘了防曬,其實登山更要注意找樹蔭等遮蔽物,避免直接被太陽照射。
(自由時報)
--
男友太猛 嘿咻過火 美眉撞破卵巢 積血1200c.c. 醫:排卵期剛過易破裂
「愛愛」過火,小心樂極生悲。台中市一名20歲女子七夕情人節前夕和男友激情做愛,不料正值排卵期後、卵巢濾泡形成囊腫,劇烈性愛撞破右卵巢;激情過後女子肚子劇痛,男友嚇得將她送醫,醫師發現女子腹部大量內出血,以腹腔鏡手術止血,才保住卵巢。
台中醫院婦產科醫師溫景霖說,這名女子到院時收縮壓僅剩80毫米汞柱(標準為120毫米汞柱),臉色蒼白,她害羞抱怨:「都是他太熱情,愛愛結束後沒多久,肚子就越來越痛,痛到快死掉了。」一旁男友則心急又臉紅,只能安慰女友:「好啦,下次會溫柔點!」
緊急開刀保卵巢
醫師超音波檢查發現,女子右側卵巢黃體囊腫因激烈性行為導致破裂,腹腔充滿血水,「出血量至少超過1200c.c.,幸好緊急開刀,才止血並保住卵巢」,女子住院5天後出院。
溫景霖提醒,女性月經來潮後第二周是排卵期,排卵期後卵巢濾泡逐漸形成黃體囊腫,充滿血管的黃體囊腫一旦受到撞擊,就可能破裂出血。若只是小出血可自行吸收;但若大出血造成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等症狀,就要立即開刀止血。
溫景霖指出,卵巢破裂個案大多是因劇烈性行為造成,也有部分是因搖呼拉圈、跳繩等劇烈運動或姿勢造成。
遇情人節個案增
台中榮總婦產科醫師林忠毅說,每年七夕或西洋情人節前後,這類個案就增多,年輕女性多以為過了排卵期進行性行為不會懷孕就「盡情愛愛」,卻忽略排卵期後是
黃體囊腫期,過度激烈性愛會造成黃體破裂大出血,他還碰過一年兩次因激烈性行為卵巢破裂出血急診個案,女性朋友輕忽不得。
安全性行為注意事項
◎全程戴保險套避免感染性病
◎女性月經來潮起算兩周後為卵巢黃體囊腫期,應避免劇烈運動或性行為導致黃體破裂內出血
◎女性性行為後如出現腹痛應立即就醫
◎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避免劇烈性行為使心臟負荷過大造成危險
(蘋果日報)
--
男性身高發育 到16歲就停止
Q:我是國二男生,爸媽都不足160公分,是否可就醫看生長板,預估我還能長高嗎?
A:男性的骨齡通常到16歲便不再生長,若是國二生且仍無第二性徵,也許還有2或3年、甚至3到4年的發育時間,但因家長身高都不高,且基因是身高關鍵因素,所以即使有數年時間生長,對未來的身高別抱太高期望。
簡單公式可估算
有簡單公式可預測下一代男性身高,即父親身高加上母親身高並加上12公分(若預測女性身高,就須減12公分)後所得數值,再除以2得到的結果,再加或減8
公分,即為可能身高,所以雙親如皆為160公分,其兒子身高預期值為(160+160+12)÷2=166,再加減8為158~174公分,但此僅屬粗
估,較準確預測仍須就醫檢查生長板。
(蘋果日報)
--
用電破紀錄 大台北208萬人恐限電 8區輪流管制 被批「逼蓋變電所」
本周連續3天全國用電創高峰紀錄,恐讓大台北208萬人陷入分區限電危機!台電最新評估指出,北市士林、北投、松山、內湖,及新北市三重、蘆洲、新莊、五
股共8區域供電線路負載,已達不到基本線路「N-1」安全標準,只要有一個線路跳脫就須實施「分區限電」。環團則批評台電是拿用電人當肉票要蓋變電所。
台電近日向行政院彙報夏季用電負載評估,北市北投士林16萬1千伏特線路若發生N-1,就超載52%,須實施一次4.2萬戶分區限電。松山內湖線路發生N-1,將超載22%,一次有3.7萬戶要限電。一旦N-1發生,台電規劃每次實施分區輪流限電,一次須50分鐘。
負載飆易跳電
所謂「N-1」安全標準,即輸電線路兩個迴路中,有一個迴路故障,另迴路要承擔移轉過來的電力。台電主管形容:「原本各背70公斤重物,其中一人受不了倒下,另個人就得背140公斤重物」,即超過原線路負載電力,須分區限電。
本周自16日起至前天連3天全國用電量創新高。前天國內用電量每小時平均負載達3370萬瓩,台電主管說,負載不斷飆高,容易跳電。
「要節約用電」
這8區跳電高危險區大部分輸電線路都是兩條迴路,但如松湖與三蘆超高壓變電所等,因民眾抗爭無法完工或啟用。台電說:「只能加強線路巡檢,但風險真的很高!」
松山居民謝翠玲說:「停電不長還能接受,反對再蓋電廠與變電所,民眾要節約用電。」新北市新莊民眾鄭成均說:「天氣這麼熱,停電怎受的了!」台灣環保聯盟祕書長李卓翰批:「台電把用電人當肉票蓋變電所!」台電應多蓋中小型電廠,而非偏遠大電廠。
(蘋果日報)
--
國家的出現與消失/杜念中
各方面看來,利比亞戰爭已進入最後階段。反抗格達費的軍隊佔領了煉油港,佔領了通往首都的黎波里的重要城市札亞耶,切斷了來自西北鄰國突尼西亞的補給。首
都向南的交通幾乎同時中斷,格達費傳統傭兵的來源受阻,即使有人願意雪中送炭,也效忠無門。反抗軍樂觀的號稱9月初就可以攻下的黎波里。
獨裁格達費倒台,也許不像反抗軍所言只需兩周,但是形勢似乎已難以逆轉。照理說,這個消息足以振奮長期受到格達費霸凌的人民,也會讓北約國家鬆口氣,至少不用在經濟危機中繼續花大錢對外用兵。可是實情似乎不是如此。
臨時政府的所在地利比亞東部大城班加西,人民現在擔心的不再是格達費的暗殺小組,而是社會嚴重失序。城內到處是四處遊蕩的攜械民兵,沒人知道他們的隸屬和
性質,是軍隊、警察、還是武裝浪人?他們似乎沒有上級,也沒有效忠對象,但人人好勇鬥狠,打家劫舍頻傳。這就是一般人看到從鐵腕控制下解放出來的「自由利
比亞」。臨時首都皆如此混亂,偏遠地區就更難想像了。
有人說,這是典型革命內戰的中期現象。失序和混亂在有效的法治政府出現後,就會逐漸消失。這樣的看法,可能過度樂觀。受到阿拉伯之春洗禮的國家,表面上都
是始於失業青年的抗議,但各國的社會結構大不相同,其中利比亞可能最為複雜。強人統治下,利比亞經歷了快速現代化;受益於豐沛石油資源和世俗化政策,甚至
看來比其他阿拉伯國家更接近西方。
利比亞何去何從
然而骨子裡,2000多個部落的社會結構並沒有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而解體。畢生信仰大阿拉伯主義的格達費窮其一生,試圖建立一個具有獨立利比亞認同的民族
國家,他對內統治採取高壓手段也莫不以此為由。西方長期批評格達費政權扼殺了公民社會的形成。如果檢視少數大城市,這樣的批評不無道理。畢竟格達費40幾
年來的統治下,利比亞也出現了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學生以及一大群大社會主義政府的公務員和教師。這些新出現的社會力量無法組織起來,遑論伸張自己的權
益。
不過對於格達費來說,承認接受自主公民社會,就等於接受幾百年來的部落傳統,這個遠古的傳統,與建立新興民族國家完全背道而馳。格達費對公民社會的敵視固然包括了所有獨裁者的共同特質,但是和恐懼部落政治還魂坐大,絕對難以切割。
最近一次反抗軍政府內部的政變就是血腥部落政治的最佳註腳。7月底,曾擔任格達費國防部長和情治首長,後來投效反抗軍擔任總司令的尤尼斯,突然被臨時政府
由前線召回,理由是通敵,回到班加西不到3小時,臨時政府就宣布了他的死訊。尤尼斯之死,眾說紛紜,就連政府也前後不一。先是說尤尼斯遭格達費手下狙擊,
之後又說受到敵對部落的攻擊。無論政府說法如何,尤尼斯代表的部落部隊已連夜自前線撤回,班加西則到處設置拒馬路障,軍隊荷槍實彈,一場內戰中的內戰幾乎
一觸即發。
尤尼斯事件真相未明,卻具體而微的呈現了利比亞部落政治的舊仇新恨。部落衝突不會因格達費下台而改變,反可能愈演愈烈。北約和美國可出動空軍幫助反抗軍,
但絕對無力再重演伊拉克的重建。利比亞告別格達費不值得惋惜,但格達費後的利比亞何去何從才令人憂心:漫長的內戰?或者利比亞從分崩離析到最終解體消失?
似乎都有可能。但這是利比亞人民的選擇嗎?應該不會。不過可能更值得問的是:未來誰才是利比亞人民?
(蘋果日報)
--
黃金的天堂與地獄/陳文茜
金價升至紀錄高點,而且買家已由索羅斯等投機客,轉手至第三世界央行。
根據國際黃金協會統計,全球各大央行已連續兩季由賣家擔綱為黃金淨買家,主要央行包括墨西哥、泰國、韓國、俄羅斯與日本。過去3個月,世界上產出的金礦其實增加7%,但全球黃金價格一周內即大漲107美元。
理由只因各國恐慌我們手中的鈔票,尤其歐元瞬間可能成廢紙,美元睡幾覺醒來,即減值了10%。
金條不能吃,不會生利息;正常生態只有結婚嫁娶或生子生女時,打個金牌討吉利。但對逃難的人,黃金代表的是人生唯一的依靠。歷經1949大遷徙的難民,永遠不會忘記每個難民身上總是藏著賣盡家產變現的黃金;那是整個家族給生命突圍者,最後的祝福。
歐元現崩跌危機
黎智英曾告訴我一個動人的黃金故事。12歲他堅持離開家鄉闖關澳門;流著淚的媽媽最終忍痛答應,慈愛的母親在他褲腳邊以針線縫藏了一條金鍊子。那是一個沒
有飯吃的家,給鍾愛的兒子最後的倚靠。黎智英離開廣州進澳門排隊入關前,發現前頭正有個人號啕大哭;問怎麼回事,才知身上藏了金鍊,給澳門海關逮著了;下
令遣返廣州。陌生人淒厲的哭聲聽在黎智英的耳朵裡象徵警惕,於是,趁著關口沒人注意,黎智英手進褲袋,用力戳破媽媽縫牢的金鍊;金鍊子先掉泥裡,黎智英機
警地在泥地上踢出小洞,不動聲色的把金鍊子埋進土裡。黎智英說,那一刻,捨棄金鍊的他,感覺自己真正長大了。
而當年讓黎智英扔掉的黃金,如今成了全球散戶、熱錢、央行共同逐鹿的對象。黎智英必須捨了母親的金鍊,才能改寫人生;而世界各國央行,正好相反;他們必須捨棄對西方貨幣的迷戀,不畏風險地擁抱歷史新高價的黃金,才能保住辛苦積累的外匯存底。
各國央行已認清美元只能再重玩1987及2002年貶值的遊戲,美國才能還債;至於歐債呢?至少2013年9月德國大選之前,不可能找到解決方案。歐元去
年債務危機剛發生,「歐元之父」孟岱爾只把它當加州破產般的小事件。如今從孟岱爾、義大利央行行長馬利奧.德拉吉、至投資巨鱷索羅斯、英美一堆經濟學大師
皆一致認定除非歐洲發行共同債券,否則歐元區遲早崩潰。
但歐洲債券只要核心國德國不點頭,即無發行可能性。德國人有一部分已認定10年後,歐元將消失;有一部分人判斷了不起把西葡愛趕出歐元區;有一部分人則做
不了決定。德國多數人只想享受歐元區的好處,不願承擔窮鄰居的累贅,原因也非常理直氣壯。德國人得勤奮工作至少8小時,至67歲才退休;那些歐洲之豬一周
工作不到30小時,55歲即退休。德國連懶惰的兒子都不養,為何出錢給八千里路外既窮、又懶、又詐騙入歐元區的窮鄰居呢?
歐洲可以自己持續辯論,美元可以貶值「賴帳」;但第三世界央行多數已不想當傻子,開始遠離美歐貨幣買入黃金,至少它不會莫名蒸發了!根據資料,全球央行已
積累約10兆美元外匯儲備,這10兆儲備幾乎皆以美元或歐元形式持有。現在連最親美的日本,本月已減持美債,由9124億美元,減持至9110億。他們決
定把美債留給下一個傻子;那個答案,可能是中國,或台灣。
與地球上其他礦物不同,自古至今挖出來了的黃金,幾乎都還留著;有學者統計若把全球黃金全聚集起來,只需一艘大型郵輪,連航空母艦都派不上用場。全球黃金
總量大約僅12萬5千噸,換算成今日價格才5兆美元;但全球外匯儲備的歐元美元,卻高達10兆。這兩個數字一比,支持「黃金盛世」也就是黃金還會再漲的人
便說,真正泡沫化的先是歐元,其次是美元;黃金若出現泡沫,還排在這兩個打腫臉充胖子的「貨幣紙鈔」後面。
哥倫布第一次至美洲探險時曾說,「人若有黃金,可以幫他上天堂」。他無法預知數百年後,當地會出現世界上超強的帝國;而它印的鈔票「美元」,人若擁有太多,「可以幫他下地獄」。
(蘋果日報)
--
暑假變夜貓子 開學前搶救作息 每天提早15分就寢 起床多曬太陽
暑假很多學子作息不正常,常睡到中午才起床、該睡覺時又睡不著,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詹雅雯提醒,9月陸續開學,想預防因生理時鐘調不回來,造成疲累、上課
無法集中情況,可在開學2周前,每天提早15分鐘就寢和起床,循序漸進調整,另搭配起床時曬半小時至1小時陽光,有助盡快調回正常作息。
詹雅雯臨床心理師去年曾針對1千4百多位學生,調查放暑假睡眠習慣,約41%高中生晚上12點後才睡,57%大學生凌晨1~2點才睡,另有10%大學生凌
晨2點後才睡。她提醒,開學前幾天才開始調整作息,已稍嫌晚,建議開學前2周就開始,以15分鐘為單位、每天微調入睡和起床時間,搭配助眠技巧,有助戒除
夜貓子習性。
報你知
最少睡滿8小時
睡眠時間多少才足夠,有個別差異,一般年齡愈小,所需睡眠時間愈長,根據統計,12~18歲的青少年,每天至少要有8~9.5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足夠。
睡不夠影響精神
若在暑假養成晚睡晚起習慣,開學後可能因無法適應早起,出現「睡眠延遲症候群」,如暴躁易怒、疲倦、精神不集中等,甚至影響工作或課業表現。
這樣做
2周前開始調整
開學前2周調作息,循序漸進較易成功。可用15分鐘為單位,如想從晚上12點半睡、早上8點半起床,變晚上11點睡、早上7點起床,則每天提早15分鐘睡並起床,第6天就可達目標。
嚴重落差往後延
生理時鐘往後延比往前容易,臨床上都會建議患者以3小時為單位延遲,如想從凌晨4點睡,改晚上10點睡,則每天延3小時睡,花6天就可調回。
就寢前別用電腦
人體晚上入睡時會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褪黑激素受到光照會減少分泌,因此,睡前就不要再用電腦,以免螢幕光線影響褪黑激素分泌。
曬太陽幫助甦醒
起床時先讓眼睛接收陽光照射,並到戶外曬30分鐘~1小時,有助體內褪黑激素停止分泌,但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強,曬10~15分鐘就好。
少碰咖啡因飲料
咖啡等飲料含咖啡因,易使人精神亢奮,提醒對咖啡因敏感者,睡前8小時不要喝含咖啡因飲料。提神飲料、口服營養品,也應避免晚上服用。
避免處飢餓狀態
許多人認為香蕉、牛奶等具助眠,是因含穩定神經胺基酸,但因微量所以效果不大,若睡前感到飢餓可喝240c.c.溫牛奶等可避免飢餓感睡不著。
睡前可做伸展操
許多人以為睡前做劇烈運動可睡更好,其實做完運動,短時間精神會變好,應在就寢前2小時就做完。睡前做和緩伸展操可助緊繃肌肉放鬆,有助入眠。
室溫較低更好睡
睡前1小時可將空調設在攝氏25℃左右,因人體體溫下降時會較有睡意,準備就寢時將空調設定成舒眠模式,讓溫度回升至攝氏27~28℃,溫度回升,也有助於早上自然醒。
專家說
口服藥物當輔助
若因工作輪班等,導致生理時鐘混亂失眠,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於睡前3~5小時補充口服褪黑激素,幫助入睡,若失眠長達1周、影響白天生活等,建議就醫。
(蘋果日報)
--
綁馬尾太緊 女童頭髮漸稀疏
許多女性在夏天喜歡綁馬尾保持涼爽,皮膚科醫師陳奕安提醒,若頭髮綁太緊、過度拉扯下,易使頭髮掉得較厲害,嚴重還可能導致毛囊受損、發炎,最近門診就有
一名4、5歲女童,每天起床媽媽都會幫她綁頭髮,因綁太緊,長期下來,造成女童頭皮毛囊周圍出現發紅、局部頭髮稀疏,頭髮的分線也愈來愈明顯。
過度拉扯 傷毛囊
所幸經給予類固醇藥膏塗抹,女童頭皮發炎、發紅的症狀已改善,陳奕安醫師提醒,幼兒頭皮較成人脆弱、髮質也較細軟,因此家長幫孩子綁頭髮時,不要綁太緊、
分線也別梳得太整齊,每隔1周可以換分線;此外,避免天天綁頭髮、常輪流變換不同髮型,如馬尾、公主頭或辮子等,可避免頭髮長期受拉扯,造成局部頭皮的毛
囊受損、發炎,進而導致頭髮稀疏。
掉髮嚴重 應就醫
陳奕安醫師表示,門診中因掉髮問題來求診的患者,還是以雄性禿最常見,且10個中有9個是男性,主要受遺傳體質影響,典型症狀為頭皮很油,且男性額頭兩側
的髮線很高、呈M字型禿,女性多半頭頂禿,若發現自己落髮情形變嚴重,如髮線上移、輕輕梳頭或用手撥頭髮就有明顯掉髮,且症狀持續3、4天,甚至1周時,
最好趕緊就醫。
經醫師評估後,若患者的毛囊還沒完全壞死,可在患部塗抹刺激毛囊增生成分如Minoxidil的外用生髮液,約塗1個月可看到效果,或服用含
Finasteride成分的藥物,有半數患者約吃3~6個月會改善,以上均為自費,前者1瓶約1200~1500元,後者一盒28顆、1天吃1顆,費用
約2100元,兩者一起使用,效果更好。日常維持作息正常、適時排解壓力,也有助避免掉髮情形惡化。
(蘋果日報)
--
長時間聽iPod 當心聽力受損害
MP3、iPod是年輕人最夯的流行時尚,很多人輕忽,長時配戴耳機聽音樂,也是種噪音傷害。義大醫院耳鼻喉科發現,這類音樂播放器流行以來,月平約有十幾個青年少聽力受損前來求診。
「MP3、iPod流行後,這種個案就沒間斷過」,義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惇彥指出,就診的青少年聽力變差,多數有耳鳴現象,耳朵一直聽到嘰嘰叫;別人叫時,也反應不過來。
隨著MP3、iPod流行風潮,年輕人幾乎都人手一機,平日戴著耳機聽音樂,不自覺也成了一種「癮頭」,但醫師指出,長期戴耳機的族群,音量很大都還不自覺。長年累月損及耳膜、聽小骨或耳神經,引發聽力障礙。
許惇彥認為,配戴耳機,長期暴露在高音量的環境,也是一種噪音干擾。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力不同,噪音的傷害機率也不一,但長期戴耳機,對耳力是種慢性傷害。
他說,當聲波進入耳道口到耳膜的外耳道管時,會產生共振,頻率因人而異。一般人若感受到耳朵有壓力、耳朵痛、不舒服,最好立刻調小音量。「每天暴露在80到85分貝的環境達8小時以上,就會傷到耳朵」。
許惇彥強調,每個人對音源的耐受力不一,任何款式的MP3或iPod設定的音量值,無法完全界定轉到什麼音量才不傷及聽力,最好的方式是在開放空間中聆聽自然音源,或儘量減少配戴耳機或縮短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
(聯合報)
--
蠟燭火焰中 發現鑽石顆粒
蠟燭的火焰總是閃動著鑽石一樣的光芒。英國華人學者周午縱和同事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在蠟燭火焰中確實存在著納米尺度的鑽石顆粒,將來可能發現成本較低生產鑽石的途徑。
這一成果發表在英國《化工通訊》雜誌上。這個吸引人的「鑽石級」發現,其源頭卻是一次跨學科的閒聊。依據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化學系教授周午縱想出了一個方法,研究小組的蘇梓學博士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火焰中含有碳的所有四種形態,即無定形碳、石墨、富勒烯和鑽石。
過去人們知道,在蠟燭火焰底部是碳水化合物,火焰頂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而對火焰之中發生了什么,細節並不清楚。本次研究首次揭示了碳元素在火焰之中還會發生如此豐富多彩的變化。周午縱說:據估計,在蠟燭火焰閃動的每一秒,都會產生大約150萬個納米尺度的鑽石顆粒。
(Upaper)
--
中風了! 8成患者不知道
中風搶救 把握黃金3小時!
別以為只有「嘴歪眼斜」才是中風症狀!亞東醫院分析500名缺血性中風患者送醫資料,發現僅19%中風患者,在發病後2小時內抵達急診室,高達81%患者
根本不知道自己中風了,有人甚至拖了34小時才到院治療。醫師表示,一旦發現中風,務必在3小時內就醫,否則將大大影響治療成效。
亞東醫院今天請來一位老太太現身說法。這名阿嬤日前抱孫子時突然「溜手」 (手無力),她越想越不對,立刻就醫檢查,意外發現中風了,緊急施打血拴溶解劑不僅撿回一命,也恢復手部功能。
症狀多變 誤以為是壓力太大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並不是每位中風病人都可以這麼幸運。部分中風患者警覺性不夠,雖有頭暈、頭痛、手麻、腳酸、眼睛突然一片黑等症狀,但卻誤以為只是壓力太大、工作太累或運動過度所致,大多沒想到自己已中風。
有的患者則是「逃避心態」,認為自己身強體壯,或已定期服用控制血糖、血壓等慢性病藥物,自覺「不可能中風」,一拖再拖而延誤就醫。
陳龍說,缺血性中風(血管阻塞)發病時是一種漸進「過程」,並非瞬間手腳就不能動,通常一陣子功能就會恢復,因此警訊常被患者忽略。一旦發現中風症狀,在
黃金3小時內送醫,才有機會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把阻塞血管打通。他比較中風患者治療三個月後的成效,有打血拴溶解劑的患者,比晚送醫來不及注意的患者,
多出三成多復原機會。
飲食西化 中風年齡層下降
陳龍表示,國人飲食西化、肥胖、三高未控制及壓力過大等,都是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近年來中風患者年齡有下降趨勢,門診也常出現30、40歲的青壯年人中風案例,因此民眾不要認為「不會是我」,只要有症狀,立刻就醫。
中風可能徵兆 掌握單側、突然發生原則
擔心中風找上自己?可仔細想想,是否有突然講話不清楚、答非所問,或是單側肢體無力、臉麻、眼睛視野改變、走路不穩…等症狀,若有上述症狀,要趕快到醫院檢查,因為這些都可能是腦中風徵兆。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曾有40多歲上班族女性與同事對話時,突然答非所問,就醫檢查才發現已經腦中風,血塊壓到腦部語言區,雖然仍可與同事對答如流,但不知道自己說些什麼。
還有年輕人晚上打籃球,回家後覺得手腳無力,誤以為是運動過度太累,沒想到隔天醒來手腳動不了,已經中風了,年紀輕輕就需終身復健,再也無法打球。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宋家瑩臨床上也碰過症狀不典型的中風患者。有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到市場買菜,手腳可以靈活動作,卻怎麼都說不出菜名,想打電話給女兒求助,也沒辦法撥電話、講電話,最後發現是中風。
還有一名32歲年輕工程師,突然眼前一片黑無法開車;甚至有人開車莫名其妙右側擦撞,檢查後發現眼睛視野改變,眼睛右邊看不見,原因都是中風了。宋家瑩建議民眾,把握「單側」、「突然發生」原則,有懷疑就到醫院就醫,絕對大意不得。
醫界常使用的「辛辛那提中風指標」,可檢視患者是否中風,準確率有六至八成。但醫師提醒,中風還有其他不典型症狀,民眾也別輕忽。
(聯合晚報)
--
英暴亂滋事者 年輕失業男居多 監獄快爆滿
英國大暴亂後,監獄出現人滿為患的緊急情況。英國典獄長協會十九日警告,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監獄將在數周內爆滿,呼籲政府速謀對策。而最新調查顯示,滋事者以年輕失業的貧窮男性為主,十八歲到廿四歲占多數。這推翻了先前英國政府強調,暴亂與貧窮無關的說法。
暴亂以來,警方迄今拘捕了二千八百廿三人,過去一周內,共有七百人入監服刑。每天增加一百名受刑人的數字,使英國監獄系統大感吃不消。
英國典獄長協會指出,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監獄目前已關有八萬六千六百人,為了因應暴亂後大量湧入的新犯人,過去幾天,各獄不斷轉移犯人,以挪出更多位置。但即使如此,英國監獄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個空位。而等待起訴的滋事者則逾二千人。
英國政府貫徹亂世用重典政策,但否認此次暴動與貧窮有關,左派《衛報》十九日則以數據分析,強調暴亂的源頭就是年輕貧窮和失業。
根據《衛報》,參與這次暴動的男性占九一%,女性九%。遭起訴的年齡,十一歲到十七歲占十七%,十八歲到廿四歲占四九%,廿五歲到卅歲占十三%,卅一歲到四十歲者六%,四十一歲以上者也是六%。
該調查分析指出,暴亂期間,倫敦的滋事者和掠奪者,都是在自己住家附近的街道和商店打砸搶奪。其他城市,如伯明罕、曼徹斯特則剛好相反,暴民多特別搭車,進入市區商店林立的主要街道打劫。
但無論在哪裡,這些滋事份子多來自區域內最貧困的地方。參與研究的利物浦大學都市計畫講師辛格頓指出,被起訴者中高達四一%來自英國十%最貧困區域,他相信,此次暴亂與貧窮,難脫關係。
利物浦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史考特則認為,英國這次暴亂,「就是一場英國的街頭社會階級戰。」英國由像首相卡麥隆、副首相克萊格這種公校、牛津劍橋中上階層精英領導的傳統,早就該加以檢討。
(中國時報)
--
新版《牛津詞典》cyberbullying網路霸凌入列
英國牛津大學十九日推出第十二版《牛津簡明英語詞典》(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首度收錄「retweet」、「sexting」、「cyberbullying」等科技衍生用語,更加貼近網路世代。
入選的新科技字彙包含「retweet」,指轉發推特(twitter)上的訊息;「sexting」指用手機傳送情色文字或圖片;「cyberbullying」則指網路霸凌;「woot」為線上遊戲玩家自創的歡呼語,用於網路傳訊,表達狂喜或勝利心情。
衣著類字彙如「jeggings」,指牛仔材質的女性緊身褲;「mankini」則指男性穿的連身比基尼,背面是丁字褲,因電影《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中男主角的搞笑造型而爆紅。
其他新字彙還包括「alternative vote」,譯為選擇性投票制,指選民在投票時可依據自己的偏好排列候選人順序;「denialist」指不願接受真相的人;「slow food」為相對於「速食」的「慢食」,意指強調傳統烹調、地方特色的食物。
(中國時報)
--
刺青、抽脂 當心感染嗜血菌
進行紋身、紋眉、侵入性醫美療程,皆可能因器具不潔,愛美不成反染菌,造成皮膚發炎。最近國外期刊接連報導「嗜血分枝桿菌」感染,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昨表示,嗜血分枝桿菌多發生於有傷口處,紋身、抽脂器具要經徹底消毒、染料使用後不倒回,避免疾病上身。
疾管局表示,嗜血分枝桿菌為一種非結核分枝桿菌,主要侵害免疫功能低下者,近幾年美國、瑞士和國內紛紛有案例傳出。去年一位知名塑身女老師,赴診所抽脂整形,造成下肢多達四十處潰爛,就是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
而青少年熱衷的紋身、紋眉及紋眼線,雖然一勞永逸,卻要冒感染風險。疾管局說明,器具若未使用拋棄式、或經高溫高壓滅菌,不只會感染包括B、C型肝炎等血液傳染疾病,還可能感染該菌引發的皮膚炎,造成皮下丘疹、膿包、淋巴發炎,嚴重者甚至要住院治療。
最新一期臨床傳染性疾病期刊(CID)報導瑞士有十二名健康五十六歲女性,至同一美容中心紋眉後陸續感染嗜血分枝桿菌。患者眼眉位置均有傷口,並出現頸部
淋巴發炎,有十人要接受手術治療。新興流行病期刊(EID)也指出一名美國中年男子在左前臂紋身,三天後出現無痛性紅疹,十二天後出現皮下結塊,兩周後症
狀仍未緩解,證實也感染該菌。
(中國時報)
--
有此一說 暖化失控 恐惹毛外星人來襲
英國衛報報導,美國的一份科學研究報告警告說,人類倘若不改善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惡習,日後恐將因此遭外星人先發制人的攻擊,以保護地球與其他文明。
NASA太空學者警告
此一高度臆測性情節,是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行星科學部科學家多戈馬—高德曼與賓州州大同僚所提出;儘管發生機會不大,但科學家說,未來人類與外
星生命接觸時,這種情況終將上演;外星人可能會把地球大氣變化視為文明失控症狀,並據此採取激烈行動,阻止人類構成更重大的威脅。
發射太空訊號應審慎
多戈馬—高德曼等人在名為「與外星人接觸對人類有益或有害?情境分析」的報告中,彙整出一份人類一旦與外星生命密切接觸後可能發生的後果的清單,以協助人
類為與外星生命的「真實接觸」做好準備。科學家把人類與外星人接觸分成三大類,分別是有益、無關利害與有害;其中有益接觸包括人類獲外星人幫助提升文明,
至於有害接觸則包括人類遭外星高度文明毀滅。
為了鞏固人類生存機會,科學家呼籲在對太空發射訊號時應審慎為之,特別是不該發送有關人類的生命構成要素,以免遭外星人用來製造對付人類的武器;任何與外星人的接觸,應限制於數學話語,「直到我們更清楚知道與我們打交道的是哪一種外星智慧。」
「摧毀人類以拯救地球」
作者警告說,外星人可能會提防擴展迅速的文明。因為擴展迅速的文明傾向在發展過程中摧毀其他生命,一如人類導致地球上許多物種滅絕;最極端的情境是,外星
人可能會選擇摧毀人類以保護其他文明,而且可能會在人類文明擴展初期就發動先發制人攻擊,以免文明發展成熟後難以毀滅;而人類可能正邁入會被外星人發現的
文明迅速拓展階段,因為人類文明拓展正透過排放溫室氣體改變地球大氣成分。
「環保派」的外星人可能不樂見人類破壞地球環境,並為此摧毀人類,以拯救地球。該報告說,這些情節讓人類有理由限制發展與減少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的衝擊,特別是限制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因為從其他行星上可以觀察到地球大氣組成。
(自由時報)
--
改造DNA 雞胚胎可孵育恐龍
雞喙長出鱷魚嘴
一般認為雞和其他鳥禽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現在科學家卻要顛覆此演化過程,以DNA改造技術,讓小雞的胚胎能夠孵育成恐龍。儘管現行法規不允許這樣的雞蛋
孵化,但負責這項研究的哈佛生物學家阿布茲霍諾夫接受《新科學家》雜誌訪問時表示,「現階段研究成果,讓雞喙看起來就像鱷魚的嘴巴。」未來醫生可望利用這
項技術,在胎兒時期改正天生缺陷。生物學家也能培育出能適應氣候變遷的物種。
胚胎發育倚賴訊息傳遞分子,讓基因開始運作,發育出器官、軀體等身體構造。在鳥喙發育出來前,科學家在胚胎內加入蛋白質,抑制訊息傳遞分子發送訊息至胚胎臉部,阻止胚胎長出鳥喙,然後讓臉部的其他細胞自由發展,在孵育的第十四天長出類似鱷魚嘴的嘴巴。
科學家認為,現代的鳥喙是在數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從類似恐龍或鱷魚的嘴巴演化而成。
現代鳥類的遠祖是一種屬於「手盜龍類」(Maniraptora)的小型恐龍,經過多次基因突變才演變成現代的上千種鳥類。阿布茲霍諾夫說,希望有一天能成功改造胚胎,孵出手盜龍類的恐龍。
著名古生物學家霍那也著手進行一項類似的計畫,希望能培育出一隻「雞恐龍」,讓雞有類似恐龍的前爪和尾巴。
培養適應氣候變遷物種
假如科學家能成功反轉演化過程,並讓演化時間縮短,可以創造出更能適應現在地球環境的生物。麻州大學的教授艾柏森成功讓兩種藍魚生產出一種紅色的魚類,讓公魚在受到污染的混濁水質裡,依舊能夠吸引母魚來交配。
了解訊息傳遞分子如何運作,也能幫助醫生在胎兒還在母親體內發育時,就能改正兔唇等先天缺陷。
(自由時報)
--
福島核災後 美一度考慮撤軍
因批評沖繩人「懶到連苦瓜都不會種」而遭到撤職的前美國國務院日本處長凱文‧馬爾(Kevin
Maher),十九日在日本推出著作「無法決斷的日本」,他在十八日爆料指出,核災後日本政府根本沒人做主,令美國一度檢討是否撤離東京九萬僑民及駐日美
軍;馬爾甚至還批判日本首相菅直人「(核災故事上)似乎隱瞞重大情報」,不與美國分享。
批日相隱匿核災情報
對馬爾的爆料,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十九日表示,美國在災後第一時間考慮撤離,在某種意義也是理所當然,換成日本遇到國外發生同樣的情況也會有相同的考量。
馬爾從事對日外交工作長達卅年,駐日時間長達十九年,被稱為是「知日派」的美國外交官。但在今年三月,馬爾因批評沖繩人的失言風波丟官。核災發生後華府要他續留日本,協助美國救災團隊。
馬爾還透露,美方在災後不久曾出動「全球之鷹」無人機調查福島核一廠狀況,當時研判「至少有一到兩座反應爐已發生爐心熔毀」。他表示,震災及核災事故後,
各國都懷疑菅政權是否隱瞞了什麼重大情報,菅直人不想承擔核災責任,日本政府也無人做主,而是一味地將事故處理視為東電責任。
馬爾還批評民主黨政權「政治主導、排擠官僚」,造成美日重要情報管道封閉。而美方對民主黨大老小澤一郎也不信任,認為他只是以選舉和派系為重的「自私政客」。
(自由時報)
--
若發生規模8.2地震 大海嘯威脅 核三要留意
國科會最新海嘯調查列出台灣周遭海域二十二個海嘯熱點,其中位在呂宋島西南方的馬尼拉海溝,如果發生規模八.二地震,對核三廠影響最大,海嘯上溯高程可達十公尺,若適逢大潮可達十一.五公尺,具有潛在威脅。
海嘯逢大潮 高度可達十一.五公尺
今年三月日本發生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與海嘯,造成福島核災後,國科會進行「潛在大規模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對核電廠之影響」研究,探討海嘯源對我國四座核電廠的衝擊。
研究採用COMCOT海嘯模擬模式,以斷層破裂長度、寬度、傾角、震源深度三十五公里等參數,制定出台灣周遭十八種海溝型、四種斷層型海嘯源,計算出的最大地震規模從七.二到八.八;其中,又以馬尼拉海溝、花蓮外海以及亞普海溝對台灣影響較大。
中央大學水文所助理教授吳祚任表示,距離核三廠約一百二十公里的馬尼拉海溝所引發的海嘯,其行進方向較有可能直撲台灣而來,加上台灣西南沿海特有的斜坡地
形會導致海嘯放大,一旦該處發生規模八.二的地震,核三廠將在十到二十分鐘後面臨高達十公尺的海嘯來襲,如果適逢大潮,高度可達十一.五公尺,頗具威脅。
吳祚任表示,核三廠廠址設計高程為十五公尺,沒有溢淹之虞,但不否認海嘯可能會影響電廠周遭輸電配管,還是有間接威脅,建議台電對核三廠加強細部結構的強化;而模擬研究的海嘯源對於北部核電廠均無重大威脅。
核三廠人員則指出,當年設計核三廠時,已考量引發海嘯的來源為巴士海峽或南中國海,推估為十一公尺左右高度,因此當年設計防海嘯為十五公尺。日本福島核災後也持續進行核安改善,核三廠除有備用柴油發電機外,還有建在三十五公尺高地的汽渦輪發電機,有多重備用電力。
吳祚任另指,位於帛琉東側的亞普海溝,雖然距離台灣約兩千公里,但若發生規模八.七地震,引發的海嘯三小時後會侵襲台灣東部;至於花蓮外海的海溝型地震對台灣東部也會造成威脅,國人都不可掉以輕心。
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林正洪表示,馬尼拉海溝由於非線性、傾角也不太相同,要同時發生破裂的機會並不大。
(自由時報)
--
紋眉、刺青 慎防感染嗜血分枝桿菌
衛生署疾管局警告,從事紋眉、刺青、穿洞這類侵入性行為要十分小心,若針具未經高溫、高壓消毒,或消費者共用染料,不只可能感染B、C型肝炎、愛滋病毒等
血液傳染疾病,還可能感染「嗜血分枝桿菌」,導致皮下丘疹、膿包、淋巴發炎,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性關節炎、骨髓炎、肺炎,須住院治療。
疾管局昨引用「新興傳染病」期刊(EID)期刊報告指出,美國西雅圖一名44歲健康男性在左前臂紋身,兩週後出現無痛性紅疹與皮下結塊,證實感染嗜血分枝
桿菌;兩個月後,同地點,另一名紋身者也疑似感染。去年台灣也有一位民眾因美容手術引發腿部潰爛,引起醫療糾紛,證實感染嗜血分枝桿菌。
此外,「臨床感染症」期刊(CID)近期也報導,12名平均56歲、無特殊疾病的瑞士女性,先後至同一地點紋眉後,陸續感染此菌,感染者的眼、眉均有傷口且頸部淋巴發炎,多人共用的紋眉染料中,也驗出嗜血分枝桿菌。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遭細菌污染的刺針刺入毛細孔根部或皮膚深層時,除會使傷口發炎外,嚴重時細菌可能隨血管或淋巴流動,引發全身性發炎症狀。感染者會出現皮下結塊或丘疹、膿包,少數會併發敗血性關節炎、骨髓炎、肺炎與全身性發炎等嚴重症狀。
施文儀指出,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以及罹患血液傳染病(例如B肝、C肝、愛滋等)患者均不適合刺青、紋眉或穿洞。嗜血分枝桿菌為一種非結核分枝桿菌,主要存
在於水中,適宜生長於攝氏30度環境。刺青或穿洞的針具應高溫、高壓消毒,染料應倒出使用,用不完者必須丟棄,不能回收使用。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