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10801

郝市長 別謀殺士林夜市 11月遷地下室 攤商:穩死啦

全國最知名夜市、台北市美食地標士林夜市將從地面消失。包括吉利生炒花枝、忠誠號豬肝湯等上百家攤商,11月起將進駐新的士林公有市場地下室,屆時將成全國唯一地下化的觀光夜市。北市議員和學者痛批北市府不懂夜市需求,「地下化等同謀殺士林夜市」;攤商也大罵:「穩死!」


台北捷運劍潭站對面文林路口的士林臨時市場為士林夜市主要小吃攤聚集地,每天約5萬人次到訪,假日更達10萬人次,包括豪大大雞排、老士林大餅包小餅、吉利生炒花枝等老字號攤商,也是觀光客必訪景點。

538攤將移走
1980年代基河路聚集不少流動攤商,1999年士林公有市場改建後500多攤商進駐,因需再改建,攤商又移往現在文林路口的士林市場臨時攤棚,今年11月538個攤商將搬回改建後的新士林公有市場。臨時市場用地將興建台北藝術中心。

遊客多走6分鐘
士林夜市現有424個生鮮、百貨類攤商被安排到新市場1樓營業,114個夜市小吃攤將全面移入地下室,失去1樓的「黃金攤位」;且地下室僅94個格位,部分攤商更要共用一格位分時段營業,且一格僅2坪,放廚具就幾乎塞滿。
記者從台北捷運劍潭站出來,走不到1分鐘就到現有士林夜市,但新市場得走7分鐘到500公尺外的基河路。攤商預估,新市場沒大客車停車空間,觀光客將少3成,臨時停車會被拖吊,外帶族也會流失2成。

「重蹈圓環錯誤」
不 僅路程較遠,賣生炒花枝的林老闆也抱怨地下室「攤位太小,沒處擺座椅,大家都賣熱的要開火,整間會像火爐,客人不下樓消費,只能等死」。大餅包小餅老闆梁 潔紅說:「客人不會繞進地下室吃,會讓士林夜市變圓環第二。」以小吃攤位為主的圓環於2002年改建後,因設計不佳,4年後歇業。
士林夜市果汁攤劉老闆痛罵:「北市府只跟自治會幾個代表決定生死,亂搞夜市,根本是重蹈總統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改建圓環的錯誤,萬一倒了,郝龍斌市長能負責嗎?」
台 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夏鑄九批評:「北市府已謀殺了建成圓環,如今又要毀掉士林夜市,根本是消滅都市特色的殺手。」北市議員陳建銘批評,北市府聲稱已徵 求自治會同意,但他私下問攤商卻說沒有,自治會代表也指北市府硬把小吃攤搬到地下室,「根本是形式溝通、地下決策,形同謀殺士林夜市。」
北市市場處科長王夢龍回應,士林夜市自治會15名代表,包括肉攤、蔬果攤等,飲食攤則有1名代表,2006年自治會決議將小吃移至地下1樓。北市市場處長丁若亭說:「攤商自己不去參加提意見,不是市場處責任。」

14萬人連署反對
反對士林夜市地下化者也在網路串聯,一度有網友在臉書成立「拒絕士林夜市地下化」連署,約14萬人參加。有網友說:「夜市是台灣特色、講求熱情,別地下化。」民眾邵立昕說:「士林夜市好不容易有此規模,民眾要重新適應地下化,逛夜市意願降低。」

老店另租店面 自謀生路

台北士林夜市114家小吃攤確定於11月前搬進士林公有市場的地下室,全台首見的「地下化夜市」引發攤商恐慌,擔心生意一落千丈,不少攤商自謀生路,有人先在附近承租店面或攤位,有人則打算搬入後先不營業,等其他攤商倒閉後收購更多攤位,估計至少有一成攤商會轉賣攤位證。

怕倒店「分散風險」
目前在士林臨時市場佔地最大的忠誠號,豬肝湯是店內招牌,老闆娘鍾美齡已在夜市新址附近承租2層樓店面。她說:「擔心搬到地下室後,客人不去吃,生意會垮掉,這次先在新的市場附近租店面,一來開拓新客源,二來客人不想到地下室,還可到地上店面吃。」
豪大大雞排則因擔心地下室油煙無法順利排煙,正急找地面樓層設攤。賣蚵仔煎的黃姓攤商說:「地下室攤位太小,已在附近租店面,等搬過去後同時開幕,地面與地下室都有攤位,即使地下室最後被迫收攤,至少還有樓上繼續營業,分散風險。」
老士林大餅包小餅老闆娘梁潔紅說,招牌小吃不能因攤位搬遷而消失,幸好客人多半買了邊走邊吃,搬至地下室新址後將祭促銷。創攤近百年的吉利生炒花枝攤老闆娘戴麗玉說,擔心搬到地下室,沒人上門消費,最近推出餐點滿400元外送服務。

估約一成攤商棄攤
另一蚵仔煎攤商黃老闆指地下室攤位面積太小,他說:「打算搬過去不營業開幕,等人倒閉收購更多攤位、擴大範圍。」一名不具名攤商說,部分攤商對地下室生意沒信心,估計約會有一成的攤商棄攤賣證。
聖約翰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鄭錫鍇表示,夜市最忌諱搬來搬去,10年前士林市場改建搬遷、10年後再搬一次,民眾習慣的消費模式得重新適應,搬遷後應有耳目一新做法,顧客才會回流。

「需要座位空間大」
民眾張佳筠說:「賣熱食最需要座位空間大,才可坐下來吃東西,並引進多樣化的小吃,不要都賣蚵仔煎或生炒花枝,要讓內容更豐富。」

陳美鳳惋惜 沒有夜市fu

士林夜市即將地下化,學者指會喪失都市特色,剛下檔的民視八點檔《夜市人生》劇中飾演攤販、且主持外景美食節目的藝人陳美鳳昨受訪時也惋惜說:「不可思議,這樣完全沒有夜市的fu(感覺)。」

學者:愚蠢至極
台 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夏鑄九指出,從宋朝流傳至今的《清明上河圖》所以動人,在於畫者透過虹橋兩邊露天攤販描繪,凸顯了當時都市生活特色,夜市是一 個城市開放空間的表現,最不適合放在正式且封閉的大樓或地下室,這樣將喪失都市特色。 對照新加坡、西班牙、墨西哥等地將市場朝戶外露天發展趨勢,北市府把士林夜市地下化,簡直愚蠢至極,而且是倒退做法。
在《夜市人生》飾演夜市攤販的藝人陳美鳳,昨聽到士林夜市將地下化也語帶惋惜說,這樣很不搭。她說,台灣夜市舉世聞名,地下化後,感覺就像百貨公司地下街,和夜市露天吃東西的感覺與氛圍不同。
不過,高雄市六合國際觀光夜市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詹金翰認為,夜市地下化若規劃良好,逛夜市也可美美的不流汗。
台中逢甲商圈商店街自治委員會主委王朝藝也說,好吃才是夜市賣點,在地上或地下不重要。

(蘋果日報)
--
妮真偉大 英國公開賽唯一連霸 最年輕奪4大賽5金盃

「世 界球后」曾雅妮昨在LPGA(Ladies Professional Golf Association,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英國公開賽最終回合,全場抓6鳥、吞3柏忌,繳出69桿,總計4回合以低於標準16桿的272桿封后,拿 下她職業生涯第5座4大賽金盃,也是近2年8場大賽中拿下的第4座金盃,英國公開賽從2001年晉升為4大賽後,曾雅妮是首位完成連霸的高球天 后,37.5萬美元(約1083萬台幣)獎金入袋。

曾雅妮本周征戰英國公開賽,完全展現球后身手,首回合受到大雨影響,僅繳出71桿並列在第30名,但她毫不放棄,第2回合飆出66桿,排名竄升至第7名,第3回合再接再厲,同樣繳出66桿,排名上升到第2,僅落後領先者2桿,是讓她有機會在最後回合逆轉奪冠的主因。

沉穩克服惡劣氣候
昨最終回合,球場溫度約16℃,還颳起每小時約30公里的強風,曾雅妮要和惡劣氣候對抗,儘管下場第1洞就3推吞柏忌,但她隨即穩住陣腳,第3、6洞都抓鳥,很快就追上前3回合的領先者、德國新秀馬珊,2人並列領先。
後9洞曾雅妮穩住陣腳,再抓4鳥、吞2柏忌,儘管2009年英國公開賽冠軍馬修緊追在後,但妮妮仍沒給任何機會,到了長433碼、標準5桿的第17洞,妮妮推進約12呎的致勝鳥推,將領先差距擴大到3桿,第18洞再精采的抓鳥結尾,再度宣告曾雅妮時代來臨。
曾雅妮是英國公開賽從2001年晉升為4大賽以來,第1位完成衛冕霸業的天后,而她在過去不到4年的時間,就拿下5座大賽金盃,讓她以22歲6個月又8天,成為LPGA史上最年輕擁有5座大賽金盃的球員,離偉大球員之路越來越靠近。

妮妮:無比的榮耀
曾雅妮說:「這座冠軍對我意義重大,因為蘇格蘭是高爾夫的發源地,我能在這裡連續2年奪冠,意義和經驗都無可取代,對我來說是無比的榮耀,而且最後回合克服了大風的惡劣氣候,讓我對自己更具信心。」
昨球場也擠進滿場觀眾,包括台灣駐愛丁堡辦事處處長朱瑞園也率領僑胞到場加油,甚至在第6洞Tee台,還有坐在娃娃車裡的小孩,和媽媽一起雙手合十祈禱,希望妮妮能順利奪冠。
曾雅妮最後回合和德國新秀馬珊同組,2人互動不多,但親和力極佳的妮妮,還是盡可能聊天、打屁,妮妮笑說:「我對德國認識的不多耶,就跟她稍微聊一下車子的事情,而且我聽說德國有好幾條無限速的高速公路,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去開開看。」
只是曾雅妮的球后威名,還是讓初次見識大場面的馬珊慌了手腳,在妮妮不斷打出好成績的同時,馬珊不斷「自爆」,前12洞就吞了5柏忌、1個雙柏忌,早早退出爭冠行列,馬珊是去年加入女子歐巡賽的菜鳥,生涯最佳戰績,是去年法國公開賽並列第3名。

明返台想嗑麻辣鍋
曾雅妮笑說:「想當初我還是菜鳥的時候,跟索倫絲坦同組也是緊張的要死,現在該換別人嘗嘗這種滋味了,但我還是很Nice的啦,每次跟不認識的球員同組,就當作去交朋友的囉。」
曾雅妮結束本周的英國公開賽後,將返台休息2周,預計明天上午搭乘長榮航空班機光榮返台,此刻妮妮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睡一覺,然後大吃一頓,最好去吃個麻辣鍋,因為我實在太懷念台灣味了。」

曾雅妮小檔案
年齡:22歲(1989年1月23日生)
身高╱體重:168公分╱62公斤
球齡:17年
世界排名:1
興趣:唱歌、撞球
LPGA職業出賽場次:87場
LPGA累積獎金:638萬美元(約1.86億元台幣)
轉入LPGA時間:2007年(2008年進入LPGA)
LPGA奪冠場數(大賽冠軍數):9(5)
生涯獲獎:
2010美國高爾夫作家協會年度最佳女子球員
2010年年度最佳球員
2008年LPGA年度最佳新人

曾雅妮生涯大賽冠軍
2011/07/31英國公開賽 獎金37.5萬美元(1083萬台幣)
2011/06/26LPGA錦標賽 獎金37.5萬美元(1083萬台幣)
2010/08/01英國公開賽 獎金40.8萬美元(1178萬台幣)
2010/04/04納比斯科錦標賽 獎金30萬美元(866萬台幣)
2008/06/08LPGA錦標賽 獎金30萬美元(866萬台幣)
註:LPGA(Ladies Professional Golf Association,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

(蘋果日報)
--
上網罵人沒指名道姓 也會觸法

針對網路筆戰的法律界限,律師陳佑仲指出,上網張貼文字、圖像是否觸犯公然侮辱罪,可從訊息內容及辨識性這兩個要件判斷,若內容涉及辱罵且指名道姓,或雖未指名道姓但足以讓不特定多數人辨識是在罵誰,就觸犯《刑法》公然侮辱罪,可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毀損名譽恐坐牢
陳 佑仲說:「公然侮辱的訊息不須釐清是否為事實,只要對方覺得受辱就成立。」他舉例,高雄曾有一名陳姓中醫師,將離職的周姓女員工照片和猴子照片,一起貼上 臉書中署名「猴臉歲月」的相簿,還在周女照片圖說註記「看猴的臉色」,若周女提告,不論她是否長得像猴,只要覺得受辱,陳醫師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律 師蔡文玲補充說,若上網散布的文字、圖像不是辱罵性質,而是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惡意栽贓指控,例如貼文「聽說這個女大學生很愛援交」,旁邊又貼她照片,若 貼文者無法舉證指控屬實,或雖能證明她愛援交,但此事涉及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就可能觸犯加重誹謗罪,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

(蘋果日報)
--
眼睛常痠澀 恐為老花眼

Q 我的眼睛常常感到痠澀、流眼油,這是老化徵兆嗎?該如何改善?
A 老化確實可能造成人們的眼睛睫狀肌收縮調節能力變差,造成老花眼、視物吃力,繼而有眼睛痠澀、流淚(俗稱流眼油)等表現,對這類情形,可藉由配戴老花眼鏡來改善不適。

延誤治療可能失明
不 過,除了老化因素外,淚液分泌不足或眼睛遭細菌、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讓眼睛常有痠澀、不自主流淚等表現,建議有上述症狀者,最好還是就醫檢查,先釐清 病因為何,再對症治療;如果眼睛痠澀是遭細菌、病毒感染,而誤認是老花眼、延誤治療時,有可能會惡化為角膜發炎或潰瘍,嚴重恐有失明的危險。

(蘋果日報)
--
如此的「憲法守護者」/黃維幸

《蘋 果》記者王煒博聲請《社維法》釋憲結果出爐了,司法院雖肯定跟追採訪是新聞自由一部分,並認為《社維法》有待修法改進,但是,又主張《社維法》的實質內容 明確而又合乎比例,違警程序也無不當,所以合憲。司法院在短短幾千字的解釋文裏提到「社會通念」八次之多,好像是妥善釋憲的中心思想,其實在新聞自由與隱 私的糾纏中,沒有什麼「社會通念」;即使勉強製造「通念」,也只是不懂懷疑「通念」到底是什麼「碗糕」的不幸結果;而隨「通念」釋憲,更是荒謬。

解 釋文一方面認為:「社會通念」告訴我們什麼情況之下什麼是「隱私的合理期待」,因此《社維法》不牴觸法律明確性原則;「社會通念」又知道什麼樣的跟追採訪 屬於具有公益性而可得容忍的採訪行為,法律限制並未過當。他方面卻說:隱私的合理期待、跟追的容忍界限、以及事件是否具公益性的「判斷與權衡」具有複雜 性,應檢討修法或另定專法。前一種說法主張社會對新聞採訪與隱私之間的關係有明確的共識,後一種看法卻主張兩者之間關係複雜,衡量困難,須有立法的審議。 兩種觀點,南轅北轍,相互矛盾,無法並存。
我們理解大法官必須妥協,才能湊足三分之二以上的必要票數通過解釋文,所以理由書末段修法或立法的建議 或許是對不滿《社維法》的法官的一種戰術上的讓步,不須過分誇大解釋文的前言不對後語。然而,即使忽略解釋的矛盾,也無法補救純屬想像,卻不存在的「社會 通念」。之所以訴諸水中撈月的「通念」,是因為聲請人已經明明白白告訴司法院:相關《社維法》的規定太含混了,太使人無所適從了。可惜多數法官就是不信 邪,堅持例如《社維法》規定的「正當理由」是社會上人人了解,深具共識的「通念」。
可是,深究之下,連大法官也不知道有什麼「通念」。《社維法》 說有「正當理由」可以跟追,所以大法官說有「正當理由」就可以跟追採訪,《社維法》的規定再明顯不過,大家鼓譟什麼?可是,當記者、警察、名模、小開、律 師、學者對「社會通念」各有解讀之下,「正當理由」似乎又不那麼「明確」。

「通念」無需釋憲
只是大法官卻不為所動,因為「正當理 由」「明明」告訴我們跟追採訪必須「屬大眾所關切並具一定公益性」,要有「新聞價值」,「須以跟追方式進行」,並為「社會通念所能容忍」。換句話說,除了 一些虛無縹緲的抽象限制之外,跟追採訪必要的合法性在於跟追採訪的必要,這種邏輯也真虧我國的司法權威機關才說得出口。
你不要誤解我在鼓吹台灣盛行的「法條解釋菁英謬論」,以為法律的理解可以脫離生活經驗自成一格。我是說:不是法條文字不該以常識性的了解去解釋,而是當詞句超量的負荷已超越常識理解的可能,不能仍然以為可以以萬無一失的公式去處理。前者是睿智,後者是低能。
以 為「社會通念」具有《憲法》價值不僅危險,更是知識的怠惰。套用尼采一段名言;「道德價值(社會通念)本身的價值是首先必須檢驗的東西──為此,需要知道 德價值(通念)發生及演化的條件及變化。(可是)人們把道德價值(社會通念)的價值當做理所當然,當成事實,當似無可懷疑……。」
不顧對「通念」 有無的認知有重大歧異而武斷認定,已是法律解釋方法上非常不妥的態度;自詡是《憲法》守護者卻在個人權利的問題上隨「通念」逐流,更是釋憲的基本謬誤。 「通念」不勞《憲法》保護,更無需釋憲。大法官過去並不是毫無這種認識,例如宣傳共產主義的好處雖非台灣「社會通念」,可是大法官卻敢承認這是受《憲法》 保障的個人權利自由。這樣看來,現在的司法院是退步了,《憲法》法院居然淪為「社會通念的守護神」。

大法官不懂媒體 同是社會亂源/呂一銘

新 聞自由、社會責任、法律規範及新聞自律,本無孰重的問題,最好能全部兼有,但若權衡當前台灣民主化的轉型正義不足,任何不利新聞自由舉措,皆應優先防杜, 避免法西斯幽靈復活。今天就算狗仔跟拍採訪有不當之處(對象應為政商名流、知名演藝人員,若涉及侵犯一般平民隱私權,乃至浮濫的八卦報導,則另當別論), 但絕非是透過大法官們釋憲手段,將已落伍的「違警罰法」在《社會秩序維護法》中復辟,使被媒體監督的警察機關得以介入審查新聞採訪,讓警察認定記者跟追人 是否過當,代替閱聽大眾判斷新聞價值與公益性;大法官們竟謂若不服裁罰,可向法院聲明異議(此時記者已喪失採訪先機)云云,簡直荒謬至極!在民主先進國 家,採訪行為是否過當,須經法院公正審理,而非警察機關逕自認定,顯然大法官們對新聞採訪為何物,根本一知半解,使此一釋憲案淪為恐龍「法匠」的笑話!

今 天媒體人若不懂法律(或自律)容易變成為社會的亂源,但法律人若不懂媒體,非僅會成為限縮新聞自由的幫兇,尤是民主國家的悲哀!像大法官們竟然界定包括揭 發犯罪或重大不當行為、維護公共衛生或設施安全、監督政府施政的妥當性、監督公職人員執行職務或適任與否、政治人物言行的可信度及公眾人物影響社會風氣的 言行等6種狀況,為具公益性或有新聞價值,還認為現有法條已兼顧《憲法》比例原則,已符合爭議法條所稱的「正當理由」,簡直令識者匪夷所思!因為什麼叫做 「新聞」?定義不一。揆諸實際根本無法預先得知新聞的發生,必須經採訪發掘的前置作業,才能知曉;如同「人何時何地會發癲咬狗,原因為何?如何咬 法?……」,誰能預測?至於可以想到的所謂「新聞」,泰半是屬於靜態、知性或娛樂性範疇(例如前述的6種狀況,還有政商名流、知名藝人的活動、特定題目或 環保調查採訪,或已知的經濟發展深入分析報導等等)。

寒蟬效應助紂為虐
換言之,任何動態或重大新聞發生之初,都難以判斷其新聞價 值的高低,或具公益性(公義、公共議題)?如今大法官們竟逕行畫下紅線,認記者跟追採訪若具「公益性」或有新聞價值,只要不採緊迫跟追,就有正當理由不受 罰,讓人啼笑皆非。譬諸媒體當年跟拍司法院某副院長的緋聞,後演變成司法醜聞,又如若干法官的貪贓枉法好色,復扯出司法不堪的問題,若干大學教授的不倫, 帶來負面教育影響話題,又如若干立委遊說受賄,或上「薇閣」等緋聞,產生民代負面形象等等,媒體點名跟拍者固有,不少是偶然跟拍發現,牽扯一堆話題經社會 斧鉞改善進步,有目共睹。
由於大法官們為菁英中的菁英,具有高度的智慧,又掌控司法話語權,如今輕率一句「交警察裁量」,就使有權、有勢、有錢的 政商名人,得以藉此要求警方裁罰記者(一般人民找警察往往求助無門),自易產生媒體的「寒蟬效應」,反助長「魔高一丈」的氣焰,豈非是戕害新聞自由,助紂 為虐?!名人(公眾人物)本為新聞要素之一,取之於社會成就自己,理應為社會(公益)表率,與一般人不同,其隱私權自是相對偏低(如果媒體逾越過分,應強 化自律的功能,而非捨本逐末,保障政商名流做見不得人的壞事),若非媒體監督,例如欠稅大亨如孫道存者,豈非早已逍遙法外?如果司法、立法、行政部門怠 惰,不設法亡羊補牢修法,將一樣是戕害新聞自由的共犯,豈容等閒視之!

(蘋果日報)
--
狂打Xbox12小時 20歲男猝死

許多青少年沉迷電玩,卻忽略這可能發生致命危險!英國一名20歲青年,最近因常打電玩逾12小時,致肺栓塞死亡。他父親悲傷之餘提醒其他父母,避免讓孩子長時間坐在電腦前。
克里斯對微軟Xbox電玩非常入迷,日前他在面試時對朋友說他前一晚睡覺時胸部不舒服,心跳突然變得很慢,曾一度驚醒。

血流瘀滯致肺栓塞
聊天過程中,克里斯突倒地抽搐,救護車到達前就不幸身亡。前天驗屍結果證實,克里斯是死於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
沒病史的他,由於常連續數小時坐在電腦前打電玩,甚至超過12小時都坐著,致下肢靜脈血流瘀滯、栓塞,血塊經血流流至肺部引發肺栓塞,導致死亡。醫師建議,打電玩每隔1小時應站起來運動,避免下肢靜脈栓塞。

(蘋果日報)
--
常連打XBOX12小時 英宅男猝死

20歲青年肺栓塞致死

繼一名13歲女童玩XBOX,疑似引發心臟病不治後,英國20歲青年史坦尼佛愛打XBOX電玩遊戲,常常一打就是連續12小時,結果日前走在路上時猝死。驗屍結果確認死因是「深層靜脈栓塞」(DVT),導致血栓堵住肺部而死,起因就是長時間坐在同一位置上。

史坦尼佛曾向朋友表示,感覺自己胸口有異狀、心臟跳動異常緩慢而在半夜醒來,但不久便回復正常。日前他與朋友前往就業服務中心面試時,突然抽搐倒地,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死因報告證實,史坦尼佛的死因是DVT。

史坦尼佛沉迷於「最後一戰」(Halo)等射擊遊戲。父親戴維說,兒子簡直是「為XBOX而活」,時常連續玩好幾個小時都不休息。他對兒子的死極為震驚,呼籲電玩迷要注意自身健康。

史坦尼佛家人7月30日發起一場「覺醒運動」,提醒大家防範DVT及玩電玩的風險。悲慟逾恆的戴維說:「全國各地的兒童都長時間玩這些遊戲,他們不明白這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

DVT又稱「經濟艙症候群」,通常是指因長時間搭乘飛機、汽車或巴士內的狹小座位而引發的血栓,這些血栓塊會順著血流跑到肺部,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導致呼吸困難造成死亡。

今年初,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天在螢幕前坐4小時以上,死亡率會比低於2小時者增加48%,心臟衰竭、中風的機率甚至增加125%。

(自由時報)
--
宋代釉盤 遭北京故宮摔碎

北京故宮博物院繼5月遭竊,把從香港借展的7件文物一度弄丟後,又傳出把國家一級文物「青釉葵瓣口盤」毀損事件。北京故宮昨證實,宋代哥窯代表作「青釉葵瓣口盤」日前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損壞,初步判定為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中國網友「龍燦」前天在微博po文,指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瓷器在出庫時,被故宮器物部人員摔碎。北京故宮證實,實驗室人員7月4日操作失誤,導致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讓「青釉葵瓣口盤」受到擠壓損壞。但故宮有意迴避是否如網友所稱,被「摔碎」。
「青釉葵瓣口盤」原為清宮收藏文物。同屬宋代「哥窯」製梅花洗瓷器,去年就在澳門以逾7400萬元台幣拍出。
台灣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嵇若昕昨指出,既然是無損分析,就不應動到文物本身。如果研究恐損及文物,就應改購買相關文物的碎片研究。嵇若昕指,國內以X光或光譜分析等進行「無損分析」研究,從未發生過把文物毀損。

報你知 青釉葵瓣口盤 哥窯代表作
「青 釉葵瓣口盤」由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所製,高4.1公分、口徑20.2公分,呈六瓣葵花狀,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特色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瓷器上 口沿薄釉處露出灰黑泛紫色,足部無釉處呈現鐵褐色)、釉面呈開大小紋片的「冰裂紋」。北京故宮形容:「此盤造型優雅、大方、線條富於變化,為哥窯的代表作 品。」

(蘋果日報)
--
鬼月禁忌大解密

居家篇
鞋子隨意擺放
睡覺的時候,可以將鞋子一正一反隨易擺放,避免好兄弟循著足跡鬼壓床。

室內勿掛風鈴
家門口勿種植榕樹,屋內也別亂掛風鈴,以免陰煞與聲煞惹來好兄弟的覬覦,鬼月不玩碟仙、不上陰廟,減少與陰靈接觸的機會。

天黑前收衣服
睡覺或是天黑之前,要把曬在室外的衣物收回家,否則恐被好兄弟依附。

外出篇
隨身帶護身符
身上可以帶著廟裡求來的護身符、佛珠,或是粗鹽、糯米等避煞物,參加喪禮或探病之後,宜往人多的地方走走或是用艾草拂身,好兄弟才不會緊隨在後。

勿到山水處玩
盡量不要到山裡、水邊或是瀑布的附近遊玩,這些有山有水的地方通常都是好兄弟的聚會場所。

不要獨自夜遊
夜晚不要獨自四處遊盪,夜遊時勿持手電筒往樹上照,以免驚動樹梢上的好兄弟。

勿喊他人全名
晚上勿直呼他人全名,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也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以免好兄弟奪走三魂七魄。

不隨便拍人肩
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或是肩膀,一不小心就熄滅了對方的真火,好兄弟會趁機上身。

(蘋果日報)
--
10萬以國人上街頭 嗆「活不下去了」

不滿高物價高房價的以色列民眾,30日在十個城市串聯超過十萬民眾上街抗議,高喊「物價太高,快活不下去了」,要求政府提出經濟改革政策。以色列媒體稱這次示威是中產階級革命。

這場要求政府經濟改革的示威活動,兩周前由一群青年在特拉維夫發起,30日的抗議活動是規模最大的一場,光是特拉維夫就聚集了5 萬人,其他九個城市也有超過5萬人響應。

示威民眾多半是廿多歲到卅多歲的中產階級,他們不滿以國近來物價高漲、貧富差距惡化、房價飆漲,憤而走上街頭,他們高舉的標語包括「作三份工也無法打平開銷」、「我們要求社會公正」。

以 國民眾平均月收入為2500美元(約台幣7萬元),教師、公務員及社工薪水更少,通常不到2000美元。當地房價從2007年底至2010年中飆漲 35%,房租也不斷上漲,耶路撒冷的普通三房公寓月租要1000美元(約台幣2萬八千元),是許多人月薪的一半,特拉維夫房租更貴。

警方表示,30日的大型抗議活動沒有暴力事件傳出,而就在活動結束後,以國財政部局長沙尼(Haim Shani)31日表示,「我無法完成我的使命」,引咎辭職。總理內唐亞胡也表示會在8月1日的內閣會議中與各部長討論,提出一套「實際」的計畫來解決問題。

(聯合報)
--
研究指使用IE瀏覽器用戶 平均智商較低

研究指出,微軟IE瀏覽器用戶,平均智商比Google瀏覽器Chrome以及火狐(Firefox)使用者來得低。

福 斯新聞網報導,自稱是「全球網路心理測驗領導者」的美國市場調查公司艾提坤(AptiQuant),針對瀏覽器用戶智商調查發現,歐普拉(Opera)瀏 覽器用戶平均智商最高,Chrome、火狐、蘋果Safari瀏覽器用戶平均智商差不多,但比歐普拉用戶略低,最低的是微軟IE使用者。

報 導中說,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許多專業人士及電腦怪才愛用Chrome、火狐及歐普拉瀏覽器,提高了整體智商水平。相對地,微軟IE用戶多為不熟電 腦的初學者,他們不知道有其他選擇。此外,研究還發現,使用舊版IE6或IE7的用戶,平均智商比新版IE8、IE9使用者還低。

(聯合報)
--
觀審制是平衡法官權力的第一步/聯合報社論

司法院通過「人民觀審制」試行方案,將推動有限度的民眾參與審判的新制度。計劃一宣布,各界批評聲浪即如翻江倒海而來,未來立法及執行要闖的關卡恐怕不少。

不論三權還是五權,司法權的主要特色當然是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過去司法改革長期的努力是追求審判獨立,所以廢止「書類送閱制度」,也建立起法官參與的人事制度,阻斷了「上級、上上級」干預判決的各種管道;至今,我國法官審判獨立,已可謂達到法治國家的標準。

當 法官的審判權力不受任何干涉時,在審理實務上其實就是法官極權,法官等於是「法庭裡的上帝」,一切法官說了算。這樣一來,審判的成敗,法官個人因素即成了 關鍵。倘若法官個人有特定偏見,或有道德瑕疵,甚至明顯能力不足,其手中的審判權力又無任何制衡機制,即可能作出引發嚴重爭議的錯判、謬判,終致打擊司法 信譽。近來所謂「恐龍法官」之譏,或部分政治色彩濃烈法官爭議極大的舉措,甚至法官貪污案引起巨大的批評等等現象,都說明了我們追求司法獨立已經進入物極 必反的情境,如今是「不患司法不獨立,而患其太獨裁」。

因此,從平衡過於極權的審判權力而言,試著找出任何可行制度的努力,都值得支持; 亦因如此,我們在引進或創設任何新的制度時,都必須先考慮社會實況,不可過於理想化。司法院的「人民觀審制」推出之後,有人以英美採用的「陪審制」或德國 採行的「參審制」加以比較,指「人民觀審制莫名其妙、對人民不信任」云云。撇開違憲爭議不談,那些「理想制度」若立即引進,恐怕真的有些困難。

先 看英美的「陪審制」。因為陪審團有決定案件事實成立與否的權力,與主持審判和適用法律的法官可謂做到了分權;但平民組成的陪審團,儘管有種種挑選過程、嚴 加隔離、法官的指導等等防範機制,仍確實容易受到各種訴訟花招的左右,而作出意外的決定,在英美也有很多檢討。倘若現在就將陪審制搬來我國,大概沒有人敢 相信以我們的社會實況,陪審團的運作能夠達到英美的標準。英美的實踐都不理想了,能想像我們若採陪審團會是什麼模樣嗎?這不是「信任人民與否」的問題,而 是不能拿案件和個人權益來賭博。

再說德國「參審制」。參審員像法官一樣參與審判和判決的作成,但並不是所有案件都有參審員,而是在刑度較輕的案件,下級法院有參審員;重罪案件即使有參審員,人數亦低於法官,且終審不採參審員。由於參審員的要求比陪審員更高,在我國現況,恐怕更難安排值得信任的選派機制。

我們認為,考量社會實況之後,以「人民觀審制」作為踏出平衡法官審判權力的第一步,再觀察實施成果,作為更進一步選擇「陪審制」或「參審制」,或任何其他可行制度的基礎,應該算是從無到有的相對穩健的方案。

我 們贊成司法院打破司法界的保守習慣,踏出這重要的第一步,但認為該試行方案還是有許多地方必須加強。例如,依公布資料,觀審員選定之後,似無防範不當影響 的機制;雖然觀審員只有建議權,但新制試行,觀審員的意見,對法官還是有很大壓力的。不當影響必須防範,甚至給予處罰。再如,一般而言,高中程度以上國 民、滿二十三歲即有擔任資格;以現況何言,恐怕過於寬泛。倘若法官二十六歲、觀審員二十三歲,這樣的組合能讓人放心嗎?細節影響成敗,尚待仔細研議。

(聯合報)
--
學好英語就有競爭力了嗎/王正方

參 觀坊間的英語補習班教學。老師教學生念多音階英文單字,採分段處理,每個音階的發音如一個中國字,重複多遍,學生跟著學舌,然後連起來念。說這種教法,能 克服孩子的發音障礙。倒像我們小時候的土法煉鋼,在英文課本上注上發音相近的中文字:Good morning姑爹摸你。

數十年來,台灣人十分熱中學英語,但總體成績普通。某次國際英語評鑑,台灣學生在亞洲落在韓國之後,奇恥大辱。一般的現象是:學過英語的人有點閱讀能力,聽力不強,對話諾諾,寫作不成章句。台灣的英語環境不好,合格教師少,教學法也頗值得商榷。

孩 子英文不好,怎麼跟人競爭?只要出得起補習費,家長都送孩子上課後英語班。經濟條件好、自認英明的父母(不乏高級知識分子),紛紛送十三、四歲在國中就讀 的子女去國外上學。有的託經紀公司辦理,找學校、寄宿家庭。國外有親戚更方便,小孩住在自己人家裡怎麼不放心?我們那位大姑,斯巴達式管理,遠近馳名。何 況台灣的教育制度搖擺不定,學習刻板無趣,不重啟發,孩子崇尚自由,受到壓抑不快樂。

大導演丁善璽曾告訴我,他有太多小留學生的故事,有 血有淚,拍出來會感人至深。心智初開的孩子們,闖入陌生國家,無親無故,面對著生活、學習、人際關係的龐大壓力,不時會產生困惑、彷徨、委屈、傷感,又向 誰去訴說?有誰會關心、協助,度過人生的難關?教育子女的任務整個外包,每個月只撥一筆錢過去,輕鬆得有如付房屋貸款。不時上網視訊一番:你好,我好,可 得爭氣呀!只管生卻不親自教養的父母,不如非洲母獅。因為從來沒聽說過,有母獅子把未成年幼獅送到國外姑媽那兒去的事。

往往是花大把銀 子,孩子在某學店上學(家長忙,根本沒去過那間學校),美國俗語、穢語流利,認識了狐朋狗友、喝酒抽菸、嗑藥嫖娼,家長震怒,斷絕經濟支援,從此成為路 人。有的孩子長期受寄宿家庭的惡質待遇(多數是精神上的),態度消極,就讓課業一律「當」掉,走投無路,效命山姆大叔部隊,轉戰中東。這都是為了提升子女 的英文程度?

有位小留學生獨立奮鬥,畢業自長春藤名校,中英語流利。她卻懊悔沒能留在台灣多學幾年中文,因為中文還是她的母語,提升外國 語文程度,必須先有堅固的母語基礎。國中學的中文太有限了,否則她的中英文應該更好。過來人現身說法,想學好外國語,首先要打好中文底子,廿歲以後再下功 夫K英文,只要有毅力也來得及。

中文則一定要從小奠定基礎,反過來先學外語,長大了再學中文就難多了,能以雙語寫作同等精彩的,到現在還是只有林語堂(他受英語啟蒙教育)一人。更有英明過度的家長,把小孩送到美國學校去,英語不見得能學好,孩子的中文保證給耽誤了。

廿一世紀了,能講流利的英語,便具備競爭力了嗎?前歐盟駐台代表夫人認為,現代人必須要學好中文。她和一兒一女都在師大國語中心學習,成績不錯。台灣是全世界學中文環境最好的地方,競爭力的獲取就在當地。

(聯合報)
--
免驚!後座沒繫安全帶 半年後才開罰

小客車後座強制繫安全帶今起上路,不過大家免驚,宣導半年後才開罰。這段期間警方為避免擾民,暫時不會只因後座沒繫安全帶,就逕行攔車勸導,但要求員警執行路檢或酒測勤務時,一併注意後座乘客是否繫安全帶,規勸民眾為了行車安全,儘早養成習慣。

國 父孫女孫穗芬在台車禍身亡,引發社會對小客車後座需繫安全帶的關注,推動修法。交通部宣布今天起進入小客車後座強制配戴安全帶的宣導期,明年二月起,小客 車後座乘客若未依規定繫安全帶,成人在一般道路可處一千五百元,國道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則處三千元到六千元罰鍰。民眾搭乘計程車若拒絕繫安全帶,乘客須受 罰。

十二歲以下孩童宣導期達一年,明年八月起,家長應依兒童身高、體型加裝輔助座墊,兒童宣導期較長,主要是國人對兒童遵行法律的觀念還要加強。

警政署已發函各警察機關上述執法原則,強調在明年二月執法期前後,將加強勸導頻率。交通組組長李平生指出,警界對新規定會以身作則,即日起不論搭乘公務車或駕駛私家車,後座乘客都必須繫安全帶,希望有帶頭示範作用。

各縣市警察局也會利用員警常年訓練或舉行交通相關工作會議時,加強宣導後座乘客繫安全帶規定,要求員警務必落實。各縣市警察機關也會配合各縣市道路安全委員會,以張貼海報、標語方式,提醒民眾養成後座乘客繫安全帶習慣。

針對遊覽車翻覆意外頻傳,昨天有學者認為,遊覽車一旦發生事故,傷亡人數更多,交通部應採「一步到位」,將遊覽車也納入強制繫安全帶的範圍,但交通部表示暫不考慮。

學者:大客車乘客 也應繫安全帶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葉台山表示,若以一百公里時速計算,對撞時因重力加速度,六十公斤的人在短短零點一秒內需承受約三千公斤以上力道,「安全帶就在那零點一秒發揮保護作用。」

葉台生說,小客車在過彎時的離心力關係,未繫安全帶容易摔出去,大車在過彎時則因重心過高則容易傾倒,「有繫安全帶一定比較安全。」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十年來共發生兩百六十四件大客車重大災害緊急事故,總計造成一百七十六人死亡,超過一千八百人受傷,平均每兩天就有一人因遊覽車事故造成傷亡,民間團體及學者認為,大客車所有乘客也應強制繫安全帶。

國父孫女孫穗芬在台車禍身亡,引發社會對小客車後座需繫安全帶的關注。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不能因為傷亡的是名人,政府才認為有需要強制繫安全帶,「從預防的角度來看,無論名人或平民,一個都不能少。」

交通部路政司司長陳彥伯說,目前歐盟中僅德國強制搭乘遊覽車需繫安全帶,台灣須待社會凝聚共識,「循序漸進」。交通部路政司科長林福山說,大客車車體結構與小客車不同,目前國際尚未見到大客車需強制繫安全帶的趨勢,交通部尚無此規畫。

「交通部推動繫安全帶的宣導教育應一次到位。」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國道客運一旦碰撞造成嚴重翻覆,乘客可能被拋出窗外,交通部應採較前瞻性的作法,不分車種推動加繫安全帶。

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會常務理事林大煜認為,既然國外已有前例,我國也應評估狀況考慮跟進,繫安全帶絕對比較安全,「台灣人又不是鐵打的。」

座強強制繫安全帶 多數配合意願高

小客車後座強制繫安全帶措施今天上路,不少人仍霧煞煞,但多數認為「對安全更有保障」,配合意願高。

奇幻文化基金會創辦人朱學恒擔憂,往後若帶著一歲十個月的兒子搭計程車,除了背嬰兒車外,「該不會還要自己帶安全座椅吧?」他得知新規上路後感到煩惱。

交通部路政司科長林福山表示,計程車無法替不特定的對象準備安全座椅或是輔助座墊,十二歲以下孩童搭乘計程車,屬於規定中的「排除對象」,有幼童的家長不用擔心。

家中有兩名幼童的家長楊宗修認為幼童在汽車後座容易受傷,「本來就應該強制」。

他說,過去前座尚未規定應繫安全帶前,他已開始要求副駕駛座需繫安全帶,雖然往後搭乘計程車需繫安全帶稍微麻煩,但他認為「習慣就好」。

從事行銷企畫的曾正妤認為「不會覺得太困擾」,該措施形同對安全多層保障,只是不太清楚正確實施時間,希望政府能多加宣導。

(聯合報)
--
東京銀座高樓頂 養蜂樂

聯合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為讀者規畫「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國外採訪系列專題,並以數位匯流的方式呈現報導,邀讀者一起走向新媒體時代。

身處水泥叢林,吃到的蔬果多半是化肥催熟、農藥泡大的,吃自己種的菜是無可取代的滋味,也是和自然對話的渴望。在東京,愈來愈多人成為都市農夫,他們善用大樓屋頂荒蕪的空間,打造城市有機農園,用綠意趕走都市熱島效應,留住人與環境關係變好的幸福。

感謝中國信託贊助此次國際採訪計畫,長榮航空提供交通協助,與國人一起放眼世界,關懷台灣。
--
在都市務農成了日本東京的樂活新時尚,這群人在銀座商圈的頂樓養蜜蜂,並號召更多人把閒置的屋頂變菜園,讓屋頂菜園變招蜂引蝶的樂園,東京天空也有愈來愈多的開心農場。

東京銀座商圈的「紙漿會館」十一樓屋頂,幾十萬隻蜜蜂安分地住在蜂箱裡,很難想像在亞洲最貴地段的大樓屋頂,竟成了養蜂場。

銀座蜂蜜 東京限定

「今 年梅雨提早了兩周,耽誤了採蜜。」田中淳夫招呼工作人員和見習的社區民眾穿戴防護衣帽,用熟練的身手取下蜂巢上的蜜蠟,再用機器析離出芬芳美味的「銀座蜂 蜜」。他說,三到六月是採蜜的最佳時節,未料連日梅雨攪局而延後,也因為雨下太久,花蜜銳減,以致蜂蜜甜度減了十度,「但滋味還是很棒!」

田 中淳夫與高安和男在2006年共同創辦非營利組織「銀座蜜蜂計畫」,原本只是好奇紐約、巴黎在都市養蜂的現象,加上東京的皇居、濱離宮植物園等綠地總在春 夏開滿各式花卉,「如果也在東京市區養蜂,這些花就有了附加價值,吃到都市產的蜂蜜也是件新鮮事。」田中淳夫突發奇想,在都市屋頂養蜂的「Bee Garden(蜜蜂花園)」計畫也跟著成形。

他們看好周邊的環境資源,「Bee Garden」計畫決定先在銀座試點。

頂樓菜園 增加蜜源

「工蜂外出採蜜,活動半徑約三公里。」田中淳夫說,牠們可以採蜜的地點包括銀座的行道樹、日比谷公園、皇居和濱離宮植物園;四月有染井吉野櫻與油菜花,五月是馬栗樹,六月是鵝掌楸和蜜柑的花蜜,這些都距銀座三公里的範圍內。

光靠現有的戶外植栽,不足以應付逐年增加的採蜜所需,「銀座蜜蜂計畫」推廣屋頂平台種菜,號召市民成為「都市農夫」,透過種植開花的有機蔬果增加蜜源。

「這 些茄子、番茄、絲瓜……都是有機的,動手種不但享受田園樂趣,吃到更是滿足。」老牌的銀座百貨公司松屋率先響應Bee Garden計畫,頂樓休憩平台變成菜園,松屋百貨總務部專任係長大木幸生說,今年四月,來自銀座商圈的飯店、烘焙坊、酒吧等店家志工,共同參與種菜,八 月收成時,將由飯店大廚用這些新鮮食材煮成咖哩飯和大家分享。

行銷蜂蜜 商家結盟

銀座的屋頂菜園已增加到十幾座,不僅綠化屋頂閒置空間,為頂樓降溫、節省空調用電,平時不相往來、只有生意競爭關係的商圈業者,在Bee Garden的撮合下交情愈來愈好,也紛紛站出來關心銀座的環境與未來。

「以往和同行是互搶客人的對手,現在因為Bee Garden計畫都變成好朋友了。」經營酒吧的白坂亞紀用行動支持養蜂計畫,她是屋頂菜園的志工,也是銀座蜂蜜的行銷大使。

身 為「銀座社交料飲協會」理事,白坂亞紀找來銀座酒保大賽的歷屆冠軍得主,用銀座蜂蜜調製一款威士忌蘇打酒「蜂蜜highball」,成了66家銀座酒吧最 受歡迎的調酒,「消費者點這杯『銀座限定』的調酒,不僅能紓壓,還能貢獻環境」。原來,每杯蜂蜜highball提撥售價兩成,作為環境綠化及Bee Garden推廣基金。

法式甜點 賣到缺貨

銀座歷史最悠久的銀座西洋飯店也力挺銀座蜂蜜。「我們做的法式甜點Macaron(馬卡龍),只有銀座吃得到。」飯店公關經理田淵美千枝拿出剛出爐的Macaron說,推出後總賣到缺貨,至少要一周前預訂才吃得到。

她說,銀座蜂蜜比一般蜂蜜貴兩倍(1公斤3600元台幣),但因認同養蜂計畫,附近數十家烘焙坊、飯店業者全都採購製作糕點,除了風味絕佳,這幾年日本提倡個人參與地區發展,也吸引民眾用消費參與這股「蜂」潮。這些彼此扶持所產生的利潤,也會用來回饋銀座的自然環境。

蜜蜂為銀座所帶來的不只是商機,牠為植物授粉,於是樹木繁衍果實,鳥類因而聚集,生態環境得到了滋潤而重拾生命力,也讓久居城市的人們省思疏離的人際關係。

呵護蜜蜂 禁灑農藥

在 銀座養蜂正引發東京的環境質變。「銀座蜜蜂計畫」理事長高安和男表示,看到每天有幾十萬隻蜜蜂飛到市區採蜜,去年起,銀座所在的中央區公所自動刪減500 萬日圓(約台幣180萬元)的行道樹農藥預算,天皇也下令皇居的植栽不可噴灑農藥,確保辛苦的蜜蜂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從銀座出發,都市養蜂場正向大阪、名古屋、札榥、仙台、北九州市等地擴散開來,對都市環境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勢必與日俱增。

澀谷屋頂開心農場 療癒上班族

日正當中,做好防曬措施的宮本佳壽子正為田裡乾渴的農作物澆水降溫。只是,這畝田不在鄉間農村,而在東京鬧區澀谷的公寓屋頂。

這座名為「表參道彩園」的市民農園(當地稱「貸菜園」),位在澀谷一棟三層樓公寓的屋頂平台上,離地鐵站走路不到五分鐘。這裡看出去沒有郊鄉綠野,而是六本木、表參道、原宿一帶高樓林立的都市風景。

兩年前,「銀座農園」公司社長飯村一樹向屋主承租後,轉租給附近居民和上班族種菜。他用每格一乘三公尺的杉木框,把卅坪大屋頂平台分成十六格,每格「田地」填滿土壤和有機肥,結合簡要排水系統,解決漏水問題,也避免過重的建築結構負荷。

每塊小田地月租約台幣五千四百元,出租率始終在九成以上。宮本佳壽子是這裡的「田間管理員」,當承租人分身乏術時,她就是盡責的園丁。

「其實吃進肚子裡的果菜有限,享受的是親手種植的過程。」宮本指著一周前剛種的小黃瓜和茄子說,它們八月就可收成,原本以為會吸引附近居民承租,沒想到來的是上班族居多。她發現,這些「城市農夫」照料蔬果時特別投入,臉上的表情也很開心,「很有紓壓的療癒效果」。

「這也是都會人的一畝心田。」卅六歲的飯村一樹創立銀座農園公司,就是看穿都會人接近大自然的渴望,「我一直希望能夠吃到親自栽種的安全食物,我想不少人都有相同的念頭。」

飯 村說,城市高度開發,土地大多被大樓占滿了,屋頂平台卻多數閒置,「這裡天空遼闊、日照充足,空氣也很流通,很適合種菜。」他列出來的都是農耕的必要條 件,但人們長期以來忽略了這些荒蕪的「土地」,其實只要細心打理,水泥叢林也能長出翠綠鮮嫩的果菜,不僅能改善頂樓悶熱及都市熱島效應,也能引導都會居民 關心農業,朝食物自給自足的方向邁進。

東京都廿三個行政區可以種菜的屋頂面積約有7917公頃,相當於十座日月潭或三百零五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規模。



辦公室農園 園藝紓壓 員工每天加菜

如果能在絲瓜棚下喝咖啡思考、在番茄園裡和客戶談生意,在充滿花香的屋頂花園午餐,上班的心情肯定不壞。距離東京車站不到三分鐘車程的保聖那(PASONA)人力銀行總部大樓,就打造了一座綠意盎然的辦公室農園。

推開「保聖那」大門,映入眼簾的接待櫃檯風景大不同:黃瓜長藤順著牆面爬滿棚架,交織出一條迎賓綠廊。初次造訪的賓客無不「哇、哇」驚呼連連,臉上洋溢著驚豔的笑容。

這 只是給訪客的見面禮,大樓裡的廁所、會客室也種滿了綠色植栽,幾個樓層都開闢「農園」,透過調節溫溼度、螢光照明和營養液供給,不必使用土壤就能栽種香 菇、木耳、番茄、檸檬、茄子等蔬果,而且結實纍纍。一樓原本有一片年產一百五十公斤的室內稻田,因遇上日本核電廠災變的節電要求,暫時停擺。

「這 些水耕的蘿蔓萵苣,每天為員工加菜。」保聖那新事業開發部經理板見沙耶加指出,辦公室農園所種的菜不外賣,純粹供員工餐廳沙拉使用;二樓一半的辦公區改成 開放式的討論區,原本的隔間牆改種蔬果形成綠籬,天花板也爬滿黃瓜、苦瓜等藤蔓作物,舉目皆綠意,和另一半傳統辦公室相比,形成強烈反差。

「這是與自然共生的辦公環境,對員工的視力、心情很有幫助。」她說,員工的健康是公司資本,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是綠化辦公室的主要動機。至於打造辦公室農園,則是藉由員工輪流照顧,發揮「園藝治療」的紓壓效果,最後吃到親手種的有機蔬菜,「不但開心,也有益健康。」

日本務農人口大量流失,逐漸影響日本的糧食自給率。這家人力銀行響應政府政策,積極參與推廣人才「回農」,除了輔導中高齡人員從事農業生產的二度就業,也招攬日本年輕人加入務農行列。

「對於有興趣用新觀念和新技術務農的人,這座辦公室農園讓他們眼見為憑。」板見沙耶加表示,有些人回不了農村,想在城市務農,透過這套生產系統,可縮短生產周期、提供安全有機蔬果,創造新型態的農業。

保聖那辦公室農園別出心裁,看似人力業者創造話題的噱頭,卻為人性化辦公環境和解決農業問題提供了解答。

倫敦時髦都市佬 農耕戀

莎拉(Sara Davies)領著兩個女孩,在倫敦海克尼(Hackney)春田公園裡「下田」。看到我們來訪,她隨手從田畝旁的樹叢中摘下葉子泡茶,「這裡不灑農藥也不放肥料。」鮮嫩的葉片在茶杯蕩漾春天的氣息,這是我喝過最新鮮的倫敦下午茶。

「我住在倫敦,我熱愛種子與植物。」戴著墨鏡、耳環工作的莎拉,是個時髦的城市女孩,擁有倫敦最時髦的職業─都市農夫。

耕作日記 寫部落格

四年前莎拉參加「耕種社群(Growing Communities)」的都市農田,從志工、助理一路當到總監。如今莎拉管理三處農田,帶領逾百位倫敦人在假日「下田」。

「愈來愈多人搬進都市。但在都市裡,人與土地、食物的關係淡漠無比。我們走進超市買食物,卻不知道它們怎麼從土地裡長出來。」英國都市人口高達百分七十八,農業人口卻僅占百分之二,莎拉認為,解決之道是把農田搬進都市、把都市人變成都市農夫。

忙完農事,莎拉坐在電腦前,把這一天的耕作日記寫進部落格中。「你們很快就會吃到新鮮的捲心菜。」她貼上捲心菜照片,還附上自製食譜。

耕種社群 英國正夯

每周三上午,這群都市農夫的心血結晶,和廿五個專業農夫所種植的蔬果混合,一箱箱運往六個配送點。下午,上千名參與契約合作計畫的海克尼居民陸續抵達,帶走一袋袋為他們量身訂做的蔬菜。每個袋子裡放上一張紙,列出產地與食譜。

袋裡超過七成的蔬菜和三成的水果來自海克尼,近九成蔬果來自倫敦,沒有一份蔬果來自歐洲以外。耕種社群工作人員凱莉(Kerry Rankine)驕傲表示,「我們不但減低食物里程,還支持了廿五個小農、復興了四百英畝的農田」。

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耕種社群,是倫敦第一個「社區支持型農業」。這是英國正夯的一種農業組織,社區居民組成團體與農家訂立契約,預先支付耕作所需款項,農夫再根據居民需求生產蔬果,而社區居民還可以參與耕作、自耕自食。

小孩買菜 認識食物

耕種社群會員每年遴選理事,負責監督耕作方式與品質。本屆理事長潘妮(Penny Walker)說,耕種社群的農夫必須以消費者認可的方式生產食物,而農夫也會邀消費者進入農田,了解「土地守護者」的辛勞。

2003年,耕種社群成立倫敦唯一全有機農夫市集Stoke Newington ,設攤者全是本地農夫,多數農田位在距離市集六十哩處。

周六,原應放假的Willam Pattern小學卻是人聲鼎沸。這所小學在周六變身為Stoke Newington農夫市集,成為另一種學校。居民雪莉說,「我喜歡帶著孩子來這裡買菜,教他們認識食物與農夫。」

農田食物 凝聚居民

在 這座大自然教室裡,老師是農夫,課本則是大自然。被居民暱稱「香菇老師」的馬修,攤位上堆著十幾種菇類。他一邊拿大湯匙攪動鍋裡的香菇湯,一邊向顧客介紹 新發明的菇類食譜。「這裡每個攤販都能解釋食物的來源和作法,你不必面對冰櫃和一無所知的店員。」耕種社群工作人員妮可表示。

台灣顧客樂美琪驚喜發現,攤上多了台灣人喜歡的杏鮑菇,「這裡的食物會根據顧客的需要調整,因為他們自己就是生產者。」

「社區支持型農業讓社區更融洽。」留學倫敦的樂美琪最初是為了碩士論文而研究「耕種社群」,寫著寫著她愛上這裡,乾脆搬了過來,「農田和食物是凝聚居民最好的接合劑」。

食物運送 減少里程

市集和對面的連鎖超市Costco只隔了一條馬路,卻像兩個世界。超市裡是一排排冰櫃,市集裡沒有溫室食物和冷凍食物;超市主打「異國風味」,市集裡卻沒有一份蔬果來自倫敦以外。凱莉說,「我們不只減少食物運送里程,拒絕濫用能源製造的食物,還鼓勵消費者騎單車買菜。」

Stoke Newington只能買到當季的當地水果,卻無損於消費者對它的喜愛。顧客溫妮說她每次來Stoke Newington都充滿驚喜,「你雖然冬天買不到草莓,卻可以在春天看到幾十種草莓。」Stoke Newington曾被Time Out等多家雜誌票選為倫敦最佳市集。

成功企業總是擔心模仿者搶生意,耕種社群卻大方在網站公開經營模式。凱莉說,耕種社群正協助七個團體建立社區支持型農業,「我們透過社區支持型農業,恢復人和土地、食物的關係。」



自耕自食樂 離開超市重新認識食物

「我們必須跟農夫和社區合作,把我們的食物從溫室和超市中搶救回來。」耕種社群創辦人茱莉亞(Julia Brown)說。

農田餵養人們,人們則以支持農地做為回報,共同承擔風險;消費者在市集裡與生產者面對面溝通,享有自耕自食的樂趣和責任。耕種社群「和食物做鄰居」的經營模式,對台灣五、六十歲的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是工業化與全球化餵養出的超市,隔開了土地和人。這一代人在超市中長大,從廣告和冰櫃認識食物。

冷凍技術和全球運輸系統消滅了食物身上的季節密碼;而超市光鮮誘人的蔬果果皮底下,藏著人工美化的謊言與跨國廉價勞工的血汗。

身為工業革命與全球化源頭的英國,上世紀末吹起了「食物在地正義」的號角。

1990年代英國農業受全球化影響,只生產經濟效益高的作物,大量倚賴進口作物。為了對抗作物不均衡和支持本地農夫,茱莉亞和幾位海克尼居民,聯手創辦了「耕種社群」。

食物汙染與能源危機刺激了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成長。不相信進口、基因改造食物的農民,重新尋找讓他們安心的食物。耕種社群2007年達到收支平衡,旗下三處農田,一年創造逾廿萬英鎊的產值。

為什麼要當都市農夫?高學歷的麥可(Michael Turrisi)答案是:「為了社會正義!」現代食物的銷售所得,僅百分之十回到農夫身上。只有當消費者有機會扮演生產者,體會食物鏈的不合理,才能產生扭轉的力量。

離開超市,讓我們重新認識食物。麥可說,食物廣告強調的視覺效果,讓消費者誤認光豔欲滴的蔬果才是最新鮮、美味的水果。

而擺脫經銷商與添加物的社區農田,生產的蔬果往往「賣相」不佳,讓陷於「色香味」迷思的餐廳、賣場卻步。「消費者還需要教育」,回到田園是第一步。

回到農夫市集,讓我們向自然學習新的消費觀念。樂美琪說,農夫市集的食物雖較貴,卻可以「吃多少買多少」;超市的食物便宜卻必須大量購買,「吃不完就丟了」,長久下來未必省錢。

改變世界,就從改變你的食物開始。

倫敦高樓變回農田 把手弄髒吧

「把你的手弄髒吧!」倫敦「首都種植(Capital Growth)」網站的計分版,數字一天天增加。這個數字代表倫敦社區農田的數量。「倫敦政府希望在2012奧運之前,達到擁有2012個社區農田的目標。」倫敦農夫麥可(Michael Turrisi)表示。

迎接奧運,有的城市大興土木、將農田變高樓;倫敦卻反過來,將高樓變回農園。

由倫敦市長波利斯主導的「首都種植」,以資金和技術協助倫敦農夫「開疆闢土」。目前已在都市開墾逾千處社區農田,遍布學校、大廈屋頂、教堂等都市角落。麥可工作的Wenlock Barn農園,便是利用住宅區空地。

以網路將廢地轉為農田的「農地交換網站」也盛行一時。2009年「土地交換(www.landshare.net)」網站成立。擁有閒置空地的地主可上網登記,讓想當農夫的人從中挑選,用「以物換地」方式承租,兩年來在英國速配超過三千英畝的農田。

蜜蜂也是倫敦急欲迎進門的嬌客。「首都種植」的姐妹計畫「首都蜜蜂(Capital Bee)」,目前已協助五十個「社區蜂巢」在這個大城市落腳,彷彿好萊塢「蜂電影」真實上演。

都市農田因此成為倫敦新景點。旅遊雜誌Time Out新出爐的「一千種玩倫敦的廉價方法」,將「都市農園」列為必遊。根據書中所列,倫敦最精華的一、二區,竟有十個以上的大型都市農園。

其中最大的麥塞特農場公園(Mudchute Park & Farm)占地卅二英畝,卻與高級金融區金絲雀碼頭相距不遠。麥塞特歡迎認養牲畜和承租農田,公園裡一幕畫面讓人莞爾─一群南美駱馬躺在草地,遙望不遠處的摩天大樓。

碩士研究倫敦農業的樂美琪表示,倫敦政府歡迎非營利組織以低價承租公園土地、改成農田供居民耕種,是台灣可仿效之處。

「社區農田的終極目標是自給自足。」麥可說,經歷狂牛症等汙染,可就近監控生產過程的社區農田大受歡迎。他主持的Wenlock Barn農田除供應參與契作居民,並成功外銷連鎖餐廳。

(聯合報)
--
7歲童性早熟 9歲月經就會來

彰化縣7歲蔡小妹原本是500公克的早產兒,生長發育卻不輸一般兒童,如今已有C罩杯的豐滿胸圍,她的母親由喜轉憂,求醫診治發現罹患性早熟,醫師懷疑是她被父親販售的除草劑DDE汙染,促使身體加速雌性化。

蔡小妹在26週早產,在父母百般呵護之下,生長發育跟足月產下的孩子差不多,5歲過後更是身材比例修長,臉蛋清秀可愛,不過蔡小妹的胸部發育特別好,讓父母越看越不對勁,最近帶她到醫院檢查。

經過三家教學醫院的檢查,她的骨齡提前達到13 歲,卵巢濾泡長出來,只有黃體生成素指數沒達到刺激排卵的標準,但醫師診斷「兩年內月經就會來」。

蔡小妹的父母自責給她連喝兩年手調飲料,被塑化劑汙染導致性早熟,可是她的祖母說孫女兩歲時胸部就開始隆起,被當「嬰兒肥」。醫師了解蔡小妹的生長環境,研判可能與她父親經營農藥行,販售含抑制雄性激素除草劑DDE有關。

彰化基督教醫院毒物科主任蔡宗憲說,DDE是殺蟲劑DDP的代謝產物,屬於有機氯,會傷害肝臟,使發育中的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因無人體臨床實驗,無法確知DDE劑量與促使性早熟之間的時間、嚴重度等關係。

婦產科開業醫師蔡鋒博引用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最近發表的報告,研究人員從調查中發現,孕婦暴露在DDE等有機氯農藥中,生下的男嬰較偏向雌性化,影響日後造精功能,不易使妻子受孕。

蔡鋒博表示,蔡小妹如果不在兩年內完成注射生長激素的療程,月經來潮就很難長高;家長應避免家中儲放改變賀爾蒙的物品,少使用有香味的沐浴品、清香劑、美妝品,每天不吃超過4兩肉,多喝豆漿、吃豆腐和蔬菜降低環境賀爾蒙對身體的干擾。

(聯合報)
--
芬蘭研究:音樂可治療憂鬱症

根據芬蘭研究進行的實驗指出,憂鬱症病患在接受治療時,透過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可以改善其憂鬱症狀,不過,研究人員也發現改善程度在經過半年後,在統計上則較不明顯。

芬蘭育華夫斯基拉大學研究人員觀察79位18歲到50歲的憂鬱症患者治療過程,其中33位民眾除了接受心理諮商與藥物治療外,還另外接受20堂包含動手打鼓或木琴在內的音樂療法課程,經過3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曾接受音樂療法的憂鬱症病患,症狀相較其他人有明顯的改善。

研究人員古德表示,「透過音樂治療讓患者用言語以外的方式,將情緒表達出來或是與外界產生互動,這些情緒也包括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深層想法,透過音樂方式來發洩出來。」

英國音樂治療協會會長哈麗森表示,「音樂治療讓民眾可以表達出已經壓抑的情慾或回憶,音樂治療特別對飽受中風或自閉困擾的民眾,會大幅改善他們的自信心,其後續影響範圍更可擴展到其他生活各層面。」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期刊。

(台灣醒報)
--
口腔常潰瘍 因缺乏維他命B群或免疫力差

嘴破又稱為口腔潰瘍,若嘴巴一直破,與缺乏維他命B群或免疫力差有關。台大醫院耳鼻喉科兼任醫師詹益智表示,從西醫角度來說,嘴巴老是破,喝清熱茶飲是沒有效的。

由於常摩擦的關係,免疫力好者,口腔會馬上再生一層黏膜;若免疫力不好(睡不好、感冒、營養不均衡的),使口腔的黏膜再生能力變差,也較容易出現嘴巴破的情形。

新竹國泰醫院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伯岳表示,嘴巴破的原因可分為單純、病毒、免疫力差、反覆性潰瘍、腫瘤等造成反覆嘴巴破。

詹醫師表示,通常會給予口內膏治療,使口腔黏膜生長。陳醫師也表示,若為病毒造成的嘴巴破情形,是不宜塗抹含有類固醇的藥膏,以免更嚴重。

另,孩童容易因碰撞造成口腔內有傷口,則會出現吃不下飯、睡不好等情況,詹醫師表示,吃不好、睡不好會讓孩童的免疫力變差,建議仍須讓孩童多吃、多休息才行。此外,對於有偏食情形者,嘴破的情形也較不容易好。

若不明原因嘴破3周以上仍未好時,則需至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詹醫師表示,擔心有可能是口腔癌前其症狀。另,詹醫師也表示,其實,有些嘴巴破自己會好,但若愈來愈嚴重,則需就醫。局部治療則可塗抹藥膏以促進口腔黏膜生長。

耳鼻喉科呂宜興醫師表示,口腔潰瘍的形成原因可能是食物中等尖銳物品所刺傷、過熱食物燙傷或不慎咬傷,所造成之機械性傷害;但也有學者認為和情緒不穩、焦慮,甚至和荷爾蒙或是缺乏青菜、水果等維生素A、C有關。

潰瘍期間有進食困難之情況,可食用較冰冷的流質食物及服用少許止痛藥,或於患部塗抹口內膏。口內膏最常用的是富含類固醇的黏性藥膏,另一種是含有水楊酸的溶液,前者塗抹後會沾粘,不方便說話及吃東西,最好於飯後漱口或睡前使用,後者因為有水楊酸溶液則能使劇痛稍減。

另也可於患部給予少許冰醋酸溶劑,可燒灼潰瘍減少傷口疼痛,還可以促進黏膜表皮增生,以加速潰瘍癒合。而最重要的還是應正常飲食,雖然嘴巴痛不方便吃東西,但要強忍著痛進食以維持體力,否則潰瘍易延遲癒合,反而更拖長病程。

(台灣新生報)
--
行車紀錄器 楚門世界來臨?

駕駛愛用行車紀錄器拍下行車間影像,中指蕭惡擋救護車、金典酒店鷹架倒塌、惡駕駛把狗狗拖行百米等驚險現場都是透過行車紀錄器錄下曝光,其他還有夫妻抓猴現場、強風掀裙美女屁股走光等,也被行車紀錄器全都錄。

不管是行車糾紛或是路見不平,行車紀錄器常能還原案發過程,像是台大博士生「中指蕭」開車阻擋救護車還比中指挑釁的惡行惡狀,就是被後方救護車上的行車紀錄器給記錄下來PO上網,由於該影片品質清晰,網友們還爭相詢問該行車紀錄器是哪個廠牌。

行車紀錄器也常錄下驚險一瞬間,日前台中金典酒店鷹架倒塌意外,就被路過民眾的行車紀錄器錄下,影片PO上網後,全民因此可以看到現場驚險的一刻。

網路上也流傳許多驚悚的行車紀錄器影片,例如,一狠心車主後車廂綁著一隻小狗,小狗沿路上不停翻滾流血,被硬生生拖行了幾個路口,影片被PO上網後,狗主人被罵翻天,動保協會也介入調查。

不只狗狗被拖行,還有行車記錄器拍到有女子被機車高速拖行,原因是夫妻爭吵,丈夫猛催油門加速,後方的老婆被拖行「甩尾」,全身遍體麟傷。

不只能用來紀錄交通事故,有人就拍到女子遭強風吹起裙子,大半個屁屁走光畫面,令人臉紅心跳的影片被PO上網後,點閱率爆表。此外更有老婆利用行車記錄器「抓猴」,逮到另一半上汽車旅館幽會,用途越來越廣泛之餘,開車族砸錢裝機也因此不手軟。

搶拍搶PO 避不開的全都錄、全都露時代

行車紀錄器大行其道、無所不在,不少駕駛人開車上路先打開行車紀錄器,從交通肇事到亂丟菸蒂都無所遁形。還有所謂檢舉達人,把行車紀錄器綁在安全帽上,到處蒐證檢舉賺獎金,許多人因而大嘆人心不古。

日前一名新北市議員嫖妓遭勒索,歹徒把行車記錄器藏在皮包中,拍下全部過程,據稱,案發之初這名議員抵死不認,直到警方出示影帶內容,他才恍然大悟,遭行車紀錄器「所害」。

專家指出,現今行車紀錄器和手機照相錄影大行其道,令人防不勝防。從犯罪偵防而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少人把拍攝內容PO上網,協助檢警順利破案;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先上網先贏」,也造成隱私權和適法性的爭議。

官員透露,從台北市到新北市,以行車紀錄器和照相手機拍到民眾亂丟菸蒂的檢舉案件日增,市府單位檢舉獎金發到手軟;但也有人擔心,這種你檢舉我、我檢舉你的狀況如果持續下去,社會互信的基礎可能崩盤。

從行車紀錄器和照相手機隨處拍再上網爆料,媒體從業人員說,全民記者的時代來臨,但令他們擔心的,是小眾與個人觀點足以影響視聽,片面到偽變造的影帶內容,帶給大眾的未必是事件的真相。

行車紀錄器和照相手機也造就不少網路「一日之星」,像「是否哥」為了買不到愛吃的炸雞,在速食店大鬧一場,結果被人拍下PO上網,竟成了另類偶像。一名國三少女把原子筆夾在乳溝拍下上網,沒想到一夕爆紅,成了「夾筆妹」。

每天在外跑 運將裝機求自保

行車紀錄器可以還原事故現場和錄下犯罪證據,用路人為了自保,都會裝機。不過,將行車紀錄器畫面放上網路,或是動歪腦筋偷拍,都有可能觸犯隱私。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如果行車紀錄器用來偷拍,就會有刑事責任。一般民眾把畫面po上網,由於車牌是在路上就看的到,就比較難去辨識是否有違反隱私。

陳姓駕駛表示,如果發生事故,通常會把行車紀錄器畫面先交給警方,他有朋友因為錄到肇事畫面,將影片放上網路,透過網友人肉搜索肇事駕駛,收到不錯效果。

吳姓運將表示,計程車司機通常都會裝,因為每天在外面跑,碰到交通事故也比較頻繁,裝機是為了自保。一般裝機的位置大概都在車內後照鏡後方。但是如果有心要偷拍,把紀錄器裝在副駕駛座,實在也很難防。

畫面若讓人不適 NCC:可要求下架

許多網友喜歡將行車紀錄器拍攝的影片上傳網路,但出現不當內容時有法可管嗎?NCC發言人陳正倉表示,若內容涉及色腥羶,例如車禍血淋淋的影片,有民眾看了不舒服而申訴,NCC會要求下架。

他 表示,NCC已成立「WIN 網路單e窗口」,接受民眾對不良網路內容的申訴,根據網路色情、毒品及藥物濫用、網路詐騙、網路暴力等不同情況,轉知相關主管單位開罰。但是由於網路來源 相當複雜,有時網站是架在國外,管理確實有困難,世界各國也都在尋找一個好方法。NCC目前就職掌範圍,只能針對違反兒少身心健康的內容,例如要求色腥羶 等不當網路內容下架。

行車紀錄器 交通法規只規定8噸以上須裝

行車紀錄器近年來成為交通事故舉證的有力利器,但部分民眾和警方任意公布或上網,也引發濫用和可能侵犯隱私權的討論。交通部表示,目前交通法規只規定八噸以上的車輛,須裝設行車紀錄器,記錄車輛的行車速率、運轉停止等資料,和目前市面上販售、攝錄車前狀況的商品不同。

交 通部路政司科長林福山說,坊間販售或小車配備的行車紀錄器,主要是攝錄車輛前方的狀況,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或糾紛,可以提供影像保留證據,功能和警方執法時 使用的照相機或路口攝影機相同。但他強調,這種市面上販售,用來拍攝車輛前方狀況的行車紀錄器,和交通部明訂8公噸以上大車要加裝的行車紀錄器完全不同, 「不是行車安全必要設備」。

保隱私 不准電視台隨意翻拍監視器畫面

電視新聞中常見的派出所監視器畫面,包含醉漢大鬧警局或是刑事案件關係人等等,其實都是不能任意公布的影片,內政部長江宜樺說,影片涉及個人隱私,內政部已發函地方警局,未來須經申請,否則不得再提供相關影片作為公共播放。

江宜樺指出,日前在立院備詢就有立委對此提出侵害隱私權的質疑,內政部對此也已有辦法規定,只是沒有落實。影片被公布一事的確會影響當事人隱私和偵查不公開原則,對於承辦員警的保護也不足,內政部已在7月初發函地方警察局,提醒警察同仁注意。

警政署政風室主任繆卓然表示,依行政程序法規定,影帶要公布與否應由事件利害關係人提出申請,例如當事人或承辦員警,申請書由各區分局長或同層級長官同意,才可被公開或翻拍。

未來製作電視新聞若要公布或翻拍影片,不得逕自透過員警或其他人員取得,須依規定申請,繆卓然說,因為記者不具申請權人身分,申請過關的機會很小,等於未來記者不得再任意以警政駐地監視畫面作為新聞素材。

江宜樺指出,內政部日前發函通令地方,未依規定的員警將處1到2支申誡,目前已有開罰紀錄,繆卓然表示內政部未來也會透過勤務指揮中心監看新聞畫面,只要有駐地監視系統提供的畫面,就會主動查明是否依規定辦理。

有需要 民眾得填申請書送審

警方駐地錄影帶外流,屢遭當事人及人權團體訾議,警政署證實,近來因此而處分過多人。警政署並表示,依「警察機關駐地安全監視錄影系統設置管理要點」,民眾與媒體如有需求,可填具申請書,由駐地分局長核准調閱或複製。

警政署政風室主任繆卓然說,警方蒐證影帶的來源,包括路口設置監視設備、警察機關內部 (駐地)、行車紀錄器、照相手機、到員警個人購置的器材都可拍照蒐證。

他指出,基於犯罪偵防需要,針對重大刑案,警方常會適時、適度公布相關的偵蒐影帶,讓全民協助警方及時破案。不過,若非治安需要,不主動提供相關的錄影帶。

針對最近幾起警方駐地的錄影帶經由媒體公布,造成當事人困擾及人權團體關切,繆卓然說,相關人員均已受處分。

對於媒體常以「獨家」、「內幕」而取用警方的偵蒐影帶,警政署主秘陳國恩說,當中涉及到當事人隱私權及偵查不公開,警方絕不會提供任何影帶,特別是像擄人勒贖、性侵害等重大刑案,更在嚴禁之列。

陳國恩表示,依「警察機關駐地安全監視錄影系統設置管理要點」規定,包括分局、派出所都以維護駐地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不對外公布任何影帶。

但是,民眾如有需求,限制「以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者為限」,當事人填真申請書後,再由駐地機關簽陳到分局長核准,才可申請調閱或複製,整體行政程序相當嚴謹。

(聯合晚報)
--
債多不愁的美帝/呂紹煒

為了提高舉債上限,美債是否違約一事,引發全球關注。各國股市跌的跌,美元貶,就是美國國債不怎麼跌。各方緊張憂慮。不過,只有老美自己好整以暇,國會、白宮慢慢搓。美國真是把債多不愁的真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美國國債年年增加,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以借錢消費為樂,民間儲蓄率在金融海嘯前,還是負值哩;美國政府舉債上限,在過去十年,也已多次調高。不過,全球不以為意,還挺高興美國「提供全球經濟成長動能」。

過 去調高舉債上限,無聲無息;這次,因為兩方鬧僵,國會與白宮一直未能達成協議,才讓所謂「美債違約」憂慮上升。其實,這次的情況與過去沒有太多不同─美國 政府一樣是債台高築、年年預算赤字毫無減緩跡象;但美國也一樣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政治、經濟、軍事「三位一體」的唯一霸權。雖然政府負債了十四兆多美 元,但每年的國內生產毛額也有十四兆多美元。只要老美有意還債,這裡砍一點預算、那邊加一點稅,美債要違約,也難。

而更讓全球債權人難為情的是:如果老美真要耍賴、違約,還真拿它沒辦法。美國可不是希臘那個小國,各國能以各種方式逼迫其就範;對希臘而言,是否能拿到紓困金可真是國家經濟存亡關鍵,舉國憂心、衝突不斷。

但 老美則是好整以暇,啥都不怕。放眼全球,美國還是超強,美國還是最佳的資金避風港;美債還是市場最龐大、流動性最佳的投資標的。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手上持 有一.一兆美元國債的中國大陸,縱然在金融海嘯後就警覺到美債還是有風險,一度減少持有額度到八千億美元上下。但幾年下來,持有的美債還是逐步上升,因 為,實在沒有太多選擇。坦白說,美債是否會違約,中國官員受到的「驚嚇」指數,一定遠高於美國。

雖然世界銀行警告說美國不早日達成協議,是在「玩火」、「會導致市場大災難」,不過,就像美國搞QE2(第二波量化寬鬆)一樣,災難是你們大家一起承擔,只要對我有利即可。雖然白宮擺出努力協商狀,但實際上大家都不怎麼焦慮。

很 難想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強權與經濟大國,竟走上國債違約一途,市場上的信心即來自於此。但事實上,這麼龐大的債務,不違約是根本難以還清。債務國採違約方式 有個好處─減輕債務負擔、早日離開債務泥淖;對債權人而言,也是一種「市場懲罰」,為自己當初「識人不明」、隨便借錢給人的行為,受到懲罰。以此來看,希 臘其實就該部分違約,否則八輩子也還不了錢;冰島就是扎扎實實的賴掉一些國外債務,才能逐漸恢復元氣。

老美是大國,不好意思搞這種公然違約,不過,搞「隱性違約」,倒是可行。美債都以美元計價,因此,讓美元好好貶值一番,或是讓通膨拉高,都是有效卻又隱形式減輕債務的好辦法。老美其實就已經這樣幹了!即使如此,大家還是照買美債不誤。

(中國時報)
--
宇宙最大水資源 地球海水140兆倍

美國天文學家運用兩組天文觀測望遠鏡,在距離地球約一二○億光年的類星體「APM 08279+5255」周邊,發現一個全宇宙規模最大、年代最久遠的水蒸氣雲,其質量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海水的一四○兆倍。

類星體(quasar)是宇宙中最亮、能量最強、活動最劇烈的天體之一,能量源自會吸入周遭物質的巨大黑洞。APM 08279+5255類星體的黑洞質量超過太陽二百億倍,能量相當於一千兆個太陽。

論文刊載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執筆人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布拉佛表示,此發現顯示水在宇宙中無所不在,水蒸氣甚至可能在宇宙誕生初期已出現。

馬里蘭大學的波拉托教授指出,由於這個類星體發出的光要經過一二○億年才會抵達地球,環繞它的水蒸氣雲估計約在宇宙誕生(大霹靂)十六億年後形成。

科學家估計,APM 08279+5255類星體所含水蒸氣,溫度約攝氏零下五十三度,密度僅地球大氣層三百兆分之一,寒冷又稀薄,但與銀河系等星系所含水蒸氣雲相比,溫度約高出五倍,密度約高出十到一百倍。

(中國時報)
--
快窒息?鬼附身?恐慌症作祟!

鬼 月到了,「阿飄」傳聞又繪聲繪影。一名四十多歲婦人,剛搬進大廈新居,但沒多久就聽聞這棟大廈過去曾有人跳樓自殺,讓她心中留下陰影,某天搭電梯時,突然 覺得吸不到空氣,感覺喉嚨被人掐住,快要窒息,全身更猛冒冷汗,緊急送進急診,醫師研判是「換氣過度」,但婦人卻覺得是被鬼纏身,嚇到不敢搭電梯。

■想到燙髮機罩頂 呼吸就急促

過沒多久,在上班地點電梯內又發作一次,讓婦人更深深覺得自己是被鬼附身,嚇到連班都不敢上,最後在朋友關心下,才到精神科就診。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表示,這名婦女最後診斷是「特定場所畏懼症」合併「恐慌症」。

楊聰財說,這名婦女雖較非典型的恐慌症,但恐慌症在臨床並非少見,且女多於男,多毫無預警就發作,病人可能會忽然心跳加快、發抖、呼吸急促、胸悶、昏眩、手腳發麻、頭昏、頭痛、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強烈症狀,一度感覺自己瀕臨死亡。

■求好心切是高危險群

有些病人甚至會出現在特定空間就會出現症狀,如搭捷運、電梯、飛機、公車就會發作,甚至國外還有病人到美容院只要一看到燙髮機,想到被罩住的密閉感,就呼吸急促。

楊聰財指出,恐慌症和血清素失衡有關,有恐慌症、強迫症家族病史、常常失眠、個性求好心切、容易焦慮者都是恐慌症的高危險群,但臨床上許多患者一有症狀,多先到心臟科、胸腔科或新陳代謝科就診,最後才輾轉到精神科就診。

目前臨床診斷上會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狀況的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心律不整、荷爾蒙過高等,若確診為恐慌症,將以抗憂鬱劑藥物治療,從急性期到治癒大約需要8~12個月時間,經過充分治療後,約有8成以上患者能完全痊癒。

(中國時報)
--
小孩適度吃甜食 較不易超重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適度吃巧克力和糖果等甜食的兒童和青少年,比不吃甜食的同儕,較不容易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較低;這項發現與傳統觀念大相逕庭。

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團隊根據1999年至2004年、一項針對逾1萬1千名2至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所做的調查,進行研究分析。論文發表在《飲食與營養研究》期刊。

其中兩歲至13歲的兒童有7049人,平均每天吃巧克力和糖果11.4公克,4132人為14至18歲的青少年,則平均每天攝取13公克。

研究結果發現,吃糖果的兒童超重或肥胖的機率,比不吃者低22%;青少年組吃糖果者超重或肥胖機率,比不吃者低26%。

兩組吃糖果者血液中C-反應蛋白濃度都較低。C-反應蛋白被視為人體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濃度高,意味著罹患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風險提高。

研究人員推測,兒童時期適量吃糖果,有利於讓孩子養成「飲食紀律」。孩子如果只在特殊場合或日子吃糖果和巧克力,會更注重飲食習慣,在熱量攝取與消耗之間取得平衡。

主持這項研究的卡洛.歐尼爾博士強調,雖然吃糖果的青少年和兒童不易超重或肥胖,但糖果絕不能取代營養豐富的食物,糖果是一種特殊犒賞,應該適量享用。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