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70324 倫敦恐攻篇

*IS閃電恐攻英國會 4死40傷 挑比利時恐攻周年 各國怒譴 警逮8嫌

一名疑似英國本土「孤狼」恐怖份子用一輛車和兩把刀,前天在英國國會所在的倫敦心臟地帶,發動5分鐘閃電恐怖攻擊,造成3死40傷,他隨後被擊斃。這是英國自2005年倫敦77爆炸案釀52死之後最重大恐攻事件。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昨宣稱犯案。攻擊適逢比利時布魯塞爾恐攻1周年,歐美各領袖齊聲譴責,我總統蔡英文也表哀悼。英首相梅伊痛批此攻擊「病態、邪惡」,英警已逮捕8名疑與歹徒相關人員。



英國國會歷經恐攻後昨重新開放,議員默哀1分鐘,眾人神情肅穆,隨後恢復日常運作,以彰顯民主運行不受衝擊。但國會殿堂竟險遭持刀歹徒闖入,國會安全委員會昨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安全布局。
前天下午2時40分,1名男子獨自駕駛現代銀灰色休旅車,開上國會大廈旁交通繁忙的西敏橋,刻意衝上人行道沿路輾撞路人,有女子翻落橋墩墜落泰晤士河,所幸生還,但另1女子被撞飛到車道遭巴士輾斃,還有1名男子喪命,沿路多人受傷。

勇警攔阻遭刺殉職
歹徒開過橋,在知名景點大笨鐘旁再撞數人後,刻意將車撞上國會大廈外柵欄,持2把刀下車,其中一把長約20公分,徒步企圖闖入國會。當時未佩槍的48歲警察帕馬與同袍攔阻,但帕馬遭歹徒揮刀刺中頭部和頸部後方喪生。歹徒被趕至的2名便衣警察連開3槍,當場死亡。

中韓6傷台人均安
目擊者稱起初以為開車者失控誤撞人群,隨後聽到槍聲,眾人才驚慌奔逃。事件共致4死、40傷,大多傷者為英國人,和1名中國和5名南韓遊客。我外交部昨表示,駐英國代表處回報,沒有國人在事件中傷亡。觀光局指,台灣有6旅行團177人在英國旅遊團員均安。
殉職警員帕馬效力的國會與外交指揮部,配置是有佩槍和無佩槍的警察,帕馬屬後者,他已婚有小孩,加入警隊15年。穆斯林裔倫敦市長薩迪柯汗讚揚他死於英勇克盡職務,網友也盛讚他是英雄。

英國首相痛斥邪惡
《泰晤士報》指,案發槍響當時,首相梅伊(Theresa May)正抵達國會外,被警方護送進入汽車離開。她稍晚在唐寧街10號主持緊急會議後,痛批此攻擊「病態、邪惡」,並稱這類打擊注定失敗。她昨赴國會說明恐攻事件,直言「我們不害怕,永遠不向恐怖主義屈服」。
目擊者指歹徒看似亞裔。梅伊表示,歹徒是英國出生,數年前曾遭軍情五處(MI5)調查是否有暴力極端主義關聯,但後認定只是周邊人士。警方已掌握其身分但未公布姓名,推測行兇動機可能與伊斯蘭極端思想有關。警方迄昨逮捕8人,並追查歹徒是否有他人協助。倫敦市中心維持高度戒備,國會廣場和鄰近地區昨仍封鎖。
IS(Islamic State)昨宣稱犯案者是其士兵。IS曾多次在西歐國家遇襲後宣稱犯案。
英國現行國際恐怖主義威脅警示狀態維持在嚴重等級,意指遭攻擊可能性極高。近10年來,英國數次遭恐攻,上周末數百名武裝警察才在泰晤士河參加防範恐攻演習。
法國總統歐蘭德、德國總理梅克爾及美國總統川普等領袖都表示哀悼或支持英國。巴黎艾菲爾鐵塔前天午夜也熄燈致哀。

【5分鐘 還原恐攻過程】
1.路人被輾
14:40
倫敦時間周三下午,兇嫌駕現代休旅車,在國會大廈旁的西敏橋上刻意衝撞行人。

2.枉死車底
兇嫌駕車在人行道與公車專用道間Z字形衝撞,一女子被撞到公車道遭巴士輾過,另多人受傷。

3.車撞國會
兇嫌駕車駛過橋後,在大笨鐘附近再撞數人,然後刻意將車撞上國會大廈外的黑柵欄。

4.雙刀刺警
14:45
兇嫌下車跑向新宮廷院,以雙刀刺中警察帕馬的頭頸後側。帕馬急救後不治。

5.警駁3槍
兩名便衣警察趕到現場向兇嫌開了至少3槍,兇嫌當場倒下。

6.歹徒斃命
歹徒遭警方開槍擊中後斃命,被醫護人員抬離,他刺警的兩把刀散落現場。

*英次長不顧險 奮勇救警 在逃命人群中逆向奔前 捂傷口滿手血

「這真是瘋狂的世界。」前天奮勇為被歹徒砍了多刀的警察帕馬做心肺復甦術(CPR)的英國外交部次長艾伍德,昨天接受英國《泰晤士報》專訪時,如此形容他當時所見到的恐攻現場。

曾當過6年軍人的艾伍德(Tobias Ellwood)也是保守黨的下議院議員。案發時他發現有警察被歹徒砍傷後,與其他急著逃命的群眾不同,他獨自逆向跑到重傷倒地的警察帕馬(Keith Palmer)身邊,跪地上試圖急救,顧不得自己的臉跟衣服都沾到對方的鮮血。

兄15年前死於恐攻
艾伍德說:「我試著救那個警察,但他被刺了太多刀了。我當時人在附近,當我發現情況不對,我決定過去處理。我試著幫他止血,幫他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救護車來,但我想他可能是流太多血了。他身上中了很多刀,手臂下面跟背部都有。」艾伍德一直在帕馬身邊待到救護人員前來接手,但帕馬傷勢實在太重,在現場宣告不治。
艾伍德本身是恐怖攻擊罹難者家屬,他的哥哥15年前在印尼峇里島恐怖攻擊中喪命,這回自己遇上倫敦恐攻,他決定伸出援手。

「堪稱是英國英雄」
奮勇救人的過程被21歲學生狄金生拍下,放上推特:「你可以看到他(艾伍德)額頭上有血,但沒有很多。看起來血像是沾到的,或是擦傷。更近一點看,可以看到他袖口也有一些血跡。」
網友誇艾伍德見義勇為「讓人敬畏」,一名推特用戶說:「艾伍德堪稱是英國英雄,這舉動值得我們致上最大的敬意。」就連不同政黨的國會議員也都對他讚譽有加:「今天艾伍德給國會議員留下很好的名聲。」
歹徒一開始駕著現代汽車休旅車,在西敏橋上屢次衝上人行道,把人群撞得像保齡球瓶般東倒西歪,還有人被撞飛,現場有如大屠殺般駭人。事後也有很多不吝出手幫助陌生人的無名英雄,一名穿著漂亮套裝的粉領族趴在受傷男子身旁,抱著他給他安慰;穿著黑風衣的男子躺在地上,滿臉是血,旁邊有一群路人圍著他,有人伸手摸他看還有沒有脈搏。

「像置身電影場景」
事發時人正好在橋上的黎昂說:「我聽到汽車輪胎撞上人行道的聲音,然後就看到一輛車瘋狂撞人,並衝著我來。我看到一名男子被撞飛,一個女人躺在巴士底下,看起來是活不了。我覺得好像置身好萊塢電影場景。當時附近還有一團中國旅行團,我希望他們平安無事。」
黎昂口中躺在巴士底下的是43歲的佛拉德,當時她正要去接女兒放學,行經西敏橋時,不幸遭歹徒開車撞擊,摔落車輪下,成為此案的3名犧牲者之一。她任職於案發現場附近的倫敦DLD學院,與葡萄牙裔丈夫育有兩個分別為8歲及11歲的女兒。

*《蘋果》直擊 倫敦市陷死寂 警車鳴笛肅殺

倫敦國會周三遭遇恐攻,《蘋果》記者當晚走訪現場,目睹警方在距離事發地國會大廈和大笨鐘周遭300公尺外拉起封鎖線,警員不斷高喊:「快離開!不要在此逗留!」多架直升機在空中盤旋,街道上不斷傳來警車鳴笛聲,氣氛肅殺、緊張。
而原先在事發區域內的英國民眾和遊客也被限制行動,5小時才獲准離開,他們疲憊表示:「我只想快點回家!」

民眾:我嚇壞了
在距國會大廈僅300公尺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中心」,平常熙來攘往的街道因全面封閉而異常靜默,倫敦市中心陷入令人不安的死寂。「我嚇壞了!就發生在距離我不遠處!」一名來自伯明罕的民眾表示,他當天下午正好在國會大廈內參加活動。在距倫敦地標大笨鐘約400公尺的邱吉爾博物館外街道,大批記者在封鎖線外實況播報,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外,也有當地媒體與外媒聚集。一名記者說已做好長期抗戰打算。

*車輛恐攻廉價 各國防不勝防

全球各地近來屢傳開車蓄意撞人的恐攻,專家指,由於這種攻擊方式成本低、易於組織,根本防不勝防。法國《費加洛報》形容,從尼斯、柏林到倫敦,都是這種「廉價恐怖主義」手段。

法國德國都受害
用車子發動恐攻的構想源自「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已故二當家阿德納尼,他曾發表《自助恐攻指南》,煽動支持者用身邊現有資源發動攻擊,製造恐慌。歐洲智庫「恐怖主義分析中心」主席布里薩爾認為,因攻擊者用的都是隨手可得的殺人工具,如車輛、刀、槍等,讓當今的恐攻更難預防。
去年7月14日,一名男子駕大貨車在法國尼斯衝撞慶祝國慶的人群,並亂槍掃射,導致86死;同年12月19日,德國柏林聖誕市集也遭人開大貨車衝撞,至少12死。2嫌均受IS啟發。
針對倫敦這起攻擊,事發時國會大廈外圍正門竟無武裝人員看守。平時議員、助理與民眾都由正門進出,首相也走正門,本該有4人把守,兩人在外、兩人在內,武裝駐衛警採走動式巡邏,不定時經過大門。英安全專家坎普批,如有警衛,兇嫌怎會通過大門,「這事不該發生。」

(蘋果日報)
--
*英恐攻4死40傷 IS宣稱犯案

英警總動員 連夜逮捕八嫌

英國倫敦國會大廈二十二日下午發生恐怖攻擊事件,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內的四人喪生,經警方全國動員徹夜偵辦後,目前已逮捕八人到案。警方表示,英國出生的五十二歲兇嫌馬速德(Khalid Masood),數年前曾因涉及暴力極端主義而被「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MI5)訊問,但未將他列為主要關切對象。警方目前仍在倫敦、伯明罕等地搜查其他可能共犯,但據信本案應屬「孤狼」犯案。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二十三日出面承擔責任,英國首相梅伊表示,英國不會屈服在恐怖主義的暴力之下。

比利時也傳撞人 歹徒落網

比利時港市安特衛普(Antwerp)二十三日也有一名北非裔男子,在購物街試圖駕車衝撞路人。犯嫌已被警方逮捕,正調查其動機。

伊斯蘭國透過其宣傳喉舌「阿瑪克通訊社」(Amaq)聲稱,兇嫌為該組織的「士兵」。這是該組織首次宣稱在英國本土發動攻擊。這起恐怖攻擊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約兩點四十分,兇嫌駕車先在西敏橋上撞倒多名路人後,一路衝到國會大廈前停下,闖入國會前廣場以尖刀刺死一名警員,隨後遭警方開槍擊斃。

兇嫌是英國人 有暴力前科

倫敦警方表示,馬速德出生於倫敦東南部的肯特(Kent),此前曾有多項暴力前科,但沒有跡象顯示與恐怖主義有關。反恐官員表示,警方動員數百名警力,連夜在六個地點進行搜查,證實這是一起受到國際恐怖主義引導的單獨行動,現階段並無具體事證顯示對公眾有進一步威脅。

英12年來死傷最多恐攻事件

四名死者包括四十八歲的殉職警員巴默(Keith Palmer)、兇嫌本人及兩名路人,另有包括四名南韓觀光客在內、分屬十一個不同國籍的四十人受傷。目前有二十九名傷者仍在醫院救治,七人傷勢嚴重。這是二○○五年七月倫敦地鐵連環爆炸案以來,英國死傷人數最多的恐攻事件。當年倫敦地鐵爆炸案造成五十二人喪生。

梅伊︰絕不屈服恐怖主義

英國國會二十三日降半旗哀悼,議員返回國會照常辦公,下議院開會時為恐攻受害者默哀一分鐘。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表達慰問,並譴責恐怖暴力行為。梅伊告訴議員,這起恐怖行動「試圖讓我們的民主噤聲」,但「我們不害怕,面臨恐怖主義時,我們的決心不曾動搖。」

美國、法國、德國等世界各國領袖也紛紛向英國致意,法國總統歐蘭德並指示立刻安排三名受傷學生的家屬飛往倫敦,巴黎艾菲爾鐵塔二十二日晚間也熄燈悼念倫敦受難者。

http://img.ltn.com.tw/2017/new/mar/24/images/bigPic/600_144.jpg

*英雄!議員衝回現場 浴血搶救警察

英國國會外廿二日驚現恐怖攻擊,四十八歲英警巴默(Keith Palmer)遇刺後不治。但他受傷消息傳出時,國會議員艾伍德(Tobias Ellwood)無視警方避難指示,反而奔往現場,不顧臉、手染血實施急救,儘管最終無力回天,仍為這起令人震驚的悲劇增添幾許人性光輝,被媒體與同僚譽為英雄。

手壓傷口 進行人工呼吸

案發時,巴默人在國會門口執勤,遭持刀兇嫌刺傷。艾伍德也在恐攻現場,得知上述消息後,沒有依指示避難,卻掌握巴默地點並前往協助;抵達後,儘管在場有救護人員、醫師和警察,穿西裝的他主動跪著為巴默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還用手壓其胸膛傷口試圖止血,直至救護車趕到。艾伍德賣力急救到自己額頭抹血卻渾然不知,巴默送醫後,艾伍德仍然情緒激動,現場警員則在旁安慰。

身兼外交部副國務大臣的艾伍德事後受訪談到當初狀況,研判未能救活的巴默當時「早已失血過多,且有多處傷口,手臂下方與背部都有」。

胞兄峇里島恐攻罹難

艾伍德過去在北愛爾蘭、科威特、波士尼亞等地服役六年,官拜英國「皇家綠衣軍」上尉。他也是十五年前印尼峇里島爆炸案的罹難者家屬,在二○○二年十月十二日,艾伍德的胞兄強納在峇里島參加學術會議,卻遇上恐攻案而喪命,年僅卅九歲。有過這起切身之痛,加上軍旅背景,都促使他奮不顧身救人,英勇染血畫面令國會同僚動容,連工黨領袖柯賓都讚揚他為國會議員的榜樣,封他為「英雄」。

除了艾伍德,位於事發地點週邊的聖湯瑪斯醫院(St. Thomas Hospital)員工聽聞攻擊案後,也紛紛帶著診察工具與救護用品,主動衝往現場協助,讓全英國醫護工作人員引以為豪。

*西敏橋下拍照 轉身赫見血人

那是個安靜春日午後,路透攝影記者邁爾維爾在英國倫敦市中心國會大廈附近為脫歐新聞拍照;時值當地時間二十二日午後二時四十分左右,他佇立於西敏橋下、隔著泰晤士河與國會大廈相望的南岸,突然聽到背後傳來重物落地的巨響,轉身便看到一個男子倒臥在離他不遠的地上,頭部汩汩流出大量鮮血。

飛車衝撞 女墜河獲救

稍早,三十四歲、來自英格蘭中部拉格比鎮的男子里昂與同事走在西敏橋上,一輛汽車撞上人行道邊欄後朝他們衝來;里昂嚇得彈跳到車道上,以為駕駛心臟病發,心想車子撞橋後大概會停下來,未料駕駛卻繼續往前開,刻意輾過人行道上的好幾人;里昂在驚駭中目擊這場大屠殺,最後才回過神來協助一名受傷女子。當時還有一名女子疑似為了閃避汽車,從橋上掉進泰晤士河中,所幸她最後被救起,奇蹟生還。

在現場經營書報攤的七十歲老婦赫瑞爾說,她聽到汽車衝向國會大廈外柵欄的聲音,一開始還以為是出車禍;等到又傳來幾聲槍響,「我才知道出大事了」。當時正準備前往國會的工黨女國會議員克雷一路上遇到四十人邊跑向她邊叫她「回頭,發生槍擊案」,到處都是警車與救護車,「非常嚇人」。

當局在案發後迅速封鎖倫敦政治中心與疏散人群,六輛紅色大巴被棄置西敏橋上,一旁還有兩輛空無一人的黑色計程車,車內沒有乘客、沒有駕駛,橋上也沒有行人。

和雙親被困在觀景摩天輪「倫敦眼」三個小時的美國十六歲學生哈欽森說:「我想我不會再回來倫敦眼了,但我認為倫敦是個好地方,不應該被一次事件所破壞」。

*川普長子酸倫敦市長 遭圍剿

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外二十二日發生恐怖攻擊,各國領袖紛紛表達哀悼及譴責。不過,美國總統川普的長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卻於此刻在「推特」上發表酸文,嘲諷倫敦首位穆斯林市長薩迪.可汗(Sadiq Khan)之前的反恐言論,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各方圍剿。

倫敦恐攻事發數小時後,小唐納推文寫道:「你在開我玩笑嗎?倫敦市長薩迪.可汗說:恐攻是大城市日常的一部分」,並且附上一篇英國《獨立報》的報導連結。

但是,小唐納可能並不清楚,這篇報導是去年九月薩迪.可汗對當時紐約市一起爆炸案所作的回應,不是針對二十二日的恐攻。原文寫道,他相信恐攻威脅是大城市日常的一部分,因此鼓勵倫敦市民保持警惕對抗危險。

薩迪.可汗二十二日的推文回應內容是,「倫敦人絕對不會遭恐怖主義恐嚇」。

對此,英、美各界出現批評聲浪。薩迪.可汗的工黨同志、英國國會議員斯崔廷(Wes Streeting)推文痛批:「你利用我們城市的恐攻,攻擊倫敦市長來謀取自己的政治利益。你真可恥。」

白宮對此事尚未做出回應,但小唐納表示,自己不對這條推文發表評論。薩迪.可汗也說,當前倫敦有更重要事務等待處理,他不會回應小唐納的推文。

(自由時報)
--
*英國會遭恐攻 廉價恐怖主義興起…

英國國會大廈前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凶嫌以汽車衝撞路人後持刀刺殺警察。法國媒體表示,極端組織鼓勵以易取得的工具如車輛為武器,去年七月以來法國尼斯、德國柏林到這次英國倫敦,三起恐攻都是這種駕車撞路人的「廉價恐怖主義」手段。

「費加洛報」稱這類恐攻事件為「廉價恐怖主義」,意即恐怖分子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工具當作殺人武器,以象徵性標的為攻擊目標,製造大眾恐慌和心理壓力。

這些尋常工具包括汽車、刀刃等,比槍支或爆裂物更容易取得,更便於「孤狼」出擊,更不需要組織聯繫,因此也更難以被察覺及防備。去年七月十四日法國尼斯遭受的卡車恐攻造成八十六人喪生,去年十二月德國柏林的耶誕市集卡車恐攻導致十二死數十人受傷,都造成嚴重傷亡。

去年被擊斃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言人阿德納尼,生前就很鼓勵這類攻擊。歐洲智庫恐怖主義分析中心總裁布里沙德表示,用汽車輾過民眾是恐怖分子偏好的恐攻方式,「比用小刀或開山刀能造成更多傷亡」。

法國社會黨議員及反恐專家皮耶特拉山塔分析:「此類攻擊不需要特別的籌備企劃,成本低廉,通常是個人自發性的行動。」

中情局前資深分析師皮勒指出,各國反恐機構都聚焦在恐怖分子如何使用精密手段時,最隨手可得的凶器其實都很簡單也不需要訓練:「像是開車往人群衝,選擇在有政治或宗教意義的地點犯案,例如耶誕市集或者國會附近。人潮聚集的地方維安總是百密一疏。」

德國智庫亞斯本研究院主任巴克認為,倫敦恐攻凸顯出軟目標的防禦十分困難,開放社會的安全和自由如何取捨也是難題:「消除任何攻擊是不可能的,但是社會不能因此變得封閉。」

沙烏地阿拉伯內政部長發言人圖克里指出,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節節敗退,殘餘分子四處流竄,可能會藉由社群媒體發動孤狼式攻擊,「這將是反恐的新階段」。

*恐攻凶嫌英國出生 曾遭情治單位調查

英國首相梅伊廿三日表示,廿二日發生在國會大廈前造成三人遇害的恐怖攻擊,遭擊斃的凶嫌在英國出生,曾因涉及激進暴力行為被國內情報局(MI5,又稱軍情五處)調查。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凶嫌為該組織的戰士,鎖定美國主導的全球反IS大同盟成員國民眾為目標。

警方廿三日突襲倫敦與伯明罕等六處,逮捕八人。梅伊定調恐攻係為乖戾的伊斯蘭意識形態煽動的孤狼式攻擊,共四十人受傷、廿九人住院、七人重傷。

當年判定他 只是一小咖

梅伊表示,情治單位當年判定該男只是一個「小咖」,並未列入監控名單,當局在這次攻擊前也沒有接獲任何情資。凶嫌的身分會在調查進行到一段落後公布。恐攻後一度緊急關閉的英國國會,廿三日恢復運作,表示不向恐怖攻擊屈服。梅伊說:「我們無所畏懼。我們的決心在恐怖攻擊面前絕不動搖。」

凶嫌駕車撞人 民眾奔逃

倫敦當地時間廿二日下午二點四十分,凶嫌駕駛現代汽車i10在西敏橋一路衝撞人群,引發民眾奔逃,一名女子掉進泰晤士河被救起。車子下橋撞上國會大廈護欄後,凶嫌棄車闖到國會大廈前庭院,以刀刺殺沒有武裝的四十八歲警官帕瑪後,遭國防大臣法倫的隨扈連開三槍擊斃。

正在國會開會的外交部次長艾伍德見警官帕瑪被刺,立即幫他止血急救,但帕瑪仍因失血過多不治。另外兩名死者是四十三歲的女子弗雷德,當時她正要接兩個小孩放學;另一名男性受害者約五十幾歲,警方尚未公布身分。

倫敦眼 停止運轉數小時

攻擊發生時,首相梅伊立刻搭車前往安全地點,國會大廈周遭封鎖,附近地鐵站關閉,國會對岸的「倫敦眼」摩天輪為了安全停止運轉,搭乘摩天輪的數百人懸在空中數小時。

這是二○○五年倫敦爆炸案,造成五十二死後,英國傷亡最慘重的恐怖攻擊。梅伊說,傷者包括十二名英國人、三名法國學童、兩名羅馬尼亞人、四名南韓人、一名德國人、一名波蘭人、一名中國人、一名美國人和兩名希臘人。

倫敦恐攻案適逢比利時遭恐攻屆滿一周年,專家認為這是恐怖組織的目的之一,透過渲染所謂的「恐攻路線圖」將效果最大化。恐攻造成重大傷亡,帶來更大的恐慌,藉此打擊社會穩定,破壞社會秩序。

對歐洲選情影響受關注

此次恐攻對歐洲選情的影響也格外引發關注。如果英國調查結果顯示凶嫌有移民或難民後代的背景,梅伊就有了加緊控制移民的理由。而在其他歐洲國家,極右派政黨可能藉題發揮,法國的瑪蘅雷朋已經將英國恐攻與邊界管制不力相提並論。法國與德國等面臨大選的國家,主流政黨將因此受到壓力,被迫向右轉。

我國人、僑胞 未受影響

英國倫敦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外交部昨天表示,我駐英代表處已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協助釐清並掌握在英的國人、僑民及留學生等的安全,目前並沒有接獲任何我國人或僑胞受到影響的訊息。外交部也已向英國駐台機構「英國在台辦事處」表達悼慰致意。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3/24/1/3316910.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倫敦恐攻凶手馬蘇德 沒情資顯示有恐攻傾向

倫敦警方23日表示,倫敦恐攻凶嫌馬蘇德(Khalid Masood)有多起攻擊前科,但沒有與恐怖活動有關的前科。

52歲的馬蘇德在倫敦東南方的肯特出生,最近住在英格蘭中部,有很多化名。

警方表示:「馬蘇德目前不是任何調查的對象,之前也沒有情資顯示他有意發動恐攻。不過警方知道這個人,有不少攻擊前科,包括重傷害、持有武器和違反公共秩序。」

馬蘇德在1983年11月因刑事毀損罪第一次被定罪,最後一次是2003年12月因持刀被定罪。

馬蘇德22日開車撞行人和刺殺一名警察,自己也被警方擊斃,包括他在內有4人喪生、40多人受傷。

(聯合報)
--
倫敦恐攻 不影響英國脫歐時程

英國國會22日發生2005年來最嚴重的本土恐怖攻擊事件,也成為首相梅伊上任後的首次重大國安考驗。在英國29日將正式啟動脫歐之際,這起攻擊事件也凸顯英國未來須持續與歐盟維持國安的合作關係。

一名嫌犯22日駕駛卡車衝撞英國國會外的人行道,造成四人罹難、29人受傷,當局旋即封鎖國會。英國反恐警方部門主管羅利說,警方的假設為這起攻擊是受到「與伊斯蘭相關恐怖主義」的激勵,兇嫌當場遭擊斃。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23日表示,這起攻擊是其成員發動,但未提供姓名或其他細節,也還不清楚兇嫌是否與IS有直接關聯。

英國國會23日恢復正常運作,梅伊向國會議員說,這位攻擊者是在英國出生,過去曾遭情治單位調查,但目前不在情報監視網內。梅伊曾任內政大臣六年,是英國近代史上任期最長的內政大臣,主管括警政、邊境安全與國內情報機構MI5,曾擴大國安系統的監視權力。

梅伊的發言人表示,這起攻擊不會延後英國原訂29日正式啟動脫歐程序的計畫,但這起攻擊已凸顯出英國與歐盟維持國安與反恐合作關係的重要性。

一些支持留歐的前資深情報官員擔心,脫歐或許會阻礙英國與歐盟間的警察合作與跨境犯罪調查。脫歐派人士則認為,脫歐有助英國維護邊境安全,且不影響跨國合作。英國已與歐盟外的美、加、澳、紐簽有「五眼聯盟」情報分享協定,可以作為未來與歐盟國家簽署類似協定的範本。

這起攻擊也引發歐盟警戒,特別是歐盟各國領袖24日將齊聚羅馬慶祝歐盟60周年。義大利反恐單位表示,已加強羅馬峰會的安全措施。

(經濟日報)
--
*涉嫌計畫恐怖行動 英恐攻抓8人

倫敦發生恐攻後,英國警方在倫敦與伯明罕漏夜突擊,以「涉嫌準備恐怖行動」之名逮捕八名21到58歲不等的男女。

凶嫌被判定邊緣 卻犯下驚天大案

警方已公布22日倫敦恐攻凶嫌身分,52歲的馬蘇德在英國出生,原本姓艾姆斯,皈依伊斯蘭後改姓。曾因暴力極端傾向而被英國國內情報局調查,但由於被研判只屬「邊緣角色」而未受監控,如今這名「邊緣角色」犯下2005年52死的倫敦運輸系統連環爆以來英國最嚴重的恐攻。

英國警方表示,馬蘇德1983年一件傷害罪成立,2003年持有刀械被定罪,但他然曾經疑似被伊斯蘭激進化而被調查,卻從未因恐怖主義被定罪。

倫敦22日的恐攻和法國與德國去年發生的案子類似,都是孤狼型作案者受伊斯蘭國(IS)鼓舞或啟發,開車衝撞人群。伊斯蘭國宣稱倫敦恐攻是他們的戰士所為,但未提供證據。

馬蘇德據報導有三個孩子,BBC報導,他自稱是老師,在伯明罕郊外租車。英國教育部則表示,馬蘇德不是合格教師,從未在公立學校教書。

警方說,馬蘇德使用好幾個化名。他一位從前的鄰居說,他「人很好」,「有妻子,是個年輕的亞洲婦女,並且有幾個還在上學的孩子」。

歐盟安全官員表示,布魯塞爾恐攻以來,歐盟成員間的情報分享增加了十倍,而英國名列使用相關資料庫最多的三個國家。但專家說,如今英國要脫歐,連帶離開情報分享,英國可能更容易遭受IS鼓舞的激進穆斯林攻擊。

(聯合晚報)
--
*倫敦恐攻 伊斯蘭國坦承犯行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今天聲稱,英國國會大廈外的致命恐怖攻擊案是他們所為。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表示,恐攻凶嫌在英國出生,曾遭情治單位調查。

英國下議院今天默哀1分鐘,以表達對恐攻受害者哀悼之意。梅伊告訴國會議員:「1項恐怖行動試圖讓我們的民主噤聲。」昨天的恐攻鎖定英國的民主象徵:國會大廈。

梅伊說:「我們不害怕,面臨恐怖主義時,我們的決心不曾動搖。」

英國武裝警察已經在和這起恐攻有關的突襲行動中,逮捕8人。這起恐攻造成3人喪生,在倫敦的心臟地區引發恐慌。

根據親伊斯蘭國的阿瑪克通訊社(Amaq)報導,伊斯蘭國(IS)承認犯下這起攻擊事件。

阿瑪克通訊社引述「安全人員消息來源」表示,「昨天在國會大廈前的攻擊案凶手是1名伊斯蘭國士兵,這項任務的執行是回應鎖定聯盟國家的要求。」

英國國會議員返回國會大廈「照常辦公」,通常擠滿觀光客的倫敦市中心地區,如今卻不尋常的靜默。

29人在醫院接受治療,7人情況危及,某些人傷勢「非常嚴重」。這些人中有法國學童和外國觀光客。

英國國會今天降半旗哀悼,鑑識人員穿著白色工作服,在外面的庭院採集指紋,48歲的警員巴默(KeithPalmer)在此被刺死。

*倫敦恐攻凶嫌英國出生 曾遭情治單位查

英國首相梅伊今天在國會表示,攻擊國會大廈的凶嫌出生在英國,曾遭情治單位調查。

梅伊今天說,發動恐攻的男子出生在英國,「幾年前」曾因暴力極端行為遭情治單位軍情五處(MI15)調查。

凶嫌昨天下午發動恐攻,殺害3人後,遭警方擊斃。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警方說,在倫敦、伯明罕市(Birmingham)及其他地方已逮捕8人。

*英國會外恐攻 梅伊倉皇走避畫面曝光

英國國會外昨天發生恐怖攻擊事件,首相梅伊(Theresa May)當時距離凶嫌馬樹德(Khalid Masood)不到100公尺,她在保鑣護送下驚慌離開國會大廈的畫面曝光。

凶嫌馬樹德昨天開車衝撞西敏橋上行人,接著跳下車刺死1名員警,造成5人喪命,數十人受傷。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太陽報」(The Sun)率先取得的影片顯示,保鑣倉促護送梅伊奔向防彈座車,其中1名保鑣還要她「快進車裡」。畫面顯示,梅伊一度失去方向,經旁人指引,她才走回到就在幕僚身旁的那部車。

與此同時,還可看見數名保鑣拔槍站在下議院中央戒護著。

梅伊上車後,車隊便高速開往唐寧街首相官邸。

事實上,事發當時馬樹德曾試圖更靠近,讓這段影片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一些消息人士表示,馬樹德遭警方擊斃的位置與梅伊座車之間「毫無阻隔」。

他們說,若攻擊者不只1人,情況可能嚴重許多。

*英國會攻擊凶嫌鄰居:他是個好人 常看他整理花園

昨天在英國國會大廈附近撞倒行人和刺死1名警員的凶嫌,身份經警方證實是有前科的英國公民馬樹德(Khalid Masood)。不過,他過去的鄰居則說:「他是個好人」。

法新社報導,據稱馬樹德擁有「眾多化名」,倫敦都會區警察局指出,他犯罪前科累累,但無一是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罪行。

馬樹德1964年耶誕節在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出生,之後一直住在西密德蘭郡,攻擊發生後警方已在當地進行多次搜索,區域內的大城市伯明罕(Birmingham)的公共建築也戒備森嚴。

警方證實,馬樹德為英國公民。

警方指出,從1983年到2003年約20年期間,馬樹德累積各式各樣攻擊前科:人身重傷害、持有攻擊性武器、違反公共秩序罪等等。

但警方稱他從未被判過任何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罪名,也「不是任何反恐調查的相關對象。」

且以他52歲的年紀,時事評論家認為相當不尋常,因為多數犯下類似攻擊案的伊斯蘭極端份子都遠比他年輕許多。

但儘管警方稱馬樹德是單獨犯案,伊斯蘭國(IS)團體宣稱他是其「戰士」中的1員,他的行動是為了回應IS號召,鎖定與IS聖戰士在伊拉克與敘利亞作戰的國家。

他的前鄰居羅米克(Iwona Romek)則告訴「伯明罕郵報」(Birmingham Mail):「他是個好人,我常看到他在整理他的花園。」

她說:「他有老婆,是名年輕的亞洲女性與1個已經在上學的小孩。」其他媒體則報導馬樹德是3個孩子的父親。

*專家:類似倫敦攻擊事件幾乎不可能防範

曾在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 Bet)主管政要保護業務的哈諾伊指出,類似英國倫敦昨天發生的攻擊事件,幾乎不可能在事先防止。他承認,即使以色列也難以防範此類事件發生。

哈諾伊(Shlomo Harnoy)曾在國家安全局工作25年,協調過美國總統到訪的保護工作。他說:「倫敦攻擊案基本上是發生在公共場所,在此情況下,幾乎不可能(防範)。」

他說:「有人主張,在公共場所建立結構物以對抗特定安全威脅,但當攻擊鎖定橋梁或類似目標時,就很難做到。」

倫敦昨天攻擊嫌犯開著租來的汽車衝撞西敏橋的人行道,然後在國會大廈進出口刺殺1名警察。據警方透露出生在英國的這名嫌犯,稍後遭警察射殺,包括他在內共有4人死亡。

遭到刺殺的警察是現年48歲的巴默(Keith Palmer),已婚且育有子女,曾經從軍,服務英國警界已15年,是國會大廈駐衛警。

英國警方說,另1名死者是在西敏橋上遭凶嫌開車撞死的43歲女子;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她名叫佛拉德(Aysha Frade),事發時正要前去接7歲和9歲的2個女兒放學回家。

西班牙外交消息人士也證實,這名遇害者是英國公民,名叫佛拉德,因為母親是西班牙人。

英警說,第3名遇害者是是50多歲男子,但未提供進一步詳細資料。

*倫敦恐攻 英女王表達深切慰問譴責暴力

英國國會大廈外昨天發生恐怖攻擊事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Elizabeth II)今天對受恐攻殃及的每個人表達「深切慰問之意」,並譴責「恐怖暴力」行為。

伊麗莎白女王表示:「我的關心、祈禱及深切的慰問,與受到昨天恐怖暴力事件影響的所有人同在。」

根據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網站報導,伊麗莎白女王原定今天主持倫敦都會區警察局新總部大樓啟用儀式,但因恐怖攻擊事件而延後。倫敦都會區警察局新總部大樓,距離恐怖攻擊現場僅數百公尺。

白金漢宮發言人昨天表示:「鑑於今日事件,明天參訪新蘇格蘭警場(New Scotland Yard)活動決定延後。參訪時間將重新安排在稍後日期。」

(中央社)
--
*伊斯蘭孤狼行凶 IS宣稱策動

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區22日下午驚傳恐怖攻擊,據信隻身犯案的歹徒持刀砍倒警察,再開車朝國會大樓疾馳衝撞路人,最後遭警擊斃,造成4死逾40傷。英相梅伊證實,嫌犯在英國出生,幾年前曾遭警方和軍情五處(MI5)調查。伊斯蘭恐怖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23日則坦承犯案。

IS透過「阿瑪克」(Amaq)通訊社發表聲明稱,「在倫敦的英國國會前發起行動者,是一名伊斯蘭國士兵,他執行這項任務,以回應(英美)聯軍針對平民下手。」

英籍主嫌 早有案底

英國警方證實凶嫌為馬蘇德(Khalid Masood),52歲。首相梅伊23日晨在國會表示,嫌犯在英國出生,應是受到伊斯蘭意識形態啟發的「孤狼」,「幾年前,MI5曾因顧慮他與暴力極端主義的關連,而對他進行調查;但這名嫌犯只是外圍人物,並非當前情資的重要目標。」

美國總統川普致電梅伊表達慰問,譴責恐攻。境內多次成為恐攻目標的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傳達支持與團結訊息,表示能體會英國的痛苦。德國總理梅克爾則強調,支持英國「對抗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軍警突襲 逮捕8嫌

英國當局在案發後加緊查緝可能涉案共犯,軍警22日起兵分多路,在倫敦、伯明罕等六處發動突襲行動,共逮捕8人。案發地點之一的西敏橋,23日仍然以警戒線隔離,並有大批警力進駐。

這次恐攻共造成4死逾40傷,其中7人傷勢危殆。嫌犯以外的3名死者,包括遭砍遇害的警員帕瑪及兩名分別為美國籍和西班牙籍的男女觀光客。

台灣旅客 6團均安

傷者中有多名正在國會附近參觀的觀光客,法國外長艾侯趕往倫敦,探視校外教學遭逢橫禍的3名中學生,南韓則有5名旅客受傷,其他傷者國籍為羅馬尼亞、葡萄牙、義大利、德國以及中國大陸。

觀光局23日統計台灣旅行團在英國共6團177人均安。業者表示,行程不受影響,只有事發地點附近景點將作調整。

22日恐攻適逢比利時布魯塞爾恐攻一周年,時間點格外敏感,也再度挑動歐洲各國敏感的移民神經。英國的反移民團體認為,移民和這起恐襲脫不了關係,「歐洲各國消極的政策置我們於險境。」法國總統候選人瑪琳勒班直指,倫敦事件再次凸顯保護國家邊界、加強國安的重要性。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3-24/clipping/656/b04a00_t_01_02.jpg

*脫歐談判 考驗梅伊

英國首相梅伊即將於29日正式啟動脫歐程序,預料未來2年與歐盟間的談判必有一番激烈攻防,但在此之前倫敦心臟地帶發生恐攻事件,再彰顯出英國與歐洲盟邦面臨的共同安全威脅,而為了因應這種威脅,日後英國仍有賴於與歐盟維繫緊密安全合作,包括分享情資。

梅伊在去年英國通過脫歐公投之後上台,這次恐攻是她主政8個月來首度面對重大安全危機的考驗。梅伊之前擔任了6年的內政大臣,負責國內維安工作,此次恐攻事件再一次提醒她,不論巴黎、柏林還是倫敦皆對恐攻威脅無法倖免,歐洲各國安全部門間存有互賴性,英國即使脫歐,也必須保住這方面的合作關係。

就在倫敦發生恐攻前一天,英國就顯示出深知這點。當天英國跟進美國腳步,禁止6個中東國家赴英航班旅客攜帶電子產品登機,理由是「伊斯蘭國」(IS)和「基地」等恐怖組織可能在筆電等裝置上暗藏炸彈。

資深安全官員和警官向國會議員強調,英國與歐洲盟邦分享情資的能力,絕不能因為脫歐進程而受阻。英國是歐洲刑警組織成員,也是「歐洲拘捕令」制度簽署國,歐盟各國也彼此分享航班旅客資訊及嫌犯情報。

倫敦獨立智庫「歐洲改革中心」曾指出,英國若退出歐盟,就不能繼續當「歐洲拘捕令」制度成員。前副首相克萊格亦提出警告說,英國警方也會無法再利用「申根資訊系統」,藉此快速查核嫌犯或其車輛身分,或是傳遞失蹤人口的細節等。他說,英國必須在未來脫歐談判中敲定相關協議,否則到了2019年初,就會被摒除在上述各種司法互助安排之外。

英國與歐盟以外的許多國家間便簽有情資分享協定,包括「五眼」情報聯盟,其成員涵蓋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及紐西蘭。這可以充當英國未來與歐洲各國簽署相關協定的範本。

*英議員衝現場 搶救重傷警

英國國會大廈附近22日發生恐攻,當時許多民眾四散奔逃,但保守黨議員、外交部次長艾伍德(Tobias Ellwood)卻衝到現場,幫受重傷的員警巴默(Keith Palmer)加壓止血,並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急救,可惜仍回天乏術。而艾伍德救人的義行,被譽為英雄。

凶嫌駕車在國會附近的西敏橋上高速衝撞行人後,棄車跑向國會大廈,持刀刺傷在大門附近的48歲員警巴默。艾伍德說:「在等待救護人員到來時,我試著幫他止血,並施以口對口人工呼吸,但我想他失血太多。」「他有多處傷口,手臂下方和背部都有。」

50歲的艾伍德曾於1991年至1996年在英國皇家綠衣軍(Royal Green Jackets)服役,哥哥死於2002年峇里島恐攻。目擊救人一幕的21歲學生狄金森,在推特上發布艾伍德的照片,他說從照片可以看到艾伍德臉上、額頭和西裝袖口都有血跡。

目擊員警遭凶嫌刺殺過程的男子朗利(Rick Longley)說:「我看到1名男子拿著一把大刀子經過我的右手邊,並開始揮刀刺向員警。」他說:「我從未見過這種情形,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國會議員哈洛威(Adam Holloway)說,他看到許多人奔逃,就立刻跑回自己的國會辦公室。他說:「當時我們許多人都將自己和幕僚鎖在房間內。」

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席科斯基說,當時他見到至少5個人被一輛車撞倒,躺在地上。「我聽到覺得是撞擊聲,我從計程車的車窗往外看,有人倒在地上,表情非常痛苦。」

根據側錄的現場影像,有1名女子從橋上掉進泰晤士河。這名女子已經獲救,但傷勢嚴重。羅馬尼亞官員表示,墜河女子是羅馬尼亞觀光客,她和男友到倫敦度假,準備幫男友慶生。目前不清楚這名女子是被撞飛掉到橋下,還是自己跳下去。初步研判,她是為了閃避那輛高速衝撞的汽車才跳河。

*低科技肉搏 成恐攻新趨勢

英國倫敦國會大樓外22日發生恐攻,一名男子開車衝撞路人,又持刀刺殺警察,造成4死逾40傷。安全專家警告,此類使用車輛及刀械等廉價工具所為的「低科技」(low tech)恐攻,非常難以防範,對美歐形成愈來愈大的威脅。

恐怖主義專家、智庫蘭德公司(RAND)總裁高級顧問詹金斯表示,「前例已經不少。這種手段吸引恐怖分子之處,在於武器非常容易取得,不需要用槍支。幾乎任何人都有辦法拿到汽車或是尖刀」。

詹金斯說,「我認為這或許是新恐攻趨勢的開端」。他談到過去的一些恐攻手段,例如劫機、攻占領事館以及挾持外交官,「某種手法興起並持續出現,一直到維安環境改變為止」。他強調,「用車輛作為武器,當局很難應付」。

美國當局已經警告,以開車撞人為攻擊手段的威脅日益升高,過去3年類似事件不斷增加,凶手包括恐怖分子和心智有問題者。近來最的知名案例是去年耶誕節前夕,德國首都柏林發生大卡車衝入耶誕市集,導致12人喪生、48人受傷。

去年11月28日,生於索馬利亞但擁有美國合法居民身分的18歲少年阿爾坦,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開車衝撞人群,又下車揮舞屠刀攻擊路人,造成11人受傷。另一件舉世震驚的卡車輾人恐攻事件發生在法國南部尼斯,1名恐怖分子在散場時駕駛卡車衝撞人群。這起恐攻造成87人死亡,逾百人受傷。

*推文諷倫敦市長 小川普白目

倫敦發生恐攻後不久,市長漢恩發表聲明說:「倫敦人絕不會因恐怖主義而畏縮」,並呼籲人們團結一致面對威脅。然而,此前美國總統川普的長子小唐納.川普卻在推特對漢恩去年發表的因應恐攻言論斷章取義,並嘲諷說「你是在開玩笑嗎?」此文招致反彈聲浪,不少網友直指小川普「丟臉」、「白目」。

小川普推文附上英國《獨立報》去年9月一篇報導的連結。報導標題為倫敦首位穆斯林市長漢恩在紐約曼哈頓恐攻爆炸案後的說法,形容恐攻是「住在大城市中難以避免的一部分」。漢恩在報導中鼓勵市民「必須做好準備」,以免意想不到時遭遇危機。

小川普則在推文寫道:「你一定在跟我開玩笑吧?!倫敦市長漢恩說,恐攻是住在大城市中難以避免的一部分」。

媒體猜測,小川普可能沒仔細閱讀文章,不知道漢恩言論發表時間是半年前。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