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81115

45件變2件 報案數驟減 為工作隱忍「性侵黑數」龐大

人權落伍
台灣長期自詡「亞洲人權燈塔」,但《蘋果》調查,近12年有1048名移工通報遭性侵、平均約4天一起,且部分移工受害後,迫於經濟壓力默默隱忍,因此實際受害人數難以估算,黑數問題嚴重。監委王美玉更提出報告指出,台灣對於移工人權的維護「非常落伍」,政府各部門未能掌握實際的性侵案件數、漠視被害人。



今年10月起,移工人數正式突破70萬,約佔全台勞工總數近1成,但政府對他們的權益與安全卻相對漠視。衛福部統計,2007年至2018年6月,有1048件移工遭性侵案件被通報,其中又以印尼移工最大宗,共727件被通報、佔比近7成;行業則以「家庭看護或幫傭」最多,通報數816件、佔比78%。
不過,這項數據有一弔詭之處:在台移工人數12年來暴增2倍,但性侵通報數卻急遽減少,從2013年的最高峰136件,逐年減少到2017年的56件,警政單位的通報數更從45件銳減至2件。換算下來,每10萬名移工僅出現8.3起性侵案。
然而,據2016年警政署分析,台灣人性侵犯罪率為「平均每10萬人就會發生15.5件」,遠高於外籍移工的性侵犯罪率,顯示在相對弱勢的移工裡存在著極大的「性侵黑數」,甚至監察院也主動調查糾正。法界推測,這是因為許多移工受害後,因恐懼丟掉工作而不敢報警或通報「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從而產生官方統計沒有納入的「黑數」。
監察委員王美玉說,衛福部所統計的性侵資料,只是移工在受害第一時間,撥打1955等機關通報所產生的「通報數」,但對於後續的性侵「成案數」,各級政府單位卻是一問三不知,彼此間也缺乏聯繫整合。

沒人知道 成案數
王美玉指出,勞動部、衛福部與警政署未「勾稽」案件,欠缺追蹤及核實。她批:「各部門電腦軟體一改就好,有什麼困難?我無法理解。唯一解釋是本位主義,比如『這一段是你們警政署,跑到警局報案就你的;來跟我勞工局1955申訴,是我的』衛福部呢?數據進來就統計,但最後仍沒人知道成案數!」
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子榮分析,雖然政府做了很多宣導,包括移工可打1955求救專線,但移工仍有心理壓力:「當我講了之後,職場上會不會反而遭遇到更多不利?」就造成他們不敢去通報。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庇護中心負責人汪英達說,有些仲介聽到移工反映遭到性騷擾或性侵,會敷衍說:「好好好,我再幫你換喔」,後來就不了了之;有的仲介還會威脅移工:「你要申訴嗎?小心喔,你沒有證據,會被告誣告、坐牢。」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則解釋,性侵害防治的主管機關歸衛福部,勞動部1955專線則負責接聽申訴,所以只有統計通報數。他說,1955專線全年無休,有越、菲、泰、印尼、英語及中文服務,去年共接了1143通「緊急申訴」,含人身傷害、性侵等。
薛鑑忠說:「外面說1955是『忍耐專線』,叫外籍勞工要忍耐,這點我無法認同,因為這樣是抹煞專線貢獻!」此外,勞動部目前也正在研議整合衛福部與法務部的資料,完整統計並追蹤移工遭性侵的案件量。

語言不通 起訴不到3成

司法高牆
7次遭性侵,加害者卻逃過起訴,是台灣司法給阮阿花的交代。其實,含冤莫白的移工又何止她;法界分析,「語言隔閡」、「舉證困難」、檢警對弱勢移工有「完美被害人」的想像,形成3道司法高牆,導致移工性侵案起訴率,只有區區3成不到。
「語言通譯是很大的問題!」律師林靜文點出移工第1個司法難處。她說,同樣是性侵案,假使是台灣被害者,當案件進入警局,會有婦幼隊幫忙做筆錄,地檢署也有溫馨談話室;「可是如果是移工,語言溝通就會先遇到問題。」
當移工到警局報案遭性侵,警員會先通知負責外國人事務的「外事警察」,並聯絡翻譯人員,再與婦幼隊一起為移工做筆錄。林靜文觀察,這些單位的配合並非十分順暢,「像翻譯可能要找一陣子,或先找移工的同鄉,但這些人多數不懂法律。」
法官王子榮則說,司法翻譯與日常翻譯不同,難度、專業度都較高,「要理解法律用語,又能準確翻譯成被害人母語,非常難。」司法通譯協會創辦人陳允萍說,台灣尚未有司法通譯培訓機制,目前法院翻譯多為外配或華裔。
「對於被害人,檢察官往往有『完美被害人』的想像。」群眾服務協會負責人汪英達點出第2點。他觀察,檢察官總認為,被害人本身應是弱小的,但遭性侵卻該積極反抗,「他們常質疑:『有手機,為何不求救?行動沒受限,怎麼不逃?』」
又或者,有檢察官會以本國人被性侵案經驗法則,反問:「被性侵後應馬上對外求救,怎麼會繼續留在危險的環境?」殊不知這些離鄉背井的異鄉人,在台灣根本無處可去,也不能任意更換工作,且一旦出走就會被通報為逃逸外勞。
「性侵案件,本來就不容易成立。」舉證困難,是第3個難處。法務部統計,台灣每年通報的性侵案約4000件,但因為舉證不易,起訴率僅4成;若被害者限縮在移工,「(起訴率)大概剩3成,甚至更低到1成而已」林靜文推估。
因為語言文化差異,許多移工不懂如何表達自身遭遇,「也不知道如何舉證。」
林靜文說,有時即使有性侵診斷書,也不一定能成為證據,甚至還有加害者會辯駁:「她自願跟我發生關係,不是我強迫她。」
本次專題的另一主角菲律賓移工Alice,即是3道高牆下的典型被害者,最後刑事不起訴情況下竟然民事勝訴,成為罕見且特殊案例。

(蘋果日報)

社會

不堪長期照料 男注射過量藥弒病父

人倫悲劇!新北市土城一名38歲的張姓男子,疑因長期照料罹患糖尿病的年邁父親,導致他工作不穩定,張男因不堪照顧壓力,前晚餵食父親安眠藥後,再注射過量藥劑,張男昨午打電話報案自首,警方獲報到場,發現張父已無生命跡象,經送醫急救後仍不治,檢警正依殺人罪嫌偵辦中。

自首站巷口等警察
警方調查,張男(38歲)平常以打零工為業,經濟狀況不佳,他與父親在土城租屋居住,但張父罹患有糖尿病等宿疾,平日須打胰島素控制病情,張男為了照料父親,無法正常工作,也導致他的工作不穩定,情緒也受到影響。
警方指出,昨天上午11時許,接獲張男報案,自稱殺死了父親,他人就在住處巷口等警察,警方派員到場,發現張男獨自在巷口徘徊,神情相當沮喪,警方帶他回住處察看,發現張父躺在床上已無生命跡象,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
張男被帶至警局,不願多說殺父動機,僅說明餵藥前有經過父親的同意,警方在張男屋內查扣針筒及藥劑等證物,已依殺人罪嫌偵辦中。對於這起家庭悲劇,警方也提醒若遇長期照料的壓力或問題時,應立即向外尋求協助。

(蘋果日報)
--
長照悲劇...詢問未回應 認為父默許 子注藥弒父被收押

38歲男子張充棋疑不堪長期照護7旬糖尿病父的壓力,自認經父親默許後餵食安眠藥,再施打10倍劑量胰島素,見父親斷氣後向警方自首:「我殺了我爸爸!」檢察官複訊後聲請羈押獲准。

警方調查,排行老么的張男有4名兄姊,70歲張父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臥病9年來主要由張男照顧,致張男無法從事正常工作,靠打零工、兄姊接濟及父親老農津貼為生。張男去年3月起未再就業,父子生活費、每月7000元房租及醫藥費等,讓他時感捉襟見肘。

據了解,張父固定回診,醫院會開立多瓶劑量90m1的胰島素,每次注射18ml控制病情。張男告訴警方,前晚與父親在客廳看電視,他問父親:「活得這麼苦,早點走好不好?」父親未回應,他接著說:「我真的累了,會讓你走得舒服一點!」即在父親晚餐裡投藥,見父沉睡,直接注射整瓶胰島素後就寢,昨上午起床見父仍有氣息,又注射一整瓶,上午11點多確認父親斷氣後打電話自首。

9年來4兄姊僅偶爾資助
新北市土城警方與救護人員趕抵時,張男站在巷口,帶同警、消人員入屋,救護員對張父急救無效後送醫仍不治。張男自認他的行為經父親默許,指兄姊等人除偶爾資助外,多年來將照顧父親的重擔全給他,導致他的生活、工作一團亂;警方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移送張男時,他面對媒體表示:「一切都是社會悲歌。」

證明父允許 才非殺人
律師蔡皇其表示,若張男能證明父親承諾而殺人,僅觸犯刑度最重7年以下的刑法加工自殺罪,但本案被害人未明確表示想死的決意,是否適用加工自殺罪有疑慮,若涉及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此為可處死刑、無期徒刑的重罪。

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林時逸表示,注射胰島素的作用是降血糖,過量使用可能造成低血糖,甚至引發昏迷,是否影響生命徵象須視個案而定。林時逸說,照護糖尿病患者時注意飲食、監測血糖及依醫囑用藥,有些年老病人仍具有自理生活的能力。

男家顧者較少求援 別忘了喘息服務

新北市衛生局高齡及長期照顧科科長吳玉鳳表示,已到張男家中了解狀況,一般來說,男性的家庭照顧者比較不善於照顧人,相較於女性會參與支持團體的紓壓,男性較少對外求援,她建議家中有失能無法自理的長輩或身心障礙者,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長照中心會評估被照顧者的失能等級,媒合相對應的服務需求。

吳玉鳳說,目前提供照顧者最需要的喘息服務,包括將長輩暫時送到安養機構,或安排照顧服務員到家裡幫忙,另也提供臨時收托服務。

(自由時報)
--
生活可自理…無業男弒父 自稱「社會悲歌」

張姓男子不堪長期照顧久病父親及經濟壓力,餵父親吃安眠藥後,再注射平常用量十倍的胰島素致死,隨後報警自首殺父;他說是「社會的悲歌」,新北地檢署複訊後,依涉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重罪,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張姓男子(卅八歲)向警方供稱,七十歲的父親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兩個哥哥、兩個姊姊都早已離家,九年多來都是他一人照顧,打零工維生的他經濟困難,多靠父親的老人津貼及大哥偶爾的金錢援助過活。

警方調查,張姓男子多數時間沒工作,與父親在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二段租屋居住,一個月房租七千元;張父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重慢性病,輕微中風,不良於行。張曾以父親生病名義向市府申請長照,但可自理生活,資格不符合未獲通過,他父親日前要到醫院回診,連看醫生的錢都沒有,房租也拖欠數月未交。

張說,長期獨自照顧生病的父親,讓他心力交瘁,情緒、工作都受影響;前天和父親一起看電視時,談到生活很辛苦,不如早點結束,當時父親沉默不語,他認為是默許,隨後表示會讓父親走得沒有痛苦。

他說,先餵父親吞食安眠藥,再兩度替患有糖尿病的父親注射總共平時用量十倍的胰島素,昨天確認父親死亡後再自首。

警方說,接獲張姓男子報案後趕往,張獨自一人站在巷口,員警帶他回住處,發現屋內幾乎是家徒四壁,張父躺在客廳沙發、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仍回天乏術。

兒注射胰島素殺死久病父 法院裁定收押

新北市張姓男子疑因不堪長期照顧年邁久病父親、經濟狀況又不佳,以注射過量胰島素的方式殺死父親,今天上午確認父親過世後向警方自首,稱自己是「社會的悲歌」。由於其涉犯殺害直系血系尊親屬重罪,晚間新北地檢署複訊後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聯合報)
--
不堪長照壓力 子弒病父收押

家住土城的張姓男子,疑因不堪疑長期照料年邁久病父親,前晚曾詢問父親是否願意早點走,張父含淚默許,張於是先餵食父親安眠藥後,再注射超量胰島素,昨天中午,張報案向警方自首,警方獲報到場時,張父已無生命跡象,送醫不治,檢方複訊後,依殺人罪聲押獲准。

警方調查,38歲張男在家排行老么,上有2位姊姊、2位哥哥,兄姊因工作、婚姻等因素已各自離家,只剩他獨留家中,靠打零工微薄收入照顧69歲父親,長期經濟拮据加上照護壓力,決定結束父親生命。

據了解,張父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項慢性疾病,張男每月光是房租就要支付7000元,他以父親名義申請長照補助,每月領1萬5800元作為生活費,雖然不致餓死,但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加上其他兄姊都不出手金援,讓他心生不滿,對老父講話態度愈來愈差,有時甚至會對老父潑水,抱怨自己的人生怎麼就這樣過了。

張男供稱,平時要幫父親施打2次胰島素,每日用量為18毫升,13日晚間跟父親請求,「你願不願意早點走?」父親含淚默許,因此他先餵食父親吃安眠藥,再替他注射90ml的胰島素。原以為老父從此離世,但凌晨時發現他還有聲息,再注射第2管胰島素,確認父親失去意識後,昨早打電話自首。

附近鄰居透露,張經常讓年邁父親餓肚子,還曾見張向父親潑水、叫罵行為;張男被移送檢方複訊時,面對媒體詢問「鄰居都說你對你爸爸不好,有什麼話想說?」他竟冷笑一聲,僅簡短回答「社會的悲歌呀!」表情相當冷漠。

(中國時報)
--
已婚官員駕公務車泡妞 貪4050元判2年

第三河川局副工程司李振漢
竟有這等官員,假稱執行公務,卻開著公務車、報公帳吃喝玩樂泡妞!

加油報公帳 還謊報差旅費
已婚的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副工程司李振漢,駕駛公務車載黃姓女性友人到宜蘭玩3天,還加油報銷公款,之後又謊報差旅費,廉政署查獲後,他辯稱是去視察工程,都有出差事實,台中地院卻認為,李男行動電話通聯位置顯示,他的位置並未出現於工地,反而在台中市等地,甚至去彰化縣接黃女,雙雙再到台中市逛街吃飯,視察工程都是瞎掰,李男是假借職務機會旅遊詐財,依貪污治罪條例判刑2年。

判決書指出,李振漢(41歲)負責河川疏浚等工程,第三河川局因公務車不足,遂與租車公司簽約,以每年76萬餘元承租2輛車當公務車,2015年2月27日至3月1日,他駕駛承租的公務車先到彰化縣福興鄉載黃姓女子,沿台76線、草屯交流道,以及台3線、國道6號、台14線與甲線,經台8線中橫公路與台7甲線宜蘭支線,到宜蘭縣旅遊3天。

拗真的有視察 通聯卻露餡
3天旅遊期間,李加油1188元,使用3天公務車的租金為1414元,合計詐得2602元,他又謊報同年2月7日、3月7日與28日共3天出差,詐得差旅費1448元,合計貪污4050元,被廉政署查獲時,他坦承A錢,不過法院審理時,他改口辯稱,他雖駕駛公務車到宜蘭,但途中曾去南投縣埔里鎮視察眉溪疏浚工程,至於3天差旅,則是視察烏溪揚塵改善等工程,都有出差事實。

觸貪污重罪 原本最輕判7年
法官卻發現,李男手機的通聯紀錄中,李男到宜蘭旅遊時,途中並未到埔里的眉溪工地,至於3天出差,通聯顯示,其中1天是先到彰化縣福興鄉接黃女,2人再到台中市逛街用餐,其餘2天則到南投縣水里、集集等地,顯示李男全是瞎掰,觸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等罪,是7年以上重罪,但考量李男犯罪所得僅4050元,援用同條例第12條,不正當利益在5萬元以下,減輕其刑,輕判李男徒刑2年,可上訴。

(自由時報)
--
河川局官員假出差駕公務車載女友出遊 換來兩年牢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因公務車不敷使用,遂向租車公司租兩輛車作為公務車使用,李姓副工程司佯以公務出差為由,駕駛公務車載著黃姓女友到宜蘭旅遊,獲得使用該車3日利益1414元、及油料費1188元,還申報不實雜費及交通費1448元,台中地院今天依貪污罪將他判刑2年,褫奪公權1年。

判決書指出,李男(41歲)自民國101年1月間起擔任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副工程司,職務範圍包括河川疏濬等工程執行,並自103年12月29日起至104年12月28日止,派兼「大安溪斷面45~48-1河段疏濬工程兼供土石採售分離作業採購案主辦。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為辦理其轄區內103年度疏濬工程及許可縣市政府疏濬案件督查,因常態公務車不敷使用,經由經濟部水利署同意,依規 定,於103年3月26日向小馬小客車租賃公司(下稱小馬公司)以每年76萬3716元承租公務車輛2部(租金為34萬4,268元,並購置中油車隊卡,每月2萬5000元,依實核銷)。

李男於104年2月27日至同年3月1日間,並無公務上事由,竟利用其主辦採購案,職權上得使用公務車輛機會,仍於2月27日至3月1日,向水利署第三河川局佯以公務出差為由,駕駛租來的公務車自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出發。

李駕駛租來的公務車至彰化縣福興鄉搭載黃姓女友後,沿台76線、草屯交流道、台3線、國道6號、台14線、台14甲線、台8線、台7甲線路段至宜蘭縣旅遊。

途中於2月27日,李男持該車車隊加油卡至上嘉霧峰加油站添加95無鉛汽油44.32公升、金額計1188元後,李在加油簽認單簽名後,並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車輛使用紀錄簿上虛偽填載為「2/25、里程數27419、加油 (金額)1188」、「2/26、里程數27608」,由加油站向小馬公司請款。

再由不知情之水利署第三河川局承辦會計,依車輛使用紀錄及租賃契約約定與小馬公司結算金額,李男因而獲得使用該車3日之利益1414元(即每輛車年租金17萬2134元,每日租金為471.6元計算)及2月27日添加油料費用1188元,共計獲得不法利益2602.8元(已繳回)。

李男又於104年2月7日、3月7日、3月28日,利用職務上得出差監督及管理疏濬工程機會,並未前往出差地點執行疏濬工程公務,而是前往南投、彰化或臺中處理私人事,不實申報雜費交通費支領共計1448元,致不知情會計誤信李有出差,將款項匯入李的帳戶,以此方式詐得出差旅費1448元(已繳回)。

(聯合報)
--
醫大生山難案 免國賠定讞

一審南投消防局判賠267萬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張博崴7年前攀登南投白姑大山失蹤,官方搜救51天無著,民間山友上山2天找到遺體,家屬質疑山難救援機制失能,訴請國賠,一審判南投縣消防局應判267萬元,成為山難獲判國賠罕例;高等法院二審認定張生有未注意自身安全的過失,且人民對國家並未享有「登山零風險」的請求權,消防局已盡力搜救,去年逆轉改判免賠,最高法院昨駁回上訴,全案免賠定讞。

人民無登山零風險請求權
最高法院認為,救難相關規則未規定搜救隊「定時報點」方式,搜救隊在此案確有回報搜救情形,且現場通訊不易,已盡力搜尋無所獲,並非能救援而不救援,消防局未怠於執行職務、無過失。

21歲張博崴2011年2月27日獨攀白姑大山,28日迷路,打電話告訴女友可自行下山,當晚仍無消息,女友報案;南投縣消防局3月1日啟動搜救,歷51天救援無功,民間山友接力救援,2天後找到遺體和遺書。法醫鑑定張生受困7至9天才失溫脫水死亡,家屬質疑救援不力害死兒子,向南投縣消防局等5個公務單位訴請國賠660萬元,台北地院認定消防局應賠267萬元,其他機關免賠。

確認糧食、定位裝備再上山
二審認定,消防局緊急救護的義務和目的是減少傷亡,非完全排除人民登山可能受損害的風險,搜救人員對山難地點的研判與如何搜救有裁量權,本案並非不作為,此外,張生獨攀白姑大山只帶一夜的裝備和口糧,未注意自身安全。

南投縣消防局長林聰吉表示,張案後,南投縣制定通過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目的是要山友做足準備,例如須帶衛星電話、GPS定位裝備,確保山難時可第一時間掌握位置。

時任仁愛消防分隊長的國姓消防分隊長王繼增表示,相信消防隊員面對每件山難搜救都是全力以赴,但無法保證能救活每一個人。

(自由時報)
--
「登山零風險」非權利 國賠敗訴

大學生張博崴獨自登山迷路,失溫休克死亡於溪谷,張家以消防救難機制有問題訴請國家賠償六六○萬元。一審判賠二六七萬元,二審認為登山本有風險,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權利,逆轉改判南投縣消防局免賠。最高法院昨天駁回上訴,全案確定。

最高法院認定,消防人員出動救援沒有延誤,且山區廣大定位大不易,張離開原先登山路徑甚遠,消防局沒有違反善良管理人義務,沒有國賠責任,消防局免賠。

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的張博崴在二○一一年二二八連假獨自前往南投攀登白姑大山,隔天下午打電話給女友說可能迷路了,此後音訊全無。

女友通知張家人報案,南投縣消防局動員直升機、搜救犬及大批人力投入搜尋,始終一無所獲。後來黃姓山友根據張的女友形容與張通話時聽到溪水聲,循跡在溪谷找到張蜷曲在睡袋內的遺體。

張的父母認為,消防局未遵守「山難事故搜救作業程序」,懈怠取得、利用張博崴手機最後通信紀錄,也未積極聯繫前後天入山的山友,誤判黃金七十二小時重點搜救區域,也未主動聯繫有經驗的民間救難團體、未整合搜救過程,讓張博崴未獲救援而死,消防局應負國家賠償責任。

南投縣消防局抗辯,通聯紀錄無助於鎖定搜救範圍,第一時間成立前進指揮所也指派指揮官,沒延誤或失職,已盡可能避免危害發生,且張的大體最後被發現位置偏離原規劃登山路徑甚遠,消防局沒有過失。

大學生山難身亡父母要國賠 最高法院判消防局免賠確定

中山醫學大學大四生張博崴7年前獨自攀登南投白姑大山迷路,警消搜尋51天未果,張最後被發現失溫休克死亡於溪谷。張家以消防救難機制有問題訴請國家賠償660萬元,一審判賠267萬元,二審認為登山本有風險,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權利,逆轉改判南投縣消防局免賠,最高法院今天駁回上訴確定。

張博崴2011年利用228連假,和友人相約攀登南投白姑大山兩天一夜,友人臨時取消,張獨自前往,隔天下午打電話給女友,說自己可能迷路了,此後音訊全無。女友久等不到張,通知張家後報案。

南投消防局動員直升機、搜救犬及大批人力投入搜尋,始終一無所獲。黃姓山友根據張的女友形容與張通話時聽到有溪水聲,循跡在溪谷找到張蜷曲在睡袋內的遺體,溪邊石頭上還留有遺書。

張的父母認為,消防局未遵守「山難事故搜救作業程序」,懈怠取得、利用張博崴手機最後通信紀錄,也未積極聯繫同年2月27日前後入山的山友,導致誤判黃金72小時重點搜救區域,也未成立前進指揮所,遲至同年3月1日中午才派員搜救,指揮官也非適當人員,未主動聯繫有經驗的民間救難團體,未要求搜救人員定時報點與確實紀錄,也未整合搜救過程,導致張博崴未獲救援而死,消防局應負國家賠償責任。

消防局則抗辯,通聯紀錄無助於鎖定搜救範圍,第一時間已成立前進指揮所,也有指派指揮官,沒有延誤或失職情事,已盡可能避免危害發生,搜救人員也按搜救計畫落實進行,張博崴大體最後被發現位置,偏離其原規劃的登山路徑甚遠,消防局並無過失,和張博崴死亡結果間沒有因果關係。

二審認為,登山本有風險,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權利,張博崴已21歲,有能力判斷危險,卻獨自輕裝攀登白姑大山,迷路後應知待在原地或手機訊號所及之處,較易獲救,但他冒險下切至北港溪上游溪谷,終因體力不支、失溫休克死亡,並非消防局執行救護就能防止的結果。

另外,南投消防局搜救人員為準備登山物資、裝備未立即上山,但仍在接獲報案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內上山執行搜救,縱使當時研判事故地點和最後尋獲張的遺體地點相距甚遠,不能因此認為消防單位有過失。

最高法院認為,消防人員出動救援沒有延誤,且山區廣大定位大不易,張也離開原先登山路徑甚遠,故認定消防局沒有違反善良管理人義務,沒有國賠責任,維持二審判決,判消防局免賠確定。

(聯合報)
--
山難全力搜救 南投消防局免國賠定讞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張博崴獨自攀登白姑大山失蹤,53天後才被民間救難人員找到遺體,張的父母訴請國家賠償;一審判決南投縣消防局須賠266萬多元引發譁然,二審逆轉改判免賠,最高法院維持二審判決,認定消防人員已盡力救援,沒有故意或過失造成死亡意外,免賠定讞。

張博崴父親表示,他不會在意民事求償官司的結果,重要的是要喚醒消防人員對搜救技術的提升,不要因為此案獲判免國賠責任確定,就以此做為標準、拒絕進步。

南投縣消防局長林聰吉則表示,這是還辛苦的同仁一個公道,因為同仁對每個救災任務都很認真,案子定讞,對大家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2011年2月27日,張博崴獨自攀登南投白姑大山失蹤,警消出動600多人次,展開近年最大規模搜山救援行動,經51天搜救均無所獲。後來,張的父母請求民間搜救高手入山,2天後在消防局聲稱已搜過的溪谷發現張的遺體,張的父母訴請國賠。

一審認定搜救不確實,錯失救人時機判賠,二審認定「人民沒有要求登山零風險的權利」,改判免賠,張的父母上訴,最高法院認為消防局是否須賠償,要檢視是否有違反「平均」注意義務。

最高法院指出,消防員有查看後來尋獲遺體的溪谷,但當時並沒有看到有人滑落的跡象,張打電話給女友求助後,消防人員立即上山沒有延誤,且張後來也離開原本手機定位位置,消防員已努力搜救沒有過失,免賠定讞。

(中國時報)
--
變質未通報 蘋果西打業者挨罰百萬元

兩公升裝蘋果西打驚傳變質,新北市衛生局日前至「大西洋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稽查抽驗,現場發現部分產品疑有懸浮物,經約談業者,發現今年七月起該公司共接獲一二二件客訴案,但未向新北市衛生局通報,衛生局昨重罰一百萬元。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昨在立法院質詢時爆料,大西洋飲料公司早在今年七月就接獲一二二件產品瑕疵客訴,並在九月初檢驗證實,仍繼續對外販售,根本是明知故犯,新北市衛生局也在九月間就接獲投訴,卻函覆民眾「檢驗符合規定」,如今事情鬧大才要求業者下架,「根本是睜眼說瞎話!」

新北:移請處置 桃市未回覆
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楊舒秦說明,今年八月三十日接獲第一件檢舉案,但陳情人未提供產品批號等訊息。九月四日接獲第二件,民眾飲用後產生腹瀉、腹痛等症狀,但因為無法受理開封後的產品檢驗,衛生局九月十四日至相同消費地購買同批號產品檢驗,結果合格。

新北市衛生局兩次發函,移請蘋果西打工廠所在地的桃園市政府處置,至今未收到回覆。

桃市:發現缺失 但檢驗正常
桃園市衛生局表示,九月廿一日就到蘋果西打平鎮工廠稽查,發現生產線充填桶有外滲,當下進行採樣檢驗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檢驗結果正常。

由於業者聲稱很可能是運輸過程碰撞造成品質變質,桃園市衛生局也到販售端抽查,但未發現品質異常,十一月十二日再次會同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及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前往工廠稽查,發現其中一條生產線的原料混合桶有破損情形,立刻執行產品抽驗。因為還在改善期內,也還未查出確切成因,因此沒有立刻回函。

(自由時報)
--
蘋果西打變質「民眾喝完不適」 新北市府重罰100萬

大西洋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所製「蘋果西打」爆出變質,新北市衛生局下令,全部通路今天中午12點問題產品要全面下架。新北市衛生局今天再開記者會說明,大西洋公司今年7月底接獲民眾客訴,9月、10月間才開始辦理下架回收,考量銷售通路多,且客訴中有民眾反應飲用後產生不適,再加上未依規定主動通報,因此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第5項規定,重罰新台幣100萬元。

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楊舒秦表示,今年8月到11月份共收到4件民眾陳情案件,8月30日、9月4日獲報後派員到購買地點抽驗同批號產品,但當時檢驗結果中生菌數、大腸桿菌數都與規定相符,且陳情內容不明確,不排除非均一性出現變質情況;10月16日再接到民眾陳情,懷疑可能是從製造端出問題,移請工廠所在地的桃園衛生局辦理,但未獲回覆文;11月2日又再獲陳情,仍移請桃園衛生局追辦。

至於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今爆料,大西洋公司在今年9月檢驗報告就坦承有問題卻說謊,新北市疑似包庇業者。楊舒秦表示,立委所說的「9月就知道有問題」,是大西洋公司內部接獲客訴,但大西洋公司發現客訴增加、清查內部產品有異常,卻未向主管機關開罰。

楊舒秦指出,經計算,大西洋公司7月至9月間生產235萬瓶蘋果西打,考量大西洋公司銷售通路廣泛,且客訴中有民眾反應飲用後產生不適,情節重大,再加上大西洋公司未依規定主動通報,因此依法開罰新臺幣100萬元,至於昨天抽樣台北營業所及通路共6樣產品,若抽驗產品出爐,違者會再依法開罰。

輔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常勝提醒,不管任何食品或飲料,民眾一定要先看標示及有效期限,若透明包裝看到異物就絕對不挑選,另外微生物通常無法用肉眼看見,感染繁殖到一定數量才看得見,民眾把病菌喝下肚,通常是對腸胃道影響比較大,恐會引發急性腸胃炎,造成腹痛、腹瀉、嘔吐等情況。

(聯合報)
--
蘋果西打變質 重罰100萬元

大西洋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蘋果西打驚傳變質、異物沉澱,7月底以來陸續接獲122件客訴,更有民眾表示喝下後身體不適,但業者未主動通報,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表示,初步認為業者有明知故犯,新北市衛生局即以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重罰100萬元。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今年8月到11月間共收到4件民眾陳情案,9月14日首度派員抽驗產品,檢驗結果合格,10月16日、11月2日陸續再接獲民眾陳情,2次都發函移請蘋果西打工廠所在地的桃園市政府處置,至今未收到回覆。

衛生局表示,9月得知的問題是大西洋內部接獲客訴,且檢驗結果合格,不排除非均一性變質情形,但該公司後續客訴增加、清查內部產品發現有異常,卻未通報,加上製造工廠在桃園平鎮,無法跨區稽查,只能前往三重的台北營業所稽查,始得知有122件客訴案。

衛生局指出,統計大西洋7月至9月間共生產235萬瓶蘋果西打2公升寶特瓶裝產品,9月起回收42萬瓶,目前已要求各通路商在昨天中午前,將9月28日以前生產的2公升寶特瓶裝產品全面下架。

衛生局表示,考量業者生產的蘋果西打銷售通路廣泛,有部分民眾飲用後產生不適症狀,且事發後未依規定主動通報,依法開罰100萬元,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說,等到問題產品通報時序釐清後,若有明顯違法行為將會從重裁罰。

(中國時報)
--
康寧境外生打黑工 重罰108年停招

校方︰做錯應受罰 但對台北專科不公平
康寧大學去年爆發違法招生境外學生,今年還被教育部查獲學生被安排非法打工等嚴重違規,教育部昨祭出重罰,廢止其一○八學年招生名額,也暫緩康寧擬降回專科的申請作業,並對康寧董事長、校長裁罰各五十萬元,如限期改善不佳,不排除聲請法院解除董事長、董事職務。康寧代理校長李惠玲表示,做錯事就應受罰,尊重教部決定,但牽連到台北專科部並不公平。由南部師生組成的自救會認為,教部做法等同於「高層犯錯、師生受害」,今天將北上教育部,要求保障師生權益。

暫緩降格作業 董座、校長各罰50萬
康寧因少子化壓力,去年九月透過人力仲介,引入六十九名斯里蘭卡籍學生來台,斯國學生舉報來台後,淪為廉價勞工。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教部去年即介入糾正,並停止康寧再招收境外生;當初學校雖承諾會安置學生,並提供獎助學金,但斯國學生被安置到台南校區時,卻又發生非法打工情況。加上康寧也被爆料將推廣教育學分班學生,違規轉為正式學位生,更有師生檢舉權益受損、教學不佳等,教育部因此組成專案小組深入調查,重新祭出懲處。

教部決定直接廢止其一○八學年招生名額(專科六五○名、大學一九○名等),並對康寧董事長、校長等裁罰各五十萬元。最終懲處將待十二月提報到私校諮詢會議上,再議決相關名額、扣減獎補助款等。

朱俊彰還說,康寧仍有科系師資、教學品質未符檢核,已責令限期改善,未改善前不得資遣教師,也不得要求學生轉學;尚留在康寧的四十九名斯國學生,則要求全額獎學金,提供學習、經濟、生活等補助及輔導。

教育部也要求,康寧尚未開課的推廣教育學分班及非學分班,立即停止辦理。已開課的班級,仍應繼續上課。

自救會認師生受害 今北上教部陳情
康寧主任秘書閻亢宗回應,校方基於負責態度,將概括承受,但重申事件發生時,相關決策者、執行者等都已離校,現任董事長、校長等都是今年才上任,未來將釐清相關行政責任,並請律師透過檢調來追訴相關人的司法責任。至於斯國學生,校方早已定調會給予四年免學費、免住宿費等。

康寧師生自救會總召劉相君表示,自救會成員得知消息後一片譁然,廢止招生名額核定是處罰老師,扣獎補助款則是處罰學生,絕對反對教育部這樣的決定。

(自由時報)
--
康寧違招外生 暫緩改制回專科

康寧大學違法招收斯里蘭卡學生來台非法打工,教育部昨日祭出重罰,不只將扣減其招生名額,也將停發獎補助款,並暫緩改制回專科,目前共裁罰100萬元,校方坦承疏失,但承諾不會資遣教師或要求學生轉學,為維護權益,台南校區自救會今將到教育部請願,要求保障師生權益。

教育部調查小組9日無預警到康寧大學台南校區調查,發現有3件違法,除違法招收斯里蘭卡學生及涉及非法打工外,該校將推廣教育學分班學生,未經過合法入學管道,轉為具有正式學籍的學位班。

教育部政次姚立德表示,對康寧懲處不只停發該校108學年度獎補助款及招生名額,另規定不得以停招或改制為由,要求學生轉學;此外,康寧招收的斯里蘭卡學生沒有附上財務證明,校方行文表明給予學生全額獎學金,外交部才發出簽證,要求校方信守承諾,提供4年全額獎學金。

至於尚未開課的推廣教育學分班,教育部表示,應立即停止辦理招生業務,但是已開課的班級,顧及學生權益,仍應繼續上課,教育部另依《私校法》處康寧大學董事長、校長各50萬元罰鍰,如改善不佳,將解除董事長及部分董事職務。

(中國時報)
--
偽造安全認證標章 冒充高價日本干貝

食品藥物管理署和屏東地檢署、保七總隊,共同破獲黑心業者偽造日本安全認證貼紙干貝案件;高雄業者「昇洋行」涉嫌進口北海道大包裝干貝,貼上偽造的安全認證標章後,再與其他日本製造廠的干貝裝入私製包裝盒,以低價品混充高價品賣出。

逾6千公斤產品全查扣 未流出
稽查人員在現場查獲偽造日本安全認證貼紙的干貝產品,共查扣涉案六四九箱(每箱十盒,每盒一公斤),共計六四九○公斤,產品已全數扣押,經高雄市衛生局查察通路端,目前沒有相同產品流出。

高雄市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陳建榮表示,真偽最大差別在於「北海道,根室海峽」安全確認貼紙,真品貼紙背面有防偽圖樣,偽品則無;另貼紙正面圖樣、顏色也不同,真品較為寬大。

高雄市衛生局指出,業者變更原產地,並偽造日本安全認證貼紙包裝販售,已涉及違反食安法及刑法虛偽標記商品、詐欺取財等罪嫌,依食安法宣傳或廣告不實之規定,可處四萬元以上、四百萬元以下罰鍰。另已要求業者將流入市面的產品全面下架回收,改正後才可上市。

(自由時報)
--
劣干貝充高檔賣 2.5噸下肚

高雄市昇洋行涉嫌偽造「日本安全認證」貼紙,將日本進口干貝魚目混珠,以低賣高牟利,屏東地檢署上月底將吳姓業者依刑法詐欺、販售虛偽標章商品等罪起訴。食藥署昨表示,該公司進口高達9000公斤,目前扣下6490公斤,其餘已進消費者肚子,不法獲利約71萬元,業者恐面臨最高400萬元罰鍰。

業者貪小利 詐欺起訴

日本在台協會向食藥署反映,有不肖業者在台涉嫌偽造日本安全認證干貝的貼紙,保七總隊在今年5月間循線破獲,查出吳男進口日本其他製造廠的大包裝10公斤低價干貝後,裝進1公斤裝的知名「日本門脇水產製造廠」的小包裝賣出,混裝過程中,還私自印製日本安全認證貼紙貼在包裝上。43歲吳男遭查獲後,辯稱不知道這樣犯法。

高雄市衛生局說,吳男進口干貝經海關邊境查驗,並無食安疑慮,但將不同等級干貝混裝成高級干貝販售,賺取每公斤約50到100元的價差,涉及違反食品標示不實;但疑因經濟不景氣,1年多來僅售出1100公斤,不法所得約71萬元。

稽查人員現場查獲偽造日本安全認證貼紙干貝產品計6490公斤,相關涉案產品全數由保七總隊扣押,經高市衛生局查察通路端並全面回收,市面上已無相關產品,可能都已販售,被消費者吃下肚。

合法進口 無食安疑慮

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日方是主動透過駐札幌辦事處檢舉,而該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台北市傳統市場。他說,該日本安全認證貼紙,為有機、產地自主認證,業者利用同時進口高價品以及低價品,兩者皆合法進口輸入,吃了沒有健康疑慮。

食藥署指出,日本安全認證貼紙其背面具有防偽圖樣;而昇洋行偽造的安全認證貼紙背面為空白,偽造品包裝盒材質及顏色與真品不同,可藉此區別辨識偽造品及真品。

至於業者除觸犯刑法由司法機關偵審外,同時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標示不實,可處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相關違規產品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

(中國時報)
--
遠航掏空案 法院判賠2.4億

遠東航空前董座崔湧、前財務處副總吳勇璋與吳哥航空執行董事樓文豪等人被控掏空公司;刑事部分,高等法院認定崔等人偽造不實契約、虛增公司營收,判吳等人2至7年刑期,崔因死亡,諭知公訴不受理;民事部分,台北地院昨判21位自然人與法人應連帶賠償2億4161萬餘元,可上訴。

但判決書也指,遠航雖是發行不實財報之單位,本應負起全部責任,但遠航經法院裁准重整,依該重整計畫,償還無擔保債權比率為百分之三,且遠航已重整完成,判僅需連帶賠償889萬3191元。

崔湧與時任執行副總經理的陳尚羣,在2005年間因遠航營運績效不佳、淨值持續下降,為避免每股淨值低於5元,遭改列為「全額交割股」,夥同吳勇璋、企劃部門主管施建華,配合遠航及樓文豪等人以不實交易,美化公司財務資料及財報。

高院日前已判吳勇璋7年徒刑,樓文豪6年6月,施建華2年、緩刑3年、需支付公庫150萬元,陳尚羣仍在逃。

至於民事求償,投保中心代替331位被害人提出團訟,昨判21位自然人與法人應連帶賠償2億4161萬1101元。

(自由時報)
--
遠航偽造財報 投資人獲賠2.4億

遠東航空十三年前因爆發財務危機,前董事長崔湧、前總經理陳尚羣等人偽造財報,三百多名投資人集體求償案,台北地方法院判遠航要賠兩億四千多萬元,可上訴。

法院認定,崔湧、陳尚-在二○○五年間因遠航公司營運績效不佳,淨值持續下降,為避免每股淨值低於五元會遭櫃買中心改列「全額交割股」,影響銀行授信和股票的流通性,導致經營困難,決定美化公司財報。

兩人自同年二月起至二○○七年底,夥同財務部門主管吳勇璋、企劃部門主管施建華,多次和吳哥航空、東信旅行社、韓澳旅行社、韓馬旅行社等多家公司訂定「假契約」,在遠航帳面上虛增營收,製作十季不實灌水財報。

財務危機爆發後,三三一名遠航的投資人委由投保中心提起集體訴訟,向遠航求償兩億四八七六萬餘元;法院審理後認定,投資人自二○○五年八月底日至二○○八年二月十三日,遠航股票受到損失,與財報不實間有因果關係,判遠航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董事、監察人等,共應賠償兩億四一六一萬餘元。

其中,遠航是發行不實財報的單位,本來應要負擔全部的賠償責任,但遠航經法院裁准重整,依據重整計畫,償還無擔保債權比率為百分之三,應賠償金額為八八九萬餘元。

此外,遠東航空公司去年無預警解雇多名空服員,遠航企業工會發布自製影片回應,控訴勞方權益被資方剝削,遠航董事長張綱維自訴三名前空服員加重誹謗罪,台北地院審理認為,三名前空服員的指摘是可受公評的事,昨天判她們全部無罪。可上訴。

(聯合報)
--
怪怪的!賊潛屋行竊 屋主4口隨後燒死

亡者信用卡被盜刷2百多筆
19歲男子林奎佑,今年4月間涉嫌潛入一戶桃園呂姓民宅行竊信用卡,而該民宅當天清晨發生4死火警,信用卡所有人葬身火窟,林竟拿罹難者信用卡四處盜刷2百多筆共10多萬元;死者家屬發現身亡親人信用卡仍有刷卡紀錄下報警,警方隨即根據林常購買迷彩衣褲等各式軍用品習性與作息,前天派人在西門町周邊軍用品店埋伏,果然將他逮捕到案。

自稱趁救火時偷 被打臉
林落網時聲稱當天是趁消防員忙於救火之際闖入屋內偷信用卡,但警方認為林並未交代實情,因消防員趕到火場都會封鎖周邊,閒雜人等不可能進入火場,警方訊後將林依竊盜、詐欺罪嫌送辦。

警方調查,家住桃園的林男,少年時曾犯竊盜案被送往少年感化院;他去年12月離開感化院沒回家,也不與家人聯繫,家屬向警方通報協尋。

今年4月5日清晨近5點,桃園福山街呂家2層樓鐵皮屋起火,呂家老大的妻子、兒子、二弟與三弟逃生不及,葬身火窟。呂家老大事後收到信用卡帳單,發現火災當天早上8點多,身亡弟弟的信用卡在花蓮有刷卡紀錄,10天內在台北、桃園、台中、嘉義、高雄、台東等地刷卡2百多筆共10多萬元;呂向銀行反映,銀行隨即報警。

警方根據盜刷的監視器畫面,循線查出林男涉案,但林居無定所、還常換手機門號,他在臉書上的相關資料大多造假。

最後,警方從盜刷消費明細,發現林很常購買迷彩衣褲、軍用背包等軍用品,研判應是軍事迷,經分析出他的行蹤與作息,前天派人在西門町周邊軍用品店埋伏,果然在武昌街附近將他逮捕。

林落網時,身上還穿著繡有我國軍某部隊標誌的上衣和迷彩鞋;並表示偷到信用卡後四處盜刷吃喝玩樂,但後來信用卡遭銀行停權,就隨意丟棄。此外,林並不知該張信用卡主人已身亡,警方事後告知,他一度嚇得說不出話。

追查是否與火災有關連
由於林的桃園老家距離火場2公里左右,警方認為林對周邊地形應該十分熟悉,不排除林可能趁呂男一家人熟睡後,於凌晨2、3點時攀爬潛入行竊,至於他是否與火災有所關連,將深入追查釐清疑點,並進一步追查他如何偷得該張信用卡。

4死悲劇 疑電氣因素釀災

桃園市桃園區福山街呂姓居民住家4月5日清晨火警,釀4死悲劇,市府消防局鑑定調查報告指出,起火點是1樓停車處旁的工具與雜物堆,不排除起火原因為「電氣因素」。消防局已於5月3日將火災原因調查報告書移交桃園警分局處理,警方說,因火災無明顯的人為縱火跡象,未再進一步調查。

桃警稱無明顯縱火跡象
警方透露,消防局接獲呂家住宅火警的報案時間為清晨4點48分,消防人員趕往滅火,警方也派員在周邊拉起封鎖線。若竊嫌林奎佑第一次盜刷信用卡的時間地點,是當天上午8點多在花蓮縣,那他潛入呂姓居民住家偷竊信用卡後縱火燒屋,再利用3個小時逃逸到花蓮縣刷信用卡,可能性不太高。

(自由時報)
--
盜刷火災死者信用卡 疑點重重

桃園呂氏家族居住的鐵皮屋今年四月火警造成四人慘死,呂家人辦完喪事後卻發現死去家人的信用卡遭盜刷;警方輾轉獲報,逮捕涉嫌盜刷的十九歲林姓男子,正調查盜刷案與火警案的關聯性。

據了解,林嫌供稱呂家大火後潛入火場行竊信用卡盜刷,不過警方質疑當時現場已封鎖,許多財物被大火焚燒殆盡,怎還有信用卡讓人偷?警方懷疑林嫌在火災前侵入行竊,除先依加重竊盜、詐欺等罪嫌送辦,因此要釐清他和火災是否有關。

今年四月五日凌晨,呂家鐵皮屋大火,呂家老大的妻子、兒子及兩個弟弟葬身火窟,呂家老大料理後事後不久,收到銀行帳單通知,發現有人持弟弟信用卡在台北市、桃園市等地盜刷,立即向銀行反應。

台北市刑大接獲銀行轉報,發現死者的信用卡在過世後十天內被盜刷十多萬元,交叉比對確認林姓男子(十九歲)涉有重嫌。林今年初剛從少年輔導院感化教育期滿,但因居無定所、行蹤難以掌控,並以假資料申辦手機門號,警方一直無法掌握其行蹤。

最近,警方分析林嫌盜刷品項明細及臉書訊息,發現他是軍事迷,喜好迷彩軍裝及軍事用品,研判林嫌可能出現在西門町商圈的軍用品店,查訪後鎖定林嫌,於前天下午緝捕到案。

林嫌聲稱擔任桃園地區的義消實習員,也在營造公司擔任工地案場學徒,更以「曾經海龍、一世蛙兵」暗示自己是特種部隊出身;但警方清查發現除了照片是真實外,所有資料都是虛構。

(聯合報)
--
大肆宣傳「蜂蜜檸檬」療效 食藥署:沒辦法罰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吳蕚洋日前在電視辯論會與政見發表會中,因力推「蜂蜜檸檬水」能治病,還宣稱自己臉上的瘤、手掌汗斑疹都因此痊癒,還說自己母親的高血壓、糖尿病、失智都因喝了蜂蜜檸檬好轉。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依照食安法第28條規定,食品不能宣稱療效,但針對吳蕚洋的言論,卻是「沒辦法罰」。

「他沒有指涉特定廠商的產品,我們要怎麼罰?」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說,依照食安法規定,食品不得宣稱療效,但前提是要有特定廠商、特定產品才能開罰,吳蕚洋雖推廣蜂蜜檸檬,但卻沒有為特定廠商或產品,因此「沒辦法罰」。至於若有民眾誤信蜂蜜檸檬真具有療效,該怎麼辦?潘志寬連說幾次「要怎麼罰、要罰誰?」點出食安法的漏洞。

「如果蜂蜜檸檬這麼神,還要醫師做什麼!」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王必勝指出,蜂蜜檸檬是食品而非處方藥品,如果是醫師宣稱不正規療法,可循醫事法處罰,但吳蕚洋並非醫師,確實沒有相關法規可處罰。但近日蜂蜜檸檬風潮已讓許多民眾相信盲從,搞不好有人因他的言論而放棄正規治療,將是很嚴重的事情,醫師公會呼籲民眾,有病要尋求正規治療並遵循醫囑服藥,不要以偏方取代醫療,以免延誤病情。

(聯合報)
--
市區飆速撞死3人 謝亞軒重罪起訴再羈押

21歲男子謝亞軒雨天下班尖峰時間與友人黃佑呈在台北市分駕2車競速,謝的車衝進騎樓撞死3人,台北地檢署偵辦,聲請羈押謝亞軒獲准,昨天依妨害公眾往來致死、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等罪將他們起訴;今天全案移審台北地院,法官開庭審理,裁定謝亞軒繼續羈押。

裁定指出,謝亞軒經訊問後,坦承過失致死,否認妨害公眾往來安全致人於死罪,不過,依共同被告及證人證述、監視器錄影畫面等,謝亞軒犯嫌重大,他所犯的妨害公眾往來安全致人於死罪,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的重罪,考量審理中尚有調查證據的可能,如不羈押,顯難進行後續審理,裁定謝亞軒羈押。

檢方指控,今年10月11日傍晚近6點,謝亞軒開著租來的黑色豐田轎車與黃佑呈所駕駛的白色轎車,2車競速從台北市「小巨蛋」旁健康路一路狂飆,再右轉南京東路四段,謝為閃避安全島、水漥急速90度右轉,車子失控衝進騎樓撞死3人。

檢警調查,謝亞軒有毒品、酒駕、殺人未遂等前案紀錄,檢察官依他涉犯「不確定故意」的殺人罪及公共危險致死罪,以重罪、串證、逃亡之虞聲請羈押禁見,法官審理後,裁定謝亞軒以15萬元、黃以10萬元交保,但謝覓保無著,改裁定羈押禁見。

(聯合報)
--
金防部士兵涉選罷法遭拘 陸軍:全力配合檢調偵辦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烈嶼守備大隊一名洪姓士兵因涉一起賄選疑案,金門地檢署今天指揮憲兵隊深入營舍拘提正在執勤的洪兵,並搜索其住處。這是此次選舉首次有現役軍人因涉及違反「選舉罷免法」罪嫌遭拘提。現役軍人涉選罷法遭拘,相當罕見。

據了解,洪兵是金門當地人士,涉及地方選務案,地檢署檢察官明天將對此案作出說明。軍方目前則三緘其口,避免觸動地方選舉敏感神經,但強調此案已進入司法程序,陸軍會配合檢調進行調查。

洪姓士兵服役於陸軍烈嶼守備大隊本部連,金門憲兵隊今奉令指派少校組長率兵,前往烈嶼水頭管制室拘提洪兵。

金門傳賄選疑案 一現役軍人被拘提調查

服役於陸軍金防部烈嶼守備大隊本部連的洪姓上等兵,由於涉嫌參與賄選,今天在金門地檢署檢察官指揮之下,由憲兵隊進行拘提,並到其住處搜索。這是本次選舉,首次有現役軍人因涉及違反「選舉罷免法」罪嫌遭拘提。

陸軍官員對此表示,本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軍方會配合檢調調查,詳細情況必須由檢方說明。據了解,洪姓士兵是烈嶼(小金門)當地人。

官員也指出,軍方特別進行宣導,如今依法已經不得再發布民調,提醒官兵不要再在Facebook、LINE等社群網站傳布民調數據,以免誤觸法網。

(聯合報)
--
打假消息 選後闖關?數位通傳法爆爭議

為打擊假消息,行政院推動「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要求電信及平台業者,在知悉有侵權行為訊息後,必須立即移除,才能免責。國民黨團昨天抨擊,條文有影響言論及新聞自由之虞,甚至淪為政治操作。

負責主持這項草案協商的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表示,此法已醞釀好幾年時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不是最近才將法案送到立法院,在委員會已經討論很多,這是基本法,主要是針對平台結構,並非針對內容。

民進黨立委鄭寶清指出,「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通過後,可健全網路生態,不只網路上的假新聞、假民調不能再出現,包括詐騙、霸凌行為都有法源可做處理。

原本今天要召開這項草案的朝野協商,但已臨時喊卡。蕭美琴說,取消協商原因是盼各界再多溝通,而且最近立委都為了選舉在各地忙碌。

國民黨也質疑,「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將在選後闖關;民進黨團幹事長李俊俋說,目前黨團都尚未協商,一切尚未定案。

「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於五月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完成初審,條文中要求服務提供者,像是臉書、Google、Yahoo等網站,在知悉行為或資訊違法後,要立即移除或使他人無法接取,才能免責;權利人也能通知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發布的訊息涉有侵權行為,要求下架或移除資料。

本月初,草案在院會準備二讀前,遭國民黨拉下協商。國民黨團書記長曾銘宗說,條文中對權利人和侵權行為的定義太過模糊,像是媒體新聞平台、個人臉書有批評政府的言論,政府機關竟也有權主張要求下架,恐有影響言論自由的嫌疑,甚至淪為誤用或政治操作。

民進黨立委李麗芬指出,各界對保障言論自由的部分有一些疑慮,該如何界定網路言論是否侵權等,若是機制不夠完整、第三方界定人不夠權威公正,確實不排除可能遭濫用,相關條文的設計,將是接下來協商的重點。

(聯合報)
--
履約保證推行至今 全台僅3成補習班登錄

教育部今年公布「短期補習班補習服務契約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補習班應採按月繳納的繳費方式;如果預收逾1個月的學費應依法提供信託專戶、金融機構履約保證或補習服務連帶保證等。但至今僅有逾4千家加入並登錄,僅占全國補習班3成,萬一補習班倒閉,多數人恐仍要打消費訴訟才能討回錢。

回報依法加入的4千多家以月繳繳納為大宗,占回報家數的68%、其次為加入補習服務聯合連帶保證協定的團體約30%,其餘則是提信託專戶或金融機構履約保證等方式。教育部表示,提供履約保證如果遇到補習班因故無法提供服務時,由信託機構或金融機構返還部分金額,或由辦理補習服務聯合連帶保證協定的協會,媒合其他補習班繼續提供服務,以保障補習班學員的權益。

教育部表示,因為履約保證是107年7月才實施,無論補習班業者還是學員,都尚未普遍建立履約保證的觀念。為落實推動補習班履約保證機制,教育部強調,將請地方政府宣導補習服務應有履約保證的觀念,並提醒補習班學員維護自身權益,注意繳費方式及是否提供履約保證。

「履約保證沒有寛限期」,教育部終身司司長黃月麗表示,將要求各縣市政府稽查業者如有違規情形將要求其限期改善、如未改善將依「消費者保護法」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教育部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辦理稽查,建立家長、學生及社會大眾對補習班履約保證機制共識,以維護補習班學員權益。開罰家數等則仍待清查。

黃月麗說,雖然目前僅有4千多家登記,但可能是有部分補習班有加入履約保證但並未登錄。如果尚未加入履約保證的補習班倒閉,教育部將要求地方政府協調補教協會協助學習安置,並協調優良消保團體辦理團體訴訟,協助學員爭取權益。

全家盟理事長彭淑燕則說,目前看起來大多數補習班仍未加入履約保證,因為許多補習班常常要求家長繳納數月費用就給予一定優惠,但有時候補習班能否經營下去也是個問題,因此教育部應盡速督促地方政府要求補教業者加入履約保證,並不定期檢視不要讓家長受害。

(聯合報)
--
聯晚之眼/驚!酒駕層出不窮 1年竟逾10萬件

今年1至9月已65死4087傷

酒駕肇事頻傳,根據警政署資料,取締酒駕案件1年逾10萬件,今年1至9月最新統計,肇事總計3396件,造成65人死亡、4087人受傷,平均一天約有15人因酒駕傷亡。

國內酒駕案件層出不窮,社會不斷要求修法加重酒駕刑責。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遵守法律是社會健全運作的基石,喝酒卻開車,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作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格制裁;至於修法工作,尊重國會的討論與安排。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指出,每年的酒駕致死案件比天災死亡人數還多,但酒駕每天還是不斷發生。受害者家屬呼籲酒駕防制是全民運動,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以為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希望我們孩子的犧牲不再是一個案子,讓酒駕悲劇永久消失」。

候選人簽署反酒駕宣言

距離年底地方選舉只剩下10天,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今偕同酒駕肇事受害者家屬,發起「縣市長/縣市議員候選人酒駕防制共同宣言」簽署行動,主張酒駕零容忍;簽署的候選人在選舉期間一旦涉及酒駕將立刻退選,當選後若本人及一級首長涉及酒駕,當事人立刻辭職。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美娜表示,目前六都市長候選人有10位簽署、縣市議員已經有136位簽署。目前有簽署的六都候選人為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姚文智及李錫錕;桃園市長候選人陳學聖、鄭文燦;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許忠信、蘇煥智;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陳其邁。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雖沒有簽署,但有寫信表示意見,支持酒駕零容忍,未來當選後也會落實執行酒駕防制。

民進黨立委陳曼麗表示,選舉期間候選人跑攤難免會喝點小酒,但公眾人物都有帶頭示範的作用,必須避免酒駕,否則會讓一般民眾認為「公眾人物可以,我也可以。」陳曼麗已提案酒駕「連坐法」,希望乘客不要成為酒駕的加害者;大家可多利用代駕,不要再因為酒駕造成任何遺憾。

聯晚之眼/酒駕多累犯 受害者家屬批:法院一再縱放

「兒子被酒駕駕駛撞死,好像有一把刀插在胸口上,每天都非常非常的痛。」酒駕受害家屬林金龍表示,兒子上月車禍身亡,他和太太以前以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他奉勸大家,不要心存僥倖,應該共同努力讓這樣的事情別再發生。

「只是喝幾杯而已」僥倖心態釀禍

烘焙師陳育邦去年遭金錢豹酒店小姐酒駕撞上身亡,他的姐姐陳育芳表示,今天是弟弟逝世滿一周年,也剛好是台中民事庭首日審理。她說,酒駕受害者家屬對酒駕非常敏感,她參加喜宴時常常聽到陌生朋友說,「只有喝幾杯而已,可以開車上路」,就是因為這樣的思維,才會造成遺憾。

應讓民眾意識到「酒駕零容忍」

陳育芳認為,立法院修法應該要讓民眾意識到酒駕零容忍,一旦發生就會產生罪惡感。法院判決上常認為犯後態度良好就一再放行,但酒駕常常都是累犯。希望在弟弟過世滿一年的今天,能讓大家正視這件事。

林金龍的妻子說,每個深夜痛醒時,總是一再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要面對這樣的折磨?」她努力想找一個解答,想自己可能也不是全然無辜,或許之前對於酒駕傷人、致命事件,過於冷漠無感,認為只要守法、認真生活,就可以永保安康。現在看來,其實是抱著心存僥倖的態度在過日子,或許在默許酒駕一再傷人害命。

「不是自己不喝酒不開車,就與你無關」

台大女醫師曾御慈2013年遭酒駕者攔腰撞上不治,她的老師就是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柯文哲後來催生了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就是曾御慈的母親陳敏香。「酒駕者本身非常可惡!」陳敏香說,酒駕防制是全民運動,「不是你自己本身不喝酒不開車,這件事就與你無關。」做為一個受害者家屬,這種內心的悲痛是一般人很難理解的。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酒駕受害者家屬黃俊美說,「我希望我們孩子的犧牲不再是一個案子」,這樣的悲劇要永久消失。

聯晚之眼/曾酒駕被攔 立委郭正亮提案「酒駕沒收車輛」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發起「縣市長/縣市議員候選人酒駕防制共同宣言」簽署行動,希望政治人物能由自身做起,達到酒駕零容忍目標。曾酒駕被攔檢的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表示,他出任立委後提案加重刑責,希望能有效遏止心存僥倖氣酒駕。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美娜表示,部分官員、民代、候選人過去涉及酒駕公共危險罪,最嚴重的彰化縣議員候選人員柯振杯,五年三犯,但出獄後又被國民黨提名登記參選彰化縣議員。這些公眾人物應該帶頭立下不酒駕的示範。

郭正亮曾說,「我過去做了不良示範!」所以出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後,提出《菸酒管理法第32條條文修正草案》,要求酒品外面應增列「禁止酒駕」標示,也提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條文修正草案》,規範酒駕肇事者,需依法進行三天社會勞動、並沒收酒駕者車輛。

郭正亮表示,為能有效遏止酒駕者心存僥倖,修法納入強制從事社會勞動,給酒駕累犯更有效的矯治與教化,並對酒駕肇事者以沒入車輛等行政罰取代刑罰。

不過,郭正亮的修法遭外界批評雷聲大雨點小,相較於當初宣誓的態度顯得有些敷衍,只是緩解外界對於酒駕者的批評。該修法只在立院通過初審。

黨產會主委林峯正擔任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時,酒駕被警方攔檢,酒測值高達0.58毫克,甚至涉嫌拒簽酒測數據單,直到考量不認罪會被起訴,也不會聲請簡易判決,才點頭認罪。事後,林坦言自己做錯了。

行政院發言人Kolas四年前曾酒駕被逮。對當年酒駕,她透露,曾有不少選民酒駕被逮向她陳情,她以自己的例子說「錯了就是錯了」。

聯晚之眼/罰了又犯!年56萬件酒測違規 3成7是累犯

酒駕肇事頻傳,雖促使執法單位加強攔檢,行政、立法部門也不斷將罰則修得更重,卻還是無法阻止事故發生。酒駕就像無限循環,每次發生後衝擊社會、檢討聲浪四起,但幾天後就彷彿船過水無痕。除了嚴刑峻法,事前預防、法官不輕縱等,都可減少酒後僥倖上路,降低不幸。

酒駕對社會帶來的不幸人命傷亡、集體心靈衝擊和財物損失,就像潛藏在你我身邊的不定時炸彈,每個人都有可能碰上。

根據統計,台灣近幾年每年取締酒駕件數都超過10萬件,移送法辦約五至六萬件,曾有學者指出,2013年至2017年全台灣共有44.2萬人次因酒駕被抓。這幾年酒駕刑責提高,也重懲累犯或逃避酒測者,但五年內56.5萬件違規中,有3成7是累犯。

政府近年一再宣示酒駕零容忍,提高罰則後卻還有近四成是持續違法的累犯,究竟是罰則不夠重,還是法官輕縱,值得探究檢討。

兩年前一名莊姓台商酒駕撞死19歲工讀生,苗栗地院一審認為他是「一時失慮」,加上已經賠償死者父母900萬元,符合「顯可憫恕」獲減刑,判處2年徒刑、緩刑5年,等於不用坐牢。事實上,目前刑法規定,酒駕達法定標準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實際上多以易科罰金了事,也因此無論再怎麼修法加重罰則,加害人大多無法受到嚴厲懲罰,總有人知法犯法。

酒駕害命,多少家庭在撞擊的一瞬間天倫夢碎,在承受至親往生的巨大痛楚之中,還要強打精神面對訴訟。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面對酒駕這種可以預防的人為事故,除了嚴厲刑罰,不輕縱、輕判,才能全民更多安全保障。

(聯合晚報)

生活

泰落地簽免費 今天提前上路

泰國政府原訂今年12月將對台灣等21國實施落地簽證免費措施,但泰國觀光局駐台辦事處昨宣布提前自今天上路,將實施到108年1月13日。今年前10個月國人赴泰旅遊510萬人次,較去年大增23%,新制將更提升國人赴泰旅遊意願。

即日起國人赴泰旅遊可選擇到泰國落地簽享免費優惠,也可在國內先辦簽證,在泰國經貿辦事處自行辦理或請旅行社代辦,費用1200元,透過簽證中心辦理則要加收手續費470元。

(自由時報)
--
確定了!泰國免落地簽證費 11月15日起生效

泰國向來是台灣旅客喜歡的旅遊國家之一,過去赴泰國旅遊需事先申請簽證,但今(2018)年10月中傳出泰國政府預計在11月及12月規畫落地簽證免費政策,包含21國旅客,台灣也在其中。泰國政府近日正式對外公告,從11月15日到明(2019)年1月13日間實施落地簽證免費,屆時台灣旅客前往旅遊就可省下2,000泰銖(約新台幣1,800元)簽證費用。

原本今年8月間,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宣布10月起新增委外簽證中心辦理遊客赴泰簽證事務,將增收470元手續費,引發各界反彈。但卻在短時間內翻盤,宣布程序按照往常,無任何改變。不久便傳出為了挽救下滑旅客人數,泰國政府擬在今年11月、12月免除21國旅客的落地簽證費用,以達到救觀光效果,並預計此波政策可讓赴泰的國外觀光旅客達到4,000萬人次。

如今,泰國政府公布從11月15日到明年1月13日間,包含台灣在內的21個國家皆可免除落地簽證費,而且可辦理停留15天的單次觀光簽證。如此一來,未來台灣旅客前往泰國,不只能省去排隊辦觀光簽證的麻煩,還能省去原本的辦理費用,便利性大為提升,加上近來天氣漸冷,勢必吸引不少台灣旅客前往避寒。不過,在此之前出發辦理的觀光簽證仍要收費。

(聯合報)

政經

北京瞎稱「從未介入」慘遭打臉 美直指中國網軍干擾台選戰

中國資金、假訊息介入九合一選戰傳聞不斷,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強調,中國從不介入台灣選舉,暗助台灣特定候選人之說更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但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昨年度報告狠打臉,直指中國加強對台政治活動,試圖妨礙台灣民主發展及蔡總統領導的政府,包括支持在野黨,及利用社群媒體等,散播不實訊息。

報告並指,北京這幾年加強對台施壓,並採片面行動企圖深化兩岸經貿和社會融合,目標是最終推動走向統一;報告認為,北京這些行動改變兩岸現狀。
九合一選戰進入最後倒數,民進黨政府不斷強調選舉結果對台灣民主的重要性;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為台南巿長候選人黃偉哲助選時,就直指中國介入選舉。知情人士分析,中國介入台灣選舉樣態,屬多層次、多管道、多型態,在宣傳層面,包括操作主流媒體、網紅、網軍,以及「刷榜」(以非常規手法在短時間內衝高特定個人、團體於網路平台上的評價、流量)等不正常網路操作。

蔡臉書批有外力打壓
在組織層面,知情人士表示,例如招待赴中國旅行的「統戰旅遊」、介入台灣黑幫、選舉賭盤等。近期有些候選人的聲勢快速竄起,有綠營人士暗指此與中國介入有關,知情人士指出,這屬於針對主流媒體、網路媒體、網軍的操作,可能對方發現特定候選人有豐富的表演性,可以進行網紅式的操作手法來吸睛,從一開始投入一部分宣傳流量支援,到最後把特定人物炒作成一個巨獸。
總統蔡英文昨也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次的選情很詭譎,因為有一股力量,正在打壓台灣的民主。一種就是假消息,另一種就是網路霸凌。」蔡說,「只要有人站出來為台灣講話,馬上就被網路謾罵留言洗版。柯一正導演被洗版、高雄氣爆的受害者被謾罵,連我們的歌后,大家都很熟悉的詹雅雯,也被洗版、被攻擊。有人想要打壓台灣民主,想要台灣人害怕。但是他們錯了,勇敢的台灣人,不可能被這種奧步打倒。」她呼籲用選票守護台灣民主。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說,的確掌握具體證據,許多企圖干擾台灣內政的境外勢力就包括來自中國的勢力,企圖透過人流、金流影響台灣的選舉。
據法務部統計,截至上月底,檢調共有33件關於中資介入選舉的情資,其中有4件情資已經移送台北地檢署等單位。內政部長徐國勇昨也說,案件持續偵辦中。
陸委會昨說,中國大陸以各種方式介入民主國家的選舉,已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知與公認的事實。為防中國力量介入選舉,陸委會已加強審查大陸人士申請來台案,對可疑案件,採事前嚴審、入境掌握動態、事後註參管制等手段;調查局指出,對岸干預台灣選舉方式有,來台觀選、蒐集選舉情資,邀台灣學者進行閉門會議、散布不實訊息等,相關情資均全力掌握。

中國歷來干擾台灣選舉作為
武嚇:1996年台灣首度總統民選,中國舉行軍演,並對台發射飛彈,落在基隆、高雄外海;美國派航母戰鬥群部署台海維持穩定。
文攻:2000年總統大選,中國總理朱鎔基發表不管是誰,只要搞台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談話,威嚇台灣。這次選舉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當選。
金援戰:2018九合一選戰,台灣國安單位發現,中國透過招待候選人樁腳赴中國旅遊等方式,支持特定候選人。國安單位持續調查中。
資訊戰:2018九合一選戰,中國經境外IP,透過網路對台灣散布不實資訊,企圖影響台灣選舉結果。調查局正追查中。

怕反效果 中國改採暗黑手段

中國歷來透過各種方式干預台灣選舉,從1996年試射飛彈引發台海危機等,到今年九合一選舉被指透過資金挹注、網路資訊方式干預。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指出,九合一是地方選舉,不若總統、立委大選般受重視,且因先前的作法有和預期完全相反的效果,因此中國大陸干預及關心台灣選舉的方式,也不若以往文攻武嚇等如此粗暴,而是採取較細膩的方式。

觀察2020年大選指標
張五岳分析,中國大陸對這次九合一選舉有兩個特色,第一就是中國大陸觀察台灣政治板塊有無發生改變、台灣民眾想法有何趨勢、政黨認同有無變化,將之視為觀察2020年台灣政治板塊及總統大選的重要關鍵指標。第二,因此次選舉屬地方選舉,兩岸非主要議題,重視度不若總統大選;北京方面現在比較關心的,應是美、中貿易戰的架構下會產生的衝擊,台灣問題固然重要,但程度不如以往。
張五岳說,中國大陸對台灣大選的干預及關心方式也不若以往粗暴,例如動用軍事演習或文攻武嚇;這次選舉,中國大陸方面的官員甚至官媒並未有太多評論,甚至要求對台研究學者不要發表太多有關台灣選舉的評論;若中國大陸有關心或干預,可能是採取比較細膩的方式,而非大喇喇地文攻武嚇或疾言厲色地批判。
張強調,下次大選對中國大陸來說是重點觀察的選舉,也是因為2020年涉及到「2021中國夢」、中共「建黨百年」等議題;中國大陸或許關心地方性選舉,但較不會採取強烈過度的干預,可觀察台商有無被大量動員返台投票,這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蘋果日報)
--
介入台灣選舉》國台辦稱捏造 陸委會:國際公認事實

馬曉光:不會上民進黨的當
台灣九合一選舉倒數,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提供資金暗助特定候選人?馬曉光稱:「從不介入台灣的選舉,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對於民進黨各項指控,他並稱「我們不會上當」。陸委會反駁表示,中國以各種方式介入民主國家的選舉,已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知與公認的事實。

陸委會指出,依「政治獻金法」、「刑法」等相關規定,境外勢力不得對我選舉候選人、團體提供政治獻金,或以非法方式介入我方選舉。政府將致力維護此次選舉的公平與公正,並強化相關因應作為及人員安全管理機制,以免選舉遭到外力不當干預,破壞我民主體制運作。對於相關違法案件,我司法檢調機關均依相關事證資料查處、偵辦,陸委會尊重司法檢調機關職權行使。

民進黨指控中國對台灣選舉介入與打壓,馬曉光昨聲稱,民進黨當局蓄意在兩岸同胞之間製造隔閡,升高敵意,破壞兩岸關係,以此撈取選舉利益,企圖用這種做法一再愚弄廣大台灣民眾,是低估了台灣同胞的判斷力。有中媒在記者會上提醒,面對綠營各種挑釁,中方一定要沉住氣,不然可能就上了民進黨的當,馬曉光說「我們不會上當」。

此外,前總統馬英九上週在「馬習會」三週年研討會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新三不」,馬曉光稱,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兩岸同胞要共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自由時報)
--
投票前夕網上拉票 不能超過深夜12點

九合一選舉投票前一晚十時競選活動結束後,能否進行網路直播,或在臉書等社群網路進行拉票?中選會昨表示,依選罷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政黨及任何人不得在晚間十時後從事公開競選或助選活動,但「不妨礙居民生活或社會安寧之活動,不在此限」。因此二十三日投票前一晚的十時到十二時,進行網路直播或臉書拉票並不違法。

不過,中選會強調,二十三日當晚過十二時,就是二十四日的投票日,不得有任何競、助選行為。

公投票小抄 不可留置投票所、不可公然展示
年底選舉有十個公投案合併投票,已有不少民眾反映公投案難以讀懂,若有民眾搞不清公投案,能否帶小抄進投票所?

中選會發言人陳朝建說,過去曾有函釋,小抄(如投票指南)若易被誤認為公投票者,不可帶入投票所;若沒有被誤認疑慮者,雖可帶入,但不可留置於圈票處或投票所內。勿公然攜入或勿公然展示所攜帶小抄,以免觸法。

(自由時報)
--
民主之恥!嘉市議會「保護」涉賄副議長

嘉義市議會副議長郭明賓被控賄選,因議會召開定期會,嘉義地檢署依「地方制度法」發函請議會同意讓檢方逮捕或拘禁郭明賓,議會大會昨決議「不同意」,檢方只好暫時作罷。

現金買票 郭明賓又一樁腳收押
雖然嘉市議會為郭明賓張開「保護傘」,但檢方昨有斬獲,再查獲邱姓女樁腳涉幫郭明賓買票,並扣賄款三萬七千元,邱女訊後被收押。檢方指出,郭明賓涉現金買票案有三件,朝陽里長董林淑治及一名樁腳已被羈押,邱女是第三名被收押的樁腳。

嘉檢主任檢察官蔡英俊說,尊重議會職權,檢方已發傳票請郭明賓十九日到案,若未到案,會決定後續偵查作為。

嘉義市議會昨進行市府工作報告議程,原擔任大會主席的郭明賓依「嘉義市議會議事規則」迴避,由議員黃秋澤為臨時主席。

議事組先讀嘉檢的函文,黃秋澤詢問是否同意地檢署請求?在場十四名議員,蔡榮豐率先表達「我不同意他們逮捕」,張秀華、李忠曆、王美惠等人接喊「附議」或「不同意」;最後決議「不同意」檢方逮捕或拘禁郭明賓,再由郭主持後續會議。

郭明賓會後說,尊重司法,尊重大會決議。有議員說,基於同事情誼、議會尊嚴,不可能同意檢方要求。

地方制度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縣市議員除現行犯、通緝犯外,會期內,非經議會同意,不得逮捕或拘禁。法界人士說,郭明賓有了「保護傘」,加上檢方尚未發布通緝,即使他在此期間到案,檢方訊後也會請回,不能提出聲押等強制處分,但須有監控機制,確保後續偵查。

嘉市議會「保護」涉賄副議長/法部︰仍可境管 避免郭明賓逃亡

嘉義地檢署懷疑嘉義市議會副議長郭明賓涉賄選,發函嘉義市議會,要求同意於開議期間逮捕郭,但議會昨決議「不同意」,替郭撐起保護傘。法務部表示,雖然議會依法有權這麼做,但若檢察官將郭列為被告並限制出境,郭仍得接受境管。

郭︰全力配合司法調查
法務部指出,「地方制度法」規定,議員除了現行犯或通緝犯以外,於會期內,非經議會同意,不得逮捕或拘禁,俗稱「保護傘」,嘉市議會依法可不同意檢方於開議期間逮捕議員,一旦會期結束,郭明賓仍得接受調查。

法務部強調,保護傘僅限於不得逮捕或拘禁,若檢察官認為郭的賄選行為已達合理懷疑,足夠列為被告時,仍可予以境管,避免他逃亡。

嘉檢獲報,郭明賓的樁腳涉嫌以每票一千元行賄選民,立刻發動偵查,已聲押兩名樁腳獲准,訊後懷疑郭亦涉案,十日搜索他的競選總部,未料他早於六日就前往中國,等到嘉市議會十二日開議才返台,議會則替他撐起保護傘。他澄清未賄選,也沒有落跑,將全力配合司法調查。

(自由時報)
--
嘉市副議長涉賄選 嘉檢要求逮捕遭議會回絕

力拚連任的無黨籍嘉義市副議長郭明賓被控涉嫌賄選,正值市議會定期會期間,郭是現任議員,按地方制度法,若要逮捕須經議會同意。嘉義地檢署前天以最速件發函市議會,為後續強制處分做準備,市議會昨天討論,決議「拒絕同意地檢署的請求」。地檢署說:「預料中的事。」

嘉義檢調查出,郭涉嫌透過樁腳以每票1000元賄選,已查獲3件現金賄選案,將郭列為被告。承辦檢察官昨再度傳喚邱姓樁腳釐清,並查扣賄款3萬7000元,邱女突然翻供,證詞與上次不同,檢方以有勾串之虞向法院聲押。

法官訊問邱女時,她坦承交付賄款給選民,但供詞反覆,無法合理解釋為何之前會對郭做不利供述。考量邱姓樁腳與郭明賓、相關選民熟識,為避免串證,裁定羈押禁見。檢方說,與郭相關的賄選案,累計已收押3名樁腳。

昨天嘉義市議會定期會,郭明賓主持議事,會議討論地檢署發函「要求市議會同意地檢署逮捕或拘禁」,屬涉己事件,郭迴避暫時離開議場,改由資深議員黃秋澤當主席帶領議員討論。議員蔡榮豐發言說「不同意地檢署請求」,多人附議,通過「大會不同意地檢署逮捕或拘禁請求」的決議。

郭明賓昨天神情凝重表示,尊重司法、尊重大會決議。嘉義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英俊表示,議會拒絕請求是預料中的事,除等郭下周一到案說明,也會蒐集更多證據,以利後續偵審。

(聯合報)
--
凱聚炒股案被提訊 傅崐萁哭求回花蓮

有「花蓮王」稱號的前花蓮縣長傅崐萁,因合機炒股案被判八月,已入獄一個半月,高等法院更三審又以傅涉凱聚炒股案,昨提訊他進行言詞辯論庭。傅「戴手銬、理平頭」現身法庭,他否認不法,卻哽咽請求「我想回花蓮」,希望還監花蓮監獄,並希望正競選花蓮縣長的太太徐榛蔚別來看他。

更三審當庭裁准傅的請求,諭知今就將傅還監花蓮監獄,並訂十一月廿六日上午九時進行辯論。傅失聲哭泣道謝,退庭前,還特別走到法庭正中央對合議庭三法官行九十度鞠躬。

用文件遮手銬
高院上月卅日將傅從花蓮監獄移監到台北看守所,昨自北所提訊傅崐萁。傅較入獄前略顯清瘦,理平頭,雖戴著手銬,卻以厚厚的文件技術性的遮擋住手銬,對媒體詢問均未回應。

傅崐萁被控於一九九八年間,與時任台鳳公司負責人黃宗宏及已故股市金主黃任中等人集資炒作凱聚、昱成、長億及華隆公司股票,一審被判六年徒刑,更二審改判三年徒刑。

(自由時報)
--
法官允回花監 傅崐萁淚灑法庭

前花蓮縣長傅崐萁違反證券交易法遭判刑八月定讞入監服刑,他另被控炒作長億等公司股票案,台灣高等法院更三審昨天開庭,傅在法庭上泣訴「想回去(花蓮)」;高院表示不會介入政治,允諾先送他回花蓮監獄。

傅兩周前被高院從花蓮監獄借提到台北寄監,被解讀是綠營要「減低傅對花蓮選舉影響力」,審判長蔡聰明昨天詢問傅這段時間要留在台北,還是先回花監?並提及傅的妻子此次參選,希望傅自己抉擇,不要留有遺憾。

傅聽聞哭泣,淚水不止,律師、法警和庭務員紛紛遞上衛生紙,旁聽席上有人喊「縣長加油」。傅連聲言謝,語帶哽咽說:「我要我太太不要來看我」,並挑選在投票後的廿六日開庭。對於傅挑選的庭期,蔡聰明表示,「廿六日前會把你提回來」。

入獄後首度現身的傅崐萁說,當縣長時,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沒花太多時間在訴訟上,現在服刑,只能趴在地上寫狀紙。傅指出,本案多次被最高法院撤銷發回,顯見起訴的事實薄弱,他會從投資方法、結果與影響面來解釋。

傅崐萁被控炒作凱聚、昱成、長億和華隆公司股票,檢察官一九九八年偵辦時起訴廿一人,地院判廿人有罪,另一被告陳文吉因通緝期滿免訴。金主黃任中已經過世十四年,更三審時,被告僅剩傅崐萁、代傅出面向黃任中借款的女營業員林家榛、黃龍公司總經理馬忠芳官司未確定。

高院昨天上午傳陳文吉等三人作證,對於法官提示卷內一百多項證據,傅都說「請律師代答」。蔡聰明說,傅當過立委、縣長,熟稔法律,很希望聽聽他的意見,但傅崐萁怕庭訊內容被扭曲、妖魔化,希望具狀陳述。

(聯合報)

國際

川普妻怒炒白宮高官 美國國安副顧問 訪非機位談不攏結怨

美國白宮竟然也上演後宮干政戲碼!第一夫人瑪蓮妮亞的公關主任葛莉姍前天發聲明指:「第一夫人辦公室的立場是,她(美國國安副顧問李卡德)不配擁有繼續在白宮任職的光榮。」瑪蓮妮亞向來給外界溫柔婉約的印象,此次竟公然對內閣人事指手畫腳,引發外界側目。消息人士透露,聲明發出前,美國總統川普和白宮幕僚長都不知情。

這份聲明發布前,《華爾街日報》披露,李卡德(Mira Ricardel)當天稍早已被開除,並離開白宮。但白宮後來否認這項消息,還強調李卡德當天下午仍在辦公室。就在情況撲朔迷離之際,瑪蓮妮亞(Melania Trump)隨即透過公關主任葛莉姍發出聲明,擺明要把李卡德的離職案檯面化。

「白宮幕僚長不知情」
川普向來口無遮攔,相較之下,瑪蓮妮亞縱使偶爾凸槌,例如上月造訪肯亞「奈洛比國家公園」時,竟戴上象徵歐洲殖民統治的「木髓盔」,但大體上她謹守分寸。想不到,瑪蓮妮亞此次公然表明特定官員應該去職,跌破外界眼鏡。一名消息人士說,川普、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白宮發言人珊德斯(Sarah Sanders)事先都不知道第一夫人辦公室將發出關於李卡德的聲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瑪蓮妮亞上月出訪非洲時,因為飛機座位的安排,而與李卡德結下了樑子。一名白宮官員向美聯社記者透露,李卡德上月想要和瑪蓮妮亞一起出訪非洲,但因為飛機座位不足,所以遭拒絕搭乘同一班飛機,結果李卡德竟威脅不派任何國安會的人員隨同瑪蓮妮亞出訪,引發瑪蓮妮亞不悅。

曾造謠馬提斯遭冷落
根據CNN報導,李卡德在川普政府中是出了名的難相處,早在川普接任總統前,李卡德就以政權移交小組成員身分,阻擋現任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的部分人事案,最近幾個月也和白宮幕僚長凱利、白宮副幕僚長富恩特斯(Zachary Fuentes)關係愈來愈緊張。不願具名的消息來源透露,李卡德還曾私下造謠,散布馬提斯遭白宮冷落、可能去職的假消息,還向媒體透露凱利、富恩特斯的負面消息。
一名聲稱喜歡李卡德的國安會官員坦言,「她(李卡德)喜歡挑釁很多不同的人。」另一官員則說:「她會為你兩肋插刀,但她的個性不適合每個人。」CNN引述白宮消息指出,川普已經告訴其他人,會開除李卡德,只是再給她一些時間打包。值得玩味的是,提拔李卡德進入國安會的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目前正在新加坡參加東協會議,不爽李卡德的人似乎刻意選在此時發動攻擊。

國土安全部長恐遭撤
《華爾街日報》報導,除了李卡德,川普還打算撤換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Kirstjen Nielsen)、白宮幕僚長凱利,前者可能去職的理由,在於其對於邊境管制的努力未達川普的要求。

AA15001.jpg (800×1170)

拍片擁非裔女童 第一千金尬繼母

美國白宮的「夫人政治」,因「第一千金」與「第一夫人」糾結更顯複雜。《紐約時報》報導,川普的妻子瑪蓮妮亞上月訪問非洲時,深受川普器重的女兒伊凡卡在社交網站上與瑪蓮妮亞較勁,曾引起白宮幕僚長關注。
《紐時》報導稱,瑪蓮妮亞上月獨自出訪非洲5天期間,獲得電視專題訪問的豪華曝光待遇,她在迦納首都阿克拉抱著一個嬰兒的照片在媒體廣泛流傳。結果2天後,伊凡卡(Ivanka Trump)則在社群網站Instagram上貼出白宮為她拍攝的北卡羅萊納州風災慰問影片,影片最後她也抱起一名非裔小女孩,與瑪蓮妮亞別苗頭意味明顯。

「角色重疊難避免」
消息人士向《紐時》透露,伊凡卡的影片立刻引起白宮幕僚注意,通報給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凱利曾私下形容川普的子女「把政府耍著玩」,他很快就找伊凡卡的幕僚討論此事。伊凡卡預定明年1月也要訪問非洲,而且有川普的心腹、參議員葛蘭姆陪同,顯得更像是川普的代理人。
48歲的瑪蓮妮亞是37歲伊凡卡的繼母。瑪蓮妮亞在川普剛就職時曾有好幾個月並未搬入白宮,而是獨自在紐約照顧幼子拜倫(Barron Trump),當時伊凡卡暫代白宮第一夫人的角色。但瑪蓮妮亞入住白宮後,依舊不改不喜歡公開露面的習慣,而伊凡卡常常跑各種公開行程,使得兩人角色無可避免地出現重疊。
俄亥俄大學專研第一夫人歷史的傑里森教授指出,瑪蓮妮亞與伊凡卡這樣白宮有2個女主人的狀況很罕見。唯一能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小羅斯福總統當時,他的妻子愛蓮娜與他的母親莎拉都對羅斯福有深刻的影響力。

(蘋果日報)
--
白宮又大風吹 川普夫妻都嚷砍人

繼開除司法部長塞森斯後,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又將對白宮與內閣人事進行大改組。儘管還不清楚誰走誰留,但推測可能丟官者包括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Kirstjen Nielsen)與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在此同時,第一夫人梅蘭妮亞罕見地公開呼籲夫婿,將副國家安全顧問李卡德爾(Mira Ricardel)革職。

據透露,尼爾森原本最快本週下台,但尚無明確繼任人選,因此她應該還能再撐一段時間。外界原本以為,尼爾森應可撐滿一年,在今年十二月下台,但目前看來應該難以如願。由於尼爾森是凱利的人馬,逼退尼爾森恐將導致凱利掛冠求去。據了解,川普也明白此一連鎖反應,曾向幕僚表示,已接受凱利離開白宮的可能性,可能拔擢副總統彭斯的幕僚長艾耶斯(Nick Ayers)擔任白宮幕僚長。

凱利原為國土安全部長,他當時的幕僚長正是尼爾森。去年七月,凱利轉任白宮幕僚長,對整頓白宮幕僚居功厥偉,但也傳出與川普愛女伊凡卡的夫婿、白宮資深顧問庫希納不和,凱利就此失寵及官位不保的傳聞更甚囂塵上。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對尼爾森與凱利的關係吃味,曾說自己從未完全信賴尼爾森,因為尼爾森對凱利比對他還忠心。川普也早就對尼爾森與凱利在落實遏阻非法移民及處理美墨邊界圍牆問題上的表現不滿,尼爾森甚至曾多次就移民政策與川普激辯。

至於其他被點名可能下台的閣員,還包括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與內政部長辛克(Ryan Zinke)等人。被踢爆花公帑偕妻度假的辛克,目前遭到風紀調查,他十二日受訪時自稱曾與川普、彭斯、凱利論及他的職位,三人都對他表示支持,並否認有不當之舉。羅斯則是在十三日公開對川普喊話,自稱曾努力協助川普入主白宮,今後也將戮力協助川普連任。

另一方面,梅蘭妮亞透過發言人葛里向發表聲明,指稱副國家安全顧問李卡德爾不配繼續在白宮任職。李卡德爾也被謠傳可能遭川普撤換,而她與第一夫人的過節,據稱肇因於上月梅蘭妮亞首度獨自出訪非洲時,李卡德爾為喬機位與第一夫人幕僚爆發衝突。此外,李卡德爾據稱也和國防部長馬提斯不和,國防部官員曾私下爆料,認為散播馬提斯失寵謠言的人就是李卡德爾。

(自由時報)
--
很快會動手 傳川普將撤換幕僚長、國土安全部長

紐約時報等媒體十三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正考慮撤換白宮幕僚長凱利與國土安全部部長尼爾森,而且可能很快就會動手。

報導指出,川普可能在未來幾天要求尼爾森請辭,因川普一直不滿她處理移民與邊境安全問題的作為。尼爾森是幕僚長凱利的愛將,凱利先前擔任國土安全部長時,尼爾森是他的首席助理,凱利去年七月底轉任白宮幕僚長,尼爾森也跟隨他到白宮服務,直到十二月尼爾森才出任國土安全部長。

白宮內部人士認為,逼退尼爾森,被視為迫使凱利離開白宮的一種方式。

不過,凱利若離開白宮,除了與尼爾森有關,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國家廣播公司報導,凱利因為與國安會官員以及第一夫人辦公室官員起衝突,可能很快就會離開川普政府;知情人士說,副總統潘斯的幕僚長艾爾斯是取代凱利的人選之一。

潘斯正在亞洲訪問,原本安排隨行的艾爾斯後來並未和潘斯一起出訪。

報導引述兩位白宮官員說法指出,梅蘭妮亞曾向川普抱怨凱利一再拒絕讓她的幕僚升職,凱利堅稱職缺不足,無法讓梅蘭妮亞的幕僚擁有高級官員職稱;但在這段時間內,一些為凱利工作的官員卻得以升職。

官員表示,川普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要凱利順著梅蘭妮亞的意,並告訴凱利「處理好這件事」。

此外,凱利還與梅蘭妮亞的工作人員在旅行安排上起爭執,知情人士說,凱利通常不會幫梅蘭妮亞的幕僚預留專機位置,這些幕僚有時還會發現自己沒有飯店房間或不在車隊名單上。

白宮尚未回應紐時等媒體關於凱利與尼爾森即將去職的報導。

不尋常! 美第一夫人點名副國安顧問走人

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十三日透過發言人葛瑞珊發表聲明,表示現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米拉.李卡德(Mira Ricardel)「不配在白宮服務」。第一夫人公開發表聲明要求將白宮高官撤職,此舉極不尋常。

據報導,梅蘭妮亞之前訪問非洲時,在行程安排方面與李卡德發生衝突。李卡德原任職於商務部,白宮國安顧問波頓四月任命李卡德擔任其副手,深得波頓信任。

紐約時報報導,李卡德有如波頓的打手,國安會內被認為立場不夠保守或不夠忠貞的人,都會被李卡德趕走。不過,這次李卡德惹上第一夫人,顯然太高估自己了。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十月梅蘭妮亞訪問非洲期間,她的幕僚曾與李卡德發生爭執。白宮官員透露,李卡德希望與第一夫人同機飛往非洲,但被拒絕,理由是機上沒有安排她和其他幾位同行者的座位,隨後,李卡德威脅不派遣任何國安會人員同行。

紐時則說,梅蘭妮亞曾警告跟她親近的白宮幕僚,要他們提防李卡德散布負面訊息,梅蘭妮亞還認為李卡德常說她的壞話。

白宮雖然經常傳出內鬥,但通常是在幕後上演,這次第一夫人發表聲明大罵高官,令人大開眼界。梅蘭妮亞的發言人葛瑞珊在聲明中說:「第一夫人辦公室認為,她(李卡德)不配繼續在白宮任職。」

但第一夫人辦公室的聲明發布前不久,白宮慶祝印度光明節的儀式中,李卡德仍和其他政府官員站在川普身後。華爾街日報稍早報導,李卡德已被開除,由安全人員架出白宮,但白宮官員隨後澄清說,李卡德並未被撤換。紐時說,波頓也力保李卡德。

李卡德曾任參議員杜爾的幕僚,後來在布希總統時代的國防部長倫斯斐手下任職。她很早就支持川普選總統,川普當選後,她被指派到國防部參加政權交接團隊,和國防部長馬提斯發生嚴重衝突。馬提斯中意的次長人選遭她多次否決,後來馬提斯以牙還牙,試圖阻止李卡德在川普政府任職。

國防官員曾私下透露,有關馬提斯在白宮失寵可能下台的謠言,可能出自李卡德的

(聯合報)
--
罕見!第一夫人炒掉白宮高官 「副國安顧問不適任」

第一夫人梅蘭妮亞13日以不適任為由,公開要求將現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米拉.李卡德爾(Mira Ricardel)撤職,此舉極不尋常。

在報導指稱,川普總統已決定撤除李卡德爾的副白宮國安顧問職位之後,梅蘭妮亞的發言人史蒂芬妮.葛理申發表聲明說:「第一夫人辦公室認為,她不再有資格在白宮工作。」

但第一夫人辦公室的聲明發布前不久,白宮慶祝印度光明節的儀式中,李卡德爾仍和其他政府官員站在川普身後。顯示此事來得極為突然。

華爾街日報13日報導,今年10月梅蘭妮亞單身出行,訪問非洲期間,第一夫人幕僚曾與李卡德爾發生齟齬,引起爭執的事宜包括搭機座位安排,以及要求使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資源。

白宮官員透露,李卡德爾希望與第一夫人同機飛往非洲,但被拒絕,理由是機上沒有安排她和其他幾位早已預定同往者的座位;隨後,李卡德爾威脅,不派遣任何國家安全委員會人員同行。

在國防部長馬提斯上任之初,李卡德爾曾為了國防官員的人事任命,與馬提斯發生衝突。國防官員曾私下透露,有關馬提斯在白宮失寵,可能下台的謠言,可能出自李卡德爾的放話。馬提斯13日被詢及李卡德爾去職一事時回答:「我對人事問題不予置評。」

梅蘭妮亞極為維護丈夫,同時被認為她的意見對川普有很大影響,如同許多第一夫人一樣愛吹枕邊風。她是最為保有隱私的第一夫人,因此她這次公開宣布不喜歡某位白宮高層官員,令所有人感到訝異。

梅蘭妮亞上月五天非洲行程中接受美國廣播新聞網訪問時曾表示,白宮內有人不能讓她和總統信任,她拒絕透露姓名,但表示會讓總統知道這些人是誰。她說:「有的人現在已經不在白宮工作了。」

曾任前第一夫人蘿拉.布希幕僚長的安妮塔.麥克布萊德說,藉此事應學到的一課是:「總統支持夫人的活動和工作,這應該向其他幕僚傳達出信號,他們也該支持她。」

傳與第一夫人衝突 紐時:白宮幕僚長 凱利即將去職

「紐約時報」等媒體13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川普總統打算在期中選舉後大規模調整白宮與內閣人事;川普正考慮撤換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與國土安全部部長尼爾森(Kirstjen Nielsen),而且可能很快就會動手。凱利去職據稱與他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的摩擦有關。

報導指出,川普可能在未來幾天要求尼爾森請辭,因川普一直不滿她處理移民與邊境安全問題;而在白宮,撤換尼爾森被視為迫使凱利離開的一種方式。

不過,凱利若離開白宮,除了與尼爾森有關,可能還有其它原因。國家廣播公司(NBC)13日引述多位知名人士說法報導,凱利因為與國安會官員以及第一夫人辦公室官員衝突,可能很快就會離開川普政府;知情人士說,副總統潘斯的幕僚長艾爾斯(Nick Ayers)是取代凱利的人選之一。

總統顧問迪斯特法諾(Johnny DeStefano)、白宮預算局長穆瓦尼(Mick Mulvaney)也是接替白宮幕僚長的可能人選;不過,穆瓦尼對於接任白宮幕僚長興趣缺缺,對內閣職位較感興趣。

報導引述兩位白宮官員說法指出,梅蘭妮亞曾向川普抱怨,凱利一再拒絕為她的幕僚升職,凱利堅持職缺不足,無法讓梅蘭妮亞的幕僚擁有高級官員的職稱,然而在這段時間內,一些為凱利工作的官員卻得以升職。

官員表示,川普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要凱利順著梅蘭妮亞的意,並告訴凱利「處理好這件事」。

此外,凱利還與梅蘭妮亞的工作人員在旅行安排上起爭執,知情人士說,凱利通常不會幫梅蘭妮亞的幕僚預留專機位置,這些幕僚有時還會發現自己沒有飯店房間,或不在車隊的名單上。

白宮目前尚未回應「紐時」、NBC等媒體關於凱利與尼爾森即將去職的報導。

期中選舉後,川普便著手調整人事,第一位「被辭職」的是司法部長塞辛斯;川普7日透過推特宣布,由塞辛斯的幕僚長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擔任代理司法部長。

川普7日在白宮舉行記者會時,多次被問及人事問題,他當時並未給予明確答案,僅說期中選舉後調整人事很正常,他正在為不同職位物色人選。

(世界日報)
--
譏馬克宏支持率低 美法兄弟情告終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去年5月當選法國總統後,曾跟美國總統川普是好麻吉,他今年4月訪問華府時,川普還學法國人打招呼,對馬克宏臉頰獻上香吻。但兩人最近濃情轉淡,馬克宏周日在巴黎主持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紀念儀式,批評川普帶動的民族主義風潮,還倡議要建立歐洲聯軍。川普前天在推特大開嘲諷,譏笑馬克宏的支持率只有超低的26%,才想拿民族主義「轉移話題」。媒體形容兩人「兄弟情」告終。
川普推文批評:「馬克宏提議建軍保護歐洲,防禦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但一戰和二戰都是德國發動的,要不是美國出兵,巴黎人早就在學德文了。所以你們到底要不要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錢!」
川普並把自己的競選口號改成:「讓法國再次偉大!」痛批法國保護紅酒產業,刻意對美國紅酒課徵重稅,他說:「這不公平,必須改變!」
馬克宏辦公室拒絕回應川普的攻擊。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則站出來挺馬克宏。梅克爾前天在歐洲議會演說時表示:「我們希望致力於最終建立一支歐洲聯軍,……向世界展現歐洲國家之間永遠不會再有戰爭。」她還意有所指地說,歐洲可以依賴其它外國勢力的年代已經結束了,「我們的盟邦對經過試煉和考驗的關係感到懷疑」。
美國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也推文批評川普跟北韓獨裁者金正恩「談戀愛」,卻羞辱美國的長年盟邦,「別再推文了!美國需要朋友。」

(蘋果日報)
--
呼應馬克宏!梅克爾倡歐洲建軍 川普推文嘲諷

德國總理梅克爾13日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接續法國總統馬克宏之前提出的「歐洲建軍」主張。之前就曾對此大發雷霆的美國總統川普則是再度發推文,嘲笑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初期慘敗於德國的不光榮歷史。

梅克爾表示,歐洲建軍目的並非對抗北約組織,而是補充北約的不足。梅克爾也呼應馬克宏,指「歐洲無條件仰賴其他國家的時光結束了」,歐盟成員國應該群策群力,為有朝一日的歐洲建軍而努力,話還沒說完,現場多數議員便響起一片掌聲。

對於這個想法,川普9日就發過推文,指馬克宏「建議歐洲建軍以自我防衛美中俄」發言「侮辱人」,還認為歐洲應該先付清「美國大補貼」的北約會費。川普在梅克爾發表演講的同一天二度上推特開罵,嘲笑德國挑起一戰與二戰,而法國人在美軍趕來之前還在巴黎學德語,最後補上「北約會費付不付!」。

媒體推測,川普又對馬克宏開砲,可能是因為馬克宏在一戰停戰紀念儀式的演說提到「民族主義是對愛國主義的背叛」,自詡為民族主義者的川普則認為兩者其實是一體兩面。專家認為,歐洲建軍仍是長遠的雄心,規模多大與錢從哪來都是問題,能否派兵仍要看歐盟各會員國的意願。

(聯合報)
--
遭川普推文批評 馬克宏回應:盟邦應互相尊重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造訪法國,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活動之後,隨即在推特連番發文批評法國總統馬克宏;馬克宏今天回應說:「盟邦應該互相尊重。」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登上地中海的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並在艦上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我認為他這麼做,是為了美國政治。」

「歷史上的每個重要時刻,我們都是盟友。」他列舉美國獨立戰爭時法國的角色、美國參與兩次世界大戰,以及2001年911事件後美法聯合對抗聖戰士為例。

「盟邦應該互相尊重,所以我不想再聽這些了。」

「我認為法國人期望我,別回應這些推文,而是繼續延續這個重要的歷史。」

馬克宏11日在一戰紀念活動上嚴詞駁斥民族主義,暗批川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退出多項重要的國際協定,顯然惹怒了川普。

川普昨天連發多條貼文反駁馬克宏,並老話重提,批評美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盟邦花太少錢在防衛上。

「問題是,艾馬紐(馬克宏)在法國的支持度非常低,26%,而且失業率逼近10%。他只是想轉移焦點。」

(中央社)
--
川普提名4星退將 終結駐沙大使荒

美國與長期盟友沙烏地阿拉伯間的摩擦加劇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前天提名陸軍4星退役上將阿比薩德(John Abizaid)出任美國駐沙國大使,填補2年懸缺。這項任命案仍需獲得參議院批准。
現年67歲的阿比薩德,在2003年至2007年伊拉克戰爭期間曾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他是黎巴嫩基督徒後代,曾鑽研中東學多年,且能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阿比薩德自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後,拿到赴約旦就學的獎學金,在當地學習阿拉伯語。他就讀哈佛大學時撰寫的碩士論文,便是針對沙烏地阿拉伯如何編列國防預算進行研究,在學術界博得好評。
川普承諾要讓政府人事大換血,但填補重要職位空缺的腳步卻十分緩慢。他上任近兩年來,美國一直沒有駐沙國大使。旅居美國的異議記者、《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卡修吉(Jamal Khashoggi)上月在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內被虐殺後,雙方關係緊張,此時駐利雅德大使依舊懸缺尤其引人注意。
川普入主白宮後,很快與沙國高層建立緊密關係,但卡修吉命案後,川普開始做切割,除了表示與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根本不熟,更怒斥沙國在案發後所作所為是史上最拙劣的掩飾,簡直是「鬧劇一場」,同時美國也決定撤銷、拒發給涉案21人簽證。
川普似乎特別喜愛任命退役美軍將領出任要職,除了阿比薩德,川普已網羅退役陸戰隊將領馬提斯(Jim Mattis)、凱利(John Kelly)分別擔任國防部長和白宮幕僚長。

(蘋果日報)
--
英脫歐草案受挫 內閣疑歐派不埋單 揚言辭職杯葛

英國首相梅伊昨天召集閣員舉行特別會議,要求內閣為她前天和歐盟敲定的英國脫歐協議草案背書,但前外相強生和國會議員芮斯莫格等疑歐派大將,不滿根據草案英國脫歐等於有名無實,呼籲內閣拿出骨氣封殺草案,並警告梅伊的首相生涯「來日無多」。

這場內閣會議可說是針對梅伊(Theresa May)的「審判日」,梅伊警告內閣若不幫她的脫歐協議草案背書,英國脫歐恐釀災難。梅伊昨在召開內閣會議前,到英國國會接受質詢時說,英國已經「非常接近」達成協議,完成2016年脫歐公投賦予的脫歐任務。
梅伊和歐盟談成的脫歐協議草案逾400頁,根據外媒取得的走漏內容,英國脫歐後跟北愛爾蘭交界將不會有實體邊界,現居英國的300萬歐盟公民和現居歐盟的100萬英國公民權利不變,英國將支付390億到460億英鎊(約1.6兆到1.8兆台幣)的分手費給歐盟。

將遵守更多歐盟法規
梅伊說服歐盟放棄讓北愛爾蘭續留關稅同盟,而是和英國一起脫離歐盟,但代價可能是英國脫歐後得遵守更多歐盟法規,遭疑歐派大咖痛批賣國賊。疑歐派國會議員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表示,如果脫歐協議真的是這樣,英國政府恐面臨瓦解,因保守黨無法接受協議內容。
脫歐大將強生(Boris Johnson)和芮斯莫格(Jacob Rees-Mogg)表示,梅伊出賣英國,他們會加以反對。強生痛批,「這是附庸國之類的東西」,他將投票反對這種令人無法接受的協議。芮斯莫格呼籲內閣否決草案,「不然的話,國會也會否決。」脫歐大臣拉布(Dominic Raab)等至少4名閣員因不滿草案內容,醞釀辭職。

歐盟25日開特別會議
如果內閣決定為梅伊的草案背書,梅伊將緊接著在內閣會議之後舉行記者會公布草案內容,接下來將遊說執政黨、國會和英國民眾,接受她的脫歐協議。歐盟也將在25日舉行特別會議,為英國明年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做準備。

英國脫歐協議草案要過六關
1.內閣同意
但支持和反對脫歐的閣員們都不太喜歡梅伊跟歐盟談妥的脫歐草案,若未能取得內閣支持,梅伊得跟歐盟重談
2.歐盟成員國同意
歐洲議會將召集28成員國表決,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每一階段都跟各國密切合作,料將順利通過
3.送交英國國會下議院表決
但梅伊去年大選已失去國會多數優勢,且聯合執政的北愛民主聯盟黨堅持北愛必須跟英國同樣條件脫歐,料將投下反對票,恐導致國會必須重新大選,甚至舉行第2次脫歐公投
4.下議院立法執行脫歐
如果立法失敗,恐將導致英國硬脫歐,引爆政治危機
5.歐洲議會核准脫歐協議
6.正式脫歐
明年3月29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

東歐工人出走 英陷缺工危機

英國明年3月脫歐,相關效應正不斷浮出檯面。英國國家統計局前天公布的資料顯示,由於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在英國工作的東歐勞工紛紛出走,導致英國的勞動人口下降,進而拉抬勞工的薪資水平,今年第三季每周平均薪資創下10年來的最高漲幅,較去年同期上升3.2%。有業者評估,脫歐之後,英國的汽車製造、農業和紡織業受創最深。

連帶影響東歐窮國
據統計,今年1到9月間,歐盟的8個東歐成員國勞工紛紛離開英國,人數減少15.4萬人,降至88.1萬人,降幅近15%。然而,薪資成長並不代表生產率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只是供給減少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英國2016年通過脫歐公投後,英國經濟成長趨緩,隨著薪資成長,生產率並未隨之提升,「若生產率不改善,則通貨膨脹可能影響未來生活水準的提升。」尤其,若加計通貨膨脹,英國的實質薪資仍低於10年前的水準,情況堪憂。
英國脫歐不僅引發自身負面效應,也影響較貧窮的東歐國家。荷蘭國際集團(ING)前天發布報告指,英國脫歐恐重創波蘭、匈牙利和捷克,這除了肇因於旅英的勞工減少匯回家鄉的款項,還因為英國不再分擔歐盟預算,歐盟能挹注波、匈、捷的金錢也就跟著減少。

(蘋果日報)
--
英脫歐協議出爐 等內閣背書

英國首相梅伊十四日召開特別內閣會議,就與歐盟達成「技術性層面」協議的脫歐草案,尋求政治背書。距離明年三月二十九日「脫歐日」僅剩四個多月,脫歐協議草案獲英國內閣背書後,還得送至歐洲理事會、英國國會、歐洲議會通過,才能正式生效。倘若草案未能通過所有考驗,梅伊可能被迫辭職,英國或將「無協議」脫歐。

北愛邊界、去留 爭議最多
這份據信厚達五百頁的脫歐協議草案,備受關注的細項包括英國與歐盟的「分手費」三百九十億英鎊(約一.六兆台幣)、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之間如何不設「硬邊界」、二十一個月的過渡期方案等。其中,「邊界」設置方式料將引起最多爭議,歐盟堅持採行聯合邊界檢查,並讓北愛爾蘭單獨留在歐盟關稅聯盟,導致英國擔心無法完整脫歐,影響國家主權和後續與他國簽訂貿易協議。

這份脫歐協議草案歷經十九個月漫長談判,期間數度陷入僵局。梅伊十四日必須取得九名疑歐派內閣成員支持,否則草案將退回歐盟重新協商;若能順利獲得內閣背書,歐洲理事會預計二十五日召開臨時會簽署協議,俾便推動後續進程。英國下議院預定下月七日就該協議進行表決,但梅伊恐將面臨執政聯盟的分歧,以及在野黨的挑戰;工黨近來持續主張舉辦「二次脫歐公投」。

保守黨「疑歐派」議員瑞斯莫格(Jacob Rees Mogg)已表態,他對這份脫歐協議草案不滿意,「這不是先前他們承諾的」,他很難繼續支持梅伊。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議員唐納森(Jeffrey Donaldso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我們聽說這份協議可能導致英國分裂,這不是我們所支持的。」若DUP拒絕奧援梅伊,執政聯盟恐被迫解散,面臨國會再次大選,脫歐進程將更不明朗,梅伊個人的政治生涯也將面臨重大考驗。

英國二○一六年六月通過脫歐公投,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正式通報歐盟啟動脫歐程序,談判期限兩年,但因北愛邊界檢查及貿易議題談判等進展不順,雙方同意在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脫歐後,有二十一個月的過渡期,但若最後協議未達共識,「無協議」脫歐則可能沒有過渡期,歐盟與英國恐將出現混亂局面。

(自由時報)
--
英脫歐協議草案 疑歐派揚言封殺

英國與歐盟十三日已達成英國脫歐協議草案,英國首相梅伊十四日在下議院表示,英國現在已「非常接近」實現脫歐公投的結果。她隨後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尋求閣員支持協議內容,若獲得內閣背書,歐盟才能確認這項協議,進而可能於本月召開一次特別高峰會或在下月的例行高峰會徵詢各國領袖同意。

協議草案達五百頁,但並未公布細節,如何處理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界關卡等敏感問題仍是外界關注焦點。英國媒體報導,協議草案是讓英國與北愛爾蘭「暫時」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內,直到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協議定案,如此可避免北愛設立「硬邊界」。北愛和愛爾蘭之間不設邊界關卡,是各方共識。

不過,疑歐派反對者立即表示將在國會封殺這項協議。這些強硬派主張,英國應和歐盟徹底切割,而非折衷式留在關稅同盟,這樣不但必須繼續遵守歐盟規則,還無法擁有發言權。

首相府消息人士說,北愛爾蘭在關稅條款中不會有差別待遇,不過歐盟消息人士表示,北愛爾蘭在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將享有特殊地位。

預料梅伊將對內閣表示,協議雖不完美但已夠好。雖然強硬脫歐派的前外相強生等人已離開內閣,但內閣仍有一些疑歐派,如國際開發部大臣摩丹特、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麥蔚宜等人,他們有可能對草案不滿而辭職,不過許多資淺官員應該樂於補位。

唯一的關鍵人物是脫歐大臣拉布。拉布過去曾呼籲,英國不應該簽署會繼續和歐盟綁在一起多年、無法展開其他貿易協定的脫歐協議。如果拉布辭職,對於脫歐協議和梅伊而言都是重大打擊。若他留下,梅伊將得到助力。

如果內閣支持草案,梅伊要過的另一道關卡是英國國會。目前梅伊的保守黨在下議院並未過半,加上保守黨一些議員表明將封殺這項協議,要讓協議過關,梅伊必須指望在野黨伸援。

硬脫歐派已表明反對這項協議,並稱如果該協議送到國會將予以否決。脫歐大將芮斯莫格表示:「我希望內閣阻擋這項協議,否則將由國會阻止。」前外相強生表示,該協議是「附庸國的東西」,他強調英國對這項協議無發言權,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photo.php (914×2258)

蘇格蘭批脫歐協議草案:北愛留單一市場 獲不公平優勢

蘇格蘭首席大臣施特金(Nicola Sturgeon)14日表達了她對英國脫歐草案協議的反對,稱協議將給予北愛爾蘭不公平的優勢。英國媒體報導稱,英國擬讓北愛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內,而包括蘇格蘭在內的英國大陸則將離開。

她在推特上貼出一段影片說,「這對蘇格蘭的投資和就業將是毀滅性的」,但施特金稱草案協議仍可能被英國國會否決,為整個英國提供「更好的選擇」,包括整個英國的單一市場成員資格。

愛爾蘭總理:英國若支持 歐盟25日將審脫歐草案協議

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14日表示,英國與歐盟簽署英國脫歐協議的緊急峰會將於11月25日舉行。

瓦拉德卡告訴愛爾蘭議員說,若英國首相梅伊的內閣支持脫歐協議草案,那麼歐盟將在14日稍晚時公布文本,並可能會在11月25日開會審議草案。

(聯合報)
--
英脫協議草案 歐盟點頭

英國與歐盟談判代表13日在布魯塞爾達成英國脫歐協議草案,英國首相梅伊14日尋求內閣為草案背書,但保守黨疑歐派國會議員揚言反對,也使英國脫歐進入危險階段。

這場歷史性內閣會議在倫敦時間14日下午召開,意見分歧的閣員面臨攤牌。梅伊將極力說服內閣團隊相信這項草案未出賣英國利益,即使取得全內閣背書,接下來還必須通過更棘手的一關—國會。

談判員已敲定英國脫歐協議草案文本,全文約600頁,據悉可讓全英國暫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內,避免北愛爾蘭設立硬邊界,直到未來兩年英國與歐盟敲定更明確的貿易協議為止。

梅伊13日先邀請內閣首長到官邸瀏覽協議草案,14日要求他們簽字背書。支持脫歐的環境大臣戈夫和內政大臣賈維德已表態支持,其他閣員仍在考慮,包括曾競選保守黨魁的李德森、國際開發大臣摩丹特、就業大臣麥蔚宜。

他們若辭職抗議,梅伊仍可能保住首相寶座,但更艱難的考驗在國會。

除非梅伊能在數周內讓國會下議院表決通過脫歐協議草案,否則英國面臨明年3月無協議「硬脫歐」、陷入無法律框架可依循的困境。另一條路是政治動盪加劇,甚或舉行二次公投。

英國政治人物不分支持或反對脫歐,還沒過目協議草案內文,就紛紛譴責它背叛2016年公投結果。而協助支撐梅伊政府的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也表示難以接受,升高此案在下議院表決時受挫的機率。

數月來停滯不前的脫歐談判終於有突破,激勵英鎊勁揚,但除非脫歐協議在國會過關,否則一切仍在未定之天。

photo.php (399×447)

英國首相梅伊發表勝利談話 宣稱內閣支持脫歐協議

英國首相梅伊和內閣舉行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會議之後走出首相府,宣布已取得內閣對脫歐協議的支持。

梅伊說:「我們面前的選擇很明確:簽署這個協議,或者不簽協議脫歐,或者根本沒有英國脫歐這回事。」

「我知道還會有困難的日子,」她提醒,「這是一項將受到嚴格檢驗的決定,當然這也應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她提到,這是一個「集體」決定,這個謹慎選擇的措辭暗示並非一致意見。

事實上,她內閣中一些熱情的脫歐信徒對此非常沮喪。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退休事務大臣Esther McVey淚流滿面,她要求內閣有機會對協議投票,但遭到了特里莎·梅麾下黨鞭Julian Smith責備。

Andrea Leadsom也流下眼淚,Penny Mordaunt最有可能辭職以提出抗議。事實上,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和幾天裡,會有誰提出辭呈將值得密切關注。如今,對梅伊的注意力也將轉到如何在不占多數的國會贏得對此協議的支持。

「最後我想說:我相信我對這個國家的責任就是做出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她在講話的最後表示,「我堅信,這是一個符合我們整個英國最佳利益的決定。」

彭博指出,依照英國脫歐協議草案,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不會有硬邊界,英國海關轄區也不會分裂,即使是在執行期結束時英國和歐盟的未來關係藍圖尚未就位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根據英國政府發布的政治聲明,英國脫歐後,歐盟和英國將尋求建立在法規和海關方面進行合作的「自由貿易區」。 根據英國政府發布的文本,自由貿易區將結合「深層監管和海關合作,以如下所述確保在開放和公平競爭方面平等的條款為基礎」。

這些措辭可能會引起支持脫歐派的顧慮,他們不希望監管合作,而且關於公平競爭的措施可能會使英國被捆綁到歐盟的法規之上。

(經濟日報)
--
強硬派黨員拒背書 梅伊脫歐草案面臨阻力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和歐盟已達成英國脫歐協議草案,英國首相梅伊在當地14日下午2時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尋求政治背書,但支持硬脫歐的保守黨成員呼籲內閣官員拒絕接受。

內閣會議召開前,內閣成員被召集到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他們與梅伊或幕僚長巴維爾(Gavin Barwell)進行一對一會談。他們有機會閱讀重要文件,但不得攜帶任何文件離開。14日預計舉行更多一對一會議。

13日陸續傳出草案的重要項目,據了解,英國同意,獨立仲裁委員會裁決何時終止英國大範圍的關稅保障。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唐寧街14日除了邀請內閣成員,也邀企業領袖參加會議,梅伊試圖密集遊說企業領袖支持協議草案。

布魯塞爾消息人士表示,2019年7月將進行檢討,屆時離英國脫歐過渡期僅剩6個月,檢討會將判斷英國是否準備邁向自由貿易協議,轉移保障或延長過渡期。

內閣預計商討保障協議中的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邊境問題。唐寧街10號消息人士堅稱,北愛爾蘭在關稅條款中不會有差別待遇,不過歐盟消息人士表示,北愛爾蘭在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將享有特殊地位。

脫歐草案協議估計可讓英國暫留在關稅同盟內,避免北愛設硬邊界,直到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協議確定為止。

硬脫歐派立刻反對這項協議,並稱如果該協議送到國會將予以否決。脫歐大將芮斯莫格(Jacob Rees-Mogg)表示:「我希望內閣阻擋這項協議,否則將由國會阻止。」

前外相強生表示,該協議是「附庸國的東西」,他強調英國對這項協議無發言權,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如果內閣成功為梅伊背書,英國將公布400頁合法脫歐的協議,政治宣言大綱包括英國和歐盟未來關係,以及其他解釋性內容。

(聯合晚報)
--
英內閣同意脫歐協議 梅伊嚴峻考驗還未結束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的內閣經過數小時激烈辯論後,同意支持和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不過梅伊接下來將面臨最嚴峻考驗:尋求國會同意。

梅伊今天下午召開特別內閣會議,替脫歐協議草案尋求背書;經過5小時的激烈辯論,內閣決定同意草案。

英國和歐盟經過一年多談判,梅伊辦公室昨晚宣布,針對英國明年3月29日脫離歐盟的條件,雙方談判代表終於達成協議草案。

梅伊今天下午2時召開特別內閣會議,原訂5時結束,但有太多閣員發言,會議時間一延再延。梅伊原計畫會後召開記者會,最後改成僅發表簡短聲明。她預定明天在國會發表演說。

特別內閣會議結束後,並沒有閣員因反對草案而辭職。

梅伊會後表示,5小時的馬拉松式內閣會議是一場「冗長、仔細且激烈的辯論」。

梅伊指出,草案是與歐盟官員經過長達數千小時努力談判的結果,她堅信草案是所能達成的最佳成果,內閣成員同意草案,是朝脫歐目標邁進的「決定性一步」。

她表示:「我的內心和理智都堅信,這是對英國最有利的決定。」不過她也了解,這項決定將面臨嚴密審查,「前面還有苦日子要過」。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閣員離開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時口風很緊,下議院議長李德森(AndreaLeadsom)僅表示,同意協議是內閣的共同決定。

梅伊在內閣會議前表示,脫歐協議能讓英國政府奪回對邊境、法律和金融的掌控。但在野黨工黨(LabourParty)領袖柯賓(Jeremy Corbyn)表示,梅伊是讓國會在「半調子協議或無協議之間做選擇」。

工黨已經表明,將在國會杯葛脫歐協議,這也是梅伊將面臨的最嚴峻考驗。讓梅伊在國會維持多數優勢的北愛爾蘭小黨民主聯盟黨(DUP)也表示,有可能不支持梅伊的草案,因為草案可能導致英國分裂。

內閣會議尚未結束,英國廣播公司(BBC)政治記者昆斯伯格(Laura Kuenssberg)就在推特發文表示:「保守黨(Conservative)高層告訴我,脫歐派怒意高漲,很可能在明天發動不信任投票。信函遞交中。」

昆斯伯格所指的信函,是指國會議員簽署的不信任函。要讓梅伊下台,必須有15%保守黨議員簽署不信任函交給下議院「1922 委員會」(1922 Committee)主席,並有過半數投下不信任票。目前保守黨在下院擁有316席,因此不信任投票成案的門檻是須有48人遞交不信任函。

不過,只要有158名議員投票支持,梅伊就能挺過不信任案,且一年內不得再發動不信任投票。不信任案最後有可能不了了之。

英國內閣會議結束後,歐盟發布長達585頁的脫歐協議草案全文。

歐洲議會(EP)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維霍夫斯達(Guy Verhofstadt)表示,這份草案會讓英國脫歐成真,同時也讓英國與歐盟維持緊密關係、保護公民權益,並避免愛爾蘭出現硬邊界。

英國部分保守黨議員對草案十分不滿,認為這會讓英國和歐盟未來許多年內仍緊緊綁在一起。

發函呼籲黨內同志反對協議草案的保守黨議員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表示,「這是個爛協議」,讓英國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會導致英國分崩離析。

蘇格蘭首席大臣施特金(Nicola Sturgeon)表示:「首相顯然幾乎無法讓她的內閣一致支持這份協議,更顯然的是,她很難在國會取得多數同意。」

施特金表示:「我們不該被迫在爛協議和無協議之間做選擇,不該脅迫我們選擇下油鍋或跳火坑。」

歐盟:結束英國脫歐談判 達成協議草案至關重要

歐洲聯盟(EU)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今天表示,歐盟和英國針對後者脫歐條件達成的協議草案,是朝結束脫歐談判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的內閣今天同意支持脫歐協議草案後,巴尼耶在布魯塞爾對媒體表示:「這份協議具有決定性意義,是結束相關談判的重要一步。」

巴尼耶表示,確保英國順利脫歐的道路依然存在,不過過程可能相當困難。

歐盟執行委員會(EC)今天公布篇幅達585頁的英國脫歐協議草案文本,內容包括採取所謂的保障措施,避免愛爾蘭和英國北愛爾蘭地區之間恢復過去的硬邊界作法。

梅伊大戰疑歐派 政治生命面臨考驗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上任以來從意氣風發到險遭逼宮,接下來又得大戰疑歐派內閣成員。未來48小時,英國脫歐命運及梅伊個人政治生涯,都面臨巨大考驗。

英國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2013年大選時拋出脫歐公投議題,保守黨勝選後兌現承諾;2016年6月23日,脫歐派以51.9%些微勝出,卡麥隆隔日辭職,時任內政大臣的梅伊7月13日接替就任首相。

梅伊甫上任時人氣極高,身為英國史上第2位女性首相,不少人都拿她與佘契爾夫人(MargaretThatcher)相比,認為她也是鐵娘子作風,期待她率領英國進行脫歐談判。

然而,現實是,梅伊的脫歐談判過程屢屢遭遇危機,內閣成員也幾乎換了一輪。梅伊上任後第一波危機發生在去年,當時她希望在國會掌握優勢而提出提前大選,原本以為可以增加國會席次,結果保守黨聲勢因為恐攻等變數一路下滑,最終反而失去多數黨優勢。

梅伊政治豪賭慘敗後,一度傳出可能遭到逼宮,但她安然度過。然而,今年夏天,她的位置在脫歐大臣戴維斯(David Davis)、外交大臣強生(Boris Johnson)接連辭職後,再次遭到動搖。

梅伊脫歐談判卡關,問題在於一硬一軟。「硬」是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之間要如何不設「硬邊界」,「軟」則是她的契克斯提案「軟脫歐」規畫引發疑歐派不滿,觸發戴維斯和強生相繼辭職。這也是1982年以來,英國首次有兩名閣員在24小時之內相繼辭職。

強生辭職後一直放話批評梅伊的脫歐方案,強生的弟弟、交通大臣喬.強生(Jo Johnson)也因為不滿脫歐協議於上週請辭,投下最新一波震撼彈。由於喬.強生原本是留歐派,他的倒戈更令人吃驚,也讓人不禁懷疑,喬.強生辭職是個人行動,還是保守黨內反對梅伊的聲浪正在聚集。

經過19個月漫長談判後,英國和歐盟終於就脫歐草案的500頁文本達成協議,梅伊今天下午將召開特別內閣會議,她提出的解套方案即將面對考驗。除此之外,英國與歐盟的「分手費」,以及之後的過渡期方案等,也將受到檢視。

在這當中,數名內閣成員的動向令人關注,包括脫歐派大將、英國國際開發部大臣摩丹特(PennyMordaunt),她已表示內閣和國會將嚴格替脫歐協議把關。類似立場的還有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麥蔚宜(Esther McVey),以及下議院議長李德森(AndreaLeadsom)。

「金融時報」指出,上述3人都有可能辭職,不過許多資淺官員應該很樂於補位。唯一的關鍵人物是脫歐大臣拉布(Dominic Raab)。

拉布過去曾大聲呼籲,英國不應該簽署任何會繼續和歐盟綁在一起多年、無法展開其他貿易協定的脫歐協議。他現在必須解釋,新出爐的脫歐協議草案如何不違背他過去主張。如果拉布辭職,對於脫歐協議和梅伊而言都是末日。但若他留下,梅伊將得到一波助力。

未來48小時將是梅伊政治生涯最關鍵的時刻,如果她能讓內閣同意這份草案,接著就是得讓下議院通過。

不過,部分工黨議員已表態會封殺協議,而讓梅伊維持國會多數的北愛小黨民主聯盟黨(DUP)也表示憂心。

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國會議員唐納森(JeffreyDonaldson)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我們聽說這份協議可能導致英國分裂,這不是我們可以支持的事情。」他並表示,如果封殺協議會導致大選,他的黨也不害怕。

主張脫歐的英國保守黨議員里斯-莫格(JacobRees-Mogg)也表示,他對於協議不滿意,「這不是先前他們承諾的」,他很難繼續支持梅伊。

(中央社)
--
梅伊召開緊急內閣會議 英脫歐草案達協議 朝野炮轟

英國首相梅伊政府13日宣布,已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草案,在脫歐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梅伊在台北時間昨天深夜召集內閣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協議內容。不過朝野傳出雜音,脫歐和留歐派都呼籲同僚拒絕協議草案,前外長強森率先開炮,稱草案將讓英國淪為附庸國。

英鎊兌美元歐元勁升

梅伊13日稍早表示,談判非常困難,但強調會告訴歐盟,大多數英國人民希望她能完成脫歐使命,英國不會妥協。官方證實草案達成協議後,英鎊兌美元和歐元匯價14日雙雙勁升。

14日內閣會議前,保守黨閣員下午被召集至唐寧街10號,其中部分閣員由梅伊或幕僚長巴維爾進行一對一簡報,並閱讀重要文件。英國政府強調,與歐盟談成協議的最後一刻已盡全力。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梅伊可望告訴閣員,儘管協議並非百分百,但稱得上盡善盡美,首相府也把談成協議視為重大勝利。

疑歐派批向歐盟投降

草案協議內容14日午後陸續曝光,包括北愛爾蘭不設關稅邊界,以及獨立仲裁機制可裁定何時終止英國全境的關稅保障等。內閣成員預期將研擬協議中的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邊境特殊條款,首相府消息來源堅稱,北愛爾蘭在關稅條款上不會有差別待遇,但據布魯塞爾的歐盟消息人士稱,北愛爾蘭在關稅同盟以及單一市場,都會享有特殊地位。

硬脫歐派對於草案達成協議立刻表達反對立場,暗示若草案在國會表決時不會支持,保守黨內疑歐派痛批,梅伊等於向歐盟投降,前外相強森嗆「任何相信民主的人,都完全無法接受,」草案將使英國成為附庸國,更無法保護北愛爾蘭。

工黨稱協議對英不利

工黨認為,該協議「對英國不利」。就連去年與梅伊成立少數政府的小黨「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也表達憂心,指草案恐導致英國崩解。

如果內閣同意為梅伊背書,通過協議草案,英國會先公開合法脫歐的協議,並在25日召開的歐盟峰會中,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不過協議在簽署前需獲歐盟其他27個成員國批准,英國國會則在耶誕節前進行討論和表決,因此仍有變數。依照規畫,英國將於明年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但之後的過渡期可至2020年底。

脫離腐敗歐盟 英國才有機會

英國下議院保守黨議員、歐洲研究小組(European Research Group, ERG)主席雅各.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為脫歐運動重要推手之一。里斯-莫格上周在倫敦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歐盟是一個不民主、衰敗的組織,英國必須脫離歐盟走自己的路,才能創造更多的機會。」

里斯-莫格畢業於牛津大學歷史系,從政之前曾服務於金融業,創辦基金管理業務,在香港住過一段時間,也曾來台灣訪問。他上周在國會辦公室接受專訪,暢談英國脫歐的必要,以及脫歐為英國帶來各種新機會。

里斯-莫格指出,「歐盟是高度管理的組織,不民主又腐敗;歐盟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失敗的,不僅成本高,缺乏競爭力,且充滿保護主義色彩。以歐元為例,拖累南歐國家的經濟,幸好英國沒有加入。」

他舉例說,看看希臘,當初希臘不符合加入歐盟的條件,但是歐盟很歡迎希臘加入,後來發生政府財政統計涉嫌造假的醜聞,其中有投資銀行參與,結果希臘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對希臘民眾而言,受傷害非常大。所以,很難說英國打算離開的是一個成功的經濟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於英國脫歐前景並不看好,里斯-莫格反駁說,國際貨幣基金其實是由政治人物主導,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和他一樣都是政治人物,拉加德並非獨立的專家。他表示,「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自由市場是較成功的經濟架構,因此他主張英國應該脫離歐盟,拿回自主權,走自己的路,擁抱自由市場。」

許多經濟學者預測,英國脫歐對經濟的衝擊是負面的,里斯-莫格指出,儘管許多經濟學家預測英國脫歐後,失業率會上揚,利率也會上揚,經濟會崩潰,但英國過去2年來經濟發展穩健,那些經濟學家的預測並未發生。

外界對於英國脫歐的方式有多種揣測,包括硬脫歐(無協議、斷崖式)、軟脫歐(有協議)等,前者可能對經濟造成大震盪,後者則必須經過國會通過,困難重重。里斯-莫格認為,「即使做最壞打算走上硬脫歐,明年3月30日太陽依然從東邊升起,我們的日子還是會過得好好的,短期內可能引發某些問題與混亂,但相信是在可以克服的範圍內。」

(中國時報)
--
英脫歐草案達共識 梅伊考驗大

英國與歐盟周二就脫歐草案達成初步協議,英相梅伊周三緊急召集內閣閣員尋求背書,但梅伊在這場歷史性內閣會議料面臨嚴峻政治考驗,黨內疑歐派不滿梅伊向歐盟屈服,讓英國淪為附庸國,已揚言杯葛協議。

英國脫歐協議草案出爐的消息傳出後,英鎊受激勵一度跳漲逾1%,並站上1.30美元大關,周三則又回軟到1.2929美元。英鎊匯價在2016年公投確定脫歐前,觸及1.5美元高點。

歷經1年多來充滿波折的協商後,歐盟與英國談判代表周二於布魯塞爾敲定脫歐協議草案,接下來的關卡在於,梅伊如何說服自家閣員和國會接受。

唐寧街10號(英相官邸)證實,英歐就脫歐草案達成共識,周三下午2時(台北時間晚間10時)召開內閣會議,審閱篇幅逾400頁的協議文本,尋求閣員一致支持。

梅伊內閣中的親歐派周二晚間「樂觀」表示,梅伊能戰勝批評聲音,幫脫歐協議在本月25日歐盟特別峰會獲得批准鋪路。

然而執政保守黨內的強硬脫歐派,指責梅伊向歐盟低頭屈服,揚言會否決這份脫歐協議。親梅伊政府的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DUP)則提出質疑,脫歐草案能否在國會過關,擔心該協議將導致英國分裂。

保守黨議員莫格(Jacob Rees-Mogg)、英國前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等脫歐派悍將,抨擊梅伊出賣英國,他們將反對到底。強森批評,此脫歐協議無異讓英國淪為歐盟的「附庸國」。

英國部長級官員透露,梅伊周二晚間在首相官邸個別召見他們,簡報脫歐協議草案的內容,包括英國暫留關稅同盟、避免北愛爾蘭出現硬邊界(hard border)的爭議性條款。

梅伊希望能說服9位疑歐派閣員接受脫歐草案,儘管他們對梅伊的脫歐策略滿腹疑慮。梅伊的密集遊說行動也擴大到商界,周三將企業領袖請到唐寧街尋求支持。

英脫歐在即... 歐盟赴英移工 人數銳減

英國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英國討生活的的歐盟移工人數,出現1997年以來最大降幅,這意味隨著英國明年3月29日正式脫歐的日子逼近,歐陸公民對跨海到英國工作的渴望也逐漸消退。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周二公布,第3季(7-9月)在英國工作的歐盟公民人數,年減13.2萬降至225萬人,是自1997年有此紀錄以來最大年減幅。

2004年歐盟東擴,波蘭、捷克等8個東歐國家入歐,上季這8國移工受雇於英國的人數,年減15.4萬人或15%,是帶動整體在英歐盟移工數字銳減的主因。

長久以來,英國對謀求工作出路的歐盟公民具磁吸效應,但周二ONS發布的勞動市場數據反映出,英國的吸引力開始減退。

自2016年6月英國公投決定與歐盟分手後,經濟擴張動能疲軟,英鎊也跟著走貶,英國再也不是東歐移工嚮往的淘金地。反倒是2004年加入歐盟的東歐8國,國內工資飆漲,今年第2季波蘭薪資年漲6.2%,立陶宛薪資年增9.8%。歐盟東擴後,外來移民大舉湧入引發本地居民不安,是促成英國決定脫離歐盟的一大主因。

(工商時報)
--
經濟惡化卻增產 國際油價連13跌 破紀錄

全球經濟展望持續惡化,產油國卻拼命增產,不僅俄羅斯產量處於後蘇聯時期高點,沙國產量更超越2016年減產初始時水準,逼近歷史高點,國際油價昨連13個交易日走跌,持續改寫史上最長連跌紀錄。

國際油價10月初才創4年新高,怎料市場瞬間「牛熊」變色,原本看好油價將衝破100美元大關的投資人紛紛踩踏出場,油價才4周就從高點拉回逾20%,淪落空頭熊市,6周盡吐今年漲幅,宛如2014年崩盤重演。

瞬間淪落空頭熊市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周二收盤重挫7.07%至每桶55.69美元,寫下3年多來單日最大跌幅,昨亞洲盤一度續挫1.01%下探55.13美元,為連續第13個交易日走低,持續刷新1983年西德州原油期貨開始交易以來連跌最久紀錄。
紐約油價上周四已墜入熊市,截至昨日已從10月初的4年新高(76.9美元)拉回28%。
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周二收跌6.63%至每桶65.47美元,創7月來單日最大跌幅,且從10月3日的4年高點(86.74美元)回跌25%,跟進西德州原油正式步入熊市,昨亞洲盤繼續震盪走低,一度跌0.69%至65.02美元,連7個交易日下挫。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顯示,至11月6日止的1周內,西德州和布蘭特原油淨多頭部位已銳減4萬1211口,降至17萬3379口,為2017年8月底來最低水準。
芝加哥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福林(Phil Flynn)說:「這就像是銀行擠兌,情況似乎不再與基本面有關,而是價格全面崩潰。」

分析師:像銀行擠兌
原油供過於求疑慮漸深,上周末傳出沙烏地阿拉伯有意在12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會議上,提議減產以支撐油價,讓一向訴求低廉油價的美國總統川普不爽,周一推文:「希望沙烏地阿拉伯和OPEC不要削減石油生產。按供應面來看,油價應該比現在低得多才對。」
OPEC周二發布月報,連4月下修全球原油需求預測,進一步加深了投資人恐懼。OPEC示意,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及非OPEC產油國供應量增加,可能使2019年原油需求下滑速度比預期更快。
根據最新預測,2019年全球對OPEC所供應原油需求將為每日3150萬桶,比2個月前預估值下修達50萬桶,且比現行產量低約140萬桶;同時,非OPEC國家每日產量預測將增加223萬桶,比上月預估值調高了12萬桶。
OPEC在月報中說:「目前石油市場已經達到平衡狀態,不過,從2019年非OPEC國家供應量料出現增長來看,全球原油供應增長步調可能超越需求成長,導致市場過剩供應量升高。」

國際油價為何破天荒連13跌?
◎油國增產:9月OPEC日產量增10萬桶,創1年新高3278萬桶
◎伊朗豁免:美國意外放軟制裁,豁免8國繼續輸入伊朗原油
◎季節因素:大型煉油廠在維修季生產活動異常活躍,使庫存增加
◎川普干擾:川普持續口頭干預,敦促壓低油價,籲 OPEC別減產
◎美國增產:截至11/2,美國日產量增40萬桶,創新高1160萬桶

BN03_006.jpg (640×532)

(蘋果日報)
--
創3年來最大跌幅 國際油價步入熊市

國際油價創3年來最大崩跌,市場籠罩著對供應過剩、需求減弱的擔憂,布蘭特原油1月交割期貨週二結算價重挫6.6%、至每桶65.47美元,遁入熊市(空頭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12月交割期貨更暴跌7.1%、至每桶55.69美元,創2015年9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且已連續12個交易日下跌。

週三歐洲早盤,布蘭特和西德州油價跌深反彈,回漲0.8%至1.3%。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ed Barkindo)對財經媒體CNBC表示,油價動盪是因為投資人在OPEC下月維也納會議之前表現的焦慮情緒,這是「正常波動」。

油價最新跌勢主要來自於對全球原油需求擔憂,美中貿易戰延燒,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投資人開始懷疑,油價大跌是否蔓延到其他金融市場,重演3年前油價暴跌後拖累股市的情景。

OPEC週二下調今、明年石油需求成長預測,主因亞洲和中東需求成長低於預期、全球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等。美國總統川普週一推文施壓OPEC不該減產,稱「從供應來看,油價應該更低」。川普意外喊話引發油市賣壓,加劇油價跌勢。

原油出現供過於求跡象,OPEC最新報告顯示,OPEC和俄羅斯原油增產規模超過伊朗供油量下降規模;OPEC成員國10月原油日產量增加12.7萬桶、俄羅斯增加5萬桶,兩者合計日產量增加17.7萬桶,超過伊朗原油日產量下降15.6萬桶。

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法利赫(Khalid al-Falih)週一表示,產油國應每日減產百萬桶原油,以重新平衡石油市場;沙國12月原油每日出口量將較11月減少50萬桶,且若有必要,大油國應考慮2019年把日供應量削減100萬桶。

OPEC和非OPEC產油國週末將於阿布達比開會,市場解讀,這是為OPEC和其他產油國明年的減產鋪路。

(自由時報)
--
OPEC+擬擴大減產 油價翻紅

路透14日引述消息來源報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其盟友(OPEC+)正在討論一項提案,打算將2019年每日石油供應量削減多達140萬桶,以避免供應過剩導致價格下跌。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隨即由黑翻紅,一掃前市重挫逾7%的陰鬱。

至於油價未來動向可觀察的方向,專家建議包括供給面對峙、美元走勢、煉油廠原油需求、避險基金減碼多單,以及技術性目標。目前布侖特油價已經跌破費波那契(Fibonacci )回檔支撐點,14日相對強弱指標也降到三年多來的最低點,顯示油市已進入「超賣區」。

紐約原油期貨14日盤中一度上漲1.44%至每桶56.49美元,稍早曾跌逾1%,13日收盤重挫7.1%,寫下三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布侖特原油期貨14日盤中勁升2.05%至每桶66.81美元,前市收盤重挫6.6%。

由於擔心油價下跌和供應增加,OPEC近來再次談論減產事宜。僅僅幾個月前該組織還在增產。OPEC預定12月6日開決策會以制定2019年的政策。

消息人士說, 每天減產多達140萬桶,是沙烏地阿拉伯、非OPEC的俄羅斯和其他國家能源部長10日在阿布達比會議上討論的選項之一。沙國能源部長法利赫12日曾提議,OPEC成員國應同意每天減產100萬桶,沙國將減產50萬桶。

同日,國際能源署(IEA)在月報指出,美國、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原油產量均創新高,使得全球供給大幅超越需求。

IEA 說,上個月全球三大產油國的原油產量推升全球供給,每日多達1.007億桶,較去年同期每日高出260萬桶。IEA對此表示「樂見」,因為有助減輕新興經濟體中消費者的壓力。

photo.php (1279×631)

油價重蹈2014年覆轍 後市取決於4大因素

油價近來跌勢不止,13日跌勢加速,美國原油期貨收盤價格當天暴跌7.1%,寫下逾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跌到2017年11月來最低點,一連12個交易日走跌更創下史上最長連跌天數紀錄。

芝加哥Price Futures集團分析師Phil Flynn說:「這像是銀行擠兌,跌到似乎非關基本面的地步,而是價格整個崩盤。」

交易員表示,觸動本周油市賣壓再起的導火線是美國總統川普周一的推文,他在文中再度向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施壓,要求別減產拉抬油價。上周末報導傳出,沙烏地阿拉伯考慮在12月OPEC會議中提議減產。

在產量升高以及全球經濟趨緩恐影響明年需求的顧慮日增下,油價已從10月初觸及的前波高峰回跌逾20%,陷人所謂空頭市場。

油市展望也從原先擔心供應不足,變成唯恐供應過剩,市場氛圍轉變之劇烈,令一些分析師直呼意外。

但路透專欄作家坎普(John Kemp)13日撰文表示,其實,市場疑慮從8月和9月擔心供油不足,到10月和11月變成擔心供應過剩,這種轉變相當常見,比方說2014年就有前例可循。

坎普指出,今年的情況是,美國重新對伊朗能源業祭出制裁,引起供油短缺顧慮,這種表象掩蓋了近幾個月來油市展望的一大轉變——非OPEC油產量加速提高,同時需求成長卻顯露減緩跡象。

一旦川普准予八國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權,嚴厲制裁對供油短缺的威脅宣告解除,油市關注焦點隨即轉向短期內供需基本面惡化,油價於是隨之向下修正。

坎普認為,2018年美國制裁伊朗,對照2014年利比亞石油出口受阻及伊斯蘭國(IS)攻占伊拉克北部,對油價走勢的影響如出一轍。

坎普指出,今年來,伊朗遭嚴厲制裁引發供油不足的顧慮持續在市場發酵,即使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和石油需求成長疲弱指向供應過剩的顧慮再起,原油價位仍然居高不下。但美國決定給八個國家豁免權、讓這些石油客戶繼續向伊朗採購原油,一改先前意圖將伊朗石油出口砍到零的策略,成為壓倒油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4年也發生類似情況。2014年6月,伊斯蘭戰士未能奪下吉爾庫克和庫德族自治區附近的油田,也未能進取伊拉克南部的油田,使市場原先擔心的供油短缺疑慮一掃而空。一旦利比亞恢復石油出口,且伊拉克石油出口持續不輟,油市交易員隨即把注意力轉向頁岩油加緊生產,以及2014下半年石油消費成長減緩,油價隨後便一路下跌,一直跌到2016年1月才觸底回升。

2014年,OPEC最後決定維持產量不變,讓油價下跌,以反制美國頁岩油增產,而這個策略最後成功拉抬油價回升,卻也重創OPEC成員國的財政。

如今,OPEC與其減產盟國也面臨和2014年6月相同的兩難處境:是該沿用當年的策略,放任油價下跌以保衛市占?還是該減產以提振油價?

坎普說,油價後市走向如何,此刻難以逆料,但後市多空可能取決於下列四個因素的相互作用:

1. OPEC與俄羅斯是否決定捍衛油價,或保衛市占率
2. 美國頁岩油生產對油價下跌的反應
3. 白宮是否決定對伊朗祭出更嚴厲的制裁
4. 2019年全球經濟減緩的幅度與持續的時間

5大因素 造成國際油價連12跌史上僅見

美國原油價格已連續12個交易日下挫,連跌走勢延續之久,堪稱前所未見,反映全球石油供過於求的顧慮一直揮之不去。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3日收盤,西德州原油期貨跌4.24美元,跌幅達7.1%,以每桶55.69美元收盤,創連續12個交易日下跌的空前紀錄,並在這波空頭市場中愈陷愈深。

空頭市場的定義是從前波高峰回跌至少20%,而西德州原油價格已從10月3日觸及的52周高點回跌27%。

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指出,油價跌勢不止,主要是下列五個因素加深油市顧慮:

• 供過於求: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顯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9月提高產量,日產量增加10萬桶至3,278萬桶,升抵一年來最高水準。
• 意外發展:美國對伊朗能源業的制裁於本月4日生效,但美國總統川普准予八個國家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權,令市場大感意外。
• 季節性因素:在當前需求減緩的淡季,主要煉油廠原本應關廠維修,但目前運轉卻異常活躍,造成原油庫存增多。
• 川普:川普一直呼籲OPEC降低油價,本周一又在推特上發文敦促把油價降得更低。
• 美國產量大增:在止於11月2日的一周,美國石油日產出擴增40萬桶,增至每日1,160萬桶的歷史新高紀錄,升高供應過剩憂慮。

GasBuddy石油業首席分析師Patrick DeHaan認為,這波油價已跌過頭,尤其13日「跌幅驚人」,「市場心理和上個月迥然不同」。他預料油價近期內仍可能跌得更低,但已「接近」底部。

Banyan Hill Research資深分析師Matt Badiali認為,石油出口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產量已接近觸頂 ,「現行的增產速度撐不了多久」。利雅德已在提高石油產量,協助補足伊朗遭制裁造成的石油供應缺口。

油價急轉直下助長全球經濟成長減速的疑慮,連帶拖累美國股市下挫,使華爾街在遭遇10月股災打擊後,後市展望又蒙上一層陰影。

傳OPEC及其他產油國每天減產140萬桶 油價由黑翻紅

熟悉內情人士說,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其盟友正在討論一項提案,打算將2019年每天的石油供應量削減多達140萬桶,以避免供應過剩導致價格下跌。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隨即由黑翻紅。

布侖特原油期貨14日盤中勁升1.45%至每桶66.42美元,稍早跌0.69%至65.02美元;紐約原油期貨上漲0.99%至每桶56.24美元,稍早跌1.01%至55.13美元。

由於擔心油價下跌和供應增加,OPEC再次談論減產事宜。僅僅幾個月前該組織還在增產。OPEC預定12月6日開會以制定2019年的政策。

消息人士說, 每天減產多達140萬桶,是沙烏地阿拉伯、非OPEC的俄羅斯和其他國家能源部長10日在阿布達比會議上討論的選項之一。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說,每天減產140萬桶很合理,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消息人士說,OPEC成員國伊朗以及俄羅斯需被納入這項減產計畫。消息人士並表示,伊朗不希望在新協議中設定生產目標,因為該國遭受美國制裁而面臨出口下滑。

(經濟日報)
--
超供疑慮來襲 油價破底

國際能源總署(IEA)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周二均同聲警告全球油市供過於求問題惡化,引發市場憂慮而衝擊國際油價周二暴跌,美國紐約原油期貨重挫逾7%,創3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倫敦布蘭特期油也應聲落入技術熊市。

紐約12月期油周二暴跌7.1%收55.69美元,為2015年9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創連續12個交易日下跌的長黑歷史紀錄。布蘭特1月期油大跌6.6%收65.47美元。

不過,周三已見止跌,紐約期油價周三盤中反彈1.1%,報56.32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則彈升1.3%,報66.30美元,

油價從10月初創下多年來最高,之後即反轉走弱,且跌勢一發不可收拾,短短6個月跌幅就超過2成,紐約油價最先陷入熊市,布蘭特油價周二也步入空頭市場。

IEA發布月報指出,美國、俄羅斯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3大產油國產量不斷創新高,讓10月全球石油每天供應量升破1億桶大關至約1億零70萬桶,較去年同期高出260萬桶。

其中沙國10月每天產量上升至1,065萬桶,俄國達1,140萬桶。IEA指出,美國11月初每天產量可望達1,160萬桶而取代俄國成全球最大產油國。

自5月以來全球石油每天供應量增加180萬桶,主要是美國新增100萬桶、沙國增62萬桶和俄國增44.5萬桶,這足以抵銷掉伊朗和委內瑞拉等供應量大減對油市的影響。

IEA在其年度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美國頁岩油無節制地增產,足以讓其產量拉開與其他產油國的差距。估計到2025年的全球新增產量裡,約75%來自美國。

OPEC月報也指出,OPEC的10月份日產油量共增加12.7萬桶,俄國增50萬桶。雖然伊朗10月每天產油減少15.6萬桶,但OPEC與俄國等非OPEC產油國的新增產量要彌補伊朗供應缺口是綽綽有餘。

雖然OPEC估計亞洲和中東在今明2年的能源需求低於預期,但IEA維持今年每天需求量增加130萬桶和明年增加140萬桶等預測不變。

(工商時報)
--
日德雙雙負成長 經濟寒流蔓延

美國持續升息帶動市場利率走揚,加上美中貿易戰,對亞洲經濟衝擊愈來愈顯著,日本經濟上季再陷負成長1.2%,萎縮幅度較預期的1%更嚴重,中國10月零售銷售年增8.6%,則是5月來最疲弱。經濟學家憂心,這是亞洲經濟惡化前兆,走疲趨勢將在全區蔓延。

中國零售5月來最弱
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昨公布第3季經濟負成長0.2%(季增),為3年半來首見萎縮,萎縮幅度也較預期的0.1%更嚴重,全球第3大經濟體日本、第4大德國雙走疲,為全球前景蒙上陰影。
日本昨公布上季(7~9月)GDP負成長,儘管部分反映天災頻傳,但消費者及企業支出也疲軟,出口季減1.8%,是3年多來最糟。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10月零售銷售成長不如預期,尤其汽車消費在傳統「金九銀十」旺季不旺,年減6.4%,連5月衰退。中國雖祭出一系列措施,企圖解決債務問題,不足以抵銷經濟放緩。中國10年前舉債支出抵禦金融海嘯,如今落得債務纏身,房市也陷入泡沫。
凱投宏觀資深中國經濟學家伊凡斯普瑞查表示,中國經濟恐怕還沒觸底,美國關稅明年會變阻力,而基礎建設支出在沒有財政政策支援下,成長難延續。
美銀美林首席日本經濟學家狄瓦利爾表示,亞洲經濟成長動能將減緩,拉抬2017年成長的條件,包括美國財政支出、半導體業重建庫存及溫和通膨,如今逐漸消失。

(蘋果日報)
--
日德出口下滑 經濟萎縮

全球成長動能 正在熄火

天災引發日本經濟今年來第二度萎縮,汽車業受衝擊則導致德國經濟自二○一五年來首度陷入萎縮,全球兩個主要經濟體出口都下滑,顯示全球成長動能正在熄火。

日本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經年化後較前季下滑百分之一點二,主因是強颱侵襲大阪與東京且北海道發生地震,斷電造成工廠停產與供應鏈中斷。而第三季出口下滑百分之一點八,也創逾三年來最大跌幅。

不只日本,亞洲其他國家的成長減速也很明顯。菲律賓的經濟成長率由第一季的百分之六點六大幅降至第三季的六點一;印尼成長率從百分之五點三降至五點二。此外,由於美國聯準會十二月可能再升息,加速資金撤離,亞洲地區的決策者也採取行動以支撐經濟。

南韓總統文在寅撤換財長和首席經濟決策顧問,而新任財長的任務是加速經濟成長與改善年輕人的就業情況。北京當局已經將政策重心從緊縮立場轉向寬鬆,力圖提振企業和消費者的低落情緒,除了今年四度下調存款準備率,也調降個人所得稅以及強迫地方政府擴大基礎建設支出。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日本上季經濟萎縮是整個亞洲經濟成長減緩的縮影,歸因於貿易戰與升息影響。儘管統計數據還未反映出海外風險的影響,但大陸經濟成長放緩、美中貿易摩擦激化都很可能會波及日本。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哈汀撰文指出,日本正冒著重蹈覆轍、可能陷入的風險。首相安倍晉三上月確認明年調高消費稅,日銀也表明日本不再亟需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抗通縮,但日本在一九九七年、二○一四年調高消費稅,以及日銀二○○○年八月與二○○六年七月升息後,全陷入經濟衰退,如今又可能犯相同錯誤。

歐元區上季GDP 四年來最慢擴張

歐洲方面,德國第三季GDP較前季下滑百分之○點二,萎縮幅度創逾五年最大。也拖累歐元區上季GDP僅成長百分之○點二,為二○一四年來最慢擴張步調。

德國經濟上季萎縮的主因是出口與民間消費下滑。經濟學家認為是暫時因素所致,包括汽車製造業為符合新的碳排測試法規,生產面臨瓶頸導致出貨減少,以及萊茵河的水位異常低抑制水運。儘管德國經濟本季可望恢復成長,但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施奈德說,全球貿易不利因素轉強,疲軟的出口隨後可能會衝擊德國的投資活動。

(聯合報)
--
德國經濟成長 5年半最慘

受排廢測試新制上路、導致汽車產量減緩,加上美中貿易爭端對出口造成打擊,歷經多年穩健成長的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也在第3季出現負成長,並創5年半來最差表現。

德國聯邦統計局指出,德國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第2季縮減0.2%,若換算成季增年率則為負0.8%,為2013年首季來最低,並大幅落後美國第3季的3.5%擴幅。

受德國經濟陷入萎縮,歐元區第3季經濟成長也遭波及,季增年率為0.7%,也創2013年來最差。

不過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德國經濟不會因此跌落懸崖。他們解釋上季經濟轉趨疲弱,多肇因於暫時性因素,其中最大因素之一是排廢測試流程新制(WLTP)上路,導致車廠生產出現延遲。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史文(Ralph Solveen)提到,「基於汽車製造商將漸進提高產能,德國經濟第4季很可能重回成長軌道」。

根據聯邦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第3季汽車與其零件產量較前1季下滑逾7%。

儘管如此,德國經濟雖然日後有望恢復增長,但在諸多利空圍繞,成長速度預料也不會太強。

(工商時報)
--
美國會報告:美軍優勢不再 對戰中俄恐輸

美國去年七月成立的跨黨派專家小組「國防戰略委員會」(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Commission),十四日發表九十頁的報告,直指美方軍事優勢「被侵蝕到危險程度」,若與中國或俄羅斯對戰,可能吃敗仗或只能險勝;一旦兩線以上衝突同時爆發,美國更恐陷入「國家安全危機」,呼籲增加預算以因應情勢緊張的台海兩岸與朝鮮半島問題。

籲增加預算 因應台海緊張

該十二人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是評估國防部長馬提斯一月發布的「二○一八年國防戰略」(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專家在報告中直言,可謂國防部施政指南的NDS主軸,將表現在二○二○財政年度的預算上,包括將更多心力放在具潛在衝突的中、俄兩國,以及由中東地區逐步撤兵;NDS概念雖大致正確,但立基於「可疑的假設與薄弱分析」,對於美國該如何因應更危險世界的挑戰「未有充分說明」。

報告也指出,中國和俄羅斯的威權政府正透過大規模擴張軍備,尋求區域霸權,提高在全球各地投射軍力的能力,目標直指美國。中、俄兩國已從美軍以往的作戰經驗中汲取教訓,準備投入一場高科技戰爭。儘管美國今年國防預算達七千一百六十億美元(約二十二.三兆台幣),是中國的四倍、俄羅斯的十倍以上,但重整美軍戰備以反制現有威脅的投資仍不足,國會今後兩年應對國防預算鬆綁。

專家呼籲正視「美國已不再具有確定的軍事優勢」,尤其敵方企圖在海外擊垮美軍的同時,美方若還期待對手不朝美國本土發動網路等各式類型的攻擊,這種心態簡直可謂「不明智和不負責任」。報告指出,美國恐在中國軍隊入侵台灣或北韓攻擊南韓時,才驚覺力不從心;為了有效反應,美國必須投注更多資源,以免長期而言付出更多時間、人命等成本。

(自由時報)
--
美報告:解放軍若攻台 美軍出手似難遏制

美國最新報告警示,美軍的震懾能力正在弱化,一旦中共解放軍攻擊台灣或俄羅斯進攻波羅的海國家,美國似難藉由軍事壓力或其他方式迫使中、俄收手。

由跨黨派人士組成的國防戰略委員會(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Commission)今天依「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向美國國會提交報告,在近百頁報告中,委員會針對行政部門今年初提出的「國防戰略」(NDS)報告及美軍軍力提出分析。

報告認為,美國在面對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與俄羅斯的挑戰,美軍優勢弱化已達「危險程度」,對美國來說,戰略格局變得越來越具威脅性,若不採取果斷措施重建美軍優勢,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影響,恐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報告直言,若美軍被迫同時在兩條以上的戰線作戰,美國尤其面臨不堪負荷的風險。

報告指出,雖然國防部在NDS報告提到要擴大美軍具競爭力的領域,並計劃在作戰層面提高武力使用的「出奇不意」與「創意」,但委員會分析,美軍的威懾能力似乎有限。

委員會以中共解放軍攻擊台灣及俄羅斯出兵波羅的海國家為例,若有任何一個情況發生,美國「似乎不太可能」藉由軍力上的施壓,或其他領域的方式迫使對手收手。

報告明白表示,在下一次衝突中,美軍可能面臨「無法接受」的高傷亡及重大資產損失,在與中國或俄羅斯的戰爭中,美國「可能贏得困難、或許還會失敗」。

報告指出,白宮及國防部尚未清楚闡明美軍要以什麼樣的作戰概念達成美國的安全目標,國防部領導層級也難以闡明,如果威懾失敗,美軍要如何擊潰大國對手。

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共同主席有兩位,一是前總統小布希時代國防部負責政策規劃的次長愛德曼(Eric Edelman) ,一為小布希及前總統歐巴馬時代擔任海軍軍令部長的羅福賀(Gary Roughead)。

報告建議,美軍須要的不只是新能力,也亟需能讓美軍有更多選項、且能遏制中、俄及其他國家的新作戰概念;作戰概念須連結戰略目標及美軍能力,而美國國防預算的優先順序,則須能進一步提升上述相關概念、目標及能力為考量。

(中央社)
--
斯里蘭卡總統解散國會 裁定違憲

採行雙首長制的南亞島國斯里蘭卡,總統席瑞塞納上月開除總理維克勒馬新哈、改任命同黨籍的前總理暨前總統拉賈帕克薩擔任總理,本月九日更解散國會,引爆憲政危機。斯國最高法院十三日裁定,席瑞塞納解散國會之舉違憲,打亂他訂於明年一月提前改選國會的計畫;原國會也在十四日重新開議,多數議員在不信任案對拉賈帕克薩投下否定票,同時宣告席瑞塞納非法解散國會,這起疑似有中國和印度勢力介入的政爭,仍無收場跡象。

斯國憲法規定,總統與國會議員任期均為五年,只有當議員任期剩下不到半年之際,總統始有權解散之。獲知最高法院對席瑞塞納作出違憲裁定後,始終拒絕離開官邸的維克勒馬新哈將其譽為人民的勝利;所屬「聯合國家黨」(UNP)在國會勢力最大的他,也呼籲官員別再繼續聽命於拉賈帕克薩領導下「自立為王的政府」。

席瑞塞納和維克勒馬新哈分別隸屬「斯里蘭卡自由黨」(SLFP)與UNP,二○一五年初雙雙上位。不過,SLFP○四年不滿當時執政的UNP,與左翼「人民解放陣線」(JVP)合組「統一人民自由聯盟」(UPFA),由SLFP領袖拉賈帕克薩引領打贏國會選戰,隔年與維克勒馬新哈對戰,更驚險拿下總統大位;但UNP十八名成員○七年加入UPFA並獲官職,執政聯盟因此變調,就此埋下政爭火種。

一四年,席瑞塞納投靠「新民主陣線」(NDF),成為該反對聯盟的總統候選人,並獲維克勒馬新哈支持;隔年挑戰已擔任十年總統的拉賈帕克薩成功,上任後獲得UPFA部分成員力挺。拉賈帕克薩同年也將SLFP黨魁一職交棒,由席瑞塞納擔任至今。SLFP與UNP在政策和立場上的歧異,加上據傳席瑞塞納和維克勒馬新哈曾因租港給印度一事產生嫌隙,終於導致席瑞塞納上月二十六日改任命拉賈帕克薩為總理。

UNP指控中國從中搞鬼,因拉賈帕克薩擔任總統期間不斷向中國舉債,維克勒馬新哈出任總理則主張與印度建立關係。政爭爆發後,據傳中國私下以金錢支持拉賈帕克薩陣營收買國會議員,雖遭北京否認,但印度也表達關切,敦促席瑞塞納遵守憲法,這場政爭儼然淪為中、印角力的延伸戰場。

(自由時報)
--
「美國不會退縮」美副總統揚言 對中全面冷戰

在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於本月稍後在阿根廷舉行會談前夕,正在亞洲訪問的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警告,除非北京全面改變其經濟、軍事和政治作為,否則將面臨美國及其夥伴發動的全面性冷戰(all-out cold war),「美國不會退縮」。

彭斯十一日起訪問亞洲,代表美國在新加坡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系列會議。他在專機飛經南海上空時,接受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訪問。羅金十三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彭斯表示,川普保留達成協議的大門未關,條件是北京承諾達到他的要求。彭斯與習近平將會參加本週稍後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但兩人不會進行會談。

習近平和川普預定本月三日利用二十國集團(G20)阿根廷峰會之便舉行會談。彭斯表示,這場會談攸關美中兩國今後的關係,「總統的態度是,我們必須確定他們明白我們的立場,以及我們打算做什麼,這樣他們才能帶著扎實的方案前往阿根廷,處理雙方共同面對的各項問題,不只是貿易赤字而已。」

彭斯說,「我們相信中國明白我們的立場」,北京必須在廣泛的問題上讓步,包括竊取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轉移、限制進入中國市場、不尊重國際規則與規範、妨礙國際水域自由航行,以及干預西方國家政治等。除非中國承諾改變,否則美國準備在經濟、外交和政治上升高對中國的壓力。

在此同時,美國去年七月成立的跨黨派專家小組「國防戰略委員會」(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Commission),十四日發表九十頁的報告,針對國防部長馬提斯一月發布的「二○一八年國防戰略」(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指出,美國的軍事優勢「被侵蝕到危險程度」,若與中國或俄羅斯對戰,可能吃敗仗或只能險勝;一旦兩線以上衝突同時爆發,美國更將陷入「國家安全危機」,呼籲增加預算以因應情勢緊張的台海兩岸與朝鮮半島問題。

(自由時報)
--
潘斯:美中是否冷戰 決定權在大陸

美國副總統潘斯表示,美中是否陷入冷戰,決定權在中國大陸,中方若想避免與美國發生冷戰,必須徹底改變其行為,「美國絕不退縮」。潘斯指出,中國大陸須在貿易等多項問題做出重大讓步,否則美國準備好對大陸的經濟、外交、政治加強施壓。

潘斯十一日起訪問亞洲,他在專機接受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訪問,羅金十三日發布其評論文章。潘斯受訪表示,川普對於在阿根廷的G20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一事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北京願意在經濟、軍事、政府活動方面做出重大改變;潘斯說,這是中方避免與美國發生冷戰的最佳機會。

潘斯指出,他認為很大程度取決於阿根廷的「川習會」,川普的態度是希望確保中方知道美方的立場,以及美方準備採取的行動,所以中方可以帶著具體的提案到阿根廷,解決美中貿易逆差等問題。除了貿易,潘斯說,中方還必須在幾個問題上讓步,包括其竊取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移、限制市場准入、限制在國際水域自由航行、中共干預西方國家政治及是否尊重國際規範。

潘斯表示,若北京未做出重大且具體的讓步,美國準備對中國大陸經濟、外交、政治方面加強施壓;潘斯相信美國的經濟強勁的程度足夠應對緊張升級,但中方經濟恐怕無法維持太久。

潘斯說,相信美國處於優勢,目前已對二五○○億美元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美方還可增加;美方不是尋求承諾,而是要看到結果,要看到中方改變姿態。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十四日向美國國會提交二○一八年度報告,報告綱要的中國大陸與台灣部分指出,北京在過去幾年增加針對台灣的脅迫活動,以推進兩岸最終統一的目標,這些行動改變了海峽兩岸的現狀。

最新報告建議國會考慮修法或通過新法案、禁止美企遵守中國大陸的要求對台灣施壓;同時建議國會表達支持蔡英文政府維持台海現狀的方法並指示國防部支持台灣的「整體防衛構想」等。

(聯合報)
--
華府不退卻! 美副總統揚言對中全面冷戰

美國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表示,除非北京同意華盛頓的要求,全面改變經濟、軍事和政治行為,否則美國將對中國展開全面性的冷戰。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本月稍後在阿根廷進行關鍵性會談之際,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高,潘斯在此刻提出上述警告。

潘斯表示,中國唯有「根本改變行為」,才能避免遭美國發動全面性的冷戰。他說:「美國不會退卻。」

他代表美國在新加坡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與會代表憂心美中長期的經濟與戰略衝突可能延長,成為會議的熱門話題。

潘斯與習近平將會參加本週稍後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但兩人不會進行會談。習近平和川普預定30日利用20國集團(G20)阿根廷峰會之便進行會談。

潘斯表示,川普保留達成協議的大門未關,但條件是北京承諾達到他的要求。

潘斯說:「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將取決於阿根廷的會晤。」

他指出:「總統的態度是,我們必須確定他們明白我們的立場以及我們打算做什麼,這樣他們才能帶著紮實的方案前往阿根廷,處理雙方共同面對的各項問題,不僅只是貿易赤字而已。」

潘斯說:「我們相信中國明白我們的立場。」

他指出,中國必須在廣泛的問題上讓步,其中包括竊取智財權、強迫技術轉移、限制進入中國市場、不尊重國際規則與規範、妨礙國際水域自由航行、以及干預西方國家政治。

他並警告,除非中國承諾改變,否則美國準備在經濟上、外交上和政治上升高對中國的壓力。

潘斯說:「我們尋求印太地區每個國家可以自由追尋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利益。印太地區的海洋與天空開放給所有和平活動,區域主權國家得以一起成長茁壯。」

他說:「威權主義和侵略在印太地區無容身之地。我們不受威脅,我們不會退卻,我們將會持續自由航行。」

(中央社)
--
監管嚴+貿易戰內外夾擊 中國科技業過寒冬

市值蒸發近五千億美元
中國科技業面臨寒冬,受中國政府監管緊縮及美中貿易戰的內外夾擊,今年中國上市科技公司市值蒸發近五千億美元;其中騰訊股價暴跌逾二十五%,阿里巴巴和百度也下修全年銷售預測。科技業人士表示,輕鬆賺錢的好時光似乎已經結束了。

美中貿易戰不斷升溫,美國對中國祭出一連串關稅措施,並指控中國竊取技術,禁止中資併購美國科技公司,並將部分中企列入黑名單,重創中國科技業;同時,中國官方加強對社交媒體、遊戲和金融科技等科技公司的監管,並對低俗笑話應用程式(App)、侮辱國歌的網紅主播等內容加以打擊,讓中國網路世界人人自危。

中國這波掃蕩中,遊戲開發企業首當其衝,今年三月以來,所有新遊戲審核遲遲未通過,無法上線商業化,造成網際網路上千億元的產業幾乎全部停擺,至今中國的政策仍未見鬆動。

以遊戲為最大收入的騰訊損失慘重,今年股價大跌逾二十五%;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和搜尋引擎百度近來也因前景趨於疲軟,下調全年營收預測,這是阿里巴巴自二○一四年上市以來,首度調降財測。

中國科技業近來出現一系列警訊,包含招聘人數下降、企業利潤減少、股價重挫等,今年來中國上市科技公司市值蒸發近五千億美元。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高翔表示:「他們(科技公司)可以很大,但我們也應充分監管。」這番話暗示可能加大對中國科技公司的管控力度,讓中國科技業的前景雪上加霜。

(自由時報)
--
牛津辭典2018代表字出爐 快來認識toxic!

牛津辭典公布2018年代表字是toxic,意味具毒害作用。

牛津字典公司美國字典部門主管馬丁(Katherine Connor Martin)表示,過去一年大家對這個字的興趣明顯升高。但她說,此字獲選不是基於統計上的理由,而是因為其廣泛應用:可以討論環境毒害、哀嘆今日具破壞力的政治語言,在#MeToo運動中,「toxic masculinity」(有毒陽剛味)更出現爆炸性使用。

馬丁說,事實上,該委員會原先想選「toxic masculinity」,但後來理解到toxic本身變得多麼廣泛,所以改變主意。她說:「有這麼多不同的事被這個字連結在一起。」

牛津選輯年度代表字以反映特定年度的風氣或熱潮,也凸顯英語不停歇的變化。去年的年度代表字為 「youthquake」(青年動亂);2016年則為「post-truth」(後真相)。

(聯合報)
--
潘斯籲特赦記者 翁山蘇姬冷回

美國副總統潘斯十四日在東協新加坡峰會場邊與緬甸實際領導人翁山蘇姬舉行會談,潘斯表示緬甸軍方和保安團迫害洛興雅人,導致七十萬人逃往孟加拉的事情「不可原諒」,呼籲翁山蘇姬追究涉案者責任,並赦免兩名因追查此事而被控洩密罪入獄的路透記者。翁山蘇姬冷回應,表示最了解自身狀況的是當事國,不是外國。

白宮資深官員透露,潘斯在新加坡利用東協峰會空檔在場邊與翁山蘇姬會面,數度要求翁山蘇姬特赦遭判刑入獄的兩名路透記者。兩名記者去年十二月在仰光被捕,今年九月被判違反國家秘密法罪名成立,遭判處七年徒刑。潘斯沒有提到這兩名記者瓦隆和喬索歐的姓名。

白宮官員說,潘斯表示兩名記者的遭遇讓美國民眾深感困擾,強調自由獨立媒體對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建議翁山蘇姬特赦兩人,一連說了好幾次,還說期望緬甸政府早日將迫害洛興雅人的涉案者繩之以法。白宮官員說,雙方對此有「非常坦率的交換意見」,但官員不願透露翁山蘇姬是否同意配合辦理。

路透報導,翁山蘇姬沒有正面回應潘斯,而是說雙方交換意見很好,「但是我們比任何其他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國家,相信你也會這麼說,對自己國家的了解勝過其他國家。所以我們對於事情如何發生的,以及如何落幕的,會解釋得比較清楚。」

白宮官員透露,潘斯與翁山蘇姬討論讓洛興雅人返鄉的重要性,強調須出於自願,有安全和尊嚴。美方期待得知緬甸政府的具體做法。

(聯合報)
--
羅興亞返國變數大 UN不提供臨時營

回到家鄉,過去被囚夢魘或將重演,羅興亞人安居之路遙遙無期。孟緬政府安排11月中起陸續將羅興亞難民遣返回國,然外界質疑其聲稱羅興亞人在到達永久居所前將暫住之「中繼站」恐將被無限期拖延,如過去一般成為生活條件極差的「監獄」。聯合國(UN)難民署一份未公開文件表示,若緬甸政府未能提供中繼站為臨時之證明並提出更多配套措施,將不會對此行動提供任何鼓勵及援助。

據《路透社》報導,自2012年起,數以萬計羅興亞人即因種族暴力被驅離家鄉,居住於緬西邊界由聯合國援助建立的臨時營地,當時政府表示,被關在由通電鐵絲網環伺的營地僅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但羅興亞人的搬遷自由受到嚴格限制,似乎永遠也看不見自由的曙光。除了人身自由被限制,羅興亞人也普遍沒有公民身分,至今仍被緬甸佛教徒視為「孟加拉非法移民」。

2017年緬甸政府軍方清鄉行動後,超過70萬羅興亞人逃至孟加拉,聯合國調查報告稱該行動之意圖為「種族屠殺」,然緬甸政府否認所有指控,稱該行動是為鎮壓恐怖分子。

緬甸社福部長11日表示,已預備於15日分別經水路及陸路載運共4,346名羅興亞人回到緬甸,面對外界質疑聲浪,緬甸政府發言人並未做出回應。超過20名在遣返名單上的羅興亞人向路透社表示他們因擔憂自己的人身安全,將拒絕返鄉。《衛報》也報導,許多目前居住於孟加拉難民營的羅興亞民眾開始逃離營地躲藏,害怕被強制遣返而淪於如過去一般悲慘的處境。

在該份未公開文件中,聯合國(UN)難民署表示除非緬甸政府能確保羅興亞難民能回到其「原先住所」或「自由選擇之居住地」,否則將不會對若開邦的任何重建工作提供援助,一名難民署高級專員也表示,若真的有羅興亞人想要返鄉,必須確保其對所有客觀狀況有所了解,並確定該選擇完全出自於人民的自由意志。

(台灣醒報)
--
以巴爆近年最嚴重衝突 哈瑪斯電視台被炸毀

加薩走廊邊境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12日起爆發2014年加薩戰爭以來最嚴重的一場軍事衝突;哈瑪斯為了報復以色列特種部隊秘密殺害7名軍人,發射逾400枚火箭猛轟以色列,以色列則以超過百起轟炸回擊,衝突共造成8名巴勒斯坦人喪命。

這場最新以加衝突,起源於以色列特種部隊在11日夜間潛入加薩內陸「執行任務」,卻不小心身分曝光與哈瑪斯武裝部隊交火,過程中擊殺包括1名哈瑪斯指揮官在內共7名巴勒斯坦武裝份子,1名以色列軍官也在衝突中陣亡。

哈瑪斯事後一度採取觀望態度,僅對以色列發射了10餘枚火箭,但12日決定升高報復規模,先是發布影片,顯示他們以飛彈炸掉一輛停在以色列的巴士,接著在短短24小時內向以色列發射超過400枚火箭和迫擊砲。以色列當局也做出反擊,針對100多個「軍事目標」發動空襲。

根據《路透》報導,哈馬斯12日的火箭攻擊,造成一名來自西岸占領區的巴勒斯坦勞工喪命;以色列空襲則造成7名巴勒斯坦民眾死亡,並摧毀包括一個哈瑪斯情報單位以及艾格撒電視台(Al-Aqsa TV)等機構。雙方都發出警告,若再有任何暴力攻擊將強力反擊,因此加薩走廊和以色列南部的學校都已停課。

就在爆發全面性戰爭之祭,哈瑪斯等巴勒斯坦團體在13日宣布,接受由埃及斡旋的以巴停火協議,聲明只要以色列遵守這項停火協議,他們也會照做。以色列總理內唐雅胡辦公室與軍方,依照慣例並未對巴勒斯坦的停火做出任何回應,但以色列強硬派國防部長李柏曼(Avigdor Lieberman)卻公開表態,不支持停火。

(聯合報)
--
野火襲捲加州50死 搜救人員廢墟尋罹難者

美國加州史上最致命的野火持續延燒,已知有50人喪生,數千消防人員在南加與北加兩地投入打火行動,於此同時,搜救人員則在化為灰燼的車輛與房屋尋找罹難者的下落。

加州秋末野火燒不盡,目前已知全州死亡人數已增加至50,數百人下落不明,傷亡數據有可能再攀升。

多數罹難者因天堂鎮及附近竄起的「坎普野火」(Camp Fire)而喪命。天堂鎮人口約2萬6000人,位於內華達山(Sierra Nevada)山麓,在加州首府沙加緬度北方約130公里處。

標特郡(Butte County)警長哈尼亞(Kory Honea)說:「今天又發現6具遺骸,死亡人數增加至48人,這6具遺骸都是在天堂鎮發現,都是在住宅裡。」

另兩個罹難者則是因洛杉磯北方的「伍爾西大火」(Woolsey Fire)喪命。

天堂鎮有許多退休人士居住,今年秋季異常乾燥,「坎普野火」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把天堂鎮燒得面目全非。

居民描述他們徒步逃離火災的悲慘經歷,背包只裝了幾件衣物。

還有人說,他們開著車穿越滾滾濃煙與火焰逃難時,路上交通阻塞、到處都是被棄置的車輛,火舌還撲上他們的車子。

(中央社)
--
每年50萬人早逝 你想像不到的歐洲空污傷害

空氣中看不見的有害物質已成為全球公衛重大風險,連山明水秀的歐洲每年都有5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早逝,從煤炭到懸浮微粒問題,歐洲近百年歷史不斷與空污奮戰。

電視廣告中的歐洲總是讓人聯想到美麗的湖光山色、浪漫的藝文氣息,但真實的歐洲大陸百年來不斷對抗空污,從早期一場場與煤炭的搏鬥到今天,歷史上都留下難以抹滅的重大公害傷痕。

19世紀是英國工業革命快速進展期,煤炭大量投入機器行列,1866年一位畫家畫下英格蘭中部伯明罕近郊城市武弗哈普敦(Wolverhampton)的情況,只見密密麻麻的煙囪不斷排放黑煙,見證空氣污染早自150多年前就存在。

歐洲歷史上有數次著名大型空污公害事件,最早的是1930年12月比利時謬司河(Meuse River)河谷煙霧事件。當地是狹長的河谷地帶,由於出現逆溫現象,即上層溫度高於下層,不利空氣對流,眾多工廠排出的煙塵及有害氣體混成濃霧,在無風情況下瀰漫在河谷上空,這些有害氣體越積越厚,最終造成上千人生病、一週內逾60人死亡的重大公害。

更為人熟知的是1952年12月英國倫敦大霧霾(TheGreat Smog)事件,當時倫敦市民飽受工業革命帶來的煙塵污染所苦,12月5日,嚴寒的冬季讓大量民眾在家燃煤取暖,陣陣煤煙從煙囪排出,同樣的逆溫現象使煙霧不散,最後變成濃重的大霧霾,倫敦晝夜難辨,數萬人出現健康問題,數月內高達1萬2000人不幸喪生。

但這次事件促使英國政府立法對抗空污,1956年頒布清潔空氣法(The Clean Air Acts),提出禁止建築物排放黑煙、規定煙囪最低高度及建立無煙區等措施,違反者會被罰鍰或監禁。

1960年代的幾場重大事件,促使歐洲各國以政策防制空污,歐洲聯盟(EU)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也注意到環境污染問題,1993年歐盟成立後推出一系列空氣品質標準指令,規定空氣中硫、氮氧化物及揮發性物質含量不符合標準的成員國會收到警告。

不過,這些控制限令似乎對歐洲空氣品質改善有限,歐洲環保署(EEA)2011年報告,歐洲因為吸入有毒霧霾而死亡的病例約有43萬例;2013年高達88%的城市居民暴露在超過聯合國標準的懸浮微粒中,「歐洲公民經常吸入不符歐洲標準的空氣」。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C)今年1月承認,28個歐盟成員國中,有23國的污染排放超出空氣品質標準,有130多個歐洲城市受影響;負責審查歐盟預算的歐洲審計院(ECA)今年9月表示,在保加利亞及其他東歐國家,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甚至比中國及印度還嚴重。

10月底歐洲環保署發布的空污影響報告更凸顯事態嚴重,表示歐盟成員國因空污改善緩慢,每年導致近50萬人早逝。

空污已成為歐洲城市居民的隱形殺手,除了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的懸浮微粒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特別是老舊柴油車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由於汽車廢氣排放集中在城市且接近地面,對呼吸道較差的城市居民、小孩與老人更易產生健康風險。

為了減少汽車廢氣,歐洲多國從源頭及禁令上雙管齊下,歐盟10月舉行會議,各國達成協議,2030年製造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較2021年車款減少35%、貨車減少30%,而法國與英國更計劃進一步停售汽柴油車。

歐洲大城市也開始禁止老舊柴油車,紛紛劃出汽車低排放或零排放區。法國正透過各色貼紙來區分車輛年齡和污染程度,在巴黎市中心,2000年以前登記的柴油車2017年7月起已禁止上路;此外,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及德國漢堡市今年也將逐步禁止未符合一定排放標準的汽車進入市區。

如同百年前的歐洲,空污仍是健康重大威脅,污染源從煤炭到懸浮微粒及汽車廢氣,歐洲除了展現出政策決心外,需要更多國家加入執行減排的行列,才能阻止空污傷害。

(中央社)
--
北韓幽靈船漂至日本 今年已發現89艘12屍

日本海上保安廳(相當於海巡署)12日表示,截至本月9日止,今年日本海沿岸漂流而來的北韓籍船隻有89艘,接近去年一整年104艘的最高紀錄。船上共發現12具屍體。

「時事通信社」報導,負責北海道海域的第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表示,漂流到北海道日本海一側的船隻激增,已有35艘,比去年一年的6艘增加許多。尤其是11月,截至11月9日已有23艘。

分析原因,研判可能是比起去年,北韓今年漁業捕撈的海域往北擴大。日本水產廳(相當於漁業署)表示,相較於去年,今年有更多看似北韓的船隻北上。

海上保安廳從2013年來針對漂流到日本海沿岸的北韓船隻及船上發現的屍體統計。2017年從漂流而至的木船上發現35具屍體,今年已發現12具屍體。

水產廳人員表示,入冬後,日本海一帶將吹西北風,漂流到日本海沿岸的船隻可能增多。

「朝日新聞」報導,2017年從漂流到日本海沿岸的北韓船隻上找到35具屍體,查獲活人42人,雙雙創新高紀錄。日本海冬季風浪大,木船或漁船漂到日本海沿岸的情況預料將增多,去年12月就發現了45艘。

(中央社)
--
達賴喇嘛繼承討論將啟動 轉世之爭一次看懂

第14世達賴喇嘛近期接受外媒採訪時兩度表示,11月底將在印度召開高僧會議,討論如何挑選繼承人,並重申傾向不轉世。外界普遍認為,這場會議勢必掀起北京當局不滿。

綜合美國之音、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現年83歲的達賴喇嘛近日受訪時提到,「不限制於傳統繼承人挑選辦法。除圓寂後尋找轉世靈童的方法,可以從地位較高的僧侶中挑選,生前提名方式也可以被接受,有許多可能性。」

外界曾分析,達賴喇嘛可能指定1985年出生的第17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作為繼承者。但鄔金欽列多傑過去受訪時坦言,大寶法王是噶瑪噶舉(白教)傳承的掌教者,不可能繼承達賴喇嘛職務而去領導另一個教派。

所謂「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繼承制度。一般是掌教者過世後,經過宗教儀式尋找、認證轉世者,經過宗教訓練後,繼承原有的頭銜,與一切宗教及政治上的權利義務。

但西藏歷史上,也曾出現教派領導人不尋求轉世制度,在生前指定弟子或他人作為繼承者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格魯派(黃教)傳承中,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互為師徒。班禪喇嘛在選擇下一世達賴喇嘛有很大的發言權。

但目前駐錫北京的第11世班禪喇嘛確吉傑布,是由中國政府選定;而由達賴喇嘛認證的11世班禪更登確吉尼瑪,至今卻杳無音訊。

此外,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2007年7月頒布「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規定「一般的活佛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有較大影響的活佛,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審批;特別重大影響的活佛,報國務院審批」。

就北京的立場,達賴喇嘛轉世議題與其繼任者必須由中國政府決定。但達賴喇嘛則多次強調,轉世是宗教事務,任何政治權威都無權干涉。

(中央社)
--
不滿屈從恐怖主義 以色列強硬派防長不幹了

以色列強硬派國防部長李柏曼(Avigdor Lieberman)強烈不滿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今天宣布辭職,並呼籲提前舉行大選,導致以色列政府陷入混亂。

李柏曼向記者說明辭職理由時說:「昨天發生的事,也就是與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以及相關進程,是屈從於恐怖主義,沒有其他意義。」

李柏曼表示:「身為國家,我們正在做的事是獲取短期寧靜,但要付出的代價卻是對國家安全的嚴重長期損害。」

他接著說:「我們應商定日期,儘早舉行大選。」

李柏曼並說,他帶領的政黨將脫離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執政聯盟,這將使尼坦雅胡在國會僅較過半席次多出一席。

以色列預定2019年11月才會舉行大選,但李柏曼辭去防長一職,提高了提前大選的可能性。

(中央社)
--
反對UN年度難民報告 美反60年傳統

一反60年傳統,美獨反對簽署難民計畫草案!13日美國代表以聯合國難民計畫草案「直接牴觸美國政府主權利益」為由,拒絕簽署該草案,使聯合國難民署計畫案草案60年來第一次未獲全數與會國簽署,而需進入大會表決階段。表決結果僅美國一國反對,該計劃案仍將於今年12月開始實施。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大使凱莉.柯瑞表示,美國相當看重也認同該決議文及附帶之全球難民計畫書的內容,但其中有數項美國所關心的重點事項未被提及。她指出:「相當遺憾地,今天這份決議文包含了直接牴觸美國政府主權利益的元素」,同時她也引述另一份美國對全球難民及移民問題的承諾報告作為依據。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9月才在聯合國年度演說中對各國領袖強調將致力守護美國主權,提及移民議題時也表示,儘管將盡量減少使用拘留手段,並正在深入探討是否有必要拘留尋求政治庇護者,但對於非法侵犯美國領土者,將不會手下留情。除此之外川普政府也不斷對外界傳達其「零容忍」的移民政策,其中包括將非法移民與其未成年子女分開拘留之政策等。

儘管美國投下反對票,該份年度難民決議文及附帶之計畫書仍以176票同意、3席缺席、13票棄權通過,且將於今年12月開始由聯合國大會著手實施。聯合國難民署也於13日發表聲明,感謝眾國家的參與以及對難民政策之支持。

聯合國大會不同於安全理事會,其決議並無否決權機制,而是採193席票票等值的方式進行表決,然其對成員國或安全理事會提出之建議皆為非強制性建議,受建議者有權不予以採納。

(台灣醒報)

健康

頭痛 不一定是高血壓引發

不少人頭痛時量血壓,發現血壓值飆高,認為頭痛是高血壓引起,趕快吃降血壓藥,但醫師澄清,其實是頭痛不適,情緒波動,才引發血壓高。頭痛應對症治療,而不是擅自服用降血壓藥,以免血壓過低反而會造成頭暈、無力,也不會改善頭痛問題。

擅服降血壓藥 反會頭暈無力
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指出,臨床上,常發現有民眾頭痛,去量血壓時,發現血壓值變高,擔心是高血壓引發,其實除非是收縮壓達200mmHg以上,高血壓促使腦壓過高,引發頭痛,否則腦部有調控機制,一般血壓高不太會引發頭痛。

林志豪提醒,如果民眾誤以為頭痛是血壓高,一頭痛就吃降血壓藥,會讓血壓降太快、太低,反而會頭暈、無力,頭痛也不會好,而有的降血壓藥可能也會造成頭痛,吃了反而適得其反。

醫師籲速就醫 才能對症治療
林志豪說,有門診患者長年頭痛,自述一發作就疼得厲害,很擔心會「爆血管」,腦中風,所以一頭痛就量血壓,看到收縮壓150、160mmHg,更緊張,趕快服用降血壓藥,結果血壓下降了,仍然頭痛,還出現頭暈無力、跌倒,非常焦慮。就醫檢查,沒有腦出血或腦腫瘤等病症,研判是原發性頭痛,叮嚀患者頭痛時,別急著量血壓,可先服用他開立的預防頭痛藥物,果然頭痛大幅改善,血壓也正常。

林志豪指出,大部分的偏頭痛,主因是體質,加上與環境因素如壓力、荷爾蒙改變、睡眠不足或飲食的誘發,如果發生偏頭痛,應找專科醫師做正確治療,大多能獲得改善。

林志豪也提醒,有些頭痛不可輕忽,一定要趕快就醫,找出原因,例如:爆炸性頭痛,1分鐘痛到最頂點;或是頭痛伴隨發燒、肩頸僵硬;頭痛合併單側肢體無力、反應遲緩;姿勢性頭痛;50歲後突然經常性頭痛;頭痛型態改變等。

(自由時報)
--
莫名流鼻血皮膚癢 竟是鎳中毒

林口長庚醫院近期連續收治3名30歲出頭的患者,他們常莫名流鼻血、咳嗽、皮膚癢、紅腫、胸悶等症狀,且肺部還有如氣喘等阻塞性變化,身體過敏反應高、尿中鎳濃度竟超標10倍以上。

同家金屬工廠 多名員工滿身病
林口長庚醫院指出,這3名患者都在同一家工業公司工作,負責金屬工具上粉、電鍍、焊接等,門診檢測免疫球蛋白E抗體很高,代表有明顯過敏反應,以及各種數值超標等,引發醫療人員驚訝。

院方派員實地走訪這間工業工廠,發現工作中電鍍作業時的鍍液含有硫酸鎳、氯化鎳等化合物,員工在工作中有時候配戴口罩、手套,仍可能有接觸或吸入的機會,導致鎳因此進入體內。

檢測也發現,在工廠內電鍍槽周遭測得的揮發物質濃度為2.1ppm,如果是附近有風扇輔助排氣的區域,則測到0.7ppm,因此在訪視當天就建議事業單位將電解槽加蓋,並設置抽風管等排氣設備,工作中提供長袖化學性手套、護目鏡及合適的口罩給同仁配戴;對於已經有明顯過敏或症狀的員工,則應該調整工作內容。

林口長庚醫院職業醫學科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醫師曹又中說,很多工業製程在電鍍過程中使用鎳的化合物,如果在製程中的排氣裝置設置不良或勞工未確實配戴防護具,可能增加勞工鎳暴露的風險。

曹又中指出,鎳是最常見的致敏性金屬,與人體接觸時,鎳離子可以通過毛孔和皮脂腺滲透到皮膚裡,引起皮膚過敏起疹子或是出現搔癢、丘疹性或丘疹水皰性的皮炎。

鎳暴露嚴重 恐引發肺癌鼻癌
研究指出,鎳暴露嚴重恐引發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傷害肺功能或腎功能及肺癌、鼻癌等。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低劑量的鎳接觸或暴露就可能造成對健康的影響,如果事業單位有使用鎳金屬或是溶液,除了定期的作業環境偵測之外,當發現員工有明顯的皮膚或呼吸道症狀時,一定要呼籲員工到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就醫。

(自由時報)
--
勞工鎳暴露 肺功能差、易罹癌

勞工長期鎳暴露,可能影響肺部健康。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電鍍業勞工相較一般人鎳暴露風險高,導致體內抗氧化能力差,癌病變風險高,易有皮膚症狀,且肺功能明顯不好。電鍍業應定期執行作業環境偵測,避免員工長期在高風險環境下工作,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林口長庚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主任羅錦泉表示,鎳是一種有光澤的灰白色金屬,質地堅硬具延展性,如硬幣、耳環、首飾、不鏽鋼廚具等都含有鎳成分,若使用製造過程粗糙不完善或磨損嚴重的製品,一般民眾也有鎳暴露風險。

羅錦泉說,鎳暴露可經由有機鎳化合物吸進人體,或鎳離子與人體接觸時,可通過毛孔和皮脂腺滲透到皮膚裡面,是最常見的致敏性金屬之一,從而引起皮膚過敏起疹,或是搔癢、丘疹性或丘疹水皰性的皮炎。

林口長庚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曹又中表示,最近連續接到三位在同家電鍍工廠工作的外籍勞工,他們年約30到34歲,症狀不是莫名流鼻血、咳嗽、皮膚癢,就是胸悶、鼻塞或鼻炎,還容易疲倦。

安排三位勞工檢測,赫然發現他們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數值達435單位到7220單位,正常值應小於100單位,最高超標72倍;尿中鎳濃度為60單位到67單位,但正常值應小於5.2單位。此外,其中有二名勞工的肺功能,出現了如同氣喘一樣的阻塞性變化。

長庚團隊特地走訪工廠,發現工廠電鍍槽屬開放式,鎳化合物會溢散,遂建議工廠將電鍍槽加蓋、設置局部排氣和塑膠簾,工作中提供長袖手套、護目鏡以及合適的口罩。勞工回院追蹤後,體內鎳濃度終於降低、接近正常。

曹又中說,他們曾運用院內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搜集的153位電鍍業鎳暴露勞工檢查資料,對照74位未暴露者進行資料分析,發現鎳暴露者,抗氧化能力較差、有較明顯的皮膚與呼吸道臨床症狀,肺功能表現也明顯較差。

相關研究分別於去年7月及今年4月發表於「生物標記」期刊和「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

羅錦泉說,雖然停止鎳暴露後,鎳會逐漸從人體排出,但透過研究可知,低劑量的鎳接觸或暴露都可能造成健康影響,不可輕忽。若事業單位有使用鎳金屬,應定期偵測作業環境偵測,當員工出現症狀,也要呼籲員工盡速就醫。

photo.php (399×484)

工作環境必須接觸這種金屬?研究證實影響肺部健康

勞工長期鎳暴露,研究證實可能影響肺健康。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電鍍業的鎳暴露勞工相較一般人,體內抗氧化能力差,癌病變風險高,易有皮膚與呼吸道臨床症狀,且肺功能明顯較差。呼籲電鍍業定期執行作業環境偵測,當發現員工有明顯的皮膚或呼吸道症狀時,一定要呼籲員工就醫檢查。

林口長庚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主任羅錦泉說,鎳是一種有光澤的灰白色金屬,質地堅硬具延展性,如硬幣、耳環、首飾、不鏽鋼廚具等都含有鎳成分,若使用製造過程粗糙不完善或磨損嚴重的製品,一般民眾也有鎳暴露風險。

羅錦泉說,鎳暴露可經由有機鎳化合物吸進人體,或鎳離子與人體接觸時,可通過毛孔和皮脂腺滲透到皮膚裡面,是最常見的致敏性金屬之一,從而引起皮膚過敏起疹,或是搔癢、丘疹性或丘疹水皰性的皮炎。

林口長庚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曹又中表示,該院最近連續接到3位在同家電鍍工廠工作的外籍勞工,他們年約30到34歲,症狀不是莫名流鼻血、咳嗽、皮膚癢,就是胸悶、鼻塞或鼻炎,還很容易疲倦。

曹又中說,安排三位勞工接受門診檢測,赫然發現他們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數值達435單位到7220單位不等,但正常值應小於100單位,最高超標72倍;尿中鎳濃度則為60單位到67單位不等,但正常值也應小於5.2單位才是。

此外,其中有二名勞工的肺功能出現如同氣喘一樣的阻塞性變化,

曹又中說,電鍍作業的鍍液含有硫酸鎳、氯化鎳等化合物,即使員工在工作中有配戴口罩、手套,仍可能有接觸或吸入的機會,導致鎳因此進入體內。

但曹又中指出,鎳暴露很早就被重視,政府過去也輔導業者要重視並協助降低鎳暴露風險,所以他們特地到現場走訪,發現雖然工廠設有抽風設備,但電鍍槽是開放式的,鎳的相關化合物仍會溢散。

曹又中說,工廠接受建議,將電鍍槽加蓋、設置局部排氣和塑膠簾,工作中提供長袖化學性手套、護目鏡以及合適的口罩,勞工回醫院追蹤後,免疫球蛋白E抗體及尿中鎳濃度數值下降許多,接近正常值。

曹又中說,他們曾運用院內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搜集的153位電鍍業鎳暴露勞工檢查資料,對照74位未暴露者進行資料分析,發現尿液中鎳濃度者,抗氧化能力較差,也意謂罹患腦心血管疾病和癌病變的風險比較高。研究去年七月發表於「生物標記」期刊。

曹又中說,他們持續追蹤,進一步探討鎳暴露勞工的肺功能特徵,結果發現鎳暴露勞工比沒有鎳暴露者,有較明顯的皮膚與呼吸道臨床症狀,包括皮膚癢、皮膚紅疹、咳嗽及呼吸困難,特別是肺功能表現明顯較差,包括局限性肺部疾病與阻塞性肺部疾病。研究結果發表於今年4月的「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

曹又中說,雖然鎳在停止暴露之後就會逐漸從人體排出,但透過研究可知,低劑量的鎳接觸或暴露就可能造成對健康的影響,仍不可輕忽。若事業單位有使用鎳金屬或溶液,除了應定期偵測作業環境偵測,當員工出現相關明顯症狀,也要呼籲勞工盡速到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就醫。

(聯合報)
--
減少用彩妝 也能美美愛地球/王綺嫻(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

夏威夷日前通過禁用二苯甲酮(oxybenzone)及肉桂酸鉀鹽類(Potassium methoxycinnamate)兩種防曬成分的法令。因為這兩種成分會導致珊瑚白化,估計每年有6000-14000噸的防曬乳進入大海中破壞環境。

另外,洗面乳或去角質產品中的塑膠微粒,也對海洋生物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台灣已經禁止製造或輸入含塑膠微粒的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

用對清潔保養品 減輕環境負擔
為了達成肌膚清潔、保養及裝飾的保養彩妝品裡,到底有哪些成分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我們每一個人能為環境做些什麼?

◎保養彩妝品中的成分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可分成物理性及生物性。

●物理性的傷害:例如塑膠微粒。因為無法被分解,隨著食物鏈累積,堆積在生物體內的塑膠微粒濃度越來越高,會對深海的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生物性的危害:例如內分泌干擾物,又稱作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以及食物鏈中其他動物的內分泌系統,破壞動物的健康及造成環境極大的傷害。例如:二苯甲酮、肉桂酸鉀鹽類、雙酚A、二噁烷以及磷苯二甲酸酯等。

◎如果不用含二苯甲酮及肉桂酸鉀鹽類的防曬產品,能怎麼保護自己的皮膚?

●大家可以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紫外線最強的時候外出。

●穿著配戴有防曬係數標示的衣物、帽子或口罩。

●在海邊戲水或潛水時,穿著有防曬功能的功能性衣著,或使用非奈米級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的防曬產品,對環境的傷害較少。

二噁烷可能存在於部分洗髮精或泡泡浴中,對昆蟲及浮游生物造成影響;磷苯二甲酸酯可能存在於劣質的指甲油中,建議懷孕婦女盡量不要使用,確保自身及嬰兒的安全。

我們也可以挑選對環境友善的包裝,盡量不要有太多塑膠包裝;減少使用保養彩妝品的品項,也是一個可以減輕肌膚及環境負擔的方法。

一個人保護環境的力量很微小,但每個人都從自己開始保護環境,地球才能永續。

(自由時報)
--
抗藥性細菌嚴重 名醫傳授自保之道

抗藥性細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民眾該如何自保?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醫師和病患都需要調整觀念,病患不應該追求速效,造成輕症用重藥,醫師也不該給予不必要的抗生素,一旦使用,病患需配合完整療程,規律用藥才能減少細菌反撲。

黃立民說,廿、卅年前,當時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不管是輕症還是重症,都先開抗生素給病人,因為開抗生素代表有預防病患被感染風險,較能自保;加上很多病患追求速效,有些醫師為留住病患,開立抗生素,他認為民眾應理解生病有病程,不要給醫師壓力。

以中耳炎為例,歐美國家的醫師先觀察病患幾天後再投藥,但台灣卻是馬上開立抗生素,甚至感冒也用抗生素治療,黃立民說,醫師觀念需再教育,「不任意給予病患不必要的抗生素」。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指出,很多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服藥不規律,兩天吃一次藥,接著三天吃一次,「不規律的服藥使藥物濃度不足,更容易讓細菌產生抗藥性。」

黃立民也說,一般抗生素療程約三天,有些病患自覺病情好轉便停藥,但體內細菌並沒有殺光,細菌仍會繼續繁殖,再從呼吸道、腸道排到體外,當環境中累積更多的抗藥性細菌後,最終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身上。

因此病患最好向醫師問清楚病症、治療方式,甚至主動詢問醫師是否有開抗生素,遵照處方指示的方法與劑量,將藥全部吃完,「不要任意停藥或留著下次用」。

面對細菌,人類無可避免,但可注重個人衛生,預防細菌感染。 黃立民建議,吃東西前務必洗手;女性生理期時經常更換衛生棉,避免細菌感染,導致敗血性休克;腸胃功能和免疫力不佳者避免吃生食,食物都應煮熟,減少細菌入侵。謝思民補充,民眾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醫院,透過均衡飲食和運動,維持身體抵抗力,避免細菌侵襲,降低使用抗生素治療。

photo.php (710×840)

(聯合報)
--
醫師的痛… 抗生素抗藥性 威脅醫療最後防線

抗生素是現代醫學的基石,但抗藥性問題嚴重,人類治療感染症與提供標準醫療程序的能力深受威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生素抗藥性視為全球公共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呼籲人們正視。

避免抗生素抗藥性持續發生和擴大,世界衛生組織將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八日訂為「世界抗生素周(WAAW)」,國內重視抗生素抗藥性的防治,在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帶領下,疾管署、食藥署、健保署、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宣誓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臨床出現無藥可用的窘境。

抗生素遭濫用 抗藥性問題浮現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過去十年,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中,除「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比率下降,其他七種常見抗藥性細菌皆攀升,CRAB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比率高達七成一,也就是說,每十人感染,現有抗生素無法治療者高達七人,須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療。

前疾管局長、現任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沒有抗生素,就沒有現代醫學」,他舉例,過去軍人在戰場上受傷,傷口感染難以控制,只能截肢保命,抗生素出現後,讓醫師放手治療;更別說現在器官移植、膝關節置換等以侵入性醫療措施,都靠抗生素控制感染,才能爭取手術成功。

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類與動物衛生保健方面持續過度使用及濫用,導致抗生素抗藥性浮現與蔓延。張峰義指出,過去醫界對於接受手術等患者常給予預防性抗生素,雖可能抑制感染,但也造成過度使用,經過感染醫學界大力導正,近年減少預防性投藥,有助降低細菌抗藥性。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大至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治療敗血症,小至診所治發燒,凡細菌感染都可用抗生素。以發燒患者為例,醫師常難以第一時間分辨細菌或病毒感染,希望盡快控制病情,便可能先開抗生素。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也表示,亞洲地區抗藥性細菌問題嚴重,以肺炎黴漿菌為例,對於紅黴素抗藥性比率,全球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廿,但大陸將近百分之百,日韓高達百分之八十,台灣也有百分之廿,相當於十個染上肺炎黴漿菌的患者,有兩人難以用紅黴素治療。

「現在已經是後抗生素時代。」 張峰義表示,細菌抗藥性增加後,常用的抗生素無效,病患住院天數因此變多,死亡率也增加,醫療成本勢必上升,也增加醫護人員工作壓力,醫院不敢或無力收治染上抗藥菌的病患,患者可能淪為人球。

沒藥可用  全球每年死七十萬人

張峰義表示,包括醫院、社區與畜牧業可能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管控必須整體考量。相較於亞洲其他地區,台灣算是抗生素管控的前段班,在抗藥性嚴重的地區,有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卻可能受抗藥菌威脅,可能因畜牧養殖業使用抗生素維持產值,當人吃進雞蛋、肉類,或間接接觸動物排泄物時,便將抗藥性細菌吃進體內。

英國經濟學家Jim O'Neill曾分析,全球每年約七十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估計到二○五○年,死亡人數將高達每年一千萬人。張峰義說,當臨床醫師說出:「沒藥可用了。」看著器官移植、腫廇治療成功的患者,不幸在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用到最後一線抗生素仍無效,這是醫師最不甘心的痛。

photo.php (1031×1371)

抗藥性如何自保 醫師:不求速效 規律用藥

抗藥性細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民眾該如何自保?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醫師和病患都需要調整觀念,病患不應該追求速效,造成輕症用重藥,醫師也不該給予不必要的抗生素,一旦使用,病患需配合完整療程,規律用藥才能減少細菌反撲。

黃立民說,廿、卅年前,當時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不管是輕症還是重症,都先開抗生素給病人,因為開抗生素代表有預防病患被感染風險,較能自保;加上很多病患追求速效,有些醫師為留住病患,開立抗生素,他認為民眾應理解生病有病程,不要給醫師壓力。

以中耳炎為例,歐美國家的醫師先觀察病患幾天後再投藥,但台灣卻是馬上開立抗生素,甚至感冒也用抗生素治療,黃立民說,醫師觀念需再教育,「不任意給予病患不必要的抗生素」。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指出,很多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服藥不規律,兩天吃一次藥,接著三天吃一次,「不規律的服藥使藥物濃度不足,更容易讓細菌產生抗藥性。」

黃立民也說,一般抗生素療程約三天,有些病患自覺病情好轉便停藥,但體內細菌並沒有殺光,細菌仍會繼續繁殖,再從呼吸道、腸道排到體外,當環境中累積更多的抗藥性細菌後,最終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身上。

因此病患最好向醫師問清楚病症、治療方式,甚至主動詢問醫師是否有開抗生素,遵照處方指示的方法與劑量,將藥全部吃完,「不要任意停藥或留著下次用」。

面對細菌,人類無可避免,但可注重個人衛生,預防細菌感染。 黃立民建議,吃東西前務必洗手;女性生理期經常更換衛生棉,避免細菌感染,導致敗血性休克;腸胃功能和免疫力不佳者避免吃生食,食物應煮熟,減少細菌入侵。謝思民補充,民眾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醫院,透過均衡飲食和運動,維持身體抵抗力,避免細菌侵襲。

層層把關 國家級計畫迎戰抗藥性危機

抗生素抗藥性衝擊全球醫療,唯今之計是加強管理。衛福部疾管署感染管制及生物安全組組長曾淑慧表示,台灣國家級抗生素管理計畫(ASP)自二○一三年啟動,並非一味「管制」醫師不能用後線抗生素,而是藉電腦醫囑提示、感染科醫師審核、細菌培養後再審核等層層把關,在充分佐證下,選擇最適合抗生素。

ASP實行至今,曾淑慧指出,最大成效就是醫院加護病房「MRSA」抗藥性比率下降。另外,醫院加護病房感染密度從十年前的百分之一.○八,降到二○一六年的百分之○.五三,降幅約五成。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說,台大有抗生素管控團隊與計畫,包含抗藥性監測、抗生素管控、教育訓練等,醫師為了搶救病患生命,可在第一時間自行決定抗生素使用與否,但四十八小時至七十二小時之後,需由專業感染科醫師和藥師團隊,重新審核抗生素用量及給藥方式。

台大也監測抗生素用量,若某種抗生素用量大增,檢討是否有特殊個案,並檢視使用合理性,建議醫師改善用藥。

前疾管局長、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各科醫師對抗生素的專業知識也是關鍵,醫院建立專家團隊,仿效先進國家如比利時、荷蘭和日本,強化投資抗生素研發、抗藥性研究及管制人力,才能長久維持抗生素價值。

他也建議健保署祭誘因,加強抗生素管理和感染管制,拉高管理層級,多管齊下解決抗生素危機。

目前疾管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列入「二○二五衛生政策白皮書」,去年比照美國建置抗生素抗藥性管理通報系統(A R),目前國內已有一○二家醫院加入,今年列入醫院感染管制查核試評項目,未通過將輔導改善。

加強感染控制 引進抗生素新藥

癌症用藥在健保藥費占比逐年升高,但用來救命的抗生素卻不受重視,健保署藥物共用擬訂會議主席、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呼籲衛福部及醫界,應該積極引進抗生素新藥,提高感染相關給付,如果繼續輕忽感染控制,將重創感染科醫師士氣,實非國人之福。

政府、醫界似乎輕忽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感染次專科已成為冷學門,士氣低迷,與其他醫學會相較,感染科學會會員人數相對少,今年新增會員竟然只有十六人,連台大醫院也只收到一名感染科醫師。

陳昭姿分析,原因在於給付的不合理、不公平,建議比照乳癌治療,給付應以照護品質為主,如用藥精準,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減少住院天數,節省健保醫療費用,應該值得更好的給付。

陳昭姿指出,比起其他疾病用藥,近十年來,抗生素新藥引進台灣速度極慢,可用牛步來形容,二代健保實施迄今六年,竟只有一個抗生素新藥納入健保給付。

相較之下,抗癌新藥研發速度快上許多,包括免疫療法、分子生物學等新技術,「癌症變成慢性病」已不再是空談,但從救命角度來看,抗生素比癌症用藥更為可貴。

陳昭姿以「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來說明抗生素研發的重要性,不管在救命的戰略、戰術上,抗生素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可惜,抗生素用藥時間短暫,相對利潤較低,加上研發難度偏高,以致於新藥研發較為遲緩。

陳昭姿指出,對於急性感染病人來說,與微生物的對抗,就像是一場無止息的戰爭,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須一棒接著一棒,如果這藥殺不死微生物,立即更換另一種藥物,直到擊潰病菌為主,如果稍有差池,病人就可能沒命。

陳昭姿強調,在這場戰役上,人類千萬不能輸,因為這關係生死存亡。她建議,食藥署應加快相關新藥審查,縮短取得許可證時間。健保署在核准抗生素新藥給付,應提高層次,不要受限於法規,罔顧急性感染者的用藥權益。

photo.php (1031×948)

最近十年 健保新給付抗生素僅五個

癌症用藥在健保藥費占比逐年升高,但用來救命的抗生素卻不受重視,健保署藥物共用擬訂會議主席、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呼籲衛福部及醫界,應該積極引進抗生素新藥,提高感染相關給付,如果繼續輕忽感染控制,將重創感染科醫師士氣,實非國人之福。

政府、醫界似乎輕忽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感染次專科已經成為冷學門,士氣低迷,與其他醫學會相較,感染科學會會員人數相對較少,今年新增會員竟然只有十六人,連台大醫院也只收到一名感染科醫師。

陳昭姿分析,原因在於給付的不合理、不公平,建議比照乳癌治療,給付應以照護品質為主,如用藥精準,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減少住院天數,節省健保醫療費用,應該值得更好的給付。

陳昭姿指出,比起其他疾病用藥,近十年來,抗生素新藥引進台灣速度極慢,可用牛步來形容,數量屈指可數,二代健保實施迄今六年,竟只有一個抗生素新藥納入健保給付。

相較之下,抗癌新藥研發速度快上許多,包括免疫療法、分子生物學等新技術的投入鑽研,「癌症變成慢性病」已不再是空談,但從救命角度來看,抗生素比癌症用藥更為可貴。

陳昭姿以「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來說明抗生素研發的重要性,不管在救命的戰略、戰術上,抗生素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可惜,抗生素用藥時間短暫,相對利潤較低,加上研發難度偏高,以致於新藥研發較為遲緩。

陳昭姿指出,對於急性感染病人來說,與微生物的對抗,就像是一場無止息的戰爭,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須一棒接著一棒,如果這藥殺不死微生物,立即更換另一種藥物,直到擊潰病菌為主,如果稍有差池,病人就可能沒命。

陳昭姿強調,在這場戰役上,人類千萬不能輸,因為這關係著生死存亡。她建議,食藥署應該加快相關新藥的審查,縮短取得許可證的時間。健保署在核准抗生素新藥給付時,應提高層次,不要受限於法規,故步自封,罔顧急性感染者的用藥權益。

抗生素抗藥性嚴重 WHO:是全球公共衛生最大威脅

抗生素是現代醫學的基石,但抗藥性問題嚴重,不分貧富與地域,全球各國所有年齡的民眾都可能受影響,人類治療感染症與提供標準醫療程序的能力深受威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生素抗藥性視為全球公共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呼籲人們正視。

避免抗生素抗藥性持續發生和擴大,世界衛生組織將11月12日至18日訂為「世界抗生素周(WAAW)」,國內相當重視抗生素抗藥性的防治,在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帶領下,疾管署、食藥署、健保署、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共同宣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臨床出現無藥可用的窘境。

在國內,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也值得正視。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過去十年來,國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中,僅「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下降、其他七種常見抗藥性細菌皆攀升,CRAB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比率更高達71%以上,也就是說,每十人感染,無法使用現有抗生素治療者就高達7人。

抗生素使用範圍廣泛,前疾管局長、現任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沒有抗生素,就沒有現代醫學」,他舉例,過去軍人在戰場上受傷,傷口感染難以控制,只能截肢保命,抗生素出現後,讓醫師放手治療;更別說現在器官移植、膝關節置換等以侵入性醫療措施,都靠抗生素控制感染,才能爭取成功。

但抗生素若過度使用,便產生抗藥性,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人類與動物衛生保健方面持續過度使用及濫用,導致抗生素抗藥性浮現與蔓延。張峰義指出,過去醫界對於接受手術等患者常給予預防性抗生素,雖可能抑制感染,但也造成過度使用,經過感染醫學界大力導正,近年減少預防性投藥,有助降低抗生素抗藥性。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表示,大至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治療敗血症,小至診所治發燒,凡細菌感染都可用抗生素。醫師使用抗生素時機每次都合宜嗎?他表示:「真的很難。」以發燒患者為例,醫師常難以第一時間分辨細菌或病毒感染,希望盡快控制病情,便可能先開抗生素,「抗生素該用卻未用,病患感染致命,醫師無法承擔;但不該用而用,副作用卻非常小,可能就嘔吐、過敏。」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也表示,亞洲地區抗藥性細菌問題嚴重,以肺炎黴漿菌為例,對於紅黴素抗藥性比率,全球約10%至20%,但大陸將近100%,日韓高達80%,台灣也有20%,相當於十個染上肺炎黴漿菌的患者,有兩人難以用紅黴素治療。

 「現在已經是後抗生素時代。」 張峰義表示,抗生素抗藥性增加,常用的抗生素無效後,病患住院天數因此變多,死亡率也增加,醫療成本勢必上升,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倍增,醫院不敢或無力收治染上抗藥菌的病患,患者可能淪為人球。

張峰義表示,包括醫院、社區與畜牧業可能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管控必須整體考量。相較於亞洲其他地區,台灣算是抗生素管控前段班,在抗藥性嚴重的地區,有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卻可能受抗藥菌威脅,可能因畜牧養殖業使用抗生素維持產值,當人吃進雞蛋、肉類,或間接接觸動物排泄物時,便將抗藥性細菌吃進體內。

英國經濟學家Jim O'Neill曾分析,全球每年約七十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估計到2050年,死亡人數將高達每年一千萬人。張峰義說,當臨床醫師說出:「沒藥可用了。」看著器官移植、腫廇治療成功的患者,不幸在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用到最後一線抗生素仍無效,是醫師最不甘心的痛。

抗生素抗藥性衝擊全球醫療體系 疾管署這麼做

抗生素抗藥性衝擊全球醫療體系,唯今之計是加強管理。衛福部疾管署感染管制及生物安全組組長曾淑慧表示,台灣國家級抗生素管理計畫(ASP)自二○一三年啟動,並非一味「管制」醫師不能用後線抗生素,而是藉由電腦醫囑提示、感染科醫師審核、細菌培養後再審核等層層把關,在充分佐證下,選擇最適合抗生素。

ASP實行至今,曾淑慧指出,最大成效就是醫院加護病房「MRSA」抗藥性比率,自二○○六年的百分之八十二點五,下降到去年的百分之六十四點八。另外,醫院加護病房感染密度從十年前的百分之一.○八,降到二○一六年的百分之○.五三,降幅約五成。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說,台大有抗生素管控團隊與計畫,包含抗藥性監測、抗生素管控、教育訓練等,醫師為了搶救病患生命,可在第一時間自行決定抗生素使用與否,但四十八小時至七十二小時之後,需由專業感染科醫師和藥師團隊,重新審核抗生素用量及給藥方式。

台大也針對抗生素用量進行監測,例如本月用量與上個月對比,是否突然爆量,若某種抗生素用量大增,檢討該時期是否有特殊個案,並檢視使用合理性,若過量會建議醫師視病患情況改善用藥。

前疾管局長、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各科醫師對抗生素的專業知識也是關鍵,醫院建立專家團隊,仿效先進國家如比利時、荷蘭和日本,強化投資抗生素研發、抗藥性研究及管制人力,才能長久維持抗生素價值。他也建議健保署祭出誘因,加強抗生素管理和感染管制,拉高管理層級,多管齊下解決抗生素危機。

目前疾管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策略,將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列入「二○二五衛生政策白皮書」,去年比照美國CDC建置抗生素抗藥性管理通報系統(AR),目前國內已有一○二家醫院加入,今年已列入醫院感染管制查核試評項目,未通過將輔導改善。

(聯合報)
--
南台灣選戰激烈!醫師:選前防焦慮、選後防憂鬱

選舉期間台灣籠罩在選戰氣氛中,媒體大幅報導選舉新聞,造成選民情緒大幅波動,台南奇美醫院精神科發現,近來不少民眾上門求診,有些是因與家人政治立場不同發生爭執,有些則是太過投入選戰,情緒過度高漲,而原本就有躁鬱症、恐慌症或焦慮症的患者,更容易因選舉情緒激動,誘發病情或使症狀惡化。

「選前防焦慮、選後防憂鬱」,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黃隆正表示,比起總統大選今年較少有「選舉症候群」的案例,但仍有不少患者,因電視與相關媒體,不斷播送選舉新聞與洗腦的言論,或與家人因政治立場不同產生口角,導致壓力調節失衡前來求診。

黃隆正表示,一般來說如果發現自己因接收過多的資訊,生理和心理可能會出現血壓上升、心悸、失眠、胸悶和焦慮等症狀,建議民眾適時紓解情緒;選舉只是一時,要以平常心面對選舉結果,不要太過於投入,若發現自己情緒過於低落,影響到生活,也要適時到醫院身心科,接受專業醫師的諮詢與幫助。

黃隆正說,若是原本就有憂鬱、焦慮的患者,每到選舉前,很容易因為過度關心政治而病情惡化,或與旁人發生爭執。不少患者常因與他人意見不同而起衝突,導致人際關係受到影響,這時要了解每個人想法不同,無法輕易改變他人,討論時盡量保持理性、客觀,避免太大的情緒波動。

另外,面對激烈選戰,現在幾乎天天有造勢活動,站在第一線的助選員、警察與記者,因長時間專注選戰,導致精神焦慮、自律神經失常,壓力增加超過負荷而失眠、頭痛與腸胃不適等生理症狀,則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臨界點」,即便是休息10到20分鐘,或在家做伸展運動,都能適時放鬆,使得身心獲得舒緩,

黃隆正提醒,若政治狂熱者,選後更要告訴自己放寬心,結果不如人願也不要看得太嚴重,選舉是一時的不是世界末日,若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沒選上,造成極大的情緒起伏,長期無法改善,必須要就醫;若本身就有焦慮與憂鬱的患者,則要盡量遠離這個環境,不要過於投入,導致病況惡化。

(聯合報)
--
打球後排2天可樂尿 男大生橫紋肌溶解症上身

陳姓大學生上周與朋友打球近3小時後,隔天發現腰部以下及兩側大腿嚴重僵硬痠痛,同時尿量減少,甚至排出可樂顏色的尿液,赴醫檢查發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大於兩萬,血液及尿液更出現大量肌球蛋白,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安排住院治療後症狀改善,同時未影響到腎臟功能。

他描述自己一直都保持運動習慣,過去打完球即便再累都能正常活動,但這次運動後的隔天下午發現肌肉嚴重痠痛,到了晚上感覺肌肉僵硬,再隔天尿液竟然呈可樂色,這才驚覺大事不妙,緊急赴醫治療,「以後再也不敢過度運動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指出,人體的肌肉主要可區分為橫紋肌、心肌和平滑肌,除了過度運動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外,其他常見原因包括肌肉受到大量創傷或擠壓,如撞傷、燒傷、電擊或意外事故、自體免疫失調或病毒感染引起嚴重肌肉發炎症狀、部份藥物如Statin類降血壓藥物或吸食安非他命等、嚴重電解質不平衡、遭毒蛇、蜜蜂、昆蟲、蜈蚣等生物叮咬接觸,都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他說,當橫紋肌溶解症發生時,大量肌球蛋白會由溶解的肌肉釋出至血液,同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會急速上升(正常應低於200U/L),但患者抽血檢查發現其CK值高達2萬以上,血中肌球蛋白也大於1萬(正常應低於100ng/mL),若未及時治療,肌球蛋白會對腎小管的上皮細胞造成直接性傷害,也會使腎臟的血管收縮,肌球蛋白容易在腎小管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常造成急性腎衰竭,嚴重時甚至得暫時洗腎才能恢復。

經安排住院治療後,透過給予大量點滴注射,約5天後血清各項指數才恢復正常,所幸並未造成腎贓功能的影響。

林崇智提醒,近年來國人運動風氣漸盛,針對運動引發的橫紋肌溶解症除了過度使用外,若是在疲勞身體狀態不佳、水分攝取不足、高溫環境,或同時有使用管制類麻醉藥物(如含麻黃素藥物)、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statin類降血脂藥物都可能增加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的危險。

他建議,橫紋肌溶解症的恢復約需數週時間,需等待肌細胞的再生,若受損的肌肉範圍很小,肌肉無力之症狀較不明顯,可透過訓練,增強剩餘健康肌肉的強度,彌補少數受損肌肉的不足,民眾運動時應量力而為,並適時補充水份,才能預防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

(聯合報)
--
白內障拖拖拖 失明風險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白內障是全球最主要的失明原因,經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尤其許多長輩擔心手術治療會導致失明,因此常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反而增加失明風險。

新眼光眼科診所醫師蕭裕泉觀察,診間中遇過白內障病人,因害怕手術遲遲未治療,導致看不清楚難以行動,進而罹患憂鬱症,所幸手術後病人重見光明,恢復開朗。

蕭裕泉指出,白內障是眼睛內原本透明的水晶體,隨著年紀增長變硬、變混濁,由於水晶體的細胞如同樹木的年輪般排列,經年累月老化之後細胞內的蛋白質變性,逐漸使水晶體失去調節能力,對焦困難,產生視力模糊、眩光、夜間視線不良或感到色覺變暗。

白內障的發生原因有很多種,少數是先天遺傳外,多數是後天因素導致,蕭裕泉表示,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因為水晶體退化而逐漸硬化、混濁,據統計,70歲的長者罹患白內障機率約50%,80歲長者罹患機率增加至70%。

罹患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使水晶體提早霧化,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也可能引起白內障。用藥部分,少數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恐併發白內障。

而外傷性白內障是受外力撞擊傷及水晶體;高度近視者因眼球結構關係,使白內障提早報到。此外,長期待在太陽下活動者、平日接觸強光工作者,甚至使用3C產品用眼過度者,都可能加速白內障發生。

蕭裕泉表示,目前治療白內障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現在手術已經愈來愈安全,但患者也別等到白內障過度成熟才做,恐已接近失明。

蕭裕泉建議,當自覺視力不良影響日常生活的時候,可諮詢專業眼科醫師討論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採左右眼分開執行,術後可能會有些微視差,記得多休息,避免用眼過度可恢復正常。

至於手術置換的人工水晶體,健保已給付一般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可提供患者日常生活視力;若患者原有老花、散光等情況,術後視力會改善但仍需配戴眼鏡,建議這類患者可考慮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同步矯正其他屈光眼疾,提升視覺品質,需自費。

不過,他補充,若術前已合併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的人,適用與否仍需醫師診斷和評估,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聯合報)
--
久咳不停非感冒 可能是空汙誘發氣喘咳嗽

近日空氣品質糟,台中不少民眾一出門就不停「酷酷嗽」,不少人誤以為感冒了,就醫才赫然發現原來是空汙引起的過敏反應。醫師指出,原本呼吸道就不好的人,外出得更加小心。

31歲鐘姓男子,咳嗽2個多月一直未好,晚上也咳不停,導致夜夜難以入眠,就醫向醫師指稱是感冒造成,但一般感冒不會超過2個禮拜,經檢查後是因空汙誘發氣喘導致咳嗽。

衛福部豐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邱振峰指出,空氣汙染在大氣層裡,民眾怎麼躲也躲不掉,最擔心的就是吸入肺部後無法排出體外,恐增加罹癌風險。近日空汙嚴重,患有氣喘、過敏患者明顯增加,還有人誤以為是感冒引起的症狀。

邱振峰表示,空汙主要是因為微粒較小,如果微粒比較大,民眾還可以咳出來,但微粒小就會跟著吸入肺的黏膜,隨著血液循環,除造成氣管過敏,甚至全身也會發炎,發炎症狀不僅造成心血管問題,也使過敏病患的症狀加劇。

邱振峰建議民眾減少戶外活動,出門時戴上口罩,戴上口罩時確認鼻樑處是否壓緊、臉頰兩邊吐氣時是否會有霧氣產生,如果有霧氣產生,記得調整口罩位置,且避免一個口罩多日使用,若出現咳嗽、胸悶、眼睛、皮膚等部位不適,應儘早就醫。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