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230408 俄烏衝突篇

*機密烏克蘭情報遭洩 美官員:可能是俄國所為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的烏克蘭機密情報遭外流到社群網站上,當局已對此展開調查。據美官員透露,幕後黑手可能是俄羅斯或親俄人士。

《路透》報導,三名美國官員當地時間週五指出,這些被洩露在社群媒體上的機密文件,可能是俄羅斯或親俄人士所為。官員還提到,這些文件顯然有竄改過的痕跡,淡化了俄軍傷亡人數。

《紐時》報導指出,洩露的文件雖沒有提供任何具體戰鬥計畫,但還是揭露了一些有價值的資訊,像是烏軍單位、裝備、訓練和1至4月行程表等內容、12個戰鬥旅的集結摘要,以及海馬斯(HIMARS)的消耗率等,對俄羅斯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提供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細節和內情。

此外,週五晚間又有另外一批機密文件遭公開,內容涉及美國在烏克蘭、中東和中國等地區的國家安全機密。對此,五角大廈拒絕評論檔案的真實性。

*俄以間諜為名拘留美記者 美國會領袖要求立即釋放

美國聯邦參議院民主黨和共和黨領袖今天口徑一致,譴責俄羅斯以從事間諜活動為由起訴美國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並要求立即釋放他。

法新社報導,格什科維奇遭到逮捕,被視為莫斯科嚴重升高對媒體打壓的程度,同時這樣的情形出現,正值莫斯科與華府間的關係因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而日漸緊張。

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和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在罕見的聯合聲明中指出:「我們強烈譴責錯誤將美國公民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格什科維奇拘留,要求立即將這位國際知名和受人尊敬的獨立記者釋放。」

俄羅斯媒體報導,莫斯科今天以格什科維奇為美國從事間諜活動為由正式起訴他,但格什科維奇、所屬媒體和美國政府均強烈否認。美國總統拜登也呼籲將格什科維奇釋放。

此外,舒默和麥康奈重申「譴責俄羅斯政府持續試圖恐嚇、打壓和懲罰獨立記者及民間社會的聲音」。

*俄媒報導美國記者涉間諜活動遭起訴 引發各界抗議

俄羅斯媒體今天報導,莫斯科已正式起訴美國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從事間諜活動,還表示他對這些指控矢口否認。

法新社報導,「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特派記者什科維奇被逮捕,引發媒體、權利組織以及華府官員的強烈抗議。

俄羅斯國營媒體塔斯社(TASS)引述執法消息來源報導,「聯邦安全局(FSB)為了國家利益,以從事間諜活動為名起訴格什科維奇。」

塔斯社指出,「他很明確地否認所有指控,表示他在俄羅斯從事的是新聞活動。」

什科維奇遭到逮捕,被視為莫斯科嚴重升高對媒體打壓的程度。

此外,這樣的情形出現,正值莫斯科與華府間關係因烏克蘭攻勢而嚴重下滑。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指控俄羅斯任意逮捕美國人,以確保被拘留的俄羅斯人獲得釋放。

*英國防部:俄軍奪取巴赫姆特卡河西岸 嚴重威脅烏補給

烏俄誰能在巴赫姆特取勝備受外界關注。雖然俄方不斷聲稱奪下控制權,烏方強調戰鬥仍在進行中。不過據英國防部戰情匯報指出,俄軍掌握了周邊巴赫姆特卡河(Bakhmutka River)西岸,對烏軍的補給路線造成威脅。

《路透》報導,英國防部當地時間週五指出,俄軍在巴赫姆特之戰取得進展,如今可能進一步深入市中心,且他們已經拿下了巴赫姆特卡河西岸,烏軍通往市鎮的關鍵補給路線可能受到嚴重威脅。

英國防部提到,包括空軍在內的俄羅斯正規軍可能加強該區域的軍力,且使用火砲的效率上有所提升。

*備戰還是被炸怕了? 專家曝:克里米亞一處俄軍火庫被清空

烏俄戰爭發生後,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軍事設施曾多次遭攻擊或發生爆炸,美國智庫分析師6日披露,俄國在克島北部的一處軍火庫,原本存放坦克、裝甲車和大砲等裝備,近日已經被清空。

《基輔獨立報》6日報導,根據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外國與防衛政策研究分析師艾弗瑞克(Brady Africk)6日在推特的發文,「比對2月11日到3月16日這段期間的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在被佔領的克里米亞這處軍火庫,清楚可見已經將軍事裝備移除」。

美國衛星影像公司馬薩爾科技(Maxar Technologies)提供的衛星影像顯示,該處地點之前被用來存放坦克、裝甲車和大砲,但是在2月11日之後的某個時間點被清空。目前還不知道這些軍備被移置何處。

該處軍火庫在克里米亞北部梅德維季夫卡村(Medvedivka)附近,鄰近運輸樞紐贊科伊(Dzhankoi)。贊科伊曾在3月20日發生爆炸,當時正利用鐵路運輸的俄國「口徑-KN(Kalibr-KN)」巡弋飛彈被炸毀。

衛星影像也顯示,該區域有一些防禦結構。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3日才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俄國在克里米亞興建了一批「壕溝網」,並引述俄羅斯軍事分析家馬特維耶夫(Ian Matveev)看法,「俄軍顯然明白,得在不久後在克里米亞進行防衛行動」。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先前多次矢言,烏克蘭會奮戰到拿回所有被佔領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

*專家:馬克宏訪中外交失敗 恐大損國際形象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行程劃下句點,這次國是訪問諸事不順,「朝聖」空手而回。學者批馬克宏不僅外交任務失敗,戰略模糊也對國際形象帶來傷害,最後恐淪為法商業務代表。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即將結束在中國的3天國是訪問行程,他今天在廣州會見學生,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

總結訪中行程,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今天接受法國新聞台(franceinfo)專訪,表示對馬克宏而言,沒有一件事符合預期,「這是國際舞台上的失敗...形象損失慘重」。

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資深研究員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則在昨天「亞洲時報」(Asia Times)評論中表示,「歐洲的最新北京朝聖之旅空手而歸」,認為不僅沒為烏克蘭帶來好消息,也沒有「去風險化」(de-risking)的保證。

朱利安指出,俄烏戰爭被法國政府視為優先要務,然而「向北京要戰爭的解方是個幻想,所有分析家事先就一致認為馬克宏無法達成任務,他果真沒有。找到衝突的政治解方對習近平一點好處也沒有,就如軍援(俄羅斯總統)蒲亭一樣」。

分析家普遍認為,要求中國敦促俄羅斯停火的任務失敗;北京仍拒絕承認這是由俄羅斯發起的「戰爭」。

朱利安分析,馬克宏對於習近平軍援俄羅斯的立場模糊。「習近平到底是潛在的調停者,還是支持俄國的強權?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竟無法在兩個立場中做出選擇」。由於對習近平態度模糊,法國向盟友傳送出可信度的負面訊號。

「馬克宏毫無疑問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局勢,而且值得一試。但在企圖勸退蒲亭入侵烏克蘭後,這是國際舞台上的第2次失敗,形象損失慘重。」

甚至連習近平承諾致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是受馬克宏之邀共同出訪的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主動在記者會上提到。但朱利安保留地表示,習近平所謂的「時機成熟」是非常廣泛的政治用語。

法國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RS)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今天在法國24台(France 24)專訪中指出,中國在俄烏問題上只是重複說詞,立場絲毫未改,即使是將致電澤倫斯基也是已經知道的事,「了無新意」。出訪沒有新進展,「但也正常,習近平才剛去過莫斯科,不可能馬上改變國際策略」。

原本希望傳達歐洲團結訊息的馬克宏、范德賴恩聯合出訪,卻意外成為中方分化歐洲的工具。對北京立場強硬的范德賴恩出訪期間遭到「冷落」,且兩人所傳達訊息的不一致也被放大。

朱利安表示兩人一起出訪是好,但結果卻未如預期。一是因為中國人不太歡迎她來;二是和她自信且強硬的態度相比,馬克宏顯得膽怯迎合。

而馬克宏絕口不提台海議題的立場,也讓朱利安相當不解。他說,法國自詡為歐洲領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印太要角,「然而卻對印太區域的關鍵安全議題,也就是台海穩定裝聾作啞」。

法國不願意提,「但若未來無法航行於台灣海峽這條國際貿易航線,法國將受到直接衝擊」。

朱利安批評馬克宏政府的「第三路線」策略缺乏清晰度。馬克宏花很多時間表明不與美國為伍...「但問題是,馬克宏卻不對中國做一樣的事。對北京應該要一樣坦白,甚至嚴厲。分歧的意見不應該藏在地毯下」。

就連馬克宏自豪達成的空中巴士(Airbus)、法國電力集團(EDF)等數筆企業訂單,朱利安也不認為是場勝仗。「是能賺錢沒錯,但馬克宏同樣躲避了法國與歐洲極度擔憂的問題:與中國的貿易逆差。」

范德賴恩曾提醒因保護主義,歐洲無法公平進入中國市場,然而這次卻沒有在相互貿易與投資的對等上取得進展。「法國總統,他比較像法國企業的業務代表,推銷生意往來,但這是個策略錯誤。」

法國多位學者也批評馬克宏數次失了國際禮儀,例如在記者會上發言時間是東道主的兩倍,講到習近平明顯不耐,以及在合照時把手插口袋等。

博達安表示,在這毀譽參半的訪問中,唯一比較正面的是馬克宏在中山大學強調批判思考與研究自由重要的演講,雖然對中國不會有任何影響,但至少帶來正面形象與訊息。

*曝普廷「病態地怕死」俄叛逃侍衛官:他活在資訊真空中

一名去年叛逃的俄羅斯總統侍衛官,近日在媒體專訪中透露俄國總統普廷的偏執生活型態,包括證實了之前外界傳言的祕密火車網、普廷在多個城市的辦公室裝潢設置一模一樣,以及一套嚴格的個人隔離和安全措施,「病態地害怕他性命不保」。

這名現年36歲前俄國總統侍衛官卡拉庫洛夫(Gleb Karakulov),在負責俄國總統維安工作的「聯邦警衛局(FSO)」擔任通訊官,去年10月趁普廷在哈薩克出席「獨立國家國協(CIS)」峰會叛逃。他在俄國流亡反對派領袖霍多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旗下媒體「文件中心(Dossier Centre)」4日刊登的訪問中直指,普廷是越來越偏執的「戰爭犯」,他覺得有必要叛逃來示警,「是時候結束這場戰爭,不要再沉默」。

卡拉庫洛夫雖然不是普廷的心腹,但是從2009年到2022年底期間,有難得的機會近距離觀察這名領導人。他參與過180多次普廷的公務行程,負責在這些行程中建立安全通訊路線。他描繪下的普廷生活型態,是大部分待在自己官邸、被一套無法滲透的隔離網和資訊真空包圍,「我們的總統與這個世界脫節」、「他病態地害怕他性命不保」。

卡拉庫洛夫說,普廷有專用列車,外觀和俄國一般火車無異,但採用裝甲防護;這套專用列車是在2014到15年開始裝備,但是普廷在2021年8、9月才開始固定搭火車出行,因為火車「不能在任何訊息來源上被追蹤,這是為了隱匿行蹤」。這個說法證實了之前俄國調查報導媒體披露的,俄國有一套祕密火車路網,包括在新奧加廖沃官邸、在黑海度假勝地索契的總統「夏宮」,都設有一模一樣路線、車站。

普廷不用網路和手機。卡拉庫洛夫說,「在我任職期間,我從沒看過他帶著手機」,「他只靠親近他的人接收的所有訊息,也就是說,他就像活在資訊真空中」。普廷在不同城市的辦公室裝潢一模一樣、用假車隊、誘餌飛機,對外混淆他的真正落腳處。

卡拉庫洛夫說,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普廷的行為和生活模式就顯著改變,「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他對現實的看法已經扭曲」,也要求所有和他同處一室的職員都須先隔離2週,並且嚴格限制能親身與他接觸的人數。不過普廷的健康狀況比外界傳言所說的好,很少因為生病取消行程,每年做例行健康檢查。

(自由電子報)
--
*令歐美失望!馬克宏結束訪中行 聯合聲明幾乎未提烏俄戰爭

紐約時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7日結束為期三天的中國訪問行,兩國討論議題涉及月球樣本研究至修復巴黎聖母院等,但在烏俄戰爭議題上未有具體進展。

報導指出,法國總統馬克宏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聯合聲明中,幾乎未提及烏俄戰爭,儘管馬克宏努力說服習近平採取更多行動幫助結束戰爭。

在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急劇惡化之際,習近平與馬克宏的會面行程包括一次私人晚宴和一次罕見地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會面,此舉是中國加強與歐洲關係努力的一部分。

但令歐洲和美國領袖失望的是,中國並未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而是保持了與莫斯科的密切關係,習近平上個月訪問莫斯科時受到熱烈歡迎。7日發布的聯合聲明在多處避免提及俄羅斯,暗示中國沒有改變對這場戰爭的立場。

例如,中法聲明重申兩國反對核戰爭的立場,但未提及俄羅斯或其最近威脅要在白俄羅斯部署核武器。

此外,中國和法國表示他們反對襲擊核電廠,並呼籲「確保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的安全」。但該聲明並未提及俄羅斯對該工廠的軍事佔領,該處附近的戰役引發國際社會對可能發生的災難感到憂心。

在51點聯合聲明中唯一直接提及烏克蘭的細節甚少,僅說「雙方支持一切在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恢復烏克蘭和平的努力」。

(聯合新聞網)
--
*烏戰機密被PO網 疑俄假訊息作戰

部分詳述烏軍反攻大計 恐是美情報重大外洩
紐約時報六日報導,拜登政府資深官員表示,詳述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集結烏克蘭軍隊以便對俄羅斯發動反攻計畫的機密戰爭文件,本週被人曝光於社群媒體平台,且內容遭選擇性修改。很可能是莫斯科當局的假訊息運動,但同時是美國援烏情報的重大外洩。

內容看似遭改 五角大廈要查
這些機密戰爭文件被公布於推特,以及在有五億多名用戶、俄國人研發的跨平台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美國國防部正在調查外洩文件的幕後主使。美國國防部表示,已知悉此事的相關報導,正在檢討審查。儘管拜登政府官員努力刪除貼文,但截至六日晚間仍未成功。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文件是如何被公布在網路社群媒體,但軍事分析人士指出,親俄政府管道一直在分享與傳播相關的簡報投影片。軍事分析家還說,被貼上網的文件某些內容看似遭到修改,高估美方對烏軍死亡人數以及低估對俄軍死亡人數的估計;例如有一張幻燈片稱僅一.六萬到一.七五萬名俄軍死亡,死亡烏軍則多達七.一五萬人。但根據美國國防部與其他分析人士的估計,俄軍死傷人數多達近廿萬,烏軍則是逾十萬。

分析家說,此等修改可能顯示是莫斯科藉此散佈假訊息。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七日也認同這種看法,稱這是標準的俄羅斯情報單位假資訊行動,目的是影響烏軍反攻。

無明確戰役計畫 仍可參考
紐時指出,被貼上網的文件並未提供明確的戰役計畫,如烏軍反攻的方式、時間與地點,且文件已有五週之久,僅有截至三月一日的美烏對烏軍所需的看法。儘管如此,分析家說,文件部分內容看似屬實,仍可提供俄方許多有價值的線索與灼見,像是武器與部隊交付時間表、烏軍集結人數以及其他軍事細節;美國國防部從未公開給烏軍使用的海馬斯火箭系統的消耗率,但這些文件卻說了。

文件還曝光烏軍十二個反攻旅的整備狀況,指其中由北約和美國組建訓練的九個旅共約需要逾二五○輛戰車,將在四月三十日全數完成整備。一個烏軍旅約有四千到五千名官兵,這情報也符合外界預期烏軍將在五月初發動反攻的評估。

(自由時報)
--
*北約援烏機密 遭翻拍上傳網路

由美國、英國及其他北約盟國替烏克蘭軍隊擬定的反攻計畫,文件遭人拍照在社群媒體流傳,五角大廈正全力偵查洩密管道。

紐約時報報導,外洩的機密戰爭文件不只出現在推特,也在擁有超過五億用戶、盛行於俄羅斯的平台「電報」(Telegram)上流傳。

軍事分析家指出,文件部分內容疑似遭到修改後傳上網路,拉高美方對烏軍戰死人數的估計,同時降低對俄軍陣亡人數的推算,可能是俄國藉此散布假訊息。「華爾街日報」首席外交記者特羅菲莫夫表示,在「電報」上出現的文件內容,跟原稿比對後,至少可看出有一處經過電腦修圖。

洩漏的文件被標註「最高機密」和「機密」,時間從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文件並未揭露烏克蘭準備在東部及南部進行大反攻的確切日期,但提供了西方國家協助烏克蘭整軍布陣的線索。

在俄方將領與情報分析師等訓練有素的人眼中,這些文件無疑提供了許多誘人的線索。例如,文件提到了美援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士)的消耗率。五角大廈沒有公開說過烏軍使用海馬士彈藥的速度有多快,外洩的圖表上卻有紀錄。

根據「電報」的俄羅斯官媒頻道轉發照片,原始文件是各式圖表,包括預期武器交付、烏軍部隊實力和作戰計畫等等。儘管分析師稱更動內容可能指向俄方的假訊息作戰,但資料遭到披露就代表美國援烏行動情報存在重大破口。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翻攝成照片的機密文件最終是如何上傳到社群媒體,但軍事分析師稱親俄羅斯政府的頻道一直在分享與傳播簡報投影片。其中一張投影片稱一萬六千至一萬七千五百俄軍士兵戰死,烏軍則蒙受了多達七萬一千五百士兵死亡。五角大廈與其他分析師曾估計俄軍蒙受了更大的傷亡,接近二十萬人死傷,而烏軍則有超過十萬人死傷。

美方官員試圖將文件下架,但是直到七日上午,文件依然在網路上流傳分享。

英國情報單位指出,作戰計畫外洩時值俄軍在巴赫姆特進一步攻城掠地,烏克蘭軍備供應路線受到嚴重威脅之際,實在不妙。

*美拒政治承諾 烏想入北約還得等

西方國家官員在本周一場北約(NATO)外交部長會議後表示,北約國家對於要在今年七月中的北約峰會給予烏克蘭什麼樣的政治承諾,仍有分歧;美國、德國和法國抵抗來自中歐和東歐國家壓力,不提供關於烏克蘭入會的詳細「路線圖」。

這些西方官員說,某種程度上,相關爭辯純屬理論;有鑑於烏克蘭處於戰爭且大片領土被俄羅斯入侵者占領。事態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烏克蘭長時間以來預計可能在春末或夏初進行的反攻有多成功。

這場辯論是本周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焦點之一。美國和上次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一樣,拒絕針對烏國加速入會做出任何政治承諾。

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曾說,只有他獲悉加入北約具體時程和進一步步驟,他才會參加今年七月中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烏國去年九月申請加入北約,但北約官員認為這份申請能否通往和平是個問題。

烏克蘭還希望一旦和平,北約能對於可能提供的安全做出一些具體保證。但在烏克蘭尚未入會的狀況下,北約對於要給烏國什麼樣的保證及長期會籍又是另一個存在分歧的議題。

北約成員將持續討論他們在北約峰會準備集體提供烏國的事物,但要找到具體又能讓烏方滿意的妥協方案不容易:「我們將進行數周艱苦的談判,以彌合分歧並達成政治結果」。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