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30425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0230426 01:38

*俄國轟博物館造成2死10傷 澤倫斯基譴責野蠻暴行

俄羅斯今天以飛彈攻擊烏克蘭一座博物館,造成2人喪生和10人受傷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譴責這種野蠻暴行,並指責俄國試圖抹去烏克蘭的歷史和文化。

法新社報導,這座歷史博物館位於鄰近烏克蘭東北部前線的城市庫皮揚斯克(Kupiansk)。澤倫斯基在Telegram上表示:「還有人被困在瓦礫堆下。」

他並發布一段影片,可以見到一些身穿軍裝的人在一棟部分被毀的建築物間踩著碎石行走,建築物的窗戶已全被震碎。

澤倫斯基表示,有一名博物館員工喪生,但哈爾科夫州(Kharkiv)州長席尼胡波夫(Oleh Syniehubov)稍後表示,已在瓦礫堆下挖出另一具屍體。

澤倫斯基控訴俄國正用野蠻的方式殺害烏克蘭人,指責莫斯科「正竭盡全力摧毀我們。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人民」。

烏克蘭在去年9月收復了東北部的重要鐵路樞紐庫皮揚斯克。

由於越來越擔心俄羅斯可能推進重新佔領該城市的行動,烏克蘭在今年3月初下令易受攻擊的居民撤離。

*不想逮捕普廷? 南非將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今(25)日宣布,南非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NC)已決定要求政府退出國際刑事法院(ICC),拉瑪佛沙解釋,這主要是因為ICC對某些國家「不公平」。

《法新社》報導,拉瑪佛沙在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一同主持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是的,執政黨⋯⋯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南非應該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拉瑪佛沙接著表示,決定退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ICC對待某些國家並不公平,「我們希望對這個不公平對待的問題做適度的討論,但同時執政黨再次決定,政府應該退會。」

南非今年8月將主辦金磚國家峰會,而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已受邀與會。然而今年3月中旬,國際刑事法院以普廷應對俄軍在烏克蘭的戰爭罪行負責為由,對他發布通緝令,這代表著身為ICC會員國的南非有義務在普廷入境時逮捕他。

至於南非到底會不會逮捕普廷,拉瑪佛沙則回答:「這件事正在考慮中。」

*烏軍大反攻尚未開始 白宮被曝已憂心失敗後果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24日報導,拜登政府正悄悄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出現一種可能性做準備,即烏克蘭春季反攻要是未能達到預期,國內批評人士與國外盟友也會主張美方未能達到目標,屆時基輔也可能被迫調整作戰目標。

報導引述白宮消息人士說法稱,拜登政府擔心烏克蘭無法實現所有反攻目標,將被迫考慮談判,同時準備接受來自國內外的批評。

報導稱,若烏軍反攻取得的成果有限,白宮可能會被鷹派和鴿派的批評聲吞沒。一方將會認為,若美國政府滿足烏克蘭的一切軍事支援,烏克蘭的反攻將會奏效;另一方則會說,事實證明,烏克蘭沒有能力擊退俄羅斯。

就其他盟友來說,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是脆弱的。如果烏克蘭不能在反攻中證明它勝利在望,那麼他們或許會認為「勸和促談」是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據美國國防部外洩密件,2月初的一項秘密評估指出,烏克蘭將無法實現其反攻目標。美國最近的估計表明,烏克蘭可以在南部和東部取得一些進展,但無法重複去年的成功。

據兩位熟悉該評估的官員稱,烏克蘭曾希望切斷俄羅斯通往克里米亞的陸路,但美國官員如今懷疑這是否會發生。

但五角大廈仍然希望烏克蘭能夠削弱那裡的俄羅斯補給線,即使完全戰勝新近加強的俄軍並不容易。此外,美國情報表明,烏克蘭沒有能力將俄軍趕出他們盤踞的地方。據官員稱,烏克蘭戰場的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類似的感覺。

烏克蘭的反攻目標,是收復俄羅斯在東部和南部奪取的領土。據美國官員稱,外界相信基輔願意考慮調整其目標,而更溫和的目標可能更容易被視為勝利。

報導稱,白宮官員透露,說服烏克蘭方面願意考慮調整戰略目標,必須向基輔提供激勵措施:也許是北約式的安全保障、來自歐盟的經濟援助、更多的軍事援助等等。西方和烏克蘭將把可能透過談判達成的休戰視作「臨時停火」。官員還表示,希望「與中國重新接觸」,以將俄國總統普廷推向談判桌。

拜登和他的高級幕僚公開強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只有在他準備好時,才應該開始和談。但華盛頓也向基輔傳達了一些政治現實:在某個時候,尤其是在共和黨控制眾議院的情況下,美國的援助步伐可能會放緩。

報導稱,華盛頓的官員雖然沒有向基輔施壓,但已經開始為這些對話的形式做準備,並明白這對澤倫斯基來說,可能是一場艱難的政治推銷。

*棄「壓迫者語言」 烏克蘭俄語族群勤學烏克蘭語

烏克蘭的俄語使用者正在尋求轉變,希望改用烏克蘭語作為主要語言。許多俄語使用者表示,他們不再想被貼上與俄羅斯相關的標籤,他們希望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並脫離烏克蘭歷史上被視為「壓迫者語言」的俄語。

在烏克蘭南部和東部地區和首都基輔,俄語一直是主要語言,而這也是親俄派與親烏克蘭派之間爭奪的一個焦點。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越來越多以俄語為母語的烏克蘭人開始學習烏克蘭語,並儘可能地使用烏克蘭語來溝通,以表達自己的身份認同。

據英國《衛報》24日報導,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政治和種族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庫里克(Volodymyr Kulyk) 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從統計學上證實了這一趨勢。

根據2012年、2017年和2022年進行的詳細調查,在烏克蘭以前主要講俄語的南部和東部地區,烏克蘭語的使用「大幅增加」。西部,以及在較小程度上的烏克蘭中部,已經主要講烏克蘭語。在2012年,烏南和烏東只有約10%的人將烏克蘭語作為他們的方便語言,到2022年夏天,這一比例已上升到70%以上。

庫里克說,「在2022年(俄國)入侵之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大多數人更喜歡俄語,並且認為被視為更喜歡俄語的人沒有問題。現在他們明白這是錯誤的做法,他們不想和陌生人說俄語。」

他還指出,2012年,烏克蘭南部和東部超過25%的人將俄語視為他們的母語,但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6%。他說,烏克蘭人們用語言來抵抗侵略和他們認為背後的帝國主義。

由於歷史文化的關係,曾受到俄羅斯帝國與蘇聯先後統治數百年的烏克蘭,國內至今仍有大量的俄語人口,烏東頓巴斯盆地就是俄語區的大本營;而烏克蘭其他地區與普遍國民,大多也都「通曉俄語」,就連現任總統澤倫斯基也是出身俄語家庭,讓他揚名立萬的喜劇《人民公僕》也是俄語與烏克蘭語雙語播出。

然而,當俄國總統普廷以烏俄兩國有共同語言人口為由出兵,此問題變得政治化起來,許多會說俄語和烏語的雙語人士下定決心,紛紛捨棄說俄語及俄國文化認同。

*台灣要警惕! 華盛頓郵報:俄拉攏德國政黨、煽動反戰削弱西方團結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披露,根據歐洲情報機構取得的俄羅斯文件,克里姆林宮正在拉攏德國極左、極右派,要在德國建立反西方聯盟,煽動歐洲反戰情緒,削弱西方團結和支持烏克蘭的力道。

華郵21日報導指出,這些文件日期大多為去年7月到11月間,紀錄克宮和俄羅斯政治策士之間的會議,克宮下令把焦點放在德國、在當地建立歐洲反戰氛圍、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持;也紀錄這些策士實行這些計畫的種種努力,以及至少每月1次向克宮回報行動進展等內容。

文件中不包含任何俄國策士與德國盟友之間的聯絡紀錄,但是一些訪問顯示,至少兩名關鍵人士:一人是德國極左派「左翼黨(Die Linke)」國會議員瓦根克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的前夫尼麥爾(Ralph Niemeyer),一人是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國會議員拜斯特隆(Petr Bystron),在此事規劃時與俄國官員有聯絡,此外,3名另類選擇黨國會議員9月20日曾赴俄國,後因此行遭黨內和輿論批評而中斷行程。

根據文件,俄國總統辦公室第一副主任基里延科(Sergey Kiriyenko)去年7月13日召集一群俄國政治策士到克宮,指示他們把德國當做莫斯科削弱歐洲支持烏克蘭行動的「焦點」,拉攏德國兩個長期以來立場親俄的政治派系,並且詆毀美國、英國和北約,同時要讓德國人相信,制裁俄國損及德國的利益,他定出要在3個月內,把德國民意支持改善與俄國的關係,提高10個百分點。

這些策士立即與俄羅斯培養的網路酸民,在德國社群媒體上大量釋放「買天然氣,不要戰爭」、「烏克蘭想打仗,德國要和平」等口號,同時為能源費用上漲,準備好一波抗議口號和示威行動;8月底彙整出由德國極左、極右派,在全德展開反戰示威計畫,希望利用這些遊行推動俄方的政治意圖。

瓦根克內希特今年2月25日率領1萬3000人,在柏林布蘭登堡大門前示威,要求德國停止提供烏克蘭武器,她雖譴責烏國的流血戰爭,但是未提俄羅斯侵略。參加這場示威的還有極右派雜誌Compact編輯艾爾賽瑟(Jürgen Elsässer),以及數十名另類選擇黨成員,呼應瓦根克內希特的主張。

這些文件首次顯示出,克宮利用尋求在瓦根克內希特和另類選擇黨中建立新的聯盟,直接試圖干預德國政治,並且支持極左、極右派的反德國政府示威活動。

根據一份日期9月9日的文件,這個新政治聯盟的目標,還要在德國「任何層級的選舉贏得多數」,並「重新啟動」德國另類選擇黨,使其超越去年9月在德國大選獲得的約13%得票率。

瓦根克內希特向華郵表示,她和另類選擇黨之間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或者聯盟,至於俄國官員或其代表曾找上她,一起與另類選擇黨結盟之說,更是「荒謬」。另類選擇黨拒絕評論此事。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否認干預德國政治,「此事100%是假的」。

*外洩密件驚爆 美國2月曾制止烏克蘭攻擊莫斯科

近期大量外洩的美國國防部機密文件其中一份顯示,烏克蘭方面原本計畫在今年2月24日俄羅斯侵略周年當天,對俄羅斯首都發動遠程襲擊,但美國透過秘密監控獲悉相關情報,出面阻止基輔攻擊俄羅斯本土。

《華盛頓郵報》24日報導,其中一份機密顯示,奉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局長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2月13日指示,GUR官員擬定2月24日當天的大規模攻擊計畫,目標除了俄國首都外,還計畫在俄羅斯黑海港口諾沃羅西斯克(Novorossiysk),利用TNT炸彈發動海上奇襲,該行動具象徵意義,表明烏克蘭能夠深入敵方領土進行打擊。

從文件中可以看出,GUR後來應華府要求,同意延後襲擊莫斯科。值得注意的是,華府擔心克里姆林宮會對這些襲擊的反應會過於強烈。

報導稱,美國情報官員秘密監控烏克蘭人的計畫,基輔尋求將敵對行動轉移到俄羅斯領土,不時受到美國克制。美國一直試圖避免衝突升級為美俄之間的直接衝突,特別是美國擔心,俄國總統普廷可能將此類襲擊視為巨大威脅,並訴諸戰術核武。

此外,華府也擔心,在對俄羅斯進行大規模打擊之後,中國可能會開始更積極地援助俄羅斯。

不過《華郵》提到,神秘的爆炸和無人機襲擊仍在俄羅斯繼續發生。烏克蘭官員經常對這些事件含糊其辭,暗示他們對此負有責任,而不是直接承認自己的功勞。

*波海3國召見中國代表 強調過往是遭蘇聯非法占領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不具有效主權國家地位,引強烈反彈。波羅的海3國召見中國代表強調過往是遭蘇聯非法占領,且在此期間從未喪失主權國家法理地位。

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3個波羅的海國家也提醒中國代表,中方曾在歷來各項官方文件和聲明承認波海3國的主權國家地位以及克里米亞(Crimea)是烏克蘭領土一部份。

盧沙野近日宣稱,克里米亞「不一定」屬於烏克蘭,其地位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愛沙尼亞外交部指出,亞太、中東和非洲司司長凱勒森(Kristi Karelsohn)今天要求被召見的中國駐愛國臨時代辦孟建華說明為何盧沙野有此言論,並指出就算盧沙野僅是表達個人立場,他仍具中國官方代表身分,希望中國官方代表未來不會再有類似說法。

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指出,盧沙野的說法與事實不符:根據國際法,愛沙尼亞自1918年起即為主權國家,已故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1994年在一份與已故前愛沙尼亞總統梅里(Lennart Meri)共同發表的聲明中,也宣告這一點。

此外,薩克納提到,中國1994年宣布接受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約束並向烏克蘭提供核安全保障時,即重申支持維護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一部分。

立陶宛方面,外交部召見中國駐立國臨時代辦曲柏華,強調波海3國遭蘇聯非法占領的歷史,指出盧沙野的言論不僅扭曲歷史,也侵蝕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立陶宛1991年9月14日建交公報相關條款。

此外,立陶宛外交部提到,同樣在1991年,中國即與國際社會一致承認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一部分。

拉脫維亞外交部同步召見中國駐拉國臨時代辦宋丹卉,要求對盧沙野的言論提供說明。

根據拉脫維亞外交部新聞稿,第二雙邊關係司司長薛利法(Samija Serifa)向宋丹卉指出,拉脫維亞「完全無法接受」盧沙野的說法,國際社會早已明確承認蘇聯解體後出現的獨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薛利法強調,波海3國曾遭蘇聯非法占領、兼併,但在事實上(de facto)遭併入蘇聯的同時,法理上(de jure)仍持續以主權國家的身分存在,因此波海3國「從來就不是(所謂的)蘇聯國家」。

波羅的海3國1940年代遭蘇聯非法占領、兼併,但持續與美國等許多不承認蘇聯占領合法性的西方國家維持外交關係。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3國陸續宣告恢復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當局承認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為主權獨立國家。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

近年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前蘇聯國家」等不盡正確的說法日益受到挑戰,原因包括根據史實,許多相關國家是在脫離帝俄、重新獲得獨立地位後,在不同情況下遭強力併入蘇聯,明顯與「加盟」一詞的「自願」內涵不符。

「前蘇聯國家」這個概念則忽略許多國家在遭併入蘇聯以前,曾作為獨立國家存在的事實。

*盧沙野言論挑戰各國團結 歐洲議員:最好送他回家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稱「前蘇聯國家無主權國地位」言論持續延燒。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今天勸誡法國讓盧沙野打包回家;法國外交部召見時要求他注意公開言論。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1日接受法媒訪問時稱「國際法中,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遭歐洲國家一致撻伐。

事件發生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訪中、發表「棄台論」之後,不僅讓法中關係備受熱議、法國在盟友眼中可信度蒙塵,更讓北京當局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大受質疑。

法媒紛紛以「北京尷尬」、「別靠中國回復歐洲和平」、「中國在俄烏戰爭不再有任何角色」、「盧大使的北京莫斯科同盟走得太遠」等字句討論歐中關係的未來。

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德國籍歐洲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今天接受法國「重點週刊」(Le Point)專訪時勸誡巴黎當局,面對歐洲團結考驗時不要軟弱。

提及「戰狼」盧沙野,包瑞翰堅定表示,「他最好回家,不是中國應召喚他回國,就是法國應該將他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他越過了所有紅線,所作所為無法接受,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出任歐洲大使的時間應該就此結束」。

驅逐大使並非沒有先例,包瑞翰指出,目前歐盟委員正開會,應該會對此事進行討論。他表示,法國仍想展現外交禮節,但若一個人採取像盧沙野這樣咄咄逼人的態度,就是作繭自縛。

包瑞翰認為,「若法國不立即採取強硬措施,可信度將嚴重蒙塵。事件在這個時間點發生並非巧合,中國人就希望法國不敢做應該做的。但若法國什麼都不做,就會在歐洲國家間製造裂痕」。

對於盧沙野言論背後的中國策略,包瑞翰分析,北京向來以霸權為目標,採取修正主義策略,「只要符合目標,他們就不再遵守國際法」。

他指責中國的「切香腸」戰術,透過分化敵方、蠶食占領的方式,達成統治大片區域的目的,例如中國不接受南海島嶼上有利於菲律賓的國際仲裁、破壞保障香港「一國兩制」的中英國際協議。

包瑞翰說道,「台灣議題上,中國無視禁止對任何實體使用武力的聯合國憲章,無論對方是否被認定為國家」。還有追蹤中國僑民的海外非法警察局,也危害了歐洲與其他國家的主權,「對國際法治國家的攻擊罄竹難書」。

法國外交部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辦公室主任瓦希(Luis Vassy)今天召見盧沙野。外交部向法新社表示,這次會面「事前已規劃」,但剛好成為「堅定探討」與「傳達正確訊息」的時機。

根據法國外交部今天稍晚的新聞稿,法方指出「質疑這些國家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是令人無法接受的」,並提醒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已在蘇聯瓦解後,透過雙邊協議與建立外交關係,承認相關國家的既存國界。

外交部表示,有鑒於中國外交部已澄清尊重各國主權的立場,辦公室主任要求中國駐法大使「使其公開言論與自身國家的官方立場一致」。

法國LCI新聞台21日專訪盧沙野,他表示:「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以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

盧沙野言論遭到歐洲國家撻伐,馬克宏今天批評說外交官使用那種語言並不得體;波羅的海3國的外交部也於今天分別召見駐地中國代表。

5位法國議員在內的近80名歐洲議員昨天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發表公開信,批評盧沙野的激進言論違反國際法、威脅歐洲夥伴國家安全,並呼籲法國外長柯隆納宣布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華爾街日報:盧沙野顯露中國主權觀「打臉叩頭馬克宏」

華爾街日報23日社論指出,法國總統馬克宏試圖在美國與中國間進行三角權力衡量,但進展不順。中國駐巴黎大使盧沙野宣稱依據國際法,前蘇聯國家沒有真正的主權地位,他的言論揭露了中國對主權(sovereignty)的真實觀點,不僅讓馬克宏難堪,到頭來或許他也將了解,中國正在耍弄他。

這篇標題為「中國在歐洲問題上讓馬克宏難堪」的社論指出,中國大使盧沙野21日在法國電視節目被問及,是否認為克里米亞依國際法是烏克蘭的一部分。自蘇聯解體以來,克里米亞一直隸屬烏克蘭,但2014年遭俄國佔領併吞。

盧沙野沒有停在克里米亞,他說:「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地位,如我們所說(as we say),在國際法之下,因為沒有國際協議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如我們所說」是很好的外交潤詞,因為能服務中國帝國利益的才是北京唯一承認的國際法。

文章說,盧沙野在表示,許多在蘇聯解體時宣佈獨立的國家完全沒有獨立。這些包括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摩爾多瓦,以及喬治亞、哈薩克等中亞國家。其明顯意含俄國征服烏克蘭,或其他國家的企圖是正當的。

波羅的海國家震怒,表示將召見中國大使。法國外交部則說,盧沙野的言論令人「驚愕」,北京應「說明是否這些言論反映其立場,我們希望實情並非如此」。

該文指出,馬克宏在近期的北京之行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叩頭」,說歐洲不應在台灣問題上選邊站,他也懇求習近平利用他的影響力,調停烏俄戰爭。中國看出弱點,如今朝法國總統的懇求吐了唾沫。任何外交澄清將是騙術。

文末說,中國想要的是讓他得以奪取任何欲染指之領土的權利,這包括台灣、日本外海與西太平洋的領土爭議性島嶼,以及與印度與其他國家的邊界土地。或許馬克宏將了解他被中國耍弄了。

(自由電子報)
--
*機密報告:烏應美要求 推遲俄烏戰爭週年日反攻

機密報告顯示,在距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屆滿週年還有幾天之際,基輔官員2月忙著制定進攻莫斯科的計畫。

「華盛頓郵報」報導,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機密報告,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HUR)局長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當時指示下屬:「準備好在2月24日傾盡情報總局之力,發動大規模反攻。」

官員們甚至考慮在黑海港口城市諾沃羅西斯克(Novorossiysk)使用黃色炸藥(TNT)發動海基攻擊,很大程度上這僅僅是象徵性行動,但仍將證明烏克蘭有能力深入敵營。

烏克蘭打算大反攻之際,華府官員秘密注意基輔的計畫。長期以來,白宮一直擔心俄羅斯境內的攻擊可能引發克里姆林宮強烈反應。

2月22日,即俄烏戰爭滿一週年的前兩天,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發布新機密報告指出,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應華盛頓要求,同意推遲對莫斯科的攻擊」。

這些文件並未明確解釋是誰居中說項,也未說明烏克蘭同意推遲的原因,卻讓人具體看到俄烏戰爭緊繃的特徵:烏克蘭渴望把戰鬥帶進俄羅斯本土,但不時會受到美國壓制。

美國試圖避免讓衝突升級成美俄直接戰鬥,部分美國官員認為,攻打俄羅斯、尤其是涉及美國供應武器的攻擊極具風險,可能讓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Putin)看到其中的巨大威脅,以致於訴諸戰術核武。

但難以解釋的爆炸和無人機攻擊仍繼續在俄羅斯發生。烏克蘭官員通常對這些事件含糊其辭。

在外國領土的行動屬於HUR職權範圍,布達諾夫不承認HUR是幕後黑手,但警告那些攻擊會繼續下去。

2月13日,即美國國安局文件稱布達諾夫指示下屬準備針對諾沃羅西斯克發動攻擊的那天,美國再次公開建議在俄羅斯的公民立刻離俄。目前不清楚那是否預告烏克蘭將發動侵略性攻擊,但似乎反映了華府對週年日前後發生攻擊事件的擔憂程度。

這些文件也讓人清楚看到美國情報界在監視布達諾夫的通訊,這對布達諾夫來說似乎不是新聞。布達諾夫過去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就可能意識到自己被監視,因此在他位於HUR總部的辦公室裡播放音樂或靜態噪音。

華府在俄烏戰爭週年日前的調解似乎只取得部分成功,美國中情局報告指出,「無跡象顯示」烏克蘭安全局(SBU)「同意在同一日期前後推遲攻擊莫斯科計畫」。

烏克蘭似乎沒有憋太久。週年日過一週後,俄羅斯公開指責基輔企圖對俄國基礎建設發動無人機攻擊,包括莫斯科附近的基礎設施。

這些機密文件還顯示,烏克蘭一直野心勃勃地想把戰場擴大到本國領土以外。文件指出,布達諾夫轄下機構打算攻擊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Group)在馬利成員。瓦格納集團為馬利政府提供安全援助並為其軍隊提供培訓,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中也發揮關鍵作用,為俄軍提供了重要的前線支援。

美國禁止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攻打俄羅斯,烏克蘭官員長期以來一直私下表示,美國對一些軍事行動擁有事實上的控制權。

*烏克蘭軍隊春季反攻在即 傳拜登團隊私下擔心失敗後果

美國媒體《Politico》24日報導,拜登政府正悄悄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出現一種可能性做準備,即烏克蘭春季反攻要是未能達到預期,國內批評人士與國外盟友也會主張美方未能達到目標。

烏方就要登場的反攻將力求收復俄方佔領的領土,最有可能的方向是在東部與南部,基輔高層官員出於軍事行動原因,沒有提供詳細的具體細節。儘管拜登總統團隊公開表達他們對烏克蘭的堅決支持,保證提供武器與經濟援助,且「要多久就多久」。然而,美方官員私下表示,如果即將到來的戰鬥季節取得戰果有限,他們擔心將要面對來自鷹派與鴿派光譜兩端的雙頭怪獸攻擊。

報導指出,一方會說拜登政府,如果給了基輔當局索要的一切,即長程飛彈、戰機與更多空防系統,烏軍向前推進就可能會成功。另一方則會宣稱,烏軍的不足之處證明了他們沒辦法迫使俄軍完全離開國土。這些憂慮甚至還沒有考慮到美國主要在歐洲的盟友反應,如果基輔不能證明勝利指日可待,這些國家就可能把烏俄之間的和平談判視為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選項。

拜登政府官員們強調正盡全力讓烏軍春季攻勢成功,一位匿名官員稱「我們幾乎完成了烏克蘭所說他們反攻所需的要求,我們已經在過去幾個月裡大增運往烏克蘭的武器裝備」。然而,戰略動機的信念是一回事,對戰術的看法則是另一回事。

報導指出,拜登政府私下擔心烏軍能達到什麼程度的戰果。除了五角大廈外洩的機密評估,兩位知情官員稱烏克蘭希望切斷俄羅斯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陸橋,美方官員現在則懷疑此事會發生。不過,哪怕對俄軍新設防部隊取得全勝最終太難實現,五角大廈仍希望烏軍將阻撓俄羅斯在該處的補給線。

同時,美方官員稱情報表明烏軍根本沒有能力把俄軍從他們深深扎根的地點逼走,而且類似的感覺已經在烏克蘭其他地方的戰場生根。

美方官員還說,有種信念是基輔當局願意考慮調整目標,一個更溫和的目標可能更容易作為勝利宣傳。據稱有過討論,要將此對烏克蘭人表述為「停火」,而不是永久和談,為他們在日後收復更多國土的可能性敞開大門,也將必須向基輔提供激勵措施。此外,官員們還表達了重新接觸中國大陸的希望,好把俄羅斯總統普亭也推上談判桌,但此舉仍會導向一個困境,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還有國內批評人士會如何嚴厲回應。

*歐盟將派使團駐摩爾多瓦 助抗俄羅斯破壞穩定

歐洲聯盟(EU)國家今天同意派遣一支文職使團前往摩爾多瓦,以協助摩國強化應變能力,以對抗來自俄羅斯的破壞穩定行為。

法新社報導,與烏克蘭接壤的親歐派摩爾多瓦一再指責莫斯科當局派遣破壞分子偽裝成反政府抗議民眾,密謀推翻摩國政府;俄方對這樣的指控予以否認。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Borrell)說:「摩爾多瓦作為受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們目睹俄國企圖透過各種手段破壞摩爾多瓦穩定,且有增加、持續的趨勢。」

「(在摩爾多瓦)派駐新使團,是歐盟在當前艱困情勢下提供支持的另一個重要政治象徵。」

一名歐洲外交人員表示,這個使團會由40名來自歐盟各國的專家組成,將於5月派赴摩爾多瓦。

該使團初期任務期限為2年,將包含網路和危機專家。他們希望幫助摩爾多瓦做好準備,以擊退潛在的俄羅斯干預。

前蘇聯加盟國摩爾多瓦去年申請加入歐盟,烏克蘭也在同一時間提出加入歐盟的申請。

歐盟也打算對被親西方當局指控協助莫斯科破壞摩爾多瓦穩定的摩國權貴實施制裁。

*中俄合作「無上限」是幌子?捷克總統:北京不想俄烏停戰

北京當局近來多次表示願協助調停俄烏戰爭。曾任北約高級官員的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上周接受Politico訪問指出,中國大陸不想俄烏停戰,因俄烏戰爭拖愈久,俄羅斯就得讓利大陸愈多。

帕維爾說,北京用「無上限」友好關係,就能換來莫斯科的便宜石油、天然氣及其他資源,且西方國家因支援烏克蘭而逐漸消耗,也是大陸樂見的。

帕維爾說:「短時間內結束俄烏戰爭對大陸沒有好處。大陸正密切觀察俄羅斯的舉動以及西方國家的反應,每天都從俄烏戰爭學習到更多。」

*美國提議全面禁止對俄出口 G7盟國打回票「根本做不到」

美國在G7峰會舉行之前,提議全面禁止對俄羅斯出口,被歐盟與日本打了回票。

G7峰會將於5月19日在日本廣島舉行,在會前草擬的共同聲明中,包括G7保證除了農產品、醫療用品及少數其他項目之外,將完全禁止對俄羅斯出口,以取代現行的個別產業制裁模式。

據官員表示,這項內容是由美國提出,主因美國認為現行制裁體制有太多漏洞,讓俄羅斯能繼續進口西方科技。

但日本與歐盟代表在上周舉行的預備會議中表示,美國的提議並不可行。一位官員表示,「從我們的觀點來看,這根本就做不到」。

白宮國安會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但表示美國將「繼續尋找方法使俄羅斯必須負責」。

歐盟從2022年2月以來,已經同意10項制裁俄羅斯計畫,但一些會員國要求將制裁計畫拆成個別項目,或要求本國能夠豁免,否則將否決整個制裁計畫。如果歐盟同意全面禁止對俄羅斯出口,歐盟內部將重啟爭議,而且可能削弱現行的制裁措施。

聲明草稿中另一項爭議較少的內容,則是採取更有力措施以控管俄羅斯「逃避或繞過」現行的制裁措施,並反制「蓄意支持俄羅斯戰爭資金」的行為,包括金融交易便利等。

G7並將繼續減少進口俄羅斯能源,並防堵「俄羅斯重新將能源武器化的管道」。G7將推出俄羅斯鑽石「追蹤機制」,以減少俄羅斯出口鑽石的收入。

*俄烏最血腥戰役持續…烏軍堅守巴赫姆特坦言疲憊 盼爭取反攻

烏克蘭堅守東部巴赫姆特鎮,與俄羅斯苦戰10個月,成為俄烏戰爭歷時最久也最血腥的戰役。當地烏軍長官不諱言疲憊,但他說巴赫姆特多撐一天,烏軍就多一天機會準備反攻。

在巴赫姆特(Bakhmut),落在地面的砲彈撼動一處地下室。外頭一名膚色蒼白、身上血跡斑斑的士兵從救護車上摔落。

同袍趕緊上前,幫忙醫護人員治療被彈片襲擊的這名傷兵,然而此時又有另一枚俄國火箭掉進附近一處院子,巨響傳遍整個廢棄住宅區,迫使他們匆忙尋找掩護。

這名士兵靠在一張髒兮兮的床墊上說:「醫生,我怎麼覺得這麼冷?我感覺自己的生命正逐漸消失。」一旁醫護人員忙著替他止血。

法新社記者難得有機會造訪巴赫姆特的烏克蘭軍人,期間俄羅斯砲彈的如雷巨響不停迴盪在這座蘇聯時期的住宅區。

當地建築物滿是彈痕,地面院子裡散落著遊戲場被炸後的扭曲金屬、玻璃碎片,以及平民匆匆下葬後簡易拼湊而成的十字架。

烏克蘭軍人藏身巴赫姆特西區一個昏暗又狹窄的地下室網絡,為抗俄作出堅決的最後一搏。

為搶奪這座昔日的鹽礦和氣泡酒知名產地,俄烏雙方已戰鬥10個月之久。俄方為擴大戰績,付出高昂代價,如今控制巴赫姆特約8成面積。

一名自稱「哲學家」的烏克蘭副營長說:「他們日夜不停地攻擊,只有在我們襲擊他們的時候,他們才忙著撤離傷亡成員。他們一點一點地蠶食(巴赫姆特)。」他在地下指揮所受訪的同時,頭頂砲彈仍在轟隆作響。

為守護逐條街道,烏克蘭也付出巨大代價,但烏方仍堅稱烏軍消滅了一波波來襲俄軍,並與敵人大打消耗戰,之後將發起大規模反攻。

「哲學家」向法新社形容他的部隊如何在與俄軍相距僅3公尺處,熬過連續不斷的迫擊砲和戰車砲火。

他說:「我方很疲憊,士兵們筋疲力盡。(但)我們在這裡多撐一天,就能讓其他單位有更多機會準備反攻。」

烏方偵察隊提供給法新社的無人機畫面顯示,巴赫姆特大片地區被毀,一絲絲煙霧飄盪在成排只剩骨架的建物上方。

「哲學家」說:「他們有條理地摧毀一切,我們則是朝預先設定的目標開火,比較精確,並透過無人機進行校正。我們的弱點是亟需彈藥。」

分析家認為,巴赫姆特的戰略價值不高,但具有政治上的重大意義。

觀察人士則稱,從這場戰鬥脫身時,哪一方能有更多部隊、硬體設備和戰鬥力持續推進,這點比較重要。

基輔「國家戰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Strategic Studies)研究員別列斯柯夫(MykolaBielieskov)說:「俄國若拿下巴赫姆特,會是一次慘勝。他們的整體攻勢顯然已接近高峰,損失慘重。打贏戰爭得靠迅速進攻,但俄軍在巴赫姆特周邊不是這麼做。」

若俄軍終究在巴赫姆特戰勝烏軍,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38歲烏克蘭步兵安德烈(Andriy)說:「建築物已經一棟不剩,一切的一切都被徹底毀滅,不管怎樣都只能拆掉。」

*莫斯科郊區發現烏克蘭無人機 俄羅斯地方停辦勝利日遊行

俄羅斯官員今天表示,當地居民在首都莫斯科郊區森林發現一架烏克蘭無人機。這起事件促使多個俄國地方當局基於安全考量,取消5月9日的勝利日遊行。

法新社報導,俄國境內的軍事基礎設施屢次遭到無人機攻擊,莫斯科當局指控烏國是幕後黑手。

莫斯科郊區博戈羅德斯基(Bogorodsky)城區首長蘇辛(Igor Sukhin)今天表示,當地居民在森林中發現一架烏克蘭無人機。他在社交媒體平台Telegram上表示:「這不是第一架在莫斯科地區現蹤的烏克蘭無人機。」

他指出,位於莫斯科東南方約100公里的柯羅納鎮(Kolomna)也曾於2月發現一架類似無人機。

蘇辛指出,原定5月9日在他所轄城區舉辦的勝利日遊行及慶祝音樂會都已被取消,「每個人都知道,無論過去或未來,安全問題都是優先要務」。

貝爾哥羅德(Belgorod)等數個俄國邊境區域的地方當局稍早宣布,他們也將取消勝利日遊行。

然而,克林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Peskov)今天表示,當局正在籌備將於莫斯科紅場舉行的年度閱兵活動,慶祝蘇聯於1945年戰勝德國納粹,「這將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活動」。

此外,莫斯科當局今天表示,俄軍已將攻擊克里米亞塞凡堡(Sevastopol)港的無人機「擊退」,該區域先前已被俄國併吞。

*陸駐法大使盧沙野質疑主權論 令中歐關係再受「刺激」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4月21日有關前蘇聯國家不具獨立國家主權地位的言論引起歐美國家廣泛撻伐。布魯塞爾稱這一評論「不可接受」,歐盟成員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4月24日分別召見了中國駐自己國家的臨時代辦,要求其作出解釋。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4月24日向記者表示:「我們不是後蘇聯國家,我們是曾被蘇聯非法佔領。」

中國與盧沙野爭議言論切割
中國方面3天後與盧沙野的上述爭議言論做了切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4月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蘇聯解體後,中國是最早同有關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建交以來,中國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關係。」

盧沙野4月21日在訪談節目中還談及克里米亞歸屬問題。他表示,「克里米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蘇聯時期,赫魯雪夫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

對於中方如何評論他的這一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4月24日的例行記者會只是說,「關於烏克蘭問題,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駐法國大使館4月24日及25日的聲明則更為明確,稱「盧沙野大使有關烏克蘭的言論不是政策聲明,而是表達個人觀點,不應該被過度解讀。」

中歐關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北京做出上述表態後,布魯塞爾看上去似乎準備讓這件事翻篇了。當德國之聲記者問到,如果中國的高官持有這樣的觀點,中國是否能在烏克蘭的和平中發揮可靠的作用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回答說,「我不打算參與這個問題。......可能還存在其他問題,但我相信這一事件現在已經得到了適當的澄清。」

在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胡巍年看來,這一事件讓本已不穩定的中歐關係再次受到刺激。

2021年3月,歐盟譴責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並宣布對四名新疆政府高級官員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實施制裁。之後,中國立即宣布對歐方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中歐關係急轉直下,一項旨在促進雙邊經濟關係的投資協議批准程序被凍結。

2022年,歐盟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指控北京對其成員立陶宛進行經濟脅迫。中國否認使用脅迫手段,但批評立陶宛允許台灣2021年在其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並因此降低了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

在此背景下,立陶宛退出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的俱樂部,即所謂中國與中東歐「17+1合作」。此後,因在俄羅斯侵烏戰爭上的立場分歧,歐洲和中國之間出現了更深的隔閡,2022年,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退出「17+1合作」。

德國馬歇爾基金的高級研究員安德魯·斯莫爾(Andrew Small)說,現在的14+1「實際上也是一個行走的僵屍」,自2021年以來就沒有舉行過任何峰會。他還認為,盧沙野最新的評論將「加強」一些歐洲成員的擔憂。「我不會誇大盧的言論的重要性,但這是一種令人擔憂的模式的一部分。」斯莫爾認為,盧沙野的話反映出中國政府內部對普亭的一些立場的同情,如蘇聯解體是一場『地緣政治災難』。

六月歐盟峰會討論對華政策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對華政策及歐中關係將是6月歐盟峰會的議題之一。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4月24日在歐盟外長會議後表示,會在下次外長會議準備對華立場文件,以供6月的歐盟峰會討論,屆時將更新並重新調整2019年制定的對華戰略。他表示,歐盟目前對中國的定位,即將中國視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仍將有效。同時,在很多全球性議題,包括氣候變化、健康及債務等,沒有中國將難以解決。他期望中國的行為能完全捍衛國際規則。

*美國籲G7各國完全禁止向俄國出口 金融時報:歐盟、日本反對

作為世界最發達經濟體峰會前談判的一部分,歐盟和日本反對美國提出「七大工業國組織(G7)國家禁止向俄羅斯出口所有產品」的提議。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見到的文件,正在為下個月在廣島舉行的峰會起草的七大工業國集團領導人聲明中包括承諾以全面出口禁令和少數豁免取代目前對俄羅斯的制裁制度,全面出口禁令將包括對農產品、醫療和其他產品的豁免。

據2名官員稱,這項提議是由美國提出,在此之前華盛頓當局對現有系統的漏洞百出、使俄羅斯能夠繼續進口西方技術感到沮喪,但據3位了解討論情況的人士透露「日本和歐盟國家的代表在上周的籌備會議上表示此舉不可行」,其中一名不願姓名的官員更直言「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根本不可能」。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則拒絕就與七大工業國組織夥伴的談話發表評論,但表示美國將「繼續尋找讓俄羅斯承擔責任的方法」。這樣的分歧突顯出七大工業國領導人缺乏額外選擇,在經歷14個月的戰爭後仍舊尋求增加對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政權的經濟懲罰,此前更已採取一系列旨在切斷俄羅斯經濟的制裁措施。

七大工業國領導人將於5月19日在廣島舉行為期3天的峰會,重點討論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的影響、經濟安全、綠能投資以及印太地區等。

*陸駐法大使盧沙野發言惹禍後 使館忙著善後

大陸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受訪時公開聲稱,14個在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引發歐盟和歐洲各國強烈反彈。大陸駐法國使館25日以發言人名義發布新聞稿稱,盧沙野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表態不是政策宣示,而是在電視辯論中的個人觀點表達,各方不應過度解讀。

新聞稿強調,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關於領土主權問題,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清晰的,中方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

大陸駐法國大使館發言人表示,蘇聯解體後,中國是最早同有關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中方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關係。中國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

新聞稿強調,關於烏克蘭問題,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願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作出自己的貢獻。

大陸駐法國大使館官方推特也為此發文,盧沙野在文中稱,他24日下午與法國外長辦公廳主任Luis Vassy進行了友好會見,這場會見是數日前安排好的。雙方就落實法國總統馬克宏訪華成果進行了交流,「也談到了近期的輿論風波」。

盧沙野說,「我重申了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

(聯合新聞網)
--
*歐抗「俄」鄰效應 全球去年軍費逾68兆創紀錄

俄羅斯去年二月入侵烏克蘭,促使歐洲相關國家急於加強防禦,去年軍費開支創下冷戰結束後新高,並帶動全球軍費再創歷史新高。

歐洲軍費30年來最大成長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廿三日公布世界軍費支出年度報告,指出二○二二年歐洲軍費開支出現至少卅年來的最大成長,推動全球軍事支出連續八年創下新高,達到二.二四兆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八.六五兆元),占世界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二.二%。

歐洲軍費整體成長十三%,增至四八○○億美元(約新台幣十四.七兆元)。SIPRI解釋稱,「罕見地增加主要源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但其他歐洲國家也增加軍事預算」。相關數據並未將急遽攀升的通膨率納入計算,意味實際支出可能更高。

報告執筆人之一、研究員田楠(Nan Tian)告訴法新社:「這是烏克蘭戰爭所致,烏俄衝突促使歐洲提高軍事預算。此外,美國與中國之間尚未緩解且不斷惡化的關係加劇東亞緊張局勢也是關鍵。 」

軍費前五名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合計占全球的六十三%,中國軍費連續廿八年成長,達到二九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八.九四兆元)。

報告也顯示,台灣軍費支出為一二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八三一億元),全球位居第廿一名,較前一年第廿名下滑,但金額增加○.四%。

烏克蘭的軍事支出激增七倍,達四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四兆元),占其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其中還不包括接受外國價值數十億美元軍援,全球排名從前年的卅六名躍升為第十一名。俄羅斯軍費在二○二一年排在第五位,二二年上升為第三位,支出達八六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六四兆元),比上年增加九.二%。

*第聶伯河東岸建陣地 烏軍反攻前兆

烏俄戰爭延燒一年多,外界正屏息等待烏克蘭向俄羅斯吹響反攻號角。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發布最新戰況報告指出,烏軍已在南部赫爾松州第聶伯河東岸建立據點,或許是反攻初步跡象。與此同時,莫斯科近郊森林傳出發現烏軍無人機,再次顯示烏軍具備深入打擊俄國的能力。

莫斯科近郊 傳烏無人機出沒
ISW廿二日引用多名親俄軍事部落格的地理定位圖像指出,烏軍已在赫爾松市西南方七公里處奧列什基鎮的第聶伯河東岸附近建立據點,並在赫爾松市南方十公里處達奇鎮建立據點達數週之久,整體已有穩定補給線,並有能力出擊,俄軍逐漸喪失對當地的控制力,包括不再控制第聶伯河三角洲小島。分析家普遍認為,若烏軍展開春季反攻,主要目標之一即突破俄國本土至克里米亞半島的陸路,這就需要跨越第聶伯河。

烏軍南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胡梅紐克並未證實或否認媒體臆測,強調基於作戰和安全理由,無法揭露軍事行動細節。不過,她也坦言,前線穿越一條寬闊大河,是「非常艱難的工作」。莫斯科當局扶植的赫爾松地區行政首長薩爾多則否認烏軍已在第聶伯河東岸建立據點,強調俄軍仍全面掌控當地。

另外,烏東巴赫姆特市仍是烏俄兩軍交戰最激烈地區,俄國國防部廿三日宣稱,俄軍再度奪得該市西部的兩個社區。ISW則提到,俄軍可能傾向鞏固在烏國境內的現有成果,而非進一步發起代價高昂的新行動。

俄佔克里米亞塞凡堡市首長拉茲沃扎耶夫廿四日聲稱,烏軍凌晨利用一架水面無人機攻擊港口,但遭俄軍摧毀,另一架則自爆,未造成毀損。這是一連串針對塞凡堡的無人機攻擊事件的最新一起。值得注意的是,俄媒同日聲稱,一架烏軍自爆無人機在莫斯科以東卅公里處的森林中被發現,再次顯示烏軍有能力深入攻擊俄國。

隨著烏軍對彈藥的需求愈來愈高,歐盟為烏軍聯合採購彈藥的計畫,卻因成員國分歧而卡關,令烏國外長庫列巴坦言「失望」。不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廿四日緩頰道,儘管仍有歧見,但各方都了解目前處於急迫階段,「我確信我們會在接下來幾天達成(協議)」。

俄再嗆中止黑海穀物出口協議
此外,針對七大工業國集團(G7)日前考慮近乎全面封殺對俄出口,俄國前總統兼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維傑夫廿三日反擊,指這意味俄方將實施對等禁令,包括黑海穀物出口協議。為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烏俄去年達成黑海穀物出口協議,將在下月十八日到期。

*「前蘇聯國家無主權」惹議 80歐洲議員聯名 要求驅逐盧沙野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受訪直指「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失言風波越演越烈,近八十名歐洲議會議員聯名要求法國驅逐盧沙野,法國外交部廿四日正式召見盧沙野,要求他解釋並道歉;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說,盧沙野身為外交官不應有此言論,這些國家的疆界「不容侵犯」。波羅的海三國同日也跟進召見中國大使,要求北京交代。

馬克宏批盧 身為外交官不應有此言論
中國官方廿四日也首度對此表態。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聲稱,盧的評論只是「表達個人觀點」,不應被過度解讀,他的發言非中國政策聲明。稍早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則說,中國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且是蘇聯解體後,首先與相關國家建交的國家之一,但也批評若干媒體曲解中國在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挑撥中國與有關國的關係,中方對此保持警惕。

近八十名歐洲議會議員廿三日在法國「世界報」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柯隆納不要對「無恥的攻擊」默不吭聲,要求儘快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人物」。該報指出,盧沙野的發言加劇歐洲各界對北京合理化、甚至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意圖的懷疑。

彭博報導,中國駐法大使館的官方「微信」帳號廿四日上午還能看到盧受訪全文的中文版和法文版,但貼文約至中午被撤下。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則在「澎湃新聞」廿四日刊出的專訪中,強調中歐合作關係「無上限」,一方面似乎企圖淡化「中俄關係無上限」的說法,另一方面也想重新拉攏歐洲人心。

與此同時,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廿四日推文表示,已將歐中政策列入理事會六月的議程中,屆時歐盟各國領袖將在峰會中討論歐盟與中國未來的關係。

(自由時報)
--
*全球軍費飆增至68兆 創新高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廿四日表示,全球軍事支出連八年增加,去年的二點二四兆美元(約六十八點六五兆台幣)更創史上新高,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二點二。主因則是去年二月爆發的俄烏戰爭,以及美中關係惡化加劇東亞緊張。

該智庫在年度報告中指出,相關數據未將通膨率納入計算,否則實際軍事支出恐更高。這是近卅多年來最大年度增幅,若以固定美元價值計算,相當於回到一九八九年東、西德柏林圍牆倒塌時的規模。

歐洲去年軍費支出總額達四八○○億美元(約十五兆台幣),過去十年來已大幅成長三分之一,預料此趨勢未來十年將持續加速。以中、西歐國家為例,兩區域去年軍費共三四五○億美元(約十點七兆台幣),總額實質超越一九八九年,翌年「冷戰」即畫下句點。另外,去年中西歐國家國防支出也比十年前多三成。該智庫研究員羅培斯達席瓦說,預期未來幾年,中西歐軍事支出將繼續攀升。

至於俄烏戰爭交戰雙方,去年烏克蘭軍事支出激增百分之六四○,高達四四○億美元(約一點四兆台幣),占其GDP三分之一,寫下一九四九年以來,該智庫有紀錄最大年度增幅,其中還不包括基輔接受至少數十億美元的外國軍援武器。

俄羅斯去年軍事支出增幅百分之九點二,但該智庫認為數據很不精確。其研究員田楠則直指,無論是否將俄烏納入,歐洲軍費支出仍大幅增加。

以德國為例,去年是其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地重整軍備,軍事預算居全球第七位,僅次於美、中、俄、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和英國。法國、南韓及日本分列第八至十位。英國在中西歐國家中軍費支出最高、達六八五億美元(約二點一兆台幣)。

*陸駐法大使惹眾怒 北京滅火:尊重前蘇聯國家主權

中國大陸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受訪時,稱十四個在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引發歐盟和歐洲各國抨擊,近八十位歐洲議員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人物」。大陸外交部廿四日澄清,陸方「尊重所有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地位」。

彭博資訊報導,盧沙野廿一日接受法國LCI新聞台專訪時,被問及在二○一四年遭俄羅斯兼併的克里米亞是否為烏克蘭一部分時指稱,前蘇聯國家沒有國際法所認可的有效主權國家地位。

法外交部對盧沙野發言感到驚愕,敦促北京澄清其言論是否反映大陸政府立場。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說,盧沙野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前蘇聯成員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宣布召見大陸大使解釋盧沙野的說法。

約八十位歐洲議員廿三日在法國「世界報」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政府對盧沙野採取行動,「這些言論明顯違反國際法,對法國的歐洲夥伴安全構成威脅」。公開信強調,盧沙野宣稱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國際法下沒有有效地位,「這種評論超出可接受的外交話語範圍,是最糟糕的『戰狼』言論」,「這不是盧大使第一次發表無恥和貶損的言論。他最近就聲稱,若兩岸統一,我們(大陸)要進行再教育,相信那時台灣人會再度變成愛國者,再支持統一」。

這些議員提到,法國政府曾驅逐發表不當言論的外交官,「我們要求宣布盧沙野大使為不受歡迎人物,以回應他完全不可接受的行為」。維也納外交、領事關係公約均規定,一旦宣告任何外交職員或領館館員為這種人物,派遣國應該視情況召回或終止其職務。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廿四日推文寫道,已將陸歐政策列理事會六月議程。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也說,將重新評估並調整對陸戰略。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廿四日被記者問到盧沙野言論是否代表陸方立場時說,北京尊重所有國家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她還說,大陸是率先與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毛寧指稱若干媒體曲解北京對俄烏問題的立場,挑撥大陸與有關國家的關係。至於大陸駐法大使館官網為何撤下盧沙野相關發言網頁,她辯稱「不了解情況」。另據半島電視台報導,陸駐法使館澄清,盧沙野僅「表達個人觀點」,不應被過度解讀,亦非北京政策聲明。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