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230424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2:52

*盧沙野失言風波延燒!波羅的海3國召見中代表 歐盟6月討論對華關係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近期接受法國電視台受訪稱「前蘇聯國家無主權地位」,引發東歐國家不滿,波羅的海三國今(24日)召中方代表要求說法。歐盟理事會主席周一表示,歐盟將在6月開會討論未來與中國的關係。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24日在推特上寫道,已把中歐政策列入理事會6月的議程當中,屆時歐盟外交部將在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Josep Borrell Fontelles)的主持下討論歐盟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綜合各家外電報導,盧沙野在台灣時間21日接受法國電視台的採訪當中提到,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毫無實質地位」,惹怒眾多歐洲國家,波羅的海三國已召見中國代表表達抗議,烏克蘭、法國、歐盟也對此言論提出批評。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將要求中國外交官說明,「中國對(蘇聯解體後成立的國家)獨立的立場是否已經改變,並且提醒他們,我們不是前蘇聯國家,而是曾遭蘇聯非法占領的國家」。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提到,他正設法釐清中國為何對波羅的海國家抱持這種立場或提出這種評論。

薩克納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上表示,波羅的海三國毫無疑問皆是主權獨立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NATO)成員國,並對盧沙野的言論感到不滿,要求中方提供一個解釋。

波瑞爾今日在歐盟聯席會議開始前說道,對中國駐法國大使近日質疑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主權的言論感到「失望」。

*不挺了? 反應盧沙野風波 中國:尊重前蘇聯國家主權

針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發表「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釀風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表示,中國尊重各國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且是蘇聯解體後首先與相關國家建交的國家之一。

但毛寧又聲稱,一些媒體曲解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挑撥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關係,中方將對此保持警惕。

中國外交部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法新社報導,毛寧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而記者會前不久,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網已悄悄撤下盧沙野引起爭議的這篇訪談全文內容。但毛寧在回答媒體提問為何撤下時則說,「我不了解你說的情況」。

根據報導,毛寧在回答「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地位」的問題時表示,中國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並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毛寧提到,在蘇聯解體後,中國是首先與相關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從建交以來,中方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與相關國家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關係。

盧沙野日前接受法媒訪問時,聲稱「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克里米亞半島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相關言論不但惹怒烏克蘭及波羅的海三國,也引發歐盟與法國政界不滿及譴責。

其中,近80名歐洲議員23日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發表公開信,指盧沙野的激進言論嚴重侮辱相關國家的歷史、文化及完整性,且明顯違反國際法,必須視為對法國歐洲夥伴國家安全的威脅。法國應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引眾怒 歐盟外長:無法接受!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接受法媒訪問時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言論,在國際間引起軒然大波,其說法被多國及歐盟批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對此表示,盧沙野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

綜合外媒報導,盧沙野在訪問中聲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被問到克里米亞是否歸屬於烏克蘭時,更直言「克里米亞一開始是俄羅斯的」。盧沙野的言論引發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抗議。

波瑞爾在推特指出,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歐盟只能「假設」這些聲明不代表中國官方政策。

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23日針對盧沙野的言論回擊,強調所有前蘇聯國家都有明確的主權地位,這在國際法中都有記載,而且「從一個對其千年歷史一絲不苟的國家(指中國)代表那裡,聽到荒謬的『克里米亞歷史』,這很奇怪。」波多利雅科也呼籲盧沙野,「若想成為一個有格局的政治人物,就不要一再重複俄羅斯大外宣論調」。

*轟戰狼無恥! 80歐洲議員聯名 要求法國驅逐盧沙野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1日接受法國電視台專訪時語出驚人,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還說「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更因主持人提問而崩潰失控,怒嗆主持人「沒有念過書」,魯莽的言論引發歐洲各界反彈。80名歐洲議會議員今在法國《世界報》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不要對這種「無恥的攻擊」默不作聲,近期法國驅逐發表不當言論的外交官,他們要求科隆納,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人物,以回應他不為人所接受的行為。

議員們在《世界報》的公開信中表示,身為國會議員,他們寫信提請科隆納,呼籲法國政府就盧沙野的激進言論採取行動,此為明顯違反國際法的言論,必須視為對法國歐洲夥伴國家安全的威脅。

信中強調,盧沙野公開斷言,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中沒有有效地位,並辯稱沒有國際協議來實現它們的地位,這些評論遠遠超出了可接受的外交話語範圍,都是最糟糕的戰狼言論,不應該不予回應。且這位大使的言論不僅是對有關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基本完整性的嚴重侮辱,還破壞可預見的外交關係所依據的基本原則。

議員們也說,這不是盧沙野第一次發表出貶損言論,他近日也曾稱,一旦台灣人民落入北京的控制之下,就應該對其進行「再教育」。近期法國政府已經採取行動,驅逐了發表不當言論的外交官,有此先例,他們要求科隆納,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人物,以回應他完全不為人所接受的行為。

*盧沙野驚世言論引爆歐中角力! 法外交部召見要求道歉

中國知名戰狼、駐法大使盧沙野近日接受法國電視台脫口說出「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無實質地位」驚世言論犯眾怒,法國外交部繼昨(23日)發聲明表示遺憾後,今(24日)終於召見盧沙野,要求解釋並道歉。

盧沙野21日接受法國《新聞台》(La Chaîne Info,LCI)專訪,被主持人問到對烏俄戰爭及克里米亞半島主權歸屬的看法時,竟語出驚人稱「克里米亞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在國際法中,前蘇聯國家沒有實質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實現它們的主權國家地位」。專訪節目一曝光,隨即引發歐洲輿論譁然,痛批盧沙野「否認脫離蘇聯掌控獨立的14個國家存在」,包括波羅的海3國、烏克蘭等被指涉的國家皆提出抗議。

此外,24日有多達80名歐洲議會議員在法媒《世界報》(Le Monde)聯署發表公開信,痛斥盧沙野不是第一次發表出貶損言論,其發言必須視為對法國歐洲夥伴國家安全的威脅,呼籲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不要對這種「無恥的攻擊」默不作聲,要求科隆納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人物」,並予以驅逐。

《世界報》指出,盧沙野的發言加劇歐洲各界對北京合理化甚至支持俄羅斯侵略戰爭意圖的懷疑,眼看怒火越燒越旺,位於巴黎奧賽堤岸(Quai d'Orsay)的法國外交部,繼昨日發聲明聲援被指涉國家後,本週一正式召見盧沙野,要求給個說法。我國駐法代表吳志中今也分享此消息,據悉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也將分別召見中國大使,直言「歐洲與中國外交角力中」!

*土敘俄伊4國防長 25日將於莫斯科展開會談

外媒報導土耳其國防部長艾卡(Hulusi Akar)宣布,計畫明(25)日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與敘利亞、俄羅斯和伊朗的國防部長會面。

據《路透》引述土耳其《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發布的快訊,艾卡表示,上述國家的情報首長也將參與這場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

本次會議主要是為在修復土耳其與敘利亞因敘國內戰期間導致的敵對關係。

*克宮發言人兒子曾赴烏參戰? 同時間名下特斯拉在俄吃罰單

去年9月,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尼古拉‧佩斯科夫(Nikolai Peskov)傳出耍特權拒絕接受徵召。尼古拉日前自爆,曾以化名擔任「瓦格納」僱傭兵集團的砲兵,間接證實閃過「國家徵召」,不過卻被抓包,尼古拉自稱在烏克蘭服役期間,他名下的特斯拉電動車持續在莫斯科市區違反交通規則,被開罰單。

現年33歲的尼古拉接受《共青團真理報》採訪時說,他父親在烏克蘭全面戰爭開始時,幫助他加入了「瓦格納」集團。尼古拉還聲稱,他因在烏克蘭盧甘斯克地區的「某項戰鬥壯舉」,獲得了「英勇」勳章。

不過俄國獨立媒體《Meduza》23日報導,多家自媒體都懷疑尼古拉真的服役參戰,因為他的特斯拉電動車同一時間點在莫斯科繼續被開罰單。

據匿名Telegram 頻道「 VChK-OGPU」(該名稱來自蘇聯時期的政治懲罰機構)揭露,尼古拉在今年3月底之前擁有的特斯拉Model X,於2022年7月24日和2022年11月 6日先後在莫斯科市區違反了交通法規而吃罰單,這段時間據稱他在烏克蘭參戰。該Telegram頻道發布了監控攝像的截圖,記錄了這輛特斯拉超速的情況。

另一家自媒體《Sot》則指出,除了尼古拉,他父親佩斯科夫也曾使用過這輛車。Sota聲稱,儘管已經賣掉了這輛車,但尼古拉繼續持有該車兩份強制性民事責任保單中的一份。

獨立媒體《Agentstvo》則認為,尼古拉本人可能犯了罪,以待罪之身跟其他囚犯一起加入「瓦格納」。

尼古拉是俄國RT電視台前體育記者,為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退伍士兵,是俄國去年9月首波動員30萬兵力的優先徵召對象。

不過,由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的支持者在YouTube創建的《大眾政治》頻道,主持人假冒徵召軍官對尼古拉發出兵單,在直播中打電話要他隔天上午10點到徵兵辦公室報到,沒想到他竟拒絕接受「國家徵召」,還亮出老爸名號,透露會用「另一個層面」的手段解決徵召問題。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之子承認 曾以傭兵身分赴烏作戰

俄羅斯最大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領導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近期爆料,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的兒子曾在瓦格納集團中服役,而佩斯科夫之子、尼古拉‧佩斯科夫(Nikolai Peskov)接受俄媒訪問時證實,他曾化名參加瓦格納集團,並作為一名砲兵在烏克蘭服役。

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2日發表訪問內容指出,現年33歲的尼古拉‧佩斯科夫證實他曾在瓦格納集團服役一段時間,並表示這是他的決定,「我認為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尼古拉‧佩斯科夫表示,在經過3週訓練之後他前往烏克蘭盧甘斯克地區,以化名身份作戰,過程不滿半年,並曾被授予1枚勳章。被問到父親對他服役一事的看法時,尼古拉‧佩斯科夫說:「我認為他為我感到驕傲,我父親跟我說,我做了正確的決定。」

俄羅斯《工商日報》(Kommersant)報導指出,尼古拉‧佩斯科夫出生於1990年,1991年蘇聯解體後在英國住了10年,之後他返回俄羅斯,並於2010年至2012年在戰略火箭軍服役。

*傳烏軍第聶伯河東岸建立陣地 春季反攻似有眉目

根據一份新的分析報告,烏克蘭部隊已經在第聶伯河東岸成功建立了陣地。外界推測,相關進展可能是基輔投入春季反攻的早期跡象。

美聯社報導,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昨天深夜指出,親克里姆林宮軍方部落格上的地理定位畫面顯示,烏克蘭部隊已經在奧列什基鎮(Oleshky)附近建立據點,而且有到達相關陣地的「穩定補給線」。

分析家普遍認為,如果烏克蘭展開春季反攻,其中一項主要目標將是在俄羅斯和遭到併吞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n Peninsula)間的陸地走廊進行突破,這就需要跨越烏南第聶伯河(Dnipro River)。

媒體報導,建立類似陣地意味反攻已經開始。不過烏克蘭南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胡梅紐克(Natalia Humeniuk)對此回應,應該耐心等待。她沒有針對戰爭研究所報告予以證實或否認,強調基於作戰和安全理由,無法揭露在第聶伯河三角洲的軍事行動細節。

胡梅紐克告訴烏克蘭電視台說,「前線穿過一條寬闊的滔滔大河,必須克服像第聶伯河這樣的障礙」,這是「非常艱難的工作」。

俄羅斯扶植的赫松(Kherson)占領區行政首長薩爾多(Vladimir Saldo)今天否認烏軍已經在第聶伯河東岸建立據點,強調俄軍仍「全面掌控」當地。

自從一年多前俄羅斯對烏克蘭全面入侵以來,這場衝突已經演變成為消耗戰,雙方都無法掌握作戰勢頭。不過烏克蘭最近從西方盟友取得先進武器並有剛到西方完成訓練的新部隊,引發外界日益期待烏軍反攻號角響起。

*「淪莫斯科大外宣」 烏總統顧問嗆爆盧沙野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受訪,脫口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國際輿論譁然,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22日直呼盧沙野言論荒謬,還奉勸他不要淪為莫斯科的大外宣。

據烏克蘭媒體《TCH》報導,波多利雅科強調,所有後蘇聯國家都有明確的主權地位,這在國際法中都有記載,但「俄羅斯除外,它以欺詐手段獲得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

他表示,「從一個對其千年歷史一絲不苟的國家(指中國)的代表那裡,聽到荒謬的『克里米亞歷史』,這很奇怪。」

波多利雅科奉勸盧沙野,如果想成為一個有格局的政治人物,就不要一再重複俄羅斯大外宣論調。

*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 歐盟外交首長:不可接受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質疑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主權國家地位,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今天表示,盧沙野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

法新社報導,波瑞爾(Josep Borrell)同時表示,他希望盧沙野的相關言論並不反映中國政府立場。

他推文說:「中國駐法國大使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

「歐洲聯盟只能假定這些宣告不代表中國的官方政策。」

波瑞爾的推文是這位中國使節21日在法國電視台發表的相關言論引發歐洲不滿最新的跡象。

盧沙野當天接受法國LCI新聞台訪問,主持人詢問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盧沙野尷尬地笑著說,「不一定,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主持人提醒,根據國際法,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盧沙野卻表示,「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以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

烏克蘭和歐盟成員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這些已經獨立的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對盧沙野上述言論予以譴責。

法國外交部對盧沙野的言論表達「驚愕」,並且強調北京必須澄清這是否反映中國政府立場。

中國雖然跟俄羅斯關係緊密,仍試圖在烏克蘭衝突中扮演中立的一方,並為這場衝突提出一套模糊的政治解決方案。巴黎和華府都呼籲北京扮演更積極角色,推動莫斯科走向和平。

*被馬克宏言論氣到 學者:美應重新檢討對烏克蘭戰爭捐助

法國總統馬克宏9日結束訪中行程在總統專機上接受訪問表示, 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要戰略自主,不應成為美國附庸,這番談話引發軒然大波。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副總裁卡拉法諾(James Jay Carafano)和該基金會柴契爾自由中心高級研究員(Victoria Coates)22日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撰文指出,由於馬克宏的言論讓華府憤怒,美國應重新檢討對烏克蘭戰爭的捐助程度。

文章指出,馬克宏的言論揭示了一種自私和憤世嫉俗的觀點,他希望美國承擔烏克蘭戰爭的大部分負擔,但認為法國沒有義務在太平洋發生戰爭時支持美國。因此,套用馬克宏去年12月在白宮的談話,「我們必須在烏克蘭問題上成為戰友,但美國必須單獨面對中國」。

文章指出,馬克宏的言論應該喚醒華府,應重新考慮美國作為烏克蘭戰爭主要捐助國的地位,美國國會應該要求白宮提供一份關於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在過去14個月中參與資助烏克蘭的完整報告,聯邦眾議院還應該明確表示,在收到這份報告之前,不會考慮今後為烏克蘭提供額外資金的任何請求。

兩位作者強調,拜登將烏克蘭戰爭描述為與歐洲盟友共同展開的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全球民主鬥爭,但馬克宏的談話暴露了這個理由是虛偽的。

*赴美隨行記者拿不到簽證 俄外長怒嗆:給我記住!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23日撂狠話,莫斯科當局「不會忘記」也「不會原諒」華府拒絕核發簽證給隨同他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的俄羅斯記者。

俄羅斯4月擔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輪值主席,拉夫羅夫為主持數場安理會的會議而前往位於美國紐約市的聯合國總部,但隨行的俄羅斯記者卻拿不到赴美簽證。

拉夫羅夫對此除怒嗆「不會忘記」與「不會原諒」,還譴責華府拒發簽證之舉「愚蠢」,以及嘲諷美國自詡是「最強大、最聰明、最自由與最公平」,但卻孬到不敢發簽證讓俄國記者入境,美國信誓旦旦要保障的言論自由的價值也不過如此。

目前並不清楚美方此舉,是否意在報復俄國日前逮捕1名華爾街日報的美籍記者。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3月底以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逮捕曾是法新社駐莫斯科記者的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

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說,俄國記者遭拒發美簽,證明華府對格什科維奇被捕有「想像中的擔憂…否則,他們(美國)不會這樣對待俄羅斯記者」。格什科維奇是前蘇聯解體30多年來首名被以間諜罪名逮捕的外籍記者。

(自由電子報)
--
*戰狼踢鐵板?盧沙野稱前蘇聯國家主權未定惹議 法外交部召見要解釋

中國戰狼踢到鐵板。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表示根據國際法,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主權國家地位,引發歐洲政界強烈不滿。據法媒報導,法國外交部今天下午將召見盧沙野,要求解釋。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接受LCI電視台專訪時表示,「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以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

盧沙野拒絕回答主持人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的提問,只說,「不一定,取決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沒有這麼簡單」。當主持人追問,俄國邊界問題是否仍未解決時,盧沙野卻叫他「停止詭辯」。

這番言論激起前蘇聯國家以及國際社會的怒火,因為它等同於否定了從前蘇聯解體國家的主權地位,包括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哈薩克等14國,許多東歐國家也相繼提出官方抗議聲明。

根據世界報(Le Monde)、法國1台(TF1)等法媒的最新消息,盧沙野已接到法國外交部召見通知,將於法國時間今天下午前往解釋。

世界報指出,盧沙野今天預計由外交部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辦公室主任瓦希(Luis Vassy)接見。

法國參議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卡托蘭(André Gattolin)認為,「應該要傳達清楚訊息,因為總統馬克宏近日訪中帶來不好形象,更別提他關於台灣的爭議發言」。

這並非法國外交部首次召見盧沙野,過去他也曾因為不實批評法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在養老院的治理,以及污辱智庫學者博達安(Antoine Bondaz)等事件遭到召見。

法媒報導,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3個波羅的海國家也將聲明轉化為行動,同將於今天分別召見中國大使。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召見大使目的為「要求澄清,好知道中國對各國獨立的立場是否有所改變」。

法國政府在盧沙野的專訪播出後隔天作出回應,表示對於盧沙野發言感到「驚愕」,並要求中國澄清盧沙野的言論是否反映中國政府立場,「而我們希望不是」。

俄烏戰爭之際,歐洲各國對於此番否定前蘇聯國家主權的言論感到非常憤怒,也對盧沙野多年來的戰狼外交行徑忍無可忍。

近80名歐洲議員23日也在世界報發表公開信表示,盧沙野的激進言論嚴重侮辱相關國家的歷史、文化及完整性,並且明顯違反國際法,必須視為對法國歐洲夥伴國家安全的威脅。

信中形容盧沙野的言論是最糟糕的「戰狼」行徑,完全超出外交辭令可接受的範疇,並呼籲柯隆納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 波羅的海3國召見中國代表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宣稱,根據國際法,蘇聯解體後出現的國家不具備主權國家地位。這番言論惹惱東歐國家,波羅的海三國今天召見中國代表,要求對方就上述言論提出解釋。

法新社報導,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將要求中國外交官說明「中國對(蘇聯解體後成立的國家)獨立的立場是否已經改變,並且提醒他們,我們不是前蘇聯國家,而是曾遭蘇聯非法占領的國家」。

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說,他正設法釐清「為何中國會對波羅的海國家抱持這種立場或提出這種評論」。

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上,薩克納表示,波羅的海三國毫無疑問皆是主權獨立國家,也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和北約(NATO)成員國。

他說:「但我希望(中方)提供一個解釋。我們對那番言論並不滿意。」

盧沙野21日接受法國LCI新聞台訪問,被主持人詢問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時說,「不一定,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沒有這麼簡單」;他還表示,「根據國際法,這些蘇聯解體後出現的國家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以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盧沙野此番言論隨即引發嘩然。

北京今天企圖平息爭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尊重各國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且是蘇聯解體後首先與相關國家建交的國家之一。

盧沙野的言論已引起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嚴正抗議,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Borrell)今天也在推特發文表示,盧沙野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歐盟希望得到解釋。

*陸駐法大使發言惹怒多國 大陸外交部:尊重所有前蘇聯國家主權地位

北京當局24日針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的爭議性言論回應表示,「尊重所有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地位」。

盧沙野21日接受法國LCI電視台採訪時,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引起歐洲強烈反彈。

法新社報導,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被記者問到盧沙野的言論是否代表中方立場,毛寧表示,中方尊重所有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毛寧說,中國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是率先與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中國駐法使館:盧沙野的評論只是個人觀點

半島電視台台北時間今晚報導,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今天針對盧沙野失言風波表示,中國駐法國大使的評論只是「表達個人觀點」,不應被過度解讀,他的發言並非中國的政策聲明。

這是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發表「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論引發風波以來,中國官方首度直接針對盧沙野的談話表態。

在此之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下午針對此事的回應是,中國尊重各國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且是蘇聯解體後首先與相關國家建交的國家之一。這一說法並未直接對盧沙野的談話表態,但被視為間接否認盧沙野「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的說法。

盧沙野諸如「前蘇聯國家並無主權國地位」、「克里米亞半島主權取決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及質疑訪談主持人「沒有讀書嗎」等語,已為中國釀成巨大外交風波。不但引發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法國及歐盟抗議及譴責外,法國部分政界人士更集體要求法方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近80歐洲議員發表公開信 促法國驅逐中駐法大使盧沙野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1日在接受LCI電視台採訪時,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盧沙野這番對解體後獨立的14個國家的主權言論,引起反彈。近80名歐洲議員在法國「世界報」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對這種「無恥的攻擊」不能沒有反應,要求儘快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的人」。

議員們在周日的公開信中表示,法國政府應對盧沙野的咄咄逼人的言論「採取行動」;議員們認為「這些言論明顯違反國際法,必須被視為對法國的歐洲夥伴國的安全構成威脅」。
轟「最糟糕」戰狼言論
公開信強調,盧沙野公開宣稱,前蘇聯各共和國在國際法下沒有有效的地位,「這種評論遠遠超出了可接受的外交話語的範圍。這是最糟糕的『戰狼』言論,不應不予回應。」

公開信指出,「這不是盧大使第一次發表無恥和貶損的言論。他最近說,一旦台灣人民受控於北京,他們就應該接受『再教育』。」

議員們表示,「在最近的過去,法國政府已經迅速採取行動,驅逐了那些發表不當言論的外交官。正是考慮到這些先例,我們要求宣布盧沙耶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以回應他完全不可接受的行為。」

公開信希望科隆納,「採取措施,強調法國對基本價值觀的承諾,這些價值觀使得我們歐洲團結一致。」

盧沙野無視國際公認的東歐與中歐地區邊界,21日在接受接受法國LCI新聞台訪問時表示,烏克蘭這個前蘇聯國家不具有獨立國家主權。

根據彭博新聞報導,盧沙野接受專訪時,被問及在2014年遭俄羅斯併吞的克里米亞,是否為烏克蘭的一部分時表示,「前蘇聯國家」沒有國際法所認可的有效主權國家地位。這說法與中國在1991年承認波羅的海國家為獨立存在的政策不同。

法國外交部表示對盧沙野的發言感到「驚愕」,並敦促中國澄清這些評論是否反映了其官方立場。 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盧沙野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

同為前蘇聯成員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更是宣布要召見中國大使解釋盧沙野的說法。

盧沙野21日的言論,也讓馬克宏想與中國攜手推動烏俄和平的計畫胎死腹中;馬克宏原希望利用交顧問博納(Emmanuel Bonne)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會談,來建立俄烏未來和談的基礎框架。

不少歐盟東部成員國,原本就對馬克宏的願景感到不滿,尤其是在歐洲戰略自主權和減少對美國依賴等方面;馬克宏4月出訪時, 一席要歐洲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的發言,更是引發軒然大波。

*烏克蘭等國譴責盧沙野言論 轟中國「不配主持和平」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一席烏克蘭為前蘇聯國家無獨立主權的發言,引來各國強烈譴責,指稱此發言意外揭露了北京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真正態度,根本不配主持和平。

盧沙野21日接受LCI專訪時,被問及在2014年遭俄羅斯併吞的克里米亞,是否為烏克蘭的一部分時表示:「這些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中,並無有效地位,因為並沒有具體化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的國際協議。」此說法不僅質疑烏克蘭的地外,還包括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國家,其中有不少都是歐盟成員國。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23日做出回應,表示前蘇聯國家的地位是「載於國際法中」,「聽到一個謹慎看待自身千年歷史的國家,其代表卻說了荒謬版的『克里米亞史』,感覺很奇怪」。

而同為前蘇聯成員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則隨即宣布召見中國大使解釋盧沙野的說法。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2日上推特發文指出,「波羅的海國家為什麼不相信中國會『促成烏克蘭的和平』,因為這位中國大使辯稱克里米亞是屬於俄羅斯,而我們的邊界沒有法律依據。」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表示,盧沙野的發言不但是錯誤的,而且還扭曲了歷史;拉脫維亞外交部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ēvičs)則表示:「中國駐法國大使有關國際法和國家主權的言論完全不能接受。我們期待中方作出解釋並撤回這一說法。」

法國外交部表示,對大使的發言感到「驚愕」,敦促中國澄清這些評論是否反映了其官方立場,並指出這些國家在經歷幾十年的壓迫後取得了獨立,而就烏克蘭的情況而言,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全體,都在烏克蘭於1991年宣布獨立時承認了其主權與包括了克里米亞的邊界。

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盧沙野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歐洲聯盟只能假定這些宣示不代表中國的官方政策。」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言論失信歐美 馬克宏友中路線再受挫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週五(4月21日)在訪談中稱「前蘇聯國家不具獨立國家的主權地位」的言論,引起歐美國家廣泛撻伐,使得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爭取中國協助調停俄烏戰爭的外交努力再次受到打擊。

彭博社報導,馬克宏此前在未徵詢歐盟成員國意見的情況下,呼籲中國促成俄烏談判一事,加劇了外界對基輔能否於春季反攻中收復失土的疑慮,遭盟友批評可能危及歐盟的團結、讓支持烏克蘭的盟友戰線鬆動。

馬克宏所提的「戰略自主」、「減少對美依賴」等歐盟願景,也令許多東歐國家感到不滿;本月稍早,他在訪中期間呼籲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而被扯進中美衝突的言論,招致許多批評。

盧沙野21日發表的言論,又在馬克宏頭上澆了一盆冷水,後者本希望北京做俄烏戰爭調停者——儘管中國自詡中立,但北京卻並未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的侵略。此外,中俄稱雙方「友誼無上限」,也引發外界質疑中國能否稱職扮演調停人角色。

歐洲近80名議員:法國應驅逐盧沙野
盧沙野的言論在歐洲引起了強烈反彈,23日有近80名歐洲議員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共同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應對盧沙野「無恥的攻擊」採取行動,盡快宣布驅逐盧沙野。

公開信強調,盧沙野的發言是糟糕的「戰狼」言論,以外交語言來說非常不適合、更明顯違反國際法,不僅嚴重侮辱有關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國格,還可能對法國的歐洲盟友構成安全威脅,法國不應坐視不管。

議員們在信中表示,在歐洲因俄烏戰爭而動盪不安的此刻,民主世界須向獨裁國家發出明確的信息,以捍衛盟友國家的主權。有鑑於過去發表過不當言論的外交官曾被法國政府迅速驅逐,他們要求法國此次比照辦理,宣布驅逐盧沙野這個「不受歡迎之人」。

此前,法國外交部已對盧沙野的發言表示「失望」, 歐盟最高外交官博雷爾(Josep Borrell)亦稱該言論「不可接受」,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更表示:「如果有人仍然想知道為什麼波羅的海國家不信任中國能『調解烏克蘭和平』,這裡有一位中國大使認為,克裡米亞是俄羅斯的,他還說我們國家的國界沒有法律依據。 」

前蘇聯集團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皆宣布將召見派駐當地的中國外交官,要求解釋。

就在盧沙野的言論引發歐洲多國眾怒的幾天後,中國澎湃新聞於24日刊出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的訪談。據該報導,傅聰再度提到「無上限」一詞,但這次不只用來形容中俄關係,更稱中歐關係也是如此。

馬克宏惹惱白宮
馬克宏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日通了電話,兩人在通話中的語氣都很冷淡,字裡行間許多言外之意,都引發外界揣測。

熟悉拜登政府思路的消息人士告訴彭博社,在俄烏戰爭這個敏感外交議題上,馬克宏不與盟友協商就擅自出主意的行事,令認為「中國顯然不願意對普京施壓」的白宮很是惱火。

一位匿名法國官員告訴彭博社,馬克宏辦公室20日發表了一則相關聲明,就是為了平息「法國總統在台海兩岸議題上,與美國不同調」的說法。

相較之下,拜登辦公室發表的聲明稱,兩位總統「重申了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文長雖然較短,卻直接提及了馬克宏聲明中隻字未提的台灣。

法參院副議長率團訪台
在馬克宏因兩岸關係於西方世界處境尷尬之際,法國參議院副議長暨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24日率團訪台。

台灣中央社報導,在訪團為期5日的行程中,預計將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並參訪台灣重要經濟文化建設。此外,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亦將設宴款待李察,雙方將就台海等印太地區地緣政治情勢、台灣民主人權價值、台法經貿及半導體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台灣外交部表示,此行是李察第4度訪台,上週法國國民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博多黑(Eric Bothorel)也率團訪問,除顯示雙方友誼深厚,也在俄烏戰爭未歇、中國對台文攻武嚇之際,向國際社會傳達「台法同為民主陣營一份子、齊心守護共享價值」的重要訊息。

*盧沙野有哪些引起西方震驚的言論?

據中國官媒的資料,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1964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小學四年級便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語專業,之後就讀南外,1982年考入中國外交部直屬高校外交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國外交部,198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在之後的20多年時間裡,他從中國外交部非洲司一名隨員步步高升,2009年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長。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他曾掛職武漢市副市長,並於2015年7月出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研究局局長。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擔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2019年7月,盧沙野出任駐法國大使。

擔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期間,盧沙野屢屢通過接受媒體采訪以及在在加拿大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就孟晚舟事件聲討加拿大方面,如將孟晚舟的被捕歸結於"白人優越感"作祟,指責西方某些勢力對華采取雙重標准。他的言行顯然受到中國外交部的褒獎。2019年1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記者會上評論說,

"盧大使文章可能戳到了某些加拿大人的痛處。我們希望這些人能痛定思痛,立即糾正錯誤,以免痛上加痛。"

指控法國養老院護理人員
就任駐法國大使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在2020年3、4月間高調進行公關宣傳,大談中國抗疫成功,同時批評西方國家對危機的處理方式。2020年4月12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網站發表名為《把顛倒的事實再顛倒過來 --一名中國駐法國使館外交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的文章,指責西方國家一些媒體、專家和個別政客看不得中國取得抗疫勝利,通過制造"中國延誤疫情論"和"中國掩蓋真相論"污蔑、抹黑、攻擊中國,並稱法國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一夜之間拋棄了自己的工作.....讓病友們在飢餓和疾病中死去"等等。法國各黨派人士對這篇未具名文章表達了強烈不滿,批評中方發布不實資訊及侮辱法國的醫護人員。法國外交部因此召見盧沙野表達抗議。

罵法國著名學者是"小流氓"
2021年2月,盧沙野去信法國參議院友台灣小組主席阿蘭·裡夏爾(Alain Richard),要求其取消訪問台灣的行程。之後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學者安托萬.邦達茲(Antoine Bondaz)在推特中批評盧沙野干預法國民主制度,不可接受。中國駐法大使館隨即發推稱邦達茲是"小流氓",引發法國輿論嘩然。法國媒體紛紛批評稱中國外交"畫風粗野",是"戰狼外交"。對此,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回應稱,"如果真有'戰狼',那一定是因為'瘋狗'太多太凶"。安托萬·邦達本人在接受法國電視五台訪談時表示:"罵我"小流氓"不會影響我的工作。但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大使館在外國任意使用這種粗野的修辭,以及中國大使可以在法國領土隨意地辱罵記者和議員"。

"大使今天沒空"
2021年3月22日,中國外交部以"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為名對歐方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其中包括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萊克斯曼。當日,法國外交部發布新聞稿,稱中方"侮辱、煽動和威脅法國研究人員和法國議員",並表示要"召見"盧沙野,當面向他傳達法國的立場。對此,中國駐法大使館回復說:大使今天沒空,明天將另行前往法國外交部進行交涉。《環球時報》2021年3月24日發表文章說,"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3日上午如約前往法國外交部歐盟對中國個體、實體的制裁決定和台灣問題提出交涉。據記者獲悉,當天交涉現場的氣氛'火藥味十足',盧沙野大使也沒有用其慣常使用的法文和法方交涉,而是全程說中文,要求法方必須改弦更張,停止當下'毒化中法關系'的行為。"

2021年10月25日,盧沙野在其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網發出標題為"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文章,"的文章,批判法國《費加羅報》記者塞巴斯蒂安·法萊蒂(Sébastien Falletti)關注台海議題的文章,並斥責《費加羅報》的文章充斥著這對中國的虛假敘述。2021年10月27日,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秘書長克裡斯托夫·德盧瓦爾發表一篇《我們禮貌地呼籲中國駐巴黎大使停止對記者的肆意謾罵》的評論,要求他立刻停止對新聞媒體的肆意謾罵,並建議說,如果盧沙野認為法國媒體過於獨立,他可以嘗試申請調職到另一個威權國家,例如朝鮮。

統一後對台灣人進行再教育
2022年8月3日,盧沙野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接受法媒BFM TV采訪。他說,"十年前、二十年前,台灣大部分人是支持統一的,為什麼現在反對呢?這是因為民進黨散布了很多反華宣傳"。"統一後,我們要進行一次再教育。我相信到那時,台灣人會再次支持統一。他們會再次變成愛國者",他接著說道。英國《獨立報》指出,盧沙野的這番言論,令人聯想到中國用來描述其對待新疆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說詞。維吾爾人權團體發聲反對北京"蠻橫行徑",表示"這就是中國在新疆執行集中營的又一證據"。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指出,"此番言論不僅讓部分法國人看清中國對台灣的企圖,也很可能是這位中國大使的策略性錯誤,因為這恐怕再重創他和中國的形象。"

克裡米亞歸屬和前蘇聯國家主權地位
2023年4月21日,法國電視一台新聞台電視節目專訪盧沙野,訪談中涉及了克裡米亞歸屬與蘇聯解體。盧沙野表示,"克裡米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蘇聯時期,赫魯曉夫把克裡米亞送給了烏克蘭","如果依照國際法,前蘇聯國家並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一項真正的國際協議,將這些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國家地位具體化。"他的此番言論招致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的強烈不滿。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對盧沙野相關言論感到"驚愕",並要求中國當局澄清立場。4月23日,近80名歐洲議員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共同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長科羅那(Catherine Colonna)應對盧沙野"無恥的攻擊"采取行動,宣布驅逐盧沙野這個"不受歡迎之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4月24日的例行新聞會上被問及如何評論盧沙野的這些言論時表示,"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前蘇聯是聯邦制國家,對外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國際法主體地位。這不否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具有主權國家地位。"

2022年8月11日,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發表一篇介紹中國在歐洲的5位"戰狼"外交官的文章,其中盧沙野被認為"戰狼指數五顆星"。

*烏克蘭反攻有眉目 傳烏軍在第聶伯河東岸建立陣地

根據一份新的分析報告,烏克蘭部隊已經在第聶伯河東岸成功建立了陣地。外界推測,相關進展可能是基輔投入春季反攻的早期跡象。

美聯社報導,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22日深夜指出,親俄軍方部落格上的地理定位畫面顯示,烏克蘭部隊已經在奧列什基鎮(Oleshky)附近建立據點,而且有到達相關陣地的「穩定補給線」。

分析家普遍認為,如果烏克蘭展開春季反攻,其中一項主要目標將是在俄羅斯和遭併吞的克里米亞半島間的陸地走廊進行突破,這就需要跨越烏南第聶伯河。

媒體報導,建立類似陣地意味反攻已經開始。不過烏克蘭南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胡梅紐克(Natalia Humeniuk)對此回應,「應該耐心等待」。她沒有針對戰爭研究所報告予以證實或否認,強調基於作戰和安全理由,無法揭露在第聶伯河三角洲的軍事行動細節。

俄羅斯扶植的赫爾松占領區行政首長薩爾多(Vladimir Saldo)今天否認烏軍已經在第聶伯河東岸建立據點,強調俄軍仍「全面掌控」當地。

自從一年多前俄羅斯對烏克蘭全面入侵以來,這場衝突已經演變成為消耗戰,雙方都無法掌握作戰勢頭。不過烏克蘭最近從西方盟友取得先進武器並有剛到西方完成訓練的新部隊,引發外界日益期待烏軍反攻號角響起。

與此同時,「華盛頓郵報」引述歐洲情報機構取得的俄羅斯情報文件報導,俄羅斯嘗試拉攏德國的極左及極右勢力,在德國建立反戰情緒及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持,破壞西方團結,並計畫按俄方的要求凍結戰爭。

這些大多來自去年7月至11月的文件顯示,拉攏德國的極左及極右陣營是俄國的明確目標。並指出克宮試圖讓極左左翼黨國會議員瓦根內克特(Sahra Wagenknecht)、極左陣營及AfD之間建立新聯盟,直接干預德國政治。

事實上,今年2月25日柏林勃蘭登堡門就有約1.3萬人集會,呼籲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集會由瓦根內克特等人領導,參與者包括數十名AfD成員。

*高加索「兩亞」衝突升溫!外媒:俄忙打仗 影響力不再

亞塞拜然23日在與亞美尼亞接壤的爭議性領土「納卡區」(Nagorno-Karabakh)設立檢查哨,引發亞美尼亞強烈不滿,讓兩國本已緊張的關係急速升溫。俄羅斯24日表示正持續調停「兩亞」紛爭,並呼籲兩國遵守停火協議。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為了爭奪納卡區,曾在1990年代、2020年兩次爆發重大戰爭。根據2020年由俄羅斯居中調停後簽訂的兩國停戰協議,因納卡區的拉欽走廊(Lachin corridor)是唯一重大聯外道路,因此由俄羅斯部隊負責居中維和,並確保地區的人員與貨物能自由流通。

亞塞拜然巴庫(Baku)當局卻宣稱,因亞美尼亞持續威脅及挑釁,加上為了「避免非法人力、武器及地雷運輸」,它們已在當地時間23日中午12時於拉欽走廊設立檢查哨。巴庫當局說,他們偵測到有軍車進入亞賽拜然領土,且在邊境附近發現建造軍事基地的證據。巴庫當局並表示,將與俄羅斯部隊攜手設立檢查哨。

亞美尼亞外交部將上述指控斥為「天馬行空、毫無根據的臆測」,並稱設立檢查哨是對2020年停火協議的「重大侵犯」。

納卡區分裂主義人士呼籲莫斯克當局「盡速介入並開啟討論」,包括避免設立檢查哨。

華府在一則聲明中表示,設立檢查哨可能將破壞該區為和平進程所建立起的信心,並為此深表憂心。華府呼籲雙方重啟和平談判,並避免在邊境發起挑釁行為。

俄羅斯24日表示正調停「兩亞」紛爭,並呼籲兩國遵守停火協議。法新社指出,俄羅斯自去年起將重心放在對烏戰爭後,對兩亞的影響力便大不如前,拉欽走廊的緊張關係也不斷升溫。去年12月,亞塞拜然激進組織占領拉欽走廊,宣稱要藉此抗議該區的非法採礦活動。亞美尼亞葉里凡(Yerevan)當局指控巴庫當局為該組織的幕後傭者、欲藉此挑起人道危機。

*陸駐歐盟使團長傅聰:中俄合作無上限、中歐同樣如此

隨四月初法國總統馬克宏、歐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訪問大陸,中國大陸正積極推進中歐關係。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近日在接受陸媒專訪時表示,中俄合作是「無上限」的,中歐同樣如此,並稱不應將中歐關係與烏克蘭問題捆綁,並提到,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兩國和解,對解決烏克蘭危機在內的其他國際熱點問題,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據澎湃新聞,傅聰在受訪時,談及歐盟謀求戰略自主,以及烏克蘭問題上中歐的溝通及中方立場等,提及中方支持歐洲聯合自強,堅決反對搞陣營對抗。

傅聰說,他反覆向歐方強調,中歐關係是多面向的,不是單一議題的;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不應將中歐關係與烏克蘭問題捆綁。

他說,中國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危機的當事方,中國也是這場危機的受害者,在烏克蘭危機上指責中方完全站不住腳,中方的目標就是實現和平,方式就是勸和促談。「總而言之,雙方(中歐)日益認識到,烏克蘭問題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更不應成為雙方交流合作的障礙」。

對於中俄關係「無上限」的說法,傅聰解釋,歐方也應正確理解,中國一貫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我們也始終認為,各國友誼與合作是無止盡的,不應該人為設限。中俄合作是『無上限』的,中歐同樣如此。」

傅聰還示警,要對利用中俄關係挑撥中歐關係的圖謀保持警惕。他說,一些國家、一些人士反覆編造炒作所謂中國事先知情、中俄合作無上限、中國提供武器等虛假訊息,目的就是造謠抹黑中國、挑撥中國和其他國家關係,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接著,對於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簽訂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協議,傅聰直言,這對解決包括烏克蘭危機在內的其他國際熱點問題具有重要藉鑑意義:一是要堅持政治解決、談判解決;二是要堅持減壓降溫,避免火上澆油;三是要合作應對外溢效應。

提及中歐關係的兩個外部因素:烏克蘭危機、美國對歐盟的影響。傅聰說,歐方不應透過烏克蘭危機的棱鏡看待中歐關係,更不能以犧牲中歐關係和中國利益為代價發展對美關係,「我們希望並相信,歐盟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實現真正戰略自主。」

展望未來,傅聰說,雙方要相向而行,加快落實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全面重啟各領域交流對話,穩固中歐友好合作主基調。他說,舉辦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今年中歐雙方最重要的政治議程,目前雙方正加緊對接,積極推進各項籌備工作。

*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 烏克蘭總統顧問批荒謬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受訪時質疑前蘇聯國家的主權,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今天譴責盧沙野的評論很「荒謬」。

盧沙野21日接受法國LCI新聞台訪問,主持人詢問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盧沙野尷尬地笑著說,「不一定,取決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主持人提醒,根據國際法,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盧沙野卻表示,「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以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

這種說法不只質疑去年2月遭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還有1991年蘇聯解體後成為獨立國家的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其中包括許多歐洲聯盟(EU)成員國。

法新社報導,波多利雅科今天回應,前蘇聯國家的地位「載於國際法中」,「聽到一個謹慎看待自身千年歷史的國家(指中國)有代表說了荒謬版的『克里米亞史』,感覺很奇怪」。

中國雖然跟俄羅斯關係緊密,仍試圖在烏克蘭衝突中扮演中立的一方,並為這場衝突提出一套模糊的政治解決方案。

波多利雅科說,若想扮演重要政治角色,就不要模仿俄羅斯人的宣傳。

莫斯科與北京政府過去幾年已加強合作。華府指控北京考慮出口武器給莫斯科,但中國否認。

*中駐法大使盧沙野「克里米亞」言論惹議 前蘇聯國家譴責

本周五(4月21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法國電視台LCI(La Chaîne Info)的節目上回答有關俄烏戰爭的問題。在與主持人談到克里米亞的歸屬時,盧沙野說:「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問題,這其中含有歷史因素,問題沒那麼簡單」。

盧沙野指出,克里米亞在歷史上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是由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交給烏克蘭的。當時節目主持人提醒盧沙野:「根據國際法,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盧沙野接著回應:「根據國際法,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實際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具體認定其主權地位。」

烏駐法大使:沒有模糊空間
烏克蘭媒體《基輔獨立新聞》(Kyiv Independent)報導,烏克蘭駐法國大使奧梅利琴科(Vadym Omelchenko)對盧沙野此番言論感到相當不滿。奧梅利琴科在其推特上寫道「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沒有模糊空間。蘇維埃帝國不復存在,歷史正在繼續前進。」

在這位中國駐巴黎大使質疑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後,法國以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也接連對盧沙野的言論表示失望。法國政府在周日回應說,它「對於(中國駐法)大使的聲明感到震驚」,並且「全力聲援」所有受影響的盟國,稱這些國家在「經過幾十年的壓迫」後獲得了獨立。

中國官方應出面澄清
法國外交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特別是烏克蘭,它在1991年得到了中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對其包括克里米亞的領土的國際承認。」該發言人補充說,中國應該澄清這些評論是否反映了其官方立場。

法新社報導指出,盧沙野此次發言讓中國企圖扮演俄烏戰爭和平使者的努力蒙上陰影,同時也讓馬克龍嘗試與中國合作建立俄烏和談框架的計劃進一步遭受外界質疑。中國外交部對此爭議至今仍未作出回覆,也沒有立即回應媒體的評論請求。

波羅的海國家抗議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過去都曾是蘇聯的一部分,它們對於盧沙野此次言論的反應與法國一致。拉脫維亞外交部長林克維奇(Edgars Rinkevics)在其推特上寫道:「中國駐法國大使關於國際法和國家主權的言論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我們期待中方作出解釋,並完全收回這一聲明。」愛沙尼亞外長雷恩薩魯(Urmas Reinsalu)也批評盧沙野的言論「虛假且錯誤地解讀歷史」。

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補充說:「如果有人仍然想知道為什麼波羅的海國家不信任中國能「調解烏克蘭和平」,這裡有一位中國大使認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他還說我們國家的國界沒有法律依據。 」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官方稱,他們將分別召見駐愛沙尼亞的中國大使,以及駐立陶宛的代辦,要求他們作出解釋。

*克宮發言人之子自稱為俄傭兵效力 投入烏克蘭戰鬥

俄羅斯媒體「共青團真理報」昨天報導,俄國總統發言人培斯科夫的兒子尼柯萊受訪時說,他曾用化名擔任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的砲兵,參與在烏克蘭的戰鬥。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去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在歐洲引發二戰後死傷最為慘重的衝突,以及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後莫斯科當局與西方最嚴重的對峙。

根據美國外流情報文件,多達35萬4000名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人在烏國戰爭中死傷,而且這場戰事持續拖延,今年內可能無法結束。

俄羅斯罕見有高官之子對外公開自己參加過俄烏戰爭,如今33歲的尼柯萊(Nikolai Peskov)告訴民營報社「共青團真理報」(Komsomolskaya Pravda),自己曾在烏克蘭戰鬥。

尼柯萊受訪時稱:「我主動參加,我認為這是我的義務。」

共青團真理報報導,為了隱藏真實身分,尼柯萊用化名履行約半年的合約,並因為表現英勇而獲得獎章。

被問及父親的看法時,尼柯萊說:「我認為,他為我感到驕傲。我爸告訴我,我做了正確決定。」

瓦格納集團(Wagner)創辦人普里格津(YevgenyPrigozhin)則表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跟他接觸,要他讓自己的兒子當砲兵。

普里格津在通訊軟體Telegram的影片中說:「我認識的人當中,只有培斯科夫一個人送他的兒子來,而培斯科夫一度以絕對的自由派聞名。他來找我說:『收他(尼柯萊)當個普通砲兵。』」

根據俄國「工商日報」(Kommersant),尼柯萊生於1990年,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10年住在英國,之後他返回俄羅斯,於2010至2012年間在戰略火箭軍服役。

去年俄國反對派政治人物納瓦尼(Alexei Navalny)的夥伴曾假扮俄國軍官打電話給尼柯萊,要求尼柯萊向徵兵辦公室報到。根據網路上流傳的電話錄音,尼柯萊回答說自己哪裡都不會去,會透過另一個層級來解決問題。

(聯合新聞網)
--
*稱前蘇聯國主權未定 盧沙野惹毛歐洲

中國駐法大使「撒野」 波海三國抗議 法國要中方說清楚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廿一日接受法國LCI新聞台訪問,脫口稱「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實質地位,惹惱東歐國家。波羅的海三國外交部與烏克蘭大使已提出抗議,法國外交部也要中國政府出面說清楚。外媒分析,盧沙野的失言也將破壞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

盧沙野除了推翻主持人質疑的「民族自決權」,還情緒失控,怒嗆主持人沒有唸過書之外,在被問到「克里米亞是否歸屬烏克蘭」時,回應說,歷史上它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將它劃給烏克蘭。他之後補充,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中沒有實際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實現他們的主權地位。

法媒訪問口出狂言 一次挑釁14國
這番言論具有重大地緣政治意義,幾乎等於否定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地位,包括烏克蘭、立陶宛、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哈薩克等十四國。

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廿三日強調,所有後蘇聯國家都有明確的主權地位,這在國際法中都有記載,但「俄羅斯除外,它以欺詐手段獲得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他表示,「從一個對其千年歷史一絲不苟的國家(指中國)的代表那裡,聽到荒謬的『克里米亞歷史』,這很奇怪。」

稱克里米亞歷來屬俄 烏克蘭反駁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廿二日在推特發文表示,波羅的海三國聯合召見中國大使,是為了回應盧沙野「不容外界接受的評論」。愛沙尼亞外長雷恩薩魯也直指,盧沙野的言論「虛假且錯誤解讀歷史」。

彭博報導,盧沙野的失言讓中國企圖扮演烏克蘭戰爭和平使者的努力蒙上陰影,同時也讓馬克宏企圖與中國合作建立烏俄和談架構的計畫進一步遭受外界質疑。

法國外交部廿三日發表聲明,對盧沙野的言論感到「驚愕」,重申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違反國際法,強調「全力聲援」所有受影響的盟國,並說這些國家「在受到數十年的壓迫後」獲得獨立。至於盧沙野的言論是否代表中國政府立場,法國當局認為應該由中國政府出面說明。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和中國外交部並未予以回應。

盧沙野因強硬言行,被封為「戰狼大使」。他在訪問時談到台海問題,再次強調「是由中國人決定台灣的命運。盡一切可能,若無法和平統一,會採取所有可能行動。」在面對主持人提到毛澤東曾導致上百萬人喪命時,他更質疑主持人:「你有念過書嗎?」並當場批評對方「每次訪問我都用過去的不實流言詭辯,您不誠實」。

*續槓西方 俄驅逐德外交官 警告公民別赴加

俄羅斯外交部廿二日宣布,為報復德國「大規模」驅逐俄國大使館工作人員,決定驅逐逾廿名德國外交官,人數約為當前德國使團的三分之一,並指控柏林持續破壞雙邊關係。

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向國營電視台「紅星」(Zvezda)表示,逾廿名德國外交官必須離開俄國。德國外交部則回應,已注意到俄方聲明,德國政府和俄方近幾週來持續透過各自駐外代表處,針對人事問題進行接觸,這項驅逐令是上述進程的一部分,但未提及任何驅逐俄國外交人員的行動。

俄國外交部表示,俄方決定仿效柏林,也將德國外交官逐出俄國。此外,俄國還將限制德國駐俄外交使團的規模,並表示德國駐俄國大使馮蓋爾(Geza Andreas von Geyr)五日已接獲上述措施的相關通知。

與此同時,俄國外交部廿二日在通訊軟體Telegram發布旅遊建議,指稱由於加拿大出現多起針對俄國公民的歧視事件,還涉及肢體暴力,建議俄國公民不要基於旅遊、教育和商業聯繫等目的前往加國,「若您身處加拿大,我們敦促您保持警覺,特別是在公共場合」。

路透報導,加拿大是力挺烏克蘭的國家之一,除制裁數百名俄國官員和企業,還實施大規模貿易禁令。莫斯科上週已為此制裁三三三名加國官員和公眾人物,包括著名奧運選手。

烏俄戰況方面,與烏克蘭接壤的俄羅斯南部城市貝爾哥羅德(Belgorod),廿日晚間由於俄軍蘇愷-34戰機不慎遺落彈藥,導致當地發生大爆炸,造成三人受傷,在街道上留下約莫廿公尺寬的坑洞。廿二日又在同一地點發現一枚未爆彈,為執行引爆作業,州長葛拉特卡夫(Vyacheslav Gladkov)下令十七棟建物淨空,超過三千人受到影響,但未提及該未爆彈是否與兩天前彈藥遺落事件相關。

另外,白俄羅斯國防部宣布,被派往俄羅斯接受使用「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飛彈發射核武訓練的白俄部隊,已於廿二日返國。目前莫斯科尚未公布將戰術核武運往白俄的確切時間,但俄國總統普廷曾說,白俄境內的戰術核武儲存設施將於七月一日前建造完成。這是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以來,莫斯科首次在境外部署核武。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