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00404

醫學教授 轉行 賣靈骨塔 博士寧當「送行者」 不怕被譏頭殼壞去

擁有台大醫學院博士學位的台北醫學 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陳金山,任教8年曾6度榮獲優良教師,但他不滿目前大學重研究輕教學,心灰意冷下竟換跑道去當「送行者」,做殯葬業務員,賣生前契約和 靈骨塔位,他說:「我不會妥協,只好選擇離開。」有朋友笑他「頭殼壞去」,他則表示,「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只在乎自己怎麼做」。


聽到醫學系教授因不滿教學環境,改行賣靈骨塔位。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吳清山昨直呼:「可惜!浪費人才!教育部和各大學應省思。」他和教育部前 部長、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都認為,大學的功能主要是教學,教育部應訂出導正政策,讓認真教學的教師獲得公平對待。

教學屢獲殊榮
42 歲的陳金山兩年前到殯葬業服務,目前是龍巖人本松江營業處業務經理。他自幼成績優異,台南一中畢業後考入成大生物系,後來攻讀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 學研究所碩、博士班,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教授解剖學課餘還翻譯了10多本醫學著作。他6度被醫學系學生票選為年度優良教師,3度榮獲北醫 教學創新獎。他現在的工作是銷售生前契約和塔位,並在往生者過世前提供臨終關懷、提前準備相關工作,另在籌辦告別式過程中扮演家屬和禮儀師間橋樑。
說起為何棄教職,陳金山有些激動地說:「大學為了拼排名、比評鑑,往往鼓勵教師衝論文、拼升等,認真教學的老師根本得不到認同。大學最重要的不該是傳道、授業、解惑嗎?但老師為了拼研究,沒時間創新教材和教法,這對學生不公平。」
陳 金山說,他受不了這種文化,3年前有了求去念頭,所以會轉入殯葬業,「不知是幸或是不幸,因為我的父母和岳父相繼被服務過,整個過程我親身體會身後事也可 辦得這麼莊嚴,所以希望陪家屬走過傷痛。」陳金山說,親友對他的轉變很驚訝,當面沒聽過難聽話,但間接聽過有人認為他「頭殼壞去,好好的大學教授不幹,跑 去當『土公仔』(泛指殯葬業人員)。」

很能樂在其中
從教授變成殯葬業業務員,他說,最大改變是從站在講台上發號司令的老師變成得向客戶鞠躬哈腰的小業務。他坦言,他「一直還在調整,收入也沒預期好。」由於無底薪保障,只能依業績抽佣,因此月薪好的時候曾達12萬元,最近只有近 7萬元,和當助理教授差不多。
不過他說,由於有醫學背景,可更順暢地在醫師和家屬間溝通,博士學歷和大學教師的經歷,也讓家屬對他更信賴,讓他也感覺很快樂,「轉換雖然大,但只要鼓起勇氣、放下身段,走出學術象牙塔並不難。」

學生大嘆可惜
也在知名大學醫學系任教的陳妻徐淑媛說:「考量教職收入比較穩定,一開始並不贊成丈夫貿然轉職,經過一年多溝通,也體認在大學任教的瓶頸,才支持先生。看到先生在殯葬業找回自信與衝勁,很替他開心。」她表示,不擔心親友異樣眼光。
曾 上過陳金山課的北醫醫學系6年級學生張為捷說:「陳老師是極少數上課會自己編講義的老師,課前準備很充分,不像其他教授用投影片列些大綱就了事,課後也會 和學生聊天,他的離開對學弟妹是損失。」5年級學生鄭銘輝也說,陳老師教學認真,常協助學生解決生活與交友問題,離開很可惜。
北醫醫學系解剖科主任馮琮涵說:「得知他要轉職,曾苦口婆心勸他,但知道他不是一個關在研究室只求升等的教師,況且投入殯葬業也能發揮原本解剖專才,所以尊重他的選擇。」
龍巖人本松江處協理洪素珠說,一開始也擔心陳金山放不下博士身段,但他一入行,每月平均營業額就達200萬元,讓很多資深同事跌破眼鏡。
對 於陳金山棄教職,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教育部2006年推動第1期大學5年500億元計劃,對受補助學校確實較偏重研究,學校端也較重視論文發表數 量及被引用次數,但明年開始的第2期補助計劃已訴求研究與教學並重,各校也開始推動教學資源中心供有心投入教學的教授發揮,「他離開得太早了。」

陳金山 42歲
◎學歷:台南一中、成大生物系、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士及博士
◎現職:龍巖人本服務公司松江營業處業務經理
◎特殊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曾6度被醫學系學生票選為優良教師,3度榮獲北醫教學創新獎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1子1女
資料來源:陳金山

教師壓力 大學多著重研究 教學熱情常被磨滅

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陳金山有感於教學工作不受重視,辭去教職改賣靈骨塔和生前契約,學界萬分惋惜,且都強調,目前國內大學確實普遍存在重研究輕教學的問題,導致熱心教學的教師被磨滅了熱情,教育部須正視此情形,拿出對策改善。

宜調整升等機制
教育部前部長、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說,大學重研究、輕教學主因是高等教育獎助與研究掛鉤,導致大學過度傾向研究,也有大學要求教學和研究並重,結果教師「蠟燭兩頭燒」,壓力更大。
他強調:「大學的功能是教學,也是天職。」教育部應提出改善做法。他建議,各校可調整教師升等機制,修正研究與教學評估的比重,讓專注研究或教學的教師都可獲得公平對待。
政大教育系教授秦夢群說,陳金山的例子算是教育界特例,他坦言國內多數大學都過於強調研究輕忽教學,讓一些熱中教學的教師得一邊教學、一邊要努力研究以求升等,不免力有未逮,磨滅了教學熱情。

(蘋果日報)
--
優酪乳加熱 好菌會減少

Q 聽說優酪乳含好菌,但我不愛喝冰的,加熱後一樣有好菌嗎?
A 優酪乳加熱後好菌會減少,因此不建議加熱,且最好早上喝,腸胃不好者則不適合空腹,可在餐後飲用,建議一天喝一瓶200c.c.到250c.c.即可,且應選擇無糖,或依營養標示選熱量越低的越好。

廠牌可多變化
優酪乳中的益生菌依廠牌不同而有差異,如AB、LP33等,但大致來說,都是強調整腸效果,但效果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腸道環境不同,有人喝了會腹瀉,有人可能喝了反而便秘。
因此除了需要益菌,也要好的環境讓益菌生存,腸胃不好的人可額外補充果寡糖,營造好的腸胃環境,讓益菌得以生存。
此外,蔬菜、水果和足夠的水分也不能少,建議廠牌可多變化,讓腸道益菌種類更多。

(蘋果日報)
--
暖身不夠 女熱舞跳斷腳筋

足球金童貝克漢阿基里斯腱斷裂引起全球注目,但阿基里斯腱斷裂可不是球員專利。長庚醫院骨科最近接獲不少年輕人肌腱斷裂,醫師提醒,過度運動和暖身不夠都容易造成肌腱斷裂,應特別注意。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醫師陳永仁表示,最近有位18歲少女,在跳舞後腳後跟突然無力,就醫檢查發現是阿基里斯腱斷裂,該院也有一名醫師某天晨跑,腳後跟突然「波」一聲,肌腱斷裂,又痛又無力,二位患者後來都經顯微手術接回肌腱。

運動後可泡溫水
陳永仁表示,阿基里斯腱即俗稱的腳筋,主要是控制腳踝關節活動,平常不運動,若運動前暖身不夠、突然過度用力,就可能讓腳筋應聲而斷,受傷時除腳腫痛、無力外,通常外觀正常,有人拖了二、三個月才就醫。
陳 永仁形容,腳筋斷了還能走路,但就像電線外皮沒斷,裡頭銅線卻已斷裂,拖越久不但可能連外皮也拉斷,也增加接回難度,提醒民眾運動後腳跟有不適應就醫。長 庚醫院桃園分院骨科醫師張世昇說,控制體重可減少阿基里斯腱負擔,運動前可做弓箭步伸展,運動後做伸展運動或讓腳跟泡溫水舒緩,可保護阿基里斯腱。

預防阿基里斯腱斷裂注意事項
.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勿突然大量運動,要循序漸進
.維持正常體重
.運動前充分熱身,可多做弓箭步的伸展運動替阿基里斯腱暖身
.運動後也要做伸展運動或泡溫水,讓肌腱放鬆
.運動時若聽到腳後跟有「波」的聲響,合併疼痛感、無力,應就醫檢查

(蘋果日報)
--
專家提醒 防國道車禍 首要保持車距

在國道處理車禍有20年經驗的國道警察第六隊小隊長盧建國表示,高速公路上最常見的車禍,就是前方車輛因塞車突減速,後車來不及煞車撞上的事故,因此保持安全距離,是避免國道車禍的不二法則。

注意前後車狀況
盧建國表示,在高速公路上,小客車行駛在大型車輛的前、後方,發生車禍的比率確實較高,因大型車輛視覺死角多,且踩煞車需較長的反應時間,再加上若有貨物沒綑好,對行駛前後方的小客車安全威脅相當大。
盧建國說,要避免成為高速公路突發狀況的受害者,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安全車距,有了安全車距,就算發生意外,也來得及反應,亦可將傷害減到最低。
除了注意前車狀況外,盧建國提醒駕駛,也要從照後鏡注意後車的狀況,如果發現後方車輛有忽快忽慢或蛇行情況,對方很可能疲勞駕駛,此時最好遠離他,或報警處理。

(蘋果日報)
--
捷運淡水線凸槌 影響2千人

台北捷運又傳凸槌!淡水線昨天下午5時15分因士林站供電異常,影響民權西路站至劍潭站間列車運作。

「一句道歉也沒」
捷運公司緊急採取區間單線雙向運轉,平均班距長達16分鐘,1小時後才恢復正常,因適逢假日人潮多,約2千人次乘客受影響,民眾抱怨:「捷運停停走走,捷運公司連句道歉都沒有,態度惡劣。」
民眾桂逸文昨說:「我從奇岩站上車後,每停靠一站都等5至10分鐘,花半小時才搭到士林站,比平常多一倍時間,站務員還把整車400多人趕下車,列車隨即開離,大家一臉錯愕,我又等15分鐘才等到下一班車。」
桂逸文罵說:「捷運公司完全沒補償,連一句道歉也沒有,根本沒危機處理能力。」民眾楊先生說:「搭到士林站時,捷運走走停停,車廂滿滿都是人,都很無奈。」
捷運公司公關課長凌啟堯則堅稱:「因為沒停駛,所以不需要補償。」

疑因供電異常
凌啟堯表示,昨天下午5時15分士林站發生供電異常,民權西路到劍潭站單邊軌道無法正常供電,列車改採民權西路到劍潭站單線雙向,並在民權西路至石牌站啟動免費公車接駁,班距拉長,晚間6時17分恢復正常運轉,供電異常原因,昨晚深夜收班才會進行調查。

捷運淡水線 出包事件
時間:4/3 17:15,直至晚上18:17恢復正常行駛
原因:捷運士林站供電設備異常
影響:
.影響捷運民權西路站至劍潭站的單邊軌道供電,改採單線雙向運轉,班距拉長至16分鐘
.影響約2千人次
因應:捷運民權西路站到石牌站提供免費公車接駁

(蘋果日報)
--
逢虎忌諱 今年總生育率恐跌破1

「月曆效果」(Calendar Effect)發酵!由於中國人習俗中,對虎寶寶忌諱多,今年前兩月新生兒數較去年同期大減百分之九。人口學者初估,去年台灣的總生育率已是全球最低,平均每名育齡婦女僅生一人,今年內婦女總生育率恐怕「破一」。

經建會官員表示此一現象「不無可能」,該會將於八月公布國內最新人口推估,官員分析,去年景氣不好,結婚率創下百分之五點零七的歷年新低,今年適逢虎年,國內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很有可能會低到「破表」。

官員期待今年景氣逐步回升,明年總生育率能明顯回升。如果明年數字沒有好轉,台灣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的「死亡交叉」,最快有可能四年後出現,人口負成長更會在一百零六年發生。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分析,曾有人口學者研究發現,東方社會「月曆效果」造成「虎寶寶少、龍寶寶多」現象很明顯。民間習俗認為生肖屬虎者容易沖煞,不能當花童、探訪孕婦和嬰兒,下葬、撿骨也要迴避,最近兩個虎年的出生人數都低於一般水準。

楊文山說,現在也不能全以月曆現象解釋台灣狀況。台灣出生人數自二○○○年開始,就從卅萬五千人一路下探到去年的十九萬一千人,出生率僅為千分之八點二九,雙雙改寫歷史新低。

楊文山強調,全世界的婦女總生育率只剩下台灣與葡萄牙還在下降,其餘各國都在二○○六年後止跌回升。台灣今年前兩月出生人數不到兩萬八千人,我國今年全年數據「有機會」跌破一人,也就是有兩到三成的婦女終身不打算生子。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委員、台灣人口學會前理事長孫得雄憂心地表示,如果這種趨勢沒有改變,台灣不需要有敵人,就會「自然滅亡」。孫得雄也提出自己的口號:「子女是國家的資產,生育是國民的義務」。



催生無良方 年輕人「寧要房子不要孩子」

國內新生兒人數前年掉到廿萬人以下,去年出生數又比前年少,婦產科醫師擔心,因為今年是虎年,出生數有可能再大幅減少。

日前周產期醫學會舉辦年會,有醫師在會中提到,上一個虎年,新生兒人數驟降五萬,今年說不定會掉到只有十六萬、十七萬人。

婦產科醫師指出,現在有些年輕人對於生孩子的觀念和以往很不同。台北馬偕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陳銘仁說:「有些孕婦照超音波,發現胎兒心臟有一點小問題,即使出生後可以治療,夫妻還是選擇墮胎。」

也有夫妻發現胎兒有唇顎裂(俗稱兔唇),就跟醫師說:「小孩不要了!」即使醫師解釋可藉由整形外科技術治療矯正,他們還是堅決要拿小孩,令醫師搖頭歎息。

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說,政府應拿出具體措施,如現行產檢仍屬陽春,不少產檢項目都得自費,高齡孕婦要做的羊膜穿刺,一次八、九千元,政府卻只補助兩千元。

兒童保健協會名譽理事長呂鴻基,當了五十年小兒科醫師,在醫院看到的小朋友愈來愈少,政府鼓勵年輕人生子的政策根本不夠,「我們的年輕人才會寧可買房,不要生小孩。」
--
受少子化的衝擊,不僅台北市每年國小新生入學人口逐年下降,就連向來以婦產科與小兒科聞名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接生人數從七十年代每月接生上千人下滑至現在每月兩百多人,醫生忍不住大嘆「差很大」。

少子化效應 新生兒病床減、急診沒兒科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連帶使得兒科醫療照護開始萎縮,有的醫院被迫縮減新生兒病床,夜間急診也無兒科醫師值班,醫界呼籲政府應重視生育力下降所衍生的諸多問題。

今 天是兒童節,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李宏昌昨天在一場研討會指出,台灣總生育率逐年下降,九十七年每對夫妻的生育數只有一點零七人,創全球最低紀錄,不僅醫學 生畢業後選科不敢選婦產科,連兒科也變成冷門,去年全台兒科住院醫師應招收兩百四十人,卻只招到八十名,兒科醫療照護出現危機。

李宏昌舉例,有些醫院急診室,常找不到兒科醫師值班,北部某縣市也只有一家醫院有小兒科醫師看急診,不知情的家長往往抱著發燒小孩四處碰壁,心急如焚地轉到有兒科醫師當班的醫院。

由於許多夫妻不生小孩,過去接生率數一數二的某醫學中心,曾一度掉到一個月只接生三、四十新生兒。高雄某大醫院有四名新生兒科醫師,但住院小病人卻常只是個位數,形成「醫師總在等病人」的奇特現象。

李宏昌表示,以前大醫院兒科病床都至少有一百床,如今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有的醫院縮減到只剩六床。

41歲生第3胎 醫院笑接貴客

何姓婦人今年四十一歲,最近在台中臺安醫院生第三胎,偌大產婦病房,只有兩間有產婦休息,冷清場景和前幾年她來生產時的爆滿狀況,天壤之別。生第三胎的她,是醫護人員眼中的「貴客」,醫護人員笑說:「希望更多人像你一樣生第三胎,這樣我們才不會失業!」

新竹市十年前就出現小兒科醫師荒,嚴重時大醫院派不出兒科夜間急診醫師,只好拜託開業醫師協助;近年情況稍好,但各大醫院每晚由一家醫院輪值夜間兒科急診。

新竹小兒科醫師荒主要是因竹苗醫療資源不足,夜間一遇急症,都往新竹市醫院送,以致需求大;偏偏小兒科醫師工作吃重,願投入者一年比一年少。
--
在健保總額預算制度下,婦產科和小兒科醫界希望獨立一個「婦幼總額」,藉此整體提高婦女及兒童醫療照護的誘因,並鼓勵年輕人不要怕養小孩的負擔太重。

健保局副局長李丞華則說,對於兒科住院病人得多花時間照顧,健保局已提供六歲以下兒童診察費及處置費加成的誘因,鼓勵兒科醫師多留在醫院。

(聯合報)
--
醫學中心驚爆新生兒科病房關閉潮

台灣總生育率已降到世界最低,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李宏昌上午驚爆指出,繼不少婦產科診所因等不到產婦被迫關門後,最近甚至傳出醫學中心關閉新生兒科病房,讓小寶寶出現急重症的家長憂心不已。

有的1個月才接生3、40寶寶

李宏昌表示,我國少子化情況非常嚴重,2008年總生育率降到世界最低的1.07人(一對夫妻一輩子生育數)後,至今仍未改善,婦產科及小兒科面臨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天。近來他參與衛生署醫院評鑑時赫然發現,有醫學中心一個月才接生3、40名新生兒,「生」意淡到不行。

孩子生得少,除了婦產科受到嚴重衝擊外,新生兒科及小兒科也遭到波及。李宏昌透露,有家規模不算小的醫院擁有4 名小兒科醫師,但一個月收治的病童卻只有個位數,「醫師比病童多」,真不知如何永續經營下去。

有的連新生兒科也關了

正因如此,大多數醫院均將小兒科縮編,有多家醫學中心甚至關閉新生兒科,減少營運成本,未來剛出生的幼兒若出現急重症,恐怕不易獲得適當醫療。

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擔心,現在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寶,一旦出現病痛,都會帶給家長不小壓力。如果孩子又得不到適當醫療,後果堪虞。目前台灣兒童 最大的健康問題是肥胖,高達3 成的男童、四分之一女童體重過重或肥胖。如果沒有小兒科醫師等醫療團隊細心照護,未來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大腸癌、乳癌及退化性關節的機率大增,不宜掉以 輕心。

有人建議定額給付婦兒科

面對這個困境,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邱南昌建議政府,在全民健保的總額給付中,撥出定額給婦兒科醫療領域,如此一來醫院才不會因病童數逐年減少,收入不如以往,縮編甚至關閉小兒科,進而損及兒童就醫權益。

李宏昌則建議國內醫療院所,不妨採「聯合醫院」的經營模式,尤其晚上小兒科醫療資源較少的中南部,可以幾家醫院聯合起來,輪派小兒科醫師到各醫院駐診,填補晚上的醫療空窗期。

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呂鴻基說,就因每個孩子都是寶,昨天他去內政部拜會時,內政部長江宜樺決定將今年訂為「中華民國兒少年」,呼應聯合國「國際兒少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Youth)」政策,也許可稍稍解決這個問題。

楊志良:婦幼健保總額可研究

少子化衝擊下,小兒科醫學界今天籲請政府不妨另設婦幼健保總額,確保小兒科的一線命脈,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衛生署可以研究。

楊志良表示,當前健保財務困窘,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在健保大總額之下另設婦幼科小總額,確可收到提升婦產科、小兒科醫療品質的效果,但如此一來婦幼科醫療成本即會增加,進而造成健保的另一負擔。

(聯合晚報)
--
兒童銳減 醫院兒科病床數縮編

受 到少子化影響,我國兒童人數五年銳減六十萬人;專門服務兒童的兒科醫師們,也受此衝擊。甚至傳出有醫學中心因為新生兒病房住房率低而「關閉新生兒病房」。 不過,兒童保健協會澄清,並沒有醫學中心關閉新生兒病房,只是因為孩子生得少、需求降低,部分醫院將新生兒床、嬰兒床等病床數縮編。

不過,醫師們也坦承,近年孩子生得少,兒科醫師服務量降低,因為「錢」景不看好,部分醫院招收住院醫師確實相對困難。

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林奏延指出,醫學中心只要有產科,就不可能不設置新生兒科病房,近年因為我國優生保健做得好,加上疫苗政策成功,新生兒畸形或是兒科患者確實大幅降低,也使得兒科服務量隨之縮減。

服務量縮減影響收入,自然也就影響醫學生們選擇專科的意願。林奏延說,近年兒科住院醫師除了長庚、台大以及馬偕可以招收到預計員額,其他醫院面臨招收困難的情況,過去一年兒科可以收到兩百四十名住院醫師,近年卻連一百名也收不到。

林奏延強調,政府放任自由市場,不但造成人才移動,也因為目前將所有的資源都移向老人,影響兒科相關研究,下一代的醫療品質堪虞。

(自由時報)
--
同學個個強 建中校長:孩子受挫是好事

不少從小都拿第一名的孩子,基測進建中、北一女後,幾次段考下來,卻常成績不及格,兩校的老師都說,孩子面對挫折的調適,是學習過程極重要的工程。

建中校長蔡炳坤表示,考試評量必有高低,學校無論是考前、考後都會幫學生做心理建設。北一女中則是靠著「學姊妹制」,用過來人經驗分享,讓學生學習調適心情。

蔡炳坤說,讓孩子適時受挫是好事,曾有人說,若把建中的學生分散到各校,每人都會是第一名,許多學生到建中後,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難免會有挫折。

他也常告訴老師,考幾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是否快樂學習,建中的學生每個都很卓越,但要快樂學習並不容易。

對建中而言,高一新生入學後的第一次期中考,每個老師無不嚴陣以待,因為學生將有可能面臨人生中第一次,且是最大的挫折。

為避免學生出現不適應,建中導師考前就為學生做心理建設,告訴學生,考得好不一定強,考不好不一定弱,重要的是找機會扳回一城。考後,大部分的學生都可調適考不好的心情,若出現挫折感無法平復,才會請輔導老師協助。

北一女中校長張碧娟指出,新生一進來,校方就開始做心理建設,學生若心情不好,導師、輔導老師也會給予安慰。

此外,北一女「學姊妹制」的傳統,也幫了不少忙。張碧娟舉例,平均每個月,每個班三個年級的學姊妹都會聚會一次,分享學習、生活、社團上的心得和經驗。

(聯合報)
--
遊客亂採亂丟 海芋農氣

今年天氣變化劇烈,催化陽明山竹子湖海芋的「軟腐病」加劇,影響花量;近日濕冷,昨天竹子湖溫度驟降剩到10幾度,人潮也少了一半,讓海芋有時間慢慢開。

花量不足已夠煩心,有花農更抱怨,遊客在海芋田裡亂採後又亂丟,看了很心疼。

即使天氣又濕又冷,昨天不少遊客仍上山一睹海芋白色魅力,部分開放現採海芋的花田內,可見民眾穿著雨衣彎腰摘海芋。今天下午2點起,在花谷海芋園還有小型音樂會表演。

北投區農會農事指導員李秉城表示,天氣冷,軟腐病反而較不易發病,但後續狀況仍須持續觀察。不少花農為平衡供需,會視花量微調花價。

花與樹園藝老闆娘范定芳說,今年花量本就不足,「少到連賣都不夠」,園內依照海芋花開情況,採隨機開放,花少就不開放現採。

「看好再採嘛!」范定芳說,有些遊客在海芋田裡選海芋,已採了幾支,後來不喜歡就隨意亂丟、甚至插回田中,雖有工讀生一旁提醒,但仍防不勝防。

花谷海芋園老闆娘曹靖涵表示,花農多半很小心走在田埂上,但許多遊客常常不小心就採到海芋的塊莖,讓部分生病的海芋變得更脆弱。

李秉城表示,今年人潮比往年多,原本設計「跟著海芋去旅行」集章活動,但開幕短短幾天內,紀念品就被兌換一空。雖然沒有紀念品,但民眾仍可繼續集章,留下紀念。

海芋季至25日,周末假日都闢有7線海芋季專車。相關資訊可上網(http://www.2010callalily.com.tw)查詢。

(聯合報)
--
穿長褲長袖掃墓 避免恙蟲上身

清明掃墓時,小心別讓恙蟲上身,一旦被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小蟲叮咬,嚴重會致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提醒民眾小心,一旦發現不明紅腫,最好趕緊就醫,掃墓時建議穿長褲長袖、噴灑合格驅蟲劑。

北 港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蔡承諺指出,4月是恙蟲好發季節,被叮咬後,潛伏期通常為9到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在 發燒約1周後,身體會出現暗紅色丘疹,並擴散到四肢,通常數天後消失,但依統計,未經治療的病例中,致死率可能高達6成,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蔡主任指出,過去也常有小朋友到郊外遊玩,被恙蟲叮咬還不自知,後來出現症狀,才知道是恙蟲惹的禍,草叢堆最易滋生恙蟲,因肉眼很難看見,所以掃墓季節,最容易感染「恙蟲病」。

因此,掃墓民眾最好能有完備的保護措施,醫師說,進入草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長靴或雨鞋、手套等保護性衣物以避免皮膚暴露,或在掃墓前,塗抹有衛生單位核可的驅蟲劑,且回家後儘快沐浴,更換衣物,即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蔡承諺說,如民眾掃墓後出現類似上述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

(聯合報)
--
教授浮報研究費的「歷史共業」/聯合報社論

最近爆出大學教授浮報研究經費的案子,當事人辯稱「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好像有意要把這問題歸為教授們的「歷史共業」。

「歷史共業」說,在政府首長的特別費案子裡喧騰已久,至今欲求司法上的統一見解而不可得。至於大學教授的研究經費,按說名目清楚,報帳程序要求明確,並無作為「薪資實質補貼」的解釋餘地。那麼,所謂的「很多教授都是這樣」,是否實情?如果屬實,又到底是什麼樣的浮報手法?

媒 體報導其實已揭露一二。大學教授申請研究案最大宗的「金主」國科會,據報導有官員透露了歷年查核的部分情節。以新聞聳動性來說,當然是例如「男教授拿衛生 棉發票報帳」這類標題,最易引為街頭笑談。但這樣的舉例太偏頗,真實性待考。以教授們申請研究案的累積經驗來說,報銷經費縱有浮濫,多少要符合名目上的要 求。也正因如此,從編列到申報經費的幅度及作帳手法,慣例沿襲下,可能有更不足為外人道的情節,也凸顯積弊成習的程度可能更驚人。

舉例而 言,列在「耗材、物品及雜項費用」項目下,如果有明明用不完(甚或事前即超額申請)的經費,可能的「處理」手法包括:就相關研究物品超量購買囤積;可能請 店家開立名目模糊的發票;也可能在結案期限壓力下,找相關店家商議「整存零付」(先開大額發票,待日後分批領用)。

研究人力費可能浮報, 「內舉不避親」尚非最荒謬的例子,因無明文限制;情節「輕微」者,可能申請來的研究助理,要兼任教授其他的雜務處理;情節嚴重者,申報「人頭助理」而錢進 自己荷包的例子也時有所聞。差旅費亦可能浮報,例如機票按較高額的票面價報帳。設備費更可能浮報,買東報西,或買了研究非必要的器材另做他用或私用。其他 的弊病,例如同一研究案稍微換個題目,同時向不同單位請領補助。總之,可能鑽漏洞處不勝枚舉。

以上例子,雖不能說是教授報帳浮濫的「通 例」,也不能因而證明學界如何道德淪落,但相當程度顯示出制度漏洞,也見出人性的弱點。公家機關的經費,一旦編列核准,當事人都存「盡量用」的心理,已開 啟浪費的源頭;再加上為保留可能被刪減的餘地,從申請之初便盡可能、甚至未必合理地寬列。試想,耗材、器物、雜支當然有可能用不完剩下來的,研究助理有可 能「舉手之勞」幫教授私事跑腿的,就從這樣微小的「異常」情節開始,便可能演變成所謂「很多人都這樣」的常見惡習。這次教授被起訴事發之後,據報導校方要 求所有研究案申請者或主持人都要接受「法治教育」,其中隱含的意味,難道不是擔心教授們報帳「踩紅線」的例子恐怕並不少見?

政府大筆預算 鼓勵教授做研究,本來是提升學術水準的必要措施。但多年來「量化」取向之下,大學教授從撰寫計畫書到申報經費流程,很大部分的力氣花在行政程序的行禮如 儀。現在一般的專題補助案外,又有「追求卓越計畫」、「攻頂計畫」等等,幾年幾百億的天價預算,冠冕堂皇列出「造就具諾貝爾獎級實力或各專業領域國際頂尖 獎項實力之研究人才」的高遠目標。其間「政府砸錢」和「學界競逐研究經費」的風氣互為因果,絕難避免浮濫和浪費情形。學界看似光環罩頂,但現在也發展成具 有「量產」壓力的一種產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成為業界的「潛規則」,更不用說如果有人存心不當牟利。在「做研究」的天經地義的大帽子之下,有些學者 以不合理的幅度揮霍研究經費,儼然忘了自己花的是公共資源,是納稅人血汗錢了!

士大夫之無恥,當然不可原諒。不過,研究經費的浮報和浪費 情形,不是「教授應自愛」一句話便可解決。個別教授被抓到A個數萬元研究費,可能就終身烙印,難以立足同儕之間;而制度上動輒數百萬、千萬元研究計畫的經 費黑洞,以及少數「學閥」寡占資源所滋生的浪費,又豈有道德正當性可言?學界批評政界貪腐最力,現在應低下頭來看一看自己。這個問題不管是否「歷史共 業」,應求即時而深刻的檢討改進。

(聯合報)
--
人口問題之道德面與務實面/聯合晚報社論

人口問題之道德面與務實面最近一則新聞揭示了一個驚人數字,萬華老松國小從曾經有1萬1千多名學生的世界紀錄,降到如今全校只剩778人。這組數字縱使是40年的演變結果,但高低差所反映的現象還是不可輕忽。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是否已變成一種社會危機?

純 以教育而言,小校小班倒不是壞事。但去年台灣僅僅新生了19萬1千餘名嬰兒,比10年前少了整整10萬人,創下歷史新低。而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則從10 年前的1.7人降為去年只有大約1人。這種人口不平衡趨勢的確值得警惕,目前內政部研議齊頭式發放每月5000元的0至3歲幼兒津貼;且有官員一度提議 「接受未婚生子,鼓勵適齡結婚」,但被認為恐違道德風氣,該提議胎死腹中。

未婚生子是否「傷風敗俗」,從此話題衍生爭議來看,台灣的價值 觀仍兩極落差很大。但舊道德可能不足以有效解決現代社會問題。傳統「結婚生子」連在一起的現象早已慢慢改變,歐美國家新生兒當中有高比率為非婚生子女,法 國的此一比率甚至達到50%,可見早就不能以「異常」現象視之。

台灣的非婚生子女仍屬少數現象,但也不宜再以衛道角度一律譴責或排斥之。 事實上,並非只有一般人印象中的「前衛」女藝人或女強人才有未婚生子的個案,從數十年前黃春明作品「看海的日子」的女主角白梅的例子,已反映出女性追求生 命自主的意義。當今社會結構更不同於以往,一般人「婚不婚,子不子」的選擇在自己手中,實在不該用同一把道德的尺去規範。

也因此,面對少 子化困境,政府應考慮開明務實的手段。一來不必把人口問題與家庭倫理混為一談,如果政策目標鎖定提高生育率,就該運用可提高動機的「實惠」手段。第二點, 社會上單身族、頂客族、女性自主的潮流繼續發展之下,要及早宣傳並因應「獨立養老」的規畫,不應是退回到「養兒防老」的思維裡去強調多生子女,而是繼續推 廣例如「以房養老」等策略,才能務實解決老年社會的問題。

(聯合晚報)
--
愈窮就該住愈遠?/經濟日報社論

國 內房價飆漲,政府雖已提一些政策,但近日北台灣房價仍一日三市屢創天價,這表示政策必有盲點。例如,政府並未表現出要降低房價的決心甚至意願;政府正確的 措施可能要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巨額的投資才能發生作用;以及政府措施並未能解決所有中低所得者之困難。政府應該在這些方面再強化政策與決心。

房價飆漲是一種泡沫經濟的現象,只要人們預期房價要繼續上漲,各種政策都不容易將上漲的趨勢擋下來。然而政府未對各種激發人民房價上漲預期的廣告提出澄清,也未表示有決心將房價壓住,已提出的政策也未能讓人民相信真有壓住房價的作用。

日前吳敦義院長更強調,房地產不能打壓,好不容易火苗才燒上來,政府若將房地產這個火車頭工業壓下來,會賠上全民經濟。閣揆有這種藉房地產業的火來燒旺經濟的想法,人民預期房價上漲的心理當然很難消退,不動產價格自然繼續飆漲。

然而房地產實際的情勢已快成燎原。政府若想讓它燒得更旺做為景氣的火車頭,很可能會因現在推案過多和價格太高,而造成未來房地產業乃至全經濟更大更久的衰退。所以我們希望政府趕快拿出膽識來節制房地產的過熱。

政府為避免打壓房市而採取到偏遠地區興建平價住宅的策略,希望在維持台北市區高房價的情況下,讓受薪階級能在偏遠地區買得起房子。這種較窮的人住到較遠地區的想法是合理的,但卻不能解決所有窮人的問題。很多工作機會集中在市中心的地區,這是人口往市區集中的原因。

高 薪白領階級也許還可忍受每天耗費大量時間在上下班的交通上,但低薪的勞工,特別是工作地點不定和同時在不同地方做短期工作的派遣或部分工時勞工,即可能無 法負擔這麼大的上下班成本。要他們住到偏遠地區,可能使他們不易找到工作,而市中心區產業則不易得到他們的服務。政府若只想到高薪者而忽視那些更窮的人, 市中心區即可能出現我們所不樂見的貧民窟甚至像香港的籠民。

一個幫助窮人的辦法,是政府或公益團體提供只租不賣的房屋,讓買不起房子的人 一樣有房子住。這乃是無殼蝸牛的主張,也是兩年前謝長廷的政見;但政府卻直接否決了這種主張,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表示,「只租不賣」與國情不合。這種說法 實在令人驚訝;政府應該先詳細評估規劃之後再決定是否採納民間的建議,而不是像威權保守時期拒絕外國觀念時那樣,用一句「與國情不合」就加以否決。

我 國人民大多喜歡買房子而不願租房子的原因之一,是過去我國房地產價格呈快速上漲的趨勢,自己買房子可以得到漲價的利益,所以只要有錢當然想要自己買。但我 國人口將進入停滯甚至負成長的階段,只要政府控制好總體經濟政策,不動產價格就不見得會一直快速上漲。人民不願租屋居住的另一個原因,是租戶得到的保障不 足,可能被房東虧待。但這只要學習外國對租戶的保障就可以解決。因此國人不喜歡租屋這件事並非固定不變的「國情」。

胡副主委自己也說,剛 出社會的年輕人當然只求租房子;實際上國內仍有很多人沒能力買而只能用租的。所以租屋的需求不只存在而且很多,政府應該幫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遽爾否決政 府提供只租不賣的房屋之可行性。政府的財經總設計師蕭副總統曾說我們要學習三蘭,而三蘭之一的芬蘭就有很成功的租屋政策來幫助庶民,值得政府參考。

(經濟日報)
--
KTV割喉戰 包套5小時760有找

面對客源遭嚴重瓜分,KTV業者豁出去!錢櫃、星聚點兩大KTV業者,祭出歷年最大的促銷方案,全面主打「包套」消費,除不限人數外,餐點、飲料更是能送則送,手筆之大、歷年罕見,整體折扣殺到兩折以下,幾乎毫無利潤可言。

KTV業者坦承,摩鐵(MOTEL,汽車旅館)近年崛起,房間內同樣備有歌唱設備,就像個小型KTV,讓不少既有利用KTV開趴(辦派對)者,轉往摩鐵;為免客源流失加劇,只得咬緊牙根,加碼促銷反擊。

殺到幾剩兩折 還大打贈餐戰

以KTV龍頭錢櫃為例,針對台北縣市,四月起大打贈餐戰,只要平日下午四點後進場,不論人數,可唱到晚上九點,長達五小時。最震撼的是,只要此時段進場消費,加送四菜一湯,連用餐都打點妥當,全部只要七百五十九元。

這樣的促銷,消費者究竟能省多少?以十人歡唱的中型PARTY包廂為例,每小時牌告價約八百元,五個小時就要四千元;再加上十個人最低消費,少說也要一千元,沒五千元根本別想唱。錢櫃殺到七百五十九元,幾乎是用一.六折在推。

除包套專案外,錢櫃也將過去,只針對壽星促銷的「買時送時」,擴大到全體會員適用,活動時間達兩個月,到五月底止。舉例來說,當次消費三小時,另外加送三小時,供下次消費抵用,等於是包廂費再打對折,唱愈多、賺愈多。

力搶開趴客源 包吃包唱促銷

至於錢櫃前董事長劉英,自創品牌的「星聚點KTV」,則在三月就先針對開趴族促銷,北縣市三家門市同時打出包套贈餐,同樣標榜不限人數,部分門市更拉長戰線,平常與假日均適用。

星聚點「包吃包唱」的內容是:平日唱四.五小時、假日三小時;贈送炸點、滷味、水果拼盤、酒類或無酒精飲料,另可自選五百元餐點。以西門館為例,若使用標準型包廂,整體消費金額不到三千元,同樣是利潤微薄。

KTV主管大嘆說,在這行待了快十年,沒看過這麼競爭。預估這些促案都是「賠錢在做」,消費者要揩業者的油,大概就是趁這一、兩個月。

他進一步表示,KTV業現面臨摩鐵搶客,及新舊錢櫃對打壓力,加上景氣不好,且四、五月本來就是春酒後、畢業前夕的尷尬淡季,為避免包廂及人力空轉,只好降價求售,先捱過這段時間再說。

夜貓族唱通宵 好康時數加不完

成群結隊開趴,有包套專案可選;小貓兩三隻想練歌,同樣划算,就怕你沒能耐唱完。錢櫃、星聚點、好樂迪三大KTV,深夜大打贈時戰,時數五小時起跳,唱完天都亮了。

以KTV龍頭錢櫃為例,晚間十一點後入場,幾乎都是「一口價」,唱六小時只要三百元出頭,一分鐘不到一塊錢,許多人根本唱不到時數、提前離場。

開「唱通宵」先河的是好樂迪,最早是深夜十二點後進場,可唱到凌晨五點,每人只要一百五十元,一度在學生族群中蔚為風潮。後來錢櫃跟進,改以三小時為單位,之後時數一路往上加,最多加到「三小時送三小時」。

以錢櫃為例,學生族群為主的台北中華新館,晚間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間進場,就打出「唱三小時、送三小時」,可唱到早上七點。收費方面,一般民眾為三百零五元、學生價為兩百七十五元,唱一小時不到五十元,相當划算。

星聚點西門館,也針對夜貓族,祭出優惠,並將深夜十二點後的最低消費人數限制降至兩人,兩人同行,期能衝些人氣。

價格部分,晚間十一點十五分後進場,就是五小時「一口價」,最低二百九十九元、最高三百五十九元,不但可在自助吧吃到飽,也不收服務費。若先上網下載優惠券,牌告價再打八五折,兩人成行唱通宵,五百元有吃有唱、輕鬆搞定。

好樂迪則因門市多,訂價策略各地區不同,但都有深夜一口價可選。北市東西區松隆、西寧兩間大店,一口價就是六小時,每人最低只要四百元、學生則只要三百六十元,折算起來,平均一分鐘一塊錢,比唱「投幣式」的還便宜。

K歌錢歹賺 兼營招待所餐廳

KTV不再只是唱!時機歹歹,業者直言,什麼錢都得賺,像周邊延伸出的餐飲、包廂服務等,得朝「要怎麼樣才能多賺錢」去想,否則靠殺價搶客,本錢再厚都撐不下去。

業者表示,光從來店數觀察,就知道生意有多難做。幾年前,晚上、假日想要唱歌,幾乎一位難求,沒事先打電話預約,就只好在現場等;現在,平日一過十二點,大廳就空空蕩蕩,員工比客人還多。

為了搶客源,三大KTV業者,不斷朝多角化經營,以錢櫃林森店為例,除一樓是錢櫃茶餐廳外,宴會廳還接春酒、尾牙的案子;位於西門町的台北中華新館,頂樓則有錢櫃會所,走的是高檔路線,希望打造成私人招待所。

好樂迪新竹店、高雄三多店,也是這種作法,同樣除KTV本業外,提供私人宴會服務。

錢櫃前老董劉英的星聚點,就將一樓的自助吧,與「英記茶餐廳」合一,等於是一個廚房、兩面供餐。且只要憑KTV入場票根點餐,再打五折,希望藉此衝高餐飲收入。

KTV主管表示,過去很多人上KTV,是為了慶生、開趴,但這幾年,可開趴的地方太多,稀釋KTV客源。在這種情況下,KTV被迫做起,原本餐廳、飯店才會做的生意,就是希望能找回出走的客人,再創往日榮景。

(中國時報)
--
想摘想瘋了? 健保卡註記器捐挨轟

卅多歲的曉玲(化名)日前在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人員勸募下,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卡,但一次就醫時,才意外發現健保IC卡被登錄同意器捐,她氣得說:「莫非政府想摘民眾的器官想瘋了!」

台灣八十二年起全面推動器官捐贈,至今發出五十八萬八千多張器捐卡,六年前配合健保IC卡上市推動器捐意願登錄,但因紙本時代留存下來的資料部分已遺失或內容不完整,故至今完成健保IC卡註記者僅九萬二千張,比例僅一成六。

民眾隨身攜帶健保卡的比例,明顯遠高於器官捐贈卡,因此,政府及醫界都希望藉由提高健保IC卡器捐註記,進而提高器官捐贈的比例。

為提高健保卡註記比例,屬半官方機構的器捐登錄中心,一年多前「技術性」更改該中心之器捐意願表格式,取消原要求填表人勾選是否願意登錄健保卡的獨立選項,結果健保註記比例雖增加了,卻也惹來不少爭議。

接受政府委託負責健保IC卡登錄作業的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證實,器捐中心更改器捐意願表格式之後,該會平均每個月都會接獲民眾因為類似「誤會」,以打電話、上網留言、退卡等方式表達抗議的事件。

她苦笑著說,還曾有人因此衝到協會「押」著工作人員打開電腦,堅持要親眼看到自己的健保IC卡器捐登錄註銷才安心。

器捐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解釋,由於該中心新版器捐意願表開宗明義即以※號註明「您器官捐贈的意願,健保局將會加註於您的健保IC卡」,故便未再重覆加列是否願意登錄健保IC卡的選項。

曉玲不以為然地說,攸關填表人權益的關鍵內容,若未設計獨立選項供填表人親筆勾選,民眾很有可能漏看。以目前的情況,民眾一旦簽署器捐中心的器捐意願表,除非特別向工作人員強調「不願意」,健保IC卡就會直接被註記。

不過,有前車之鑑,加上沒有貫徹政府政策、提升健保卡註記「業績」的壓力,目前器捐協會、慈濟等民間團體之器捐意願表,都仍保留是否願意登錄健保IC卡的獨立選項。

(中國時報)
--
海冰回來了!3月份北極覆冰量 創近10年新高

覆蓋北極的海冰數量上個月暴增,若以每年的這個時候來比較,堪稱是近十年來所未見。北極冰層在歷經多年的消退後開始恢復,讓氣候科學家大吃一驚,但他們把此一現象歸咎於白令海上空的異常寒冷天氣所造成。

研判是白令海異常寒冷所致

美國科羅拉多州「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公布的數據中,可看出三月間的這股罕見趨勢。研究人員說,他們在今年三月間測量到冰層最多,為二○○一年來所僅見,而且覆冰量在這十年來首次接近長期平均值。

公布這份資料的科學家強調,北極海冰上個月的增加,有一部分是因為覆冰量的年度變化,而且可能不宜視為全球暖化接近尾聲。

不宜視為全球暖化尾聲

但持懷疑論者認為,這些研究發現讓所謂北極可能在二○一三年前沒有夏冰的「警示派」說法站不住腳。

在一般的年度情況下,北極覆冰量在三月中旬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天氣愈來愈緩和而遞減。但在今年,三月下半月的覆冰仍持續增加。

NSIDC研究人員塞瑞茲說,北極有部分地區正經歷一個異常寒冷的春天,而其他地區則是比正常值溫暖。他強調:「這不是說有任何全球暖化結束的跡象。如果你把北極看成一個整體,我們可能趨近於每年這個時候的平均海冰量。但冰層很薄且相當脆弱,而且可能很快就會融化。」

打擊北極夏冰消失說法

塞瑞茲指出,測量北極體質的最佳指標不只是覆冰量多寡,還包括冰層厚薄。但智庫「全球暖化政策基金會」研究人員懷特豪斯說:「最近的觀察結果讓二○○七年所謂北極地區將在二○一三年沒有冰的說法非常不切實際。」

(自由時報)
--
女人40 乾燥危險群

乾燥症又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是指除了乾燥症之外,沒有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次發性」則是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硬化症等合併症。

原發性乾燥症好發於40歲到50歲的女性,國外有報告指出,年齡最小的發病者只有3歲,男女比例為1:9。

原發性乾燥症的致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白,其疾病進程非常緩慢且早期症狀不明顯,症狀經常是間歇性發生,數年後,慢慢轉強,發病頻率也越來越頻繁,通常病人從輕度乾燥症到非常不舒服,就醫診治大概要5年以上。

◎以下簡述乾燥症常見症狀及治療方法:

●乾眼症:早期以眼睛乾澀、異物感及眼結膜紅腫為主,晚期則結膜持續紅腫;少數病人會因淚水過少,引發角膜受損,進而造成眼睛模糊,甚至失明,嚴重時,眼睛分泌物變得非常黏稠,眼角會出現淡黃色分泌物。

治療時,可用人工淚液改善症狀,降低淚腺發炎,進而改善淚液分泌,若以手術阻塞鼻淚管,可延長淚液停留的時間,增加淚液的保護作用。

●乾口症:病人常抱怨口腔味道異常、火氣大、食不知味,慢慢地口水變少,吞嚥逐漸困難,嚴重者必須喝下很多水,才能嚥下食物,病人也容易蛀牙和得牙周病。

檢查方法是做唾液腺的切片檢查、核子醫學掃描、攝影、分泌量測定等。

病人可多喝水,或者口含酸梅、檸檬片,或咀嚼無糖口香糖來促進唾液分泌,勤刷牙則可保持口腔衛生,避免牙周病等合併症;若症狀嚴重者,可能需服用直接刺激唾液分泌的藥物才能改善症狀。

●外分泌腺腫大:唾液腺腫大可發生在腮腺或頷下腺疾病的任何時期,早期經常是間歇性發生,主因是唾液腺發炎引起管道阻塞,導致分泌物無法排泄,晚期可能發生腫瘤,或受到淋巴球細胞浸潤,此時唾液腺常是持續腫大的。

唾液腺切片是非常重要的檢查,若切片中,4平方毫米中,有50個以上的淋巴球聚集則為陽性;老化引起的口乾症,其切片常呈現組織萎縮與纖維化。

◎如何緩解乾燥症的不適症狀?

●乾眼症的人要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等。

● 因為菸會刺激眼睛,盡量不要抽菸,或待在有菸的環境。

●乾口症的人應避免糖、酒精或咖啡因,這都會加重不適的症狀;此外,應減少辛辣及酸性食品,以免過度刺激,避免惡化。

●罹患乾燥症需要遵從醫師指示長期服藥,並定期追蹤檢查;皮膚或陰道乾燥等症狀,可使用乳液維持皮膚保濕,或使用陰道潤滑劑,減少乾燥引起的疼痛。

(自由時報)
--
失眠 壓力大 口腔潰瘍候選人

現代人經常緊張忙碌,生活作息不正常,有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比例也越來越多,特別是高壓力、抽菸、嚼檳榔、體質弱和失眠的人容易成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候選人」。

臨床發現,復發性口腔潰瘍非侷限於口腔或喉嚨,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疾病。造成的原因除了口內受傷或吃到不潔食物外,往往與壓力、焦慮、與情緒低落有關,也是自體免疫系統嚴重疾病的前兆,患者應特別注意。

這類病患常發生口腔黏膜的地方,或長在舌頭、嘴唇內緣、雙側臉頰內緣,甚至喉嚨等處,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為常見卻又難治的毛病。

尤 其是不痛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常是自體免疫系統方面的重大疾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紅斑性狼瘡、口腔癌。如果患者有嘴巴破洞、久治不癒、潰瘍面變大變硬,或 出現貧血、掉髮、不明原因的發燒,甚至蝴蝶斑時,就一定要找醫師確定診斷,有無紅斑性狼瘡或口腔癌,千萬不要忽視,免得加重病情。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學理上可分為兩種,一是燥熱體質引起的,症狀為破口處會紅腫;另一種為陰虛體質所造成,除了在破口處紅腫,還會有白色膿包、表皮潰瘍的情況。

通常燥熱體質者,可服用較涼的「清熱解毒湯」來降火;陰虛體質者宜服用滋陰降火的「養陰清熱湯」治療。臨床上,應視患者體質選用適當方劑、藥物加減治療。

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勞逸均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