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10502

自備杯優惠首日 集點卡被轟麻煩 星巴克可折10元 麥當勞被批「不實際」

飲料業者提供自備環保杯優惠,昨首日上路,環保署稽查全國一千 一百一十二家業者,逾一成、一百七十三家不符規定,已開立勸導單,未改善可處最高三十萬元罰鍰。提供優惠的業者中,以星巴克自備杯可折價十元最優惠,麥當 勞、肯德基等速食業者僅推集點換飲品,讓民眾抱怨還要帶集點卡很麻煩、不實際。


環保署今年一月公告「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至上月底止已有一百零八個品牌、一萬四千五百家門市提出自備環保杯優惠,其餘未提優惠的四十多家品牌、一千五百家門市,據實施方式應採兩個飲料杯兌換一元回收獎勵金規定。

共173家不符規定
環保署昨首日稽查,發現一百七十三家不符規定,如85度C、摩斯漢堡部分門市未標示「提供自備飲料杯優惠」,怡客等部分門市字體大小未達兩公分,歇腳亭等部分門市未提供優惠或實施回收獎勵金。
《蘋果》記者昨走訪麥當勞、7-ELEVEn、怡客、50嵐茶飲等店,三十多名客人中,僅兩人自備環保杯,有民眾說不知有環保杯優惠,有人則說他沒有環保杯,還有人說自備杯子,喝完要洗很麻煩。
7-ELEVEn一年賣逾一億杯外帶咖啡,去年起實施環保杯折抵三元優惠,至今約九百萬人次使用。

人數將提高三成
7-ELEVEn公關經理林立莉表示,約百分之二客人會自備杯,估計未來會提高至二、三成。北市一家門市店長觀察,昨首日已約增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客人自備杯買咖啡。
常自備杯買飲料的民眾劉金蟬說:「我幾乎每天喝一杯咖啡,以超商拿鐵每杯四十元為例,每杯折三元,等同一個月可省九十元,又可多喝兩杯,環保又省錢。」

當場抵錢較實際
速食業者也推環保杯優惠,但須集點才能換飲料,以麥當勞為例,自備環保杯買飲料,每杯可獲一點,滿五點可換三十元飲料。民眾曹先生說:「還要帶一張卡集點很麻煩,也會忘記,當場折抵錢比較實際。」

自備環保杯優惠
飲料店
˙星巴克飲品折價10元
˙金礦咖啡、伯朗咖啡、西雅圖咖啡飲品折價5元
˙85度C、Mister Donut飲品折價3元
超商
˙7-ELEVEn、全家、萊爾富、OK、來來超商咖啡折價3元
速食業
˙肯德基:自備環保杯買飲料每杯集1點,5點可換32元以內飲料
˙麥當勞:每杯1點,集5點可換30元飲料
˙漢堡王:每杯1點,集10點可換30元飲料

(蘋果日報)
--
工會法鬆綁「遍地開花」 新法上路 科技電信量販爭權益

新修正的《工會法》昨正式上路,除開放教師組工會,勞工也可跨公司組產業工會。新法昨實施第一天,工會「遍地開花」,科技、電信、量販業紛組工會,勞團認為初期工會雖不見得有能力與僱主協商,但可緊盯僱主有無違法,幫勞工爭取權益。

跨公司籌組也行
勞委會官員說,《工會法》修法後,除原本單一企業就可組織工會與僱主協商,跨公司也可籌組產業工會,如同一家企業內有超過半數員工參加此產業工會,工會就有權和僱主進行協商。
昨 成立的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就打破數十年來園區大廠無工會的狀況。協助籌組工會的勞動黨新竹縣議員高偉凱指出,兩個多月前開始籌備,甚至派人每天上 班時間到進出竹科的路上舉牌徵求會員,已有一百多人加入。科技業工程師洪先生說:「希望有了工會後,可以減少加班、避免爆肝。」
台灣電信網路產業工會昨在高雄成立,理事長張緒中說,將號召中華電信派遣工和台哥大、遠傳等其他電信員工加入,已有一百多名會員,「將緊盯業者落實遵守勞動法令,讓企業知道有人在外監督他們。」

18教師工會成立
多 次因超時工作、不給加班費遭罰的家樂福,昨由五十多名員工成立家樂福企業工會,號召全台六十三家分店員工加入,希望再成立「零售量販及連鎖加盟服務業產業 工會」。推動企業工會成立的家樂福前員工陳明德說:「企業工會成立,以後可直接跟總公司打交道,要爭取合理加班費、休假。」家樂福回應,對員工成立工會樂 觀其成。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昨表示,目前已知有十六縣市成立十八個教師工會,預計七月成立聯合會,未來將透過團體協約要求降低師生比。
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說,國內許多企業工會組不起來是因人數不足或資方打壓,修法後就可成立跨企業的產業工會,只要加入的人夠多,影響力就會越大。

(蘋果日報)
--
本月31日清晨 星空現「包公臉」

從昨晚開始,包括金星、水星、火星、木星等四個行星,將一整個月會在每天清晨四時三十分至日出前,一起出現在東方地平附近天空,搭配月象變化,還會有兩次出現天文迷俗稱的「包公臉」星象。有天文迷說:「蠻期待的。」
本月星空相當熱鬧,除金星、水星、火星、木星等四個行星,整個五月都會在清晨四時三十分左右從東方地平附近升起,本周五晚間寶瓶座流星雨也將達到極大期,預估每小時最大流星數量可達七十顆。

木星金星似人眼
由於今天及本月三十一日的月象適逢眉月,由右上往左下偏斜的角度,與北宋清官包拯(包青天)額頭上的眉月類似,外加下方的超亮木星與金星看似人眼,部分天文迷俗稱此星象為「包公臉」。
天子觀星協會理事陳慶鴻說,過去就曾拍過眉月在下方,與兩星看來像笑臉的星空,這次也已準備好半夜起來看「包公臉」,蠻期待的,但很擔心會下雨。

用肉眼觀賞即可
天文單位表示這次並不會出現笑臉,但類似包公臉的星象,月底還有一次。台北市立天文館副研究員葛必揚指出,觀賞行星最好選在開闊、沒有光害的地點,可用肉眼或雙筒望遠鏡觀賞即可。
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則說,本月觀星重點應該放在四行星同時出現在星空。

(蘋果日報)
--
中年易疲累 恐甲狀腺功能低下

Q.40歲的我常感疲累、記性差,原擔心得痴呆症,就醫才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這可根治嗎?
A.臨床上很多甲狀腺低下患者因症狀不明顯,常被延誤診斷,若僅40歲就有倦怠、記性差症狀,不應先懷疑老年痴呆症,要擔心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

可多吃含碘食物
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用藥兩周即可改善不適,部分患者有機會恢復正常,但若甲狀腺已萎縮或是因暴露在放射物質造成損害,就可能需終生服藥。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可多吃海帶、海鮮等含碘食物,提供製造甲狀腺的原料、減輕不適。
年輕人若有體重增加、頭髮乾易斷、皮膚黃、貧血或膽固醇高、聲音沙啞等症狀,應懷疑可能是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儘早到新陳代謝科就醫。

(蘋果日報)
--
便祕放血屁 30歲竟罹大腸癌

根 據國民健康局最新數據顯示,大腸癌是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以97年為例,共有1萬1004人罹患大腸癌。腸腸久久病友聯誼會昨(1)日舉辦年度團康活動, 病友之一的許小姐今年才32歲,她表示2年前一開始只是經常便祕,並不以為意,放屁時出現暗紅色黏膜還以為是痔瘡,許小姐當時年僅30歲,喜愛吃蔬菜水 果,家族中也沒有癌症病史,沒有任何危險因子,就醫卻得知自己罹患大腸癌第3期,許小姐說:「當時呆住了,不知道該有什麼反應,後來聽到媽媽的哭聲,我才 跟著哭出來。」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柯道維表示,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或長期便祕,建議趕緊就醫,並且定期篩檢,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口服化療免奔波之苦
擁 有兩個小寶貝的許小姐,想到小孩,只覺得自己要趕緊治療疾病,眼淚擦乾之後,就積極與醫師溝通治療方式,手術切除腫瘤之後,考量到自己上班又要照顧小孩, 無法常到醫院打針化療,因此選擇較不影響生活的口服化療藥物。柯道維醫師表示,針劑化療必須經常往返醫院,對很多需要上班的病患來說十分不便,建議可選口 服化療藥物,不但省奔波之苦,而且較不影響生活。不過,柯道維醫師強調選擇何種化療方式,仍須視每個病患狀況而定,口服化療藥物需靠病患的自主性,假若是 記性差的老人家、或配合度差的病患,可能會忘記服藥,建議到醫院打針化療較佳。

(蘋果日報)
--
PSN洩7700萬個資 索尼三主管致歉

日 本索尼(SONY)執行副總平井一夫在內的三位高階主管,昨在東京就索尼旗下PSN遊戲網路(PlayStation Network)遭駭客入侵一事道歉。這個事件造成7700萬用戶個人資料外洩,索尼也不排除可能有1千萬用戶的信用卡個資遭竊。台灣索尼電腦娛樂昨表 示,目前台灣未傳出受害者。

信用卡資料恐遭殃
日本索尼公司昨罕見在周日召開記者會,平井一夫和另兩位高階主管為個資外洩事件道 歉。平井一夫說:「這項犯罪行為不只影響客戶,也影響整個產業。造成用戶不安及麻煩,我們深感抱歉。」另索尼也擔心可能有1千萬用戶信用卡資料外洩,趨勢 科技研究人員日前在twitter發文指,駭客已兜售220萬筆信用卡資料。

月中恢復補償玩家
台灣索尼電腦娛樂昨表示,信用卡資料有經加密沒外洩,尚無相關受害報告。台灣區PSN會員數約25萬5千人,預計月中恢復服務後實施補償方案,包含開放部分付費電玩軟體免費下載等。

(蘋果日報)
--
又一女員工染輻射 東電:核災是人禍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放射性物質外洩問題至今逾50天,輻射污染持續,經營電廠的東京電力昨宣布,廠內一名女員工污染程度超標,是核災後電廠內19名女員工中第2位輻射超標者。此外東電副社長紀男,前晚到被列為「計劃避難區域」的福島縣飯館村謝罪,坦承這場災難是「人禍」。
東電稱遭污染的女員工,40多歲,311強震海嘯後到3月15日止,在廠區抗震建築的醫務室,擔任作業員健康管理工作。她的輻射污染量為7.49毫西弗,是3個月5毫西弗標準的3倍以上。

估1年後才能返鄉
由於當時口罩不足,她吸入作業員衣服附著的放射物質,體內輻射量6.71毫西弗。《產經新聞》報導,女員工經診斷,確定健康未受影響。
另外,東電副社長紀男前晚除了向飯館村村民謝罪外,同時說明支付每戶100萬日圓(約35萬元台幣)暫付款事宜。有居民要求東電盡全力賠償,直到全村可再住人為止,也有人質問這場核災是天災或人禍,紀男回答:「我個人覺得是人禍。」他預估村民得等1年才能返鄉居住。

釋輻射未告知員工
此外又有新事證證明東電管理大有問題,共同社昨引述東電員工證詞,3月12日為防止1號反應爐圍阻體因高壓而破壞,啟動會排放射物質的緊急裝置,但啟動前後都未告知相關人員,讓作業員處於可能遭污染的環境工作。

只有台灣把核電建在首都圈/劉黎兒

日 本著名作家廣瀨隆在25年前出版過經典名著《把核電建在東京》,意思是政府或電力公司既然說核電是如此安全便利的玩意,那乾脆建在東京,就建在人最多的新 宿西口就好了,以供電效率而言,不是最好的嗎?為什麼要建到人口過稀的窮鄉僻壤去,是那裡的人死了也沒關係嗎?這是黑色幽默,但廣瀨隆當時沒想到,全世界 居然還有台灣真的就是把核電建在首都圈的!

筆者4月30日在東京一處演講會跟廣瀨隆聊了一下,他現在正為了呼籲日本人及世人正視福島核災 並未朝安定方向前進,也要求日本應該關閉各處建在斷層或預測地震震源上的幾座危爐,而且從長年調查及內部資料,他發現沒有哪座爐是安全的,這樣的廣瀨隆對 筆者說:「我不知道下一個會重演福島核災悲劇的是日本或是台灣、中國,因為都是地震大國!」

日專家憂台灣核電
不僅廣瀨隆,多位呼籲應停止運轉在東海地震震源上的濱岡核電廠的日本核電專家都更為台灣的核電擔憂,因為台灣的核電集所有惡劣因素如立地於斷層邊、老舊缺陷爐、多頭建造、現場管理困難鬆散等於一身,更嚴重的是核一、核二就在首都圈內,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
最 新的《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若以福島核一半徑30公里為核災避難標準,全球有9千萬人生活在此一圈內,承受爆發核災風險,全球211座現役核電中, 有6座的30公里圈內人口超過3百萬人,其中台灣佔2座,台電核一、核二的30公里圈內,人口超過5百萬,相對於此,福島核一的30公里圈是17萬人,地 廣人稀多了,台灣其實是世界唯一把核電建在5百萬人口的首都圈內的。
以色列原本去年打算在南部的內蓋夫沙漠建核電,那就離耶路撒冷10公里,建在首都圈的程度跟台灣有拼,但福島核災發生,以色列判斷這是天災加人災而隨即宣布取消建核電計畫,所以還是只有台灣是建在超高密度人口的首都圈內。

美避難圈設80公里
台電核一核二的30公里避難圈是連台北在內,福島核災發生,美國設定的美僑避難圈是80公里,事實上福島核災發生,連在40公里計畫避難圈外的福島縣民也飽受高濃度輻射被曝之苦,福島76%的學校被曝量超標。
日 本政府殘忍地將被曝基準提高,因此避難80公里很有道理,但若發生在台灣核一核二的話,連新竹人也得避難;即使30公里的5百萬人也無從避難,不可能全擠 到南台灣;日本政府不敢擴大避難圈或疏散學童,也是因為避難本身,對災民或政府都很困難艱鉅,災民等於放棄至今擁有的人生乃至平凡的夢想。
廣瀨隆25年前就指出核電會外部電源喪失就什麼都完了,很容易發生爐心融毀及使用過核燃料臨界等問題,也指出核電的冷卻水循環技術、調整壓力技術以及抑止輻射能的各種弱點,這些在福島都成了現在進行式,廣瀨隆預言不幸成真。
福島核一的許多問題如冷卻機能喪失或1號機連500加爾的搖晃都耐不住等,現在查出是在海嘯來襲前就已有的,類此問題存在於日本所有核電,至今也未改善,許多到台灣參觀過的日本專家菊池洋一等認為台灣不例外,更為台灣擔憂。
因為福島核一是供應東京首都圈用電,核災發生後,福島人說:「把核電送還給東京!」但若是台灣核一核二發生核災,根本連送還問題也不存在,因為台灣是世界唯一把核電蓋在首都圈裡的!

(蘋果日報)
--
醫生過勞的宿命/王國新

接連死了幾位醫師以後,醫師過勞死的問題,還是沒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切。我想起前幾年醫師遊行抗議健保,媒體卻聚焦於醫生娘之穿金戴銀上街頭,搞成社會大眾的笑柄。

我和一般人談到這件事,大多數人雖非冷漠,但絕無同情。有的說:「他可以選擇做與不做,不是嗎?」有的說:「醫師他可是高收入唷!」大家都認為,能者多勞是應該的。
至於醫療院所管理階層,也都是一個樣子,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大家不都是這樣辛苦嗎?」好像是要撇清,一樣連續值班,一樣夜以繼日,別人能過能活,為什麼他卻死了?

老師建議改行公衛
我於是寫了一篇文章—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投稿到報社,結果報社根本不感興趣,連禮貌性的回絕信函都沒有,非常過分!
於是我轉而張貼在部落格上,並且透過電子郵件,廣發給我醫療界的同事,一個禮拜過去,只有三人回應:一位是過去的護理同仁來函說:「好久不見」。我的老師則來信建議我改行做公衛,我的老同學回了一首打油詩云:「血汗工廠度餘生,日夜操勞把錢掙…。」
我看了很吐血,原來大家都這樣,連我們醫療界自己也是如此。
加強醫學人文課程
可是,保全猝死,社會譁然;軍警殉職,還可以從優撫卹;身為社會菁英的醫師,力拼過勞身後,竟然如此淒涼,社會漠然,醫院卸責,我不禁再嘆:醫師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我因此更加確認,唯有加強醫學人文課程,才能喚醒我輩醫界失落的亡魂,讓他們不至於脫離社會,讓他們的靈魂可以跟得上身體,也能增進他們的人文氣息,安撫其寂寞內心,而有增進其人生之圓融幸福的可能。

(蘋果日報)
--
前教宗宣福禮 150萬人朝聖 「千年未有的盛事」 我內政部長亦赴會

已 故的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昨天被正式授予「真福」的頭銜,距離被封「聖人」僅剩一步。他的遺體昨天被移至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大殿,接受瞻仰。我內政部長江宜樺也率領特使 團,和其他16國元首、5國王室一同參加這場梵蒂岡多年未見的盛事。

若望保祿二世逝6年
現任教宗本篤16世昨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前的廣場為若望保祿二世舉行宣福禮,估計約有150萬信眾湧入廣場參加典禮。教廷的機關報《羅馬觀察報》稱這是「千年未有的盛事」。
聖伯多祿大教堂正面昨天並懸掛起若望保祿二世的巨幅新照,該照是他在1995年所攝,昨天才公布。梵蒂岡教廷並且宣布10月22日是崇敬若望保祿二世的紀念日。
廣場上群眾不斷唱誦6年前在若望保祿二世葬禮中發出的呼聲「立即封聖」(santo subito)。62歲的波蘭婦女莫提卡說:「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活著看到他封為聖徒。」

重病奇蹟不藥而癒
若望保祿二世封聖的流程已經加快進行,省略死後5年才能審核的流程,在他2005年去世6年後就完成宣福禮。曾任若望保祿二世私人祕書的戴齊維茲告訴群眾說:「我感受他的存在。感受很強烈。」
教廷表示,一名50歲的法國修女瑪麗西蒙皮耶在若望保祿二世去世後,請他代禱,結果她的帕金森氏症不藥而癒,這件奇蹟證明若望保祿二世已經升入天堂,還擁有向天父代為求福的能力,因此判定若望保祿二世已成為「真福」。
天主教的封聖過程分為4個階段,成為「真福」已經走完其中3個階段。接下來還需找到另一件奇蹟,才能判定若望保祿二世已經成為聖人。

報你知 死後幫信徒代禱成功
宣福禮(Beatification)是天主教封聖4階段中的第3個階段,接受宣福禮的逝者稱為「真福」(Blessed)。天主教徒相信真福在天堂中可以代為向天主祈福,因此真福具有幫信徒代禱的能力。
天主教的封聖分為候選者、可敬者、真福、聖人4個階段。候選者的一生行跡經過調查後,若是發現有信仰的英勇事蹟,足堪表揚,就可宣告成為可敬者。可敬者如果被發現有幫人代禱成功的奇蹟,就可成為真福。真福接下來還需要再發現一項奇蹟,才能成為聖人。

(蘋果日報)
--
怪咖歌手當回牙醫 《廣島之戀》成經典

出道已24年的音樂才子張洪量,行事作風一向是話題,堪稱是歌壇超級「怪咖」,他放棄高收入的牙醫,自己出錢出專輯當歌手,當紅之際,又放棄歌手身分赴美國紐約攻讀了5 年電影,可惜演電影、做電影配樂未有佳績,再重返歌壇,卻因不滿唱片公司的運作模式,當回牙醫。

追逐電影夢受挫
張 洪量1987年出道,製作曲高和寡的《祭文》專輯,飽受挫折,因此被刺激寫出《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心愛妹妹的眼睛》等符合市場口味的歌,暴紅後,也陸 續有《美麗的花蝴蝶》、《罪人》等膾炙人口的歌。他為圓電影夢,到紐約大學念電影,成了台灣之光李安的學弟,曾參與電影《霸王別姬》的電影配樂、主演《在 那遙遠的地方》反應不佳,再重回歌壇,寫出與莫文蔚對唱的經典《廣島之戀》等大受歡迎的歌曲。
雖然《廣島之戀》紅遍華人世界,他卻稱沒收到任何版稅,痛批唱片公司創作版稅制度不完善,毅然再離開歌壇重返牙醫崗位。

(蘋果日報)
--
你們的台灣 我們的台灣/謝文輝(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名譽理事長)

從南投到台北參加「醫療資源分配正義探討」研討會,由台北火車站走向會場,眼光被遠處台大新建美輪美奐的兒童醫院吸引,走在身邊的郭院長提醒我,從中山南路台大往北,一路有馬偕和各大醫院,一個台北就有七家醫學中心。

探討議題多高層次
進 入會場,有前任及現任七位署長參與,歷任健保局總經理、局長也都在座,健保制度和規劃的主要專家、學者大都蒞臨,有院士、名教授、大院長,台灣健保制度的 規劃,法令政策的擬定、執行、資源的分配,都掌握在這些我們一向仰之彌高的菁英手中,連著名的監督團體,主其事者,也毫不遜色俱屬菁英,看到巨星們,真是 不虛此行。
研討會從醫療體系的頭重腳輕,城鄉嚴重失衡開始,這是官方或主流團體從來不曾關愛的議題,讓長期守護鄉鎮社區的我們,深深感受到被關切的溫暖。接著探討不同工卻同酬,讓內、外、婦、兒四大主科系空洞化的現象。
下午進入醫療浪費和無效醫療的議題,談的是每個平均就要花費近5百萬元,卻平均只延長一個月生命的葉克膜,在這裡常規的被濫用,讓我們瞠目結舌。監督團體全心關注的是資訊公開、醫療標準和品質提升,多高層次的議題啊!這裡是朱門,這裡的問題是資源過度氾濫。
我 們卻住在台灣的另外一個國度,每天在心中掙扎的是要不要關掉幾個鄉鎮的這一個生活圈,唯一的生產分娩服務,唯一的小兒科24小時急診,唯一的24小時綜合 性的急診服務。分配給我們的資源,少得讓我們要維持一個鄉親緊急救護時可以就近求診,可以獲得最基本的CPR、插管……的庇護所都吃力得無以為繼。給我們 的資源連提供一個整齊的醫療健康照護都成為不可能的夢。我們那一國,面對的困境是基本醫療照護的有無,遑論品質,心中突然湧起身處異鄉的落寞。

期待菁英勿忘初衷
研討會尾聲,致辭的張博雅前署長,懇切的提出,不要只以台北的眼光看天下,要重視城鄉差距,突然讓我驚醒,眼前所有的主事者,均屬都會菁英,絕大多數都住在一條路上就有好幾個醫學中心的台北,和我們的距離何其遙遠。
可 是如果從頭來過,把規劃健保分配這麼重要社會資源的重責大任,要交給誰來處理,即使用公投,相信全體普羅大眾,還是會決定交給眼前這些菁英俊秀人士,平凡 的普羅大眾心中一定期待相信,這些菁英才能為大家創造最大的福祉,而身為菁英份子要拋下自己的事業,或犧牲自己的時間來投入公共事務,一定有極為崇高的初 衷,一定是懷抱著要創造社會更大的福祉,要照顧廣大的弱勢族群的崇高抱負。
但是這麼多年下來在健保領域,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台灣怎麼會成為兩個世界?我們只能卑微的期待,這些菁英俊秀,能時時不忘其投入公共事務的崇高初衷,台灣社會資源的分配正義,才有機會得以彰顯。

(蘋果日報)
--
傅崐萁:遊太魯閣戴安全帽 世界笑話

「要戴安全帽賞景,這是世界級大笑話!」花蓮縣長傅崐萁昨天下午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風景區關心防落石安全措施時,砲轟中央推動觀光毫無章法,他建議在太魯閣峽谷架設活動式鋼架,並置入強化玻璃或玻璃纖維,提供安全的旅遊環境。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張登文認為,在太魯閣峽谷內架設鋼架,量體過大,必須考量人車通行與地景,困難度相當高。在沒有更好的防護措施前,遊客戴安全帽是「唯一選擇」。

太魯閣風景區日前再傳落石砸傷遊客意外,傅崐萁昨天與觀光暨公共事務處長陳又珍等一級局處長,前往九曲洞西洞口會勘。傅把安全帽拿在手上,沒有戴,隨行局處長照規定戴著。

傅崐萁指出,太魯閣是台灣傲視國際的風景區,更是花蓮觀光重點,但太魯閣國家公園因應落石,只是提供安全帽,無法實質解決問題。

他說,全世界沒有一個觀光景點要遊客戴安全帽才能賞景,在旅遊感受上已大打折扣,宛如一場面對生死的「探險之旅」,到太魯閣要戴安全帽,「這是世界級大笑話!」影響台灣形象。

傅崐萁建議中央,應積極整頓太魯閣國家公園易落石的卅九處區塊,並架設活動式鋼架,置入透明強化玻璃或玻璃纖維組成長廊,讓遊客可在各景點安全旅遊,欣賞雄偉的太魯閣峽谷。

「太魯閣落石隱憂,不可迴避」,傅崐萁說,但不能只是提供戴安全帽這樣「殺風景」的作法,應有兼顧觀景等更積極作為。

張登文表示,從太魯閣閣口至天祥長廿公里,岩石風化及崩解是自然現象,常有落石確實美中不足,在沒有更好的防護措施前,還是希望遊客依規定戴安全帽。

他說,去年一月間,陸客王婕還了安全帽,走回遊覽車的空檔,被落石擊斃;今年三月十日陸客趙竹葉未依規定戴安全帽,在靳珩橋一帶遭落石擊中,送醫急救,直到上星期返回大陸,傷勢未見好轉;如果戴安全帽,大部分只是手臂、臉頰擦傷,證明戴安全帽賞景,是很好權宜措施。

太管處:落石不斷 戴帽目前最有效

太魯閣國家公園九曲洞前年四月發生落石砸傷陸客事件後,太管處開始在九曲洞東西兩側發放安全帽,防止遊客再被砸傷,副處長張登文說,實施至今確實有效。

由於距離九曲洞西洞口一百公尺處,有長約六十公尺的崩坍地形,太管處並計畫以影響景觀最小的方式興設FRP廊道,供人車快速、安全地通過,本月底前發包,這只是試驗性質,完工後再視現況檢討改善。

最近一個月,太魯閣峽谷內持續落石,尤其前天發生地震,九曲洞西洞口又震落了不少碎石,太管處拉出警戒線,禁止遊客逗留賞景。張登文籲請遊客,應該依規定戴安全帽賞景,這是目前最好的防護方式。

太管處從二○○九年五月一日起,在九曲洞兩端發放安全帽供遊客使用,同年六月一日起增設太魯閣、布洛灣及天祥等據點,供遊客借還安全帽,去年三月一日起再增設中橫公路旁溪畔服務站,讓遊客借還安全帽更便利。

張登文說,太魯閣峽谷地形陡峻,且多節理,受到熱脹冷縮影響,岩石風化及崩解屬自然現象,偶有落石傷人情事,但歷次受傷案例均集中於頭部,戴安全帽確實有助於安全防護。

戴帽 贊成:留命賞景、反對:拍照不搭

進入太魯閣峽谷賞景要戴安全帽,民眾看法兩極,贊成者認為「有命賞景總是好的」;反對者多認為,想拍張美美的照片留念,「戴著安全帽,像進入工地,太不搭調了!」

太魯閣峽谷是許多中外旅客必遊之地,太管處鑑於遊客欣賞風景時,一再發生被落石擊中,造成死傷的意外,從二○○九年五月開始,推動到太魯閣峽谷部分景點,要戴安全帽的措施,實施以來,遊客反應有好有壞。

一名陳姓大陸客昨天受訪表示,他從電視得知台灣的太魯閣峽谷,是世界有名的景觀,總算存夠了錢,第一次隨團來觀賞壯觀的太魯閣美景,沒想到不管到燕子口或九曲洞,都得戴上安全帽,「感覺很不對。」

「既然好不容易來了,總是要拍張照,回去好向親友炫耀」,結果戴著安全帽,「臉都快看不清楚了」,和周邊風景太不搭調了。

花蓮市民陳富貴指出,年輕時,他常騎機車載女友到太魯閣,當時沒聽說有什麼落石,更不必戴安全帽,徜徉在大自然懷抱,是人生一大享受,如今「禍從天降」時有所聞,戴安全帽是不得已的措施,「為賞景賭命不值得!」

花蓮縣旅行公會理事長孫菊生認為,在沒有更好的防護措施前,公會依然會請業者轉告遊客,依規定戴安全帽,「這就像坐船穿救生衣一樣,總不能說不舒服就不穿!」

不只太魯閣 金門坑道也戴安全帽

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昨天指出,觀光局尊重花蓮縣府的看法,但許多知名觀光景點,也有適度的安全措施,例如日月潭遊湖、秀姑巒溪泛舟,都要求穿救生衣;金門的坑道觀光,也會要求觀光客戴上安全帽。

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則表示,太魯閣國家公園並非整個地區都要戴安全帽,僅九曲洞、燕子口等少數地景點要戴,這是因為顧及遊客安全,避免落石砸到民眾。

葉世文表示,前陣子才發生陸客遊太魯閣被小石頭砸到的意外,太魯閣國家公園提供這樣的安全服務,已有二年,並沒有強迫遊客非戴不可,若民眾覺得戴安全帽不好看或不習慣,也不一定要到這些景點參觀。

(聯合報)
--
紫領族 擠進求才榜前50大工作

「紫領」一詞來自行銷學的「紫牛理論」,獨特的產品就像黑白乳牛群中的紫色乳牛,能夠打破既有窠臼、創造市場;所以「紫領工作」指的是兼顧個人嗜好、突破傳統的新興職缺。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今年企業在新鮮人徵才方面與往年不同,調酒師、模特兒與美療師(芳療師)等紫領工作,首度擠進前五十名排行榜;調酒師名列第十七名、模特兒排名第卅三、芳療師第五十名。

「三十」雜誌總編輯成章瑜說,調酒師、模特兒等在分類上屬於「生活產業」中的「興趣職缺」,過去在人力市場上需求相對較少,今年卻擠進前五十大工作排行,凸顯產業結構重新洗牌、就業市場面臨巨變,年輕人對於「工作」也有新的定義。

財經官員說,由於產業結構尚未成熟,紫領階級的從業人員人數相對較少,這一類工作主要吸引「年輕人」投入,因為工作性質新鮮、有趣,聽起來又相對時尚。

不過官方統計顯示,這幾類工作的平均待遇並不高,每個月薪水約為兩萬五到三萬之間。

官員說,由於富爸爸、富媽媽愈來愈多,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進入職場時間也愈來愈晚,如果「紫領工作」崛起,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就業誘因,應有助於加速勞動市場的新陳代謝。



(聯合報)
--
高工時!低工資!過勞!一起威脅藍白領

連 續二年,勞團五一遊行主訴求都是「反貧窮」,去年此時,勞工團體喊出的是「反派遣」,但今年勞工困境不限派遣、外包臨時工,正職勞工也普遍面臨的「高工 時、低工資」,「過勞」威脅更是從藍領擴及被人稱羨的醫生、科技工程師等白領,人人成了「血汗勞工」。勞工集體不滿與憤怒衝到最高點,也讓經濟成長抹陰 影。

用血汗灌溉的經濟果實?

派遣、外包勞資爭議去年達到高峰,迫使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承諾訂定派遣專章,但因勞團要求全面 禁止派遣,資方強力反制,指控派遣立法過嚴,可能阻礙產業競爭力,致派遣立法懸而不決。去年下半年多起過勞案例引爆濫用「責任制」、超時工作話題,勞動剝 削從派遣外包等非典型勞動力,延燒到正職勞工,從保全、工程師到醫生。

台灣勞工工時世界排名第二,這還不包括「隱藏性工時」,也就是雇主 濫用責任制,不計入加班費的工時,可見台灣勞工超時嚴重。問題是,工時長並未與薪資收入成正比,中央與地方勞檢結果都發現,雇主藉各種手段A勞工加班費, 更有雇主假藉勞基法第84條之1彈性工時規定,將正常工時拉長,降低加班費成本,造就「高工時、低薪資」民怨,更讓勞工成了「窮忙族」、「新貧一族」。

派遣不穩定,正職工時過長

以 今年最常被討論的保全業為例,過勞喪命的29歲保全員,每月工時高達288小時,只月領2.3萬元,雖達最低基本月薪,但換算時薪只有90元,比領時薪 (最低時薪98元)還不如。高雄市產業工會訪查證實,高市學校保全人員每月工時364小時,平均時薪只有56元,大廈保全時薪68元。更別提北市查獲的申 訴個案,某保全業員工每月工時達500小時以上。

勞工是台灣經濟奇蹟背後的無名英雄,但無論是派遣的不穩定就業,或是正職員工工時過長, 都凸顯台灣勞工沒有談判籌碼的弱勢地位。台灣產業工會組織率至今只有5%,即使勞基法規定工資、工時議定由勞資協議,但一般企業既無工會組織,勞資會議也 淪為形式,勞工只能認命當「血汗勞工」。

勞雇何日成為利益共同體?

勞動力困境,雇主何嘗沒有壓力。不少雇主面臨微利時代的挑戰,一樣勞心勞力,如何兼顧社會責任,雇主有時是有心無力。但勞工畢竟不是工作機器,勞動力素質也會影響公司競爭力,如果勞工身心失衡,誰來創造企業績效?

勞 雇雙方應是利益共同體,如果經濟果實的結壘,建構在勞工超時過勞的陰影,終究不會甜美;再好的經濟成長,少了勞工共享的公平價值,光環也會黯淡。勞雇共生 不應只是建立在公部門嚴格立法執法,而是從人性、人道角度互利共榮,雇主與勞工合力將利益極大化,雇主也將果實與勞方共享,更能凸顯經濟發展的美好。

(聯合晚報)
--
學術開放 忘了自己是外國人

德 國籍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乏筆(Fabian Heubel)一九九三年首次踏上台灣土地,是為了學習中文,本來只想待一年,但回德國攻讀博士學位後,又返台繼續研究中國哲學,結識了台灣籍妻子,台灣 文化多元性更讓他決定留在台灣做學術研究,一待就是十三年,如今台灣幾乎成為他真正的家,他也戲稱自己為「新台灣人」。

何乏筆也在高雄中山大學和台南藝術大學教授碩、博士班學生,他曾在二○○九年獲得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除了專研哲學和漢學外,也對中國文人美學,例如山水畫特別嚮往。

以下是第一人稱訪問:

我認為台灣是一個比較自由的地方,會讓人忘了自己是外國人,可很容易融入台灣的生活,尤其在學術界方面更是如此。

哲學漢學研究條件 更勝歐洲

在 學術界方面,台灣對國外學者的開放性,相當值得讚揚。這也充分展現了台灣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性以及某種程度的國際化,在生活上而言,台灣也讓我相當滿意, 尤其對西方人(白人)而言相當友善,西方人融入台灣的社會不會有太大阻礙,在職場上也會有很好的發展條件。像我在中研院做哲學和漢學文化研究條件就非常 好,但在歐洲因研究漢學文化並非顯學,因此在中華文化、哲學研究上歐洲遠遠不如台灣。

我覺得台灣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它的文化多元性和多樣性,而不僅僅是只有人民友善而已。

對於台灣魅力,我認為不能只說,台灣是一個可以讓外國人喜歡地方,這從我身為一個哲學家角度而言這太表面了。我會愛上台灣,是因為台灣文化不斷對我產生一種深層的吸引力。

二十世紀台灣受到日本、大陸和歐美三大文化影響,這三種文化影響了台灣,使台灣呈現出不同文化多元性,反而中國大陸在文化多元性上就不如台灣。為了推動台灣和德國文化的交流,我今年八月要回德國一年,七月初也會帶國科會人文處訪問團到德國做哲學學術訪問。

違章建築…不夠尊重公領域

定居台灣十三年來,我最看不過去的就是台灣的違章建築,我一再思考為什麼在台灣從北到南,只要坐高鐵下去,放眼望去都是違章建築?包含我居住的老社區裡面也有這種問題,在社區同一棟樓裡面就有三分之二都是違建。

過去三年我也參加過社區管理委員會,當過社區的主委。在擔任主委過程中,對於公領域和私領域事務有了進一步了解。也思考違章建築為何在台灣會出現如此密集,為何很難消除,這當然和台灣傳統文化也有關係。

違建讓我了解到台灣人在私領域維護上相當堅持,但我認為民主社會應該要對公共事務和公共領域更加尊重,為了公眾利益,違章建築並不應該繼續存在,這部分台灣如果能改善會更好。

(聯合報)
--
連接中國西歐 新絲路後年完工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條新絲路沿著古代舊絲路北段路線修築,貫穿哈薩克,全長2700公里,總工程費大約70億美元,完工後將連接中國大陸與西歐。正如古代商隊帶著香水、香料與不同的觀念、文化改變全世界,哈薩克希望透過這條新絲路刺激本國經濟發展,進而影響全世界。

在 空盪遼闊、地形地貌不斷改變的沙漠興建公路極為艱鉅。不過部分國際組織已經攬下可以承擔的工程;世界銀行以21億美元的貸款資助南起夏姆坎特,北抵哈薩克 與俄羅斯邊界的路段工程,全長逾1000公里。亞銀、伊斯蘭開發銀行、日本國際合作事業團與其他機構共同負責哈薩克境內的其他路段。

全部的工程預定在2013年完成。屆時,沿著這條新絲路,可從中國大陸東岸黃海的連雲港經鄭州、蘭州、烏魯木齊,穿越哈薩克抵達俄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連接西歐公路。

亞銀開發主管米蘭達指出,新絲路可讓這條運輸路線的速度提高40%,陸運成本減半,到2020年,哈薩克經濟規模可望因新絲路而比2010年增加68%。美國商務部也認為,如果路況能妥善維持並簡化通關手續,這條路線可望成為海運的替代方案。

(聯合報)
--
桃竹苗中 缺水接近「橙色警戒」

經濟部水利署昨天首度公布水情燈號,警告石門水庫、寶二水庫、鯉魚潭水庫與高屏堰等四大供水區水情吃緊,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及大台中地區,五月中旬可能進入「橙色警戒」,提早實施第二階段限水。

水 利署把全台各縣市的缺水狀況,以「紅橙黃綠藍」五種燈號做為標示,紅色是缺水嚴重、需實施第三階段限水;橙色實施第二階段限水,黃色第一階段限水。目前桃 竹苗與台中已處於第一階段限水的黃色警戒,如再不降雨,五月中下旬可能會進入橙色警戒,並展開第二階段限水。高雄市目前屬於水情稍緊的綠色,雨再不來,將 實施第一階段限水;藍色則是水情穩定。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擔心,如旱象未能有效解除,七月起可能進入「紅色警戒」的第三階段分區輪流供 水,這是最嚴重的水情。他說,「橙色警戒」影響的是洗車業、游泳池以及每月用水一千度以上的大用水戶(如工業用戶);洗車業、游泳池減供二成用水,工業用 戶減供百分之五五,一般民生用水不受影響。

水利署說,石門水庫警戒水位二百一十五公尺,目前水位二百廿一點六公尺,距警戒水位只有六點六 公尺。寶山及寶二水庫是相連水庫,其中寶二水庫警戒水位一百廿五點五公尺,目前是一百卅點五公尺,只差五公尺就到臨界值;還好寶山及寶二水庫每日出水量僅 十五萬噸,應可撐到五月底。至於鯉魚潭水庫警戒水位二百七十二點二公尺,目前水位來到二百七十八公尺,也只剩下五點八公尺。

水利署提供全台十一個水庫的即時水情,包括水位、蓄水容量等資訊,民眾可上網查詢:http://www.wra.gov.tw/default.asp。

吳約西說,氣象局預報今天起至周三,將有鋒面通過台灣,水利署已啟動人造雨準備作業,將進行今年來第九次人造雨,希望增加集水區域降雨量。

行政院昨天還公布多個易淹水鄉鎮市的「防災地圖」,針對易淹水的鄉鎮市,以每小時雨量三百、六百公厘計算,依顏色標出可能的淹水或土石流區域,並列出逃生、運輸路徑及避難處所,預計年底前,可繪製完成全三成五鄉鎮市的防災地圖。

靠梅雨解旱 恐要等到月底

下雨了!今年第一波梅雨鋒面接近,昨天晚上北部山區嘩啦啦下起雨來。中央氣象局預估這禮拜台灣中部以北、東北部天氣都不穩定、很容易下雨,不過整體來說雨量不算很多;如果希望大雨解旱,可能還是要等到月底,整個梅雨季也是偏乾的機率高。

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表示,昨晚新北市雙溪、坪林、烏來、桃園和新竹山區、宜蘭縣蘇澳都有較大雨勢;氣象局也針對北台灣發布大雨特報,雨最少下到中午。

這波鋒面在北部沿海一帶滯留,謝旻耕說這幾天也有可能進到北部陸地上空,屆時降雨範圍就會擴大到中部以北,另外南部山區、宜蘭、花蓮、金門、馬祖也可能有短暫陣雨。氣象局預測,這幾天全台灣大約只有南部平地天氣比較穩定,鋒面造成的降雨要到周五才會稍緩。

謝旻耕還提到,今、明兩天金門及馬祖天氣不好、雲也很低容易起霧,民眾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和航班資訊。

謝旻耕指出,這兩天白天各地高溫還是達到攝氏廿七、廿八度左右;南部平地受鋒面影響程度小,可能會熱到卅度。

(聯合報)
--
醫師防癌守則 每月外食最多9次

不少人是「老外」一族天天外食,但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力行「防癌生活」,為了避免吃進不該吃的毒素,他把每個月外食的次數降低,最多只有九次。而且絕對不吃薑絲大腸、豬頭皮、雞皮等。就連手機也從不放在衣服口袋,睡覺前還會拔下臥室所有插頭。

江守山的防癌生活從早晨的兩大杯水開始,因起床後喝水有助於排便。為了達到天天八蔬果,早餐他一定吃優格外加兩種水果,而且不吃白稀飯、果醬、白麵包,而是選擇糙米粥、全麥麵包、小米粥等。

江守山認為,很難掌握外食的食材、用油新鮮度,降低外食頻率可避免吃下致癌物質,為自己爭取遠離癌症的距離,也是最好的健康風險管理。除非出國,他一個月的外食總次數控制在每月用餐總次數的十分之一以內,絕對不超過九次。午餐他一定帶便當,晚餐則在家享用。

即 使外食,他也很「挑嘴」,有幾樣食物絕對不碰,例如薑絲大腸,擔心店家用醋精烹調增加酸度,有致癌風險。另外,魚頭比魚肉更容易有重金屬蓄積,他也不點。 擔心抗生素殘留,他也不吃豬頭皮、雞皮。而豌豆、四季豆等豆類因為屬於連續採收的蔬菜,他擔心農藥過量殘留,也盡量少吃。

現代人幾乎不離身的手機,江守山除了選用低電磁波手機,手機則是放在公事包,絕不放在口袋或腰間,而且只用耳機接聽。為了讓小孩也能遠離電磁波,他也不給小孩整天帶手機。

另外,他的床頭不放音響、無線電話,晚上睡覺就拉上隔光窗簾,不受光線干擾,還會把臥室的所有插頭拔起,杜絕游離輻射,防癌措施幾乎滴水不漏。

防癌不能等 家人罹癌他頓悟

家有兩個癌症病人,讓江守山很震撼,江守山的姊姊前年罹患乳癌、父親去年發現罹患大腸癌第四期,更讓過去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他,覺得防癌不能等。

江守山最近出書分享防癌生活,他表示,過去一直覺得家族基因優秀,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病史,但沒想到姊姊與父親先後罹癌。

姊姊做過化療、電療和兩次乳房切除手術,雖然自己是醫生,但親眼看到姊姊承受化療的副作用,才知道有多折磨人,不僅整個星期嘔吐、全身水腫疼痛,常四肢痛到醒來、整整兩年睡不好,甚至還喪失味覺。

他的父親是菸齡60多年的老菸槍,到80歲才戒菸。再加上年輕時是「紅肉一族」,這些都是罹癌的高風險因子;去年得了大腸癌。因此江守山說,防癌應該改掉生活上的壞習慣,父母應該從小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食品標示意義,並從多蔬果做起。

他從不讓孩子吃速食,還告訴孩子速食高油、高熱量的缺點,「孩子比我還怕」。

(聯合晚報)
--
號外 美軍擊斃賓拉登

「正義已獲伸張!」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台灣時間今天中午宣布,美方已在巴基斯坦擊斃911恐怖攻擊主謀、「基地」組織首腦賓拉登,並保存他的屍首。消息傳出後,美國民眾歡欣鼓舞,美股期貨應聲上揚,但美國當局也擔心恐怖份子會展開報復攻擊。

台 灣時間今天上午11時30分,歐巴馬總統(Barack Obama)在白宮發表擊斃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歷史性演說。他先說明針對「基地」(al-Qaida)組織首腦賓拉登發動斬首行動的始末,指稱美方去年8月首度獲得可能情資,於上周確定 賓拉登的下落後,「在我的指揮之下,美國今天針對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一處集合住宅區展開軍事行動。」阿伯塔巴德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 巴德北方約150公里處。

美宣稱「正義的制裁」
在巴基斯坦的協助配合下,由「一小群美國人」發動攻擊。當時賓拉登正和他的家庭成員在一起,歐巴馬說:「交火之後,他們殺死賓拉登」,「沒有任何美國人受傷,也沒有任何平民傷亡」。歐巴馬宣稱這是「正義的制裁」,以對在各種恐怖攻擊中受害的人致以最高敬意與安慰。
根據美方匿名官員指稱,這起行動是由美國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負責,他們搭乘直升機,在地面作戰僅花約40分鐘。美國當局已找到他的屍體,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等多家新聞媒體報導,美方已透過DNA檢驗,確認遺體就是賓拉登。

白宮外民眾高歌歡慶
賓拉登遭美方擊斃的消息一透過媒體傳出,立刻吸引大批民眾聚集在白宮外歡慶,他們同聲高唱國歌,高喊「掰掰賓拉登」,此外,美股期貨也應聲上揚。
歐 巴馬指稱,擊斃賓拉登是反恐戰爭中「最重大的成就」,但也強調:「美國並非、也絕不會與伊斯蘭交戰。美國人民沒有選擇打這場仗,是這場仗先找上了我們。」 他並要求美國人民提高警戒,慎防恐怖份子報復攻擊,「我們必須也必將保持警戒,無論是在海內外。」,歐巴馬指出,美國的反恐行動尚未告終。
911事件發生在其任內的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前晚也發表聲明指出「不管時間過多久,正義終將伸張。」
事實上,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上周公布電文指稱,美軍關達那摩灣監獄內的恐怖嫌犯口供表示,倘若賓拉登被捕或暗殺,恐怖份子將引爆藏於歐洲的核子彈,對西方國家發動「核子冥府」戰爭。美國國務院也發布公告,提醒海外的美國公民提高戒備。
巴 基斯坦最大電視台Geo TV昨日播出染血的死屍面貌,據傳就是基地組織領袖領袖賓拉登的遺容,但該台宣稱無法確認是否賓拉登本人。其他電視台也相繼跟進播出同樣畫面,死者滿面黑 鬚,跟過去外界所見鬍鬚灰白的賓拉登容貌,並不太相似。畫面中可見死者額頭與左太陽穴滿是血跡,右眼遭射中,但還看得到左眼眼白。死者頭髮蓬亂,嘴唇微 張,還看得到牙齒。

激進份子揚言將報復
伊斯蘭激進份子針對賓拉登死訊也有所反應,阿拉伯語的聖戰組織論壇昨表示,他們祈求賓拉登 死訊不是真的,暗示如果賓拉登遇害他們將會報復,網路留言寫道:「真主,請不要讓傳聞成真,真主詛咒你,歐巴馬。」「美國人,就算要割你們的喉嚨也是名正 言順的。」「奧薩瑪(賓拉登)也許遇害,但伊斯蘭聖戰的訊息永不停息,兄弟姊妹等著吧,塞翁失馬,結果難料。」

賓拉登小檔案
生卒:1957/03/10~2011/05/01,54歲
出生地: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遜尼派穆斯林
家庭背景:父親為建築業富商,生有約52個孩子,賓拉登排行第17
學歷:利雅德大學經濟管理系畢業,後擔任石油和建築業工程師,擁有數家公司,個人財產估計達上百億元台幣。
婚姻:四度娶妻妾,至少有24個孩子

近年涉嫌恐怖攻擊
˙2001 攻擊美國紐約世貿大樓(911事件)
˙2002 峇里島夜店爆炸
˙2004 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炸
˙2005 約旦安曼飯店爆炸

賓拉登策動911恐怖攻擊

美 國2001年9月11日早上8時46分發生舉世震驚的恐怖攻擊事件,簡稱「911事件」。恐怖份子分別劫持3架客機,衝撞紐約世貿中心兩棟大樓以及美國國 防部總部所在地五角大廈。此事件約造成逾3千人死亡,包括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在內的6座建築被完全摧毀,其它23座高層建築遭到破壞,美國經濟遭到嚴重 打擊。

事發後,當時美國總統布希直指恐怖首腦賓拉登率領的基地(al-Qaida)組織,策動這起911事件。基地組織事後也發布錄音帶和影帶片段指出,賓拉登承認策劃主導911事件。

坐擁115億元身家
賓 拉登祖籍葉門,1957年生於沙烏地阿拉伯,父親是當地的建築業大亨。賓拉登早在1960年代就因為父親過世,繼承龐大的財產,估計賓拉登擁有4億美元 (115億元台幣)的身家,也成為他購買武器裝備、擴張基地組織勢力的本錢。賓拉登據傳至少有3個老婆,生有逾20名孩子。
由於宗教狂熱使然,賓拉登早立志要把西方勢力趕出伊斯蘭世界。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之時,賓拉登離開沙國前往阿富汗,參與並資助當地游擊隊對抗前蘇聯軍隊,期間他還和埃及伊斯蘭教激進團體建立緊密的關係。

基地組織滲透20國
1980 年代中期,賓拉登在阿富汗建立訓練營,起初是為了對抗蘇聯勢力,後來卻演變成對抗美國以及西方世界的祕密基地。賓拉登主導的基地組織,分支遍布20餘國, 賓拉登致力於反美、反西方以及反以色列的伊斯蘭教聖戰,1998年在聖戰宣言當中,公開表示要殺美國及其盟邦的人民和軍隊。
目前在阿富汗的基地組 織成員約有3000人,包括對抗前蘇聯的盟友,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好戰份子。據了解,近來基地組織的發展如傘狀般向外擴散,和埃及、巴基斯坦、孟加 拉和東南亞等國家的激進伊斯蘭教團體都建立密切的關係,而他們的行動,相信也已經滲透到全球20多個國家,隨時在世界各地策動恐怖攻擊。

如九命怪貓屢逃死
賓拉登在911事件後,成為美國追殺的頭號戰犯,據說他健康不佳,罹患腎臟病多年,從2004年開始,就只靠一個腎臟維生;2006年8月曾傳出他因傷寒而死;2007年12月,又傳出他因腎衰竭而死亡,但這些傳言都未經證實。
此外,有關賓拉登被炸死的消息也層出不窮,從2001年起,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官員就曾多次表示,賓拉登可能已在美軍轟炸行動中,於藏匿的山洞和坑道中遭攻擊而喪生。不過事後都顯示,賓拉登有如「九命怪貓」,成功躲過一次次的美軍攻擊行動。

美國911事件後發動的反恐戰爭
日期:2001/10/07迄今
地點:中東、南亞、東南亞、非洲之角、美國本土以及歐洲
重要戰爭:
2001/10/07
美國認定賓拉登藏匿阿富汗,受到神學士政權庇護,因此以保障國家安全為由,對阿富汗發動大規模軍事攻擊,不到兩個月即推翻阿富汗神學士政府。戰爭迄今未結束。
2003/03/20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及與賓拉登勾結為藉口,發動伊拉克戰爭。雖然推翻海珊政權(圖),但卻未尋獲大規模毀滅武器證據。戰爭迄今未結束。
2002年起
美國證實在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方約150公里處,擊斃賓拉登。
在巴基斯坦搜索賓拉登下落,執行無數空襲和掃蕩反抗份子行動。
2011/05/01
美國證實在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方約150公里處,擊斃賓拉登。

(蘋果日報)
--
我的媽媽是巫師 她不是巫婆

「小時候我很怕巫師,現在是很怕巫師的文化會消失…」,三名台東大學學生以卑南族建和部落巫師家庭為題,拍攝紀錄片《我的媽媽是巫師》,透過巫師女兒的心境轉變,喚起社會大眾來關心面臨消失危機的傳統巫師文化。

《我的媽媽是巫師》,是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的李煜詮、薛兆媛、陳佳琳三名大四學生的畢業展作品,他們組成「參釐米影音工作室」,在去年底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深入卑南族建和部落的巫師家庭,從親情的角度探索傳統巫師文化。

「巫師是為人們找回幸福的指引者與祈福者」,李煜詮說,以前對巫師的印象是來自西方巫婆,形象不佳,希望藉由這支紀錄片改變現代人對巫師的刻板印象,讓民眾對巫師不再懼怕。

「部落裡有位年輕人,剛以貸款買來的聯結車車頭,竟然不翼而飛,媽媽作法請示祖靈後,愛車果然找回來,年輕人喜極而泣。」建和部落巫師洪金蓮(Miyoko)的女兒林賢美,談起巫師媽媽,心裡有說不出的驕傲。

四十九歲的林賢美說,小時候看到穿著一身黑衣的巫師,會覺得很害怕,尤其有一陣子媽媽還會起乩,讓她很擔心,長大後常陪著媽媽去幫人家處理事情,跟隨著媽媽的腳步,才發覺到原來巫師是助人的神聖工作。

林賢美回憶,今年七十一歲的巫師媽媽Miyoko,在四十歲之前還只個平凡的女性,因為父親身體不好,她一肩挑起家計,到田裡工作常忙到廢寢忘食,也因為太勞累,把身體弄壞了,常在田裡昏倒。

母親在四十歲出頭,身體健康每下愈況,也一直夢到她聽不懂的話,詢問了部落的巫師,原來是祖靈要她傳承巫師的職責,她起初也很抗拒,後來慢慢接受,開始拜師學法術及各種經文,四十八歲正式成巫。

林賢美說,她常陪著母親到各地去作法、祈福,從生病、解夢、尋人、尋物、外遇、婚姻失和、不孕、孩子不讀書等等各種疑難雜症,甚至還有外縣市的民眾登門求救,媽媽就像廿四小時的便利商店,全年無休,玄奇的是,大部分的問題,經過她與神靈溝通後,都迎刃而解。

建和部落裡,有的巫師已經年邁,雖有較年輕的女族人,有被祖靈選中的跡象,但是當巫師太辛苦,還在抗拒中,林賢美很擔心,年輕人對部落的事物變得不熟悉,加上老一輩逐漸凋零,巫師文化就真的沒有人可以傳承下去了。

治病、解夢、尋人..也是心靈療師 神靈代言人 卑南女巫法力強

具有強烈神祕色彩的卑南族巫師,在台東各原住民族群中,曾經是一種強大力量的象徵,儘管在漢化嚴重、醫學發達及外來宗教威脅下,迄今許多巫師仍活躍在部落裡,每天都要處理許多的繁雜事務。

在台灣原住民族社群中,巫師(卑南族語為termamaw)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除了為族人治病、解夢、尋人以外,也是心靈傷痛的靈療師,數百年來在部落裡,都具有崇高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史工作者姜祝山表示,termamaw都必須由女性擔任,且是家族中有祖先是巫師,可能是隔代傳承或近親相傳,同時,她也必須是在神祕的神蹟中,被神靈看中的人選。

termamaw的養成採一對一師徒制教學,必須學習各種與神靈溝通的經文及法術,因為沒有文字,僅靠口耳相傳,有的要長達數年的時間,才能正式封立為巫師,其間有著許多的「不傳之祕」。

卑南族的termamaw都有一間專屬的「巫師屋」工作室,還有一個「巫師袋」,裡面放著檳榔、琉璃珠等各種法器 ,樣貌隨著不同的部落而有差異性。

卑南族的女巫師,相對上比其他族群的原住民,更容易與神靈溝通,所以法力也是超強;建和部落巫師Miyoko曾受邀到台北為根本不認識的某家族作法事,她竟會哼唱該家族先人常唱的歌,還能喊出家族成員小名,讓他們激動落淚。

封閉且神祕的女巫師文化,在面臨現代潮流的衝擊下,幾乎已經奄奄一息,但是現在除了大病看醫生以外,部落許多族人還是會去問巫師,所以現在的巫師還是很忙碌。

魔法、聖獸…《黃金封印》傳誦排灣戰史

「黃金山城引發人類貪慾…,要根除禍源,唯有讓引發貪慾的黃金山城永不存在…。」十七世紀中期,荷蘭人曾向中央山脈南端的排灣族「大龜文王國」借道到東部採黃金,雙方因此打了一場仗。如今這段歷史,已改編成《黃金封印》繼續傳誦。

這段黃金封印的故事,主要敘述荷蘭大軍帶著大砲及火槍攻打大龜文,兩大頭目率領部落勇士奮勇抗敵,巫師也用巫術助其一臂之力,最後合作擊退來犯之敵。故事中不但有魔法巫術,還能召喚黑狗、雄鷹、百步蛇等聖獸,充滿想像力十分有趣。

荷蘭時代的台灣,中央山脈南端涵括今天屏東縣獅子鄉及台東縣達仁鄉,共三百廿多平方公里的廣大區域,存在一個由排灣族原住民建立的「大龜文王國」,這是一個由邏伐尼耀及鳩冷二大家族領導,具凝聚力、同禦外敵的攻守聯盟,人口約三千多人。

當時荷蘭人聽說台灣東部產黃金,因此要向頭目「借道」前往開採,卻遭頭目拒絕,荷蘭因此於一六六一年,派出五百名精兵進攻大龜文,強行打通要道。依據排灣族耆老的說法,最後敵人僅剩三人存活,其餘不是戰死就是逃走。

獅子鄉公所想要將這段光榮戰役歷史留傳下去,但若只是用硬梆梆的歷史記述,恐怕也沒多少人想看。剛好鄉內九十二歲的巫師沈雪玉提到,大龜文深山內的祖靈地,有個山洞中藏著頭目家族的黃金財寶,洞口由犬形巨石封住,只有頭目能打開。

有公所員工因此靈機一動,將這則充滿想像空間的傳說,搭配上這段戰役歷史,融合成一個《黃金封印》故事,推出故事繪本及動畫。由於經費不足,鄉公所只好先「試水溫」,印行黑白繪本,接著計畫製成十分鐘動畫,看看市場反應。

鄉長孔朝說,南排灣的歷史文化流失嚴重,鄉公所目前計畫一步步重建,出版這故事繪本,希望能將排灣祖先,英勇捍衛守護土地的歷史,讓後代及全世界知道。

覬覦黃金城 荷軍火砲不敵叢林勇士

十七世紀的熱蘭遮城,流傳一則黃金傳說,在台灣南部大武山之東有一座黃金山城,藏著取之不盡的黃金,當地頭目全身金光閃閃飾品。這個消息傳到當時荷蘭總督耳裡,興起採金念頭。

當時台灣多為未開發的群山峻嶺、叢林野地,通往黃金山城最佳之路,就是「借道」大龜文。荷督因此派出首席指揮官前往交涉,但經懷柔誘騙、嚴詞恫嚇後,兩大頭目提摩斯及布拉路揚,因黃金山城為祖靈聖地,拒絕與荷蘭一起開發其中的黃金。

荷督聞訊怒氣衝天,決定派出五百精兵攻打這群「野蠻人」;大龜文則對「紅毛鬼」要來攻山感到惶惶不安。部落巫師裘谷連忙作法,向祖靈求助,祖靈賜給族人具有魔力的四人頭像,並預告大龜文將擊退來犯之敵。

荷督派出五百精兵帶著大砲火藥,從獅頭山外海進攻。排灣勇士第一次聽到大砲聲音,全嚇傻了,但頭目趁著荷軍不熟悉地形,發動突擊,獲得首勝。

不過荷軍先衰後盛,砲火愈來愈猛,大龜文決定先消滅敵人的火砲部隊。兩大頭目分進合擊,帶著勇士進攻,頭目布拉路揚不幸在過程中彈流血。傳說像神話,稱巫師作法讓他馬上復元,最後在黑狗及雄鷹組成的聖獸團幫助下,擊潰荷軍贏得最後勝利。

當部落狂歡慶祝勝利時,頭目及巫師三人卻悄悄前往黃金山城。巫師說,「黃金山城引發人類貪慾,要斬斷貪慾只有讓黃金山城永不存在。」因此作法,召喚出一隻有鷹首、狗身、蛇尾的聖獸,以一塊巨石將黃金山城封起,此後再也無人找得到通往黃金山城的路。

依據荷蘭人記載,當時荷蘭人因聽聞台灣東部產黃金,確實派開採人員及軍隊到東部過,不過最後只得到一點點砂金。大航海時代,海權各國都致力發掘各地金、銀礦,難免有些錯誤訊息。台灣東部或有砂金,但可能量極少。目前台灣東部,也未發現足以開採的大模規金礦。

(中國時報)
--
7月上路 考駕照試辦路考公路總局學費打折攬客

汽車考照加考道路實測,北部七月先試辦,有民眾躍躍欲試,認為有助新手上路,但也有民眾不想當白老鼠。為鼓勵民眾「接受考驗」,交通部公路總局出招攬客,祭出學費折價兩千元的優惠,只要繳約一萬元學費,保證教到考取駕照為止,試辦案近日提報交通部。

現行汽車駕照考試只考筆試和場地考試,但因台灣道路環境複雜危險,不少民眾靠口訣闖過場考,拿到駕照後卻不敢上路。交通部規畫加考道路實測,未來考生不僅得把車子開上馬路接受考驗,且筆試、場考和路考三關都過關,才能取得駕照。

公總強調,七月先在北部試辦加考路考,但採自由參與,民眾到公總公路人員訓練中心報名駕訓才會連考三關,若是透過民間駕訓班考照,還是只考筆試和場考。

為吸引民眾參與試辦挑戰路考,公總已擬定攬客計畫。官員透露,只要民眾願意到公訓中心接受駕訓考照,學費一律折價兩千元,而且繳一次學費,保證教到拿到駕照為止。

目前位在新北市中和區的公總公訓中心,小型車駕訓每人期一萬兩千元,含四百五十元考驗費和兩百元駕照費,未來民眾參與試辦路考,含上述行政作業費,學費約只要一萬元。

全台民間駕訓班小車駕訓學費價格大不同,北部地區普遍在一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要一萬三千元,中南部則多數壓在一萬元以下,但全都必須符合公總八千元到一萬三千元間的收費規定。公訓中心七月起的一萬元「試辦價」,相較北部駕訓「市價」有較便宜,但不明顯。

有民眾說,公總試辦價才划算一點點,加上民間「保證班」也不少,誘因實在有限,「沒事幹嘛多考一關」;不過也有民眾認為,道路實測有助未來新手上路,「反正以後都要開上路」,願意報名接受考驗。

根據公總監理組資料,全台每年約有卅二萬人參加汽車駕照考試,考取率約九二%;未來加考路考後,錄取率恐將大幅下修。

3公里路考 金城路三段「夠複雜」

「車在內車道,下個路口要右轉,不少新手光變換車道就皮皮剉」;「路邊停車,考試一次OK,但實際上道怎麼就手忙腳亂?」交通部公路總局七月試辦汽車駕照加考路考,考生得實際開上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三段,接受各種交通狀況考驗,才能拿駕照。

公總說,場考只是考基本技術,但很多人有基本技術卻沒駕駛技術,未來路考將測驗考生對實際道路環境情況的應變與禮節。除十字路口、多時相號誌、多車道混合車流、變換車道和行人穿越道等多種交通狀況應變,也會有迴轉和駕駛道德,甚至面對機車亂竄的應對之道。

公總公路人員訓練中心說,金城路三段「夠複雜」,要考驗考生的狀況這裡都遇得到,民眾七月起到公訓中心參與試辦,筆試和場考後,得再開上金城路接受道路實測,考生約要上路駕車十到十五分鐘,駕駛距離近三公里。據了解,日本也是場考和路考並行。

公總副局長陳茂南說,公總除已接近完成試辦規畫,為讓民眾了解路考內容,也正在製作影片模擬整個路考過程,內部並同步進行教學訓練,強調試辦前會提前向民眾宣導,考前也會安排考生實際到金城路開車的教學課程。

為保障民眾路考安全,公總會與保險業者協商,凡參與路考的學員,學習駕照將視同正式駕照,訓練和考試期間在道路上發生車禍,都可獲理賠。

(中國時報)
--
5年500億 頂尖論文只多2篇

五年五百億計畫成果如何?依教育部資料,九十四年國內十五所頂尖大學發表在一流期刊《自然》、《科學》的論文共十五篇;領了大筆計畫經費後,九十九年發表在這兩種刊物的論文是十七篇。若只從這個指標衡量,五年五百億計畫成果是:只多兩篇。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昨天也公布ESI(理工醫農領域的論文指標)排名,台大論文數全球排名五十四、被引用次數排一百六十五名;成大論文數一百七十名、被引用次數三百六十二名。高教評鑑中心表示,國內大學論文量很多,但被引用率偏低,論文品質有待提升。

教育部九十五年開始推動五年五百億計畫,執行五年後,第一期補助的十五所大學發表在《自然》、《科學》的論文數量,竟然只有十七篇,比沒有補助前的十五篇只多兩篇。

高教評鑑中心調查顯示,今年台灣有四十二所大學進入ESI理工醫農領域,論文數量前三名是台大、成大、交大,被引用次數前三名是台大、成大、清大。

高教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指出,在理工醫農領域,論文數量及總被引用次數第一名都是哈佛大學,亞洲最好的是東京大學,中國大陸以北京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表現最出色。

台大主祕張培仁說,國內教授發表的原創性論文較少,加上在全世界知名度不高,被引用機會偏低,造成「論文數量多、但品質不夠好」現象。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許多教授為衝論文數量而寫容易發表的論文,炒短線、撿國際熱門題目研究。五年五百億計畫的資源集中在非常少數的人和科系,目前還看不到有什麼重要的研究中心出現。

交大校長吳妍華指出,能在《自然》、《科學》刊登的論文都需要長期時間研究,花費的人力和心思也比較久。她坦言:「台灣很多大學都只是在衝論文數量,僅不到一○%教授有能力將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科學》上。」

教部:台大進百大 也算達陣

高教評鑑中心調查發現,國內學者發表論文數量多、但被引用率不高。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回應,今年開始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不強調論文數量或世界大學排名,改要求論文品質及被引用率。

已申請退休的彭明輝日前在部落格發表「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強調「我的辭職主因是不滿於學術風氣的敗壞,而自己無力阻擋。」現在的學者互相在對方論文掛名、衝數量,走偏了。

第一期五年五百億計畫主要以論文數量評比,大學教授紛紛變成發表論文的機器,後遺症很大。東華大學副校長張瑞雄說,五年五百億對大學生沒好處,只有研究助理、博士後研究員些許受惠,因為他們會幫學校「生產」很多論文。

不只教授不滿,學生也很有意見。成大學生會長林德韋說,現在學校可以讓老師花很多錢去做研究,但吝惜對學生活動付出。四年前成大就說要整修操場,今年才有動靜。因為體育和研究扯不上邊,可拿到的經費很少,學生運動權益被剝奪。

中興大學學生會會長角政治說,五年五百億計畫造成學校把重心放在研究,為了應付教育部評鑑,教授幾乎都忙著發表論文,扭曲了大學功能。

台大研究生學會會長謝宜桓有不同看法。他說,以前通識課程常超過百人上課,上課品質不佳。有了五百億的經費,學校依上課人數安排兩到三位教學助理,教授負責上課、教學助理課後輔導,學生收穫增加。

何卓飛回應,第一期計畫主要用在加強學校軟硬體建設,五年來,論文數量及教學設施都明顯提升,台大也進入世界百大,算是達成目標。

他說,第二期計畫從今年開始,執行兩年後檢討,再決定後三年獲補助學校。現在的五年五百億不強調世界大學排名及論文數量,而注重論文被引用率及影響力,台灣高等教育可望進一步躍進。

少了特色 大學淪為論文機器

大學教授及學生都是社會中的相對菁英,應扮演「火車頭」角色,帶領國家及社會前進。但教育部推動「五年五百億」計畫,造成國內各大學忙著生產論文,教授及學生變成機器,大學喪失了原本該有的多元功能。

國內各大學忙著生產論文,但多數教授都是「跟屁蟲」,撿國際熱門題目或別人做過的題材做,真正原創性論文少之又少,造成引用率偏低,在國際上發揮不了影響力。

如果五年五百億計畫只是為了生產論文,乾脆將這些錢全部給台大,因為台大生產論文的績效最好。事實上,當初政府規畫五年五百億計畫時,原本就打算只給一、兩所大學,讓他們去衝,拚世界前一百大。最後因為擺不平,才分給十多所學校。

國內大學太多,但教育資源有限自從政府用特別預算編列五年五百億計畫後,每年多出一百億成為各大學競食目標。但要拿到錢,就得拚論文。

五年五百億計畫太注重論文評比,造就出國內十幾個頂尖大學都一個樣,只是在研究做得稍微好一點、仍缺乏教學特色。真正有特色的大學如實踐大學設計領域、高雄餐旅學院等,因為論文不夠,不可能拿到五年五百億經費補助。

大學教授學有專長,他們的專業能力或見解可以幫助國家進步。大學生尚未世俗化、充滿了理想與抱負,他們的熱情是國家改變的動力。

但現在國內愈好的大學,教授及學生愈是將精力放在生產論文上,忘了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台灣高等教育要大躍進,第一就要檢討五年五百億計畫,才能引導大學往正常方向發展。

(中國時報)
--
ESI論文排名 台大居全球54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公布「二○一一年台灣理工醫農領域ESI論文統計結果」,台灣有四十二校進榜、被引用次數達全球前一%。

台大今年進步6名

今年統計結果,台大仍是表現最佳的學校,論文數在全球排名五十四、較去年提高六名,被引用次數則排名全球第一百六十五名。

高教評鑑中心針對二○○○年到二○一○年間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論文統計,整體而言,全球理工醫農領域在「論文數」與「被引用次數」最高者都是哈佛大學,東京大學則是亞洲之冠。台大則是台灣表現最佳的學校,「論文數」還達全球第五十四名、在亞洲排名第九。

工程學門4校新上榜

工程學門是台灣表現最佳的領域,共有三十校進榜,也是校數增加最多的學門,長庚、彰師大、東華、崑山科大等都是新上榜。其次依序則有十五校進榜的臨床醫學學門、化學十四校、材料科學也有十三校。但微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與遺傳等三學門,則只有台大進榜。

台大文學院副院長、高教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指出,台大的生態學與環境、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物學、農業科學及成大的工程等五個學門論文數更進入亞洲前十名。被引用次數登上亞洲前十名者,則是台大農業科學與成大工程學門。

此外,台灣今年有十二校有新的學門上榜,長庚大學與大同大學增加的學門數最多,長庚的工程、生物與生化學門都進榜,大同則是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門上榜。

引用數比不上論文數

無論學門,可發現台灣學校有個共同現象「被引用次數排名比不上論文數排名」,顯示論文數量雖達一定規模、但品質仍有待提升。以台大為例,「論文數」登上世界百大且直逼五十大,但「被引用次數」仍在百大之外。

台大主秘張培仁說,將加強論文的前瞻性與影響力,台大已在修正評估教授的指標,逐漸從論文量調整並加重被引用次數。



(自由時報)
--
東帝汶產油 列強覬覦/陸以正

有意攻讀國際關係或外交研究所碩士的學生,若在入學考試時,被問到亞洲進入廿一世紀後,哪個是新成立的國家?恐怕十人中有九位答不出來。這個在二○○二年 才獲得獨立,加入國際社會的國家,就是東帝汶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通稱East Timor。

但是東帝汶政府堅持前面三個字雖是英文,國名卻必須用葡萄牙文的Timor-Leste。其實Timor雖是通稱,Leste應該是l’Este才對。東 帝汶政府既然要別人這麼叫它,何必反對?日久年深,積非成是,不必深究。如果被印尼文專家指出,Timor一字源自Timur,在馬來語本就意指東方,豈 不變成「東東」國?只能算是被殖民地的悲哀。

葡萄牙的麥哲倫是首位繞過好望角的探險家。東帝汶是哪個葡萄牙人發現的已不可考。整個帝汶島面積共三三七七七平方公里;屬於印尼的西半略大些,因此東帝汶 面積只一五四一○平方公里。二戰後東南亞各地紛紛獨立。東帝汶人種雖與印尼同源,但在葡萄牙殖民時期,人民放棄了伊斯蘭改信天主教。語文也以英語為主。

一九七五年,東帝汶首次宣布獨立。但年底就被印尼蘇卡諾總統派兵佔領,成為印尼第廿七省,改名East Nusa Tengara。蘇卡諾垮台後,一九九九年東帝汶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公民投票。到二○○二年五月二十日,再度正式獨立,所以是廿一世紀最新的國家,本月剛 滿九年,草創不久,根基未固。

東帝汶全國只有一百零六萬餘人,比彰化縣的人口還少。國民總生產額五億九千萬美元,人均一年亦僅五百四十二美元。改依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仍僅二千五百餘元,微不足道。這麼一個蕞爾小國,怎麼忽然擠進了國際新聞版面呢?因為就在上星期,美國地質局(US Geological Survey)測出,那裏發生五點六級地震。次日,大陸剛好運來五千噸食米,賑濟嗷嗷待哺的東帝汶饑民。

這兩樁事看來只是時機湊巧,卻顯示出:(一)美國在英、法、荷蘭等西歐國家退出東南亞後,雖為自由世界領袖,忙於到處救火,無法更無野心經營東帝汶。 (二)印尼一直想併吞的野心,雖被聯合國阻止,印尼總統也換成尤多約諾(Susilo Yudhoyono),仍未放棄蠶食東帝汶的企圖。(三)大陸趁虛而入,花點小錢就收買了東帝汶民心。依照「太平洋論壇」四月廿一日美國海軍研究所有篇專 文的分析,此處將成雙方必爭之地。

坐在首都帝力(Dili)政府大樓(Palacio do Governo)裡的何達總統(Jose Ramos-Horta)與古思茂首相(Xanana Gusmao),其政績可用「垂拱而治」四字形容,和全國一百多萬居民,共同享受天堂般的生活。東帝汶人懶惰到什麼程度?舉個例,所有街道都沒有路名,郵 件無法投遞;人民唯有到郵局租個信箱,才能保證收到郵件,亦免綠衣人太過勞累。

最妙的是,這國家嫌印鈔票太麻煩,因而把美鈔定為正式貨幣。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這樣做。東帝汶人收入雖少,物價卻貴得嚇人。一封寄到鄰國澳洲的信,郵資要一美元。手機必用的SIM卡,價格二十美元,但使用者用滿十元後,儲值就用完了。

以前在抵抗印尼吞併野心時,還有聯合國撐腰,今日東帝汶又面臨新的強鄰壓境。但這次遭遇到的強敵,是一水之隔的澳洲,不免有些難以抗拒。讀者也許會問:地大物博又人稀的澳洲,怎麼會覬覦巴掌大的東帝汶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石油。

澳洲礦產豐富,什麼都有,獨缺原油。過去東帝汶只有一樣出口物資,暢銷中國與所有佛教國家,那就是檀香木(sandalwood)。上世紀末,忽然發現東 南外海底藏有大量原油和天然氣,招標後交給澳洲的海洋探測公司(Oceanic Exploration Corp.)開發,但東帝汶與印尼之間的海域,從未正式畫分疆界。因而一九八九年,印尼和澳洲簽訂「帝汶缺口條約(Timor Gap Treaty)」,瓜分石油產區。所謂「缺口」,指的就是帝汶島。

那時仍為印尼屬地的東帝汶政府,自然拒絕接受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獨立後首件大事,便是重啟談判。過渡時期的初步協議是,售油所得百分之八十二歸澳洲,做 為補償探測開支,剩餘的百分之十八給東帝汶。二○○五年,東帝汶的「旭日東升(Greater Sunrise)」區發現更多油藏。七月,雙方同意將海運海域畫界糾紛暫且擱置先行開發油田。僅這塊新油田,估計本世紀內可分到二百億美元。東帝汶現在雖 滿意,將來如何就很難說了。

(中國時報)
--
救森鐵也救阿里山/許乃懿

日前阿里山又發生鐵路意外,使得阿里山鐵路存廢問題再度被人提起,甚至有部分生態人士主張要廢鐵路。

阿里山鐵路是台灣最著名也最有文化價值的鐵路,而阿里山也是台灣最具知名度觀光勝地,要將這兩者都廢掉或封鎖起來都有文化上及執行上的不可行。簡單講,沒 有人能阻止遊客上阿里山,但沒有阿里山鐵路大家的興趣也降低許多。而許多人靠阿里山觀光過活,可是太多遊客又傷害到阿里山森林資源及森林鐵路,形成盤根錯 節的複雜循環。

阿里山鐵路最大罪過在於揭開了阿里山神祕面紗,當年也運出太多珍貴木材,可是,只要人心貪婪不變的話,沒有鐵路這些樹木還是難逃死劫。然而鐵路運量有限, 再說那也是過去式,近來所以能夠讓如此大量遊客上山,最大關鍵不在公路嗎?生態或保育專家如果真的想救阿里山,其實應訴求封閉或至少管制公路才對吧!廢掉 鐵路,放任公路繼續為害,根本無助於管控遊客上山,只是徒然廢棄文化資產而已,真是荒謬至極的論調。而且若論安全性,公路也未必優於鐵路,只是一次事故的 傷亡人數不像鐵路那麼觸目驚心罷了,若就歷年來之總傷亡人數未必就少於鐵路。

或謂阿里山鐵路再怎麼修,只要大雨一來或是地震就坍,只是不斷修補罷了。沒有錯,這就是現況!但我要反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阿里山公路那天沒在修補?公路跟鐵路在土木工程上道理相通,如果公路能夠保固不必搶修,鐵路就可以,反之則二者皆不能,那是否乾脆放棄公路算了?

更重要的,印度的大吉嶺喜瑪拉雅鐵路條件與阿里山差不多,也是每年都在搶修,人家卻能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而且就是為了維護這文化遺產而不斷壞了又修、修了 又壞、壞了又修…。同理,萬里長城、巖島神社、羅馬競技場…等建築不維修都不會倒嗎?所以做這些維修本來就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也不在講求人定勝天,純粹 就是讓後代子孫了解先人的經過,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罷了。所以,先要釐清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來維修,沒有這種虔敬之心,實在不該奢談生態或文化。

當然,若要管制公路必然引起巨大的反抗,因為許多人靠觀光維生,可是放任過多遊客日復一日上山消耗資源、破壞環境,阿里山也只有一步一步踏上死亡的界線, 屆時大家也都一樣無以為生。所以如何在業者生計、遊客觀光權益、生態水土保持、永續發展之間達成平衡和諧,乃當務之急的課題。這裡面以鐵路維持一定數量又 不致超載的遊客數目,並且以價制量乃唯一可行的辦法。

證諸瑞士高山鐵道如少女峰、馬特洪峰,日本黑部立山等知名景點均採取此一嚴格管制措施,既能維護居民生計、自然生態,又可讓遊客玩得盡興、滿載而歸。而這 些登山交通工具,也成了他們的商標和遊客最深的印象。唯獨台灣總是要用殺雞取卵的方式來殘害我們的風景名勝,實令人不解。

看到那麼多大陸團擠著上阿里山,擠著小火車,其實也替他們感到悲哀,難道到台灣旅遊就是這付德行?一路就是趕!趕!趕!然後擠!擠!擠!根本無法體會台灣之美,最後只要風景區有人傷亡都是陸客。難道我們不能提供可以感動人心,讓人吟味再三的旅遊?

所以,應該捨棄的是趕集式的旅遊、沒有品味的旅遊,而不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森林鐵路。救森林鐵路,也要救阿里山;救森林鐵路,也就是救阿里山;而救阿里山就一定要先救森林鐵路。

(中國時報)
--
百年傳播百家爭鳴

這100年來,臺灣的大眾傳播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先是日文為主、漢文為輔的報紙,接著是廣播電台成立,然後是電視台創立,現在則進入網路新聞時代。

以5年級中段班為例,祖母那一輩開始有漢文報紙,母親在廣播聲中成長,自己是最早一代的電視兒童,下一代則是「數位原生」世代,習慣上網汲取新聞資訊。

日據初期,臺灣所有報紙都是日本人經營,並用日文發行。初期臺灣有三家日報,分別是北部《臺灣日日新報》,中部《臺灣新聞》與南部的《臺南新報》。

最具代表性的報紙是《臺灣日日新報》(1898-1944),由日人守屋善兵衛併購《臺灣新報》與《臺灣日報》而成。因為有臺灣總督府做靠山,可說與臺灣總督府共存亡。

由臺灣人出資、發行的報紙《臺灣新民報》,一直到1932年才正式出刊,日本留學生吳三連受邀回臺主持編務。

在日據末期,臺灣共有《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報》、《臺灣新聞》、《興南新聞》、《高雄新報》、《東臺灣新報》等6家報紙。1944年,臺灣總督安葆 利吉下令把這6家報紙合併為《臺灣新報》。光復後,《臺灣新報》改名《臺灣新生報》。創刊時,四分之三版面刊登中文,四分之一版面保留日文欄。

光復後 開始實施報禁

光復之初,國民政府宣布廢止新聞檢查,發行報紙一度不受限制。1949年,政府遷臺,隔年實施「戰時節約用紙辦法」,報紙限張發行,此為報禁之始。 1951年開始,實行「限證、限張、限價、限印、限紙」五禁,是為報禁。報紙每日發行張數受限制,1969年後為3大張。直到1988年報禁解除,報紙都 受到3大張限制。

60年代 民營報紙起飛

1950年代,是官營報紙的全盛時期,當時屬於黨、政、軍勢力的報紙包括《臺灣新生報》(省營)、《中央日報》和《中華日報》(黨營)等。60年代,民營報紙起飛,分別於1950年及1951年創刊《徵信新聞》(中國時報前身)及《聯合報》,超越官營報紙。

90年代,報禁解除後,臺灣報業由於競爭激烈,加上電子媒體興起,官營報紙轉為民營。民營的《自立晚報》、《勁報》和《中時晚報》紛吹熄燈號。影劇娛樂類報紙《民生報》和《大成報》也未能倖免。

2003年 蘋果日報來臺

2003年5月,香港《蘋果日報》進入臺灣,八卦腥膻的內容,大幅彩色圖片,加上低價行銷,很快成為第一大報。

在廣播方面,臺灣最早的廣播電台是1928年(昭和3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成立的「台北放送局」,之後數年內台南、台中、嘉義、花蓮等地的放送局也陸續成立。

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廣(中國廣播公司),前身為央廣,創立於1928年。1954年,臺灣省政府成立警察廣播電台,並開放少量地方廣播電臺。1959年,政府凍結民營電臺開放。

昔日老三台 政治色彩濃

在電視方面,台視、中視和華視並稱「老三台」。早期臺灣的三家電視台都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分別代表了黨、政、軍三股勢力。

台視創立於1962年,隸屬於臺灣省政府,是臺灣第1家電視台。

中視於1968年創立,1969年開播,全部以彩色播映。中視開播3年後,瀕臨破產,因此改組,由國民黨取得經營權。

緊接著,華視於1971年創立,初期軍系色彩濃厚,民國63年《莒光園地》開播迄今,當過兵的臺灣男性全都看過,沒當兵的也會為了該節目的美女主播而收看。

國殤 電視節目變黑白

老三台時代的臺灣電視史有許多現今看來有趣,甚至荒謬的現象。1975年(民國64年4月5日)蔣中正總統逝世。1個月的國殤期,電視節目全變成黑白畫 面、報紙刊名改紅為墨色、全國學生的制服都得縫上一塊黑布帶孝、娛樂業被迫歇業以示哀悼。1988年,小蔣總統蔣經國逝世,電視節目再度變成黑白畫面,內 容也都是些緬懷之類的影片。

此外,當時的節目長壽到令現在的製作人羨慕,例如臺灣省政府為答覆民眾來信,台視便製播《省政信箱》,由1980年3月10日播出至1999年6月28日,共952集。

1993年公布有線電視法,1994年開放申請,「第四台」(有線電視)時代展開。

1995年,民視成為臺灣第一家完全民營的無線電視臺。1997年7月1日,公視正式開播,臺灣第一個公共媒體誕生。

2000年電視購物興起,讓電視台的競爭從新聞、戲劇、綜藝,一路延伸到「有買有幸福」的購物領域。

星星知我心 一紅30年

臺灣電視史上第一齣電視劇是台視1962年10月19日播出的閩南語電視劇《重回懷抱》,也是第一部閩南語電視劇;該劇與接下來的另一齣電視劇《熱淚心 聲》都是改編自廣播劇。1962年11月18日,台視再推出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齣國語單元劇《浮生若夢》,同樣也是由廣播劇改編而成。

1983年,由吳靜嫻帶領一班小朋友主演的《星星知我心》,主題曲由蔡幸娟與吳靜嫻合唱,在當時造成收視狂潮,且打破以往電視劇播出30集的限制(共播出 40集)。1984年台視再度推出《星星的故鄉》描述這群孩子長大的故事。 2007年台視重拍類似的劇情《星星知我心2007》,由楊貴媚和一群童星演出,其中小彬彬的兒子小小彬,接演了和爸爸一樣的角色。

此外,台視製播過最早的歌唱節目《群星會》,最長壽的節目《五燈獎》,還有臺灣第一部警匪單元劇《天眼》。《天眼》播了12年,「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和「老天有眼,明察秋毫」都是招牌旁白。

中視在1969年推出臺灣第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晶晶》,鄧麗君演唱主題曲。劇情是以晶晶母子於戰後離散的相互尋覓過程為故事主軸。

1977年9月12日,台視、中視、華視聯播國語連續劇《風雨生信心》,由華視主播。由蕭孋珠演唱的愛國歌曲《風雨生信心》,傳遍大街小巷。

華視由作家薇薇夫人主持的婦女節目《今天》,在1972年11月6日開播,是臺灣第一個專門為家庭主婦製作的節目,播出時間長達15年半。

另外,為配合推行國語文運動,由李豔秋主持的《每日一字》從民國70年至民國86年為止,共製播1,600多字,是小時候學寫字和筆畫一定要看的節目。

而1979到1984年,張小燕主持的《綜藝一百》,台呼:「啦啦哩啦啦我是一百啦」,成為小朋友的口頭襌;《連環泡》則是1980年代中至1990年代中期,臺灣電視史上舉足輕重的帶狀綜藝節目。

台視牌電視機與中廣牌收音機

1962年4月28日台視正式成立。因為是臺灣第一家電視台,臺灣民眾大都沒看過什麼是電視機,當然也沒有人製造。為了配合同年10月10日開播,台視在 當時台視中央大樓一樓設立了電視機生產線,名為「台灣電視公司製配廠」,生產「台視牌」(TTV)黑白電視機,是臺灣第一家電視機製造廠。

台視由日本東芝、日立、NEC三家廠商進口14吋黑白電視機零件,1962年底製配廠總計生產了4,400台黑白電視機,1963年全年生產了近8千台電 視機但仍然供不應求。此時各民營廠商相繼籌劃設廠生產,1963年大同公司開始生產電視機上市,接著陸續有國際、三洋、聲寶等公司。

台視與日立合作生產的14吋電視機「14T-613」,當時現金售價新台幣4,660元。工廠門口大排長龍,再有錢也要排隊才買得到!

1971年12月,由於當時臺灣黑白電視機市場趨近飽和,台視董事會裁撤製配廠,現在台視大樓內「台灣電視博覽館」有展示一台功能正常的「台視牌」黑白電視機。

50年代,收音機在臺灣是寶貴的資產,不論是製造、購買和收聽都受到法規限制。購買收音機要登記執照,繳交執照費,收聽還要再付收聽費。軍事機關和部隊免費;盟軍和駐華機構及其眷屬免費;政府、學校、圖書館、軍人和警察半價;華人工作於美軍顧問團者半價。

1955年行政院公佈「動員時期無線電廣播收音機管制辦法」,使用收音機收聽匪俄廣播者,依懲治叛亂條列處罰,檢舉者則有獎勵。

當時管制整套收音機進口,所以收音機多為進口外國零件,國內組裝,省產外殼和底板。根據臺灣省物資局統計年報,1956年收音機一台要價537元,1960年飆漲到1,134元。

根據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的資料,1952年中廣以20萬元資本成立業務所,從事收音機生產與修理。1953年開始生產,53~55年間中廣銷售7,800多台「中廣牌」真空管收音機。

2002年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並設廣播文物館的台中放送局,即擺設一台「中廣牌」收音機。在拍賣網站上也還能看到一些古董機型,當然大都已無法使用。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