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10520

「跌破眼鏡」 美研究:開朗反短命

一般人會把「快樂」、「開心」與健康長壽聯想在一起,美國最新研究卻說,勉強追求快樂未必是好事,強顏歡笑常使人更沮喪,學者甚至說,幼時開朗快樂的人,反而容易早死。


無意間得罪別人
耶魯大學葛魯柏(June Gruber)等學者研究快樂陰暗面,蒐集一九二○年代的學校紀錄尋找被老師評為「快樂開朗」(highly cheerful)的學生,追蹤其日後狀況,發現這些開朗的人比相對較謹慎的人短命。
學者推論這可能是因為「開朗」的人,較容易涉入危險環境或採取不健康生活型態。在不恰當時機表現太開心,可能無意間得罪別人而招致危險;且這些人情緒起伏大,也可能出現躁鬱症等精神疾病。
耕莘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說,此研究打破傳統迷思,生活型態較謹慎,反而容易長壽。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江漢光指出,此研究須再列入更多包括病史、體質等變數,才更能呈現統計學上的成果。

粉領:聽聽就好
發表在《心理學觀點》的這項報告稱,常有雜誌教人如何忘記傷心事,看喜劇片或有趣書籍勉強大笑,都適得其反,電影結束後反而會使情緒更低落。學者指若想追求快樂,最好是建立真摯的友情與親情。
上班族陳小姐說:「從小有憂鬱症、自殺傾向的人,應該更早死吧?國外研究聽聽就好,我不相信。」民眾蔡清華說:「難不成要鼓勵大家心存悲觀,每天負面思考。」

(蘋果日報)
--
床上吃零食 少女耳生螞蟻窩

一 名十六歲少女愛躺在床上邊吃零食邊掏耳朵,日前雙耳奇癢,就醫竟發現兩耳內有三十多隻螞蟻,有如「螞蟻窩」,所幸治療後,已改善病況。醫師表示,螞蟻入侵 耳朵,有可能會啃食耳膜、影響聽力,提醒民眾若自覺有螞蟻等昆蟲爬進耳朵,可先滴兩滴沙拉油,先淹死螞蟻,再盡速就醫。

邊吃邊抓「癢爆」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昨表示,少女就醫時主訴雙耳「癢到爆」,因自己愛在床上吃零食、挖耳朵,懷疑有螞蟻跑進耳朵;而陪少女前往的家人也指曾見螞蟻從少女耳朵爬出。
經安排內視鏡檢查,洪元宗發現少女左耳約有五、六隻螞蟻,右耳則有二十多隻,雙耳耳道均嚴重紅腫、發炎,隨即以器械吸出螞蟻,再給藥物,才改善病況。上述螞蟻吸出後均已死亡,洪研判是少女就醫前有滴藥入耳,螞蟻才死亡。

醫:恐啃食耳膜
洪元宗指螞蟻等昆蟲爬進耳道後,會被耳膜擋住,不會爬進腦內,但若未及時治療,則可能啃食耳膜,造成劇痛與聽力受損。而上述少女很幸運,耳膜並未受損。
汐止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徐愫儀則建議,民眾若覺耳朵有螞蟻,可滴二滴沙拉油入耳道,先將螞蟻淹死,再盡速就醫取出。
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說,螞蟻視力差,會進人耳應是感受到人耳內食物所散發的化學物質,進入耳道的應是負責找食物的工蟻、非蟻后,因此,並不會在耳內築巢。

耳朵異物須知
◎耳朵有悶、搔癢、聽力受損等情形,可能是有異物,應盡快就醫
◎勿於床上吃東西或邊吃邊挖耳朵,以免碎屑掉入,引來蟑螂、螞蟻等
◎切忌讓寵物上床,避免寵物身上寄生蟲爬進飼主耳道
◎昆蟲跑進耳時勿用手電筒照,可滴數滴食用油入耳,再求診耳鼻喉科

(蘋果日報)
--
吃零食、挖耳朵 螞蟻聞香來築窩

十六歲唐姓少女習慣睡前在床上吃甜食,邊吃還邊挖耳朵,長期下來竟讓螞蟻尋香而至雙耳築窩。半年前,她發現有螞蟻進出耳朵,雙耳奇癢無比,搔癢數月仍不見改善才求診,醫師診斷時竟在她耳內發現廿多隻螞蟻屍體,直呼「不可思議」。

主治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表示,偶爾可見昆蟲如小蟑螂、螞蟻、蚊子等誤闖病人耳內,常見症狀為劇痛或者癢痛並陳。但很少看到一窩螞蟻住在耳裡,且持續一段時間,他行醫卅年,是第一次見到。

洪元宗以耳道內視鏡檢查,竟在她的右耳發現廿多隻螞蟻屍體,左耳也有五、六隻螞蟻屍體。雙耳耳道嚴重紅腫。

洪元宗說,這名少女睡前習慣在床上吃餅乾、蛋糕、蜂蜜等甜食,還習慣邊吃邊挖耳朵。少女打地鋪而睡,甜食碎屑雖掉滿床上,也不會特別清理,就直接睡覺。他研判可能是少女吃完甜食又挖耳朵,讓碎屑掉入耳內,引得螞蟻尋香而入,又因有豐富的食物「貨源」,就留下來。

洪元宗說,診斷時,已未發現活螞蟻,只有螞蟻屍體,推測可能是少女因癢得受不了,求診前買成藥滴劑或用油滴入耳內殺蟻。

洪元宗後來使用吸引器吸出死螞蟻,並使用耳滴劑改善發炎症狀。持續門診追蹤發現症狀改善,確定無新的螞蟻進入,耳道也已明顯消腫。

洪元宗說,一旦有蟲蟲等異物鑽進耳朵,用手指頭摳或掏,只會讓昆蟲越往裡面鑽,造成更大傷害。建議可滴幾滴食用油或嬰兒油等乾淨油脂到耳道裡面,悶死這些小昆蟲,再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食用油因經過高溫殺菌,更安全。

另外,網路傳言螞蟻會從耳朵鑽進腦部。洪元宗說,人的耳朵分外耳、中耳腔和內耳,外耳和中耳腔之間,有一層耳膜,往裡面還有骨頭,包括聽小骨等的保護,螞蟻不太可能跑到腦部。

蚊蠅飛入眼、血蛭吸入鼻 小心異物入侵!

螞蟻跑入耳內,在環境衛生條件普遍不錯的台灣,已算奇聞異事。但醫師提醒,生活中仍有不少昆蟲,如蚊子、蟑螂、蜜蜂、毛毛蟲等會因誤闖或被引誘,與五官或皮膚接觸而發炎,民眾須小心。

市立聯醫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表示,昆蟲誤闖眼睛的個案大多是騎機車時,未戴護目鏡或拉下安全帽,使得昆蟲誤入。

蕭雅娟說,也有部分當事人因從事除草、果農等工作時,因為工作環境中較多果蠅、蚊子等誤飛入眼內。

蕭雅娟建議,若民眾發現昆蟲誤入眼內,建議將頭側一邊,用眼藥水或開水沖洗出異物再就醫。切記不要摳或挖,免得昆蟲往內鑽或刮傷眼膜。

另外,也有當事人誤觸蜂窩,被蜜蜂螫,導致蜂針螫到角膜的個案,此時角膜會劇烈發炎,建議盡速就醫。

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平常最常見會使皮膚發炎的昆蟲為毛毛蟲、跳蚤與台灣鋏蠓(小黑蚊)。

五月正是毛毛蟲與跳蚤開始活躍的季節,民眾野外踏青時要小心。若不小心被毛毛蟲爬過皮膚,因毛毛蟲身上具有使人過敏的物質,皮膚會立即出現點狀的大片紅疹,建議此時先沖涼水或冰塊降,低癢感之後再就醫。

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表示,臨床上較常見小蟑螂、螞蟻、蚊子等誤入鼻腔,不過他看過最特別的病例是血蛭。曾有人溪邊遊玩後,誤吸血蛭卵,血蛭附著在鼻腔內吸血。該名病人因此常常流鼻血,最後因是求診才發現。

洪元宗提醒民眾,若有耳朵奇癢、劇痛,應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

(聯合報)
--
吃完甜食抓耳朵 螞蟻爬進做窩

耳朵竟成螞蟻窩!十六歲唐姓少女耳朵奇癢無比,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求診,竟在右耳發現「螞蟻窩」。經醫師詢問,原來是她在床上吃甜食,又邊吃邊抓耳朵,才讓螞蟻爬進耳朵裡。

聯醫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說,唐女雙耳搔癢,偶有螞蟻爬出來,忍耐數月後,去年十二月中,父母陪同求診。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她右耳內約有廿隻螞蟻屍體、左耳也有四、五隻死螞蟻。

經醫師詢問,才知少女平常睡在地板上,睡前會吃甜食,食物容易掉滿地,她還習慣邊吃邊抓耳朵。一段時間後,發現耳邊出現螞蟻,雙耳搔癢已有一段時間,雙側耳道和耳膜也嚴重紅腫。

醫師緊急移除螞蟻,用耳滴劑改善發炎症狀,並持續追蹤,確定沒有新螞蟻爬入,耳道和耳膜紅腫情況才消失。

洪元宗說,昆蟲跑進耳朵不太會咬破耳膜或影響聽力,卻會奇癢難耐。千萬不要用手指去挖,否則昆蟲往裡面鑽,恐造成更大傷害,要盡快到耳鼻喉科門診求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中國時報)
--
睡前愛吃零食 耳朵變螞蟻窩

耳朵發癢,當心螞蟻作祟!

一位16歲少女雙耳發癢、微痛,持續約數月,醫師檢查,發現她的耳朵內約有20隻螞蟻,雙側耳道、耳膜嚴重紅腫。醫師表示,少女睡前喜歡在床上吃甜食,吃完以後還用手挖耳朵,導致螞蟻聚集在耳朵,數量之多,臨床上很少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昨天表示,少女自訴,睡前吃甜食,甜食常掉在床上,自己也曾發現耳邊有螞蟻爬出來。

睡前愛吃零食惹禍

他分析,少女吃完餅乾又抓耳朵,陰錯陽差讓碎屑掉入耳道,才引得螞蟻聚集;經以耳道內視鏡檢查,在耳朵口往內2、3公分處發現螞蟻,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外耳道發炎。

洪元宗指出,治療時先將螞蟻移除,使用耳滴劑改善發炎,持續門診追蹤,沒有新的螞蟻進入少女耳朵,耳道、耳膜也已消腫。

洪元宗說,門診可見蟑螂、螞蟻跑進病患耳朵,但多為偶發性,常見症狀為劇痛或痛癢並陳,很少有這麼多隻螞蟻聚集在耳朵內,症狀又持續一段時間。

洪元宗提醒,螞蟻、昆蟲爬進耳朵,千萬不要用水灌入耳朵,螞蟻被水淹死,屍體會泡水膨脹,反而卡在耳道,容易發炎。

他建議,可拿家中的食用油如橄欖油、沙拉油,約滴5、6滴進入耳朵,油的密度比昆蟲體液密度高,油不會進入昆蟲身體,昆蟲屍體不會膨脹,再找醫師處理。

另外,居家應注意環境衛生,若耳朵奇癢、劇痛,應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早期治療。

(自由時報)
--
若4小時未換 紙尿布含菌數萬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市售嬰兒紙尿布,在經過四小時後,多數仍殘留數萬隻細菌,醫師建議家長每三至四小時換一次尿布,並以溫水清洗嬰兒屁股,以防孩子罹患尿布疹,甚至是併發可致命的蜂窩性組織炎。

罹尿布疹易染菌
參 與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昨在一場衛教活動中表示,研究人員日前針對市售多種嬰兒尿布做細菌存活能力研究,經取出尿布中的棉層,將其與十 三萬隻大腸桿菌、四十八萬隻白色念珠菌共同置入試管,並放進模擬寶寶尿布溫度、濕度培養箱,四小時後發現,細菌雖減少,仍有八成產品殘存大量細菌,其中大 腸桿菌約一萬隻,白色念珠菌六萬隻。
施一新說,細菌離開人體應會逐漸死亡,但上述研究證明細菌死亡速度比想像中慢,現天氣漸熱,提醒家長要勤於幫寶寶換尿布,並以溫水清洗其屁股,否則若有尿布疹,尿布又有細菌恐致感染。

嬰臀腿長疹化膿
三個月大男嬰小沙米昨與阿姨出席該衛教活動,阿姨說,小沙米曾有嚴重尿布疹,臀部到大腿長紅疹甚至潰爛化膿。新竹國泰醫院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說,嚴重尿布疹可致蜂窩組織炎,甚至致命。

預防嬰兒尿布疹注意事項
◎每隔3~4小時換一次尿布
◎更換尿布時,最好讓屁屁透氣10~15分鐘
◎更換尿布前,建議用溫水或不含酒精濕巾清洗擦拭
◎選購尿布時應注意材質,包括吸水力、透氣度等

(蘋果日報)
--
寶寶紅屁股 塗塗抹抹會更糟

汗水+大小便 小屁屁傷很大

用 痱子粉、凡士林處理尿布疹,小心寶寶「紅屁股」更嚴重!國內一項調查發現,2歲以下幼童近9成曾有尿布區皮膚紅腫、搔癢問題,有75%家長會使用痱子粉、 凡士林,甚至茶葉水等偏方來處理。醫師提醒,要讓寶寶遠離尿布疹,「勤更換、清水洗」是不二法門,使用痱子粉、凡士林可能讓問題加劇。

■阿摩尼亞刺激 小屁屁受傷

一名才3個月大男童患尿布疹,媽媽用濕紙巾處理紅腫問題,結果不到一周,10元硬幣大小的紅疹蔓延到一個巴掌大,大腿、鼠蹊處都無一倖免,皮膚更是破皮水泡、甚至潰爛。

根據網路一項對國內一千多名 家長的調查發現,寶寶出現紅疹有30%家長會拖到2天後才就診,又有75%使用濕巾、痱子粉、濕紙巾,甚至黑麻油、茶葉水等偏方處理寶寶的皮膚搔癢、紅腫問題。

長庚醫院小兒皮膚科主任施一新表示,尿布疹發生48小時,尿布區的糞便、尿液中酵素會分解尿液,產生阿摩尼亞,讓寶寶的皮膚角質又會受到進一步傷害,導致尿布疹惡化。

■澱粉養細菌 油脂不透氣

但使用痱子粉、凡士林反而會讓問題更加惡化。施一新說,在平時寶寶皮膚健康可用來保持皮膚乾燥,但其中的成份玉米澱粉恐反會成為細菌養分;凡士林、黑麻油具有油脂,影響皮膚透氣性;而民俗偏方的茶葉水,則會造成寶寶的肌膚刺激。

施一新指出,有些家長還會用含酒精等化學成分的濕紙巾為寶寶擦拭屁股,但對於已發炎的肌膚,這些都是額外的負擔。他建議,要讓寶寶遠離紅屁股,至少3~4小時就要更換一次尿布,更換時讓屁股10分鐘透透氣,有排泄物時最好都用溫水清洗,並以乾布擦乾,保持乾爽。

(中國時報)
--
寶寶紅屁屁 清水洗淨勤換尿布

夏天天氣悶熱,小寶寶屁股悶在尿布裡,常會有尿布疹等皮膚狀況。調查顯示,9成寶寶曾有「紅屁屁」警報,少數因而引發細菌感染,甚至還有家長誤用痱子粉、民間偏方等,導致感染加劇。

醫師呼籲,尿布疹時寶寶屁屁的皮膚正脆弱,應該遠離刺激物,此時用清水洗屁屁最好。

目前3個月大的小沙米,從出生一週大的時候,屁屁就開始出現紅斑等輕微尿布疹症狀,不到一週的時間,紅斑就從原本只有10元硬幣大小的範圍,持續擴大,甚至連大腿和鼠蹊部也紅成一片。

亂塗亂擦 反易生細菌

期間小沙米媽媽不小心使用了含酒精的濕巾幫他擦屁屁,又聽信旁人推薦,使用漢方痱子粉對付尿布疹,最後屁屁皮膚嚴重發炎、化膿,連「小弟弟」也紅腫破皮,小沙米每晚換尿布都尖叫大哭,即使病癒後也十分抗拒換尿布。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施一新指出,尿布疹可說是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國內嬰幼兒在2歲以前幾乎都曾經罹患過一次或一次以上。一般來說,如果是單純尿布疹,給予含有非常輕量類固醇的藥膏,可避免患部持續發炎,若是已經感染細菌或是念珠菌,就會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

含酒精濕巾 會太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小寶寶發生尿布疹時,皮膚屏障相對比較差,這時如果用含酒精濕巾就會太刺激。此外,有些痱子粉使用的是玉米澱粉,相較於滑石粉,玉米澱粉沒有呼吸道危害,但對於有尿布疹的屁屁來說,如果已經有細菌趁機入侵,玉米澱粉反而提供細菌糧食,讓細菌滋長。

因此,除了平時勤更換尿布,別讓糞、尿、汗悶在尿布裡,減少尿布疹發生外,當寶寶出現尿布疹時,最好用清水清洗,別再亂塗亂擦。

(自由時報)
--
10歲童嗜甜食 竟患糖尿病 體重60公斤 尿液引螞蟻 嚴重恐腎衰竭

小時候胖不是胖,當心是糖尿病。台中一名女童十歲時身高一百四十二公分,卻重達六十公斤,尿液還引來螞蟻,經診斷發現,她竟然罹患糖尿病。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說,近十年來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可能與飲食精緻化及外食族增加有關,呼籲家長勿掉以輕心。

黃 怡瓔說,這名女童愛吃零食、含糖飲料,兩年前被發現罹患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第二型糖尿病,是很罕見的病例;女童雖無典型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 減輕症狀,但虛胖、身高成長停滯,尿液還會引來螞蟻。追蹤女童家族史,發現女童母親的直系親屬三代都是糖尿病患,母親三十七歲時還因糖尿病併發症中風、右 腳拇趾因蜂窩性組織炎截肢。
目前女童十二歲,體重上升到七十四公斤,但也持續長高到一百六十一公分,且血糖控制良好,黃怡瓔說:「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二十歲後就會出現末梢神經病變、視網病變、腎衰竭等併發症。」

4成不知己罹病
黃 怡瓔指出,台灣約有一百五十萬至兩百萬的糖尿病人口,真正就醫人數只有近六成,其他糖尿病患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是未積極控制病情,一旦出現併發 症,往往已出現不可逆的傷害。她呼籲家長,若有家族糖尿病史,更要注意家裡的小孩,如漸漸虛胖、沒有長高,夜晚容易口渴等情形,最好主動到醫院檢查。

多吃頻尿是警訊
署立豐原醫院小兒科主任馬志豪指出,糖尿病主要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又稱幼年型糖尿病,須長期注射胰島素;第二型又稱成年型糖尿病,但現在許多兒童暴飲暴食、過胖,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家長要注意若孩子出現多吃、多喝及多尿等三多現象,最好前往醫院抽血檢查。

如何預防小朋友得糖尿病注意事項
◎應自幼年起建立正確飲食觀念及作息正常、規律運動,並做好體重控制
◎吃飯細嚼慢嚥,多吃蔬菜,避免暴飲暴食及短時間內食用大量含糖食品,同時減少外食及加工食品
◎高危險群,例如有家族糖尿病史、出生時體重超過3800公克的嬰兒、高血脂症患者,應積極篩檢,早期預防

(蘋果日報)
--
吃避孕藥治青春痘 易噁心頭痛

Q.我是個高中女生,滿臉爛痘子,聽說吃口服避孕藥可改善?是真的嗎?
A.口服避孕藥中含有黃體素、雌激素等女性荷爾蒙,可抑制皮膚皮脂腺分泌油脂,因此,口服避孕藥確實可以改善青春痘症狀,但可能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頭痛、月經量減少,甚至月經不來等症狀。因此建議治療青春痘,仍應至皮膚科診治,並不建議使用口服避孕藥。
青春期男女,應隨時注意臉部是否分泌過多油脂,當臉部油脂過多時,建議應立即以洗面乳將臉部的油脂清洗乾淨。

千萬不要擠摳
平時也不應使用防曬乳、隔離霜等油性產品,以免阻塞毛孔,有青春痘時,切忌不可擠、摳,應就醫使用去角質或消炎等藥,以免留下痘疤。

(蘋果日報)
--
士林夜市「蚵仔煎要10顆」

「宅神」朱學恒日前批士林夜市「崩壞」、東西不好吃,士林攤商大呼近來業績少兩成,士林市場自治會昨邀攤商研商改進,副會長黃孝敏宣布,今後蚵仔煎每盤至少有十顆蚵仔,顧客若有特別需求可先告知老闆。消費者則認為有批評才有改善。

被「宅神」批不美味
朱學恒日前批士林夜市蚵仔煎乾癟焦黑、臭豆腐不入味等,士林市場自治會昨邀近三十家攤商研議,副會長黃孝敏說,攤商盼藉此檢討,但自治會無權約束,只能呼籲盡量「便宜大碗,如每盤蚵仔煎至少十顆蚵仔。」
被批同質性高,黃孝敏堅持,台灣小吃本就那幾樣,「若有多家業者提供相同食物,可促進市場競爭,消費者也免大排長龍。」

攤商自救配合改善
賣蚵仔煎的老闆鍾美齡抱怨「近來人潮少近一半。」大頭龍蚵仔煎老闆戴文龍說,估業績少二成,朱學恒不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少攤商說「配合自治會,蚵仔十顆以上。」
黃孝敏說,攤商將在十一月入駐新完工的士林市場,聯合促銷。民眾蕭凡信說,士林夜市是北市美食指標,有人批評可促攤商改進。

(蘋果日報)
--
士林夜市自治會 要求客製化

台北士林夜市遭宅神朱學恆批難吃,昨天下午攤商自治會召開會議,處理危機,業者一致認同要提升品質,自治會建議攤商「盡量用好的食材」,士林夜市客人來自世界各地,「有的人喜歡吃辣,有的人愛吃重鹹」,自治會要求攤商在烹煮前先詢問客人意見,端出「客製化料理」。

但自治會指出,並無實權可約束業者品質,希望攤商能聽進去。

昨天約三十家攤商到場,會後由副會長黃孝敏發表聲明。

黃孝敏表示,外界質疑士林夜市小吃同質性高,因士林夜市以蚵仔煎和花枝羹聞名,業者跟進經營是很自然的,且主管機關也無法令規定「攤商品項須多元化」,實在難改變現狀。

不過攤商指出,朱學恆的批評在媒體發酵,近日生意已滑落一成,造成的傷害很大。甚至有攤商私下表示,若知道朱前往消費的店家是哪一家,一定要找那家老闆「聊一聊」。

(聯合報)
--
反士林夜市地下化 9萬人臉書連署

朱學恆一篇「崩壞的士林夜市」文章,在網路引爆夜市美食話題,全台各地網友爭論士林夜市小吃的同時,也注意到故鄉夜市的興衰。網友「子璁香蕉」在臉書發起「拒絕士林夜市地下化」粉絲團,已有九萬網友加入,台北市長郝龍斌的臉書也塞爆網友反對士林夜市地下化的意見。

網友「K」覺得,台北士林夜市與高雄六合夜市似乎已變成宰觀光客的夜市,雖然還有幾家值得去的攤家,但整體來說,做一次性生意,撈一票心態的攤位越來越多。

網友「強人鐵忠」說,在夜市看到都是一模一樣的東西,重點是不好吃,誰會想去?外國朋友來,我怎麼帶他去?告訴他這些東西就是台灣美食嗎?

網 友在郝龍斌臉書上留言:夜市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雖然相信市府官員希望整個夜市地下化方便集中管理,甚至弄得非常整潔新潮,更有利推動觀光之類的想法,但 夜市就要有夜市該有的樣子,就算吵雜點、看起來不衛生,但保留這個城市的原味,稍微整修周圍街道,設計更好的動線,比夜市地下化感覺更好。

網友「Owen Chiang」說,我香港來的,夜市特色之一就是看見熱鬧,把她藏到地下?就是要把她謀殺掉。「Tsuki Ko」認為,把夜市塞進大樓地下室,那還叫夜市嗎?塞在房子裡的還能叫市場嗎?

士林夜市:改善環境 餐飲舀大碗點

在 士林夜市從小吃到大的朱學恆日前發表一篇「崩壞的士林夜市」文章,批評蚵仔煎乾癟、羊肉像橡皮筋,而且每家攤販賣的都一樣,引發當地攤商兩極反應。昨日士 林夜市自治會開會,副會長黃教敏說,同業接受各界批評,會把用餐環境弄好一點,給客人的餐會舀大碗一點,讓客人感覺經濟實惠,挽回消費者的心。

朱學恆說,他從小就住在圓山,媽媽上午去士林市場買菜,有時晚上他想打牙祭,就會到士林夜市。二、三十年來,儘管目前已搬到大直,但還是常回士林夜市回味。朱學恆強調,他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後長大也喜歡來這裡吃,絕不是惡意的批評。

他觀察,近半年來,士林夜市人潮結構改變,陸客比例大增,本地人反而減少。儘管如此,士林夜市還是觀光、嚐在地美食的首選。

朱學恆擔心,如果業者不好好做,觀光客可能就會把士林飲食經驗當成台灣整體飲食經驗,蚵仔煎、臭豆腐、生炒花枝、生煎包也將變成比較指標。士林夜市不只要保存夜市文化,更要堅持口味傳承。未來地下化後,可能會變成另一個百貨商場美食街,不再是士林夜市。

黃教敏昨日無奈表示,移至地下化是由市政府主導,目前攤商已爭取電動手扶梯,也要求加強空調系統,大家都想做好生意。

(中國時報)
--
紫外線傷髮 擦防曬品 戴帽撐傘保護

天氣轉熱,許多人會在身上和臉上塗抹防曬乳,卻忽略頭髮過度曝曬,也會造成頭髮枯黃毛躁、褪色,建議可使用有標示防曬係數的防曬髮品,或戴帽子、撐深色傘等,幫助頭髮抵擋艷陽傷害。

化 粧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指出,目前沒有專門針對頭髮的防曬指標,但防曬產品經衛生署公告屬含藥性化粧品,因此,若髮品宣稱可防曬,依規定包裝上應有衛生署含 藥字號,並標示SPF、PA係數,且成分必須含衛生署法規規範的49支防曬劑成分至少其中一項,且濃度在規範以內,如Zinc Oxide(氧化鋅)2~20%,才算有效又合法防曬髮品。皮膚科醫師邱品齊指出,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或戲水時,頭髮最好也要防曬。

這樣做
噴時避開頭皮
防曬髮品有SPF和PA,才能防護頭髮免於紫外線B和A傷害。早上出門前20分鐘使用,中午外出再補噴╱擦1次;整天在戶外則每隔2~3小時補擦1次。使用時避免對著頭皮直接噴,宜從距離髮根1~2公分處開始。

戴帽子或撐傘
可戴寬帽沿、不透光及頭頂有包覆帽子,或撐深色且外層有銀膠的傘;也可用較清爽的水包油身體防曬乳取代防曬髮品,平常以SPF20~30、PA++即足夠,去海邊則可選油包水且SPF50、PA+++較佳。

戲水泳帽保護
海水的鹽分、泳池的氯氣,都會使頭髮粗糙,長時間浸泡水中,起來時水分蒸發,頭髮也會乾燥,戲水全程可戴泳帽,上岸後立即用自來水將頭髮沖乾淨,再進行洗、護髮程序,可防止鹽分、氯停留在頭髮太久。

修剪受損分岔
頭髮為死去的角質,無法像肌膚能自行修復,除日曬會損害髮質外,燙、染也會使頭髮乾澀偏紅,建議少染燙,若頭髮出現分岔,應趕快剪掉受損分岔的髮尾,否則只會分岔得更厲害。

專家說
髮妝水效果短
髮妝水多半由水分、胺基酸、抗氧化植萃等組成,能提供頭髮暫時性的修護效果,使頭髮顯得較柔順,但無法修補受損分岔髮質。

分辨防曬劑型
可拿玻璃杯裝水,擠一坨防曬乳,若能溶解、水轉乳白色,即為水包油的劑型,若無法溶解且浮起,即為油包水。

(蘋果日報)
--
餘震不停! 日最老長頸鹿嚇死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以後,由於餘震不斷,讓動物園內許多動物無法安靜過日。

繼東京上野動物園的河馬被地震嚇死之後,福島動物園一頭日本最高齡的長頸鹿,也在餘震中飽受驚嚇而死亡。

據稱,福島縣二本松市的東北野生動物園,本來豢養一頭日本最高齡的長頸鹿,名叫「芙由子」,被不斷發生的餘震給嚇死。芙由子的死亡年齡為29歲,相當於人類的100歲。

東北野生動物園說,因為高齡,加上災後持續餘震,導致芙由子關節炎惡化,無法坐下休息,最後因體力衰竭於而倒地身亡。

砂川昌幸園長說,芙由子出生後,用了當時少見的人工餵養法撫養長大,他對芙由子能成為國內最高齡長頸鹿感到十分欣慰。

他遺憾地說,如果不是地震,芙由子可能會更長壽。

芙由子出生於1982年3月1日,雌性,因母親產後健康問題,由人工餵養長大。去年9月埼玉縣東松山市動物園的30歲長頸鹿死亡後,芙由子就成為日本最高齡的長頸鹿。

(聯合報)
--
行星可擺脫引力 自在遊銀河

天文學家18日表示,他們發現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某些行星不會圍繞著恆星公轉,而是漫遊在銀河中。

兩組科學家利用微重力透鏡觀察銀河數百萬顆行星,在2年的觀測中發現,有10顆質量相當於木星的大型行星,與最近的恆星相距非常遠,有幾顆可說是不受束縛,在銀河中自在漂流。

刊登在英國「自然」期刊的研究,可能會使太陽行星學有所突破。科學家在1995年時,就已在宇宙中發現超過500個漂流行星,但多半很小,如今是首度發現質量與木星相當的大行星也會看似無拘無束的漂流。

科學家在尋找公轉半徑介於10至500天文單位的物體時,發現這些行星。1天文單位等於地球至太陽距離,即1.5億公里。木星與太陽相距5天文單位,海王星與太陽則距30天文單位。

行星相關理論指出,行星是由塵埃與瓦斯堆集而成,且無法脫離恆星引力束縛,會圍繞公轉直到恆星燃料耗盡為止。

不過這項新發現顯示,這些流浪行星早在形成初期就擺脫引力束縛。

德國天文學家汪柏斯剛斯說:「這個研究的影響深遠,我們已見識到銀河中不同質量的行星,現在則是要研究這些行星的屬性、狀態與歷史。」

(聯合報)
--
桐花季的下一步/劉克襄

每年春末,從土城以迄三義一帶的丘陵地,油桐花總是趕集式地繁華綻放。

千禧年以來,客委會擷取這一綽約的風景意象,年年舉辦桐花節慶,帶動了地方觀光風潮。如今桐花如春雪到來,好像也在提示我們,地方文創產業中,這是最成功的範例。

其實早年油桐花並未開得如此茂盛。山區人生活貧窮,鎮日忙著農作,圖的也只是每日溫飽,無暇注意油桐花盛開的綺麗。當時的交通不發達,更間接妨礙了遊客的到來。

桐花逐漸成為野外賞景的主角,大抵是北二高暢通,小鎮懷舊旅遊興盛後,延伸出來的觀光內涵。如今一如櫻花的輪替,各地桐花何時盛開,深諳旅遊者都知,只要按著桐花網站的精準報時,前往花開的地點,都能一飽眼福。

尋常桐花透過旅遊機制,轉化得如此細膩,委實教人驚奇。早個十年,國人或許也未想到,除了早春賞櫻,日後也有晚春賞桐。但若以這兩種花對照,應各有其表徵。

賞櫻,大家或許會聯想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的精神,以及追求瞬間飄零的淒美。賞桐花呢?成功的文創起步之後,除了地方產值愈見精緻,跟桐花有關的生活內涵,其實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發掘。關於此,筆者有兩個面向的拙見。

第一、從油桐的依賴,感懷早年惜物的簡約精神,始終未被昇華。

油桐約百年前才自嶺南引進,迅速地廣泛栽植。這裡往往是土地貧瘠生活窮困的山區。油桐最初只是取籽提煉桐油。五月桐花哪裡開得多,意味著那兒油桐籽更豐富。秋天油桐果實成熟了,農民開始忙著採收。孩子們也三兩結伴到郊外撿拾,賣給油場,賺取零用錢。

桐 油是油漆的重要原料,用途相當廣泛。木器、地板、銅器和鐵器等家庭物品幾乎都要使用。早年桐油價錢高,油桐籽收集愈多,當然能賣得好價錢。油桐生長快速, 除榨油外,樹材還可做家具、牙籤、木屐和火柴棒等,更是造紙的理想材料。久而久之,油桐在中北部的窮鄉僻壤,扮演了重要的經濟支柱角色。

只是以桐為名器的藝術表現,或以桐為艱苦的論述,這等火候仍嫌薄弱,還有待更豐厚的人文陶冶。

第二、晚近綠能生活和產業獲得重視,油桐樹栽作的生態意義,恐怕是另一個值得闡揚的內涵。

當初引進時,農民相信油桐是高經濟的造林樹種,可以賣得好價錢,種植特別認真。早期確實也為農民帶來一些財富,但隨著化工合成物的發明,桐油的功能大大被取代。此後收購一堆的油桐籽,只能換得微薄的賤價。農民不得不放棄桐油的採收,任其遍野生長。

到了七○年代末,油桐因生長快速,在國人綠色意識逐漸啟蒙下,意外地成為造林政策的重要樹種。其實這不盡然是一個正確方向,反而更該思索,原本低海拔森林應有何本地樹種的多樣內容。

再者,使用人工合成桐油塗漆的家具或物品,對環境、人體都會造成不好的長遠影響。天然桐油無汙染的品質,更能獲得大家的信賴。或許,重新闡述天然桐油的價值,製成相關的安全產品,如今也是一個美好的契機。

桐花季已走過一個亮麗的年代,應該有另一層次的提升,好好論述昔時的生活情境。那意義不應停滯在觀賞花朵的綺麗,或者只藉諸文創美學,提升地方物產的產值。深化貧窮的況味,加強綠能的意識,或許是行之久遠的下一步。

(聯合報)
--
小娃噴防蚊液 不如穿長袖長褲

炎炎夏日到來,惱人的蚊子大軍集體出動。為了不要被叮成「紅豆冰」,許多人出門時總不忘帶瓶防蚊液。

市售防蚊液最常見的主要成分是DEET(Diethyltolumide)。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為了要防止軍人被蚊蟲叮咬所製,至今使用超過60年,為現今公認最有效、持續效果最久的防蚊液。它利用體溫產生一層蒸汽防護,達到防蚊目的。

選 購含DEET成分防蚊液,重點在濃度,濃度越高,效果持續越久,但超過50%,效果就不再增加。除非特殊情況,使用10至35%即可,濃度太高時,粘膩感 也會讓人望之卻步。使用時還要注意,如果衣服布料是彈性纖維、人造絲、醋酸人造絲、染色皮件時,DEET可能會破壞結構或改變顏色,像絲襪、塑膠眼鏡架、 車子座椅等,噴到後可能溶解。

市面上標榜天然的防蚊液,最常見的就是香茅油,另外還有檸檬尤加利萃取物等,香茅油從1940年代就廣泛用於防蚊,但其防護時間較DEET短,需要一再補充。檸檬尤加利萃取物在高濃度時具有防蚊效果,但須注意對眼睛有顯著的刺激性。

小朋友怎麼選用防蚊液,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含DEET防蚊液使用於一歲以上兒童,最高濃度為12%;一歲以下幼童,不建議使用。含精油防蚊液,一般父母認為較安全,但美國環境保護局建議,含10至30%尤加利檸檬油為主成分產品,不要使用於三歲以下的兒童。

其實,對於小朋友,不應把防蚊液放在第一線,為防止蚊蟲叮咬,應注意環境衛生,教導小朋友遠離流浪貓、流浪狗,盡量少在晨曦或黃昏蚊蟲最多時外出,少穿鮮豔衣服外出,裝紗窗、蚊帳,外出時穿長袖長褲,盡量減少防蚊液噴到皮膚,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聯合報)
--
藥膏當唇膏 腫成香腸嘴

一 名女性病患,因嘴唇乾燥脫皮,長期使用護唇膏都沒效果,求診皮膚科後,使用醫師開的濕疹藥膏,覺得效果不錯,擦完後,自己前往藥房購買同款藥膏,竟連續擦 了三個月,把藥膏當成護唇膏來用;結果嘴唇非但沒有變得比較美,反而出現紅腫熱痛,腫得像香腸嘴,還長出一顆顆紅疹子。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這名女患者三個月前出現嘴唇乾裂脫皮等症狀,也就是俗稱的乾燥型濕疹,他開給患者一瓶含類固醇及保濕尿素成分的藥膏,同時提醒兩周後若未明顯改善,就應回診換藥。

病人擦了藥膏後效果不錯,於是把藥膏當護唇膏,自行到藥房購買同成分的藥膏繼續擦。但沒想到越擦效果越差,她以為擦得不夠多,於是擦得更厚更多,最後竟擦到嘴唇周圍泛紅,且冒出一顆顆疹子,只好回醫院求診。

潘企岳說,這位病患再度回診時,上下嘴唇被皮屑及紅斑環繞一整圈,就像塗壞口紅的雙唇。他將少許皮屑刮下來經顯微鏡檢查,發現裡面長滿黴菌,證實為念珠菌感染。

潘企岳解釋,類固醇可抑制發炎反應,卻也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擦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膏時,一定要特別小心,避開傷口皮膚感染處,也不適合擦太多或太久。

這名患者卻連續厚厚地擦了三個月,以致嘴唇周圍的黴菌大量孳生活躍,造成嚴重感染。經停用含類固醇成分的藥膏,改以抗黴菌藥物,治療一周後,她才慢慢痊癒。

潘企岳強調,即使外用藥也要遵照醫囑,切勿過量,藥用完後也需經醫師評估是否繼續治療,勿自行於藥房買藥長期塗抹,以免產生副作用。

(聯合報)
--
藥膏當護唇膏 嘴唇感染黴菌

別把藥膏當護唇膏!

一名婦女嘴唇乾裂脫皮,拿了醫師開立的濕疹藥膏擦一週後,症狀明顯改善,但一停藥濕疹又復發,類似情形反覆發生,這名婦人用完醫院藥膏後就去藥房買,越擦越厚,索性當護唇膏用,擦了3個月後感染黴菌,嘴唇邊滿是軟性皮屑,紅紅一圈極為明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昨天解釋,當時開立的濕疹藥膏內含類固醇,類固醇雖可抑制發炎反應,但也會降低身體免疫力,婦女藥膏擦太久,嘴唇周邊的黴菌大量孳生,造成感染。

潘企岳表示,一般民眾對類固醇有誤解,希望醫師不要開類固醇,但只要經過醫師診斷,依照指示正確使用,類固醇是很好的藥物;病患是持續使用類固醇過久,塗抹太厚,沒有即時回診,導致續發性黴菌感染。

潘 企岳說,類固醇藥膏有各種不同強度,有油膏、乳霜、藥水、泡沫等不同劑型,醫師會依照年齡、部位、皮膚厚薄、病灶情況,開立合適的類固醇外用藥,正確使用 是在皮膚薄薄塗抹一層,每天1至2次,病灶消除即停用,切勿過量,塗抹次數不要過於頻繁,若使用兩週未改善,應儘快回診,不要自行在藥房買藥長期塗抹。

他說,有傷口、皮膚感染不可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會延緩傷口癒合及加重感染;皮膚皺褶對磨處及多汗潮濕部位,如腋下、胯下、趾縫、嘴角,要小心續發性黴菌感染。

(自由時報)
--
全台約有267萬人 一半人膽固醇異常

超時工作的疲勞上班族小心膽固醇偏高、動脈硬化。調查發現,國內約有267萬名疲勞上班族,常熬夜,少運動,飲食習慣差,常把鹽酥雞、滷味、洋芋片當成消夜,以致總膽固醇偏高,每兩人就有一人膽固醇異常。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近兩年來5216份受檢者資料,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者占兩成五,推估全台約有267萬名辛苦的疲勞上班族。

另 針對480名25至59歲的上班族執行飲食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每天工作八小時以下的正常上班族,工時10小時以上的疲勞上班族外食比率高,六成三 餐都在外面食用,口味重,常挑炸排骨便當。九成三常吃紅肉、內臟、帶殼海鮮,七成五無法攝取足夠的高纖食物。七成八的晚餐時間超過8點,但許多人還是有消 夜的習慣,前三名消夜點心分別為鹽酥雞、滷味、洋芋片。長久下來,攝取過多熱量及膽固醇。

飲食嚴重偏差,易累積油脂及膽固醇,也反映在健診數據。疲勞上班族中,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總膽固醇異常,每四人就有一人動脈硬化指數異常,每三人有一人腰圍超過標準值。

為何疲勞上班族容易成為心血管高危族群?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指出,超時工作、壓力沈重,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情緒不穩,就會吃了過量食物。如果不修正偏差的飲食行為,一旦壓力過大,就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引發中風,甚至猝死。

(聯合晚報)
--
267萬疲勞上班族 工作超時

過勞猝死頻傳,健檢機構調查,企業員工每四人就有一人是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的疲勞上班族,換算全台約有兩百六十七萬的疲勞上班族。其中,七十八%最後一餐超過晚上八點,消夜前三名分別是鹽酥雞、滷味、洋芋片,飲食過油,易累積油脂及膽固醇,成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

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

健檢機構針對去年有填寫上班時數的受檢者進行分析,在五千兩百一十六份資料中,發現上班時數超過十小時者共一千三百一十五人,佔廿五%。

健檢機構另針對廿五歲至五十九歲共四百八十位上班族調查飲食行為,疲勞上班族不僅三餐多屬外食,且自認口味重、飲食偏油的比例比正常上班族高出十九%。另外,九十三%近三天曾攝取紅肉、內臟及帶殼海鮮,但僅約廿二%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

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疲勞上班族三餐外食,飲食內容偏油,且超時工作易產生心理補償作用,多吃東西、懶得運動,加上飲食多是高膽固醇食物,容易引發高血脂症。

他提醒,心血管問題的養成長達廿至卅年,建議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改變飲食習慣,預防三高疾病。

(自由時報)
--
禁菸再擴大 菸友:選舉走著瞧

立 院昨天初審《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草案再度擴大禁菸範圍,擬將所有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引發菸友反彈。昨天下午數十名菸友聚集立院外陳情抗議,表 示修法前未辦公聽會廣納正反意見,只有反菸者說法,不符民主程序。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祕書長陳紹庭更點名提案修法的立委江玲君等人是「恐龍立委」,揚言一 旦修正通過,「明年選舉就走著瞧」!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天排定初審《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董氏基金會、亞太拒菸協會等反菸團體上午在立院舉行記者會,訴說反菸的必要及吸菸的害處,還有無喉病友現身說法,指陳「抽菸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希望盡快修法通過,讓吸菸者有機會戒菸。

但支持吸菸者人權團體,下午不甘示弱,也聚集在立法院外陳情抗議,對擴大禁菸區域大表不滿。台灣菸酒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銘圓說,修法禁止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及工作場所吸菸,卻未先召開公聽會,沒有菸友心聲與看法,只有反菸者一面倒說法,不僅對吸菸者不公,也不符民主程序。

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在進行《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審查時,董氏基金會的代言人孫越與陳淑麗也特別進入會場聆聽審議過程,但昨天的委員會只完成大體詢答的部分,尚未進入逐條審議的程序。

由於行政院版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尚未送立院,光立委的提案就有五個版本,身兼排案召委的江玲君直言,行政院版的修正草案,送進立法院的時程,恐須一段時日,雖然她希望等到行政院版出來後,再一起審議,但因本會期僅剩不到一個月,依時程推算,機率不高。

不過依立法院議事規則,法案審議不必等行政院版,光就立委的提案版本,也可逕行併案審查,因此,江玲君強調,就算等不到行政院版本,她仍可排定併案審查,不排除在本會期初審通過。

但因本修正案爭議過高,在「菸品健康福利捐用途」、「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等條文上未達共識,社福衛環委員會的立委私下表示,即使初審通過,朝野協商時,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才不會簽字哩!」要在本會期通過修正案,難度很高。

(中國時報)
--
200多萬疲勞上班族 小心無力

過勞死案例頻傳,但工時長的上班族普遍攝取高油、高膽固醇食物,身陷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國內一項調查發現,全台有二百多萬上班族堪稱工時過長的「疲勞上班族」,九十三%愛吃紅肉、內臟,只有廿二%攝取足夠的蔬果。

針對五千二百多名上班族進行「台灣疲勞上班族飲食行為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上班族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推估全台有二百六十七萬名「疲勞上班族」。

再分析近五百名疲勞上班族的飲食型態,發現三餐外食比例高於正常工時上班族近一成,七八%在八點過後才吃最後一餐,宵夜又偏好鹽酥雞、滷味、洋芋片等高熱量食品。

國內一家健檢中心分析近四千位企業員工健檢報告發現,疲勞上班族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總膽固醇異常、每四人有一人動脈硬化,血壓、腰圍、空腹血糖異常比例皆高於正常上班族。但疲勞上班族卻偏好紅肉、內臟等高脂飲食。

預防醫學機構醫師洪育忠提醒,每天應攝取足量纖維,三餐多選擇低熱量、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食物,從調整生活型態著手,避免成為「三高」一族。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