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10515

北市中彰桃 最重男輕女 男嬰比超高 3千女嬰恐人工流產 衛署要查

衛生署發布去年各縣市嬰兒出生性別比統計,結果發現,彰化縣、台中 市、桃園縣與台北市最「重男輕女」,男嬰兒比女嬰兒數異常的多;另新北市某婦產科診所接生10個寶寶中,竟有9個是男生。衛生署強調醫療機構若做性別篩 選、甚至故意墮掉女嬰,可處10萬到50萬元罰鍰,也正調查相關違規情形。


產前禁性別篩檢
部分民眾想一舉得男,就找醫療院所違法做產前性別篩選,現坊間自費8000元到1萬元,可在妊娠8到10周抽血檢測胎兒性別。但周產期醫學會發言人蘇怡寧說,這些違法機構檢驗品質差,準確度低,「還可能誤殺男嬰」。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昨說,自然狀況下男女出生比應是1.06(男嬰出生數是女嬰的1.06倍),去年卻是1.09,「推估去年有3千多名女嬰被墮胎。」

違法可罰50萬元
國健局監測更發現,全台有4縣市出生性別比異常,包括彰化縣1.106、台中市1.103、桃園縣1.097、北市1.094。新北市某診所出生性別比高達9,相當接生10個,9個是男嬰。
北市某醫院醫師接生寶寶性別比是10,相當接生11個寶寶,10個是男生,上述縣市衛生局均指將了解。彰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說,去年已展開稽查。
中市一家婦產科診所前年出生性別比1.78,被查出診所篩檢胎兒性別,醫師移送懲戒。衛署並在年初公告,禁止性別篩選,可依《醫師法》罰10到50萬元。
在衛署宣示開罰後,今年全台1到3月出生性別比降至1.08,創歷年新低。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東泰說,男女性別應逼近1比1,才可避免社會動盪。但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婦科醫師李茂盛建議對連生兩個兒子或女兒家庭,政府應開放第3胎做性別選擇。

9成1民眾贊成
而據衛署今年初完成的「台灣民眾對子女性別態度與性別篩檢經驗」,電訪1072人, 9成1贊成禁止性別篩檢,若只生1胎,2成8堅持要兒子,已有1個女孩或男孩者,有7成下一胎想要不同性別。
懷孕3個多月的上班族Vicky說,希望第1胎生男,好對公婆交代。已婚上班族王妤潔說,不論男女都是寶貝,不會因性別墮胎。

去年嬰兒性別比異常名單
˙接生男嬰數異常多於女嬰之縣市(性別比)
彰化縣 1.106
台中市 1.103
桃園縣 1.097
台北市 1.094
˙接生男嬰數異常多於女嬰之醫療機構(性別比)
新北市某婦產科診所 9
˙接生男嬰數異常多於女嬰之醫師(性別比)
台北市某醫院醫師 10
註:自然情況下,男女出生性別比應是1.06,即男嬰出生數是女嬰的1.06倍,去年全國出生性別比為1.09。上述異常名單,是其接生的活產胎兒出生性別比,經統計檢定確認有顯著意義。

長輩壓力 婦連生3女 苦求「訂做」兒子

部分國人仍有重男輕女觀念,會要求婦產科醫師「訂做」兒子。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就曾遇到一名連生3個女兒的媳婦苦苦哀求,指先生是獨子,再不生兒子,無法對婆婆交代。但基於法規,醫師只能拒絕。

也有指定要女兒
但李茂盛也發現,有企業家陪太太做超音波,發現是兒子,難掩失望。還有大陸富豪表明,既然遵守政府1胎化政策,就是要生女兒。

拼生子狂吞祕方
李茂盛說,生男生女是先生基因決定,長輩別給媳婦太多壓力,但有醫學研究發現,先生愛吃肉、太太愛吃菜,易生男生,反之,易生女生。
婚後5年、仍未懷孕的中視新聞主播彭愛佳昨說,為了生子,光中醫就看了3、4個,也吃過包生男祕方,但對有婦女懷女嬰就墮胎,她說:「只要能懷孕,什麼祕方我都願吞下去,懷了孕、不論男女我都會生下來。」但「我老公(立委林益世)較喜歡女孩,較貼心」。
育有2名女兒的藝人王識賢,昨也指沒非生兒子不可念頭,「以前農業社會需要男丁幫忙,現在是小孩健康最重要,性別不重要」。

(蘋果日報)
--
違法篩選 去年3000女嬰被拿掉

台灣人仍重男輕女?衛生署發布去年男女嬰出生比統計,發現彰化縣、台中市、桃園縣與台北市最「重男輕女」。另外,新北市某婦產科診所、北市某醫院醫師接生的男女比,高達九比一及十比一,衛生署將追查其有否違法篩選性別。

國健局科長施靜儀說,上個月已行文要求醫師及診所說明,若三個月無法提出合理解釋證明未做性別篩選,將會依醫師法開罰,處十到五十萬元罰款。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說,自然狀況下男嬰出生數,約是女嬰的一點○六倍,即男女比應為一點○六,但去年出生的男女嬰比為一點○九,推估有三千多個女嬰被迫消失在人間。

衛生署禁止醫療院所篩檢性別,但執法並未落實,雖然到處都有人在篩檢性別,但至今沒有任何一家醫院因此被罰款。

邱淑媞說,去年曾開罰台中市一家婦產科診所,就是找到其做性別篩檢的資料,但僅依醫師法罰診所,醫師再教育四小時。邱淑媞指出,有些接生性別比失衡的醫院或醫師辯稱,產婦都是在別家醫院產檢,所以都不知情,因此必須調查證實有進行性別篩檢,才能依法懲處。

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說,十比一或九比一實在「前所未聞」,極可能是「訂做行為」,要找到證據不容易,除非是產婦自己說,國健局恐怕還得調查孕產婦。

邱淑媞說,近年新生兒性別失衡嚴重,已三令五申要醫界禁止性別篩檢,不得因性別協助墮胎,也追查接生性別比異常的醫療院所及醫師;還好今年一到三月的男女出生比為一點○八,已創七年來新低。

國人觀念也改變中。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信孚說,儘管法令限制試管嬰兒不得篩檢性別,仍有許多夫妻希望選擇寶寶性別,不過,以前十個有九點九個要男寶寶,現在頂多七個想要男生。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任內時便要求,國健局一定要揪出進行性別篩檢的醫療院所,他說,「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當大家都生男時,生女兒的肯定值「千金」,他還開玩笑說,女兒多時,嫁妝就不少,性別失衡對大家都不利。

抓違法性別篩檢 今年才加重處罰

台灣新生兒性別失衡存在多年,法規早已禁止性別篩檢,但衛生署去年起才加強查察違規,甚至在今年一月,才提高處罰。

醫界質疑,從醫師接生性別比來查,恐怕找不到證據開罰。但衛生署表示,仍有警告效應,估計今年七月以後,應可見成效。

衛生署國健局表示,八十九年即禁止性別篩檢,尤其去年上半年,新生兒性別失衡惡化最嚴重。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說,他在任內即要求國民健康局,嚴格調查接生性別異常的醫療院所,「也是對醫院或醫師的一個警告」。他說,這個時代女人可以出頭天,不該再有重男輕女觀念。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說,醫師接生的性別比,無法作為開罰依據,因此不少被查緝異常的院所辯稱,孕婦是在其他醫院產檢,後來換醫院生產,接生較多男嬰屬湊巧。

不過台中市一家婦產科診所,前年因新生兒性別比偏高,國健局查出該診所為孕婦抽血,再送件去檢驗單位紀錄,因此送交醫師懲戒委員會,並於今年三月以醫師法,違反醫學倫理懲戒,要求診所醫師接受四小時再訓練。

加強查緝但開罰不易,懲戒也很輕?邱淑媞說,被查緝異常的醫療院所,多在隔年無異常情形。今年元月發布行政命令,若醫師執行性別篩檢,或因性別為孕婦進行人工流產,可處十到五十萬元罰緩。

拚生男連墮4次胎 身心受盡煎熬

醫師指出,有不少女性為了拚男寶寶,不斷墮胎,導致不孕,為了篩檢男女胎兒性別而再也生不出來,實在得不償失。

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說,他有一名病人,廿五歲就生了兩個女兒,因為老公是獨子,家族期待男孩,每次懷孕去篩檢都是女嬰,連墮胎四次,甚至有一次還是孕期廿周時引產,因月經量大減,檢查發現子宮黏膜嚴重沾黏,必須動手術才可能再恢復生育能力,受盡身心煎熬。

李茂盛也觀察到,以前告知胎兒是男生,夫妻大都很開心;風水輪流轉,近來一名企業家聽聞寶寶是男孩時,居然苦著一張臉說:「超失望的!」而不久前,一名成功的大陸企業家,至不孕症門診做試管嬰兒,唯一要求就是:「我要女生。」

住台北市的陳小姐說,知道肚裡寶寶是男孩時,還安慰自己,「都是自己骨肉沒關係」,沒想到打電話給老公報性別,電話那頭靜默許久,原來老公更期待女兒。

剛生男寶寶的台中市陳太太說,當初產檢時,沒想到要問寶寶性別,醫師脫口而出是男嬰,期待有個女兒的老公當場「傻在那兒」,陳太太的媽媽提醒她,生男孩要小心做記號,以免偷偷被抱走,反被兒女笑,「這個時代男生不值錢」。

衛生署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說,今年一份抽樣電話調查,訪問上千名廿歲以上民眾及剛生育婦女,其中超過七成者,表示生男生女「均可」;就算計畫「只生一個小孩」,僅二成八者表示希望生男孩。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信孚說,在國外,有所謂家庭性別平衡概念,即前兩、三胎都是同一性別,可允許下一胎利用生殖科技,試著生一個不同性別的寶寶。但周產期醫學會發言人蘇怡寧說,西方與東方國家國情不同,沒有生男傳宗接代觀念,是否有條件開放,還有倫理待評估。

李茂盛說,在診間的確常見,因為連生幾胎女生或男生,希望下一胎能「選擇」性別,台灣目前生育率低,若願意為此生第三、第四胎,應可考慮放寬篩檢性別禁令。

性別篩選不準 男嬰也遭「誤殺」

「我老公是獨子,幫幫忙」,現行法令禁止篩選男女胎兒性別,仍有不少人為生兒子拜託醫師,或私下找偏方。

去年台灣新生兒性別比,仍是男高於女,專家認為,仍有許多人透過科技篩檢,但坊間檢驗準確率低,恐怕男嬰也「犧牲」。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顯示,台灣廿、卅年來新生兒性別比呈現失衡。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說,近十年因為透過母血篩檢胎兒性別,「人為」因素使得出生性別比飆高,最高時一度飆到一點一○,去年還有一點○九,仍高出自然狀況下的一點○六。

「傳宗接代還是主因」,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說,衛生署禁止任何篩選性別的方式,但仍有不少人求醫師幫忙,諸如家族壓力、老公是獨子,或「三胎都女生了」,希望下一胎是「帶把的」;甚至婆婆來拜託。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信孚說,遇到「訂做」男寶寶的要求,在診間除了要花時間解釋法令不允許,還得苦口婆心開導「男生女生一樣好」;或告訴這些家庭,以在醫院多年觀察,陪父母來醫院看病的,幾乎都是女兒。

坊間流傳許多偏方,甚至號稱包生男;也有醫療院所偷偷進行母血篩檢,若是女生就拿掉。周產期醫學會發言人蘇怡寧說,母血篩檢性別準確率,理論上九成五,但台灣有真正合格技術大醫院皆會守法,因此私下違法做的檢驗,「誤診」機率不低。

蘇怡寧說,準確率不高時,檢驗單位多會推論為女嬰,建議先「放棄」。曾有偷偷墮胎的父母,察覺不對勁,再拿著引產的胚胎,請台大醫院檢查,發現這個胚胎是他們企盼的男丁。

(聯合報)
--
奇準? 10個寶寶9成包生男

少子化社會一子難求,國內卻存在女嬰經性別篩檢而被無辜「犧牲」的隱憂?

衛生署指出,依去年出生通報資料,北市某醫院醫師每接生十一個寶寶就有十個是男生,新北市某診所則是每接生十個娃娃就有九個是男生,國健局均發函當事人要求說明出現此「神蹟」的原因。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表示,聯合國對出生男女嬰兒性別比建議正常值應為一.○六,但近七年台灣出生性別比在一.一○八至一.○八○之間,明顯異常,推估光是去年可能就有三千多名女嬰被墮胎。

目前坊間最常用的胎兒性別篩選方式,是在妊娠八到十周採檢母血,檢視理論上懷男寶寶才有的Y染色體細胞。但邱淑媞強調,此篩檢方式準確度偏低,不但無法包生男,還有可能誤殺男嬰。

國健局統計分析去年各縣市出生性別比,發現彰化縣一.一○六、台中市一.一○三、桃園縣一.○九七、台北市一.○九四,男娃出生數明顯高於女娃。

另新北市去年雖未上榜,但因九十三至九十八年連續六年名列榜上,都是衛生署高度關注的對象。

更令人乍舌的是,去年北市某醫院醫師接生嬰兒出生性別比高達十,即每接生十一個寶寶就有十個是男生,是全年個別醫師接生嬰兒性別比最高者;另新北市某診所接生嬰兒出生性別比九,即每接生十個娃娃就有九個是男生,則是醫療機構最高者,國健局都發文要求說明,但至今未回覆。

邱淑媞說,過去多數醫療機構及醫師的說詞都是,「因為我接生醫術高明,吸引在他處產檢的孕婦,尤其是懷男胎者慕名前來要求接生。」

因為開罰必須「人贓俱獲」,有相當的難度,國健局去年初開始全面監控各醫療機構或個別醫師接生嬰兒性別比,但是目前僅查獲台中市某診所,前年出生性別比一.七八,且有為孕婦採母血送驗記錄,最後依《醫師法》罰醫師接受四小時醫學倫理教育。

為強化嚇阻效果,衛署今年元月已公告將性別篩選列為主管機關明文禁止醫療行為,相關行為人未來將依《醫師法》,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精蟲分離術包生男 診所亂喊價

「不少診所私下做X、Y精蟲分離術,收費行情很亂!」高雄義大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張志仰表示,常有病患上門指定生男孩,但大醫院礙於法令不能做,只好轉向私人診所求助,費用則比單純人工受精多五千至一萬元不等。

他說,常有病患指定生男孩,但也有已經生好幾個兒子的夫婦,反而要求生女兒,甚至不孕症夫婦準備要做人工受精,也會順便探聽能否決定孩子性別,大醫院礙於《人工生殖法》規定,只能一律禁止。

然而張志仰指出,有需求就有供給,這些夫妻透過管道,不難找到願意幫忙的私人診所,可是X、Y精蟲分離技術成本約增加兩千元,診所卻獅子大開口,高屏地區收費比單純人工受精多五、六千,中北部甚至得多收一萬元。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長龔福財也說,想決定孩子性別的夫妻不少,曾有一對夫婦特地從台東跑到高雄,拜託他幫忙做精蟲分離術來「包生男」,還很「內行」表示:「我們知道這是檯面下的事,但是不說絕對沒有人會知道!」

他強調,別說是法令禁止選擇性別,就算法規鬆綁,目前醫學界仍沒有百分之百的技術能決定生男生女。

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陳保仁指出,通常到醫院求診的孕婦,小孩性別早已決定,非醫師來主導,除非是做試管嬰兒中的胚胎診斷。此為胚胎植入前的診斷,多是因要檢查血友病或是其他重大遺傳性疾病才可能做,費用至少四十萬元且風險高,一般人不可能用此方式來知道小孩性別。

至於精蟲分離術,成功機率約六五%,並非包生男,陳保仁以敏盛醫院一年出生約三百個小孩為例,夫妻求診要生男且成功的數量真的不高,一年不超過五人,僅二%。而抽八到十周母血,雖有九成機率可知性別,但是在國健局三申五令下,一般醫院不會幫孕婦做這方面檢驗。

陳保仁說,自己也曾被國健局調查過,現代人少子化的關係,第一胎要生男孩或是生女,其實都無所謂,若要生第二胎,才會比較在意小孩的性別。

(中國時報)
--
預約龍寶寶 醫院湧現求子潮

想生龍寶寶,就從今天開始!婦產科醫師表示,婦女只要從五月十四日起到明年四月間受孕,如果沒有早產及意外,生下龍寶寶的機率可達九成,而且龍寶寶的魅力已經發威,不孕症男女選在五月做試管嬰兒的比率增加近兩成,預料今年暑假更是「做人」熱的最高潮。

暑假可能出現「做人」高潮

再過八個月就是龍年了,長庚醫院婦產科系副主任徐振傑表示,若順利在昨天受孕,滿四十週預產期會落在明年二月八日。明年的農曆大年初一是一月二十三日,即使有六、七成孕婦會在懷孕第三十八週生產,也剛好趕得上龍年第一天就生下龍寶寶,心動的民眾不妨開始行動。

不過,孕婦如果在三十七週前就提早生產,則會生到兔寶寶,醫生認為最保險的「做人」時間點是在六月中旬受孕,預產期會落在明年三月底,百分之百生下龍寶寶。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醫師補充說,最晚的懷孕期則在明年四月前,寶寶也會是龍子龍女。

五月試管嬰兒比率增近兩成

很 多民眾都有望子成龍之心,各醫院最近已出現龍年求子潮。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正凱說,四月起突然發現,門診求診從原本的每個月一百多對夫 妻,增加為兩百多對,而且他們都毫不諱言,想趁早拚「龍子龍女」。預約五月間做試管嬰兒或人工受孕的夫妻,也比平常多出三成,而且越往暑假越多,暑假期間 預約的軍公教夫妻尤其佔多數,已經比以往同期多出五成。

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黃建榮說,上個月有對夫妻在門診諮詢時發現,如果四月就做人工受孕無法生龍寶寶,於是決定改到六月再做。

事 實上,今年農曆春節之後,醫院生產數便逐漸攀升,主要是虎年已過,大家覺得生個兔寶寶也不錯,後來知道五月後可生龍寶寶,想要做試管嬰兒寶寶一下子多了近 一成。李茂盛統計,最近為求龍子龍女嘗試做試管嬰兒的人數約增二成。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主任翁順隆也說,四月的門診人數,的確比三月增加兩成。

有對夫婦雖然已經育有一對十來歲的兒女,還是找上李茂盛想做試管嬰兒,原因是他們當年錯過龍年,現在則想拚看看能不能生出龍子龍女。

還有一名婦女做過十次人工生殖都失敗,眼看龍年到來,希望在第十一次時拚出「做人」大業。

拚龍子 最慢明年四月前受孕

此 外,有五十歲的頂客族,也因龍年將屆,動心想要拚個「龍的傳人」。不過,李茂盛直接告訴她,女性卅五歲以前是生育黃金期,五十歲生育率低於五%。黃建榮提 醒民眾,如果要生龍寶寶,從今天之後就可以開始規劃受孕,至於「截止日期」則需要趕在明年三、四月之前,預料屆時可能又會有一波高峰。

北榮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李新揚表示,最近做試管嬰兒的民眾的確明顯增多,想生龍寶寶不排除是因素之一,不過,因為龍年生的龍寶寶多,未來競爭壓力大,也有父母趕在前兩個月做人工受孕,生個兔尾巴寶寶。

(自由時報)
--
3天進帳6千萬噸 水庫暫解渴 多20天用水量 9縣市限水延至下月 僅剩台南按原計劃實施

梅 雨鋒面昨持續為全台帶來降雨,經濟部水利署昨統計,上周四報到的這波鋒面,3天來已為全台水庫帶來6000萬噸進水量,等於各地多了10到20天的用水 量;水利署透露,經濟部明召開的抗旱會議,除台南仍可能照原計劃於23日實施第二階段限水外,其餘9縣市的限水措施將延至下月施行,且在6月底颱風季來臨 前,全國水庫累計進水總量若能達1.2億噸,第二階段限水將再往後延到7月。

昨降雨主要集中在中部以北及南部山區,中央氣象局預報員陳維良說,今天鋒面將往北移動,全台仍有發布大雨、豪雨特報機會,其中北部降雨範圍較廣,中南部則是局部性午後雷陣雨,可能出現瞬間強降雨。

周三鋒面才遠離
陳 維良說,明、後天鋒面會再由北往南移,有利劇烈天氣的環境生成,屆時全台雨勢會更明顯,「就算沒出現龍捲風,也會有強陣風,且有落雷、閃電。」一直要到周 三鋒面才會逐漸遠離,因此在周二前下雨狀況都有利水庫進水。水利署統計這3天降雨共為桃竹苗及中部地區水庫帶來各1500萬噸進水量、南部約2000萬 噸、北部900萬噸,累計全台約6000萬噸。

目標儲水1.2億噸
水利署主管指出,內部評估這波鋒面帶來的水量,除台南可能照原定23日針對洗車業、三溫暖、游泳池及工業用戶實施第二階段大戶限水外,包括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巿、台中巿、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巿等9縣市都將延至下月限水。
水 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說,目前全台1年用水180億噸,其中22.7億噸來自水庫蓄水,其他來自河川取水等;水利署官員透露,全台水庫若在6月底颱風季來臨 前,累計進帳1.2億噸存水,就可確保下月不進入第二階段限水,「等到7月颱風季,搞不好旱象就可紓解,也都不用限水了。」

難斷言警報解除
苗栗縣鯉魚潭水庫管理局主任林玲珠說,昨水庫區進帳約500萬噸水,初估可供應至7月底,可說是大進補;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鄭修宗說,曾文水庫3天累積雨量有100毫米,有上千萬噸進水量,6月底前供水沒問題。
但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副理王明孝說,高屏溪上游山區降雨已趨緩,鋒面滯留時間也不長,很難說缺水警報已解除;他說,梅雨雨勢不穩定,很難預估6月底前是否供水無虞。

民眾早就「戒備」
桃 園縣陳姓民眾說:「這場及時雨,感覺比較沒有限水壓力。」林小姐說:「再不下雨,真擔心沒水洗澡。」台南市鹽水區家庭主婦曾秀美說,從一個禮拜前就展開省 水大作戰,衣服改成2至3天才洗一次,只要能裝水的臉盆、水缸幾乎都上場「戒備」,就怕限水造成不便;台南市東區的上班族張晉銘說:「現在連車都不敢洗, 就怕被虧浪費。」

官方預測 估2到3個侵台 今年颱風偏少

梅雨鋒面為全台水庫暫時解渴,但旱象危機能否解除,仍要視颱風季降雨而定,氣象局昨天預測,今年侵台的颱風約有2到3個,比歷年平均值3.6個少一點,民間氣象單位則預估有4到5個,今年的颱風數量並不悲觀。

月底有更多資料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昨說,雖然今年到目前為止颱風只有艾利1個,但往年5月前颱風平均生成數也只有2個,差別不大,真正的颱風旺季在7到9月。
鄭 明典說,西太平洋1年平均生成將近27個颱風,其中3.6個會登台,去年反聖嬰年,西太平洋只生成14個颱風,是史上最少一次,而今年是反聖嬰年後的第1 年,預估颱風數將回復正常水準,精確的預測要到月底才有更多資料,但初步依氣候值分析,今年登台颱風應是「正常偏少」,預估有2到3個。

民間估:4到5個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說,根據氣候資料分析,今年侵台颱風預估會有4到5個。
彭啟明表示,日前日本氣象廳預報,下半年西太平洋走向是聖嬰現象,如此冬天會偏暖,屆時秋颱、冬颱出現的機率還會更大,「不過,颱風路徑很難預測,來不來變數很大。」

(蘋果日報)
--
國際換心權威 創新療法 魏崢:要救更多人

提到換心手術,很多人會聯想到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他率領的團隊,創下全球多個「第一」紀錄,包括首例置放全人工心臟後,成功完成心腎聯合移植、首例自體心臟移植、首例以不輸血方式,為兩歲幼童換心,他更以缺氧13小時的心臟完成換心,一再以醫術為台灣揚名。

換過360顆心臟
亡率高困境,魏崢耗費多年研發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獲美國、台灣審查通過,使手術成功率提高到95%。最近他赴美國報告此成果,成為台灣首位獲頒美國胸腔外科學院會員醫師。
1989年,魏崢年僅38歲完成國內首例成功的心臟移植術,至今完成上萬起心臟及大血管手術,360多例換心手術,換心人年齡從3歲到75歲。其中3人存活逾20年,也是換心術後,亞洲活得最久者。
振興醫院外科部主任張忠毅說,魏崢不只醫術佳,手術危急時判斷快而準,「可貴的是,他不藏私,主動提供他院技術支援,對國外醫師也傾囊相授。」魏崢說,「這是救人,我不怕別人學,我是怕別人不學。」
振 興心臟外科醫師陽厚生說,魏崢常思考如何為病人找出更好的方法。魏崢說,「就算成功率99%,1%失敗都是人命。務必想辦法克服,才能救更多人。」他說, 主動脈剝離手術是心臟外科醫師最大夢魘,被撕裂的主動脈難縫合,患者常因大出血死亡。就算勉強縫合,病人幾年後仍易復發。

長年推動器捐
魏崢思考出「既然不能縫,乾脆用綁的」,用空餘畫設計圖,休假時對豬隻做動物試驗,歷經多年開發出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套進脆弱的主動脈,再從外面綁緊,縫合時間從半小時到1小時,縮短為2分鐘,減少病患出血與腦部缺氧,半數病患不需輸血,手術成功率高達95%。
儘 管換心成功率高、存活率長,良醫仍面臨無「心」可換。魏崢多年來推動器官捐贈,現擔任民間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我們不是為了多做幾個換心手術,而是希望 救更多苦等器官的病人。」器官捐贈協會祕書長吳英萊說,魏崢長年關心捐贈家屬。他總說,「沒有捐贈家屬付出,另一段生命也無法重生。」

魏崢 小檔案
60歲
婚姻: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
經歷:振興醫院院長、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
現職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國防醫學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嗜好:看美式足球賽、登山、瑜伽等
專長:心臟移植、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主動脈剝離手術及心臟瓣膜手術
興趣:開刀、音樂欣賞、口琴吹奏

(蘋果日報)
--
追蹤上萬人 陽痿男 罹癌風險高4成 兩者皆與血管發炎有關 落髮氣喘也是警訊

陽痿已夠讓男人氣餒,醫界卻發現,陽痿男還更易罹患癌症。國內最新研究顯示,男性一旦發生勃起功能障礙(俗稱陽痿),5年內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性功能正常者高出42%。醫師表示,此可證明不舉與罹癌相關,建議男性察覺雄風不再時,應定期健檢,以防身體其他部位出毛病。

這 項研究由亞東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共同進行,成員之一、亞東泌尿科主任鍾旭東受訪時說,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從2001至2003年在全台各地醫 療院所首次診斷出陽痿患者中,收集1882人就醫資料,另選無陽痿患者9410人為對照組,2組同時追蹤往後5年就醫狀況,結果發現,當排除掉高血壓、糖 尿病等干擾因素後,男性一旦診斷出陽痿,未來5年內罹癌風險將比一般人高42%。

以腸胃癌症為主
至於2組人罹患的癌症種類,則沒太大差異,都以腸胃癌症為主。由於醫界少有研究分析陽痿與罹癌的關聯性,這項研究證實兩者有密切相關性,獲國際肯定,相關研究已刊登於《性醫學期刊》。

醫師籲定期健檢
針 對勃起障礙的原因,鍾旭東說,不舉已知與血管功能不良有關,「當血管有慢性發炎問題,將影響陰莖血管的血液循環,嚴重者將造成充血不足、陽痿」,而體內若 有腫瘤形成,往往也有血管發炎現象,所以「應該是慢性發炎把陽痿與癌症串聯起來」,因為有血管慢性發炎,才使陽痿患者比常人更易罹癌。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說,陽痿被陸續發現與落髮、中風、氣喘等有關聯,與癌症的相關性則是首次聽聞,但可藉此提醒男性,不要以為陽痿只會影響性生活,這可能是嚴重健康問題的警訊,有不舉困擾後更應定期健檢。

勃起功能障礙注意事項
.戒菸、飲食少油少糖。
.降低情緒壓力。
.避免肥胖、培養運動習慣。
.醫師建議,應把勃起障礙視為其他疾病如中風、癌症等的可能警訊,發現有此問題時,更需定期健康檢查。

(蘋果日報)
--
喝鋁箔包飲料 「鋁」不會過量

Q 常喝鋁箔包飲料,或吃用鋁箔紙包覆的烤肉,是否可能吃進重金屬鋁,造成身體危害?
A 鋁箔包的飲料含鋁量並不高,除非是裝酸性果汁,或許會可能含有幾微克的鋁,但也不至於造成身體危害,一般容許量為每人每天每公斤1毫克,因此鋁箔包果汁不會有重金屬鋁過量的問題。

鋁箔烤肉注意調味
至於鋁箔烤肉除非每天、每餐都吃,否則也不需擔心有吃進鋁的問題,一般建議鋁箔烤肉,應先烤後再調味,而且少用酸性調味料,以降低攝取鋁的疑慮。
腎功能較差的腎臟病患者,比較需要擔心鋁中毒造成貧血、軟骨症或腦病變等問題,對一般人來說,除非飲水含鋁,經年累月、天天喝,才有可能提高罹患老人癡呆症的風險。

(蘋果日報)
--
摸香港腳又摸臉 少女臉上長癬

一名10多歲少女滿臉青春痘怎麼治都治不好,輾轉求醫才發現,原來臉頰上除冒青春痘外,還合併香港腳癬的黴菌感染,因少女有香港腳,醫師研判少女摸腳後沒洗手就摸臉,使得臉上也長癬,所幸在正確用藥後,病況已獲改善。
收治病例的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受訪時表示,少女就醫時自訴怎麼治療,青春痘依舊滿臉都是,細看臉部青春痘後發現,不只是長青春痘,還合併黴菌感染,進一步檢查少女腳部,終於找到病因。

衣襪最好分開洗
原來少女有香港腳,衛生習慣又不注意,導致黴菌在臉上滋長,所幸經用抗黴菌藥物後,症狀改善。
趙昭明表示,天氣炎熱容易出汗,香港腳患者更要注意衛生,衣服襪子要分開洗,若不好好治療,患部可能擴散全身,而青春期臉部容易出油長青春痘,若合併黴菌感染,就不能只單純治療青春痘,要連黴菌感染一併治療。

白頭粉刺盡早治
皮膚科開業醫陳衍良表示,白頭粉刺如果不治療就會變成青春痘,天氣只要一變熱,皮膚就容易出油,青春痘更是蓄勢待發,提醒只要有長白頭粉刺就應該要盡快找醫師治療,而合併罹患香港腳患者,還另須針對致病黴菌治療。

青春痘患者皮膚保養 注意事項
.天氣熱易出汗、出油,患有香港腳或股癬者更要注意衛生,衣服襪子分開洗,以免青春痘合併黴菌感染。
.體癬若不治療,患部可能擴大,長的全身都是。
.白頭粉刺易變成青春痘,應盡快治療。
.別使用卸妝油和BB霜,以免加重粉刺形成。
.可使用含果酸、水楊酸等保養品,預防粉刺。

(蘋果日報)
--
波波醫生爭議 議員:公布醫生學歷

台 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張聖原日前回答市議員高嘉瑜質詢時表示,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灣有六百四十七個波蘭醫生,台北市有七個。除了「波蘭醫生」,台北市立聯 合醫院還有「緬甸醫生」、「菲律賓醫生」,高嘉瑜認為這些國家醫學訓練比不上國內嚴謹,應要求醫療院所公布醫師的學歷,讓民眾決定是否給這些醫師看,這部 分的醫療資訊應該透明化,而且必須擴及全國。

對質疑「波蘭醫生」、「緬甸醫生」或「菲律賓醫生」,會不會有「歧視」或「民粹」之嫌?高嘉瑜說,要求醫生公布學歷,是為了讓民眾有選擇醫生的依據,用意在維護民眾就醫權益,與歧視或民粹無關。

她表示,許多「波蘭醫生」都是醫生世家的第二代,當初他們輾轉到波蘭等地學醫,就被質疑養成過程不如台灣的大學醫學系畢業生,如今已在各處執業,理應讓資訊透明,也方便民眾有選擇醫生的權利。

「波波醫生」(指在波蘭學醫返台取得資格執業的醫師)在台灣引發話題後,持續有人網路上張貼「波波醫生分布表」,追蹤「波波醫生」在各地執業的情況。

不過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取得波蘭、緬甸、菲律賓醫學院學歷的醫師,和台灣的醫學院畢業生一樣,要通過國考門檻,民眾不必恐懼醫療品質有問題。

林奇宏說,有些醫院基於病人權益,會主動公開,但目前沒有法源強制要求醫院公布醫師學歷。他會與法務人員討論個資保密問題,在合理的範圍內,公布聯醫的醫師學歷資訊。

高嘉瑜指出,北市聯醫共有十九名國外學歷的醫師,其中一名為波蘭、十一名菲律賓、五名為緬甸,另外有澳洲和德國學歷的醫師各一。

衛署:公布侵犯隱 私醫生:有實力就不怕

醫界大老及衛生署認為,通過國家考試,合法取得醫師資格的外國醫學生,沒有理由要他們公布學經歷,公布個人資料侵犯隱私,也違反憲法基本人權。不過,台灣醫學生反嗆,「如果訓練扎實,何必擔心民眾知道。」

「任何專門職業若得公布學經歷,法官是否也要這樣做?」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說,只要通過國家考試,並接受住院、專科醫師訓練的主治醫師,就是合法專業醫師,沒道理把學經歷攤在陽光下,國外也沒這樣做。

林芳郁說,就像「上大學後,誰管幼稚園念什麼學校。」若修法讓醫師公布學經歷,「未來問題及後遺症很大」,因太重視「出生」血統,恐怕會造成台灣醫學生間互相對立。

「根據憲法平等精神及法律觀點,沒有任何規定,可強制外國醫學生需公布學歷。」衛生署醫事處處長周道君說,不管從哪裡畢業,只要合乎醫師法及醫療法規定,就具備專業醫師資格,即可執業、照顧救治病患。

台灣波蘭學生事務學會會長徐鴻洋也說,「英雄不看出生」,希望台灣勿當井底之蛙。高雄醫學大學六年級柳林瑋反批,如果需要公布自己的學經歷,「我會覺得很光榮」,因為有實力的人,根本就不必擔心。

(聯合報)
--
清理廢棄物 福島核廠1員工亡

東京電力公司一名60多歲的男性作業員,昨天上午在核能一廠的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搬運機材時,突然說身體不舒服,陷入昏迷,不久後死在福島縣內岩木市內的一家醫院裡。

這是在核能電廠發生事故以後,東電在進行善後處理的一連串作業中,所出現的第一樁作業員死亡事件。

東京電力說,這名死亡的男性作業員,是其合作企業的一名雇員,他被曝曬的輻射線量為○點一七毫西弗,身上沒有沾附放線性物質。他沒有外傷,死因不明。

另一名與這名男性一起在廢棄物處理設施工作的作業員沒有異狀。據他說,今晨6時50分左右,他們在廢棄物處理設施內搬運機材時,死者曾表示身體不舒服,然後就陷入昏迷狀態。

7時以後,他們將這名作業員送到醫務室時,已經完全沒有意識,然後被救護車緊急送往福島縣岩木市的一家醫院,當時已經心肺停止,到9時33分時被宣布死亡。

死者是從13日開始到核電廠工作,14日上午6時起,在作業服上又穿上防護服及戴上面罩,手上也戴了手套。據說,這名作業員陷入昏迷時,核電廠內沒有醫師值班。

(聯合報)
--
福島核電廠 首傳救災猝死

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十四日上午六時五十分左右,一名在核電廠廢棄物處理設施搬運工作的六十多歲外包廠商員工突然昏倒,送福島縣磐木市內醫院後急救不治,於上午九時卅三分死亡,目前死因不明。這是福島核災事故後續處理中首次傳出死訊。

這名男員工當時在廢棄物處理設施內,與一名同事將電鋸從二樓搬到一樓時,突然表示身體不適,七時過後被送到核電廠醫務室時已失去意識並停止呼吸,八時卅五分轉送到市內醫院後已回天乏術。

東電指出,該設施在事故發生前是用來處理一至四號機組排出之輻射汙水,目前則儲存積在二號機組地下通道和渦輪機廠房的高濃度輻射汙水。

死亡的員工身穿防護衣也戴口罩,身上沒有沾到輻射物質,輻射汙染量為○.一七毫西弗,身上也沒有外傷,因此尚未查明死因。這名員工十三日起才進廠工作,十三日上午六時到九日曾進核電廠工作三小時。

天氣逐漸回暖,核電廠員工仍需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衣和口罩工作,對體力是很大考驗。有工作人員指出,穿防護裝備就像洗三溫暖,口罩戴沒多久就全都是汗水,許多人因中暑而昏倒,入夏後工作起來可能更加困難。

(中國時報)
--
福島核電廠 處理廢水工人死亡

在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廢棄物處理設施內工作的一名六十歲男性,十四日上午七點前因身體不適被送往福島磐城市內的醫院之後,於上午九點半死亡,此為三一一地震後在福島核一廠內處理善後工作的第一名死者。

死者身上未附著放射性物質

據東電表示,這名死亡的男性工作人員不是東電的員工,他是十三日才開始在第一核電廠工作,十四日他的輻射暴露量為○.一七毫西弗,但是身上並未附著放射性物質,上午七點被送到醫務室時,已經沒有呼吸和意識,身上也沒有外傷。負責搶救死者的醫生說,死者死因疑似是心肌梗塞。

這名男子當時身著防護衣,也戴了口罩,他是與另一名男性工作人員在處理高放射線廢水的排水相關工作,感覺身體不適的時候是在從二樓搬電鋸到一樓的途中,他的作業時間是上午六點到九點,身體和精神上的負擔極大。

該 死亡男子雖身著防護衣,但工作後因為悶熱全身流汗,從事與死者同樣工作的一名二十歲男性工作人員說,穿防護衣工作無法飲食,也不能上廁所,工作環境很差。 日本首相菅直人今天對該名死亡的工作人員表示同情,同時指示詳細調查死因是否與輻射污染有關。日本政府規定,在福島核一廠的工作人員,男性員工最高的輻射 暴露量為二百五十毫西弗。

(自由時報)
--
咳不停、蕁麻疹 黴漿菌作怪

有不少感冒患者,最近都久咳不癒,還有小朋友身上出現蕁麻疹現象,宜蘭市許明哲耳鼻喉科診所發現,這些多半都是黴漿菌作怪,經施以抗黴漿菌藥物後,咳嗽和蕁麻疹症狀慢慢治癒。

許明哲醫師說,年初以來,接連幾波寒流,使得感冒患者暴增,其中多數身受久咳不癒所苦,他發現有許多久咳不癒的感冒病患,多數都和黴漿菌感染有關,比較不同的是,黴漿菌感染,除了造成感冒咳嗽等惱人症狀之外,還可能出現被人忽略的蕁麻疹症狀。

許 明哲說,最近陸續有4名感冒患者出現蕁麻疹的症狀,原以為只是一般食物或藥物過敏造成的皮膚症狀,經診查卻是黴漿菌感染作怪。患者包括3名孩童、1名位成 人,其中最嚴重的小男生,全身多處出現搔癢紅疹塊,經給予多種抗過敏的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最後給予抗黴漿菌藥物之後才治癒。

(聯合報)
--
夏日抗蚊 教您自製蚊香、捕蚊器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十四日舉辦「迎夏消毒服務GO」活動,邀請七十五歲阿嬤製作古蚊香,還有十元捕蚊器,幫助民眾夏日抗蚊防蟑。

昨天活動規畫許多防蚊生活小偏方,來自泰山的七十五歲阿嬤王陳玩示範用曬乾的艾草製作古代蚊香,阿嬤說以前小時候都燒艾草來燻蚊子,效果還不錯。

現場指導民眾以簡易方法DIY捕蚊驅蟑法:

◎艾草蚊香DIY:採集艾草先行曬乾,接著加以拈碎,再用棉紙或日曆紙捲起即可,狀似白色雪茄,點燃後,就是最天然的蚊香,氣味不刺鼻,使用後,小黑蚊不敢靠近,防蚊效果立現。

◎ 環保捕蚊罐:將兩千公升的寶特瓶,沿著標籤位置切開,接著用兩百公升的熱水,加入五十公克的砂糖,攪拌融化,再將砂糖水放入冷水盆冷卻,讓溫度降至四十度 以下,冷卻後將砂糖水放入寶特瓶內,再灑入酵母粉,不用攪拌。再將剛剛切割下來的漏斗狀瓶口,顛倒塞進瓶子開口處,邊緣用膠帶貼住,二氧化碳便會自瓶口散 出,然後將瓶子放在牆角吸引蚊子,兩星期更換一次。

◎九層塔驅蟑:將曬乾的九層塔剪碎,利用不要的絲襪或紗布,袋套裝好,放在蟑螂及小昆蟲出沒處,蟑螂聞到便會離開。

◎蘇打防蟑祕方:以糖和蘇打粉各半,混合一起,放置蟑螂出沒地方,約三至十四天,蟑螂就會消失不見。有種說法是因為蟑螂的胃是酸性的,不能接受糖和蘇打混合體的鹼性進入牠們胃內,會中毒死亡。

(中國時報)
--
常見感光植物

常見的感光物質包括Furocoumarin(呋喃香豆素)、Tar(焦油)、psoralen(補骨脂素)等。

其 中最常見為含有Furocoumarin的物質,包括繖形花科的巴西利、芹菜、雷公根、蒔蘿、當歸、九層塔、蘿蔔、歐洲防風草、中藥材的白芷、當歸、茴香 (臭芙蓉);桑科的印度菩提樹、無花果樹、黃金榕、印度橡樹、波羅蜜;芸香科的橘子、檸檬、佛手柑、柚子、胡椒木、台灣黃藥;菊科的萵苣、野茼蒿、蟛蜞 菊、蒲公英、地膽草、薇甘菊、夜香牛。

至於焦油是由植物或礦物提煉出來,如瀝青就是一種焦油,它也是一種古老的皮膚外用藥,已有藥商將其製作藥膏,具有殺菌、止癢、抑制皮膚增生及消炎療效,但對日光過敏者忌用。

補骨脂素也是一種皮膚科用藥,有增加皮膚黑色素的作用,適用於白癜風。也可用於斑禿及牛皮癬。但對日光過敏者也忌用。

(中國時報)
--
過敏兒最怕塵蟎最好冷凍絨毛玩具

塵蟎是國內過敏體質患者的頭號過敏原,而絨毛玩具的絨毛及棉花材質,正是塵蟎寄居的溫床,過敏兒最好別碰為妙。醫師表示,過敏孩子如果一定要玩絨毛玩具,建議把玩具放到冰箱冷凍庫「凍」個1天,便可殺死多數塵蟎降低過敏機率。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各小兒科門診過敏的病童也跟著爆增,台灣氣喘衛教學會醫師溫大慶表示,初步推估,今年因過敏就醫的幼童,至少較去年同期成長了3成,且其中首度因過敏就醫者數量明顯增加。

究竟是什麼因素誘發孩子過敏呢?溫大慶說,相關調查顯示,塵蟎是國內過敏體質患者的頭號過敏原,其中孩子都愛的絨毛玩具,常是造成幼童鼻過敏、氣喘發作的主因之一。

溫大慶說,家有過敏兒,最好能對絨毛玩具說「不」,或以外表為光滑布料,內以塑膠顆粒填充物取代海棉的布娃娃取代。

他說,若孩子還是無法克制對絨毛娃娃的喜愛,家長只有使出最後必殺技,把絨毛玩具放到冰箱冷凍庫擺個1天,藉此殺死多數塵蟎不死的塵蟎也會因此進入休眠期。

此外,舉凡床單、被套、枕頭套等貼身寢具,光是定期清洗是不夠的,最好能在丟進洗衣機洗滌前,先以55度C熱水浸泡10分鐘,這樣做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地殺死塵蟎。

溫大慶說,除了「冷凍熱燙」,最好的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徹底更換、杜絕可能藏存塵蟎的家居物品材質。舉例說,窗簾應以輕薄透光、單面銀色折射光照材質,或是百葉窗,取代厚重的布料;另彈簧床墊也易孳生塵蟎,應使用完全包覆的防蟎套,才能睡得舒適又安心。

(中國時報)
--
〈吃對了 你也能瘦〉 一樣吃吐司 胖瘦效果大不同

走進便利超商,架上有草莓醬吐司、雞蛋沙拉吐司,一樣是白吐司搭配夾心抹醬,一份熱量都差不多是90大卡,想減重的你,知道該挑哪一樣嗎?答案是「蛋沙拉吐司」。

為什麼是蛋沙拉?除了考慮營養多樣性之外,另一個關鍵重點在於飽足感。

新 英格蘭醫學期刊先前刊載一篇研究,研究人員先讓受試者每天只吃800大卡熱量,以8週時間進行極低熱量減重,平均減去11公斤。成功減重後,接下來的半年 進行不控制熱量的「維持性飲食」,結果平均復胖0.56公斤。其中被安排吃「相對少蛋白質、搭配高GI食物組」平均復胖1.67公斤;但吃「相對多蛋白 質、搭配低GI食物」組不但沒有變胖,還繼續瘦了0.4公斤。

高蛋白 低GI 可延長飽足感

為什麼這種組合會瘦?肥胖醫學會醫師蕭敦仁表示,原因之一在於維持飽足感。同樣1公克供應4大卡熱量,澱粉類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只要2到4小時就排空,但肉類、豆類等蛋白質食物則要3到5小時排空。

GI值(升糖指數)也是另一個重點。簡單地說,GI值就是食物吃進去後,體內血糖上升情況的指數。能讓血糖上升越快、指數就越高,一般來說,含糖量高的食物,或是消化吸收快的澱粉類,多數是高GI食物。

高 GI食物一下肚,血糖迅速升高,會刺激身體分泌胰島素,不僅促進體脂肪跟三酸甘油脂合成,不久後也容易感到飢餓。反之,吃低GI食物會使血糖比較穩定,容 易維持飽足感,當血糖維持平穩,胰島素效應也會變弱,身體比較不會堆積脂肪,也相對容易動用脂肪,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減「肥」成功。

纖維多蔬菜、五穀雜糧 屬低GI

常見的低GI食物包括纖維含量高的蔬菜、五穀雜糧等全穀類食物。除了選擇食物,利用搭配也能改變升糖速度。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日本人曾經做過研究,如果把純白米飯的升糖指數當成100,則將同樣一碗白米混合牛奶、優酪乳或是納豆後,升糖指數都會降低。

也因此,白吐司塗上草莓果醬,等於澱粉加上精緻糖,不只飽足感不持久,也是高GI組合。但把草莓醬換成蛋沙拉,在總熱量一樣的情況下,利用蛋白質跟脂肪,除了讓消化變慢,白吐司有了升糖指數不高的雞蛋來做平衡,相對比較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低GI觀念減重,不是只吃低GI食物,而是在同類食物中、挑選GI值較低的來吃。例如,同樣是一碗飯,可以選擇糙米飯來取代白米飯。

至於蛋白質食物、脂肪類食物,還是要均衡搭配。同時也還是要留心總醣量以及總熱量。否則,即使是低GI食物,過量一樣會胖。



(自由時報)
--
嬰兒戴手套腳套 壞處一籮筐

在門診中,常看見小嬰兒手上、腳上戴著各式各樣的手套、腳套,但是近來也發現多起因為長時間戴著手套引起的甲溝炎與溼疹的病例。

為孩子裝扮固然代表父母的一番心思,但可能要進一步思考:嬰兒是否真的需要戴手套?是否需要因為擔心指甲抓傷而戴手套?整天戴上手套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什麼?

基本上,為孩子戴上手套、腳套的做法來自兩個:「老祖母的建議」以及「嬰兒照顧者的規定」,但是,此要求或規定卻沒有良好的臨床研究報告作為根據,兒科教科書上也沒有此一說法。

目的是為保暖 而非嬰兒美觀

首先要提醒父母的是,使用手套、腳套的目的是為了保暖而非美觀,例如外出到寒冷的地方,或者室溫在寒冬明顯下降等,才需要使用。

同時,家長也要知道一般居家室溫多能維持在20到30度之間,而不受外界溫度影響;再者,嬰兒的新陳代謝率是一生中的最高時期,因此通常相當怕熱。只要耳溫或肛溫測量在正常範圍,即代表孩子的身體核心溫度仍為正常,切勿因為手腳摸起來冰冷,立即替他穿戴手套或更多衣物。

阻礙觸覺發展 妨礙抓握動作

簡單地說,父母應該要特別注意室內溫度是否偏高而讓孩子不適,切勿以為孩子怕冷而多穿衣物,或者讓室溫飆高到26到28度以上,反而會造成過度悶熱,容易使孩子情緒不佳、躁動哭鬧、影響食慾、食量,並且會干擾睡眠。

進一步來說,家長要瞭解在室內,將孩子整天套上手套、腳套的壞處,包括會不利親子間肌膚接觸、會阻礙孩子的觸覺發展、會妨礙嬰兒的手部抓握動作、也會造成手部許多的發炎反應,例如脫皮、汗?疹、濕疹、甲溝炎與毛囊炎等皮膚疾病。

當媽媽們擔心嬰兒指甲過長,可能會亂抓臉部造成小花臉時,也要思考抓臉的原因是臉上的汗水與油脂沒有清潔而導致搔癢感;再者,應養成每週1到2次,替嬰兒修剪過長的指甲,即可避免抓傷。

最後要呼籲所有嬰兒照顧者,應該儘速調整戴手套的不合時宜作法,「還」給孩子手腳皮膚一個透氣涼爽的環境,並提供嬰兒合宜的觸覺刺激,以正確的方式,促進孩子的神經發展。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