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10503

假求職騙馬 NCC調查三立 鼎泰豐配合媒體演出「像腳尾飯就難下台」

勞委會前天在新北市舉辦就業博覽會,卻被三立新聞台踢爆馬英九總統 和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推薦求職者、鼎泰豐一口答應錄取的戲碼全是假。昨事件延燒,鼎泰豐稱是配合媒體,勞委會也間接點名批三立有違職業道德,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已發函要求三立電視說明經過。學者批媒體集體「設計畫面」有違新聞倫理。


該話題昨也在台大批踢踢(telnet://ptt.cc)上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網友lpboyboy說,事情就是各媒體要鼎泰豐配合,三立又為了打馬刻意踢爆,出賣其他媒體與鼎泰豐。網友yang421說,做假新聞被抓包就認了,不然像腳尾飯就難下台了。
勞委會前天在新北市辦就博會,但當晚三立新聞台報導,一女性求職者面對大陣仗官員和媒體仍臨危不亂,王如玄因而向鼎泰豐大力推薦並獲錄取,但該求職者其實是鼎泰豐員工。

王如玄:社會有病
勞委會昨發新聞稿,指「某電視台」要求廠商扮求職者,以此諷刺官員不知情,批「該電視台記者實有違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昨遭大批媒體追問是哪家媒體時也不願明講,落荒而逃。
王 如玄昨指作假新聞一出後,立即打電話給鼎泰豐,鼎泰豐說是配合媒體演出。「對總統、院長和我來說何其無辜」,「我們不知道她(求職者)是媒體跟鼎泰豐共同 創造出來的畫面,一心想幫勞工朋友找工作,這樣有錯嗎?」 王如玄激動地連說兩次「台灣這個社會真的是有病」,媒體報導的角度像在看好戲,「對我們很不公平。」
報導該新聞的三立記者薛文豪昨受訪說,當時他在馬總統後方,根本沒機會跟廠商接觸,也不知該「求職者」是廠商員工所扮演,他是因現場求職過程太順利,覺得很奇怪,回頭拍那個「求職者」,才發現她本來就是廠商員工。

求職者根本是員工
昨 《蘋果》到鼎泰豐總公司採訪,「求職者」陳小姐還原現場情況說,當時是應部分電視台攝影記者要求,才親自示範求職流程,遭馬總統詢問時一時無法反應,才將 錯就錯,她還為此哭了一整天。 鼎泰豐表示,絕非與總統府或勞委會套招演出,員工也無法辨識是哪些媒體要求,或在場三立記者知不知情,對於遭媒體誤解非常遺憾。
NCC表示,將發函請三立說明,如有必要,也會送節目與廣告諮詢委員會討論。 三立行銷公關部副總張正芬強調,記者是根據所採訪到的事實進行報導,NCC要求說明,三立也會再次說明是根據事實報導。

「媒體都應該檢討」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主任賴祥蔚說,媒體設計指導畫面由來已久,此舉不可取,違反新聞倫理,三立應進行內部調查,對外說明。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教授胡幼偉表示,媒體要求廠商員工扮求職者嚴重違反新聞倫理,所有媒體都該檢討。

(蘋果日報)
--
就業媒合造假?電視媒體惹禍

勞委會在勞工節舉辦就業博覽會,卻遭三立電視台踢爆媒合造假;但還原事發當時經過,竟是電視記者幕後操弄惹的禍!當時現場有電視台記者為了畫面需要,將擺在「第一攤」鼎泰豐的員工「推」上火線並充當求職者,才惹出造假風波。

本報記者當時就在現場,由於現場媒體家數、記者人數眾多,事後回想很難明確指出有哪家媒體不在場,但記憶中該在的電視台都在。至於是誰提議要找人充當應徵者,因為現場鬧烘烘,也認不出究竟是誰,但當時大家七嘴八舌就這麼做了,也沒人有異議,現場記者也都應知道這個情況。

勞委會五一勞動節在新北市新店馬公公園舉辦「職訓精彩就業滿百─二○一一勞動節大台北地區職訓暨就業博覽會」,包括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和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等人都到場致意。

惹出就業媒合造假風波的鼎泰豐,就位於就博會第一個攤位,馬英九上午十時先抵達新店馬公公園室內活動中心會場,參加啟動典禮,主辦單位也安排表演活動及馬英九致詞。

馬英九隨扈向在場媒體表示,總統會參觀包括鼎泰豐等幾個攤位,電視台攝影記者先行在鼎泰豐攤位前架起廿多台攝影機,攤位裡也擠著十多名文字記者,大陣仗等待馬英九致詞後巡視各攤位畫面。

不 過,由於馬沿途向與會民眾握手,以致延誤抵達鼎泰豐時間,但其間,有媒體記者私下說,「沒人來應徵,場面很難看」;有媒體記者則表示,「這麼大陣仗,誰敢 來。」眾媒體七嘴八舌間,原本鼎泰豐攤位上有三女一男的工作人員,其中一位年輕女子便在電視記者半推半就下,從攤位前的小桌子「勉強」擠了出去,為配合媒 體「製造」有求職者上門的畫面,等馬英九到攤位前時佯裝應徵者。

馬英九隨後到達鼎泰豐攤位,詢問面試官「鼎泰豐有多少門市?」、「營運情況如何」、「應徵情況如何?」陪同馬英九的王如玄也在狀況外,還拍了這名應徵者一下並直誇,「在這麼多媒體面前處變不驚」,引發現場媒體竊笑;隨後,馬英九前往下一個攤位。

鼎泰豐:應媒體要求演出 卻被設計

「在場的媒體都知道,她是鼎泰豐的員工,因為是媒體要求業者配合演出。」覺得被三立電視台設計的鼎泰豐,昨天憤憤不平指出,媒體要求模擬求職畫面,其中也包括三立電視台在內。

該公司公關胡慧宜表示,鼎泰豐一向配合勞委會的就業博覽會釋出職缺,五月一日在就業博覽會現場是配合現場所有媒體要求,模擬求職畫面,希望外界不要過分解讀。

胡 慧宜說,就業博覽會當天,馬英九抵達鼎泰豐之前,攤位就已被多家媒體擋住來往動線,在媒體大陣仗守候的狀況下,根本沒有求職者敢上門,於是現場有電視台攝 影記者提出要求,希望有人配合示範畫面,於是由行政助理模擬填寫履歷過程,胡慧宜強調:「在場的媒體都知道,她是鼎泰豐員工。」

胡慧宜又說,後來抵達的馬英九,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推薦背書該名員工,才出現當場允諾錄取的畫面,沒想到,三立電視台下午又獨自前往鼎泰豐攤位,採訪該名員工,踢爆「攏是假」,根本是自導自演的行為。

而鼎泰豐老闆楊紀華昨日接受電話訪問,對於假冒求職的員工再度接受多家電子媒體訪問,表示完全不知情。世界一流的台灣餐飲品牌,在事件發生之後,竟讓剛到職一個多月的員工對外說明,做小籠包的功夫是一流,品牌的危機處理卻是三流。

其實事發當天,鼎泰豐老闆楊紀華本人就在現場,在各家電視台的新聞畫面中也可以看到,他就站在總統馬英九的旁邊;但卻讓一個是幾乎在狀況外的公關,一個是到職才一個多月的菜鳥員工,代表世界知名的「鼎泰豐」發言,這個作法著實輕率。

NCC:非勞委會作假 三立應先查證

針對勞委會指控三立新聞,在鼎泰豐求職攤位員工充當求職者報導,自導自演、有違新聞道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陳正倉表示,NCC將發函三立,請三立說明事件經過,待了解實際情形後,再判斷三立是否有違規情形。

NCC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森表示,這次畫面造假風波,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遭池魚之殃,何吉森認為,三立記者如果不知道該名鼎泰豐員工,是在媒體要求下配合演出,在報導該新聞以前,也應向勞委會查證,否則將報導引導成「政府造假」,這樣處理不妥。
--
勞委會與電視台互槓,傳播學者特別關注。學者指出,一些媒體在勞委會舉辦的就業博覽會上,為安排拍攝畫面,找人冒充求職者,若事後又將這名偽求職者與官員的互動做成報導,就是在做假新聞,有違新聞「實事求是」的原則。

台師大大傳所教授胡幼偉表示,電子媒體或攝影記者,因攝影需求要安排動作或畫面,已是業界常見的新聞處理方式,但「沒有違背新聞事件的本質及事實」,屬可接受的範圍。

但以這次就博會報導風波為例,胡幼偉說,安排偽求職者,還將偽求職者的求職狀況做成報導,則無疑是在製造假新聞;馬總統、勞委會主委則被拉進這個假事件,讓外界以為政府在欺騙大眾。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管中祥說,媒體需要安排畫面拍攝為無可厚非,但應思考的是,「這些安排好的畫面,在當下已經失真,無論對被報導者或媒體,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管中祥認為,對於特別安排的畫面,報導中應註明為現場模擬、示意圖或特殊安排的場景,盡到告知的責任。勞委會主委則被拉進這個假事件,讓外界以為政府在欺騙大眾。

電視台「看好戲」心態處理 王如玄哽咽:台灣社會生病了...

電視台安排新聞畫面,卻又被三立電視揶揄不知情的馬總統有夠「冏」。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痛批媒體報導的角度是在看好戲,抹煞勞委會的努力,並哽咽感嘆台灣社會生病了,不知情的她與總統何其無辜?

王如玄致電鼎泰豐找真相,對方說當天是為配合媒體要求,讓總統參觀攤位時有求職者填履歷,畫面比較好看,才請新進員工充當求職者,媒體也「喬」好攝影角度。

王如玄直言,「對我、對院長及總統來說,我們何其無辜?我們完全不知情;一心一意要幫勞工找工作,這樣有錯嗎?」說到激動處,她甚至一度哽咽。

王如玄感慨,大家都希望台灣愈來愈好,勞工的權益被照顧,你忍心站在外面看我們像傻子一樣被人家騙?」

勞委會昨發布新聞稿譴責「某電視台」處理新聞的方式,有違新聞倫理,但不願意點名是三立新聞。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譴責少部分媒體處理新聞有政治考量。

王如玄呼籲媒體,不要以看好戲、嘲笑、諷刺,甚至「回過頭來打一把」的角度報導,因為這抹煞勞委會同仁的努力,也撕裂人民對政府的信賴。王如玄說,當看到該則報導,難過的同時,還要煩惱如何回應媒體詢問,「這占據勞委會為勞工做事的時間」,讓她感到憤怒與難以接受。

馬英九總統出席就業博覽會,事後卻爆發勞委會與媒體為「真員工假求職」而發生爭議。據指出,在昨天新聞見報後,勞委會已主動向總統府說明有媒體詢問當天情況,總統府也請勞委會依據當天情況對外說明,總統府尊重勞委會的處理。

三立記者澄清 沒要求「做畫面」

三立新聞一日踢爆的「假求職」獨家新聞,昨卻被影射是「自導自演」,三立記者薛文豪二日表示,「如果有媒體要求『做畫面』給拍,那不是我們,絕對不是三立。」

為 何各媒體都在場的情況下,卻只有三立發現並踢爆該求職名女性是鼎泰豐員工?薛文豪表示,他因一路跟在總統馬英九後面跑新聞,當總統與勞委會主委及女性求職 者「互動」完畢後,各台記者又繼續跟著總統馬英九往外走,「但此時我發現這位小姐卻往鼎泰豐攤子裡走,她不是來應徵的嗎?我把攝影叫回來拍她,剛好看到她 在掛識別證。」

他說,當時他只覺得怪怪的,但回公司後,愈想愈不對,「她怎麼會求職這麼順利?怎麼會走進攤子?又怎會掛識別證?」他趕在活動結束前重回現場,這位小姐在「發宣傳單」,她說:「對啦,我不是來應徵的,不要報啦。」

他強調,如果是他要求鼎泰豐「員工配合演出」,當他與攝影單獨再回去現場「踢館」時,應該會當場被轟出來吧,「但從我拍的畫面大家可以看出,她受訪時很尷尬,不然就可以當場指認早上是我們要求她配合演出的。」

電視台潛規則 不能說的祕密

鼎 泰豐被指做「假求職」,二日出面喊冤「都是配合媒體要求」;但究竟是哪些媒體要求鼎泰豐找人示範「假求職」畫面?因「假畫面」等同於「假新聞」,有媒體 「自導自演」,卻有同業爆「一切都是假」,這讓其他家媒體很尷尬,昨各新聞台都說,「聽說是有『協商』拍畫面的事,但不是我們,也不知情。」各台口徑一 致,沒人認。

電視台記者私下透露,拍電視新聞本來就有「潛規則」,因「沒畫面就不能交差」。因此當鼎泰豐出面說「是配合媒體要求」時,各 台都未出面反駁,因常理判斷「這是有可能的」,甚至三立記者也認為有可能。但這就是電視新聞「不能說祕密」;很多新聞畫面都是「設定」演出來的,但觀眾不 知道,也不能搬上檯面討論。

例如,到溫泉鄉拍洗溫泉畫面、報導Motel情人節洗花瓣浴,業者就找人演給記者拍,新聞事件男、女主角真情相擁親吻鏡頭,晚到的電視台會要求「再來一次」。這些「潛規則」早已是新聞生態的一部分,只是沒想到被同業踢爆了。

運用假新聞還「開槍」 醜態畢露

馬英九總統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關心就業博覽會謀合情形,是一則再單純不過的新聞,卻因鼎泰豐謀職現場畫面造假,電視台被踢爆用假新聞嘲諷馬、王二人,事件經還原已醜態畢露,電視台仍堅持沒造假,堪稱台灣媒體黑暗的一天。

這起媒體醜聞,最可議的是三立電視台。不論該台記者有無「參與安排」模擬求職畫面,至少心知肚明鼎泰豐求職現場,是應媒體要求的「表演畫面」,卻轉為消遣馬、王二人,猛播「獨家」新聞,強調「囧!馬英九幫人找工作不知是員工假扮」。

如此失格的獨家新聞,傳播的影像訊息就是「失業率高,馬英九不知民間疾苦,以為求職容易,一旁還有陪著作秀的王如玄...」。顯見不問是非、不探真實,只因特定立場,就見獵心喜的操弄假新聞,難怪王如玄會感嘆台灣社會生病了!

其實,生病的不是台灣社會而是部分媒體。假新聞原罪起因電子媒體習慣安排模擬畫面充當新聞報導,如果影像註明重建現場或模擬畫面,為補強新聞無可厚非。鼎泰豐求職現場是安排員工充當求職者,新聞本質就是造假,已違反新聞真實的最低標準。

媒體人大都熟稔普立玆新聞獎創辦人約瑟夫·普立茲名言:新聞工作的三大目標,第一是報導真實、第二是報導真實、第三還是報導真實。華盛頓郵報就曾發生過記者珍妮特·庫克報導八歲黑人小孩吸毒故事獲得普立玆新聞獎,被調查發現是杜撰造假,不但獎被取消,也被報社開除。

國內電視新聞台因競爭激烈,為搶收視率各出奇招,造假不但不以為意,還視為理所當然。例如女記者半蹲水中凸顯颱風淹水災情慘烈,及安排考生商請警員載送飛奔考場,這種「加工影像」新聞,都已扭曲新聞本質,被踢爆後現已較少見這類新聞報導出現。

三立運用假新聞嘲諷官員,根源雖是電視台「創造畫面」陋習,刻意炒作撕裂人民對政府的信賴,不只扭曲新聞本質,甚至是看見黑影就開槍掃射,難怪第四權會淪為製造業、加工業,甚至屠宰業,媒體人真該自我省思。

(中國時報)
--
假求職還是假新聞? 勞委會槓電視台

勞委會批電視台 沒有新聞倫理

假求職還是假新聞?三立電視台報導就博會假扮求職者事件,昨天持續延燒。勞委會昨發新聞稿,指「整件事為廠商在該電視台請求下配合演出」,強烈譴責電視台沒有新聞倫理,主委王如玄也表示,三立的報導讓她很難過,對院長、總統這些不知情的人來說「何其無辜」。

三立強調還原事實 畫面看得到

三立新聞部經理葉蔚回應表示,報導絕對真實,整段報導只是還原事實,電視畫面上也都看得到,「勞委會要張冠李戴,我們也沒辦法。」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則對此事件表示,將發函請三立電視台說明事件經過,了解實際情形後,才能判斷企業員工假扮求職是真新聞、假新聞。

五一勞動節當天,職訓局舉辦就業博覽會,包括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及王如玄等均出席,結果馬等人在鼎泰豐攤位前停下來和一名求職者聊,關心其找工作狀況。事後三立新聞以「獨家」披露「馬英九幫人找工作,不知是員工假扮」新聞。

勞 委會昨天一早發布措辭強烈的新聞稿,標題為「嚴正譴責未有新聞倫理的電視台」,內容指出某電視台「獨家」報導「馬英九幫人找工作,不知是員工假扮」的新 聞,經查證「整件事為廠商在該電視台請求下配合演出」,同時批評該電視台記者實有違背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勞委會深表遺憾 。

勞委會昨天開記者會,副主委潘世偉被詢問就博會假扮求職者事件時,也認為「某些媒體政治考量做新聞」,引發三立等記者追問,潘世偉一開始不回應,最後才說「是S開頭的」。

王如玄昨天談及此事,語氣一度哽咽激動,她說,三立的報導讓她很難過,對院長、總統這些不知情的人來說「何其無辜」。

王如玄說,昨天曾向鼎泰豐詢問,證明該求職者是配合媒體演出,媒體事後卻以看好戲的心態,「台灣這個社會真的有病!」

三立強調,三立新聞台記者是因為發現該名「求職者」在馬英九走後,轉身將鼎泰豐名牌掛上,因而製作報導「馬英九幫人找工作,不知是員工假扮」新聞。

NCC:將發函三立說明經過

NCC則指出,根據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如果被報導相關關係人,例如勞委會或其他人,認為有電視媒體播報不實時,是可以要求做更正;而如果媒體認為報導無誤,則可做出答覆說明。

(自由時報)
--
砸翻森鐵斷樹 重達7.6公噸 專家:樹心70年前就開始腐蝕

檢方昨第五度勘驗阿里山火車翻車現場,確定砸中車廂的樹幹是主幹而非枝幹,總重近七點六公噸,配合重力加速度,形成強大撞擊力道,把第七、八節車廂和車輪撞得分離,進而拖拉第五、六節車廂墜橋,才造成重大傷害;檢方排除人為因素造成翻車,預估下周可以偵結全案。

「應屬自然意外」
嘉 義檢方昨邀請中興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曾彥學、阿里山氣象站主任陳振芳五度勘驗事故現場,並用怪手吊掛電子秤過磅斷樹。曾彥學指出,壓倒車廂的森氏櫟樹幹直 徑九十四公分,樹齡超過百歲,樹心已腐蝕,估計早在七十年前就已開始腐蝕,而樹幹外層約有十公分厚度生長良好,外觀難以發現有斷裂倒伏的危機,這次突然斷 裂倒下,應屬自然意外。
在檢方監督下,嘉義林管處員工將斷樹鋸成十二段,再用怪手吊掛電子秤進行過磅,其中約一公尺的樹幹就重六百多公斤,十二段樹幹總重近七點六公噸,檢方勘驗後已暫存阿里山車庫。

賠償擬後天敲定
檢 方隨後並前往嘉義車庫會勘被壓毀的車廂,監造阿里山小火車的台灣車輛公司代表曾金德表示,第七節車廂遭倒樹撞擊處的車頂有大面積凹陷,最大凹陷處約三十公 分,但主結構樑及端結構柱均完整未斷裂,顯示車廂之設計強度足以抵抗外力衝擊;在意外發生瞬間,列車機車頭的自動煞車系統也已啟動,並無問題。
嘉 義林管處昨還邀集海基會、移民署、嘉義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等單位與死傷家屬舉行說明會,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丁萊表示,罹難者頭七法會將於今天 上午九時在嘉義市立殯儀館進行,聯合公祭日期、後續賠償問題都在商討中,關於賠償部分盼後天有結果,並希望五月八日整個事件能處理完畢。

(蘋果日報)
--
小火車翻覆 樹幹重7.5噸 撞擊力巨大

檢警昨勘驗造成阿里山小火車翻覆的斷裂樹幹,測量重達7.5公噸,比外界預估還重。火車頭和車廂製造商亦說明車廂結構和煞車沒問題。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檢警和專家學者初判是自然災害造成。檢警昨天會同學者上山,工作人員將斷裂樹幹裁切,總重7.5公噸,加上掉落重力加速度,撞擊力相當巨大。

中興大學助理教授曾彥學說,森氏櫟樹幹斷裂部分是雙主幹之一,從橫切面看,內部已有8、90年腐朽,僅外部約10公分厚正常成長,這是樹木特性,即使樹幹僅外圍正常,仍可供應養分和水分。

斷裂的森氏櫟木材比重達0.94,一般樹木比重約0.5到0.7。鋸木工人說,森氏櫟特別難鋸斷。

阿里山氣象站主任陳振芳提出小火車翻覆當天氣象資料:氣候穩定,每秒風速約2公尺,屬微風,將把氣象數據交檢警參考。

下午檢警到北門車庫,和台灣車輛公司會勘翻覆的4節車廂,公司組長曾金德表示,出事的第7節車廂遭樹撞擊處的車頂有大面積凹陷,最大凹陷處約30公分,但主結構樑及端結構柱均完整未斷裂,顯示車廂設計強度足以抵抗外力衝擊;其餘車廂結構完整,車廂都在使用年限。

事故發生瞬間,車廂間的軔軟管斷裂後,列車每一輛機車頭及客車廂均自動緊急煞車,立即將列車煞住,列車的煞車系統確有發揮功能。意外是重7.5噸的樹木傾倒,直接衝擊車廂,造成車廂翻覆所致。

(聯合報)
--
阿里山森鐵慘劇 七噸半斷木 樹幹近根部已乾枯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的「元凶」森氏櫟斷幹,主任檢察官林文亮二日會同專家學者上山勘查,現場秤重,總重達七.五噸;中興大學林業學者曾彥學推定,蟲蝕加腐朽「天然因素」乃導致斷裂主因。

曾彥學指出,櫟木呈「Y」字形,主幹與枝幹交叉處有腐朽的痕跡,細查可發現白蟻蛀蝕與真菌,盡管樹皮完好如初,但樹幹靠近樹根的內部已經乾枯硬化,幾成中空,從外觀難以察覺異狀。

另 外,阿里山小火車翻覆事故二日召開說明協調會,旅行公會總會、林管處等單位代表首先深深一鞠躬表達真摯的道歉,死傷陸客的家屬質疑加掛車廂超載、白蟻腐蝕 斷枝未能巡查到等問題,涉及管理上人為疏失責任。林管處長楊宏志強調,沒有人為操作失當。雙方不歡而散,將召開第二次協調會。

(中國時報)
--
婦卸妝不乾淨 眼睛發紅半年

眼妝卸不乾淨小心罹患淚小管炎。台北榮民總醫院統計二零零一到二零零六年,三十四例淚小管發炎患者,發現初期都被當成結膜炎治療,平均確診時間達十八個月,且以女性居多。醫師推測,女性因使用化妝品,卸妝不乾淨,因此易阻塞淚小管造成發炎。

容易阻塞淚小管
北 榮眼科醫師蔡傑智昨表示,淚小管在眼頭上下處各有開口,淚液流入淚小管後從鼻淚管排出,臨床發現很多女性使用化妝品,淚液中都含有粉狀顆粒,一旦卡在淚小 管,易滋生細菌,誘發發炎與結石,日前收治一名五十六歲王姓婦人,右眼發紅半年,以為結膜炎,但治療都沒改善,最後才發現是淚小管炎,經口服抗生素,並手 術切開淚小管清出小結石後已無大礙。

眼頭處可常熱敷
蔡傑智表示,淚小管炎症狀包括內眼角發紅、眼刺痛等,若延誤治療,可能造成臉部蜂窩性組織炎,甚至併發腦炎,因此若結膜炎治療一個月都沒改善,要提高警覺,有可能是罹患淚小管炎。
台北榮總眼矯形重建科主任高淑卿提醒,女性眼妝一定要卸乾淨,並經常用熱毛巾敷眼頭,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淚小管發炎的機會。

淚小管炎小檔案
成因:不明。懷疑與免疫低下或眼頭處殘留化妝品,堵住淚小管造成感染、長結石
症狀:眼分泌物多、刺痛,尤其內側眼角特別紅
治療:使用抗生素藥物、壓擠或切開淚小管刮出結石
注意事項:
˙結膜炎若治療超過1個月都沒改善,應懷疑是淚小管發炎
˙淚小管炎若遲未治療,恐引發臉部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會侵犯腦部
˙眼妝要徹底卸乾淨
˙平日用熱毛巾敷眼部5到10分鐘,可加強血液循環,降低罹病機率

(蘋果日報)
--
淚小管炎 紅眼好不了

眼睛紅紅,遲未改善,點眼藥水也沒效,可能是淚小管炎。醫師表示,淚小管炎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當作結膜炎,台北榮總分析34例淚小管個案,發現患者從症狀出現至正確診斷平均18個月,最長達10年。

56歲王太太,右眼紅又不舒服,長達半年,一開始被診斷結膜炎,點眼藥水治療,但始終沒改善,後來輾轉就醫,證實是淚小管炎。醫師開刀清除許多結石,使用抗生素治療1個月,終於改善紅眼症狀,眼睛恢復黑白分明。

北榮眼矯型重建科主治醫師蔡傑智表示,淚小管位於眼瞼內側上、下方,若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患者會出現溢淚、紅眼、內眼角刺痛等症狀,容易誤認是結膜炎。

不過,結膜炎為眼睛內、外、上、下側皆會紅眼,且具傳染性;但淚小管炎不會傳染,多發生在單側眼瞼內眼角,裡面易有結石。若將淚小管比喻排水管,淚小點即排水口,眼部檢查可發現,淚小管會突出、紅腫,就像火山口,按壓會痛,易有粘性或膿分泌物流出。

北榮5年診斷34位淚小管炎患者,發現多數人一開始多以普通結膜炎或慢性淚囊炎治療,平均確診需18個月,甚至有60多歲女病患反覆眼睛紅,長達10年都被當作結膜炎治療。

研究還發現,淚小管炎患者女性占7成,研判女性常畫眼妝,若卸妝不乾淨,導致化妝品顆粒殘留,易使淚小管阻塞。此外,女性停經受荷爾蒙影響,淚液分泌減少,對細菌抵抗力變差,也容易出現淚小管炎感染。

蔡 傑智說,臨床觀察,約60%至70%都是下側淚小管感染,主要受重力影響,淚液流動方向先往下流,之後再由上方進入淚囊,因此下側淚小管易形成憩室,堆積 許多如黃鑽石般結石,造成病菌躲藏,不易清除,日後一再復發。至少五分之一患者淚小管內含結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國際眼科學雜誌。

北榮眼矯型重建科主任高淑卿指出,若發現兩眼淚小管不對稱,單側有如火山口般紅腫突起,且紅眼症狀一個月未緩解,最好就醫檢查。她建議洗澡時,用熱毛巾敷眼5至10分鐘,可減少眼睛局部感染機會。

淚小管與發炎

構造:淚液由眼瞼內側的上方及下方的淚小點(類似排水口),經由個別的淚小管(類似排水管)再排入淚囊(中繼排水站),最後經由鼻淚管,由下鼻岬下側出口排出。

症狀:溢淚、紅眼、內眼角刺痛等,內眼角附近結膜部位特別紅。

治療:局部及口服抗生素、壓擠或切開淚小管、並以抗生素藥劑灌入淚小管中沖洗。淚小管炎復發比率約21%,男性和淚小管內含結石患者,較容易復發。(張嘉芳)

(聯合報)
--
眼睛紅通通 竟是淚小管發炎

眼角發紅、結膜炎拖好久還不好,小心可能是淚小管炎。台北榮總眼科醫師蔡傑智二日表示,淚小管炎常被誤診為結膜炎或其他眼疾,平均拖延一年半才確診,有乾眼症曾裝了「淚管塞」,或經常眼部化濃妝的女性,須做好眼部的清潔保養,以免淚小管阻塞發炎甚至長結石。

■粉末入眼 造成堵塞

56歲的王太太,右眼老是紅紅的,不舒服的感覺長達半年,原本以為是結膜炎,但點了眼藥水症狀仍未改善;45歲的李太太因乾眼症,曾接受淚管塞治療,但近兩個月左眼內側總是紅紅的,有分泌物,點了許多眼藥水都沒用。

這兩位女性到台北榮總就診,發現都是淚小管炎。蔡傑智表示,負責排除淚液的淚小管一旦被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患者會出現溢淚、紅眼、內眼角刺痛,內眼角附近結膜部位特別紅,常被誤認為是結膜炎。

北榮將34例淚小管炎病例發表在國際眼科學雜誌。蔡傑智說,淚小管炎以女性居多,可能受更年期停經影響,易有乾眼症,淚液減少易導致堵塞感染;另外,女性常化妝,化妝卸妝的粉末掉進眼睛,也可能造成堵塞,孳生細菌。

分析發現,引起感染的細菌包括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放射線菌和綠膿桿菌,如果沒有對症治療,甚至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眼睛結石 徹底治療

蔡傑智表示,淚小管炎的治療,主要是局部及口服抗生素,壓擠或切開淚小管,以抗生素灌洗,患者眼睛若有結石凝結物,會成為病菌的溫床,須徹底清除,以免反覆發炎。

榮總眼矯形重建科主任高淑卿也提醒,民眾可自我檢查內眼角附近,淚小點如果突出、紅腫,像個火山口,用力壓會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就表示有發炎現象,如果結膜炎點了藥水一、兩周甚至一個月都沒好,應懷疑是淚小管炎。

(中國時報)
--
淚小管炎紅眼睛 易被誤認結膜炎

紅眼睛未必是結膜炎,也有可能是淚小管阻塞發炎,尤其經常化妝的女性,有時因眼妝沒卸乾淨,殘餘化妝品堵在淚小管,引發細菌、病毒感染而導致發炎,有病患眼睛紅了10年之久才找出真正病因。

殘餘化妝品堵住引發感染

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蔡傑智表示,56歲的王太太右眼泛紅、不適長達半年,曾被他院醫師診斷為結膜炎,點眼藥水症狀始終未改善,最後在榮總診斷出是淚小管炎,接受淚小管切開術,清出了許多結石,同時也有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終獲改善。

台北榮總研究發現,淚小管炎很容易被誤認為一般的結膜炎,該院在2001年到2006年間診斷出34例淚小管炎病患,女性是男性的2.4倍,平均年齡64歲,從發病到被正確診斷,平均要1年半,有病患甚至拖了10年,論文已發表在國際眼科學雜誌。

蔡傑智指出,淚小管是指眼瞼內側上方與下方的排水口,若被細菌、病毒、黴菌感染,會有溢淚、紅眼、內眼角刺痛等症狀,尤其內眼角附近結膜部位會特別紅,常被誤認為結膜炎或慢性淚囊炎,只用眼藥水治療效果不佳。

蔡傑智表示,結膜炎通常是整個眼睛結膜都泛紅,淚小管炎的紅眼則集中在內眼角,淚小點(淚小管出口)會突出、擴大、紅腫,很像個火山口;用力加壓會有黏性或膿性分泌物從淚點流出。

正確治療淚小管炎的方式包括,局部與口服抗生素治療,擠壓或切開淚小管,以抗生素藥劑灌入淚小管沖洗等,但復發率偏高,約21%。

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易發生淚小管炎,可能是停經後淚液分泌減少,對細菌抵抗力減弱;其次,殘留眼部的化妝品容易隨著眼淚排出堵在淚小管,易使厭氧性細菌孳生。

眼科部眼矯形重建科主任高淑卿表示,要預防淚小管炎,應該從注重眼部清潔,卸妝要卸乾淨,降低淚小管阻塞感染的機率。

(自由時報)
--
自慰長不高 醫學未證實

Q.我是個國中生,偶爾會自慰,聽說常自慰會長不高,是真的嗎?若屬實,如何補救?
A.自慰會導致長不高、有害健康、精神不集中、早洩等迷思,在醫學上都未被證實。事實上,自慰是不需教導、自發性的性行為,應接納、滿足自己的性慾望。師長、家長應以自然、開放態度看待,勿用責罵的方式,以免讓青少年產生罪惡感。

勿藉此紓解壓力
女生青春期較早報到,自慰年齡較早。但男性生殖器外露、女生生殖器不易碰觸,因此男生自慰比例高於女生。
自慰是慾望表現,如餓了想吃,口渴想喝,吃飽、喝飽便停止,可自行節制。
但切勿因壓力過大,如面對失戀、考試考不好等困境時,頻以自慰紓解壓力。

(蘋果日報)
--
打壓壹電視 台新聞自由又倒退 NCC屢次阻撓頻道申請 遭質疑不公

美國獨立調研機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昨公布二○一一年新聞自由報告,全球新聞自由過去五年持續下滑;台灣分數為二十五分,全球排名第四十八名,較去年下滑一名。報告中提及許多人 憂心置入性行銷以及壹電視屢次難取得執照。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表示,政府虛心檢討,希望明年有更好表現。

置入行銷破壞中立
報告中指出,台灣大致上是個媒體自由的國家,但是許多人憂心媒體自由在二○一○年已經出現倒退的跡象,包括廣告偽裝成新聞的「置入性行銷」威脅新聞中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修正案可能限制媒體對犯罪事件的報導,以及壹電視屢次難以取得執照的狀況。
報 告指出,新聞記者以及媒體自由的擁護者質疑《兒少法》的修正案可能被用來擴大解釋,結果限制了許多媒體本應有權報導的內容。報告中說,一些人也質疑台灣發 放電視廣播執照時的審核不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因為阻撓媒體的新創計劃而飽受批評,其中NCC屢次否准壹電視申請有線電視頻道上架,所持理由 是質疑壹電視能否「滿足社會責任」。批評指出,這種「滿足社會責任」的說法流於主觀詮釋。
楊永明指出,我國和日本是東亞唯一兩個列入新聞自由的國 家,顯示政府維護新聞自由的努力受到肯定。報告中提及我國的媒體表現多元有活力,並且對官員的不當作為積極報導,給予肯定;但質疑政府對媒體置入性行銷, 以及干預公視的人事問題等。楊強調,「政府已修法禁止置入性行銷,惟因這分報告是較早時做的,否則我國評比分數應會更高」,政府也尊重公視的人事和法律。

極權政府管控媒體
報 告提及,總結過去一年,全世界媒體出現政府藉發照與管理機制箝制媒體、極權政府更加嚴格管控新媒體,包括衛星電視、網路、手機,及各地有越來越多針對媒體 的暴力行為,而官方置之不理的態度,令人擔憂。這項年報依法治、政治、經濟三大領域,為全球一百九十六個國家與地區評定新聞自由程度。

(蘋果日報)
--
馬政府上台以來 台灣新聞自由連3年倒退

美國自由之家評比 我全球排名第48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公布的二○一一年新聞自由報告,台灣仍被列為新聞自由國家,不過全球排名第四十八,自由度評分二十五。評分創二○○二年以來新低,且為二○○八年報告後連續三年下滑。

新聞局:維護新聞自由努力受肯定

馬英九執政三年,台灣的新聞自由全球排名也連續三年倒退,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翁金珠昨表示「不意外」,並抨擊馬政府不斷出現管控、打壓言論的行為。

自由之家每年定期公布新聞自由報告,台灣從二○○八年的全球第三十二名,暴跌至今年的第四十八名。不過,新任新聞局長楊永明昨晚指出,這份報告顯見台灣維護新聞自由的努力,受國際肯定。他強調,政府也會秉持維護新聞自由的政策,虛心檢討影響台灣新聞自由度的原因。

點出公視董監事、置入性行銷爭議

至 於自由之家在報告中點出台灣公視董監事爭議、置入性行銷與政黨報導內容呈現兩極化等問題,楊永明昨晚回應媒體時表示,有關公視人事問題,政府立場是尊重法 律與尊重公視自主性。他還說,今年初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預算法,規定政府各機關暨公營事業、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與轉投資事業,均禁止置入性行銷,如果 自由之家有考慮到台灣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相信台灣的排名會更往前。

自由之家二○一一年報告中,中國持續列名新聞不自由的國家,全球排名第 一百八十四,自由度評分為八十五。在這份報告調查的一百九十六個國家與領土中,有六十八個(三十五%)列入新聞自由,六十五個(三十三%)列入部分新聞自 由,此外,六十三個(三十二%) 列入新聞不自由。

據自由之家統計,二○一○年全球每六個人有一人住在新聞自由地區,比例是一九九六年以 來的最低點。過去五年的總體趨勢是新聞自由持續惡化。被列入新聞不自由的中國和部分新聞自由的印度,兩者人口就佔了全球三分之一。在亞洲地區,緬甸和北韓 紀錄最差,中國、寮國和越南則緊跟在後。南韓倒退為部分新聞自由國家,而泰國變成新聞不自由國家,是亞洲地區在二○一○年的重大變化。

自 由之家指出,發生在中東和北非的改變,為全球新聞自由帶來新希望,但若不把握機會也可能曇花一現。在一些有重要戰略性的國家,例如中國、伊朗、俄國和委內 瑞拉,極權當局對媒體的壓制反而取得新的動力,變本加厲。中國持續封鎖有政治敏感性的新聞,如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時還封鎖關乎公眾健康、環保或民 眾死於拘留所的新聞,然而中國的記者、部落格和社交網站也在不斷挑戰當局的限制。

(自由時報)
--
官僚之病豈止發燒/張大春

阿 里山森林鐵路5死107傷的車禍,嘉義地檢署初步排除機械故障及人為疏失,但是仍必須依據鑑定報告釐清肇事責任。森林火車目前的主管機關林務局應該是個專 業單位了,不過從車禍發生之後,這個單位的每一步反應都充分顯示它在觀光、運輸、安全維護、營運管理甚至在樹木鑑別方面,通通都是外行。
本來研判 成原生的「青剛櫟」肇禍,事隔一日,確定因腐朽而傾倒的樹木又成了「森氏櫟」。幾乎就在同時,新聞媒體看似不懷好意的追問卻逼出了樹木檢查的標準作業程 序,直言之:林務局是怎樣勘查所轄林區的樹木生態的?就連這上甚麼班、幹甚麼活兒的問題,也在半天之內有了全然不同的答案。我們只記得在答問過程中有時說 的是經常檢查鐵道兩側5公尺範圍之內的樹木,有時說的又是目力所及的範圍之內都會清查。

不無冤枉林務局
說來可悲,人們接近大自然 的意圖若說出於本能,在目前這樣一個高度都市化的生活環境裡,它也可能是一種必須悉心召喚和維護才能發動的本能了。大部分的人們是受了文化宣傳的感動才開 始對山林溪谷有了親近的勇氣和欣賞的能力,相對來說:人們無論識機於美學的情趣或者健康的需要而接近大自然,也都或多或少地依賴著公部門專業的知能與作 為,才好接近自然。長年以來,無論是受限於現實的資源條件,或者是一本於我們對環境的親切利用,觀光旅遊顯然是臺灣有能力發展的一項工業,即以阿里山一向 驕人的「世界三大高山火車」言之,此處的管理和營運應該歸屬於林務局嗎?
媒體在第一時間指摘林務局與交通部針對森林火車的管理權責「互踢皮球」, 在林務局而言,或多或少不無冤枉。你可以指摘林務局在辨識樹木種類上的能力實在不可靠,但更應該接受深入究責的難道不是長久以來始終以法定權責歸屬為藉 口,對阿里山旅遊之慘澹經營抱以因循苟且的交通部觀光局嗎?

徒見本位與功利
此前多年,阿里山森林火車曾經遭遇過至少兩度人禍和天 災,結果都沒能喚起執政者在此地針對區域特性作整體規劃的反省。災禍一旦事過境遷,機具與國土略事保養之後,繼續廣其招徠、肆其遊衍,畢竟來客不會「被雷 劈到兩次」,人們輕盈的健忘和堅強的興致讓森林火車之旅有著比雲霄飛車還要刺激的冒險樂趣。我們的觀光政策是:大家豁出命玩,於躲過一劫之後額手稱慶。
關 於這一次樹倒釀禍,觀光局長賴瑟珍怎麼說呢?她的發言有兩個重點,其一是:「翻車事故對阿里山地區觀光難免會有影響,希望事故調查能公開、透明,降低對大 陸遊客來台觀光的衝擊。」其二是:「這一次的意外不會影響開放大陸居民來台個人旅遊進程。」把這兩番話合在一起看,徒見官僚的本位自固與功利自圖,說來也 沒有甚麼了不起的過犯。然而,此事如果發生在對岸,死傷的是本國同胞,而對岸的官員也如此措辭,試問:我們又會如何指控其冷血嗜利呢?
一旦自足於 依法行政,其疾痼矣。發現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時候,當局的反應一向是深文周納地尋覓施政單位合法作為的證據,而不去追究權責單位之間如何彌縫那些法條所未及 而事理所必至的角落。這一次的車禍背後,本來就有進一步協調專業單位養護森林、保養鐵道的實務需求,行政院固然責無旁貸。但是,連工研院開設教導規避勞基 法的不當課程,吳敦義都會說「就好像有人會得香港腳、發燒一樣」,外界質疑其失言,他卻以為這是遭到媒體的斷章取義。我要告訴吳敦義:誰也沒有斷章取義, 人們只是看到了你的輕率和荒怠。
而行政院的官僚們得香港腳和發燒的還不少,偏偏吳敦義只能辯稱:這些病都是合法的。

(蘋果日報)
--
一名實習醫師之死/柳林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六年級學生、臺灣醫學生聯合會前醫學教育部長)

過勞死在台灣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學生也過勞死,相信大家聽了多少也感到詫異。四月二十七日在成大醫院傳來一則不幸的消息,一名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七年級林姓學生在該院擔任實習醫師,於值班後隔日被室友發現倒臥於宿舍浴室,急救後仍宣告不治。

沒做完無法下班
只 是值個班怎麼就會過勞死?醫師的值班方式其實是這樣的:早上七點晨會之後一天的工作開始,如果幸運的話,可以在當日下午五點半下班,但幸運的日子通常不 多,醫師是責任制,沒有把事情做完,沒有辦法下班,因為在我們手中的,是一條一條的人命,都是某人最親愛的父母或子女。如果當天值班,事情可不是晚下班這 麼簡單。
通常一名實習醫師會負責二到三區的病房,總病床數可能接近百床甚或超過,當晚只要病人有任何問題,護理人員就會立刻通知實習醫師前往處 理,可以想見的,值班手機鈴響此起彼落,值班的夜裡想要躺上床,是遙不可及的夢。在這一個晚上的拼鬥之後,事情還沒結束,接著的是隔天早上七點的晨會,接 著就是再一整天的工作,往往真正下班時,已經連續長達36小時沒有闔眼。這樣的日子常有嗎?沒錯,稀鬆平常,一個月通常有八到十個這樣的夜晚。那值班應該 有些津貼?當然仁慈的醫院不會虧我們,價碼通常是三百元,還有一個值班便當呢!
實習醫師其實是個錯誤的稱謂,在我國法律的規定,應稱為實習醫學 生。學生實習理應受到保護,學習才是第一要務。但實際上,各大教學醫院卻將實習醫師視為最廉價的勞力,這不僅漠視學生的受教權,更是罔顧病人安全。大家可 以想像,來照顧您的醫師,可能已經數十小時遭到睡眠剝奪嗎?醫院對實習醫學生,繳學費的時候把你當作學生,需要有人分攤工作的時候把你當作廉價人力,而教 學的品質和病人安全,在你們的考量下,究竟擺在什麼位置?更可悲的是,事情發生後,實習醫學生因法律定位不明,沒有職災補助、沒有勞保,家屬完全求助無 門!

菜鳥學飛需護網
這起事件的發生,讓全國醫學生難過且震驚,大家心底恐懼的是,下一個這樣倒下的會不會是我?在此沉痛呼籲,主 管的教育部、衛生署和勞委會應立刻介入調查,立即檢討實習醫學生工時,並保護其法律上的權益。菜鳥學飛,需要的是一張溫柔的保護網,而不是把牠踹出鳥巢看 牠揮動翅膀,直到耗盡最後一絲力氣而重重摔死!

(蘋果日報)
--
人造雨只催出毛毛雨 水庫好渴

今年第一道梅雨鋒面昨天報到,水利署在石門水庫、明德水庫上游集水區實施人造雨,希望多「催」點雨水,但效果不彰,一天下來石門降雨不到六毫米,明德只有○點五毫米,無助水庫解渴。

昨天上午十點半左右,水利署分別在石門、明德水庫實施人造雨,在地面燃燒氯化鈣焰劑,讓雲層吸收,不久下起毛毛雨,水庫人員仰天期盼雨下大一點、久一點,「人被淋濕也沒關係」,但沒多久就雨停了。

北區水資源局指出,石門水庫目前「進少出多」,水位平均每天下降約三公分。昨天水位降至二二○點九二公尺,距嚴重下限二一五公尺不到六公尺,蓄水率僅百分之廿八,比歷年平均蓄水量少一半以上。目前水庫上游阿姆坪碼頭一帶沙洲浮出,遊艇被迫往下游一公里外碼頭停靠。

苗栗前天、昨天都下雨,但未下在水庫集水區。明德蓄水率僅剩百分之卅一,永和山水庫蓄水率百分之四十,供應大台中及苗栗地區用水的鯉魚潭水庫,蓄水率也僅百分之卅七。

日月潭最近一個月蓄水率從百分之六十二,降到昨天百分之四十四;霧社水庫更慘,蓄水率只剩百分之九點九。雖然梅雨鋒面報到,但昨天日月潭集水區降雨為零,霧社水庫也只有○點五毫米,根本杯水車薪。

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表示,水利署已決定石門水庫蓄水量降至四千萬立方公尺(昨天五千八百六十四萬立方公尺),水位低到嚴重下限二百十五公尺時,實施第二階段限水。

石門水庫管理中心主任張庭華指出,在沒有足夠雨量下,可能五月廿日前後實施第二階段限水,但若天氣熱民生用水增加,會更提早。

再不下雨 稻米產量恐砍半

缺水,彰化、南投、雲林三地水利會長昨在鹿港龍山寺聯合祈雨;南投農田水利會會長林庚辛表示,若再不下雨,彰投及雲林三地今年稻米收成可能只剩一半。

彰化農田水利會長呂爐山表示,今年旱象十分嚴重,中部地區最近正是稻穗孕穗期,需水量大,彰化農田缺水率高達六成七,令人憂心。

呂爐山說,彰化農田一天用水量一百七十萬到二百多萬噸,現在只能從集集攔河堰調度九十多萬噸,水利會已成立抗旱小組,能找出來用的井都找了,希望政府在山區努力製造人造雨,讓雨水留在水庫。

南投水利會會長林庚辛說,南投、台中等地使用的灌溉水來自烏溪,缺水率兩成八,如旱象繼續下去,稻穗就無飽穗,甚至枯掉不結穗,稻米產量可能減半。

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指出,濁水溪流量目前只剩每秒十二立方公尺,是近十年來的新低。攔河堰主要供應彰化、雲林及南投農業、民生用水及六輕等工業用水,為因應五月底雲林、彰化稻田抽穗期用水高峰的需求,將被迫提前減量供水。

供應台中、彰化、苗栗縣若干地區用水的石岡水壩,管理中心主任周家雄表示,如再不下雨,他將在月中舉行的全國水源調配及抗旱應變小組會議上,建議灌溉用水採行供四天停二天的因應措施。

(聯合報)
--
解決中南部缺水 政府砸540億元

中南部水庫旱象明顯,經濟部水利署長楊偉甫昨日表示,桃園等地區進入第一階段限水,若梅雨降雨不如預期,石門水庫蓄水量五月中下旬可能降至警戒值,也就是橙色警戒,屆時可能實施第二階段限水。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接連三天都將趁著鋒面實施人造雨,經濟部提報「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五年五百四十億元預算,昨日也獲得經建會委員會通過。

水利署分析,目前供水能力不敷未來用水需求,估計到了民國一百一十年,台南地區每天將缺水二十五萬噸,高雄地區每天缺水二十九萬噸。為了解決中南部旱季缺水問題,經濟部昨也提報南部水庫治理與穩定供水計畫,預計在民國一○五年,為南部地區每天帶來約二十餘萬噸用水。

楊 偉甫昨日表示,第一階段限水區域從桃園縣到彰化以北,主要是夜間減壓供水,民生用水應較無感覺。石門水庫警戒蓄水量是四○○○萬噸,若以昨日上午五八九○ 萬噸來看,五月中下旬就可能降至警戒值。吳約西表示,昨日石門水庫僅增五毫米的水量,整個桃竹苗地區,降雨大多不在集水區。

楊偉甫說,第二階段限水將針對每個月用水一○○○噸以上大戶,包括洗車、游泳池和SPA業者;不過梅雨季節已經到來,現在的狀況看起來,應該不至於嚴重缺水的紅色警戒。

有請龍王回殿 祈雨真落雨

春雨不來,農民等得心焦!彰化、雲林和南投農田水利會的會長和民代等數十人,昨天齊赴鹿港龍山寺,將已鎮守在賽龍舟水道的「龍王尊神」,再請回殿內,舉行一百八十多年來罕見的大規模祈雨儀式。很神奇地典禮完畢,天空真的緩緩落起雨絲。

鹿港龍山寺供奉「龍王尊神」,是台灣龍山寺信仰罕見的特例,應驗了「龍王見首不見尾」,龍王尊神只雕了一尊龍頭,每年總在五月端陽慶龍舟前才現身,地方盛大迎龍王,在水道舉辦獨步全台「龍王祭」,祈求風調雨順、活動圓滿。

但今年特別,一月到四月降雨遠低紀錄,梅雨再不來,彰化以北將進行第二階段限水,正值稻子孕穗階段,農民都「剉咧等」,一旦缺水,稻子不能飽穗、還容易感染稻熱病,損失恐怕一半以上。

彰化農田水利會會長呂炉山指出,濁水溪水源枯竭,目前集集攔河堰入流量只有十五CMS(每秒一立方公尺),彰化水利會僅分配到十一CMS,遠低四月中旬灌溉計畫用水量卅四CMS,缺水率近六七%,已達一級旱災。

南投水利會長林庚辛也指出烏溪變成潺潺小溪,調配南投縣和台中霧峰和烏日地區的灌溉水量只有去年同時期二八%。雲林水利會仰賴濁水溪同樣叫苦連天。

鹿港鎮史館館長林志雄指出,龍山寺流傳祈雨成功故事,一直教人津津樂道,「法雨如來」古匾由來,正是道光十年(一八三○)嘉義縣知縣張縉雲為了嘉義大旱不雨,專程返回鹿港龍山寺設壇祈求普降甘霖,隔天果真滂沱如注。

昨天祈雨儀式由民俗家詹坤華擔任司儀,先向玉皇大帝稟告後,眾人移到觀世音菩薩蓮花座前獻供、宣讀疏文,再轉往拜殿向龍王尊神焚化祭拜,禮畢一跨出拜庭仰天,眾人看著天黑黑,落起毛毛雨,「落雨囉!」驚喜張大嘴,朝天又拜了好幾拜,「請繼續落卡大耶!」

文史工作者鄭武郎說,龍山寺觀音曾應允天降甘霖,龍王也是自古以來深受崇奉的水神,深入人心。

儘管科技發達,水之於人生活,卻非完全能夠駕馭,水是萬物活命之源,祈雨信仰也是文化生命的泉源,傳遞了對天地的敬意。

(中國時報)
--
新北市彈性上下學 最快8月試辦

為推動新北市長朱立倫「試辦彈性上下學制度」選舉政見,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昨天說,教育局正研擬彈性上下學制度配套措施,最快一百學年度,也就是今年的八月一日試辦。若各校自行評估可實施彈性上下學,可報市府備查後試辦。

教育局說,目前學校大多規定,學生七時五十分至八時前到校打掃、早自習,約八時卅分第一堂課;若實施彈性上下學,為維持每天七堂課,可把上學時間延到八時四十分,不過中午用餐可能須延到十二時卅分;若上學時間延到九時卅分,就變成上午三堂、下午四堂課。

朱立倫市長選舉期間,承諾當選後選定有需要的地區學校,試辦提前或延後學生第一堂課的時間,以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解決交通問題,並減少家長接送的負擔。

教育局指出,依教育部及市府「國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規定」,原本就授權各校得「因地制宜」,採取彈性上下學機制;部分家長也反映應讓孩子多睡一點、在家好好吃完早餐,再從容上學,可見到校時間確有討論空間,市府會審慎研議、擬出周詳配套再執行。

新北市教育局日前針對全市國中小學的卅六萬多名學生家長發放問卷,調查對目前「八時開始上課」的看法,有七成五家長主張維持現況,但認為「太早」的家長也逾兩成。

彈性上下學 家長:選擇多難配合

新北市長朱立倫「試辦彈性上下學制度」的政見,教育界、家長不少人認為立意良善,但執行面恐有困難,須有完整配套。

國一學生家長蔡春月認為,現行上課時間行之有年,大家都習慣了,家長自己會去調配時間,她擔心提供給家長的選擇越多,個別的需求和意見就更多,很難整合,反而亂。

國二學生家長吳文英指出,孩子上午八時到校,至少須七時起床,是早了點,能延後上學,讓孩子睡飽一點,當然很好;但學校須有完善配套,同時兼顧老師的權益,否則家長不會放心,學校行政秩序也會亂掉。

大觀國中校長許麗伶表示,彈性上下學制度理想性大於可行性,牽一髮動全身,家長上班時間、課後孩子安頓等都會受到影響。新埔國小校長張萬隆也認為小孩延後上學,將影響原有的秩序。

新北市教育會總幹事林松宏表示,彈性上下學立意良好,不過執行恐有困難。

讓學生睡飽 洪蘭:不應遷就家長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孩子年紀越小,睡眠時間要越長,腦科學研究證實,長期睡眠不足,學習效果差;睡得熟、睡得飽,尤其在深眠時做夢,有助活化腦神經,將白天所學去蕪存菁。

她支持新北市延後國中小上學時間,強調「對學生有益的事就該做,不能因家長接送上學不方便而遷就現狀」。

洪蘭多年來在她的著作及各地演講,鼓吹把目前國中小上學時間延後一小時,指美國很多州早就這麼做了,且證實,睡得飽的孩子,較不鬧事、師生及親子衝突減少,學習效果顯著提升。

很多家長因接送孩子上學不方便而反對,但她認為這並非無法克服,學校可組織社區媽媽或志工協助接送學生,「政府應該問,延後上學對孩子的學習好不好,而不是只關心對家長方不方便」。

洪蘭感嘆,台灣的學生睡得少、睡不飽,但書讀得多、考試多,卻不代表記得住,與其強迫他們半睡半醒,一大早就待在教室勉強上課,還不如睡飽後再上學,更有學習效果。

(聯合報)
--
交長送大禮 捷運三鶯線2014動工

捷運「三環三線」是新北市長朱立倫競選時的重大政見之一,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會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考察三峽區重大交通建設,為新北市送上大禮,宣布捷運三鶯線2014年底前動工,預定5至6年完工。

毛治國說,由於三鶯線工程還要很多年才會完工,交通部會加強公車服務,包括地方路線或聯外到台北市,也會補助經費及協助解決聯外的路權等問題,在捷運完成前,這些配套都會做。

立委盧嘉辰昨天邀請毛治國考察「捷運三鶯線、國道3號三鶯交流道增設北上出口第2匝道、北大特區新闢聯外道路」3大交通建設工程,地方民眾300多人到場關心。

北市捷運局簡報指出,三鶯線採高架輕軌捷運系統,從土城線頂埔站至鶯歌鳳鳴國中站,再延伸至桃園縣八德市,全長18.6公里,共設14座車站;其中新北市境內長度13.2公里,設置10座車站(見圖)。

民眾引頸期盼的捷運三鶯線,雖然已在2006年完成環評,目前仍有用地問題,局部路線需配合北大特區聯外道路新闢工程計畫調整,及土城區中央路4段如果無法配合拓寬,將影響捷運布設,且沿線非都市發展地區多,將影響效益等問題待克服。

此外,國道3號三鶯交流道車流量大,高公局同意增設北上第2匝道,銜接三峽區文化路,可紓解復興路等周邊道路的車流。毛治國表示,已要求高公局在下半年把計畫陳報交通部,年底前要核定,「用地什麼時候取得,就什麼時候開工」。

至於三峽台北大學特定區聯外道路新闢工程,毛治國指出公路總局預算沒有問題,「看明年能不能開工」。

三鶯線允開工 利多支票?

三鶯地區眾所期盼的重大交通建設,包括捷運三鶯線、國道三號三鶯交流道增設北上第二出口匝道工程、台北大學特區聯外道路新闢工程,昨天在交通部長毛治國背書下,有了具體的時間表,民眾欣喜之餘也不免擔心,一旦選舉過了,又開始拖拖拉拉?

三鶯地區長期對外交通不便,捷運三鶯線等三大交通建設,都是攸關地方發展的重大建設,長期以來因為經費過於龐大、用地取得不易,這些重大建設都停留在紙上作業。

昨天立委盧嘉辰與三峽區長柯慶長、鶯歌區長洪見文、公路總局、高公局、台北市政府捷運局、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等官員一同視察,陣仗很大。出席的交通部長毛治國也相當「爽快」,針對三大建設做出承諾,連三鶯線動工時程表都說了。

長期延宕的政策,一夕之間突然統統可行。讓人不禁覺得,明年初的總統及立委選舉,恐怕是讓政府變得爽快的主因。

(聯合報)
--
美國研究:貪睡的嬰兒 長得高

美國1項最新研究發現,「貪睡」的嬰兒易長高,不過睡眠促進嬰兒身高增長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

美國埃默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日出版的學術期刊《睡眠》雜誌上指出,他們對23名嬰兒從其出生12天開始進行追蹤研究,得出上述結論。

研究人員注意到,這些嬰兒在身高增長48小時前,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貪睡」現象,即連續2天日均增加4.5小時的睡眠時間。此外,這些嬰兒每天的睡眠次數也有所增加,連續2天平均每天增加3次小睡。

研究還顯示,對這些「貪睡」的嬰兒而言,每多1次睡眠,身高增長可能性增加43%;而每多1小時睡眠,這種可能性則增加20%。

負責這項研究的人類學教授邁克爾·蘭普爾說,研究成果表明,睡眠影響嬰兒的成長,嬰兒睡眠多,他們就容易長高。他說,儘管研究人員目前尚不能完全解釋2者之間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睡眠會促進嬰兒成長激素的分泌。對父母來說,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Upaper)
--
兒女跟誰姓 抽籤到滿意為止

《民法》規定小孩姓氏由父母約定,協調不成就抽籤決定。很多人以為是一籤定江山,其實不然,除非夫妻共同到戶政所見證抽籤結果,一翻兩瞪眼只能認了,否則不滿意,翌日可再來一次,抽到滿意為止,曾有人手氣超背,抽了四、五次才如願。

根據戶政事務所統計,在鄉村型的縣市,小孩從父、母姓的比例在九比一或八比一間,都會型拉近到七比一。不過,這是夫妻順利達成協議的登記結果;如果外遇、家庭不和、未婚生子等狀況出生的孩子,從父、從母姓的比例是一比六,換言之,從母姓遠超過從父姓。

虎 尾戶政事務所主任林坤興指出,現行《民法》規定新生兒姓氏由爸媽協調約定,爸媽、祖父母及外祖父母都有權利替孩子報戶口,除了出生證明外,最重要的是,要 有對造同意的委託書。例如由爸爸或祖父母出面申報從父姓,要出示媽媽同意從父姓的委託書;相對的,媽媽或外祖父母來辦理從母姓,得附爸爸同意從母姓委託 書。

如果父母協調不成,就抽籤決定。通常夫妻同赴戶政所,由戶政人員一起見證抽籤結果,均無疑義。但是,爸媽兩方爭奪孩子姓氏歸屬的情形也層出不窮。就曾發生母親瞞著夫家替孩子申報從己姓,經抽籤也幸運抽中母姓,阿公要來申報從父姓後,才知道被媳婦捷足先登,氣炸老人家。

林坤興表示,沒有委託書,通常是媽媽佔上風,非婚生子女確定從母姓,毋庸置疑;若是婚外情的婚生子女,母親擔心未來衍生難解的親子糾紛,多希望孩子從己姓,常搶先在夫家親屬前為孩子報戶口。

有位離婚女子生下一子,但經戶政員推算其受胎期間係在婚姻存續中,認定孩子是婚生子女,所以得抽籤決定從前夫姓或她姓。沒想到,她手氣超差,接連抽了四次都是前夫姓,第五次(天)終於抽到己姓。

抽籤不滿意可以一筆勾銷,重新再來,很多人不免質疑,那不是失去抽籤的意義?

林坤興說,戶政所曾為此請示內政部,抽籤次數是否有限制。戶政司回覆,相關法令只規定父母約定不成由抽籤決定,並未規範只能抽一次,不能設限剝奪人民的權利。而基於同情弱勢,戶政人員通常都會幫助婦女。

爭孩子姓氏 家人演出諜對諜

夫妻對孩子姓氏約定不成,常引發家庭失和,甚至家人諜對諜,有阿公為讓孫子從父姓,偷刻兒媳印章偽造委託書而吃上官司;還有外婆為讓外孫從母姓,拔頭籌向醫院申請出生證明搶先申報;更有老婆在完成申報從母姓後,老公大發雷霆,雙方因而鬧離婚。

一位阿公興沖沖地拿著孫子出生證明到戶政所報戶口,戶政員問他有沒帶媳婦委託書,他說「沒有」,戶籍員說那不可以直接登記從父姓,得抽籤決定。結果惹火老人家,「那是阮孫,當然要跟阮姓啊,為什麼要經過他媽媽同意,為什麼要抽籤…」老人家「魯」了很久才罷休。

隔天他果然帶著媳婦同意從父姓的委託書來,才完成登記不到一個月,戶政所就接到司法單位查證公文,原來阿公竟聽信鄰人「指導」,未經媳婦同意,偷刻印章偽造兒媳委託書替孫子報從父姓戶口,媳婦完全不諒解,堅持要告他偽造文書,最後被判三個月。

陳姓老嫗生了四個女兒,一直擔心斷了後,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傳宗接待問題。大女兒頭胎生了兒子,老人家二話不說,女兒都還未出院,她就默默不響地申請了一份出生證明,搶先替外孫報戶口,幸運的她,第一次就抽中母姓,也引發兩親家關係緊張。

還有一位老婆氣出差的老公趕不及陪產,滿月後三次抽籤,替兒子報從母姓,等到丈夫公事稍歇,想到要替孩子辦理出生登記時,發現兒子竟然跟老婆姓,怒斥老婆不尊重他,雙方鬧得不可開交,差點離婚。

(中國時報)
--
幫人輕鬆殺時間的八卦軟新聞時代/南方朔

不久前,《華盛頓郵報》兩個記者唐尼(Leonard Downie Jr.)及凱瑟(Robert G.Kaiser)出了一本《關於新聞的新聞:美國新聞界的危機》我讀到這麼一段:

「新 聞業的許多人認為,在這個空前繁榮及安定的時代,美國人寧願要被娛樂,而不要在公共事務上被告知。這種態度已影響了電視的新聞秀和許多報紙。它引誘著新聞 界將嚴肅新聞推開,並使得耀眼有如通俗劇的新聞大行其道。舉國迷戀名人新聞的現象已影響到新聞業,也使得許多新聞人搶著要去變成名人。」

他 們兩人這段話,其實已將今天美國及全世界新聞軟性化和八卦化的大趨勢點了出來。從十八世紀公共媒體周刊雜誌及報紙興起後,它們關心的是各種公共議題,因此 書報雜誌所形成空間被稱為「公共空間」,這種空間孳育出追求進步改革的公民文化,也造成十八世紀到廿世紀上半葉人類社會進步。媒體由於必須滿足人們對公共 事務的知情權,以及對公共事務盡到批判及改革的職能,因而人們也承認「新聞是第四權」。在「新聞是第四權」的時代,新聞是時代進步的主要動力,因而激進的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才會有:「倘使有人要我在有政府而無新聞,或有新聞而無政府間二者選一,我將毫不遲疑的選擇後者。」這句肯定新聞價值的名言。

但若傑弗遜活到現在,他肯定已不會再這麼說了。

因 為,現在的公共事務在新聞上已日益邊緣化,如果不是因為選舉將屆,勞工拚著上街頭,有甚麼媒體會去理會勞工問題?又有甚麼媒體去關心護士的過勞問題?勞工 因為上街而有了一天的新聞價值,但過了這一天,又有誰會去管有沒有下文?在這個名男名女的瑣碎事情就是最好新聞的時代,一萬個勞工的呼聲,又怎麼抵得過一 個大陸富婆的家務瑣事的價值!

名男名女,富翁富婆和富二代的瑣事,與國計民生毫無關係,但這種事挺有娛樂價值。現在這個時代,一般人甚麼都不多,只有時間愈來愈多,太多的時間已使得「無聊」成了最重要的新問題,名男名女這種瑣聞屁事,恰恰好就以一種最輕鬆的方式幫助許多人殺掉了他們太多的時間。

富 翁富婆,名男名女瑣事八卦,尤其是名男名女攪到一起,那種娛樂性就更大了,它有財有色,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偷窺樂趣。而人們也知道,在偷窺文化下,人們被 看久了,除了知名度加值外,汗毛也沒少一根,久而久之,在這種無聊的時代,愈來愈多人開始把「無聊」當做一個市場,去製造八卦話題來販賣。八卦太多的社 會,名男名女的羞恥心會愈來愈放鬆,這種型態的新聞也就底線日益降低,娛樂效果當然愈來愈強。

而軟性、八卦化、無聊當有趣的亂七八糟新 聞,其實也是有權者喜歡的新聞。義大利學者文豪艾柯(Umberto Eco)就指出,這種新聞其實是創造出了當代最新型的「快樂的民粹主義文化」。人們由媒體上所看到的都是名男名女燈紅酒綠,酒色財氣,誰和誰又怎麼樣,那 個人又在劈腿之類的屁事;這種新聞讓人感覺到這個世界早已不再有甚麼大事,我們早已活在燈紅酒綠的幸福國度。以前的統治者還必須忙著作秀來製造幸福假象, 現在則是媒體已幫他們炮製好了這種假象。

現在時代已變了。一八九八年美國問中學生他們願意學的榜樣,他們選的人物有七八%出自歷史偉人, 華盛頓和林肯排名最高,沒有演藝人員。一九四八年再做調查,歷史偉人只到三分之一,運動明星占二三%。一九八六再做民調,前十名全都是出身演藝圈。現在如 果再做調查,相信因搞怪而大紅特紅的女神卡卡,醜聞天后派莉絲,或醜聞辣妹琳賽羅涵都必然排在最前面,公共議題一定連邊都沾不到!

(中國時報)
--
短評-五年五百億

已申請退休的清大教授彭明輝在部落格說:「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因為學術風氣因此敗壞,研究炒短線,學者互相在論文掛名以衝數量。

先看看大陸加強高等教育的作法吧!

最近南京大學高層來台參訪,他說,對「重點大學」政府會特別重點支持,以南京大學為例,中央及省政府共補助一百卅億台幣左右,供校方重金網羅傑出人才。

也因此,大陸的重點大學可以用三倍,甚至十倍於台灣教授薪資的價碼,向外挖角。我們的工研院、台大,許多人才就是這樣被挖走的。

「五年五百億」,一年只不過一百億,用大陸的標準,也只重點支持一所大學而已。對岸的重點大學,政府說了算;我們則要考慮「學術政治」,有台大,怎可漏清、交?南北平衡也要顧,所以成大不能少…。這一搞,就是雨露均霑,而不是重點支持。

「五年五百億」補助沒有重點也就罷了。對岸的重點大學把錢花在爭取海外傑出人才,我們的大學則把錢用到哪去了呢?

台灣的大學校長大多校內競選產生,校園政治當然會使資源「雨露均霑」,獎勵研究的效果又豈能不七折八扣?

台灣,就是這樣,不管什麼都要扯上政治。「五年五百億」被政治運作後,立意良善的一筆錢也就掉進水溝了。

(中國時報)
--
揮汗如雨 擾人的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常溫下,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仍流汗很多,造成個人工作或社交的困難。

多汗症的發生率約2%,一般來說,在年輕及中年時較嚴重,年紀大之後,情況會改善。

◎多汗的原因可分為全身性及局部性:

●全身性多汗原因有感染例,例如結核病、惡性腫瘤、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亢進、糖尿病。

●局部性多汗則大多是原因不明,主要是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及心理刺激引起,夏天會加重,50%的民眾有家族史,多汗的地方發生在腋下、手掌、腳底。

全身性多汗需針對了解病因後治療。評估的標準在於腋下、手掌、腳底多汗的現象,會影響工作或社交,即應就醫諮詢。

腋下狐臭和多汗症是不同汗腺造成的問題,因此有些民眾會誤認治療狐臭也可以同時治療多汗症,其實這是不同類型的治療。

◎目前臨床上有幾種治療方式:

●局部塗抹或噴抹氯化鋁化合物(市面上的止汗劑):氯化鋁化合物濃度在15%到25%,一天一次睡前使用,早上將患處洗淨,一段時間後,可以一個星期使用一次,70%的人流汗量可減少80%。

氯化鋁化合物濃度過低的產品,效果不好,或一天須多使用幾次,但必須在皮膚乾燥時使用。副作用包括皮膚刺激、癢,可塗抹類固醇藥膏;不可全身使用以防中暑。

●腋下、手掌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效果在1至3天出現,效果持續約4至6個月,治療腋下有90%的滿意度。缺點是,費用較貴、治療手掌需注射麻醉藥及1/5有手指暫時無力。

●手術治療:

(1)腋下皮膚部分切除,缺點是有疤痕。

(2)內視鏡胸部交感神經切除術:能夠根治局部多汗症,缺點包括須全身麻醉,有2%的機率會發生氣胸、1%眼皮下垂,最大的缺點是50%至70%發生臉、腳、上背部代償性流汗,因此這個方法只用在嚴重的病例,並需經由外科醫師評估後,才能判斷是否能開刀。

●口服藥物:副作用包括口乾、眼乾、視力減弱、體溫升高。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