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研究 女大專生嘗禁果 28年飆5.7倍 豪放度在亞洲僅次日本 何春蕤:總算趕上
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教授晏涵文昨公布橫跨近
30年的大專生約會與性行為變化趨勢研究,發現有約會經驗的女大專生於2007年最後一次統計時,有牽手、搭肩摟腰、接吻、愛撫等親密行為的比率首度超越
男生,有性行為的比率更較28年前飆增5.7倍;他推估,台灣女大生豪放程度在亞洲恐僅次於日本。
晏涵文從1979至2007年調查約2000名年滿20歲的五專5年級和大學2年級學生,分析大專生在1979、1988、1998、2007年4個不同時期的性行為趨勢。
男性變化不大
調
查發現,近30年來,男女大專生約會後有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腰部以上)、重度愛撫(腰部以下)、性交等6類性行為比率,男性趨勢變化不大,
但女性快速飆升,1979年男大專生有性交行為比率為2成9,2007年4成,28年間增加近3成8,但女性則從5.3個百分點增至近3成6,遽增5.7
倍。
調查還發現,到2007年,女大專生有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重度愛撫的比率首度高於男生,只有性交行為略低於男生。晏涵文預估,
近年男女性愛觀念更開放,如今「女大專生婚前性行為比率,可能已超越男生。」根據他所看的國外資料,台灣女大生的開放程度在亞洲恐僅次於日本。他分析,主
因是女性意識抬頭,讓女生敢於表達親密關係。
落實健教課程
晏涵文也提醒,政府相關單位應重視此趨勢,避免每年9月墮胎潮湧現,呼籲「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程別再用來上其他課。」教育部長吳清基說,將嚴格要求各級學校落實正常化教學。
肉食女「正常」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講座教授何春蕤說,女生長期被壓抑,現總算「迎頭趕上」,該趨勢很正常。東吳大學日文系3年級女學生郭敏鈺說:「日本正盛行主動追求情愛的『肉食女』,在台灣上演很正常。」
(蘋果日報)
--
性行為調查 「慾女」更多了
台灣年輕女性,從保守「玉女」變成開放「慾女」。一項研究顯示,國內四成四女性,不到十五歲就初次約會;女性婚前就有性行為,更是卅年前的七倍。
有「台灣金賽博士」之稱的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晏涵文,昨天接受教育部長吳清基頒發「終身成就獎」,晏涵文今年八月將退休,昨天他發表台北市五專學生近卅年約會及性行為變化研究。
研究針對近兩千名台北市五專五年級學生,從一九七九年起,進行四階段調查。研究發現,一九七九年時,半數男女學生,初次約會超過十八歲;但到了二○○七年,已有五成男性、四成四女性,不到十五歲,就有初次約會經驗。
研究還觀察到,年輕男女在約會後,牽手、搭肩摟腰、接吻、愛撫甚至性交,逐年攀升,女性比率高於男性。
台灣年輕女性從「玉女」成為「慾女」,晏涵文指出,女性意識抬頭與網路興起,是美眉情慾解放的關鍵。從輔導個案,發現部分年輕女性為了找回自信,容易透過網路,用「性」找回「被愛的感覺」。
(聯合報)
--
青少年純純的愛? 親密關係改觀 青少年性行為激增七倍
台灣性教育之父、前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晏涵文昨發表一項橫跨卅年的青少年性行為研究,女生已從保守變成「民國豪放女」,統計顯示,有性行為的女生,從五%增加到卅六%,卅年來大幅成長七倍。
晏涵文進一步依趨勢大膽推測,台灣廿歲青少年發生性行為比率恐怕已是女高於男,成為繼日本之後,亞洲第二個女學生性行為比率高於男生的國家。
晏涵文是在一九七九到二○○七年間,以廿歲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在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深度愛撫及性交六類性行為中,卅年來男女比率皆逐漸上升。
其中女性有深度愛撫者,在一九七九年約十二%,二○○七年大幅增加到四十八%;有性交行為的女生,從五%增加到卅六%,卅年來大幅成長七倍。
晏涵文表示,青少年第一次約會年齡及約會頻率,深深影響往後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時間。研究顯示青少年初次約會年齡逐漸降低,二○○七年女性有四成四、男性有一半以上初次約會發生在十五歲,推論台灣青少年初夜年齡也明顯降低。
日本東京女高中生在一九九九年,性行為比率首次突破男性,打破社會對性行為保守程度女高於男的刻板印象。晏涵文大膽推估,台灣極有可能緊追日本之後,成為亞洲第二個女學生發生性行為比率高於男生的國家。
晏涵文分析,隨著社會對女性貞操束縛降低,女性開始勇於表達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加上社會整體對女性比過往尊重、女追男比男追女容易等原因,女性不再只是性關係中的被動者。
他遺憾地說,性教育納入課程已過卅年,在升學主義掛帥下,許多學校將健康與體育課程挪作他用,錯失讓下一代接受性教育的最佳時機。隨著網路普及、性感官被商品化,晏涵文憂心,課本教材想要拼過網路聲光效果,教育界還得加把勁。
(中國時報)
--
台灣學生性行為 女生愈來愈開放
根據國內一項橫跨30年的長期追蹤調查顯示,台灣20歲的女學生愈來愈開放,對於親密關係更勇於表達,婚前性行為的比率約是30年前的7倍,因此「台灣性教育之父」晏涵文大膽推估,台灣繼日本之後,已成為女學生性行為比率超越男學生的亞洲國家。
台灣性教育學會昨天舉辦20週年研討會,教育部長吳清基頒發「終生成就獎」表揚台師大教育學院前任院長晏涵文。
投
身台灣性教育界34年的晏涵文,昨天發表一項橫跨30年的研究,分別於1979年、1988年、1998年、2007年四個時期,針對五專五年級、大二約
20歲的年輕男女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開始約會的年齡有年輕化趨勢,1979年仍有一半以上男女學生在18歲之後才首次約會,但到了2007年,已
有半數男生、四成四女生提前在15歲之前。
調查進一步區分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重度愛撫、性交等六類性行為,男生的牽手、重度愛撫在30年間沒有明顯變化,但接吻、輕度愛撫、性交則增加,20歲男學生曾經性交的比率,從1979年的29.3%逐漸成長為2007年的40.3%。
至
於女性在六類性行為都「突飛猛進」,20歲年輕女性有婚前性行為的比率,從1979年的5.3%攀升到2007年的35.7%,是30年前的7倍。晏涵文
分析,綜觀男女的各類性行為變化趨勢,女生變化比男生明顯,可能是由於早期女性「貞操」的嚴苛標準,導致數據嚴重低估,同時近年來女性意識抬頭,愈來愈對
親密關係勇於表達。
晏涵文指出,日本在1999年,東京高中女生性行為比率首次突破男性,相較於台灣,2007年的20歲女學生在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重度愛撫的比率都超過男學生,由此趨勢推估,目前台灣繼日本之後,已成為女學生性行為比率超越男學生的亞洲國家。
晏涵文分析,國內年輕男女約會、性行為越來越普遍,但是已納入課程的性教育不是考試科目,常被學校挪用在自修、複習考,一年多前他到各縣市抽查發現,100%沒按課表上課。吳清基則強調,會要求中小學落實正常化教學。
(自由時報)
--
男忙翻譯A片 大學7年畢不了業
翻譯A片也能闖出名號!台北市一名男子因翻譯A片太投入,大學念了7年念到被退學,他翻譯的日本女優作品從「光月夜野」到時下最夯的「波多野節衣」等人,如同見證每位女優的興衰史。
曾月入十幾萬元
因接案量太多不勝負荷,男子日前在PTT實業坊貼文找同好一起賺錢,引發討論。對於每天翻譯A片,他笑說:「雖是男性羨慕的行業,但有時會看到想吐!」
原就讀淡江大學的陳姓男子(28歲),國中時迷上木村拓哉演的日劇後勤學日文,也如願考上日文系,他表示,大二應徵翻譯被打槍,大三再去應徵就接到翻譯日本卡通片的機會,之後廠商要他試著翻A片,就此展開「A片人生」,最高紀錄月入十幾萬元。
陳男表示,大學時翻譯一部A片能賺2000元,別人上課他忙著翻A片,因蹺課太多,大三念5年還是被退學,最高紀錄一天連翻三部,有時要靠翻譯其他日劇及綜藝節目舒緩情緒,他表示:「以前看A片很興奮,現在已無感了!」
「強暴劇難度高」
陳
男形容最喜歡翻譯一男一女的劇情,因對話少好翻譯,最不喜歡對白太多的強暴劇情片,就連「光月夜野」來台宣傳時他還擔任口譯,如今陳男已翻譯近萬部A片,
他說:「不打算轉行,就當混口飯吃!」對他在網路上貼文徵求翻譯,女大學生小喬說,A片文化太偏激,就算能翻譯也不一定能用日文溝通;男大學生東陽則說,
就算會日文也不會去翻A片,因很難擺脫世俗眼光。
(蘋果日報)
--
4月嬰吃手 不需要禁止
Q 4個多月大女兒現很愛吃手,很擔心她會吃進病菌,這是要長牙了嗎?
A 未滿6個月的寶寶屬於嬰兒期,吃手能讓其專注於嘴裡的事物,且藉由吸吮、啃咬,獲得滿足與安慰,這有益人格的發展,長大比較不會攻擊人、咬人、過度爭辯,家長只需將其雙手洗淨、不需禁止,這也與長牙無關。一般而言,滿6個月的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吃手時間就會減少。
奶嘴不宜吃太久
有些寶寶除了吃手外,還會喜歡吃奶嘴,此時要注意,吃奶嘴時期不宜太久,如到長牙後還一直吃,可能會影響牙齒發展,因此切勿常將奶嘴掛在寶寶身上。
(蘋果日報)
--
神鬼奇航巨錨 美考古家尋獲
加勒比海海盜「黑鬍子」船長惡名昭彰,逝世近300年後仍是許多電影與書籍的題材,包括正在台灣和全球各地上映的「神鬼奇航:幽靈海」。美國海洋考古學家在北卡羅來納州沿海尋獲他的船隻「安妮皇后復仇號」殘骸,揭開更多秘辛。
英國每日電訊報28日報導,北卡州文化資源部的探險團隊花兩周時間,尋獲一個1.4公噸的巨錨與一堆因為變質而黏在一起的金屬物。這些金屬物內含有特殊的發射物與兵器,可造成敵方人員的恐慌與傷亡,逼迫他們不戰而降。
研究人員先前尋獲一些黑鬍子的臨時設備,包括可用大砲發射的帆布袋,裡頭裝滿鉛彈、釘子與玻璃,可造成致命威力。
根據18世紀資料顯示,這類綑綁的彈藥稱作「開花彈」。黑鬍子船長在1718年被英國皇家海軍斬首,傳說無頭屍體還圍著「安妮皇后復仇號」繞了五圈後才斷氣。
研究人員還在大砲中找到幾隻22公分的鐵釘,與砲彈連接在一起,形成威力加倍的雙頭彈。考古學家威爾德─拉姆辛說:「這艘船擁有強大武力,但是船員不常使用砲彈,他們大都用這些臨時湊成的彈藥攻擊敵人。」
著有海盜相關書籍的作者康斯坦說:「從這些東拼西湊的彈藥可看出海盜巧思,這些彈藥不太會傷害船隻,卻會對人造成重大傷害。海盜並不想傷害船隻或貨物。」
探險家1997年首度尋獲安妮皇后復仇號的殘骸,北卡羅來納州政府現在計畫挖掘並修復該船上的物品,重現海盜傳奇。
(聯合報)
--
台北捷運「多卡通」 最快年底試辦
台
北市聯營公車陸續啟用多卡通驗票機,讓一機可辨識四卡,分別是悠遊卡、ETC、台灣智慧卡以及高捷卡,方便跨縣市旅客,交通部也要求台北捷運公司將現行的
月台閘門換裝為多卡通,捷運公司總經理譚國光表示,最快年底前可以採加掛閘門的方式試辦。也就是說,乘客持ETC、高捷卡等都可以直接搭北捷。
不過,譚國光表示,捷運因上下車不同站,且車站數多,每個車站都須配有多卡通設備,短時間全面換裝不太可能。此外,多卡通感應時間較悠遊卡長,捷運站要因應大量旅客,系統升級恐怕是最難克服的問題。
交通部推動「多卡通驗票機」,台北市公車業者3月陸續換裝,截至目前完裝率約7成;捷運換裝多卡通,估計至少要花費好幾億元。
(聯合報)
--
失業率能反映失業?
■勞動參與率,簡稱勞參率,是以勞動力占16歲以上民間人口的比率,勞參率是用來觀察一國民眾勞動的意願。景氣衰退時,由於尋職四處碰壁,勞參率會下滑。
■2010年歐美勞參率以加拿大67%最高,美國65%、澳洲65%、英國63%,亞洲各國以新加坡66%最高,韓國61%、香港61%、日本60%,以台灣58%最低。
美國的失業率由去年的9.6%、9.8%降至目前的8.8%、9.0%,失業率的下滑,每每讓道瓊指數大漲百點。然而,美國失業情況真的改善了嗎?
美國勞動統計是以16歲以上的民間人口為調查範圍,其中有工作者或正在找工作者(失業者)屬於勞動力,而求學、料理家務、退休及賦閒在家者則稱為非勞動力。
「非勞動力」日增
今年以來景氣雖呈復甦,但勞動力非但沒有增加,反而較去年減少,以4月而言,勞動力為15,342萬人,比去年4月的15,452萬人少了一百多萬人。跑出來找工作的人少了,失業人數當然就會減少,失業率的下滑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歷年的經驗,隨著人口成長,勞動力也會跟著成長,近年美國16歲以上的民間人口每年約增加200萬人,受此影響,每年勞動力總會增加100多萬人。不過,今年有點反常,4月勞動力反而較去年同月減了一百多萬人。
這
些數據呈現一個現象,那就是人們進入勞動市場的意願降低了,有更多人淪為賦閒在家的「非勞動力」。其實,非勞動力的處境比失業者更艱困,他們可能是因長期
找不到工作而退出市場。從總體經濟來看,當大量失業者轉為非勞動力,正意味著勞動市場日趨嚴峻,但對於只關注失業率的人們而言,反而會以為勞動市場已經好
轉。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如果4月份維持正常的勞動力,情況會如何?所謂正常的勞動力可用前一年4月勞參率65.1%估計,或者以前述人口
成長幅度估計,事實上兩者所估得的新增勞動力大約都是200萬人。試想這200萬人重返勞動市場會有什麼結果?是讓美國多增加200萬個就業者?還是多增
加200萬個失業者?看來增加200萬個失業者的機率較高,美國失業人數將由1,375萬增至1,575萬,如此一來失業率將升至10.1%,創下金融海
嘯以來的最高。
檢視勞動市場 還要看勞參率
由美國這個例子可以發現,研判勞動市場不能只看失業率,還得檢查一下勞參率,看一下勞動力是增加或減少。若勞參率下滑,這樣的失業率降低,並不值得高興,因為失業已轉化為另一個更可怕的形式隱於社會的各個角落。
美
國4月的勞參率由去年4月的65.1%降至64.2%,民眾進入勞動市場的意願下滑,這說明市場尋職難度升高,依美國勞工部統計,美國失業者的平均失業周
數已升至38.3周,去年同期為33.1周,金融海嘯前僅16.9周,以此研判,未來勞參率恐怕還會進一步下滑,如此一來失業率又會降至更低,但這一失業
率的降低豈能解讀為失業問題的改善?
台灣目前的勞參率57.9%,遠低於已開發國家,如果把台灣勞參率提高至美、歐的水準,台灣失業率會升至多高?實在難以想像。
(工商時報)
--
辦江案記功陳肇敏提拔前軍法司長許慶瑲被逼退
軍
方可靠消息透露,前國防部軍法司長許慶瑲中將,於今年三月一日提前退伍,其實是被高層「逼退」的。因為許曾在江國慶案受獎,記功兩次,且多年來一直堅信江
案並無誤判,更是前國防部長陳肇敏任內提拔擔任軍法司長,也是唯一由空軍出身坐上軍法系統龍頭寶座的將領,由於許對江案的堅定態度,導致高層決意讓許去
職。
軍方權威人士指出,去年年中,監察院調查江案並糾正國防部時,軍方高層即認為江案並非如空軍當年所言單純,並已有「翻案」心理準備,然而,當時許慶瑲仍拍胸向高層掛保證,強調江案並未誤判。
據透露,歷任軍法司長,多係陸軍出身,許慶瑲是軍法龍頭寶座中,唯一一位空軍出身的將領,主因在於陳肇敏的提拔。陳肇敏擔任國防部長時,因前任軍法司長吳泰然退役,陳即核定由許慶瑲於九十八年三月一日升任司長,並於同年七月晉升中將。
消息來源指出,許慶瑲在江國慶爆發案時,擔任空軍軍法處副處長一職,依當時的軍法制度,檢察官與軍法官均受軍法處督導節制。空軍女童案「偵破」在當年是大功一件,空軍政戰反情報與軍法官員計有三十餘人敘獎,而許慶瑲也列入破案有功人員,並記功兩次。
許慶瑲是在馬英九總統前往江國慶家致意後,突然提出辭呈,當時曾引發外界揣測,但國防部說明許是為建立軍法人事制度與個人生涯規畫,自願報退;不願具名的消息來源則強調,其實,真正內情是許慶瑲認為江案沒有判錯,以及許與陳肇敏係「命運共同體」,所以被高層逼退的。
消息來源透露,軍方高層決定更換軍法司長人選後,即全力配合特偵組偵辦全案,「有些以前調不到的檔案,為什麼這時候能出現?」原因即在於國防部的態度轉變,不再相信軍法單位提供的說詞。
軍方消息來源坦言,空軍當年偵辦江案的一些案卷,部分已經不見,且相當令人納悶,「即使銷毀檔案,也要登錄,怎麼可能憑空消失?」但事隔十五年,有些案卷是真的找不到了,並非軍方不配合,「如果軍方不想配合查清江案是否有刑求等情事,就不會請許慶瑲提早退伍了」。
(中國時報)
--
把原廠換台廠 藥命效應差多少?
生病吃藥,如果不考量費用多寡,站在病人的立場,有效最重要;近年因健保不斷調降藥價給付,醫院把原廠藥換台廠藥,許多慢性病患都經歷換藥的歷程。
為什麼要換藥?便宜的藥到底有沒效?相信很多民眾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藥品可以分為「專利藥」、「學名藥」,專利藥即民眾稱的原廠藥,而學名藥是專利藥過了專利期後,其他藥廠製作的同樣藥品。
專利藥是否優於學名藥?台中市藥師公會理事陳金火說,民眾對專利藥存有迷思,多半與患者使用習慣和心理因素有關;國內藥廠都有通過GMP規範,有些產品還通過BA(生體可用率)及BE(生體相等性)測試,代表經臨床實驗品質等同專利藥。
台中市藥師公會理事、培力製藥總經理陳志麟強調,學名藥必須出具原料藥的藥物主文件(DMF),且藥廠、製程全部符合GMP或是歐盟、美國FDA規範。如再經過BA/BE測試,就等於是同品質,又健保給付學名藥是專利藥五折到八折,便宜又好用。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專利藥、學名藥理論上不會有差別,但仍有一些學名藥不用做BA/BE測試就能上市,如生物製劑、針劑型藥物。
她認為,國內上市的學名藥,政府對廠商提出的相關文件、證明都採信任制,沒有抽審、上市後也未有追蹤機制,市面流通的藥是否真符合廠商送檢或所做臨床試驗?值得深究,去年台灣藥品外銷澳門,就出現被當地衛生局強制下架回收情事。
且過去就有醫學中心醫師反應使用同一劑型同一劑量台製學名藥,病患要原廠兩倍的劑量才有效,臨床上都已出現藥效差別,政府有責任建立更透明的資訊讓民眾了解專利藥、學名藥在臨床療效到底有沒有不一樣。
(中國時報)
--
開放胎兒性別篩檢?醫師vs.國健局論戰
「若政府能有條件開放胎兒性別篩檢,不但減少孕婦尋求地下化管道而受害,也能解決少子化問題。」中山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李茂盛說。但國健局表示,台灣仍屬偏好生男的社會,開放性別篩檢不僅有違人權,也將使性別失衡雪上加霜。
李茂盛表示,現有胎兒性別篩檢工具主要有胎兒八到十周的母血篩檢,每次約五、六千元到一萬元;試管嬰兒適用的胚胎著床前診斷,約五、六萬元;此外,只要胎兒滿十四周,就能照超音波判斷性別。
至於精蟲分離術,因為歐美、澳等國研究指出,無論篩選帶X或帶Y染色體精蟲的準確率,都只有五成,與自然男女機率相差無幾,已愈來愈少人做。
他
說,胚胎著床前診斷不但費用高,技術門檻也很高,國內有能力做試管嬰兒的醫學中心只有七、八家,其中僅五、六家有設備及人才進行胚胎著床前診斷。另每年
七、八千個試管嬰兒,因為性聯遺傳疾病需要篩檢性別者還不到卅個,由於「目標」過於明顯 ,「就算民眾有錢做,醫師也不敢做。」
以超音波判斷性別,必須等到十四周大,而周數愈大接受妊娠中止手術的風險愈大。相較之下,母血篩檢算是目前最方便、也相對安全的。
李太太十多年前嫁入豪門,老公是獨子,公婆期待早日添丁,偏偏她連生三個女兒。李太太期待政府開放連生兩胎同性別嬰兒的產婦,得接受母血篩檢篩選性別。
但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根據國健局的民調,僅一成受訪者偏好兒子,且有近九成支持政府的「禁止性別篩檢」政策。依現行法令,任何非因性聯遺傳疾病所施行的胎兒性別篩檢,均違反《醫師法》,屬主管機關明令不得從事的醫療行為。
而
國建局日前「僅以出生性別比,便推論去年國內有三千多名女嬰被墮胎,如此聳動且不負責任的推衍,不是政府該有的言論。」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身為優生保健主責單位,不應只會透過幾個數字炒做議題,甚至不惜消費、汙名化絕大多數守法的婦產科醫師。
(中國時報)
--
無性別的教養 小寶貝引發「風暴」
加拿大四個月大寶寶「史東」(Storm,風暴之意)金髮藍眼,長相很可愛,但史東究竟是男是女則保密,旁人不得而知,而史東果真人如其名,一出生就帶來風暴,掀起社會對性別該由社會規範抑或由小孩長大後自主選擇的論戰。
卅九歲的史托克和卅八歲的魏特里克這對夫婦,當然知道史東的真實性別,但不希望小孩這麼小就受到社會性別偏見的束縛,所以決定對史東的性別保密,讓其長大後自行決定。
目前知情者只有少數人,包括夫婦倆、兩個兒子(分別是五歲的傑斯和兩歲的奇歐)、兩個助產士及一位親密友人。就連祖父母也被蒙在鼓裡。
但此舉招來社會強烈批判,從電台叩應節目乃至美國電視談話節目,莫不圍繞史東打轉,批評父母不該拿小孩子做實驗,導致其一輩子受欺負。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譴責,魏特里克不改初衷,她在廿七日發給親友的電子郵件中指出,「全世界必須知道,好奇小貝比兩腿之間的東西,既不健康、不安全也跟偷窺狂沒兩樣。我們知道怎麼回事,也會繼續保持其乾淨、安全、健康、不公開(而非祕密)的一面」。
刻意保密史東性別之外,這對夫婦養育另外兩個兒子的方式也頗具爭議,但魏特里克反駁,這些批評都戴著有色眼鏡。她說,傑斯與奇歐都清楚自己是男生,但是她一再鼓勵他們掙脫性別規範,自在做自己。
傑斯喜歡粉紅色的衣服,將長髮紮成辮子。奇歐喜歡紫色,一頭金髮披在肩上。兩兄弟的外貌讓許多人誤以為他們是女孩,因而遭到歧視。但魏特里克堅稱,就算遭人白眼或批評,仍不能剝奪小孩對衣服與髮型的選擇權。
而談到史東,魏特里克說,四個月的小孩還在學習認識自己,不適合將性別硬套在其身上。她強調,多數小孩被貼上男或女的標籤,以求安心與安全生活,但這樣的做法在他們的經驗中並不成立。
(中國時報)
--
地下水的消失與重生
水庫水位不斷下降,台灣再度展開「抗旱大作戰」,部份專家認為答案是「地下水」,而非造成環境負擔的地面水庫。長期鑽研地下水專家、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丁澈士,這幾年做著不為外人知悉、讓地下水「重生」的試驗,他強調,「實驗結果都是成功的。」
今年驚蟄春雷未響,梅雨也比往常晚報到,政府部門拚命開會「抗旱」。日前雖然出現大雨,但也只是舒緩旱象。以治水見長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李鴻源說,梅雨稍降在他眼裡憂喜參半,「因為好不容易形成(治水)的氛圍又消失了,我講的話都變成『廢話』。」
事實上,台灣一年總降雨量雖有九百億公噸,但山高水急,水多直接流進海裡,因此是世界排名第十八的缺水國家。且隨著氣候愈來愈詭異,水資源危機日顯嚴重,而蓋水庫會引發抗爭,人造雨、海水淡化成本高,如此一來,真只能靠拜龍王、跳保庇舞求水?
補助回抽 ASR實驗成功
屏東昌隆農場五號水閘門附近,雜草重生,天熱時還有龜殼花出沒。這兒用鐵網與保全設施圍起幾支藍色大水管,那是價值四千多萬,台灣唯一一座「地下水補注與回抽井」ASR(Aquifer Storage Recovery)。
幾年來,屏科大教授丁澈士帶著學生,在荒郊野地一邊和毒蛇糾纏、一面觀察ASR表現,實驗的結果令他振奮。丁澈士說,「ASR平均每天可補注地下水七千噸,這就顯示每天可抽出使用的水也有七千噸,一口ASR的水,足夠讓一個村子使用,多設幾個就可取代水庫。」
丁澈士解釋,ASR在國外早已運用成功,和一般抽水井只能「抽」不一樣,它可將水回灌地下,「抽多少、補多少」,因此能用來回復地下水位、調度水資源,「且費用比蓋地表水庫省五○%以上。」
除
了證實ASR在台灣能有大用,丁澈士還在林邊溪上游台糖萬隆農場,做了人工補注湖。運用生態工法攔截溪水,把水存到人工湖,再透過入滲將水補注到地下水
層。丁澈士說,「補注的地下水,一天十四萬噸,一年共有一.五億噸。」因成果卓著,目前此地被規畫為肩負復育屏東地層下陷重任的「大潮州人工湖計畫」。
透過利用動力的ASR,與運用重力的人工補注湖,丁澈士掌握台灣地下水可以「復活」的數據。不過他指出,早在日治時期,鳥居信平就於台灣建造了活用地下水的「二峰圳」。
地下水庫 二峰圳80年如昔
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因興建烏山頭水庫等「地面水庫」聞名,鳥居信平構築的則是「地下水庫」,由於工法環保,近年在日本受到更大重視。據了解,前一段時間,前總統李登輝也要幕僚去了解二峰圳,李登輝當時提醒,這個「地下水庫」存在八十年仍「生龍活虎」,希望治水時能多加參考。
李登輝點出二峰圳重要性時,丁澈士早已研究它二十餘年。站在二峰圳旁,丁澈士用已經說話過度的乾澀喉嚨,指著乾巴巴的林邊溪說,「枯水期時上面沒有水,可地下六十公尺內水飽飽的。」
本
報記者探訪現場時,台灣水庫正拉警報,同一天行政院長吳敦義南下聽取簡報的高屏溪攔河堰,已經因缺水浮現沙洲,丁澈士指著奄奄一息的河床說「會有飽飽的
水」,顯得不太具說服力。為證實所言不假,丁澈士打開進水塔,順著維修人孔襲來的涼風望下去,二峰圳以汩汩脈搏為他作證。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解釋說,鳥居信平當年建造二峰圳,在地下堰堤用枯枝、樹葉、木炭等作成天然過濾網;他秀著照片,「二○○八年卡玫基颱風時溪床上流的是滾滾黃水,可經過二峰圳過濾後流出來的水,清澈見底。」
無論古工法,ASR、人工補注湖,都證實地下水可以活用。但丁澈士說,過去亂抽地下水的惡果,加上治水官員被框在「治水只能蓋水庫」觀念,及地下水「看不到」,官方對可以使用的地下水量沒把握,所以一直不敢用此方法解決水資源問題。
忽視管理 可惜了豐沛水量
丁
澈士表示,台灣多地震地形,「正因地表土質鬆軟,石頭顆粒大,所以水容易透到地下,讓台灣成為絕佳的地下水庫」。丁澈士說,「光是屏東谷地,三千公尺以上
的地層都是水(通常只用到二百公尺)。」他進一步表示,「單屏東平原下的地下水量體,在不用地面水的情況下,『可以用一千年』。」
丁澈士指出,「台灣一年地下水安全使用量約十億噸」,約是三座翡翠水庫的量;根據另一位地下水研究者陳文福的資料換算,台灣的地下水蘊藏量有五千六百八十六座翡翠水庫。陳文福表示,「雖然蘊藏量不等於出水量,但仍顯示地下水資源非常豐沛。」
陳文福說,地下水可以用,而且很好用,但要先解決台灣人使用地下水的「心理關卡」。丁澈士說,台灣地下水,其實是「管理」出問題,不是水有問題。
丁澈士指出,官方怕抽地下水致地層下陷,但政府已花了幾十億建造「地下水觀測網」,「它可以像氣象局一樣,隨時預報哪兒有水、哪兒沒水,哪兒水抽得如何,這樣就可以調控,地下水就可以用啊!」
上
天給人類可用的淡水配額,大部分存在冰川和地下水中,台灣沒有冰川,卻有龐大的地下水。丁澈士強調,要正面看待地下水,何況也已經有新的工法可以正確管
理、運用它,實在不應該把治水一直寄望在會引發環境負擔的地面水庫。他感嘆,「老天爺給了我們這麼好的寶藏卻不會使用,實在太可惜了!」
時光膠囊-蘊藏千年 老天賜的救命水
地球約有十四億立方公尺的水,其中九七%是鹹水,淡水僅三%。淡水中,六九%存在南北極冰山,可直接運用的地面水不到一%;其他三○%,就是蘊藏在地底下豐富的地下水。
地下水自古被稱為「救命水」。一九九四年為因應乾旱,水利署曾鑿八大口「救旱井」,而今缺水時,各地方政府也鑿井取水。
地下水有不易污染、容量龐大、常年有水、取水點可分散等優點,但亦有不當抽用會導致地層下陷、硬度偏高、管線易阻塞等缺點。
為掌握地下水,政府曾自一九九二年起,以十七年時間調查九大地下水區,並建立了「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整體計畫」。不過,此珍貴資料仍未充分使用在水資源管理與日常生活中。
地下水庫86年 治水先學養水
鮮
為外界所知的地下水寶庫「二峰圳」,是八十六年前日本工程師鳥居信平在屏東縣來義鄉以生態工法打造的集水廊道,此廊道已被文建會列為文化資產。高雄市綠色
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表示,見過二峰圳的水利官員「都覺得很厲害」,但因是日治時代工程,他們沒學過,所以「感動了卻沒有行動」。
二峰圳被認為是日治時期屏東平原水資源利用的成功案例,也是最早在河床攔取地下水灌溉當時台糖萬頃蔗田的水利工程。
由於大武山系富有豐厚的地下水資源,當初鳥居信平是利用坡度落差甚大的地理環境將變成伏流水的地下水導出,如此在乾季時即有源源不絕的水資源可供下游平原灌溉之用。
屏
科大教授丁澈士曾引領前水利署署長黃金山等人前往了解二峰圳,大家看完後讚嘆連連。過去因蓋很多水庫聞名的黃金山,兩、三年前曾於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會
議中說,「很對不起,我向大地說對不起,六十年來我們做的水庫等設施,對環境如此不友善!」並回頭希望官方引用注重生態的地下水庫工法。
丁澈士強調,近代進步的水治理,連聯合國都在強調要「活用」地下水,地下水也必須使用才有「循環」,水才能新生、再生,放著不用除了浪費,對水滿到會「自噴」的地方,也有水患困擾。
丁澈士表示,最實際的水資源政策,其實是「豐水期時使用地下水,讓水庫等地面水儲水,到了枯水期再使用地面水。」他強調,「會用水也會養水,台灣水資源不會如此捉襟見肘。」把地下水納入整體用水調配,「心動要趕快行動。」
超抽夢魘 神之雫成禍水
日本著名漫畫《神之雫》,講的是如神飲般葡萄酒的故事。其中「雫」字,由「雨」「下」兩字構成,原意是「水滴」。老天由降雨雨滴賞賜台灣逾五千座翡翠水庫水量的地下水,亦如「神之雫」。
然而台灣版「神之雫」過去被不當使用,二、三十萬口水井,其中只有一成合法。超抽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累積至今,屏東林邊是下陷最深的地區;下陷面積最廣為雲林;下陷最快的區域是彰化;下限面積突然增加為台南。
除了地層下陷,農委會曾估計,養殖業抽地下水年收益四十五億,政府卻因此要相對提列高達八百四十億增建海堤、排水、房屋損失等成本;近年,地層下陷更造成高鐵可能斷裂的危機。於是,「神之雫」變成了「禍水」。
但
地下水重生並非沒有正面範例。台大地質系博士、現任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研究所副教授陳文福指出,台北盆地地層下陷在一九七○年達高峰,之後禁抽並管理地
下水,水位開始回升,以地層下陷中心老松國小為例,一九七三年水位為負四十公尺,到二○○三年為負二公尺,他說,「這表示地層回彈了。」
(中國時報)
--
進食要有序 吃錯了反而容易胖
很多人認為自己是「易胖體質」,沒吃多少東西、卻胖得比別人快。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與其哀怨爸媽給了你易胖基因,不如先檢視一下,你吃飯的時候,通常先吃哪一道?你的進食順序,是不是已經落入了容易發胖的陷阱?
甚麼是容易發胖的進食順序?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說,台灣人在餐桌上,很習慣先吃一口飯、然後再配一些魚、肉,再吃幾口飯,然後夾些菜。吃飽了飯,最後才來喝湯。
可是,這樣的進食順序,不論是從「熱量密度」或是從「內分泌」來看,對於一個想要減重的人來說,都非常不利。
想減重 應先喝湯再吃青菜
甚麼是熱量密度?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吳映蓉指出,熱量密度指的是每單位重量食物所含的熱量。也就是說,吃了同樣重量的食物,若吃到熱量密度比較高的,得到的熱量也會比較高。
對於想要減重的人來說,吳映蓉認為,理想的進食順序,應該是從熱量密度低的食物先吃,密度越高、放越後面。簡單的說,先喝湯(當然,濃湯不算),再吃青菜,讓肚子塞半飽,之後開始吃飯、配一些肉。這樣子,同樣可以吃飽,卻比較不會吃入過多熱量。
至於熱量密度該如何判斷?簡單的說,清湯、蔬菜較低,米飯、肉類相對高。越精緻的東西,熱量密度越高;油脂含量越多,熱量密度越高。
最後再吃飯 最好是糙米飯
除了考慮熱量密度,想要控制食慾、讓自己沒那麼餓,進食的順序也要同時考慮食物對內分泌的影響。
如果一開始,就先扒了一堆飯或是米麵澱粉類製品,不僅容易吃下過多的熱量,且這些精緻的米食吃下去,血糖很容易快速上升,就會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
吳映蓉指出,胰島素大量分泌,可以降血糖,卻也容易讓體內的脂肪堆積。也因此,吃完蔬菜後,不妨先吃肉或是其他蛋白質食物,最後再吃飯,而且最好是糙米飯。這樣血糖上升得不會那麼快,脂肪也不容易堆積。
最後才吃水果,因為水果甜度高,且裡面含的都是容易吸收的單糖,若是空腹吃,也容易刺激血糖快速上升,並不利於減重。
至於甜點這類又甜、熱量密度又高的食物,減重時最好是遠離,如果要吃,順序也一定放在最後。
學幾招!高熱量密度食物不下肚
食物熱量密度指的是單位重量食物所含的卡路里。要遠離高熱量密度食品,首先要知道,高脂肪食物的熱量密度通常比較高、不宜多吃。另外一個要謹記在心的就是,水份含量比較高、纖維質比較豐富的食物,通常熱量密度比較低。
例
如,葡萄和葡萄乾,都是葡萄,但是兩杯新鮮葡萄,脫水之後,大約只能作成四分之一杯葡萄乾,這兩樣食品份量差了八倍,吃起來的飽足感差很多,但提供的熱量
卻完全相同,纖維質也一樣多。也就是說,因為食物裡面的水分並不會提供熱量,多水的食物因此特別具有飽足感高、熱量相對低的好處。
烹調的時候,只要稍微做些小動作,也可以讓食物的熱量密度瞬間下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撇油。不論是燉菜、還是湯,試著把上面的浮油撈掉,熱量密度就會低很多。多使用燉煮、涼拌、蒸、燙等方式烹調。
另
外,別被食品標示騙了。我國食品標示尚未統一,標示熱量的方式不一定完全一樣。有些廠商標示的是每份食物所提供的熱量,有些廠商標示的是,每百公克食物所
提供的熱量。如果誤以為食品標示上的熱量就是一整包的熱量,很容易就被騙了。若從食品標示發現每百公克食品提供的熱量超過四百大卡,顯示其中一定含有不少
油脂,這類超高熱量密度食品,建議想要減肥的人最好少碰。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