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230130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確診增四成 疫情升降待觀察

武肺本土疫情昨天新增二萬七一○五例,較上週同期增加八二三四例、約四成三,指揮中心研判是春節連假民眾不通報的效應,加上昨天相較週六確診數略降○.二%,並未一路上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情升溫或降溫,未來一至兩週持續觀察。

莊人祥說明,春節期間確診數持續增加原因有二,包括除夕到初三民眾未通報,初四起陸續出現回補個案數。另外,春節期間親友間群聚交流,亦使個案數持續增加。

昨日新增死亡個案二十二例,包含一例境外移入個案。特殊死亡個案為三十多歲男性,有肝硬化、食道靜脈瘤出血、慢性腎病等病史,接種二劑新冠疫苗,二十四日因症狀至急診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開立口服藥物莫納皮拉韋治療,返家當天有腸胃道出血症狀,二十五日在家中昏迷緊急送醫,不幸過世。

專家估兩至三週後漸穩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分析,這波疫情基本上不會持續很久,估計兩至三週後逐漸趨緩穩定。年前出現包括BQ.1、BQ.1.1、BF.7、XBB、XBB.1.5等新興變異株傳播性似不如想像中強,加上民眾持續戴口罩,國外流行的BA.5、BF.7、BQ.1等變異株未在國內造成大流行,目前看來穩定安全。

不過黃也提到,一月中旬至三月中旬是流感流行季節,流感跟武肺難從症狀上區分,需檢測才能知道,呼籲民眾口罩戴到三月中旬以後較為妥當。

國際篇

*中國政治防疫 留學生不願返國

中國執行嚴苛防疫「清零」政策三年,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留下難以消弭的陰影。香港南華早報廿九日報導,多位中國留學生目睹國家因防疫「與世隔絕」,人民甚至連基本生活權利都被剝奪的情況,加上就業前景不明,都表示要再評估畢業後是否返國。學者直言,中國民眾與政府的關係已發生不可逆轉的改變。

就讀美國南加州大學的邱朱衣(Zoe Chiu)說,去年上海封城的慘況讓她心生畏懼,「我已從嚮往西方文化,轉變成害怕住在中國」。最近從墨爾本大學畢業的李.史蒂芬妮(Stephanie Li)也說,她現在更希望能待在生活較不受政治影響的澳洲。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項飆表示,在上海封城期間,人們意識到這已不是防疫政策,而是政治決策,民眾的聲音和疑慮都不被重視。

挪威奧斯陸大學中國研究教授何海雲(Heidi Ostbo Haugen)分析,過去三年,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都將學生「往外推」。

北京一家海外教育諮詢機構證實,有許多中國畢業生在移民政策更寬容的加拿大、澳洲等地尋找就業,主因是中國商業前景嚴峻。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七月,中國十六至廿四歲青年人口失業率一度高達十九.九%。

中國疫情不透明,據法新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委員會廿七日開會討論武肺疫情是否仍應列在全球最高警戒級別,世衛秘書長譚德塞暗示,疫情緊急階段尚未結束、染疫死亡病例數激增,並意有所指警告全球因應這場危機的作為「依舊蹣跚」。

世衛︰中國真正死亡病例數 絕對更多
譚德塞表示,現在狀況的確比一年前Omicorn變異株把疫情推向高峰時更好,單週染疫死亡人數去年十月降到一萬以下,但從十二月初中國鬆綁防疫限制後,再度攀升;世衛十六日至廿二日單週獲報染疫死亡數直逼四萬,其中超過半數來自中國、且中國真正死亡病例數絕對更多。

法國廿八日將來自中國的旅客登機前需出示前四十八小時檢測陰性證明規定延長至二月十五日,瑞典也將類似措施延長至二月十八日。

不過,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廿八日公布,即日起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中普通簽證。

產業篇

*邊境解封後 桃機28日爆最大人潮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10天,民眾瘋出國,桃機出入境累計72萬504人次,1月28日最多,達8萬4968人次,寫下機場解封後單日入出境紀錄,27日7萬9513人次排第二,29日回國的也有3萬8946人次。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春節連假後病例數上升 本土確診增4成

昨新增二萬七一○五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較上周同天增加八千多例,增幅達百分之四十三點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預估,隨春節連假結束,本周的周病例數會持續上升,可能超過上周增幅,疫情雖增溫,但仍會朝室內口罩解禁及重症通報等鬆綁,目前仍在討論,近日內將公布細節。

莊人祥說,上周共十三萬九○一○例本土個案,與再前一周十三萬一五六四例相較上升百分之五點七。春節連假民眾出遊、團聚,且大部分醫療院所休診,預期本周病例數將上升,會持續觀察疫情變化。

昨新增二四五例境外移入、廿二例死亡及八十二例中重症個案,莊人祥說,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卅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十九例具慢性病史、十三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較年輕個案為卅多歲男性,有肝硬化、食道靜脈瘤出血、慢性腎病等病史,曾接種兩劑疫苗,確診隔天死亡,另有一例自大陸入境的八十多歲男性確診者,本身有癌症病史,於確診一周後死亡。

*長新冠後不舉 當心血管健康

新冠肺炎副作用竟是「抬不起頭」無法重振雄風?新竹縣東元綜合醫院泌尿中心近期陸續接獲4名個案,醫師戴順慶檢查確認各項數值正常後,推斷可能與染疫有關,但仍可治療,他並根據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染疫後得到性功能障礙風險,較一般高20%。

戴順慶表示,4名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歲間,確診當下沒有「性」致,1、2個月後逐漸恢復生活,才驚覺力不從心無法行房,主要求診形態為充血時間變短,或充血不完全造成陰莖彎曲,硬度不足等。

戴順慶指出,男性到了50歲可能受到男性賀爾蒙睪固酮不足,影響情緒、活力和性功能,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病人,因血管硬化、 血液循環差,陰莖血管會先堵塞,進而影響性功能表現,但4名個案經檢查後,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且無睪固酮低下問題,推斷可能與染疫有關。

此外,感染新冠後,因身體不適、緊張焦慮、容易疲倦、心情鬱悶及注意力變差等,也可能影響勃起功能。

戴順慶說,國際研究報告指出,部分男性感染新冠肺炎後,勃起功能和生殖能力變差,得到性功能障礙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0%,且病毒在陰莖內皮細胞竟能存活長達8個月;至於新冠病毒對生殖系統的實際影響,仍須追蹤觀察研究,尚無定論。

國際篇

*港陸通關 擬取消限額及核酸檢測

香港卅日撤銷新冠病毒確診者的隔離令,港官和政治人物放風,未來數日間可能決定撤銷進出中國大陸的通關核酸檢測,甚至取消進出大陸的通關配額。

港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說,撤銷隔離令為香港經濟和民生活動不斷注入新動力,並與大陸開展逐步、有序,以至最終全面通關的工作。由他擔任組長的「通關事務協調組」,會繼續確保通關安排安全、有序和暢順。

陳國基並表示,在這幾日春節期間,不斷以簡訊及電話跟大陸朋友拜年,希望盡早帶一個好消息給大家,亦希望為經濟、人文、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開拓新空間。

對陳國基的暗示,身任中國人大常委的譚耀宗說,預料未來數天將取消與大陸過關的核酸檢測及過關配額,只要兩地政府商量好便可推行。

譚耀宗指出,當局最初擔心農曆新年期間太多人過關,才會設配額限制,但現時每日過關的配額未有用盡,過關的人數比預期少,故此已無必要再設限額,可以完全開放。而羅湖口岸及皇崗口岸都是港人常用的口岸,希望可盡快開通。

香港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說,大陸新冠病例在過去一個月已急速下降,陽性比率減低,而香港亦剛剛經歷疫情高峰,有足夠的群體免疫,認為現時是合適時機取消入境人士的核酸檢測要求。

*不到20天 陸恢復對日發普通簽證

中國大陸駐日本大使館昨發布消息指出,自即日起,中國駐日本使領館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大陸普通簽證。

另據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昨晚消息,鑑於日本駐中國大陸使領館已恢復在大陸簽證業務,大陸國家移民管理機構自即日起,對日本公民恢復簽發口岸簽證,恢復實行七二/一四四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一月廿日,日本駐中國大陸大使館發布,由於受疫情影響,有段時間臨時不得不縮小了簽證業務,隨後根據疫情變化,簽證業務已恢復正常。

大陸當局自一月八日起取消邊境管制,考慮到大陸疫情仍不明朗,許多國家對中國大陸旅客祭出入境限制措施,引發大陸旅客不滿。

其中,就有大陸旅客認為入境韓國的檢疫措施不合理。有旅客表示,在韓國機場下飛機後,就被發了黃色牌子,必須掛在脖子上,形容像是罪犯一樣被押著去做核酸檢測,直言韓國對大陸旅客的入境政策最不友善。

中國大陸駐韓國大使館因而在本月十日宣布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大陸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其後,中國大陸亦通知日本旅行社,從十日起停止在日本的簽證核發手續。

日本共同社十六日曾引述大陸政府消息人士稱,中方已批准向日韓公民發出某些類型的簽證,中方在審發簽證時會逐個審視申請個案,並根據每個申請個案的情況來決定是否發出簽證。報導指,中方靈活地實施暫停審發簽證的措施,包括會向日韓外交官、政府官員及有緊急需要的商人發出簽證。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強調,中方根據相關國家採取對陸歧視性措施的實際情況作出對等反應,既是維護本國公民正當權益,也是為了維護國家間正常交往合作的必要環境,正當合理。

產業篇

*只通報重症 防疫險理賠減壓

衛福部研擬春節後調整「確診病例定義」,改為只通報新冠重症,未來輕症者將不需通報,此舉將大幅降低確診人數,減輕防疫保單的理賠壓力,產險業增資的壓力可望大降。

二○二二年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額二一一六億元,平均一天理賠近五點八億元,通報定義改為新冠重症後,在目前百分之九十九點七都是輕症下,可大幅降低確診人數。

產險業者說,若衛福部確認未來只通報新冠重症,建議需有配套措施,例如何謂重症?確診的定義需要說清楚,其次,理賠時可回歸保單條款,例如仍需以PCR做確診的第一道防線。

法人認為,今年防疫保單將利空出盡,三大關鍵因素為,第一、去年十一月七日衛福部取消居家隔離政策;第二、防疫險(屬一年期保單)將在今年第二季到期;第三、部分業者確診理賠件數已達總承保件數的一半,也有業者以確診率近五成做提存準備金,顯示虧損均已在去年結束。

依照產險公會去年底的建議書,對新冠重症的「通報定義」有明確規定,得必須是因感染COVID-19而併發重症住院者,檢驗條件則包括臨床PCR或家用快篩並經醫生確認。

產險業者說,若衛福部沒有明確定義「新冠重症」,可能得由產險公會自訂「公版」定義,讓所有業者依循做理賠要件。但也有業者認為,多數防疫保單將在四月到期,「理賠已接近尾端」,衛福部現在才改確診病例定義,早已緩不濟急,頂多賠償準備金可以少提一點、最後一次增資數字也比較好抓。

去年共有六家產險業辦現增,包括富邦產、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兆豐產、和泰產和新安東京產,合計九八五億元;另外,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富邦產和中信產等五家產險業透過約百分之二的短期融通借款,來支應防疫險的理賠潮。

*觀光業薪情差 難提升就讀就業意願

觀光疫後復甦不僅出現缺工,大專餐旅科系畢業人數愈來愈少,也讓未來人才恐斷鏈。大學觀光系教授說,疫情已讓大批觀光人才出走,本來期待大專畢業新血挹注,這幾年招生名額卻持續限縮,致回流速度青黃不接;也有人將矛頭指向餐旅業「薪」情差,讓學生就讀意願降低。

品保協會公關主委、台北城市科大觀光系助教李奇嶽說,觀光業最大資產在人,尤其公立學校很少觀光相關科系,都落在私立科大,但不少私立科大受少子化影響,恐在五到十年內逐步退場,觀光科系人才屆時將崩解,憂心早年開拓的觀光藍海將走回頭路。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提到,疫情期間觀光產業流失了大量人才,疫後人才也在其他領域各有發展、回流量能有限,現在大學又限縮名額,反讓填補速度變慢,擴大產業缺工危機。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則說,觀光科系會有業界實習,卻有許多學生實習後就再也不去這些產業。她呼籲業者應思考原因何在,讓學生願意實習後留任。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說,外界認為餐旅業薪資不好因而衍生缺工問題,但她觀察,是近年青年就業意向轉變,若從求職網後台搜尋資料,資訊、金融、行銷企畫才是新鮮人查找工作的熱門關鍵字,觀光業短時間內要把人找回來,恐有困難。

*餐旅系連年減招 人才斷鏈危機

觀光餐旅業疫後正逐步復甦,但過去因餐旅就業結構供過於求,教育部自二○一五年起停止增設餐旅領域科系、等比率調降餐旅群核定招收名額,多所大學餐旅科系減招也減班,將餐旅名額挪移至農業、工業領域,餐旅畢業人才多年下來持續減少,不少學校和業者憂心,若依此趨勢再減招下去,未來恐致觀光人才斷鏈。

尤其近三年受疫情衝擊,觀光業形同「歸零」,人才、人力大出走,不少觀光業如今拚復甦已出現人力短缺,未來若人才也斷鏈,對觀光發展將雪上加霜。

教育部截至目前已調減三八一八名餐旅領域科系名額。且不只國家強制減招,觀光產業這幾年因受疫情衝擊,不少家長、學生也憂心,若選讀餐旅科系恐「前途堪慮」,以致多所大學餐旅科系註冊率顯著衰退。

台北城市科大觀光事業系曾有三個班,因疫情衝擊與少子化,招生大跌六成,一一二學年減至一班。台北城市科大主秘李尚懿說,疫情影響觀光就業前景,若沒人來念,學校不得不縮班;因政府重視電資科系,並配合新南向政策,預計今年將加開三個半導體外籍生專班。

龍華科大觀光休閒系去年招生跌兩成,將名額移至工業系科。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認為,過去大專一窩蜂搶設餐旅科系,現在供給量仍大、且入職門檻低,薪資拉不起來,政府仍有必要計畫性管制。

但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說,持續減招將導致人才危機,難期待服務業會有更多創意、新血加入,政府應顧及服務業是許多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來源,不能只考慮工業帶來的產值;另名私立科大觀光系教授則說,政策影響各界對觀光科的評價,蔡政府對觀光產業態度並不正面。

教育部說,一一一學年起餐旅領域系科招生名額經調減後低於卅名,或學校僅設有餐旅領域系科或位處離島者則免於調減,也請交通部觀光局持續提供國發會觀光餐旅政策整體規畫及人才供需等具體資料,以利國發會彙整公告,教育部將協助轉知學校培育相關專業人才,作為招生名額調整參考。

(聯合報)
--
台灣篇

*產險新冠確診理賠 大減壓

春節長假後,產險業終迎來第一道曙光。衛福部研擬春節後將率先調整「確診病例定義」改為只通報新冠重症,未來輕症者將不需通報,此舉將可讓確診人數大幅降低、減輕防疫保單的理賠壓力,產險業增資壓力也會大降。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額達2,116億元,平均一天理賠近5.8億元,一旦通報定義改變,改為新冠重症,在目前99.7%都是輕症下,依此可大幅降低確診人數。

產險業者說,若衛福部確認未來只通報新冠重症,建議需有配套措施,例如何謂重症?確診的定義需要說清楚,其次,理賠時可回歸保單條款,例如仍需以PCR做確診的第一道防線。

依產險公會2022年底的建議書,對新冠重症的「通報定義」就有明確規定,得需是因感染COVID-19而併發重症住院者,檢驗條件則包括臨床PCR或家用快篩並經醫生確認。

臨床條件具有感染COVID-19而併發重症,如低血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心肌病變、心衰竭、凝血功能異常、腦病變、神經病變、急性腎損傷及衰竭、代謝酸中毒、發炎性併發症與次發性感染等,而需住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

另一家產險業者說,若衛福部沒有明確定義「新冠重症」,可能得由產險公會自訂「公版」定義,讓所有業者依循做理賠要件。

但也有業者認為,事實上,多數防疫保單將在4月到期「理賠已接近尾端」,現在衛福部才要改確診病例定義,早已緩不濟急,頂多賠償準備金可以少提一點、最後一次增資數字也比較好抓。

法人認為,2023年防疫保單利空將出盡,有三大關鍵因素,一、去年11月7日起衛福部鬆綁密切接觸者隔離政策,二、防疫險(屬一年期保單)將在2023年第2季到期,三、部分業者確診理賠件數已達總承保件數的一半,也有業者以確診率近五成來做提存準備金,顯示虧損均已在2022年結束,2023年負面影響大降。

該法人也說,若衛福部進一步更改「確診病例定義」通報,也有助大舉降低確診理賠人數,產險業2023年理賠額可望趨緩。

2022年共有六家產險業辦現增,包括富邦產、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兆豐產、和泰產和新安東京產,合計985億元;另有和泰產、新安東京、兆豐產、富邦產和中信產等五家產險業做約2%短期融通借款,來支應防疫險的理賠潮。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1/30/2/20081392.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航空貨運市場 看到春燕了

2023年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已經看到春燕到來。國內的物流業者指出,近期北美線貨運每公斤運價還有台幣130-150元,已經比疫情前運價仍高五成,今年價格有望持穩,航空貨運市場不會太差。

亞洲最大的航空物流業者中菲行(5609)總經理邱鈞榮指出,亞太區的航空物流市場會在第1季緩步趨堅,市場最差的谷底就是現在,所有好、壞消息一起出籠,當所有黑天鵝、白天鵝都出現,航空貨運市場也不會更差,第2季及第3季調整節奏,航空貨運市場相對持穩。

邱鈞榮指出,去年受到全球通膨壓力波及,2021年出口貨有60.5萬噸,2022年為50.9萬噸,然而整個航空運價表現還是優於2021年,應注意的是,2019年的貨量僅有44.6萬噸,換言之,今年貨運量仍將比疫情前成長14.2%。以此觀之,市場需求不墜,客機增加的供給也不是立即到位,因此,航空貨運價格仍然相對有撐。

對於今年航空貨運展望,邱鈞榮進一步指出,1月因工作天數較少,比較難看出來,但透過客戶端釋出的訊息及大陸開始解封,預料3月前需求逐漸好轉,航空貨運有看到春燕飛來的訊息。

*長榮航 元月營收衝百億

航空旅運需求大爆發,華航、長榮航(2618)及星宇去年底營收暴衝,加上近期機票價格大漲近五成,法人推估,元月在農曆春節十天長假的加持下,客運市場「價、量齊揚」,預期長榮航客運營收有望率先挑戰百億元大關。

華航、長榮航都表示,航空客運市場經過兩年的壓抑,探親、商務及觀光旅遊三大需求不容小覷,今年航空的客運營收占比將回到七成以上,加上機票大漲,可望帶動元月營運豐收。

國內大型旅行社雄獅、鳳凰、山富、元本及大榮都表示,2023年隨著航班和航點逐漸增加,出境旅遊市場成長值得期待,今年農曆春節先看到疫後第一波出國人潮;隨著國際各主要機場人力持續補足,航空公司會持續增加航班。

航空旅運需求大爆發,華航、長榮航及星宇航空2022年12月的客運營收暴衝;其中,長榮航空單月客運營收已經衝到81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1,388%,而華航也達61億元,年增率則達941%。

在客運市場布局的部分,華航表示,2022年就開始分階段增加載客班次密集度,隨解封帶動旅遊需求,客運營收逐月成長,12月分客運營收年增率近七倍,其中北美地區舊金山、洛杉磯、安大略及溫哥華增班策略奏效,同時恢復紐約直飛航線,是成長幅度最多的區域。

華航歐洲市場也會陸續增班,強化長程線的戰力,另外,東北亞地區更是華航客收拉升主力;華航樂觀看好客運市場,積極為後疫情時代旅運需求佈局,2023年也將再增班三成,逐步恢復及開闢新航點,強化航網規模,衝刺客運滿足全球回流旅客。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1/30/2/20081432.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