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30502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19:23 / 23:49

*國際刑事法院發布逮捕令 南非改口:普廷若入境將拘留他

南非「星期日時報」(Sunday Times)近日報導,如果俄羅斯總統普廷參與今年8月於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高峰會,可能遭到南非當局逮捕。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

報導說,南非當局警告,在國際刑事法院(ICC)今年3月中旬對普廷發布通緝令後,身為ICC會員國的南非有義務在普廷入境時逮捕他。 ICC是以普廷應對俄軍在烏克蘭的戰爭罪行負責為由,對他發布通緝令。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成立的1個特別政府委員會,在檢視過這個國際通緝令後做出結論指出,南非沒有選擇餘地,若普廷飛往南非參與金磚國家高峰會,就必須逮捕他。

南非政府1名官員對「星期日時報」指出:「我們沒有選擇餘地,只能逮捕普廷,如果他來到這裡,我們將被迫拘留他。」

普廷預計將參與這場金磚國家高峰會,不過,克里姆林宮尚未證實他是否出席,會晤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

「星期日時報」報導,南非官員正試圖找出方法,解決這個外交困境,普廷視透過影音連結(videolink)「虛擬」出席會議,被認為是1種可能的解決方法。

「星期日時報」的消息人士說:「我們唯一的選擇是,普廷從莫斯科藉由Teams 或 Zoom 參加高峰會。」

拉瑪佛沙4月25日才宣布,南非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NC)已決定要求政府退出ICC,並解釋這主要是因為ICC對某些國家「不公平」。 不過,南非官員現在又透過「星期日時報」釋出可能逮捕普亭的消息,顯示該國面臨國際極大壓力。

*英媒爆南非勸普廷別出席金磚峰會 改視訊參加避免被逮捕

南非今年擔任金磚國家(BRICS)輪值主席國,8月將舉辦年度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英國媒體爆料,南非當局已私下勸阻俄羅斯總統普廷與會,改以視訊參加,以避免因國際刑事法院發出的逮捕令,而迫使南非必須逮捕普廷。

與南非、中國、印度和巴西領導人一起出席金磚峰會,對普廷來說將是重大外交成果,也是他下令俄軍入侵烏克蘭後的首次重大出訪。此前南非駐中國大使謝勝文聲稱,普廷已獲邀出席,還稱「南非看不到任何阻止金磚國家領導人與會的理由」。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4月30日援引南非政府消息來源稱,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成立的一個特別政府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普廷踏上南非土地,該國別無選擇,只能逮捕他。

2020依據《羅馬規約》成立、設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ICC)旨在起訴並制裁極惡之罪:種族滅絕、違反人道與戰爭罪行,全球有123國簽署、通過規約,其中包括南非。

拉瑪佛沙4月25日表示,南非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NC)已決定要求政府退出ICC。但總統辦公室隨後澄清,這是因為非洲民族議會的溝通錯誤所導致,南非並不打算退出ICC。

1名南非政府官員告訴《週日泰晤士報》,由於南非已經批准了《羅馬規約》,因此有義務服從其決定,包括對涉嫌戰犯的逮捕令。他說,「如果普廷來到這裡,我們將不得不逮捕他。」

報導稱,南非當局仍在與俄國進行相關協商,而克里姆林宮一直未針對普廷計劃如何出席金磚峰會做出表態。

*反攻在即 澤倫斯基將再度延長戒嚴與動員令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1日報導,總統澤倫斯基已向最高拉達(國會)提交再次延長戒嚴令與總動員令期限的法令草案。澤倫斯基此前延長的90天戒嚴令將於5月18日到期。

目前,澤倫斯基尚未對外公開法令草案文本和隨附文件。

烏克蘭計畫許久的春季大反攻,可能即將展開。澤倫斯基4月30日表示,即使還沒有西方戰機,反攻仍勢在必行。烏國部隊也暗示,俄羅斯占領的克里米亞燃料庫上週末發生大火,就是烏軍反攻前的準備工作。

*俄飛彈無差別濫轟 澤倫斯基透露至少3烏國平民喪生

俄羅斯部隊1日晚間向烏克蘭東部地區巴甫洛格勒市(Pavlohrad)發射數枚飛彈,除引發大火,破壞數十座房屋和建築物,更造成2名平民死亡;俄烏邊境地區也有1名14少年在學校附近遇襲身亡。

據《路透》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隨即宣布了巴甫洛格勒市2人的死訊,他在演說中嚴肅表示,「俄羅斯侵略者將對每一次襲擊付出代價,恐怖份子的飛彈奪走了2人的性命,他們都是前途光明的年輕人」。

巴甫洛格勒市另有40人正因傷接受治療,包括婦女、兒童、成年男子。澤倫斯基也補充,鄰近俄烏邊境的切爾尼戈夫地區(Chernihiv region),1名14歲男孩在學校附近被炸彈炸死。

作為烏東地區的鐵路樞紐,巴甫洛格勒市近3天密集遭受俄軍飛彈襲擊。此舉印證了烏克蘭即將反攻之際,俄羅斯已恢復了遠程飛彈打擊戰術。

一座房屋的後院被炸出一個巨大的彈坑,61歲居民利特韋年科(Olha Lytvynenko)說:「我看到車庫被炸毀,所有東西都著火了,到處都是玻璃碎片。如果我們不在屋內,可能就沒命了。」

在巴甫洛格勒市中心,一間化工廠宿舍同樣遭襲擊。41歲居民蘇普倫(Viktoriia Suprun)受訪表示:「我們躲在走廊,趴在地板上,隨後大門因爆炸波而扭曲。如果再晚個5秒鐘,我們就會被困在屋內。」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 Oblast)議會主席盧卡舒克(Mykola Lukashuk)指出,飛彈攻擊共造成19座公寓、25棟平房、3所學校、3所幼兒園及數家商店受損,且傷者中包括5名兒童。

俄羅斯國防部則發出聲明稱,其目標是烏克蘭的軍用設施,「部隊使用高精度遠程飛彈,成功襲擊了烏克蘭的軍工設施。為烏軍製造彈藥、武器和軍事裝備的工廠,均已失去產能」。

*艱困拉鋸!烏東巴赫姆特仍激戰 俄軍放棄部份陣地

烏克蘭與俄羅斯持續在巴赫姆特(Bakhmut)交戰,不過近期當地戰況似乎已有改變,烏克蘭地面部隊指揮官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上將1日指出,烏軍在巴赫姆特反擊俄軍,已將俄軍從巴赫姆特的部份陣地中趕走,但即便如此,巴赫姆特當地局勢依舊艱困。

綜合外媒報導,瑟爾斯基指出,俄軍在巴赫姆特的部份區域遭到烏軍反擊,並留下一些陣地,儘管俄軍損失慘重,但包括傭兵集團「瓦格納」與傘兵在內,俄軍仍不斷投入巴赫姆特地區的戰鬥,不過俄軍仍無法控制巴赫姆特。

烏克蘭東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奇列瓦蒂(Serhiy Cherevatyi)提到,巴赫姆特前線不斷變化中,有時俄軍在強大砲火掩護下取得部份成功、向前推進,但烏軍反擊後又可以奪回陣地。奇列瓦蒂指出,俄軍傘兵在巴赫姆特加強陣地,但瓦格納集團部隊仍是發起攻勢的主力,俄軍也動用特種部隊與狙擊手來打擊烏軍。

烏軍1日表示,從巴赫姆特到頓內茨克西方的馬林卡(Maryinka),烏軍在東部前線擊退了俄軍攻勢超過36次。

*俄烏持續鏖戰 美白宮:5個月估10萬俄軍士兵傷亡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超過1年2個月,美國白宮指出,根據美國情報部門估計,俄羅斯過去5個月持續攻擊巴赫穆特(Bakhmut)和其他地區,估計造成俄方10萬士兵傷亡,其中包含超過2萬多名士兵死亡。

據外媒報導,美國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對記者透露,根據美國情報部門估計,過去5個月來俄羅斯持續攻打烏克蘭,估計在巴赫穆特和烏國其他地區有大約10萬人傷亡,其中約有2萬多名士兵死亡,且其中有一半是來自私人傭兵組織「瓦格納」(Wagner)。

報導指出,「瓦格納」組織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在沒有足夠的戰鬥或訓練、戰鬥領導或任何組織指揮和控制的情況下投入戰事,對此傷亡數字柯比也說,這樣的總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瓜達康納爾島戰役(Guadalcanal campaign)中美軍傷亡人數的3倍。雖然俄羅斯在巴赫穆特有取得一些進展,但是以「可怕、非常可怕的代價」取得的,且烏克蘭在該地區的防禦仍然強大。

柯比也透露,美國很快將宣布另一項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援助計畫。

*箝制俄勢力!芬蘭研擬美軍進駐

芬蘭4月4日正式加入北約組織,成為北約第31個會員國,儘管俄羅斯當天揚言將不得不採取相對應的反制措施,不過芬蘭與美國已著手針對美軍進駐芬蘭,以及在芬蘭建立基地展開協商。

《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1日報導,4月的最後一週,芬蘭與美國繼續展開了兩國防務合作協議(DCA)的協商。

報導引述芬蘭外交部發言人安特爾(Mikael Antel)的說法,DCA將允許美軍不受阻礙地使用芬蘭軍事基地並進行演習、演訓、儲存軍備物資,以及用美國國會提撥的資金在芬蘭投資軍事基礎設施。

安特爾舉例,美軍可能在芬蘭境內建立一個機庫,用於維修保養F-35戰機。他強調,該協議將強化芬蘭的防禦能力,以及作為北約成員國的身分。

芬蘭外交部強調,DCA不涉及芬蘭可能部署核武器。據報導,芬美兩國的DCA協商將持續到2024年,之後協議草案將提交給國會審議。截至2022年初,美國已與17個歐盟和北約成員國,以及包括挪威在內的另外6個非歐盟跨大西洋防務盟國,簽署了DCA或類似地位的協議。

*協助平民撤離巴赫姆特 前美軍陸戰隊員戰死

烏俄戰爭持續進行中,烏克蘭政府先前招募的國際志願軍也仍在烏克蘭前線戰鬥,有消息指出,1名26歲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近期傳出在烏東巴赫姆特(Bakhmut)死亡,美國國務院1日也證實,有一名美國公民在烏克蘭死亡。

綜合外媒報導,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26歲前陸戰隊員安德魯斯(Cooper Harris Andrews)4月19日在烏克蘭巴赫姆特死亡,安德魯斯的母親薇洛(Willow Andrews)表示,安德魯斯當時是在巴赫姆特的撤離路線上被一枚迫擊砲彈擊中身亡,這條道路又被稱做「生命之路」,同時也是烏克蘭軍方運送補給與疏散平民的重要道路。

薇洛指出,目前因為巴赫姆特周邊戰鬥仍持續進行,尚未尋獲安德魯斯的遺體。根據安德魯斯家屬說法,安德魯斯去年11月離開俄亥俄州前往烏克蘭加入國際志願軍,他的合約到今年3月到期,但安德魯斯仍決定留下,並在協駐平民撤離時被俄軍砲彈炸死。

美國國務院1日表示,已確認有一名美國公民在烏克蘭死亡,但國務院並沒有透露死者姓名,僅表示與家屬保持聯繫,並提供一切外交協助。

*俄軍攻奪烏東巴赫姆特 白宮:5個月來傷亡10萬人

美國白宮官員今天表示,俄羅斯在攻奪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的過去5個月戰鬥中,有超過2萬名俄國戰鬥人員喪命,另有8萬人受傷。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告訴記者:「我們估計俄羅斯傷亡數超過10萬人,其中包括逾2萬人陣亡。」

柯比表示,他引述最近解密的美方情報,俄軍陣亡2萬多人,其中約有一半是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的士兵。

美方對於俄軍在巴赫姆特的傷亡評估數據,是從去年12月初起算。

柯比提到:「最重要的是,歷經數個月的戰鬥和龐大損失後,俄羅斯的進攻企圖產生適得其反結果。」

柯比還說,他沒有提供烏克蘭傷亡人數的評估資料,因為「他們是受害者,俄羅斯是侵略者」。

*掃蕩俄勢力! 摩爾多瓦親俄在野黨副黨魁被捕

摩爾多瓦開始掃蕩親俄叛亂勢力!1日傳出親俄在野黨索爾黨(Sor)副主席瑪麗娜·陶伯(Marina Tauber),已被摩爾多瓦國安單位逮捕。

摩爾多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去(2022)年莫斯科減半供應,造成能源飆漲危機,人民困頓。索爾黨2月間趁機號召全國不滿民眾至首都示威,企圖和試圖推翻親西方政府的俄國裡應外合,引發關注。

西方情報機構表示,這些抗議活動的幕後黑手就是俄羅斯總統普廷,他意圖破壞摩爾多瓦國家穩定,並推翻親西方政府。

摩爾多瓦總統桑杜(Maia Sandu)此前也警告說,俄羅斯密謀派遣受過軍事訓練的破壞分子,讓他們偽裝成平民進入摩爾多瓦,目標是推翻她的親西方政府。

但俄羅斯表示,摩爾多瓦當局這樣指控,只是想轉移人們對政府社會和經濟失敗的注意力。

摩爾多瓦與烏克蘭接壤,在前蘇聯時期,被分作戰略緩衝位置,如今仍有一塊親俄分離區,稱為「德聶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簡稱「德左」,該國並未得到國際承認。

摩爾多瓦相當依賴俄羅斯提供的天然氣,這也成為莫斯科的經濟武器。去年,莫斯科對摩爾多瓦的減少一半的天然氣量,試圖對基希訥烏政府施加壓力,因為目前的親西方政府,試圖團結境內的羅馬尼亞和俄語人口一起傾向西方。

*不願與俄軍同場競技 烏克蘭柔道世錦賽退賽抗議

烏克蘭柔道總會今(1)日宣布退出在卡達(Qatar)舉行的世界柔道錦標賽(World Judo Championships),用以抗議俄國以現役士兵為代表參與本屆賽會。

《法新社》報導,烏克蘭柔道總會在聲明中表示:「那一隊(俄羅斯隊伍)的主要成員都是現下在俄羅斯聯邦軍隊服役的運動員,軍中部分成員在2022年2月24日攻打烏克蘭。」

烏克蘭柔道總會指出,俄羅斯軍隊「仍在我國領土發動殘酷的全面戰爭,每天都在砲轟烏克蘭城市、轟炸民宅、殺害人民與孩童」,又稱:「與之相反的是,超過250名烏克蘭運動員為了保衛國家獻身,當中就有柔道代表隊的成員。」

儘管國際柔道總會(IJF)允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柔道選手以個人中立運動員身分參與本次競賽。不過烏克蘭柔道總會表示:「我們本次並沒有見到IJF在決議中提到的,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隊參加杜哈世界柔道錦標賽的中立性、平等性以及『通往和平的橋樑』。」

烏克蘭柔道總會也點出:「再者,我們這一次看到的,是一項與國際奧委會在2023年3月28日最新指示相矛盾的決定。國際奧委會說過,中立運動員的身分僅能給予那些不是軍方人員的運動員。」

(自由電子報)
--
*「只有勝利才可能回家」 烏克蘭坦克部隊:已準備好發動春季攻勢

在烏克蘭東部前線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附近,烏國坦克部隊成員表示,他們已準備好對俄羅斯軍隊發動春季攻勢。

法新社報導,在某個陰天,小組長歐勒山大(Oleksandr)和其他3名士兵利用一根6公尺長的桿子,清潔T-72主力戰車的大砲。

41歲的歐勒山大說,雖然他們已好幾天沒開火,但他們仍會定期維護裝甲車,以確保這些車輛「隨時準備就緒」。

烏克蘭當局表示,他們數月來一直在準備反攻,以將俄軍趕出烏國東部和南部領土。

歐勒山大清理完波蘭捐贈的一輛坦克後,氣喘吁吁地說:「我們必須繼續前進,因為這是我們儘快回家的唯一機會。」

他說,「只有透過勝利(才可能回家),所以我們在等待機會」,遠方傳來隆隆砲擊與爆炸聲。

巴赫姆特距離此處約有15公里。自去年夏天以來,當地一直是兩軍交鋒的核心地帶。

近幾週來,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Group)和俄軍特種部隊成員都已進入巴赫姆特市中心。

烏軍目前僅控制巴赫姆特西部的一小部分地區,莫斯科當局則聲稱控制該市約90%地區。該市在戰前有7萬人口,但如今已幾乎淪為廢墟。

*為何還沒開始反攻? 烏克蘭駐英大使揭「1條件」不允許

烏克蘭駐英國大使普萊斯塔可(Vadym Prystaiko)2日作客天空新聞台談話新聞時,解釋了烏軍為什麼還沒展開備受期待的春季反攻。

普萊斯塔可告訴主持人,首先是他們開始的時候不會向俄軍發出信號。其次,「顯然,到目前為止,天氣並不允許重型戰車在烏克蘭常見的春季泥濘移動」。

另有網友在推特發文表示,普萊斯塔可指基輔也沒打算把反攻的「確切日期與確切方向」告訴俄方。俄羅斯官媒《RT》則轉述,普萊斯塔可稱烏克蘭正瞄準「突破性攻勢」,但同時警告「對這一點寄予太多希望」。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4月28日也表示,儘管烏克蘭準備好發動反攻收復俄羅斯侵占的國土,但條件是「有上帝的旨意、天氣與指揮官們的決定,我們就會動手了」。

*俄軍飛彈夜襲 烏東城市大量人員傷亡

俄羅斯昨天夜裡向烏克蘭發動新一輪密集飛彈攻擊,在東部城市巴甫洛格勒(Pavlohrad)引發大火,燒毀了數十棟房屋,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在3天內對烏克蘭全國各地發動第2波飛彈襲擊,期間鐵路樞紐城市巴甫洛格勒市(Pavlohrad)遭到攻擊。莫斯科當局顯然是要在烏克蘭已計劃好的反攻行動展開前,恢復俄方的冬季遠程攻擊戰術。

在烏克蘭東南部,距離前線約100公里的巴甫洛格勒郊區,一棟房屋的後院被炸出一個巨大的彈坑,瓦礫散落滿地。附近的屋舍也嚴重受損。在市中心,一間化工廠宿舍窗戶也被炸得飛裂。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州議會議長魯卡舒克(Mykola Lukashuk)表示,這起攻擊造成受損情況,包括19棟公寓大樓、25間房屋、3所學校、3所幼兒園和數家商店。該地區行政首長表示,34名傷者中包含5名孩童。

烏克蘭參謀總部的報告也提到平民傷亡,其中包括孩童在內,報告還說,公寓大樓連同學校、醫院和幼兒園都遭受損害。

俄羅斯則稱所攻擊的目標是軍事設施。俄國國防部表示,俄軍是利用高精準度遠程空基和海基飛彈,襲擊「烏克蘭的軍事工業設施」。

俄國國防部透過聲明指出:「已達成攻擊目標…為烏軍製造彈藥、武器和軍事裝備的組織工作已被打亂。」

*烏軍大反攻在即 俄國臨陣換將

在基輔料將展開大反攻之際,俄羅斯軍方今天撤換負責後勤的最高層級將領米茲殷塞夫上將(Mikhail Mizintsev);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分別和法國總統馬克宏、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通話,討論和平方案與人道救援合作。

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早在這則命令正式宣布數天前,就有謠傳稱米茲殷塞夫將遭到撤換。米茲殷塞夫因為在俄軍一年前攻占烏克蘭東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時扮演的角色,遭到英國制裁。他也因此被部分西方媒體冠上「馬立波屠夫」的稱號。

俄國國防部發布聲明稱,任命國家近衛軍(National Guard)總司令庫茲緬科夫(Alexei Kuzmenkov)接替米茲殷塞夫的職務。

俄國國防部稱,「庫茲緬科夫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副部長,負責軍隊的後勤支援」。聲明中並未說明僅上任7個月的米茲殷塞夫為何被撤換。

俄羅斯總統普亭去年9月發布動員令後,米茲殷塞夫獲任命為負責後勤的國防部副部長。

此外,烏克蘭地區當局表示,俄羅斯軍隊1日清晨發射飛彈攻擊烏克蘭各地,烏軍表示,摧毀了俄羅斯軍隊發射的18枚飛彈中的15枚。另一方面,路透引述一名俄國州長說法報導,俄烏接壤地區同日發生爆炸,導致一列貨運列車出軌,但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美國白宮官員1日表示,俄羅斯在攻奪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的過去5個月戰鬥中,有超過2萬名俄國戰鬥人員喪命,另有8萬人受傷。

另據烏克蘭媒體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法國總統馬克宏於4月30日再度進行電話聯絡,討論有關烏克蘭和平方案及前線的戰況,雙方均同意「更多的和平解決方案」將會增加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潛能。

澤倫斯基1日也和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通話,雙方討論未來在國防及人道救援方面的合作,及對亞太區域國家支援烏克蘭的進一步整合。

報導指出,澤倫斯基和馬克宏此次通話同時討論了預定7月11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的北約高峰會,在峰會上,將會展開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

*俄媒問烏克蘭政策會否調整 麥卡錫矢言挺烏到底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出訪以色列,一名俄羅斯記者在當地詢問美國會否改變支持烏克蘭的政策時,麥卡錫矢言繼續力挺烏克蘭、反對俄國「殺害兒童」。

俄羅斯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戰事至今仍未止息。美國及盟國陸續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美國國會也撥付超過1000億美元為烏克蘭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

「哈芬登郵報」(HuffPost)報導,共和黨籍的麥卡錫於以色列議會演說後舉行記者會。一名俄國記者提問時說,他知道麥卡錫不支持「無止盡」援助烏克蘭,並詢問美國會否改變支援烏克蘭的政策。

麥卡錫反問:「他剛是說我不支持援助烏克蘭?錯了,我投票支持援助烏克蘭。」

美國前總統川普等一些極右翼共和黨人曾批評援烏政策,認為只會拖延戰事、浪費民眾荷包,還會讓美國陷入與俄羅斯的衝突。但麥卡錫表明他不認同這種觀點;聯邦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McConnell)也堅決認為美國應協助烏克蘭自衛。

影片顯示,麥卡錫告訴提問的俄國記者:「我不支持貴國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也不支持你們殺害兒童的行為。我的看法是,你們應該撤軍,我不認為(這場戰爭)師出有名,我們會繼續支持(烏克蘭),因為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到了事實。」

*烏克蘭中部遭飛彈攻擊34傷 俄貨運列車因爆炸出軌

烏克蘭地區當局表示,俄羅斯軍隊今晨發射飛彈攻擊烏克蘭各地,在中部的第聶伯羅州(Dnipropetrovsk)造成34人受傷,其中包括數名兒童。

法新社報導,第聶伯羅州州長賴薩克(SergiyLysak)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由於飛彈攻擊巴甫洛格勒(Pavlograd)地區,已有34人受傷,其中包括5名孩童,年紀最小的傷者是1個8歲女孩。」

烏國當局表示,俄軍於當地時間凌晨2時30分左右發動攻擊,所發射的18枚飛彈中有15枚遭到摧毀。

根據另名官員,與此同時,俄軍也在南部赫松(Kherson)地區殺死1人,另有3人受傷。

近幾週來,烏國大部分戰鬥都集中在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特別是在巴赫姆特(Bakhmut)。

烏克蘭地面部隊司令席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今天表示,他的部隊在當地進行了小規模反擊,並將俄軍驅離部分陣地,但當地局勢仍「困難重重」。

席爾斯基說,目前當地的狀況相當艱困,「與此同時,在城內的某些地區,敵人遭到我方部隊反擊,(撤退後)留下一些陣地」。

目前俄軍仍掌控巴赫姆特約8成的地區。

烏國當局今天宣布,在從巴赫姆特到馬林卡(Maryinka)的東部前線,烏方部隊已擊退逾36次敵方進攻。

另一方面,路透社引述一名俄國州長說法報導,俄烏接壤地區今天發生爆炸,導致一列貨運列車出軌,但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在俄國西部布揚斯克州(Bryansk)的事故現場,數節車廂翻倒在地,冒出滾滾濃煙。事發地點位於俄國境內,在烏克蘭邊界以北約60公里處。

國營俄羅斯鐵路公司(Russian Railways)表示,這起事件發生在莫斯科時間10時17分,車頭和7節車廂脫軌,車頭還起火燃燒。

布揚斯克州州長波戈馬茲(Alexander Bogomaz)在Telegram發文稱:「不明爆炸裝置在布揚斯克-烏涅(Bryansk-Unecha)線136公里處爆炸,導致一列貨運列車出軌。」他並未指明誰應為這起事件負責。

*裴洛西批中國環台軍演「懦弱」 透露訪烏之旅極危險

美國聯邦眾議院榮譽議長裴洛西日前接受美聯社專訪,分享她去年8月訪問台灣時的狀況,以及她1年前拜訪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危險經歷。

今年4月30日是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烏克蘭的1周年。她告訴美聯社,當時自己和國會代表團的其他成員在嚴密掩護下進入基輔,成為訪問烏國最高層級的美國民選官員。她迄今仍拒絕透露自己當初進入基輔的秘密通道位在何處。

裴洛西形容,這趟旅程「非常、非常危險。我們並不害怕,但我們認為我們可能會死掉,因為我們正前往一個非常、非常激烈的戰區。雖然我們受到嚴密保護,但這還是一場戰爭,這是真正的戰區」。

報導指,裴洛西此行既非比尋常又充滿歷史意義。她在美國和烏克蘭之間開闢一條新的外交管道,這個管道也隨著曠日廢時的戰爭不斷深化。

在她訪問基輔後的1年裡,多名國會領袖、參議員、重要委員會主席,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成員,都效仿她的行動,今年拜登總統也親自到訪基輔。

另外,去年8月2日至3日,裴洛西以議長身分進行的最後外訪行程之一就是台北。這次訪問引來北京的嚴厲譴責,北京還在台海周邊舉行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實彈軍演以作為回應。

裴洛西透露,在她訪台之前,沒有人勸阻她,這也不是她首度訪台。她提到,在美國國會,對台灣的支持不僅由來已久,也是跨黨派、跨參眾兩院的共識。

針對她離台之後,中國的大動作示威舉動,裴洛西形容,自己並不感到驚訝,這種反應正顯現出北京的「懦弱」。

現在,裴洛西是眾議院榮譽議長(speakeremerita)。她在任期內共訪問87個國家,樹立了將木槌指向海外的新標準,新一代眾院領袖也效仿了她的行動。

現任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上月在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接待台灣總統蔡英文,這是這位共和黨領袖首度涉足外交事務。

裴洛西也對「蔡麥會」給予罕見讚揚,特別是其橫跨兩黨的性質以及適當的地點選擇。

她說,那次會面真的傳達了很好的訊息,而且很適合在那裡舉行,「我向他(麥卡錫)的行動致敬」。

針對中國,裴洛西則說,儘管她和國會其他成員已完成許多工作,以表達對中國軍事和經濟崛起及其人權紀錄的擔憂,但她認為,目前看來,中國的「情況只是變得更糟而已」。

*俄烏戰爭誰調停? 學者:中國、歐盟

俄烏戰爭若進入談判,歐盟與中國將會是重要調停角色!針對俄烏戰爭進展,有學者受訪時認為中國與烏克蘭通話短期內不會有成效,但未來俄烏若要停戰,歐盟與中國將有機會扮演重要的調停者;有學者樂觀看待烏克蘭春季反攻可迫使俄羅斯談判,但也有學者認為今年不會有結果。

烏中對話各表立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6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通話,中國將派遣特使前往烏克蘭,而烏克蘭也將派駐大使前往中國,中國也與烏克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但同時烏克蘭也宣布將於5月2日進行春季反攻,也讓外界關心俄烏戰爭未來的發展。

對此,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受訪時認為,習近平與澤倫斯基26日的通話並沒有具體結果,雙方還是堅持各自的基本立場與看法。但中國會想要進行通話是為了呈現出大國試圖調停戰爭的形象,而烏克蘭則是期待未來中國能夠影響俄羅斯的決策。

戰局難因對話有進展
陳世民分析指出,烏克蘭目前佔據軍事優勢,許多情報都顯示烏軍將在5月2日啟動反攻,中國雖然試圖調停俄烏戰爭,但目前官方仍不願俄烏兩國開打是「戰爭」,僅認為是「危機」,且中國目前提的和平方案大多都對俄羅斯有利,烏克蘭不會輕易接受。

陳世民說,澤倫斯基已經與世界許多國家領袖通過話,與中國卻是俄烏開戰以來第一次通話,但有聯繫至少是好的開端,很可能這次沒有進展,未來第二次、第三次與後續的對話,也許有可能讓中國能改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政策,但他猜測,澤倫斯基對中國並沒有太多期待。

學者看好烏軍反攻
國安院學者蘇紫雲則認為,烏克蘭這次反攻會有30到40萬部隊,與北約提供的9個旅的裝甲部隊,超過250輛戰車,這批武力讓烏克蘭有機會收復東部領土,若反攻順利,烏克蘭就有可能加入北約,確保後續不會再有戰爭出現,「俄羅斯不至於想攻擊北約。」

他認為歐盟會扮演俄烏調停的第三者,而中國曾在沙烏地與伊朗的建交起到關鍵作用,因此也會想辦法加入俄烏戰爭談判。

「美國會從側面協調北約與歐盟,協助烏克蘭穩固戰果。」蘇紫雲說,美國不會在檯面上介入,而烏克蘭應該會提出「取回領土」、「要求賠償」與「嚴懲戰犯」等要求,與俄羅斯簽訂停火條約。他認為中國與烏克蘭的通話,只是代表中國也看衰俄羅斯,因此採取現實主義策略,先嘗試與烏克蘭溝通。

俄烏不會輕易停戰
不過,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分析,目前很難推論俄烏戰爭發展,從美國國防部先前洩漏情報指出,今年可能都不會停戰就可顯見,而且俄烏在東部各有斬獲,因此都不會輕言停戰。

張登及表示,目前俄羅斯雖在聯合國表決中雖被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孤立,但中亞、印度、中國與巴西相對中立,仍未完全被國際社會拋棄,中國也不希望俄羅斯太快戰敗,失去地緣政治的依靠。

中國盼保留空間
他強調,中國並沒有直接提供軍事援助,而是透過經濟支持俄羅斯,顯示還是與俄羅斯保持一定距離,由於西方與俄羅斯仍未有共識重回談判桌,加上中國過去與烏克蘭購買很多武器,並與烏克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也讓澤倫斯基至今並未對中國有太過嚴厲的批評,中國希望藉此保留外交上的轉圜空間。

張登及判斷,在戰場上,基輔沒有得到俄羅斯承諾放棄占領領土,不會上談判桌,俄羅斯也要烏克蘭承認公投才會上談判桌,在雙方沒有共識下,若未來要停戰,中國提出的主張較為模糊,或可做為參考選項,但張登及認為,要看這次烏克蘭春季反攻的戰況為何,若沒有取得一定成果,僵局還是會持續。

*烏克蘭難民在美國經歷了什麼?

當俄羅斯在2022年2月開始大規模進攻烏克蘭時,已經懷孕6個月的安娜(化名)希望遠離戰火,於是選擇前往美國。

美國當局在俄羅斯入侵後的兩個月就啟動了「為烏克蘭而團結」(Uniting for Ukraine)的人道主義計劃。根據該計劃,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如果找到一個所謂的贊助人——住在美國並願意提供住宿和經濟支持的人,就可以進入美國並停留兩年時間。在頭12個月中,約有13萬烏克蘭人通過該計劃來到美國。

像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一樣,安娜在互聯網平台上的烏克蘭人尋找寄宿家庭群組中發布了一份請求。幾天後,她收到了來自田納西州一個家庭的信息。

為「籌款」而被剝削
當這位烏克蘭孕婦抵達寄宿家庭時,她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意料之外的困難境地。她的贊助人先是一直拒絕幫她申請社會福利補貼。當她終於收到款項時,贊助人卻控制她花錢的方式。他們也沒有帶她去看婦產科,而是堅持讓安娜在家裡分娩。

此外,她幾乎每天都要到一個教堂向人們講述她的故事,英語不太流利的安娜說:「借此喚起人們的憐憫和以殉道者身份出現的行為讓我很不舒服。」據稱,她被要求這麼做是為了籌集資金來翻修一處廢棄的房屋,贊助人說他們想在那裡安置多達20名烏克蘭難民。

逃往庇護所
根據他們Facebook頁面上的資訊,這個家庭在七年前已經以「保護歷史遺產」為由進行了一次眾籌活動。現在,這個家庭又開始了新的募款活動,這次的名義是:「幫助烏克蘭難民在田納西州找到一個家」。

甚至安娜本人也曾幫助過修繕工作,她說:「他們只是把工具放在我手裡,說今天我們要刷牆或擦窗戶。」她不敢拒絕工作——一方面是出於感激,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完全依賴贊助人。

與此同時,安娜和贊助家庭之間的關系繼續惡化。安娜說,當她的贊助人隨後將她安置在沒有正常廁所和熱水的房子裡時,她收拾好東西,在志願者的幫助下逃到了加州的一個婦女之家。通過新庇護所的志願者,安娜找到了幫助受戰爭影響的烏克蘭人的組織「Nova Ukraine」。

Nova Ukraine:「每十個婦女中就有一個遭遇暴力」
像安娜這樣的經歷當然是個例外,但她並非個案。另一位名叫齊妮亞的烏克蘭女子也通過Facebook找到了她在美國的贊助人——來自烏克蘭的一位同齡女性。但在一個月後,她帶著兩歲的女兒米莉安流落街頭。在齊妮亞目睹了針對她女兒的暴力行為後,她與贊助人發生了爭執。

「Nova Ukraine」的協調員莫伊塞娃(Katya Moiseeva)說,美國社會幫助烏克蘭人的意願非常強烈,許多美國人出於善意自願成為贊助人。不幸的是,其中有些人低估並且沒有能力承擔應盡的責任,沖突因此而生,難民們不得不另尋住處。去年有超過1200人向「Nova Ukraine」請求幫忙尋找住所,大部分是帶著孩子的婦女。莫伊塞娃指出,每十個婦女中就有一個曾經遭遇過某種形式的暴力。

欺詐、虐待、賣淫
在其他案例中也曾出現過欺詐的情況,例如,一些烏克蘭人——尤其是富有的烏克蘭人——同意每人預付2000或3000美元,以換取美國公民或居民為其擔保。但在轉帳後,這些「贊助人」卻消失無蹤。另一部分的難民則被要求作為廉價勞動力,提供例如看護、打掃衛生等服務。

DW在各個論壇上發布了一則測試用的假廣告,描述一名年輕的烏克蘭女性正在尋找「為烏克蘭而團結」計劃贊助人。很快就有十幾組人來表示能提供「陪侍」的工作機會,並且承諾「可以提供住所與安排贊助人」。然而,在進一步的溝通之後發現他們提到的不是單純的陪伴服務,而是與賣淫有關的「陪侍女郎」。

美國當局陷入兩難境地
穆謝德(Martin Muscheid)是一個尋找贊助人團體的組織者,他告訴DW他經常刪除來自第三國公民的廣告,其中又以尼日利亞人最常見。他們會向烏克蘭婦女承諾,如果這些婦女願意把他們帶到美國作為生活伴侶,就可以在美國找到贊助人。這是因為與烏克蘭女性或男子有關系的人也被允許根據人道主義計劃進入美國。

美國移民當局表示,在批准文件之前,每個贊助人都要接受審查。目前還不清楚到目前為止有多少烏克蘭難民在美國遭受了暴力和權利侵犯,負責管理移民的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也沒有回答DW關於此事的詢問。

據「Nova Ukraine」的活動人士說,關於贊助人的認可規定給美國當局帶來了兩難:一方面,政府不想收緊該計劃的條件,以便讓美國人繼續幫助有需要的烏克蘭人。另一方面,欺詐、恐嚇和暴力侵害難民的案件表明,當局需要加強對贊助人的審核。

(聯合新聞網)
--
*烏軍大反攻在即 俄臨陣換將

就在烏克蘭料將展開大反攻之際,俄羅斯軍方四月卅日證實,撤換負責後勤的最高層級將領、國防部副部長米茲殷塞夫(Mikhail Mizintsev)上將。米茲殷塞夫由於在俄軍一年前攻占烏克蘭東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時扮演的角色,遭到英國制裁,他也因此被部分西方媒體稱為「馬立波屠夫」。

早在這則命令正式宣布數天前,就有謠傳稱米茲殷塞夫將遭到撤換。俄國國防部發布聲明稱,任命國家近衛軍(National Guard)總司令庫茲緬科夫(Alexei Kuzmenkov)接替米茲殷塞夫的職務,但未解釋米茲殷塞夫為何被撤換。

為阻撓烏軍的反攻計畫,俄軍近期增加飛彈攻擊次數,一日凌晨發射十八枚飛彈,其中十五枚遭烏軍擊落,所幸基輔沒有傳出平民傷亡,也沒有接獲住宅或基礎設施受損的通報。但在烏國中部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巴甫洛格勒市(Pavlohrad)遭俄軍飛彈擊中,造成卅四人受傷,包括四名兒童,最年幼的是一名八歲女童。南部赫爾松州也有一人慘遭俄軍殺害,另有三人受傷。

俄軍聲稱已控制巴赫姆特約八成面積,但進展緩慢,烏方則稱在從巴赫姆特到馬林卡(Maryinka)的東部前線,烏軍擊退逾卅六次俄軍進攻。烏克蘭地面部隊司令席爾斯基表示,烏軍已展開小規模反攻,並將俄軍驅離部分陣地。

教廷參與烏克蘭和平任務
與此同時,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四月卅日表示,教廷正參與一項試圖終結烏克蘭衝突的和平任務,但未提供進一步細節。教宗在結束對匈牙利訪問的返程專機上告訴記者,他已和匈牙利總理奧班與俄羅斯東正教會布達佩斯和匈牙利總主教希拉里昂商討烏克蘭形勢,「我願意去做必須做的任何一件事。有一項任務現正進行中,但是還沒有公開。當它公開了,我會討論這件事。」

*為烏克蘭捐軀 澤倫斯基頒曾聖光勳章

台灣花蓮阿美族人曾聖光去年8月加入烏克蘭喀爾巴阡山武裝部隊步槍營,11月初在烏東利曼執行戰鬥任務時受傷,不幸失血過多喪生,成為首位在烏國陣亡的台灣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4月28日追授曾聖光「勇氣」三級勳章,讚譽其為捍衛烏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無私履行軍事職責的個人勇氣。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