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40604 中東危機篇

更新時間:23:46

*濃煙蔽日畫面曝!真主黨火箭攻擊 釀以色列北部大規模野火

以色列軍方在加薩走廊南方持續進行軍事行動之際,以色列北方黎巴嫩真主黨也持續騷擾,雙方衝突不斷升級,真主黨3日發射火箭,引發以色列北部大規模野火。

據《路透》報導,以色列北部遭到黎巴嫩真主黨火箭攻擊,火箭引發大規模野火,由於天氣炎熱乾燥,火勢迅速蔓延、濃煙蔽日,以色列公園管理局3日表示,野火延燒數百英畝,消防人員奮力撲滅野火,以色列軍方也派出士兵協助控制火勢,在救火過程中有6名預備役軍人輕傷。

部分房屋已經起火燃燒,不過由於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的戰鬥不斷升級,許多居住在黎巴嫩邊境的以色列人幾個月前就已經撤離了,現階段沒有人員有生命危險。

*以軍證實又有4人質死亡!3名80歲老人、1英以雙國籍人質被殺

以色列軍方宣布,去年10月7日被哈瑪斯擄走的人質中又有4人確認身亡,其中3名80歲上下的人質,曾在去年底出現在哈瑪斯所發布的影片中,他們不幸地在幾個月前針對加薩走廊的一次軍事行動中喪命。

據《路透》報導,以色列軍方在當地時間3日發表消息,情報顯示,有4名被哈瑪斯扣留的人質死亡,他們分別是51歲英以雙國籍的波普爾韋爾(Nadav Popplewell)、80歲佩里(Chaim Peri)、80歲梅茨格(Yoram Metzger)和84歲庫珀(Amiram Cooper)。

以軍指出,這四人是「幾個月前」以色列軍隊在針對加薩南部城市汗尤尼斯(Khan Yunis)的軍事行動中被殺的,目前它們的遺體仍在哈瑪斯手中。

哈瑪斯曾在去年12月發佈一段佩里、梅茨格和庫珀的影片,另外也在上月聲稱波普爾韋爾在以軍空襲中受傷致死。

根據以色列統計,去年10月7日被擄走的250多名人質中,仍有約120人被扣留,已經有多名人質死亡。

以色列軍方確認,去年10月7日被哈馬斯擄走的人質中又有四人死亡。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以色列軍方星期一(6月3日)發表聲明說,這四人在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的軍事行動中喪命,他們的遺體至今仍被武裝分子扣留。

四名遇害者都是男性,分別是51歲、持英國-以色列雙國籍的納達夫·波普爾韋爾(Nadav Popplewell)、79歲的查姆·佩裡(Chaim Peri)、80歲的約拉姆·梅茨格(Yoram Metzger)和85歲的阿米拉姆·庫珀(Amiram Cooper)。

四名人質都是在加沙地帶附近的以色列集體社區(kibbutzes)被哈馬斯帶走。哈馬斯曾在去年12月發佈一段佩裡、梅茨格和庫珀的視頻。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說,他們根據最近幾周收集的情報得出的評估是,四名人質在以軍襲擊汗尤尼斯地區的哈馬斯武裝分子時被打死。他並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哈馬斯上月聲稱波普爾韋爾在以色列4月的襲擊中死亡。英國外交部表示正在調查,尚未確認他的死訊。英國外交部長卡梅倫則在社媒平臺X帖文,稱聽到波普爾韋爾的死訊令他“深感悲痛”,並向波普爾韋爾的親人表達慰問。

人質家屬通過人質和失蹤家屬論壇發表聲明說,“每一個領導人都應該對四名人質的死亡進行深刻的反省”。

*納坦雅胡將第4度赴美國會發表演說 超過邱吉爾次數

以哈衝突持續,美國總統拜登上月31日說明一項宣稱為以國所提出3階段協議,有可能藉此釋放人質並結束戰爭。對此,知情人士爆料,以色列總理可能將在本月13日於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不過以國總理辦公室回應,目前演講時間尚未確定。

根據《路透》報導,1名《大酒杯新聞》(Punchbowl News)記者於X平台聲稱,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將於13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但未引述消息來源,隨後《政客》、《彭博》也援引未具名消息來源刊出同個演說日期。然以色列國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回應,由於13日是猶太節日,故演講不會在6月13日舉行,目前尚未確定時間。

外國領導者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是相當罕見的榮譽,通常只留給美國最親密盟友或世界重要人物。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發表過3次演講,而納坦雅胡最近一次在2015年,他已經在聯席會議發表過3次演說,這次演講將使納坦雅胡成為首位4度在國會發表演說的外國領導人。

*以色列空襲加薩中部 2難民營11人死亡含3兒童

以色列連續在2日夜間及3日空襲加薩中部,共造成11人死亡,當中包括3名兒童和1名婦女。

《美聯社》報導,位於加薩中部的布萊吉(Bureij)難民營,週日晚間遭到一色列空襲,4名死者當中有3名是兒童;週一早上努賽拉特(Nuseirat)難民營也遭遇空襲,造成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1名是婦女。

據報導,以色列正在南部城市拉法擴大攻勢,但由於拉法過去是人道援助的主要通道,導致以軍在進攻拉法期間也嚴重影響援助物資進入加薩,巴勒斯坦民眾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藥品和其他生活物資。

據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表示,以色列襲擊加薩已造成3萬60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不滿意拜登的以哈停火協議 以色列總理顧問:但我們接受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首席外交顧問今(2)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提出的加薩停火計畫「並非一項好協議」,但以色列方面還是願意接受,只不過部分內容仍有待商榷。

拜登上月31日在白宮公布了一項三階段停火協議,他宣稱,這份協議是由以色列所提出,第一階段為以哈停火,同時哈瑪斯須釋放部分人質,第二階段則是雙方針對「終止敵對行為」展開談判,第三階段則是釋放所有剩餘人質。

《路透》報導,以色列總理府首席外交政策顧問福克(Ophir Falk)接受英媒《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採訪時指出,拜登上週五提出的三階段停火計畫是「我們同意的協議--不是一項好協議,不過我們很期盼全體人質獲釋」。

福克也指出,關於停火計畫「有很多細節要解決」,他補充說,以色列並未改動「釋放人質」以及「剿滅種族滅絕恐怖組織哈瑪斯」等目標,另外他也重申了納坦雅胡的一貫立場,「在達到我們的目標之前,不會有永久停火。」

*以軍攔截失敗!真主黨無人機以色列北部墜毀

以色列軍方和媒體均證實,由黎巴嫩什葉派民兵組織「真主黨」(Hezbollah)發射的1架無人機,2日在以色列西北部沿海城市納哈瑞雅(Nahariya)墜毀並引發火災,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據《路透》報導,黎巴嫩1日向以色列北部連續發射火箭,空襲警報迫使納哈瑞雅約7萬5000名居民緊急撤離。以色列軍方強調,已針對真主黨目標實施反擊。

納哈瑞雅距離以色列與黎巴嫩邊境僅約7公里。以色列軍方在聲明中坦言,他們試圖攔截2日墜毀的無人機,但並未成功。

真主黨沒有立即承認發射了該架無人機。以色列媒體「新消息報網站」(Ynet)和「第12頻道電視台」(Channel 12 TV)先後曝光了1架無人機衝入一片樹林的畫面。

以國軍方指出:「火災是由無人機墜毀所引起,地點位於納哈瑞雅。」電視畫面顯示,以色列安全部隊隨後自起火區域運走了1個物體,推測是無人機殘骸。

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組織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南部發動史無前例攻擊、引發加薩戰爭後,以色列便與伊朗支持的真主黨頻繁跨境交火。

(自由電子報)
--
*以6.3萬極端教派免當兵 內唐亞胡挨轟「有何理由拖下去」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為了維護政權,持續緊密拉攏被稱為哈雷迪(Haredi)族群的極端正統猶太教派。在哈雷迪人免役法令失效、以色列又正陷入加薩戰爭的時刻,內唐亞胡依舊拖著不徵召哈雷迪男子入伍服役,目前正成為撕裂以色列社會的大問題。以國最高法院2日開庭審理,嚴厲質問內唐亞胡政府有何理由繼續這樣拖下去。另外,馬爾地夫力挺巴勒斯坦,禁以色列人入境。

目前有6.3萬名哈雷迪役齡男子符合徵召資格,但內唐亞胡政府一個都沒徵。2012年,讓哈雷迪人可以用宗教理由免於服役的法案,遭到宣告違憲。當時由內唐亞胡掌控的以色列政府,很快就推出新的立法,讓哈雷迪男子可以用就讀葉史瓦宗教學校(Yeshiva)的名義,一路「延後徵召」到免役年齡,葉史瓦宗教學校的經費也由以色列納稅人出資,學生由以色列政府供養。

這條用宗教學校來免役的法律,去年7月1日已經失效,內唐亞胡政府宣稱今年4月底前會提出新的法律來取代失效舊法,結果也沒有立法。

內唐亞胡政府的法律代表陶伯曼本月2日在法庭上辯稱,雖然目前的確已經沒有法律依據讓哈雷迪男子免於徵召,但是以色列國防軍(IDF)對於需要那些兵源、需要多少人,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權限,法院不該干涉國防部的徵兵決策。

陶伯曼還聲稱,以色列軍目前資源吃緊,無法「吸納」這麼多的哈雷迪兵源,要為他們準備特別的營地,特製的服役環境,所以目前才沒有對哈雷迪男子進行任何徵兵。

承審法官之一的索伯格當庭喝斥這樣的說法毫無道理,他指出,以色列國防軍早在2017年的承平時期就表示計畫要對哈雷迪徵兵3000人入伍服役,「現在是戰爭狀態,更不需要這些兵源?3000個人都不用?」

極端保守派的哈雷迪猶太人一直在以色列引發各種事端。哈雷迪男子通常不事生產,只管念經,專門領社會福利過活。

另據中央社綜合電訊報導,印度洋國家馬爾地夫總統辦公室2日表示,將禁止以色列人入境,並宣布舉辦全國募款集會以支持巴勒斯坦。

據報導,馬爾地夫總統辦公室發言人在聲明中說,總統穆伊祖(Mohamed Muizzu)「決定對以色列護照實施禁令」,但未細說新法何時生效。

穆伊祖也宣布一項名為「馬爾地夫支持巴勒斯坦」(Maldivians in Solidarity with Palestine)的全國募款活動。

為回應這項禁令,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敦促公民避免前往馬爾地夫。

*拜登以停火協議架住內唐亞胡 美官員透露內唐亞胡在公布前數小時才知

衛報報導,白宮堅稱目前以哈停火協議「取決於哈瑪斯」,可是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反應態度不一致,反映以色列聯合政府、戰時內閣的分歧。

美國國安會發言人柯比3日回應以色列內部對協議的分歧立場,堅稱總統拜登5月31日安息日公布的停火方案是以色列政府所提議,更點名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茲(Israel Katz)亦承認這項事實,「準確反映出是美以共同擬定」。

柯比表示,哈瑪斯在5月30日晚間已收到提案,「目前正在等待哈瑪斯回應」,現在停火協議「取決於哈瑪斯」。

美國官員說,拜登並非刻意選在安息日發表,而是因為協議已經提前一日交給哈瑪斯。以色列政府機關在安息日關閉、保守派政治人物也會切斷包含網路等對外聯繫。

可是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卻說,任何未能殲滅哈瑪斯並將加薩去軍事化的協議都是「不可能的」,並在3日向國會表態,「主張以色列接受未能滿足戰爭條件的停火協議是不正確的」。

內唐亞胡3日表示,以色列在加薩的首要任務是殲滅哈瑪斯,而拜登3階段協議的第1階段可以在不結束戰爭的前提下實施。

根據該協議,第1階段要求雙方休戰6周,並釋放被哈瑪斯挾持的部分人質;第2階段雙方就「無限期停止敵對行動」進行談判,並釋放所有倖存人質;第3階段則著重於重建加薩。

美國官員透露,內唐亞胡在拜登發表前幾個小時,才知道白宮要將內容公之於眾。美國官員承認,拜登公布協議的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架住以色列戰時內閣,讓他們同意條件,也清楚內唐亞胡擔心公開內容會危及聯合政府。

*以黎邊境持續升溫…真主黨射火箭襲擊以色列北部 釀大面積野火

路透報導,伊朗扶植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3日發射火箭和無人機,攻擊以色列北部邊境,引發野火,火勢在乾燥炎熱天氣下進一步加劇,野火面積達到數百英畝。以色列軍方表示已控制住火勢,另傳出6名預備役受到輕傷。

當地媒體報導,由於局勢升溫,以色列政府已在數月前撤離以黎邊境居民,目前僅部分民宅失火,還有6名預備役受到輕傷,除此之外並無任何人員生命受到威脅。

另外,通往當地的主要道路已經封鎖。

法新社指出,真主黨稱行動是為報復以色列3日攻擊黎巴嫩車輛和機車,造成2名武裝份子死亡。

*再傳4以色列人質罹難!遺體還在哈瑪斯手上

以色列國防軍於當地時間3日表示,經過大量情蒐確認,去年10月7日遭哈瑪斯綁架的4名以色列人質罹難,軍方已通知家屬,遺體仍被扣在哈瑪斯手上。

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證實,4名罹難人質分別為79歲佩里(Chaim Peri)、84歲古柏(Amiram Cooper)、80歲梅茲佐(Yoram Metzger)與51歲鮑伯威爾(Nadav Popplewell);死因均有待調查,但遺體仍被扣在哈瑪斯手上。

以色列時報指出,4名死者生前均曾出現在哈瑪斯公布的政治宣傳影片。

另外,古柏和梅茲佐的妻子以及鮑伯威爾的母親均曾遭俘虜,去年11月已經獲釋。
-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表示,最新情報證實這4人已經喪命。他在播出的演說中提到,軍方認為這4個人是「幾個月前」以色列軍隊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南部甘尤尼斯(Khan Yunis)展開行動的時候,同時遇害的。

哈加里說:「我們正徹底調查他們喪生的來龍去脈,並檢查所有的可能性。我們很快就會公開調查結果,先是提供給他們的家人,然後再對社會大眾公布。我們將會開誠布公,如同我們迄今為止所做的一樣。」

根據以色列的統計,去年10月7日遭哈瑪斯擄走的250多人中,有約120人目前仍被押在加薩。此外,以色列當局有對外說明多名人質已不幸喪生。

哈瑪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時,佩里人在他尼爾奧茲集體農場(Kibbutz Nir Oz)家中。他的兒子後來表示,父親讓母親躲在沙發後方,自己則試圖擊退持槍歹徒,最後為了避免妻子位置曝光而自願束手就擒。

梅茲佐與古柏同樣來自尼爾奧茲,兩人都是與妻子一起被擄,但他們的太太去年11月於以哈短暫休戰期間被送回以色列。

根據人質聲援團體的說法,鮑伯威爾是和母親在尼里姆集體農場(Kibbutz Nirim)的家中遭俘。他的兄弟在哈瑪斯突襲期間遇害,母親則是去年11月獲釋。

鑒於鮑伯威爾是英裔以色列人,法新社報導指出,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David Cameron)表示,他十分難過聽到鮑伯威爾的死訊,並補充道:「我們再次要求哈瑪斯把所有人質送回家。」

*可能4度赴美國會演說 內唐亞胡將超越邱吉爾創紀錄

美國媒體今天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本月13日將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然而,內唐亞胡辦公室和以色列國會消息人士表示,演說日期尚未敲定。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酒杯新聞」(PunchbowlNews)、Politico等媒體均報導內唐亞胡(BenjaminNetanyahu)將於6月13日在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談話。

不過,內唐亞胡的辦公室後來告訴以色列媒體說,他赴美國國會演說的日期「尚未敲定」,但不會是在6月13日,因為當天是猶太節日。

更何況拜登上述時間點也預料將前往義大利,出席本月13日到15日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

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指出,此時,內唐亞胡正因加薩(Gaza)戰爭釀大批平民死傷而遭到抨擊,與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關係也日趨緊張。各方均施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達成永久停火協議。

哈瑪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南部,據以色列官方數據統計共造成1194人死亡,其中大多是平民;以色列隨後對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發動報復攻擊,迄今未歇,據當地衛生部估計,加薩已有超過3萬6470人喪生。

拜登上個月底宣布所謂的以色列3階段計畫,目標在結束加薩衝突、釋放所有人質,並在哈瑪斯不再掌權的情況下,重建這處飽受重創的巴勒斯坦地區。

內唐亞胡辦公室則強調,除非以色列「實現所有目標」,包括摧毀哈瑪斯的軍事和治理能力,否則哈瑪斯去年10月7日發動突襲挑起的這場戰爭將會持續下去。

美國聯邦參、眾議院4位政黨領袖上週在一封聲援以色列的信中,邀請內唐亞胡在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他們在信中表達對「以色列對抗恐怖行動的支持,尤其是在哈瑪斯持續扣押美國與以色列公民作為人質的情況下」。

外國領袖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是罕見榮譽,通常只有美國最親密盟友或國際重要人物才能獲此殊榮。內唐亞胡先前已發表過3次這類談話,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

若接下來敲定演說日期,將使內唐亞胡成為第一位4度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的外國領袖,打破他目前與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同為3次的紀錄。

*以色列稱接受拜登提案停火 「協議仍須修改」 主戰派揚言解散政府

美國總統拜登公布新的以哈停火提案,還有埃及和卡達等居間斡旋國家,數千名以色列民眾近日均呼籲以哈停火,令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深陷國內外多重壓力;以方2日表示,接受拜登提出的停火協議,但該協議必須修改,前提是消滅哈瑪斯。然而兩名極右派閣員反對接受前述「魯莽」提案,揚言若在消滅哈瑪斯前就停戰,不惜「解散政府」。

各方要求停火聲浪不斷高漲,內唐亞胡辦公室1日聲明,永久停戰前,勢必根除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的軍事和治理能力。聲明說,結束戰爭的前提並未改變,還包括必須解救所有人質,並確保加薩不再受哈瑪斯統治、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等。

紐約時報1日報導,上述聲明未明確表態支持或拒絕拜登5月31日公布、據稱為以方提出的三階段停火提議。兩位以色列官員證實,該提議其實符合內唐亞胡領導的以色列戰時內閣,此前已批准的版本。

內唐亞胡首席外交政策顧問法克2日證實,以方接受拜登提出的停火框架協議,只是仍須修改。他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時說,以方贊同拜登公布的計畫,但許多細節尚待商榷,也強調釋放人質、摧毀哈瑪斯等停戰條件不變。

但英國金融時報報導,1日晚間猶太教安息日過後,內唐亞胡聯合內閣的極右派國安部長班吉維爾與財長史莫崔赫即表態反對接受前述「魯莽」提案,史莫崔赫所屬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不會同意方案。

班吉維爾說,該提案會是恐怖主義的勝利和以色列的安全威脅,一旦接受,以方將徹底潰敗,他揚言「解散政府」勸當局切莫接受。史莫崔赫也批評該提案,並稱不會任職於在消滅哈瑪斯和所有人質獲釋前,就終止作戰的政府。

兩人所屬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和猶太力量黨在以色列國會共占14席,兩黨如退出政府,在全部120席中僅占64席的執政聯盟將會崩塌。占24席的最大反對黨「擁有未來」領袖拉皮德表示,將為內唐亞胡推動人質獲釋提供「安全網」,但不會支持政府其他政策。

華爾街日報則報導,戰時內閣部長、內唐亞胡長期政敵甘茨,上周也已提出要求解散國會的法案。

*幕僚透露內唐亞胡接受拜登停火協議 但協議「有缺陷、需修改」

路透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佛克(Ophir Falk)2日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專訪透露,以色列接受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3階段停火協議,並稱協議有缺陷,仍有許多工作尚待完成。

佛克在專訪中表示,拜登的提議是「我們同意的,它不完善,但我們非常希望所有人質獲釋」。

他還說,「許多細節還有待商榷」,並強調以色列要求「釋放人質和摧毀實施種族滅絕的恐怖主義組織哈瑪斯」等條件不變。

拜登提出的3階段停火協議中,首階段要求雙方休戰6周,並釋放部分遭哈瑪斯俘虜人質;第2階段則是以哈雙方就「無限期停止敵對行動」進行商討,並釋放所有倖存人質;第3階段則是重建加薩。

*接受拜登版加薩停火協議!以色列官員喊「贊同但不完善」:仍須修改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的幕僚今天證實,以方已接受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加薩戰爭3階段停火框架協議,但該協議有些缺陷,因此仍有許多工作尚待完成。

路透社報導,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法克(Ophir Falk)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專訪時表示,拜登提出的計畫是「我們贊同、但不完善的計畫,但我們非常希望所有人質獲釋」。

法克說,「許多細節仍待商榷」,並強調以色列提出「釋放人質和摧毀施行種族滅絕的恐怖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等條件不變。

拜登起初支持以色列進攻加薩走廊,後來公開譴責這個行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5月31日,拜登公布以色列方面提議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3階段停戰提議。

拜登表示,第1階段要求雙方休戰6週,並釋放被哈瑪斯挾持的部分人質;第2階段則是以哈雙方就「無限期停止敵對行動」進行商討,並釋放所有生還的人質;第3階段則是加薩的重建工作。

現階段哈瑪斯針對上述提議表示歡迎。哈瑪斯高階官員哈姆丹(Osama Hamdan)昨天告訴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拜登的說法包含積極正面的想法,但我方期盼這些想法能在符合我方要求的全面協議框架下實現」。

*馬爾地夫禁止以色列人入境 加碼募款援助巴勒斯坦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印度洋國家馬爾地夫2日宣布禁止以色列人入境,並且任命特使協助聯合國為巴勒斯坦人募款,表達「和巴勒斯坦團結陣線」的決心。

馬爾地夫總統辦公室2日舉行記者會宣布,總統穆伊祖(Mohamed Muizzu)決定接受以穆斯林為主的內閣建議,未來持有以色列護照者不得入境,以示抗議以哈戰爭;接下來將修法,並且成立內閣委員會專責相關事務。

馬爾地夫是小型伊斯蘭共和國,擁有上千個地理位置優越的珊瑚島,以白色沙灘、碧綠淺潟湖的度假勝地而聞名。

以色列外交事務部隨後建議,出於未來可能無法在馬爾地夫提供協助,建議當地以色列公民出境。

以色列時報指出,2023年約11000名以色列人赴馬爾地夫旅遊,占總觀光人數0.6%。

除此之外,穆伊祖準備任命特使協助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募款,「援助我們在巴勒斯坦的兄弟姊妹」。

穆伊祖還打算以「馬爾地夫與巴勒斯坦團結陣線」(Falastheenaa Eku Dhivehin)為宗旨,舉行全國集會。

半島電視台指出,目前持有以色列護照者禁止進入阿爾及利亞、孟加拉、汶萊、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

*萊希亡於墜機事故…伊朗6月28日大選 強硬派前總統回鍋願望恐受阻

伊朗國家電視台今天報導,強硬派前總統艾馬丹加已登記參與28日的總統大選,但路透社稱他可能被禁止參選。神職人員領導的憲法監護委員會將審查候選人,並於11日公布合格名單。

伊朗前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上月死於直升機墜機事故後,當局安排這次選舉。

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曾是伊朗精銳「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成員,2005年首度當選伊朗總統,2013年因任期限制而卸任。

憲法監護委員會(Guardian Council)曾禁止艾馬丹加參選2017年的選舉。

艾馬丹加曾明確提倡應該約束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職權,導致兩人產生嫌隙。

(聯合新聞網)
--
*不滿三階段停火協議 以色列極右派部長揚言辭職

美國總統拜登五月卅一日公布以色列提出的三階段停火協議,可望讓人質獲釋並終結加薩戰爭。然而,以色列極右派財政部長史莫崔赫(Bezalel Smotrich)與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Gvir)揚言,若總理納坦雅胡在消滅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前簽署協議,他們將會辭職,甚至不惜解散政府。

史莫崔赫一日在社群媒體發文向納坦雅胡喊話,在尚未摧毀哈瑪斯並帶回人質前,若同意提案並結束戰爭,他將不會參與。班吉維爾也附和史莫崔赫,「這協議意味終結戰爭,並放棄摧毀哈瑪斯的目標。這是輕率的協議,帶來的是恐怖主義的勝利,和以色列國家安全的風險」。他揚言,「寧願解散政府也不願同意提案」。

以色列政府由納坦雅胡為首的右翼聯盟組成,在國會僅佔有微幅多數席次。其中,班吉維爾所屬的極右派政黨「猶太力量」擁有六席;史莫崔赫的「宗教錫安主義」有七席。

不過,具高度影響力的反對派領袖拉皮德(Yair Lapid)迅速表態支持三階段路線圖,指出若史莫崔赫和班吉維爾退出政府,將為促成人質協議提供政治上的安全網,「以色列必須在人質死於加薩前達成這項協議」。拉皮德領導的「未來黨」擁有廿四席。

三階段協議中,第一階段為六週全面停火、以軍從所有人口稠密區撤離、人質囚犯交換,以及提升人道救援能量;第二階段釋放所有人質、以軍撤離加薩,並「永久終止敵意行為」;第三階段為啟動加薩重建工作。

(自由時報)
--
*內唐亞胡恐成首遭通緝西方領袖 發不發逮捕令?ICC法官2考量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防長葛朗特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三名領袖,五月同遭國際刑事法院(ICC)檢方申請逮捕令。內唐亞胡可能成為該法院成立廿多年來,首名通緝的西方民主國家領袖。但ICC法官同意發逮捕令前,可能須考量管轄權及ICC的「補充性」原則等。

管轄權與補充性原則是關鍵
以色列時報報導,ICC首席檢察官卡林汗針對以國領袖在加薩涉犯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申請逮捕令,或許堪稱以國空前司法震撼彈。資深戰爭罪檢察官布羅迪向路透說,這會是國際司法史上分水嶺,畢竟ICC未起訴過任何西方官員;自從追訴納粹德國官員的紐倫堡審判以來,也無任何國際法庭這麼做。

卡林汗的申請將由三到四名法官組成預審分庭,根據檢方提交的資料做判斷。報導分析,法官將須考慮是否具司法管轄權,這會牽涉到巴勒斯坦國家地位問題。另也須考量「補充性」,這項原則基於ICC「羅馬規約」,即涉案人的國家若有能力和意願對相關案情從事獨立司法程序,ICC不能審判該人。

管轄權方面,以色列非羅馬規約締約國,自認不受其管轄。然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二○一五年加入ICC。二○二一年,該法院一個預審分庭認定管轄權擴及一九六七年以來以方占領的巴勒斯坦土地。這代表該法院理論上對巴人及涵蓋加薩的巴勒斯坦領地內犯罪有管轄權。

但部分法律專家主張,巴勒斯坦不是主權國家,其在ICC的地位不正當,因此該法院對以國與巴人武裝分子的衝突無管轄權。

以色列將主張國內司法完善
另根據羅馬規約,其管轄權遵行被稱為「補充性」的原則:若涉案人的國家有獨立司法體系,能夠且有意願調查並追訴涉嫌觸犯羅馬規約所列犯罪的人,ICC就不會調查或起訴對該國涉案人。為此,以色列會強烈主張其國內司法制度獨立且有能力來調查政治人物、軍官疑似違反國際法的案情。

以色列檢察總長尚未公開透露有在針對相關案情,調查內唐亞胡等高官。以色列國內法律專家也認為,以檢察總長大概不會這麼做,因為無證據顯示以方犯案。但卡林汗可能不以為然。

ICC批准逮捕令申請所需時間依案件各異。ICC檢方去年二月廿二日申請對被指涉嫌戰爭罪的俄羅斯總統普亭發逮捕令,預審分庭同年三月十七日批准。但對蘇丹前獨裁者巴席爾,從申請到批准逮捕令花了八個月。

*以哈領袖遭ICC申請逮捕令 國際刑事法院 如何追訴犯行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交戰近八個月,無數平民死於戰火。負責追訴戰爭罪等暴行的國際刑事法院(ICC)五月出手,其首席檢察官卡林汗申請對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哈瑪斯領袖哈尼雅等人祭逮捕令。ICC如何追訴犯行?遭其通緝又會有何影響?

美俄中以未加入會員國
美聯社報導,ICC是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法院,為追訴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種族滅絕、侵略罪等全球最嚴重犯罪的最後手段,當國家不能或不願追訴其境內罪行時介入。該法院根據一九九八年「羅馬規約」設立,該規約二○○二年滿足批准國達到六十個的生效要件,同年七月ICC正式啟動。

羅馬規約締約方雖達一二四國,仍有數十國沒締約、不接受該法院管轄權,包括以色列、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等。

ICC獲得聯合國大會認可,但獨立於聯合國運作。該法院本身無警力,須仰賴成員國逮捕嫌犯,這也成為其追訴犯罪時的一大阻礙。

五月廿日,卡林汗認為內唐亞胡、以國防長葛朗特,以及哈尼雅、戴夫、辛瓦等哈瑪斯領袖,在以色列及加薩觸犯戰爭罪和違害人類罪,申請發布逮捕令。但內唐亞胡說,斷不接受ICC將以國比做哈瑪斯;葛朗特也批評該法院企圖干涉加薩戰事,做出可恥舉措。

以國盟友美國總統拜登也說無法接受,以色列絕不能和哈瑪斯相提並論。法國則聲援該法院獨立性,支持其對抗逍遙法外者,並說同時申請逮捕以哈領袖不代表兩者相等。

普亭若入境會員國將被逮
卡林汗申請後,會由ICC法官決定該申請是否滿足正式發布逮捕令的門檻,此程序可能耗時數周甚至幾個月。

一旦遭ICC發布逮捕令,當事人若落腳羅馬規約締約國,該國就應加以逮捕。俄羅斯總統普亭去年三月就因為俄烏戰爭期間涉入非法遣送烏克蘭兒童情事,遭發逮捕令;同年八月,ICC締約國南非召開金磚國家領袖峰會時,普亭選擇遠距與會而非親自到訪。

目前該法院有十七項進行中調查,發布過四十二項逮捕令,拘留過廿一名嫌犯。該法院並曾將十名犯人定罪,曾判四人無罪。早年該法院被批評側重處理在非洲的犯罪,但現在調查案件遍及亞洲、歐洲、中東和拉丁美洲。

獨裁者格達費曾被追捕
該法院追訴的其他重量級人物,包括遭罷黜的蘇丹前強人總統巴席爾,他被控涉嫌在蘇丹西部的達佛犯下種族滅絕。利比亞已故獨裁者格達費生前也曾因二○一一年鎮壓反政府抗議相關案情,遭ICC下令逮捕。

二○二○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曾授權對ICC檢察官和另一名檢方辦公室高階職員實施經濟和旅遊制裁;當時ICC人員正在調查美國和其盟國軍隊、情報官員在阿富汗的潛在戰爭罪嫌。拜登任內撤銷相關制裁。但五月底,美國務卿布林肯又說,拜登當局將就對ICC的可能制裁與國會合作。

ICC承認巴勒斯坦是會員
聯合國大會二○一二年將巴勒斯坦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員國,為巴勒斯坦加入ICC等國際組織鋪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接受ICC管轄權,該法院二○一五年承認「巴勒斯坦國」為會員。

二○二一年,時任ICC首席檢察官宣布對巴勒斯坦境內的潛在犯罪展開調查,以色列則屢控聯合國和國際組織懷有偏見,內唐亞胡也譴責該決定偽善且反猶太。

*內唐亞胡:消滅哈瑪斯才停戰

美國總統拜登公布新的以哈停火提案,令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深陷國內外多重壓力。其辦公室一日聲明,永久停戰前,勢必根除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的軍事和治理能力。

美國、埃及和卡達等居間斡旋國家,還有數千名以色列民眾近日均呼籲同意停火,但與內唐亞胡結盟的極右派閣員則揚言,若在消滅哈瑪斯前就停戰,將不惜退出政府使其瓦解。

內唐亞胡聲明,結束戰爭的前提並未改變,還包括必須解救所有人質,並確保加薩不再受哈瑪斯統治、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等。紐約時報一日報導,該聲明未明確表態支持或拒絕拜登五月卅一日公布、據稱為以方提出的三階段停火提議。兩位以色列官員證實,該提議其實符合內唐亞胡領導的以色列戰時內閣,此前已批准的版本。

內唐亞胡首席外交政策顧問法克二日證實,以方接受拜登提出的停火框架協議,只是仍須修改。他接受英國周日泰晤士報訪問時說,以方贊同拜登公布的計畫,但許多細節尚待商榷,也強調釋放人質、摧毀哈瑪斯等停戰條件不變。

但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一日晚間猶太教安息日過後,內唐亞胡聯合內閣的極右派國安部長班吉維爾與財長史莫崔赫即表態反對接受前述「魯莽」提案。

班吉維爾說,該提案會是恐怖主義的勝利和以色列的安全威脅,一旦接受,以方將徹底潰敗,他揚言「解散政府」勸當局切莫接受。史莫崔赫也批評該提案,並稱不會任職於在消滅哈瑪斯和所有人質獲釋前,就終止作戰的政府。

華爾街日報則報導,戰時內閣部長、內唐亞胡長期政敵甘茨,上周也已提出要求解散國會的法案。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