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240612 中東危機篇

更新時間:23:00

*以軍空襲黎巴嫩南部 狙殺真主黨指揮官與3戰士

多名消息人士證實,以色列國防軍11日晚間對黎巴嫩南部朱亞村(Jouya)發動襲擊,造成什葉派民兵組織真主黨(Hezbollah)1名高級戰地指揮官和3名戰士喪生。

據《路透》報導,真主黨已證實了該名指揮官的死訊,並在聲明中公開其身分為阿布杜拉(Taleb Abdallah),也被稱作塔勒布(Abu Taleb)。

不具名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塔勒布是真主黨在與以色列長達8個月衝突中陣亡的最高級別官員。消息人士稱,他是該組織在南部邊境地帶、中部地區的軍事指揮官。

以色列軍方沒有立即對事件發表評論。

消息人士提及,塔勒布在內的4名真主黨成員,很可能是在1次會議期間成為攻擊目標。

另名消息人士指出,塔勒布的職級高於今年1月陣亡的指揮官塔威爾(Wissam al-Tawil)。自10月加薩戰爭爆發後,已有約300名真主黨戰士遭以色列狙殺,其中包括指揮官和特務。

以色列軍方此前表示,已擊殺了320餘名真主黨成員,其中至少有100人是在以國情報網掌握「精確的可靠情報」後,成為打擊目標。

*美國提「以哈三階段停火」決議草案 安理會表決14:0通過

美國提出加薩三階段停火協議的決議草案,10日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表決通過,決議內容稱「以色列已接受協議」,呼籲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也接受此決議,且哈瑪斯與以色列雙方應立即執行決議。

綜合外媒報導,聯合國安全理會10日針對美國提出的加薩三階段停火協議之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表決結果為14票贊成而通過,俄羅斯在投票過程中棄權。決議內文提到,樂見美國總統拜登於5月31日宣布的加薩停戰、釋放人質的提案,呼籲雙方立即、無條件地全面履行相關條款。

決議內文聲稱,以色列已接受這項停火計畫,呼籲哈瑪斯也接受。對此哈瑪斯10日表示,他們樂見安理會的表決結果,準備與第三方調解人合作,與以色列進行間接談判,藉此實施決議。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指出,以色列目前已同意該協議,若哈瑪斯也接受,戰鬥可能在今天(10日)停止。湯瑪斯‧格林菲爾德表示,美國將保證以色列履行義務,埃及和卡達也將保證哈瑪斯履行義務,該協議拒絕加薩走廊出現任何「地理變化」。

拜登5月31日公布以色列提議的加薩停火3階段計畫,第1階段要求雙方休戰6週,並釋放被哈瑪斯挾持的部分人質;第2階段雙方針對「無限期停止敵對行動」進行談判,釋放所有生還的人質,以軍也將從加薩全面撤離;第3階段則聚焦於加薩的重建工作。

*以色列軍警突襲加薩營救人質 驚險畫面曝光

以色列軍方8日從加薩走廊中部的紐瑟拉特(Nuseirat)一帶救出4名人質,以色列國境警察特勤隊(YAMAM)10日公開以國軍警執行救援行動時的第一手畫面。影片顯示3名人質在以國軍警突襲時非常緊張,當軍警表明來意後他們才鬆了一口氣。此外,以色列國防軍(IDF)也公布一段3名人質搭乘直升機撤離的相關影片。

根據《以色列時報》報導,此次以色列營救人質的行動起初被命名為「夏日種子行動」,任務完成後改以更名為「亞農行動」,紀念在行動中殉職的國境警察特勤隊指揮官亞農‧札莫拉(Arnon Zamora)。該行動由以色列國防軍、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bet)及以色列國境警察特勤隊共同策劃執行。

從以色列國境警察特勤隊釋出的影片可看到,特勤隊員在槍林彈雨下突襲一棟住宅,隊員破門而入之後發現3名以色列人質,分別是21歲的詹恩(Almog Meir Jan)、27歲的柯茲洛夫(Andrey Kozlov)與40歲的齊夫(Shlomi Ziv)3人在猛烈槍聲與爆炸聲中發抖,縮在房間一角以免被波及。

隨後特勤隊員以希伯來語詢問3人,在確認3人身分之後,隊員向他們說:「我們是來救你們的,冷靜一點。」並與詹恩以拳頭互擊致意。影片後段則是以色列軍警與哈瑪斯交火,並掩護3名人質撤離。以色列國防軍也公布3名人質搭乘直升機的畫面,準備飛往以色列中部的醫院進行檢查。

(自由電子報)
--
*對加薩停火協議仍有疑慮 消息人士:哈瑪斯要美國提書面保證

路透12日報導,2名埃及安全消息人士表示,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希望美國為永久停火和以軍從加薩走廊撤出提供書面保證,以便在美國支持的休戰提案簽字。

美國總統拜登在5月底公開以哈停火計畫,包括分2階段逐步釋放扣在加薩走廊的以方人質、以軍撤退及巴勒斯坦囚犯獲釋。第三階段將重建加薩走廊,並且歸還已故人質的遺體。美國稱以色列接受該提議,但以方沒有公開如此表示。

擔任調解方的卡達和埃及表示,哈瑪斯已在11日回應此一階段性停火計畫,但沒有詳細說明。

埃及消息人士與第3位知情消息人士稱,哈瑪斯對目前的提案有疑慮,原因是沒有為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提供明確保證;第一階段包括6周的休戰和釋放部分人質,第二階段則包括永久停火和以方撤退。

埃及消息人士表示,只有在保證到位的情況下,哈瑪斯才會接受該計畫,開羅當局正就此一要求跟美方接觸。第三位消息人士則說,「哈瑪斯想要按照拜登總統陳述的協議,從一個階段自動過渡到另一個階段的再保證」。哈瑪斯與埃及當局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加薩戰爭陰影籠罩…逾百萬穆斯林將赴麥加朝覲 沙國警告:政治零容忍

在加薩(Gaza)戰爭的陰影下,今年將有逾百萬穆斯林湧向沙烏地阿拉伯聖城麥加(Mecca)進行朝覲。

法新社報導,麥加朝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宗教聚會之一,14日將正式展開,沙國官員正努力將焦點放在朝聖者身上。

朝覲和復朝部(Ministry of Hajj & Umrah)部長拉比阿(Tawfiq al-Rabiah)上週警告,對「任何政治活動」採取零容忍態度。

朝覲是支撐伊斯蘭信仰的5大基礎之一,每一個身體健康經濟良好的穆斯林,一生至少要朝覲一次。截至6日,已有約120萬穆斯林從國外抵達沙國參加朝覲。

去年有超過180萬人完成持續數天的朝覲儀式。根據官方統計,約有90%朝聖者來自海外,主要是阿拉伯世界其他地方和亞洲。

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沙烏地政治專家卡林(Umer Karim)表示,以色列在加薩對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Hamas)發起嚴厲軍事行動,「在更廣泛的穆斯林世界引發眾怒」,使今年的朝覲活動變成對沙國領導人的「考驗」。

他說,前來朝聖的個人或團體勢必會發動抗議,一旦發生情勢就會每況愈下,因此,對沙國統治者來說,朝覲不僅是威望問題,也是對其治理能力的考驗。

*以哈停火紅海就能恢復航行?油輪巨頭CEO嘆「天真」:沒那麼簡單

油輪巨頭Frontline Management執行長巴斯塔德(Lars Barstad)表示,如果以為只要以色列和哈瑪斯簽定停戰協議,商船就會開始恢復行駛紅海區域,這恐怕是一種「天真」的想法。

彭博資訊報導,這家擁有全球數一數二大巨型油輪船隊公司的執行長12日表示,任何協議都是脆弱不堪的,無法保證船員能在這片海域安全航行。

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又譯胡塞)去年底開始攻擊紅海商船,在英美聯軍反擊胡塞據點後,攻勢又進一步擴大。據Clarksons Research,隨著船隻繞道,紅海地區的船隻流量已比去年12月初減少約7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1日表示,在美國的斡旋努力下,以色列已重申支持停火協議。但胡塞的攻擊仍在持續,英國海軍12日稍早通報,有一艘商船在葉門附近遭到一艘小船衝撞。

*哈瑪斯就停火協議做出回應!傳提修正案 美方正在評估

針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0日通過美國提出的加薩停火協議,哈瑪斯11日表示已做出回應,但包括一些修訂,涉及確認停火、撤軍、重建,以及交換囚犯等,但未透露詳情。

半島電視台報導,哈瑪斯與伊斯蘭聖戰組織發表聯合聲明稱,「準備積極」達成結束加薩戰爭的協議,強調所做回應是優先考慮巴勒斯坦人民,以及結束對加薩的持續攻擊。

美聯社報導,哈瑪斯發言人塔哈(Jihad Taha)表示,回應中包括一些修訂,涉及確認停火、撤軍、重建,以及交換囚犯等,但未透露詳情。

協助調解的卡達和埃及都確認,已收到哈瑪斯的正式答覆,會繼續與美國合作,推動達成協議。

路透報導,埃及和卡達的聲明皆未透露回應內容,但一名不具名官員指出,哈瑪斯就停火以及以軍撤出加薩,包括南部的拉法市,提出新的時間表。

白宮發言人柯比表示,已收到哈瑪斯對停火協議做出的正式答覆,稱回應對事件「很有幫助」,美國官員目前正評估哈瑪斯回應。

*紅新月會:救援卡車掩護 以軍滲透難民營救人質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昨天表示,以色列士兵週末期間營救4名人質時,利用一部救援卡車作為掩護,滲透混入加薩中部紐瑟拉特難民營。

法新社報導,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alestinian RedCrescent Society)在聲明中針對「占領部隊利用這類車輛滲透進入難民營的危險性」提出警告。

聲明指出:「在民眾因嚴重三餐不繼而受苦之際,占領部隊偽裝自己,拿民眾目前亟需的援助作為幌子…此舉危及救援團隊的安全。」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發言人法沙赫(Nebal Farsakh)告訴法新社,這樣的先例引發日後人道援助工作者身分恐遭懷疑的可能。

昨天被詢及紅新月會聲明時,以色列軍方要法新社查閱以色列軍方發言人阿德雷(Avichay Adraee)8日的社群媒體發文。他當時駁斥以軍利用援助卡車進入紐瑟拉特(Nuseirat)難民營的指控是「謊言」。

以軍8日在紐瑟拉特難民營的軍事行動救出4名人質。這些人質自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運動哈瑪斯(Hamas)攻擊以色列以來就被囚禁在加薩。

根據加薩衛生當局,以軍報復行動至少造成加薩走廊3萬7124人死亡,其中大部分為平民。法新社根據以色列官方數據統計,哈瑪斯去年10月7日對以國南部發動攻擊造成1194人死亡,其中大多是平民。

與此同時,聯合國今天就以色列週末期間營救4名人質的行動對平民造成的衝擊,以及巴勒斯坦團體仍挾持人質,表達憂心。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發言人勞倫斯(JeremyLaurence)在日內瓦告訴媒體:「我們對以色列軍隊為確保人質獲釋,於週末在紐瑟拉特難民營展開行動而對平民造成衝擊一事,深感震驚。」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還表示,對於巴勒斯坦武裝團體依然劫持許多人質,當中大多是平民,聯合國也深感不安。

*美國提以哈停火協議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 俄選擇棄權

聯合國安理會10日通過決議案,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雙方停止長達8個月的交戰,並且交換人質與囚犯。這項由美國起草的決議案投票時,中國並未行使否決權,俄國則是棄權。

這份總統拜登批准的決議草案,經過15名安理會成員將近一周談判後在9日拍板定案。在獲得安理會通過之前,必須獲得至少9票同意,而且美國、法國、英國、中國與俄羅斯等5個常任理事國未行使否決權。今年3月,中俄兩國曾否決加薩停火決議案,更早之前,美國則曾否決3項停火決議草案,其中兩項曾要求立即停火。

「今天,我們為和平投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說。拜登在5月31日宣布,以色列已提出一項三部分的方案,讓加薩最終可以停火並釋放所有人質。根據加薩衛生當局統計,這場衝突已造成超過3萬7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言人伊凡斯(Nate Evans)9日表示,對安理會來說,向哈瑪斯施壓以使其同意以色列已經接受的提議非常重要。他說,「以色列已經接受了這項提議,安全理事會有機會口徑一致,呼籲哈瑪斯也接受這項提議。」

投票結果出爐後歐盟也表示肯定指出,「我們敦促雙方接受並實施這項三階段提議。」聯合國表示,決議內容的第一階段要求立即且全面停火並釋放包括婦女、老人和傷者在內人質、歸還部分被殺害人質遺體以及交換巴勒斯坦囚犯。另外,以色列軍隊則須撤出加薩「人口稠密地區」,讓人道救援物資能夠安全地分發。

第二階段包括永久停止敵對行為,釋放所有仍在加薩的人質並讓以色列軍隊全面撤出當地。第三階段則是加薩多年重建的開始,所有遺留在加薩境內的死亡人質遺體也將歸還以色列。

就在安理會於10日開始投票時,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抵達以色列,他的行程包括與甘茨(Benny Gantz)會面。屬於以色列戰爭內閣中間派成員的甘茨,稍早宣布辭去戰時內閣部長,因為他指控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管理戰爭不當,並拒絕就敵對行動結束後加薩的去向達成共識。

*以色列襲擊加薩難民營 馬來西亞:等於種族滅絕

以巴衝突戰火未歇,馬來西亞外交部聲明譴責以色列攻擊加薩中部紐瑟拉特(Nuseirat)難民營,造成27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表示以色列此舉等同於戰爭罪與種族滅絕。

大馬外交部表示,以巴衝突從去年10月至今超過8個月,以色列持續轟炸與地面攻勢造成3萬708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並導致無數人民受傷。

大馬外交部表示,國際社會和人道機構再三呼籲停止殺戮,以色列仍無所畏懼發動攻擊且毫無悔意,這些對平民的攻擊等同於戰爭罪與種族滅絕,蔑視國際法與國際人道法。大馬敦促國際社會使用一切可行途徑結束以巴衝突。

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哈山(Mohamad Hasan)目前在約旦訪問,他代表大馬透過「巴勒斯坦人民人道信託基金」(AAKRP)向約旦「哈西米慈善組織」(Jordan Hashemite Charity Organization)捐贈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18萬元)。巴勒斯坦人民人道信託基金是由大馬外交部負責管理。

根據穆罕默德哈山在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貼文與「新海峽時報」(New Straits Times)報導,大馬持續與「哈西米慈善組織」合作,為巴勒斯坦人民提供人道援助。

另外,大馬「聲援巴勒斯坦」祕書處(SSP)與民眾昨天傍晚在吉隆坡「美國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場外以手持標語與巴勒斯坦旗幟方式集會抗議。他們穿戴阿拉伯巾(Keffiyeh),攜帶圍巾、徽章、絲帶等標語牌,對參與「美國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的各國代表表達聲援巴勒斯坦訴求。

由數十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聲援巴勒斯坦」祕書處表示,美國獨立紀念日是歷史上的里程碑,248年前美國革命者的獨立精神激勵許多國家,先賢們為自由和自決奮鬥,這個慶祝活動不僅屬於美國公民,許多被壓迫的國家直到今天仍在追隨他們的腳步,爭取自由。

祕書處說,巴勒斯坦人民渴望同樣的尊嚴、自由和人權,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孩子不應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參與集會抗議人士說,當世界另一端孩子們受到砲火蹂躪、難民挨餓時,怎麼能在香檳杯中享受嬉戲呢?

馬來西亞長期關注巴勒斯坦情勢,主張巴勒斯坦有權在以1967年以前邊界為基礎的國際公認邊界內和平居住,並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及巴勒斯坦人擁有返回家園與取回財產的不可剝奪權利。

*安理會首度通過以哈停火協議!以色列態度模糊引人揣測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0日通過決議,要求哈瑪斯同意美國總統拜登公布的3階段停火決議,這是安理會首度背書一項結束以哈戰爭的和平協議。

路透報導,哈瑪斯回應樂見其成,且說準備好和調停者合作,實施「符合巴勒斯坦人和抵抗運動的要求」。不過紐約時報指出,以色列及哈瑪斯皆未正式接受上述決議。

衛報則指出,以色列立場模糊,儘管政府已正式接受和平協議,但是總理內唐亞胡卻試圖切割,其聯合政府也隨著協議有所進展,加之前戰時內閣成員甘茨請辭,變得右傾。

安理會成員10日進行表決,除了擁有否決權的俄羅斯選擇棄權以外,其餘14國成員均投下贊成票。

紐時報導,以色列駐聯代表本–納夫塔莉(Reut Shapir Ben-Naftaly)並未表示以色列已經接受協議,但說以色列的戰爭目標並未改變,也會繼續透過軍事行動解救人質。

拜登於5月30日提出3階段停火協議,首階段要求雙方暫時停火6周,並以長者、患者或女性人質交換巴勒斯坦囚犯;第2階段以國防軍全面撤軍、達成永久停止敵對行動為目標,而哈瑪斯需釋放所有人質;最終階段將聚焦重建加薩。

*美方案聯合國同意 哈瑪斯歡迎以仍抗拒

老大哥美國要求停火,以色列會配合嗎?聯合國安理會11日通過美國版的以哈戰爭停火方案,將分成交換人質、撤軍與重建三階段停火。對此,哈瑪斯與巴勒斯坦政府表示歡迎,但以色列仍不滿此協議,堅持要消滅哈瑪斯。而美國的態度也從否決停火協議,到後來棄權,現在甚至主導停火方案。

哈瑪斯歡迎停火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的停火方案分成三階段,首先進行以色列戰俘與巴勒斯坦囚犯交換,並短期停火,隨後要將所有戰俘交換完畢,以色列則要從加薩完全撤離,最後則是加薩的戰後援助與重建計畫。雖然美國總統拜登說以色列同意美國方案,但納坦雅胡卻公開打臉,表示要將哈瑪斯完全消滅才會停止軍事行動。

拜登在安理會通過表決後,在X上發文指出,哈瑪斯說要停火,此次停火協議就是他們可以證明想真心停火的機會。《路透社》提到,哈瑪斯與巴勒斯坦政府也都歡迎此次安理會通過的停火協議,並表示準備與斡旋的美國、卡達與埃及等國合作,以便執行計畫。哈瑪斯聲明指出,歡迎包含加薩永久停火、以色列完全撤軍、交換囚犯、重建等條件的停火協議。

以色列是壞小孩鬧事?
拜登在5月就有表示會提出停火方案,但當時以色列就表示只有哈瑪斯被完全擊敗才有得談,而哈瑪斯希望能停火協議要能達到永久停火才會接受。目前有超過3.7萬巴勒斯坦人在以哈戰爭中死亡,多數仍是老弱婦孺,而以色列的傷亡數字在哈瑪斯去年10月7日襲擊後就沒有太大變動,仍維持在1200人左右、另有250人被哈瑪斯脅持。

美國雖持續喊話哈瑪斯接受停火協議,哈瑪斯目前也表態接受,但面對以色列不願停火,美國對以色列卻莫奈何。如今,美國雖支持以色列,但態度也逐漸轉變,從過去在大會、安理會多次否決停火方案,到3月棄權,現在甚至主導停火方案。

*密錄器畫面曝光!人質驚恐蜷縮房內 以色列特種兵破門營救

每日郵報報導,以色列軍方8日透過空襲與地面行動,同時從兩間公寓營救4名人質,國防軍公布特種部隊密錄器,畫面顯示,特種兵荷槍實彈攻堅目標,屋內3名人質滿臉驚恐蜷縮房間。特種兵與人質互相碰拳安撫,同一時間,外面槍聲大作,兩批人馬激烈交戰。

軍方發言人哈加里透露,當日指揮室「氣氛非常非常緊繃」,上午11時指揮官下令行動,11時25分同時在兩處進行攻堅。

兩處公寓位於中部紐瑟拉特(Nuseirat)中心地帶,彼此相距200公尺。以軍特地根據地理條件打造相同場景,供特種部隊事前反覆演練,最終選在白天同時行動攻其不備,以防另一處武裝份子收到消息殺害人質。

哈加里透露,營救人員與人質撤離時遭遇猛烈攻擊,還有來自街區的槍手發射火箭推進榴彈。

除此之外,他提到,哈瑪斯幾乎每周都會轉移人質位置,因此行動必須快狠準,多方蒐集情報以確保行動周全,「稍有差池,恐怕會導致人質送命」。

目前約有120名人質在哈瑪斯手上,有43名已經罹難。

(聯合新聞網)
--
*安理會拍板 令以哈停火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十日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雙方停止八個月的交戰,交換人質與囚犯。這項美國起草的決議案投票時,中國大陸並未行使否決權,俄國則棄權。

這份美國總統拜登批准的決議草案,經過十五個安理會成員將近一周談判後在九日拍板定案。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托馬斯–格林菲爾德說,「今天,我們為和平投票」。拜登在五月卅一日提出一項三階段停火協議,讓加薩最終可以停火並釋放所有人質。根據加薩衛生當局統計,這場衝突已造成超過三萬七千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聯合國表示,決議第一階段要求立即且全面停火六周,並釋放包括婦女、老人和傷者在內人質、歸還部分被殺害人質遺體及交換巴人囚犯。另,以軍則須撤出加薩「人口稠密地區」,讓人道救援物資能夠安全分發。

第二階段包括永久停止敵對行為,釋放所有仍在加薩的人質,以軍並全面撤出當地。第三階段則是加薩多年重建的開始,所有遺留在加薩境內的人質遺體也將歸還以色列。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言人伊凡斯稱,「以色列已接受提議,呼籲哈瑪斯也接受」。

路透報導,哈瑪斯回應樂見其成,且說準備好和調停者合作,實施「符合巴勒斯坦人和抵抗運動的要求」。不過紐約時報指出,以色列及哈瑪斯皆未正式接受上述決議。

衛報則指,以色列立場模糊,儘管政府已正式接受協議,總理內唐亞胡卻試圖切割。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四名美國資深前、現任官員說,拜登政府憂心三階段停火協議破局,不排除屆時和哈瑪斯進行單邊談判,尋求釋放五名美國人質。

*施壓內唐亞胡 甘茨退出以內閣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在國內的頭號政敵、中間派的戰時內閣部長、前國防部長甘茨九日宣布退出戰時內閣,其理由主要是以色列政府對以哈戰爭缺乏長期戰略,「內唐亞胡正阻止我們(以色列)取得真正的勝利」,他對此感到不滿,並要求內唐亞胡訂定獲得一致同意的大選日期。

內唐亞胡則在社群媒體發文寫道,現在是團結力量的時候。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家報導,大選最快可能今夏舉行,但更符合現實的情況是明年初舉行。由於華府又再施壓以方結束這場戰爭,並讓遭綁架人質獲釋,故甘茨的退出將強化以色列強硬派勢力的分量。

甘茨是去年十月以哈開戰後的以色列戰時內閣三位成員之一,他五月曾揚言若內唐亞胡未能在六月八日前批准加薩戰後計畫,他將退出內閣。但即使他領導的國家團結黨八位國會議員退出政府,應不至於造成聯合政府垮台,只要未改選國會,內唐亞胡仍將掌握政權。

甘茨聲明,去年以哈戰爭爆發後,國家團結黨一如成千上萬愛國的以色列人動員起來,加入聯合政府,「儘管我們知道這是個糟糕政府」,但政治考量導致的猶豫拖延,使攸關生死的重大戰略決策難以推行,因此該黨懷著沉重心情離開政府。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