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31018 食品安全篇

瞎判 塑毒只賠120萬 561人求償25億 法官竟稱不傷身

塑化劑風暴前年引發全台消費者恐慌,消基會替561名消費者向33家業者提出25億元創紀錄團體訴訟求償金,但新北地院昨引用衛生福利部的塑化劑衛教手冊,指稱塑化劑經人體代謝後,48到72小時就會排出,對健康沒損害,僅判賠120萬6678元,其中一家廠商僅須賠償9元。受害者痛批「把我們當乞丐」,撰寫手冊的醫師則罵「法官對塑毒認識不夠」。


到庭聽判的消基會律師徐則鈺痛批:「衛福部在網站上公布這種手冊,讓廠商拿來作有力辯解,等於扯後腿,真是氣死了!」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民眾吃添加物後身體有無後遺症還是未知數,但恐懼是事實,會上訴。」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大罵:「以後業者更可肆無忌憚在食品添加有害物質,太可惡了!」

「對毒物認識不足」
衛生福利部發言人王哲超昨解釋,塑化劑前年引發民眾恐慌,才邀集專家學者撰寫《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教導民眾對塑化劑的正確認知,該手冊雖敘述塑化劑可在48至72小時內全數排出體外,但也提及長期大量攝取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法官卻只採用一小部分內容,且事前未向衛福部諮詢,「將提供塑化劑對人體危害的研究給消基會,支持上訴。」
當初撰寫手冊的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教授李俊璋說,塑化劑確實代謝快,但這是指單次接觸,若法官只著眼代謝快,卻未評估長期暴露對人體的影響,「表示法官對這毒物的認識不夠。」
面對各方指摘,新北地院發言人樊季康說:「幾乎所有廠商都拿手冊內容來辯解,消基會沒要求法官進一步調查證據。民事訴訟當事人應負責舉證,法官只能就雙方提出的事實和證據判斷。」他還說:「一個爸爸花9元買一罐運動飲料給兒子喝,父子倆卻各向廠商求償200萬元,實在讓法官判不下去!」
前年3月,衛生署(已改制衛生福利部)檢驗健康產品,意外發現含塑化劑,全面清查後確認禍源來自新北市昱伸、賓漢公司,影響擴及全台,包括統一等逾300家廠商產的運動飲料和果汁,都驗出含塑化劑,所有產品全數下架銷毀。

法官稱未舉證傷害
去年3月,消基會接受568名消費者委託提出團體訴訟,被告包括昱伸、賓漢及下游廠商統一、名牌食品等37家公司,求償醫藥費、精神慰撫金、勞動減損力和懲罰性賠償金等,其中多名受害者求償慰撫金高達數千萬元至1億元,求償總額高達87億元。訴訟中部分公司和7名消費者和解,人數減為561人,求償金減成25億元。
判決結果昨出爐,法官認為廠商須對產品安全負責,但受害消費者求償醫藥費、減少勞動力等,都沒提出證明文件,無法判准;至於懲罰性賠償,考量統一等廠商在不知情狀況下誤用,惡性極低而不罰,另昱伸、賓漢雖惡性高,但和消費者無直接消費關係,也未判准。
至於佔求償金額大宗的慰撫金部分,因遭求償廠商提出國民健康署官網上《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為證,該手冊提及塑化劑DEHP會在24至48小時由尿液及糞便排出;塑化劑DINP亦會在72小時排出體外,而受害者無法提出塑化劑會對健康造成損害,自然沒有進一步的精神損害賠償,因此也未判准。

一廠商僅須賠9元
最後法院僅依據200餘名消費者提出的購買單據,判統一等16家廠商共須退費賠償120萬餘元,其中最高額是百晟公司84萬餘元,出產悅氏運動飲料的名牌食品賠最少,僅須賠9元,另塑毒源頭昱伸、賓漢須和16家判賠廠商負起連帶賠償責任。其他15家廠商,因消費者提不出購買單據,判免賠。
統一集團昨表示:「尊重司法判決結果。」名牌食品聯繫不上。釀成塑化劑風暴的昱伸、賓漢公司及上游金童公司負責人,均已遭判刑8到15年刑度,僅賓漢仍上訴三審中,其餘均已定讞。

「是把我們當乞丐」
塑化劑受害者昨得知新北地院判決結果都忿忿不平,在臉書社團「受害家長聯合提告活動中心」(http://goo.gl/UvfzrV)痛批:「把我們當乞丐要錢,真的太過分了!」也有網友poeoe替法官緩頰:「就真的舉證困難啊。」《蘋果》昨民調顯示,高達83.38%受訪者不接受判決結果。

塑化劑 小檔案
◎外觀:無色、無味液體
◎種類:塑化劑多達上百種,其中以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使用最普遍,包括DEHP、DINP等
◎用途:塑化劑用於塑膠、混凝土、石膏和食品包裝等工業用途,可增加材料柔軟性,但不是合法食品添加物
◎毒性:DEHP具生殖毒性,恐致睪丸發育不良、精蟲數較少、女童性早熟等;DINP的急毒性較DEHP低,動物試驗發現其對肝臟具毒性,會增加肝細胞腺瘤風險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31018/LN01/LN01_003.jpg

食安團訟首仗挫敗 「不影響胖達人」

塑化劑案是國內首件食品安全團體求償訴訟,昨挫敗會否影響後續如パン(胖)達人、大統等消費者團體求償成敗?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不會受塑化劑案判決的影響,仍會繼續幫台北市政府打パン達人團體訴訟,至今有600多人提出,將於下月展開訴訟。」

將替每人求償2萬
張智剛說,パン達人案較單純,加上新修正的《食品衛生管理法》第56條規定,屬非財產損害的訴訟不易證明實際損害額時,可要求業者賠償500元至2萬元,消基會將為每一名消費者主張賠償2萬元;不管法官判賠500元、1000元或2000元,消基會已立不敗之地,會同時以此判決請法官再依《消保法》第51條規定,要求業者最高3倍的懲罰性賠償。
針對塑化劑案判決,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副教授李哲瑜說:「整件事證明法官的思維,對拿不出購買證明的消費者,業者就不用賠,即使拿出購買證明的消費者,也因無法證明身體上的損害,業者也不用賠,對消費者很不利,但新修正的《食管法》,業者如不願意賠償,就須舉證,還會加重刑責,業者不要掉以輕心。」

可考慮修《食管法》
衛福部次長許銘能則說,有關塑化劑受害者難舉證問題,未來可考慮修改《食管法》,要求製造販售的食品業者提出其成分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佐證資料,對產品負責。

嬰幼兒洗腎患者 最易中塑毒 女童性早熟 男童睪丸發育不良

塑化劑多達上百種,以DEHP最常見,塑膠製成的水管、地墊、碗盤等,都有它的存在。醫師說,DEHP可經由口、鼻、皮膚進入體內,但以食入對健康危害風險較高;嬰幼兒和洗腎患者也易遭塑化劑危害健康。

多數72小時排出
前年國內發生食品含DEHP、DINP等塑化劑風波,衛生福利部責成上百家醫院成立塑化劑健康諮詢門診。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王宗曦昨說,這些門診現已關閉,當時全台計有上千人次就診,但不適者均無法證實是塑化劑造成。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說,人體試驗證實,塑化劑可經尿液、糞便代謝出體外,以DEHP、DINP為例,多數可在24至72小時排出,但「怕就怕在不曉得哪些食品含塑化劑」,若前一種食物有塑化劑,還沒排掉,又吃多種含塑化劑食品,便會累積體內、危害健康。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說,長期接觸塑化劑,會發生女童性早熟、男童睪丸發育不良等風險。顏宗海指嬰幼兒、洗腎患者等對毒物耐受性差,即使量不大,也可能危害健康。

微波勿用保鮮膜
楊振昌說,國內已就DEHP制訂每天可容忍攝取量上限為0.05毫克╱公斤,60公斤成人每天上限僅3毫克,一杯500c.c.奶茶假設DEHP濃度為100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所含DEHP即有50毫克,已逾每天上限近16倍。楊振昌建議民眾勤洗手,以免食物入手沾到塑化劑,也不要微波食品時用保鮮膜。記者邱俊吉

塑化劑風暴事件簿
◎2011/03~04
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技正楊明玉檢驗減肥用益生菌,發現內含塑化劑。
◎2011/05/16
衛署確認塑化劑來自彰化昱伸公司、含塑起雲劑來自賓漢公司。
◎2011/05/23
衛署公布逾300家廠商出產的飲料遭污染,含塑者一律銷毀。
◎2011/06
彰化、新北地檢署起訴昱伸、賓漢公司及上游金童公司負責人。
◎2012/03/20
高院判賓漢負責人陳哲雄夫婦13年、10年,罰金500萬元。
◎2012/12/27
最高法院判昱伸負責人賴俊傑夫婦各15、12年,併科罰金2427萬元;金童負責人潘淑蘭判刑8年,罰金1600萬元確定。
◎2013/10/17
團體訴訟求償案,新北地院判賠120萬元。

可依《消保法》判懲罰賠償

法界分析
法官昨以塑化劑對健康沒損害,且業者非故意使用塑化劑,僅判消費者可拿回購買商品費120萬元。律師丁昱仁指出,民事案件中原告(指消費者)本應負舉證責任,消基會無法舉證消費者「確有損害」,但業者卻提出事證,指產品對人體沒危害,消基會當然敗訴,「消基會勢必得提出塑毒危害人體的鑑定報告,上訴後才可能扳回一城」。

美國一賠就是天價
律師郭令立說,食安事件不斷,消費者卻很難藉訴訟自保,須提出發票、就診紀錄、診斷證明等,舉證吃了業者食品或其添加物健康受傷害,法官採信後,才能向業者索討醫藥費、精神慰撫金或勞動減少損失。但業者應有把關原料安全責任,法官仍可依《消保法》,以業者因過失致消費者受損害為由,判處損害額1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律師陳仁豪說,食安求償案在美國一賠就是天價,因美國多屬跨國企業,易傾向個別和解,避免引發連鎖求償效應,此外美國採大陪審團訴訟制,陪審團成員心態易偏向同屬小市民的原告。

違反毒理學專業的判決/吳焜裕(台灣大學公衛系與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台灣風險分析學會秘書長)

消基會代塑化劑受害者500多人向在起雲劑加入塑化劑的業者與相關食品廠商求償的訴訟,昨天(17日)新北地方法院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與「國民健康署」網站中的資料:「塑化劑DEHP、DINP等會在短時間內經人體代謝排出體外,對於健康並未造成損害」,而判決業者只需要賠償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金額約121萬元。這是完全違反基本毒理常識的判決,毒物不像一般人到名勝古蹟去旅遊,連垃圾都不留下,如果這麼簡單,學術上怎麼需要有毒理學呢?

以環氧乙烷為例,環氧乙烷廣泛用在醫療器材的消毒,在體內的半衰期更短約9分鐘。依照法官判決的邏輯,它應該不會有毒才是,但很抱歉,環氧乙烷已被國際衛生組織歸類為第一級致癌物,也就是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致癌。因為大部分進入體內的環氧乙烷會被水解與去毒而經尿液排出,同一時間很少部分的環氧乙烷會與體內的生物分子反應,例如與基因鹼基反應成鹼基共價鍵結物(DNA adducts),就會容易導致基因突變,而最後可能會致癌,這是國際在致癌與毒理學術界都廣為接受的環氧乙烷致癌機制。

進循環系統危健康
同理,當時塑化劑事件的罪魁禍首: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與其類似塑化劑,與許多工業用化學物質比較,他們在體內半衰期不算短,經三天才排掉90%。在進入身體後會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後,很快的就在體內進行各種生物化學的反應(所謂代謝),在這個過程就很容易造成健康危害。在三至四天的期間,DEHP的代謝物在體內到底如何與體內的生物物質反應,或是誘發什麼反應而產生健康危害?所造成危害的嚴重性與受害者攝取量有關。如果說毒物排出體外後,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那應該指已排出的DEHP與其代謝物不會對建康進一步造成危害,令人擔心的是它們被排出體外前,究竟在體內造成什麼危害?
DEHP與其類似的塑化劑可能造成許多健康的危害,在動物實驗證明DEHP會致癌,DEHP對動物的致癌性是否適用於人曾有爭論。但目前國際衛生組織已接受DEHP對動物致癌機制在人體內可能存在的看法,而將DEHP歸為第二類的可能對人致癌物質。同時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都一再報告DEHP為一環境荷爾蒙物質,對人的生殖與發育確實有相當的影響,這些科學證據都一再證明DEHP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值得法官們參考。

應助受害者留證據
當然很遺憾的是,如受害者被診斷出健康受影響或遭受危害,如何證明健康危害與DEHP或其他塑化劑的關聯性?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受害者在事件爆發後,就停止食用含DEHP的相關產品,體內的DEHP在幾天後就排泄降到與一般人的含量差不多。這應該是政府的職責,需要檢討在作危機處理的時候,如何及時協助受害者保存證據,以作為他日求償的依據。很可惜的是,主管全國食品安全的機關卻反其道而行,將違反毒理專業的資料放在網站上,似乎有協助業者免於讓受害者求償之嫌。

(蘋果日報)
--
塑毒團訟求償24億 判賠120萬

離譜 獲賠率僅萬分之五

塑化劑重創台灣食品形象,消基會代五百六十一位消費者向塑毒源頭昱伸與賓漢兩廠商及下游統一等卅七家業者求償二十四億元,新北地院最後卻只判統一、百晟等十八家業者賠償兩百餘名消費者一百二十萬七千八百六十八元,獲賠率只有萬分之五。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表示:「非常失望,一定上訴到底。」

法官:依衛福部手冊判決

法官審理認為多數廠商在不知情下,誤用含塑化劑的起雲劑,無可罰惡性,與昱伸、賓漢負連帶責任並不適當,另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塑化劑DEHP、DINP會在短時間內經人體代謝排出,對健康不會造成損害,無法證明消費者健康受損,因此也無精神損害問題。

僅一張發票 悅氏賠9元

判賠金額最高的為百晟生物科技,需賠八十四萬餘元,統一企業七萬餘元。有一位父親買瓶悅氏運動飲料給兒子喝,求償四百萬,因只提出一張發票,只判生產該飲料的名牌食品公司賠九元。

徐則鈺律師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今年修法通過,明定消費者若難以舉證侵害,得請求法院依情節,以每人每件判賠五百至兩萬元不等金額,雖塑化劑案爆發在修法之前,法官仍可參考該法修法精神判賠,消基會一定上訴討公道。

提訴的消費者大都未附病歷,僅附購買證明,有父母買健康食品給子女吃,結果一家人都來告,還有人聲稱購買某食品遭公婆指責產生痛苦,更有單一民眾求償一億元;消基會代表要求賠償商品價金、精神撫慰金及三倍懲罰性賠償金,總金額高達七十八億元。

審理期間,消基會將三倍懲罰性賠償主動縮減為一倍,加上七位民眾與四家業者和解,撤回告訴,金額降為二十四億餘元,其中九十九%是精神撫慰金,但均被法官駁回。

塑化劑受害者家長聯盟負責人李媽媽激憤表示,要打團體訴訟要填一堆資料,還要提出發票證明,規定相當嚴苛,這種判決結果,對於所有塑化劑受害者是一種污辱,對於黑心的廠商是一種鼓勵,悅氏公司賠九元、統一這麼大的公司只賠七萬餘元,「我們小孩子的健康,只值九元嗎?」

李媽媽說,官方為了安慰人心,解釋塑化劑會在四十八小時內排出體外,並沒有說清楚體重與劑量之間的關係,非常不科學,但法官竟然採信了,不是在鼓勵黑心廠商嗎?

統一求償廠商7千萬獲准

受害民眾陳志偉說,統一向上游廠商鉅額求償七千餘萬獲准,卻只要賠消費者七萬餘元,整個判決明顯向廠商傾斜,消費者任憑宰割,求助無門,消基會一定要繼續上訴,爭回公道。

國健署官網說塑毒無害 律師轟扯後腿

塑化劑案爆發後,下游業者紛紛指責源頭賓漢與昱伸,統一企業更對賓漢求償,新北地院法官去年八月認為,賓漢刻意隱瞞,害統一誤用含塑起雲劑,致危害人體健康,判賠七千三百四十萬餘元;未料,塑化劑風暴中真正的受害者「消費者」提團體訴訟,卻因官方手冊認定未侵害人體健康遭受挫敗!

統一向賓漢求償 判賠7千多萬

統一對賓漢求償案,法官採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函文等證據得知,以六十公斤成人而言,DINP每日總耐受量是九毫克,廿公斤的兒童則是三毫克,喝一罐寶健攝入八.九九○八毫克DINP、蘆筍汁是八.九九六四毫克、7-select為九.○○二八毫克,均已達或超過六十公斤成人每日耐受量,對兒童更是超標近三倍,足以危害人體。

消費者向業者求償 卻遭大挫敗

昱伸及賓漢負責人雖羈押判刑,但犯行長達數十年,有研究指出,塑化劑會影響「生機」,造成不孕,只是一般民眾卻很難具體表達受害物證。

消基會團體求償案金額高達廿四億元,其中,九十九%是撫慰金請求,此部分卻敗下陣來,主因在於法官參考國民健康署「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內容指:「塑化劑DEHP會在廿四到四十八小時內,由尿液或糞便排出;塑化劑DINP在七十二小時內有八十五%從糞便排出」,遂認為塑化劑DEHP與DINP會在短時間內排出人體,對健康並未造成傷害,更遑論精神賠償。

消基會律師徐則鈺痛批,行政院鼓勵消基會替消費者提告爭取權益,底下的單位如國民健康署,竟於網站說明塑化劑無害人體,讓被告廠商拿來法庭答辯,實在是扯後腿的行為!

他曾函詢相關單位,對方答覆,此數據僅是國外動物實驗結果,可見該衛教手冊有疑義,將邀請學者、專家討論,推翻此見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18/images/bigPic/600_169.jpg

塑化劑事件始末

►整起塑化劑風波事件爆發於2011年5月,當時因衛生署食藥局(2013年7月23日升格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益生菌是否違法摻雜藥物成分,卻意外發現可能影響荷爾蒙的塑化劑DEHP,進而發現昱伸、賓漢等部分原料供應商竟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撙節成本,含塑化劑的起雲劑,更被廣泛加在飲料、糕點、麵包和藥品、食品中。

►台灣食品市場因此嚴重受創,更影響國際聲譽,消基會則於2012年3月間替568名受害消費者(7位事後和解),向含塑原料供應業者,以及統一企業等37家未盡食品把關責任的下游食品業者,提出民事團體訴訟。

文宣成判決關鍵 衛福部急撇清

法院判決引述衛生福利部手冊認定塑化劑會排出體外而不需對消費者額外賠償,引發議論。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吳秀英強調,手冊內容係根據實證撰寫,但長期危害資料不足,無法定論。

推法官可能誤會內容

衛福部公關室主任王哲超表示,宣導內容可能「造成法院誤會」,導致判賠金額過低,衛福部也支持繼續上訴,已指示食藥署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繼續長期食用安全風險評估,供法院參考。

前國衛院院長、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分析研究所教授吳焜裕指出,毒物排掉不代表危害停止,其引發的生化反應可能繼續危害人體,例如苯和環氧乙烷分別可在卅分鐘和九分鐘內排出體外,但它們都是高毒性的致癌物質。吳焜裕批評,民眾舉證困難,盡力協助受害者找資料,才是政府應做的事。

國衛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江宏哲說,從去年一月開始追蹤,結果發現尿液中含有塑化劑代謝物的孩子,有一兩種甲狀腺荷爾蒙升高,尚不確定與塑化劑有關,長期接觸對於胎兒和孩童的影響,需更長期追蹤。

(自由時報)
--
塑化劑案求償24億 僅判賠120萬

塑化劑風暴引發恐慌,消基會為五百多名消費者提團體訴訟,向昱伸等卅七家廠商求償廿四億餘元;新北地院昨以「消費者並未舉證損害與塑化劑有關」等理由,僅判其中十八家廠商賠兩百餘名消費者商品價金一百廿多萬元。等於是退貨性賠償,甚至有一家廠商只判賠九元。

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昨天表示,這是消基會有史以來求償金額最多的團體訴訟,但判賠金額相差懸殊,消基會對判決非常失望。

前年五月塑化劑風暴發生後,消基會協助打團體訴訟替消費者討公道,共有五百六十八名消費者登記,向昱伸、賓漢香料等卅七家上下游廠商求償。

消基會原認為業者惡性重大,提高三倍求償金額達七十八億七千多萬元,但律師認為實務上法官較不會支持三倍賠償金,因此減縮求償金為廿四億九千餘萬元。

消基會主張,塑化劑案中、上游的昱伸及賓漢香料公司及負責人都被判高額罰金和重刑,證明法院認定業者賣的是會毒害人體的添加劑,消費者購買含塑毒的食品食用,受害事證非常明顯。

多數廠商都辯稱不知上游的昱伸、賓漢賣的起雲劑中含有塑化劑,因而誤用於食品內,他們也是受害者。

法官認為,多數廠商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用含塑化劑的起雲劑,無可罰的惡性,且消費者並未明確舉證健康、勞動力損害與塑毒有關;不過,消費者購買含塑化劑商品屬於實際損害,判賠商品價金一百廿餘萬元。

法官指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中,指塑化劑進入人體後十二小時到七十二小時內會經代謝排出,對健康並未造成損害,因此並未判賠消費者請求健康受侵害的精神慰撫金。

http://udn.com/NEWS/MEDIA/8231611-3177895.jpg?sn=1381963354774

消基會:法官消保素養該提升

「我們對這個判決不服會上訴!」塑化劑風暴,消基會進行團體訴訟求償廿四億元,法院判廠商賠償一百廿萬元。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表示,她認為法官對消費者保護的素養應該再提升。

「行政院鼓勵消基會為塑化劑受害者提團體訴訟,衛生福利部卻提出塑化劑無害人體報告。」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說,法院作了「保守、安全卻不利消費者」的判決。

他說,塑化劑風暴發生後,行政院鼓勵消基會為受害者提團體訴訟,並提撥預備金補助,但國民健康署在網站「食品中塑化劑汙染衛教手冊」中,卻提出塑化劑進入人體後會在短時間排出,對健康並未造成損害。

他表示,這個衛教訊息,成了被告廠商的在法庭上答辯利器,也等於替業者解套。他表示,法院沒詳細調查塑化劑危害,即根據主管機關公布的衛教訊息輕判業者,判決保守卻很安全,但對受害消費者毫無幫助。

徐則鈺指出,新型態公害事件層出不窮,舉證不易,要消費者舉證並不符公平正義,先進國家對公害舉證有較寬的認定。

他表示,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如消費者不易或不能證明其實際損害額時,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以每人每一事件新臺幣五百元以上二萬元以下計算。」

這條法令六月公布實施,不溯及既往,塑化劑案雖無法適用,但希望未來二審法官能參考此法令立法精神,從寬認定消費者受害情節。

衛福部:希望二審法院再考量

「希望二審法院能再考量」,衛生福利部發言人王哲超昨天表示,塑化劑確實造成各界恐慌,這次判賠金額與民眾期待有落差,衛生福利部絕對支持消基會上訴。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代理署長許銘能也承諾,若消基會需相關資料,一定全力提供;但對消基會批評食藥署在網站宣稱塑化劑廿四小時就會排出體外才讓法官「輕判」,許無奈表示,食藥署只是做好資訊公開。

「一定支持消基會上訴。」今年七月才從食藥署卸任的康照洲,聽聞法院判決結果如此表示。但康照洲對於上訴結果並不樂觀,他說,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要十年才看得出來,短期內法律上很難證實消費者健康不佳是受到塑化劑影響。

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也說,塑化劑對人體有潛在毒性是千真萬確的事,但就連醫師都很難證實健康不佳與塑化劑的因果關係,何況是法官,「有這樣的判決結果,並不感到意外。」

(聯合報)
--
塑毒案宣判 561人求償24.9億 只賠120萬

以24億9000萬元天價,創下國內集體訴訟最高求償金額的塑毒食品案,新北地方法院歷經1年半審理,17日審結,僅判賠120萬7868元。其中一業者更僅被判賠1瓶特價鋁箔包運動飲料的價金9元。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氣憤地說,纏訟這麼久,卻出現「拿個10元銅板還要找1元」的判決,簡直整人。

另承審法官認為統一、金車等下游廠商係在不知情下「誤用」塑化劑原料,加上國民健康署指稱塑化劑可在24小時內代謝排出,且無民眾提出檢驗報告等情,將懲罰性賠償、精神損害等全數駁回。

民國100年3月衛生署技士楊明玉查出昱伸、賓漢等食品原料工廠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大量販售給中下游食品業者,引爆震驚國內外的塑毒風暴。

消基會去年3月接受561名消費者委託,對昱伸、賓漢及統一等35家公司提出求償78億餘元集體訴訟,後考量精神賠償額度等因素,將金額縮減為24億9000餘萬元,遭求償公司及業者包括昱伸、賓漢共74名。

經過審理,除了求償人數減至200餘人,另有20多位民眾與3家業者和解撤告,昨日有18家業者遭判賠120萬7868元,僅求償金額的1/2000。由於捲入業者多,承審法官足足花了6分53秒才念完判決主文。

其中百晟生技判賠84萬253元,為賠償最高者;名牌食品「悅氏運動飲料」僅需賠9元,為賠償最少者;賓漢、昱伸均須負賠償責任。受害民眾抨擊,「10元拿去不用找了。」

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表示,判決「只是要求業者退還買賣價金」,精神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全遭駁回,消基會將提上訴。他強調,本案訴訟主力是精神損害賠償,其中單人最高求償金額超過1億元,但新的食管法56條雖無溯及既往效力、法官也未在本案援引修法精神判准,僅判賠買賣價金,他「感到非常非常失望!」

法院認定無害人體 國健署塑化劑衛教手冊 扯後腿

塑化劑團體訴訟一審宣判出爐,消基會求償20多億元,法院僅判廠商共須賠償120萬元,讓消基會大失所望。消教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塑化劑為國內第一宗因食品安全問題提起的團體訴訟,消基會將針對法院判決再提起上訴。

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表示,判賠金額只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金額,未包含精神等其他損害賠償,他對判決結果感到相當失望。

徐則鈺指出,法院依國民健康署塑化劑衛教手冊,指出「人體試驗研究顯示,DEHP進入人體後,絕大部分可在24至48小時內由尿液或糞便排出;DINP在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排出,其餘由尿液排出」,認定塑化劑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成為官司敗訴的決定因素。徐則鈺不滿地表示,為了打這宗集體訴訟求償官司,行政院消保處也協助民眾討公道。沒想到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卻扯後腿,在官網上放置「動物實驗」數據。徐則鈺說,消基會當初獲悉後,就立刻去函要求撤下。沒想到國健署置之不理,業者也利用「食用塑化劑可在1天內代謝」說詞脫罪。

徐則鈺反問,若塑化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當時含塑化劑產品全數下架、回收,業者是否可申請國賠?張智剛也認為,若以此推論,塑化劑對人體無害,塑化劑為何不開放添加?這樣的推論存在邏輯矛盾。

徐則鈺說,消費者往往發票早就弄丟,很難證明長期、大量食用,加上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果關係舉證困難,加上不能添加不代表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未來上訴將再尋求更多專家、學者意見,強化塑化劑對健康可能產生的風險。

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認為,消費訴訟具有公益性,若不去追討廠商不法利得,廠商就永遠有誘因做違法的事。若消費者舉證困難、受損害人數眾多,他認為應修法由法部或政院消保處直接提起公益求償。

衛福部挺消基會再上訴

塑化劑團體訴訟結果出爐,消基會指出判決關鍵在於法院依衛生福利部衛教手冊,認為塑化劑會從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衛福部回應,國健署資料是綜合當時國內外塑化劑相關研究就科學實證如實陳述。

衛福部強調,塑化劑造成消費者恐慌及權益損失,地方法院一審判決賠償金額偏低,值得再考量。衛福部將進一步收集近1、2年來塑化劑的最新研究,若消基會需要,衛福部將提供資料,支持消基會再上訴。

考量消費者訴訟時可能面臨證明食品危害人體健康的困難,衛福部常務次長兼食品藥物管理署長許銘能表示,將研議修法,改由業者負起舉證責任,證明所製造、販售商品對人體健康沒危害或風險可被接受。

(中國時報)
--
色素劣油賺暴利 老闆死不認錯 大統54食用油均添加遭下架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以低價油等添加調色劑銅葉綠素,混充橄欖油販售案,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彰化衛生局昨會同檢方查出該公司生產的橄欖油、葵花油等54種品項的食用油,都違法添加銅葉綠素。衛生局除在工廠查封近萬瓶,並要求市售產品全下架。大統董事長高振利昨雖出面道歉,並同意無條件退貨,但他仍不認錯,辯稱是管線污染才造成品質不純,還指銅葉綠素是健康食品。

嘉南藥理大學食品科技系教授鍾玉明表示,在食用油裡加入調色劑銅葉綠素,可讓原本淡黃色的低價油呈現橄欖油的綠色,是欺騙行為。用過大統油的桃園李姓婦人氣得大罵:「大統是把消費者當傻瓜嗎?賣假貨還有臉說是健康食品。」
彰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林毓芬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明訂銅葉綠素不得用於食用油。

嚴重恐致肝腎病變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陳冠興表示,銅葉綠素若長期、過量食用會傷肝,恐致肝炎、肝硬化,尤其肝腎病變、慢性病患和貧血患者應避免食用。
彰縣衛生局昨會同檢方再度到彰濱工業區大統長基公司調查,發現所生產的橄欖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等共54款品項,及幫台糖代工的葡萄籽油都違法添加銅葉綠素,當場查封9598瓶、共1萬6596.7公升,衛生局人員同步前往各賣場監督相關市售品全下架封存。

曾被檢舉油品不純
衛生局指出,大統長基公司油品市佔率約1成,其中標榜進口百分之百純度的橄欖油,真正橄欖油含量卻不到一半,大都摻了低品質的棉籽油、葵花油,故售價雖比其他品牌純正的橄欖油便宜約2成,仍有高利潤可圖。而棉籽油吃多可能有害男性精蟲,業者根本不顧消費者健康。
去年該公司曾被檢舉油品不純,當時高振利即推稱管線污染,被罰了4萬元,這次衛生局還發現大統生產的部分花生油添加化學香精,故衛生局指絕不可能是單純的管線污染造成,因此一定會追查到底。

民眾可持收據退貨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任技正王慧英昨說,已發函各地衛生局,針對轄內油脂工廠全面清查產品的配方、製程、標示等,尤其標榜「百分之百」或「純」的產品是稽查重點,若查獲摻其他油品假冒或添加禁用的銅葉綠素等,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最重可罰1500萬元。監院昨也派3名監委調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地方政府有無違失責任。
大統長基公司昨在網站上公布,消費者憑收據無條件向原購買通路退貨,也有專人接聽電話協助辦理退貨事宜。台糖昨也表示,委託代工的葡萄籽油已配合下架,庫存產品也會封存,並讓消費者全額退貨。

退貨資訊表
◎退貨方式:可攜帶油品(無論開封與否)及發票、收據向原購買的通路商(如賣場、便利商店或雜貨店)辦理退貨。
◎洽詢電話:消費者若不便向原通路辦理退貨,或退貨有問題時,均可撥打0800-066-200或(04) 791-0156分機136、192,由專人辦理退貨。
資料來源:大統長基公司

大統下架產品表
★不飽和冷壓黃金葡萄籽健康調和油
★不飽和義式雙多酚健康油
★益多酚芥花健康油
★益多酚葵花健康油
★益壽多酚健康油
★茶多酚健康油
★綠茶多酚健康油
★義式冷壓雙多酚健康油
★歐式冷壓益康多酚精華油
★歐式冷壓益康多酚益壽健康油
★優質醇義式冷壓葵花精華健康油
★優質醇歐式冷壓益多酚精華健康油
★優質醇義式雙多酚益康精華油
★優質醇義式冷壓益多酚健康酥炸油
★葡萄綠茶多酚健康油
★不飽和歐風多酚益康油
★義式冷壓多酚健康油
★義式多酚風味健康油
★純橄欖油
★進口橄欖油
★新進口橄欖油
★特級橄欖油
★100%進口純橄欖油
★100%特級橄欖油
★優質醇保鮮橄欖油
★優質醇鮮綠橄欖油
★橄欖耐炸油
★特級橄欖油(方形)禮盒
★(新)特級橄欖油(方形)禮盒
★葡萄籽油
★100%頂級葡萄籽油
★優質醇葡萄籽油
★橄欖葡萄籽油
★進口葡萄籽油
★進口葡萄籽油(方形)禮盒
★歐風冷壓益多酚健康比例調和油
★義式多酚風味健康比例調和油
★優質醇炸酥油
★冷壓鮮綠黃金苦茶籽油
(特橄+進葡)禮盒
★台糖葡萄籽油
資料來源:彰化縣衛生局
註1:共41種品名,依公升數、包裝不同下架54款商品
註2:台糖葡萄籽油為大統代工

對員工苛刻產品品質沒在管

離職踢爆
爆發食用油風暴的大統長基,雖兩度被衛生單位驗出橄欖油「偷工減料」欺騙消費者,但董事長高振利卻不承認,嘴硬指是管線老舊殘留油品導致成分不純,讓消費者氣結。該公司一名離職呂姓員工說:「他(指高)就是個苛刻老闆!」對員工薪資、生產成本斤斤計較,但對產品品質卻沒那麼多要求,當然會出事。

生產機器沒洗乾淨
61歲高振利是彰化縣溪州鄉人,父母經營飼料工廠,但他以飼料工廠粉塵多、會影響健康,不願接手父母事業,23歲退伍後到台中創業。熟悉他的地方人士說,高起初自製花生油、麻油、苦茶油,推銷給傳統市場和小吃攤,當時他都說「賣給你的油我自己也在吃」,博得客戶信賴,順利打下基礎,在食用油界佔有一席之地;沒想到如今油品卻做假,兩相對照實在諷刺。
離職呂姓員工指出,大統在生產製程中更換不同油品時,經常都只用高壓空氣機簡單清洗後就繼續製油,殘留油品當然影響品質,「自己亂搞還拿來當做假藉口」。彰濱工業區廠商則說,高振利為人低調、做事內斂,不太與人交往,廠商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驚訝,直說:「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敢做這樣的事。」記者詹智淵

【報你知】銅葉綠素 蠶排泄物提煉
壢新醫院營養科主任廖美玲說,銅葉綠素(Copper Chlorophyll)提煉自蠶的排泄物,可做為食品添加物,是一種合法食用色素。國內准許添加在調味乳、湯類、非酒精類飲料、烘焙食品、果醬、果凍及口香糖內,調色讓食品呈現綠色的作用;但禁止添加在食用油裡,因為可能影響油品穩定性,導致油品變質,且銅葉綠素攝取過量,可能造成肝、腎負擔,輕者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重者導致肝硬化和溶血反應。

(蘋果日報)
--
大統劣油混很大 74種油品全下架

大統特級橄欖油爆出混摻低價油及銅葉綠素事件連環爆,檢方昨天發現,大統長基公司生產的葡萄籽油也摻雜葵花油,更離譜的是花生調和油竟然沒有花生油成分,而是由芥花油、沙拉油及花生油精調和而成,標榜百分百的芝麻油也混入沙拉油。

花生調和油沒花生油 純芝麻油混沙拉油

彰化縣衛生局昨天到彰濱工業區線西區的大統廠區查封五十四種油品,晚上又再度查封十五種花生油品及五種芝麻油品,共查封七十四種油品,總計二萬一千多瓶、三萬五千多公升,並要求七十四種油品全面下架。大統公司約有一百多款食用油品,稽查人員說:「大統的油品幾乎都查封光了!」

經營卅六年的大統長基食品公司,因為便宜又大瓶,外傳在台灣食用油品市占率近四成,該公司副總則低調表示,市占不到三成。彰化縣衛生局從大賣場鋪貨情況保守估計市占率在二至三成之間。

傳大統市占率近4成 衝擊食安

前天驚爆標榜百分百純正的大統特級橄欖油混摻葵花油、棉籽油等低成本油品,甚至被檢方及衛生局懷疑橄欖油成分只有四十%,風暴昨天持續擴大,大統連葡萄籽油、花生調和油、芝麻油也都摻雜其他油品。

大統公司董事長高振利及副總王清龍昨天向社會大眾鞠躬道歉,解釋油品之所以出現混摻,是剛生產葵花油後再生產橄欖油,才不小心把不同油品混合一起,並非故意。

高振利還說,官方指控大統特級橄欖油只有四十%橄欖油,他敢保證橄欖油成分至少八十%。至於用銅葉綠素調色,高振利表示,銅葉綠素在國外是很高檔的健康食品。王清龍也強調,公司只有橄欖油和葡萄籽油添加銅葉綠素,其他產品都沒有添加。

54種油品可能都違法添加銅葉綠素

除了油品混充之外,衛生局昨天發現大統高達五十四種以上的油類產品都可能含有不能添加於油類的色素「銅葉綠素」,除了橄欖油、葡萄籽油之外,還包括苦茶油、芥花油及各種調和油。

衛生局人員昨天到廠區將庫存全數查封,並要求市面產品全部下架。衛生局人員昨天也到全聯、家樂福等大賣場採樣非大統品牌的食用油一併送驗。不過目前大統除了特級橄欖油之外,其他產品暫無退貨方案。

另外,台糖委製代工的「台糖葡萄籽油」也因添加銅葉綠素而「中彈」,衛生局昨天也下架九千五百五十二瓶,計四千七百七十六公升。

棉籽油價僅橄欖油1/8 混充牟暴利

大統油品涉嫌標示不實、摻偽棉籽油等其他油品、違法添加銅葉綠素調色,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許銘能表示,目前還要進一步化驗,以評估成分是否有危害人體之虞。檢調單位也正在了解產品在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影響規模,已要求衛生局加強抽查其他油品,並將公佈合格與不合格產品名單。

棉籽油傷身 會損害肝、血管等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棉籽油的價格僅為高級橄欖油的八分之一,其他油品也比較便宜,混充就可趁機牟利;最可怕的是,棉籽油會造成身體不良影響。大統橄欖油以棉籽油混充比例高達二成至二成五,價格可省下一大半,目前中國還在用棉籽油,台灣廠商若以棉籽油混充,簡直是暴利。

食藥署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表示,食藥署不准油品添加銅葉綠素,就是因為要避免業者謊稱油品是橄欖油。如果成分混合多種油,依法都要載明「調和橄欖油」,且依照比重多寡依序詳列成分。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政府近兩年才開始要求調和油的標示,市面上大部分橄欖油幾乎都有混雜,卻不一定有清楚標示。其實百分之百的純橄欖油保存期限短,需要冷藏,帶有墨綠色澤,且底部會有渣渣沉澱,有天然葉綠素,不需額外添加,也不需刻意去除。

大葉大學教授食品生技博士張基郁表示,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達七十三%,為經常使用的油類中最高,葵花油、葡萄籽油等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在五十%以下,橄欖油穩定度較好,因此價格也較貴,被譽為「地中海的液體黃金」,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助於循環系統,注重養生者常會使用橄欖油,台灣使用率很高。

張基郁也表示,最可怕的是,棉籽油含有棉籽酚,會傷害肝、血管、腸道及神經系統,在老鼠實驗中,也驗證對生殖系統會造成傷害。

(自由時報)
--
胖達人翻版!摻香精 大統花生油完全沒花生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製造調和油案,彰化檢方和衛生局調查發現,大統生產的十五款花生風味調理油,都沒有花生,而添加香精調製,全案有如胖達人翻版。

彰化地檢署檢察長鄭文貴說,檢察官愈查愈心驚,柴米油鹽醬醋茶是開門七件事,檢方決定和衛生局主動出擊,全面了解市售瓶裝食用油的品質,追查是否有類似大統欺騙消費者的不法情形。

昨天下午衛生局立即配合檢方,針對市面上各廠牌的橄欖油、葡萄籽油、葵花油、苦茶油、玄米油及調和油進行抽驗,共取樣卅九件送驗。

檢方表示,根據扣案的大統配方表,大統一百多種產品中,高價位的橄欖油、葡萄籽油和花生油,共有五十九種品項都添加食油禁用的銅葉綠素。

衛生局已封存五十九項問題油品,共二萬三千多箱、三萬七千多公斤。食品檢驗科長林毓芬說,十五款沒有花生成分的花生風味調理油,根據配方顯示,是用沙拉油、芥花油調和後,滴進花生香精而成。

林毓芬表示,大統不僅花生油沒花生,標榜含有橄欖油益多酚成分的葵花健康油,也沒有橄欖油成分。另款聲稱百分百的特級橄欖油,幾乎完全用棉籽油、葵花油調製,橄欖油成分是微量。

由於大統還替台糖代工生產葡萄籽油,檢方與衛生局查出,大統代工的葡萄籽油純度只有百分之十,其餘九成是棕櫚油和芥花油。台糖已決定中止合約,將對大統公司採取法律行動。

衛生局表示,大統食用油的市占率超過百分之十,下游盤商和商家分布十六縣市共九百四十五家,衛生局已通知各縣市衛生局協助下架。

檢方昨天也再度到大統彰濱廠搜索並偵訊相關人員。據悉,負責人高振利對他一手研發的獨家配方,十分有信心,供稱配方只有他和調配室課長溫瑞彬、作業員周昆明知道。

檢方將溫、周兩人都列被告,兩人在偵訊時坦承根據高交付的配方調製油品,高也只好改口承認,檢方因他之前已一百萬元交保,訊後將三人請回。但高離開地檢署接受媒體訪問時又公開否認。

辯「管線汙染混到油」衛生局罵太扯了

彰化大統長基食品疑製造「調和油」欺騙消費者,業者卻振振有詞辯稱是管線遭汙染所致,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痛批「太扯了!不可能!」檢方哈哈大笑不回應。

彰化大統有五十多種產品都是調和油,卻聲稱是純度百分百的橄欖油等油品;有的油品如花生油,連花生成分都沒有,而是添加香精調製。葉彥伯表示,有些油品甚至用三種油脂混合,「讓人眼花撩亂」。

「怎麼可能是汙染混到」,葉彥伯表示,大統生產的特級橄欖油,裡面完全沒有橄欖油,而是由沙拉油、葵花油、棉籽油再加色素銅葉綠素混成,再刻意調配脂肪酸比率接近橄欖油,「太扯了!」

「這根本是胖達人事件翻版。」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直言;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也說,「這次事件嗅到胖達人的味道。」

彰化地區麻油業者表示,純花生油零點六公斤要一百八十元,大統花生風味特香調理油兩公升賣一百九十六元,「用膝蓋想」都知道有問題。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這次事件是民眾在八月透過部長信箱檢舉,轉由彰化縣衛生局抽驗發現有異,才由檢調介入調查;她說,「這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是對與錯的問題。」

有機農業專家陳世雄也說,根本不可能是「不小心混到」,真正的橄欖油有橄欖的原色和果香,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和不飽和脂肪酸,但廠商竟添加銅葉綠素染色,實在很沒良心。

銅葉綠素含有銅離子,葉彥伯說,銅葉綠素只能加在口香糖、泡泡糖裡,因我們不會每天都吃口香糖,但依規定不能加在食用油內,若加在每天食用的油品,長期累積體內就會對肝、腎造成傷害。

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副教授柯耀筆說,一般食用油製程分壓榨、萃取及提煉,橄欖油是用攝氏廿五度冷壓榨方式製成;業者製造調和油再用銅葉綠素上色,以假亂真。

陳世雄等專家表示,混充的橄欖油只要把顏色、聞起來的味道與純橄欖油做得一樣,消費者靠肉眼、味道根本無法分辨真假。他們一致呼籲,政府除了加強食品查緝抽驗,加重罰則,杜絕不法。

http://udn.com/NEWS/MEDIA/8231593-3177893.jpg?sn=1382049751607

大統董座道歉…推給製程 卻向檢認了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涉嫌以廉價油混充純橄欖油等食用油,董事長高振利昨向消費者道歉,堅稱是「製程及包裝疏失」,絕無製作假油,會負起法律責任。

大統爆出假食用油事件,高振利推給管理疏失。他說,因產量大,管路和包裝過程出問題,原先的管路做過葵花油,接著再裝橄欖油,「稍微有點混合到,這是員工不小心的管理疏失。」高振利和副總經理王清龍向大眾鞠躬道歉。

對於橄欖油和葡萄籽油都摻銅葉綠素,高振利表示,銅葉綠素在國外是合法的健康食品,一公斤好幾千元台幣,用來做口香糖;但衛生局說,葉綠素是天然食品,銅葉綠素是人工合成染色劑,吃多了造成肝腎負擔。

高振利昨堅稱製程疏失,面不改色,但在檢察官偵訊時,他和公司調配室幹部坦承使用廉價食用油調製。

高振利以「純正的花生油」起家,闖蕩四十年,成了在食用油界的傳奇人物。但主管機關驗出大統花生油沒有花生,靠花生香精「加味」,加上用廉價油混製高價橄欖油牟利,面臨信用破產危機。

高振利是彰化縣溪州鄉人,廿三歲退伍後開始賣花生油、麻油,兩年後自立門戶,創立大統油行。

大統產品走中低價位,打進國防部福利總處、全聯福利中心等通路,迅速崛起。大統油品項目不斷擴充,高振利事業版圖也快速擴張,五年前跨足醬油事業。

去年初,高振利花大錢買下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兩千多坪土地,建造歐式庭園的醬油觀光工廠,現正打造民宿。

彰縣府將代消費者向大統求償

彰化縣政府昨決定成立求償小組,為受騙的全台消費者向大統長基公司集體求償。

法制處長簡金晃說,消費者持購買發票等憑證,到彰化縣政府第一辦公大樓的服務中心留下姓名、電話和身分證字號,縣政府將代為集體求償,聯絡電話1950,或(04)7222151轉9總機洽服務中心。

新北市法制局昨也召集轄內各大通路商,下令針對大統生產的所有油品進行回收退貨。

新北市消保官李大鵬表示,民眾、通路商只要能出示證明,大統公司不得拒絕退貨,若消費者不便向原通路商辦理退貨,或不知向哪一家通路商辦理退貨,可洽0800066200、(04)7910156轉10線、(02)82282109轉3線。

大統公司表示,目前旗下所生產的所有食用油品,消費者都可以憑油品容器、購買發票、收據或其他可證明曾購賣過的文件,向原購買通路商如愛買、家樂福等辦理退貨。

彰化縣政府曾為大統公司行銷產業文化,宣傳觀光工廠的特色,沒料到大統食用油產品蓄意欺瞞消費者,縣政府很氣憤「挨了一記耳光」,昨天研議對大統的五十九項不實油脂產品採一件一罰,估計罰款至少一千萬元。

大統代工 台糖葡萄籽油回收

彰化大統長基公司涉販售假橄欖油,台糖公司委託代工製造的葡萄籽油也遭殃,台糖副總經理江銘宏昨天表示,消費者可憑發票或商品,至台糖旗下通路辦理退貨,或撥打免費服務專線○八○○○二六一六八洽詢。

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從葡萄籽冷壓精製成的葡萄籽油,備受民眾青睞,但價格不便宜,是一般沙拉油的四倍。

江銘宏說,台糖內部自有油品事業部,大宗生產沙拉油,但葡萄籽油為小品項目,二○○八年起委託大統公司代工生產,一年產量約四、五萬罐。

其實台糖曾把葡萄籽油送至食品安全認證公司(SGS)檢驗,但檢驗範圍有限,僅限生菌數、重金屬含量等,且無異常報告,直到檢方搜索才發現廠商「配方」及摻雜葵花油。

檢驗機制失靈 食安難把關

繼「混充米」之後,國內又爆出業者以廉價食用油調製「混充油」牟取暴利,再次重創消費者信心。最讓人驚訝的是,業者揩消費者的油,竟然連染色劑、香精都加進油裡,和前年的塑化劑、今年的毒澱粉事件如出一轍。

「花生油沒花生、高價米混劣等進口米」,這些食材餵養普羅大眾,原本再單純不過,卻遭不肖業者糟蹋,以致好不容易打造的「台灣製造」優質品牌,也跟著信心崩潰,除了業者因利無良,民眾仰賴的食品檢驗機制,在幾次食安事件中都告失靈更是關鍵。

業者對於自家產品原料調配,都以商業機密為由,不願透露「祕方」或「配方」,業者設下的這道「鎖」,即使有產品標示制度把關,業者總能找到灰色地帶規避。

依目前食品衛生管理法,衛生主管機關對食品業者,僅能就食品的製程或管理稽查,無法要求業者清楚交代配方,使配方內容難以透明。這次大統特級橄欖油添加染色劑、花生油加香精,若無知情者檢舉,檢方接著搜出配方表,真相恐難浮上檯面。

想靠抽驗下游產品讓不法現形也如緣木求魚。別以為地方政府動不動就公布乾金針花含二氧化硫、豆干含防腐劑等食品檢驗結果,就相信政府真能為民眾食安把關;如果未掌握特定成分做檢驗,主管機關能驗的項目有限,染色劑、香精仍是漏網之魚,遑論「順丁烯二酸」這類鮮少聽聞的毒澱粉添加物。

簡單地說,如果不建立產銷履歷制度,也不改變食品檢驗現狀,為國內食安把關,永遠只是空談。

大統油問題 民眾電話叩叩問

大統長基公司販售的油品不僅混充,還添加禁用的染色劑銅葉綠素,昨天下午台南市衛生局接獲許多民眾詢問電話,大家都擔心自己吃下問題油。

彰化衛生局昨天通知台南市衛生局,指大統長基公司生產的油品中,共有53項含有銅葉綠素,由於品項繁多,衛生局今天前往仁德台糖嘉年華及新營家樂福等賣場,了解業者是否全數下架。

原本前天只傳出大統長基販售的數款油品有問題,但昨天下午增加到53項,下午起衛生局就接獲許多民眾電話,除了問買的油是否在53項之中,還有民眾詢問「大統益跟大統長基是不是同一家」。

據了解,大統益是統一集團的關係企業,位在官田區,也是一家販售油品的公司,由於與大統長基的名稱相似,讓消費者搞不清楚難以安心,大統益遭波及,昨天也接到不少民眾詢問電話。

衛生局表示,目前尚未決定是否接受民眾送驗油品的要求,將視後續回收情況而定。

大統橄欖油 桃縣賣場全下架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製造「100%特級橄欖油」,被查出摻雜不可以使用於油品中的「銅葉綠素」,桃園縣衛生局昨天稽查縣內大潤發、全聯福利中心等賣場以及超市,發現業者都已經下架,並未陳列大統特級橄欖油等問題產品。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指出,「銅葉綠素」是法規准用之食品添加物,可用於口香糖及泡泡糖,用量以銅(Cu)計為每公斤含0.04公克以下,膠囊狀、錠狀食品用量為每公斤0.5公克以下,但不可用於食用油之中,因此,大統長基食品公司油脂產品添加「銅葉綠素」,已經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8條規定,依法可以處以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要求食品業者,應慎選並合法使用食品添加物,若製程中有使用單方食品添加物,應取得「衛生福利部食品添加物許可證」,所製造各項食品應符合衛生署所訂定之各項食品衛生標準及食品衛生相關法規,並應落實自主管理。

衛生局呼籲民眾,如果發現有不法使用食品添加物於食品中,可以向衛生局檢舉,共同維護縣民的健康,衛生局食品安全檢舉專線0800285000。

(聯合報)
--
大統又爆香精花生油 沙拉油+芥子油 與花生無關

彰化檢方偵辦大統長基公司黑心橄欖油案,17日進一步查出,該公司製造的花生油,竟然完全沒有花生油成分,而是以沙拉油混合芥子油,再以化學香精─花生油精提味而成。檢察官已經指揮衛生局封存,案情升溫。

還有哪些油有問題

黑心橄欖油案,檢方前天傳喚負責人高振利到案,諭知100萬元交保、限制出境,該公司調配室溫姓科長及周姓員工也列被告。襄閱主任檢察官黃智勇說,檢方跟消費者一樣,「很想知道還有哪些油有問題?」

彰縣衛生局月前接獲檢舉,開始追查大統長基公司販售的100%特級橄欖油,發現案情不單「純」,該產品不僅摻混廉價葵花油及棉籽油,還添加未經核准添加在食用油品的「銅葉綠素」。

檢方與衛生單位昨再度進到大統長基公司封存可疑油品及執行賣場的油品下架外,更擴大查出花生油系列產品,也大有問題。

沒花生的花生油!檢方透露,大統生產的花生油系列產品,經查完全沒有花生油成分,而是以沙拉油、芥子油混合,再加入「花生油精」做出花生油的味道,跟「胖達人案」如出一轍。衛局封存花生油系列產品15個品項,1萬199瓶、1萬7648.7公升。

胡麻油也摻沙拉油

另一項冬天最熱門的食用油「胡麻油」,大統公司強調成分是百分百。但檢方卻查出是以部分胡麻油摻混沙拉油製成,共封存胡麻油系列產品5個品項2069瓶、106公升。

這項發現,檢方當場偵訊公司負責人高振利。高振利在檢方訊問時,態度相當配合,對於涉嫌在花生油、胡麻油等產品內摻用化學香精等情節,都詳細回答,也承認是事實。

衛生局食品衛生管理科長林毓芬說,大統長基公司使用的花生油精、胡麻油精雖然是合法添加物,但不能混在油品中。パン達人案是標示不符問題,大統黑心食用油案還更嚴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3-10-18/Clipping/656/B02A00_T_01_04.jpg

銅葉綠素 高溫加熱 彰基毒物科:小心銅中毒

彰化檢方和衛生局查出大統長基公司製造53項油品全添加銅葉綠素著色劑,連花生油、胡麻油也全以香精調味,消費者痛罵「太黑心了」、「想吐」。彰化基督教醫院毒物科中心主任蔡宗憲指出,銅葉綠素經高溫加熱,會產生化學式變化,長期使用,有銅中毒危險。

大統長基欺騙消費者,其他生產油品大廠私下透露,低價油品進行混調的動作會有,但是不可能標榜純度百分之百的油品還放染色劑,「太大膽了,想不到會有人這麼幹!」

蔡宗憲指出,銅葉綠素在食品管理法裡當色素使用,在常溫狀態下是穩定的。但是仿天然化合物,規定也只能添加在口香糖和泡泡糖內,且有一定的用量限制,有實驗直接注射白老鼠靜脈,導致死亡。蔡宗憲說,銅中毒會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肝功能會被破壞,神經系統受損,也是屬於銅中毒的範圍。

彰縣府教育處長、大葉大學食品暨應用生技教授張基郁指出,最怕銅葉綠素分離出銅離子,天天使用,也會影響知覺等功能,增加肝、腎負擔。

台糖委託代工 葡萄籽油淪陷

知名食用油大廠大統長基公司,以低價棉籽油混充高價橄欖油,生產53項油品全添加銅葉綠素,風暴越滾越大,台糖委託代工的「台灣葡萄籽油」也淪陷。

產品遭大統摻劣油牽連的台糖昨宣布,委託大統長基食品廠代工生產的「葡萄籽油」即起全面下架,並無條件接受消費者持發票或瓶罐於台糖蜜鄰商店、量販店等自營通路退貨。只要檢調結果確定,也將針對損失及商譽,一併向大統長基食品廠求償,目前葡萄籽油台糖年銷約5萬瓶。

台糖表示,大統長基未依台糖契約要求,擅自在進口葡萄籽油中摻合其他食用油(葵花油)及著色劑(銅葉綠素),因此未來將對其求償相關損失。台糖也將再次把「葡萄籽油」送SGS公司檢驗相關添加物,如消費者有問題也可撥打免費者服務專線0800-026168。

去年大統長基就被檢舉橄欖油以低劣油混充,衛生局從脂肪酸比例發現有問題,廠方拒絕提供配方和進貨原料表。

彰化縣衛生局昨天清點,包括葡萄籽油、芥花油、益多酚健康油、健康酥炸油、苦茶籽油等,高達53種品項,全添加銅葉綠素。依規定銅葉綠素只能使用於口香糖、泡泡糖,用量為0.04g/kg以下,使用於膠囊狀、錠狀食品,則為0.5g/kg以下。

衛生局緊急通報衛生福利部藥物食品管理署,漏夜聯繫16縣市、945家廠商,全面下架,並啟動全面抽驗所有生產食用油廠家和各項油品,增加銅葉素檢項。

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100萬元交保後,昨回到廠區,仍振振有辭,「銅葉綠素是高檔、健康的食品,1公斤好幾千元,國外日常也吃去下,是台灣不會用。」至於橄欖油一半甚至全以沙拉油、棉籽油混充,高振利辯解,「工廠日產100多噸的油,製程管路難免有其他油混入,是管理和包裝問題。」但比例高得離譜,高振利和經理最後鞠躬道歉,表示「要向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和美國消費者道歉。」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