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40424 房價篇

非自住房屋稅 增至3.6% 打房修法 最快今年實施 影響40萬戶

政府打房不遺餘力,立法院財委會昨初審火速一讀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法,非自住房屋稅提高至百分之一點五至三點六,自住房屋稅維持百分之一點二不變,若是立院三讀通過後最快今年就可實施、明年開徵,預估全台同一縣市持有兩戶以上住家房屋約四十萬戶將受到影響。



外界對於自住與非自住房屋定義十分關心,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初步構想是夫妻必須是一戶,因為夫妻有同居義務,不能各自有一戶,若是買房給直系尊親屬與成年子女都可算是自住屋,買給未成年子女則不算。

跨縣市囤房成漏洞
立委羅明才質疑,如果小孩考上南部成大,住北部的父母買房給小孩為何也要多課稅?張盛和說,能購買給未成年子女的多是有錢人,多繳一點稅也是合理。張強調,精確的自住與非自住定義於一個月內提出。
財政部推估,非自住房屋稅調高後,一年稅收估增六點七五億元至十六點二億元。由於目前房屋稅是由各縣市政府開單,無總歸戶,民眾在各縣市買房都可能被視為自住屋,並適用最低稅率,也就是說住北市的民眾名下有房,跨到新北買屋,第二棟並不會被認為非自住房屋,成為跨縣市囤房的漏洞。
張盛和回應:「跨縣市協調比較麻煩,但較過去至少已經是個進步。」記者昨晚向賦稅署官員求證,官員說,他們未來會採定戶籍認定,所以不會讓跨縣市炒房機會發生。至於持有多少戶要開始累進稅率,希望由地方政府彈性制訂。

「各一戶應算自住」
新北市財政局長呂衛青表示,一讀通過的房屋稅從百分之一點五起跳,比目前自用住宅房屋稅百分之一點二增加零點三,樂觀其成。呂說,若民眾在新北市及台北市皆有住宅,不管是非自住或自住皆以百分之一點二徵稅。
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副局長葉國居指出,目前只要是住家,各縣市執行的房屋稅率就是百分之一點二,自住或非自住的稅率沒有差別。高市財政局副局長曾美妙表示,若房屋稅率確定調整,市府當然會配合,高市目前自住房屋稅率是百分之一點二,非自住是百分之二或三,地方最期待的還是中央能對自住、非自住作出明確規範,往後執行可減少爭議。
五十歲陳先生說,跨縣市雖有囤房空間,但因高價值的不動產主要是在北市,就算有錢也不一定想到其他縣市置產。四十二歲的林小姐則認為,同一家庭父母兄弟、子女都應可持有一戶房屋算自住。

料脫手賣房案例增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產業顧問劉佩真說,民眾雖可能跨縣市囤房,但政府打壓房市的方向明確,脫手賣房案例應會變多,供給面擴大,使投資房產獲利變小,這樣購屋者不會進場,對房市不利。

財政部對自住、非自住屋的初步構想
◎自住戶
.買屋給父母
.買屋給成年子女
◎非自住戶
.夫妻有同居義務,不能各自一戶,兩人名下有第二戶
.買屋給未成年子女
.買屋給兄弟姊妹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424/LB10/LB10_003.jpg

房價所得比「應降至8倍」

財長看法
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全球第一,高達十五倍,立委昨在立院詢問財政部長張盛和究竟幾倍才合理?張盛和回答,各縣市不一樣,像是北市、新北市比較高,台南與嘉義較低,但整體而言,七至八倍較合理。

青年宅宜只租不售
對於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所稱,房價所得比要從十五倍降至十倍,立委昨天也問張盛和花幾年比較合理?張說:「心中沒有數字。」但他認為,不動產政策要改弦易轍,青年住宅不要賣,應只租不售,否則就算房價跌三成,年輕人一樣買不起。
張盛和說,張金鶚宣示兩年房價降三成的說法是有前提的,指的是用盡所有工具,但如果兩年內房價降三成其實是快速硬著陸,一旦房價很快掉下來,金融業會變災難。
張盛和說,目前銀行只做過房價跌價兩成的壓力測試,若房價跌三成,金管會要備戰。而房價即使跌三成,年輕人一樣買不起房,要讓年輕人有房子住,可效法瑞士與德國「只租不售」。張說,台灣的房屋持有率太高,反觀瑞士僅兩成多,德國才三至四成,台灣房屋持有率約八成,張問:「為何一生都要綁在房子上?」

台北豪宅1坪260萬 全球第6貴 漲幅第3高 「政府縱容資產階級」

正值「雙張」祭出新打房措施同時,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昨天公布數據顯示,去年台北豪宅價格漲幅全球排名第三,豪宅房價以每坪兩百六十萬元排全球第六,只排在摩納哥、香港、倫敦、新加坡、日內瓦之後。

3百億富豪第11多
瑞普萊坊昨公布二○一四年《財富報告》,萊坊董事、大中華研究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說,《財富報告》是調查全球兩萬三千名富人,全球最貴豪宅在摩納哥,每坪要價六百七十萬元,其次是香港,每坪要價五百萬元,倫敦以每坪四百萬元拿下第三。
《財富報告》是以豪宅淨坪計算售價,台北豪宅扣除公設面積,每坪兩百六十萬元,排第六,超越全球主要都市紐約、上海、東京。
對於台北豪宅全球第六貴,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坦言,這顯示政府對資產階級的縱容,政府對資產財富調控仍有努力空間,「這種排名沒有甚麼好驕傲的,不應變成社會關注焦點,市場過度關注豪宅價格是相當不健康的。」
近年政府積極打房,仍無法抑制豪宅房價攀升。《財富報告》顯示,去年雅加達豪宅漲幅近四成,是全球第一,奧克蘭拿下第二,漲幅近三成,台灣以漲幅百分之二十五,拿下第三。
更驚人的是全台擁有逾十億元資產的富豪有一千五百零三人,全球排第二十二名,身家超過三十億元的富豪有四百四十人,三百億元以上的富豪有二十二人,在全球分別排名十七、十一。

「房價成長已放緩」
瑞普萊坊預測,十年後台灣的十億元富豪將會增加到一千九百一十八人,增幅達百分之二十八,是全球富豪成長速度第十五名。但也警告,台北、上海、北京和廣州已進入房價成長放緩區域,香港、新加坡則進入房價下滑加快區域。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424/LB10/LB10_007.jpg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424/LB10/LB10_008.jpg

從政務官不囤房做起/華昌宜(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

報載江揆在感嘆其子女也買不起房子後拋出政見:台北市房價╱家戶所得比應從目前之15降低至10。好事媒體又加料謂這將在他任內實現! 一時成為新聞焦點。

財富集中社福減少
高房價意義又何止於青年購屋困難。1、它加速了財富集中,其後果是總體消費減少,降低經濟成長;2、它使下一代難以自立,得靠繼承而有屋,使家庭關係複雜,並形成以房宅為基礎的新階級,加寬社會裂痕;3、它使一屋自住者須以更高代價來換屋以提升居住品質,導致了被逼停滯一處,降低空間調適和流動。整體而言,高房價帶來的不是資產的實質增加,而是社會福祉的減少。
台灣對此重大議題的感覺反映在街道上。無殼蝸牛運動迄今已近四分之一世紀;是最近的太陽花運動提醒了當局對年輕人情緒的重視,但卻不是基於對住宅意義的深刻了解。

立即拋售非自住宅
對抑制房價的最有效辦法仍是提升房地產稅,但這也被喊了20多年仍文風不動。其後的根本解釋可能是當政者、無論藍綠、多是得益於低稅高房價的多筆房地產擁有者。
要證明此言誇張並不難。江揆既然宣稱要逼囤屋族釋屋,就應明令行政院所有政務官帶頭,根據其在監察院財產申報,將超過自住的房宅即日售出。這將是一個具體、有力、而最吸引人的政治宣言。在野黨如想要贏得下次選舉也應接受挑戰,趁早宣稱執政後被任命官員都將僅有一屋自住,不以囤屋來危害我台灣幸福家園。

(蘋果日報)
--
打囤房 非自住房屋稅率 提高為1.5~3.6%

最快今年實施 明年五月開徵

打房再出招,祭出「囤房條款」。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將非自住房屋稅率由現行房屋現值的一.二%至二%,提高為一.五%至三.六%,自住或公益出租則維持一.二%;最快今年通過實施、明年五月開徵,估計受影響戶數最多四十萬戶,稅收增加約六.七五億至十六.二億元。

現行住家用房屋稅率為一.二%至二%,但地方政府都只課一.二%,未區分自住及非自住。此次修法將非自住房屋稅率提高為一.五%至三.六%,並由地方政府視所有權人持有的房屋數訂定差別稅率,亦即非自住房屋稅率至少會提高○.三個百分點。另外,私人醫院、診所或自由職業事務所,房屋稅率也由一.五%至二.五%,提高為三%至五%。

自住、公益出租 月內訂標準

財政部長張盛和會後表示,將於一個月內訂定「自住」及「公益出租」的認定標準,原則上夫妻有一戶自住房屋,買房給父母及成年子女等直系親屬也算自住,但所有權人持有自住房屋的戶數將設限。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則主張,自住房屋最多三戶,不能超過四戶。

張盛和並指出,房屋稅為地方稅,由各縣市按稅籍開徵,因全國總歸戶比較困難,如果投資客跨縣市囤房,例如在台北市及新北市各有一戶房屋,可能沒有辦法加重課稅,但至少修法後已經比現在進步一點。

跨縣市囤房漏洞 應設法防堵

不過,財政部賦稅署官員認為,跨縣市囤房的漏洞應該要防堵,會想辦法克服困難,例如以戶籍來認定自住房屋,避免跨縣市囤房的問題。

賦稅署官員指出,目前全國房屋稅稅收一年約六百億元,同一縣市持有兩棟以上住家用房屋約四十萬戶;以此估算,若各縣市都將非自住房屋稅率調高至二%,估計一年增加稅收約九億元,但部分第二戶以上房屋可能被認定為自住,實際稅收待自住定義出爐後才能精算。

對於外界質疑「囤房稅」的打房力道不夠,張盛和表示,奢侈稅是打擊短期投機,此次修法則是對長期囤房加重課稅,也就是短期買賣及長期投資都要加重稅負;但健全房市不能全部靠稅制,金融、內政單位都要一起來。

http://www.ltn.com.tw/2014/new/apr/24/images/bigPic/600_225.jpg

http://www.ltn.com.tw/2014/new/apr/24/images/bigPic/600_226.jpg

口水打房 聽聽就好

雙北市房價所得比嚴重超標,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叫屈「我兒子也買不起」;但超標不是一、兩季,早在江院長還是內政部長時就如此,難道當時江部長沒看過下屬單位營建署發布的資料?這到底是不知不覺、還是後知後覺?或只是選舉到了,再拿出「居住正義」的旗子搖一搖,試試看還能騙到多少選票。

立院財委會昨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法,但從稅率調整、排除跨縣市及由地方政府自行視情況訂徵收率等來看,看不出對抑制房市投機炒風有任何效果。

江揆日前與青年座談時說,盼大台北房價所得比能降到十倍。江揆如此感同身受、似與年輕人站在一起;但您是失憶了嗎?自您踏入公職後,雙北市房價所得比明顯攀升,去年一整年,僅第三季台北市房價所得比是十四.八八倍,其餘都超過十五倍,新北市更是季季超過十二倍。

或許是年底七合一選舉快到了,馬政府的民調滿意度還是趴在地表,只能再將「居住正義」旗子拿出來,再騙些選票。

近四年,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從五.九兆元大增到七.一六兆元,約多出一兆元;但同期間,我國GDP中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幾乎年年是負值。是誰造成民間投資意願退縮?熱錢狂湧房市?難道又跟馬政府無關嗎!

另從近三年來各業別名目GDP變化來看,工業部門中的製造業、水電燃氣、礦業及土石採取等業別是逐年衰退,僅營造業成長;服務業部門中,不動產業成長也居各行業之首,成長幅度遠大於批發零售及金融保險業。從這些數字來看,房地產業幾乎成為支撐我國GDP最大動力來源;如果房價真的跌三成,誰來收拾後果,不會又是全民埋單吧?

豪宅約增一個月管理費 不痛不癢

學者︰地方政府形同豪宅管委會

為打擊囤房現象,立院初審通過非自用房屋稅稅率上限從二%調高到三.六%。但多數學者與房產業界認為,對雙北市豪宅大戶來說,增加的房屋稅額僅是多繳約一個月的管理費,對抑制投機炒風根本無效,地方政府宛如成為變相的豪宅「管委會」。

應調高稅基 非調高單一稅率

德明財經科大副教授花敬群指出,這項政策只是宣示意義,對抑制房價效果相當微弱;若真要達到抑制房價的效果,應從調高稅基下手,而非單一調高稅率。

根據不動產業者試算,以信義計畫區的豪宅平均房屋稅為例,若為自用(房屋稅率一.二%),一年房屋稅僅約四萬元;就算適用調高後的非自用住宅上限稅率三.六%,房屋稅約十二萬元,也僅較自用住宅房屋稅多繳約八萬元,不過是多一個月的管理費,影響微乎其微。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台北市高房價問題最為嚴重,主要出在供需失衡;且現行房屋與土地分開課稅,並非是房地合一課稅,造成稅制不公情況。尤其是房屋與土地價值拆分比率,多數是房屋占比約三成、土地約七成,加上房屋評定現值偏低,造成房屋稅稅負不高,即便調高稅率,也無法達成抑制房價的效果。

金融研訓院長鄭貞茂則提醒,雖然維持國內房價平穩,這是必要且正確,但「政府控管房市的做法,必須更為謹慎,避免重蹈過去證所稅的覆轍」;他還說,除非台股有很強的基本面支撐,否則房市熱錢不會流向台股,甚至會離開台灣。

張盛和︰房價所得比 7、8倍才合理

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於「雙張會」後拋出「房價兩年內消風三成」的說法,財政部長張盛和昨重申,他沒有背書,如果房價快速掉下來,對金融業是災難;況且,現在房價這麼高,即使下降兩、三成,年輕人也買不起。他認為,房價所得比七、八倍比較合理。

就算降3成 年輕人還是買不起

張盛和昨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表示,張金鶚的說法是有前提的,即所有工具用盡,那是「硬著陸」;若房價快速掉下來,對金融業就是災難,民國八十九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教訓不能忘記,當時銀行業逾放因此飆高;而且,目前銀行業的壓力測試只做房價下修廿%,下修卅%的測試還沒做。

張盛和說,現在房價這麼高,即使掉兩、三成,年輕人一樣買不起,只是讓大家預期心理不會這麼高;要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應多建「只租不售」的住宅,讓年輕人住得起。

對於行政院長江宜樺希望房價所得比降至十倍以下,張盛和表示,各縣市房價所得比不一樣,以台北市和新北市比較高;根據學者研究,房價所得比七、八倍較合理,也就是不吃不喝七、八年買得起房子。他說,要壓低房價所得比,除了房價下修,提高所得也有幫助。

張盛和指出,瑞士的房屋持有率約二十%,德國約三十%至四十%,台灣房屋持有率太高,大家都想買房子,把一生的辛勞努力全部付在房屋上,其實沒有必要。

但他也說,他很早就買房了,七十九年買在最高點,一直跌到九十三年,套牢了十四年,但現在回頭來看就不是高點。他說,買房不要投機、不要囤房,也不是為了賺錢,買房的要領是「先求有再求好」。

262萬/坪 北市豪宅 全球第六貴

根據國際商仲業者瑞普萊坊發布的二○一四年全球《財富報告》,台北市豪宅每淨坪價格高達約新台幣二六一.七八萬元,是全球第六高、亞洲第三高的城市;在台北市砸下一百萬美元僅能買到十一.四六淨坪的豪宅。

根據這項調查,全球超過八十個城市,一百萬美元能夠買到的豪宅面積,最高價前四名均不到十坪,其中以摩納哥能買的面積最小,僅約十五平方公尺(約四.五三坪),換算每淨坪價格達新台幣六六○.七九萬元。

第二高是香港,一百萬美元僅能買到豪宅面積約六.二三坪,換算每淨坪四八一.五四萬元;第三名倫敦,一百萬美元只能買約七.六二坪,每淨坪三九三.七萬元。

將這份調查對照今年初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發布的去年第三季「國際房價負擔能力調查」,發現豪宅價格第二高的香港,去年第三季房價所得比是全球第一高;豪宅價格第三高的倫敦是全球第十一高。但豪宅價格名列第六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卻是全球第二高,顯見台灣薪資倒退、造成家戶可支配所得縮水,是拉大房價所得比的主因之一。

http://www.ltn.com.tw/2014/new/apr/24/images/bigPic/600_227.jpg

(自由時報)
--
囤房稅最高3.6% 「囤愈多、課愈重」

囤房稅來了。立法院昨天初審通過調高非自住房屋稅率案,從百分之一‧二至百分之二,調高到百分之一‧五至百分之三‧六,財政部一個月內會訂出自住的定義。估計受影響的囤房族約四十萬戶,快的話明年就可實施。

房屋稅條例若修法完成,自住房屋的房屋稅稅率不變,非自住房屋稅率下限將拉高○‧三個百分點,稅率區間也擴大一‧三個百分點,讓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彈性訂定差別稅率,「囤愈多、課愈重」。

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未來房市短期投機炒作課奢侈稅,長期囤房炒作課囤房稅,兩者可互相搭配。他強調,改革無法一步到位,但已朝房地產稅制健全化跨出一大步,預期影響最多四十萬戶、約占百分之十五有屋族,地方稅收可增加約六‧七五至十六‧二億元。

對於「自住」的定義,張盛和說,原則上除夫妻持有一戶外,買給名下無屋的父母或成年子女也算自住房屋,但會設總持有戶數上限,財政部一個月內將明確定義。

立委賴士葆批評,若持有超過四戶還不算囤房,就太寬鬆了。

房屋稅條例修正後,未來出租做住家用的房屋,都屬非自住房屋,稅率將加重;但公益出租人仍可享百分之一‧二的自住稅率。

另外,包括私人醫院、診所以及會計師、建築師等自由職業事務所使用的房屋,未來房屋稅的稅率將比照營業用的房屋,從現行的百分之一‧五至百分之二‧五,拉高到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稅率倍增。

房屋稅為地方稅,若無法全國總歸戶、跨縣市計算持有戶數,「跨縣市囤房」可能會課不到,例如在五都十七縣市各擁一間房,即使持有廿二間也不算囤房。張盛和對此表示,會進一步研究在稽徵實務上是否可以突破。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8/PROJ_ARTICLE/414_4054/f_307006_1.gif

張盛和:抑房價 單靠稅制沒用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坦言,現在房價這麼高,即使掉個兩、三成,年輕人也一樣買不起;應多建「只租不售」的青年住宅,讓年輕人住得起。

張盛和說,要降低房價所得比,必須同步提高薪資所得,不能只降房價;如果用盡所有政策工具讓房價兩年快速掉三成,是「硬著陸」,對金融業將是災難,應該採緩和的做法。

張盛和說,抑制房價要用複合藥方,單靠稅制沒有用,整體房價所得比要降至七至八倍較合理,相當於不吃不喝八年可買得起房子。

立委李應元建議,房價這麼高,與其標售國有地地上權蓋豪宅,不如拿來建只租不售的青年住宅。張盛和表示贊同,認為重點不是降房價,而是解決住的問題。願與內政部合作建青年住宅。

內政部長陳威仁表示,房價所得比偏高主要是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地區,若有土地,會優先推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若地方政府要蓋可出售的合宜住宅,「我們不反對」。現在的房市有投機成分,「把房產當股票玩,這是我們要遏阻的,畢竟房子是給人住、不是給人炒作的」。

北市豪宅 貴東京1倍

台北市房價有多高?萊坊房地產顧問公司(Knight Frank)二○一四年財富報告顯示,一百萬美元(約三千萬台幣)只能在北市買到十一坪豪宅。換算下來,北市豪宅每坪約兩百六十二萬元,排名全球第六。

台北不但超越紐約豪宅的每坪兩百四十七萬元,而東京的一百卅一萬元也只台北半價,凸顯台北豪宅「富貴逼人」。

萊坊總部在英國,是國際前五大房地產顧問公司,每年針對全球八十七個城市進行調查,發布「萊坊房地產指數」及財富報告。萊坊昨天首度來台發表財富報告,並與本土商仲瑞普國際宣布結盟。

萊坊把每城市房價按高低排序,最高百分之十就是「豪宅」。

萊坊財富報告調查,全球豪宅最貴的城市是摩納哥,每坪約台幣六百六十一萬元,第二貴香港,台北排名第六。瑞普萊坊估價事務所副所長吳紘緒說,帝寶房價已翻漲四倍,去年成交價每坪達兩百九十八萬元,北市豪宅市場進入高原期,加上政府打房,投資台北豪宅的風險已偏高。

萊坊同時列出「富人」排行榜,在台灣,資產超過新台幣九億元的有錢人,共有一千五百多人,全球排名第廿二;身家逾卅億元的富人,共四百四十人,排名十七;家產三百億元以上的富豪則有廿二人,排名十一。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8/PROJ_ARTICLE/415_4060/f_307005_1.gif

高房價 社會階級分水嶺

把香港和台灣相比,你覺得哪裡的房子比較貴?

台灣實質薪資水準是六‧三萬元,已倒退到十六年前。香港的平均薪資是三七一六美元,折合新台幣十一萬元,香港人的所得幾乎是台灣的兩倍。不過,台北的房價所得比拉大到十五倍,意思是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是全世界之首。說起來,在台北買房,比在香港還要困難。

人不可能不吃不喝,因此想在台北買房,實際要苦熬的時間遠比十五年更久,這使得高房價始終高居民怨之首。政府在兩年多前祭出奢侈稅,房價卻是愈打愈高,不僅馬政府任內的民調受高房價壓抑,連勝文出來選台北市長,也要先跨過「帝寶障礙」。住在帝寶豪宅的連勝文能否苦民所苦,遭外界質疑,他必須讓人民相信,當選後政策不會更向富商傾斜。

促使房價合理化,來看看政府做了什麼?奢侈稅僅具壓抑短期投機交易效果,大台北房價幾乎不動如山,新推案價格不見明顯鬆動。現在財政部擬轉向加重房產持有成本,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及財長張盛和日前舉行「雙張會」,將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從二%調高到三‧六%。以台北市為例,住家用的住宅平均每戶繳的房屋稅,一年約四九二九元。如果非自住稅率增加到三‧六%的級距,單戶稅額年增近萬元。這效果有待觀察,但總算是又邁出一步。

房價高不可攀、一枝獨秀,從經濟面看,資金不願投入生產事業,其他產業相形萎縮。後遺症絕不只在經濟層面,從非經濟層面來看,高房價形成社會階級的分水嶺,釀成階級對立,愈拉愈大的貧富差距,愈來愈難實現的社會正義,民怨有如未爆發的火山。沒有富爸爸,年輕人幾乎別想靠自己的力量買房。年輕世代普遍瀰漫難安及不平的情緒,更埋下政治動盪的因子。

是什麼讓房價在這十年來一去不回頭?大環境是長期低利導致資金浮濫,加上房產投資報酬率驚人、獲利繳稅有限,房產持有成本也低。馬政府任內降低遺贈稅藉此吸引的回流資金,幾乎全集中在房市,房產變成有錢人的炒作工具。

當閣揆江宜樺都說自己的小孩買不起房子,如何說服市井小民,得以憑一己之力買下安身立命的小窩?當百姓始終望屋興嘆,心中充滿嚴重的被剝奪感,即使馬總統維持自身清廉,人民也不會感謝。馬總統想追求的歷史定位為何,恐怕就很清晰了。

(聯合報)
--
非自住宅 每戶加稅4,050元

全國約40萬戶非供自住使用的房屋要加稅了,依財政部估計,總計增繳的房屋稅,約6.75億至16.2億元。平均每戶一年最多增稅4,050元,預定明年實施。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23)日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除自住使用與公益出租人出租的房屋,可按原稅率1.2%課徵房屋稅外,其他住家用房屋、私人醫院及診所、律師等自由職業事務所,房屋稅率將全面調升。

其中,住家用房屋但非供自住使用者,最低課1.5%,最高課徵3.6%。目前,住家用房屋區間稅率是1.2%到2%,但全台縣市均按1.2%徵收房屋稅。

私人醫院、診所、自由職業事務所等使用的房屋,原本被列為「非住家、非營業」房屋的課徵範圍,此次修法則改列稅率最高的「營業用」房屋,因此其區間稅率也由目前的1.5%到2.5%,拉升至3%到5%。

基於尊重縣市政府權限,修正版亦授權地方政府可以視持有非自住房屋所有權人的房屋數,在1.5%至3.6%的區間稅率間,再訂定分級稅率。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曾說,有意按每人持有戶數訂定四級稅率,一戶最低按1.5%;四戶以上按最高3.6%稅率課徵。

財政部長張盛和指出,這項修法案對自用住宅並無影響,全國約85%家庭房屋稅不變,但有15%家庭會因房屋非供自住的因素,被課徵較高稅率。

他強調,財政部將在一個月內提出「自住」與「其他供住家用」房屋的定義,原則上,一人名下擁有多屋,若分別提供給直系尊親屬(父母等)、直系成年卑親屬(如子女)居住,將考慮仍列為自住房屋,不會按高稅率課稅。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8/PROJ_ARTICLE/414_4054/f_307001_2.gif

陳威仁:將加蓋社會宅

內政部長陳威仁昨(23)日指出,目前雙北市已沒有適合興建合宜住宅的土地,未來施政重點將是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

陳威仁昨日就住宅政策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報告時表示,每個人都希望「住者有其屋」,但政府目前目標是先讓「住者適其屋」,用社會住宅、青年住宅及租金利息補貼方式,解決民眾住不起的問題。陳威仁認為房市政策無法單靠內政部解決,應立委要求,他將建議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居住正義小組,解決目前房市困境。

目前內政部現有及執行中「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共有1.2萬戶,其中雙北共設置1,661戶,將於後年陸續完工。此外,內政部將補助地方政府將國宅用地或閒置校園、閒置建築物改建為社會住宅,預計未來十年能增加1.5萬戶。陳威仁說,現在雙北市若還有可釋出的公有地,內政部會先以興建社會住宅為主。

高房價下稅制的正本清源之道/經濟日報社論

具有中央與地方合作整頓房市意味的「雙張會」,22日確立五項共識,以增加供給、抑制不當需求的兩道處方,準備炮製房價退燒藥,包括提高房產持有成本,重課非供自住房屋的房屋稅,嚴懲囤房;另再輔以活化國有地、加速老舊房屋都市更新、對公益房東減稅等擴大房屋供應數量的措施,使近年「硬起飛」的高房價,得以「軟著陸」。

「雙張會」共識,23日亦火速獲得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修法落實,通過修正房屋稅條例,將「囤房稅」概念入法,區隔自住與非自住房屋的稅負。自住房屋稅負維持不變;非供自住的住家房屋上限稅率調高至3.6%,為現行稅率的三倍。最快明年5月,全國將有40萬非供自住使用的房屋,必須承受加稅效應。財政部估計,地方約可增加6億到16億元左右的房屋稅收。

中央、地方磨刀霍霍砍向房市,切中社會厭惡高房價的氛圍,也喚起民眾對政府祭鐵腕以抑房價的熱烈期待。「雙張會」達成的五點共識,不能說毫無效用,但所顯露的打房態度,仍不免流於誠意有餘、火力不足的格局。當台北的房價所得比以15.01倍的紀錄攀上「世界第一」的高峰,口水打房只會更令人民反感。在位者與其發下「二年內讓台北房價下跌三成」的豪語,不如發願:二年內漸進實踐房產利得實價課稅來得實際。

當然,稅制不是解決房價問題的唯一處方,但放諸全球,備受高房價所苦的地區或國家,稅制仍是抑制炒房最有效的工具,其中包括打房經驗豐富的香港與新加坡。政府為避免重傷經濟,意識高房價只能「軟著陸」,代表除了稅制,包括金融在內所有可用於打房的政策工具,無法也不能集中出籠。因此,欲同時達成房價緩降、賦稅公平與縮小貧富差距的三重目標,改革稅制仍是首選。

藉租稅工具整治房市亂象,「雙張會」只能算是起步,在建立「囤房稅」的機制之後,台灣還需要一張以「實價課稅」為靶心,有明確節奏、時間表與先易後難的全盤性房產改革藍圖。

首先,房產稅收是地方最主要的財源,稅制良窳攸關地方政府的財源命脈。「雙張會」建立起地方主動積極與中央攜手合作的模式,委實值得稱許,但不只台北市應該配合國家對健全房市的政策,其他縣市也要有跟進的準備。中央已藉「囤房稅」調增多屋族的稅率,地方政府則應在調整稅基上再著力。

依據內政部統計,用以課徵房屋稅的評定現值目前占市價17%;據以課徵地價稅的公告地價,2013年亦只達市價的20.2%。兩者三年才得以調整一次,不論房價如何翻漲,多年來均與市價保持在二成左右的等距。地方政府有責任訂下公告價格趕上市價的期程,例如三年達四成、六年達六成等目標,以便忠實反映資產的持有稅負。

同理,中央承諾多年的實價課稅政策,現在也該劃定兌現時間表。實價登錄今年8月將滿二年,總登錄件數已逾70萬筆;以實價課徵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6月也將滿三年。現況顯示,實價課稅的環境正逐漸成形,房產交易全面實價課稅容或不易,劃定局部施行範圍,例如將高價豪宅、實價登錄案件優先納入則無困難。藉由奢侈稅轉進利得實價課稅的政策規劃,財政部應快馬加鞭促其實現。

股市與房市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打房力道確實需要拿捏精巧。房價必須尊重市場機制,政府健全房市的目的,不在讓房價跌掉幾成,而在能夠保證建立交易透明、稅負公平的房產市場。

高房價成因複雜,不是一味稅制藥方可以立即見效;但若不動產稅制本身就有病,治好房市歪風之前,當然就得先調理好稅制。

(經濟日報)
--
非自住房屋稅 最高課3.6%

台灣高房價引發民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在「雙張會」後火速配合修法,昨天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新增「囤房條款」,將非自住房屋稅率提高為1.5%至3.6%,自住則維持1.2%稅率不變。預計最快明年5月統一徵收,估計影響全國66萬個持有3間以上的「多屋族」。

最快明年5月實施

財政部長張盛和、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聯手打房,其中一項是《房屋稅條例》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2%到2%,長年以來無論自住或非自住,通通只課1.2%,導致「囤房者」享有低稅率。

財政委員會昨審查立委孫大千、李應元所提的《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初審通過自住房屋或公益出租,維持現行1.2%稅率不變;但非自住房屋,則從1.2%至2%上調至1.5%至3.6%。

由於房屋稅屬地方稅,中央修法訂出上下限稅率「1.5%至3.6%」後,將由地方政府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張盛和表示,修法採累進稅率的概念,願意落實調高稅率的都市就有可調整空間,且會對其他都市帶來示範效果。

醫院律師所也上調

立委更「加碼」擴大營業房屋稅的適用範圍。昨天初審還通過,原本不被視為營業用的醫院、私人診所、律師事務所等,通通比照營業用房屋稅率,上調為3%至5%;而供人民團體等非營業用者,房屋稅維持不變,稅率為1.5%至2.5%。

不過「非自用住宅」定義為何?初審授權財政部訂定自住及公益出租的認定標準,立委更要求財政部在1個月內訂出標準。張盛和表示,初步構想夫妻必須是一戶,因夫妻有同居義務,不能各自有一戶;買給直系親屬如父母或成年子女都可算是自住屋,但是「買給未成年子女不算」。

超過66萬人受影響

修法後影響的戶數、可替政府帶來多少稅收?財政部暫時無法提出正確的數據。張盛和強調,本次修法是為房價合理化,而非增加稅收。根據統計,全國有66萬人擁有3戶以上房產,但66萬人是依全國總歸戶概念計算,還必須扣除掉擁有「跨縣市」房產者,且各地方房屋稅率不同,難以跨縣市計算。

未對症下藥 打房淪口號

「雙張會」連手打房,祭出五大共識,一句「玩真的」強調官員的決心,向投機客宣戰,要「房價2年內降3成」,但檢視五大藥方,不但無法治本,也無法治標,一戶逾億的「帝寶」以房屋評訂現值估只有700萬,即使非自住房屋稅拉高3倍,90萬稅額,對富商鉅賈來說,根本不痛不癢。唯有通盤檢討不動產稅制,實價課稅,降低非自用住宅貸款成數,才是正辦。

學者一句某官員會打房,母豬會上樹,道盡了升斗小民,對無能政府打房25餘載,房價卻只漲不降的心酸。

25年前,無住屋組織發起「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活動,當時有4、5萬人上街,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宣布推出6萬元國宅,要平抑房價,最終因地段不佳宣告失敗。

4年前,無殼蝸牛再起,發動抗議高房價聯署活動,要求居住權利,隨後政府推出「實價登錄」與「豪宅稅」,但去年第4季台北房價所得比仍創下15.01倍的世界第一高水準。

雙張會開會當日,無殼蝸牛再集結,揚言8月再上街頭,發起第3次抗議,要求不動產稅制全面改革,就是對政府打房政策,一直處於隔靴搔癢的情況看不下去,甚至有學者揚言,「政府無能,就聽我們的」。

簡言之,台灣不缺房子,但房子被少數人把持住。加上利率長期偏低,游資氾濫,房屋持有稅率又偏低,因此怎麼打房價始終下不來。雖然後來政府也想推出合宜住宅,靠平價住宅抑制房價,但雷聲大雨點小,目前也只有新北市的林口A7案和浮洲合宜宅2處,功效不大。

換言之,如果政府想真正一勞永逸解決高房價問題,絕不是靠單一調高房屋稅可以解決,須整個不動產稅基重新調整、調整非自用住宅貸款利率與成數等,「協同作戰」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就算房市2年消風 張盛和:年輕人仍買不起房

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自信喊出「2年讓房市消風」豪語,但財政部長張盛和(見圖,劉宗龍攝)認為不宜躁進,問題不在房價,「即使掉2或3成,年輕人也一樣買不起!」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可效法瑞士或德國蓋「只租不售」的青年住宅,讓年輕人有房子住。

內政部長陳威仁昨備詢也強調,政府目前將「每人有適當房子居住」列為優先目標,將以興建社會、青年住宅,以補貼租金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有居住的地方,還要照顧沒辦法買得起房的弱勢族群。重點是「住者適其屋」,每個人有適當的房子居住,而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房子。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張盛和拋「只租不買」想法。我國房屋持有率太高了,像瑞士僅約20%、德國約30%或40%,年輕人房子都是用租的。

張金鶚喊出「2年讓房市消風」,張盛和認為,若要房價在2年內降下來,必須把所有工具用盡是「硬著陸」,對金融業就是災難。銀行只做過房價跌2成的測試,所以若一下子跌3成是災難,銀行、金管會都要開始備戰,應採用比較緩和的作法。

鄭貞茂:粗暴打房 逼資金外逃

政府祭「囤房條款」打房,甚至希望透過打房將資金引入股市,新制尚未出門,便被學界看衰。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指出,除非房屋能實價課稅,才能真的正中要害。金融研訓院長鄭貞茂強調,政府管控房地產做法要謹慎一點,避免重蹈證所稅事件覆轍,屆時房市資金不是跑到股市,而是跑到國外。

研究房市多年的花敬群說,將非自用宅房屋稅稅率從1.2%提高到3.6%,但稅基仍低,即房屋評定現值仍低於實際價格,根本課不了太多稅。

例如,仁愛路「宏盛帝寶」豪宅實價成交每戶都破億元,財政部去年公布的評定現值1戶只有700萬元。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也表示,政府調高房屋稅率效果不大。以台北市為例,房屋稅與地價稅的課稅比例大約是3:7,房屋稅率占比不高,所以即使稅率提高,對房價影響也不會太大,很明顯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做法。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囤屋條款最大的問題是,蛋白區可能因此釋出房屋,增加供給量,但精華區可能將此成本加在房價上,形成更大的居住不正義。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房屋稅分為住家用、營業用和非住非營,囤屋條款是從住家用中區分出來。

曾敬德說,據台北市稅捐機關資料顯示,北市符合住家用定義的戶數共約78萬戶,1年所繳的房屋稅約新台幣38.5億元,稅率為1.2%。以平均水準換算,住家用的住宅平均每戶每年所繳房屋稅約4929元,不到5000元;推算調高非自用宅房屋稅若適用最高稅率,約達1萬5000元。而豪宅林立的信義區,平均房屋稅近4萬元,非自用住宅房屋稅調高稅率3倍,等於房屋稅將漲為12萬元。

台北豪宅淨坪價262萬 全球第6高

台北市豪宅價格全球第6高!國際知名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昨首度在台灣公布《2014年財富報告》,台北市豪宅平均每坪新台幣170萬元,扣除公設後的淨坪價格是262萬元,也是亞洲第3高價。

不僅如此,台灣富豪人數也居全球第22名、達1503人。萊坊定義富豪的資產淨值是扣除自住房產後,資產淨值達3000萬美元,也就是達近新台幣10億元。這項統計也發現,富者愈富,估計2023年時,台灣富豪人數將增至1918人。

台灣豪宅居全球前10名內,前5名分別是摩洛哥淨坪價格661萬元、香港482萬元、倫敦394萬元、新加坡304萬元、日內瓦286萬元,接著才是台灣262萬元。

萊坊指出,台北市豪宅在過去一年漲幅達25%。以仁愛路「宏盛帝寶」為例,從2004年每坪75萬元,至今實價揭露每坪近300萬元,漲幅4倍。

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表示,各國對豪宅的定義不太相同,例如台北要百坪以上才算豪宅,香港不到50坪、只要單價高,就可算是豪宅。

此外,台灣的A級商辦資本價值也擠進全球第3名,僅次於香港和東京。萊坊指出,北市商辦價格近10年來漲幅2.3倍,但租金行情破底,與價格悖離,因此資本化率(投報率)是世界城市中墊底。

儘管各大城市房價都在漲,但據萊坊調查,亞洲有45%的富豪在今年還會加大房地產的投資。其中,有31%中國富豪考慮在未來12個月,考慮購置另一居所。

(中國時報)
--
房屋稅率調增 千萬宅年多繳近5千元

房屋稅新增「囤房」條款,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稅率,加碼到1.5~3.6%。房地產業者指出,房屋稅稅基長期偏低,就算調高稅率至3.6%,估計台北市總價約1千萬元的房子,加碼後增加的稅金,每年也僅數千元,對於「囤房」族、炒房客來說,即使加稅,也不痛不癢。

財政部、台北市政府聯手打房,亮出5張新牌,其中自用住宅房屋稅擬調高非自用住宅屋主稅率,從現行1.2~2%,調高到1.5~3.6%。昨立法院財委會就火速通關,初審通過房屋稅條例部份條文修正草案,非自用房屋稅率下限由現行1.2%,提高至1.5%,上限由2%提高至3.6%。

信義房屋不動產研究室經理蘇啟榮分析,根據台北市稅捐機關資料,符合自用住宅條件者,約有78萬戶,1年所繳的房屋稅金約38.5億元、稅率1.2%;依以平均水準換算,每戶住宅每年繳交的房屋稅,約為4,929元、不到5千元,因此未來若調高到最高稅率3.6%,非自用住宅平均年繳約近萬元,應還在一般家庭可負擔的範圍內。

非自住房屋稅率 最高達3.6%

各縣市不動產持有稅漲定了!立法院財委會昨(23)日初審通過,各縣市房屋稅將分為自住與非自住房屋,適用差別稅率。非自住房屋稅率下限調高至1.5%,最高至3.6%,同時納入囤房條款,地方可按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

財政部表示,全台非自住房屋的占比約15%,而在同一縣市持有2戶以上住家用房屋者,最多約40萬戶,待完成「自住房屋」定義後,受影響戶數還會再下降,最快明年5月房屋稅就會提高,地方稅收預估可增加6.75至16.2億元。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以高效率初審完成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除了非自住房屋確定調高稅率之外,營業用房屋的課稅標的也將擴大。立法院通過,供私人醫院、診所、自由職業事務所(如律師、會計師)使用的房屋,將比照營業用房屋課稅,稅率區間由原本的1.5%至2.5%,調高為3%至5%。

對於修法結果,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提高非自住房屋的稅率,不影響自住者的稅負,並納入囤屋稅的精神,讓地方可對持有多戶房屋的囤房族,在稅率1.5%至3.6%稅率區間內,視其持有戶數、當地不動產市場情況,因地制宜彈性制定徵收率。至於「自住房屋」如何定義,張盛和表示,立法已授權給財政部訂定,預計一個月內出爐,認定原則也會考量社會現況,例如夫妻與未成年子女須在同一戶,而買給父母或給成年子女的房屋,也納入自住範圍,對於自住房屋的戶數範圍,財政部將再研議。

台北市曾建議房屋稅與地價稅的自住房屋認定標準應一致,但是財政部表示,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的認定,還包括面積條件,都市及非都市土地各以3公畝、7公畝為限,房屋稅自住房屋比照其定義,可能性並不大。

張盛和強調,房屋稅條例的修法目的不在稅收,而是為了落實房價合理化,目前奢侈稅已對短期不當投機交易加重稅負,調升非自住房屋稅則是針對長期性囤房行為加重課稅,兩者互相搭配將更加完整。

張盛和說,希望大家肯定今天修法的進步,如果希望「一次到位」、「一次全部改好」,修法反而會過不了。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4-24/Clipping/656/A04A00_T_01_02.jpg

張盛和:房價掉太快 金融業災難

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拋出2年內房價掉三成的說法,遭外界批評恐成災難,財政部長張盛和昨(23)日在立法院表示,房價2年內若快速下跌,將是金融業的災難,目前房價這麼高,即使掉2~3成,年輕人一樣買不起,應要效歐洲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來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

張金鶚說2年內要讓房價下跌3成,昨日在立院財委會引發討論。張盛和強調,房市的問題很複雜,房價要在2年內降下來,這是很嚴肅的問題,政府必須把所有工具用盡,所有政策工具一起出爐,但恐造成房市「硬著陸」的危機,應採行比較緩和的做法。

張盛和強調,過去亞洲金融風暴就是教訓,不能忘記,處理高房價問題應以「軟著陸」為佳,如果房價下修太過快速,對金融業來說就會是災難,因為銀行只做過房價跌2成的測試,若房價跌3成,不僅銀行要開始備戰,金管會也要備戰。

張盛和表示,即使房價下跌2、3成,年輕人還是買不起房子,要解決年輕人住房問題,應該要仿效德國、瑞士等國的做法,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增加房屋供給。

他指出,我國房屋持有率太高了,相對於瑞士約20%多、德國也僅30%~40%,現在房價這麼高,其實不一定要買房,把一生辛勞都付諸在房子上沒有必要。

台北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高居全球第一,立委林德福指出,行政院長江宜樺盼房價所得比降至10倍,詢問財長究竟要降到多少倍才算合理?張盛和回應,全台各縣市的房價所得比都不一樣,目前以雙北市較高,而台南、嘉義則較低,依據學者研究認為,房價所得比在7至8倍較為合理,相當於不吃不喝8年可買得起房子。

張盛和說,要降低房價所得比,除了房價要下修,也應同步提高薪資所得,政策要多管齊下,包括增加房屋的供給量,加速舊屋都更,把台北市老舊房子從2、3層樓增至10層樓高,供給量就可增加5倍,房價也會下修。

陳威仁:雙北推社會宅

內政部長陳威仁昨天表示,將採取積極作為遏止有人把房地產當股票在玩,房價高漲並非單一政策可以解決,目前將先完善實價登錄系統,未來再透過實價徵稅等稅制改革、縮短城鄉差距、興建弱勢居住的住宅等三大策略,來抑制房價炒作。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天邀陳威仁報告住宅政策,陳威仁在會前針對高得離譜的房價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現在有人把房地產拿來炒作,是因為沒有實質課徵房地產交易的所得稅,變成可以從中獲取暴利。

他說,「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給人拿來炒作的」,要遏止許多人把房地產當作股票在玩,目前內政部能做的就是完善實價登錄系統,待系統完善後,再透過實價徵稅,減少資本利得差距,「相信這對抑制房價炒作會有很大幫助」。

其次,房價真正有問題的是在台北都會區,未來希望能透過國土規劃,縮短城鄉差距,讓空間更均勻發展,來提高供給率。

第三是政府要照顧沒有辦法買得起房子的弱勢族群,將會透過興建社會、青年住宅,或提供租金及利息補帖,讓他們也能住得起。

立委則以「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表示兩年內房價要跌三成」詢問陳威仁的看法,陳威仁表示會向張金鶚請教,但他強調,目前最重要的是「每人有適當房子居住,而不是每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目前雙北地區若有適合土地,他會優先蓋社會住宅。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