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篇
*高雄自助餐店群聚+5 疫情北燒 台南、新北各1
女員工家人3確診 旅遊團恐有感染源 同團累計4人染疫
國內武漢肺炎本土病例昨天新增八例、境外移入病例七十二例;本土病例其中五例與前天(四日)高雄市自助餐店的不明感染源病例有關,還延燒到台南市、新北市。
本土+8 另3例是桃園居隔陰轉陽
高雄市三名確診者是自助餐店的員工、也都是家人。另外,新北市、台南市兩例病例也曾在上月底與自助餐店確診者同遊覽車旅遊。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經檢驗同旅遊團,目前新增新北、台南這兩例,共四人確診,推測這四名成員可能曾共同暴露到感染源。另外桃園市有三案本土病例都是居家隔離陰轉陽的案例,與米迪幼兒園群聚感染案相關。
自助餐女未必最早感染 應為第2波
高雄市自助餐店群聚感染事件成了最新且須關注的疫情,疫情指揮中心認為,自助餐店指標案例(案二○八三二)不一定是最開始的感染源,或許其父母曾參加的旅遊團有共同感染源,自助餐店群聚才是第二波傳染。
高雄市在前天確認一名感染源不明的自家自助餐女員工,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疫調,她的家人增加三人確診,分別是其父母以及姊姊,一家四口染疫。
染疫的一家人,其父母曾在上月廿日到廿二日參加一團遊覽車旅遊團,同車者昨天新增二人確診,分別來自台南市和新北市,同團參加者其餘卅四人是陰性。
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昨高雄新增三起病例,都屬自助餐家庭,父親及母親於廿及廿一日,曾與新北及台南確診者搭同一輛遊覽車旅遊,但感染源在哪裡?需跨縣市合作疫調釐清。
旅遊團4確診Ct值接近 應屬同一波
陳其邁拿出遊覽車座位圖說, 高雄父母是坐在前門,新北、台南確診者是坐在後面安全門,由於四人Ct值非常接近,研判屬於同一波感染 。
其中家住新北市中和區的七十多歲婦人(案二○九一三),已接種三劑疫苗,Ct值廿三.四,匡列接觸者十人均已安排採檢。來自台南鹽水區六十多歲男性案(案二○九一二),也已接種過三劑疫苗,Ct值廿一,在台南共匡列廿四人
莊人祥說,目前該起群聚感染案相關病例已經累計六人,最早發病是自助餐店媽媽,參加遊覽車旅行團四人確診,應該先有一個共同感染源,自助餐家庭是第二波傳染。
*北市12家醫院 加開青少年BNT門診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尚未平息,部分中學生也未完成疫苗接種,北市衛生局昨表示,北市十二家醫院將於三月七日至十三日開設青少年BNT疫苗門診,萬芳醫院及三軍總醫院加開夜間門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及國泰醫院加開週六門診。
3月7日至13日施打 家長陪同
衛生局表示,尚未完成第一、二劑接種的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儘速預約,前往接種請攜帶健保卡、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且須由家長(監護人或關係人)陪同至合約醫院掛號及現場共同簽署意願書。
衛生局說,為提供民眾多元預約管道及便民服務,如有AZ疫苗第一、二劑及追加劑接種需求,或莫德納、BNT及高端疫苗第一、二劑接種需求,可多加利用北市指定疫苗合約醫院預約門診,三月卅一日前完成接種第一、二劑,可獲贈兩百元商品禮券。
此外,衛生局指出,北市昨無新增本土個案、新增十三例境外移入,年齡介於十八歲至五十多歲間,六名男性、七名女性,分別來自美國、馬來西亞、英國等,在入境、檢疫期間或解隔前採檢陽性確診。
*桃園》本土+3 居隔中陰轉陽無社區足跡
桃園市昨增三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都是觀音區私立米迪幼兒園群聚感染事件所衍生,案二○九一○、案二○九一一是就讀富林國小的姊弟檔,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案二○八六三是觀音國小確診女學生案二○六一八的母親,於陪同住院治療期間確診,市府衛生局指這三人近期都沒有公共場所足跡,沒有社區風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桃市另有四例境外移入個案,都是落地採檢陽性;市府前天針對觀音國小與附設幼兒園的師生,包括預防性居隔五天與匡列居隔十四天的一○○四人,進行二次採檢,結果都是陰性。
市府新聞處長詹賀舜公布案二○八六三的公共場所足跡,僅二月廿六日晚上六點十分,曾到觀音區的7-11觀工門市,呼籲民眾與確診個案足跡若有重疊,應做好十四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共同保護社區的安全。
*台南新增1確診 曾與高雄個案同車出遊
南市昨天新增一例本土個案二○九一二,為高雄左營自助餐案的延伸,個案已接種過三劑疫苗,為突破性感染,Ct值廿一,在台南共匡列廿四人,相關足跡地點已完成清消。鹽水區衛生所今天上午九至十一點提供居家快篩試劑供民眾索取,並持續在各區加開隨到隨打接種站,共七十二場次,詳情可至衛生局官網查詢。
共匡列廿四人 相關足跡已清消
衛生局說,案二○九一二為鹽水區六十多歲男性,二月廿至廿二日曾與高雄市個案二○八六一共同搭乘遊覽車出遊,廿八日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及鼻塞等症狀,後因案二○八六一在三月四日確診後,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安排採檢結果呈陽性確診,個案已接種過兩劑AZ及一劑BNT疫苗。
確診者已接種過三劑疫苗
衛生局疾管科長林曉玫表示,高雄左營自助餐案的感染源尚未釐清,指揮中心不排除是旅遊團中有共同感染源在先,而自助餐店群聚才是第二波傳染;同團出遊的遊覽車中確實還有其他台南人,但為數不多,目前篩檢結果均為陰性。
案二○九一二的活動足跡包含鹽水區阿妙意麵及大莊天月宮,已完成清消;共匡列廿四位接觸者,包含十七位居家隔離、一位自主健康管理及六位自我健康監測。
足跡重疊 可到鹽水衛生所領快篩試劑
民眾若與個案二○九一二足跡重疊或相關者,可在今天上午十一點前,持身分證到鹽水區衛生所領取居家快篩試劑自我檢測。
*高雄自助餐店傳播鏈 父母、姊都確診
2月中與新北、台南確診者搭同輛遊覽車 已匡列349人 逾百人隔離
左營果貿社區自助餐店疫情擴大!前天確診的案20832,爸爸、媽媽、姊姊昨天都確診,一口氣新增三起本土個案,市長陳其邁強調,父母曾於二月廿至廿二日,與新北及台南確診者搭同一輛遊覽車旅遊,研判有共同感染源。
陳其邁:研判有共同感染源
陳其邁昨在防疫記者會指出,自助餐店老闆娘(案20861)廿四日曾出現喉嚨癢症狀,廿六日就醫,應是在與先生(案20860)同在旅行團中染疫,並傳染給兩姊妹(案20862、20832),目前全車另有新北、台南兩人確診,其餘三十四人PCR陰性,中央已協調各縣市針對全車旅客採取血清抗體檢驗,以釐清是否有隱形感染源,或是在景區、餐廳、旅館等空間被感染。
感染源須跨縣市合作疫調
陳其邁拿出遊覽車座位圖說,高雄父母是坐在前門,新北、台南確診者是坐在後面安全門,由於四人Ct值非常接近,研判屬於同一波感染。
目前高雄父母驗過抗體,NTN都是陰性,代表抗體還沒出來,可能是最近感染,而非一、兩個月前感染,因此研判是同一波感染,且有共同感染源,由於他們足跡到過桃園、宜蘭、基隆等地,共同感染源還得釐清。
足跡遍及桃園、宜蘭、基隆
目前匡列的接觸者共三百四十九人,逾百人須隔離,至昨天為止仍在檢驗中,昨天在左營篩檢一九○九人都是陰性,昨起至七日,每天持續在左營果貿社區籃球場採檢。
採檢一九○九人全陰性
環保局昨天已針對新增確診者跨左營、三民、苓雅、前鎮、以及路竹等五區,十一處足跡進行清消作業,相關業者也已配合進行內部消毒。
*疫情緩、打氣降/250萬劑AZ疫苗 5月底到期
國內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平穩、許多民眾因此不想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AZ和國產高端疫苗都各剩約二五○萬劑,高端還可等三月到四月世衛組織的臨床試驗通過,但AZ已非主流追加劑疫苗,若最晚五月底屆期限,只能銷毀或給學術單位使用。
只能銷毀或給學術單位
以國內疫苗庫存量來看,莫德納疫苗二六○萬劑最多,接下來依序是AZ和高端的二五○萬劑,最少的是BNT約五十八萬劑。我國正拚第三劑疫苗涵蓋率,做為第三劑疫苗主力的莫德納和BNT較無庫存問題,反而是AZ並非第三劑疫苗建議的廠牌,預約和接種量極少。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我國有採購AZ疫苗一千萬劑,許多國家也曾大量捐贈,剩餘較多,目前也確實需求少,最主要是因為AZ疫苗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多打可能讓人體對疫苗產生抗體,因此不建議使用於追加劑。
莊人祥說,目前AZ疫苗約有二五○萬劑,最晚五月下旬會屆期,我國曾考慮捐贈等管道,不過經外交部洽詢,各國對AZ需求很少,如果屆時還是沒有使用,可能銷毀或提供給有需求的研究單位使用。
高端可做追加劑 庫存不是問題
而高端疫苗正等候世衛組織在本月到下月最後的團結試驗結束,若順利通過,指揮中心評估,包括接種、捐贈等需求都會大增,且也適合做為第三劑追加劑接種,需求量和庫存壓力應不是問題。
目前國內武肺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八十二‧九四%,第二劑七十七‧一%,追加劑接種率四十三‧八二%。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自助餐群聚+5 擴及旅遊團
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新增八名本土病例,有三例為桃園米迪幼兒園相關個案,五例為高雄自助餐女員工家庭群聚擴大,更出現旅遊團染疫。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旅遊團仍須進一步釐清感染源頭,預估傳播鏈已經傳染二至三波。專家呼籲,國內旅遊有跨縣市移動風險,呼籲長者應自主快篩及施打三劑疫苗再出團。
日前高雄一名自助餐店員確診,昨發現其父母、姊姊共三位家人確診,且父母參加旅行團中,又有兩位同車成員染疫,分屬台南及新北,全案累計六人確診。莊人祥表示,旅行團同車共卅六人,於二月廿日至廿二日出遊,有四人篩檢陽性,餘卅二人陰性,「研判四人在旅途中有共同暴露的感染源,須進一步釐清。」
莊人祥指出,自助餐店員的母親(案二○八六一)於二月廿四日有症狀,疑最早發病,但仍須進行血清抗體調查釐清,不排除有更早的感染源,預估傳播鏈已傳染二至三波,包含個案傳染給旅行團、團員相互感染、團員返家後傳染給家人等。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許多退休長輩族群參加國內旅遊團,而且三月七日邊境將鬆綁,為避免跨縣市與長者風險提升,出團前應盡快加強長者疫苗施打、自主快篩。
何美鄉建議,長輩旅行團欲降低重症風險,最好打過三劑再出團,或旅行團可以開辦「快篩陰性出團」、「打過三劑出團」等安心旅遊方案。
莊人祥表示,旅行團確診四名成員皆為六十歲以上,有兩人打過二劑疫苗,兩人打過三劑疫苗,屬無症狀及輕症。他表示,指揮中心呼籲長者盡快接種疫苗,但成員出團前是否一律自主快篩才放行?目前社區感染尚未廣泛流行,僅呼籲有症狀不應出團,回家後有相關症狀應就醫或快篩。
*兒少新冠後遺症 易精神不集中
明天起邊境微解封,入境隔離檢疫期縮短至十天,指揮中心預期屆時確診人數恐增加,但為了迎接「經濟防疫新模式」,必須「小心下樓」。專家呼籲,若國內疫情升溫,未施打新冠疫苗的十二歲以下族群首當其衝,呼籲指揮中心盡速規畫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
Omicron傳播力強,英國自去年十二月起統計,十六歲以下患者持續增加,且青少年及兒童染疫後的長新冠症候群中,有一定比率出現「精神不集中」等症狀,也有無症狀確診者飽受困擾,恐影響後續學習。
指揮中心統計,一月至三月三日本土案例共八四三例,以卅到卅九歲個案最多,占比達廿四點八%,其次為廿到廿九歲,占十九點二%。排名第四位族群就是零到九歲,占比十二點二%,人數多達一○三人。
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Omicron疫情確實讓兒童染疫比率變高,而後遺症與感染嚴重程度正相關。以台灣的Omicron疫情分析,中重症患者仍以八十歲以上為主,但當患者人數增加,中重症不會只侷限在高齡族群,且多數後遺症不只出現身體症狀,更多的還有心理層面的影響,精神不集中就是其中之一。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台灣疫情控制良好,兒童患者與國外相比較少,國內未有相關資料顯示兒童長新冠後遺症的樣態,但兒童染疫後,較難完整陳述症狀,英國指出兒童出現精神不集中等後遺症,有待觀察。
邱政洵表示,解封是未來必須要走的路,台灣至今尚未布局十二歲以下兒童疫苗接種,甚至尚未在ACIP委員會中討論,國外已開始針對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台灣因應解封,必須要開始布局。莊人祥表示,我國青少年在一月中打完第二劑,至少要到四月才可評估是否打第三劑,會進一步請ACIP專家討論。
另外,國內累積庫存疫苗約八百多萬劑,高端與AZ各約有兩百多萬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高端可等待三至四月世界衛生組織臨床試驗,若通過,使用需求可能增加;至於AZ疫苗,非目前追加劑主力,最後一批到期日為五月下旬,外交部已洽詢捐贈對象,若無法捐贈就銷毀或提供研究機構使用。
中國篇
*港確診稍減 專家估已15%人口染疫
香港疫情昨天確診個案由五萬減到三萬多宗,但社區快速檢測陽性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加上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疫情仍然嚴竣。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天公布,新增確診個案三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宗,其中只有六宗是輸入個案,第五波疫情以來,香港累計確診個案已逾四十二萬宗,其中包括八千醫護人員。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說,昨天確診個案近四萬宗,估計連同社區內快速檢測陽性而未呈報個案,單日仍可能有超過五萬人感染,而最近社區檢測中心樣本的陽性比例達到百分之五,研判香港疫情仍非常嚴峻。
對單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人數稍為回落,歐家榮認為可能有較多人只透過快速抗原測試驗出陽性,而未有進行核酸檢測,仍要觀察大約一個星期才能判斷趨勢。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天表示,近期針對大樓圍封強檢後,發現陽性比例達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廿,推算香港已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染疫(以香港七百五十萬人口計算,百分之十五即約為一百一十萬人),他預期確診人數將會持續攀升。
在死亡部分,過去一日,香港再有二百二十名確診患者離世,包括七十宗的校正回歸以及一百五十宗新增。
香港不同部門已動員人員加入抗疫,包括環保署已動員超過八百人統籌及執行圍封強檢。香港廉政公署也動員二百名調查組人員,協助發放家居檢疫令,以提高效率。香港警方則加緊巡查違反限聚令的聚會。
*「中國式共存」防疫政策 呼之欲出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兩年後,多國選擇了「與病毒共存」應對模式,像中國大陸這樣採取「動態清零」政策而付出巨大經濟代價的國家已不多。今年大陸在穩增長的前提下,何時調整防疫措施,眾所關切。
大陸目前的防疫政策可能是全球最嚴的,入境管制是十四加七,有的城市還是十四加七加七(共廿八天),期間還要進行多次的核酸PCR檢測。例如在北京,入境隔離後得再居住一段時間,確保與「當地人」一樣安全後,才能出入各公家機關企業場所。
除境外嚴管,內部防疫更是,一有個案,全部匡列密接者、次密接者隔離十四天觀察,再封控整個社區或街道辦(相當村里),最後手段是封城。
但這樣嚴格的防疫政策也嚴重影響到國際商務貿易的往來以及內部人員流動的內需經濟。前兩天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開幕前的兩場記者會上都有外媒提問:中國當前的防疫政策已影響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當然,人大、政協的兩位發言人都反駁了這種說法。
早前,西方多個重量級媒體已對大陸的「清零政策」提出批評,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一月間稱中國是一個「冷酷自私的威權國家」、「自我封鎖的巨型泡泡」。一月廿六日紐約時報在「中國追求清零將把國家置於災難之中」的文章稱:「清零政策對中國造成嚴重的經濟影響,鑑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這也將對我們產生嚴重的影響」。
美國一直以來沒有入境隔離措施。加拿大、奧地利、法國、韓國、日本、泰國等國家今年以來宣布放鬆入境防疫與國內公共場所管控措施。即便是九十五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感染新冠,英國仍放寬防疫政策,還宣稱陽性患者將不再隔離。世界大部分國家正恢復航空交通和正常旅行,以及各種經濟活動。
面對各國的開放,大陸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二月中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如果繼續堅持清零防控,民營企業、個體戶會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老百姓確實很難維持。他還透露,中國有多個團隊正在研究有別於中國動態清零和歐美與病毒共存的新的防疫策略。
最近更引起話題的是流行病學專家、首席防疫科學家曾光在二月廿八日說,「動態清零」是中國在特定時期內的防疫對策,不會永久不變。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
從吳尊友到曾光,甚至追溯到去年七月大陸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的張文宏,他們都以專業觀點探討防疫政策的調整可能。
他們一致的觀點都是,中國今後防疫政策絕不是西方式的「躺平」(徹底不管),也不是當前常態化的防控清零,而是「中國式的與病毒共存」,目的就是─救經濟。
提「中國式」意思就是,即便放鬆管制也不會照搬西方那一套,就像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準備走市場經濟了,它也要加上「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樣,標榜「我的制度就是與你不同,比你好」!
去年底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李克強昨天已宣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百分之五點五,在擴內需、穩增長的頭等指令下,大陸疫情防控措施勢將調整。預期不久,「中國式共存」政策就會端出檯面。
(聯合報)
--
台灣篇
*疫情效應…桃機進出遊客 僅90萬人次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1年桃園國際機場進出旅客量寫下1979年2月開場以來的史上最低量,僅90.9萬餘人次,但若今年疫情趨緩並逐步解封,桃機公司樂觀預估全年旅客量可達1,000萬人次,但若維持現狀,今年旅客量估約150萬人次。
桃機公司物業開發處處長陳慶隆指出,2019年桃機進出旅客量為4,868.9萬人次,創歷史新高,2020年初疫情開始爆發,全年總旅客量為743.8萬人次,去年各國嚴管邊境,我國又不准旅客來台轉機,致使旅客量崩跌至史上最低量90.9萬人次。
他表示,疫情指揮中心已提到,元宵節後才能評估管制須加嚴或放鬆,若是決定逐步解封的話,樂觀預估全年旅客量可達1,000萬人次,為2019年的二成。他解釋,之前旅客量是因疫情而快速銳減,解封後則會慢慢回升,不會一解封就立即反彈到2019年的榮景。
若疫情持續並維持現行管制措施的話,他認為,因為入境後要入住防疫旅館隔離14天,往來兩地都要隔離,成本太高,也極為不便,一般旅客不會願意前往,因此,預估全年旅客量應為150萬人次,僅2019年的3%。
陳慶隆說,旅客量的多寡,其實也要看國外的狀況,因為這是雙向的,我們實施嚴格的邊境管制,即使其他國家已放寬,該國旅客也不會來,而我們放寬,但其他國家仍然嚴格管制,我們的旅客也不會過去。
*國內旅遊人次 八年來最少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兩年,不僅出國旅遊受到影響,國內旅遊同樣受衝擊,尤其去年5月中旬台灣爆發嚴重的本土疫情,有近三個月各觀光旅遊景區暫時關閉,國旅受到的衝擊比2020年更嚴重,估算全年國旅出遊人次將較2020年衰退,恐寫下八年來國旅旅次最少的記錄,至於今年能否止跌回升,還是要看疫情變化。
據交通部觀光局2020年國內旅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年國旅旅次呈現大衰減,僅1.43億旅次,較2019年負成長15.54%,回到2013年的水準,為七年來國旅旅次最少的一年。而國旅消費金額也從2019年的3,927億元,2020年掉至3,478億元,大減近450億元,嚴重打擊國內航空、飯店、餐飲、賣店等各觀光相關產業。
業者指出,2021年持續受疫情影響,且即使無法出國旅遊,不少國人也未選擇在國內旅遊,尤其5月中旬爆發嚴重的本土疫情,因重症與死亡人數不斷增加,指揮中心宣布國內疫情等級提升至「第三級」,所有可能引發群聚的活動全部暫停,所有場所均須實聯制,餐廳也僅限於外帶,各觀光風景遊樂區全面停止營運,搭乘國內班機到離島亦須進行篩檢,國旅遭受空前的打擊。
業者說,去年疫情更甚於2020年,10月起交通部雖推出數位旅住宿券,行政院有五倍券,其他部會也助力祭出農遊券、藝FUN券、動滋券等來助陣,出遊人數雖有增加,但並未出現2020年夏季國旅大爆發的情況。
業者認為,要填補三個多月嚴重流失的出遊人次已相當困難,加上第4季沒有出現如去年一樣的國旅大爆發,預期2021年國旅人次恐會出現八年來最少的記錄。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3/06/2/16189297.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w=930&nt=1
*去年來台旅客數 探新低量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兩年多,2021年又有多個變種病毒接連出現,在國內外邊境嚴管下,據交通部觀光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年來台旅客人數僅14餘萬人次,寫下觀光局自1956年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歷史最低量;若與2019年來台旅客量最高峰比較,去年減損的觀光收入高達4,400餘億元,嚴重衝擊各觀光相關產業。
據觀光局統計指出, 2020年1月下旬開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但當月來台旅客和出國狀況依然正常,2月才開始減少, 3月後多個國家陸續實施嚴格境管,甚至有的國家為防堵疫情蔓延而實施封城;因此,前年來台旅客主要集中在前三個月,之後每月驟降至僅有數萬人次,全年來台旅客量為2019年的11.6%,只有137.7萬餘人次。
去年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幾乎每個國家都祭出嚴格的境管措施,在人出不去也進不來之下,僅有少量的商務、探親、求學和移工往來,完全沒有觀光客,以至於去年來台旅客量呈斷崖式的崩跌,僅14餘萬人次,約為2019年的1.1%,這是觀光局自1956年開始統計來台旅客人數以來的史上最低量。
據觀光局2020年調查2019年來台旅客動向結果顯示,2019年來台旅客量達到歷史最高峰,有1,186.4萬餘人次,平均每位旅客每日消費191.7美元,平均停留天數6.46夜,以此計算,當年旅客共為我國帶來4,456.5億元的觀光收益。
而2021年來台旅客量僅僅14餘萬人次,以2019年的消費數字計算,總消費金額48.68億元,也只有2019年的1%,位於疫情海嘯第一排的航空、飯店、免稅店、旅行社、餐飲店、遊覽車等相關觀光業者,這兩年只能倚靠政府給予的租金減免和員工薪資補貼等紓困措施,勉強維持生計,但有部分旅行社因無法再撐下去,已宣布停業或歇業。
至於今年來台旅客狀況,相關官員和業者均表示,還是要看疫情變化,以及疫情指揮中心的管控措施而定。航空觀光業者表示,若疫情逐漸趨於流感化,沒有持續擴大,且來(返)台不必再隔離14天的話,最快今年6月應有望重啟國門,第3季時可慢慢恢復國際正常往來。
不過業者認為,剛重開國門的時候,應該會先以商務客優先,觀光客不會是第一波,而國人也可能先觀望一下國際疫情狀況,不會一開放就衝出國去。
據指出,之前包括旅行社和線上旅遊平台等多個單位做過調查,國人在疫後最想去旅遊的國家,以日本排名第一、中國大陸居第二,若這兩個國家和台灣對往來旅客都不再需要隔離的話,可預期台日和兩岸的觀光業,將會率先強彈。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3/06/2/16189308.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國際篇
*「數位游牧」族 改變旅遊樣貌
諸多企業開始敦促員工重返辦公室,但疫情期間凸顯出的遠距工作能力,將對工作和旅行的方式帶來深遠的影響。
只要有良好Wi-Fi網路連線,「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就能於清晨衝浪後,透過視訊會議軟體Zoom遠距開會,順便炫耀背後新風景,也難怪旅遊業者把遠距工作視為是改變2022年旅行方式的重要因素。
辦公室政策更具彈性代表許多員工只要能趕在期限前交出工作成果,即便在繁忙工作周間,也能隨時外出旅行。這也意味旅行會更頻繁,且拉長旅行時間。這種工作和玩樂「混搭」的旅行,已大幅協助航空業者彌補損失的載客量。
民宿出租平台Airbnb主管勒漢說:「當你想到改變旅行方式的科技時,在Zoom上溝通和工作,影響比蒸汽火車或商業航班的出現更大。整個旅行的結構正在變化。」
這也是為何Airbnb、會計業者德勤和旅遊行業新聞網站Skift,會把持續性的遠距工作形容為改變2022年旅遊的最大因素,這些改變包括旅遊更頻繁、商務旅行兼具樂趣,旅館樣貌也會變得不一樣。
根據德勤2022年旅遊業展望,有意把工作融入旅行中的人,規劃旅行的次數也比特別抽出時間度假的人多出一倍,這類把筆電帶著工作旅遊者一年將旅行二至四次,比單純旅遊者的一到兩次多,而且其中75%會延長度假時間,大多延長三到六天。德勤指出,這些邊工作邊旅行者的旅遊支出通常更多,因為財務狀況有利於提高旅遊預算。
勒漢說,能把工作帶到家人想前往之處,代表「現在你能以家人為中心來組織工作生活,而非要家人配合你的工作。」這也有利於飯店和旅遊地,不用再依賴學校寒暑假等旅遊旺季。
飯店業者也爭相抓住遠距工作者商機。例如Citizen M飯店打造一套會員方案,為承諾住宿一個月的數位游牧人士提供固定每晚租金費率、餐點和飲料折扣,通常月租費用為1,500美元;華盛頓的文華東方酒店則為尋求額外空間的遠距工作者提供優惠日租住房費率,更有許多飯店在標準客房的書桌上增添辦公室用品,包括列印服務。
商務旅行也在改變。美國運通全球商務旅遊產品與策略執行副總裁康威瑟說,以饒富趣味的方式聚集工作團隊成員愈來愈流行,例如在牧場舉辦教育訓練、凝聚團隊,把度假氛圍加入商務旅行中。
*Z世代遠距工作 焦慮滿滿
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曾在辦公室上班過,他們在新冠疫情期間畢業,或在企業實施遠距辦公後才找到工作。其中許多人,特別是Z世代,想像自己可能永遠不必進辦公室上班,遠距辦公儼然已成為許多企業既定的工作方式。
整體看來,這些年輕人相當適應這種工作方式,很多人喜歡遠距辦公,希望持續以這種方式工作。但遠距辦公也有缺點。最新調查顯示,遠距辦公的年輕工作者沒有方向感,且不時感到焦慮。研究人員發現,年輕工作者不進辦公室上班,這種模式可能傷害他們未來的個人和職場生活,因為他們錯過進辦公室上班和老一輩認為理所當然的職場歷練,包括向資深同事請益、與上司閒聊、適應辦公室的工作節奏,或甚至只是與其他同事面對面交流。遠距辦公是全新的領域,這類工作經驗可能對年輕員工帶來深遠影響。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估計,到2030年,Z世代預料占美國勞動人數近三分之一,且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數位原生世代不想全時間待在辦公室工作。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桑托.西崎和德勒內維兩位教授,正在編寫關於Z世代和未來職場的書籍。他們表示,在2020年秋季,Z世代有69%受訪者希望至少有一半上班時間採用遠距辦公。矛盾的是,近半數受訪者也說,遠距工作造成他們的焦慮和挫折感日增。
麻州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內特表示,在辦公室上班可以很自然地與同事交流互動,包括建立職場人際關係或常向前輩請益。
這些潛在問題不只對遠距工作者本身造成影響,也對他們的工作帶來重大挑戰。遠距工作的年輕一輩常對建立職場人脈的能力感到憂心,這對任何遠距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大問題。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