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220328 俄烏衝突篇

*俄15將領、指揮官陣亡

烏俄戰爭開打已逾一個月,俄羅斯軍隊傷亡慘重,俄國將領更成為烏軍鎖定的獵殺目標,迄今已有包括七名將軍在內的至少十五名高階指揮官在戰場中喪生。「華盛頓郵報」報導,俄國將領正以驚人速度陣亡,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見,這不僅將延宕俄國入侵的速度,重挫俄軍士氣,更進一步增強烏克蘭的抗俄決心。

烏克蘭官員指出,已有七名俄國將領陣亡,他們是被狙擊手擊斃,或在近距離戰鬥和轟炸中身亡。西方高層官員指出,「這是極不尋常的」,並證實這七名將領的姓名、軍階和陣亡狀態,分別是圖沙耶夫少將(Magomed Tushayev)、蘇霍維茨基少將(Andrei Soukhovetsky)、格拉西莫夫少將(Vitaly Gerasimov)、科列斯尼科夫少將(Andrei Kolesnikov)、米迪亞夫少將(Oleg Mityaev)、莫爾德維切夫中將(Andreï Mordvichev)、列贊采夫中將(Yakov Rezantsev)等人。

一旦前述名單獲得證實,將意味在短短四週的戰事中,俄國有至少七名將領及更多陸軍、海軍指揮官陣亡,超過俄國在長達九年的車臣戰爭中最糟糕幾個月的耗損率,也超過俄國和蘇聯時代在阿富汗、喬治亞和敘利亞的戰役。北約組織(NATO)估計,至今有最多達一萬五千名俄軍官兵陣亡;俄國公布的數字則要保守許多,聲稱約一三五一名官兵陣亡,且只有一名將領死亡。

射殺將領是一種合法策略,烏克蘭官員也公開支持這種作法,並稱烏軍一直透過向前線附近的俄國指揮所集中火力,來延緩俄軍的推進速度。

軍事分析家和西方情報官員指出,由於俄軍在戰事上陷入困境,駐烏的俄國將領更可能暴露在最前線,高階軍官被部署在更靠近軍隊行動的地方。

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Oleksiv Arestovych)表示,在新的指揮結構就位前,斬首俄國高階軍官可減緩俄軍前進速度三至五天,並將斬首行動的成功歸功於出色的情報和俄國的弱點。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03/28/214.jpg

*烏軍吹反攻號角 俄軍棄械倉皇逃

烏最重大斬獲 奪回托斯提也納 蘇米等大城周邊村莊也收復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事廿七日進入第卅三天,士氣高昂的烏軍已反守為攻,甚至從俄軍手中收復失地!烏國國防部廿六日根據烏軍第九十三旅戰報宣布,已光復毗鄰俄國的烏國東北部城市托斯提也納(Trostianets),俄軍甚至拋棄武器、裝備和彈藥倉皇逃離。法新社指出,自烏軍開始吹響反攻號角以來,奪回托斯提也納乃其最重大斬獲之一。

托斯提也納位於蘇米市(Sumy)與烏國第二大城哈爾科夫之間,居民約兩萬人。此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哈爾科夫的馬拉雅羅甘(Malaya Rogan)周邊村莊,包括維爾基夫卡(Vilkhivka),已被烏軍奪回。蘇米附近的烏軍也收復若干村落。位於烏南大城馬立波西北方約一○三公里處的兩座村莊波爾塔夫卡(Poltavka)和馬利尼夫卡(Malynivka),也在烏軍反攻下光復。

俄計畫仿南北韓 製造分治模式
英國國防部廿七日公布情報顯示,俄軍似乎已因軍事進展停滯而被迫調整策略,哈爾科夫和馬立波附近的俄軍,將分別向南與向北進發,亦即將兵力集中在由親俄烏國分離主義份子控制的烏東地區。烏國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局長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廿七日披露,俄國正計畫仿效南北韓模式,將烏國一分為二,分而治之;莫斯科在烏東扶植的「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領袖帕斯特爾奈克(Leonid Pasechnik)也說,當地可能很快就會舉行是否併入俄國的公投。這與俄國二○一四年兼併克里米亞的手法如出一轍,但布達諾夫強調,烏克蘭很快就會在俄羅斯佔領的領土上發動游擊戰。

俄軍廿六日還向相對安全的烏西大城利維夫發射巡弋飛彈,擊中烏軍的燃料儲存設施和軍事裝備修復廠,導致五人受傷。由於當地距離烏國與波蘭邊界僅約六十公里,市長薩多威(Andriy Sadoviy)指出,俄軍藉此向正在波蘭訪問的美國總統拜登「致敬」。

澤倫斯基籲北約 提供1%軍機坦克
與此同時,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廿六日晚間透過影片發表演說,質疑西方國家是否畏懼俄國恫嚇,要求北約組織(NATO)將其「一%」的軍機及坦克提供烏國,不要只給反坦克和防空飛彈與小型武器。澤倫斯基強調,軍機及坦克「我們的夥伴都有,卻只在那裡生灰塵」,這些武器不僅為烏國的自由,也為全歐洲的自由,希望西方能夠展現對抗侵略的更大「勇氣」。烏國外交部長庫列巴則透露,只要波蘭和烏克蘭雙方達成協議,美國「不反對」波蘭轉交戰機予烏國。

*驚恐越高 烏人戰鬥意志越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月餘,鞏固了烏克蘭人的國家認同,激發年輕世代的愛國主義。最新民調顯示,十八至五十五歲的烏克蘭人有近半數表示,願意拿起武器捍衛國家,反映出面對俄軍以猛烈砲火、圍困、攻擊基礎設施、綁架地方首長等各種手段,企圖迫使烏克蘭人屈服,但烏克蘭人的戰鬥意願隨著遭受的驚恐呈正比增加。

挪威「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PRIO)在烏克蘭在地民調機構協助下,於戰事進入第三週的本月九日至十二日,針對逾一千名年齡適合戰鬥的烏克蘭人進行線上問卷,其中男女各佔一半,結果顯示七十%男性與三十%女性表示,願意拿起武器抗敵。

70%男性願拿起武器抗敵
報導說,問卷針對四種反抗形式詢問受訪者態度。在被問及「若戰爭持續,我將加入直接軍事戰鬥,在開放戰場上對抗俄軍或親俄部隊」時,四十九%給予肯定回應;約四十七%表示願意「在烏克蘭部隊的防禦工事據點,加入直接軍事戰鬥」;八十%表示準備對烏克蘭部隊提供非軍事支援,例如食物、資訊或軍火等。最後,七十五%表示願意擔任志工,協助戰爭受害者,例如照顧受傷的軍民。

民調也顯示,若本身或親友直接遭遇俄國攻擊,參與反抗的意願就愈高。在該調查中,每五人就有一人表示曾遭俄軍或親俄部隊攻擊,而他們的戰鬥意願最高。PRIO指出,「烏克蘭人抵抗入侵者的意志十分驚人」。

事實上,烏克蘭人不僅在前線戰鬥,也在網路戰鬥,以流利的中文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群平台上發聲,提供最新戰況發展,以突破中國政府的挺俄宣傳,爭取中國民眾支持。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國際關係的希夫倫科(Roman Khiverenko)表示,中國的烏克蘭戰爭資訊深受俄國影響,「我們希望拆毀宣傳之牆,向中國民眾展現真相」;他們對中國人別無所求,只希望北京不要支持俄國侵略。

烏克蘭網紅「瑪莎」(Masha)也加入中國社群媒體的「資訊戰」,在微博、抖音與西瓜語音平台的「戰爭下的生活」短片累積一萬人次觀看,並有六十萬人追蹤。四十二歲的作家、音樂家兼藝術家塞馬修克(Ivan Semasiuk)則以中文等語言,在全球社群平台發表文章,說明烏俄歷史。

*拜登嗆俄戰略失敗 普廷不能再掌權

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於波蘭首都華沙「皇家城堡」,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事件發表重大演說,直指這是俄國的「戰略失敗」,西方國家會與烏克蘭站在一塊。他更警告俄國不要妄想在北約組織(NATO)土地上前進一吋,並呼籲俄國人民向俄國總統普廷追究國家遭全球制裁的責任,甚至揚言普廷「不能再掌權」,態度明顯轉趨強硬,但白宮隨後澄清拜登並非尋求推翻普廷,而是說普廷不能對鄰國施加權力。

白宮澄清非尋求推翻普廷 表達不能對鄰國施加權力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儘管白宮出面緩頰,但拜登指普廷不該掌權的說法,象徵美國對烏克蘭衝突及美俄對峙的轉捩點,可能觸發美俄新冷戰,使兩國在近期衝突加劇;長遠來看,只要普廷繼續掌權,雙方戰略敵對現象也將更激烈。

拜登的演說以「不要害怕」起頭,指此話為已故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一九七九年返回家鄉波蘭演說的發言,指教宗演說後十年,蘇聯陣營瓦解,這個過程漫長且痛苦,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有成果,就如同現在民主自由國家與專制力量的對抗,「我們必須下定決心長期作戰」。

拜登指控,儘管美國和北約數月來不斷外交斡旋,甚至他也親自說服普廷打消戰爭念頭,但「俄國從一開始就決心動武」;烏克蘭及其人民正在前線奮戰,一如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過去的經歷,目的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國家,也是為了保護促使自由人民團結的所有民主原則,「我們會與你們站在一起」。

拜登指出,北約僅是防禦同盟,俄國所指北約擴張對其構成威脅的言論偏離事實;俄國不希望北約靠近其邊境,卻反而導致北約團結起來。他強調,歐洲必須終止對俄國化石燃料的依賴,加速過渡到可再生能源,結束「國家能源需求受制於暴君的日子」,美國會予以協助;最迫切的是,歐洲務必保持絕對的團結。

拜登接著向俄國人民喊話,「你們不是我們的敵人」,「你們毋須背負這場戰爭」,最後更直言,「看在老天爺的份上,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For God’s sake, this man cannot remain in power),顯然暗指普廷。不過,白宮隨後澄清,拜登不是在討論普廷政權更迭,而是在說「不能讓普廷在比鄰國家或地區施加權力」。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則反擊道,俄國總統人選只有俄國人民才能投票決定,並非美國總統或美國人能決定。俄國一名官員更警告,對普廷的人身攻擊將「縮減雙邊關係的機會之窗」。

*市民上街抗議俄軍擄人 斯拉夫蒂奇市長獲釋

俄羅斯軍隊再遭手無寸鐵卻團結一致的烏克蘭民眾逼退!美國「紐約郵報」報導,俄國軍隊廿六日攻入烏克蘭北部的斯拉夫蒂奇市(Slavutych),不僅佔領市立醫院,還擄走市長福米契夫(Yuri Fomichev),引發成千上萬市民上街抗議,並將俄軍逼退至市區外圍後,福米契夫安然獲釋。

自二月烏俄戰爭爆發以來,斯拉夫蒂奇市鮮少發生衝突,廿五日卻傳出砲擊聲。這個位於基輔北方約一百六十公里、鄰近白俄羅斯邊界的城市,是在一九八六年車諾比核電廠災變後所建,用以安置核電廠員工,目前人口約兩萬五千人。身兼基輔州地區軍事管理局局長的基輔州州長帕夫柳克(Oleksandr Pavlyuk)廿六日透過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表示,俄國軍隊擄走福米契夫,之後又將他釋放。

*Z字挺俄? 蘇黎世保險撤商標

在德國下薩克森邦(Lower Saxony)和巴伐利亞邦(Bavaria)下令禁止公開展示Z字符號後,瑞士最大保險商「蘇黎世保險集團」在社群網站撤除該公司的Z字商標,以免成為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象徵。前述兩邦規定,在公開場合展示Z字或噴塗在汽車或建築物上,都可能面臨最高3年徒刑或罰款。俄語的西里爾(Cyrillic)字母並無Z字,但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後,愈來愈多人發現俄國軍用硬體上漆著Z字;俄國官方和媒體宣傳Z字周邊商品,甚至傳出罹患癌症的兒童被動員排出Z字形,展現「愛國心」。

(自由時報)
--
*警告拜登 俄再炸烏波邊界大城

烏克蘭西部靠近波蘭的城市利維夫一處燃料儲存設施廿六日遭俄國空襲,至少五人受傷。美聯社指出,俄國選在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波蘭時攻擊利維夫,顯示雖然俄國聲稱主要進攻烏東,但隨時會攻擊烏克蘭任何一處。另外,烏軍宣布奪回東北部近俄國邊界城市托斯提也納,俄軍已拋棄裝備逃離。

利維夫州州長柯齊在臉書發文表示,利維夫市遭到兩波空襲,首波有兩枚俄國飛彈擊中利維夫東北郊工業區,至少五人受傷;第二波攻擊在數小時後發生,一座儲油設施和一座與軍方相關的工廠遇襲,引發三起爆炸。

利維夫距波蘭邊界約七十二公里。俄烏開戰以來,利維夫並未受到俄軍密集轟炸,成為約廿萬難民的庇護所,但當地飛機維修廠十八日遭空襲。

從哈爾科夫逃到利維夫的卅四歲資訊工程師奧拉納.烏克尼斯說:「當來到利維夫時,我相信所有空襲警報都會是虛驚;今後我改觀了,每次都應躲好,沒有一個城市是安全的。」

利維夫原有七十萬居民,不少覺得此處不再安全者動身前往鄰國波蘭。拜登廿六日造訪波蘭,並在首都華沙會見烏克蘭難民。

另外,法新社報導,烏克蘭國防部在社群媒體引用第九十三旅的戰報說:「蘇米地區城市托斯提也納已自俄羅斯占領中光復。」國防部聲明說,俄軍已逃離托斯提也納,將武器、裝備和彈藥都拋棄在後。

托斯提也納位於蘇米市與哈爾科夫之間,戰前人口約二萬,是最早落入俄軍控制城市之一。

烏北城市切爾尼戈夫連夜遭空襲。居民夜裡躲在地下避難,白天才敢冒險在爆炸聲中,外出尋找水和糧食。

切爾尼戈夫市長艾楚申科表示,該市原有廿八萬居民,近半數逃離,數百人罹難;俄軍低空轟炸住宅區,蓄意摧毀學校、幼兒園、教堂、民宅。

*訪波蘭 拜登:不能讓普亭繼續掌權

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發表重要演說時表示,不能讓俄國總統普亭「繼續掌權」,白宮官員隨後澄清說,拜登並非尋求俄國政權更迭。

拜登在華沙皇家城堡發表約半小時的激昂演說,他在演講快結束時指出,「我們將會擁有一個迥然不同的未來,植根於民主和原則、希望與光明的更美好未來」。接著拜登脫稿說:「看在老天爺的份上,不能讓這個人(普亭)繼續掌權。」

在皇家城堡後台的白宮幕僚嚇到了,匆匆地發出聲明澄清說:「拜登總統的意思是,不能讓普亭對他的鄰邦或那個區域行使權力。他不是討論普亭在俄國的權力,或是政權更迭。」

不過克里姆林宮已早一步回嗆。被問到拜登發言時,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說:「那不是由拜登決定,俄國總統是由俄國人選舉產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七日訪問耶路撒冷時也澄清,美國並無替換俄國政權的策略。他說:「總統與白宮昨晚說的很簡單,就是普亭總統不能被賦予發動戰爭或侵略烏克蘭等地的權力。就如你們所知,也正如我們多次說過的那樣,我們並沒有替換俄國等各地政權的策略。」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推文表示憂慮,指拜登已「膨脹美國戰爭目標,呼籲政權更替」,不管多麼渴望俄國總統換人,這都不在美國權力範圍內,只會讓普亭更加認為這是殊死戰,拒絕談判妥協,或者加強攻勢。

拜登在演說中批評俄國發動入侵烏克蘭戰爭是一場「戰略失敗」。拜登還明白警告俄國,切勿入侵北約「一吋」領土, 重申集體捍衛北約盟國的「神聖義務」。

拜登也向俄國民眾喊話說,俄國人民「不是我們的敵人」,並敦促他們把西方陣營祭出的嚴厲經濟制裁歸咎於普亭。

拜登把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與當年西方對抗蘇聯相提並論,說全世界必須準備好「長期抗戰」。拜登向聽眾及其他烏克蘭人保證,「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

拜登赴波蘭除慰勞駐當地美軍將士,還探訪烏克蘭難民營。拜登探訪難民營後難以抑制情緒,砲轟普亭是「劊子手」。他抱起一名烏國小女孩,說她讓自己想起孫女兒,「我不會講烏克蘭語,但我想送她回家」。

*援烏武器遲未到 澤倫斯基怒斥北約怕俄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廿六日要求西方國家把武器庫存中的一小部分軍事硬體提供給烏克蘭,他明顯動怒,質問西方國家是不是懼怕俄羅斯。

路透報導,澤倫斯基在基輔表示,許多國家承諾會送出反裝甲與防空飛彈以及小型武器,但烏克蘭需要戰車、飛機與反艦系統。

澤倫斯基深夜透過影片發表演說表示:「這些東西我們的夥伴都有,但都在那裡生灰塵。這不只是為了烏克蘭的自由,也是為了歐洲的自由。」

他說,烏克蘭只需要北約組織百分之一的飛機和戰車,不會要求更多,「我們已經等了卅一天,誰主導歐洲大西洋共同體?難道真的還是莫斯科,因為恫嚇?」

(聯合報)
--
*俄國倒債警鈴 又響了

俄羅斯上周支付1.17億美元的公債利息,令投資人稍喘口氣後,但4月4日又有一筆22億美元的美元債息到期,這回債權人對於俄羅斯能否再度履約則較不樂觀。

債務專家認為,上次俄羅斯能夠過關,但這回的機會相當渺茫;基於今年俄羅斯將支付48億美元的外債本息,因此政府償債能力及意願都備受質疑。4月4日便是首次的重大考驗日。

曾擔Elliot資產管理公司經理人的紐曼說,俄國上次只是面臨小額的應付利息,但這次不同,「我不認為俄羅斯能夠付清22億美元」。

俄羅斯財政部堅持,由於俄國遭受制裁,因此能以盧布支付債息,但了解購債合約的人士表示須支付美元。如果只是一些小額的分期付款,俄羅斯可以支付盧布;但上周的1.17億美元、以及4月4日將支付的22億美元利息,合約條款都規定俄羅斯必須支付美元。

美國財政部已經澄清,俄羅斯在5月25日前,還可以運用遭到凍結的資產來償債,之後就必須經由其他來源取得資金,例如借入資金,或賣油給中國大陸及印度。

但紐曼指出,如果俄羅斯決定用這些錢來購買軍備及糧食,就未必會如期還債。而且這還不只是經濟問題。一些專家表示,由於歐美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因此就算俄羅斯有能力還債,也可能拒還。這些就是制裁措施的意外後果。

顧問業者歐亞集團(Eurasoa)專家卡恩也預期,俄羅斯將會全面違約,因為「這是政治、而非純經濟問題」。

俄羅斯雖欠美國銀行業近150億美元,但經濟學者預料如果債務違約,在長期間並不會對全球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嗆普亭不能繼續掌權 拜登一句話挑動新冷戰

美國總統拜登26日造訪波蘭時,形容俄羅斯總統普亭是「屠夫」(butcher),並表示普亭「不能繼續掌權」,儘管白宮隨後澄清,拜登的本意並非支持拉下普亭政權,但專家解讀認為,這席話暗示只要普亭繼續在位,美國對俄立場近期將更加轉向戰略對抗,預示美俄新冷戰的開端。

拜登在華沙皇家城堡(Royal Castle)發表任內影響最深遠的其中一場演說,他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為表示,這場戰鬥不會在幾天內、或幾個月內分出勝負,「我們必須為未來的長期爭鬥,強化保護自己」,但他在演說結尾表示:「上帝垂鑑,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

過去美國都避免直接軍事干預烏克蘭情勢,還特別表示並未支持莫斯科政權轉換,而且這是美國總統罕見呼籲外國領袖下台,因此拜登這番言論引發關注,也可能坐實普亭的指控,即西方的所有作為都是要把他拉下台,而非只要阻止他攻打烏克蘭,導致美國失去對議題的主導權。

克里姆林宮回應表示,「(俄國掌權者)不是由拜登決定的,俄羅斯總統是俄羅斯人選出來的」。

白宮官員之後澄清表示,拜登的言論不是要討論普亭在俄國的權力或俄國政權轉換,而是要說普亭不能被允許對鄰國或整個地區行使權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7日也說,拜登的論點為普亭不能有權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或侵略,並重申美國並未研擬改變俄國或其他地方主政者的策略。

不過,金融時報(FT)指出,拜登的嚴詞抨擊可能暗示美國即將改變俄烏衝突、以及對俄關係的立場:只要普亭掌權,美國就會對俄採取更戰略對抗的態度。曾為白宮顧問的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公共服務教授葛根(David Gergen)說,拜登的演說提到戰爭會很漫長,甚少提到和平,再加上普亭的好戰性格,都強烈暗示這場戰爭不太可能在談判桌上和解。

在拜登造訪烏克蘭之際,俄軍26日以火箭攻擊烏克蘭西部、在波蘭邊境附近的大城利維夫(Lviv)。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