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220331 俄烏衝突篇

*質疑俄撤軍誠意》烏國:俄續轟烏北 美:重新部署非撤離

俄羅斯宣布「大幅」減少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的軍事行動後,儘管烏克蘭和英國、美國都表示,基輔周邊的俄軍部隊已開始撤離,但仍質疑俄軍僅是重整旗鼓,並非真正撤軍,兩座城市周邊也仍徹夜遭到俄軍砲擊。切爾尼戈夫市長更直指,俄軍攻擊不減反增。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在廿九日深夜談話中表示,雙方談判雖出現「正面」跡象,但烏國不會鬆懈防禦,「烏克蘭人並不天真」。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inform報導,總統幕僚阿列斯托維奇(Oleksiy Arestovych)卅日表示,俄軍「連續第二天」將部隊從基輔附近撤離,但仍留下一部分部隊,在切爾尼戈夫則未見俄軍明顯撤退跡象。烏國軍方警告,俄國可能是輪調部隊,而且旨在「誤導」。

五角大廈發言人柯比廿九日也指出,只看到「小量」部隊開始撤離基輔北方地區,「大部分」仍維持在原地;俄軍只是在重新部署,可能正為在其他地方發動「重大攻擊」行動做準備。美國總統拜登也說,「我們將看看他們是否做到他們所說的」。

英:俄軍受重創 被迫返國整補
近日烏軍反攻,奪回伊爾平等數座基輔周邊的戰略要地。英國國防部廿九日表示,「幾乎可以肯定,俄軍的進攻失敗,未能達成包圍基輔的目標」,「俄羅斯非常可能將把戰鬥力從烏北轉移到在烏東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攻勢」。英國軍事情報分析指出,一些俄軍部隊在烏克蘭蒙受重大損失,不得不退回俄國和白俄羅斯,這也加重俄軍已經吃緊的後勤壓力,並顯示俄軍在烏國前線地區重整旗鼓正遭遇困難;俄軍可能利用大量砲擊和飛彈空襲,彌補地面作戰力的減損。

西方分析家提醒,俄國承諾減少作戰行動的地區,大多是正失守之地,烏南和東部還有多座城市遭圍困;俄軍是藉機為快要彈盡糧絕的部隊整補。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歐亞中心副主任哈靈(Melinda Haring)說,「俄國只是企圖爭取時間,讓他們重新集結後,再回頭發動更大規模攻擊」,烏國必須持續作戰,西方也必須持續軍援基輔。

俄軍對基輔周邊和切爾尼戈夫與鄰近城鎮的砲擊,持續到卅日清晨仍未停止。

盧甘斯克州的西昌斯克(Lysychansk)住宅區卅日清晨遭俄軍砲轟,包括一間幼兒園。烏南重要港市馬立波市長波成柯指控,俄軍從一間婦幼醫院強行將七十多人擄往俄國,迄今當地已有約兩萬人被送往俄國。

*波蘭開歐盟第一槍 禁俄煤進口

波蘭卅日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並將在今年底前完全停止進口俄國石油,成為歐盟第一個對俄國能源下禁令的國家。荷蘭、比利時等四個歐盟國家,則祭出最新外交制裁,驅逐四十三名被懷疑從事情報工作的俄國外交官。

俄駐歐盟43名外交官涉情蒐 荷比等4國同步驅逐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宣布,啟動歐盟國家中最大刀闊斧擺脫俄國能源的計畫,除了禁止俄國煤炭,五月起也將停止進口天然氣,今年底完全停止進口俄國石油,並敦促其他歐盟成員國跟進,因為俄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收益,正助長俄國的戰爭機器。他還呼籲歐盟執委會對所有進口的俄國油、氣、煤等碳氫化合物課稅,實現貿易「正義」。

美國、英國已在本月初宣布禁止進口俄國油氣,使歐盟面臨封殺俄國能源的更大壓力。去年,歐盟四十%的天然氣來自俄國。波蘭此前已大幅減少對俄國能源的依賴,正在擴建西北部港市斯文諾契(Swinoujscie)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接收來自卡達、美國、挪威和其他出口國的天然氣;一條從挪威輸送天然氣的波羅的海新管線,也將在年底啟用。

捷克驅逐俄國副大使
另一方面,比利時、荷蘭、愛爾蘭和捷克等四國,廿九日以懷疑從事間諜活動為由,同步宣布驅逐數十名俄國外交官。比國外交部長威爾梅斯說,將驅逐廿一名俄國外交官,給予兩週期限離境。荷蘭驅逐十七名被認為以外交官身分從事「秘密活動」的情報人員。愛爾蘭要求俄國大使館四名「高階官員」離境,理由是從事「與國際外交行為不符」的活動,意即進行情報工作。捷克驅逐俄國副大使,要求七十二小時內離境,外交部推文稱「我們與盟邦一起,降低俄國在歐盟的情報活動」。

聯合國專家赴烏 調查俄戰爭罪行
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事延燒超過一個月,聯合國卅日指派三名人權事務專家,調查烏國境內可能的戰爭罪行。這個獨立調查小組由前聯合國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ICTR)庭長、挪威法官摩斯(Erik Mose)領導,將調查這場戰爭中所有侵權、違反國際人道法的指控,預計九月提出初步報告。

烏克蘭和歐美國家指控俄軍屠殺平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烏南戰略重鎮馬立波(Mariupol),至少五千人喪命。聯合國表示,烏俄戰爭迄今五週已造成四○一萬名烏克蘭人逃離家園,超過聯合國難民署(UNHCR)原本估計的四百萬人,且流離失所民眾增加速度和規模,在歐洲創下二戰以來之最。

*俄侵烏 聯合國示警: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歐洲穀倉」烏克蘭變待援之地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廿九日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指控俄羅斯進犯素有「歐洲穀倉」之譽的烏克蘭,已造成「全球糧食危機」,並置世人於「饑荒」風險。聯合國轄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執行主任畢斯利強調,戰事若持續下去,「世界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全球1.25億人口恐陷饑荒
俄國和烏克蘭皆為穀物重要產地,為全世界三成小麥、兩成玉米、四分之三葵花籽油出口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姆蘇亞(Joyce Msuya)指出,烏克蘭陷入戰亂一事,令全球人道危機最大且早已存在糧食不安全問題的阿富汗、葉門、非洲之角(非洲東北部)雪上加霜。

畢斯利廿九日告訴安理會十五個理事國,俄國發動的戰事讓烏克蘭「正從世界穀倉走向等待分配救濟食物的隊伍」,現在烏國「農夫在前線」,而WFP購入的糧食有一半來自烏國,故WFP試圖讓全球近一.二五億人溫飽的努力恐斷炊,因此俄國「不僅正重創充滿活力的烏克蘭及該地區,也將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全球性影響」。

早在上月廿四日俄國侵烏前,WFP即努力因應燃料、食物價格及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當時已先對葉門等地數百萬民眾減少糧食供應。畢斯利廿九日另指出,俄國及同陣線的白俄羅斯肥料供應短缺,可使農作物收成減少一半以上,在在加重這場糧食危機。WFP正密切關注此二「災難」未來幾個月的變化。

雪蔓強調,無論是這場戰事或衍伸而來的全球糧食安全,責任全在俄國及其總統普廷身上,「開戰」的普廷能夠制止這場「全球糧食危機」。法國駐聯合國大使德里維埃進一步指出,「俄國侵略烏克蘭,增加了全球饑荒風險」,開發中國家的民眾首當其衝,惟制裁俄國的措施也正造成「世界糧食安全局勢不平衡」。

但俄國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反擊道,全球糧食市場迎來「潛在動盪」,係西方對俄國「肆無忌憚制裁的歇斯底里」所造成。

歐盟廿五日已針對烏俄戰事導致的糧食短缺問題宣布緩解計畫,打算與美方透過多邊合作,來反制農業原料出口限制的不利影響。

*平可夫:普廷已淪政治殭屍

俄羅斯總統普廷廿九日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話時,堅持在允許任何緊急人道援助之前,烏國南部港市馬立波的「民族主義份子」必須「放下武器」。儘管普廷態度強硬,但俄軍入侵一個多月以來,損失慘重且未達成既定目標,還被迫改變作戰計畫,國際軍事專家指出,普廷早已淪為「政治殭屍」,開戰全因為了延續自身政治生命,最終下場很有可能就是「被下台」。

2024大選難勝出 最終下場「被下台」
俄羅斯宣稱第一階段軍事行動已完成,但《漢和防務評論》雜誌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接受「美國之音」(VOA)專訪時直言,俄軍將重心轉移至烏東頓巴斯地區,是因為損失慘重且未完成既定目標,開戰一個多月沒有拿下任何一座烏克蘭大城市,士兵傷亡慘重,還有多名高階指揮官陣亡及大型登陸艦被擊沉,已經不可能發動大規模攻勢。

至於俄國此次開戰目的,平可夫認為,這是普廷為了延續自身政治生命而孤注一擲,因為依據現階段人脈關係,他難以在二○二四年大選勝出,因此提前兩年發難,極有可能想藉由拿下頓巴斯地區,並複製克里米亞模式併入俄羅斯,創造另一個奇蹟,「這很明顯就是普廷的野心,戰爭完全是為他自己著想」。

平可夫強調,普廷早已淪為「政治殭屍」,他與西方陣營決裂後不可能重回國際舞台,最終下場很有可能就是「被下台」。平可夫進一步說明,普廷入侵烏克蘭已危及俄羅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就是約三分之一的俄國人口,他們的生活被打亂後,「密謀集團」遲早會出現,最終很有可能是俄國上層內部的變化及密謀集團的出現導致他下台。

*拚取代俄羅斯天然氣 德澳攜手開發液化綠氫

德國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再邁出一大步!澳洲鐵礦石巨擘Fortescue Metals(FMG)與德國能源巨擘意昂集團(E.ON)週二簽署理解備忘錄,將生產並向德國供應五百萬噸綠氫(green hydrogen),用以取代德國從俄國進口的約三分之一天然氣;為此,FMG將投資五百億美元。

FMG預計生產的五百萬噸綠氫,足以提供類似英國這樣大的國家一年所需電力,該公司也將解決綠氫如何液化的問題,並以可行的成本將數量龐大的綠氫運送至德國。

澳德荷建供應鏈 配送客戶
根據理解備忘錄,FMG與意昂同意在澳洲、德國及荷蘭之間,建立一條綠氫供應鏈,意昂執行長柏鮑姆(Leo Bernbaum)形容此為「氫橋」;意昂將把這些綠氫配送給五千萬客戶,以取代供暖及工業用天然氣。

綠氫是指用再生能源供電的電解槽將水分解成氫和氧,過程中完全沒有排放二氧化碳;與傳統由天然氣製成的灰氫相比,製造成本高很多。

過去一年FMG已簽署數十億美元的綠氫供應合約,但尚未開始商業生產這種零排放的能源;該公司已開始興建全球最大的電解槽製造設施,預計二○二四年在塔斯馬尼亞生產首批綠氫。

FMG董事長福瑞斯特(Andrew Forrest)表示,生產綠氫所需的能源將在澳洲透過風力及太陽能產生;FMG先前承諾,二○三○年將生產一五○○萬噸綠氫,為此需建立二○○百萬瓩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設施。

德國政府上週表示,要達到二○二四年夏天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俄國天然氣的目標,必須加快氫基礎設施。

*美未因烏俄戰爭分心 拜登:強力推進印太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廿九日與來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約一小時的雙邊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強調對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原則的堅定承諾,以及維持印太穩定與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拜登強調,世界「基於規則的秩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美國沒有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分散注意力,正「強力」推進印太優先要務,支持快速採取行動落實印太戰略。

美星聯合聲明譴責俄
李顯龍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首位造訪白宮的東南亞國家領袖。他強調,新加坡一貫支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並敦促美國與東南亞國協(ASEAN)建立更緊密關係。他希望拜登「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但也包括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法新社報導,拜李會面反映新加坡希望在貿易上同時與北京和華盛頓保持良好關係的立場。

*旅中烏克蘭人大翻譯運動 力抗中俄假新聞

即便與烽火連天的家園相隔千里遠,不少旅居中國的烏克蘭人赫然發現,自己竟也置身戰爭前線──對抗親俄偏見、網路酸民與審查制度的資訊戰。

對此,包括海外僑民在內的約三百名烏克蘭人義務充當翻譯,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的重要事件翻譯成中文,並透過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rinform)的中文網「烏克蘭新聞」(Ukraine News)、微信與YouTube發佈,藉此揭發俄國宣傳與盼能改變中國輿論。來自烏克蘭中部切爾卡瑟市(Cherkasy)的義務翻譯之一金麗雅(Lidiia Zhgyr)說,他們投注所有精力、焦慮與悲痛於貢獻己力,以填補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上的「資訊真空…我的立場很清楚,就是說出俄羅斯對烏克蘭平民所發動的戰爭,我不會住口」。

一小群充當翻譯的烏克蘭人,日前在北京一家咖啡廳討論他們以中文發音的YouTube頻道內容。YouTube在中國遭到封鎖,必須翻牆才能觀看,但該頻道推出以來,已有一千多人訂閱。金麗雅說,儘管中國社群媒體上絕大部分網民都挺俄,但她深信,絕大多數中國網民沒有管道取得客觀資訊。此外,義工也在微信開設頻道,張貼烏俄戰爭影片並附中文字幕,但不少影片還是遭中國網管封鎖。

這場在中國社群媒體上開打的資訊戰中,金麗雅說,烏克蘭最大的劣勢就是在中國沒有官方新聞機構。相較俄羅斯國營媒體有數名記者派駐中國。許多中媒都附和俄國官方立場與說詞,中國社群媒體上更是一面倒親俄;僑居北京的科技人士李朵(Valeriia Litovka)說,分享烏克蘭戰爭的真實資訊「真的很難」,「(我們的)目標是傳達(烏克蘭的)民眾不該被其他人殺害這樣的資訊」。翻譯義工宣稱,中國官媒曾引用他們翻譯的有關烏國針對俄軍損失的內容。金麗雅說,至少有一個人表示,已因此改變對烏俄戰爭的看法。不過,也有人自覺努力無用,旅居中國的烏克蘭酒商尤金(Eugene)已放棄在網路上與中國網民筆戰,甚至自刪微博貼文。

(自由時報)
--
*俄攻勢未歇 克宮稱談判沒進展

俄羅斯廿九日宣布將降低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北部大城切爾尼戈夫的攻勢,但兩城仍持續遭攻擊。俄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卅日表示,俄方正面看待俄烏談判,但迄今並無突破進展。

俄羅斯和烏克蘭廿九日在土耳其談判,俄國同日宣布將降低攻勢,被外界解讀談判有所進展。但俄國表示,俄方樂見烏克蘭以書面詳細列出終結衝突的條件,對此予以正面看待,只是和談並無突破跡象。

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和談說不上很有希望或有任何突破,有待努力之處仍多。」

俄國原本宣布將減少在基輔、切爾尼戈夫等地的攻勢,但切爾尼戈夫州長喬斯說,當地卅日仍遭砲擊,「我們不相信俄國人,俄軍說話從不算數」。

另外,俄軍加強對東部頓巴斯地區攻勢,並持續砲擊東南部要城馬立波。克宮表示,俄國總統普亭廿九日在電話中對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除非馬立波守軍投降,砲擊才會停止。

紐約時報指出,熟悉內情的官員和分析家認為,從俄軍最新動向看來,俄國並不急於結束戰爭,雙方談判至少還會持續幾星期。

對於俄國稍早宣稱降低攻勢,美國總統拜登表明不信。拜登說,「等著看吧」,在真正見到實際行動前,他不會相信俄國聲明的任何一個字。他說,北約盟友也在這點上達成共識。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說,「烏克蘭人並不天真」。他表示,烏克蘭人已從這次入侵和過去八年在頓巴斯的戰事學到教訓,那就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事就是具體結果。

美國國防部表示,俄軍已開始將非常小數量的部隊從基輔附近的據點移走,類似重新整備,而不是撤離或退出戰爭。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說:「烏克蘭其他地區可能遭受重大攻勢。這不代表對基輔的威脅已經結束。我們認為他們可能想重新部署在其他更優先的地方。」

英國國防部情報報告說,俄軍很可能將戰鬥力量從北部轉移到東部的頓巴斯地區。

*美媒批烏克蘭於居民區布防

俄軍轟炸砲擊烏克蘭城市,讓俄國面臨蓄意攻擊平民、違反戰爭罪等指控。然而,「華盛頓郵報」報導,烏軍在平民雜處的都市設防,恐模糊俄軍的戰爭罪責,而烏軍讓平民處於險境,也有可能違反國際法。

遭戰事波及的烏克蘭各城市,都傳出學校、醫院、商店、公寓等平民使用的非軍事場所被俄軍砲火摧毀。面對肆意攻擊平民的指責,俄軍幾乎都是宣稱這些建築已成烏軍軍事設施的掩體。

華郵記者親訪烏克蘭後指出,一個令人不安的情況是,俄軍說法可能是事實。現在在基輔,可以看到火箭砲、防空機槍、裝甲車部署在公寓大樓之間,武裝志願兵也可能駐紮在辦公室、住家或餐館等場所。

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國際法教授夏巴斯表示,「我非常不想說『烏克蘭要為平民死傷負責』這種話,因為烏克蘭正抵抗侵略者」,但「烏國讓平民居住地成為戰場,將平民置於更危險處境」。

人權觀察組織武裝衝突專家維爾表示,如果俄軍攻擊的平民目標真的有軍事部署,就會削弱俄軍故意攻擊平民的指控。

維爾表示,烏克蘭軍方不應在平民集聚的處所部署武器,如果他們非得如此,應該要撤離平民,「如果兩者都沒做到,那烏軍恐怕已違反戰爭法,因為軍事武器是合法攻擊目標,而烏軍讓平民置於險境」。

在基輔佈防的烏軍第一一二國土防衛旅發言人卡伐列夫駁斥此說法,認為依此邏輯,烏軍豈非要撤守都市。大多數華郵訪問的烏克蘭平民也對烏軍的作法表示理解。

烏軍並不吝於向各國記者展示基輔布防情形,如路障、地雷等;武裝志願兵發言人卡薩林表示,基輔有兩百萬居民,不可能全部撤離,「戰爭的邏輯非常殘酷,我們無法在避免平民發生危險或死傷的情況下保衛城市」。

*與拜登會談 李顯龍:亞太有衝突風險

美國總統拜登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廿九日在白宮會談,共同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李顯龍會後表示,亞太地區存在潛在熱點和爭議議題,呼籲區域內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拜登則表示,儘管俄羅斯入侵鳥克蘭,美國仍將快速落實印太戰略。

拜登與李顯龍的聯合聲明提到,俄羅斯無端侵略烏克蘭威脅國際秩序,危及全球和平與繁榮,兩人承諾將有效實施對俄羅斯的制裁,並關切發生在烏克蘭的人道危機。

拜登談到美國的印太戰略時,重申美國對印太地區盟友的承諾,支持東南亞國協為中心的區域架構。他說:「在我們處理歐洲危機的同時,我的政府仍強力支持快速落實印度太平洋戰略。」

李顯龍表示,世界發生巨變,美國依然致力參與東南亞事務,代表美國對區域的重視,他歡迎美國在華府籌辦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也歡迎美國即將提出的印太經濟架構。

李顯龍表示,烏克蘭戰爭影響亞太地區,且這裡有著潛在熱點和爭議議題,若不善加管控可能升級為公開衝突,在區域內的相關利害國都應盡力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才能避免情況惡化至難以挽回地步。他也說,國與國間保持各層級對話管道暢通也很重要,這將有助管控事態發展。

*對話俄外長 王毅:支持俄烏繼續和談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昨與出席「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的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在安徽屯溪舉行會談。王毅表示,支持俄烏雙方繼續和談,支持局勢盡快降溫,支持俄羅斯及各方為防止人道危機所作的努力。

據大陸外交部官網內容,王毅表示,中俄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新的考驗,雙方發展雙邊關係的意願更為堅定。中方願同俄方一道,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引領,推動中俄關係向更高水平邁進。

拉夫洛夫表示,俄中兩國元首保持戰略溝通,為推動俄中關係穩步發展和促進全球多極化發揮重要作用。俄方願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持續加強高水平戰略協作,深化雙方各領域互利合作。同時在國際和多邊舞台上,積極推進多極化進程,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

拉夫洛夫表示,俄方致力於緊張局勢降溫,將繼續同烏進行和談,並與國際社會保持溝通。

王毅表示,烏克蘭問題有著複雜歷史經緯和來龍去脈,既是歐洲安全矛盾長期積累的爆發,也是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結果,「當前形勢下,我們支持俄烏雙方克服困難繼續和談」。

他說,從長遠看,應當汲取烏克蘭危機教訓,本著相互尊重和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回應各方的合理安全關切,通過對話談判構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

(聯合報)
--
*俄烏戰爭重擊歐洲景氣 通膨火上加油

根據最新數據和決策官員示警,俄烏戰爭對歐洲經濟的傷害日增,不僅通膨火上加油、信心陡降、成長停滯,區內最大經濟體德國甚至有經濟衰退之虞。

歐盟執委會30日公布,歐元區3月經濟信心指數降到108.5,從2月下修後的113.9大幅滑落;消費者信心從負8.8崩跌到負18.7;消費者物價預期更衝上1985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在在反映俄烏戰爭重創信心。

其中以通膨愈演愈烈對信心衝擊最大,因為通膨削弱消費者購買力。西班牙通膨率從2月的7.6%衝上9.8%,是近40年來最高。德國各地通膨數據也呈現大幅躍升,使全國3月整體通膨率達到7.3%。

德國總理蕭茲的經濟顧問30日把今年德國經濟成長預測砍半到1.8%,並警告萬一天然氣供應中斷,經濟將陷入萎縮。德國經濟顧問理事會成員韋蘭德(Volker Wieland)警告:「衰退風險甚大。」這群顧問也預測 ,德國通膨率可能倍增到超過6%。

同日,德國啟動天然氣限量供應的緊急計畫,將優先供應家庭、醫院和其他重要機構,工業用戶則在減量供應中首當其衝。

*俄:用盧布買天然氣 不急

克里姆林宮30日表示,俄羅斯並不即刻要求他國以盧布購買俄國出口的天然氣,承諾這種轉變可逐步為之,並表示正著手擴大須以盧布結算的出口項目清單。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裴斯科夫向媒體表示,以盧布支付俄國天然氣的轉換過程需要時間,所以不會本周立即實施,儘管之前頒布的總統命令訂定3月31日為最後期限。裴斯科夫說:「在技術層面,這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他還說:「支付和交貨在時間上分開進行。」

克里姆林宮之前的命令訂出以3月底為期限,要求政府機構、央行、Gazprom研究出一套盧布支付機制。

俄國國會下議院議長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30日稍早曾警告歐盟,若歐盟想要採購俄國天然氣,就必須以盧布付款,並揚言不久之後,相同的計價模式也適用於俄國外銷的石油、穀物、肥料、煤炭和木材。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政府考慮接受莫斯科的提議,使用另一套由俄國央行開發出的雙邊支付系統SPFS,作為兩國往後進行能源和武器交易所用。

彭博資訊報導,普亭派軍入侵烏克蘭後,盧布匯價境內交易一度累計重貶33%,但過去14個交易日裡有13個交易日走強,29日兌美元升值逾5%,30日盤中再升逾1%,與俄烏戰爭前一天差距已不到5%。

Informa全球市場公司資深新興市場分析師瑞維特說:「盧布的反彈其實是俄羅斯央行強迫買入並限制賣出的結果,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若停火,可能有助支撐盧布,但很難想像會有可持續的升值走勢。」Generali Insurance資產管理公司資深新興市場策略師特瑞斯卡也認為,盧布有揮之不去的風險,「盧布的升值是脆弱的,驅動力比較是技術性因素而非真的經濟改善。」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