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220318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再+0 移入大增91例 今年新高

本土武漢肺炎昨再現零確診,但境外移入卻大增九十一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扣除執行落地採檢初始統計不一致的一月十二日九十二例外,九十一例算是今年單日最高紀錄,為強化監測,已調整居家檢疫、隔離者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快篩期程。

強化監測 居檢與隔離者提前快篩
新增境外移入為卅四例男性、五十七例女性,從菲律賓、越南入境最多,落地採檢有四十一例,陽性率三‧二三%。

首批適用檢疫十天的民眾,昨期滿後進入自主健康管理,為強化監測,陳時中宣布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原定於第三天、第六到七天進行公費快篩,將提前於第二、第四天執行;居家隔離後的自主健康管理也比照辦理。

陳時中指出,三月七日放寬商務客入境以來,商務客來台人數從以往每週七七○人,上升至一八八二人,他重申,自主應變能力是邊境持續鬆綁重要考量。

指揮中心昨再公布檢驗陽性個案三大應變措施,要求個案先回想發病日,無症狀者是列最早檢出陽性日,然後記錄發病(陽性日)前四天至被隔離前這段時間,可能接觸達十五分鐘的對象等;主動聯繫及提供衛生單位相關聯絡資訊。

陳時中指出,接獲相關通知者不要移動,與其他人接觸要戴口罩、保持距離,並留意自身症狀。

昨雖本土零確診,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住基隆的五分埔女店員案二一四九七病毒定序結果出爐,感染Omicron的亞型BA.2,與先前傳播序列不同,與東南亞病毒株較相近,分析近期越南、印尼都是BA.2較多的國家,會請衛生單位調查該女工作地或居住地有無境外移入個案,再進行病毒基因比對。

國內至今累計十七條本土Omicron傳播鏈,其中六條為BA.2,包含桃機防疫人員案、高雄港群聚案、高雄港引水人案、桃機航警案、宜蘭境外移入個案引起家庭群聚案,以及五分埔女店員案。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03/18/128.jpg

*長庚第三劑疫苗混打研究出爐/莫德納抗體最高 高端副作用最少

國內正加緊接種武漢肺炎第三劑疫苗,林口長庚醫院昨天公布第三劑加強劑抗體、副作用等研究結果,受試者前兩劑皆接種AZ疫苗,比較其第三劑接種莫德納、BNT和國產高端疫苗,結果發現莫德納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最高,高端的副作用最小。

三種受試疫苗 都能顯著產生抗體
這項研究共三四○名受試者,皆為長庚醫院醫護人員,研究主持人為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感染科醫師邱政洵,他指出,不論哪一牌的疫苗在接種完第三劑後的第廿八天,都能顯著產生中和抗體、有效預防重症。

邱政洵總結實驗結果,不論是選擇何種廠牌疫苗作追加劑,施打後一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

如以受試者體內中和抗體的上升倍數比較,分別是莫德納全劑量高達四十七‧七倍、莫德納半劑量卅九‧八倍、BNT全劑量卅三‧二倍、高端十二‧七倍。

莫德納抗Omicron 保護力逾80倍
研究團隊也比較各疫苗對武肺Omicron變異株的中和抗體保護力,莫德納全劑量上升達八十六‧六倍、莫德納半劑量八十一‧五倍、BNT七十一‧一倍、高端疫苗卅二‧九倍。

另在各疫苗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團隊也發現四個組別皆顯著上升,彼此差距不大,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劑量四‧二倍、莫德納半劑量三‧九倍、高端三‧三倍、BNT為三‧一倍。

莫德納副作用大 疼痛比例近百分百
不過抗體濃度高也代表「副作用較嚴重」,以莫德納副作用比例最高,局部疼痛約九十七%到一百%、發燒約十五‧三%到廿九‧五%;而高端疫苗的副作用比例最低,局部疼痛七十六‧五%、發燒僅四‧八%。

我國目前僅開放一般民眾接種「半劑量」莫德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ACIP(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建議,莫德納仍以半劑量為主,民眾無法要求打全劑量,「長庚研究是代表不論打哪一種疫苗,都能有效提高中和抗體數量」。

*北市中型接種站 下週縮減剩3處

本土疫情趨緩,第廿六期的台北市疫苗預約率僅十一.五六%,副市長蔡炳坤昨指出,為避免醫療量能浪費,北市原十三處中型接種站自下週起縮減為三處,此外,因應中央預計於月底關閉疫苗預約平台,北市屆時將重啟疫苗預約系統,並規劃將三百多處診所採分組、錯開時間進行施打。

本週正進行的中央第廿六期疫苗接種,台北市開出十八萬六千七百零八劑量能,共兩萬一千五百八十四人完成預約,預約率僅十一‧五六%,而正開放預約的第廿七期疫苗,北市開出約十四萬劑量能,蔡炳坤認為,預約情形恐仍低迷。

為避免醫療量能浪費,蔡炳坤表示,北市原開設十三處中型接種站,至本週已減少剩五處,預計下週再縮減至雙連捷運站、文山行政中心、台北車站三處。

將重啟北市預約系統
因應中央預計至月底關閉疫苗預約平台,蔡炳坤說,屆時將重啟北市預約系統,以利三百多處診所方便作業,並維持預約為主、隨打隨打為輔的接種方式,避免殘劑浪費,且規劃將施打診所分類為A、B兩組,錯開時間各在週一至週三、週四至週六時段分別接種,方便基層醫療院所有效運作。

中國篇

*港單日破2萬例 中國燒28省 吉林、長春封城

香港十七日通報武漢肺炎確診病例二萬一六五○起,第五波疫情自年初爆發以來,全港累計九八.四萬人染疫、四九二三人不治,專家研判七月始可望放寬防疫政策。中國同日也通報本土病例二四三二起,上月十日以來已破兩萬例,疫情蔓延廿八省市,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省「清零」。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統計,中國已有三千七百萬人生活在封城之下。

今年香港已近百萬人染疫 近5千人歿
中國當前疫情以吉林省為主要重災區,儘管該省省長韓俊十四日曾指示一週實現社會面清零,全中國十七日通報數據扣除無症狀本土感染患者一二○六人後,本土病例一二二六例仍有七四二例發生在吉林。該省目前還有至少八五○○起確診個案,疫情最嚴峻的吉林市、長春市皆已封城。連續四天在吉林督導防疫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十七日說,吉林省疫情仍在高位,社區傳播仍未徹底阻斷。

美媒︰中國3千7百萬人坐困封城
在深圳,當局十七日指出,十六日新增九十一宗本土感染案例中,絕大部分病例在封控區、管控區和集中隔離點核酸篩查中被發現,但目前深圳全市每日新增病例數依然處於相對高位,疫情輸入和反彈風險依然存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七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時,依舊指示「動態清零」,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聲稱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充分體現了我國防控疫情的堅實實力和強大能力,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十七日上午在抗疫記者上表示,香港疫情發展速度快,強烈感受到市民對防疫措施的容忍度開始減退,預計廿日或廿一日就抗疫措施調整方向,向社會做全面說明。香港政府顧問專家袁國勇與另外兩名香港大學微生物專家在明報撰文,指香港疫情在三月四日似乎已達高峰,若做好抗疫韌性基礎,可望於七月放寬防疫政策,恢復社會正常。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五分埔確診女店員 驗出新傳播鏈

國內昨迎來今年第三度本土「加零」,但境外移入案例卻是今年第二高,有九十一人。另日前家住基隆的台北五分埔服飾店女店員個案感染源不明,基因定序結果和先前其他傳播鏈不同,驗出國內第十七種Omicron傳播鏈,序列屬BA.2,研判與東南亞境外移入個案, 如越南、印尼等關聯性高,讓疫情添隱憂。

此外,三月七日起,入境檢疫天數從十四天縮短至十天,昨恰好滿「十天」觀察期。指揮官陳時中說,今會公布新制推出後的確診人數,並據此研議檢疫期是否再縮短。

指揮中心昨宣布,將自主健康管理七日需執行的二次快篩,從原先第三天、期滿前一天,往前提至第二天、第四天篩檢。

林口長庚醫院昨發表「國內首份新冠疫苗第三劑接種」研究成果,發現無論以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當追加劑,皆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且有效對抗Omicron變異株。又以莫德納全劑量的抗體上升倍數最高達四十七點七倍,但副作用最大,局部疼痛機率幾乎百分百、發燒占一成五至三成;高端抗體倍率較低為十二點七倍,但副作用最小,局部疼痛僅七成六、發燒為百分之四點八。

*疫苗副作用臉部扭曲手腳抖 國一資優生言行如中風

「我沒有哭的權利,只能見招拆招,不斷向前走。」高雄補教業者凱西,她國一的大女兒莎莎,去年底施打新冠肺炎BNT疫苗後三天,陸續出現多重神經症狀,頭痛、身麻,手無法抓握,最後手腳不自覺抖動,無法說話如中風患者,住院六周,被醫師通報為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頭痛無力 醫師急收住院
凱西說,莎莎是氣喘患者,長期治療病況穩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前特別經過醫師評估後才施打,但打完第三天,卻是噩夢的開始。

莎莎在校劇烈頭痛、胸悶,隨後出現頭部刺痛、麻感,兩天後,妹妹拿東西給莎莎卻掉在地上,莎莎才意識到她的手沒力氣、握不住,求助於神經內科,醫師發現莎莎無法抓住醫師的手,立刻收治住院,開啟六周的住院歷程。

醫院對莎莎進行一連串的檢查,除了一般的驗血、尿,還測腦波、電腦斷層、神經傳導試驗,甚至抽脊髓液等,各項檢查無所不試,類固醇劑量打到最大仍未改善。最後免疫球蛋白、生物製劑也用上了,仍未能控制腦部的不定時放電,症狀一度考倒醫療團隊。

短短兩天 病情突然惡化
某天,莎莎突然不自主的臉部抽動扭曲,手腳抖動,走路沒力氣,說話不成句子,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講,最後跟醫師對話只能筆談,宛如中風病人,病程惡化快速,僅有短短四十八小時,快得讓凱西害怕,「孩子怎麼變成這樣」,當下她決定北上求援。

凱西帶著莎莎的病例、拍攝的影片到北部醫學中心求助,北部醫師看了各項資料後,認為是疫苗引起的功能障礙,莎莎宛如一台電腦,鍵盤沒壞、主機沒壞,但是作業系統出了問題,短則三個月、多則一年,判斷會慢慢恢復。莎莎住院六周後,帶著症狀出院了,出院時,病例寫著「多發性神經炎」。

外表改變 月亮臉水牛肩
出院後,莎莎頭痛、手抖狀況仍不時出現,因為施打大量類固醇,莎莎外觀改變,月亮臉、水牛肩,體重增加近十公斤,六周改變了一個孩子,從身形、體重,加上仍不自主的手腳抽動、說話仍慢,從學校資優生,到現在出現創傷症候群。她由開朗變安靜,從身體、心理,到面對同學的眼光與關心,都需要幫忙,需要時間慢慢恢復。

莎莎多次問媽媽「為什麼是我」,凱西只能故作堅強說,不知道這樣的孩子有多少,「還好是我們」,父母有足夠知識能理解、有資源可查詢,數十萬的醫藥費也有保險可支應大部分,更重要的是有完整家庭支持與後援,可以一起面對,比其他家庭受到的衝擊小多了。

凱西說,她支持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夫妻二人也都打滿三劑,但孩子「我不會再讓她打第二次」。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03/17/realtime/16326805.jpg&x=0&y=0&sw=0&sh=0&sl=W&fw=550&exp=3600&w=550&nt=1

*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審核大塞車 70個月才能審完

新冠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及接種受害救濟審核大塞車,截至今年二月十七日,接種受害救濟個案累計四四八五例,但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小組卻僅審完二九四例,進度僅百分之六,仍有四千多案待審。如以一次開會平均審議卅例估算,需再開一四○次會議才能審完;一個月兩次會議,還得等七十個月(五年又十個月)。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了加快審議進度,去年十二月起,每月一次會議增加至兩次。

匯集病歷不易 官方力求嚴謹
不少民眾抱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核進度需等六個月,根本來不及消化,莊人祥說,塞車主因在於匯集病歷難度高,病歷資料完備,才能審議,此外,部分患者仍在住院治療,加上每個案例複雜程度不一。

「立案後遲遲沒有人聯絡是很正常的。」VICP主席邱南昌說,目前申請者以成年、老年人居多,光蒐集近三年就醫病歷就耗費許多時間及人力。此外,委員必須謹慎討論發病時間、疫苗成分和個案疾病間是否有致病的可能,過程繁複,因此,目前也才審完去年六月的申請案。邱南昌強調寧可嚴謹而非快速,不能讓民眾權益受損,「除非撤案,否則一定會審到你」。

通報系統難用 醫師也受不了
至於基層診所處理民眾接種受害救濟案件時也是一肚子氣,小兒科診所醫師詹前俊說,「當官的人就是出一張嘴,叫民眾通報,卻不知道這些事情有多困擾。」不良事件電子通報系統非常難用,初次使用、申請帳號,得等上三、四個小時;再者,通報系統與其他資料無法連通,需一筆一筆地手動鍵入資料,申請一件需花上半小時。

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收到生策會調閱病歷信函後,還必須依照信函中所列的規定行事,影印病歷、排列順序,再掛號寄回,但厚厚一大疊病歷的整理、影印、排列,所需的行政成本,都需診所自行吸收。

對此,莊人祥說,「一切依法行政」暫無補貼,請基層多多配合。

*疫苗開打周年 4問題讓受害救濟難跨高牆

截至今年三月十四日,台灣累計接種四千八百六十五萬多劑疫苗,疾管署統計,去年三月廿二日起至今年三月十四日,累計疫苗不良事件通報數為一萬八千一百七十二例,其中死亡一千四百零二例。政府達成高覆蓋率的目標,衍生疫苗接種申請救濟「難如越不過的高牆」的問題,有賴政府重視。

新北市土城廣川醫院營運長陳仕津感受最深,他接種AZ後全身起紅疹,還一度心肌梗塞昏倒、呼吸暫停,但一開始通報申請救濟卻遲遲沒有下文。他認為,政府現行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歸納有四大問題:求救無門、申訴繁瑣、等待太長、判定太難。

不適就醫住院 最少要花7天
依衛福部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民眾接種疫苗後身體不適或副作用,第一步先行就醫。從聯合報採訪疫苗不良反應的案例顯示,自行就醫住院至少要花上七到十四天時間。

第二步,醫院診斷「疑似」是接種COVID|19疫苗引起,受害民眾要備齊診斷證明書、接種前健康評估表、疑似不良反應照片,或死亡證明書、解剖報告,向衛生局提出申請。

資料審查半年 救濟緩不濟急
第三步,資料備妥後,交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審查,VICP於六個月內完成審查。疫苗不良反應受害者、經營公司的陳宏宇說,他的經濟情況還好,有保險可以支付住院費用,目前也有工作及正常收入,對經濟情況有困難的民眾,審議六個月,副作用應影響工作,形成巨大壓力與負擔。

優化審議流程 提升接種意願
另外,審議小組「無關」、「相關」、「無法確定」的鑑定分類,包括立委、專家學者及受害民眾也多有質疑,COVID|19疫苗審議最新統計,審議件數二百九十四件、無法確定事件廿六件、無關件數二百五十七件、相關件數十三件,代表民眾不良反應跟COVID|19無關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一般疫苗不良事件審議結果無關平均約百分廿三到百分之四十四,兩者相差懸殊,無法說服民眾。

政府鼓勵接種疫苗,也應同時優化審議流程、加速審查效率,不僅能做為疫苗不良反應受害者的強力後盾,同時,也能降低民眾對接種疫苗的不安,進一步提升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方是雙贏之策。

*他雙腿無知覺…不良反應嚴重 政府應多關心

盧彥良廿六歲,去年考上台大商學研究所,年輕正盛,去年五月廿八日注射AZ疫苗第一劑,隔天早上突然雙腿麻痺失去知覺,無法下床走路,要家人攙扶,他嚇壞了,心想「完蛋了、美好的人生毀了,難道要拄著枴杖一輩子」。

盧彥良的父母兄長都是醫護人員,第一劑都打AZ,他也想響應政府政策,就選AZ疫苗。當天下午四點多打完疫苗,翌日凌晨二點發燒到卅九度,雙腿麻痺無法下床,整個人很不舒服,勉強扶著床邊及衣櫃慢慢走,拿了一顆普拿疼退燒止痛藥服用,想走到客廳卻走不動,就回到床上繼續睡覺,沒想到,就這麼昏睡一整天。媽媽蔡秀琴發現他出現嚴重副作用,爸爸盧亞人醫師當下診斷為對AZ疫苗產生「格林巴利疫候群」。

盧亞人研判,兒子的症狀就是注射AZ產生的極罕見不良反應,讓抗體不只攻擊病毒,還會無差別搗亂人體周邊神經髓鞘細胞,進一步造成周邊神經系統癱瘓。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不敢再打AZ,因為實在太震撼了,太可怕、太可怕了。」

另一個可怕經驗則發生在許先生身上。

工程師許先生今年四十三歲,去年六月廿八日在北榮注射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不但睡眠品質變差,胸悶無法入眠,精神非常不濟。第九天上樓梯有暈眩無力感,全身倦怠。第十天早上身體發燒,起床後暈倒在地上,臉色發白全身冷汗。

七月十二日下午感覺全身不對勁,家人警覺性高,當機立斷連夜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他在加護病房期間,呼吸困難無法入睡,肺部跟肋膜積水。經林口長庚醫院證實發生心肌炎,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並通報衛生單位。去年他向衛生單位申請救濟,至今仍無下文。

「我不會再打了」,他查了政府官網,台灣打疫苗死的人比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的人還多,建議政府應多關心注射疫苗後,副作用導致身體有不良反應的人。

*他長紅斑、昏倒…受害通報複雜 回應慢如牛步

回想去年五月廿六日發病當下的狀況,陳仕津說,那一天的天氣非常熱,毫無預警的,他心肌梗塞發作。

他在五月六日施打第一劑AZ,打完後他還在臉書寫下,要大家配合政策去打。結果他先是頭痛和低燒,接著身上開始出現紅疹,從他的四肢末端開始發生,紅斑紅疹,慢慢從下肢蔓延到全身。廿六日中午過後,在辦公室昏倒。

醫院所有的人對他急救,所有手段都用下去。事後聽同事說,當時倒下,他呼吸就已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停止了大概五分鐘的時間,就被送往亞東醫院。那時血壓是50/70,他太太抵達時,院方已發病危通知。恢復意識時是在心導管室,醫師見他醒了就叫他別再睡。

出院後,他沒想到是疫苗引起。朋友提醒,若只是單純心肌梗塞,那身上紅斑哪裡來的?他還乾咳快半年,但最後檢查結果沒有異狀。

去年,他在一場立法院公聽會上,表達打疫苗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很多人受害,是因為衛福部或疾管署沒有配套措施。他自己去申請通報,但疾管署通報機制複雜到沒有人能搞清楚,一開始以為要申請藥害救濟,後來釐清是要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去申請。

他記得六月十日在線上登錄,等到六月廿日,發現案件進度是「查無資料」,當時他直接向署長信箱留言,告訴疾管署長為什麼系統沒有產生案號給他。跟署長反映之後有回覆了一個案號,案件才開始進行。

亞東屬於板橋區衛生所管轄,有一位承辦人員跟他連繫,請他準備病歷所有資料,並填寫申請書,按格式簽完名後掛號寄過去,院方匯整完再送新北巿衛生局。衛生局將就資料先做查核,然後再送疾管署,這個過程歷經四個月。他的案子進入VICP(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但到日前接到行政院駁回訴願期間,沒有一個人跟他問過一句話。

中國篇

*本月確診破2萬 習重申動態清零

三月以來,大陸本土新冠感染者已突破兩萬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上首度對此輪疫情發話,強調「堅持就是勝利」,重申「動態清零」,要求採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大陸這波本土疫情來勢洶洶,不但造成吉林「封省」,包括深圳、上海等長三角、珠三角經貿重鎮疫情蔓延,部分企業工廠停工停產,損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共最高決策層、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昨舉行會議,專門分析當前疫情形勢及部署從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主持會議,對近日持續延燒的疫情,他在會上信心喊話稱,「堅持就是勝利」。他強調,要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同時,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

他還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會議指出,近期大陸本土群聚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要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面責任,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快速控制疫情。

會議還強調,要保持民眾正常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加快疾控體系改革、壓實口岸地區防控責任、加強學校等重點場所常態化防控。同時,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地方,中共黨政主要官員要把防疫放在第一位,強化督查問責,嚴肅查處失職人員。

大陸國家衛健委昨通報,新增本土新冠確診病例一二二六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一二○六例,吉林仍是最嚴重地區。

*陸開放首波快篩 下一個藍海?

大陸為因應近來暴增的疫情,討論已久的抗原檢測(快篩)方案正式出爐,「方案」的推出,被體外檢測市場普遍視為一個重大利好消息,甚至有人稱,抗原檢測可能是下一個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藍海」。

中新社報導,大陸在開放家庭自檢後,未來的市場可能有多大?寧波大世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唐柏林指出,經估算,抗原檢測試劑的生產成本大概只有幾元(人民幣,下同),未來,在大陸國內市場的銷售價格應該在10元人民幣(約45元台幣)左右,假設14億人口中只有大約二分之一要定期進行抗原自檢,這樣算下來,一年下來,也有上千億元的市場。

不過,他也表示,企業最看重的是家庭自檢市場,但這一市場的真正形成,還有賴於具體配套措施的制定與出台。大陸國家衛健委亦表示,抗原檢測應該用在高風險、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一般人群不要隨意做抗原檢測。   

此外,按國家法規,抗原檢測試劑屬體外診斷試劑第三類,也就是醫療器械中的最高審查級別,程序繁瑣,周期長,也需要臨床數據。

3月11日,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於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的通知」,(簡稱「方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教授魏晟指出,當下針對Omicron傳播快、隱匿性強,輕症或無症狀感染多,以及多數情況下源頭不明等特點,即時快速的檢測越來越重要,因此,適當放開抗原檢測,是為了滿足當前防控的需要。

根據「方案」,目前主要對三類人員開放抗原檢測: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症狀且出現症狀5天以內的人員;隔離觀察人員;有抗原自我檢測需求的社區居民。

一位專門從事核酸檢測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表示,與核酸檢測相比,抗原檢測的主要優點是快速,操作簡便,但最大問題是靈敏度低,核酸檢測靈敏度是99.9%,而各國抗原檢測靈敏度要求一般是在80%以上。

大陸這波疫情來勢汹汹,各地新增本土病例均破千。現在開放抗原檢測,是因在Omicron流行帶來的防疫壓力下,為能實現「動態清零」目標,必須要更快地「早發現,早隔離」。一位縣級公衛機構前負責人指出,增加抗原檢測這個選項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基層的核酸檢測壓力。

(聯合報)
--
國際篇

*從抗疫模範到疫情爆發 香港與南韓出了什麼差錯?

直到去年底前,香港和南韓透過不同的對抗新冠疫情方式,大致成功控制疫情,也成為不必封城的抗疫範本,但近幾個月來隨著Omicron變異株的傳播,情勢急轉直下。

南韓16日新增確診數達62萬1,328人,比前一日激增55%,病故數也達到429人,雙雙創新高。根據Our World in Data數據,在15日,南韓每百萬人的單日新增確診數為世界最高。

Our World in Data數據也顯示,截至15日,香港每百萬人的單日病歿數為37.64,為舉世最多。

香港自疫情爆發以來,實施嚴格的抗疫措施,例如自海外入境者須隔離21天、嚴控邊境、限制民眾聚會、實施口罩令,以及立即隔離確診者並追蹤相關足跡。

在之前的四波疫情,香港這些舉措都奏效,卻擋不住去年12月爆發的第五波疫情。香港1月實施更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例如要求餐廳晚間6點打烊,卻仍難以遏止高傳染力的Omicron變異株。Omicron病毒對占香港20%人口的老年人衝擊尤甚。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時,民眾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不高,因此更容易受到Omicron病毒影響。香港的長者此前不願接種疫苗,因為香港之前抗疫有成,又擔心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民眾高度不信任政府也是原因之一。

在南韓,1月每日新增確診數達到都五位數,儘管確診數2月中旬突破10萬人,政府仍鬆綁社交距離措施,引發外界批評這是為了總統大選的政治操作。

當局一開始預估疫情將在本周攀峰,確診數超過37萬人,但現在專家預估,疫情達到高峰的時間點將往後延一周、甚至更久。南韓新增確診數已不斷衝高,16日更首度突破60萬人。

嘉泉大學預防醫學教授鄭在勳(音譯)說,南韓疫情嚴峻的主因是政府改變政策、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另一個原因則是Omicron變異株的傳染力很強。

*疫情影響 東南亞赤貧人口增加470萬

亞洲開發銀行(ADB)16日發布報告說,新冠肺炎疫情使去年東南亞赤貧人口增加470萬人,逆轉抗貧的努力,並造成該區流失930萬個工作,儘管今年東南亞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5%,各國政府仍需採取行動振興經濟成長。

「赤貧」的定義是每日生活費不到1.9美元,2021年東南亞共有243萬人陷入這種處境,約占該區總人口6.5億人的3.7%。疫前東南亞赤貧人口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從2017年的2,120萬人、2018年的1,800萬人降到2019年的1,490萬人。

亞銀總裁淺川雅嗣說:「疫情已導致普遍失業、不平等惡化,以及貧窮度加深,這在東南亞婦女、年輕勞工和年長者尤其明顯。」

淺川雅嗣敦促各國政府改善醫療照護體系、精簡法規以提升商業競爭力、投資智慧型和綠能基礎設施,並運用科技以加快成長腳步。

亞銀說,2021年因疫情衝擊經濟活動,東南亞受聘勞工大減930萬人,全年成長率只有3.0%。亞銀預測,隨著疫苗接種率提高,今年東南亞成長率可達5.1%,但若變種病毒Omicron進一步擴散並引發供應與需求震撼,可能使實際成長率折損0.8個百分點。

根據「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疫情爆發以來,東南亞確診病例數最高的國家依序是:越南(655萬例)、印尼(591萬例)和馬來西亞(387萬例)。

南韓的新冠疫情則持續升溫,17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60萬人,再創新高,而且是全球最多,單日暴增超過55%,死亡病例也增加429人病故,主因為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持續擴散。

*深圳建大輪胎一員工染疫

台企集中的深圳市昨(17)日新增71例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例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波疫情已波及一家台企建大輪胎一名員工確診。

深圳市現有台資企業逾3,200家,本輪疫情排查中,位在龍華區的建大輪胎廠宿舍,一名員工在隔離觀察的密接人員排查中發現確診。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黃強在昨日召開在防控新聞發布會指出,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深圳將科學研判、精準評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分區分類、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

深圳市這次疫情重災區在福田、羅湖、南山,因此自宣布14日起至20日「封城」檢疫,無疫情各行政區,允許正常生產經營。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