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230201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2月7日起入境發1劑快篩 有症狀再篩/維持7天自主防疫 中國入境者免唾液PCR

各國陸續鬆綁防疫規定,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天宣布,二月七日起調整入境旅客篩檢規定,取消抵台時快篩一次、七天自主防疫期間出門須兩天內篩陰,全面改成有症狀再篩即可,因此領取快篩也由四劑縮減為一劑,同時從中國來台旅客不必再執行唾液PCR,但仍禁止中國觀光客來台。

中國觀光客仍禁止來台
王必勝指出,入境旅客篩檢調整為有症狀再篩,主要有四項原因,包含近期國際疫情趨緩,未發現具威脅的新型變異株;近一個月每日境外移入個案占當日確診病例數比率低、約○.四%至二.二%;有症狀的入境旅客均可主動洽疾管署檢疫人員必要時採檢;國內販售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通路普及,民眾購買便利。因應政策調整,在機場、港口自由領取快篩也由四劑變一劑,預計今日說明完整配套。不過,入境旅客檢疫措施仍維持七天自主防疫。

港澳轉機入境免附檢驗報告
此外,同步取消來自中國旅客到機場和港口唾液PCR採檢措施,並取消從港澳轉機入境台灣旅客需準備四十八小時的PCR或快篩檢驗報告,但仍維持禁止中國觀光客來台,因此受惠者絕大多數是國人。

王必勝說,經評估中國來台旅客採檢陽性率已由每天約廿五%降到二%,且持續處於低點,能做病毒定序的檢體量下降中,監測結果也以BA.5、BF.7等流行已久的變異株亞型為主,沒有監測到新變異株出現,決定將專案措施取消,讓邊境防疫作業回歸常態監測與管制。

中國入境陽性率已降至2%
指揮中心最新統計,一月廿九日從中國四航點來台、機場入境旅客採檢九二二人,十人陽性,陽性率一.一%;從金門水頭碼頭入境則採檢一三七人,一人陽性,陽性率○.七%。

從今年一月一日至廿九日止,中國來台旅客採檢措施專案累計執行逾四.六萬人次,篩檢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逾四千人。

至於其他防疫措施鬆綁進度,王必勝表示,除了放寬室內口罩令外,本土確診者隔離調整、變更確診者通報定義、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成第四類等其他事宜,都在討論中。

*本土+32023!疫情連6天升溫 流感重症增4例

春節連假結束,疫情也飆升,突破三萬例!本土武漢肺炎昨新增三萬二○二三例,較上週二增加一.一八倍,已經連續六天升溫,甚至連續兩天較前一週同期翻倍成長;死亡新增卅二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目前評估這波疫情時間不會太長,高點也不會太高。

不過社區流感病毒活動持續上升,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最近一週實驗室自動通報件數較前一週增加近一倍,並新增四例流感重症,最年輕為十多歲男高中生,四度就醫才確診流感,併發腦炎一度入住加護病房,所幸經治療後已轉到普通病房。四位重症民眾除了女性個案為A型未分型外,其他為A型H3N2,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流感快篩準確度約六至八成,只要醫師懷疑流感,不用快篩就可提供抗病毒藥物。現在流感重症仍遠低於武肺疫情前同期的九百多例、上千例水準,可能與民眾戴口罩、流感疫苗打得不錯,且疫苗株與流行病毒株吻合有關。目前公費疫苗約僅剩三、四萬劑。

王必勝:這波疫情不會太長
針對武肺疫情,王必勝說明,年前就有預告春節連假長,加上遞延通報問題,疫情會反彈,目前評估時間不會太長,高點也不會太高。

武肺中重症昨新增六十一例,包含卅八例中症、廿三例重症。死亡新增卅二例,為十七例男性、十五例女性,均為五十多歲以上,卅例具慢性病史、廿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

現在各國鬆綁措施陸續啟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認為,評估開放的重要指標是六個月內疫苗接種情形。

莊人祥指出,過去六個月內至少打一劑追加劑共五一七萬人、大約廿二%的人口,王必勝進一步補充,若加上六個月內染疫者,群體免疫大約是五至六成之間。

王必勝認同黃立民提醒疫苗涵蓋率不足問題,坦言現在狀況是有人早打、有人晚打,確診時間也都不一樣,很難一起再追打疫苗,因此隨時開放,符合資格的民眾都可打,也呼籲快打,會再與各縣市政府溝通催打。

*王必勝:室內口罩令 循序鬆綁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召開會議討論室內口罩令鬆綁,預計明天對外公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目前預計方向與南韓類似穩健開放,不會一次性全開,會循序漸進。專家建議,若憂心疫情升溫,初期正面表列要戴的場所可多一些,大賣場、大型演講或演唱會等場所也可考慮。

王必勝昨指出,口罩令影響部會多,包含教育部的校園、勞動部的移工、交通部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需要充分討論。行政院昨天已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會議過程約一個多小時,各部會要再帶回去討論細節,預計明天說明。

鬆綁方向類似南韓
南韓一月卅日取消室內口罩令,除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出入醫療相關機構仍須戴口罩外,學校、商場、健身房等室內場所都不必再戴口罩。王必勝指出,鬆綁方向基本上與南韓類似,會有強制要戴的場所,其他場所原則自主,但仍有其他建議要戴的場所。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開會決議武漢肺炎仍維持全球最高警戒級別,未從「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移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這項決定可能影響我國政府決定,美國、日本均預計於五月進一步放寬防疫規定,推估屆時有機會從全球大流行降為地方性流行,因此鬆綁口罩令要按照既定步驟,沒有解除的話,很難跨到下一步本土確診者隔離調整、變更確診者通報定義、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成第四類等其他工作。

專家:初期可正面表列
洪子仁認為,若擔心解除室內口罩令造成另一波疫情影響,一開始正面表列要戴的場所可以多一些,再逐漸減少,除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外,大賣場、大型演講或演唱會等場所或許可以考慮,初期謹慎一點無妨,等醫療院所也免強制戴口罩,就是疫情走到終點。

國際篇

*美國5/11結束武肺緊急狀態

全球揮別武漢肺炎陰霾、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卅日通知國會,將於五月十一日結束應對武漢肺炎疫情祭出的兩項全國性緊急狀態:國家緊急狀態和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正式調整聯邦政府對武肺病毒的因應措施,將該病毒視為地方性公衛威脅,可由各機關正常權限管理。

美國國會議員已終止在疫情期間讓數百萬美國人維持醫療保險的緊急狀態內容,加上大部分聯邦對武肺的紓困資金減少,這也將使疫苗和治療的研發脫離聯邦政府直接管理。多月來,美國國會議員拒絕滿足拜登政府追加支出以延長免費COVID疫苗和測試的要求。

美國前總統川普和時任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二○二○年一月卅一日首先宣布全美進入武肺公衛緊急狀態,同年三月並再頒布國家緊急狀態。拜登自二○二一年一月上任以來,多次延長緊急狀態,目前僅剩幾個月就到期。白宮表示,拜登計畫將短暫延長兩項緊急狀態,至五月十一日結束。

紅十字會︰下一場疫情恐來襲
美聯社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二○二○年至今,逾一一○萬美國人死於武肺,包括上週約三七○○人;美國確診病例數在冬季假日期間短暫攀升後呈下降趨勢,明顯低於過去兩個冬季,病毒篩檢、公衛官員獲報的數量也急劇減少。

與此同時,路透報導,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卅日發布「二○二二年全球災難報告」指出,武肺造成的死亡人數多於史上任何一次地震、乾旱、颶風,但各國「很危險地」尚未準備好因應未來疫情大流行的爆發,「下一場大流行疫情可能即將來襲」。

該報告指出,各國應檢視立法,確保在二○二三年底前符合疫情整備計畫,並於明年採納新條約與修正後的國際衛生條例,在地方社區的整備工作投注更多心力;並建議各國將國內衛生資金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每年的全球衛生資金則應提高至少一五○億美元。

*中國疫情狂燒 緊急批准兩款國產藥

仿製Paxlovid 療效與安全性存疑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月廿九日有條件緊急批准海南先聲藥業的「先諾欣」和上海旺實生物醫藥的「民得維」上市,用於治療感染武漢肺炎的輕中症成年患者。自由亞洲電台(RFA)引述業界人士指出,上述兩款藥物仿製美國輝瑞藥廠(Pfizer)生產的抗武漢肺炎病毒藥物「倍拉維」(Paxlovid),除了功效無法相提並論,安全性方面也存在疑慮。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前高層任瑞紅指出,輝瑞無償公布倍拉維的技術指標,得知藥物組成的化合物後,仿製難度並不高,依照目前公布的資訊,中國國產藥物的仿製痕跡明顯,這種放馬後砲的舉措除了顯示中國缺乏創新,在抗疫方面更是反應遲鈍。

業界人士揭露,帶領研發民得維的人,正是鼓吹「連花清瘟」惹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另一名參與研發的關鍵人物,則是已故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前所長蔣華良,據傳他的死因是染疫併發心臟病,但官方始終不願證實。

律師示警 使用後傷殘恐投訴無門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知情人士透露,蔣華良將自己的基礎研究賣給合作機構進行臨床試驗;至於藥物效果,他僅表示,「希望有效」。另有律師表示,官方先前強制民眾接種中國國產疫苗,造成多人傷殘或死亡,若向官方投訴,皆不予受理,警惕民眾對國產藥物提高警覺。

對此,先聲藥業僅證實,先諾欣與倍拉維同屬3CL蛋白酶抑制劑,透過阻斷病毒活性破壞其複製過程,並強調先諾欣是創新藥,否認抄襲或仿製一說。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報導,「愛國大V 」等多名「愛國者」網紅在過去「清零」時期替當局防疫措施辯護,如今放寬後,持續質疑倍拉維的療效,相關假訊息也在社群平台上流竄,包括「如果倍拉維有效,為什麼仍有逾百萬美國人死於武肺?」「一個因武肺病毒死了幾十萬、上百萬人的國家,研發的武肺特效藥特效在哪?」不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二一年底才批准倍拉維;另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二○二二年全年,全美染疫人數約廿八萬。

然而,去年三月中旬倍拉維副作用相關假訊息在網路流傳之際,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悄悄批准將倍拉維列入診療方案,同時引進逾兩萬盒,遍布上海、廣東、浙江等至少八個省分醫院。

產業篇

*保險業獲利創14年最差 產險去年大虧1905億

金管會昨公布金融三業(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去年獲利統計,整體僅四七九八億元,較前年減少四十九%,創九年新低;金融三業中,保險業(產壽險)是重災戶,表現為十四年來最差,產險業更大虧一九○五億元,史上最慘。

銀行業賺四三二一億元 史上最佳
金融三業前年獲利亮眼、稅前盈餘高達九三五五億元,但去年豬羊變色,整體獲利僅四七九八億元。其中「銀行業」表現最好,去年稅前盈餘四三二一億元,較前年年增十二%,也超越二○一九年紀錄,成為銀行業史上最佳獲利年度。

「銀行業」共有六大業別,包括本國銀行(國銀)、外銀在台、中國陸銀在台、信合社、票金及郵儲,國銀是整體銀行業主要貢獻來源,以去年為例,占比近九成。銀行業為何可大賺?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去年主要受惠升息及放款成長,使得淨利息收益增加。

相較於銀行業「賺很大」,保險業卻是「慘兮兮」。據保險局統計,去年保險業不但沒賺錢,還虧了一八六億元,主要是受產險業拖累;去年也是保險業繼二○○八年金融海嘯(當年虧損一二六六億元)以來最差的一年。

保險局官員指出,主要是產險業的防疫保單理賠,去年大虧一九○五億元,寫下史上最慘紀錄;壽險業也因金融市場震盪,去年全年稅前獲利僅一七一九億元、年減五十六%。

「證券期貨業」去年尚有獲利未虧損,稅前盈餘為六六三.三億元,但較前年減少五十二%。證期局說明,去年受升息、國際政經、通膨及戰爭影響,台股全年交易量減少、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下滑、自營及承銷收入也大減,影響其獲利表現。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本土疫情連2天翻倍 BA.2.75成主流

春節連假後,本土疫情連二天翻倍,昨本土新增三萬二○二三例,與上周同天相比,增加百分之一一八點二。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說,年後疫情大爆發,代表邁入傳染力更高的BA.2.75變異株階段,估計二周後疫情達高峰,屆時單日確診數最高可達六萬人,重症死亡率則仍維持在千分之一。

指揮中心前天公布最新本土變異株監測報告顯示,BA.2.75占比已超過BA.5,黃立民說,年後疫情升溫是預料中的事,這波BA.2.75疫情將延續BA.5「快起快降」特性,估二周後疫情將達高峰。

黃立民說,大部分國家均已流行過BA.2.75變異株,台灣晚一步才爆發;依國際趨勢分析,未來本土社區將同時流行多種主流變異株,導致疫情高高低低,所幸天氣轉熱後,疫情會降溫。

黃立民說,「疫情從來沒消失過」世界衛生組織至今未解除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但疫情持續三年,每個人都厭倦了防疫生活,這反應在疫苗施打率,目前第四劑施打率偏低,可能讓解封後掀起另波疫情及重症死亡。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施打疫苗為減少重症死亡風險的最好方法,建議施打第三劑已超過三個月且尚未確診者,盡速施打第四劑(次世代疫苗),打完第三劑後、確診者,則在六個月後施打第四劑。

*陳建仁視察後 指揮中心未宣布口罩鬆綁

新內閣團隊昨上路,行政院長陳建仁昨下午赴指揮中心視察,聽取指揮官王必勝專案報告,外界原預估陳將親自宣布室內口罩解禁措施,但王必勝隨後在臨時記者會僅公布二月七日起調整入境檢疫措施,且立即趕赴行政院參加室內口罩解禁的跨部會會議,引發外界揣測。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跨部會會議後說,將於周四(明天)公布室內口罩鬆綁具體措施。

陳建仁視察後,王必勝昨下午三時半召開臨時記者會,但口罩鬆綁政策未如期宣布,王必勝僅說,會和南韓類似,朝正面表列訂定強制佩戴的場所,如醫療院所、大眾交通,其他場所則由民眾自主決定或建議佩戴,但因涉及各部會,需等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才會公布實施細節、日程。

隨後,王必勝便趕往參加跨部會會議,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持檢討。

不過,指揮中心研議室內口罩解禁已多時,早從春節前就多次預告將在一月底公布,昨正好是新內閣上路,陳建仁還來視察,但最後不僅未公布實施細節,還突然召開跨部會會議。

莊人祥則解釋,之前就有說要開跨部會會議,但因須等到新內閣團隊上路後才能召開。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年後疫情爆發是可預期的,不理解為何討論在最近解除室內口罩禁令,該戴時還是要戴,例如長照、醫療機構等高風險場域、捷運車廂等人群密集空間,國人不可輕忽。

至於放寬入境檢疫措施,王必勝說,中國大陸入境旅客陽性率已從原本百分之廿五降至百分之二,二月七日起取消大陸入境旅客唾液PCR篩檢措施,自大陸啟程經港澳轉機入境台灣的旅客,也無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四十八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廿四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但仍不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

另現行入境者領取四劑快篩,屆時也將改為一劑,篩檢時機從外出就需自行篩檢,改為有症狀時才快篩。

國際篇

*再祭限制措施 自韓赴陸今起須驗PCR

南韓駐中國大使館昨公告指出,中方已透過外交管道通知,二月一日起所有南韓至中國大陸直飛航班旅客入境後,須接受PCR核酸檢測。大陸外交部昨未予證實,但指個別國家執意針對中方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有理由採取必要的對等措施。

南韓總理韓德洙則稱,如果中國大陸新冠疫情可控,南韓將考慮在二月底前,撤銷對中國大陸簽證限制。

南韓駐中國大使館稱,中方通知,南韓至中國直航航班旅客在入境後均須接受PCR核酸檢測,若檢測結果呈陽性,會在家中或住宿地點隔離。

韓方早前規定,自一月二日起,從中國大陸入境的旅客在出發前和抵達南韓後,須接受新冠病毒檢測。韓方並已宣布停止向中國旅客簽發短期簽證。南韓總理韓德洙昨表示,若中方疫情受控,考慮二月底前解除對中方旅客的簽證限制。

針對中方將對從南韓赴大陸旅客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未直接證實,但她表示,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國家仍然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中方堅決反對,並有理由採取必要的對等措施。她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將疫情防控政治化。

*3航企 去年共虧千億人民幣

根據中國大陸三大主要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航)、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航)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方航空)發布的最新業績預告,2022年,三家航企預計合計虧損逾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新社報導,具體來看,2022年全年,中國國航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約370億元到395億元;中國東航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約360億元至390億元;南方航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303億元到332億元。   

關於業績預計虧損的原因,中國國航表示,2022年,受新冠疫情持續影響,旅客出行需求處於低位。公司各主基地市場遭受疫情反覆衝擊,尤其是在北京市場的運力投入及總周轉量降至疫情以來最低。同時,由於油價高漲、匯率波動等多重不利因素,公司經營改善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主業相關投資企業亦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東航表示,2022年,受疫情持續影響,民航業陷入持續低谷期。公司總部位於上海,經歷了疫情衝擊的嚴峻挑戰,同時,國際油價高漲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等,也進一步加重了公司的成本壓力。受疫情衝擊和其他外部不利因素影響,預計公司2022年經營業績將持續虧損。

南方航空表示,報告期內,中國民航業受疫情反覆、油價高漲、人民幣貶值等多重衝擊影響,行業形勢嚴峻複雜。2022年公司運力投入和收入客公里同比分別下降約28.1%和33.0%,與2019年相比分別下降約55.3%和64.2%。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2022年經營業績持續虧損。

*專家估 大陸經濟Q2起大幅反彈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1月31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今年春節中國大陸的經濟活動比起前一年有明顯反彈,但仍弱於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準。

汪濤預估,大陸經濟活動將在本輪疫情感染結束後復甦並反彈,可能在春節之後、尤其從第2季開始大幅反彈。

報告稱,隨著防疫限制取消、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快速回落,今年大陸春運旅客發送量較2022年大幅反彈,春運前22天(1月7日至1月28日)的旅客發送量年比增長56%,但仍僅為2019年疫情前的53%。

此外,七天春節假期(1月21日至1月27日)期間,大陸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年比增長23%,旅遊收入增長30%,均呈現大幅反彈,但仍分別只有2019年的89%和73%。              

春節期間,大陸民眾出境人數達到14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17.8%,不過也只有2019年同期的23%。

至於春節期間大陸電影票房達到人民幣67.6億元,則創下史上第二高水準,比去年同期增長12%,僅低於2021年78.2億元的歷史最高水準。

另,春節假期期間,大陸30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受假期等因素影響大幅下降79%,且僅為2019年的34%。由於春節假期期間房地產銷售量通常很低,因此無法準確代表實際的市場情況。但1月前四周,大陸30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年比下降40%,去年12月則是下降21%。

另一方面,受春節假期因素和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到期影響,1月前15天大陸汽車零售年比大幅下跌,從去年12月的年比增長15%轉為衰退21%。

汪濤認為,大陸經濟重啟將帶動經濟活動和消費反彈。預期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可能得以釋放,服務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活動)的復甦有助於支援就業和家庭收入,兩者均有助於支撐未來的消費進一步復甦。

但是,汪濤也指出,未來若又出現新一輪(或多輪)疫情感染,可能對市場情緒和經濟活動帶來下行風險,而且相比取消防疫限制,居民收入、資產負債表和消費信心的修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因此瑞銀維持對2023年中國大陸消費實際增長6.7%的預測。

(聯合報)
--
台灣篇

*大陸入境旅客PCR 2月7日起取消

室內口罩禁令即將鬆綁,行政院昨(31)日下午臨時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細節,彙整教育部、勞動部、交通部等意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將於本周四(2日)防疫記者會公布具體措施,規畫方向類似南韓,正面表列出強制佩戴的場所,如醫療院所、大眾交通工具,其他室內場所則由民眾自主決定。

新內閣團隊昨正式上路,行政院長陳建仁昨下午赴指揮中心視察,聽取指揮官王必勝專案報告,外界原本預估,陳將親自宣布室內口罩解禁措施,不料,他會後受訪時僅表示,將調整入境檢疫措施、室內口罩解禁等兩項措施。隨後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相關細節。

王必勝昨日下午舉行臨時記者會宣布,將於2月7日取消中國大陸入境旅客唾液PCR篩檢措施;至於口罩鬆綁政策,和韓國類似,朝向訂定強制佩戴的場所,其他場所則自主或建議佩戴,因涉及各部會,需等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才會公布實施細節、日程。

韓國已宣布大規模取消室內口罩禁令,除了大眾運輸、醫院、藥局等場所,未來其他室內場所皆不再需要強制配戴口罩。

*產險業去年賠1,905億 60年來最慘

2022年金融三業誰最慘,答案是保險業。據金管會統計,2022年壽險業獲利腰斬到1,719億元的三年低點、產險業更爆虧1,905億元的一甲子最慘,產、壽險業合計竟虧了186億元,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14年來最慘。

2022年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攀升,未避險部位又因年底台幣升值而蒙受匯損,加上各大壽險業也在年底大舉實現投資虧損,三大利空罩頂下,使壽險業2022年10月起連三個月共虧了1,256億元,全年稅前盈餘縮減到1,719億元,年減56%。

業者坦言,預估2023年美國高息仍會維持一段時間,業者多保守看待2023年資本市場表現,趕在2022年底趁勢調整投資部位、藉此優化投資組合,才被迫實現投資虧損,使壽險業12月單月虧了442億元,進而壓抑了整體獲利空間。

壽險業獲利差、產險業更慘。產險業12月也持續增提防疫險的賠償準備金,12月單月擴大虧損達362億元,月虧損是半年來新高,累計2022年全年虧損1,905億元,是產險業成立一甲子來最大損失。

據金管會統計,2022年前11月保險業仍小賺618億元,但12月產壽險業虧損擴大,使全年由紅翻黑、虧損186億元。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2/01/2/20095272.jpg&x=0&y=0&sw=0&sh=0&sl=W&fw=600&exp=3600&w=600&nt=1

*和泰:要把產險虧損賺回來

和泰車(2207)總經理蘇純興昨(31)日表示,和泰車今年包括新車銷售、轉投資事業全面看好,今年營收目標要再創新高,而且要把去年轉投資和泰產險的虧損賺回來。

和泰車去年財報尚未出爐,但受到轉投資和泰產險遭到防疫險拖累,去年前三季虧損已達102億元。和泰車指出,已預先提列將未到期產險可能造成的虧損,在去年底前提列財報,預期去年全年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去年因為產險造成的虧損,蘇純興有信心今年可以賺回來。蘇純興表示,對於轉投資產險造成公司鉅額損失一事,他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到底合不合理,和泰車能做的就是想辦法、盡可能有更好的表現,對員工與股東有所交待。

蘇純興指出,其實去年和泰車與相關轉投資事業的表現都很好,如果排除產險的部分,獲利表現甚至更勝以往。進入2023年,以目前情況來看,新車銷售還會有更好的表現,因為晶片問題會慢慢改善,LEXUS的新車供應更會大量增加,旗下三品牌(LEXUS、TOYOTA、HINO)今年設定的銷售目標,不只比去年大幅成長,甚至比2021年的15萬6,074輛更多,要挑戰歷史新高。

他說,包括和泰車、和潤、和運、車美仕等投資事業的營運表現都相當突出,和泰車今年整體獲利表現可望進一步成長,並挑戰歷史新高,有信心今年的獲利表現,可以把去年虧損的全部補回來。

蘇純興並強調,和泰車保留盈餘有800億元,即使轉投資產險虧損,仍有能力承擔,而且今年還是會配息,員工也會分紅。至於配息的數字、是現金還是股票,目前還不知道。過去和泰車配息控制在七成以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維持長期穩定,即使遭遇這次的考驗,也希望不要對股東造成衝擊。

經過這一次產險的衝擊,蘇純興感謝股東對和泰車的信任,更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和泰車恢復正常。蘇純興強調,要讓大家知道,和泰車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因應考驗。

*今年陸客來台 拚百萬人次

交通部長王國材昨(31)日坦言,確實有台商和航空公司向交通部反映,希望增加廣州、南京、重慶等直航城市;針對開放陸客來台,站在交通部推廣觀光的立場,也是樂觀其成,但要尊重國安會和陸委會權責。不過,交通部訂定今年來台旅客目標為600萬人次,其中也包含100萬的陸客。

至於疫後各國都在拚觀光,為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台,王國材也說,觀光局已研擬對來台團客給予補貼,預估特別條例通過後就可實施,亦即最慢可於4月上路。

陳內閣昨日正式上任,交通部長王國材與媒體茶敘,被問及兩岸目前僅開放北京、上海、廈門、成都等四個客運航點,很多台商及其眷屬認為仍不方便,尤其大陸已開放邊境,希望我方可盡快增加直航航點。

王國材表示,因為疫情管控的關係,所以當時只留四個客運航點,以便於控制,在疫情期間中國大陸也緊縮航班,現在航班是有增加了,但不到疫前的一半,預期中國大陸疫情逐漸趨緩後,政策會隨疫情轉變而調整,航點應該就會慢慢增加。

交通部訂定今年來台旅客目標為600萬人次,其中包含100萬的陸客,但我方迄今尚未開放陸客來台,如何達成陸客來台100萬的目標?對此王國材回應,站在交通部推廣觀光的立場,當然歡迎陸客來台。

外傳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計畫春季訪台,會否再激發兩岸緊繃情勢,王國材表示,不管政治情勢如何,兩岸民間交流還是很重要。

國際篇

*陸港接單復甦?本月明朗

中國大陸長期執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去年12月突然鬆綁。經濟部統計處表示,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訂單部分出現遞延效應,但對於整體經濟及接單狀況是否復甦,仍要等到2月才會較明朗。

大陸解封後對於我國外銷訂單有何影響,統計處分析,原本預估去年12月外銷訂單將至少衰退逾三成,但大陸全面解除清零政策後,像手機等訂單出現遞延效應,表現遠超於預期,最終為年減23.2%,拉回近7個百分點的跌幅。

對此,能否解讀為大陸地區經濟、供需均回歸正軌?統計處長黃于玲認為,1月遇上農曆春節假期,真正評估大陸經濟是否真正復甦至少等到2月後才會明朗。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