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230213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16902!病例反轉下降 本週持續降溫

本土武漢肺炎疫情持續降溫,昨新增一萬六九○二例,較上週日減少約廿五.二%,為連續九天較前一週同期下降,最近一週二月五日至十一日累計本土病例十三萬八三四四例,較前一週下降廿四.七%,為連續兩週上升後反轉下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期本土病例本週持續走降,也許今日就可能降到單日低於萬例。接下來是地方性流行階段,疫情會呈現起伏狀態。

疫情趨緩,防疫政策轉型,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預告「免費時代」要結束了,直指未來疫苗、藥物將不再免費供應。莊人祥回應,去年採購疫苗還有一點點尚未到貨,加上今年已預訂一千五百萬劑莫德納疫苗,抗病毒藥物也有先採購一些,因此今年維持以公費方式供應,應該暫時不會改變。但今年以後可能就會討論比照現行「流感」防治作法,將高風險族群列為公費對象,符合症狀者提供公費抗病毒藥物,其餘則要自費,而自費與否涉及藥廠是否順利取得藥證,仍須視後續市場發展而定。

此外,中重症昨新增一八六例,死亡新增五十七例,最年輕為廿多歲男性,曾接種兩劑疫苗,無慢性病史,長期抽菸、頭痛數日自行服用止痛藥後,二月二日突然昏迷,急診檢查有大腦動脈瘤自發性破裂出血,新冠快篩陽性,經加護病房治療仍不幸病況惡化於七日死亡,死因為自發性大腦動脈瘤出血併腦幹壓迫、新冠確診。另境外移入新增二九七例。

產業篇

*疫情干擾 汽油銷量連2年跌破千萬公秉

中油預期今年持穩 但國旅轉海外旅遊恐是變數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統計,去年全國汽油銷量為九六四萬公秉,雖較前年九三六萬公秉成長二.九%,但連續兩年未能站上一千萬公秉;台灣中油分析,疫情影響國人出遊方式,造成近兩年汽油銷售波動大,預期今年因國內油價持穩,可望刺激銷量,唯一變數是解封後民眾由國旅轉向海外旅遊,恐降低油品需求。

這項統計以中油、台塑兩大體系為主,近年全國汽油銷量多在一千萬公秉之上,僅二○一八年因為高油價影響、銷量銳減;過去影響銷量多與油價有關,但疫情後出現變化。

武漢肺炎疫情自二○二○年初爆發,國內因疫情控制得宜,民眾無法出國轉向國旅,帶動汽油銷量一度衝上一○一五萬公秉;但前年五月國內進入三級警戒,隔月銷量重挫,當年度銷量年減七.七%、僅賣九三六萬公秉。

而去年五月國內染疫病例暴增,民眾多自行開車取代大眾運輸工具,六月起汽油銷量一路上升,從五月的七十三萬公秉,至十月已達八十四萬公秉,但隨著國門解封,隔月銷量又下滑至七十六萬公秉;去年整年銷量九六四萬公秉、年增二.九%。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說,前年銷量低是受三級警戒影響,去年解封、疫情控制後,銷量確實回升,今年能否成長還要時間觀察,一月銷售雖較去年同期成長,但主要是春節落在一月,且假期長達十天、需求增加。

張瑞宗認為,汽油價格波動、汽車內燃機引擎效率提升、燃油車轉往電動車等也會影響銷量;短期因素來看,今年原油價格較去年低,加上日本油價補貼政策改變,預估亞鄰最低價吸收額度縮減,今年國內油價持穩可有利銷售,惟解封後出國效應尚待觀察。

他說,長期來看,引擎效率改善空間有限,汽車電動化短期還不至於對汽油銷量造成衝擊,估計還要五至十年才會帶來明顯影響。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年後罕見3多…確診死亡、急診超量、冰櫃爆滿

昨天新增一萬六千多例新冠本土個案,較上周日下降二成五,但新冠死亡人數高居不下,前天八十二人,昨天也有五十七人,醫師研判部分年長者確診後不願服用抗病毒藥物,「隱形缺氧」死亡風險大增;數據另顯示,年後大醫院急診人滿為患,雙北殯儀館冰櫃更是大爆滿,罕見出現「確診死亡、急診滿床與冰櫃滿櫃」三多現象。

有北部醫學中心急診醫師發現,最近收治多名狀況不好的年長者確診後沒有服用口服抗病毒藥,超過一周仍飽受上呼吸道症狀之苦,從診所轉送至大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其血氧竟低至五成且合併嚴重肺炎,危及生命,需立即住院,但病人卻不覺得喘,這是典型的「隱形缺氧」。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擔憂,確診長者未服抗病毒藥物,可能這代表歷經三年多疫情,民眾對於風險資訊麻痺,「應開藥而未開、應吃藥而沒吃」,基層醫師在收治符合服藥資格的年長者時,如症狀輕微,或患者不想吃藥,就沒開藥,也有患者自行停藥,以致「隱形缺氧」死亡風險上升。

李建璋提醒確診年長者,每天早、中、晚均需監測血氧,如低於百分之九十四,或連續步行三分鐘後血氧降低超過五個百分點,就需就醫。

除了新冠確診死亡數維持高檔,年後非新冠患者湧入醫院,各大醫院急診人滿為患,以昨晚為例,台大醫院就有九十三名急診患者等待住院,台北馬偕四十四人、高醫五十六人、基隆長庚四十七人,均為紅色警戒。

台大急診部主任黃建華表示,急診人數明顯增加,主要為延至春節後的排程手術、寒流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病或癌症的惡化或併發症,加上社區正流行多種傳染病,依照往年狀況,須等到四月才能緩解,最近國人至急診就醫要有等候的心理準備。

雙北春節前後死亡人數明顯攀升,北市殯葬管理處統計,今年從一月廿日至二月五日的十七天內,北市共有一六二八具遺體進入殯儀館;新北殯葬處表示,今年一月迄今有二七九六人死亡,遺體進館數比去年同期多四五九具。

北市、新北殯葬處都表示,每年春節前後殯儀館都會面臨冰櫃不足問題,但今年特別嚴重,以北市為例,因寒流導致遺體進館數比去年同期增加四百多具,冰櫃一時不敷使用,只能暫時放在化妝室、待殮區等有冷氣房設備的空間。新北市則有九○二個冰櫃,但最近爆滿,緊急動用冷凍貨櫃,是前所未見情況。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2/13/realtime/2018062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新冠藥物、疫苗 未來擬比照流感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上周新增十三萬八三四四例,較前一周十八萬三七八五例,降幅達二成四七。高中以下各級學校今天陸續開學,但校園口罩禁令仍未鬆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仍預期病例將持續下降,且近期單日病例有望低於一萬例。

隨疫情穩定,部分醫師分析,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等防疫物資將進入商業市場,「免費時代」要結束了。

莊人祥說,今年預備一千五百萬劑,足夠現行接種對象使用,就算六月特殊條例退場,也不會受影響;未來新冠藥物和疫苗將比照流感,高危險族群可公費接種,其他人則採自費。

至於昨天新增的五十七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廿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其中五十四例具有慢性病史、卅九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

*北市童追加劑接種率低 3月校園施打

疫情舒緩,疫苗接種率意願降低。台北市5到11歲接種率第1劑77.1%、第2劑59.3%、追加劑僅18%。北市衛生局認為,學生接種率不高與副作用、家長意見和疫情趨於流感化等因素有關。今天開學日,北市衛生局也請教育局調查意願,預計3月初為學生接種,以免疫情再起。

北市衛生局提供4種施打疫苗管道,包含入校接種、社區接種站、預約平台、醫院特別門診,讓家長與學生可依意願就近接種;攜手教育局與合約醫療院所,前年9月起辦理上千場次入校接種與社區接種站。

根據衛生局最新統計,設籍北市5至11歲兒童的疫苗接種率,第1劑77.1%、第2劑59.3%、追加劑18%;12至17歲青少年的第1劑91.8%、第2劑85.3%、追加劑65%。

衛生局專門委員紀玉秋說,5至11歲兒童疫苗接種率確實較低,民眾意願不高受到之前接種副作用、疫苗接種不良事件輿情、家長自主性高如施打仍可能會確診感染等,以及疫情可能趨向流感化或感冒化等因素有關。

紀玉秋提到,未來校園設站規畫,考量各類BNT將於3、4月效期將屆及中央疫苗政策,BNT接種對象不提供第一劑基礎劑施打。她也呼籲,疫情確診率仍高,希望家長可帶孩子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力。

*中西藥齊缺 藥師公會籲速啟缺藥中心調度

近期不少藥品都缺貨,衛福部擬啟動「缺藥中心」調度藥品。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衛福部應該積極協調,將醫院庫存的藥品撥部分至社區藥局,並且盡快啟動「缺藥中心」調度藥品。

黃金舜說,政府應從市場端調控各式藥品,及時更新藥品庫存、供應狀況,讓相關數據透明化,以免缺藥後市場又出現囤貨,惡性循環。另外,台灣藥品原料多來自大陸,應拓展歐美、印度等地原料商,避免兩岸緊張情勢時,台灣無藥可用。

包括像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Amoxicillin)」缺貨已久,許多民眾在拔牙、植牙後,拿著牙醫師開立的處方箋,跑了好多家藥局,仍然領不到此藥。不只「安蒙西林」,國民黨副秘書長、台北市議員李彥秀也表示,消炎止痛的「布洛芬」、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也叫不到貨,清熱解毒的黃芩、黃連、防風、薄荷等常見的中藥材也缺貨,四物湯、葛根湯、八味地黃丸、十全大補等中藥複方,需等一個月之後才可能供貨。

黃金舜說,連常見的胃藥、便祕藥「制酸劑氧化鎂」也缺,主因「廠商無利可圖、生產意願低」,過去藥品原料一公斤廿萬元,如今漲價到六十萬,但受健保制價因素,一顆只能賣一元,但成本約兩點五元,廠商自然不願生產。

(聯合報)
--
台灣篇

*新冠效應 抗生素、退燒藥叫缺

新冠效應延燒,基層診所、藥局及中醫診所均鬧藥荒,包括抗生素、退燒藥都供不應求。藥廠綜合意見指出,缺藥引發的關鍵總歸有二,其一疑為大陸海關限制原料藥出口,再者台灣去年5月至今新冠確診人數從未減少,致藥廠庫存吃緊,近期終於爆發。

國內基層診所及藥局傳出缺藥嚴重,其中,缺貨的品項以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Amoxicillin)」、制酸劑「氧化鎂」、退燒藥「乙醯氨酚」最嚴重;此外,多項中醫診所開的科學中藥也缺貨嚴重。面對缺藥,衛福部長薛瑞元相當重視,日前緊急舉行缺藥研討會議。

根據會議結論,薛瑞元已指示食藥署規劃成立「缺藥中心」,近期則勸說藥廠增加產能,若無法增加產能將由藥商加強醫院、診所、藥局等分配機制。

第一線的藥品供應鏈業者中,包括中化、永信、生達、杏輝及健喬等多家本土藥廠,近期也正積極解決。其中,針對抗生素「安蒙西林」缺藥問題,中化表示,缺藥原因是因缺膠囊,預計2月底可以正常供應。

杏輝及健喬兩公司表示,針對目前缺藥的品項,公司一方面加緊各生產線、代工廠調配生產排程,另外也會跟藥局及基層診所協調,改進其他替代藥品,以「安蒙」類抗生素為例,可取代的抗生素品項有多項。

另有一家藥廠表示,最近爆發的缺藥品項,其實是市場需求居高不下所致,尤其自去年5月至今,國內新冠確診人數從未明顯減少,每天都有一至兩萬人確診,對國內止咳、解熱等症狀緩解藥物採購一直很多,這些問題過去未爆發是藥廠庫存都維持二至三個月,如今因為長期緊繃的需求未解,才會在近日發生第一線缺藥,現在將加緊做好產銷調配。

部分藥廠表示,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內學名藥廠就已面臨大陸進口原料藥不足的壓力,由於大陸自去年12月起出現搶藥風潮,為控管藥品,大陸海關今年起擴大限制原料藥出口,導致台灣多藥廠受制,目前的解決之道,就是儘快從其他國家尋找新的原料藥進口來源。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2/13/2/2018085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國內近來缺藥嚴重…業界示警 恐引發漲價潮

國內近來缺藥問題嚴重,關鍵是缺的不僅是常備藥,就連部分民眾常用的中藥庫存都吃緊,業界指出,若政府沒及時管控,恐怕引發部分原物料上漲。

部分缺貨的藥品包括消炎止痛的布洛芬、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GSK生產的消炎用藥安滅菌、改善胃酸過多的制酸劑氧化鎂等都面臨供貨吃緊。

此外,許多中藥,尤其是清熱解毒的黃芩、黃蓮、金銀花等,以及荊芥、防風、薄荷等清涼解毒的感冒常用藥物都缺貨,也因此連帶影響科學中藥製造。

台北市議員李彥秀在臉書表示,自去年10月開始,基層藥局與診所叫不到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其餘的消炎止痛藥布洛芬、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GSK生產的消炎用藥安滅菌、改善胃酸過多的制酸劑氧化鎂等也都欠貨。

另外,常見的四物湯、葛根湯、八味地黃丸、九味羌活湯、十全大補湯、天王補心丹、當歸六黃湯、麥門冬湯等都要等到一個月後,藥廠才可能供貨。中醫診所也已開始互相支援調貨,若中藥材價格居高不下,勢必增加藥商成本,未來科學中藥價格恐勢必調漲。

國際篇

*製藥廠營收 面臨「新冠懸崖」

銷售新冠疫苗及療程的藥廠過去兩年來賺進數十億美元,但隨著新冠疫情日漸消退,促使新冠疫苗及療程的買氣轉淡,這些藥廠將面臨營收銳減的「新冠懸崖」挑戰,以及投資人要求善用這筆「疫外之財」的壓力。

路透報導,輝瑞、莫德納、BioNTech、Gilead、阿斯特捷利康及默沙東等製藥商,去年合計靠新冠疫苗及療程賺進約1,000億美元營收。

這些藥廠和分析師預估,這類營收今年可能銳減近三分之二,原因是庫存增加,高疫苗接種率和群體免疫降低治療需求。

藥廠對這種營收銳減的狀況並不陌生,當旗下暢銷藥物專利權到期並面臨對手的學名藥競爭時,便會出現所謂的「專利懸崖」,今年則將迎接「新冠懸崖」。

輝瑞是這場大流行病的大贏家,該公司新冠疫苗及口服藥Paxlovid去年的銷售額超過560億美元,但預期今年營收將遽減至215億美元左右。

輝瑞已以54億美元價碼買下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擴充其罕病業務,並砸下116億美元收購偏頭痛藥商Biohaven Pharmaceutical,但BMO資本市場分析師西格曼認為,輝瑞欠缺更大作為。他表示,藥廠應運用疫情帶來的「快錢」,進行具有改革意義的交易。

莫德納也預計今年營收將大幅下滑,其唯一產品新冠疫苗去年帶進約184億美元營收,分析師預期莫德納今年營收將下滑至約70億美元。

Oppenheimer分析師辛格表示,投資人對莫德納未能更妥善運用資金為今明年情況做準備感到失望。

其他藥廠受疫情相關業務的衝擊相對較小。默沙東去年總營收逾590億美元,新冠療程僅占57億美元。分析師估計,其新冠療程今年銷售額將不到10億美元。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