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篇
*春節回補 死亡增105例、半年來新高
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增幅下降明顯,昨天新增二萬五一○四例,較上週同期增加約四.一%、增幅趨緩;但死亡人數高達一○五人,是自去年七月十五日以來單日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這應屬於春節連續假期期間低報數字的「回補」狀態。
本土新增2.5萬例 增幅趨緩
昨天新增一○五人死亡,年齡介於廿多歲到九十多歲,死亡日期介於今年一月十四日到卅一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目前死亡人數應是春節連續假期期間低報的「回補」,因為很多在春節期間的死亡通報、診斷證明的上傳是在本週才開始,而後續整理和研判從前天陸續公布,今天(四日)起,「單日死亡人數應該會開始陸續下降了」。
從去年十二月十一日起,我國進入第三波本土疫情,不過與去年一月起的第一波(○.一八九%)、八月中旬起的第二波(○.一四四%)致死率相比,第三波的致死率明顯較低,約○.一一九%。
昨天新增的死亡案例中,有一名廿多歲女性有慢性精神疾病史,曾接種三劑武肺疫苗,她在上月廿二日快篩陽性後,被發現在「樓梯間摔落昏迷」,隨後緊急送醫,經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收治加護病房,醫院也通報確診,後續該女出現休克、腦震盪及急性呼吸衰竭等,病況惡化,不幸於上月廿六日過世。經司法相驗開立死亡診斷為肺炎併多重器官衰竭、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國內死亡累計一萬五六七六人。
昨天的單日病例數雖然較上週同期也有增加,但增幅僅約四.一%,較本週各日動輒超過一○○%的狀況降低不少,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三七四例。境外移入則新增三七三人,看本月一日從中國入境來台旅客的採檢情形,桃園機場和松山機場的陽性率約一.一%、金馬專案陽性率為○%。而昨天的疫苗接種數總共二萬○八三四人次,其中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接種一萬六五六六劑。
國際篇
*通關不設限 中2月6日起全面恢復港澳往來
國際專家估中國3至5月爆發下波疫情
中國去年十一月本土疫情擴大後,逐步鬆綁防疫措施,繼十二月廿六日宣布今年一月八日起解除入境隔離措施,二月三日再公告六日起全面恢復中國與香港、澳門人員往來,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入境。
香港也在同日宣布,六日起取消非港居民須完成接種疫苗方可赴港的要求,但仍須提供出發前四十八小時的武漢肺炎病毒核酸陰性證明。惟中外專家一致預測,中國恐在三至五月間爆發另一波感染高峰。
香港也同步取消 非港人入境需打疫苗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三日公告,優化中國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包括全面恢復中國與港澳人員往來,取消經廣東、香港陸路口岸出入境預約通關安排,不設通關人員限額;恢復中、港、澳團體旅遊;自港澳入境者,若七天內無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無需提供行前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憑海關健康申報碼完成必要通關手續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正常,即可入境;七天內曾旅居海外者,須檢附行前四十八小時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無境外旅居史 港澳入境中國免驗核酸
香港政府啟動「你好,香港!」活動,宣告香港重返世界舞台,並發送五十萬張免費機票;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三日也宣布,計畫在今年送出十二萬張機票。就在中國三日正式公告恢復通關往來後,中港往返機票的網路搜尋量已增加七倍。
但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邢銘友表示,從染疫復原後體內抗體可維持三到六個月高峰,研判第二波感染高峰可能落在三至五月之間,據此估計,中國最快下月恐迎來新一波疫情高峰。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看法雷同,研判屆時尚未染疫的民眾將受衝擊,雖僅佔約中國十五%至廿%人口,但總數不可小覷。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榮休教授李敦厚指出,若以中國流行病學專家曾光先前提及中國八成人口已染疫的說法推算,廿%的未染疫人口也高達二.八億,對公衛仍然構成重大威脅。
產業篇
*今年來台旅客估達600萬人次 賴清德︰觀光業春暖花開
全球拚疫後觀光 我特別編列預算搶客 業者促行銷趕進度
交通部觀光局預估今年有六百萬人次國際旅客來台,其中一百萬是中客,副總統賴清德昨日出席「二○二三觀光節慶祝大會頒獎典禮」時表示,觀光產業受疫情衝擊最大,如今觀光業到了準備春暖花開的時候,今年四千五百億超徵稅收中,特別編列預算給觀光業,盼能吸引國際旅客。
賴清德指出,台灣不僅自然景觀漂亮,也有與日本、荷蘭等國有關的小故事。台灣是亞洲心臟,有很多優勢只要好好運用,相信可以招攬到很多旅客。
衝百萬中客 專家促解除限制
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明,去年原本預測僅有七十五萬人次國際觀光客,卻超量達成近九十萬人次訪台,因此對今年達成六百萬人次國際旅客有信心。不過業者和學者都建議,要達到吸引百萬中客的目標,應盡快解除對中港澳旅客非必要的限制。
疫情趨緩後,各國紛紛祭出吸引觀光客利多。香港才宣布將送出五十萬張免費機票,還要發放至少一百萬份「香港有禮」旅客消費優惠券;澳門也祭出十二萬張免費機票,且針對海外旅客來澳門過夜另外提高補助。
王國材指出,為了吸引外國旅客來台,特別條例中將編列預算,目前預計發放水果券,讓外國遊客可以領取水果,也可能推出搭乘高鐵的優惠,只等四月特別條例通過,即可推行。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他認為六百萬人次跟一百萬中客,這個預估比較保守,最後應該會超過目標,以前馬政府時期中客最高佔四成多,疫情前大概兩成五,今年預估僅佔一成六,中客的比例逐漸下降。
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則認為,六百萬人次應該可以,但如今兩岸何時開放、如何開放的政策都還沒出來的情況下,要達到一百萬中客可能有難度。
香港、澳門紛紛送機票吸引旅客,李奇嶽表示,相較下,台灣水果券的吸引力可能不夠大,建議可以推出外國人住宿優惠或高鐵買一送一,畢竟連帛琉都在發現金吸引旅客。
港澳送機票 我送水果券恐不夠
黃正聰指出,原本機場服務費會挹注觀光發展基金,但過去三年機場人少,因此近期預算可能不夠,花錢沒辦法大手筆。疫情後全球觀光業都在復甦,台灣起步已經慢了,別人的大動作對台灣是雪上加霜;李奇嶽也認為,台灣國門開得晚,要追進度,就得花錢打廣告,否則推出優惠,外國人也不知道。
黃正聰及李奇嶽皆指出,政府不只要推出優惠,也要加強行銷,同時也要盡快解除對中港澳旅客非必要的限制。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春節回補…新冠單日逾百死 7個月新高
本土案例增幅縮小,但死亡案例數昨破百例,達一○五例,是自去年七月十五日以來,近七個月以來新高。指揮中心分析,昨天將是近期死亡案例數的最高點,主因是受到「春節回補」效應,估計今起死亡案例數將開始下降。
本土案例昨增二萬五一○四例,境外移入三七三例、死亡增一○五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案例數創新高,原因是本周受到「春節回補」效應影響,春節期間估計每天死亡通報應落在四十至五十例,但每天僅廿至卅例,為預估值一半,加上許多死亡診斷證明於周一、二上傳系統,經整理後,使昨日死亡公布數較高,估計今起死亡病例將下降。
雖死亡個案創新高,羅一鈞表示,以Omicron疫情來看,去年四月起的第一波疫情,致死率為萬分之十八點九,去年八月十五日起的第二波疫情,致死率為萬分之十四點四,去年十二月十一日至今的第三波疫情,致死率為萬分之十一點九,相較前兩波致死率仍屬低點。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冠病毒甫進入社區時,第一波首要衝擊易感染族群、脆弱族群,導致致死率較高,是全世界皆然的現象,而後隨著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研發及社區免疫提升,愈能抵擋病毒帶來重症、死亡的威脅,第二波、第三波致死率也逐步降低,因此台灣才逐步鬆綁防疫規定。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下降速度慢,有時還會反彈,雖然Omicron BA.5占比下降、BA.2.75占比上升,但兩種病毒株同時在流行,也不清楚是否有第三個病毒株正在流行,台灣目前處於「複雜的流行狀況」,使得致死率不容易明顯下降。
新冠疫情可能「永遠不會過去」,黃立民說,許多民眾看到他國放鬆疫情政策,便理所當然認為疫情應該要過去、要解封政策,但事實上疫情可能要再兩、三個月後才會明確往下降,屆時才能放心放鬆更多防疫措施。
國際篇
*免預約 陸港澳下周一全面通關
大陸與港澳昨日同步宣布,自本月六日起,全面恢復中國大陸與港澳人員往來、無需憑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此外,香港六日起也不再要求海外及台灣入境者須接種新冠疫苗,但仍須出示四十八小時快篩陰性證明。
中通社指出,這項消息為港澳的各行各業注入強心針,香港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全面通關將帶動香港經濟向好。
大陸與香港全面恢復往來的主要措施,包含取消經粵港陸路口岸出入境預約通關安排、不設通關人員限額、恢復陸港澳團隊旅遊經營活動,自港澳入境若七天內無其他地區旅居史,即無需憑行前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抵達口岸後憑海關健康申報碼通關,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
香港特首李家超昨日也宣布羅湖口岸、蓮塘口岸、皇崗口岸將重開,沙頭角口岸貨運服務也會恢復。但他也指出,香港與大陸全面通關後會帶來大量人流。為確保風險可控,當局仍會維持從海外或台灣抵港人士來港前的快篩要求,待觀察後再檢視。港府數據顯示,疫情前的二○一九年大陸旅客訪港達四三七七萬人次。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進一步說明,離境當日或之前七天內曾逗留海外地區或台灣者,如要經香港進入大陸,仍要符合出發前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要求。
受疫情影響,香港與大陸封關近三年,直到今年初才逐步恢復。據指出,自一月八日至二月二日,香港與大陸通關往來情況共有北上七十七萬人次與南下七十萬人次。
就居住於廣東深圳等地的「跨境學生」就讀議題,陳國基指出,八日起將分兩階段實施恢復跨境學生面授課堂,先由中學開始恢復,廿二日擴至小學、幼稚園、特殊學校;香港教育局長蔡若蓮指出,會為跨境學生申領「回港證」作出安排。
港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前的學年共有近兩萬八千名學生跨境上學,不少在學生已經上了三年網路課程。
在前述通知發布後,大陸線上旅遊平台「攜程」,以港澳為目的地的搜索量瞬間暴增逾三倍,港澳跟團遊產品瀏覽量也大增百分之一百八十。另一個網路旅遊平台「去哪兒」,在通知公布的半小時內,往返香港機票搜索量更增長七倍。
*澳門送12萬張機票 這回台灣有份
繼香港宣布將送出六十六萬張機票後,澳門也跟進表示,今年將會送出十二萬張機票,與香港並未將台灣列入首波名單不同的是,澳門明確表示贈票範圍包含台灣,也正準備針對台灣的推廣跟優惠方案、並開展線上宣傳。
據澳門日報消息,澳門旅遊局昨開記者會,旅遊局長文綺華宣布,今年的機票優惠項目可向大陸、台灣及海外送出十二萬張機票,資助力度與過去三年相若。至於海外客的過夜資助,在基本原則上會高於陸客,但一切仍在審批研究中。
文綺華還透露「旅遊資助計畫」細節,包含將資助廣東省赴澳過夜的旅行團每人每晚一百五十元澳門幣(約合新台幣五四七元),兩晚三百元(約合新台幣一○九五元);廣東以外省份旅行團每人每晚二百五十元(約合新台幣九一二元),最多資助每人四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四六○元)。此舉是希望希望延長旅客或團客停留澳門時間。
文綺華亦指,本月中下旬將重啟「感受澳門 樂無限」宣傳,涵蓋廣州、江門、深圳及餘下大灣區城市,亦規畫「澳門周」推廣活動。除大陸客源,澳門旅遊局也已重啟香港市場推廣工作,同時正準備台灣及海外市場的推廣和優惠方案以及開展線上宣傳。
據澳門統計普查局數據,疫情前的二○一九年,澳門出入境人次為三千九百四十點六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產業篇
*觀光業缺工 王國材:補貼薪資1年
觀光旅宿業缺工問題嚴重,人才缺口預估逾萬人,交通部長王國材昨表示,將適當補貼觀光人才薪資,以增加人力回流誘因,預計補貼時間為一年,現正與相關單位研擬方案。但觀光業者反應兩極,有人樂觀其成,也有業者批評,旅宿業平均薪資已提升到三萬至三萬五千元,不願意做的就是不願意,補貼薪資未必能達一定效益。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批評,業者不願意提高待遇,而是仰賴政府短期補貼,是很奇怪的邏輯。交通部應該先問的是業者究竟提高待遇了嗎?月薪四萬了嗎?且不只有待遇問題,業者也應該檢討人力運用方式是否不夠靈活。
總統指示用補貼拉高誘因
王國材昨出席「二○二三年觀光節慶祝大會頒獎典禮」時表示,疫後國境開放,各國都在搶觀光客,台灣截至去年底,共有八十九萬人次來台,超過原先訂定七十萬目標,今年也把觀光列為重要工作,目標全年達到六百萬觀光人次來台。
至於觀光業缺工問題,除了勞動部持續媒合,王國材提到,蔡英文總統已指示,若缺工有薪水差異,短期就由政府補貼拉高誘因,納入吸引觀光客來台方案適當補貼,交通部現在正在研擬中。
王國材表示,過去疫情期間,很多觀光人力轉去做外送或其他行業,疫情解封後短期內回不來,尤其是旅宿業的房務缺工問題嚴重,這次在特別預算中納入討論,若缺工問題為薪資差異,短期就由政府補貼,希望透過較高的誘因,讓這些人可以回來。
觀光局:補貼計畫研議中
王國材表示,特別預算為今年至二○二五年,共三年計畫,預計觀光人才薪資補貼為期一年,由觀光局執行,若「公共運輸補貼」及「加速擴大吸引觀光客來台」等各方案執行良好,未來也可能納入一般預算或持續延長特別預算。觀光局表示,相關補貼計畫會再和勞動部討論,補貼方式、對象、額度、時間都還在研議中。
業者促開放移工雙管齊下
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表示,薪資補貼應朝穩定舊有人力,以及新進員工補貼兩方向進行,補貼幅度至少應達原薪資的四至六成,並適度讓個別職缺開放外籍移工,雙管齊下解決缺工問題。
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洪崇元表示,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做房務及清潔等工作,即便提高薪資也招不到人,缺工比率仍高達四成。他也質疑,光說要補貼薪資,對象及方案都沒說清楚,若僅補貼招募新人薪資,那舊有員工的薪資跟著調漲,是否又要業者自己負擔?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表示,對於補貼薪資當然樂觀其成,但政策方向要正確,尤其旅遊業人員多半需要花一定時間培訓,補助終止後,留不留得住人,也是個問題。
*交部擬補貼觀光業薪資 學者:提升勞動條件才治本
交通部擬祭出薪資補貼方案以解決觀光業缺工問題,勞動學者與勞團皆直指,撒幣只是一時,觀光業最根本問題是薪資條件太差,若業者不改善勞動條件、人力需求運用方式,最終還是留不住人;觀光學者則認為,薪資補貼的效益並不持久,勞動條件提升比較重要。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薪資補貼手段將帶來三個問題,除了導致觀光業者故意調低本薪,藉以申請補貼的道德風險,對已提升薪資條件攬才的業者也不公平,此外,一年為期的補貼方案結束後,業者是否願意維持一樣的薪資條件,還是一切打回原形?
辛炳隆建議,為防堵這三個問題,交通部補貼時,應先檢視觀光業者旗下員工過去投保薪資,要求業者給出的薪水不能比原有薪資低,才能真正達到加碼效果,同時要求業者承諾補貼結束後,薪資條件不能變差。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根據教育部資料指出,一一○年度全國建教生畢業後在原事業單位繼續僱用的留用率僅有百分之六點四八,這代表了即便將教育資源投注觀光業,仍無法留任相關科系畢業生,業者應思索無法留才的理由,而不是一再以缺工為由,跟政府訴求協助。
孫友聯強調,如果政策沒有建立在產業承諾改善勞動條件的前提下,光只是撒幣,最終還是留不住人,建議交通部應要求業者提出具體勞動條件改善與策略,政策才有永續效果。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表示,補貼薪資只是短期應急,無法從根本解決,且缺工問題不單純是因薪資低,應連帶提升整體勞動環境、產業未來性,包括視休假、其他福利及升遷管道等,才能達到長遠人力穩定。
(聯合報)
--
台灣篇
*王國材:觀光業缺工 擬補貼薪資一年
三年疫情造成觀光業人才大量流失,去年10月國境雖已開放,但觀光業缺工問題迄今仍然未解,交通部長王國材昨(3)日表示,觀光是今年很重要的工作,特別條例有編列預算補助觀光景點公共運輸以及爭取國際觀光客來台,而缺工問題有薪資差距部分,短期將以特別預算補貼一年,執行成效良好會繼續編列在年度預算中。
交通部觀光局昨舉辦觀光節慶祝大會,王國材表示,疫後各國都積極爭取國際旅客,台灣希望成全世界旅客疫後出境的首站。原先預期2022年觀光客僅有70萬,最後有近90萬旅客來台,對我觀光市場復甦更有信心。
他說,特別預算中有促進觀光提升,在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台可分兩部分,第一項是針對國外組團社跟國內地接社的補助,以及給自由行旅客如水果兌換券、悠遊卡等優惠,這由外館協助行銷。第二項則是觀光景點的公共運輸提升,64條台灣好行路線將優化,跟台鐵、高鐵等主要運輸場站結合,用「在地有腳」將旅客接駁到他想去的景點。
對於觀光產業缺工的問題,他指出,已請勞動部協助媒合人力,這次新增補貼希望可以讓人才的薪資提高,現正研擬方案中,而這次薪資補貼有納入特別預算,會補貼一年薪資,成效良好的話,在特別預算結束後會重新編列預算來執行。
出席觀光節慶祝大會的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疫情期間衝擊最大的是觀光產業,政府有提出紓困和振興方案,但他知道還是很難彌補觀光業者的損失。他說,政府非常重視觀光產業的發展,觀光產業對台灣經濟及庶民生活非常重要。
他認為,疫後正是觀光產業春暖花開的時刻,政府投入歲計賸餘1,000億元推動「加強韌性經濟方案」,其中一項就是要與業界合作,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台,目標為600萬人次。政府也將推出對策推動觀光產業,期許業界提升產品與服務。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2/04/2/2011829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交通部解決觀光業缺工問題 學者籲提升勞動條件
交通部擬祭出薪資補貼解決觀光業缺工問題,勞動學者與勞團皆直指,撒幣只是一時,觀光業最根本問題是薪資條件太差,若業者不改善勞動條件、人力需求運用方式,最終還是留不住人;觀光學者則認為,薪資補貼的效益並不持久,勞動條件提升比較重要。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薪資補貼手段將帶來三個問題,除了導致觀光業者故意調低本薪,藉以申請補貼的道德風險,對已提升薪資條件攬才的業者也不公平。
辛炳隆建議,為防堵這三個問題,交通部補貼時,應先檢視觀光業者旗下員工過去的投保薪資,要求業者給出的薪水不能比原有薪資低,才能真正達到加碼效果,同時要求業者承諾補貼結束後,薪資條件不能變差。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根據教育部資料指出,110年度全國建教生畢業後在原事業單位繼續僱用的留用率僅有6.48%,這代表即便將教育資源投注觀光業,仍無法留住相關科系畢業生,業者應思索無法留才的理由,而不是一再以缺工為由,跟政府訴求協助。
孫友聯強調,如果政策沒有建立在產業承諾改善勞動條件的前提下,光只是撒幣,最終還是留不住人。
國際篇
*陸上月服務業景氣 強勁復甦
大陸疫情逐漸緩和,服務業景氣度明顯好轉,反彈力度大於製造業。財新傳媒昨(3)日公布的1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為52.9,不僅高於去年12月4.9點,亦是去年9月以來首次站上50榮枯線的擴張態勢。
此前公布的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上升0.2點至49.2,連續第六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大陸製造業、服務業景氣度雙雙回升,拉動1月財新中國綜合PMI上升2.8點至51.1,同樣為2022年9月來首次回到擴張區間。
分項數據看,新接業務總量在五個月來首次恢復增長,且增速創2021年4月後最高,原因主要是顧客數量增加,同時海外需求也有改善。
這一走勢與大陸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走勢一致。此前官方公布的1月製造業、服務業PMI分別回升3.1、14.6點至50.1、54.0,帶動綜合PMI走高10.3點至52.9,均重回擴張區間。
財新網分析,儘管服務業供需回暖,服務業就業市場卻仍呈收縮態勢,1月服務業就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下,但降幅收窄。部分企業為控制成本而壓縮用工,同時也有員工因疫情而無法到崗。
原料、用工、燃料等成本繼續上揚,推動服務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在擴張區間略有上升;出廠價格指數也在擴張區間微升。受訪企業表示,加價是為了轉移成本上漲壓力,但為保持競爭力,服務業企業整體定價能力受限。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2022年底大陸防疫措施優化以來,感染人數快速達峰後回落,服務業景氣度先於製造業回升,但就業的恢復仍需時日。
他表示,此輪疫情衝擊後,加快恢復經濟、促進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正常化將是經濟工作重點。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