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21004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王必勝:疫情仍在高原期 防疫不能鬆/本土+33377較上週一增17% 中重症+74、死亡+38

本土武肺疫情持續處於高原期,昨天增加三萬三三七七例本土病例,死亡卅八人,中重症七十四例。單日新增病例數較上週同期增加約十七%,近一週本土病例數較前一週增加約六.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提醒,國內防疫感覺比較鬆懈,呼籲民眾政策還沒改變前,仍應依照防疫規定。

近一週BA.5增74例 占比79%
本土疫情持續處在高原期,根據監測,近一週BA.5變異株亞型的本土病例有七十四例,佔檢驗病例約七十九.六%;以北部最多、高達卅六例,其次為南部廿例、中部十二例。這些都是在確診病患中抽驗並做病毒定序檢驗得知。這七十四例BA.5病例佔整體檢驗的八成,與上週相同比例。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增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武肺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王必勝提醒,社區目前處於高原期,建議民眾施打疫苗,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一旦確診或需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時,請配合相關防疫措施。

全球疫情回升 秋冬風險提高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召開擴大防疫會議,針對國內外疫情發展情形及評估、邊境開放後現況以及成人與兒童疫苗施打情況等議題進行討論。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轉述,指揮中心在會中表示,全球疫情總體約上升五%,歐洲多國近期回升,北半球進入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國際傳播風險可能漸升高。BA.5變異株仍為全球主流株,需持續監測變異株演變。

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BA.5變異株佔比約八十一.二%,我國狀況和世界各國很接近;而BA.4變異株佔比約為八.一%,另BA.2變異株(含BA.2.75)佔比則穩定處於低點。

對於九月廿九日調升入境總量為每週六萬人、取消機場唾液PCR、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入境檢疫三+四、全程一人一室等措施,指揮中心昨說明,統計上週入境總人數為四萬六六四人次,防疫旅宿使用率四十%,一人一戶、室為六十%,將隨時關注盤整防疫量能。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10/04/108.jpg

*「發病或採檢日14天以上」 重複感染定義再放寬

根據醫護反映第一線臨床觀察,再經過日前專家會議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武肺「重複感染」定義再放寬;「發病或採檢日十四天以上」又出現新的症狀或是原本症狀惡化,經採檢及醫師評估認定,就可算重複感染。

出現新症狀或症狀惡化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有六三五例武肺確診病例在卅天內再度被感染確診,本來不會被列入重複感染病例,但經醫師判斷加上檢驗認為極可能是重複感染因此列入,一個月內再度被感染的案例大約佔二.一%。

一個月內再被感染佔2.1%
舊制「重複感染」定義為「發病或採檢日一個月到三個月內」出現新的症狀、或是原本症狀惡化,例如發燒、或是慢性症狀等,PCR採檢陽性(Ct值小於廿七)或是快篩陽性,經醫師視訊看診評估後就算重複感染。

若是「發病或採檢日三個月後」,無論有無症狀,只要PCR採檢陽性(Ct值小於卅)或是快篩陽性都算。新制將第一項縮短為「發病或採檢日十四天到三個月內」。

自二○二○年武肺疫情開始,總共累計三萬一一○例重複感染案例,包含曾感染過不同變異株的病例。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強調,若是距前一次發病日起十四天內,PCR檢驗陽性或快篩陽性者原則視為同一病程,以世界各國通常都是一個月以上,我國縮短到十四天,算相對寬鬆規定。

羅一鈞表示,這些新規定和注意事項、醫療院所通報流程等規定,已經在上月卅日函知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轉轄區醫療院所辦理,相關防治措施也將視國內疫情變化適時調整。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10/04/111.jpg

*武肺、流感雙重感染 5症狀更明顯

武漢肺炎本土疫情仍在高原期,許多專家提醒,今年冬季恐有武肺疫情和流感雙夾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雙重感染者鼻塞、咳嗽、發燒、頭痛和肌肉痠痛等五種輕症症狀會比較明顯。

流感尚未進入流行季
不過,羅一鈞也指出,真正進入流感季節是天氣明顯轉涼的時候,這幾週流感個案大約八十多件到九十多件,以A型流感為主,目前也還沒看到明顯流行趨勢,重症數為「○」件。

流感症狀和武肺很接近,有醫師建議執行流感快篩,以為區別。羅一鈞說,流感快篩一般準確度在七到八成,會有人流感快篩陰性但事實上罹患流感,所以流感或類流感非常仰賴臨床醫師判斷,包括有沒有發燒、肌肉痠痛、呼吸道症狀、全身性倦怠或食慾不好等。

此外,羅一鈞說,美國梅約診所針對Omicron變異株流行期間和流感雙重感染的研究,發現流感的感染率在Omicron流行期時和背景值差不多,並沒有感染新冠病毒後更容易感染流感,雙重感染也沒有比較容易出現重症或增加死亡風險。

不會增加重症、死亡風險
羅一鈞提醒,秋冬流感流行期間,除流感外還有其他呼吸道疾病,如黴漿菌、腺病毒,並非新冠病毒快篩陰性就可直接判斷流感,還是要請醫師診斷。

累計18萬人次打流感疫苗
前天流感疫苗接種約四萬次,自本月一日開打累計施打約十八.一萬人次,與去年同期十九.三萬多例相比數量較少,指揮中心認為可能與適逢假日,提供接種地點較少有關。

至於武肺疫苗人口涵蓋率,第一劑九十三.七%、第二劑八十七.八%、基礎加強劑接種率○.八%、追加劑接種率七十三.三%(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九十三.六%),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十.九%(六十五歲以上接種率卅八.七%)。

*明年無特別預算 疾管署編845億防疫/蘇揆:經費花在刀口上 每分錢都受到國會監督

疾管署明年的防疫預算八四五億元,創史上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天解釋,明年沒有特別預算,因此疾管署編列公務預算來支應防疫需求,如疫苗施打、藥物治療、防疫物資等,使用科目、規範都受到立法院監督。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政府的防疫經費都是花在刀口上,都是防疫的急需、及時雨。

八四五億元包括:採購抗病毒藥物、倉儲管理及物流二七三億元;疫苗採購及相關接種作業二五六億元;隔離治療費用一六○億元;PCR檢驗診斷經費七十七億元;居家隔離補償及負壓病房醫護人員津貼六十二億元等。

蘇揆表示,人民的生命健康、社會安定最重要。當初發生疫情時,世界上的權威機構認為台灣離中國最近、往來密切,一定會是受害最慘的國家,但兩年多來,因為國人的團結防疫,指揮官、指揮中心因應各種規範、說明都非常得宜,過程中每一分錢的努力都是經由立法院同意,受到國會的監督。

1922專線占多元宣導費用83%
對於行政院自疫情以來編列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其中有一筆用於媒體通路集中採購案「多元管道宣導」達七.九億元,王必勝說明,「多元管道宣導」包括每天的防疫記者會、拍攝「防疫大作戰」、辦理一九二二民眾通報及諮詢服務中心等,其中以「一九二二防疫專線」花費六億五五○○萬元最多,占比八十三%,相關費用依法使用,並受立法院的監督。

指揮中心仍須跨部會統籌防疫
國境將於十月十三日解封,外界關注指揮中心退場議題,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現階段的工作重點包括防疫體系持續運作、邊境解封規劃執行及後續管理、國內防疫政策適時調整、新冠肺炎改類評估規劃、次世代疫苗採購及接種、傳染病防治法修訂,以及疫情變化監測及緊急應變作為等。強調許多工作需跨部會協調,指揮中心是統籌單位,未來隨疫情穩定、防疫工作常態化、疫情流感化,這些工作可陸續交由各部會執行,可考慮指揮中心降級開設。

對於藥品、疫苗、快篩等緊急使用授權(EUA),當初通過時有附帶期限,EUA會隨指揮中心解散而停止,王必勝說,會審酌評估這些藥品、醫材未來是否會繼續使用,再請藥商、醫材商來申請許可。

*蔣批疫情歧視北市 陳時中:全國公平對待

距離台北市長選舉投票日剩五十幾天,國民黨、無黨籍的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黃珊珊仍不斷抨擊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擔任防疫指揮官時的防疫作為,對蔣萬安批評他苛待「歧視、傷害」台北市,陳時中反駁表示,他公平對待各縣市,反問蔣萬安「為台北做了什麼事情?」

反問蔣為台北做了什麼
蔣萬安昨批評陳時中稱萬華是破口、給高雄的疫苗遠多於台北,繪製疫情地圖時,將只有九例確診的台北市與有一一七例的桃園畫成同一種顏色,是在羞辱台北,護航同黨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蔣的競辦二日也發新聞稿批評陳時中平時苛待台北市,選前才獻殷勤說台北是故鄉,「既是故鄉,陳時中為何要歧視它、傷害它?」

黃珊珊則批評陳「疫情源自中國武漢,但破口還需再研究」一說,強調邊境開放政策及疫苗採購失職才是疫情來源,台北市成為最大受害人;陳至今未公布「三+十一」會議紀錄,也未對疫苗問題道歉,「就等他研究完再來當市長吧。」

黃:北市成最大受害人
陳時中昨天參訪兒童體能操運動學苑時被問到「歧視、傷害」台北市時表示,「這樣講不太好」,是污衊之詞,強調他對全國各縣市都是公平對待,依據需要分配相關資源,不會獨厚台北,也不會獨害台北。

陳時中舉例說,當雙北疫情比較嚴重時,排除萬難徵用疫苗,也對疫情嚴重的雙北市多發了十%的疫苗。他反問蔣萬安「又為台北做了什麼事情?」媒體詢問,對蔣萬安近期猛批評疫情,是否是蔣萬安可能變不出花招,陳時中聞言直說「你講得很對」。

*陽明交大、北市聯醫研究/長新冠焦慮 找到關鍵基因

武漢肺炎長新冠焦慮有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市聯醫共同研究發現,Fkbp5基因可調控體內發炎所引發的焦慮,長新冠焦慮恐是Fkbp5基因未發揮作用。這項研究對於發炎相關疾病康復之後,產生情緒障礙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新學理基礎,成果刊登在「神經發炎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陽明交大生理學研究所與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醫學部組成研究團隊,針對大腦從發炎康復後的抗焦慮分子機制進行實驗研究,發現小鼠剔除Fkbp5基因,在身體發炎後康復初期,生病不適症狀雖已緩解,但會呈現焦慮行為,但正常野生型小鼠在康復後不會有焦慮行為。

團隊說明,Fkbp5基因是壓力荷爾蒙受體活化後的下游基因,可調控壓力荷爾蒙受體活性,在精神障礙成因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轉錄出來的Fkbp51蛋白,不僅參與主掌壓力反應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亦即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HPA) 的回饋控制,也與免疫反應有關。

主要研究者之一的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名琪醫師說,過去已證實「腹側海馬迴神經元」有較多「GABA神經傳導」有助於對抗焦慮,但非發炎引起的焦慮則無此作用;感染新冠肺炎引起的細胞激素是造成發炎反應的原因之一,儘管Fkbp5基因與長新冠引起的焦慮仍需釐清,研究已初步揭露Fkbp5基因在發炎所導致焦慮的分子機制。

主持這項研究的陽明交大生理學研究所教授李怡萱表示,發炎反應會活化HPA軸,讓Fkbp5基因轉錄的Fkbp51蛋白過度表現,啟動下游一連串分子機制,讓情緒較為穩定。一旦Fkbp基因遭剔除,此分子路徑就無法發揮正常穩定情緒的作用而導致焦慮。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王必勝:疫情高原期 不排除再2~3周

昨新增三萬三三七七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與上周一相較又增加一成七,且連八天高於前一周同期,顯示疫情仍在高原期起伏階段;外界預估這波疫情高原期將持續二至三周,指揮官王必勝說,不排除此可能性。此外,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台重複感染人數已破三萬人。

指揮中心統計,上周病例總數較前一周上升百分之六點六;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說,因假日效應,昨病例數較前一天周日少,但和上周一同期相比,仍呈現上升。

因疫情仍在高原期起伏,但十月十三日起入境檢疫將鬆綁為「○加七」,且解除旅行業禁團令,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擴大防疫會議上說,為降低國際間人群流動所增加疫情變化風險,請指揮中心、交通部與業者持續宣導溝通,確實落實並隨時檢討精進入境團體旅遊的相關指引,及繼續宣導及鼓勵疫苗接種。

王必勝則說,目前未在邊境篩檢出具威脅性的變異株,最新強勢變異株仍是BA.5,且國內變異株占比與和國外趨於一致,沒有變異株從境外移入的問題,預估入境檢疫「○加七」後,屆時本土確診數不會暴增。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上周社區採驗九十三例確診患者進行基因定序,約八成是感染BA.5變異株。

重複感染 判定標準放寬
至於重複感染已累積三萬一一○人。原先重複感染判定標準為距上次確診三個月後,無論有無症狀只要PCR或快篩陽性;或發病日距離上次確診一至三個月內出現症狀惡化等。

因BA.5疫情正處高峰,指揮中心放寬重複感染定義,如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滿十四天,再次驗出陽性且出現症狀惡化,即為重複確診。

羅一鈞說,根據統計,國內共有六三五例個案不到卅天就再度感染,雖是少數,但為讓重複感染個案獲得妥善處置,因此放寬重複確診條件。

*憂新冠、流感夾擊 藍:快買2合1快篩

國民黨立院黨團憂心新冠疫情還在高原期,但秋冬流感緊追在後,昨呼籲政府採購二合一快篩試劑,正確診斷、給藥,才能降低誤判風險;尤其基層醫療診所在面對新冠和流感雙重夾擊下,亟需要政府協助,質疑「面對同屬呼吸道症狀的新冠和流感來襲,防疫物資、藥品真準備好了嗎?」

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根據最新數據指出,澳洲已有廿二萬例流感病例,今年流感有可能大反撲,包括小孩和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有可能因新冠加上A型流感變成中重症患者,死亡率會不會變得更高?

李彥秀說,近日兒科醫學會一再強調,台灣應開始準備二合一快篩試劑,否則如何在第一時間判定是新冠還是流感?若無二合一快篩試劑,恐會增加中重症病例。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蔡明忠醫師說,基層診所醫師發現新冠與流感症狀相似,不易區別。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說,現在進入醫療院所都要先快篩,若不是感染新冠而是流感,恐延誤發燒病患治療,他呼籲門診應建立上呼吸道病毒有效診斷工具,讓醫護能在黃金時間投藥。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兩者症狀確實接近,如為雙重感染,在輕症表現上較明顯,包括鼻塞、咳嗽、發燒、頭痛和肌肉痠痛;至於住院、住加護病房或死亡比率,雙重感染個案跟單獨感染新冠個案,在統計上無明顯差異。

*藍批高端內線案沒動靜 檢:已查1年

國產高端疫苗涉內線交易疑雲,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昨天質詢,法務部駐金管會檢察官就高端內線案移送九次,不見檢察官發動偵查,檢察官是不想辦還是不辦?法務部長蔡清祥說,檢方權責機關接獲資料會併案處理,他會轉達高檢署督導;士林地署表示,金管會沒有「移送」,而是多次提供資料,檢察官也透過其他方式偵辦中,全案偵查已滿一年。

外界質疑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護航高端疫苗?陳時中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犯不著護航高端,都是公開、科學來講,「高端已算是台灣之光」;至於炒股爭議,陳時中掛保證說,「我的三等親應該都沒有持有高端股票」。

陳時中也說,高端是蛋白質疫苗,有些人打高端才不會過敏,打高端疫苗再感染率也相對較低,沒有需要的人去否定有需要的人,這是不道德的。

曾銘宗昨天在立法院指出,行政機關將案子移送法辦,會有一定的合理性,他擔任過檢查局長、金管會主委,只要檢察官認為案子須要移送法辦,金管會行政人員不可能說「不」。高端內線交易案,法務部駐金管會檢察官移送了九次,但動都不動,據他了解,這件案子目前還只是「他字案」;過去上市、櫃公司的違法案件移送一、二次是很正常的,高端案一案被移送九次。

曾銘宗說,他相信金管會的專業,也相信檢察官的專業,不會去干預個案,但案子一直無聲無息;如果高端沒有內線交易問題,就該還給高端清白。

士檢表示,檢察官早已分析完畢金管會的資料,也透過其他方法釐清案情,尊重外界意見;至於有無傳喚案件相關人到案釐清,涉及案件核心不便說明。

*仇恨值高 陳時中:好學生被挑毛病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昨接受本報專訪時侃侃而談「仇恨值」,他舉例說,成績好的學生通常討論度很高,但大家不會一直稱讚「你好棒」,而是會雞蛋裡挑骨頭,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家比較會鼓勵或提都不提;面對防疫成績,陳時中也自信自評,「疫苗採購至少九十分、整體防疫八十五分」。

對於負面聲量居高不下,陳時中說,聲量要觀察的是總聲量和聲量比,表現好的人,負面聲量一定會比較高,成績好的學生通常討論度很高,但大家不會一直稱讚,而是開始挑毛病說「他沒那麼好」,討論就會變得負面;成績落後的學生也很少會被批評,但會因為做了好事而被鼓勵,「社會問題很複雜,用學校來看就很清楚。」

針對在野黨質疑防疫不佳,陳時中七月卸任指揮官時表示「自認有及格,但分數是由別人來打的」。陳時中昨受訪首度自打分數表示,「若給自己打分數,疫苗採購至少會有九十分、整體防疫八十五分」,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今年八月訪台時,也稱讚台灣新冠疫情防疫是表率。

外界質疑卡慈濟疫苗,陳時中說,指揮官歡迎都來不及了,這很好笑,卡疫苗根本毫無道理,「真要卡就叫他們自己重組一團,拖個兩三個月,這才叫卡」,但為加速作業,就讓慈濟加入原本要談好的多方合約,卡慈濟是不存在的事情。

副總統賴清德稱「台北是疫情開始」,台北市長柯文哲回嗆是「典型的抗中保台戰略」。陳時中表示,賴清德是指台北當時疫情爆發大家都很辛苦,並非說「台北疫情惹得全台灣都是」;柯文哲可以捫心自問,以前有沒有說過「台北有疫情、台北人很辛苦」,難道柯那時是在唱衰台北?

陳時中說,大家都是描述現況提出解方,賴清德也是一樣想法,但選舉往往斷章取義、惡意解釋,這大可不必。

媒體人周玉蔻失言爭議不斷,還宣稱「我愛阿中」,陳時中笑說,「這句話,我壓力很大」,人家喜歡他,他也不能說不行,只要太太沒嚇到就好;周玉蔻敢愛敢恨、情緒強烈性格,但要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否再接受周玉蔻專訪?陳說,要看是什麼主題。

是否切割周玉蔻?陳時中說,希望自己成為「溫暖男人」,絕不在戰場棄戰友,他自己很少掉淚,上次掉淚是因為朋友向他借錢,自己也沒有多餘的錢,在掛掉朋友電話後就掉淚了,自覺背棄朋友。

談到藍白對手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指出,蔣萬安沒有行政經驗、又不尊重行政專業,會阻礙繼續成長,有些人會尊重專業,想辦法補足,但他看不見蔣想補足;他對於黃珊珊的執行力則抱持很大懷疑,黃提出的政見和「柯P新政」重複,為何黃當了三年的副市長都沒做?

至於最想改變的「柯政」?陳指出,他想改變市府的人文態度,市長對人要夠尊重。

*長者染疫 恐釀吞嚥困難

● 染疫住院長者,逾5成吞嚥困難
● 吞嚥困難影響營養攝取,體重減輕、預後不佳
● 餐食應維持色香味形,增加進食意願

台灣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除了老化因素容易出現吞嚥困難,國外研究更發現,確診新冠肺炎後,新冠病毒也會直接影響長輩的吞嚥功能。若要改善長者的吞嚥困難,醫師建議,應及早尋求醫療協助,搭配吞嚥功能訓練,並調整長者的餐食口味,只要掌握料理食物5祕訣,可以提高長輩進食意願。

康復後半年 2成吞嚥困難
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統計資料,因染疫而住院的長者中,51.7%長者出現吞嚥困難,且住院的長者因攝食狀況不佳,住院兩周出院後體重平均下降10公斤,即使輕中症的長者都遇到吞嚥、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問題。住院康復後半年,仍有23%長者存在吞嚥困難問題,包括進食時間愈來愈久、進食時咳嗽,或食物在口中久嚥未吞等情況,不僅影響營養攝取,也影響長者預後。

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表示,台灣長者人數逐年增加,研究顯示,社區中的健康長者有12.8%出現吞嚥困難;醫院、長照機構更有近四成長者出現吞嚥困難,像口腔癌、肺炎、急性腎衰竭等疾病,或久病臥床者也會引起吞嚥困難。

可能導致厭食 加速失能
若因吞嚥功能退化,加上不良飲食習慣及多重用藥,可能讓長者厭食,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進而引發衰弱、肌少症、體重下降,會加速長者失能及臥床。傅裕翔指出,有吞嚥困難長者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治療,由語言治療師協助吞嚥訓練,也可以透過調整餐食口味,提高長者想吃的意願。

營養師蘇哲永提醒,許多家屬會把長者的食物煮軟爛、糊狀,或攪打成流質,恐破壞食物色香味,降低營養密度,如此作法易導致長輩營養不良,且食物未經過特殊處理,容易殘留口腔或咽喉,增加嗆咳風險。建議家屬備餐時,除增加蛋白質及長輩所需營養外,也要注重食材風味搭配,才能有效促進食欲。良好的營養搭配復健訓練,可逐步改善吞嚥功能。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建議,家屬製備銀髮友善料理時,可採取「軟食力五大策略」,包括香一點、軟一點、小一點、濕一點、固體與液體分開飲食,可以將食物煮得軟嫩,又兼顧營養、保留食物色香味形、讓長輩好咬、好吞、安全喝。

介護美食 讓長者開心吃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從飲品到食物共分成0到7級,包括稀薄、流質、糊狀、軟質、易咀嚼等不同層次。較早步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廠商依照長輩需求研發「介護食品」,如鮭魚、野菜、雞肉等口味,雖台灣也有引進日本介護食品,但對台灣長者來說並不是熟悉的家鄉味。

近年台灣新創團隊以在地美食開發老人介護食品,像砂鍋魚頭、蒜香蛤蠣、剝皮辣椒、香菇芋頭等,用氣味連結長者深層記憶。例如有一名80多歲失智奶奶,有嚴重吞嚥困難,用電刺激、改變姿勢都不願開口吃,直到聞到蒜香蛤蜊粥,終於開口吞食,順利攝取一整天的營養。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0/03/realtime/18828484.jpg&x=0&y=0&sw=0&sh=0&sl=W&fw=400&exp=3600&w=400&nt=1

(聯合報)
--
台灣篇

*黃天牧看防疫險理賠…傷筋動骨但不會倒閉

防疫雙險理賠金額持續擴大,至今已突破千億元,產險業8月底淨值943億元創2015年以來新低。立委擔心,鉅額賠款是否釀產險業倒閉風險?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3)日說,業者「有傷筋動骨,但是不會倒閉」。

立委洪孟楷昨日在財委會上質詢黃天牧,他指出,防疫保單理賠金額破千億元,目前粗估將上看1,500億元,過去有東南亞國家保險公司,因防疫保單拖累最後倒閉破產,國內產險公司目前有沒有這樣的狀況?

黃天牧回應:目前已有六家產險業者辦理增資,包含國泰世紀產、富邦產、中信產、兆豐產、新安東京、和泰產等,目前四家是金控,兩家是股東都願意承諾增資。

洪孟楷再問,這六家壽險公司掌控情況都是會理賠完畢,不會有任何一家有倒閉風險?黃天牧則回應,有傷筋動骨,但是不會倒閉。

保險局長施瓊華也補充,六家公司都陸續在辦理增資,年底前應該會增資超過800億元,其中中信產已啟動二次增資外,新安東京產今年底也會再啟動二次增資,施瓊華說,新安東京產二次增資金額約70億元左右,股東日商東京海上日動持股將超過50%,有機會成為新安東京海上最大股東。

外界關注,防疫險既然已「傷筋動骨」,是否會影響後續其他險種的業務承保量?例如商業火險,黃天牧表示,「這是自然的,如果是其他險種的保戶,我們當然也很關心」。施瓊華解釋,商業火險主要保費調整是因去年跟今年有損失較高,商業火險依賴再保比例高,所以是否有量能是取決於再保,不是防疫保單的關係。

媒體追問,防疫保單會影響何類險種?施瓊華表示,有些險種是保險公司承擔比較多的部分,如車險、商業險或是旅平險,換言之,如果業者要銷售,量能可能會受限制,「但不見得跟保費絕對的完全的連結」。

國際篇

*陸港通關 二十大後可望放寬

近月因中國大陸堅持「動態清零」,香港疫情反復下沉寂的「陸港通關」安排,有望在中共二十大舉辦後,再次提上日程。據港媒3日報導,北京方面可能在大會後放寬與香港的通關,「好消息」預期將於10月底陸續發布。

據《香港經濟日報》、《星島日報》引述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耀宗指出,他身邊的「大陸朋友」估計,中共二十大會議結束後,香港與大陸的通關政策有望放寬,雖然目前香港的防疫政策有別於大陸的清零,但中共中央對香港放寬入境檢疫也尊重。

報導稱,香港要重奪國際競爭力,先決條件是盡快通關,「好消息」將於10月底陸續發布,包括香港對海外入境旅客安排從「0+3」改「0+0」,大陸放寬港人入境等。報導引述官場和政界人士說,因應上述安排,港府準備對外宣傳。

此前,香港於9月26日起,將入境檢疫措施放寬為「0+3」,登機前48小時核酸檢測要求也以快速檢測代替,但抵港當天,第二、四、六天均要做核酸檢測。對此,香港立法會議員還呼籲,隨「0+0」方案勢在必行,核酸檢測安排應以快速檢測代替,讓外國客放心赴港。

中共二十大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慣例舉行一周。

疫情爆發後,香港和大陸兩年多未正常通關,去年底香港爆發第五輪疫情,及大陸堅持「動態清零」,導致「陸港通關」遙遙無期,致外界認為,港府將優先與海外通關,再求大陸通關。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