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221026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39148、中重症+53、死亡+42/BA.5致死率 60歲以上明顯下降

連續六天低於四萬例!本土武肺昨新增三萬九一四八例,較上週二下降十二.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全國除了金門縣外,都有下降,進一步檢視六都,除了台中市、台南市降幅較少外,其餘降幅更都達十%以上;死亡新增四十二例。

新增本土病例以新北市六五八二例最多,其次台中市五三一七例、高雄市四八一一例、台北市三七二三例、台南市三六七○例、桃園市三四○三例、彰化縣二二六六例、屏東縣一四三八例,其餘縣市不到千例。另境外移入增五十五例。

連6天低於4萬例 雙北、桃、高降幅逾10%
中重症新增五十三例,包含廿二例中症、卅一例重症,其中一例特殊重症為九歲男童快篩陰轉陽、三病齊發。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打兩劑疫苗,十月十三日發燒、咳嗽、喉嚨痛到診所快篩陰性,十五日呼吸困難、嘴唇與四肢發紫送急診,快篩陰轉陽,因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轉入加護病房用藥治療,PCR陽性,同時從尿液檢出肺炎鏈球菌抗原陽性,等於雙重感染,且新診斷氣喘發作,所幸治療好轉,廿日出院。死亡新增四十二例,卅九例具慢性病史。

此外,羅一鈞提到,BA.5疫情六十歲以上至八十多歲年齡層致死率較前一波明顯下降,可能部分原因是機構篩檢跟快速給藥,目前住宿式機構投藥率維持平均九十三%,當天確診就可投藥。

此外,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踢爆,高端委託臨床試驗的丘以思公司,去年與高端簽約前已遭中國公司「締脈」併購並改名「凱迪亞」,屬中資公司。食藥署聲明,依法申請臨床試驗業者可將部分或全部執行內容委託辦理,但最終責任由高端負責,該署會啟動查核,確認過程符合規定。

*對台旅遊建議 美調至「最安全」等級/由三級降為一級 與日、韓、澳洲同級別

台灣邊境解封,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入境者不再需要居家檢疫,改採七天自主防疫。美國國務院於美東時間十月廿四日將對台灣的旅遊狀態建議由邊境嚴管的三級「三思而後行」(Reconsider Travel),降至一級「常規預防措施」(Exercise Normal Precautions),建議赴台灣的美國公民保持一般性注意自身安全,是四級警示中最安全的等級,此級別與美國對日本、韓國、澳洲等國的建議級別相同。

外交部昨說明,經過外交部及駐美代表處持續向美方敦促儘速調整對台灣的旅遊建議後,美國國務院將對台灣的旅遊建議調降至第一級「常規預防措施」,以反映台灣最新的入境防疫措施。

美國國務院將全球分為四種旅遊建議安全等級,第一級的藍色是「常規預防措施」;第二級黃色為「提高警覺性」(Exercise Increased Caution);第三級的橘色是建議「三思而後行」;最危險第四級為紅色的「不要前往」(Do Not Travel)。

醫院、長照機構仍要量體溫
本土疫情連日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十一月七日起不再強制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量測體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補充說明,新制規定有但書,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可視場所場域特性就指引做更詳細的規範,由於此波疫情才剛要脫離高原期,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因為仍是相對脆弱,因此這一波體溫量測鬆綁不會納入,現行陪探病公費或自費篩檢規定,也不會調整。

雙鐵提供旅客自主量測體溫
交通部長王國材則指出,台鐵、高鐵會保留量測體溫等相關設備供旅客自主使用,各交通場站戴口罩、清消措施持續執行,民眾若有發燒等症狀,建議避免搭乘大眾運輸。

校園同步實施接觸者免隔
指揮中心前天也宣布十一月七日起,跟確診者同住接觸者取消居隔措施,另確診者隔離七天後快篩陰性可外出。教育部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與教育部所屬機關主管場域,自十一月七日起,員工、學生因同住家人確診或同寢室室友確診,實施○+七自主防疫措施。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者不到校上課、上班,無症狀者,兩日內快篩陰性可到校上課、上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及短期補習班比照辦理。

至於量測體溫措施,教育部表示,屆時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社區大學、短期補習班、樂齡學習中心、社教館所及圖書館、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及游泳池等,視營業及防疫需求,自行決定體溫量測等健康監測方式。

*呼吸道融合病毒 上週增加300多例

隨著邊境開放,國內防疫管制措施陸續鬆綁,原本秋冬活躍的呼吸道傳染病相繼現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仍以COVID-19為主要流行,其他傳染病相對算少數,其中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大宗,但坦言多種疾病流行期重疊,可能一人感染兩種疾病,呼籲有疫苗可打就快打。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以實驗室通報來看,以呼吸道融合病毒上升最高,上週三百多例,其次是流感約一九○例,再來則是肺炎鏈球菌,但數量較低,有下降趨勢,副流感病毒也是上升又下降。

秋冬易同時感染2種病毒或細菌
莊人祥指出,冬天本來就有呼吸道病毒、細菌傳播,去年沒有流行,前年冬天則有類似情形,可能一人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或細菌,甚至恐因此比較嚴重,但符合條件均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尤其有類流感症狀經醫師評估必要,不用篩檢就可用藥。他提醒,若有疫苗可打的疾病快點打,同時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COVID-19的莫德納次世代BA.1雙價疫苗,接種已逾百萬人次,莊人祥指出,莫德納與BNT的BA.5雙價疫苗,預計最快今天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通過就會安排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開會討論並安排進貨,整個流程至少兩週。另外,高端疫苗保護效益報告部分交件,十月底前都能再補件。

另外,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逾三百萬人次,第二階段五十至六十四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預計十一月一日起開打。

國際篇

*美學生成績「疫」落千丈 退回30年前

法新社報導,美國學生學習成效受到近幾年來疫情大流行的嚴重擾亂,美國「全國教育進步測驗」(NAEP)廿四日公布施測結果,發現中小學生的數學和閱讀分數大幅下滑,分別退步至廿、卅年前水準,美國教育部長卡多納對此表示「震驚無法接受」。

被稱為「全國成績單」的NAEP在今年一月到三月間,抽取全美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具代表性樣本進行施測,測驗分數顯示閱讀能力跌落至一九九二年的程度,數學也退回至二○○三年水準;有廿五%的四年級學生及近四十%的八年級學生無法掌握基本概念。

測驗結果顯示,疫情讓前段與後段學生差距拉得更開,美國非裔與西語裔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退步幅度大於白人同學。主辦測驗的美國教育統計中心表示,疫情衍生的種種現象導致學習狀況惡化,包括學生尋求心理諮商者增加,曠課、校園暴力、網路霸凌和教職人員短缺等等情況加劇。

中國官方通報廿四日武肺新增病例一二六七例,本土確診一○八○例中,以山西通報新增確診近全中國三分之一最嚴峻。山西大同市封城已屆半月卻乏人問津,民眾在網路求救「這是我有史以來最無助的一次」、「每天都在新增,報上去竟是○」,自稱湖北人的網友稱,「彷彿看見當年武漢」。

山西疫情「彷彿當年武漢」
網路轉發的大同市民訴求文指控,當地政府近日沒有如實公布新增病例、小區務業哄抬物價、醫院急診暫停收治,並質疑為何山西大同已封城半個月、新增病例仍有增無減,甚至一人染疫、整棟住戶全被帶走,「到底是當guan(官)的帽子重要,還是百姓的命重要」?

上海市官方昨日宣布,COVID-19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免費檢測服務延長至十一月卅日。民眾聽聞消息直指,這意味幾乎天天核酸檢測的生活又要拉長了,嚴苛清零防疫不見盡頭。

產業篇

*產險業前3季 大虧1104億

產險業賺6年 不夠1年賠
保險業有夠慘!金管會昨公布最新統計,壽險業今年9月底淨值僅8,28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兆7,302億元、年減67.6%;產險業在防疫險理賠衝擊下,前9月稅前淨損1104億元,等於把過去6年(2016至2021年)稅前盈餘1098億元,全部倒扣賠光。

在壽險業方面,過去幾年一直風光獲利、屢創史上新高,今年卻挑戰重重,呈現危機四伏;在獲利方面,今年前9月稅前損益為2,97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22億元或年減17.3%。

至於淨值方面,壽險業9月底淨值只剩下8285億元,一舉跌破兆元大關,更較8月底「月減」5385億元;若較去年同期更「年減」1兆7,302億元。

面對壽險業淨值風暴,金管會已經祭出兩大因應措施,風暴可望解套;第一是提供「監理寬容措施」,壽險業者今年下半年試算淨值,金管會將進行綜合評估,包括清償能力等,若未達到法定門檻,改善計畫不一定要增資。

金管會2招 救壽險業淨值
第二項就是金管會已洽「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宣布壽險業在符合IFRS 9相關規範,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讓淨值大減問題能夠獲得解決。

其次,在產險業方面,今年前九月稅前損益為1,104億元,比起去年同期的獲益190億元,一來一往驟減1,294億元,也就是由正轉負;由於產險業今年遇到史上最大規模理賠,主要是防疫雙險理賠問題,今年截至10月24日止,合計理賠1366.87億元。

*中華郵政年終獎金 19年來恐首度縮水

今年調薪4% 員工確診率高
往年平均可領四個月考核加績效獎金的中華郵政員工,今年度績效獎金恐縮水○.三到○.五個月,為公司化十九年來獎金首度縮水,工會批評協助防疫卻被懲罰。中華郵政總經理江瑞堂說,今年調薪四%,加上員工確診率高,都提高人事支出,不過,今年還有兩個多月,會要求各單位精簡用人費用支出,希望把影響降到最低。

江瑞堂說,中華郵政用人費有二八八億上限規範,第一線郵局人員和民眾接觸頻繁,郵局員工平均四成確診,較一般民眾平均三成染疫還高。補足人力要支付加班費,還有員工家屬確診,員工請防疫照顧假,因此增加開銷。

中華郵政工會理事長吳文豐說,疫情嚴峻之際,郵局員工加班幫政府送口罩、酒精、快篩、發振興券,幫國家做事卻導致獎金變少,很不公平,讓員工覺得是被懲罰。工會將努力請交通部協助,希望今年後續給加班費也合情合理,不要限縮。另外,也希望行政院能夠鬆綁員額上限。

*疫後觀光 台越衝刺百萬人次互訪

國境開放首場國際觀光交流
第九屆台越觀光合作會議因疫情延期二年,昨在台南重啟舉辦,也是國境開放旅遊後首場國際觀光交流會議,雙方充分討論達成多項疫後觀光合作共識,以「加速恢復雙邊觀光互訪規模達百萬人次以上」為目標。

越南代表團由越南國家旅遊局長阮重慶親率各司處主管、廣治省等十個地方政府觀光廳主管,以及越南主力旅行業者代表二十五人來台。會議中達成每年一城市觀光交流及鼓勵雙方業者或觀光相關協會簽訂疫後送客計畫等合作共識,希望將多年來台越觀光合作機制再深化及在地化。

台越雙方從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台北舉辦第一屆台越觀光合作會議以來,即輪流在兩國不同城市舉行。在歷經八屆雙邊合作會議後,交通部觀光局與越南國家旅遊局已分別就觀光產業投資、人才培訓、學者交流及市場推廣等項目進行合作,成績亮眼。而台越雙邊合作成果豐碩也反映在互訪人次上,尤其我國從二○一四年實施觀宏專案,簡化優質團來台簽證申請程序後,越南旅客來台人次每年穩定成長,在二○一八年達到四十九萬人次,而台越互訪遊客人次也在同年突破百萬。

雙方為了疫後旅遊復甦達成合作共識,包括加強美食交流,相互推廣台越特色美食;透過積極參與及協助雙邊觀光推廣、國際旅展、業者及媒體熟悉旅遊等;以每年促成雙邊一縣市/城市(或觀光圈)簽署友好協定方式推動城市觀光交流。並鼓勵雙方業者或觀光相關協會簽訂合作送客計畫,加速市場復甦。

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表示,觀光局一直以營造「安全旅遊、首選台灣」形象,推動台灣為安全、熟悉且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努力,在十月十三日國境重啟後,將在既有基礎上全面強化國際媒體宣傳、加速大型媒宣推廣計畫及邀約國外業者來台踩線等規劃。

邀20家越南主力旅行社來台踩線
觀光局駐胡志明市辦事處除了在國境開放之際邀請二十家越南主力旅行社業者來台踩線,後續規劃五梯次超過七十人次的業者、媒體及網紅部落客來台,研議首發團贈禮及台灣旅遊產品廣告分攤計畫,期能加速團客市場復甦,早日重回疫前百萬人次的互訪規模。第十屆台越觀光合作會議主辦城市並由越方宣布二○二三年將於越南清化省舉行。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確診者投票措施 中選會今說明

選戰倒數,確診者投票權益引發討論,中選會今天將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因應措施。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昨說,大法官第六九○號解釋是指「強制隔離沒有違憲」,未說「沒收投票權不違憲」;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說,韓國已規畫確診者也能投票,台灣為何不能,請中選會、衛福部盡快公布確診者投票指引。

對於確診者七天居家隔離期間仍無法外出投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說,他相信台灣民眾都很遵守防疫規定,中選會今將到指揮中心記者會解答外界疑問;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原則是「只要能出門就可以投票」,其他國家均要求確診者必須在家隔離,相關措施是為了保護其他健康民眾。

至於縮短居家隔離天數,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將請專家討論確診者隔離時間。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說,無論有無症狀,病毒排出體外的時間都差不多,隔離七天還是最保險,但指揮中心可討論是否將隔離天數縮短至五天,後面二日快篩如為陰性,即可戴口罩外出;只要確保確診者能夠快速完成投票,即可兼顧人民投票權、健康權。

*11月7日起 大眾運輸將不強制量體溫

昨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新增三萬九一四八例,連續六天跌破四萬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昨病例較上周二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七,除金門外,其餘縣市染疫數字均下降。另新增死亡四十二例、中重症五十三例,其中包括一名九歲男童重症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個案為九歲男童,除新冠確診外,另合併氣喘、肺炎鏈球菌感染。

至於十一月七日起,不再強制公共場域量測體溫,但醫院、長照機構仍禁止發燒者陪病、探病。羅一鈞說,雖鬆綁措施,但各事業機關仍可視場域特性決定是否繼續實施,至於醫院、長照機構因有較多脆弱族群,且疫情才正要脫離高原期,需保全醫院跟長照機構量能,未被納入體溫量測鬆綁範圍。

交通部昨則邀各單位研商,並與指揮中心討論後,宣布陸海空等中長途大眾運輸,十一月七日起取消體溫量測強制措施,但雙鐵旅客年底前仍可利用既有設備進行自主量測體溫。外界擔心,屆時恐與發燒旅客同車,莊人祥說,感染Omicron變異株後,症狀多屬輕微,發燒非常見症狀,很難透過量體溫斷定是否確診。交通部則說,會宣導民眾如有發燒症狀,建議避免搭乘,另目前大眾運輸戴口罩、清消措施則仍持續執行。

*確診接觸者 11月7日起篩陰可入校

配合指揮中心前天宣布,無論是否完成疫苗追加劑,十一月七日起若為確診接觸者,均採零加七自主防疫。教育部昨也跟進宣布,同日起,各級學校及幼兒園教職員工及學生,若因同住家人確診或同寢室室友確診,均採零加七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期間如有症狀不到校,如無症狀且有兩日內快篩陰性,可到校上課、上班。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說,新變革對教學現場較好,把孩子到校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與家長,也不再一班二制,不強制量體溫後,校園人力壓力也能輕鬆一些。

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說,防疫政策已改到「全民麻痺」,取消疫苗劑別的自主防疫天數確實較好,但針對因身體因素無法接種疫苗而選擇請防疫假的學生,應納入補救教學範圍,混成教學的學習效果恐不佳。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則說,現在就是「自求多福」,如果班上有同學確診,家長也要視孩子狀況決定是否請防疫假,如果免疫力不佳,請假與同學隔開幾天還是有必要。

*二期試驗託陸企處理?高端:台灣團隊執行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爆料,高端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找陸資公司處理,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不清楚」。高端發聲明說,「丘以思」確實已與陸企合併,但外界勿以影射言論,影響國人對臨床試驗品質的信心。衛福部食藥署則說,高端與丘以思合作非食藥署規範範圍,最終臨床試驗資料是否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才是重點。

至於施打高端疫苗前往日本者,須提供PCR陰性證明,高端日前宣布提供施打者免費PCR。國民黨認為,高端提供的PCR地點太少,建議直接發放補貼費用。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羅致政說,發錢是很奇怪的作法,呼籲國民黨不要為反對而反對,解決人民需要才是關鍵,而不是花錢了事。

邱臣遠說,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合作廠商丘以思,去年四月底已被大陸「締脈」公司併購,改名為康迪亞,董事長是陸籍的譚凌實,而政府是在該併購一個月後才與高端公司簽約。

但高端說,臨床試驗的執行皆有一定嚴謹程序,並依循ICHGCP優良臨床試驗規範標準進行。丘以思為國內CRO(受託研究機構)公司之一,二○一四年就由美商Clinipace併購,去年四月Clinipace與上海的締脈公司戰略合併,並在今年十月更名為康締亞。但二○二○年十一月高端與美商丘以思簽約,數據資料庫的彙總整理及分析專案皆由台灣丘以思團隊執行,專案具完全的獨立性。

丘以思也回應,數據資料庫位於美國德州,且由台灣主導的獨立團隊進行數據彙整,僅有獲專案授權人員可讀取相關資料。

食藥署藥品組專門委員林意筑說,試驗中招募是否符合法規,或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時,食藥署都會查驗是否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最終食藥署所審查的試驗數據結果由高端負責。

*小三通遲未開 台商投票路迢迢

疫情趨緩,昨天上午桃園機場擠滿人潮,長榮航空首航台北—米蘭航線滿座,這是十月十三日國門開放以來最大盛事。同一時間,金門商圈在台北開記者會苦喊「恢復小三通」,大陸台商返台更因航點限縮、防疫規定,降低返鄉投票意願。對於小三通進度,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稱「沒有接到新的訊息」。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在立法院答詢說,小三通一定要開,過年就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不過,桃園國際航線對比兩岸小三通,出現一熱一冷氣氛,大陸台商返鄉投票路迢迢。

金門商圈昨特地到台北呼籲「盡速開放小三通」。金門縣民宿旅遊發展協會理事許琬琳表示,國境既然解封,金門應同步立刻開啟,迎來國際及大陸旅客。中華民國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劉繼康也說,小三通因疫情暫停,既然台灣本島的疫情都容許國門解封,為何還讓金門民眾的生活受阻礙,政府的說法就是政治操作。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小三通未開放,許多人探親、返鄉都要花更多金錢與時間,國民黨團一定強力回應民眾心聲,要求政府讓金門人有便宜簡捷的路,回歸正常生活。

漳州台協會長林伯彥受訪時指出,福建的台胞台幹數量眾多,以前來往兩岸購買機票加船票的套票,只要人民幣約一千五百元(約新台幣六千六百元),現在直航來回機票約人民幣六、七千元(約新台幣二點六萬到三點一萬元),且票源緊張,很多人實在吃不消。

有台商表示,過去,金門水頭到廈門五通碼頭一天十八個到廿二個航班,船隻大小、載客率不一,但加上到泉州也有航班,日客運量至少五千人,如今掛零,正值選舉、過年,遲未重啟實在令人不解。

金門縣府持續爭取小三通復航,目前由縣長楊鎮浯競選辦公室展開復航連署,希望中央可以聽到地方的聲音。楊鎮浯昨出席「古寧頭戰役七十三周年活動」時表示,兩岸應避免紛爭,創造和平條件,特別是金門居民承受過戰爭洗禮,知道和平的可貴,籲中央盡速開放小三通,釋出交流橄欖枝,以金門為出發點,將是兩岸和平關係重要的突破口。

立榮航空表示,十一月廿五日至廿七日已依市場需求增開本島往返金門十班加班機及八班放大機型,部分尖峰時段接近客滿,離峰時段還有空位,後續將再視機組員運能及市場評估加班機。

大陸台商返鄉方面,目前航點僅限縮在北京、上海、成都、廈門,上海航班則因疫情因素,國籍航空從四月至今每兩周一班。據了解,台商有一部分七月廿六日遭除籍,其他在陸台商,也受航班與疫情因素,返鄉投票意願不高。

*選戰觀察/政治封控 誰見小老百姓人間悲劇

前年疫情爆發,兩岸航點從六十多個,瞬間限縮為北京、浦東、成都、廈門四個航點;我指揮中心也片面宣布關閉兩岸小三通,迄今逾兩年半。台商回不來,如今疫情趨緩、國門開放,相比昨天長榮米蘭航線歡騰首航,對受限「政治封控」的台商與確診者,情何以堪?

小三通遲遲不開,對金門在地產業衝擊大,甚至發生不少人倫憾事。長期以來金門與廈門是一日生活圈,不少金門人到廈門求學或工作,以前可以每周往返,現在咫尺距離最少要多花半個月,不少人半年才能回家一趟,有人甚至二年多沒回家,每次想家只能暗自掉淚。

一位在金門的李姓新住民指出,他遠在東北的媽媽今年七月病危,她從台灣國際機場轉機趕回老家,仍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留下終身遺憾,她還生了場重病,最近才出院。老家在漳州的新移民小藝也說,以前有小三通時,可以當日來回,現在大三通還要隔離,中間要多花十幾天,且機票高達二至三萬,很多姐妹的家人生病,都無法回家照看,「這是人間悲劇」。

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互動急速冰凍,昔日來往熱度已經回不去。即便指揮中心已解除入境隔離措施,重啟金馬小三通卻遙遙無期,無論是在廈門工作的金門人或欲返鄉投票的台商、台生,返鄉之路更遙遠。

對於是否開放小三通,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在立法院答詢稱「兩岸要溝通理解」,但航點開放本來就有協議,要恢復或增班,只需航空公司或航管單位提出申請與溝通協調,取得飛航時間帶即可。陸委會卻顯然是以「海基與海協回覆協商」作為藉口,政府一聲令下,航空公司也不敢出聲。

大陸台商與眷屬被視為傳統藍營票倉,民進黨鼓勵年輕人返鄉投票,卻從不把大陸台商放入返鄉便車中。二○二○總統大選,兩岸春節加班機直至一月十一日才啟動,技術性限制返台投票,被解讀是政治考量,讓藍營能少一票是一票。

不過,金門民眾說,小三通已是政治問題,兩岸政府可以老死不相往來,受苦的卻是一般小老百姓。

*沒打新冠疫苗 小心成為變「異株培養皿」

● 新冠病毒持續突變,演化出逾兩百種變異株
● 打疫苗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減少病毒隱性傳播

近期Omicron病毒株又冒出BA.2、BA.2.12.1、BA.4、BA.5等變異株,國內外學者觀察發現,新冠病毒不僅持續突變,變異株數量也不斷上升,至今已演化出超過兩百種變異株,且持續演化。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提醒,面對這樣此演變,民眾除了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更要盡快注射疫苗,以免身體變成「病毒變異株培養皿」,形成更大威脅。

廖經倫解釋,Omicron病毒株出現後,許多人成為無症狀的「隱性傳播者」,當病毒株進入未打疫苗者體內,若免疫力又較弱,便可能大量滋長、加速突變演化,形成多種變異株,這些變異株再擴散出去,順利存活的變異株就有機會更強大。

如果注射疫苗,不僅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也可減少病毒隱性傳播威脅,更重要的是,病毒株不容易在已施打疫苗者的體內複製存活、擴散,變異機會自然大幅下降。

「病毒持續演化,想克敵制勝、提升整體防疫量能,疫苗與抗病毒藥物是重要戰略物資。」廖經倫指出,未來不僅病毒會繼續演化,也可能出現其他新興傳染病威脅,因此我國必須要有自己生產、研發疫苗的能力,且需要即時掌握感染性疾病資訊,防疫節奏要與時俱進。

提升研發力 國衛院增設實驗室
國衛院團隊將興建生物製劑二廠與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NIDB),期待我國在防疫戰疫中有能力即時面對重大疫病傳播的第一擊,取得致勝的先機。

即將興建的生物製劑二廠中,計畫建置6條產線與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動物實驗室(ABSL-3 Lab)等,以利開發高風險新興病原體疫苗。6條產線皆採獨立操作規畫,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縮短準備期,同時降低維持成本,預計於2026年啟用,未來若面臨新變種病毒或新興疾病來襲,便可即時生產緊急疫苗,供第一線醫護人員、軍事與國安人員、邊境檢疫人員先行使用。

病原資料庫 幫助即時研製疫苗
廖經倫表示,未來將會搭配 NIDB「重大傳染病原」資料庫建立,以及各式高品質「模組化」疫苗研製技術平台,包括DNA、mRNA與病毒載體等疫苗技術,研發新興疾病生物製劑與各式緊急疫情疫苗。

平時將先以假想敵標的疫苗進行演練,當有大規模疫情爆發時,可以迅速應變,即時研製疫苗。

廖經倫認為,面對病毒、新興疾病的詭譎多變,在國衛院積極與民間企業、相關學、研及法人機構的攜手合作下,相信我國防疫量能勢必升級,民眾生命安全、健康福祉也能得到更多保障。

中國篇

*廿大後拚經濟 上海入境限制放寬

中共廿大剛落幕,當局試圖穩定並加速經濟復甦,跨境商務旅客往來規定逐漸鬆綁,大陸發改委等六部門昨天發布十五條措施支持外資,其中包括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要求用好中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及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物資和產品運輸通暢等。

另據陸媒報導,上海、江蘇等地已優化入境人員防控政策。江蘇對於入境已超過十四天的入境人員,在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後,即可解除隔離。上海從十一月起,允許入境從事貨物貿易、提供服務或進行投資的人員的隨行配偶及家屬等人,在符合條件情況下,獲得一定居留期限,享受簽證便利。

第3季經濟稍回溫
近年大陸經濟受到嚴格防疫政策衝擊,影響了許多商務人士往來,大陸第三季GDP成長百分之三點九,雖較上半年表現佳,但與大陸官方設定目標仍有差距。中共廿大結束後,當局逐漸鬆綁防疫措施,但仍強調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高管、技術人員及其家屬出入境。

據大陸發改委發布,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以製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製造業引資力度,著力解決外商投資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全面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推動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

3大面向吸引外資
該政策措施分三方面共十五條措施。首先,為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外商投資增量,措施包括深入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盡快將開放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外資項目;高標準落實外資准入後國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平等享受支持政策;推動外資項目簽約落地,加大項目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力度;強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製造業外資項目合理需求。

在加強投資服務,支持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方面,措施包括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用好用足中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加強貨運物流保通保暢,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物資和產品運輸通暢;強化外商投資企業金融支持,按照市場化原則為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和融資支持。

同時,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落實好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等政策;支持製造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為企業提供貿易通關等方面的服務和指導。

至於引導投資方向,提升外商投資質量,包括優化外商投資結構,實施好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配套政策;支持外商投資創新發展,鼓勵外資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深化科技開放合作;加快外商投資綠色低碳升級,引導外資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盼外資大省帶頭衝
官方並指,要積極引入國際創新資源,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作水平,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團隊。外資大省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大引資力度,增強對大陸穩外資的帶動作用。

(聯合報)
--
台灣篇

*防疫險理賠 一周增63億

防疫險理賠持續擴大。金管會昨(25)日公布防疫保單最新數據,10月18日至10月24日近一周防疫險理賠件數增加超過15萬件,理賠金額增加63.9億元,為今年以來第三高;疫苗險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3.6萬件,理賠金額增加14.8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今年以來統計至10月24日止,防疫保單已理賠超過273萬件、理賠金額逾1,071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逾70萬件,理賠金額295億元,防疫雙險總理賠件數343萬件,理賠金額共1,366億元。

自今年以來統計至10月24日,防疫險部分,有效保單487萬件,保費收入45.3億,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23倍以上;疫苗險部分,有效保單241萬件,保費收入10.1億,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29倍以上,總計防疫險加疫苗險總有效保單共728萬件。

增資部分,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指出,目前已核准六家產險業者增資,包括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90億元且已完成二次增資、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和泰產險200億元、兆豐產20億元,六家合計707億元。

張玉煇說,上述六家產險業者皆已完成增資程序,以及有四家業者申請短期融通借款,以支應防疫險鉅額理賠金。現售商品部分,有三家業者三張商品,分別是兩產險一壽險,各有一張商品,不過承保上有限制,其中一家產險僅承保6歲至18歲保險人為限;另一家為壽險業,僅受理團險、不受理個人投保。

日前新安東京海上公告將二次增資75億元,張玉煇表示,「目前沒有接到該公司申請,是否要申請二次增資要等到收到申請才確定,屆時股權是否會變動,也要看增資申請文件送進來,再看呈報內容才能判斷。」

此外,根據保險法第59條設有調整保費機制,例如房屋使用用途改變,使得火災險費率調整,或是不同職業,也會影響意外險的費率。若防疫險適用,則理賠條件不同,是否應退費,不過保險局官員認為,防疫險保單設計包含所有防疫措施如確診與隔離,與保險法第59條規定的不同,不影響保費變動。

針對下月7日起,確診者同住接觸者從可選擇「3+4居家隔離」改為一律實施「0+7自主防疫」,如此能否有效減緩產險業者增資壓力?張玉煇說明,目前防疫險的理賠都還在發展當中,是否增資還要看後續理賠發展,以及各公司評估對財務的影響後,才能再判斷。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0/26/2/1906700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產險業逾十年獲利被吃掉

產險今年防疫險理賠額,已全數吃掉逾十年的獲利,產險業慘況不輸壽險業。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到10月24日止,防疫雙險(防疫保單+疫苗險)理賠額達1,366億元,全數吃掉產險業2011年至2021年、超過十年約1,300億元的獲利。

若今年全年理賠額上看2,000億,恐直逼產險業過去15年至18年來的獲利水準,等於「一年抵15年」,產險業恐得長時間休養生息。

據金管會統計,9月產險業虧損再擴大到339億元,累計前九月虧損破千億元達1,104億元,單月和前九月都續同步創史上同期最慘的紀錄,主因是COVID-19 確診率上揚造成理賠及準備金提存增加所致。9月底產險業淨值更再降到768億元的谷底。產險業上一次淨值低於800億元是2011年底,當時整體產險業淨值是735億元,隨後才緩步爬升,如今是睽違近11年後,再度出現淨值低於800億的慘況。

*壽險淨值 前三季蒸發1.8兆

壽險業淨值陷入空前慘況。金管會昨(25)日公布,壽險業9月底淨值只剩下8,285億元,下探近八年半來新低水位,單月驟降5,385億元,今年前三季已蒸發1兆8,937億元,單月、今年前三季都創史上同期最慘紀錄。

為避免淨值危機擴大、衝擊保戶信心,金管會10月中已允許壽險業做「債券資產重分類」,至今已有南山、國泰人壽對外公告10月1日起適用,料後續將會有更多壽險業加入,10月壽險業淨值可望大幅回升,淨值危機暫除。

法人說,雖債券資產重分類有助拉升壽險業淨值,但壽險型金控仍有三大難題,一、10月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衝破4%達4.2%,資本市場依舊動盪,二、避險成本走揚、新錢流入趨緩,三、明年股利減少等基本面逆風問題。加上COVID-19確診率持續上揚也將造成子產險公司準備金提存壓力,對壽險型金控獲利仍有一定程度影響,對壽險型金控後市看法仍保守。

今年第3季市況極差,台股單季下跌9.4%、美S&P500指數下跌5.3%,美、台10年公債殖利率各上揚85.5、及44.5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市場當時已推估壽險業9月底淨值恐跌破9,000億元。

金管會昨揭曉答案,9月底壽險業淨值僅剩8,285億元,是2014年4月來的近八年半低點,較去年同期2.55兆元的榮景,已縮水了三分之二;為避免淨值黑洞愈來愈大,業者才力促「重分類」急上路。

唯一好消息是台幣9月重貶4.1%,帶動壽險業匯兌收益回升,抵銷實現投資虧損及投資收益減少,拉抬獲利。

據金管會統計,9月單月壽險業稅前盈餘332億元,較上月增加102億元、終結連二衰,累計前九月稅前盈餘2,975億元、年減幅縮小到17%。

據數據顯示,因9月台幣貶值1.308元,9月單月壽險業海外投資若完全沒有避險,匯兌利益達5,563億元,累計前九月不避險的匯兌利益達1兆7,158億元,均同步創史上新高。

但台美利差擴大,造成避險成本走揚,9月換匯避險、及避險契約評價損失金額,單月暴增1.65倍到4,367億元,占9月匯兌利益5,563億元的78.5%,等於壽險業有快八成的匯兌利益都被避險成本吃掉。

也因帳上有大量兌換利益,9月壽險業再提存外匯準備金699億元,等於壽險業匯兌利益,扣除避險成本與評價損失、及準備金後,9月匯兌是正利益是497億元,累計前九月匯兌利益944億元,是歷年同期最佳狀況,也助攻壽險今年獲利。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0/26/2/19066998.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兩大航空增班 搶解封商機

疫後航空客運解封商機浮現,華航、長榮航除全面復飛航線,也加開新航點,宣告航空客運開始復甦。兩家航空業者全面大增班,預計明年增班速度加快,將恢復到2019年全盛時期約七、八成水準,2024年時航班數回到2019年的水準。

華航(2610)、長榮航空預期,解封後的客運市場成長力道可觀,兩家公司將全面搶攻利基及獨家航線以衝高客運收入。隨著各國邊境陸續解封,2022年第4季客運航班已回升到2019年的三、四成,壓抑近三年的觀光旅遊,明年充滿復甦成長潛力,2023年航空客運市場成長力道可期。

法人分析,隨著各國邊境管制鬆綁,9月運能逐步恢復且市場需求轉強,華航、長榮航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其中,華航9月客運收入達23.75億元,年增四倍;長榮航9月客運營收33.25億元,年增4.7倍,明年客運營收將出現跳躍式的成長。

空運市場疫後變化大,華航、長榮航搶攻獨家航線商機,同時強化亞洲綿密航線布局搭上長程線轉機市場。

華航因應邊境管制放寬後的市場需求,10至12月規劃客運增班五成,每周提供超過300班來回載客航班,東北亞為主力增班重點,由每周30班大增至每周約130班;12月至明年1月將陸續開航菲律賓宿霧、越南峴港及桃園-泰國清邁,明年客運增班數量會大爆發。

長榮航表示,疫情爆發前,長榮航越太平洋轉機航網規模是國內布局最大,第4季增班數已達320班,明年還會加速成長;隨著陸續開闢歐洲米蘭及慕尼黑兩個直飛新航點,將使歐洲航網布局更完善,未來搭配東北亞、東南亞的綿密航網,全面提升整體航網轉機的客流量以及區域航線穩健經營。

長榮航787機隊尚有11架待交付,包含七架787-10與四架787-9,預計2024年以前交付完成;部分A321及A330機隊今年第4季起陸續退役,將視市場狀況及整體機隊規畫,評估是否延租或引進替換機型。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0/26/2/19067128.pn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長榮航飛米蘭 首班啟航

長榮航空(2618)瞄準疫後歐洲復甦商機,昨(25)日首班台北-米蘭航線出發,353個座位全滿,緊接著11月3日首航另一新航點慕尼黑。看準疫後旅遊需求強勁,長榮航董事長林寶水表示,睽違25年後新闢歐洲航點,歐洲線航班全面大增班,11月每周已達30班,超越疫情前水準。

交通部長王國材與林寶水皆認為,這也象徵航空市場步入復甦階段。

長榮航首航米蘭是以777-300ER客機執飛,昨天舉行首航儀式由林寶水及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主持,王國材、交通部民航局長林國顯等人出席。

林寶水表示,台北-米蘭航線為解封後開闢的第一條新航線,象徵航空市場已邁入復甦階段。

隨著兩條新航線的開闢,長榮航歐洲航網布局更完善,搭配巴黎、維也納的直飛航線,或是中停曼谷的倫敦及阿姆斯特丹航線,提供旅客多點進出的行程組合,對商務或是旅遊民眾都是往返歐洲最佳選擇。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