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1:06
*普廷海外逃亡計畫曝光!前幕僚爆︰他最優先想逃到中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超過9個月,俄國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前幕僚6日透過網路平台爆料,一旦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落敗,普廷為了避免自己遭到責難,已在擬定逃離俄國、前往南美洲國家的相關計畫,並傳出他最先考慮的撤離地點,為與俄國關係較為友好的中國。
綜合外媒報導,俄國總統普廷前助理、政治分析師加利亞莫夫(Abbas Gallyamov),透過社群平台Telegram頻道透露,克里姆林宮早在今年春天就被普廷已經下令,制定名為「諾亞方舟」(Noah's Ark)的撤離計畫。加利亞莫夫表示,該計畫以俄國輸掉俄烏戰爭為前提,而制定的緊急備用計畫,內容包括尋找新的容身之處,庇護失去所有權力普廷。
加利亞莫夫提到,「我通常不會透露過多的內幕消息、但我今天也將為此破例」,並表是普廷幕僚從不排除輸掉戰爭的可能性,甚至失去權力不得不緊急撤離至某處,更透露普廷在身邊官員的建議下,本來有意優首先考慮撤離至中國,但隨後排除這個選項,「中國很一向很瞧不起外人,特別是失敗者」。
普廷察覺到與中國合作的機會微乎其微,計畫甚至可能以失敗告終,因此已把中國從撤離計畫中排除,並擬定全新的預定逃亡地點,可能為南美洲國家阿根廷或委內瑞拉。加利亞莫夫指出,俄國寡頭、石油公司「Rosneft」負責人謝欽(Igor Sechin)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關係非常良好,已被指名負責撤離計畫的相關工作。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今年2月下旬入侵烏克蘭以來,雖然遭遇多次的重大挫折,但普廷並不太可能會因此被迫下台。前西方外交人員與政府官員,都曾於10月向媒體透露,普廷至今仍握有權力;而美國官員5月也曾告訴CNN,普廷短期內不可能馬上被趕下台。此外,普廷日前也在電視會議上正式發表談話,表明依然不排除動用核武的可能。
*美俄才換囚成功 克里姆林宮:雙邊關係仍處「危機」狀態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今(9)日表示,儘管美俄之間達成了換囚協議,但兩國的外交關係仍然處於「危機」狀態。
《法新社》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俄媒《消息報》(Izvestia)表示,「給出任何假設性的結論,如這件事可能是克服我們當前雙邊關係危機所踏出的一步,這種結論很有可能是錯誤的。」
佩斯科夫指的是美國8日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以惡名昭彰的軍火販子布特(Viktor Bout)作為籌碼,向俄羅斯政府換回在俄國服刑的WNBA球星格林娜 (Brittney Griner) 。
佩斯科夫後續表示,俄國與美國的關係「持續處於令人氣餒的狀態」,但至少與美國政府的談判,「能讓一名被美國人俘虜了14年的俄羅斯公民俄羅斯公民返回他的國家。」
*美俄換囚!電影《軍火之王》原型 普廷執意換回的軍火商背景曝光
美國與俄羅斯8日達成換囚協議,以俄籍軍火商布特(Viktor Bout)交換WNBA球星格林娜(Brittney Griner),被形容為「最不對稱的換囚」。布特可說是美國情治單位眼中最惡名昭彰的俄國軍火商,屢屢躲過追捕;他的綽號是「死亡商人」(Merchant of Death),其故事也在2005年被拍成好萊塢電影《軍火之王》。
綜合外媒報導,布特是一名俄羅斯前少校與軍火商人,綽號「死亡商人」。他涉嫌向塔利班、蓋達組織以及非洲的多個發生內戰的國家輸送大量軍火。據稱,布特是過去幾十年最多產的軍火商,曾經是全世界頭號通緝要犯之一,直到2008年在曼谷被捕,後被引渡到美國。布特被控密謀殺害美國公民和企圖向恐怖組織出售武器等罪名遭到判刑。
根據《CNN》報導,有專家分析普廷為何執意要與美國談判釋放布特,據傳布特曾在俄羅斯情報部門工作,並在世界各地供應武器,為俄羅斯政府提供資金。也有跡象表明,布特曾與現任俄羅斯總統普廷關係密切的高級官員一起服過役,因此,布特可能與俄羅斯軍事高層關係匪淺。
此外,專家認為布特代表著俄羅斯民族自豪,2005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軍火之王》其主角原型便是布特,布特對於俄羅斯人具有神話般的重要性,如今俄羅斯於烏俄戰爭中失利,所以需要透過布特維持國家的穩定。
專家認為,這次換囚似乎是普廷獲得勝利,實則曝露俄羅斯國家不穩定以及普廷對軍事力量的過度依賴。
*美俄換囚!WNBA球星格林娜獲釋 拜登:她正在回家路上
美國與俄羅斯達成換囚協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8日宣布,先前在俄國服刑的WNBA球星格林娜(Brittney Griner)已經獲釋,「她正在返家的路上」。
曾拿下兩屆奧運金牌的格林納今年2月入境俄國時,因持有的電子菸匣含大麻油成分而被捕,並於8月遭俄羅斯法院以走私毒品罪名,判刑有期徒刑9年。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格林娜被釋放後,拜登在推特(Twitter)發文指出,「數分鐘以前我與格林娜交談過了,她很平安,在一架飛機上。她在返家的路上。」
據悉,美國方面是以惡名昭彰的俄籍軍火販子「死亡商人」布特(Viktor Bout)作為籌碼與俄國提出換囚,布特先前已在美國監獄裡待了12年。
*不忍烏克蘭人遭受巨大苦難 教宗方濟各祈禱時忍不住淚崩
烏俄戰爭持續迄今約9個月,這場戰火造成數百萬人傷亡,卻尚未出現停歇跡象,對此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昨(8)日在羅馬市中心進行傳統祈禱提及烏克蘭人民的苦難時,因忍不住而情緒潰堤哭泣,現場群眾見狀紛紛鼓掌為他打氣,教宗廷暫停30秒左右後才繼續祈禱。
據《路透》報導,教宗方濟各按照慣例,於今年義大利國定假日(12月8日)的聖母無染原罪瞻禮(Feast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這天,在聖母瑪利亞雕像下進行傳統祈禱,當他說到「聖母瑪利亞,我今天本想給您帶來烏克蘭人民對和平的感謝」時,突然情緒潰堤哭泣,不得不停止祈禱。
一旁民眾看見方濟各因過度傷心,哭泣又無法說話的樣貌,紛紛鼓掌為他打氣加油,其中也包含站在教宗身旁的羅馬市長古里亞蒂(Roberto Gualtieri),方濟各停止30秒左右後重新恢復祈禱,但聲音仍在顫抖,他接續說「然而,我不得不再次向您帶來那片殉難土地上兒童、老人、父母和年輕人的懇求,他們正在遭受如此大的痛苦。」
事發後,在場其中1名記者向教宗透露,她似乎看到他情緒激動,教宗回應「是的,它(在烏克蘭的戰爭)是巨大的苦難,相當巨大。這是人類的一次失敗。」
據悉,自從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方濟各幾乎在所有公開場都會提及烏克蘭,並對莫斯科的批評愈來愈多,他昨(8)日將俄烏戰爭譬喻為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幾年屠殺約200萬人的行為,其中遇害者多數是猶太人。
*國際反貪腐暨人權日 英加加碼制裁俄伊緬等國
9日適逢「國際反貪腐日暨全球人權日」(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Day and Global Human Rights Day),英國與加拿大宣布制裁全球各地多名貪腐政治人物、侵犯人權者,以及與衝突有關的性暴力犯罪者。
英國政府的制裁對象所涉及的行為,包括虐囚與動員軍隊性侵平民。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指出,這波制裁進一步揭露在令人髮指的侵犯基本人權情事背後的始作俑者。
英國的制裁對象來自11國,包括10名伊朗司法與獄政體系官員、若干緬甸軍政府人士、俄羅斯第90坦克師師長伊巴圖林上校(Colonel Ibatullin)、涉及性暴力的馬利武裝組織「馬希納解放陣線」(Macina Liberation Front),以及同樣涉及性暴力的若干南蘇丹官員等。
同日,加拿大對俄羅斯、伊朗與緬甸實施新制裁,宣稱這些國家的政府有侵犯人權情事。根據加國外交部,遭制裁對象包括33名俄國現任或前任官員與6個實體,這些人與實體「系統性侵犯」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俄國人的人權。
此外,加國還制裁22名伊朗人,包括該國司法、獄政與執法部門高官,以及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資深助理等政治領袖,以及國營媒體高層;至於緬甸則有協助軍政府為虐與運送軍火的12名個人與3個實體遭到制裁。
*烏無人機頻深入襲擊 普廷嗆:將核武視為防禦手段
俄羅斯境內軍事基地及軍用機場最近頻傳遭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總統普廷在當地時間7日警告說,這將會增加雙方面臨核戰威脅的機率,而且「支持烏克蘭的美國和歐洲也會受到牽連」。
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薩拉托夫州(Saratov)恩格斯空軍基地(Engels airbase)及利珊州(Ryazan)佳吉列沃(Dyagilevo)空軍基地5日遇襲,庫斯克州(Kursk)一座軍用機場6日也遭無人機攻擊。俄國國防部指控烏方所為,但烏克蘭官方目前尚未承認。
美國戰爭研究所(ISW)5日則指出,「極有可能是烏克蘭軍方所為」,一名烏克蘭政府高層7日也向《紐約時報》透露,烏軍在滲透俄羅斯特種部隊人員後,順利讓無人機完成任務。烏軍近日深入俄國境內發動攻擊,也讓普廷7日在克里姆林宮人權委員會上撂話說,會把核武視為防禦手段之一,「並將竭盡所能捍衛我們的利益」
今年2月俄侵烏以來,美、歐多國祭出制裁,禁止出口半導體和製造最新武器所需的材料給俄羅斯。但英國獨立組織「衝突裝備研究所(Conflict Armament Research)」5日指出,俄羅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仍能繼續使用自產的巡航飛彈攻擊烏克蘭。
「衝突裝備研究所」調查分析日前俄軍襲擊烏克蘭首都基輔時使用的兩枚Kh101巡航飛彈殘骸發現,Kh101竟使用了大量美、歐零件。研究所認為,俄羅斯可能有安全的管道繞過制裁以確保飛彈零件穩定供應,或是在年初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就已儲存足夠的零件量。不過研究所也指出,從俄羅斯在戰爭開始後不停建造飛彈顯示出俄國已經出現飛彈庫存短缺的問題。
*普廷揚言繼續攻擊烏國能源基建 嗆西方雙標
俄羅斯因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導致該國數以百萬計民眾在入冬之際無水電可用而招致批評,對此,俄國總統普廷8日誓言,將繼續攻擊烏國能源系統。
普廷在克里姆林宮的一場頒獎典禮上說,目前有很多關於俄羅斯攻擊「一個鄰國」(指烏克蘭)的能源基礎建設的「噪音」,「沒錯,是我們幹的。但是誰先起的頭?」那些針對俄國攻擊烏國能源基建的批評,「不會干擾我們的戰鬥任務」。
普廷還說,俄國的這些攻擊,是回應今年10月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以及烏克蘭破壞俄國庫斯克(Kursk)核電廠電線,與不對烏東頓巴斯地區供水。
普廷說,不對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供水是種族滅絕行為,並反控西方國家對於此等行為「完全默不作聲」,對俄羅斯有偏見;俄方一旦採取行動與有所回應,就「大吵大鬧罵遍全宇宙」。
*俄羅斯軍隊狂轟烏克蘭電網 普廷稱可能長期作戰
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執行長庫奇斯基說,俄羅斯部隊向烏國電網發射1000多枚火箭和飛彈,造成重大破壞;俄國總統普廷指出,俄軍可能在烏國長期作戰,但他認為沒必要再軍事動員。
●俄羅斯狂轟烏克蘭電網 發射逾千枚火箭及飛彈
烏克蘭國際傳真社(Interfax Ukraine)7日引述高階官員說法指出,俄羅斯部隊向烏克蘭電網發射1000多枚火箭和飛彈,儘管烏克蘭電網受到重大破壞,目前仍維持運作。
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Ukrenergo)執行長庫奇斯基(Volodymyr Kudrytskyi)在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安排的會議也說,他的屬下主管人員正在世界各地尋找維修電網所需的複雜設備。
俄羅斯近來對烏克蘭重要基礎設施發動了8波空襲,嚴重損害烏克蘭的電網,造成境內各地緊急停電和限電。
烏克蘭國際傳真社引述庫奇斯基的說法報導:「這些攻擊是人類僅見對於電網的最大打擊。超過1000枚砲彈和火箭鎖定攻擊電力設施和電力線路,其中包括變電所。」
●停火恐遙遙無期 普廷:可能在烏克蘭長期作戰
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7日表示,俄軍可能在烏克蘭長期作戰,但普廷也指出,他認為目前沒有必要再展開軍事動員。
普廷在電視轉播的克里姆林宮人權委員會上指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殊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可能會是漫長的過程。
他還指控,聯合國(UN)等國際組織及西方媒體懷有反俄偏見,由於這些明顯的偏見,俄國被迫放棄一些組織的成員國資格。
●普廷:核武威脅升高 但俄國不會率先動手
普廷7日表示核武威脅正在升高,但他堅稱俄羅斯「沒發瘋」,不會率先動用核武。對此,美國並未直接回應,只說隨隨便便把核武掛嘴邊都是不負責任的。
先前曾暗示將使用小型「戰略」武器的普廷在克里姆林宮開會時表示,「這類威脅正在升高」,但他對俄國政策避而不談。
普廷表示「俄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第一個動用它們」,還說「俄國也不會是第二個,因為在我國領土受到核攻擊的情況下,使用核武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他說:「我們又沒發瘋,知道核武是什麼,不會像揮舞剃刀一樣拿著這個武器在全世界亂跑。」
對於普廷這番言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婉拒直接回應,但他表示:「隨隨便便就把核武掛在嘴邊,我們認為這絕對是不負責任的。」
●俄轟基礎設施 基輔市長:冬天恐現「末日」景象
俄羅斯7日砲轟烏東城鎮庫拉霍韋(Kurakhove),造成10死、多人受傷,基輔市長警告,若俄軍繼續空襲基礎設施,基輔今冬恐面臨「世界末日」,居民目前還不需要離開,但應做好撤離準備。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描述,俄軍對庫拉霍韋的攻擊「非常猛烈,而且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庫拉霍韋位於俄烏戰爭以來戰事數一數二激烈的頓內茨克(Donetsk)地區。
面對俄軍持續砲轟,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7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基輔可能失去水、電、暖氣供應,像好萊塢電影裡的那種世界末日景象可能發生。」
這位前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說:「但我們正在奮戰,竭盡所能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克里契科指出,俄羅斯2月24日開始入侵以來,基輔已有152名平民喪命,678座建築物毀損,隨著俄羅斯定期發射飛彈攻擊烏克蘭電網,這座城市今冬面臨新的磨難。
●烏克蘭戰爭未歇 俄軍在白俄羅斯參加戰術演習
各界擔憂莫斯科當局正施壓盟邦白俄羅斯涉入烏克蘭戰爭更深之際,俄羅斯軍方8日表示,俄國軍隊正在白俄羅斯參加戰術演習。
白俄當局曾表明不會參與烏克蘭戰爭,但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過去以基輔當局和西方國家的威脅為由,命令白俄部隊與俄國軍隊一同部署在靠近烏克蘭邊界的地區。
俄羅斯國防部透過聲明指出:「西部軍區的軍人…持續在白俄羅斯共和國武裝部隊的訓練場地進行密集戰鬥訓練。」
「軍人操作各種小型武器和迫擊砲進行射擊,他們訓練駕駛戰鬥車輛的技術,通過心理障礙課程,學習戰術醫療及其他專業。」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影片顯示,俄國軍人穿著雪地裝備在戰車附近進行訓練,並發射包括大砲在內的武器。
(自由電子報)
--
*普亭:西方若想維持主導地位 世界爆發衝突的風險將增加
俄國總統普亭9日在上合組織成員國與獨立國協防長會議上說,西方國家想維持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導地位,是造成潛在衝突風險增加的原因。
他透過預錄影片向與會者表示:「世界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這是西方菁英試圖以任何方式保持他們在政治、金融、軍事及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直接後果。他們故意製造混亂,加劇國際局勢」。
普亭還指責西方「剝削」烏克蘭,將烏克蘭人民當作「炮灰」。
*為戰敗做準備?前幕僚曝普亭逃亡計畫 考慮撤至阿根廷或委內瑞拉
烏俄戰事持續膠著,俄國總統普亭前幕僚日前透露,普亭已經在為萬一戰敗做逃亡準備,並擬定計畫出逃俄國、前往南美洲國家,並傳出最先考慮撤離的地點是中國,但因合作機會小,目前已把中國從撤離計畫中排除。
商業內幕報導,現在定居在以色列的政治分析家加利亞莫夫 (Abbas Gallyamov)7日透過網路平台發表聲明,聲稱自己掌握可靠消息來源,得知普亭計畫在輸掉烏俄戰爭後逃亡南美,為了避免權力喪失,今年初已經開始制定名為「諾亞方舟(Noah's Ark)」的撤離計畫。
加利亞莫夫表示,最初普亭有意選定中國為目的地,但後來發現如果以戰敗之姿逃離俄國,與北京的合作機會也相對渺茫,稱「中國人太自我、太輕視別人,尤其是失敗者」,因此最後未把中國納入,目前最有可能的逃亡目的地是南美洲的阿根廷及委內瑞拉,並補充說俄羅斯寡頭、石油公司負責人謝欽(Igor Sechin)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的關係良好,因此也被指名負責撤離計畫。
加利亞莫夫曾於2000年至2010年間斷斷續續為普亭工作,2018年之後流亡至以色列。自從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他就經常評論烏俄戰爭情勢。
*俄軍狂炸烏能源基礎設施 普亭:誰先攻擊克赤大橋的?
BBC與野獸日報8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承認俄軍一直在攻擊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讓眾多烏克蘭百姓沒有乾淨的水與電,就是確切報復克里米亞遇襲的方式。
根據報導與配上英文字幕的推特影片,普亭在克里姆林宮出席頒獎儀式時,端著一杯香檳,告訴「俄羅斯英雄」(Hero of Russia)在內的國家獎項得主,「現在有不少關於我們攻擊鄰國能源基礎設施的噪音。是,我們正在這樣做,但誰開始的?誰攻擊了克里米亞大橋?誰炸了庫斯克核電廠的電線」。
報導稱,普亭還指責烏克蘭切斷了東部頓內次克的供水,「不向一個超過1百萬人的城市供水供水是種族滅絕行為」,並抨擊西方國家在這些說法跟反俄羅斯偏見「完全沉默」。
被眾多網友與親烏克蘭名人懷疑「喝醉」的普亭接著表示,「正當我們有所行動,做些什麼回應時,喧囂與劈啪作響開始響徹整個宇宙,這不會阻擋我們完成軍事目標」。
*烏克蘭:俄砲擊整條烏東前線 似想保住到手土地
烏克蘭官員表示,俄羅斯軍隊今天砲擊烏東頓內茨克地區整條前線,似是克里姆林宮收縮企圖,退而求其次僅想確保目前所到手土地的又一信號。
路透社報導,頓內茨克州(Donetsk)州長基里蘭科(Pavlo Kyrylenko)在電視採訪中表示,最激烈的戰鬥是在巴赫穆特(Bakhmut)和阿夫迪夫卡(Avdiivka)2鎮附近。
他說砲火猛擊巴赫穆特西南托列茨克鎮(Toretsk),造成平民1死,12座建築受損。
基里蘭科說「整條前線都遭砲擊」,俄軍也試圖推進並接近利曼(Lyman)。烏軍上月奪回利曼,是俄羅斯2月底侵烏以來所遭受的一連串挫折之一。
路透社目睹在巴赫穆特和鄰近盧甘斯克(Luhansk)州的其他頓內茨克地區,烏克蘭軍隊用多管火箭反擊。
哈爾科夫州長西涅古波夫(Oleh Synehubov)在社群媒體Telegram上說,今晚烏克蘭防空部隊擊落數枚朝哈爾科夫州(Kharkiv)而來的飛彈。
路透社表示他們無法核實前述相關戰場報告。
*澤倫斯基結合力量及脆弱 烏克蘭成「堅韌」代名詞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素人之姿從政,加上喜劇演員出身,增添戰時民主旗手的傳奇性。他對外訊息以人為本,訴諸情感,贏得罕見國際支持,也使烏克蘭轉守為攻,成為「堅韌」代名詞,讓他在史頁贏得一席之地。
這位態度不卑不亢,竭力向歐美國家國會殿堂發表激昂演說,引發全球共鳴的領導人,戰前因防疫政策失靈、打貪不見成效招致抨擊,戰時「小圈圈」決策也受質疑,但是終究不影響他身為力爭外援的溝通強者,並使烏克蘭軍民齊心對外的歷史定位。
美國西北大學管理學教授克雷默(Harry Kraemer)分析,危機期間有效溝通分3關鍵步驟,分別是:「告訴民眾你所知的、告訴人們你尚未掌握的,當取得更多資訊時,持續向外界說明你不知道的部分」。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正是如此完美地演繹力量與脆弱的結合。他不斷地闡述事實及現下狀況為何,也讓外界非常清楚他無法掌握的事,例如烏克蘭武裝部隊能撐多久。除了對「知與不知」開誠布公,澤倫斯基最令人稱道的,是善用社群媒體、高強度及句句入心的溝通。
烏克蘭面臨近代史上最嚴峻的生存危機,民眾壓力如山、流離失所,無神聆聽冗長、官式的文宣。澤倫斯基以簡短、生動、同理的演說方式與內容與民連結,也成功扣緊烏克蘭戰爭是價值之戰的主軸,使西方盟友了解基輔取勝與自身息息相關,甚至打破烏克蘭加入歐洲聯盟(EU)的僵局。
此外,與其常躲掩體,或是遷都至邊境大城市利維夫(Lviv),44歲的澤倫斯基選擇留守基輔,不斷提供最新資訊,並時常探望失去家園的軍民,與人在克里姆林宮厚牆內的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形成鮮明對比。
烏克蘭政治學教授赫蘭(Olexiy Haran)對中央社表示,「我們不信任政客」,澤倫斯基的行為不像傳統政治人物,更像普通人,這也許是他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赫蘭說,澤倫斯基也不走外交官路線,毫不猶豫抨擊國際社會,他道出烏克蘭缺乏軍備的實情,也直指西方軍援來得太遲太少,外界有時聽來可能不太愉快,對內卻使烏克蘭民眾更加團結強大。
一路走來,這位總是身穿橄欖綠上衣、表情凝重的領導人可說是現代自由民主的旗手。這樣堅持從何而來,或許可從他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專訪時回憶俄軍入侵初期的心境推敲一二,他說,自己並不是真的勇敢,他的責任感大於勇氣,「我只是極度不願使人們失望」。
澤倫斯基在政壇發跡可回溯至烏克蘭電視劇「人民公僕」(Servant of the People),他在劇中飾演中學老師,靠著飆罵貪腐爆紅,一路進入總統府,所屬政黨也以「人民公僕」為名。
澤倫斯基的執政之路並不順遂,先是捲入被美國前總統川普施壓抹黑選舉對手─現任總統拜登與其兒子韓特(Hunter Biden)的醜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接踵而至;結束烏東戰爭及杜絕貪腐的選舉承諾都未兌現。
澤倫斯基上台後,從他之前的喜劇工作室Kvartal 95挑人擔任顧問,引發專業度疑慮,外界也持續質疑他是否準備好帶領烏克蘭度過險境。
如今烏克蘭擊退俄軍對基輔的攻勢,並於烏東展開反攻,舉世震驚,澤倫斯基更獲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2022年年度風雲人物。
如此意外轉折,曾任澤倫斯基新聞秘書的蒙德爾(Iuliia Mendel)觀察,澤倫斯基缺乏成為承平時期偉大領導人的經驗和紀律,但更適合在戰爭動亂期領導。「他是混亂的人」。戰時一片混亂,他感到自在。
澤倫斯基絕非完人,曾被抨擊行事獨裁,戰後也必須面對為何未能為俄國全面入侵做充分準備,及安全單位未沿著俄軍攻擊路徑埋設地雷或炸毀橋樑,導致大片領土被迅速佔領的質疑。
但是他使烏克蘭成為「堅韌」的代名詞,更讓歐洲咬牙推進能源「去俄化」,都將使烏克蘭民眾提高對政治人物的標準,加速深化民主及與歐洲整合的進程。
*華爾街日報:美周五宣布新制裁 目標是中、俄
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官員透露,美國周五將再對俄羅斯和中國大陸實施新制裁,包括針對俄羅斯在烏克蘭部署伊朗無人機、兩國被控侵害人權,以及北京支持太平洋非法捕魚等行動。
美國主要根據《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Global Magnitsky Act),目的是追究被控侵害人權和貪腐的政府高官、軍方人員和商界人士的責任,並威懾他人。
美國將凍結住目標對象在其管轄範圍內的資產,禁止他們赴美,不與他們有商業往來。這些行動可能使官員和商人的國際旅行和融資變困難。而企業進入全球最大市場的途徑如果被切斷,業務恐受干擾,甚至可能被迫解散。
根據華爾街日報,拜登政府計劃制裁大約170家涉嫌在太平洋非法捕魚的陸企。分析師表示,除耗盡漁業資源,大陸還利用漁船推進地緣政治目的。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4月向國會議員提交報告說,「當局招募商業漁船進行海上軍事活動」。
美方也起草了制裁措施,要將涉嫌侵害西藏人人權的大陸實體列入名單。
美方目標還包括負責俄羅斯「過濾營」的官員。人權觀察(HRW)在內的組織指控軍方折磨關在那裡的烏克蘭人,並犯下其他戰爭罪。
與改裝伊朗軍用無人機有關的俄羅斯國防工業實體也會受到打擊,莫斯科用這些無人機轟炸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
此外,美國也準備制裁俄國中央選舉委員會,西方譴責俄國選舉舞弊,讓普亭掌權近四分之一個世紀。
*不忍烏克蘭人民蒙受巨大苦難 教宗祈禱情緒潰堤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今天在羅馬中心進行傳統祈禱,期間提到烏克蘭人民的苦難時,忍不住情緒潰堤哭泣。
路透社報導,教宗提到烏克蘭人民時,聲音開始顫抖,不得不停下來、無法說話,持續約30秒左右。他恢復祈禱時聲音沙啞。
群眾意識到教宗無法言語,且看到他哭泣後,紛紛鼓掌為教宗打氣,包括當時站在教宗身旁的羅馬市長嘉提葉里(Roberto Gualtieri)。
教宗在義大利國定假日聖母無原罪始胎日(Feast of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這天,在聖母瑪利亞雕像下進行傳統祈禱時崩潰失聲。
他說,「聖母瑪利亞,我今天原本想為您獻上烏克蘭人民對和平的感謝」,隨後情緒潰堤,不得不停止祈禱。
當他整理好情緒恢復祈禱時表示:「然而,我不得不再次向您表達這片殉難土地上孩童、老人、父母及年輕人的懇求。這片土地蒙受如此大的苦難。」
自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教宗幾乎在所有公開露面的場合中都提到烏克蘭,對莫斯科的批評也愈來愈多。
教宗昨天把烏克蘭境內的戰爭比作納粹在二戰頭幾年大肆屠殺的行動,遇害者絕大多數是猶太人。
教宗今天在羅馬著名景點「西班牙階梯」(SpanishSteps)附近的雕像旁讀完祈禱文後,向包括新聞工作者在內的群眾致意。
其中一名記者對教宗表示,她注意到教宗被情緒淹沒,教宗回答道:「對,這(在烏克蘭的戰爭)是巨大的苦難,相當巨大。這是人類的失敗。」
*紐時:美俄換囚 曝普亭對俄烏戰爭談和的盤算
紐約時報分析,俄羅斯總統普亭想持續在烏克蘭的戰爭,他打的算盤和周四與美國換囚一樣:給西方國家政府帶來很大的痛苦,他們最終會達成協議。
克里姆林宮花了超過十年營救軍火商Viktor Bout,他2011年因密謀殺害美國人入獄,直至昨天獲釋,這是因為美國籃球女星Brittney Griner今年在莫斯科機場被捕,讓普亭找到談判的籌碼。
親俄人士慶祝Bout重獲自由,他們視成功換囚為一場勝利,此事表明,無論多想為俄烏戰爭懲罰莫斯科,當觸及美國的關鍵利益,它還是會上談判桌。親普亭的俄羅斯國會議員、曾在美國監獄服刑的Maria Butina上表示,俄羅斯靠「優勢力量」談判。
在俄軍屢屢失利後,普亭在烏克蘭展現出的策略,愈來愈趨近最終讓Bout安然返國的作法:他轟炸能源基礎設施,試圖摧毀烏克蘭士氣,其實是刼持烏克蘭民眾當人質。
這個策略造就新一波的難民潮,威脅到歐盟,就像普亭切斷天然氣出口一樣,利用的是經濟槓桿。普亭賭西方雖然表現出團結支持烏克蘭的氛圍,最終還是會厭倦戰鬥及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根據紐時,普亭的盤算不見得能奏效。拜登雖對換囚一事讓步,但沒表現出會降低對烏克蘭的支持。美國的歐洲盟友雖然面臨境內要求與俄羅斯妥協的政治和經濟壓力,但也還沒鬆動。
普亭本人周四沒對換囚發表評論。但來自莫斯科的歡呼顯示,支持者認為普亭仍然是「能談得成事情的人」,他準備要就烏克蘭進行談判,只要西方不阻擋他將烏克蘭納入勢力範圍,並占據其部分領土。
研究普亭的政治分析師Tatiana Stanovaya說,普亭釋出訊號,準備好討價還價,但他讓西方知道烏克蘭不容染指。
普亭的發言人Dmitri Peskov周四被問到戰爭何時結束時暗示,俄羅斯仍在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受某種交易:「澤倫斯基知道一切何時可以結束。如果有意願,明天就可以結束。」
*美俄換囚!「死亡商人」只換回WNBA球星 美官員解釋原因
美國與俄羅斯8日達成換囚協議,美方用好萊塢電影《軍火之王》(Lord of War)主角原型的「死亡商人」布特(Viktor Bout)換回WNBA球星葛萊納(Brittney Griner),但同時也讓外界重新關注起自2018年就一直被俄方關押的美國海陸退伍軍人、安全顧問惠蘭(Paul Whelan)。
美國國會山莊報報導,考慮到葛萊納作為明星女子籃球選手、奧運金牌得主、非裔跟女性同志等多重身分,她的案件跟惠蘭相比是受到了龐大的媒體與倡議者關注,但惠蘭在俄羅斯被拘留更久。也因此,雖然換囚成功讓許多人額首稱慶,但同時引發出一個難題:為什麼美國能夠確保葛萊納的自由,卻無法換回惠蘭?
據報導,惠蘭在俄羅斯已經入獄4年,於2020年被判犯下間諜罪。美國總統拜登在葛萊納獲釋消息公開後不久的演講中指出,「不幸的是,因為完全不合理的原因,俄羅斯對待保羅的案件不同於布里特妮。儘管我們尚未成功爭取保羅獲釋,我們並未放棄,我們永遠不會放棄」。
美方一位政府高層官員8日表示,他們相信因為間諜罪的關係,俄方對惠蘭獲釋設下了比葛萊納更高的標準,「我們身為政府也力求把惠蘭帶回家,我們本著善意跟俄方這麼做,提出了多種不同選項。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俄羅斯對保羅施加的虛假間諜罪性質,俄方對待他的狀況已經、持續不同於布里特妮,並回絕了我方為他的獲釋提出的每一個(each and every)建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7月底表示,已向俄羅斯提出「實質性提議」以爭取葛萊納和惠蘭獲釋,隨後媒體接獲爆料指美方願用布特交換。但前述高層官員說,俄羅斯最終拒絕了釋放惠蘭的方案,「這不是我們有得選帶哪個美國人的狀況,這是帶一個特定美國人葛萊納回家或誰都帶不回來之間的選擇」。
*美俄換囚/為何俄執意救「死亡商人」 專家分析關鍵原因
綽號「死亡商人」的俄羅斯軍火商布特(Viktor Bout)8日獲得拜登總統減刑,離開了伊利諾伊州馬里恩(Marion)限制嚴苛、有「小關達那摩」綽號的聯邦監獄,回到了俄羅斯。為什麼被美國判刑25年的布特,會是俄羅斯急於交換回國的頭號人物?多位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布特顯然與俄羅斯軍事情報部門有關聯。
現年55歲的布特2008年在泰國遭到美國緝毒局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逮捕,此後,俄羅斯官員就一直在抗議他所受到的待遇,指布特遭到DEA陷害。布特在紐約的律師齊索 (Steve Zissou) 7月還警告說:「除非讓布特返家,否則不會交換任何美國人。」
但多位知情人士認為,莫斯科的憤怒,與此案件的是非曲直無關,而是布特與俄羅斯軍事情報部門有關聯。
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帶頭追捕布特行動的沃洛斯基 (Lee Wolosky) 說:「很明顯,他與俄羅斯政府圈子有重要聯繫。」
至少會講六種語言的布特,當年是全球最惡名昭彰的軍火商,他建立了一個遍布全球的槍枝走私帝國,被控透過助長非洲、中東和亞洲衝突的武器販售中獲利。
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通常稱為GRU)以採取大膽冒險行動著稱,儘管GRU不如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及後來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出名,但GRU近年來持續被指控涉入駭入選舉、暗殺不同政見者。另有報導稱,布特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盟友、前副總理謝欽(Igor Sechin)關係密切。謝欽和布特1980年代都曾在非洲的蘇聯軍隊服役。布特否認自己與GRU有任何關聯,也說不認識謝欽。
獨囚伊州「小關達納摩」 拒與美合作
與此同時,儘管這位軍火販子在離家數千哩的美國孤立無援地坐了十多年牢,他始終拒絕與美國當局合作。他的沉默可能就是關鍵所在,也因此換得了俄羅斯當局的回報。俄羅斯記者索爾達托夫(Andrei Soldatov)說:「據我所知,他在獄中從未向美國人透露過任何資料。」
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的薩拉傑揚 (Simon Saradzhyan)則表示,如果沒有政府保護,布特不可能經營如此龐大的走私業務,但他從未談論過這件事;此所以「俄羅斯政府急於把他找回去,以保持這種狀態」。
布特獲釋 專家解讀:如同獲祖國回報
俄羅斯安全專家加萊奧蒂(Mark Galeotti)今夏也曾表示,布特獲釋,會向其他可能也陷入麻煩的俄羅斯人發出信息:「祖國不會忘記你。」
俄羅斯外交部8日已發出聲明慶祝布特獲釋,稱這位軍火商「已經回到他的祖國」。
*普廷承認戰事延宕 歐盟擬再制裁
揚言續攻烏國能源設施
俄羅斯總統普廷八日揚言繼續攻擊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並再度抱怨西方國家雙重標準,但他也坦承,俄軍可能還要在烏國戰鬥很長一段時間,還說莫斯科當局沒有「瘋狂」到會在烏戰中動用核武,也沒有必要再軍事動員。
稱不會動用核武
俄軍近來對烏克蘭重要基礎設施發動八波空襲,向烏國電網發射一千多枚火箭和飛彈,造成烏國境內各地緊急停電和限電。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Ukrenergo)執行長庫奇斯基(Volodymyr Kudrytskyi)表示,這些攻擊是人類僅見對於電網的最大打擊,他的部屬正在世界各地尋找維修電網所需的複雜設備。
普廷七日在一場電視轉播的會議上,罕見地坦承俄軍在烏克蘭的戰事「可能是一段漫長過程」,但目前暫無計畫二度徵兵充員。普廷還說,核戰風險正在上升,但俄國不會魯莽到用核武來進行威脅…「我們又沒起肖,我們很清楚何謂核武」;普廷宣稱,俄羅斯的核武比其他任何核武國家更為先進與現代化,「但我們不會把這些武器當剃刀似地拿著在全世界到處亂揮」。
歐盟執委會七日提出針對俄羅斯的第九輪制裁,有近兩百名個人與實體登上制裁榜,包括額外三家俄羅斯銀行將面臨新制裁,並將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出口管制與限制,尤其是關鍵的化學物質、神經毒劑、電子產品與資訊科技零組件等軍民兩用商品。歐盟十月初才通過針對俄羅斯的第八輪制裁,如今再推制裁旨在進一步施壓俄羅斯。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局匿名人士透露,俄國為能在烏戰中保持穩定的軍火供應,已再度向伊朗尋求供應軍用無人機與地對地飛彈。
(自由時報)
--
*普亭:核戰爆發風險升高
俄羅斯總統普亭說,俄國軍隊可能還在烏克蘭作戰很長一段時間。他並警告,世界爆發核戰爭的威脅正在上升。
普亭很少提及俄烏戰爭可能持續的時間,但他7日在一場電視轉播的會議上說:「特別軍事行動的持續時間,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他表示,在秋季大規模徵兵後,目前沒有理由進行第二次軍事動員。他還指出,這30萬名預備役軍人中,約有15萬人部署在烏克蘭,其餘15萬人仍在訓練中心,「在這種情況下,談論任何額外動員都毫無意義」。
普亭進一步表示,核子戰爭的風險正在上升,但俄國不會魯莽地威脅使用這項武器。他將核武視為衝突中的「嚇阻力量」,但他未保證不率先動用核武。他並警告說,世界爆發核戰爭的威脅正在上升,俄國將「在必要時採取一切手段捍衛自己和盟友」,他並指責美國及其盟友製造核威脅。
普亭談及俄羅斯的核子武器時說:「我們不會像是拿把剃刀那樣在全球各地嚇唬人,我們會從它們就在那裡的事實出發。核武是一種嚇阻要素,不是去挑釁讓衝突擴大,而是一種威懾力量,我希望所有人都明白這一點」。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