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交官員開條件 談判前先讓北約人力撤出烏克蘭
俄羅斯相當介意越來越多週邊國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俄外交部北美司司長達爾奇耶夫(Alexander Darchiev)直言,西方若要和俄國討論安全保障,那北約在烏克蘭的人員得先撤離。
達爾奇耶夫接受俄官媒塔斯社(Tass)訪問時表示,現在要談判還言之過早,要等到大量流入澤倫斯基政府的武器、金援停止,以及北約的部隊、教官和傭兵都離開烏克蘭為止。俄羅斯把自願替烏克蘭作戰的海外戰士視為傭兵,並藉此定罪遭俘虜的外國士兵。
俄國官員近期數次表達對於和烏克蘭談判抱持開放態度,但也不斷宣稱澤倫斯基一方無意商談和平協議。
達爾奇耶夫還提到,談判的前提是要認知到俄羅斯在領土上所界定的現實情況,意即承認俄國在烏東、南部的控制權。但澤倫斯基及西方國家對這一主張堅定回絕。
*普廷用「戰爭」談論烏俄衝突違法 俄議員要求檢察官偵辦
俄羅斯矢口否認對烏侵略是「戰爭」行為,總統普廷甚至簽署法令,以戰爭一詞談論烏俄衝突者視為非法散播假訊息,得面臨牢獄之災。沒想到普廷自己在公開場合提及烏俄衝突時脫口戰爭一詞。反對派市議員遂公開向檢察官呼籲,以相同的標準檢視普廷。
普廷週四向媒體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去轉動軍事衝突的飛輪。恰恰相反,是要結束戰爭。我們會盡力讓這一切落幕,這是遲早的事情。」這是他首次在公開場合討論烏俄衝突時講出戰爭一詞。然而,普廷早在3月簽署法令,只要用「戰爭」描述對烏作戰,那就是散播假訊息的非法行為,最高可處15年刑期。
對此,聖彼得堡市議員尤費列夫(Nikita Yuferev)表示,雖然他知道自己的要求只會被視而不見,但仍遞文件要求檢察官處理此事,為的就是要凸顯這個說謊成性的體系,「對我來說,這麼做的重點是吸引外界對普廷自己所簽署法律的矛盾和不公義之處的注意力」、「我認為越頻繁談論這件事,就會有越多人懷疑他的誠信和正當性,對他的支持也就越少。」
*全程嚴格保密... 澤倫斯基訪美路線細節曝光
烏俄戰爭在持續超過300天後仍如火如荼進行中。因此,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千里迢迢飛往美國訪問,讓不少人大感驚奇。外媒透露,澤倫斯基的訪美路線受到嚴格保密,先是乘坐秘密列車到波蘭後,再搭乘美方專機抵達美國。
《衛報》報導,澤倫斯基的訪美路線是先搭乘機密列車到波蘭南部城市普熱梅希爾,並由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布林克(Bridget Brink)陪同。接著搭上美政府的專機,於美東時間週三降落鄰近華府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並在車隊護送下抵達國賓館布萊爾宮。
在穿著上,澤倫斯基捨棄正式的西裝領帶,而是如同在國內統籌全局時所穿的招牌軍綠色上衣和工作褲,藉此凸顯他是從戰區直奔而來。
澤倫斯基此行收穫不少。除了獲美國總統拜登和國會熱烈歡迎外,也取得美方包括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在內的18.5億美元軍事援助。美國會稍早也通過了包含援助烏克蘭與北約盟友的450億美元軍援,待拜登簽署便完成立法。
*傳普廷拒使用網路 烏克蘭戰場即時消息也靠紙本文件
烏俄開戰至今超過10個月,雙方除了陸戰、空戰,也善用網路蒐集敵軍資訊。外媒近日一份報告指出,俄羅斯總統普廷一直以來避免使用網路,因為他擔心自己遭到數位監控。
根據《商業內幕》報導,其援引《華爾街日報》於23日刊登內容提及,據美國與俄羅斯官員的談話可知,普廷長期以來一直拒絕使用網路,擔心遭受數位監控,也因此更依賴顧問提供的紙本文件,包括具時效性的資料,例如在烏克蘭戰事的最新消息需花費數天才能到達普廷手中,等他看到資料卻為時已晚。
報導指出,戰場資訊源自於前線的指揮官,他們將這些消息發送給俄國聯邦安全局(FSB),再由FSB轉送交至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最終交到普廷手上。
據悉,俄羅斯官媒於2020年曾提及,雖然普廷偶爾會使用網路,但他本人並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當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證實,「他(普廷)沒有智慧型手機,這根本不可能。」
*烏軍2天用掉美國155mm砲彈月產量 《華郵》揭軍援能力吃緊
美歐國家在烏俄戰爭以來,對烏克蘭提供多輪軍事援助,但隨著戰爭久拖,美國和歐洲的武器庫存都面臨吃緊。《華盛頓郵報》23日報導披露,目前美國1個月生產的M777型榴彈砲使用的155公厘口徑砲彈約1萬4000發,而烏克蘭在戰況激烈期間2天砲彈用量就相當於這個數字。
《華郵》報導指出,眼前還看不到烏俄戰爭結束之日,而這場戰爭已經暴露出美國為自己未來戰鬥所作戰略規劃的瑕疵,也揭露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防產業的顯著缺口,許多關鍵武器和彈藥庫存瀕臨耗盡,而新的產量等待時間又長達數月,有些情況甚至要等待數年。
報導引述美國陸軍部長沃梅斯(Christine Wormuth)在一場訪問中的說法,儘管正在依計畫提高產量,美國國防產業目前每個月能生產的的155公釐口徑榴彈砲約1萬4000發。根據美國國防官員說法,烏克蘭部隊在戰事激烈時期2天就發射同樣數量的砲彈。
另外,美國承諾援助烏克蘭8套「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首批2套近日已送達烏克蘭,但是其他6套等待生產、交付,可能要花上2年時間。
報導說,經過多年來美國國防官員將焦點從傳統戰爭轉向反恐怖主義、太空年代武器,烏俄戰爭呈現出,歐洲的壕溝戰並非只存在歷史書中。一場與中國的非核武戰爭、甚至是直接與俄羅斯開戰,都可能需要目前陷入短缺的這種軍備維持長期、穩定的供應能力。
《紐約時報》日前的報導也指出這場戰爭中砲彈的高消耗量,一名北約高層官員說,今年夏天在頓巴斯地區,烏軍每天發射6000到7000枚砲彈,而俄軍發射量更達到4萬到5萬發;相較之下,美國每個月砲彈產量僅1萬5000發。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國防專家、前北約副秘書長葛蘭德(Camille Grand)說,「在烏克蘭的1天(消耗量)是阿富汗的1個月或更多」。阿富汗戰爭期間,北約部隊1天發射300枚,還不用擔心防空問題。
*耶誕「無敵之樹」點亮烏克蘭 燈光秀為烏國人打氣
烏克蘭飽受俄羅斯戰火蹂躪10個月,對烏克蘭人來說,今年耶誕節沒有往年的歡樂氣氛,首都基輔市仍在索菲亞廣場上樹立一棵簡單的耶誕樹,在寒冬黑夜裡,亮起象徵烏國的黃、藍色燈光,表達烏國人民堅毅不屈。瑞士燈光藝術家霍夫斯泰特(Gerry Hofstetter)這幾天也在基輔,用光影藝術為烏國民眾帶來一些光明和希望。
霍夫斯泰特23日到25日期間,利用柴油發電機,在基輔聖安德烈教堂和多個建築物上進行他的光影藝術秀,打出藍底、黃色和平鴿和多種耶誕節主題圖樣,也用燈光投射出烏國的戰爭罹難者影像,紀念俄軍侵略下的受害者。
1年前的此時,基輔索菲亞廣場樹立著一棵大耶誕樹,數千顆耶誕節燈飾讓廣場夜色繽紛,廣場上充滿了音樂聲和歡樂的人群;今年此刻,這座廣場上只有一顆簡單的耶誕樹,樹頂不見伯利恆之星,而是烏克蘭國徽三叉戟,周遭傳來點亮樹上裝飾所用的發電機運作聲。耶誕樹上黃、藍色燈光雖不若往年璀璨,但是烏克蘭人決心不讓俄羅斯「偷走」慶祝耶誕節的氣氛。
基輔市長克里欽科(Vitali Klitschko)將之命名為「無敵之樹」,因為「烏克蘭無法被擊垮」。他說,「我們決定,不會讓俄羅斯把過耶誕節和新年,從我們孩子這裡偷走」。
包括基輔市在內,烏國許多城市今年為了是否樹立耶誕樹,經過了一番辯論,有些地方決定不立耶誕樹,但是有些人支持這項作法。
56歲的斯卡昆(Oleh Skakun)說,「我們很感激在這種時候,還起碼看到一些東西」。斯卡昆原本住在赫爾松,因當地遭俄軍佔領,8月逃到基輔。他說,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希望維持傳統來看耶誕樹,「振奮一下」,享受一點過節的喜悅。
(自由電子報)
--
*俄軍平安夜砲轟赫松釀7死 澤倫斯基痛斥「恐怖行為」
12月24日是耶誕夜,也是俄國入侵烏克蘭滿10個月之日。俄軍這一天對烏克蘭南部城市赫松再度發動砲擊,至少造成七人死亡,58人受傷。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痛斥俄軍行為「恐怖」。
法新社報導,一名目擊者表示,砲擊一開始擊中一間百貨公司,接著有如下雨般密集落在一處市場。一名婦人站在丈夫的屍體旁痛哭,「醫護人員試著救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心跳」。
澤倫斯基在Telegram發文痛斥俄軍的殺戳行為,「他們是為了侵略和好玩而殺人,這就是烏克蘭的真實生活。全世界都應該看著,我們正在對抗什麼樣的絕對邪惡」。
*遺體橫躺地上…俄軍砲擊烏克蘭南部赫松市 至少5死35傷
烏克蘭政府今天指出,俄羅斯軍隊砲擊烏國南部赫松市,造成至少5人死亡、35人受傷,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提摩申科(Kyrylo Tymoshenko)說,傷者中有16人傷勢嚴重。
路透社報導,俄軍砲擊赫松市(Kherson)不久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譴責這些攻擊是「恐怖」行徑。
澤倫斯基在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指出「這些不是軍事設施」,還說俄軍的攻擊是「為了恐嚇和取樂而殺人」。
他提到:「這就是烏克蘭的現實生活…全世界必須看到並理解我們正在對抗什麼樣的絕對邪惡。」
法新社記者在事發現場看到幾具遺體橫躺在地上。
儘管俄國軍隊於11月撤離赫松市,但赫松市仍處在俄軍武器的射程範圍內,且不斷受到威脅。
*俄烏戰火燒近10個月 普亭要國防工業「提供品質良好武器」
俄羅斯總統普亭今天告訴俄羅斯國防工業負責人,要他們努力提高生產,確保俄羅斯軍隊迅速獲得在烏克蘭作戰所需的所有武器、裝備和軍事硬體設備。
普亭(Vladimir Putin)訪問武器製造中心杜拉(Tula)時發表上述評論。普亭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視為歷史性努力的一部分,以回擊他所謂西方對全球事務的過度影響。
普亭說:「我們的軍事工業複合體最重要的關鍵任務,是為我們的部隊和前線部隊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提供必要數量和品質良好的武器、裝備、彈藥和器具。」
「根據我們獲得的戰鬥經驗,完善和大幅提升我們作戰人員武器與裝備的戰術特性也很重要。」
普亭本週說,俄羅斯軍隊必須從在烏克蘭遭遇的問題中吸取教訓並加以解決。他承諾將提供俄軍一切所需,以進行這場已持續近10個月的戰爭。
自俄羅斯軍隊2月24日大舉在烏克蘭展開普亭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莫斯科已經放棄約半數最初奪取的領土。
俄羅斯已失去或放棄大量軍事硬體設備,而且根據美國官員說法,有數萬俄軍死亡。
普亭今天表示,他希望國防工業專家直接與前線軍隊合作,定期精進武器與硬體設備。
國防工業面臨交付的壓力。
烏拉爾(Urals)地區的工會領袖上週告訴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參與國防訂單的公司已改為每週工作6天,工人輪班工作長達12小時。
*馬立波劇院空襲數百死 烏克蘭控俄拆除欲抹罪行
俄羅斯今年3月空襲烏克蘭東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一座劇院,烏方稱當時造成數百人喪命。目前占領馬立波的俄羅斯當局已開始拆除這座劇院的大部分結構。
路透社報導,一些今天上傳到烏克蘭和俄羅斯網站的影片顯示,重機具拆除大半劇院建築,但正面外觀仍保持完好。
烏克蘭官員譴責俄方拆除建物,是為掩蓋今年3月16日空襲造成死傷的結果,同時一併抹去烏克蘭文化;俄國官員則說,這是劇院重建計畫的一部分。
烏克蘭文化部長特卡欽科(Oleksandr Tkachenko)在臉書(Facebook)發文:「馬立波劇院已不存在。占領者正在抹除他們罪行的痕跡,他們根本不在乎這是不是文化遺產,或是否屬於另一文化。」
根據俄國塔斯新聞社(Tass news agency)引述劇院院長索羅寧(Igor Solonin)指出,只有無法修復的建物部分才會拆除。按照計畫,重建工程將於2024年底前完工。
俄軍今年春天長期圍困馬立波,劇院也是在這段時間遭到轟炸。馬立波是亞速海(Sea of Azov)的海港,被視為俄國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兩大占領地區之間補給線的重要據點。
在馬立波被圍之際,許多烏克蘭平民躲到劇院避難,並在劇院兩側豎起大型標語牌,上面寫有俄文「孩子」。烏克蘭官員指出,當時至少300人在俄軍空襲下喪命,有些人估計死傷遠不止如此。
俄方否認蓄意轟炸馬立波劇院。
馬立波抵抗俄軍長達兩個多月,城內多數建築已在俄方攻擊下化為廢墟。
馬立波流亡市長的顧問安德瑞尤申科(PetroAndryushchenko)說,就算拆掉劇院,劇院遭轟炸的事實「無論他們做什麼都遮掩不了。有足夠多的影片證據、目擊者證詞和倖存者」。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安德瑞尤申科說俄國人只打算保留劇院正面外觀,拆除其餘結構,「在馬立波人民的骨骸上」興建一座全新劇院。
劇院廢墟旁11月豎起一塊螢幕,上面是俄羅斯藝文人物的照片。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在報告中表示,3月16日上午10時左右,俄國戰機在劇院上方空投兩枚500公斤炸彈,炸彈同時引爆,當時劇院內約有1200人。
烏克蘭官方認為有300人喪命,但美聯社估算死者可能逼近600人,許多屍體是在地下室被發現。
國際特赦組織譴責這次攻擊明顯屬於戰爭罪。
*澤倫斯基旋風訪美 幕僚長證實:美烏史上首次成為「戰略夥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旋風訪美,他的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受訪時證實,烏克蘭和美國歷史上首次成為「戰略夥伴」。
烏克總統辦公室負責人葉爾馬克表示,澤倫斯基的訪美行鞏固了與美國總統拜登以及美國共和黨高層的關係。
他表示,澤拜會和會後記者會表明「拜登總統個人對與烏克蘭有關的一切的態度是多麽深刻」,並指美國是「自由世界和民主的真正領袖」。
儘管未能立即獲得美國的艾布蘭戰車(Abrams tank)、F-16戰機和遠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但葉爾馬克強調這次出乎意料的訪問,是澤倫斯基自戰爭開始以來首次出訪烏克蘭以外的地方,並表明基輔欲抵禦俄羅斯入侵和對烏美關係有信心的信念,以便能獲得更多急需的軍援。
他表示,「這是烏克蘭和美國在歷史上首次作為戰略關係夥伴。兩位總統之間有種非常溫暖與友好的關係,一種私人關係。」
此外,澤倫斯基還與參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資深議員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和下個月有望成為眾議院議長的主要候選人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
葉爾馬克拒絕透露烏克蘭可能何時何地發起下一次攻擊,但他預測2023年將是戰役決定性的時刻,「我們將竭盡所能奪回我們的領土。我明天這將是一項艱鉅而困難的工作,但我們偉大且勇敢的國家將繼續戰鬥。」
*怕被監控!傳普亭拒絕上網 戰場即時消息也仰賴紙本文件
商業內幕報導,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亭向來避免使用網路,因為他擔心自己可能會被監控。
華爾街日報23日援引美國和俄羅斯官員的話說,普亭長期以來拒絕上網,擔心受到數位監控,因此仰賴顧問提供的紙本文件,包括有時效性的資料,像是有關在烏克蘭戰事的最新消息可能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到達普亭手中,而這時可能已經太晚了。
據報導,戰場資訊源於前線的指揮官,他們將其資訊發送給聯邦安全局(FSB),然後FSB再送交至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接著安全會議秘書會再轉交給普亭。
俄國官媒2020年曾報導指,雖然普亭偶爾會上網,但他並沒有智慧型手機。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當時也證實,普亭確實沒有智慧型手機。
*荷蘭承諾提供820億挺烏克蘭 多數資金用於軍援
荷蘭今天承諾在2023年提供25億歐元(約新台幣820億元)幫助飽受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其中大部分資金指定用於軍事援助。
法新社報導,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在海牙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將近20億元意在用於軍事支持。」
他說,剩下的部分將用於人道主義援助、重建基礎設施以及確保對俄羅斯的戰爭罪行究責。
荷蘭政府說:「這項捐助的確切用途取決於烏克蘭人民的需求,因此也取決於戰爭情勢。」
荷蘭政府表示,對於烏克蘭的重建支持,意在幫助重建當地醫院、住宅、能源和農業基礎設施,以及協助掃雷工作。
荷蘭國防部長歐龍仁(Kajsa Ollongren)上週說,自從俄羅斯在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荷蘭已經向烏克蘭提供近10億歐元的軍事支持。
呂特今天稍早時推文表示:「只要俄羅斯繼續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荷蘭)就會提供包括軍事、人道主義和外交方面的援助。」
他推文說:「烏克蘭可以依靠荷蘭。」
*接二連三取消原定行程 俄國總統普亭健康引關注
先是國情咨文,接著是年度冰上曲棍球賽,再來是年終記者會,最新的是視察戰車工廠,俄國總統普亭接二連三取消原定活動,視察戰車工廠更是直到最後一刻才取消,普亭的健康再度受到關注。
戰車工廠為了迎接普亭視察,事前特別排出官兵剷雪,卻在最後一刻接到克里姆林宮取消的通知,也沒有說明理由,更讓整件事疑點重重。
(聯合新聞網)
--
*澤倫斯基訪美要武器 大多落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廿一日訪問美國,雖看似風光,但紐約時報廿二日報導,他此行最渴望獲得的美援武器大多落空,包括主力戰車、戰鬥機和長程精準飛彈。
澤倫斯基快閃訪問華府十小時,帶回美國總統拜登承諾給予近廿億美元(約六二○億台幣)新武器裝備的「耶誕禮物」,以及美國國會明年很可能另追加近五百億美元(約一.五兆億台幣)援助的承諾。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方再三表示有些武器礙難提供。不過,過去十個月來的戰局發展顯示,美方原先的設限逐漸解除,因此澤倫斯基接下來仍可能得償所願。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廿二日就沒把話說死,稱美方仍致力於供應基輔所需裝備,惟他婉拒透露詳情。他還說,廿一日「拜澤會」時,兩人並未對烏方列出的武器清單有太多著墨,這場領袖會談不只討論這張清單,對烏克蘭的現況與前景也極為廣泛、深入地交換意見。
報導認為,澤倫斯基此行清楚展現其對盟友軟硬兼施的外交手腕。他一面感謝華府滿足其對美援武器愈來愈大的胃口,另一方面也清楚美國不會有求必應。同時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提出要求,再配合戰局改變,就會使華府重新調整其目前認為烏方能夠獲得哪些武器系統,以免戰事危險升級的評估。
(聯合報)
--
*俄反擊G7制裁 原油減產6%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23日說,可能在2023年初把原油的日產量縮減50萬~70萬桶,以回擊七大工業國集團(G7)所祭出的俄油價格上限措施。國際油價一度應聲上漲逾2%。
彭博資訊報導,諾瓦克接受俄羅斯24電視台訪問時說:「我們已準備好在明年初部分減產。」他表示,減產量約莫為目前產量的5%~6%。
諾瓦克說,將試圖與其他產油國達成共識,以避免減產造成的風險。他說:「我們現在寧願承受減產風險,而不是按政策目標販售石油。」
即便諾瓦克表示,可能的減產量微不足道,但在許多分析師預期中國大陸的原油需求可望回升之際,此舉可能加劇全球油市的緊俏情勢。
諾瓦克是莫斯科當局在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的談判代表,也是重要的能源官員。他重申,俄國不會賣油給採行俄油價格上限的買家和國家。他說,俄國的產油業者仍能把油品轉售至亞洲等市場,因為各國對俄國原油的需求仍相當高。
布蘭特原油價格23日盤中躍升2.7%,報每桶約83美元,本周周線有望再漲至少4%;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23日一度漲2.8%至79.7美元,周線同樣連二紅。
俄國總統普亭22日說,將在下周一(26日)或周二(27日)簽署行政命令,以因應俄油價格上限。他說將採取預防性措施,但未說明細節。
諾瓦克說,俄國今年全年的原油產量將從去年的5.24億噸提高到5.35億噸,相當於日產量約1,074萬桶。彭博資訊見到的產業數據顯示,俄國的平均日產量在11月達到1,090萬桶,寫八個月高點。
自12月5日起,G7和歐盟對俄國的海運原油實施60美元的價格上限,也禁止歐盟國家進口俄國的海運原油,以限制克里姆林宮的石油收入,從而限縮其進犯烏克蘭的能力。以超過60美元價格販售的俄油,將無法取得西方企業的重要服務,例如保險。目前俄國烏拉爾原油的市價遠低於60美元。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