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221217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15316/連8天較上週升溫 6都全逾千例

連續八天武漢肺炎疫情微微升溫!昨天新增一萬五三一六例本土個案,較上週同期微增約七.一%、多一○二一例,六都全都超過一千例,新北市更高達二八八九例。

另外,昨天也新增廿四例死亡案例,年齡從五十多歲到九十多歲以上,都是重度感染案例,當中有廿一人有癌症等重大病史;十七人未打滿三劑疫苗、十二人沒有接種過武肺疫苗,十八人年齡超過八十歲。

今年的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以來,已經累計約八四七.八萬例武肺本土病例,其中絕大多數是輕症或無症狀,佔九十九‧五五%,中重症案例約三.八萬例。另外,死亡累計一萬三九六五人。

目前武肺疫苗接種仍持續,前天有二萬九○一四人次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BA.1接種一七八劑、BA.5接種二萬八八三六劑。

目前我國的武肺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為第一劑九十四%、第二劑八十八.六%、基礎加強劑接種率○.八%、追加劑接種率七十四.六%,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十八.五%(六十五歲以上接種率四十三.五%)。

*小三通擬分階段開放 金馬鄉親優先

考量中國疫情「蓋牌」與金馬醫療量能有限 政院建議循序漸進
年節將近,各界關注小三通開放時程,據了解,國安會昨召集相關部會就此研商,在考量金馬醫療量能有限下,政院建議循序漸進、分階段開放,先開放金馬鄉親、再開放台商中轉,等中國疫情過去再恢復正常化。不過,會議並未有正式結論,預計下週再開會盤整相關流程。

政院官員強調,「台灣已經拿下口罩,中國疫情才正要開始。」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前天的院會雖要求緊盯中國疫情的發展與變化,但也強調在醫療量能評估下,給返國國人方便,蘇揆從未反對國人從小三通管道回來,而是反對一下子全面恢復小三通。

官員解釋,以現在中國疫情「蓋牌」的狀況下,小三通應審慎評估再分階段開放。蘇揆日前已請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到金門視察,盤整當地醫療與防疫量能,也發現「金門量能其實相當不足」。

金門負壓病房僅4床 若全面開放難承受
官員解釋,衛福部金門醫院目前僅有三十二床(含負壓隔離病房四床),收治住院對象主要為中重症確診患者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另針對輕症確診者設置「加強型防疫旅館」,實際最大收案容納人數僅有五十至六十人。

知情官員說,會議尚未有結論,也沒定案,還是要繼續蒐集資料、盤整流程,下週也會繼續開會。他強調,不清楚目前中國疫情嚴重的真實狀況,而金馬位在最前線,他們面對疫情,也是很緊張、很擔心。

官員指出,金門縣府已提出的小三通復航計畫,就以當地可承受的醫療量能為考量,希望分階段恢復小三通,也就是金門鄉親優先、接續開放台商中轉往來,最後才全面開放,縣府也擔心一下全開,壓力太大。

藍營喊話復航 並增加兩岸對飛航點
不過,國民黨昨則召開記者會呼籲蔡政府恢復兩岸小三通,並增加兩岸對飛航點、航班。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質疑,蔡政府拿疫情當理由不合理,因為台灣與外國的疫情要比中國大陸嚴重太多,只有政府想做或不想做的問題而已,且對岸已表示開放航班、航點沒有任何障礙。

綠委憂心 若開放會掀起對岸搶藥潮
對此,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反駁,「不通的」是中國防疫紊亂封控,國民黨竟提出一個平行時空的理由,為討中共歡心用盡心思;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表示,國民黨可能沒注意到,香港現在部分成藥、感冒藥已經被一掃而空,國民黨真的要有憂患意識,今天若開放小三通,可能國人會買不到這些藥物,茲事體大。

*室外口罩令鬆綁 帶小寶寶出門 遮罩娃娃車有感防疫/卓靜怡(育禾婦幼中心小兒科醫師)

12月初政府解除口罩禁令,在室外通風場所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對此,許多家長也產生不安。原本2歲以下的幼兒因呼吸道相對較狹小、尚未發育完全,不適合配戴口罩,若在疫情無法完全控制的情況下解除口罩禁令,嬰幼兒是否因此增加感染風險?

幼兒若外出長期配戴口罩可能造成活動時氧氣不足,因為其呼吸道較細小及耗氧量較大,呼吸肌肉強度也相對弱,且嬰幼兒也較沒有自行摘下口罩、發聲反應生理需求之能力。若口罩鬆緊帶過緊、口鼻分泌物、吐奶未及時發現處理造成呼吸困難,都可能造成窒息危險,甚至若因不適或好奇頻繁接觸口罩和臉,反而增加感染風險。故在公眾場合除了保持社交距離,也可採用有遮罩的娃娃車或嬰兒提籃來保護孩子。解除室外口罩禁令的確增加外出的嬰幼兒接觸病毒的機會,但嬰幼兒最主要接觸到病毒的途徑其實是家人,家中同居者平時的衛生習慣才是影響嬰幼兒確診的關鍵。

多餵母乳 提升寶寶免疫力
政府目前推動滿6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若有外出需求、須待在托嬰機構等場所,又不適合戴口罩的嬰幼兒,可以經過醫師評估後施打疫苗,以降低確診後重症機率。若對疫苗後遺症有疑慮的父母,也可以在哺乳期間多餵母乳,母乳含有多種抗體、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可以提升嬰幼兒免疫力。適時接觸外界病毒,本是大自然對孩子免疫力的訓練,亦可逐漸強化自癒力,所以孩子生活中有輕微感冒、發燒症狀不必過於擔心,應避免抗生素濫用,依照醫師的專業指示照護、休養即可。

考量國內疫情趨緩可控,國門已取消入境人數限制,在防疫政策鬆綁情況下,現階段家長不必過度緊張,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落實消毒勤洗手、避免出入人多封閉通風差的空間、保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才是防疫有效保護自身的環節。

中國篇

*中國恐爆武肺新變種 美國戒備

中國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延燒月餘,美國、德國駐中國大使館十五和十六日相繼宣布暫停簽證業務,其中美國駐上海、武漢、瀋陽和廣州總領事館也一併暫停簽證業務,疑是因為使領館內工作人員有多人染疫。「美國之音」十六日報導,在中國疫情隨封控措施鬆綁而擴大之際,新變種病毒恐伺機而動,美方正密切監測。

中國大量人口免疫力低下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陳希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清零政策,以至於其人口總體上從未接觸過Omicron變種」,「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包括大量免疫力低下的民眾,他們可以攜帶病毒數月,可能會產生令人擔憂的變種」;儘管北京正加速疫苗接種工作,但年末假期將屆,接種疫苗後建立免疫力需要時間,「也許未來兩週將是避免病毒在中國加速傳播的最後機會」。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十二日也提出類似的警告。

美國白宮武肺病毒應對協調員杰哈十五日表示,美國自信能夠辨識出新的變種病毒,因為美國有相關監測程序,可在遊客入境時識別感染者與追蹤變種病毒。他補充,這個監測機制包括在美國和透過國外合作夥伴檢測廢水。

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十一日預告,本次疫情需三至六個月才能度過,預計一個月內迎來高峰。中國微博帳號「心理師肖童」十三日晚間上傳的北京院方十二日上午開會錄音檔也指出,近一個月屬最嚴峻的疫情首波,北京和廣東省會廣州皆正招募退休醫護人員重返崗位;若借鏡現在已走到第九、十波幾乎無症狀的美國疫情時程,中國現在的大爆發只是開始,百分百難逃感染,且還有四、五波要走,「國家之前忙著去防,根本在治上沒有動腦子。」

*取消清零 疫情大爆發 彭博︰中國經濟將出現大動盪

根據彭博彙編的高頻數據,在取消清零政策後,中國大城市的交通壅塞、城市之間旅行和消費者信心等經濟活動指標,在十二月的第一週出現短暫提升,但隨著全國感染人數激增,過去一週這些指標又下降。

武肺疫情正在席捲北京在內的多個大城市,使許多民眾染疫,更多的人被迫待在家裡。未來幾週和幾個月內,中國將出現更多動盪,經濟可能面臨勞力短缺和工廠生產中斷。

缺工才正要開始
許多人寄望中國經濟會快速恢復活力,但彭博行業研究首席醫藥分析師法澤里(Sam Fazeli)表示,中國快速重新開放可能導致約五百萬人住院、七十萬人死亡,不像西方國家從事貿易或金融業的員工可以遠距工作,中國勞力密集的龐大製造業缺工挑戰才正要開始。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經濟學家波爾克(Andrew Polk)表示,中國解封的方式將在短期內造成大量生產中斷、波動和混亂。高頻數據指標開始反映出這種不安。

中國十五大城市的交通壅塞指數在十二月的第一週出現反彈,但在過去一週再度下降。其中,北京、成都、重慶、廣州、青島、天津、武漢和鄭州等八個城市的壅塞均低於二○二一年一月的水準,並持續在下降;東莞、寧波、上海、石家莊和西安的壅塞也下降,只有深圳和蘇州的壅塞程度上升。

大城市的消費者信心和地鐵乘客數量也出現類似的模式。貓眼娛樂編製的每日票房數據顯示,十二月迄今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六十五%至七十%,與十一月相似。十二月初航班數量快速增加,但過去一週數量趨於平穩。

諮詢公司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葛林(Rory Green)表示:「即將到來的Omicron變種病毒大爆發,將給衛生體系帶來更大壓力,意味中國明年一、二月的經濟活動仍繼續令人失望。」

*避險基金︰中國解封 對美歐經濟非好事

避險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 Associates)共同投資長詹森(Greg Jensen)表示,中國在歷經三年斷續的封控措施後,十二月總算迎來久違的解封,但這對美歐經濟恐非好事,因為這將加劇通膨壓力,促使央行繼續升息,為美歐經濟成長帶來風險。

將加劇通膨壓力
中國之前嚴格的防疫政策打擊消費者和企業信心,成為拖累經濟成長的禍首,疫情反覆爆發和隨之而來的封控,更使不滿民眾群起抗議。

根據中國最新公布經濟數字,十一月零售額年減五.九%,為五月以來最嚴重的收縮;工業生產僅增加二.二%,不到十月增幅的一半。此外,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三十%的房地產投資在今年前十一個月下降九.八%,房地產銷售額暴跌超過二十六%;中國失業率也惡化,十一月上升至五.七%,為半年以來最高。

詹森指出,中國進行封控導致經濟成長放緩,對全球其他地方是一大福音。他說:「中國成長放緩是阻止全球通貨膨脹的一股力量,而隨著美歐進入衰退,中國的開放和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包括在全球對原物料的競逐,可能加劇央行的困境。」

中國解除清零的影響,一直是華爾街討論話題。高盛總裁華德隆(John Waldron)說,中國重新開放之路可能崎嶇不平,不利全球成長;但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等人認為,美歐將受益於中國增加的需求。

產業篇

*轉機過境使用費 桃機擬收每人500元

桃園機場公司規劃針對過境轉機旅客收取「轉機過境設施使用費」,初步費用規劃出爐,暫定為一人五百元,若以疫情前的過境人數推估,實施後一年的收入約十四億元。桃園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表示,目前還只是初步規劃,還需要呈報交通部,且推行時程待訂。

一年增加14億元收入
桃機公司昨邀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高雄航空站及航空公司就轉機旅客收費事宜進行討論。桃機公司表示,轉機過境旅客於機場停留時間不亞於出境旅客,因此規劃收取設施使用費,此費用並不會增加國人出入境負擔。

桃機公司表示,桃園機場二〇一九年的轉機過境人次約五六五萬人次,預估二〇三五年轉機過境旅客將達到約八百萬人次,轉機過境旅客約佔桃機客運量的一成。

轉機過境的五六五萬人次,會計算到上下飛機的兩次,因此過境旅客實際上僅約二八二萬人,若一人收取五百元,推估若桃機客運量恢復到疫情前,桃機公司一年將可收取約十四億的「轉機過境設施使用費」。

民航局局長林國顯十一月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表示,現行只有針對出境旅客收取五百元機場服務費,針對過境轉機旅客沒有收取費用,但轉機旅客會使用到非常多機場資源,包含候機室、機場服務設施、廁所,有些還用到無障礙設施、輪椅等,花費許多成本。

桃機公司指出,亞洲鄰近的香港赤鱲角、新加坡樟宜、韓國仁川、日本成田機場,都有收取轉機過境設施使用費,桃機考量到「使用者付費」原則,也決定跟進。

范孝倫指出,轉機過境設施使用費的正式收取,除了要呈報給交通部,也因使用費隨機票代收,涉及航空業者票務系統調整,仍無具體實施時程。除桃機之外,民航局副局長方志文表示,高雄航空站也有在規劃針對轉機過境的旅客收取設施使用費,相關細節仍在研議中。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疫情連8升 藥界提醒缺藥危機

國內昨新增新冠本土案例一萬五三一六例,另確診個案中廿四例死亡。本土疫情上周達到低點後,連續八天上升,昨新增病例數較上周五多一○二一例,增加百分之七點一。近日中國大陸疫情嚴峻,部分民眾擔心國內出現搶藥潮,藥界建議衛福部提醒藥廠分散原料藥採購來源、相關單位也應盤點庫存,避免搶藥危機。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國內製藥業者擔心,大陸會封鎖原料藥出口至台灣,有如禁止國內食品輸入一樣,讓國內藥廠措手不及。已建議食藥署,藥廠採購原料藥來源不應全部集中在對岸,分散風險。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說,過去香港疫情爆發時,許多人買解熱鎮痛藥物、綜合感冒藥、喉片等送到香港,一般來說,台灣約兩周後可能就會缺貨。建議相關單位應盤點庫存,如果低於銷售量一倍以下,應立即停止出口,正視缺藥問題。

指揮中心指出,昨新增本土病例死亡個案中十四例男性、十例女性,介於五十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廿一例具慢性病史、十七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

*兩岸剩4航點 台商籲快重啟小三通

春節將至,兩岸「小三通」尚未開放,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卻升溫,台商返台路迢迢。昨東莞台協、全國台企聯等台商代表出面指出,兩岸只剩四航點,架次少、成本高,盼政府從人道立場考量,盡速開放小三通、增加兩岸直航後點。台商喊話,九合一選舉已選完,別讓台商再成為犧牲品。

新冠肺炎爆發三年來,兩岸航點限縮。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說,兩岸航班從一周超過八百架次,剩下約五十架次;航點從六十個,剩下四個,票價更是貴了三倍。

東莞台協榮譽會長葉春榮說,台商回家路不便利的問題已經爭取兩年多,在這疫情三年以來,台商、台胞、台生往返大陸,只剩廈門、上海、成都、北京四個航點,有人要坐一千公里的車程,才有機場返台,連探親、看病、奔喪,甚至送骨灰罈回台都困難,「台商不應成政治犧牲品」。

福建信息學院商貿學院副教授唐國泰說,過去小三通來回機票約八百元人民幣,現在單程搭飛機要五千四百元人民幣,已是來回紐約的費用,對經濟弱勢的三萬八千名在陸台生、一千五百名西進任教的台灣博士,是沉重的負擔。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呼籲,政府應循序漸進開放小三通,並盡快恢復兩岸全部航點航班,先從小三通復航做起,也請民進黨政府官員放下政治意識形態,別犧牲台灣民眾回家的權利。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前天在立法院證實,對岸應該也會希望重啟小三通,農曆年前有結果;行政院卻態度保守指出,中國大陸疫情變化難測。

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表示,如今大陸疫情正處於「輕症適應期」,許多脆弱、易感染族群,如年長者將受到第一波衝擊,社會混亂在所難免,預估此階段會持續到明年二、三月,整體疫情趨緩約為四月以後,建議小三通應針對本國籍民眾盡速開放,讓國人都能順利返鄉過節。

中國篇

*鬆綁準備不足 陸專家:估1個月達感染高峰

大陸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後,北京等多地出現大感染、醫療資源擠兌情況,中疾控前專家曾光坦言,單從公共衛生方面來看,一些準備沒有做的很充分。

北京青年報旗下新媒體「政知見」則引述多位專家分析,大陸疫情預計會在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達到感染高峰。

曾光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他昨在「二○二三環球時報年會生命健康分論壇」,透過視訊發表上述看法。

曾光說,大陸選擇放開(防疫鬆綁),不單取決於公共衛生,「如果單純從公共衛生觀點來看,寧願把時間再往後拖一下。」但他表示決策是綜合考慮,包括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就業率、國際關係等等。

對於疫情大幅上升,曾光說,不能把原因都歸於放開,但坦言已超出公衛專家預料,要阻擋疫情傳播已不現實了。

他認為,對策方面,一是主動放開,二是根據形勢發展,提出應急的放開措施,整個形勢還是可控的,相信新冠最終會列入丙類傳染病,按照丙類進行監測。

至於大陸此輪疫情感染將於何時達到高峰,陸媒「政知見」報導,近期,梁萬年、曾光、張伯禮、李蘭娟、張文宏等大陸防疫專家都對感染高峰作出研判。綜合來看,專家普遍認為,大陸疫情或在一個多月左右達到感染高峰。

曾光說,現在特點是北方比較嚴重,從北向南,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從東部向西部,有個蔓延的過程,這個過程過去後,形勢會愈來愈好。

大陸疫情升溫,北京疫情尤其受關注。大陸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昨宣布自己染疫的訊息,自嘲「不陽不足以平民憤」,並稱周圍親朋好友「大部分都染上了」。

而繼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宣布暫停所有常規簽證後,德國駐北京大使館昨也宣布,將會暫停簽證服務至一月六日。

為補充醫療人力,大陸當局宣布可招聘退休五年的醫務人員;河南省則宣布,從現在起至明年三月底,河南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取消節假日,醫療系統進入一級備戰狀態。

隨著疫情擴大,共軍部隊的疫情雖不公開但受關注。中共解放軍報昨發表題為「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備戰打仗」的評論文章,要求部隊加強訓練中疫情防控,建立完善訓練中防疫制度措施,確保部隊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產業篇

*疫後缺工 觀光業急:有單不敢接

疫情解封,各行各業逐步復甦,觀光業者卻笑不出來,不僅飯店業普遍缺工,遊覽車業、旅行業也同樣面臨缺工問題,導致出現有單不敢接的窘境。儘管業者希望政府放寬餐飲及婚宴產業引進外籍移工限制,不過學者認為,現在只是屬於暫時性而非結構性缺工,只要雇主願意提出更好的薪資福利條件,人才會慢慢回流。

飯店業普遍缺工,台北新板希爾頓酒店行銷副理陳毅維表示,疫情爆發後,很多員工都陸續離職,目前雖持續徵才,但多數離職員工都已找到其他工作,短期內還無法補足缺額。

高雄市遊覽車公會常務理事李鴻藤說,很多司機在疫情期間為了討生活紛紛轉職,改送貨、送餐或開公車、計程車等,很多司機還在觀望,不太敢捨棄現在的工作回來開遊覽車,就怕疫情又突然捲土重來,高雄現在至少缺了兩千名遊覽車司機。

與遊覽車公司共生的旅行社同樣也面臨人力荒,專營國旅的高雄旅行社表示,旅行社也缺員工、導遊和領隊,解封後已積極徵才,但目前人力僅過去的五至六成,因應之道就是不接急單、臨時單,以免人力不足賠上服務品質。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秘書長蔡孟叡表示,近年餐旅業缺工危機,業者急跳腳,希望政府放寬引進外籍移工限制。但高雄市勞工局副局長陳石圍、新北市勞工局長陳瑞嘉都認為,求才也要競爭,薪資才是關鍵因素。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引進移工等於排擠年輕人及婦女二度就業機會,且更難改善低薪困境。勞政機關也應介入輔導協助。例如,退房與入住時段可以區隔離尖峰,避免人力需求落差過大,鼓勵房客在離峰時段入住給予優惠,就能改善。

元智大學EMBA兼任副教授高仁山則樂觀認為,台灣屬勞力封閉市場,勞力只能在各行業間相互流動,觀光餐飲等實體服務業目前缺工,是因疫情下大批勞工遭解聘或轉職到其他行業,導致開放後人力青黃不接,建議業者徵才時,應明訂升遷、加薪方式,勞工對於工作未來有所期待時,自然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聯合報)
--
台灣篇

*製造業無薪假警鈴持續大作

勞動部昨(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2,594家,1萬7,872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69家,人數增加692人,隨著疫情趨緩、國境解封,內需產業無薪假情勢出現明顯降溫,不過,製造業近幾期持續升溫中。

根據勞動部統計顯示,目前實施家數最多的仍是支援服務業1,429家,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338家,第三則是製造業296家。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此次人數增加較多的產業別落在製造業,增加了385人,主要是工具機、汽機車零組件、資訊電子零組件產業增幅相對明顯。

黃維琛說,目前可以相對「喘一口氣」的產業屬內需型消費產業,像是支援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都開始停止實施減班休息,甚至大多業者反映實施時間到今年底就會結束,可以看出觀光旅遊相關產業確實已逐漸復甦,雖還未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不過整體方向是朝著正向發展。

*金屬機電無薪假不妙

國內製造業無薪假人數持續增加中,機械設備及工具機大本營的台中市,昨(16)日市府最新統計資料顯示,金屬機電業已有45家廠商、1,220人放無薪假,占全市無薪假人數比重高達35.16%。工具機業者不諱言,以目前接單狀況來看,「景氣到明年上半年都不會好」。

「工具機暨零組件業與自行車產業一樣,第3季以來都面臨客戶高庫存、訂單大減的壓力」業者說,最近市場風聲鶴唳,不斷傳出客戶突然取消訂單、甚至某廠商裁員的消息。其中又以一般機種鎖定國內,或外銷中國大陸的廠商,受影響最大。

稍早,也有不少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商採行「做四休三」做法,鼓勵員工在星期五消化特休假及安排進修等,如今員工放無薪假已時有所聞。

但市府強調,現階段放無薪假仍屬「緩慢增加中」,並無惡化跡象。

台中市政府指出,目前全市共有391家廠商、3,470人放無薪假,較上期(8日)381家、3,364人增加106人,其中製造業有86家廠商、1,837人,比重達52.94%。而支援服務業(旅行社、租賃、人力仲介等)也有226家、1,304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製造業中,放無薪假最多的是金屬機電業,有45家廠商、1,220人,比重高達35.16%;其次為民生工業32家、430人。

台灣機械公會統計,機械設備11月出口值26.03億元,月減9.0%、年減13.0%,為連續四個月衰退;而工具機11月出口值2.61億美元,月減2.3%、年減6.6%,也是連二月呈年減走勢。

其中,美中市場最受矚目,機械公會指出,台灣機械設備對中國大陸出口持續衰退,前11月累計出口82.91億美元、年減11.8%,雖仍為最大出口國,但比重已降至25.8%,與過去高峰時的四成相較,差距甚大。

美國近期景氣下滑,也為台灣機械設備及工具機出口帶來隱憂。9月以來,連續三個月呈現年減走勢,11月減幅更達17.1%,顯示美國升息、景氣下滑影響,對設備投資轉趨保守。

工具機業者不諱言,全球通膨、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等黑天鵝滿天飛,尤其日圓、韓元持續大貶,台廠接單明顯下滑三至四成,預期到明年上半年景氣都不會好。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則說,明年3月將是重要觀察指標,主要因為3月初登場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是疫情緩和後,首度有國外客戶來台的國際性大展,上千家廠商、6,000多個攤位參展,預期可帶動龐大的訂單商機。

*兆豐產險資本額增至53億

兆豐金控(2886)旗下兆豐產險昨(16)日召開董事會暨股東臨時會,通過辦理減增資與修改公司章程調高額定資本額案,預定在減資24.2億元後,再以每股18元價格私募增資60億元,減增資完成後兆豐產資本額將變更為53億餘元,由於屆時資本額將超過額定資本額,因此昨天也配合修改章程調整。

兆豐產昨天董事會通過減增資案後,預定27日將提報兆豐金控董事會,兆豐金董事會屆時將決議認購全額私募增資新股,注資產險子公司60億元。至於後續再次增資可能性以及再保可能不賠等問題,董事長梁正德至昨天截稿前仍迴避未答。

不過,由於兆豐產要先辦減資再辦增資,因此程序上更為複雜,要趕在年底前時間壓力頗大,兆豐產恐須呈報金管會特別說明以利時程延宕仍不致不合規。

兆豐產險昨天董事會決議,為因應防疫保單虧損擴大,風險資本適足率(RBC)下滑不符規定,因此決定先辦理減資24.2億元彌補虧損後,再辦理私募現增60億元,現增新股定價每股18元,如此則兆豐產險資本額將從目前的44.2億元,變更為約53億餘元,使RBC回升到200%之上。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