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50727 反黑箱課綱篇

*課綱衝突逮記者 台大副校長:可惡

抗議課綱微調民眾上周四晚衝入佔領教育部長室,二十四名學生和三名記者遭逮捕。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昨批教育部讓警方逮捕記者非常可惡、侵害新聞自由,社會應群起攻之,控告入侵學生也不恰當;他認為台北市長柯文哲除應就侵犯採訪自由道歉外,也應處分當晚執勤警員。



「不應控告學生」
陳良基昨在旺宏金矽獎頒獎會後坦言,他是看媒體報導或轉述當晚情況,但強調暴力不應施加記者身上是全世界共識,執法者應有界線,除非記者帶領入侵者搶奪破壞;教育部也不應告學生,可交各校依校規適當處置。
陳良基認為,教育部現像「教育官」而非「教育家」,若願與學生溝通,就要保持修改課綱的彈性,光允諾「爭議部分不考試」並未解決問題。昨也出席金矽獎的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被問及此事則說:「並不是沒看法,但我不要談。」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回應,一直和學生溝通,陳良基可能不了解狀況,如此評論很不適當,會再找他說明;教育部仍會控告入侵學生,但已要各教育局處和校方勿記他們過;被抓記者則待警局蒐證確定當天行為。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說,柯文哲不要警員扛責任,道歉即表達北市府有檢討之處,之後再檢視責任歸屬。

昨恢復公民論壇
抗議課綱學生昨晚恢復舉辦「蘋果樹公民論壇」,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籲學生別做太危險的事。

*蘋論:這樣的部長怎麼幹下去

教育部長吳思華痛批學生的反課綱行動是有政黨隱身於後,才把學生推到第一線。這說辭將學生運動「染綠」,作法最省事;學生既是被民進黨煽惑,吳思華就不必再卑躬屈膝地與學生溝通,還到處挨罵,等其他政治力量被號召出來對抗學生,這部長寶座也就越坐越穩了。

教長冤成「打手」
太陽花學運與這次中學生翻牆進入教育部有根本上的不同,因這群中學生根本未成年,不具備完全的法律責任。面對一群孩子,如果他們「攻佔」教育部的第一時間,吳思華不是急著動用司法警察權,而是親自到教育部展現理性溝通態度,他會留下什麼樣的風評?反課綱的輿論會怎麼轉向?
老實說,吳思華成為反課綱風潮的眾矢之的,其實有點冤枉。因為,馬政府偷偷摸摸的「課綱微調」全是在吳思華去年8月上任前的事,只是今年2月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教育部課綱微調程序敗訴時,吳倒楣碰上了。誰都知道,「課綱微調」就是馬英九的主意,吳思華除了揹著這個包袱且戰且走,他豈有立場置喙?柯P暗喻吳思華只是個「打手」,實在庶幾近矣。
吳思華還說,他只希望課綱不要「強求定於一尊」。這是要把課綱之爭導向「大中國」與「台獨」的「史觀之爭」,不但不公道也不用心。先前的98課綱將台灣的歷史學教育從昔日的意識形態教學解放出來,以「略古詳今」、「由近而遠」的史學教育原則,希望能培養學生多元的史學能力、形塑自己的價值觀。兩種課綱相比,其實優劣立現,何來史觀的對抗?
吳思華顯然知道偷來暗去的「微調課綱」理虧在先,所以掰出了「新舊(課綱)並行、爭議不考、一起寫教材」三原則。問題是,若課綱微調程序遭判決敗訴在案,為何還要「新舊並行」?而爭議多的正是台灣史部分,如果不考豈不是剛好抹去台灣史,進一步「去學科化」?而如果一群非歷史專業的檢核小組成員都能莫名其妙地弄出一部新課綱,要老師學生怎麼跟你寫教材?

法辦學生失風度
正因吳思華無法面對這些問題,所以他去一趟台中一中課綱說明會被包圍後,就索性龜縮神隱;學生苦等不到部長後又急又氣,終至發生「佔領教育部」的憾事。但吳思華最後把這群未成年學生「統統捉起來」、「統統法辦」,這是辦教育的人該有的態度嗎?
吳思華顯然很眷戀其職位,但他的威信與風度已全失,未來抗爭恐無日無之。我們也想問:「這樣的部長怎麼幹下去?」

*被上銬的新聞自由/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一個國家是否擁有高度新聞自由?其證明往往不在平常時刻,而是特殊狀態下的採訪權。3名採訪反黑箱課綱抗爭活動的記者,遭到警方禁制自由、檢方諭令萬元交保與教育部提告的種種處境,深刻印證台灣的新聞自由不僅沒有高度可言,更面臨政府執法人員民主素養稀薄的高度威脅。

高中課綱調整引發劇烈抗議是重大新聞事件,更是關乎我國教育內涵的重要政策爭議,記者採訪抗議事件的爭點與過程,乃媒體滿足公眾知情權,並履行第四權功能的應有表現。特別是重大抗議事件的現場,新聞採訪權的實施不僅是資訊傳達的必要條件,尚存在監督政府執法的重要功能,此為媒體第四權的要義,亦為第四權是否真正存在的重要表徵。
當然,新聞採訪權並不能無限上綱,譬如一般狀況下,記者不能在採訪時對必要的執法作為造成明顯阻礙,更不能進行非法破壞行動等。但3名採訪反黑箱課綱行動的記者不但已向警方表明身分,而且無任何事實足以認定進行上述所列舉措,警方卻嚴厲壓制記者採訪行為,檢方則在無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裁定萬元交保,直到被記者拒絕方改成限制住居;教育部更堅持提告,強調要先釐清是否有採訪需要方才撤告。這不是將新聞自由上銬,什麼才是對新聞自由的傷害。

阻礙記者監督警方
去年8月9日,美國密蘇里州弗格森市(Ferguson)一名18歲黑人青年布朗被警方開槍射殺,遭質疑為濫用職權,引發地方上嚴重的示威衝突。警方在處理抗議事件的過程中不僅逮捕近百名民眾,還包括至少10名記者。
逮捕記者的作法立即引發美聯社與數十個媒體組織的具函抗議,但警方的說法卻是他們很難在抗議現場分別誰是記者,誰不是記者。此說不僅無法被新聞工作者接受,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在8月18日公開表示,警方不應對和平合法示威者使用過分武力,也不能欺凌逮捕記者。就在今年3月4日,美國司法部正式公布調查報告,認定弗格森警察局有種族偏見之後,4名在去年抗議現場被捕的記者,於3月30日正式向負責維安的聖路易市警察局及20名警官提出告訴。
4名記者控告警方侵害記者公民權,違法拘留他們,「意圖阻礙、威嚇、制止、打擊原告(記者)履行《憲法》所保障的對警方行為所進行的言論表達、新聞採集與記錄。」4名提告的記者不僅包含3名德國記者,其中還有獨立記者。他們雖然在抗議現場向警察秀出媒體證件,或者在脖子上掛有採訪證,並手拿攝影機,但都遭到警方粗暴對待,包括橡皮子彈的攻擊。值得注意的是,訴狀中明言:警方作為已阻礙記者「監督警方對參與抗議行動的公民所採取的行動」。

民主政治遭到羞辱
其實,美國政府對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執法作為就已引起廣泛議論,包括哈佛大學、紐約大學等7所大學的法學院就曾偕同民間團體發表調查報告,對政府對待抗議者與記者採訪權的作為提出嚴厲批評。在記者採訪權部分,該報告特別指出,記者採訪抗議活動不受國家不當干預,乃國際法所保障。而且擁有此一權力者不只包括媒體發證的記者,尚包括無證記者、部落客、線上直播客(livestreamer),以及其他型態的出版者,因為正如美國國會一份人權報告所指出,媒體是「公眾的眼睛與耳朵,協助確保警察能夠對他們所服務的人民有所問責。」
記者在抗爭現場的採訪權如何不影響警方必要的執法作為當然還有可以討論的空間,有賴相關單位進一步協商。但新聞自由不被尊重,所傷害者何止是新聞業,更是對民主政治的羞辱。反黑箱課綱抗爭事件中被銬者又何止是記者而已!

*一錯再錯的教育部/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

課綱問題可以鬧到這樣,只能說這個政府做事太不照程序,不肯承認錯誤,太多算計,又太自以為是。

將年輕人推往獨派
台灣長期有統獨之爭,事涉基本認同與生存問題,教育下一代的中學課綱因此極為敏感,務必審慎以對。民主社會處理這類爭議的基本原則是一切務必按照合理程序,使各方面的意見得到比較公平的表達機會。然而所謂「課綱微調」從一開始就有程序與合法性的問題:教育部發動修訂時未依應有程序辦事、漠視其後大量有關程序及合法性之爭議、並由一些意識形態特強的人士閉門修訂。「微調」結果是大幅調整有關內容,且不由各科專業學者主持,在名義與專業性上又都站不住腳。接連犯錯不承認,教育部對別人的抗議一再以《憲法》或統獨觀念回應,變成統獨意識形態之爭,當然只會把問題不斷擴大。
此事先在學界與政界爭,等高中學生都起來抗議後,教育部卻又不敢以誠信好好對話,怕學生聚集運動,將原定的座談會全部取消,學生自然更加氣憤。等學生都攻進教育部長室了,部長卻以必須依法提告、幕後的政黨黑手不道德等回應,這樣只會激起全面烽火,使全台灣各地更多的學生捲入抗議運動,並將整個年輕一代往獨的方向推。

檢討程序與合法性
學生單純熱情,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就會抗議,原本並無預定的政治立場。馬政府遇事總喜歡怪別人,為何不問問自己為何老因程序、黑箱、蠻幹、不民主的問題成為被抗議的對象呢?事情鬧了一年半,到了這步田地,再爭論是否應該法辦已經無意義。(更何況這些孩子還不到或才18歲,法辦很可能會毀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並因此激起社會極大量的憤慨。)只有正本清源,暫停實施新課綱,並重新徹底檢討此事從一開始的程序與合法性,才能解決問題。

*你做初一 我就做十五/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如果你是一般社會老百姓,你能分辨下列文字的差異嗎?荷西治台與荷西入台;鄭氏與明鄭;清代與清廷;日本統治與日本殖民統治;接收台灣與光復台灣!
這就是最近引起學生佔領教育部的課綱微調的爭議所在。相信對大多數台灣民眾來說根本是分不清楚其中的差異,也感受不到其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課綱微調爭議,同樣是年輕人的自主運動,同樣的也佔領官署,但是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引起廣泛的關心、引起社會極大的認同,而課綱微調卻只是一小群激動的年輕人參與的關鍵原因。

因為課綱微調只有少數歷史學者,以及少數戴著有色眼鏡的充滿意識形態的人,才能分辨其中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對大多數老百姓並無關緊要。
這其實是「大中國正統史綱」與「台灣本土史綱」之爭,其一是帶著中國主體主義來看台灣史,而另一邊是以台灣自主意識為主來看台灣史,而這兩種態度,對台灣大多數老百姓而言,不太能分辨其差異,必須經過歷史學者的解釋才能理解,因而課綱微調引不起太多的共鳴。

互相報復宛如黑道
其實「中國」與「台灣」對台灣人是一個複雜的命題,在光譜的左右兩端各有一群人,極端堅持自己的想法,絕對不能有絲毫妥協。而「歷史的課綱」又代表國家統治機器對這兩種態度的定調解釋權,這也是為什麼國民黨政府在歷經了7年的執政之後,要去「微調課綱」,目的是要「校正」過去被「扭曲」的史觀。
台灣在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之後,我們看到了許多「你做初一,我就做十五」的你打我,我就找機會打回來的現象。
在黑道的世界中,不斷互相報復是生存邏輯,你傷了我的人,改天我必砍回來,你初一砸爛我的場子,我在十五一定也要砸回來,如果想保持平靜,最好的方法就是任何一方不要輕易生事,保持著恐怖平衡。
在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時代,台灣充滿了國民黨的觀點與價值觀,當民進黨上台之後,當然就極力扭轉,現在的課綱就是在當時訂下,難免就偏向台灣本土,也充滿了對日本較友善的態度,或許有矯枉過正之嫌,但相較於國民黨時代的一言堂,視為轉型正義也不為過。可是當國民黨再度執政,再度想扭轉價值觀時,就遭遇了較嚴厲挑戰。

惡性循環原地打轉
台灣已是一個兩黨政治的民主國家,每個政黨會上台也會下台,如果上台就想為所欲為,將沒有全國共識的政策強行推動,都應該持續不久,因為一旦下野,不同價值觀的政黨上台,都可能會扭轉改變,而陷入政黨輪替「你做初一,我就做十五」的惡性循環,而每次政變都會造成社會動盪,人民無所適從,長期來看,終究只在原地打轉。
認同中國或台灣,在台灣各有相信者,國民黨在此時政黨可能替換之際,挑起爭議,極是不智之舉,應適可而止。

(蘋果日報)
--
*抓記者 台大副校長陳良基批教部非常可惡

自由學社長梁國淦:課綱違法在先還告學生 教部做賊喊抓賊

學生反對黑箱課綱進入教育部抗議,教育部大動作要求警方逮捕學生、記者並提告,引發各界爭議。台大副校長陳良基昨日參加旺宏金矽獎頒獎活動時,接受採訪表示,教育部指揮警方逮捕記者「非常可惡」,嚴重戕害新聞自由,社會應群起攻之。

陳:教部抓學生提告 一錯再錯

他也強調,教育部控告學生的作法也非常不恰當,校園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學生可能從課綱微調的過程中看到可以改進之處,既然教育部與學生溝通就是要討論,而不是說什麼課綱都不能改,也要去理解學生是否有道理之處,以進行修正,並鼓勵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探索對的方向。身為教育部的大家長,要有「引導」學生的胸襟,「而不是做官的心態,要學生統統乖乖聽話坐好」。

戕害新聞自由 社會應群起攻之

回顧學生衝進教育部抗議始末,早在三個月前,由台中一中學生開出第一槍,在學校發起抗議黑箱課綱活動,並在臉書分享他們的理念。這股高中生自覺行動,立即獲得全國三百所高中職學生成立臉書響應,北中南東各區甚至成立多個跨區聯盟,號召學生向教育部要求撤回黑箱課綱。

但是學生三個月的努力,教育部並未給予正面回應。逼得學生們上週三、四連續兩天包圍教育部,希望部長吳思華出面溝通,但終究失敗。於是部分學生在週四深夜進入教育部,攻佔部長辦公室,要求對談。結果換來的是吳思華要求警方逮捕,並提告廿四名學生、六名民眾及三名進行採訪的記者,此舉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侵害新聞自由莫此為甚!

陳:柯P應處分中正一分局

陳良基說,台灣社會近來已很少見到如此戕害新聞自由的行為,也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作法不以為然,認為柯可以道歉,但也應該對進行逮捕的中正一分局祭出處分。

他指出,尤其教育部已被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課綱程序違法,「程序不對就什麼都不對,如果教育部長吳思華還說自己沒有權利改課綱,分明是打混帳,教育部頒布的課綱、教育部自己卻說沒有權利修正,這要怎麼教小孩子,令老師也很為難!」教育部不聽學生意見,甚至還逮捕學生和記者並提告,根本是一錯再錯。

此外,中研院應科中心副研究員、自由學社社長梁國淦認為,課綱微調已被判決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再開四百次座談會也是違法」,學生是在勸告教育部不要做違法的事,教育部真是「公親變事主,做賊喊抓賊」。他並表示,教育部被判決違法的部分正好就是不公開、不透明,又要如何讓社會相信教育部「秉持一貫公開、透明、多元與專業的原則研修課程綱要?」

梁國淦也說,教育部的公告指出學生入侵公署、毀損公物將提起告訴,但是毀損公物是指使公物不堪使用,「破壞部長室大門的是警察、不是學生」。

*夜襲教部被捕 宜蘭3學生不後悔

「東區反課綱違調行動聯盟」等團體,昨晚在宜蘭丟丟銅廣場舉辦「思辨教育,相揪來抬槓」蘭陽論壇,抨擊警方派遣霹靂小組壓制手無寸鐵學生,批判教育部說一套做一套,更擔心執政者用意識形態影響下一代的思考。

批教部說一套做一套

學生占領教育部行動,宜蘭縣有三名學生參與,大二生劉大桃、宜蘭高商學生陳柏瑜各以兩萬及三萬元交保,宜蘭高中十七歲的邱同學責付家長帶回,三人均出席昨晚的蘭陽論壇。

陳柏瑜衝進教育部長辦公室後被警方帶離,耳朵、背部都有傷勢,他指部長吳思華未出面回應,才決定占領部長室凸顯訴求,事發前便有心理準備,願承擔後果,不會後悔。

宜蘭縣私立慧燈中學校長吳松溪也出席論壇,盼大家尊重學生自主權,期待學子們用和平、理性方式表達意見,他認為,新課綱推動時間太過倉促,讓人覺得怪怪的。

「東區反課綱違調行動聯盟」發表聲明,直指教育不該是一言堂,不能被當成洗腦的工具,擔憂執政者濫用不正當手段,以自身政治意識形態影響學生,左右台灣未來走向;聯盟同時提出三點訴求,強調新課綱內容必須多元、專業、連貫與客觀,程序公開透明符合法律民主程序,撤回黑箱課綱。

*被告學生可能留下前科…教部堅告學生 反要校方別處分

教育部告反黑箱課綱民眾侵入住宅與毀損,其中共有廿四名具有學生身分,包含九名高中生及十五名大學生(含剛考上),外界憂未來若判刑留下前科,回到學校更恐「秋後算帳」遭記過退學,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昨表示,已經和學校溝通,盼採輔導姿態,不採取記過或退學處分。

陳德華表示,目前已和被告學生的學校、老師及家長保持密切聯繫,並表達關心之意,至於是否秋後算帳、一罪兩罰,將這些學生再度記過甚至退學等,陳德華說:「這倒不會」,希望學校採取輔導態度。

有人提醒恐被秋後算帳

至於學生被訴,陳德華仍說,教育部態度與之前一樣,並未改變;另外,有學生如桃園龍潭農工畢業生游騰傑曾潑漆、翻牆,教育部曾說不告,只告這次闖入佔領部長室一案,但游騰傑被檢察官提醒前案也被秋後算帳,質疑教育部前後不一,陳德華說,這部分近日也會再做考慮,是否連前案一併處理還不確定,接下來採取什麼作為,後續將由部內進行全盤性考量。

*反課綱街頭論壇 移師立法院 「逼學生衝進教育部 吳思華才是首謀」

解決課綱爭議 學生寄望立法權

黑箱微調課綱爭議因教育部顢頇,終引爆部分學生夜襲教育部表達抗議。反黑箱課綱學生昨將「蘋果樹公民論壇」陣地轉移到立法院,盼立法權解決課綱爭議;學生直指,教育部長吳思華對黑箱課綱問題一直態度敷衍,促使學生發起激烈行動表達不滿,「吳思華才是占領教育部行動的首謀」!

闖入是手段非目的 有承擔責任準備

桃園龍潭農工畢業生游騰傑昨提及夜襲教育部經過,直言號召學生衝進教育部的其實應是「教長吳思華」,因為其對黑箱課綱爭議一直敷衍、僥倖、虛偽的態度,引起學生不滿,才逼大家展開激烈行動、希望高高在上的部長能正視爭議。甫考上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的宋運川則說,闖入教育部是手段而非目的,學生已受夠了長期以來的不公平及教育不民主,並有承擔責任的準備。

未成年的景美女中二年級黃姓女學生表示,當時跟著進入部長室,隨即警察就攻堅逮人,沒想到部長室門是空心的,擋了東西也沒用,門被直接「炸開」,只能眼睜睜看著警察把學生「抓起來往下摔」。彰化中學蕭姓同學說,這是場公民不服從的運動,面對失能政府,只能用身體反抗,當下他並不感到特別害怕。

昨晚論壇也邀公民團體參與,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呼籲,立法院長王金平及反對課綱的立委等人,應為了課綱爭議啟動立院臨時會,讓吳思華必須接受立委質詢、面對社會質疑,還說:「如果年輕人念書念錯了,台灣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

曾參與九八課綱草案及一○一課綱審議小組的竹北高中歷史老師林桂玲說,此次黑箱微調課綱在去年二月通過,已有很多歷史學者出面反對,當時的教長蔣偉寧就無視程序黑箱、僅強調課綱「合憲、合法、合程序」,教育部迄今還是不面對爭議;原本應維護教育專業的教育部長更是荒謬到對學生提告,「發瘋似的生病了,怎會告自己的學生呢?」

林桂玲更舉出黑箱課綱爭議內容,例如道教文化部分,過去九八草案是建議老師「從道教談大眾文化的生死問卜觀念」、要貼近生活,但一○一課綱改為要介紹太平道、五斗米道等中國二千年前發生的宗教派系,學生恐問「這關我什麼事?」又走回舊式教學老路,黑箱微調課綱比一○一改得更歪斜,老師如何教學?

討論台灣歷史 重新思索憲法契機

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成員鄭清鴻則說,如今正是改變契機,重新思索憲法:「為何我們領土要包含海峽對面的另一國家?」應該討論台灣歷史、語言的問題,重新認識這片生活其中的台灣土地,「現在就要做出選擇」!

*硬推課綱 下一代將遺忘國內歷史

反課綱學生包圍教育部後,反抗聲浪越演越烈,不過也有「反反課綱」的民眾舉例學生寫錯字,要學生在抗議公民、歷史課綱微調前,先把中文學好。「台南中學生反課綱微調陣線」昨在台南政大書城舉辦座談會,總召趙振辰說,寫錯字不是整個事件的重點,不能因為學生寫錯字,選擇忽視、反對學生對反課綱做的努力。

台南反課綱陣線昨日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進金、台東女中公民科教師周威同、台灣人權促進會許仁碩在台南的政大書城開講,並贈送「反黑箱課綱紙扇」及「小心濕滑」KUSO貼紙,希望吸引更多民眾關心課綱微調大事。

趙振辰說,如果現在學生不站出來反對課綱微調,如果教育部堅持微調課綱,那麼下一代將受到帶有意識形態角度的課程,遺忘「國內」真正的歷史樣貌。

課綱與學生息息相關 當然要站出來關心

針對外界反對學生走上街頭的聲音,趙振辰說,就因為他是學生,所以更有資格上街反對課綱微調,課綱與學生息息相關,如同消防員站出來反對消防制度、醫療人員上街反抗醫療制度,若這時候學生不站出來,那誰又會關心學生?

趙振辰說,雖然台南的反抗方式較台北溫和,不過用寫錯字來批評學生反課綱一事,相當不公平,政府機關、老師寫錯字都在所難免,不能因錯字來否定個人或團體的貢獻。

開學後,反課綱陣線希望更多反課綱的學生加盟,同時會討論用週刊、傳單的方式,將課綱補充資料發送給台南的中學生。

*濫抓記者 柯P下令專案調查真相

反課綱學生佔領教育部行動,本報記者廖振輝等三名記者遭逮,外界質疑中正一分局配合教育部逮捕行動又對外說謊。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已下令成立調查小組,列出時間序,也將詢問記者,還原當天執法狀況。

議員批警粗暴 不排除杯葛預算

北市議員批評,警方拿刑案合法程序之名,行粗暴逮捕之實,事後更用「沒有通報、不知有記者」推諉卸責,「不可取,實在可惡!」會要求警察局說明、釐清責任,否則不排除杯葛預算。

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昨表示,未來陳情抗議都應有新聞聯絡官,保障採訪空間;一位市府幕僚認為,記者不破壞、不介入運動、不妨害警勤,都應尊重新聞自由。

林鶴明表示,北市府已成立調查小組,還原當晚狀況,司法歸司法、行政歸行政,相信會妥善規定,不管大小陳抗事件,警方應協助媒體採訪、確認身分,透過資訊透明,讓媒體可報導現場資訊;至於細節作法,將由台北市警局認定。

林說,柯市長已表達歉意,並認為教育部長吳思華應對記者撤告,態度很清楚不該迫害記者採訪自由。

市府幕僚:表明身分就不能抓

一位市府幕僚則表示,未來陳抗現場的新聞聯絡人,將作為警方現場指揮官與記者間的橋樑,除非警方有足夠犯罪證據,若記者已表明身分,不能將記者以現行犯逮捕;從《新頭殼》前記者林雨佑的拍攝影片看來,記者已表明身分,因此以現行犯盤查,有些牽強。對此,林鶴明不便回應,並表示市府不能指導警方執法。

林鶴明說,運動者若以衝突換取道德空間,手段是否合理?社會還在討論,目前已有相關法令規範佔領行為,相信運動者都事先想過後果;至於記者的新聞自由,則應受保障,除非法律更進一步解釋,不然應保障新聞採訪空間,畢竟「民主會進步、法律會繼續修正」是普世價值。

*三記者遭限制住居 法界批檢方胡搞

本報記者廖振輝等三位記者採訪中遭警方逮捕,檢方更欲諭令限制住居,法界痛批簡直「莫名其妙」。

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吳景欽說,以本案來看,記者根本沒有犯罪可能,既非現行犯,更沒有危害他人生命安全,警方所為屬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根本是胡搞。

檢方處理此案「莫名其妙」

吳景欽說,若發生濫權逮捕,檢方除無保請回,也應建議警政署懲處。檢察官的存在,不是為保護警方,而是抑制警察權,如今卻基於不打臉警方,而改限制住居,簡直「莫名其妙」。

律師陳振瑋認為,記者赴現場採訪,沒有犯罪意圖,檢方做出強制處分,等同有罪推定。記者應依刑事訴訟法第四一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向台北地院聲請撤銷限制住居處分。

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前所長陳荔彤教授指出,記者擁有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檢方偵訊時,一知記者身分,就應馬上放人,更不應要求交保或限制住居,檢方處理本案有問題。

顧立雄:不應只聽警方說法

律師顧立雄表示,檢方不應該只聽警方單方說法就裁定交保,這樣有瑕疵;魏揚案也是一樣,只憑警方說法就將魏揚聲押,最後到法院被打臉。就本案來說,三記者被帶到保大之後,檢方派人訊問,得知記者描述現場的情形,就應在第一時間以不合宜為現行犯,且尊重新聞採訪,給予無保請回。若教育部事後要提告,再傳喚記者說明即可。

文化大學法律系主任許惠峰說,交保等於懷疑當事人有犯罪嫌疑,且可能不按時出庭,但本案,記者犯罪嫌疑不足,檢方卻仍諭令交保,戕害新聞自由。

法官:不自我反省 恐再被打臉

一位不願具名法官指出,檢方應以衝撞總統府的張德正案為鑑,檢方五度五關聲押張德正,都遭法院駁回,如檢方不自我反省,未來恐再遭法院打臉。

*記者數度表明身分 張奇文仍下令抓人

本報攝影記者廖振輝本月廿四日凌晨採訪佔領教育部遭逮,台北市警察局中正一分局長張奇文卻對外宣稱因記者未表明身分,所以不知有記者。廖昨受訪時強調,當天數度表明記者身分,現場也有警官協調記者站到離警勤區塊有三至五公尺處拍攝,但中正一分局長張奇文一到場就下令逮捕記者,市警局根本說謊。

臨時指揮官協調記者往後站

廖振輝回憶,他基於職責隨著學生翻牆入教育部採訪,進入大廳,身上已掛著立法院採訪證及本報記者證。隨情況緊張,一位高階警官曾趨前翻拍他的兩張證件,他也不只一次口頭表明記者身分。《新頭殼》前記者林雨佑與警方爭執之餘,有員警說:「就算記者也不能翻牆進來。」當一些學生遭警方移至教育部門口側前集中,一位臨時指揮的警官還協調記者「往後站」,顯示現場員警一直都知道他們是記者。但張奇文到場擔任指揮官後,就下令逮捕記者。

記協:警方處置未通報市長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受訪說,當晚第一時間將記者失蹤訊息傳給市長柯文哲,並請求觀傳局長簡余晏及市警局公關室協尋。人在新加坡的簡立即向中正一分局長查證,警局卻稱記者未表明身分。市警局則回報說,人雖找到,但「如果放了自由時報記者走,其他學生也會說自己是公民記者怎麼辦?」

陳曉宜表示,後來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再回報,又變成「檢察官下令逮人,市警局也無法放人」,說法一變再變。況且,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時代,警方要進行任何驅離、噴水或逮捕人的行動前都會知會市長,但這次警方處置前並未知會柯市長,還變本加厲留置記者、限制行動、限制通訊、逮捕記者,嚴重侵犯新聞自由。

陳曉宜指出,新聞現場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這是記者採訪職責。警察可以提醒可能有危險,但不能限制記者採訪自由。

*本報記者沒進任何辦公室、未破壞公物

反課綱學生闖入教育部,三名記者採訪卻史無前例遭逮,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在臉書發文,指記者一起衝入教育部長辦公室,涉及侵入住居罪中所謂的建築物,不能以新聞自由合理化。但相關記者強調未進入部長辦公室,也未破壞公物,卻遭逮捕提告,憂心惡例一開,將嚴重影響新聞自由。

李茂生臉書以「記者也一起衝進教育部長辦公室」為前提,從法律的角度,提出新聞自由能否無限上綱等質疑觀點,認為考量複雜、非一語能帶過,而警方逮捕過程亦衍生踰矩不合宜的手段,強制罪或許可成立。

但本報記者廖振輝等事件當事記者昨日貼文回應澄清,強調當時未進入部長辦公室或任何一間辦公室,也未破壞公物。更舉三一八學運、三二三行政院鎮壓事件中,記者也踏進官署採訪,憂心教育部此例一開,恐打破記者與警方默契,更嚴重影響新聞自由。

李茂生昨晚受訪時重申,並非打壓新聞自由,文章是純就法理探討,並另外提及,媒體採訪等同「業務行為」,如醫生拿一把刀在人身上割,表面上看起來是刑法所禁止的行為,但事實上是從事治療,其去除的病灶,利益大過製造的傷害,因此醫生不會被告,媒體亦同,透過一定目的的行為,偶爾產生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但若是合理的業務行為就能阻卻違法,至於如何是媒體業務行為的正當性,則端看合理性,與內部自律、倫理規範而定。

*台大法律學者:逮捕記者違憲違法

學生反黑箱課綱,警察竟逮捕執行採訪工作的媒體記者,法律學者咸認違憲、違法。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鈺雄表示,本案中記者的採訪行為既無涉隱私、也無急迫危險,警察逮人不具正當性,違反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及職業自由精神。

課綱屬公共政策 不該限制採訪

林鈺雄指出,三一八學運時,執法者屢屢有過當行為,司法體系卻沒有做出適當處置,政府便食髓知味,「新聞自由一旦被打破,就像吸了嗎啡一樣」。此次採訪行為沒有任何負面,且課綱議題又屬公共政策,完全找不到要限制記者的理由。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志龍指出,憲法第二條載明「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不屬於統治者,行政權不應該獨大,媒體屬於第四權,能夠監督公權力,但當局從一開始就把媒體和民眾歸為同一類,「在法治國家中這樣是錯的」。

陳志龍認為,此次教育部和學生發生衝突,媒體屬於第三者,是中立的角色,行政權卻加以扼制,與歐美尊重國民主權,顯然不同,「如果要經過政府允許,才能採訪,哪有這種做法?」

文化大學法律系主任許惠峰指出,大法官釋字六八九號的解釋中提及,記者報導的事件一旦具有公益性,採訪行為就具有正當性,結果記者採訪反課綱活動竟遭逮捕,若非基層員警缺乏法律常識,就是高層刻意要打壓媒體,逃避監督。

警方限制記者行動 柯P應懲處

許惠峰認為,警方限制記者行動,還不讓他們用手機,已涉及法律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應該明確表態,就算不移送,也必須做出懲處。

*馬英九們的最後暴烈

吳思華、張奇文,他們都是「不是我的我」。不是我,是誰?正是馬英九!這群馬英九們,在幹政權崩解前對民主的最後暴烈。

馬英九們當然不只他兩人,要成事,需要三部曲,第一濫權抓人,第二堅持提告,第三訊問裁定。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否則成就不了共犯結構。

一部曲,從張奇文,可上究台北市警察局長邱豐光、警政署長陳國恩;這些人才是打手。他們可以打得天衣無縫,事後全身而退,光靠署長不足以自保,尚須台北市長掩護,截至目前柯文哲並沒有拒絕掩護打手,甚至對此振振有詞。

二部曲,從吳思華這位課綱推手,直接可以上推行政院長毛治國、本尊馬英九;吳思華說他無權撤課綱,道理在此。

三部曲從北檢幾個相關檢察官,則可上升到北檢檢察長蔡碧玉、法務部長羅瑩雪,再上,同樣殊途同歸。

除去「湊熱鬧」的(這類人經常是共犯結構的哨兵,史書上不絕如縷),這些馬英九們,細查他們的背景,系出同門,相似度超過九成,都是黨國的權力扈從,過去一路走來,始終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這些人的面孔,必須記清楚,當他們在二○一五年共同幹出這些事件之後。

這些人如果不能認知自己錯在哪裡,並且立即住手,公開致歉,未來必須全部從影響人民權益至關重大的公職退場,無一可以繼續晉用,凡不認真實踐轉型正義的政權,管它是什麼黨,民主國家的公民有責任對權力者追究到底。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