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220403 俄烏衝突篇

*俄軍撤離 烏北收復逾30村鎮

斷垣殘壁處處地雷 連遺體也設詭雷
烏克蘭政府二日表示,俄羅斯軍隊正「快速撤離」基輔周邊和烏國北部,攻擊重點轉移到東部和南部。烏國在俄軍撤離之際,收復更多基輔周邊城鎮,總統澤倫斯基警告國人,俄軍撤離後到處埋下地雷,造成「十足的災難」。

烏東烏南戰火同時加劇
烏國總統顧問阿列斯托維奇二日表示,已從俄軍手中收復基輔周邊超過卅個村、鎮,包括俄軍攻擊多日的布查市和布洛瓦利(Brovary),並且守住基輔以東的防線,但是在烏國東部、南部持續激戰。另據英國國防部二日的戰情分析,烏軍持續在基輔外圍向撤退中的俄軍進擊,在西方的伊爾平往北推進。

俄軍撤離後留下遭戰火蹂躪的斷垣殘壁、部隊遺棄的戰車,德米崔夫卡(Dmytrivka)一日街頭可見還冒著煙的俄軍戰車,街上至少八名俄國士兵遺體橫陳。總統澤倫斯基一日深夜發表談話,表示俄軍在這些地區正「緩慢但顯著地」撤退,但是俄國在撤出的地區四處埋下地雷,遭俄軍殺害的民眾遺體身上也被設下詭雷。

烏東烏南遭徹夜攻擊
烏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二日指出,俄國部隊正試圖進逼盧甘斯克、頓內茨克和赫爾松的行政區邊界。盧甘斯克州的西昌斯克(Lysychansk)、托什基夫卡(Toshkivka)一日晚間都遭俄軍徹夜攻擊。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評估認為,俄軍現在放棄拿下北部哈爾科夫市,改往南推進,包括位於東南方的伊久姆。若伊久姆失守,俄軍將可連結頓巴斯的部隊,孤立在東北部奮戰的烏軍。

南部敖德薩一處住宅區遭三枚從俄國佔領的克里米亞發射的「伊斯坎德」飛彈擊中,傳出死傷,不過,烏國反飛彈系統截擊針對敖德薩港基礎設施的飛彈襲擊。中東部札波羅熱州安赫德市居民二日上街挺烏遊行,遭俄軍開槍鎮壓。

烏國國防部一日否認攻擊鄰近該國邊境的俄國貝爾哥羅德燃料庫,澤倫斯基一日在美國「福斯新聞」訪問中,被問到此事,拒絕正面回應。澤倫斯基說,「勝利」是烏克蘭唯一會接受的戰爭結果,並重申「不會拿我國的領土交易」,換取達成和平協議,「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問題沒得談」。

再不阻止 普廷會繼續侵略
烏克蘭也正在尋求「居領導地位國家」承諾,烏國安全會以條約形式受到保證,澤倫斯基透露,日前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表達希望把美國納入這項安全協議,「美方正在考慮」。他再次提醒歐美,除非現在就阻止俄國總統普廷,否則他會繼續侵略其他地方。烏通社報導,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二日說,烏國不會「阿富汗化」,不會如一些人所預期的長期消耗戰,但是烏克蘭需要重武器,否則無法將俄羅斯趕出去。

*烏開7條人道走廊 紅十字會待命進馬立波

烏克蘭黑海戰略港市馬立波等多個東南部城鎮,自烏俄開戰以來承受猛烈砲火,所幸人道疏離行動近日頗有進展,已有逾六千人在一日順利通過俄軍哨站抵達札波羅熱(Zaporizhzhia)。烏國政府二日將繼續開啟七條人道走廊,而國際紅十字會團隊也再次嘗試前往馬立波引導難民離開,可望帶來好消息。

烏克蘭副總理韋列舒克(Iryna Vereshchuk)一日晚間表示,政府從東南部伯德揚斯克(Berdyansk)派往馬立波接送難民的四十二台巴士,已順利通過俄軍哨站抵達札波羅熱,烏方從三月五日起就開始嘗試開闢橫跨這兩地的人道走廊,如今總算成功。此外,有十二台巴士則從梅利托波爾(Melitopol)載難民前往札波羅熱,當晚共有六二六六位平民抵達札波羅熱。

韋列舒克二日宣布,當天繼續開啟七條人道走廊,路線涵蓋馬立波至札波羅熱,官方巴士或私人車隊沿線行經伯德揚斯克、曼古什(Mangush)、托卡馬克(tokamak)、瓦西利夫卡(Vasylivka)、卡米揚斯克(kamyanske)等城鎮,最後抵達札波羅熱。此外,親俄分離主義份子掌控的盧甘斯克州魯別日諾耶(Rubizhne),也會開闢一條人道走廊至頓內茨克州巴赫姆特(Bakhmut)。

馬立波撤離行動 剩細節敲定

烏國總統澤倫斯基顧問阿列斯托維奇(Oleksiy Arestovych)二日表示,烏俄雙方日前在土耳其談判中對平民撤離達成共識,這兩天應該可以聽到馬立波難民順利撤離的好消息。

與此同時,國際紅十字會團隊一日原定前往馬立波,協助難民撤離,最終因安全考量被迫返回札波羅熱,但他們二日將再次嘗試前往救援。該會指出,馬立波撤離行動獲得烏俄雙方同意,但還在敲定主要細節。

烏境內648萬人流離失所

聯合國難民署(UNHCR)一日表示,自俄國二月廿四日侵烏以來,已有近四一四萬烏國民眾逃往國外,女性和孩童佔九成。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則指出,截至三月中烏國境內已多達近六四八萬人流離失所。

*砲火重創古蹟、教堂 烏135文化遺產受損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一日指出,俄羅斯二月廿四日進犯烏克蘭以來,光是烏國北部和東部,受損的古蹟、宗教建築、博物館已至少累計五十三個,包括廿九處宗教場所、十六處歷史建築、四處博物館、四處紀念碑,尚不含圍困近一個月至今的南部港口城市馬立波、俄軍已攻佔的赫爾松市數據。

至於所在地點,包括位於烏東哈爾科夫州的十二處遭遇俄軍砲火重創,教堂或較近代的文化遺產皆受波及;基輔首都、位於烏北的古蹟重鎮切爾尼戈夫州也各有五個。烏國境內的世界遺產,雖尚未接獲相關受損回報,但UNESCO特別擔心計畫申遺且已在《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之列的烏北歷史中心切爾尼戈夫處境。UNESCO文化助理秘書長拉米雷斯表示,烏國人道與文化遺產處境皆令人擔憂,「人類遺產正處於險境」。

UNESCO上月矢言加強保護烏國瀕危的文化遺產,曾特立「藍盾」標示重要性。UNESCO秘書長阿祖萊十七日曾致信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提醒:俄國為一九五四年《關於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海牙公約》簽署國,於戰亂期間也有保護文物的義務,俄國隨後回覆道,明白義務且「致力」遵守。

另據烏國文化部一日發布的數據,俄軍對烏國文化遺產犯行多達一三五起,包括摧毀哈爾科夫一處納粹大屠殺博物館、基輔州一處歷史博物館及轟炸馬立波一處劇院。

*烏俄進入消耗戰 都有信心打勝仗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動進入第五週後,俄軍開始採取「以退為進」策略,撤出基輔等北部據地後,再重新投入東部頓巴斯地區。華爾街日報一日分析,從俄軍集中部署頓巴斯,以及烏軍近日首度越境攻擊俄國儲油槽來看,雙方顯然都相信自己最終能獲勝,這使得短期內和談成功的機率降低。然而,戰事延長意味必須籌資、召集部隊、取得武器,對雙方都將是巨大考驗。

俄軍短期難以重新部署
分析指出,俄軍改變策略企圖控制頓巴斯後,可將火力集中較短的戰線、縮短補給線,並降低空中支援難度,同時也能全力圍攻駐守頓巴斯的部分烏軍最強單位。不過,專家認為,俄軍某些最強單位在攻佔基輔等北方城市期間受到重創,短期內難以重新部署。

烏國前國防部長扎霍羅德紐克認為,儘管俄國人口多達一.四五億,遠勝烏國三千七百萬人口,但「人員欠缺訓練是大問題」,「他們現在的能力滿足不了戰略」。

打傳統戰 烏要靠西方支援
對此,俄國準備調派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爭議領土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和喬治亞分離主義地區南奧賽提亞的駐軍,同時也徵召義務役,但後者屢傳抗命。前俄情報官員斯特列爾科夫指出,由於軍事計畫執行效果不佳,撤出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是必要的,尤其植被開始生長,烏軍更好藏匿發動襲擊,「我們需要部隊,戰爭會打很久」。

在烏國方面,雖然俄軍撤離基輔後,烏軍能以更短距離輸送防禦資源到頓巴斯,但這也意味烏軍需要更多重型武器,包括坦克、砲彈等,來應付戰事。扎霍羅德紐克認為,如果西方夥伴繼續支援,「我們有能力撐得比俄國久」。西方陣營原先都假設烏軍會迅速敗退,戰事將進入游擊戰,而支援刺針、標槍和輕型反坦克武器(NLAW)等可由單人操作的軍備,但烏軍實際上是在打一場動用戰機、攻擊直升機、長程火砲、坦克和防空設備的傳統戰爭,但這部分武器一直未受西方支援。所幸,英國等卅五國已允諾將提供這類軍備。

*美首援烏克蘭「蘇聯製坦克」

美國政府與媒體一日指出,華府正多方加碼軍援烏克蘭,包括首度協助將蘇聯製坦克轉交烏國、提供防範俄羅斯發動化武攻擊的相關防護設備,以及再提供價值三億美元(約台幣八十六億元)、包括攻擊式無人機在內的各種軍備。

紐約時報一日引述不具名官員的話報導,拜登政府很快就會以仲介之姿與盟國合作,將烏國部隊熟悉如何操作的蘇聯製坦克轉交給烏國,以支援烏軍在東部頓巴斯地區對抗俄軍。此舉被視為回應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呼籲西方國家軍援的要求,也是美國在烏俄戰中首度協助轉送坦克給烏國,顯示已歷時五週的這場戰爭可能將進入新層面。但目前並不清楚會轉交的坦克數量,以及從哪國送出。

還加碼援助86億軍備、醫療物資
同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再對烏國提供三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雷射導引火箭系統、外號「彈簧刀」的小型戰術無人機、彈藥、夜視儀、戰術安全溝通系統、醫療物資與備品。國防部發言人柯比指出,此決定凸顯美國對烏國主權及領土完整的堅定承諾,以支持烏國抵抗俄羅斯選擇開戰的英勇之舉。美國此前已就俄羅斯入侵而提供烏國十六億美元的援助。

至於白宮發言人莎琪也證實,美國確實正提供烏國包括防毒面具與防護衣等救命設備,以防範俄羅斯動用生化武器攻擊烏國。

取消洲際彈道飛彈試射 避免誤判
此外,美國空軍一日宣布,已決定取消原定今年稍後舉行的LGM-30G義勇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Minuteman III)的試射,理由為降低美俄核武緊張局勢,以避免誤判。俄羅斯二月底宣布核武部隊進入高度警戒時,美國隨即在三月二日以同樣理由宣布「延後」此一試射,如今則是直接取消。

*徵兵13萬不用上前線 俄役男不信

隨著俄軍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攻勢停滯不前,許多屆齡的俄羅斯役男愈來愈擔心被送上戰場,一日起的年度春季徵兵更加劇此一恐懼。這次徵兵將徵召超過十三萬名役男服一年兵役,儘管軍方保證不會把義務役新兵送上前線打仗,然此說卻備受質疑,因為九○年代與兩千年初曾有數以千計菜鳥義務役命喪車臣,許多俄羅斯人迄今仍記憶猶新。

據美聯社報導,即將畢業的廿二歲役男弗拉迪斯拉夫說,他才不信當局說不會把義務役新兵送去打仗的說法;廿五歲的資訊專家狄米崔直言,當局說不打烏克蘭說了好幾個月,他憑什麼相信政府保證義務役不會被送上戰場?所有十八到廿七歲的俄羅斯男性都得服一年兵役,但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莫斯科與其他大城的役男,會以健康或大學延畢等理由逃避兵役;狄米崔雖已以醫療理由得以延召,但仍擔心會突然撤銷延召。

100名義務役被迫上戰場 僅4人生還
即便俄國當局宣稱義務役新兵並未參與入侵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以及稍後改稱義務役是被「誤送」去打仗、被俘役男是補給兵而非上前線作戰,但愈來愈多俄羅斯人出面打臉,包括役男之母宣稱在網路上的被俘俄兵影片中認出服兵役的兒子,以及國會議員踢爆有一整連一百名義務役被迫簽字同意上戰場,最後僅四人生還。

為現代化軍隊與改善備戰,克里姆林宮近年來一直致力增加義務役轉簽志願役的比例,約一百萬部隊中有超過四十萬人是志願役,其中包括近十五萬名步兵;倘若烏俄戰爭持續延宕,此等人數恐不足以維持軍事任務;克宮最後恐面臨艱難的二選一,即若非以有限兵源繼續作戰與任由進攻停滯不前,就是甘冒眾怒擴大徵兵充員,但卻恐助長反徵兵情緒與導致政情動盪。當年俄國出兵車臣時就曾出現類似情況。

*不滿西方制裁 俄退出國際太空站

俄羅斯航太公司總裁羅戈津二日透過推特宣布,俄國退出原由美國航太總署、俄羅斯航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太空總署和歐洲太空總署合作運轉的國際太空站(ISS)和其他聯合太空計畫。他強調,只有西方國家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才有可能恢復太空合作。

俄國二月廿四日進犯烏克蘭以來,俄國與其他航太機構合作的發射等計畫一一取消,ISS是唯一留存的國際太空合作計畫。羅戈津上月曾以確保ISS順暢運行所需為由,要求國際各航太機構月底前解除俄國夥伴及太空相關企業的制裁;但各方皆無意解除對俄禁令,惟承諾確保ISS運作。

俄羅斯負責ISS關鍵組件推進系統的維護,確保太空站能在軌道中運行,不會墜入地球。羅戈津強調,各方堅持制裁俄國,是俄國終止合作的罪魁禍首,聲稱制裁措施干擾ISS運作,最終恐導致ISS「掉進海裡或地面」。他自詡對俄國對ISS安全有根本重要性,呼籲五方「恢復正常關係」、「完全地無條件解除非法制裁」。

(自由時報)
--
*美烏:俄軍已撤出基輔近郊機場

俄國自上月卅日宣稱要大幅減少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周邊的軍事活動後,最新衛星影像顯示,基輔近郊原遭占領的安托諾夫機場已不見俄軍蹤影。

美國太空科技公司「馬薩爾科技」隔天釋出的最新衛星影像顯示,俄軍似已離開位於基輔西北方約廿八公里的安托諾夫機場。俄軍上月廿四日開戰時就占領此處,在軍用車輛與砲兵陣地周圍建造土堤,但現在該處已見不到俄軍。

美國國防部官員認為俄軍已離開該座機場。烏克蘭官方稱俄軍撤離基輔周圍。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二日談到俄烏戰爭時表示,有當權者挑起並釀成衝突,是開戰以來教宗首度婉轉批評俄國總統普亭。至於是否會應澤倫斯基邀請訪問烏克蘭,教宗回應「正考慮中」。

哈薩克總統辦公室指出,俄國總統普亭二日與哈薩克總統托卡葉夫通電話,普亭說明目前俄烏和談進展,並稱簽署協議讓烏克蘭成為中立且零核武國家至關重要。

歐洲議會議長梅特索拉一日造訪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承諾歐盟將提供更多援助。梅特索拉在推特上傳她和澤倫斯基握手照片,寫道:「勇氣,力量,堅持。」

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一日指控烏克蘭派兩架攻擊直升機低空潛飛進入俄國貝爾哥羅德市,炸毀當地一處儲油設施。

華盛頓郵報報導,烏國國防部官員一度未證實也未否認派機攻擊俄國儲油庫,還暗示可能是俄方自己搞烏龍,甚至是俄國直升機飛行員拒絕進入烏境而為。但隨後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長丹尼洛夫駁斥俄國指控,稱俄國應該先釐清自己境內發生什麼事。

許多軍事及情報官員指出,俄境儲油庫遭攻擊,是烏國派兩架Mi-24攻擊直升機低空進入,發射火箭攻擊油槽,造成巨大爆炸,再引發燃料起火;直升機接下來再低空離開,俄方指稱兩名油庫工人受傷,幸無性命危險。

貝爾哥羅德州長格拉德科夫立即斷言,攻擊是烏軍所為。

俄境儲油設施爆炸事件若證實真是烏國所為,顯示烏軍採取大膽、高風險行動,由大致守勢轉變為直接攻擊俄國境內,時間點又逢俄軍已露疲態的關鍵時刻。

英國國防部在每日情報簡報中指出,貝爾哥羅德油槽爆炸,加上上周俄軍彈藥庫發生爆炸,恐削弱俄軍攻勢。俄軍補給線本就吃緊,短期可能更添壓力。英方指出,正包圍烏國第二大城哈爾科夫的俄軍恐怕更受影響。

*助烏反擊 美將轉交蘇聯製戰車給烏

美國官員一日說,美方將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與盟國合作把一些前蘇聯製造的戰車轉交給烏克蘭,以協助烏克蘭防禦烏東頓巴斯地區。

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俄羅斯於二月廿四日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拜登政府首度同意擔任中間人協助轉交戰車給烏克蘭。不願具名的美方官員說,這批戰車將讓烏克蘭得以在頓巴斯地區對俄軍執行遠程砲擊,但美方不願說明戰車數量或由哪些國家提供。

這批戰車一旦運抵烏克蘭,將是俄烏戰爭進入新階段的又一信號。俄方官員本周稍早說,俄軍將把重點放在烏克蘭東部,西方官員認為克宮宣布的軍事戰略調整,是為鞏固在烏克蘭境內已取得的戰果及擴大烏東攻勢,作為後續談判籌碼。

澤倫斯基日前呼籲北約組織成員國,除反戰車和防空武器外,應再提供戰車和戰機。西方國家轉交給烏克蘭的武器,主要是前述兩類。澤倫斯基認為西方國家支援武器的速度太慢,他特別強調需要戰車。

美國如今同意轉交戰車,但戰機部分仍未鬆口。先前波蘭表明願意將手上廿多架烏克蘭飛行員慣用的米格機交給美國轉交烏克蘭,但美國因擔心捲入戰爭而拒絕。

紐時認為,拜登政府先前煞費苦心把援烏軍備稱為防禦性武器,也大多提供較小型的人員攜帶式武器,但隨戰事延燒,防禦性武器的定義也變得寬鬆。

華爾街日報此前披露,美國打算將一批幾十年前秘密取得、用於研究的蘇聯製SA-八短程戰術防空飛彈交給烏克蘭抗敵。有軍事專家認為,在諸如戰車、野戰防空飛彈等較大型武器上,不排除美國怕在戰場上被俄軍擄獲,才寧願費工張羅前蘇聯製武器,也不願直接提供美製系統。

*挺烏克蘭 台俄關係怎拿捏

俄羅斯二月廿四日入侵烏克蘭,蔡政府隔天即宣布參與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台灣內部對此意見分歧,雖贊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卻憂心損及台俄關係,美方學者則認為,台灣有加入國際制裁行列的理由。

曾任駐白俄羅斯代表、駐俄羅斯副代表的姜書益受訪時指出,俄羅斯對台重要性較大,在台設處,對台友善,就他曾與烏克蘭交涉經驗,烏克蘭對台並不友善。姜書益認為,我方可以表達遺憾,但沒必要強出頭,俄並沒有得罪台灣,台灣沒必要涉入大國衝突。

民眾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趙麟表示,台俄關係還不錯,反而烏克蘭對台灣並不友好,且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趙麟說,政府作法完全是為討好美國。

移民署統計,目前有二○五名烏克蘭人在台灣,在台俄羅斯人則有六三七人,俄人在台人數是烏克蘭人三倍,其中,俄籍商務人士與工程師在台有六十七人,學生有一六六人,烏克蘭籍商務、工程師人數只有個位數,學生廿八人。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說,烏克蘭對台灣是不友好,問題是民進黨政府要讓美國感覺忠誠,贏得美國支持。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日前在研討會提醒,未來兩岸互動上,俄羅斯有一定的角色,至少不要讓俄國完全傾向中方,對俄關係要細膩拿捏。

但是美方人士想法不同,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副處長葛天豪表示,北京拒絕制裁俄羅斯,台灣一定要與北京不一樣;若台灣遭受中方軍事威脅,需要大國援助,西方領導人會記得台灣現在的所作所為。

*俄烏戰啟示…美關切我軍備 評估承受第一擊能力

俄烏戰事爆發不久,美國總統拜登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台,成員皆為國安、國防背景,據轉述,美國代表團關切台灣軍備、兵制等問題,與會人士解讀,俄烏開戰後,美國更重視台灣防衛能力,對蔡政府的期望更高。台美已成立專案,針對國軍指管通情系統抗炸、防爆、反制能力,派遣專案小組人員前往各地下指揮所展開實況體檢,評估承受「第一擊」的能力。

熟悉台美事務的人士指出,美國長期關切台灣現役與後備軍力,建議台灣檢視人力,投資不對稱作戰能力等。據悉,烏克蘭危機後,美方看好蔡總統第二任可像開放美豬一樣,以政治力解決兵役問題。

民進黨人士指出,美國近年一再提醒台灣必須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我方去年底掛牌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就是增強台灣整體防禦作戰能力的一環,未來台美將透過雙方互訪及小部隊駐訓等,汲取美方後備部隊建軍經驗。軍方透露,因應俄烏之戰,美台間已展開國軍部隊體檢。

知情人士表示,蔡英文總統在強化國防戰力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延長役期外,後備軍人要扮演什麼角色?由誰負責?隸屬哪個指揮系統?如新加坡和以色列,具有強悍的後備力量,堪為台灣之師。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告訴本報,若北京攻台,相信美、日會援助台灣,但台灣要有抵抗與擊退入侵能力,可學習以色列,讓民防直接發揮作用。韓儒伯建議,把更多責任放在年輕人身上,擴大徵兵,還要有年度培訓,保持適齡公民能為國服務。

日前訪台的美代表團成員、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日前在一場華府智庫研討會分享訪台心得指出,烏克蘭人英勇抗敵,凸顯不對稱戰力的重要性;他認為蔡政府和台灣民眾已經吸收烏克蘭經驗,願強化不對稱戰力。

知情人士表示,美方看到台灣展現更急迫的態度,要增加不對稱戰力武器,及發展後備戰略。

軍事專家指出,俄烏打的是不對等陸戰,與台海是海空優先的防衛作戰,兩者差異頗大。但因應作戰進程的壓縮,國軍過去步步為營的接戰順序,戰術上恐怕必須面臨壓縮調整。

*新聞眼/「不必戰」比「不避戰」更好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灣至少學到一課,就是戰爭離我們並不遠。

美國關切台灣戰力之外,也憂慮台灣自我防衛決心不足。美方不解,軍事威脅就在眼前,台灣社會仍缺乏緊迫感,總覺得戰爭很遠,甚至許多人認為若發生衝突,美國、日本等友好國家一定會出手救台灣。

但自俄烏開戰,台灣社會出現變化,近期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願為保衛台灣而戰,也支持延長義務役期,約四成民眾認為美國會在兩岸發生戰爭時出兵協助,較過去民調低,顯示民眾對美出兵助台信心降。

美國採取「戰略模糊」,不明確承諾出兵協防台灣,就是為避免兩岸任一方冒進的政治或軍事行動;若明確承諾,恐造成台灣過度依賴美國防衛台海。

烏克蘭危機某種程度為台灣帶來改變的契機,台灣不再對美國出兵協防過度有信心,而是願意提升自衛能力,政府也有機會順著「高度民意支持」推動過去較不討好的改革,例如兵制。

一位美國國防部前官員曾說,台灣從義務役改為志願役,卻沒有向台灣年輕人傳遞正確的訊息,即從軍的價值。

看著烏克蘭人民抗俄逾一個月,台灣應自問:我們有沒有如此決心與能力?

執政黨也可能為選舉持續打「抗中保台」牌,但要知道,若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將使戰爭風險增加。

國防部長邱國正曾說,國軍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台灣肯定要備戰,但若領導人能運用智慧維持兩岸和平穩定,「不必戰」比「不避戰」更符合台灣人民利益。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