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掃雷 烏軍光復「大基輔」
俄軍續攻烏南 炸毀敖德薩煉油廠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Hanna Maliar)二日表示,在俄羅斯軍隊從烏國首都基輔附近的重要城鎮撤離後,烏軍已收復基輔州的伊爾平、布查、戈斯托梅利(Gostomel,或拼成Hostomel霍斯托梅爾)等「整個基輔地區」。在此同時,有「黑海珍珠」美譽的烏國戰略港市敖德薩,三日遭俄軍空襲;俄國國防部聲稱,發射海基及空射飛彈摧毀當地一座煉油廠與三座燃料儲存設施。
靠近烏克蘭國界的俄羅斯貝爾哥羅德市(Belgorod)三日傳出爆炸巨響,爆炸成因不明。俄方數日前才指控烏軍空襲當地一座燃料庫,但烏方否認。
伊爾平等三個位於基輔市西北方的城鎮,已遭嚴重摧毀;當局表示,伊爾平至少兩百人死亡。在烏軍收復伊爾平後,已拆除六四三個爆裂物,烏軍工兵二日還在努力排雷。烏軍傘兵部隊三日則重新控制車諾比核電廠附近因一九八六年核災而杳無人煙的「鬼鎮」普里雅特(Pripyat),插上烏國國旗。
俄軍殺平民 歐盟將祭新制裁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三日表示,基輔市郊布哈鎮許多平民遇害,是遭俄軍「蓄意屠殺」。各國紛紛譴責俄軍暴行,歐盟揚言將對俄國祭出新的制裁行動。
俄國國防部說,在敖德薩鎖定前述關鍵設施的空襲,係因其燃料供給在烏南造船重鎮尼古拉耶夫方向的一批烏軍。烏軍南部地區指揮部聲明說,攻擊並未造成傷亡,俄軍正遂行攻擊烏國敏感基礎設施的「狡詐戰術」。烏國內政部顧問吉拉成柯(Anton Gerashchenko)說,三日的攻擊造成部分地區發生火災,部分飛彈被烏國飛彈防禦系統擊落。
英反艦飛彈 擬供烏國使用
歷史名城敖德薩係黑海最大港,也是烏國海軍主要基地。俄軍鎖定敖德薩的目的,是試圖建立一條陸地走廊,通往摩爾多瓦共和國說俄語並有俄軍駐紮的分離獨立區外聶斯特(Transdniestria)。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和「每日郵報」三日報導,英國首相強森表示,由於烏軍已配備英國提供的反坦克武器,他也有意將反艦飛彈提供給烏國海軍使用,助其守住敖德薩。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已請英方提供英國海軍使用的「魚叉」(Harpoon)飛彈等反艦武器。
「德國之聲」(DW)三日報導,烏俄互指對方在黑海佈放水雷;俄軍估計,烏方佈放約三七○枚,但烏方否認。土耳其海軍此前亦摧毀若干漂浮的水雷,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航道一度禁航。
此外,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前進烏國東南部危城馬立波撤離平民的車隊,二日無功而返。聯合國難民署(UNHCR)最新統計,過去五週已有近四二○萬名烏克蘭人逃離家園,其中婦孺佔九十%,近六十%集中在波蘭。
*倖存者控俄軍 抓小孩當坦克肉盾
行刑式槍決平民 布查逾300人喪命
烏克蘭軍隊陸續收復首都基輔近郊失土,當地遭俄軍蹂躪的慘況陸續曝光,基輔郊區城鎮布查(Bucha)更傳出俄軍行刑式槍決平民,屍橫遍野,至少三百人喪命;倖存者還指控,俄軍撤離時將兒童置於坦克前方做為「肉盾」。不過,烏克蘭人也透過一切手段抵抗侵略,包括在食物和酒裡下毒,誅殺俄軍。
食物、酒裡下毒 烏人反殺俄軍
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二日透過Telegram發文指出,在烏東哈爾科夫州的伊久姆(Izium),當地居民以毒餡餅「招待」俄羅斯聯邦第三摩托化步兵師官兵,造成兩名士兵死亡、廿八人被送往加護病房,該師另有約五百人因不明原因嚴重酒精中毒住院。俄軍將這些病例歸咎於所謂的「非戰鬥損失」,但烏國媒體紛紛盛讚,「神奇餡餅與奪命伏特加」為國立功。
位於基輔西北郊的布查,放眼望去至少廿人陳屍街頭。鎮長費德魯克(Anatoliy Fedoruk)告訴「法新社」,在取回控制權後發現一處至少埋有二八○人的亂葬坑,「所有人都是由後腦勺被槍殺」,即遭到行刑式槍決,甚至還有一名十四歲男孩也曝屍其中。
烏克蘭國防部三日發佈一段影片,顯示三具身穿便服的民眾陳屍在布查街頭,其中一具屍體的雙手遭白繃帶反綁在身後。烏國國防部在公布影片的推文中說:「當地平民被任意處決,有些人雙手被反綁在背後」,宛如一九九五年波士尼亞內戰期間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翻版。
烏國國防部也公開照片,顯示基輔外圍廿公里處的一座公路上覆蓋一條棕色毯子,據稱毯子下方有四到五具全裸女性遺體,指控俄軍試圖焚毀平民遺體。
英國「衛報」引述目擊者說法報導,俄軍在撤離布查時,將兒童置於坦克前方當做「肉盾」,以免遭到攻擊。據報導,基輔以北約一六○公里的城市切爾尼戈夫(Chernihiv)先前遭俄軍圍困時,也出現這類殘忍畫面。在全烏各地衝突地區,也傳出兒童被劫持為人質,以確保當地人不會將俄軍行動座標提供給烏軍。
*不姑息「俄」霸 歐洲多國擬棄中立
芬蘭、瑞典 傾向加入北約
英國金融時報三日報導,烏克蘭戰爭已在歐洲引發中立地位存廢的論戰,除了輿論逐漸不支持中立,各國政府也開始檢視是否放棄此一長期立場:冷戰時期保持中立的芬蘭與瑞典,已傾向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憲法載明永久中立的奧地利表態,願意加入歐盟快速反應部隊;以中立為外交基石的愛爾蘭與瑞士,則配合制裁俄羅斯。
近半愛爾蘭人︰中立已過時
歐洲有六個中立國,除前述五國外,還有三分之二民眾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兩週的民調中堅持中立的馬爾他。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民調顯示,歐洲中立國的輿論已有所轉變,芬蘭與瑞典首度有絕大部分人支持加入北約;四十八%愛爾蘭人支持成為北約一員,還有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愛爾蘭長達八十年的中立立場已過時。
馬爾他、瑞士與奧地利雖不考慮改變中立,但瑞士配合歐盟制裁俄羅斯,奧地利與愛爾蘭則表示,願加入干預國際危機的歐盟快速反應部隊。
相較之下,顧忌反戰輿論與國內右翼勢力的政治領袖,對是否維持中立則態度審慎。愛爾蘭外交部長兼國防部長柯伏尼(Simon Coveney)直言,愛爾蘭不可能在近期內加入北約,但呼籲對愛爾蘭的安全立場進行「根本性反思」,指稱愛爾蘭在「道德上、道義上或政治上」並非保持中立。既非北約成員也沒加入歐盟的瑞士,也因中立與否陷入兩難;總統凱西斯(Ignazio Cassis)雖曾強調「絕對不會」放棄中立,但做為俄國寡頭海外金庫的瑞士已配合歐盟制裁俄羅斯,因此遭極右派民粹政黨「瑞士人民黨」(SVP)痛批形同參戰。
歐盟成員奧地利自一九五○年代起便與俄國友好,但配合制裁俄國也激怒國內反對派民粹政黨,疾呼奧地利應堅守中立,包括退出制裁與反對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國會發表視訊演說。
至於鄰近俄羅斯的芬蘭與瑞典,在是否保持中立上顯然有更大急迫感。這兩個定期與北約舉行聯合演習的國家認為,其中立性在一九九五年加入歐盟時便已告終,目前正檢討其中立立場,並可能今年申請加入北約。莫斯科已揚言這兩國若加入北約,將面臨「嚴重的軍事與政治後果」。
*歐洲第一槍 波海3國拒用俄天然氣
美方︰會有更多國家制裁俄國、不放鬆對中科技出口管制
立陶宛能源部二日表示,立陶宛將不再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來滿足國內需求,成為歐洲首個擺脫俄國供應、確保能源獨立的國家。拉脫維亞天然氣輸送和儲存營運商Conexus Baltic Grid執行長巴里斯(Uldis Bariss)隨後指出,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將跟進立陶宛,本月一日起不再進口俄國天然氣。
立陶宛能源部發布聲明表示,立陶宛國內使用的天然氣,都將透過克萊佩德港(Klaipeda)的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來進口。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二日亦在推特發文指出,從本月開始,立陶宛將不再有俄國天然氣,斷絕與「侵略者」的能源關係,「如果我們做得到,歐洲其他國家也能做得到」。
克萊佩德港名為「獨立」(Independence)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於二○一四年啟用,目的就是為了終結俄國壟斷供氣的局面,當時的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e)形容,俄國壟斷供氣對該國構成「生存威脅」。立陶宛能源部還指出,俄國最近要求購買天然氣必須以盧布付款,不靠俄國供應天然氣,意味著立陶宛不受俄國要求約束。
巴里斯二日對拉脫維亞廣播電台表示,四月一日開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將不再進口俄國天然氣,目前儲存在拉脫維亞地下的天然氣儲備,將為上述波羅的海三國提供服務。
俄國總統普廷在三月三十一日簽署命令,「不友好國家」若要購買俄國天然氣,必須在俄國的銀行開設盧布帳戶,並從本月一日起透過這些帳戶支付天然氣費用,若不按此付款,所有現存合約都將終止。不過德、法、波蘭等國都已拒絕。
而為了降低對俄國能源的依賴,歐盟各成員國三月達成共識,將委託歐盟共同採購天然氣,除了可壓低價格,更可藉由共同合約,讓能源供應的來源多樣化。
此外,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肯德勒(Thea Kendler)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表示,接下來可能有更多國家加入美國領導的制裁俄國行列,並強調美國不會放鬆對中國的科技出口管制。
*「澤普會」談停戰?俄︰言之過早
與俄羅斯談判的烏克蘭首席代表阿拉哈米亞(David Arakhamia)二日暗示停戰有望,聲稱莫斯科當局已「口頭」同意烏方的主要提案,和平條約草案進展順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俄羅斯總統普廷可能會在土耳其會面協商;但俄國首席談判代表梅丁思基(Vladimir Medinsky)三日卻潑冷水說,停戰的元首高峰會還言之過早。
阿拉哈米亞在接受烏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澤普會「很有可能」在土耳其登場;土國總統艾多根曾致電澤倫斯基與普廷,表示願意促成兩人會面;澤普會的日期與地點未定,但據信應該是土國首都安卡拉或最大城伊斯坦堡。至於談判內容,阿拉哈米亞說,除了二○一四年遭俄國併吞的克里米亞,俄方已做出正式答覆,接受烏方立場;儘管並無正式書面確認,但俄方已在口頭上做出承諾。
阿拉哈米亞還說,俄方同意就烏克蘭中立立場舉行公投,是結束戰爭的唯一辦法。在被問到若烏克蘭中立公投未過的後果時,阿拉哈米亞說,不是重新開戰,就是重新談判。
然而,俄方首席談判代表梅丁思基三日透過Telegram聲稱,雙方就停戰舉行高峰會還言之過早;烏方在有關中立與非核地位的相關問題上已更為務實,但在克里米亞和烏東頓巴斯地區問題上並未取得任何進展,因此他不認同烏國談判代表在普澤會上的「樂觀看法」。梅丁思基還說,俄方對克里米亞與頓巴斯的立場「維持不變」,雙方四日將繼續以視訊方式進行談判。
俄前官員︰普廷撐不了太久
另一方面,前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米洛夫(Vladimir Milov)二日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普廷目前雖仍大權在握,但可能撐不了太久,也許數週或數月;愈來愈多體制內的人會開始質疑普廷的所作所為,一般民眾也會不滿經濟情勢惡化與戰爭的龐大損失,菁英階層則將質疑國家的方向,以及普廷是否是正確的領導人。
(自由時報)
--
*俄軍一邊撤離基輔 一邊埋地雷
烏克蘭當局二日表示,烏軍已收復首都基輔全區,但俄軍一邊撤離基輔郊區,一邊在民宅和屍首周遭埋下地雷。另外,烏克蘭西南部黑海沿岸戰略港市敖德薩三日早晨遭遇空襲。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二日在臉書寫道,俄軍從基輔附近若干主要城鎮撤退後,烏克蘭已重新掌控「整個基輔地區」,基輔附近城鎮伊爾平、布查、戈斯托梅利和整個基輔地區「已從入侵者手中解放」。
烏克蘭武裝部隊參謀總部二日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俄軍的空襲和飛彈攻擊強度已減弱,俄國持續自烏克蘭北部撤離部隊。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二日透過影片提醒國民,俄軍邊撤邊埋地雷,試圖在基輔城外製造「一場徹底的災難」。他說:「俄軍在整個區域埋下地雷,埋藏地點遍及民宅、設備和屍首周遭,還設下很多絆網等觸發機制和其他危險。」
澤倫斯基呼籲國民,「待軍方清除地雷並確保不會再有新一波空襲後,再行外出」,同時感概「即便收復失土,也不可能回歸往昔日常生活」。
布查鎮長表示,鎮上屍體橫陳,二百八十名死者長眠亂葬崗。烏克蘭國防部表示,布查當地的狀況提供證據,顯示俄軍在當地處決平民,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呼籲立刻展開調查。俄國國防部則稱這是假訊息,但是承認上周已從當地撤離。
烏軍先前表示,俄國部隊從基輔周遭撤離並減少切爾尼戈夫等北部地區的軍力部署,似乎準備全力攻擊烏東和南部地區。
在烏克蘭南部,敖德薩三日早晨遭空襲。烏克蘭內政部顧問赫拉先科在自己的Telegram帳號寫道:「敖德薩被空襲。部分區域傳出火警。防空單位擊落一些飛彈。」
敖德薩的法新社記者在當地時間上午六時左右聽見爆炸聲響,隨後升起至少三股濃煙,可以看到一處似是工業區的地方冒出火光。遇襲地點附近一名軍人說,可能是火箭或飛彈攻擊。
俄軍從烏克蘭北方撤離後,留下大量被摧毀的俄軍坦克與裝甲車,公路已成為「戰車墳場」。基輔聯外道路以往車水馬龍,現在變成俄國坦克墳場,布滿燒焦的坦克和武裝運兵車,基輔周圍道路也在砲轟及槍林彈雨後柔腸寸斷。
*烏俄領導人將會晤?俄國否認
烏克蘭首席談判代表阿拉哈米亞二日表示,莫斯科當局已「口頭」同意烏克蘭的主要提案,升高終結戰爭和談有所進展的希望,而兩國領導人「最可能」會在土耳其會晤。不過俄羅斯代表三日表示談判情況仍不足以讓兩國領導人會面協商,四日將繼續透過視訊會議談判。
法新社報導,阿拉哈米亞告訴烏克蘭電視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的任何會晤,「最可能」會在土耳其登場。阿拉哈米亞說,雖然「無正式書面確認」,但俄方已「口頭」同意烏克蘭提出的和談條件。他說:「俄羅斯已針對所有立場提出正式答覆,即他們接受(烏克蘭的)那些立場,除了克里米亞議題以外。」
俄方要求烏克蘭必須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國,烏克蘭則提議就克里米亞地位設立十五年諮商期,但前提是雙方必須完全停火。
阿拉哈米亞發表此談話的時機,正值烏克蘭當局宣稱已重新掌控整個基輔地區。他強調,目前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時間和地點仍不明。
阿拉哈米亞表示,莫斯科已在談判中同意,針對烏克蘭中立地位舉辦公投「將會是擺脫此情勢的唯一途徑」。若烏克蘭人公投否決國家中立地位會有何後果,阿拉哈米亞說:「我們要不是恢復戰爭狀態,就是重返新談判。」
相較於烏方說法,俄國態度明顯保留。俄國首席談判代表梅丁思基表示,協議草案尚未準備好提交給最高層開會討論。
梅丁思基說,烏克蘭對和平談判開始展現務實態度,烏國已同意保持中立,不擁有核子武器,不加入軍事集團,並拒絕讓其他國家設置軍事基地。但他表示,在克里米亞和烏東頓巴斯問題上,雙方並未取得任何進展。
CNN報導,多位美國官員表示,根據美方情資,俄國已設定五月九日「勝利日」之前控制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和其他地區。勝利日是二戰納粹德國簽定對前蘇聯投降書生效日。
美國官員說,根據截聽的俄軍通訊,普亭希望勝利日前在烏東達成某種戰果,以便在勝利日舉辦凱旋閱兵。不過,在實際軍事部署方面,俄軍似乎仍準備在烏克蘭長期作戰。
(聯合報)
--
*立陶宛暫停自俄進口
在歐洲尋求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之際,立陶宛2日宣布,將不再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以滿足國內需求,成為歐洲第一個暫停自俄國進口天然氣的國家。
路透報導,立陶宛能源部2日發布聲明表示,立陶宛國內使用的所有天然氣,都將透過克萊佩德港(Klaipeda)的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進口天然氣。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也在推特發文宣告,「從本月起,立陶宛不會再有俄羅斯天然氣」,切斷與「與這個侵略者之間的能源聯繫」。
他還寫道:「如果我們能做到,歐洲其他地方也做得到。」立陶宛之前就宣布,不會允許任何的俄國LNG進口。
立陶宛能源部也指出,停止進口俄國天然氣,意味著將不會受到俄國最近要求用盧布付款購氣的影響。
克萊佩德港這座LNG接收站名為「獨立」(Independence),2014年啟用,目的就是為了終結俄國壟斷供氣的局面,時任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e)形容,這種情況對國家構成「生存威脅」。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