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220818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24669、中重症+111、死亡+33/新北+5073 北市又逾3000例

本土武肺昨新增二萬四六六九例,較上週三上升四.二%,新北市突破五千例,台北市也重回亞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預期全國本週疫情持平,但下週上升,北部會更多一點,且新染疫者絕大多數未曾確診。另外,境外移入新增二○四例。

疫情本週持平 下週上升
新增本土病例以五○七三例最多,其次是台北市三○五四例、台中市二九六六例、桃園市二七九三例、高雄市二○一五例、台南市一六六九例,其餘縣市低於千例。

中重症再度破百,新增一一一例,包含六十四例中症、四十七例重症。死亡新增卅三例,介於五十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卅二例具慢性病史、廿三例未打滿三劑疫苗。

針對下一波Omicron BA.5對各縣市造成的影響,王必勝說明,不只要檢視原先未感染人口百分比,還有疫苗接種率、人口稠密度、城鄉因素都會影響,但因台灣不大、交通便捷,各地染疫差異很小。

針對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到,八月染疫中重症及死亡率略升,王必勝表示,根據指揮中心觀察,目前沒有特別上升,會持續觀察與注意。

另外,有醫師引述英國研究分享除了「喉嚨痛」外,要小心「聲音沙啞」可能是感染BA.5。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該份研究主要蒐集去年到今年一月的染疫個案,分為感染Delta與Omicron,結果Omicron聲音沙啞比例高一點。

羅一鈞解釋,大概指Omicron約五至六成喉嚨痛、約四成咳嗽、三成多聲音沙啞,主要是因為病毒侵犯到咽喉,影響聲帶所致。但一般感冒也會出現聲音沙啞,不是蒐集感染的主要症狀,也不是特別需要注意的BA.2與BA.5不同之處,可能與Omicron有一點關係,但應該不會因為八、九月的新一波疫情導致出現更多聲音沙啞症狀。

今年本土累計四九一萬餘例,中重症二萬二五一三例,其中八六五三例死亡。

*首批幼兒輝瑞明到貨 最快下週開打/指揮中心預估月底掀BA.5疫情 呼籲快帶孩子打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天表示,我國採購COVID-19輝瑞幼兒疫苗,第一批確定十九日(週五)到貨,預計檢驗封緘七天,最快下週末提供給地方開打。指揮中心提醒,本土即將迎來武肺變異株Omicron BA.5疫情,呼籲家長快帶孩子打疫苗,就算染疫也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兒童重症增2例 累計170例
輝瑞幼兒疫苗將提供「六個月至四歲」幼童接種,需接種三劑,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至少四週,第二劑與第三劑間隔至少八週,建議以同一廠牌完成應接種劑次。

指揮中心統計,適用「六個月至五歲」的莫德納幼兒疫苗,昨天接種二三二八劑,共接種十三萬五九○九劑,涵蓋率十七.四%。

MIS-C達100例 81例沒打疫苗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公布新增兩例幼童重症,分別是一歲與三歲。目前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一七○例,其中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已累計一百例,幸無死亡個案。

羅一鈞補充,在一百例MIS-C中,六十二例五歲以下、卅八例六至十二歲,但僅十九人有接種疫苗。今年兒童、成人重症累計已達一萬○○四六例,突破萬例大關。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國內兒童MIS-C資料「太奇怪」,與國外數據差異大,推測可能與臨床診斷「寧錯勿漏」有關。他指出,國外較常出現MIS-C的年齡層落在八至十歲幼童,台灣卻是五歲以下佔多數。

醫師推測MIS-C過度診斷
「其實五歲以下幼兒感染後血小板偏低、肝指數升高等情形都很常見,不一定是新冠病毒引起」,他推測應是武肺確診病例多,臨床醫師在診斷與通報上較緊張,避免漏掉可能的個案,只要發現有相關症狀又曾經確診,就會以MIS-C個案通報。

黃玉成強調,MIS-C是否有過度診斷這問題並不大,因為小孩子沒事最重要,但目前系統是以發病時做通報,若後續出現哮吼等較嚴重的症狀,並不會另外補通報,如此反映出來的重症比例偏低,近期會與相關醫學會針對臨床診斷標準著手討論,讓數據更貼近實況。

發言人莊人祥回應,國內MIS-C五歲以下佔比較高,確實可能與臨床診斷上較謹慎有關。不過,國內六至十二歲疫苗涵蓋率較國外高,因此也可以看見該年齡層的MIS-C發生率較低,呼籲家長儘速帶家中幼童打疫苗。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2/08/18/94.jpg

*幼童疫苗 今還可預約接種

新北市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第一、二劑疫苗接種,第三期從昨日至今日上午九點至晚上六點開放預約,十九日至二十四日開放莫德納接種;第四期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上午九點至晚上六點開放預約,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開放莫德納、BNT接種。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天在防疫會議表示,面對國際間新冠病毒BA.5變異株疫情延燒,且校園開學日在即,新北市開放六個月至五歲幼兒接種第一劑、第二劑疫苗,鼓勵家長幫家中的小寶貝預約,其餘符合資格、尚未施打疫苗的民眾,也應盡快接種,提升自身保護力。

衛生局表示,新北市六個月至五歲幼童第一、二劑疫苗可至「新北市COVID-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登記,第四期除了莫德納疫苗,另配合中央配發時程,開放BNT預約接種,接種地點包括二一二家醫療院所、二十九家衛生所、中和環球購物中心、林口三井OUTLET接種站。

*不只清冠一號有效/基隆長庚發現 中藥抗疫多1帖藥方

中藥「清冠一號」治療COVID-19成效卓著,基隆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比起西醫常規治療,中西醫整合治療的死亡率較低、痊癒率較高,並發現含黃耆、黨參等藥材的中藥黃耆複方YQ1也可治療染疫重症,為抗疫再增一帖藥方。

中西醫整合治療 死亡率較低、痊癒率較高
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澤宏表示,研究團隊針對去年5至7月93位COVID-19住院患者分組研究,29位以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照64位以西醫常規治療,結果中西醫整合治療死亡率15.4%、痊癒率84.6%,對照組則分別為40%與60%,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是有潛力治療方向。

黃澤宏指出,COVID-19疾病進展分為四層次,包含輕度感冒症狀、中度肺炎、重度呼吸窘迫、嚴重呼吸衰竭。

西醫常規治療通常輕度是症狀用藥、中度使用經驗性抗生素,運用抗病毒藥像輝瑞的倍拉維、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重度與嚴重採用氧氣與呼吸器治療,用藥主要有抗病毒藥瑞德西韋、抗發炎藥達美松、免疫抑制劑安挺樂。

至於中西醫整合治療,輕度「外感表證」、中度「痰濕蘊肺」,可用清冠一號;重度「疫毒閉肺」、嚴重「內閉外脫」,則可用中藥黃耆複方YQ1。

黃澤宏說明,染疫往往會「太虛」,中藥黃耆複方YQ1強化固本,含有提升免疫的黃耆、黨參,還有抗發炎的桑葉、薄荷、菊花、桔梗,改善腸胃功能的白朮、藿香,調節平衡的桂枝、甘草,及其他成分。

黃澤宏指出,中藥黃耆複方YQ1藉由調控小分子核糖核酸抑制病毒複製,促進巨噬細胞的抗病毒作用,同時控制細胞內氧化壓力,調節細胞激素風暴。在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大鼠肺損傷模型中,展現出有效性,大鼠動脈血氧濃度、呼吸頻率、肺部形態顯著改善,並提高抗病毒能力。部分成果已獲國家新創獎。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強調,有些染疫病人因其他共病而有手術或其他治療需求,確診後復原期太長影響原來疾病治療,尤其心臟、骨科病人恐無法久等,中西醫整合治療可縮短加速康復是患者福音。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北部確診數上升 王必勝:估下周全台疫情升溫

昨新增二萬四六六九例本土個案、二○四例境外移入個案,另中重症一一一例、死亡卅三例。新北市個案再破五千例,達五○七三例,台北市也躍升至第二名、三○五四例。指揮官王必勝說,北部疫情正在上升,預期下周起整體疫情升溫,北部會升更多。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提醒,各縣市社區保護力不同,面對下波疫情,中部需嚴陣以待。如彰化縣累積感染率僅約一成八,但北部縣市均逾二成,「中南部下波疫情,恐比北部更嚴重。」

但王必勝說,疫情是否嚴重,與尚未感染人口百分比、疫苗施打率、人口稠密度等因素相關,台灣幅員不大,南北差異小。

昨中重症新增兩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分別為一歲和三歲男童,皆未接種疫苗。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目前百例MIS-C只有十九人接種過疫苗,提醒家長盡速帶幼童接種疫苗,尤其五歲以下兒童風險較高。

王必勝說,一二七萬劑BNT幼兒疫苗明抵台,等七天完成檢驗封緘,最快下周末開打。

另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全世界MIS-C以八到十歲孩子罹病機率較高,國內卻是五歲以下,研判為臨床醫師因緊張過度診斷,近期將與相關醫學會討論臨床診斷標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MIS-C已有通報定義,若醫界願協助讓定義更精確,指揮中心樂於採納並修改。

專家籲縮短第4劑間隔
此外,目前國內需滿五個月才能打第四劑,但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英國一項針對長照機構住民和工作人員的研究發現,第三劑接種八十四天後就無法有效預防感染,預防重症及死亡風險的效益也下降;且國外多篇針對年長者研究證實,接種第四劑疫苗可更有效預防症狀感染、重症及死亡,但目前我國長者第四劑施打率僅約三成上下。

陳秀熙建議,政府應提高第四劑打氣,如鼓勵長者接種副作用較小的Novavax疫苗,並應考慮縮短第四劑間隔至八到十二周。莊人祥說,將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進一步評估。

*後疫時代防流感 秋季記得打疫苗/陳書農(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最近兒童呼吸道感染問題多,除了新冠肺炎是首要考量,流感也開始跑出來了!在急診看到發燒的孩子,兩個鼻孔都要插著棒子,一邊做新冠快篩、另一邊做流感快篩。這讓人擔心其他病毒會重新來襲,勤洗手與戴口罩不能鬆懈外,秋後記得要接種流感疫苗。

今年六月一份法國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菌血症或是細菌性腦炎)、流感與支氣管炎(常是起因於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發生率大幅下降。法國學者推測,民眾普遍實施「非藥物介入措施」的成果。

實際針對15歲以下兒童進行研究後發現,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採取非藥物介入措施,可減少63%侵襲性肺炎鏈球菌、91%流感與74%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案例。

孩子們少生病,應該感到開心,但最近卻擔心,因為除了流感,腸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常規疫苗,近兩年這些病毒的感染也大幅減少,身體的免疫系統如果太久沒有接觸到特定的病原體,對這種病原體的免疫反應就會慢慢下降。

一旦新冠疫情退燒、防護措施鬆綁、其他病毒捲土重來時,問題就來了。大人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免疫力而被感染、產生症狀;雖然成人的症狀通常很輕微,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免疫力不足以形成「防護牆」阻隔疾病傳播。

但兒童被感染,會有較高比例發生支氣管炎合併呼吸衰竭、流感重症或腸病毒重症等,一旦孩子們沒有了防護牆,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免疫力避免感染或併發重症,如果其他病毒重新來襲,很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在後疫情時代的現在,最重要的防疫措施,還是勤洗手與戴好口罩。另外,流感疫苗也將於秋天開打,不管是符合規定的大人或是孩子,都要記得到醫院打疫苗。

WHO定義的「非藥物介入措施」:

•個人防護:手部衛生(勤洗手)、咳嗽禮節(咳嗽或打噴嚏時摀住口鼻)、正確地戴口罩。

•環境措施:定期清潔物體表面、其他措施。

•社交距離:接觸者追蹤、隔離有症狀者或接觸確診者、關閉學校或工作地域、工作場域防疫、避免群聚。

•旅遊措施:遵循政府旅遊建議、出入境檢疫、限制國內旅遊、關閉邊境。

產業篇

*疫情衝擊遊客銳減 新竹大降58.4%

今年上半年各縣市觀光遊憩據點遊客人次統計出爐。根據觀光局統計,全台遊憩據點遊客總人次為1.2億餘人次,相較去年同期小幅成長2.9%,但和疫情前相比,仍減少近3成。從各縣市來看,雙北、台中、雲林、新竹市、苗栗、宜蘭、台東、金門的遊客人次都較去年同期銳減,新竹減少幅度最大,遊客減幅高達58.4%。

觀光局長張錫聰說,國旅市場恢復得很快速,尤其現在是暑假,大家較有時間出遊,國旅補助進行中,最夯的自由行住宿補助已使用95萬房,預算使用率5成6,預估可使用到9月底前,經費用罄後就截止,觀光局會在經費用罄前兩周對外公告。

上半年景點遊客人次第一名為台南南鯤鯓代天府,遊客330萬餘人次,其次林口三井outlet318萬餘人次、北港朝天宮313萬人次、旗津風景區269萬餘人次、台中草悟道252萬餘人次、麗寶樂園227萬餘人次、松山文創234萬餘人次,以及陽明公園197萬餘人次等。

高雄旗津風景區去年一整年遊客僅272萬餘人次,今年明顯受惠台灣燈會在高雄,上半年遊客人次幾乎都快和去年整年差不多。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下半年有國旅補助加持,光是七月旅客住房量就超越疫情前業績,相當不容易,疫情每天都還有兩萬多例,國旅熱門,民眾已開始學習和疫情共存。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