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220821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21925、36死/疫情2年確診數逾502萬

武漢肺炎本土疫情病例數昨天稍微降低一些,增加二萬一九二五例,仍以新北市病例最多,高達四四八八例。從二○二○年疫情爆發至今,包含各種變異株、境外移入病例,我國累計已有五○二萬八九五例確診。昨天增加一一七例中重症病例、卅六人死亡。重症案例多三名兒童罹患MIS-C(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且仍有一名男童住院中。

重症病例年紀最小是一歲男童,上月廿四日快篩陽性未通報也未就醫,本月十五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十八日到急診就醫,診斷有皮疹、結膜炎等,經PCR陽性確診,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藥物治療後,已住進普通病房。

另外二例兒童重症個案分別為十一歲女童與十歲男童。女童在五月十五日確診,六月廿七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全身皮疹咳嗽,七月一日到急診就醫、血壓偏低,診斷疑似MIS-C住院,經免疫球蛋白治療後,七月十三日出院。

還有一名十歲男童也無慢性病史,五月廿六日確診、七月二日陸續出現發燒、嘔吐、腹瀉、胸悶、紅眼,七月八日因持續發燒到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血壓偏低,有腎炎、腸炎、腹水等,檢查有MIS-C等症狀住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好轉。

國內累積兒童重症共一七九例,包括腦炎廿七例,肺炎廿一例,心肌炎一例,敗血症三例,哮吼十例,家中死亡六例,MIS-C共一○八例,共病三例,其中廿七人死亡。

昨天新增卅六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四十多歲到九十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卅四例具慢性病史、廿三例未接種三劑武肺疫苗。最年輕死亡案例是一名四十多歲男性,有癌症病史,確診後有肺炎和癌症轉移不幸過世。

*催打兒童疫苗 35所校園將設接種站

暑期即將進入尾聲,由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Omicron病毒BA.5變異株恐在九月進入社區傳播高峰,為讓五至十一歲兒童在卅日開學前,儘速接種完整疫苗獲得保護力,高雄市預計於廿三日至廿六日四天,在卅五所校園設置接種站,不限原校學童皆可預約或隨到隨打。

23日至26日 不設原校皆可施打
教育局指出,校園接種站沒有限制只有該校學生才能接種,家長可視時間選擇到就近的學校帶孩子前往接種,因應開學,學校進行校園室內外的環境清消,同時盤點口罩、快篩試劑、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讓學生安心重返校園上課。

5至11歲兒童 開學前取得保護力
衛生局表示,市府在今天在捷運三多商圈站亦設有兒童疫苗接種站,上午提供五至十一歲的輝瑞兒童疫苗一、二劑,下午可為六至十一歲接種莫德納一、二劑,呼籲家長應儘快讓孩子施打完整疫苗,共同建構校園免疫防火牆,同時可有效降低兒童染疫住院、重症及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症狀。

澎湖單日確診數 再度百例以下
昨日澎湖縣公布新增九五起確診案件,單日再度確診下降至百例以下,累積確診一四六一○例,總計一三七八四人解除居家照護或出院。但再添一人確診病歿,總計澎湖確診死亡人數達廿五人。

*藍白追打採購合約 阿中:哪個國家公開疫苗價格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被競爭對手猛攻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採購合約,他昨日再三解釋並強調,台灣的國際處境受外力干擾特別多,合約處理要謹慎,顧好國際信譽,未來若有新藥或更有效的新疫苗出來,在國際競爭上才不會處於劣勢。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批評疫苗採購合約以「密件」封存卅年,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與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天接力再批,異口同聲說「全世界的疫苗採購價格是公開的」。

陳時中則反問「哪個國家公開?」藥物採購合約是不會這樣做的,公開的國家都會受到一定的相關抵制,只是大家沒有去了解後續的情況;尤其台灣受外力的干擾特別多,處理更要謹慎,國際的信譽要顧好。

台灣受到外力干擾多 處理要更謹慎
他說,很多藥品購買都有保密條件,疫苗更是如此,若無法確實遵守合約,未來若有新藥或更有效的新疫苗出來,在國際競爭購買就會處於劣勢的競爭地位,不可不慎。

蔣萬安則批評,採購疫苗跟總統蔡英文論文一樣,都是不能見人的機密,陳時中到底藏了多少貓膩。只有陳時中不敢告訴台灣民眾錢花到哪、花了多少?台北市民敢讓他管每年一千七百億元的預算嗎?

黃珊珊則說,有什麼東西是需要保密卅年?如果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為什麼要有機密?現在這些東西都是全世界公開的資訊,且疫苗已賣到不知道多少量、價錢也不是秘密,相信慈濟跟鴻海都有,有什麼好機密的?

陳時中表示資料沒有「封存」,在立法院召開過秘密會議,合約中該保密的遮起來後,非保密事項揭露給立委查閱。

*慢性嗅覺喪失 長新冠影響生活品質/王拔群(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

隨著數百萬台灣人感染了新冠肺炎(COVID-19),嗅覺喪失問題再度受到一般大眾的重視,過去作者曾瀏覽世界各國的文獻發現大約一半COVID-19的病人會有嗅覺喪失的情形發生。

嗅覺喪失也成為在疫情初發時,除了發燒以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當時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病人在一個月內都會慢慢地恢復;但是隨著時間過去,現在新冠肺炎與嗅覺的關係逐漸有更多的事實為科學家所了解。

病人情緒也遭嚴重影響
今年6月出版的《自然》(Nature)科學雜誌顯示,一項在美國賓州費城所做的61萬名新冠肺炎病人長期追蹤研究發現,50%Alpha變種病毒的病人會有嗅覺喪失的情形,而Delta變種只有44%病人會有嗅覺的喪失,而現在在流行的Omicron只有17%,因此台灣在這波疫情當中,嗅覺喪失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2021年以來的追蹤研究發現,染疫1年後大約有46%的病人或多或少有嗅覺異常的情形發生,其中包括了7%病人是完全沒有嗅覺的,因此嗅覺喪失變成「長新冠」(Long COVID)一個重要的問題,會造成病人情緒與生活品質嚴重的影響。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影響嗅覺?最近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攻擊鼻腔內部的「支持細胞」,這些「支持細胞」平常是在供給嗅覺神經細胞養分,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者發現,新冠肺炎病人的嗅覺神經細胞中嗅覺接受器都顯著地減少了,也就是支撐嗅覺神經細胞的整個結構已經被病毒攻擊而無法辨認。

至於是否能夠從嗅覺喪失中恢復?決定於病人是否有基因UGT2A1與UGT2A2兩者的變異。同時研究也發現,當病毒攻擊鼻腔內的嗅覺神經細胞,切斷了細胞向腦部的傳導,也會間接造成腦部的一些變化,腦部的嗅覺區域被發現有萎縮的情形。

現在有很多治療方式的研究都在進行當中,但都還是小規模的研究,其中之一是物理性的,也就是加強嗅覺的刺激,使用強烈氣味的食品來刺激還有殘存嗅覺的病人,但是這個只對還有殘存嗅覺的病人有效,若是完全沒有嗅覺則是沒有效果的;另有鼻內使用類固醇的噴劑,但初步結果顯示成效有限。

此外,美國與歐洲都在進行小規模的研究,將經過離心過濾過富含血小板的病人血清注入到鼻腔當中,增進嗅覺細胞的復原,但此為小規模研究目前還沒有辦法顯示出顯著的效果。

國際篇

*英研究:染疫後兩年 腦傷害風險高於呼吸道疾病

英國牛津大學一份研究分析全球一百多萬人健康紀錄,顯示感染武漢肺炎造成的許多常見精神後遺症,通常在確診後幾個月內恢復正常,但是染疫後兩年的失智、癲癇、思覺失調和被稱為「腦霧」的認知力減損等腦傷害風險,仍比其他呼吸道疾病高。

這項研究由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塔克(Maxime Taquet)率領,比對二○二○年一月廿日到二二年四月十三日之間全球約一三○萬名確診武肺病患,與相當數量的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健康紀錄。研究報告十七日在「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發表。

後遺症風險因年齡有差
分析發現,後遺症風險因年齡而有所差異,年長者的長期神經精神後遺症風險最高;對十八歲到六十四歲族群來說,感染武肺後尤其顯著增加的後遺症風險是久拖的腦霧症狀,有六.四%的該族群武肺患者出現此後遺症,同齡對照組為五.五%。

確診後六個月,孩童的精神失調風險並未增加,短暫的腦霧、癲癇、中風、失眠風險仍比對照組高。但是塔克說,與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孩童感染武肺後兩年「癲癇風險高兩倍」、「精神失調症狀風險高三倍」,不過「絕對風險仍然相當低」,研究中一萬名感染武肺孩童中,二六○人在確診兩年內發生癲癇,對照組為一三○人,確診孩童有十八人出現精神失調。

年長者有四.五%在確診後兩年出現失智症狀,對照組為三.三%,研究認為,這增加的一.二個百分點風險令人擔心;塔克指出,儘管「這並非出現海嘯級新增失智病例,但是基於失智症的後果,這也令人難以忽略。」

報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哈里森(Paul Harrison)說,研究帶來好消息和壞消息,令人放心的是,如抑鬱、焦慮等後遺症很快就消退;紐約市西奈山醫療體系復健創新中心主任樸崔諾(David Putrino)指出,一些非常令人擔心的結果是,武肺患者的神經精神後遺症嚴重性以及發生頻率高於未感染者。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本土確診將破500萬例

昨新增本土個案二萬一九二五例,境外移入二三六例,自新冠疫情兩年多以來,已累積本土病例四九九萬六○三一例個案,預估今天將突破五百萬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新增病例較前一天減少六三○例,但八月廿一日這周較再上一周增加一九七四例,原先預估會增加上萬例,顯示疫情走勢持平,僅微幅上升。

我預估九月底、十月初迎來BA.5疫情高峰,指揮中心請民眾繼續提高警覺。

今年迄今累積中重症二萬二八六六例,死亡八七五四例。昨新增一一七例中重症個案,以及死亡三十六例。另新增三例兒童重症MIS-C,包括十一歲女童、十歲男童及一歲男童,皆無接種疫苗,其中二位已出院,一位普通病房。

*疫苗採購保密30年 蔣萬安、黃珊珊疑貓膩

衛福部將疫苗採購資料列密件封存卅年,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和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齊轟,全世界疫苗訊息都是公開資訊,疫苗採購價格有什麼好機密?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反問,「哪個國家把資料公開?」台灣受外力干擾特別多,國際的信譽要顧好。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採購疫苗訂定相關契約是正常運作,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肆虐全球,當時各國都在搶疫苗,台灣有必要來爭取,但採購疫苗並不簡單,相關契約訂定都有其商業上作為。

陳時中說,疫苗採購文件沒有被封存,而是該保密的就保密,若台灣無法遵守,未來在國際競爭新藥、新疫苗會處於劣勢;其他合約,上次在立法院就透過秘密會議讓立委檢視,也把相關資料應該保密的先遮蓋,其餘資料都在立院供立委參閱。

蔣萬安質疑,原來疫苗採購合約跟蔡英文總統的論文一樣,「都是不能見人的極機密」?用人民的錢,還讓民眾等不到疫苗,陳時中到底隱藏了多少貓膩?全世界疫苗價格都是公開的,只有陳時中不敢告訴台灣民眾錢花到哪,台北市民敢給這樣的政治人物管理每年一千七百億元預算嗎?

黃珊珊指出,上次疫情是十八年前,保密卅年要做什麼?若沒有不可告人,為什麼要列機密?這些訊息都是全世界公開的資訊,疫苗都賣到不知道多少量了,價錢也不是機密,慈濟和鴻海都有資訊,有什麼好機密?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反嗆,蘇貞昌答非所問,陳時中則是「黑箱部長」;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也嗆,陳時中若還想選就立刻要求解密,否則「陳卅年」將如影隨形,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絕對的隱藏使人絕對貪瀆。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質疑,保密卅年已過刑法追訴期最高年限,到時候若解密,即便涉及重大弊案也無法追究,用這個巧門保護誰?日本今年四月就公布疫苗採購平均一劑約為新台幣六二二元,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採購BNT也公開價格。

*恩恩爸追真相 申請國賠1元

新北中和2歲男童恩恩因為新冠肺炎離世,恩恩爸質疑新北市政府在流程中有疏失,導致延誤送醫,時隔1個月,再發臉書指已遞出國賠申請,向市府求償1元,要的是新北市政府願意承認錯誤。民進黨市長參選人林佳龍批評市府「鐵漢無情」。市長侯友宜則說,已收到申請依規定辦理。

恩恩爸指出,經過這些日子和義務律師的討論,律師8月16日遞出國賠的申請,向新北市政府求償「新台幣1元」,希望藉由這個手段,讓司法單位協助拼湊完整的真相,完成究責的工作。相信新北市府已經收到了申請書,要在1個月內回覆,夫妻要的是傲慢的新北市政府願意承認錯誤,還給盼望許久的真相和誠摯的道歉。

恩恩爸表示,新北市政府在7月14日以後就不再回覆報告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送醫過程最關鍵的問題,完全閃躲不回覆,讓他們感到失望。但追求真相的日子還沒結束,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鼓勵。

恩恩爸說,恩恩雖然永遠地停留在2歲的年紀,但也因此保護了其他小朋友。也因為大家的關心,造成一些改變,和對於確診就醫流程的改進。但整個事件的真相,仍舊被封藏在新北市政府裡面,我們會繼續追求這個真相。

市長侯友宜回應,已經收到國賠申請,按照依法的程序受理,讓程序能夠完備,市府有審議委員會,就這個部分來討論,依規定來辦理。

林佳龍表示,恩恩爸爸追究國賠1元,只是要一個真相跟公道,讓人覺得市府沒有同理心,甚至鐵漢無情。

中國篇

*陸新冠防疫措施鬆綁? 專家:將適時回歸「乙類」管理

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近日受訪表示,目前被大陸官方歸類為乙類傳染病、但按規格較高的甲類管理的新冠肺炎,未來在合適、不造成嚴重損害時,將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

世界部分國家已採取相對開放措施,中國大陸對新冠肺炎仍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部分地方動輒宣布封控管理,導致經濟發展和民眾日常生活受影響,民怨四起。李蘭娟的相關表態,引起外界關注。

李蘭娟近日接受陸媒「極目新聞」訪問時表示,新冠並不是甲類傳染病,而是乙類傳染病,只是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今後當它不造成嚴重損害的時候,以後慢慢地,我相信也會回歸到乙類傳染病管理」。

至於如何回歸乙類管理?據第一財經報導,李蘭娟稱,需專家全面評估,結合病毒對人類健康危害,病毒發展趨勢,以及病毒對人類經濟生活造成的影響等綜合分析。

李蘭娟認為,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第一代新冠病毒致病率很強,到第二代還是有致病率,但是減少了。現在這一代病毒傳播速度還是蠻快,「致病率不強,大量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少量輕症,重症幾乎很少,這樣也就不太恐慌它」。

按大陸「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傳染病被分為甲、乙、丙三類。其中甲類傳染病僅有霍亂和鼠疫;乙類包括愛滋病等廿五種;丙類包括流行性感冒等十種。

產業篇

*邊境將開放/桃園機場周邊停車位 「消失」9成5

桃園國際機場南側,過去遍布停車場、掛滿「機場接送」招牌的中正東路巷弄內,如今盡是一片荒煙蔓草,鋼筋鐵架堆在原本的停車場空地上。過去兩年半,受到疫情肆虐、生意歸零,加上桃園航空城徵收,過去桃園機場周邊有一萬多個停車位,如今不到五百個,減少超過九成五。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蔡英文總統前天表示,在兼顧經濟與防疫下,已請行政院仔細評估開放邊境的時程表。旅客來台、國人出境露出曙光,盤點入出境與觀光政策,「消失的停車場」只是旅客在疫後出境轉型的第一道關卡,相較疫情前,軟、硬體與政策「只退未進」。

從桃園大園中正東路轉入巷內,一旁掛滿「出國停車」看板。原本的停車場內只剩滿地布滿鋼材。看守人員指出,兩旁土地在徵收後,僅有部分停車位可停進附近地下停車場,未來航空城完工後才可望再興建。

「停車場還只是硬體,我們更擔心軟體。」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昭輝分析,疫情以來觀光業人力大量流失,當全台瘋科技業時,服務產業缺人嚴重。硬體方面,他日前赴日考察發現,當日本、新加坡如火如荼提升景區與航廈設備時,台灣仍留在原地,「三年過去,台灣做了什麼?」

此外,邊境開放後來台旅客若遇疫情,吳昭輝問,是待在防疫旅館、原有住處嗎?整團行程是否能照走?此外,旅客保險、取消條款等都仍未定。相較各國在軟硬體與政策上都有具體對策,台灣的停滯,也讓年輕人對國家觀光產業失去信心。

據了解,不僅觀光業人才流失,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力,如長榮航勤、桃園航勤,人力也明顯流失一至兩成,短期內也難補。

立委魯明哲說,他日前遇到一名地主,過去有六十幾台九人座車,地被徵收後無處可停。他說,雖然未來希望以大眾運輸為主,但「任何事都不能斷崖式達成」,如何階段性解決,在協助產業轉型、旅客折返機場間,提供折衷辦法與緩衝期,政府不能視而不見。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