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10612

美毒物報告 甲醛易致癌

美國前天把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原料甲醛(formaldehyde)列為「已知致癌物質」,另一種化學物質苯乙烯(styrene)可能致癌,被歸類於「合理預期致癌物清單」,提醒民眾小心。


提防家具刺鼻味
美國衛生福利部「國家毒物學計劃」發表「致癌物報告」指,人體研究顯示,常暴露於高量甲醛者,罹患鼻咽癌或骨髓性白血病風險增高。一般民眾雖容易在日常生活接觸甲醛,但罹癌風險仍遠低於使用甲醛原料的工廠工人。
甲醛無色、易燃且氣味濃烈,常用於夾板、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實驗室的防腐劑與美容美髮產品。專家提醒,剛裝潢的房子或指甲油傳出的刺鼻氣味就是甲醛造成,民眾應盡量避免吸入,選購家具時也可挑選「低釋放甲醛」或「無添加甲醛」原料的用品。

「能少聞就少聞」
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甲醛易刺激人體黏膜與呼吸道,對健康的危害與接觸量多寡有關,消費者能少聞就少聞,發現家具、木製器具或地上軟墊有嗆鼻氣味時,可放置通風處盡量讓氣味消散。
苯乙烯常用於製造橡膠、塑膠、絕緣物、玻璃纖維、汽車零組件、容器等產品,最常見的是因吸菸而接觸大量苯乙烯。楊振昌表示,平時可避免用標示6號的塑膠容器盛裝熱食、熱飲。

(蘋果日報)
--
美國衛生部拉警報 致癌物新增苯乙烯 甲醛風險變高

美國衛生部十日發布「致癌物質報告」,在「已知致癌」類別新增甲醛(formaldehyde)和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兩種物質,在「合理預期致癌」類別新增苯乙烯(styrene)等六種物質,兩大類別總共列入二百四十種致癌物質。

這份報告由衛生部「全國毒物學計畫」負責編寫,內中將甲醛由原先的「合理預期致癌」類別移到「已知致癌」類別,報告稱,無色、易燃、氣味強烈的甲醛可能增加罹患某些罕見癌症的風險,包括咽喉癌和脊髓白血病。

甲醛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塑膠、合成纖維、皮革、醫藥和染料等,一些建材和家用產品如木材合板,紙板、乃至廉價的衣服或玩具,都可能用到甲醛。有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廉價的甲醛作為染色助劑,對人體傷害極大。

馬兜鈴酸是一種有機合成物質,許多植物含有馬兜鈴酸,特別是一些中藥藥材如「廣防己」和「青木香」等。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一年即警告不得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產品,因為馬兜鈴酸可能促使腎病和肝病患者罹患膀胱癌及尿道癌。

在新增六種「合理預期致癌」物質中,苯乙烯的用途最廣,包括橡膠、塑膠、絕緣材料、玻璃纖維、管線、汽車零件、食品容器和地毯等均可發現它的存在。上述報告特別指出,一般人最容易接觸到苯乙烯是透過吸菸。

其他五種分別是四氯丹、黃樟素、碳化鈷鎢、鄰硝基甲苯、以及部分可吸入性玻璃纖維。

四氯丹一般被果農和菜農用來作為殺菌劑,研究顯示可能導致各種癌症,美國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已禁用。黃樟素是茶葉和某些草藥含有的天然物質,研究顯示可能導致大鼠罹患白血病和肝癌,也可能導致老鼠罹患肺癌。碳化鈷鎢主要用於工業用途。

比塑化劑更毒 苯乙烯、甲醛隨處可遇

小心生活中比塑化劑更毒的物質就在你身邊!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苯乙烯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動物確定致癌物、人類可能致癌物,研究顯示,人體長期接觸與累積,可能會導致腸胃道方面的癌症。

他說,在環保資源回收分類中為《6號》的聚苯乙烯,只要遇熱就會釋出苯乙烯,碰到七十度C以上的高溫,甚至會變形。常見用途包括超商現煮咖啡的杯蓋、保麗龍碗、透明的塑膠杯等。至於紙杯內層的薄膜則是乙烯,與聚乙烯不同,但低密度的乙烯也不宜用來裝熱飲。

所以,要避免攝入過量苯乙烯,飲用超商熱咖啡最好打開蓋子再喝,避免用保麗龍碗吃泡麵,以及用透明塑膠杯盛裝熱飲料或熱食。

至於甲醛(福馬林)則早在二○○六年,就被WHO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也就是動物及人類的確定致癌物質。環境中只要有○.一ppm的甲醛,就會刺鼻,若是濃度達○.五ppm,就會令人不自主地掉眼淚,甚至喉嚨痛。

林 杰樑說,甲醛最常用於合板類的裝潢建材,只要新家具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多半都是添加甲醛的結果。建議民眾最好選擇有「綠建材」認證的環保傢俱,或者二 手傢俱,此外,實心木質的傢俱,也相對比較安全。他說,若實在無法避免,至少也應將傢俱放置通風處,直到刺鼻味揮發消散之後再使用。

此外,新房子及車子使用冷氣時,應儘量設定在換氣的位置,最少持續一年。不要為省錢,而改用室內或車內循環,如此可以減少密閉空間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甲醛的傷害。

由於甲醛還有塑形、漂白的功效,過去舉凡牛仔褲、免燙衣褲,甚至於小貝比的衣物,都曾被檢出含甲醛。所以,建議民眾購買衣物後,應先以洗潔劑確實洗淨。

(中國時報)
--
解毒高手 林杰樑屢擊敗死神 臨床毒物先鋒

林 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常在媒體曝光,大眾常看到他苦口婆心提醒,小心這個毒,注意那個害。其實,林杰樑還發明很多解毒療法,「這是被病人逼到 牆角才想出來的。」他說,當醫師看到生命在自己手上消逝,那種衝擊和無奈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因此,只好不斷找出救人的方法。

中醫祖父影響深遠
林杰樑是國內唯一的臨床毒物學教授,也是腎臟科醫師,他說,在醫院還沒開設毒物科前,中毒病人都是在腎臟科就診,因他對毒物學有興趣,一頭栽進毒物世界。
林杰樑會當醫師,是受擔任中醫的祖父影響。林杰樑說,自己是祖母帶大的,年幼時祖母常告訴他,爺爺對病人有多好,爺爺過世多年,家中還常有人來找爺爺看病,祖母認為這是「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祖母訴說時,臉上總流露出驕傲神情,這深深影響他,因此走上行醫之路。

救回巴拉刈中毒女
林 杰樑下很大的功夫研究毒物,像本來農藥─巴拉刈中毒無藥可救,林杰樑以脈衝式類固醇加細胞毒性藥(Endoxan)成功解毒,搶救無數生命。他曾透過信件 教大陸醫師,救回一名巴拉刈中毒的17歲女孩,還有印度醫師寫信告訴林,用此解毒法救了很多印度人生命。知名的美國衛生研究院毒物中心將該法列為治療巴拉 刈中毒指引。
林杰樑不斷研究新的治療方法,他說:「因我們(醫師)被逼到牆角,想不出方法,這條生命就要消失。」 林杰樑舉例,某天清晨他被醫院急叩,原來是一對40多歲夫妻,將藥酒當成補藥喝,送醫時兩人心臟都停了。

成立綠十字醫療隊
林杰樑說,當時看到這對夫妻心裡很難過,「還這麼年輕!」後他試著用血液灌洗,竟洗出他們藥酒的毒,硬是從死神手中將他們搶救回來。林杰樑說:「我永遠不放棄病人,如果我放棄了,病人就沒救了,我必須為病人找出希望。」
67 歲的病患涂先生有著痛風病史,他說,年輕時每遇痛風發作,他就到診所打止痛針,後找到林杰樑,乖乖接受治療,20年再也沒痛過。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蔡 維禎說,林杰樑是很努力的人,也很有理想。20年前,林杰樑成立了綠十字醫療服務團隊,出錢出力調查新竹的中油廠外圍居民,是否暴露在有毒環境,出力又出 錢,令許多當地居民都很感動。

林杰樑小檔案 53 歲
婚姻:已婚,育有二子
學歷:台北醫學院畢業
現職: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長庚醫院腎臟暨毒物科教授、長庚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專長:腎臟學、透析治療學、毒物學、環境職業醫學等

喜歡研究「生活中的毒」

成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說,他的病人可說是千奇百怪,各種疑難雜症都有,有人看了很多醫師,都找不出病因,就來掛他的門診,希望他幫忙查會不會是中毒了,還有人懷疑自己可能被下毒了,希望他像偵探柯南般辦案。

每病患看診1小時
林杰樑說,毒太多了,要查出是否中毒,要花很多時間,像他的毒物科門診,一個病人平均要看一小時,但有時很無奈,對很多毒都是束手無策。林杰樑喜歡研究「生活中的毒」,因為這影響層面大,能認識、處理這些生活可能會接觸到的有毒物質,能讓許多人不受毒害。

腎病須24小時尿檢
除開毒物科門診外,林杰樑也開腎臟科門診,對腎病求診患者,林杰樑依舊發揮「追根究柢」的精神,他對每位患者,幾乎都要求做24小時的尿液檢查。
林杰樑說,這是因為腎臟病人要吃低蛋白飲食,但有時很難做到,從24小時的尿液監測報告中,可看其飲食是否有問題,而這必須計算,他看診時都要請他的助理在旁邊一個個算。雖然很花時間,但林杰樑指只有這樣,他才可以告訴病人,哪裡出了問題,可以趕快矯正。

(蘋果日報)
--
日靜岡綠茶染輻 台自清

日 本最大茶葉產地靜岡縣前天傳出茶葉驗出輻射銫超標,國內量販、超市均有販售的統一「茶裏王靜岡玉露綠茶」昨受關注,統一昨自清,市面現貨是去年11月日本 大地震前進貨 ,可使用到今年11月,今年3月自行送驗並未驗出輻射,暫不考慮回收,但年底不再從靜岡進口茶葉,也不排除更改品名。

日本靜岡縣上周四證實該縣葵區產的「本山茶」春季綠茶葉,被驗出每公斤含679貝克銫,超過日本暫定500貝克上限,日本下令相關茶廠暫停出貨。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昨說,即起靜岡進口茶葉抽驗,原能會現正檢驗兩批靜岡進口但不同廠牌茶葉,不會全面禁運。

不再進口擬更名
製造商統一企業發言人涂忠正昨說,年底不再從靜岡進口茶葉,不排除更換產品名。昨量販店與超商表示不會下架。民眾陳靜瑩說:「自己不喝,也請家人別喝。」太平洋SOGO百貨昨指販售靜岡茶葉已暫時下架。

隨時間排出人體
台北榮總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說,茶葉染輻射,一是輻射塵落在表面,可用熱水稀釋,另種是在被污染的水與土壤生長而吸收,避免使用,之前已喝進肚免緊張,輻射會隨時間排出人體。

(蘋果日報)
--
男肚臍瘀青 竟是藥物疹

一名男子服用痛風藥物後,肚臍開始出現瘀青,且隨時間越擴越大,3個月後變成一大塊暗紫藍色的瘀青,就醫才發現是藥物疹,經換藥後已無大礙。醫師表示,藥物疹剛開始可能輕微痛癢,若延誤治療,可能引發嚴重過敏的「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有致死危險。

吃痛風藥3個月
收治病例的皮膚科開業醫趙昭明說,男子就醫時自述近3個月開始吃痛風藥,隔天就發現肚臍有點小瘀青,但他以為是被蟲咬到,自行擦藥都沒效果。經趙昭明檢視後,發現男子罹患藥物疹,經換藥並服用抗組織胺治療後,病況已改善。
趙昭明說,固定性藥疹多半發生在臉部或生殖器,肚臍雖少見也不能輕忽,若延誤治療恐造成皮膚潰爛、感染,甚至演變成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有死亡危險。他建議,民眾若服藥後才出現皮膚變化,應警覺可能是藥物疹、盡速就醫。

消炎藥易引發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醫師吳百堯說,消炎止痛藥是常見引發藥疹的藥物,這與本身體質有關,民眾若已知對某種藥物過敏,第2次再誤用,發炎反應和症狀會比第1次發作更嚴重,提醒民眾若服藥後才開始有不適症狀,應告知醫師。

固定性藥疹 注意事項
◎服藥後皮膚出現變化,如瘀青、泛紅、癢痛等,應懷疑是固定性藥疹
◎藥疹病變處避免碰水、搔抓,以免潰爛引發感染,並找原開藥醫師討論更換處方
◎延誤治療皮膚恐潰爛、感染,甚至成為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有死亡危險
◎固定性藥疹與體質有關,若已知對某類藥物過敏,應避免再誤用

(蘋果日報)
--
睡覺開口 嘴唇易相黏

Q:近一年來,嘴唇常黏黏的,早上起床時,嘴唇總是上下黏在一起,得用舌頭舔開,這是什麼病?
A:應確定是環境或個人因素。外在環境,例如最近天氣熱,若長時間處於冷氣房,環境濕度太低,可能造成睡覺起床時,嘴唇黏住。另應評估個人狀況,若唾液腺分泌不足,量少且稠,也可能有此困擾。建議到醫院尋求風濕免疫科評估,是否罹患自體免疫疾病。

入睡常鼻塞應求診
另外,若罹患過敏性鼻炎,因鼻塞嚴重,睡覺時會張嘴呼吸,導致口腔唾液、水分過度蒸發,嘴巴閉合時會黏在一起,可請家人觀察,睡著後是否總是張嘴呼吸。若入睡常鼻塞,可尋求耳鼻喉科診治。

(蘋果日報)
--
真潮 搬桌機泡星巴克 墨鏡男自拍影片po網 吸6.6萬人點閱

有 網友為證明不是只有筆記型電腦才能帶去咖啡廳,上周四晚上硬是搬了包含15吋液晶螢幕、鍵盤、桌上型電腦主機等設備到連鎖咖啡廳星巴克店內使用,引來周邊 顧客側目,當天還自拍成名為「最潮的星巴克使用電腦方式」影片上傳網路,截至昨天有超過6.6萬人次點閱,有網友讚「真潮!」

該網路影片內容可見一戴墨鏡男子,用推車載著桌上型電腦設備到星巴克。一進門就找角落小圓桌組裝,還配上字幕說最大好處是:「可放心離開座位,不怕電腦被偷。」其他桌顧客則頻回頭暗笑。

「不怕電腦被偷」
影片上傳YouTube網站(http://www.youtube.com/watch?v=8NqHO2epujI&feature=youtu.be)網友apy71669回文:「真的很潮耶,我都想組一套去星巴客用了。」
《蘋果》昨找到影片主角張簡誌瑋,他現職為攝影影像雜誌《SNAPPP》發行人兼總編輯。
張簡誌瑋說,是看到網路在討論很多人愛帶筆電去咖啡店裝文青,他回文說要搬台桌機去星巴克,被網友譏要說到做到,就決定付諸行動,「不想被認為只會打嘴砲!」且待了2小時才離開。
昨張簡誌瑋再度帶桌機到同家店組裝,有顧客還站起來觀看。店員說,以往沒見過,但沒妨礙顧客,不會禁止。

店家:不會禁止
統一星巴克總公司說,不鼓勵帶體積過大的桌機來店,但不會強硬禁止。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系主任賴祥蔚說,不干擾別人,也算自娛娛人。

(蘋果日報)
--
日本強震滿3月 150地串連反核

311東日本大地震昨屆滿3個月,冷卻系統被海嘯灌壞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放射性物質還在外洩,日本各地昨多達150場反核示威,深受福島核災危害的郡山市等地災民穿著防輻衣上街抗議,要求立即關閉所有核電廠。

全國默哀悼罹難者
日本各地昨下午2時46分,即311當天東北發生規模9.0強震,後引發海嘯侵襲仙台和福島等地,造成逾2萬3千人死亡或失蹤的時間,默哀1分鐘。
在 海嘯後放射性物質不斷外洩至今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母公司東京電力總部昨有2千反核民眾登門抗議,要求關閉全部核電廠。32歲貨運工人寺田武說:「地震後我 才知道核電有多危險。」帶著9歲女兒來反核的媽媽小淵美加說:「我替孩子們感到憂心,不只是福島,就連東京也難逃輻射威脅。」
這波反核示威「611反核100萬人行動」由日本各地市民團體聯合發起,除在日本進行外,包括台北、香港、澳洲墨爾本等地也都響應。
日政府上周坦承,福島核電廠爐心融毀情況可能比原本想像的嚴重,「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日本政府應擴大疏散電廠方圓60公里內的孕婦和兒童,因核電廠高量輻射對婦孺構成極大危害。

重建牛步政府挨轟
首相菅直人昨親自前往海嘯重災區岩手縣海港釜石市聽取災民心聲。但《讀賣新聞》批評,菅政府對災區的援助毫無效率可言,「清除瓦礫的工程大幅延宕,組合屋的建設工程也還沒步上正軌。」估計要清除災區2500萬噸垃圾,要花上10年和數千億美元。

日本311地震海嘯小統計
死亡:1萬5405人
失蹤:8095人
疏散:福島第一核電廠方圓20公里內強制撤離,20到30公里內居民建議待在室內
災民:9萬109人還住在避難所
水電:至本月初仍有121戶停電、5萬8千戶停水
房屋:11萬1414棟房屋全毀
損失:3000億美元(約8.6兆元台幣),是全球史上損失最慘重天災

(蘋果日報)
--
311強震滿3個月 全日本湧現反核潮

重建緩慢 日人反彈
東日本大地震海嘯以及所引發的輻射外洩核災危機,十一日屆滿三個月,全日本各地許多地區不但在災難降臨的同一時刻默哀祝禱,各大城市也都有反核人士走上街頭大聲疾呼不要核電廠。在此同時,首相菅直人政府的善後重建工作步伐緩慢,不但加深民眾挫折感,也招致輿論抨擊。

全日本許多地區在當地時間十一日午後二時四十六分(台灣時間同日午後一時四十六分),也就是三個月前規模九的強震侵襲東日本之際,默哀一分鐘。此外,日本媒體報導,全日本各地十一日當天大約有一百場反核活動,包括關西大阪以及在二戰遭原爆摧毀的廣島。

一日百場反核示威
在東京,由「日本反原子彈與氫彈國民會議」在網路上號召串聯的反核集會,十一日吸引數千人出席。抗議人士走上街頭,前往經營輻射外洩的福島核一廠東京電力公司總部,但遭遇數十名右翼份子喝倒采。這些右翼份子不但高舉日本太陽軍旗,還對反核人士嗆聲。

反核人士手持各種標語牌,上面寫著「要命不要核電廠」等口號,有些人拿著向日葵與非洲菊,有些人帶著貓狗寵物前來,還有人打扮成小丑,連僧侶也沿路誦經共襄盛舉。綠色和平組織國際部主任奈多,在東京代代木公園反核集會上宣示,改用新能源的時刻已然到來。

九萬災民仍困居避難所
面臨巨大逼退壓力的首相菅直人,十一日造訪災區探視災民,並與岩手縣釜石港當地官員開會商議改善災民生活,表示將會「努力」把今日開會所得化為包括補充預算在內的實際救災措施。儘管如此,日媒仍痛批菅內閣救災不當。

專家指出,清除多達兩千五百萬公噸瓦礫,恐怕花十年與上千億美元。三一一大地震與海嘯造成兩萬三千五百人死亡或失蹤,另有九萬人目前暫居於臨時避難所。

(自由時報)
--
尋龍骨破禁忌 達悟全族動起來

蘭 嶼的大船文化,是整個達悟民族從生理生計到心理信仰和宇宙觀的集合體。半個世紀來,因文化衝擊影響,大型造舟逐漸停留在古老的口傳歷史中;這次「拜訪號」 造舟計畫,從尋找船舟龍骨開始,到船板雕工、拼裝,都依循雅美達悟族傳統。鄉長江多利說,造舟過程讓部落老中青三代互相交流、技藝傳承,為自己的文化感到 驕傲,是「橫渡黑潮,拜訪台灣」活動最大的意義。

江多利笑說,族人因為長期沒有打造大舟經驗,因此這次的造舟計畫對部落十八人造舟團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而隨著造舟過程,也讓全部落族人動了起來。

「一開始,族人是疑懼、擔心的!甚至找龍骨初期都困難重重!」蘭嶼鄉公所秘書黃正德指出,過去拼板舟龍骨在傳統上多使用龍眼木幹,但目前在蘭嶼森林裡已經找不到如此高大、挺直的龍眼樹,因此在多方尋找之下,改採南洋櫸木作為「拜訪號」龍骨。

黃正德也透露,由於蘭嶼雅美達悟族百年來幾乎沒有打造過十人以上的大型拼板舟,久而久之,造大舟已經成了族人「禁忌」,甚至擔憂會觸怒祖靈;最後在幾次部落會議中尋出解決之道,決定讓「外人」擔任船主,「那個外人就是我!」

隨著十八槳拼板舟尋龍骨、拼板、雕刻、著色過程中,部落老中青三代全動了起來!鄉長江多利笑說,許多族人望著長達十一米、高廿尺的拼板舟,都驚嘆「好大的船啊!」心情也從疑懼轉為興奮與期待。

江 多利感性的說,這次的大型造舟計畫有兩層意義,一是創下造船規模紀錄,打造了十八槳拼板舟,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船舟。另一層意義則是在造舟過程中,讓許多 年輕族人與八十幾歲的耆老共同交流、技藝傳承,讓族人再度為了自己的部落傳統文化而感到驕傲,堅持要在船板雕刻屬於自己東清部落的圖騰。

其 實,近年來蘭嶼達悟族人的大船文化,已逐漸透過觀光因素而轉型,並非如外界所認為的沒落式微。 江多利指出,近年因為蘭嶼成為重要觀光景點,因此每兩到五 年,部落族人都會在鄉公所鼓勵下打造小型獨木舟,許多年輕人也會為了提高生活收入,而獨立打造船舟,過程中也體悟到傳統造舟文化之美。黃正德則說,藉由這 次的計畫,讓大船文化重現,也給予族人信心,「原來大船不只存在於口傳歷史中!」

達悟「男人的事」 女人首度參與

蘭嶼達悟族人的拼板船,傳統上多以十五至廿七片木板拼成,造船是「男人的事」,只限部落男性參與。造船也存在許多古老的傳統禁忌,例如造船過程中一旦有人橫死、意外,都代表著祖靈傳達的訊息,造船工程就得停止,這艘船就再也不能用。

不同以往,在這次「拜訪號」建造過程中突破過往限制,除了打造了史上最大十八槳拼板舟外,也讓部落女性也參與其中,負責製帆,別具意義。

達悟族人每年固定舉行的歲時祭儀,主要是求鬼神庇佑,以期在農漁牧盛產豐收。一年可分為飛魚終了期與飛魚汛期,前者多在每年六到七月,後者則在一到五月;在飛魚汛期時不能展開造船工作。

船舟對於海洋民族—達悟族而言,是一切文化、生活的基礎。但除了口傳歷史中的四十人大船外,已甚少出現十人以上大船,目前船舟也僅作觀光用途,乘舟出海捕魚的情況極少;老一輩的部落耆老經常感嘆,大船在蘭嶼逐漸式微。

文化衝擊、經濟環境改變,部落的氏系群漁團(部落中由家族成員組成的漁團)青壯年逐漸被台灣吸引,留在蘭嶼的達悟族老人家無法負擔造大舟工程,讓「大船」成為古老傳說和博物館中的擺設。

保留部落文化,一直是族人嚮往卻無法達成的心願。當二○○八年達悟族再度打造了十四人拼板舟,順黑潮、沿東岸北上時,立即成為當時盛事。蘭嶼鄉公所秘書黃正德說,這次拜訪號造船,除了打破過去紀錄外,也重新給予族人信心,「原來我們仍有能力打造大船!」

(中國時報)
--
4~10月出沒旺季 夏日踏青 當心蛇吻

每年4到10月是台灣毒蛇咬傷高峰期,日前傳出台中大坑山區毒蛇出沒,不少民眾被咬傷,中國醫藥附設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夏季民眾戶外活動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被蛇吻。

洪東榮指出,台灣常見的毒蛇不外飯匙倩(又名眼鏡蛇)、雨傘節、龜殼花、赤尾鮐(又名赤尾青竹絲)、百步蛇、鎖鏈蛇等6種。

其分布地方略有不同,習性也不同,像百步蛇及鎖鏈蛇分布於台灣的南部及中部,其他4種毒蛇分布於全省。

毒蛇咬傷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不同毒蛇其毒性不同,解毒方式也不同,依蛇類毒液成分,一般可區分為出血毒素、神經毒素及肌肉毒素3大類。

一、出血毒素:

包括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及鎖鍊蛇等,被出血性毒蛇咬傷後,常見咬傷部位有組織腫脹、劇烈疼痛、皮下出血、血泡,甚至出現往上蔓延而壓迫到神經及血管,造成組織壞死的情形,另外也可能經由毒素全身反應,造成腎臟傷害而引發急性腎衰竭的症狀。

二、神經毒素:

包括眼鏡蛇及雨傘節等。神經毒素主要作用於神經肌肉接合點,故如遭神經性毒蛇咬傷後,會妨礙神經傳導功能,嚴重時會造成呼吸受阻進而導致死亡。

三、混合性毒素:

像鎖鍊蛇兼具出血及神經混合毒。

洪東榮說,毒蛇咬傷治療必須迅速診斷是何種毒蛇咬傷,要用什麼樣的抗毒血清和劑量,才能讓患者恢復得快,且不致因傷口、深部組織感染潰爛。雖然,慘遭蛇吻會讓人恐慌,但如能記住或確認毒蛇種類,有助於正確施打蛇毒血清,否則醫師單從患者傷口判斷,仍可能出現誤差。

目前台灣有4種抗毒血清,治療赤尾青竹絲、龜殼花主要是用抗出血性蛇毒血清,而治療雨傘節或眼鏡蛇咬傷則是用抗神經性蛇毒血清,百步蛇則需打抗百步蛇蛇毒血清,鎖鍊蛇則使用抗鎖鍊蛇蛇毒血清。

其中眼鏡蛇咬傷因其毒液較強,沒有打到足夠量的蛇毒血清,被咬到的組織會腐爛,目前臨床上已有「眼鏡蛇毒快速檢驗片」問世,只要將患者的血清滴在檢驗片上,會在30分鐘內就知道是被眼鏡蛇咬傷,較之傳統驗蛇毒要3小時才會知道結果,快了很多。

洪東榮強調,一旦被蛇咬傷,不管是不是毒蛇都應儘速送醫接受診治或抗蛇毒血清治療。

野外打草驚蛇 屋內留神角落

龜殼花與眼鏡蛇習慣往屋裏鑽,山間農舍最常見,青竹絲則喜好纏繞在樹枝上,洪東榮說,台灣各種毒蛇習性不同,要預防被咬了解其習性可減少被蛇吻機會。

他指出毒蛇咬傷多發生在前臂或下肢,建議行經野外山區時,穿著長筒皮鞋(靴)及厚長褲,並戴手套。

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為蛇類最活躍的時間,宜儘量避免進入或逗留野外山區。

出入濃密草叢時,宜使用手杖、木棍上下左右撥動,持棍棒打探藉「打草驚蛇」減少被毒蛇咬傷的機會。

此外,像龜殼花與眼鏡蛇習慣往屋裏鑽,在炎熱季節,它們有躲進陰涼處所的習性,因此到農舍裏最好先檢視屋角,在鄉村、農家穿著雨鞋、衣物、涼帽前,應先確定沒有蛇藏於內,夜晚用手電筒照明,不可摸黑取物。

在夏季夜晚進行野外露營時,建議選擇空曠乾燥地區活動,最好避免紮營於雜草堆附近,露營睡臥處保持乾淨,睡前在營區附近灑上一些石灰有防蛇的效果。

(中國時報)
--
8小時馬拉松畢典 4234高應大生 校長逐一撥穗

今年畢業典禮歷時最長的學校在高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揪感心」,舉辦了一場長達八小時的馬拉松畢業典禮、各學院輪番上陣,校長方俊雄還逐一為超過四千名的畢業生正冠撥穗。

延續傳統 人數再破去年紀錄
高應大延續傳統,每位畢業生都接受校長撥穗,今年共有四千兩百三十四位學生取得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打破去年三千五百三十九位紀錄,畢典時間也再創新高。

高應大於五年前,曾被學生投訴禮堂太小,每班僅限三十人參加,讓部分同學留下遺憾,經畢典籌備會討論,決定畢業生全數出席、同日分梯舉辦。

今年分為工學院、管理學院、電資與人文社會學院及進修學院等四場,從上午八點半進行到下午五點半,全數畢業生上台接受校長方俊雄正冠撥穗。

典禮分梯進行,每位畢業生上台接受校長撥穗、院長頒畢業證書,系主任、校友總會總會長握手祝福等,觀禮學生每人都有位置坐,現場家長反應,學校安排得很好,人多而不亂。

方俊雄一天之內「摸了四千多頂學生帽」,也鼓勵了四千多個學生。他說,畢典要以「畢業同學為主」,這是每位畢業生的歷史時刻,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圓夢榮耀,留下難忘回憶,站了八小時,他一點都不覺得累。

最高齡畢業生六十四歲博士張耀郎,畢業自機械系博士班。他說,從事電子業廿年,喜歡念書,對於西方公司文化、制度與管理很感興趣,感謝指導老師王嘉男栽培,畢業後希望所學發揮在工作上。

該校還有兩對畢業生夫妻檔受矚目,其中,模具系的蘇永祥和林淑萍為同班同學,今年又同時考上碩士專班,還要再當同學。觀光系的林松禮和張憶玲都領有領隊或導遊執照,夫唱婦隨重拾課本。

年年畢典 誰才是主角

想要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典禮,至少得等待一千四百六十個日子,遠道搭飛機、趕火車、擠客運來的爺爺奶奶、家長,誰不是酷暑驕陽下穿著套裝,歡欣踏進孩子待了四年的大學校園,只為出席孩子的「最後一堂課」,但各大學究竟怎麼給家長和孩子上這一堂課?

北 科大的畢業生進不了禮堂,逼得學生上臉書抗議,這是北科大給學生的最後一堂課?台大畢業生的家長們從全國各地趕到台北,不但擠不進校長主持的畢典,只能轉 進學院自辦小畢典的視訊教室,大夥兒搶著對螢幕拍照,偏偏視訊教室卻也是人滿為患,幾無迴身之地。這是台大給畢業生家長的最後一堂課?

每所大學每年動輒數千人畢業,畢典年年有、民怨卻也年年有,只是家長都很仁慈,只要看到戴著方帽的孩子,也就不再抱怨了(來年也沒機會抱怨了)。

問題是各大學真的重視畢業生與家長嗎?行禮如儀的畢業典禮上,誰才是真正的主角?來賓、長官、名譽博士一一致詞、前排座位保留給貴賓,多少畢業生和家長晚到進不了會場?多少學生在畢典上有參與感?

大學總是嚷嚷要學生有向心力、畢業後對母校有所貢獻,在這麼重要的最後一堂課上,是不是可以更貼心、更同理心一些?

高應大校長耗時八小時、逐一為四千多名畢業生撥穗,有如馬拉松的漫長典禮換來畢業生在網路上的真情留言:「校長親自撥穗,這四年值得了。」對學生來說,大學畢典一生就這麼一次。大學校長與教授或許該動動高貴的腦袋,想想該怎麼上這最後一課。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