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10612 塑化劑篇

粉劑「安滅菌」確定含塑下架 拖了4天 衛署動作慢半拍

兒童常用抗生素藥物「安滅菌」,繼上周二高劑量457毫克被檢出含塑化劑DIDP後,衛生署昨再證實其低劑量156毫克也驗出DIDP,並宣布即日起下架回收該藥粉劑相關藥品。國內醫師則認為,政府早該在發現此藥含塑毒時就要求下架,拖了4天才下架,只會增加民眾恐慌。


安滅菌分粉劑、錠劑、注射劑劑型,除粉劑外,其他劑型未檢出塑化劑不會下架。粉劑可分2種劑量產品,1種為低劑量156毫克,1種為高劑量457毫克。
據生產該藥的葛蘭素史克藥廠統計,台灣去年每月使用安滅菌粉劑,約有3萬人次,是兒科醫師用來治療鼻竇炎以及中耳炎的重要用藥。

每日上限3毫克
林 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DIDP具生殖毒性,恐使動物睪丸萎縮、精蟲減少,但毒性不如DEHP。據衛生署公布,60公斤成人的DEHP每日攝 取量最嚴格門檻為1.2毫克,若換算為20公斤兒童為0.4毫克;DIDP毒性較低,可容忍量比DEHP高,20公斤兒童上限約3毫克。

最重恐撤銷藥證
而衛生署2度從安滅菌粉劑檢出的DIDP含量,濃度在9至14ppm間,經換算即使每日服用3次,總攝取量不到10微克(毫克的1000分之1),距20公斤兒童的上限3毫克有明顯差距。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倩文說,安滅菌粉劑檢出的DIDP含量低,用此藥應難對人體產生傷害,目前仍在服用此藥患者,應依醫師指示,評估是否繼續完成療程,而葛蘭素史克須在周三(15日)前提出原料及製程的調查報告,否則最嚴重恐撤銷該藥藥證。
葛蘭素史克則回應,將配合辦理下架回收。至於下架品是否銷毀,或運回國外產地、尚未決定。

「發現就應回收」
香港官方先前也在安滅菌粉劑低劑量156毫克產品檢出DIDP,並即要求葛蘭素史克下架該產品,隨後再篩檢高劑量457毫克產品,昨也確定檢出並立刻要求其下架,衛生署相形下動作慢半拍。
對此,林杰樑說,DIDP具有毒性,衛生署一發現藥品有塑毒,就該要求回收,處理此次事件,明顯比香港慢半拍。
兒科開業醫師林應然也說「第一時間就該銷毀」,到昨才確定,只會增加民眾恐慌。

安滅菌(AUGMENTIN)小檔案
適應症:治療細菌感染,尤其是具抗藥性的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
劑型:粉劑、錠劑、注射劑等
特性:是兒科治療抗藥性細菌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的主力用藥
特殊事件:衛生署分批檢驗該藥粉劑2種劑量藥品,均檢出含塑化劑DIDP,昨決定要求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全面下架回收,而葛蘭素史克也回應將全力配合,會以最快速度展開回收作業
注意事項:衛生署認為該藥雖檢出DIDP,但含量低,臨床使用仍屬安全範圍,若患者正在用此藥、療程尚未結束,且醫師評估須持續使用,仍可使用

9縣市同步行動 300噸塑毒製品銷毀

全台9縣市昨同步銷毀遭塑化劑污染產品,共計有960品項、近300噸,衛生署最快明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訂定塑化劑的每人每天每公斤容忍值TDI(Tolerable Daily Take縮寫),不過僅會針對6種衛署管制塑化劑中的5種設立TDI,不包括DNOP。

總統馬英九昨至彰化溪州焚化爐主持銷毀啟動儀式。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說,昨天銷毀可視為昱伸、賓漢塑化劑起雲劑污染案尾聲,接下來非全面檢驗市售食品、藥品,而是要盡速邀專家訂定各塑化劑的TDI。

邀專家訂容忍值
康照洲說,人會接觸環境中的各種塑膠製品,不可能塑化劑「零暴露」,衛生署將召集專家學者討論塑化劑的TDI,如此才能了解吃到沾有塑化劑的食物是否過量。
此外,現衛署列管的6大塑化劑,包括DEHP、DIDP、DINP、DNOP、DBP、BBP,除DNOP外,其餘5種都將設立TDI。
對此,康照洲說,現對DNOP影響人體程度了解不多,且食品中少檢出DNOP,因此僅取5種討論TDI。
不過,前天傳出泡麵可能含塑化劑後,不少民眾感到不安,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若想吃泡麵又不想吃進塑化劑,「最好不用醬料包,不然就是只吃麵,不喝湯」。

少吃泡麵醬料包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也說,泡麵應少吃,不然就是自行找醬料調味。

申訴求償查詢管道
資料來源:下列單位
◎衛生署起雲劑遭塑化劑污染專區:
.www.fda.gov.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507
◎經濟部工業局食品GMP認證產品不合格檢驗結果:
.www.moeaidb.gov.tw
◎資策會起雲(塑化)劑檢測站:
.dehp.iii.org.tw
◎消保會及法律扶助會提供申訴求償服務:
.www.cvpa.org.tw
、www.laf.org.tw

塑化劑污染產品最新清單上網看
http://www.appledaily.com.tw/dehp

(蘋果日報)
--
LP33益生菌含塑 網友罵統一隱匿

有網友表示,將家中統一LP33益生菌膠囊送檢,檢出三種塑化劑,網友紛紛留言,認為統一網站仍強調「品質安全請安心食用」,無反省誠意,呼籲抵制。

統一企業公共事務室經理凃忠正表示,委外生產的LP33的確是在五月廿七日拿到SGS的合格證明,但因上游原料供應商金饌公司為列管廠商,因此於五月卅一日啟動回收機制。後來統一第二次送驗,六月六日證實含塑化劑DEHP,隨即在網站貼出檢驗報告,並未隱匿。

長期服用LP33膠囊的網友jeenyeu說,統一在塑化劑事件爆發後的消極態度令人不滿,不少網友質疑其檢驗報告,因此六月二日送驗家中存貨,報告顯示產品有塑化劑DEHP、DNOP、DINP。

五月底LP33膠囊被列為疑似塑化劑汙染產品,不得販售,不過不少網友陸續表達不滿,認為統一第一時間說未檢出塑化劑,其後又被檢出,質疑統一的說法。

食藥局食品組長蔡淑貞說,該產品已被列管並銷毀,建議網友不須重複送檢,讓資源用來檢驗其他可能產品。

大廠買低價原料賺暴利 吳揆批沒良心

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到彰化縣溪州焚化廠主持「塑化劑汙染食品銷毀啟動儀式」。馬總統指「D-Day不是V(勝利)-Day」,政府還在清理戰場,並防範殘敵反撲,業者做好自主管理,才能重建食品安全信心與國家商譽。

吳敦義則說,在食品中添加工業用的塑化劑就是違法,大食品廠為牟取暴利,長期購買低價原料,「難道毫無警覺嗎?」還自稱受害者,他怒批「胡說八道、沒良心」。

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等人昨天將彰化縣查封金饌生技公司之塑化劑汙染果汁粉一一拆箱,倒入焚化廠的儲坑,總共銷毀的果汁粉有五十種,達十二公噸。政府大動作宣示查緝黑心食品,重建食品安全的決心。

「我希望這場仗(塑化劑風暴)勝利成功!」馬總統表示「D-Day」是行動日不是結束日,他舉例二戰盟軍反攻最終贏得「V-Day」,讓德軍投降;目前政府一方面清理戰場,也全力防範殘敵反撲,杜絕後續可能由其他境外食品或廠商造成的塑化劑未爆彈。

吳敦義說,昱伸公司的黑心起雲劑一個單位只賣一百元,合格廠商的價格是二百五十元,大食品廠長期購買低價的食品原料,對昱伸公司的髒亂環境也不在乎,他痛批廠商大賺黑心、不道德的錢,應自我反省且要負起責任。

吳敦義表示,針對塑化劑事件,有民眾欲向廠商求償,法務部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或行政院消保會都可接受民眾申訴、登記。

馬總統要求相關單位未來要做好源頭管理、完備配套以及嚴查重罰;建立食品履歷制度是完備配套重要的工作,食品生產過程完全揭露於眾,才能讓消費者安心。

馬總統舉義美食品公司為例,廠商自備實驗室是最後一道防線,義美從原料來源、採購同樣原料廠商的信譽、原料價格合理性都詳查清楚,層層嚴控,值得業界參考。

化學物質管制比照歐盟 農場管到餐桌

全台多處銷毀遭塑化劑汙染食品,學者批評,國內食品與毒物的源頭管理有盲點,「不是倒掉、銷毀就能解決!」呼籲成立專責單位管制化學物質,強化衛生署、環保署與農委會整合能力,才能挽回民眾食品信心。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表示,這次引起風波的塑化劑,歐盟評估種類有三百多種,但環保署只列管八種,他質疑,「有列管才有害,沒列管就無害?」

吳焜裕說,政府應比照歐盟,將一萬五千多種化學物質,從生產、運銷都註冊列管,並成立獨立的化學物質專責管理機構,才能幫民眾遠離黑心食品。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丘志威也點名環保署,未將塑化劑提升毒物管理層級,應為行政管理不足負責,因為食品安全管理猶如多頭馬車,常常一出事,就把矛頭指向衛生署,缺乏「從農場管到餐桌」思維。

丘志威也點名衛生稽查人員,應確實執行並增加查廠次數。他說,從媒體畫面看到昱伸工廠外,大剌剌地放置一般塑膠桶,衛生人員如不定期突擊檢查食品及添加物工廠,可能早就發現問題。若查證屬實,就得嚴懲。

塑化劑問題矯枉過正 啥都不敢吃?/陳文卿(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塑化劑問題延燒多日,人人自危,好像台灣人每天生活在「毒窟」中。冷靜想想,我們是否太過於「杯弓蛇影」了?

塑 化劑的問題,是「誤用」與「濫用」,誤用是將其使用於不該用的場合,例如食品中。而濫用是為求功能更佳、外觀更好看而過量使用。除此之外,塑化劑用於塑膠 材料軟化,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使用量也有一定的規定,現在卻被一竿子打翻,認為塑化劑就是「毒品」,而相對的其產品也被排斥,真是冤枉。

現 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化學品;任何化學品,對生態環境或健康,無可否認的有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可是一方面人畢竟不能住在無菌室裡,另一方面人體也有 些自我防衛功能。所以對於遭塑化劑汙染的產品,做徹查是有必要的,但若搞得人心惶惶,人們都不敢碰、都不敢吃,實在是有點矯枉過正的。

在此全民「恐塑」之際,政府主管機關在努力追查產品含塑化劑之同時,也應該告訴國民,曾誤食或誤用含塑化劑的產品,除非超過若干程度以上,對健康可能有危害,且其症狀如何,應加以注意或就醫。在一般情況下,應無大礙,不必過度疑神疑鬼。

食品安全管理快上緊發條/聯合報社論

塑化劑汙染風暴不斷擴大,國人對國產食品安全的信心降到了谷底。

雖 然在事件發生後,檢調加快腳步查緝不法,衛生主管機關立即公告了處理原則,立法院更火速通過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加重對不法黑心商人的罰則;但不 可諱言的,這些亡羊補牢的措施顯然未能消除許多民眾心中的疑團:為什麼有毒塑化劑可以在食品市場橫行幾十年,遲至今日才檢測出來?何以連一些知名品牌大廠 也涉入其中?這真的只是偶發事件嗎?

衛生主管機關對食品添加物雖採正面表列方式管理,但食品工業日新月異,添加物幾乎不可能完全控管,部分原料商難免使用表列之外的添加物,增加商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塑化劑DEHP只是其中之一,而台灣遲至一九九九年才將DEHP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換 言之,在化學添加物充斥食品市場的情況下,毒塑化劑風波實不應視為偶發事件,偶發的只是DEHP已列為毒性化學物質。內行人僅使用多種化工原料加水,即可 調出色香味俱全的飲料及湯品,已是不爭的事實,而網路傳言市面上有茶飲店直接購買化工原料製作飲料;這些化學添加物目前或許合法,如DEHP在一九九九年 以前亦「合法」,但誰知道什麼時候科學研究會證實它有礙健康?誰知道多種化學添加物混用後對人體的影響?誰又知道下一個毒塑化劑風暴何時爆發?

在遭DEHP事件波及的商家中,確實可能有些攤商是因不知情而成為受害者;但一些知名大廠也聲稱是受害者,委實值得深究。食品大廠如果珍惜品牌,理應將食品安全視為整個生產作業的最高準則,嚴格為自家產品把關,更不應為了節省成本而購用不合理低價的原料,增添風險。

當 然,衛生主管機關才是改善食品安全最重要的關鍵。DEHP目前雖已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需受毒化物管理法的規範,但製造、使用、貯存及運送等都不需要 設置專業技術人員管理,難免造成控管的漏洞。在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加重不法商人的罰則之際,主管機關也應即速促成DEHP的毒化物排行升級,俾便加強管 理。

再者,市面上的化學物質多達十萬種,其中不乏具毒性者,但目前政府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的只有二七一種,而其中七十八種屬於管理鬆散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在這次毒塑化劑風暴中,DEHP固然是主角,其他許多毒性化學物質同樣有機會造成食品安全的顧慮,當然不應忽視。

更 積極的作為是,強化現行對上市食品的抽檢作業,使不法的食品添加物無所遁形;但在目前,各縣市的稽查及檢測人力嚴重不足,使這項最後的把關形同虛設。監察 院調查顯示,去年全國二十五縣市衛生局編列的食品衛生經費與人口比,每個國民平均只能分配到四‧六元,而美、加、日、韓、澳等國十九個城市的食品衛生經費 與人口比,平均高達約一○二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行政院實在不容再忽視這個與國民飲食安全切身相關的課題了。

食品安全涉及的當然不僅限 於化學添加物的問題。不久前農委會會同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稽查團膳業者,在CAS肉品中檢出殘留的瘦肉精;農委會去年做禽畜屠宰衛生檢驗時,也發現每一百 件豬肉中有一‧七件檢出瘦肉精;另外,消保會檢驗國小營養午餐肉品中殘留的動物用藥時,從貢丸中檢出抗生素氯黴素及恩氟沙星,並自雞肉中驗出脫氧羥四環黴 素,而五家違規廠商中竟有四家是優良肉品CAS廠商。CAS及GMP相繼出狀況,政府認證的權威也正面臨挑戰,不客氣的說,這已是政府的公信心危機。

食品安全一向備受多數民眾關切,豈容亮起紅燈?美國眾議院去年通過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大幅改革食品安全系統;連中國大陸都針對黑心食品祭出重罰,要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為。何時我們才能重拾以往對國產食品的信任,何時才能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呢?

(聯合報)
--
管理塑毒錯失先機?環署長沈世宏遭點名

今天政府大規模銷毀遭塑化劑污染產品,希望挽回消費者的信心,不過有學者表示,不能「燒一燒就了事」,這次事件不僅傷害國人健康,也大損MIT國際形象,政府應該痛定思痛,追究環保署、衛生署失職官員責任。有消費者也認為,銷毀的是已知的污染產品,「那以後呢?」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丘志威表示,這次塑化劑風暴凸顯衛生人員對業者查廠不確實。他舉例,如果曾實地到昱伸工廠,看到廠外放了一堆塑膠桶,一定會覺得事有蹊蹺,也不會讓國人吃了這麼多年黑心食品才發現,日後應對食品業者、添加物工廠不定期突擊檢查,才能看到「真面目」。

他 指出,這次風暴嚴重傷害國人健康,在國際間丟了顏面,應追究失職官員責任,他點名環保署長沈世宏,2009年錯失將DEHP提升毒物管理層級的先 機,2000年衛生署取消如起雲劑等複方食品添加物的查驗登記制度,這些決策錯誤,都應該有人負責,痛定思痛才能建立政府威信。

丘志威認為,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也失靈,一遇到食品安全,矛頭只指向衛生署,但衛生署叫不動跟食品上游有關的其他相關部會,造成管理體系一團亂。
--
輔大教授丘志威點名環保署長沈世宏,要為2009年錯失將DEHP改列為第二類毒性物質管制時機負責。沈世宏上午回應,認為丘志威的「說法不成立」,強調不管列為第四或第一、二類管制,食品都不能添加,關鍵是不肖商人違法添加。

沈世宏表示,環保署早在2006年時,當時毒管處召開毒諮會,學者專家建議要將塑化劑改列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毒管處也將結論呈報當時的環保署長張國龍。隨後環保署徵詢業界意見,但當時只有DNOP(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因產量不大,改列為第一類毒性物質管制。

至於DEHP,因當時未有積極證據顯示對人體有重大危害,仍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後來98年間再度召開公聽會,DEHP還是未改列為第一或第二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

沈世宏說,環保署日前召開毒諮會,決議將六類塑化劑列為第一、二類毒化物管制,主要是歐盟規定2015年起,未獲得許可的塑化劑將完全禁用,這項預警原則是根據科學證據而來,既然歐盟有科學證據並採取因應措施,我國自然跟進。

銷毀以後…然後呢???

繼「D-day」之後,政府又有大動作,複製172年前林則徐燒鴉片的精神,上午全國同步銷毀毒害國人健康的塑毒產品,但民眾要問的是,燒完之後,就沒有塑化黑心食品了嗎?或是再搞更大的工程,來個全國食品大掃黑,繼續喊漂亮的口號?

政府宣布5月31日是反塑化毒害的D-day,企圖安定民心,但塑化黑心食品,不僅沒有終結,反而愈滾愈大,每天都爆出新的塑化產品。半個月來,民眾至今仍陷在草木皆兵的恐懼中,不知道市面販售的食物,哪些是安全的。

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小至夜市、攤販,大到知名飲料大廠、五星級飯店、高價的養生食品,吃下塑化劑的人,可說涵蓋各階層。但奇怪的是,時間過了這麼久,似乎消費大眾全是受害人,但似乎又找不到具體的受害人。

這些日子以來,不管政府或民間消基會,陸續開始成立諮詢機構,要協助民眾如何向黑心廠商打官司索賠,吃過塑化劑汙染產品的消費者,不計其數,有人擔心兒子生殖器過短,也有人把罹癌歸咎於塑毒。

不過,就法律實務上來說,民眾要向廠商求償,得負舉證責任,例如保留購物收據,證明自己長期服用染塑產品,還得證明身體危害與塑毒有因果關係,不只求償的難度不小,還得忍受曠日費時的官司歷程。

就算贏了官司,受害者能獲得多少賠償?以檢方凍結昱伸、賓漢、金果王等公司負責人名下的資產,就算有幾億元,但這麼多的被害人,每人又能分得多少?

這場對抗塑化劑的作戰,並未因D-day、全台同步銷毀黑心食品而終止,藍、綠政治人物,也別想靠攻擊對手陣營,從中獲取政治益利。但執政團隊若無法從中記取教訓,食品業者仍短視近利,民眾將是永遠是輸家,在染毒食品的陰影中,只能自求多福了。

(聯合晚報)
--
常見5塑化劑 近日訂容忍值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最快將於明天邀集專家學者,針對五種常見塑化劑訂定國人每人每天每公斤最大攝取容忍值(TDI)。學者表示,最重要的應是盡快訂出各種食品的管制標準,民眾才能安心,食品業者也才有所遵循。

昨天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十縣市,同步銷毀來自昱伸、賓漢下游,總計四二六家、九六○個品項,近三百噸疑遭塑化劑汙染的食品。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呼籲政府成立基金會,協助疑似受害的民眾保留尿液檢體,「因為不孕等生殖危害,有可能在十年甚至廿年後才會出現。」

康 照洲指出,各種不同的塑化劑,歐盟、美國的先進國家訂有不同的TDI值,食管局最快將於明天邀請專家學者,針對DEHP、DBP、DINP、BBP、 DIDP等五種常見塑化劑,訂定國人的TDI值。未來一旦食品中檢出這五種塑化劑,就可換算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並據以作出警告、罰鍰、下架回收,或移送法 辦等不同程度的行政處分。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認為,政府應盡速訂定不同食物含塑化劑的管制標準,並加強市售食品抽檢,民眾才能安心。

多吃洛神花、川七 可排體內塑毒

塑化劑大舉入侵國人飲食,原本每天一杯運動飲料、珍珠奶茶的人,如今都如驚弓之鳥,巴不得有什麼「解藥」,能夠把體內的「塑毒」一口氣排光光。

康華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家蓓表示,人體一旦不慎攝取到塑化劑等毒物,就需要仰賴肝腎代謝排出體外,尤其是對肝腎功能不是很好的人來說,建議可以多吃洛神花及川七,作為日常保養。

張家蓓說,塑化劑是脂溶性的物質,所以特別容易沈積在脂肪,洛神花除了有助促進肝腎代謝、解毒,也可以增進體脂肪代謝的速度。洛神花口味酸甜,用來沖泡熱茶,或者搭配白木耳、蓮子、紅棗等食材一起煮甜湯,都很適合。

不過,就是因為洛神花味道甜中偏酸,有腸胃道疾病,尤其是胃食道逆流,或是胃酸過多者,最好適可而止。

川七同樣也有增加肝腎代謝的功能,但一般中醫師處方的中藥材是川七的根部,民眾在菜市場買到的則是川七的葉子,但同樣能夠達到類似,但相對緩和的效果,建議民眾不妨多多食用。

張家蓓強調,若是有全身起紅疹,經醫師診斷為急性期食物中毒,可以至中藥店買魚腥草,或至青草藥店購買咸豐草,用來煮水喝。但魚腥草及咸豐草屬性較寒,長期過量服用會導致體質虛寒,所以,一周最多只能喝1、2次。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則表示,西醫沒有所謂「排毒」的概念,民眾追求健康,均衡攝取天然、新鮮、現煮的食物,少吃加工產品,是不二法門。

幸好,台灣還有一位「楊技正」!/中國時報社論

塑 化劑風暴中,天天都有驚心動魄的「壞消息」,讓人難安。在這段時間裡,能夠給人正面力量的新聞和新聞人物並不多,最早發現塑化劑的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楊 技正或許是其中最重要之一。她不但提早結束了黑心廠商對台灣消費者的塑化毒害,也讓人看到一個人只要願意、只要有責任感、有熱忱,不論是在哪個位子、做什 麼樣的工作,都可以發揮所長,對社會、人群做出最大的貢獻。

為了感謝和表彰憑著專業與鍥而不捨精神,揭發塑化劑的楊技正,衛生署已給予專案考績一次記兩大功的獎勵,依法晉級一級、頒發一個月俸給的獎金;此外,行政院頒發一等功績獎章,閣揆吳敦義加發新台幣二十萬元獎金,馬英九總統也特別致電表達感激。

塑 化劑在各種食品、生醫製品中已存在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政府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沒有舉發,品牌業者、通路業者,包括那些牌子老、知名度 高、銷售網遍及全球的業者,都沒有人自首,就這樣,千千萬萬國人不知不覺吃、喝、用進了不知多少塑化劑!幸好台灣還有一位「楊技正」。

行 政院頒獎給楊技正,相信絕大多數國人都認同楊技正的確應該得到表揚。一直對塑化劑事件沒有太多評論的民進黨,在吳揆頒獎給楊技正時嗆聲了,如民進黨立院黨 團總召柯建銘就質疑,楊技正只是馬政府的「遮羞布」。老實講,楊技正的確像是一塊「遮羞布」,不過,遮的並不只是執政黨的羞,而是全民、全台灣的羞。

台 灣一直自許是美食王國,自認文明進步,怎麼會有這麼多沒有良心、沒有專業的食品、生醫業者,長期把用於工業的塑化劑用在人的身上,做成給人吃、給人喝、給 人用的食品和藥品?食品、生醫產業,從製造到銷售,這條產業鏈,三十年來,如果有一個人有良心,何至於讓國人塑化三十年?政府人員,從中央到地方,無論是 藍是綠,三十年來,如果有一個人夠認真,何至於讓台灣變成「揚名國際」的塑化大國?二○○八年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爆發時,很多台灣人譏笑並嚴詞批判中國大 陸,結果這次塑化劑事件爆發至今,已有近千種食品禁止進口到大陸。塑化劑是結構性的麻木與道德喪的結果,是台灣共同之恥;柯建銘如果知恥,或許在批評馬政 府的同時,也該為民進黨在中央執政期間以及地方執政的各縣市,就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楊技正」而抱愧致歉吧。

楊技正是目前國內第一位拿到 行政院一等獎章的檢驗人員。但她行事低調,揭塑初期,因為擔心有後遺症,連名字、長相都不願公開,很多人還以為是一位姓楊名技正的人揭發了塑化劑呢。楊技 正獲獎後,外界才大略知道了她的一些背景。去年才剛升上技正的她,從事檢驗已二十六年,也因資深、經驗豐富,才從檢驗儀器的不正常訊號裡頭發現了問題、揭 發了存在多年的食品積弊。

美國《時代雜誌》曾在二○○二年選出三位揭弊的女性為年度風雲人物,被稱之為「吹哨者」的這三位女性分別是聯邦 調查局探員柯琳.羅利,已經倒閉的恩隆能源公司的主管雪倫.華金斯,和揭發世界通訊公司帳務弊端的辛西亞.古柏。這三位女士都不算是機構裡的顯赫人物,但 是由於她們的勇氣與智慧,揭發弊案,減少了整個社會甚至是國際的損失。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楊技正也正是這樣的一位吹哨者。她努力不懈地檢驗出塑化劑,掀起台 灣食品生醫界的巨大波瀾,切斷產業界行之多年、積非成是、習焉不察的「塑化鏈」,為民眾食品衛生安全的權益設下了停損點。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最近是畢業季,很多年輕人準備進入社會工作。行行出狀元,不論從事什麼工作,若是能夠像楊技正一般,堅守崗位,認真負責,小兵也能立大功。盼望台灣有更多的楊技正,讓工作成為一分帶給世人益處的禮物。

(中國時報)
--
11縣市同步銷毀286噸塑毒產品

衛生署昨日在全台同步啟動含塑產品銷毀行動,包括新北市等十一縣市,在衛生局以及環保局等人員監看下,共銷毀包括三十五萬瓶運動飲料在內的兩百八十六.四四一噸含塑產品。

固、液體分類處理 費用找廠商要
這 次各縣市下架封存的產品分為液體、固體兩類銷毀,液體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固體則進焚化爐燒毀。衛生署強調,所有查封及下架產品都會依環保署建議方式處理, 不會再回流到市場,也不會流回環境中。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解釋,焚化爐溫度達攝氏八百五十度以上,塑化劑產品經高溫分解後「玉石俱焚」,廢氣經空氣污染防 制系統處理排放,不會造成二度污染。處理費用則將向廠商求償,不會由全民買單。

昨日同步進行銷毀行動的包括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台中 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以及花蓮縣。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吳敦義連袂到彰化縣溪州焚化爐主持遭扣押含塑食品銷毀儀式,馬英九 說,「D-day」是行動日,不是勝利日「V-day」,政府接下來還要清理戰場,把殘敵全部殲滅,接下來要從食品原料源頭管理,讓台灣品牌恢復原有的商 譽。

總統抬水果粉丟焚化爐坑口 驚險
彰化銷毀儀式中一度出現驚險畫面,馬、吳及彰化縣長卓伯源合力抬一箱約十公斤重的水果粉,走向數十公尺深的焚化爐口傾倒,總統與坑口僅有一步之距,隨扈人員頻頻要求旁人不要再擠,以免總統等人跌落垃圾坑。

現場一名清潔隊人員表示,焚化爐的坑口主要讓垃圾車的後車斗停靠傾倒,人員要接近坑口清除車上垃圾時,身上都會綁著一條繩索,總統等人「奮不顧身」靠近,實在太大意了。

台北市政府則在木柵垃圾焚化廠銷毀塑化劑污染產品,清潔隊員一一打開蛋牛奶醬、芋頭醬,原本飄著垃圾臭味的空間頓時滿是香味,工作人員與媒體發現原來芋頭醬是偏黑色,直呼不敢再吃。

花蓮銷毀45萬瓶飲料 得花一個月
花蓮縣衛生局和消保官一起到台肥花蓮廠,監督由台肥和悅氏合作生產的Taiwan yes運動速燃飲料銷毀行動,數量近四十五萬瓶,倒入儲水桶的飲料須集中載運至中壢污水處理廠處理,預估要一個月才能銷毀完畢。

塑化起雲劑事件累計迄今受影響廠商數共計有四百二十六家、受波及產品高達九百六十五項。

最新公布的受影響產品名單包括皇品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黃金果園卡布奇諾專用奶精粉,以及黃金果園絲襪奶茶;三友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長衛伴侶、衛長康、益菌博士、營養多菌以及全家乳酸菌等,甚至傳出有釣具行進起雲劑原來是用來做釣餌。

安滅菌低劑量也殘留DIDP 全面下架回收

兒 童常用抗生素「安滅菌」糖漿用粉劑,日前被驗出含微量塑化劑DIDP,即日起全面下架。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繼日前衛生署檢驗高劑量安滅菌確定有 DIDP殘留後,最新檢驗結果發現,低劑量安滅菌也有DIDP殘留。為了審慎起見,衛署要求廠商全面下架回收,並於六月十五日前提交報告,說明原因。

衛 生署是在昨日通知生產業者GSK(葛蘭素史克藥廠),針對安滅菌糖漿用粉劑的150mg/5ml與457mg/5ml兩項藥品進行下架回收。食品藥物管理 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指出,台灣目前包括民眾送驗、地方衛生局抽驗的安滅菌產品都分別檢出有DIDP殘留。據了解,英國原廠檢驗同批號產品,也發現有 DIDP殘留,並已向當地衛生主管機關通報。在廠商釐清原因之前,還是先行將產品下架。

食管局建議患者回診諮詢
正在使用該款抗生素治療的民眾,接下來如何因應?許蒨文表示,抗生素療程任意停藥,恐影響病程控制,建議回診諮詢。目前已知塑化劑要長期高量服用才會有安全疑慮,現階段該產品驗出殘留量,以目前的使用劑量與療程不會有立即性的健康疑慮。

未來廠商提出報告後,是否能恢復上架?對此,許蒨文表示,必須看報告內容,如果是發現有原料污染或是製程容器釋出等,就必須提出解決方案,甚至新批號須檢具證明等都有可能。

藥廠聲明配方未添加DIDP
衛 生署日前對外聲稱安全無虞,昨跟進香港要求全面下架,GSK頗有微詞,發出聲明稿表達遺憾,但將尊重與配合衛生署決策。GSK聲明稿強調,安滅菌並無安全 疑慮,配方與製程絕無刻意添加任何DIDP,目前正在詳加調查DIDP來源。但目前檢出均相當微量,遠低於美國與歐盟視為對人體危險程度,這類鄰苯二甲酸 酯類塑化劑,本來就普遍存在日常環境與生活用品中。

80種許可藥品含塑 專家促公布

塑化起雲劑惡火燒進製藥界,不少民眾 才驚覺,原來藥品也有香料、也有起雲劑。事實上,我國目前有效的兩萬多張藥品許可證當中,其中約五十張藥證內的藥品成分含有塑化劑DEP、三十張含有 DBP。卻因為現行法律未強制藥品全成分標示,不僅民眾無從得知、專業把關的藥師也未必查得到。

法令未強制標示全成分
台灣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沈麗娟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明定食品與食品添加物都應該清楚標示於容器或包裝上,唯獨藥品少了這條重要規定。民眾只看得到藥品主要成分,藥品內常用的「賦形劑」等添加物,不論是說明書或是藥品包裝上都付之闕如。

沈麗娟舉例指出,在臨床上曾遇到有病人對澱粉過敏,一吃就拉肚子,藥師想協助患者尋找製造過程中沒有用澱粉,而是用其他替代物的藥物。結果向衛生署詢問,卻沒有這類資料。醫院只好找藥廠一家一家問。

這次的事件恰好凸顯我國目前管理制度的問題。例如,雖然已知我國有超過八十張藥證使用塑化劑,但是民眾如果想要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膠囊是否含有塑化劑DET?即使在衛生署藥物許可證的查詢網頁鍵入藥品資料,也只能看到藥品的主成分,無從得知其他添加物。

林杰樑:長期用藥應留意
林 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我們現在最主要是在意是否長時間使用?」因為以目前的醫材為例,不管是輸血袋、點滴袋,都是緊急使用、短暫使用,在選 擇性不高的情況下使用,只能說是無奈的必要之惡。當然,若能改成沒有塑化劑的產品最好。但是如果非救命藥物,而且有其他選擇,主管機關應善盡告知義務。

食管局:須兼顧營業機密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藥品全成分標示可以討論,但因事涉部分公司營業機密,可能也須兼顧。此刻,還是希望民眾了解,藥本來就是毒,在必要性使用的前提下,合法使用的塑化劑就如同藥物內的其他化學成分一樣,都是經過相關安全性試驗的成分。

不管塑化劑是否合法使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顏美娟強調,民眾本來就有知的權利,這些資訊政府本就應該公開。她認為現在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出來是在保護消費者還是廠商。

民眾送驗LP33膠囊 竟含3種塑化劑

塑化起雲劑事件發生以來,不少人主動拿著家中的產品送件檢驗,卻也陸續發生與業者送驗結果大相逕庭,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有業者憂心,如果全無規範、再這樣下去,恐怕變成競爭廠商間另類惡性競爭手段。

有業者擔心變成惡性競爭
網 友J先生將自家未開封的LP33膠囊送驗,結果不但有DEHP、DINP,竟然還有第三種塑化劑DNOP。DNOP是環保署早已經列管的一級管制品。業者 強調第一時間就已經配合下架回收,主要問題還是因為原料遭到污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先前受污染產品均已封存下架,並且重申只有政府自行採驗,才 能作為標準,且下架標準以原料使用情形判定,不會以廠商或個人自行送驗的終端產品作為判準。

衛署:以政府採樣為準
至於各地衛生局 收件情形,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強調,目前各地衛生局受理民眾送驗並非全無原則。首先,必須是未經拆封的產品,而且是五大類商品,並且迄今沒有檢驗 結果者,才會收驗。此舉主要就是不希望把經費浪費在已經檢驗過的商品上面,要求未拆封產品也是為了避免樣本有問題。

不過,由於目前民間合格實驗室並不會限制送件商品,是否可能成為漏洞?對此,許銘能強調,只要是合格實驗室,都能接受廠商送驗,至於民眾送驗,部分實驗室也會接受,但他建議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台 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副理陳浩琦則指出,以SGS來說,除非送件者為產品生產廠商,否則開立檢驗證明的時候,不會寫上產品品牌名稱,也就是 說,如果收到的是麵包產品,只會寫「一個麵包」,不會寫特定品牌麵包。此外,如果送件的產品已經開封,在證明書上也都會註記。同時,樣品一定留存備份,可 供複驗。

國人污染物監測網 沒錢啟動

塑化劑風暴使國人健康蒙上陰影,台灣首見的國家型風險評估方 向大致底定,粗估一年至少需要一億元經費,衛生署礙於經費短缺,正在籌措財源,無法確定何時能正式啟動。學者指出,此事件有如食品業的SARS,行政院不 但應動用第二預備金,甚至應考慮比照SARS成立重建基金。

每年至少需要一億元經費
立法院日前通過提案要求衛生署儘速啟動調查,追蹤學童與孕婦的塑化劑暴露與健康,以及參考歐美建立「國人污染物監測網」計畫,長期監測體內毒化物暴露趨勢。但一名學者透露,衛生署正面臨經費短缺的窘境,研究計畫能否儘速展開,尚有變數。

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表示,該計畫因為規模龐大,確實所費不貲,但仍有許多細節尚待討論,等到定案後,衛生署將會盡力籌措財源支應。

國衛院院長伍焜玉表示,他相信行政院必定會全力支援,這次食品風暴範圍很廣,但因全球相關人體研究不足,對塑化劑毒性的了解卻只能參考小老鼠研究,引發民眾恐慌。國人的塑化劑暴露量可能很高,這將是全球最重要的人類塑化劑暴露風險評估計畫。

伍焜玉指出,該研究架構囊括四大計畫,將優先針對全台孕婦、嬰兒、學童以問卷調查全面評估暴露風險,以選擇後續健康追蹤方案。也將利用現有的國民營養調查與毒物暴露調查資料庫,嘗試做進階分析與初步風險評估。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項類似歐美人體污染物監測網絡的世代追蹤計畫,可藉此了解台灣人民的各類塑化劑暴露劑量多寡,以及其長期的健康風險,至少需要追蹤十年,才能評估危害。

該計畫必須在全國各區域選擇具代表性樣本,定期抽血、驗尿,一年研究經費就至少需要數千萬。若樣本數要擴大,檢測項目要更多,擴及其他環境毒物、重金屬與環境荷爾蒙,所需經費更多。

伍焜玉表示,現有的生殖與致癌毒性資料,幾乎都是小老鼠的資料,必須建立人體暴露數據,確認對健康的風險,以及進一步制定飲食、容器等各類塑化劑來源的管理策略。

風險分析學會會長、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表示,監控人體內暴露值是必要的,否則無法確保高危險群的暴露量已下降。

學者建議比照SARS設重建基金
詹長權指出,衛生署若經費不足,為避免犧牲研究品質,行政院應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應,甚至應比照SARS成立百億重建基金,畢竟這起事件就宛如食品業的SARS,對經濟與健康衝擊超乎想像,不只受害民眾需補償,連食品業也需要重建。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