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 青少年減肥 13%用催吐法 男生比率高於女生 恐罹厭食或暴食症
教育部委託學界研究發現,國內高中(含)以下學生,有1成3曾嘗試用催吐減肥,當中不乏許多10歲的小學生,且男生催吐比率高於女生。對此,專家警告,長期催吐恐讓孩子罹患厭食、暴食症,不利健康。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國外媒體,近日相繼報導此發表於《臨床護理學期刊》的台灣研究。參與研究的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副教授劉影梅昨受訪表示,
是受教育部委託、對120所國內國小、國中與高中3萬多名學生所做調查,當中有逾4成、約1萬6千多名學生,坦言過去1年曾減肥。
吃炸物屬危險群
研究指1成3受訪學生曾以催吐減肥,國小10到12歲比率最高有15.9%,16到18歲最低有7.5%。分析發現男生催吐比率高於女生。曾減肥的國小高
年級男生,有1成6曾催吐,女生有1成。催吐常見於「久坐不動、睡眠不足、飲食習慣不良的青少年」,每天在電腦前上網逾2小時或每天吃油炸物者更是高危險
群,而常吃消夜、睡眠少於8小時,是造成體重過重,導致想催吐減重因素。
「以為吐出就好」
也參與該研究的衛生署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分析,男生催吐比率高於女生,主要是男生決心減肥,方式較激烈,小學生催吐比率高,是因較少接觸健康減
重方式,「以為吐出來就可以,可能照樣吃,形成暴食又催吐惡性循環。」教育部體育司司長傅瑋瑋說,學校課程均有灌輸健康飲食觀念,該部也會將此列為年度重
點計劃。
家長林梅芳說,會跟兒子聊天,以免他催吐減肥。
兒童青少年避免肥胖 注意事項
●每天吃早餐,睡滿8小時等正常作息
●晚上不吃零食、消夜
●少吃油炸食物、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多蔬果與高纖飲食
●減少久坐,如看電視、上網、打電動的時間
●15歲以下不要減重,應採取健康飲食與運動,藉由長高維持健康體型
●若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合併症,應就醫診治
(蘋果日報)
--
擴胸會痛 恐肌肉挫傷
Q:上月打球被撞到胸部,X光檢查指無異狀,但之後做深呼吸或擴胸運動時會胸痛,有無可能內出血?
A:若胸部X光檢查不到異狀,表示肋骨應未斷裂,也無肺泡破裂造成氣胸、血胸情形,且肌肉應也無明顯瘀血,但當深呼吸或進行擴胸運動卻會感覺疼痛,推測可能肌肉或筋膜有輕微挫傷,即民眾常說的「內傷」,不過這不一定會有出血現象,也就是俗稱的內出血。
服消炎藥可痊癒
不論是否有內出血,肌肉或筋膜的輕微挫傷最好還是接受治療,雖然無法冰敷或包紮,但是只要服用消炎藥物,應該可以在一至兩周內痊癒,期間最好避免劇烈運動,讓傷處好好休息,傷勢復原可望更快。
(蘋果日報)
--
台網路寬頻 目標100Mbps 馬被網民吐槽「光纖月租1700比日慢」
網路使用者常抱怨行動上網常斷線,有線寬頻又太貴,馬英九總統在最新一期《治國周記》邀網路族對談「更快更好更便宜,提升網路競爭力」,他強調網路是基礎
建設,這個領域如果不追上,絕對影響台灣競爭力。馬說,5年前他到巴黎參加數位匯流會議,當時巴黎市長還認為巴黎網路建設落後我們2年,現在「沒想到一覺
醒來就輸給人家」,心裡覺得很不服氣。
馬英九邀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副執行祕書黃彥男與網路使用者葛如鈞對談,葛說,台灣光纖網路先前月租費1700元,但「相同價格在日本可申請更快的頻寬」。
學者批建置太慢
黃彥男說,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協調後,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已在6月8日調降寬頻價格3到4成,政府的「數位匯流推動計畫」也決定2015年有8成家庭可申裝100Mbps的寬頻,屆時對我國國際評比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鄧惟中分析,台灣落後他國主因是光纖網路鋪設太慢,行動網路基地台則因民眾對電磁波有疑慮,郊區覆蓋率有限。鄧說,中華電信網
路建置速度「讓人不甚滿意」,其他3家固網也因市場規模無法擴大,難壓低成本,讓台灣消費者上網費用比鄰國貴。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則說,台灣頻寬落後原
因在於業者競爭不足,大家都有責。
網路使用者Snow認為,中華電信把持最多資源卻不肯釋出,到現在只提供上下載頻寬不一樣的ADSL,但港、日早就推出上下載頻寬相同的VDSL。網友TLB則說,各家業者只負責裝寬頻卻不保證頻寬,買10Mbps只能用到6、7成頻寬,「把消費者當凱子削。」
中華電資費調降
NCC發言人陳正倉昨回應,NCC日前才通過中華電信高速上網資費降價,也帶動台灣大等其他業者調降,目前正研議國內單一話區取消長途電話計費、上網速度
升級更便宜等措施。中華電信總經理張曉東說,日前已將50Mbps寬頻資費調降至999元,3個月內最低上網下載速率可由512K升級到1Mbps,朝速
度升級前進。
(蘋果日報)
--
國王自削權力 摩洛哥推修憲
北非摩洛哥王國國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前晚發表電視演說,公布重大修憲方案,宣稱國家將轉型為君主立憲體制,國王眾多權力將下放給總理及民選國會。總理原由國王任命,未來將來自得票最多
的政黨,並成為「政府領袖」,擁有解散國會、任命閣員等大權。不過民運人士仍抱持懷疑態度。
「換湯不換藥」
受到北非「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摩洛哥民眾自2月20日起持續上街示威,要求民主改革。47歲的穆罕默德六世3月成立修憲小組,將原有憲法的108條條
文擴增為180條,修憲案將在7月1日經由全民公投。原本親自參與任命法官的穆罕默德六世,也矢言建構獨立的司法體系。此外,憲法提及國王時原用的「神
聖」一詞也將消失,但修憲案另立條文明訂國王仍是摩洛哥最高宗教領袖。
摩洛哥長久以來就有由多黨組成的國會,但各黨實力不強,許多政黨仍由國王及其親信把持。雖穆罕默德六世頗受民眾愛戴,但其政府及親信貪腐成性,人民不滿日益升高。前晚穆罕默德六世宣布修憲案後,許多民運人士認為只是換湯不換藥。
有權驅離示威
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擔任學者的阿拉維,也是穆罕默德六世的表親,他說修憲案看似經過討論,實際上一如既往,只是穆罕默德六世向聽話的各政黨口述條文。但修憲案一旦通過公投,取得國際社會認可後,政府就有權驅離示威者。他預料街頭示威將不會停止。
阿拉伯之春現況
◎敘利亞:各地仍有大規模示威,要求總統阿塞德下台,前天有16人被殺。逃往土耳其的難民說,軍隊到處濫殺
◎葉門:總統薩雷6月初遭砲火攻擊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治療,一般認為其政權形同垮台
◎突尼西亞:獨裁統治23年的總統賓阿里1月下台,流亡沙烏地阿拉伯,突國已起訴他及家族洗錢、濫權等數十項罪名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月被反政府示威趕下台,目前被控有計劃地謀殺和平示威者
(蘋果日報)
--
順應「阿拉伯之春」 摩洛哥要改君主立憲
面對「阿拉伯之春」的民主洪流,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國王穆罕默德六世18日公布憲法改革案內容,決定釋出部分權力給民選官員,誓言建立一個有民主國會的君主立憲體制,但仍牢牢掌控安全、軍事與宗教事務。
摩洛哥青年民主團體「2月20日運動」認為改革不夠深入,不符他們真正分權的訴求,號召全國於19日舉行和平示威。
穆罕默德六世宣布,憲改案將於7月1日交付公投。根據提案,國王不再有權自行決定總理人選,總理將從國會大選的勝選政黨產生,部會首長、各省省長亦由總理決定。摩洛哥早有國會,且有數十政黨,但形同橡皮圖章。
人民起義今年初於阿拉伯世界遍地開花後,摩洛哥人民2月初也開始熱烈響應。掌權300多年的摩洛哥王室為阿拉伯世界迄今在位最久的王朝,47歲的穆罕默德六世雖孚人望,政府與王室顧問的貪腐卻令人民深感不滿。國王2月同意釋放部分權利,3月下令修憲,18日提出草案。
摩洛哥是面對民主浪潮,採取先制行動的國家之一,另一個國家是約旦。穆罕默德六世與約旦國王阿布都拉因為容許人民表達有限異議、承諾政治開放絕非戲言而得以保住政權,兩人如此做,是為避免重蹈埃及與突尼西亞執政台者的覆轍,被人民轟下台。
在「阿拉伯之春」中,沙烏地阿拉伯有如一股逆流,境內的政治對話連辯論也稱不上。86歲的阿布杜拉國王努力維持國內穩定,並砸錢協助鄰國維持安定。他給予突國前總統班阿里庇護,並承諾援助埃及新政府27億歐元。不過,沙國的平靜可能是假象,該來的還是會來。
(聯合報)
--
轉型君主立憲 摩洛哥7.1公投憲草
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十七日晚間發表演說,承諾將修訂新的民主憲法,把部分權力轉交給國會與政府,使摩洛哥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修憲案將於七月一日付諸全民公投決定,但泛民主派運動人士對修憲案多持懷疑態度。
根據穆罕默德六世所提出的新憲法草案,國王仍將繼續擔任軍隊最高統帥以及國家最高宗教領袖,新憲將不再指稱國王地位「神聖」,而改以「國王人身安全不容侵犯」。
四十七歲的穆罕默德六世自一九九九年掌權,這場演說也是摩洛哥今年二月受阿拉伯民主改革浪潮洗禮、引發大規模民主示威後,穆罕默德六世下令由修憲委員會在三個月內與各政黨、工會與非政府組織討論現行憲法缺失後的最終結果。
在國王演說結束後,首都拉巴特街頭出現了大批掛有摩洛哥國旗的汽車來回穿梭,汽車喇叭聲大作,年輕人更在大馬路上興高采烈地擊鼓慶祝。
摩洛哥雖然一直實施多黨國會制度,但卻徒具名義,大部分政黨力量薄弱,唯國王及其顧問意見是從。雖然穆罕默德六世本人相當受民眾歡迎,但民眾對於政府及國王顧問涉及貪腐深感不滿。
總理地位提升至政府領袖
新憲法把總理的地位提升至「政府領袖」,並確保總理是從在大選中獲得最多票數的政黨中所選出,而非全由國王一人指派。總理還有權挑選與開革內閣成員,以及解散國會,但最終仍必須由國王同意這些決定,而指派重要地方行政首長的權力也仍然保留在國王手中。
國王還將繼續擔任部長會議,以及負責制訂國家安全政策的最高安全會議等兩個重要會議的主席,總理也可以主持這些會議,但必須根據由國王所訂下的議程進行。
國會未來則可在獲五分之一議員支持情況下對官員展開調查,或者在獲得三分之一議員支持情況下對部長進行彈劾,現行憲法則規定這些行動必須經全體議員無異議通過下才可進行。
長期遭批評不夠獨立的司法體系則將由一個由法官與全國人權委員會主委共同組成的最高委員會所掌管,司法部長則不得加入該委員會。
「二月二十日運動」的民主人士則對修憲案的許多部分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表面文章,因為民主人士要求的是建立嚴格限制國王權力的議會君主制度。國王堂弟、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者希查姆也說,新修憲案與過去的修憲模式相同,都是由國王向政黨發號施令。
希查姆在法國解放報上為文指出,修憲案中好的部分會在公投中通過,受到國際社會肯定,這可讓目前政權取得某些改革信譽,並把街頭示威定位成「非民主」活
動。希查姆預測,儘管摩洛哥政府試圖把「二月二十日運動」形容為極端左派與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人士的藉口,但民主示威仍會持續出現。
(自由時報)
--
北市神明地主 媽祖最富
全台「地籍清理」進入倒數階段,七月起內政部將陸續標售「提不出土地所有權證明」的神明名下土地,而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竟還有五十三筆土地掛在神明名下,其中不乏精華地,讓土地開發商頗感興趣,想在「神明頭上動土」。
內政部表示,全台目前登記在神明名下的土地,約有二千三百多筆、近二百多公頃土地,公告現值約四十四億元;依「地籍清理條例」規定,神明不能當地主,土地也不能開發,因此內政部要求「正名」,只要提不出所有權證明者的土地,依法將由地方政府代為標售。
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有多達一百一十一筆神明地,到上周為止,還有五十三筆未辦理重新登記,這些土地光是公告現值就超過七億五千萬元。
目前北市最有錢的神明是「公業武榮媽祖」,名下有八筆土地,其中五筆位於中山北路三段卅八號附近,共一百廿二坪,土地現值二億零八百萬元,每坪約一百七十一萬元。房仲業者說,這塊地屬第三種商業區,市價高達六億元,適合做大型展館等金店面,目前土地上有婚紗及家電業者。
「公業保儀公」在信義區福德街三百巷內有十六筆土地,約一百四十坪;承德路四段也有「土地公」坐鎮的八十七坪土地。房仲表示,這兩筆的市價都超過一億元。其餘神明地大多不到五十多坪,不具開發價值,地主包括有應公、保生大帝、魯班公、文昌帝君等。
有三位神明在北市擁有大面積土地,最大地主是「觀音佛祖」,在內湖區西湖的山坡地保護區上有三千七百多坪土地,但每坪只值一萬三千元。「紫微大帝」在北投
區大業路附近也有一千二百多坪土地、每坪六萬元,屬道路用地及農業區。「公業保生大帝」在松山區松江路上有八百三十坪,看似有錢,但土地緊鄰松山機場,屬
於限建區,每坪才十四萬元。
信義房屋經理蘇啟榮表示,土地要能立即開發,對開發商才有誘因,而農業區、保護區、機場特定區等,開發價值都相對有限。
內政部官員強調,未及時重新登記的神明地,如果神明地的會員或信徒明確,會輔導其轉型成法人;信徒與會員不明,就會標售。
「好野神」松山媽祖 曾坐擁12億
「杜姓天上聖母(媽祖)」在台北市松山鬧區曾擁有超過十二億元的土地,一度是台北市最有錢的神明,但「媽祖」去年已將土地賣給開發商,退出「好野神」行列。這塊地還在都市更新整合中,將來若開發為住宅,房價每坪上看七、八十萬元。
杜姓天上聖母的土地,位在八德路四段、松山區公所對面,占地近四百坪,現有老舊建築物及各式商家,後方是饒河街夜市,旁邊有松山慈祐宮,未來捷運松山線也
會經過。儘管土地公告現值「只有」三億八千萬元,但因屬第三種商業區,價值不斐,估計市值超過十二億元,未來捷運完工後,當地商業將更蓬勃。
台灣房屋不動產執行長邱太煊表示,根據地政資料,杜姓天上聖母名下土地去年九月已移轉給摩天開發公司,摩天開發又信託給板信商銀,初估購地金額約十五億元。
當地房仲說,該地目前仍循都更模式整合中,當地具有都更效益的老公寓,要價每坪五十多萬元,而新大樓才不過六、七十萬元。
據悉,這塊地是清朝時期,杜姓族人渡黑水溝來台,在饒河街落地生根,經商成功,杜家祖先感念搭船來台時「媽祖」保佑,便在松山慈祐宮旁買下該土地,將土地所有權掛在天上聖母名下,由眾人共同持有。如今經過多代傳承,居民又再次與天上聖母合作,共同開發蓋大樓。
在台北市目前已將土地移轉的神明,還包括士林區「武廟」的一百多坪土地;保生大帝也將萬華區民和街、東園街一帶約五百坪的土地,過戶給一般民眾。
全台神明地主 「福德爺」最多
各縣市陸續辦理地籍清查,以神明登記地主者,包括「觀音會」、「福德爺」,在高雄市美濃區有一筆的地主叫「伯公」,地政人員清查時都覺得有趣。
高雄市最近完成清查,全市共有卅筆神明土地,大部分集中在美濃及仁武,多為清朝或民國初年登記,廟宇幾乎都不見了。
高雄市地政局長謝福來說,目前已列出十三筆土地,要在七月公告標售;其中較特別的一筆,位在前金區自強三路「福德爺」的土地,福德祠沒了,目前占用者開雜貨店。老闆自稱祖先是福德祠的管理人,地政局初步核定底價為一千四百萬元。
桃園縣地政局長林學堅說,桃園縣清查的神明土地共有五○八筆,清查發現規模較大的寺廟,所屬土地幾乎沒有產權不清的情形,反而是規模較小的神明廟宇,擁有價值不低的土地,卻在辦理產權登記公告期間沒人出面爭取權益。
他表示,例如蘆竹鄉南崁市場有一筆二百坪土地,公告現值一坪約十六萬五千元,總計三千三百萬元,但市價一坪有卅五萬元的行情,總價約七千萬元,無人或團體主張權益。
台南市官田區官田里「福德爺神明會」,共有八十多筆面積,約兩公頃的土地,都在官田里,公告現值八千多萬元,都登記在福德爺名下。會員陳冠竹說,近一年
來,一筆筆完成所有權人公告;由於四百年前到官田里定居的第一代祖先為陳邦二,神明會將解散成立法人,更名為台南市陳邦二宗親會,以後土地就會登記在宗親
會名下。
「已配合政府政策在做了,搞不懂政府用意為何?」也有信徒抱怨,土地登記為神明,是內部的事,無法理解為何要被干預。
閱報秘書 地籍清理
土地的登記主體需要「法人」或「自然人」,才具有行為能力,土地也才能開發,因此神明不能當地主。
內政部為解決光復以來遺留的地籍登記問題,二○○八年七月起推動地籍清理,針對十四類土地,包括登記在神明名下的土地,各寺廟或宗教團體應主動辦理變更登記,若無法確定土地的真正所有人,下月起將依法標售。
土地或建物產權的重新釐清,也有助確保民眾的土地權益,因此內政部將成立專戶,將標售金額存入專戶,若專戶內金錢十年內沒人申領,將全數解繳國庫。
內政部官員強調,就算民眾在標售期間才來申請登記,內政部還是會受理,也會暫緩標售;如果神明土地的會員或信徒明確,內政部也會先輔導其轉型成法人,若遲遲不來申請,則會強制將土地登記到會員名下。
全國登記在神名的土地,約二千三百多筆、近二百多公頃土地,公告現值約四十四億元;最多筆土地的神明,不脫「土地公」、「媽祖」等。
(聯合報)
--
全台寺廟教堂逾萬 道教占大宗
你知道嗎,小小的台灣島上擠了多少教堂與寺廟?答案是一萬五千兩百一十一座!內政部昨天公布最新數據,去年底登記有案的寺廟教堂數相教前年增加一百一十六座;十年間增加了兩千六百七十八座,平均每個鄉鎮市區就有四十一座寺廟或教會。
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說,沒登記的,至少還有一萬五千座。有「道士教授」之稱的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李豐楙也表達同意。他說,廟宇增加的兩個原因,一為廟宇登記合法化的趨勢增長,二為新興教派掘起。
李豐楙表示,除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五大教派,如「玄門真宗」等新興教派更不斷爭取登記資格,也代表台灣能接受不同文化的特性;此外,有更多廟宇面臨國有地、建蓋於山邊無法登記等懸而未決情形,「數量甚至是登計數量的兩倍」。
曾旭正說,寺廟教堂反映人們對宗教的需求,「求神問卜的需求,反映人心浮動」,但也顯示出台灣宗教相互尊重的特性。
若按宗教別分類,以道教寺廟占七成八三為最多,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都超過一千多座,占全台總數的三成五。
目前在內政部登記的宗教種類共有廿七種,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歷史悠久的五大宗教。其中,寺廟部分,近十年來,以道教寺廟占七十八.
三%最多,佛教寺廟占十九.六%次之。教堂與教會方面,近十年來共計增加兩百四十座,目前共有兩千兩百餘座,其中以基督教占七十六.五%最多,天主教占廿
二.二次之。
內政部統計數據也顯示,佛教、道教在南部較為興盛,基督教及天主教則以北部及東部較為盛行。
民政司宗教科長黃淑冠分析,宗教寺廟與教堂的發展,與人口、經濟活動和地區發展的早晚有關。例如早期基督教與天主教來台除傳教之外,往往會前往偏鄉地區作社會或醫療服務,因此在東部地區的花蓮、台東地區教堂偏多,分別多達三百至兩百多座。
至於,南部地區或靠海、漁業人口多的縣市如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等地,因漁業人口多的地區,道教與佛教寺廟數也都破千,且多以媽祖廟、王爺廟居多,如台
南府城天后宮、澎湖天后宮、南鯤(魚身)代天府等。而不同民族發展淵源歷史,也會影響族群祭拜神氏,如客家移民重鎮的宜蘭、屏東、彰化、新竹等縣市,多以
供奉「山神」的三山國王廟為主。
民宅神壇問題多 請神容易送神難
寺廟神壇問題一籮筐。新莊區中正路曾有房東貪圖三千元價差,將房子租給神壇。沒想到,搬入後卻不斷欠房租,法院勝訴後,壇主竟丟下滿屋神明,屋主最後只好向神明擲茭請示,不料神明也不願搬,應驗了「請神容易送神難」。
新北市民政局人員表示,新北市升格前的民宅神壇數約兩千六百座,但不少里幹事虛應故事,研判總數應達四千座左右,今年將全面清查詳細數目。
民政局人員表示,過去新北市房價便宜,吸引許多神壇進駐。但升格後房價高漲,神壇這類損鄰設備一旦進駐,周邊房價至少掉兩成,因此,繁榮區域的神壇數目也越來越少,往偏遠區域搬遷。
雖然神壇祭神明五花八門,但大都以三太子、千歲爺、玉皇大帝等為主,為長保香火鼎盛,廿四小時燈火通明,常造成電線走火,釀成火災;另外,部分神壇也會邀請中輟少年加入八家將,成為容易發生鬥毆的治安疑慮地區。
新莊中正路靠近迴龍地區巷弄內,曾有位陳姓女屋主貪圖租金,以每月多市場行情三千的價錢租給神壇,沒想到,神壇搬入三個月後就不繳房租,氣得屋主告上法院。
法院判定屋主勝訴,神壇必須強制搬遷,但壇主卻留下屋內大批神像、香爐,屋主也不知道該「請」到哪裡去,搬家公司也不願處理,經向神明擲茭請示,神明竟然說「住得很舒適,不想走」,屋主只能按日擲茭,希望早日送走這些神明。
(中國時報)
--
澳門驗出塑毒 乖乖脆條全台回收
知名老牌乖乖公司生產的「榛果巧克力口味」乖乖玉米脆條,被澳門衛生單位驗出塑化劑DEHP超過標準,桃園縣衛生局昨天下午派員至乖乖公司稽查,發現疑似超標產品四千多箱均在全省流通、要求賣場全面下架回收。
桃園縣衛生局接獲衛生署通知,昨天前往乖乖公司稽查,全面調查原料供應商名單及產品及出貨數量,初步釐清乖乖的原料商不是昱伸、賓漢的下游廠,並查出,榛
果巧克力口味的玉米脆條,除被澳門下架的一百箱,另有四千二百多箱供應給台灣各通路、賣場、零售商,可能有不少產品已被吃下肚子。
衛生局要求乖乖公司儘速從通路下架回收產品,並當場抽驗原料及成品,送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釐清。衛生局人員轉述,乖乖公司獲悉澳門檢驗報告後,已先行通知賣場與通路,同時也願意接受退貨。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藥局局長蔡淑貞表示,初步得知,產品原料不是來自昱伸、賓漢等兩家問題工廠。至於為何檢出微量DEHP?初步研判,可能是餅乾在漫長的包裝、運輸過程中,遇熱溶出塑化劑,才會受汙染,正請乖乖查明原因。
蔡淑貞說,過去曾有食品廠商的原料配方,只供外銷使用,所以國內同款乖乖玉米脆條是否與外銷澳門的配方相同,現正追查中。
乖乖玉米脆條也傳出「中塑」,賣場家樂福已與乖乖公司取得聯繫,先將產品下架,等周一與乖乖進步討論後,再做後續處理。
記者致電總公司,因周末休假,客服無人接聽,接電話的員工表示主管全不在,無法回應。
塑化劑每日耐受量 衛署將研擬
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前天召開第三次會議,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在會上指示成立「落實產地源頭管理工作」及「加強食品產銷鏈之監測把關」工作小組,將針對高風險、高價值產品,優先推動食品安全履歷制度;衛生署也將研擬每日塑化劑安全耐受量。
行政院表示,六月廿一日、廿二日也將召開「全國食品安全會議」,對塑化劑事件及食品安全進行總檢討及研議強化「食品添加物管理」與「食品製造業管理」。
沒商機? 南亞申請無塑標章卻從未標示
塑毒風暴掀起產品安全信心危機,但現行七類符合「限塑」或「無塑」標準的環保標章商品,卻面臨「有行無市」窘境,標章增加不了銷售量,廠商懶得申請;環保署指出,南亞PE保鮮膜甚至兩年前申請標章後,卻不標示標章。
環保署表示,在一百一十二種環保標章產品,有七類產品明訂產製過程禁用「鄰苯二甲酸酯」、或限制塑化劑含量,包含床墊、點滴袋、電線電纜、PE保鮮膜或保
鮮袋、塑膠水管、塑膠發泡包裝袋與印刷品。但塑膠發泡包裝袋、印刷品標章認證與PE保鮮膜今年沒廠商申請標章、乏人問津。
較令環保署訝異的是,南亞PE保鮮膜二○○九年起申請到環保標章,但環保署去年底稽核發現南亞未在包裝上標示環保標章,立即去文要求標示,但截至今年元月標章認證到期,南亞仍未標環保標章。但因標章採「自願申請」制,環保署頂多只能撤銷標章;南亞乾脆不再申請標章。
環保署管考處副處長郭秀玲認為,環保標章的「無塑」掛保證不一定可轉化為商機。為符合環保標章認證標準,廠商可能略增生產成本,但大部分消費者並不會特別
購買標章產品,這是南亞PE保鮮膜始終不願重新開模製版、在外包裝上印上環保標章的主因;南亞申請認證可能只為「取得政府綠色採購獲選資格」,環保署已回
溯取消南亞PE保鮮膜參與政府綠色採購權限。
南亞塑膠總經理吳嘉昭昨天澄清表示,南亞PE保鮮膜由衛生署直接管理、稽核,但保鮮膜為「包裝產品」,而非「食品」,因此該產品盒上所標示的為合格「字樣」,並非「標章圖示」。
吳嘉昭指出,「PE保鮮膜」產品先前經過化驗,顯示無塑化劑DEHP,保鮮膜內添加的塑化劑則是DINA,但DINA也已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日本食品衛生協議會認證通過,該產品並無塑化劑風險。
(聯合報)
--
澳門驗出含塑 乖乖:停止出貨
台灣知名零食品牌乖乖「榛果巧克力口味」,被澳門政府檢出塑化劑超標。乖乖昨日表示,榛果巧克力口味的乖乖產品先行停止出貨。國內量販店大潤發、愛買表示,因未販售該產品,不會下架;但家樂福、全聯則因有販售榛果巧克力口味乖乖,已在第一時間全數下架。
國內四大超商則表示,目前並沒有販售「榛果巧克力口味」的乖乖產品。
澳門特區政府發布新聞稿稱,六月十五日抽驗台灣生產的兩款沖劑及八款食品樣本,發現「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塑化劑DEHP含量一.八
ppm,超出一.五ppm標準。乖乖公司昨日表示,自塑化劑事件開始即檢查相關物料,均未檢出,會針對此外銷個案,協助追查原因,並以最速件送檢驗單位,
預計六月二十一日可以提供檢驗結果。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長蔡淑貞表示,乖乖玉米脆條並未使用來自昱伸、賓漢原料,國內配方是否和澳門相同,正在釐清。
(中國時報)
--
澳門驗出乖乖含塑? 我暫不下架
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在澳門被驗出含有塑化劑DEHP一.八ppm,高於該地的容器溶出標準一.五ppm,澳門當局已經緊急下架回收。行政院衛生署
表示比照先前莊家方塊酥在香港被驗出有微量塑化劑等情況處理,也就是不會強制該產品在國內下架,等我調查結果出爐再定。
該產品原料皆非昱伸或賓漢
乖乖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由乖乖中壢廠生產,桃園縣衛生局昨天傍晚查訪,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連恆榮說,同一批產品總計生產四千三百廿四箱,每箱十二包,已全部出貨完畢,廠內沒有庫存。該產品原料不是來自昱伸或賓漢,已採樣送驗,希望能釐清問題出在哪裡。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澳門驗出的DEHP相對微量,初步判斷應與原料污染無關,究竟是製程或是容器溶出,抑或是經過長途運輸所致,仍待化驗。如果不能確認是運輸過程所致,該公司需以試驗方式舉證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造成塑化劑溶出。
乖乖食品協理柯志雄表示,在澳門販售的玉米脆條榛果巧克力口味與台灣一致,生產過程未添加起雲劑,公司已在第一時間暫停該產品出貨和生產,昨日已將該產品所使用的十餘項原物料和成品,以「最急件」方式重新送驗,檢驗結果最快會在二至三天內出爐。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DEHP在歐盟訂定的每日容忍限量為每公斤五十微克,以小朋友體重二十公斤計算,一天的容忍限量為一毫克。假設以乖乖一包五十公克來算,濃度一.八ppm,吃掉一包,約吃進○.○九毫克DEHP。
家樂福決先下架等複驗結果
家樂福決定先將該產品下架,待複驗結果出爐,再決定何時恢復上架;大潤發、愛買、統一超商和全家等通路業者則表示,門市並未販售榛果巧克力口味的玉米脆條,架上銷售的乖乖相關產品皆已取得檢驗合格證明。
有鑑於台灣產品不斷在國際間驗出塑化劑殘留,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李志恒建議,應由食品藥物管理局設立國家級的環境毒性過篩機制,預先篩檢環境中可疑有毒性化學物質。
塑化劑事件對於「台灣製造」的國際聲譽造成影響,馬政府明天將於新聞局召開「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國際記者會,說明台灣處理塑化劑污染食品情形。
(自由時報)
--
魯肉飯「祖籍」山東? 米其林說的
魯(滷)肉飯源自山東?「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四月甫發行綠色指南「台灣篇」,在台灣必吃美食小吃章節中,將魯肉飯定義為源自中國山東的一道料理,與國人所認知的「魯肉飯」大不相同,引起 台北市長郝龍斌重視,北市府要號召業者一起為魯肉飯「正名」。
「米其林指南」每年發行百萬本、擁有百年歷史,號稱旅遊美食聖經。但這本知名指南大概沒想到首次出版台灣美食,內容竟牽動兩岸微妙的競爭關係。
認知差異 郝龍斌要溯源
據了解,市長郝龍斌日前翻閱米其林綠色指南台灣篇時,赫然發現,書中將魯肉飯翻譯成「Lu(Shandong-style)Meat Rice」,解釋文中還將魯肉飯寫成:「做法是豬肉塊與洋蔥炒過後煮熟,是緣起於山東(中國東北)的著名小吃…」,明顯與國人認知不同。
北市府發言人張其強轉述郝龍斌的講法說,郝非常重視此事,希望有管道與出版單位溝通,釐清其中的誤解;由於北市將在下月舉辦首屆「台北米食大賞」,同時也要全力為魯肉飯溯源正名。
全書以英文撰寫的綠色指南台灣篇(第四十二頁)中,將牛肉麵、魯肉飯、芒果牛奶冰、麻糬、牛舌餅、蚵仔煎、木瓜牛奶、紅豆湯、大腸包小腸、豆漿、臭豆腐、珍珠奶茶等列為台灣必吃小吃,但對「魯肉飯」的註解卻引來爭議。
百科全書 說是台灣小吃
張其強說,他查閱「台灣大百科大全書」,內容明確寫著魯肉飯是台灣獨有的庶民小吃。魯肉飯在台灣非常普遍,從南到北每個夜市一定都有這道小吃,但很少聽說有放入「洋蔥」來做烹調。
靠著魯肉飯發跡,在台灣經營超過半個世紀的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說,魯肉飯源自山東的講法,實在讓人難以置信,他認為應該是作者誤解。從書中原文的作法上看起來,比較像是在講「焢肉飯」或「東坡肉」,魯肉飯多半用的是絞肉、碎肉,不會是用肉塊。
農業社會 窮人家的智慧
張永昌說,魯肉飯是早年台灣農業社會所傳承下來的「美食」。由於一般家庭貧窮,可能是廟會慶典好不容易才分得一塊豬肉,當媽媽的為了要平分給一家好幾口,才將肉切成碎塊加上滷汁淋在白飯上,當年是小孩子最棒的享受,魯肉飯其實也代表著「媽媽的智慧」。
米其林匿名採訪 誰寫的無從確認
米其林品牌經理鄭雅涵昨天指出,米其林綠色指南台灣篇一書不是一個人撰寫,是由米其林公司聘請九位歐美資深美食專家合力撰寫,撰寫期間在台灣停留數個月,
深入拜訪台灣美食文化,就像米其林紅色指南一樣,綠色指南米其林作者同樣習慣以匿名採訪,書中確實將魯肉飯解釋為山東小吃,因此那段文字是出自誰人之筆,
目前無從確認。
魯肉飯出自山東 朱振藩:99.8%沒錯
台灣廣為人知的知名小吃魯(滷)肉飯在米其林綠色指南台灣版中,被解釋為起源於山東的著名小吃,讓許多美食愛好者為之愕然。美食家則認為從歷史考證來看,滷肉起源於山東是沒有錯,但是米飯是南方料理的特色,如果醬油不同,味道當然與台灣滷肉飯不同。
知名美食家朱振藩說,他推測魯肉飯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出自山東應該沒錯。以四書《孟子》出現的「膾炙」一句來說明,「膾」是生肉片,切成條狀,用「炙」的方式處理,然而,兩個字相合為「膾炙」的解釋多元,現代人習慣解釋為「烤肉」,但其實也蘊含「滷」的意義。
其中,語言學家楊柏駿解釋為「炒肉末」,但持續追蹤,根據近代考證,料理動作「炒」最明確的出現時間是北宋,而古文字學家郭沫若引《楚辭》「露雞蠵」認為,雞用來滷的,像綠蠵龜般的大烏龜一樣,擷取濃厚的汁來喝。
朱振藩認為,郭沫若的考證,將「膾炙」判斷為「滷肉燥」,是最可信的說法。早在戰國時期,滷肉燥已經是山東美食,至於,傳至何處才開始澆淋或拌入米飯,則尚未查證,但「滷肉是源自山東,是沒有錯的。」至於目前是否仍存有山東的滷肉飯?朱振藩則表示自己沒吃過。
美食家胡天蘭則說,北方人對麵、餅、包、餃小吃的變化是一絕,但南米北麵,北方的主食是吃麵,說魯肉飯起源於山東,不予置評,也不便置評。她曾在上海的台菜餐廳吃過魯肉飯,因為大陸的醬油不同,味道當然與台灣的魯肉飯不同。
大陸人:山東魯肉 台灣發揚光大
根據大陸最大搜尋引擎「百度百科」對「魯肉」的來源解釋,「魯肉」是源自山東一道精心烹飪的肉食品。
「魯肉」是魯菜體系中的一種類別,味道偏鹹,沒有南方紅燒肉那樣有點甜味,但很入味,絕對濃油赤醬。據說當年去台灣的山東人很多,魯肉在台灣發揚光大。而鹵肉意為帶有滷汁,醬味濃郁,稠稠的。所以「魯肉」也有寫作「鹵肉」的。
百度稱,魯肉飯現在是台灣知名小吃的招牌,魯肉飯一直以來都是台灣傳統美食文化的縮影。
其緣由是,相傳在東晉時,經濟貧困,晉元帝渡江到南京(建業),其下隨從官吏每每得到一頭豬,便以味道最美的項下一臠,人呼為「禁臠」用來孝敬晉元帝,「禁臠」可說是最美的肉,是皇帝專享的,這種「禁臠」肉,每一頭豬約只得一斤多,等於是百分之一的肉,極為珍貴難得。
百度稱,據趙開灝著「中華飲食文化」所載,鼎泰豐最著名的灌湯包亦以「禁臠」為餡料。
禁臠肉切成絲條,精心地、慢慢地熬燉而成傳統的獨特醬料,鋪在滑嫩的白米飯上,成為甘美香醇的魯肉飯,明乎此,當知魯肉飯實可謂中華美食文化的傳承。
滷、魯、鹵 怎麼寫才對
走進店裡,看見菜單上的「滷肉飯」,又有人寫成「魯肉飯」或「鹵肉飯」,究竟哪種寫法正確?說文解字,美食家看法大不同,無論哪一個字是對還是錯,享用美食的同時,順便配上嚼字,也覺得有趣。
知名美食家朱振藩說,根據最早的字典書漢朝《說文解字》判斷,「鹵」字是正寫,後來出現「滷」字,成為台灣最常看見的寫法,至於「魯」則是取其音相近者,是最近十幾年才出現。
但是也因為魯也是山東省的簡稱,讓人有山東菜的聯想,其實三個字都可以寫,就像「宮保雞丁」也有人寫成「宮爆雞丁」,或是將「蘋果」寫成「平果」。
美食家胡天蘭表示,滷不像白斬肉或水煮肉,必須要靠滷水才可以滷製,算是紅燒料理手法的一種,所以推斷最正確的寫法是「滷」,至於「鹵」與「魯」,因為大陸有簡體字,廣東有習慣的語詞寫法,一般人看得懂即可,「沒有什麼對錯。」
(聯合報)
--
國道收票亭 有人上門借廁所
國道收費員,一個看似普通的行業,不論刮風下雨、過年過節,廿四小時都可看到他們的身影,但他們的工作卻也帶點封閉、神秘色彩,外界最好奇的是:他們怎麼吃飯、上廁所,還有人以為票亭後方「藏」著廁所,還跑來借廁所。
很多人以為,國道收費員一天工作八小時「從早站到晚」,其實不然。他們通常是一輪兩小時,每次中間有廿到四十五分鐘不等的休息時間,實際在票亭值勤約六個半小時。
國道收費是全年無休,除非碰到收費站所在的縣市政府放颱風假,收費員才會跟著放。
收費員也是「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泰山收費站站長呂理棋說,早期收費站會在除夕圍爐,但其實除夕車流特別大,現在他會請餐廳加菜,當成另類的「年夜飯」。
收費員要怎麼解決「吃喝拉撒」?楊梅收費站收費員曾馨儀說,很多人以為他們都是在票亭內吃飯,還有一次一個阿伯「探頭探腦」,最後才問她,你們的廁所在那裡?「不是都在亭子後面嗎?怎麼看不到!」員工不可能在票亭內吃飯,票亭裡面或後面更沒有廁所。
明年底國道計程收費後,在台灣存在近四十年的「國道收費員」也將成歷史名詞。高公局業務組組長彭煥儒說,當時高公局與遠通電收簽約時,遠通電收就已承諾協助收費員轉任集團旗下事業,或選擇領取五個月「轉置金」。
國道收費員 交班先「上天下地」
一輛腳踏車,竟然可以降低離職率?為了讓收費員「有一條安全上工的路」,國道收費站的天上或地下都「暗藏玄機」,收費員常要「飛簷走壁」。
國道有廿三座收費站,國一與國三各十一座,國五有一座,收費員有九百六十二位。國一因興建時間較早,只有泰山收費站設有地下道,其餘都要靠員工的「眼明腳
快」,趁車流空檔「跳」到不同車道,後來的國三收費站全都有地下道。五年前國道電子收費(ETC)上路後,由於車輛不須停車,國一收費站都在屋頂上加設頂
棚供收費員行走,讓他們不必冒著生命危險上下班。
有「天下第一站」之稱的泰山收費站,南北廿二個車道,每天車流量平均廿三萬輛次,地下道長一百五十公尺。收費員陳欣怡說,休息時間只有半小時,萬一輪到最
遠的北上車道,背著上千本回數票加上萬元零錢,跑步、爬旋轉梯,來回就去掉了十幾分鐘,還要整理回數票、零錢,「我常用跑的!」每次一到票亭,好幾分鐘都
說不話來;四十五分鐘午休,只剩半小時吃飯,每次匆匆扒完便當,再衝去票亭,「肚子都好痛!」
工作量重、壓力大,導致泰山收費站流動率居高不下。四年前到任的站長呂理棋發現員工總在地下道「狂奔」,特別添購五輛前後都加上籃子的單車。呂理棋說,以前一年離職數都破百人,這兩、三年降到五十多人。
不只「遁地」,收費員還要「飛天」。楊梅收費站是僅次泰山第二座成立的收費站,擔心受風面大,收費站上的頂棚沒有遮雨棚,冬天東北季風、夏天颱風,楊梅收費站收費員曾馨儀說,「都會被吹得東倒西歪」。
(聯合報)
--
為何不能穿拖鞋上學?/廖玉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逢甲大學嚴禁同學穿拖鞋上課,不論穿的是漂亮有型的拖鞋,還是得要一步一腳印,小心慢慢走的「木屐拖鞋」都在禁止之列,教官還四下搜索登記,不守規定達三次者,必須參與「國民禮儀課」講習。而講習的內容,看來相當陳舊,期待藉此移風易俗,我以為恐怕是緣木求魚。
我非專家,對鞋子的發展史沒有研究,但是,鞋子應該長什麼樣子才算合乎禮數恐怕是每個時代、每個國家的標準都不同的。直到如今,或許還有不穿鞋的地方存
在;用腳的包覆程度來決定人們出現在公共場所是否合乎禮節,我以為是沒什麼道理的事。拖鞋與涼鞋之分,據說繫乎腳後跟的一「帶」之分,因為多了這一條帶
子,人們就因此被認定比較高級一些、有禮一些,這不是很荒謬嗎?
我們是不是該回歸穿鞋的目的來思索,為什麼我們得穿鞋子?最原始的意義應該是「護腳」吧!不想被荊棘刺傷;不想被粗礪的石頭割傷;不想被曬得熾熱的道路燙傷;到後來逐漸演進到美的需求,甚至因為愛美而有高跟鞋的發明。
盛行裹小腳的年代,人們對沒有裹腳的女人嗤之以鼻;如今回頭看,應該沒有人會否認裹腳的不人道!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許再過幾年,現在被視為「有
禮」的皮鞋(或高跟鞋),也會因為違反自然而被揚棄。穿拖鞋,既保護足部不必直接接觸地面,又通風涼爽、不易孳生細菌,本應是最理想的鞋子,卻長期被歧視
為不禮貌的穿著而不得平反。追根究柢,可能是因為被鞋子所包覆而萌生的氣味降低了腳的尊榮。如此說來,腳是被包覆過度的鞋子所連累才變得上不了檯面的,如
今,我們卻反過來責怪露出的腳趾頭不禮貌,不但拖鞋無辜,腳丫子想必也很無奈吧!何況,現代人穿鞋講究美觀,常不顧健康,造成香港腳、皮膚病、平足、拇指
外翻、腳後跟疼痛等疾病逐年攀升。除少數腳病是先天畸形外,大部分都是因鞋子所引起,若又究責,不透氣加上日益增高的鞋跟,恐怕要比拖鞋或涼鞋該負的責任
都要多些。
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氣溫不斷攀升,政府為大力推動節能減碳,通令官員們脫下西裝或外套,代之以更簡單的穿著,鞋子又何嘗不能共襄盛舉!與其規定穿著密不通風
的球鞋或皮鞋上學,不如換個角度去規範不得以「噁心惡臭」影響他人來得實際些。因為穿拖鞋是個人的行為,其實也是最接近自然的選擇,只要不影響到別人,何
罪惡之有!
一般說來,禮俗隨時代環境做修正,是很正常的。我們譴責露鳥俠,是因為那樣的行為會引起別人的驚嚇、無措甚至害怕,影響他人的身心;懲罰露出腳跟或腳趾者
到底是為了哪樁?有人說是看起來懶散?懶散豈會只繫乎一雙拖鞋上?是唯恐引發戀足癖?若是如此,那《紅樓夢》裡,寶玉看到寶釵露出一段凝脂雪藕般的玉臂,
也不免想入非非,難道我們就該全面勒令穿長袖、帶手套?若說缺乏美感,那就未免太小看如今的鞋商了!
蘇東坡定風坡詞中:「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芒鞋,以今日的標準來看,或許也不比拖鞋正式,卻讓人感受沒有壓力的輕鬆。何況,大學教授穿拖鞋、短褲上課者也所
在多有,又怎能獨責學生!這麼熱的天氣,清涼的打扮已蔚為潮流;說實話,與其目光灼灼注視學生的腳丫子,還是多關心他們的腦袋有沒有被啟發吧!
(聯合報)
--
網域名命名解放 各國語言都能用
全球網域名稱的尾碼共有310種,除了最普遍的「.com 」和常見的「.gov 」、「.edu 」,連南極洲也有專屬的「.aq 」。負責管理域名的機構ICANN,現在打算要開放更多五花八門的域名尾碼,包括非英文字母的尾碼。
ICANN成立於1998年,負責管理1980年代中期建立的網域名稱系統(DNS)。在DNS出現之前,每個電腦網絡都有自己的名稱,DNS使這些名稱系統化,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可以用「Columbia.edu」、哥倫比亞基金會可以用「Columbia.org」。
2000年之後,ICANN陸續採用許多不同的尾碼,包括航空業使用的「.aero 」、色情網站使用的「.xxx
」,以及各國專屬的結尾,像是泰國與韓國的「.th 」和「.kr 」。歐盟專用的域名尾碼是「.eu
」,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的國名編碼,2005年獲得ICANN的許可開始使用。
ICANN最近決定,各國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創造域名尾碼,不一定要使用英文字母。所以種族複雜的印度可能會有印地語、烏都爾(Urdu)語和其他五種域名尾碼。
另外,ICANN將在20日的會議中討論開放所有域名尾碼,還有讓各公司以自己的品牌名稱作為域名尾碼,例如「.Canon 」或「.invest 」。
然而有域名尾碼增加、也會有一些消失,像是南斯拉夫的「.yu 」和東德的「.dd 」。
還有一些域名就是不會被使用,例如英國是使用「.uk 」而不是「.gb 」(Great Britain )。
網域名大變革 品牌名將入列
網域名稱面臨歷來最大的變革,如果產業團體本周通過網域名稱的新規定,企業將能以品牌名稱作為網址的一部份,例如.apple 或.coke,以取得更大的品牌掌控權。
監督網域名稱系統的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址管理機構(ICANN)訂20日在新加坡開會,預料將表決通過新增網域名稱的計畫。未來企業申請註冊新網址時,可選擇的網域將不再限於現有的通用頂級網域名稱(gTLD)。
外界預期,ICANN明年1月將開放組織或企業申請新網域,90 天後停止受理申請,且可能多年後才再開放。
申請人須支付18.5萬美元的申請費,並須提出合法擁有申請名稱的證明,取得網域名稱後,每年得支付2.5萬美元。
目前網路世界只有22個gTLD,如.com 和.org等,另有約250個國家及地區頂級網域(ccTLDs),如.tw 和.cn等。
ICANN通過這項變革後,預料將增添數百個新網域名稱。
這項變革被視為企業加強控制品牌的機會,並可更直接把訪客導向自家網站,錯失機會的企業將面臨危險。澳洲網域名稱註冊業者墨爾本IT
DBS公司執行長納拉奇斯說,輕忽登記品牌網域名稱的大企業將陷於險境,他正在建議富豪汽車和葛羅素史克藥廠等逾3,500名客戶,至少先把品牌登記為網
域名稱,將訪客導回現有網站。
產業觀察家說,蘋果、豐田汽車(Toyota)和寶馬汽車(BMW)等全球巨擘,可能率先推出以自家品牌為網域名稱的網站。
除大企業之外,組織、城市和社區預料也會提出申請,如.london (倫敦)或.food (食物)等網域名稱,小企業也可望申請.com域名下無法申請到的名稱,如bicycles.london或indian.food。
這項變革也將改變Google等搜尋引擎的搜尋方法,以及企業進行搜尋引擎最佳化(SEO)以改善自家網站搜尋排行的方式。
為避免網路蟑螂(搶先註冊他人的域名),網域名稱申請人必須有持續運作的網站,轉讓頂級網域也須經ICANN核准。
根據草案,只有營運狀況良好的既有企業、組織或機構才能申請新網域名稱,且ICANN不受理來自個人或獨資企業的申請。
(經濟日報)
--
百年陣頭 難以割捨 大仙尪的消失與重生
在台灣西部,媽祖出巡繞境等民俗慶典活動深受重視,各式陣頭熱鬧出擊。相較於此,盛行「大仙尪」的蘭陽平原,卻因工業化、人口外流、無人傳承等原因,日漸
喪失文化特色,但城東里里長游錫財挺身而出,號召頭城居民、耗費五年時間,成功修復並複製兩尊百年歷史的大仙尪,甚至計畫發展成「蘭陽平原萬聖節」,讓頭
城的大仙尪文化重新找到生命。
重心轉移 走尪靠外人
頭城在日治時期因南門城隍爺與北門東嶽大帝的神誕祭典,發展出大仙尪出巡遶境活動,是當地重要的文化特色。但隨著農村人口減少、娛樂選擇多元,祭典已非社區活動重心,不但尪仔會員流失,連「走尪」都得靠外面的人完成。
民俗學者對此感到憂心,「連屬於自己的陣頭步伐都失去了,實在不利於縣定民俗審查。」台灣神將文化研究者林蔚嘉說。對大仙尪繞境懷有記憶和情感的頭城人更感到失落,這些年來亟欲讓大仙尪文化在故鄉復活。
記憶相連 里長做研究
「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村裡才有一台黑白電視機,所以放學後最期待的事,就是跑去看大人齊心組裝大仙尪並準備廟會活動。」因兒時記憶,讓游錫財對大仙尪有著
難以割捨的情感,不僅投入頭城大仙尪文化保存與活化計畫,還以半百之齡攻讀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所,打算將大仙尪作為論文題目研究。
原是補習班老師的游錫財遵循農人父親的期待,未曾離開家鄉,生命和頭城緊密相連。民國九十二年參加了社區營造培訓,因而對故鄉再造有了想法,因緣際會投入里長選舉勝選後,成為極力推動保護地方文化的里長伯。
慶典文化 戒嚴也奈何
戒嚴期間,國民政府不許人民集會結社,連廟會祭祀也以「迷信」或「鋪張浪費」為由要求停辦。有一年,游錫財的父親籌備東嶽廟慶典時,又收到停辦的命令,慶典當天正好是五月一日,他靈機一動,讓出巡隊伍拉上「慶祝五一勞動節」布條,順利讓大仙尪出巡,警政單位也莫可奈何。
「當時國民黨政府瞧不起台灣文化,因此激得許多知識分子紛紛加入尪仔會以保護文化。」游錫財說,民國五、六十年代的尪仔會會員眾多,除了知識分子外,還有政商名流,其中一位「阿山林」,原為國民黨滲透地方派系的特務,不料卻愛上廟會活動,因而也讓頭城人免遭政治迫害。
小姐出尪 城隍爺添女
頭城的大仙尪和其他地區最為不同之處,是平日塵封在箱,迎神賽會時,才由尪仔會取出同心協力組裝。為了拚陣,還持續增生大仙尪和其所屬的尪仔會,例如信徒
不僅「為城隍爺添子」,連女兒都出列。「這都是因為呂秀蓮帶起的女權主義。」游錫財表示,受到啟發的宜蘭女性自行成立了「城隍爺小姐」的尪仔會,讓女性在
廟會中的角色不只是祭祀後援,也能夠「出尪」展鋒頭,這在當時頗前衛,連帶也讓西部出現了女性大仙尪。這些例子顯示大仙尪反應了社會趨勢和脈動,不單只是
宗教事務而已。
然而,社會變遷使得尪仔會漸漸青黃不接,只剩職業團體負責陣頭,甚至有些還被幫派控制,「很多人都以為書讀不好的孩子才會玩陣頭,事實上,以前被選出來參
加迎神賽會是種光榮,表現必須要好。」游錫財說,不僅如此,過往儘管不富有,但尪仔會員即使分期付款籌錢,也要讓大仙尪威嚴體面,把陣頭步伐練好、迎神賽
會辦好,現在卻只求讓外面團體來完成,並且只買制式塑膠作的大仙尪,甚至無法組裝好大仙尪,以致於現在大仙尪不僅缺乏工藝特有的美感,也失去了原有的文化
精神。
文化紮根 發展萬聖節
為此,頭城文化協會及擔任常務理事的游錫財找來工藝師傅進行修復大仙尪,還找到一個擅長竹編的年輕人進行仿製工作。他們不僅向文建會申請頭城大仙尪文化保
存與活化計畫,也積極爭取將大仙尪列入縣定文化資產,更試著將大仙尪文化再造工作推向校園,讓年輕人能製作簡單尪首,甚至學會大仙尪的陣頭步伐。
長相剛硬嚴肅的游錫財談起大仙尪,臉部線條會不自覺柔和,眼神帶著神采,隨時將他腦海中閃動著的概念丟出來分享,例如像日本神社一般製作大仙尪精緻人偶販賣,或是在校園中推廣紙糊尪首製作,「我希望大仙尪不是一個被保存的文物,而是被常民化應用。」
一個孩童恰巧在訪談間走了進來,隨意戴起了一個五小鬼的「尪首」跑來跑去,游錫財指著這個小孩說:「就是這樣,國外小孩會戴萬聖節面具,台灣的小孩也可以
戴五小鬼。」這位里長伯開始想像著以搶孤和陰司系統聞名的蘭陽平原,應該發展出自己的萬聖節,讓大仙尪和西方的南瓜小鬼一般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印象。
頭城爭取文化保存 電音三太子 扭轉壞孩子印象
近幾年來,電音三太子深受歡迎,甚至躍上國際舞台成為台灣文化符號,讓「藝陣」現代化成為一種潮流。相較於頭城努力重拾藝陣步伐,台灣西部的大仙尪早從七
星步到方塊步,連sorry
sorry舞都跳上了。從美人尖改成山本頭,掛著奶瓶的三太子雖然是單一造型塑膠製,但仍十分討喜。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學跳電音三太子行列,許多父母也不
再認為跳陣頭的是「不會讀書的孩子」。
嘉義朴子三太子民俗技藝團團長張啟原表示,在電音三太子走紅之前,太子會的年輕人已常隨性跳,有一年被美國觀光客拍下來上傳youtube後,跳著戰鬥舞的三太子開始受到注意,上遍各個節目,甚至後來因參加世運而成為文化顯學。
「一開始跳搖滾時,我們並不被認同,直到跳戰鬥舞紅了後,連參加廟會都被要求跳電音。」張啟原說,一年之中,往往只有一兩次需要傳統步伐,但那也很重要。
太子會的孩子多半是因為鄉下沒娛樂加入,許多家長原本反對,但現在也改觀了,張啟原表示,連小學生都要求加入,但因尪偶軀殼重達二十公斤,表演又吃力,只
維持十餘人當班底。「這些孩子,有的是聽障,有的有些殘疾,但都在這裡找到成就感。」張啟原比了比準備在一場亞太國際會議晚宴上表演的年輕人說。
儘管電音三太子很「火」,但許多專家不認為那是「大仙尪」。林蔚嘉便表示,「三太子」雖是封神榜上的神明,但只是「僮仔」,是神明陣前的藝陣,屬先鋒角
色,嚴格定義的話,大仙尪應是主神之前的神將。而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則表示,迎神賽會分成神明陣和遊藝陣,神明陣很少改變,而藝陣的「大仙尪」則明
顯因時代潮流而不同,如在布袋戲受歡迎時,基隆廟會也曾出現過哈麥二齒的大仙尪。
工法失傳 只盼延壽 百歲殘破尪仔 跨海來台拚陣頭
現在的頭城,樸實安靜得難以想像昔日風華,這個開蘭第一城因烏石港和頭圍港的舟楫之利,先民時而乘船前往福建沿海城市採購尪首,頭城人也因大仙尪的獨特文
化而自豪。老一輩頭城人認為他們的小生型尪首,難找到雕工能出其右者。過去在南北門拚陣頭的年代裡,這些大仙尪是主角,百餘年來,已高度人格化,活在頭城
人的心中。
然而,這些歷史悠久的大仙尪在保存上不但承受歲月的挑戰,面對蟲蛀、龜裂等問題,也因民眾普遍缺乏古物保存的正確常識與價值觀,時而遭到人為破壞。
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助理研究員林蔚嘉表示,頭城大仙尪的特色是裝箱收藏,等到出巡時再組裝,但因為尪仔會沒落,請外人來「走尪」的機會升高,在
組裝技術沒有保留下來的情況下,由他人摸索組裝過程中難免損壞,「百歲大仙尪」在頭城幾乎只有消失殘破的命運。有心人士希望頭城的大仙尪能夠「延年益
壽」,甚至想辦法保存、重建大仙尪的製作和修復技術。
幾年前,文化界人士邀請鹿港民俗學者李奕興等專家勘查,研議解決之道,但都不樂觀,他們認為在相關工法已失傳且狀況不明之情況下,貿然進行整修,無異二度
破壞,只建議保存延長壽命。但在民間人士的努力下,頭城當地的木工師傅陳啟文包辦了這些大仙尪修復工作,累積不少經驗,同時利用錄影等方式將修復和仿製工
法記錄下來,試圖找到適合現代並能延長大仙尪壽命的適切工法。
時光膠囊-頭城 大身尪的故鄉
大仙尪,又稱「大身尪」或「神將」,台灣南部稱為「將爺」,意指木雕刻像,體型龐大,平時供奉在廟內,神明出巡時請出,由人躲入腹內代為行走,在主神駕前
的護衛神將。有些信眾不同意「大仙尪」的用法,認為稱呼神為「尪仔」相當不敬,況且,這種「偶」經過開光點眼儀式,更別於其他偶類。但因頭城地區多稱其為
「大神尪」,其意指身形巨大的人物,後以在地語彙「大身尪」稱之。
清末以來,宜蘭發展的廟會文化以「大身尪」為主,加上台灣早期無專業尪首雕刻師,頭城利用舟楫之利,專程買來手工精美別具特色的「大身尪」,因而頭城光是
城隍廟和東嶽廟就有多達二十四個尪仔會,約四十尊大身尪,整個頭城有超過百尊的「大身尪」,因此被稱為「大身尪」的故鄉。
(中國時報)
--
加名人為朋友 遭臉書停權
知名社群網站「臉書」,繼去年推實名化運動引發終身停權爭議,近日再傳出民眾要將具知名度友人加為朋友,臉書網站竟質疑網友身分代為拒絕,還處罰兩天不能加朋友,引起網友不滿和質疑。
以附屬遊戲「開心農場」在台灣風行的「臉書」,去年底因推動實名化運動,無預警停權諸多暱名會員,即使配合更正為真實姓名,仍不斷加重處罰,讓該批會員到現在還無法復權,引發反彈。
近日又有曾姓民眾反映,日前要將一位頗具知名度友人加為臉書朋友,但臉書網站竟跳出「你確定認識這個人嗎?」並表示「為了避免濫用Facebook,此邀
請將不會寄送」,直接幫友人代為拒絕。質問訊息出現後,曾姓民眾按下「確定」確認與該知名人士朋友關係,卻仍被臉書處分兩天內不得加任何朋友,讓曾姓民眾
自尊心大受傷害,痛批臉書在網站中搞「社會階層」,質疑臉書有什麼資格處罰會員?
曾姓民眾表示,因答應友人邀約才想將他加入臉書保持連繫,但臉書「越位」代為拒絕,讓自己失信於人在先,之後想藉「發送訊息」功能告知友人狀況,臉書竟還跳出「為了預防垃圾訊息,你暫時被停止使用訊息功能」,欺負人到極點。
北市府主任消保官陳碧珠表示,臉書能否處罰用戶,須視註冊時定型化契約內容,若契約無相關規範,片面停權就有損害問題,民眾若具體申訴,會代表向臉書公司協調,爭取賠償。
若定型化契約內容涉及不公平,民眾申訴後也會要求業者說明並改善,但因臉書網站上僅留下美國加州公司信箱,無明確連絡資訊,陳碧珠坦承,究責難度很高。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