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10615

美蘋果98%殘留農藥 次為芹菜草莓 專家:應沖清水 軟毛刷表皮

美國公共衛生監督團體根據美農業部數據,彙整成今年《蔬果殘留殺蟲劑消費指南》,顯示美國市面上百分之九十八的蘋果,表面殘留殺蟲劑量最高,為「最髒」蔬 果;「最不受污染蔬果」中洋蔥拔得頭籌。國內專家表示,要清除殘留殺蟲劑,先以流動清水沖洗十五分鐘,後開大水、用軟毛刷清理表皮,效果最佳。


「環境工作團體」(EWG)針對美國人最常吃的五十三種蔬果,評選出《蔬果殘留殺蟲劑消費指南》(http://goo.gl/1DN3d)。大多數檢體 受測前經水洗或剝皮,模擬消費者食用狀態。最髒蔬果排行中,緊追在蘋果後的是芹菜及草莓,洋蔥的殘留量最低。蘋果送檢樣本有百分之三殺蟲劑殘留超標,其餘 皆在安全範圍。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若殺蟲劑殘留都在美官方安全範圍內,民眾不用恐慌,但若想少吃進殺蟲劑,「食用前清洗相當重要,洗十秒鐘絕對不 夠」,要先把水果放入容器,後用水沖十五至二十分鐘,接著把水開大,拿軟毛刷清理表皮,最後把凹陷處切掉,因「凹陷處像小水池,容易堆積污染物」。

可能導致嘔吐腹瀉
林杰樑提醒,若水果清洗不徹底,將使殺蟲劑殘留多,目前殺蟲劑以有機磷類居多,其代謝雖快,但國外研究發現,某些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恐與蔬果殘留有機磷殺蟲劑有關,殘留愈多,患病風險愈高,更應落實清洗動作。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說,有機磷殺蟲劑入體後,應可於一至兩天內排出體外,但濃度高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甚至致死,建議水果食用前必徹底清洗,「若還不放心,洗過後再削掉果皮。」
林杰樑建議,進口水果最好削皮後再吃,因「長途運來台灣,可能又會放保鮮劑。」吃水果應多選台產當季品種,「盛產才不會用太多農藥」;即使是須剝皮的水果如荔枝等,最好也是洗過再剝。

冬季蘋果美佔五成
根據農委會提供的資料,去年從美國進口到台灣的蘋果共有四萬零四百三十九公噸。一名不具名量販業者表示,美國蘋果量產是冬季,約佔冬季蘋果進口量的五成,以美國富士蘋果居多,目前夏季賣場則沒有美國蘋果。

(蘋果日報)
--
美國蘋果 美消保團體:最骯髒蔬果

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最新年度調查,美國蘋果殘留殺蟲劑比率高達百分之98,所幸驗出殘留數值皆在安全範圍內,不影響食用。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環境工作團」立即納入這分報告,將蘋果列為本年度「骯髒蔬果之最」。

研究人員模擬消費者平日在家中食用蔬果前的清洗方式,將這些抽檢樣本先以冷水沖洗十秒鐘後,再以六項指標檢驗樣本。

研究發現,檢驗的逾七百顆蘋果樣本中,不僅殺蟲劑殘留比率超高,殘留殺蟲劑種類亦多達四十八種,所幸劑量都在美國聯邦政府頒布的安全範圍內。除了蘋果,芹菜、草莓、桃子和菠菜等四種蔬果的抽驗樣本中,殺蟲劑殘留比率亦超過百分之九十。

美國農業部公布報告後,消費者團體「環境工作團(EWG)」立即調整其「2011年12種骯髒蔬果名單」(Dirty Dozen 2011),將蘋果由第四名升至名單之首,擠下原本的冠軍芹菜。據統計,美國人食用量最大的水果,香蕉居首,蘋果排名第二。

洋蔥、甜玉米、鳳梨、酪梨和蘆筍等五種蔬果,幾乎沒有殺蟲劑殘留,是WEG的「乾淨蔬果清單」。

產業專家吉爾默出面「消毒」,強調送驗樣本雖檢出殺蟲劑殘留,但都在許可值內,這項研究結果並不代表要禁吃這些蔬果。吉爾默批評環境工作團的作法不負責任,誤導消費者並製造不安,民眾可能因此不敢吃蔬果,反而對健康有害。

「環境工作團」資深分析師朗德爾則呼籲,民眾飲食仍須包含豐富蔬果,對健康的益處超過接觸殺蟲劑的風險。

環境工作團的「2011年12種骯髒蔬果名單」依序為:蘋果、芹菜、草莓、桃子、菠菜、進口油桃、進口葡萄、甜椒、馬鈴薯、美國土產藍莓、萵苣及甘藍菜。

(聯合報)
--
美蔬果殘留農藥 蘋果與芹菜最髒

蘋果抽檢 98%都有殘留

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十三日公布的調查指出,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測試報告,七百個蘋果樣本中,高達九十八%有農藥殘留,蔬菜中則以芹菜農藥殘留最多,說蘋果與芹菜是「最髒的蔬果」也不為過。幸好報告也指出,這些蔬果的農藥殘留風險「微乎其微」,無損其營養價值。

台灣農委會統計,去年一整年從美國進口的蘋果約四萬公噸,進口量排名第二,次於從智利進口的五‧一萬公噸,第三是日本的一‧八五萬公噸。而今年一到五月,我從美國進口近二‧九萬公噸,衝到第一名。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政府都會在海關進行邊境抽驗,凡是農藥殘留不符合我國標準,一律不能進口。據了解,美國蘋果在民國九十八年多次檢出農藥「安殺 番」,我修訂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為0.5ppm,這兩年來已經少見美國蘋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的情況。反倒是韓國蘋果這兩年因屢屢違反我國農藥殘留規定, 海關邊境抽驗率已提高至百分之百。

美國非營利消費者保護團體「環境工作團」根據美農業部的檢驗對消費者提出食用建議,公布「二○一一產品殘留農藥指南」,列出「十二大最髒蔬果」,排名在蘋 果與芹菜之後的依序為草莓、桃子、菠菜、進口油桃、進口葡萄、甜椒、馬鈴薯、本地藍莓、萵苣、甘藍菜;而農藥殘留最少的包括洋蔥、玉米、鳳梨、酪梨、蘆 筍。

危險性微乎其微 不必恐慌

美環境工作團表示,每天從「十二大最髒蔬果」中挑選五份食用,一天平均會吃到十四種不同的農藥;如果從乾淨的十五種蔬果中挑選五份來吃,平均一天吃到的農藥可能不到兩種。美國主要蔬果產地的加州農業局表示,蔬果殘留殺蟲劑的危險性「微乎其微」,其健康價值遠大於此。

最近的三份研究報告指出,孩童幼年時吃到農藥,可能會導致學習、記憶與行為方面出現長期問題。美環境工作團表示,這份指南是希望讓消費者在傳統產品中找出最好的選擇,也讓消費者知道,購買哪些蔬果時,或許會考慮購買有機產品。

(自由時報)
--
男瞞染德麻 害百人遭追蹤 越南旅遊傳回台灣 周歲大女兒也發病

衛生署昨發布十年來年紀最小、十四個月大女嬰的德國麻疹病例。一名五十七歲男性到越南旅遊感染,返台後與同行團員聚餐。衛生單位把團員列為接觸者,天天致電追蹤,其中一名四十歲陳姓男子發病隱匿不報,不但傳染給十四個月大女兒,還害一百零四名接觸者須被衛生單位追蹤。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科長王恩慈昨說,這兩名感染德國麻疹的男子,都住桃園縣,四月下旬一同跟團到越南旅遊,五十七歲男子五月初發病後,當月中旬與十二名團員聚餐,就醫確診後,衛生局將十二名團員列為接觸者,每天致電詢問是否有不適,並提醒有疑似症狀應告知醫師。

規避調查可罰30萬
其中一名四十歲陳姓男團員五月底出疹就醫,卻沒告知醫師,也沒告訴每天致電衛生局人員,直到十四個月大的女兒出疹,醫師詢問下,男子才坦言早就發病。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陳姓男子若及早通報,衛生局就會對還沒接種疫苗的女兒,注射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陳男隱匿不報,不但害女兒感染,衛生單位還要再 追蹤一百零四名接觸者。依《傳染病防治法》規避傳染病調查,可處六萬到三十萬元。但桃園縣衛生局指陳男未故意傳染他人,決定不罰。

孕婦感染恐致死產
所幸女嬰病情不嚴重。周志浩說,孕婦感染風險最高,恐致死產。周產期醫學會祕書長鄭博仁說,孕婦若無德國麻疹抗體,只能消極避免到人多處。積極預防應在孕前檢查,若無德國麻疹抗體應接種疫苗。

(蘋果日報)
--
代糖含熱量 不宜多吃

Q:怕胖又愛吃甜食的我,一向吃代糖,代糖真無熱量嗎?長期吃代糖是否不利健康?
A:市面上所使用的代糖有糖精、蔗糖素、阿斯巴甜等,其中以阿斯巴甜最為普遍,阿斯巴甜是以化學方式合成的,有糖的甜味,熱量卻不高,多添加於可樂、咖啡、茶等飲品中,深受不少愛吃甜食、又怕胖者的喜愛,不過代糖熱量雖相較蔗糖低,仍有熱量,擔心發胖者應淺嘗即止。

苯酮尿患者勿食
一般人吃代糖,不必擔心危害健康,但苯酮尿症患者,食用阿斯巴甜類產品,則可能產生神經毒性,影響智能發展。而因孕婦還孕育著胎兒,建議還是選擇天然食材,少吃化學方式合成的代糖產品。

(蘋果日報)
--
含瘦肉精 漢堡王停賣培根堡

國內知名連鎖速食店漢堡王上月自美國採購全熟培根兩千一百八十三公斤,遭衛生署驗出含瘦肉精培林,依規定全數退運。漢堡王昨表示,問題產品並未流入市面,但為消除消費者疑慮,即起暫停出售使用培根的雙層培根堡和華酥培根堡。
台灣肉品全面禁用培林瘦肉精,衛生署藥物食品管理局技正林冠蓁表示,漢堡王上月進口報驗兩千一百八十三公斤全熟培根,被檢出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培林)三 點零六ppb(parts per billion,十億分之一濃度)。衛生署表示,未來該廠商抽驗比率將從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找新供應商再上架
漢堡王表示,已決定不再進口美國全熟培根,改用國產豬肉。另為消除疑慮,昨決定暫停出售培根產品,兩款用培根的雙層培根堡和華酥培根堡,銷量不大,找到適合肉品供應商後,預計最快下周恢復銷售。
民眾王佩雯說:「連大型的連鎖店買的肉也會有問題,以後吃漢堡王,不敢再點培根產品。」其他速食業者麥當勞和摩斯漢堡昨則表示,他們的牛肉是來自紐、澳,培根則是買合格國產豬肉,百分之百安全。肯德基表示,未賣牛肉類漢堡,豬肉也是用國產肉品。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瘦肉精耐熱,煮熟也無法破壞,因此食用肉品後若出現心悸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瘦肉精小檔案
●種類:很多,其中毒性較強的是克倫特羅、沙丁胺醇等,前天漢堡王進口肉品驗出的是培林(萊克多巴胺),毒性較低
●作用:動物吃瘦肉精後會多長瘦肉、少長脂肪,飼料吃得少、體重會上升,排泄物減少。主要用於養殖牛、豬
●健康危害:過量殘留、長期食用或體質敏感者,恐心悸、嘔吐、心律不整、肌肉顫抖、頭暈、心跳過速、神經系統受損,嚴重會心臟麻痺而死
●國內管理:肉品禁用
●國外狀況:美國、南韓、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26國和地區可合法使用

(蘋果日報)
--
《憤怒鳥》奪網路奧斯卡 年度風雲「人物」IBM超級電腦「華森」凍蒜

有「網路界奧斯卡」之稱的威比獎前天舉行第15屆頒獎典禮,今年的年度風雲「人物」竟是IBM的超級電腦「華森」,並頒發特別終身成就獎給發明行動電話的 發明家古柏。橫掃各手機平台的小遊戲《憤怒鳥》拿下年度手機遊戲獎項,團購網站GROUPON被評選為今年最異軍突起的網路現象。

威比獎(Webby Awards)的風格向以趣味詼諧為主,但也是網路世界最具權威的獎項,Google、雅虎等網路巨人都曾獲威比獎肯定。此獎頒獎的特色是得獎者必須發表不逾5個字的得獎感言。

「5字」致辭大挑戰
「不是人」的華森( Watson)電腦以電腦合成聲音說:「年度風雲『人物』?真諷刺。」(Person of the year, ironic.)手機發明人古柏(Martin Cooper)則拿著他發明的「大哥大」手機說:「喂?有聽到嗎?」(Can you hear me now?)台下爆出如雷掌聲。
華森今年參加美國益智節目《Jeopardy!》擊敗群雄,拿到約2900萬元台幣大獎,因此獲選風雲人物。今年得獎者的「5字箴言」都可以在影音網站YouTube(http://goo.gl/AeAVl)點選。

推特獲最佳社群網
微網誌推特(twitter)今年繼續被網友選為年度最佳社群網站,勢力龐大的臉書(facebook)根本沒入圍。不過前晚紐約舉行的頒獎典禮主持人麗 莎庫卓(Lisa Kudrow)可沒放過消遣臉書的機會,她展示了她的「facesite」頁面,看似臉書,但宣傳口號從「幫你尋找聯繫你的朋友」,改成「幫你尋找你想找 的人……然後可以跟蹤騷擾他們!」她還幽了華森電腦一默,建議「他」去和iPad約會,改善書呆子形象。
儘管詼諧逗趣,威比獎一直都有獎項頒給為社會運動、環保、教育提供特殊傑出貢獻的網站。

表彰鼓勵埃及人民
今年還頒發特別表彰獎,給利用推特與臉書推翻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的埃及人民,代表領獎的埃及導演迪亞伯(Mohamed Diab)說:「不公不義的壓迫加上社群媒體,等於革命。」

報你知 威比獎 表揚傑出網路設計
威比獎(Webby Awards)自1997年起頒發,專門表彰網路設計與內容的獎項,有「網路界奧斯卡」之稱。目前由國際數位藝術與科學學院組織頒發,750名專家組成的 委員會選出入圍者,然後經委員會與網友選出各獎項的得獎者。委員會成員包括知名樂手貝克(Beck)、大衛鮑伊(David Bowie)等,以及《紐約時報》、《連線》雜誌的記者與作家。曾獲表揚的包括雅虎、Google、維基百科等。

2011年威比獎部分名單
年度風雲人物/IBM超級電腦「華森」
最佳手機遊戲/《憤怒鳥》(Angry Birds)
最佳網路寫作/《紐約客》
最佳網路雜誌/《紐約客》
最佳新聞網站/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
最佳網路廣播/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
最佳幽默網站/Funny or Die
最佳零售網站/GROUPON
最佳軟硬體網站/加拿大戴爾
特別終身成就獎/行動電話發明人古柏(Martin Cooper)
最佳消費電子網站/癮科技(Engadget)
最佳手機新聞網站/《紐約時報》
年度網路最佳突破/GROUPON
最佳社群網站(網友票選)/推特(twitter)

(蘋果日報)
--
類風濕性關節炎 3守則 助掌握病況 抽血驗抗體 可精確診斷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台灣盛行率約1%。日前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引進歐美最新治療守則,包括每月回診1次、以抽血數值和關節腫痛數等評估緩解情形、及3個月未達目標調整用藥,讓病患更有效掌握病情。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除觀察關節腫痛、僵硬情況,還要抽血檢驗,包括類風濕因子及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紅血球沉降速率等項目,一般人常以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為罹病依據,但類風濕因子為陰性無法完全排除罹病可能,可由更準確的「抗環瓜胺酸抗體」檢測來判讀,以免延誤治療。

先了解
晨起僵硬要注意
症狀多數左右對稱,起床後雙手四肢等部位關節或周遭僵硬感超過1小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加測抗體更準確
抽血除了看類風濕因子及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紅血球沉降速率是否異常外,還要檢測抗環瓜胺酸抗體,若呈陽性,有極高機率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此項目健保目前無給付,需自費700~1000元,由醫師評估是否進行此檢驗。

3守則
每個月回診1次
建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個月回診1次,評估藥物療效及病情有無惡化,並每3個月抽血檢驗發炎指數如C反應蛋白,及是否出現肝功能異常等藥物副作用。

緩解標準助評估
4項自我評估緩解指標的關節觸試範圍包含四肢周邊如手指、手腕、腳趾、腳踝、膝蓋、肩部等共66個,評量第4項整體健康狀態時,因個人對病痛及身心狀況的 主觀感受有別,宜將前3項的關節觸痛及腫脹總數、C反應蛋白發炎指數等數值是否達到標準納入依據,由病患自行衡量後給分。

評估緩解4指標
1.關節觸痛總數目≦1
2.關節腫脹總數目≦1
3.抽血驗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mg/dl(毫克/分升)
4.個人評量整體身心健康狀態≦1
(分數0~10,0為最佳,1為良好,10為最差)

依情況調整用藥
治療藥物有新型非類固醇消炎藥、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及生物製劑等,助緩解疼痛及抑制免疫系統混亂,治療3個月後若效果未如預期,宜與醫師討論調整。

這樣做
溫和運動助復健
平時應注意關節保護,少提重物及開瓶蓋等,以免加劇關節變形情況,並進行像是游泳、伸展操、氣功等不易增加關節負擔、活絡僵硬關節與肌肉的溫和運動。

營養補充防骨疏
關節持續發炎與運動量不足,會導致骨質疏鬆,注意鈣質及維生素D補充,每天可以喝1~2杯200c.c高鈣脫脂牛奶或吃小魚乾,曬20分鐘太陽讓身體自行生成維生素D。

病友團體共扶持
長期病痛容易讓心情低落,除親友鼓勵外,也可加入病友互助團如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參與活動與病友及人群交流,轉換心情並獲正面力量。

勿抽菸及喝咖啡
患者不宜抽菸及喝咖啡,因香菸中的化學物質易讓免疫系統失調,國外研究指出,吸菸者的發病率高於非吸菸4倍,而咖啡因也會讓骨質流失,兩者都應避免。

專家說 未來有新藥上市
多種新藥物將於2年內上市,部分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意願的受試者可至各大醫院了解資訊。

(蘋果日報)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誤診 8成患者不自知

對大多數民眾來說,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個陌生疾病,直到星星王子罹患此病且性命垂危,許多人才因此聽過這個疾病。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醫師昨(14) 日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癌症,台灣每年新增病例約1600人,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所以目前診斷率約20%左右,也就是有8成患 者不知自己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了提升國人認知,癌症希望協會特別設置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www.net.org.tw,除了可讓民眾更了解此病,同 時邀來病友星星王子出任榮譽站長。

9成患者 被誤診
王正旭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發生在腸胃道,初期僅有腸胃道的局部症狀常會感覺腹痛、腹瀉,因此9成患者被誤診為吃壞肚子或腸躁症,直到癌細胞變大 且轉移到肝臟時,才會驚覺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此時往往病況已惡化,5年存活率僅達2成。為了讓民眾更認識神經內分泌腫瘤,以便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神經內 分泌腫瘤資訊網提供完整的疾病衛教與就醫資訊。星星王子表示,當初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不足,他先在醫院各科別流浪3年始終找不出病因,後來病發後又在 各大醫院中不停轉診數十個小時,幸好最後仍逃離鬼門關。度過5年存活期的關卡,星星王子如今相當珍惜得來不易的健康。

腹痛腹瀉 要小心
王正旭醫師表示,如果發現自己飲食正常卻經常腹痛、腹瀉,且經常出現潮紅、血糖偏高或偏低等內分泌失調的情形,又始終查不出病因,就要懷疑是否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應趕緊至腸胃科、腫瘤科就診,若是早點確診,就能趕緊切除腫瘤,提高存活率。

(蘋果日報)
--
齊頭式平等 問題之源/許又方(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最近,一份比較大學教授與小學老師薪資所得的報告,頗引發些許爭議。筆者願就此略表淺見。
誠然,與世界先進國家或地區相比,台灣的教授薪資確實在「數字」上不如人,中研院的院士們因而擔憂國內研究人才可能被他國高薪挖角,實非毫無根據之論,筆者一位頗稱知交的學界同行,去年即因經濟壓力轉赴香港發展,薪資是在台灣的3倍,每月還有數萬元的房屋津貼。

薪水非僅看數字
然而,所謂薪水高低,經常與個人價值觀及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就後者來說,若真要比較台灣與各國大學教授薪資上的落差,似乎不能僅看「帳面數字」,而是應該 考慮國民平均所得、物價水平、稅制及各項福利津貼等層面,才能真正反映台灣的教授薪水是否真的「太低」,而若要提升,有哪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例如, 美國的大學教授並非校校相同、人人平等,有些學校給的「錢」雖然不多,但福利卻很可觀,健保給付(美國的保險可不便宜)、提供宿舍、免費托嬰……等,幫教 授們省下不少家庭開銷。
當然,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除了比較薪資,我們似乎也該看看他國大學教授所承擔的教學與研究責任大抵如何,與台灣相比是輕、還是重?
在筆者看來,台灣的大學教授薪資(甚至是所有公務員的薪資)最大的問題是不分地區、不論績效的「齊頭式平等」。無論你在哪裏任教,當地的物價、房價水準及個人教研的表現如何,所有職級相同的老師薪水都一樣。

薪資高低應研究
筆者一位朋友在台大任教,買了不到30坪的舊公寓就花掉1400萬台幣,這是他12年的薪資總和。而這筆錢若用於筆者所在的花蓮,絕對可以買一戶百坪以上 的別墅。為了償還每月4萬餘元的房貸(他的基本薪水每月只有8萬多),這位朋友只好到處接計劃、演講、參與各種考試的閱卷,若還要兼顧學校的工作,就必須 犧牲家庭生活與自己的健康。否則,只能對該負的教學與研究責任「睜隻眼閉隻眼」了。同在大學任教,他在台北如此辛苦,筆者在花蓮卻還算「過得去」,所謂薪 資高低,二人的感受自是大不相同,顯然無法一概而論。
因此,依我陋見,台灣教授的薪資到底高或低,該怎麼比較、提升或重分配,必須要有一個更精密的調查與研究,才具說服力。

(蘋果日報)
--
懶、壞法官 將可免職

立法院昨晚三讀通過「法官法」,建立法官「退場機制」,未來對怠惰、濫權、品操不好的法官,法院、檢察署及律師公會等都可請求「法官評鑑委員會」評鑑個案;受懲戒的法官,最重可免職,並喪失公務人員任用資格。

不過,對法官判決引發高度爭議,民眾譏為「恐龍法官」,卻因條文明定「適用法律之見解,不得據為法官個案評鑑之事由」,即使法律見解引發重大爭議,也不能要求將法官交付評鑑。

司法院早在1988年就開始研訂法官法草案,歷經23年,昨晚完成立法後,司法院長賴浩敏到立法院向院長王金平致謝。法官評鑑將在新法公布後半年施行,法官退養新制三年半後施行,其他規定自公布後一年施行。

目前司法院已有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法官之任免、轉任、解職等事項,新法增「外部評鑑」機制,在司法院另設「法官評鑑委員會」,由法官三人、檢察官一人、律師三人、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四人,共十一人組成,掌理法官評鑑。

新法規定,裁判確定後或已在法院審理六年以上尚未確定的案件,若有事實足認法官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審判案件有明顯重大違誤,嚴重侵害人民權益者,應交付個案評鑑。

新法對法官懲戒採雙軌制。法官評鑑委員會認為個案評鑑的法官有懲戒必要時,應由監察院彈劾後,移送「職務法庭」審理;司法院也可直接將應受懲戒的法官,移送監察院審查。

法官懲戒內容,由重至輕為:免除法官職務並喪失公務員資格、撤職並停止任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免除法官職務但可轉任其他職務、罰款、申誡;但若具體情事足認已不適任法官者,應予撤職以上處分。

新法重點還包括擴大法官任用管道、法官職務監督、保障與給與等。其中,司法院「人審會」成員,在民進黨及民間司改會堅持下,除司法院長為當然委員並任主席,司法院長指定十一人,法官互選代表十二人,另加入學者專家三人充實「外部參與」機制,共廿七人組成。

終結恐龍法官 法官法力有未逮

法官法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距離符合民意的法官評鑑制度,還有長路要走;想要終結舉國皆罵的「恐龍法官」,此法仍力有未逮。

在「先求有、再求好」的立法原則下,法官法雖三讀通過,條文卻充滿政治妥協的痕跡。司法院口口聲聲「司法為人民而存在」,仍處處可見官方本位主義。

例如,新法設法官評鑑制度,但直接面對法官的人民,理應最了解法官是否怠惰、濫權、言行不檢,卻不能直接請求法官評鑑委員會評鑑個案,僅能透過書面,陳請法院、檢察署及律師公會等機關、團體代行,增加「官官相護」的機會。

個案評鑑想要成案也是困難重重。依法,除了有事實足認法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才可交付個案評鑑,條件已嫌嚴苛;其他可交付評鑑的情形,也幾乎均限於「情節重大」,更賦予官方極大裁量空間。如此層層受限,一年能有幾件法官評鑑?實令人不樂觀。

更別提條文中已排除「就法律見解請求評鑑」,即使遇到荒唐的判決理由,法官仍可祭出「法律見解」這把尚方寶劍,不必擔心被評鑑、更遑論遭懲戒。

此外,檢察官不自定「檢察官法」,只想依附法官、準用規定,也讓這部新法缺乏進步性。檢察官雖具公益性,但在訴訟構造上,畢竟不同於法官;檢察官屬當事人,卻巴著裁判者共用一法,甚至不想分割,豈不怪哉?

此案立法過程,即因「法官評鑑不夠犀利,法官保障卻很夠力」為人詬病;如此聊備一格的立法,朝野仍各自邀功,只能說選舉到了,大家都想給個交代。未來恐怕只有坐待民怨更深,才能催立委進一步修法。

法律見解不列評鑑 難除壞法官

法官法三讀,基層法官評價不一;有人認為處理不適任法官可以更透明,但也有法官擔憂外力介入審判。法界人士分析,法律見解不列入評鑑範圍,外界寄望恐龍法官、恐龍檢察官能因此被淘汰,可說是緣木求魚。

民間司改會昨天發表聲明指出,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官法版本,是高度政治妥協下的產物,距離理想仍遠,可說是五十分的「法官法」,應隨時準備補考。

不少法官擔憂,未來干預審判的黑手,將披著「改善司法」的外衣伸進法庭,藉由參與法官的進場、退場及評鑑,影響法官對特定案件審判的態度。

最高興的是快要退休的法官、檢察官,原本到六十五歲才能享有一般公務員一點四倍的退休金;但依據法官法,只要年滿六十歲、服務滿卅年,就可享有優惠的退休條件。有法官擔憂,未來可能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

司改會表示,法官法本應建立在「資訊透明」及「引進他律」兩個前提,但最後決定法官懲戒結果的職務法庭成員全是職業法官,官官相護、不可避免;而且評鑑委員會外部委員的產生帶有濃厚官方色彩,與民意背道而馳。

法官認為,法官法的條文,不比現有淘汰機制容易;尤其是開庭態度、言行不檢等較易被移送評鑑的行為,目前機制都有規範。法官法規定移送評鑑委員會被認定不適任,還要送監察院彈劾再送職務法庭決定懲戒,程序比現有機制更複雜。

司法院初步評估,職務法庭一年可能受理案件在十五件以內,未來如果法官開庭不佳、案件遲延過久或行為不當等,被移送評鑑,能夠成案者有限。

不過,也有法官認為,法官法通過讓法官多少有些壓力,對於開庭態度及案件審理會更謹慎。

法官法「不符期待」 法官協會:尊重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法官法,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發表聲明感謝,但認為通過的法案內容與協會期待有所出入。聲明中指出,在人民對司法信心跌入谷底時機通過法官法,讓法官們更戒慎恐懼,法官協會期盼法官群體更加努力,回應全民對法官的期待。

長年推動法官法立法的法官協會,對於立法院通過的版本與他們預期有出入表示尊重,並認為一部完整規範法官權利、義務的法官身分法完成,象徵我國法治邁向新世界。

法官協會認為,建立全民關注的退場機制,督促法官應該更謹慎忠勤、迅速、妥適的進行訴訟程序,作出公正判決,如違反法官倫理規範情節重大時,職務法庭可作出免除法官職務的懲戒,這些規定不僅涉及法官身分保障及退場機制,也攸關人民訴訟權益保障。

法官協會認為,法官法通過立法固然值得慶幸,但法官責任反而加重,法官群體只有強化本身的自治、自律功能,才能贏回人民信心;在人民對司法跌入谷底之際通過法官法,更讓法官們戒慎恐懼。

法官法幕後推手 林錦芳「有始有終」

「法官法」從廿多年前就開始推動,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當年是參與起草法案的司法院第四廳科長,近半年來積極奔走立法院遊說各黨團,不但是法官法的重要推手,昨天形容自己「有始有終」,疲憊的臉上出現多日不見的笑容。

司法院早在民國七十七年首次草擬法官法草案,當時林錦芳和幾位法官全程參與內容規畫。沒想到,法官法在司法院一擺就是廿幾年,數度在立法院闖關不成。

近幾年,林錦芳不管是擔任台北地院院長,或是身為女法官協會的核心成員,都努力推動法官法立法。不過,法官法已從廿幾年前只有簡單條文,到後來因外界關注越來越大,條文也越來越多。

去年林錦芳應賴浩敏之邀,擔任司法院秘書長,負責推動司法院的司法改革業務;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就是法官法。

過去半年,為了法官法的協商,林錦芳可說是「內外夾擊」;對內面對法官質疑司法院鬆手,讓外部人士參與法官人事審議委員會,猶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讓外力有機會介入司法人事、進而影響審判。

對外,林錦芳則要面對律師團體、立委等各種不同意見;尤其立法院敲定的朝野協商時間、內容,經常一變再變,有時林錦芳準備充分後前往立法院,委員們一句話就改時間。林錦芳幾乎跑斷腿、聲音啞了,眼眶裡的微血管幾乎要爆掉。

個性直率的林錦芳,喜怒幾乎都顯示在臉上。原本在法界被認為有著鐵娘子個性的她,面對立法院諸多要求,卻能顧全大局、忍一時之氣,讓不少圈內人對她刮目相看。

白玫瑰:不是人民要的法官法

立院通過法官法,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Eva(梁毓芳)表示,白玫瑰細看過之前不同版本的法官法草案,但都是法官、律師提出,不見人民聲音,「這不是人民要的法官法!」

Eva說,針對先前恐龍法官引用法條爭議,白玫瑰一直在推性侵害防治法修法,以免往後出現類似的恐龍法官。針對法官法,白玫瑰關心的是一百三十多條條文中,為何沒有人民看法,無法去檢視法官究竟如何養成、享有多少福利,又為何不能介入退場機制。

「這太可悲了,人民被遠遠拋在後面!」Eva指出,在法官法中,僅法院、檢察署及律師公會等團體可請求「法官評鑑委員會」進行個案評鑑,「為何人民不被考 量?」她表示,白玫瑰原本想明年好好推人民版的法官法,「立院版本跟我們想的落差太大」,沒想到法官法已經被強制過關。

法官紅線在哪 將訂倫理規範

法官法三讀通過,司法院近期將訂定詳細的「法官倫理規範」,包括法官的言論自由、言行舉止、人際關係等,都有更明確的規範;並將設立「法官倫理諮詢委員會」,告訴法官「紅線在那裡」。

法官法明訂法官應遵守法官倫理規範,違反情節嚴重者,將移送評鑑。司法院已多次開會討論法官倫理規範,據了解,目前草擬的條文至少四十條,對於法官的言行舉止都有更詳細的規範。

這些規範包括:法官言論自由是否該受限?對於審理中的個案,能否發表評論?對政黨政策,可不可以發表意見?有那些行為可能有損法官職務尊嚴,例如法官購屋時,以法官身分向建商殺價、代言廣告,或與黑道人士往來,將來都會規定清楚。

此外,司法院將引進國外「司法行為諮詢委員會」的制度,在司法院、甚至各級法院都設立「法官倫理諮詢委員會」,由法官、律師及社會公正人士對法官的言行舉止、分寸拿捏畫出紅線。

司法體系 引清兵入關?/張升星(法官)

歷經多年折衝,法官法終於在各方勢力的拉扯妥協之下,完成三讀立法程序。雖然社會輿論都把法官法視為將來淘汰恐龍法官的有效武器,但過度樂觀的假設,難免流於一廂情願期待,其實未來司法實務的操作,才是法案成功與否的真正關鍵。

由於法官法所牽涉的層面甚廣,如何正確地評估其影響頗為困難,比較持平的觀察或許應該如此定位:一個法案,三種面相!

首先就是民間司改團體強力主張,納入學者、律師等外部委員,參與司法人事審議程序及法官評鑑程序。由於司法自律不彰,官官相護,所以民間司改團體的主張,就益發顯得冠冕堂皇,義正詞嚴。

固然立法背景是因為司法濫權咎由自取,但將學者、律師等不具公職身分的「人民」,正式納入成為行使司法人事權的「決策機關」,而不只是諮詢建議的客卿地位而已。其變動之大,手段之烈,不僅是公務體系的先例創舉,恐怕也是人事行政的徹底顛覆!

從正面的角度解讀,外部委員的參與,或許可以增加司法人事作業透明度,與多元民主的代表性,避免司法體系向來均由最高法院把持下的近親繁殖,黨同伐異;但 從反面的立場觀察,司法行政體系公然「引清兵入關」,無異是墮落失職,司法自我閹割的媚俗風氣,長期而言必將危害審判獨立!

未來參與司法人事審議及評鑑的學者、律師,會不會在法案研擬或者具體訴訟中,享有不對稱的發言權與偏頗利益,將是值得觀察的道德風險。尤其是負責決定法官 人事的學者、律師,既然也是行使「公權力」,該不該同樣接受公務員紀律的約束?有沒有倫理規範的適用?這個法理上的吊詭,恐怕很難找到適當的平衡。

其次則是法官同僚的關心焦點多屬銓敘、待遇、退休等法制規範,論者因此譏諷法官法已然成為法官福利法,似非無的放矢。

至於社會關注淘汰恐龍法官的規定,由於交付評鑑的事由多屬「審判事項」,例如辦案態度不佳、不符程序規定、遲延案件進行、違反無罪推定、審理案件不當等, 因此從事審判的法官,比較可能成為評鑑對象。至於從事司法行政的法官,則因減少辦案,或者根本不辦案,因此大幅降低交付評鑑的風險。未來可能衍生的後遺症 則是:拋棄審判本職,爭取行政兼職的趨勢必然更加惡化!

在法官法的立法過程中,溝通、折衝、讓步、妥協都是政治攻防的常態,司法院身為司法行政主管機關,必須有所取捨,勢所難免。因此法案內容仁智互見的爭議,亦屬理所當然。不過法案終究獲得通過,縱非完美無瑕,對於司法院而言,至少算是具體政績。

經由立法授權,司法院享有更多權力,未來能否落實法官法的理想,擇優汰劣,端視司法院的執法決心。畢竟,司法院不是立法院,法律不光是寫出來看的,而是要拿出來用的!

(聯合報)
--
恐龍現形後…還是要靠自律

法官法立法今天進入最後關鍵時刻,政黨、民間司改團體各有盤算中。即使法官法過關,並不代表司法改革就一定成功,法官個人的自省和司法界內控的自律,才是除祛外界疑慮的關鍵。

談了多年的司法改革,過去大拜拜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也開了不知多少次,十多年過去了,司改未見成功,近年來,陸續見諸報端的離譜判決,更讓部分活在象牙塔裡的法官,最終招致恐龍法官的罵名。

老百姓看不懂艱澀的法律,他們沒有法律上的專業,但起碼的法律情感總有,為何會出現如此之大的落差,是法條跟不上時代,還是法官本身「很恐龍」,總有原因。

法官原本受憲法保障,是終身職,但因為有部分離譜的法官存在,讓可以依法淘汰的法官法終於誕生,未來,法官法能否淘汰不適任法官仍是未知數,但是民眾的公 道,定紛止爭還得靠法官。法官若能全面自省、自律,縱有法官法的退場機制,但對好法官是毫無影響的,只會讓恐龍法官,早日現形。

(聯合晚報)
--
法官法三讀 設評鑑委員會 嚴審恐龍法官

法界引頸企盼、在立法院懸宕超過廿年的《法官法》昨天終於完成三讀立法!新法針對全國一千七百名法官的身分權利、獨立審判空間,以及各種福利待遇予以法制 化;更重要的是,也引進法官評鑑委員會及職務法庭等設計,確立法官的懲戒辦法及退場機制;未來不適任法官最重可被免職,並喪失公務員任用資格。

司法院從廿多年前開始倡議《法官法》,但因檢察官能否比照適用等爭議,始終無法完成立法。由於去年陸續出現多項爭議判決,又爆發法官收賄、關說、召妓等醜 聞,汰換「恐龍法官」的呼聲高漲,讓《法官法》立法與司法改革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終於促成立法院朝野在本會期最後一天完成法案三讀。

有別於過去《法官法》草案,「重福利、輕評鑑」的情況,昨天三讀通過的版本,創設一套新的法官評鑑委員會,以此作為整套法官評鑑與退場機制的核心。評鑑委 員會除了每三年須完成一次法官全面評鑑外,平時也可接受各機關請求,對個別法官行個案評鑑;司法院內部如果發現法官失職,也能主動移送評鑑委員會審查。

民眾如果自認訴訟權益因法官失職而受損,不能自行向法官評鑑委員會申請評鑑,必須透過書面,向該法官所屬機關、上級機關或所屬法院對應設置之檢察署,或律 師公會及其他符合規定的法人提出申請,請求評鑑委員會進行個案評鑑。不過,為維護法官獨立審判,法律見解不得成為評鑑理由。

評鑑委員會委員共十一人,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法務部和律師公會推舉的專家學者。委員會審視個案後,如認定法官侵害人民訴訟權益或其他失職行為僅 達記過標準,可將全案移回人審會議處;情節重大者則逕行移送監察院,一旦監院通過彈劾,該法官將面臨司法院職務法庭審判,可能接受的懲戒包括:免除法官職 務且一併喪失公務人員資格、撤職一到五年、勒令轉任法官以外職務、罰款等。

為回應外界對於司法院「封閉」、「自行其是」的批評,《法官法》通過後,負責法官任免、轉任、停職、解職、考核獎懲等業務的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除廿三 名內部代表,將引入三名司法體系外的學者專家,目的是將司法人事透明化,並傾聽外界意見。外部委員在涉及法官進、退場機制時有表決權,但對於法官人事調 動、獎懲、考核等項目只能表達意見。

多元進用 10年後 奶嘴法官低於20%

為了達到法官多元進用的目標,昨天通過的法官法對法官任用有附帶決議,在法官法公布實施後,考試進用的法官總人數比例,必須降到百分之廿以下。未來十年內,司法院將透過檢察官、律師、學者轉任等方式,來降低考試進用法官的人數。

為了確保司法審判品質,最新通過的《法官法》特別針對缺乏社會經驗的「奶嘴法官」和年邁的法官設限。新法除擴大法官的進用途徑外,立法院會甚至通過附帶決 議,要求司法院在十年內將考試進用的比例,降至當年度需用總人數的二○%以下;另一方面,新法也規定年滿七十歲的法官將停止審案,改從事研究等工作。

由於近年來經過考試進用的法官平均年齡有愈來愈低的趨勢,甚至有年輕法官沒有社會經驗,從「家門、校門」,考上法官後即進到「衙門」,被稱是「奶嘴法 官」。司法院為解決被外界批評「法官年紀過輕、社會歷練不足」的問題,未來將積極採取多元進用的方式,逐年降低考試進用法官的比例。

司法院今年將律師轉任法官的名額增加到廿名,希望透過律師自行申請、公開甄試及司法院主動遴選的方式,來鼓勵更多資深律師轉任法官。

司法院表示,今年放寬律師轉任法官公開甄試的年資,已經從六年降至三年,另筆試應試科目僅為民事法、刑事法、民事書類製作、刑事書類製作共四科。

如果是執行律師職務十年以上者,於應考時於民法、刑法等兩科,得自行選考一科。

司法院表示,今年也將增加檢察官轉任法官的名額,希望在今年就將考試進用的法官人數,降低到法官總人數比例到百分之五十。

未來再繼續透過檢察官、律師、學者轉任的方式,讓考試進用法官總人數,達到此次法官法通過附帶決議的百分之廿比例以下。

司改會:法官法50分

法官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民間司改會執行長林峰正批評,現行版本是高度政治妥協下的產物,「只是一部五十分的法官法」,因為綜觀所有條文發現都只作一半, 隨時都得準備「補考」。林峰正說,法官法雖引進外部機制參與評鑑,但成員仍具濃厚官方色彩,是否真能有效淘汰恐龍法官,令人高度質疑。

法官協會昨晚也發出聲明,感謝朝野立委、司法院、法官同仁及相關民間團體催生,讓法官法順利過關。協會認為,法官評鑑與職務法庭制度將能督促法官更為迅速、妥適地進行訴訟。法官法也將加重法官責任,勉勵法官強化自治、自律功能,才能嬴得人民信心。

林峰正說,早在法官法草案於立法院政黨協商階段,司改會便認為法官法仍存有相當大的討論空間,不宜在本會期倉促通過。雖然朝野雙方微調協商內容,但還是讓法官法在本會期過關,司改會對此只能表示尊重。

法官法規定,人事審議委員會及法官評鑑委員會將引進學者專家等外部機制參與。但林峰正認為外部機制官方色彩鮮明,因為由法務部與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薦的學者專家,最後還是得由司法院長遴聘,過程不夠透明,是否能發揮他律效能不無疑問。

林峰正指出,法官法應建立在「資訊透明」及「引進他律」兩前提。但決定法官懲戒結果的職務法庭成員全都是職業法官,官官相護,不可避免;而且人民不能直接檢舉法官,都與前提背道而馳。法官法名實不副,成效如何不難預見。

林峰正表示,雖然對結果不滿滿意,但至少已建立外部機制,施行後是否真會影響審判獨立?又是否能淘汰不適任法官?都有待觀察,但他預言,法官法面臨「補考」的機會不低。

此外,司改會近日將擴大籌設義務律師小組,待法官評鑑機制上路,協助民眾檢舉不適任法官、檢察官。

汰劣存優 賴浩敏:司改定心丸

歷經廿三年的推動,法官法昨天終於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長賴浩敏表示,這是司法院歷史性的里程碑,這一部法官法包含多元進用、評鑑及退場機制法官專法,讓保障優良法官及淘汰不適任法官,有一個明確的機制及很清楚的工具,對司法改革有一個定心丸的作用。

由於檢察官也比照準用此法,法務部昨天強調,未來將依據法官法汰劣存優,淘汰不適任的檢察官。

法官評鑑委員會將在公布施行半年後成立,未來將針對判決有重大瑕疵,損及人民權益,或有違反義務義務、怠忽職守、言行不檢,違反辦案程序及職務規定的「恐龍法官」,經監察彈劾,評鑑認定有懲戒必要者,最重會遭到撤職、免職,更不能轉任律師。

未來類似何智輝行賄高院法官案,或是像性侵害案件,未請社工到場、未讓當事人充分陳述,直接侵害人民權益,甚至有違反職務義務、怠於執行職務者,也將由新的法官評鑑委員會來審議。

至於去年多件法官風紀案中,如法官嫖妓、外遇等言行不檢、從事有爭議的投資買賣等有損職務尊嚴的行為者,若是經評鑑有重大違失,就會遭到撤職或免職的處分。

隨之也將修改法官倫理規範,未來法官倫理將增加到三、四十條,對法官行為有更明確的規範,司法院也會設立一個法官倫理諮詢委員會,讓法官對行為規範有疑慮時,可以有一個諮詢的單位,以避免行為不當,甚至違法。

賴浩敏表示,日前外界質疑司法院人事審查委員會沒有外部委員,經過和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後,司法院同意在十一位指定委員及十二位票選法官委員外,增加三名由法務部、律師公會聯合會所推舉的專家學者,來參與司法院人審會,使人審會更符合民主機制要求。

賴浩敏說,法官的退場機制與優良法官的保障機制,恰如車的兩輪,兩者必須兼顧。建立健全的法官人事制度,才是全民之福,也才能為司法改革建立堅實的基礎。

司院關起門評鑑 制衡夠力?

隨著《法官法》完成三讀,一套新的法官評鑑及懲戒機制終於得以確立,也算是稍稍回應社會大眾對司法改革的期盼。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這套法官評鑑制度所引進外部制衡力量仍屬聊備一格,評鑑會與職務法庭的審理過程幾乎不公開,都是這部法官法為德不卒之處。

昔日,民眾如果遇上不肖法官,只能求助監察院,監委調查後需通過彈劾,才能將法官進一步移送公懲會懲戒。但並非每位監委都具法律背景,調查時難免遇上困難,過去法官遭彈劾懲戒的案例並不多見。

有了新《法官法》,民眾依然能向監院陳情,法界專家組成的法官評鑑委員會,也能同時透過各種方式揪出他們認為需接受懲戒的不適任法官,完成調查後再交由監委決定是否彈劾。不僅監督更多元,過程也更嚴謹。

雖然增加評鑑管道、強化懲戒程序,這套法官法仍有為德不卒之處。由公懲會委員長及四名資深法官組成的職務法庭,在《法官法》裡取代公懲會角色,決定失職法官該受何種懲戒。但審判過程完全不對外公開,不免讓人質疑這又是司法院關起門來玩,公信力不免稍減。

除了淘汰不適任法官之外,對於欠缺社會歷練的「奶嘴法官」屢屢作出爭議判決的問題,這次通過的法官法除了明訂轉任法官資格以外,也沒有其他具體對策,就連降低考試進用法官比率,也只作成未具強制性規定的附帶決議,未能入法。

平心而論,在回應社會期待的角度上,這部《法官法》仍顯不足;如果未來涉嫌關說的最高院法官還是只能休職半年、問案態度不佳的地院法官依舊僅遭口頭警告,就算有再多部法官法,也喚不回人民對司法的信心。

法官法為司改吹起號角/林孟皇

歷經二十幾年的研議、審議過程波折不斷的《法官法》,終於在立法院通過。懸掛在筆者家中、辦公室「我要法官法!」黃布條,終於可以卸下了!

話說法官不能隨便參與社會活動,筆者只在九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參加過生平唯一一次的遊行。當日遊行是由民間司改會及其他民間團體所發起,活動主軸就是「我 要《法官法》」。遊行活動所發的黃布條,就掛在筆者的辦公室與家中。這期間《法官法》草案歷經數次的闖關,總是功虧一簣。如今終於完成立法,司法同仁及關 心我國法治發展的人久懸的心情,總算踏實了。

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法官法》?這部以維護法官依法獨立審判、保障法官身分及確保國民接受公正審判權利的法律,它的通過無論是對個別法官或全體國民而言,都是利多的,絕非民間團體所稱的「法官保險法」或「恐龍法官法」。

因為本法不僅對於國人關心的淘汰不適任法官設有法官評鑑機制,對於萬年庭長問題也設有任期制;同時,明定法官不得參加政黨,以確保法官的中立性。另外,對 於目前許多看似合法、卻與一般人的道德情感不合而屬違反倫理的行為,則授權司法院訂定法官倫理規範,以便法官有更具體、明確的規範可資遵守,避免動輒得 咎。

再者,為確保人民的訴訟權益,避免法官違法濫權,《法官法》明定法院院長及司法院院長對於法官執行職務的效率、職權行使的適法性與言行的妥當性等,得行使 職務監督權,並由新設置的職務法庭負責法官懲戒事宜。如此即可減少正義遲來、法官開庭態度不佳等事例的發生。同時,為維護審判的獨立,法官於認為職務監督 危及其審判獨立的權限時,得請求職務法庭除去該違法或不當的處置。

至於一度成為《法官法》通過最大阻力之一,也就是司法院人審會應有外部委員一事,其實是在筆者與錢建榮法官的倡議下,獲得民間司改會、台北律師公會等團體 的支持而提出;不僅讓筆者與錢法官在法界內遭受不少批評,也有不少資深法官、檢察官一再遊說政治人物,才讓本法的通過與否,平添波折。過去司法院人審會因 為採取法官本位主義,委員全部由法官擔任,恩怨、年資及期別成為法官人事決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官官相護、近親繁殖的問題不斷。這時唯有引進外部委員,才能 在監督制衡、資訊透明的機制下,以擇優汰劣、民主問責的原則慎重作出法官人事的決定。

當然,本法的通過,也有未盡圓滿之處,主要即是法官進用的問題。因為現在司法官養成制度所培育出來的法官,大多是法律系、所畢業、國家考試及格,再經由司 法官訓練所施以二年的訓練後,即分發派任。由於年輕、識淺,很多法官缺乏人生閱歷與學養,無法洞悉人情、事理與法理,不少的司法決定與判決理由,也就備受 爭議。因此,從有經驗的學者、檢察官及律師中遴選法官,一直是各界所企盼的。

原本考選部董保城次長倡議的司法官「二階段遴選機制」,有助於解決目前一試定終身所造成的問題。不僅保留華人社會重視的科舉考試,由用人機關與多元委員組 成的遴選機制,更可以選出人格特質適合、具熱情的人才,並增加法官來源的多元性。最後這項倡議未能獲得通過,誠為可惜!

無論如何,這部《法官法》的通過,確實是我國法治發展的重大突破,為司法改革吹起了號角。該法中不僅對於法官的身分、職務有了更明確的規範,也廢除了久遭 詬病的法官考績制度,更賦予法官包括進修、退養金從優給予的禮遇,期待法官們能善體國人對於司法的殷切期盼,廉潔自持,並善盡定分止爭的權責。(作者為台 北地方法院法官

(中國時報)
--
法官法三讀 恐龍法官最重可免職

歷經廿三年的研擬討論審議,建立法官評鑑、退場等機制的「法官法」,終於在昨天經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未來法官將有定期評鑑機制,進而淘汰不適任的「恐龍 法官」,如當事人或犯罪被害人認為法官有問題,有權間接透過法院、檢察署或民間團體,要求司法院評鑑不適任法官,予以懲戒或懲處。

每三年評鑑一次
依新法規定,法官評鑑部分,自本法公布六個月後施行;法官自願退休退養金部分,自公布三年六個月後施行;其他自公布後一年施行。

至於檢察官部分,法官法特設檢察官專章,讓檢察官比照法官,皆具有司法官屬性,並準用法官的身分保障和福利制度,及評鑑制度等淘汰和退場機制。

新法大幅擴大法官的任用來源,曾任律師或法律學者,且執行職務或任教達一定年限以上者,得遴選為法官;如律師或學者執業年限不足,但通過考試院的資格考後,經法官遴選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出席、過半數同意後,也可擔任法官。

法官任職期間不得參加政黨及相關活動,如要參選公職,應於該項公職屆滿前一年辦理退休、資遣;而擔任民選公職離職滿三年後才能回任法官。

司法院設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法官的任免、轉任、解職、遷調、考核、獎懲、專業法官資格認定或授與,人審會委員共廿七人,除了司法院長為當然委員,司法院長可指定十一人、法官選出代表十二人外,納入三位來自外部的學者專家,但外部委員僅對轉任、免職等部分事項具表決權。

司法院每三年須評核全體法官及各級法院,並公開法院績效評比,但不公開法官評核結果,若因此發現法官有應交付個案評鑑事由者,應交付評鑑委員會進行個案評鑑。

加入外部評鑑
評鑑委員會由法官三人、檢察官一人、律師三人、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四人,共十一人組成。評鑑委員會除接受司院交付的個案評鑑外,法院、檢察署、律師公會或經許可之民間團體,也可請求評鑑不適任法官;另外,當事人、犯罪被害人則可間接透過上述機關、團體請求評鑑法官。

評鑑委員會認為有懲戒必要時,可將法官移送監察院,經監察院彈劾者再移送職務法庭,以審理相關法官是否應免職、撤職、罰款或申誡等處分;若評鑑委員會認為無懲戒必要,則移送人審會,進行申誡以下的處分。

為避免年邁法官作出錯誤判決,法官法規定,實任法官任職十五年以上、年滿七十歲者,應停止辦理案件;滿六十五歲者可調任地方法院辦理簡易案件;若經醫院證明難以勝任審判工作者,可申請停止辦理審判案件。

退休法官的每月俸給總額,最高不得超過現職法官的九十八%,實任法官在自願退休或離職後,可申請取得轉任律師資格。

為鼓勵法官進修,實任法官每連續服務滿七年者,可比照大學教授,留職領全薪進修一年,但應於進修期滿後六個月內提出研究報告;實任法官也可在任職期間,申請留職停薪在校進修,最長可達三年。

為杜絕「奶嘴法官」、「嬰兒法官」及「恐龍法官」,改革司法官特考「一試定終身」的弊病,院會昨同時通過附帶決議,要求司法院及考試院對法官、檢察官的進用程序,研擬採二階段進行,先考試、再遴選。

司改會:法官法不透明 只有50分

外部委員仍是欽點 無法他律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法官法,但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痛批,該法是高度政治妥協下的產物,距離理想仍遠,可說是「五十分的法官法」,應該隨時準備補考,而且對於外部評鑑機制和人審會都須由司法院長欽點成員,根本是高度設限,沒有達到真正的透明化及他律效果。

司改會執行長林?正指出,法官法本應建立在「資訊透明」及「引進他律」這兩個前提下,但最後決定法官懲戒結果的職務法庭成員全都是職業法官,將來官官相護 情形恐怕仍難避免,而且人民不能直接檢舉法官,加上評鑑委員會外部委員的產生仍帶有濃厚官方色彩,這和法官法名實不副,成效如何不難預見。

此外,法官法正式施行後,民眾當可觀測司法品質的改善幅度及速率,司改會將繼續與人民站在一起,共同監測法官法的實踐,並隨時提出改善意見,司改會未來將繼續協助民眾檢舉不適任法官、檢察官,近日內還要擴大籌設受理個案的義務律師小組,正式成立申訴中心受理檢舉。

台北律師公會秘書長尤伯祥律師表示,律師界堅持主張法官法不能成為「法官福利法」,不應匆促立法,若禁止人民直接投訴有問題的法官,將無法發揮個案評鑑的效果,法官法將會成為包著糖衣的毒藥,應受到全民譴責。

評委會設在司法院 恐難中立
尤伯祥指出,律師團體主張,法官法須有完整的配套,重點包括:一、不應禁止人民直接投訴有問題的法官,否則無法發揮個案評鑑的效果;二、掌管法官懲戒的職 務法庭,若都由職業法官擔任,還是淪於官官相護!三、全面評鑑不得流於司法院自己黑箱評核,三年才一次,評鑑結果也不能不公開。最重要的一項,是評鑑委員 會不應仍設在司法院下,欠缺客觀中立、無法發揮評鑑效果。

亞洲大學財法系主任邱太三則對本案立法表示肯定,他說,原本法官協會對於外部人加入人審會仍有一些質疑,在宜蘭地院黃瑞華院長不滿法官懲處過輕而請辭後,才有所讓步,國民黨也在外界壓力下不再堅持。

邱太三說,昨天通過的法官法,讓不具法官身分者加入人審會,值得肯定,這是民眾長期質疑司法官官相護的改革,他說,不具法官身分者加入人審會後,可讓人審 會更透明,但他也擔心,原本在封閉的人審會中,有委員勇於「放砲」,質疑不適任的法官或提出建言,外部人加入後,放砲文化會不見。

法官最終懲戒 職務法庭掌控

按新出爐的法官法,當事人及犯罪被害人最快可在半年後,間接透過法院、檢察署或民間團體,請求評鑑委員會對不適任法官進行個案評鑑;若經監察院彈劾、職務法庭審理後,最重可將不適任法官免職。

與法官評鑑相關的,有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法官評鑑委員會及職務法庭三種。

人審會由司法院長、十一位司法院長指定委員、十二位法官代表及三位學者專家共廿七人組成。

法官評鑑委員會由三位法官代表、一位檢察官代表、三位律師代表、四位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組成。職務法庭由公懲會委員長擔任審判長,與四位十年以上之資深法官擔任陪席法官。

未來司法院應每三年對所有法官評核,結果不對外公開,作為法官職務評定之參考。但若因此發現法官具應交付個案評鑑事由,包括拖延裁判逾六年者、違反法官之 職務義務者、未於一年前辦理退休或資遣就參選公職者、違法兼職者、違反保密義務者、嚴重違反辦案程序或職務規定者、違反法官倫理規範者,都應移付評鑑委員 會進行個案評鑑。

除定期評核外,只要三位以上的法官,或法院、檢察署、律師公會、經主管機關許可之民間團體,都可請求對不適任法官進行個案評鑑。當事人及犯罪被害人也可以書面陳請上述之機關或團體,請求對不適任法官進行個案評鑑。

法官評鑑委員會經半數以上委員出席、過半出席委員決議,就可對受評鑑法官作出決議。認為有懲戒之必要者,移送監察院審查,並得建議懲戒之種類;認為無懲戒必要者,就交付人審會審議,並得建議處分種類。

若監察院彈劾受懲戒法官,即將其移送職務法庭審理。由職務法庭依情節對法官作出最終之懲戒,包括:免除法官職務並喪失公務員任用資格;撤職一至五年且不得回任法官職務;免除法官職務而轉任其他職務;罰款;書面申誡。

受到前兩項較重懲戒的法官,也同時喪失擔任律師的資格。

評鑑委員會認為無懲戒必要而交付人審會者,只能對其進行申誡以下之處分。

所以雖然人審會可引進外部委員,評鑑委員會也有過半成員非屬司法、檢察體系,但要對不適任法官作出最終懲戒,還是需要經過由法官組成的職務法庭審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5/images/bigPic/600_86.jpg

(自由時報)
--
救高鐵 彰雲沿線建物重量擬管制

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嚴重威脅高鐵安全,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昨天指出,他發現當地除了超抽地下水,建築物過重也加速地盤下陷,工程會研擬高鐵周邊建物的「荷重管制」方案,管制彰雲地區高鐵沿線三公里內的建築物重量。

李鴻源前天提出警告,如果不能禁止高鐵沿線抽地下水,高鐵恐撐不到十年;昨天他進一步提出管制高鐵附近建物重量。這將是國內首次管制建築物重量的政策,預計兩個月內公布。

工程會表示,國內目前並無法規規定建築物重量,會將「荷重管制」交由內政部營建署研擬,主要著眼於未來建物的管制;交通部高鐵局則負責釐清地質、荷重、沉陷這三者間的關係。

李鴻源說,前天他到雲林實地勘查,發現當地地層下陷嚴重,一年深達七公分,可是周邊沒有人在抽地下水;這種情形下,最可能的因素就是建築物太重,把地盤往下壓。

「限重措施」可能衝擊高鐵特定開發區的開發,及建商的推案,但李鴻源表示,高鐵沿線的開發案不是不能開發,但為阻止地層下陷,開發的密度、重量就得管制。他說,例如設置高鐵雲林站,就必須改變建材及建造方式,使用輕量化的建材。

李鴻源還說,高鐵下陷只是引爆點,現在地層下陷已從沿海向內陸擴大,需要「總合治水計畫」,本周五將召集各部會開會,針對查井、封井及節水回收等三方面做出政策指示,七月要求各部會提出具體行動方案,遏止地層下陷危機。

雲彰千口深水井 104年全封

經濟部水利署官員昨天指出,深水井是造成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的主因之一,目前兩個地區分屬台灣自來水公司、農田水利會的深水井合計近1000口;公共工程會主委李鴻源宣示,最快民國104年將封掉所有深水井。

超抽地下水的深水井是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元凶,經濟部水利署長楊偉甫昨天表示,在雲林縣,台水有196口深水井、水利會有540口;彰化縣台水則有164口、水利會有68口,合計968口井。

此外,兩地還有許多工業用深水井還沒調查完畢,為防止地層下陷,例如輪胎大廠正新已將溪州的二口深水井封井,改接管使用自來水。楊偉甫表示,希望位在下陷嚴重區的廠商都可以配合。

楊偉甫指出,目前以彰化縣溪州鄉及雲林縣土庫鎮地層下陷最嚴重,下陷速度是每年6.4公分,水利署希望能在十年內將地下水用水量減半,控制地層下陷狀況。 水利署規劃,雲林縣湖山水庫預計民國103年完工、104年啟用,對於雲彰地區水源有很大幫助,希望可陸續關閉深水井。

另外,楊偉甫表示,關閉水利會的深水井,也必須與農民溝通,改變耕作方式,例如旱期不能種水稻,必須改種節水型作物。而農委會、水利署及工業局正進行雲林、彰化地區深水井的總盤點,本周五將確認數字及封井期程。

高鐵雲彰段 監委提議「全面禁抽地下水」

高鐵雲彰段地層下陷,監院負責相關調查的監委陳永祥昨天表示,高鐵恐怕「隨時都有危險」,目前行政部門採行的政策,多屬消極做法,更積極的做法,應是採全面禁抽地下水。

監察院去年九月調查發現,高鐵行經雲彰地層下陷區,在雲林土庫與台七十八線交會處有一橋墩下陷差異度,已超過高鐵設計規範標準值,前後橋墩甚至出現「長短腳」,若不改善,高鐵會有危機。調查報告提出警訊,要求高鐵檢討改善,或採減速因應。

陳永祥去年與監委李炳南、周陽山公布「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影響高鐵行車安全」調查報告,昨在工程會主委李鴻源發表高鐵警訊後,陳永祥表示,地層下陷影響行車安全,去年調查顯示,土庫段橋墩的差異沉陷量,已逾規範上限。

陳永祥表示,雲嘉地區屬大面積地層下陷,自2006年至2009年,四年下陷近十公分,目前下陷速度雖已減緩,約每年七至八公分,高鐵應正視地層下陷逐年惡化的警訊。

陳永祥表示,要解決地層下陷對高鐵行車安全的影響,有必要限制工業及民生用水的開發,或全面禁抽地下水,訂定水資源開發及分配政策。

封井雲縣續嚴查 限重彰縣會配合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警告雲彰地區地層下陷,高鐵恐撐不到十年,並提出封井及荷重管制等解決方案;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對高鐵沿線新井已採「即查即封」對策,並要求水公司持續填封沿線鄉鎮六十三口井。

彰化縣政府強調,去年在溪州鄉封掉高鐵沿線三口井後,今年下陷量減少近一半,已有明顯效益,查緝不會放鬆。

蘇治芬表示,縣府將配合中央具體解決措施,短期內提高封井區域內農地休耕和造林補助;中期實施全面休耕並提高獎勵金;長期以區域計畫概念規劃示範區發展,例如發展太陽能發電園區等,相信解決地層下陷指日可待。

縣府水利處長劉承志說,雲林縣地層下陷嚴重,主因是深水井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而自來水公司在高鐵沿線鄉鎮深水井的水權量竟高達九成,若水公司能積極配合封井,可能有效遏阻地層下陷。

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表示,水公司在雲林縣境抽取地下水量僅占全縣總量約一成,對地層下陷影響應不大;另配合行政院頒布的措施,水公司在雲林高鐵兩側三公里內原有十六口深井,三年前已封十四口,本月再封另兩口,應有助趨緩。

彰化縣政府水利資源處長范世億說,去年縣府封掉緊臨高鐵沿線的正新橡膠公司兩口井及縣府苗木專區一口井後,工程會前天實勘發現沈陷量從往年七公分減至三公分,「單是一年時間,就有改善,縣府會持續查緝非法深水井」。

范世億指出,縣府順利拆除正新橡膠兩口井,主要是廠方配合,但目前因縣府人員進廠稽查仍無法源依據,廠方如果拒絕,縣府也無可奈何,有待修法。

至於荷重管制,雲林縣政府建設處長黃瓊雅表示尊重李鴻源的說法,不過未來任何新措施,除要以高鐵及乘客安全為第一考量外,也不能阻礙地方發展;彰化縣政府表示,目前彰化縣高鐵沿線主要是農田,而且站區尚未開發,要配合不難。

(聯合報)
--
李鴻源:西部平原下陷1/10國土保安重大課題

台灣西部平原(彰雲嘉南)十分之一地區、共約一千四百平方公里地層下陷,行政院工程會主委李鴻源昨天提出警告,若不即時改善,區內包括中科、高鐵、西濱快速道路、中山高等重大建設,甚至民宅都將受到波及,國內糧食供應也將受影響,「這是國土保安急需改善的重大課題!」

為此,李鴻源將於周五召集跨部會會議,要求相關單位就限制超抽地下水、建物重量管制、供應農業用水,以及產業結構改善等提出因應對策,最快在七月彙整為行動方案,送行政院核定。

「高鐵只是問題之一!」李鴻源表示,地層下陷持續的嚴重性,將使得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八年逾千億治水計畫的成效大打折扣,四、五年後,現今在彰、雲、嘉、南等地層下限區所做的排水、疏洪設施,恐必須重做。

李鴻源表示,以前地層下陷主要在沿海一帶,現在已開始往內陸移,目前下陷較嚴重的是溪洲、土庫及元長等地,最嚴重地區一年下陷七、八公分,加上今年枯水時間長,下陷面積擴大,原本經濟部水利署認為台西地區下陷問題已趨緩,如今卻再度擴大。

除了高鐵、西濱等重大交通建設,中科、地方縣巿工業區等基地也有地層下陷疑慮,李鴻源指出,中科在雲林部分入口區域下陷最為嚴重,一年下陷約七公分。

由於中科說沒有抽取地下水,目前正朝是否為建物過重方向找尋病灶,像內部設置蓄水量達三千噸的水塔等建築,都將列入調查範圍。

李鴻源擔心,中科只是冰山一角,他說,中科廠商多會將廢水回收,但許多民間工廠抽取地下水,目前無法可管,未來將會協調經濟部、行政院法規會拿出對策,將民間工廠水井納入管理。

搶救高鐵 雲彰將封井千口

台灣高鐵因雲林地層下陷撐不到十年?經濟部水利署搶救地層下陷大作戰。水利署官員昨天說,只要維護得當,「高鐵可以撐超過十年」,目前預計彰化雲林地區封井上千口,阻止地下水超抽。

有關封井目標,包括總計九百六十八口農田水利會與自來水公司深水井,再加調查中的工業深水井,都是優先封井目標。

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嚴重,危及高鐵行車安全,水利署長楊偉甫說,交通部高鐵局評估,若不解決雲林等地區地層下陷問題,高鐵只能撐十年。

不只高鐵有隱憂,水利署官員說,雲林地區和高鐵交會的七十八號快速道路也橫跨地層下陷中心區。但完工至今,地層繼續下陷狀況已緩和。

官員指出,除了超抽地下水,嘉義和雲林土層由粉土和黏土構成,受建築物的重量影響,地層較其他地區更容易下陷,因此重要工程都已暫時停擺,要對建物本身的構造重量重新檢視,「以材質輕為原則」。

對地下水超抽部分,楊偉甫說,「雲彰地區長期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於今年三月開始執行,初步希望以十年為期,達成地下層總抽用量減半目標,並希望目標達成時間可以縮短為五年。

由於水利署尚未完成工業深水井口數調查,目前僅知位處溪州的正新輪胎已配合政策封井。水利署官員說,雲林縣湖山水庫將在民國一○三年完工、一○四年下半年陸續提供水源後,將陸續封井口數將達上千口,透過短中長期等改善計畫,高鐵壽命可望超過十年以上。

以封井數字來看,雲林水利會深水井五四○口井、台灣自來水公司一九六口井、彰化水利會六十八口、水公司一六四口,扣除尚在調查中的工業深水井口數,雲彰地區面臨封井數目達九六八口。若再加上工業深水井,未來雲林、彰化地區封井口數將達上千口。

楊偉甫說,行政院周五召開工作會議,並在兩個月內提出具體可行對策與行動方案,以十年為期進行專案計畫,希望減緩地層下陷,甚至控制地層下陷速度。楊偉甫 指出,對防止地層下陷的效果,主要是希望十年、二十年後都不要發生這樣的問題,工作計畫有減抽地下水、地下水復育、水加強管理及國土規劃四大層面。

對旱季不適合種稻地區,水利署希望農委會配合協調農民,改種適合農作物,不要再抽用地下水。

下陷最慘區 建物擬限重

雲彰地區地層下陷,衝擊高鐵等重大建設營運,行政院工程會主委李鴻源昨日指出,未來將針對雲林、彰化兩地地層下陷最嚴重區域,特別是高鐵沿線,研擬建物重量管制規範,限制開發密度與量體。

李鴻源指出,雲彰地層下陷,不但影響高鐵等重大建設營運,隨著海平面下降、土壤鹽化面積越來越廣,連糧食供應也將受到波及。工程會正研究就彰化、雲林兩地,地層下陷最嚴重區域,特別是鄰近高鐵沿線三公里寬的帶狀地區,擬訂限制建築物重量的特別規範。

「目前並沒有特別就建物重量設限的法規。」李鴻源指出,工程會內部已開過兩次會議,初步研究,以特別法令規範未來新開發建築,必須依區內地盤耐重、地質等條件的不同,限制開發量體與密度。

本周五邀請相關單位開會時,會就此議題交換意見。

監委警告:應全面禁抽地下水

雲彰地區地層下陷,造成高鐵安全危機!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日前憂心,高鐵「恐怕連十年都撐不到」,曾進行相關調查報告的監察委員陳永祥昨更警告,高鐵地層下陷造成橋墩傾斜,「不要說撐十年,恐怕隨時都有危險!」他說,目前政策多屬消極做法,應全面禁抽地下水。

監察院曾調查高鐵雲彰段地層下陷相關問題,監委陳永祥、李炳南、周陽山等人去年提出「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影響高鐵行車安全」調查報告。陳永祥昨天表示,高鐵可能「隨時都有危險」,又以雲林土庫段下陷情形最嚴重,去年調查數據顯示,土庫段橋墩差異沉陷量已超過規範上限。

政府目前提出查井、封井及節水做法,盼能改善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問題。陳永祥指出,當前的做法都是消極的,全面禁抽地下水才是永久做法。他也建議,台灣雨量充沛,應儘量興建水庫,替雲彰地區尋找禁抽地下水後的水源替代方案。

水公司主管: 內陸地盤沉陷 六輕截水是元凶

地層下陷內移的主因到底為何?一位水公司主管透露,元凶其實是,為供應六輕用水而興建的集集攔河堰,阻斷水源,導致地下水涵養不足。其次,九二一大地震斷了水脈,土壤液化,水層不易涵水也有關係。

自來水公司古坑營業所主任廖洲瑯說,超過一百公尺都可稱深水井,因各處水層深淺不一,該公司水井深度也不同,一般農用井約二、三十公尺,最多不超過八十公尺。過去地層下陷區集中在沿海地區,主因為養殖業抽取大量地下水所致,近年卻往土庫、虎尾鎮內移。

造成內陸地盤沉陷原因為何?一位不願具名的水公司主管把矛頭指向集集攔河堰。他指出,水公司很多深水井早在日治時期就開鑿,例如虎尾淨水場闢於一九一七年,周邊是虎尾十層以上大樓最密集區域,如果地層下陷,這些樓早塌了。

該主管說,自來深水井用了七、八十年都沒造成地盤下陷,但六輕建廠攔截了濁水溪水流後,地下水涵養嚴重不足,地面水又不敷使用,只好超抽,地層下陷才開始往內陸移,可見元凶是六輕截水造成,「可是,做官的都不敢說真話」!

此外,他分析九二一大地震斷了原有水脈,土壤也有液化現象,使得地下水層涵水不易。

教育部自然科學輔導團員、雲林縣環評委員陳清圳認同這種看法。他說,雲林縣主要用水取自濁水溪,而濁水溪被集集攔河堰截流並且調配供水,農業用水被攔河堰 截流,並且超限利用送往工業區。加上調撥給水利會的灌溉水也轉賣給離島工業區,造成雲林灌溉地表水不足,須仰賴水利會地下水井供水,取得灌溉水源。

於今之計,陳清圳建議,從工業用水總量管制,並發展多元取水方案,回歸環評報告書內規定,由六輕自籌水源。政府如果再毫無節制以低價賤賣水源給六輕,就是 要將土地的最後生命資源都抽盡。他也認為,應積極研議以埤塘保存地表水、調查並調整產業類型,嚴格區分旱、水農作區,降低用水需求量。同時提高農作銷售品 質及管道,讓農民有耕作意願,才能落實分區配水。

(中國時報)
--
阻地層下陷救高鐵 雲彰沿線3公里管制總重量

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嚴重,危及高鐵行駛安全。工程會主委李鴻源打算於雲彰地區高鐵沿線左右各一.五公里的帶狀區域執行總重量管制,並同步進行查井、封井、節水回收等策略。本週五邀集相關部會協商,並於七月提出行動方案,行政院核定後便可實施。

全面禁抽地下水 力阻下陷惡化
去年提出高鐵雲林段地層下陷調查報告的監委陳永祥則表示,工程會做法太過消極,應全面禁止抽取地下水,防止地層繼續下陷。

彰雲嘉地層下陷處達一千四百平方公里,占西部平原的十分之一,地盤下陷範圍開始往內陸移動。高鐵沿線最嚴重一年下陷七到八公分,但目前僅能以抽換梁柱墊片 的方式,讓改變角度不超過一千五百分之一的安全極限。李鴻源表示,雲彰地區地層下陷的主要問題是超抽地下水,包括農民灌溉用的淺層抽水、自來水公司及水利 會的民生用水、及民間工廠深層抽水的工業用水。如沒有任何處置,地層下陷情況惡化不僅讓高鐵出問題,也會導致糧食、排水問題。

李鴻源表示,目前雲彰地區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要屬彰化溪州及雲林土庫、元長,建築物太重造成土地荷載過大,也是加深地層下陷的原因。土地上一旦曾經負載建物,即使拆除打掉,下陷的部分也不可能恢復。因此,為了全面防止地層下陷,總重量管制不得不執行。

積極尋求法源 清查民間違法水井
除總重量管制外,查井、封井及節水回收必須同步進行。查井分為兩方面,一是水利會必須於週五開會時統計出在雲彰地區擁有的深層井數量,並規劃合理時程逐步封井;另一方面則是每週開會研商找出法源,以便進入雲彰地區民間工廠清查違法水井。

封井方面,自來水公司會優先施作,配合湖山水庫一○三年完工、一○四年啟用時程,水公司最遲在一○四年要把自來水公司所有造成地層下陷的深層井全部封掉。

另外由於國科會掌管的工廠水回收比例都可達到八成,但民間只有一成,因此週五將要求相關單位協助民間完成回收水作業,至少達到回收五到六成的水準。

工程會技術處副處長葉祖祈表示,治水方案不會只單方面節流,限制用水把深層井封掉。也會找尋水源,除湖山水庫可提供水源外,另外也會尋找伏流地下水,將地下水引入含水層,均是開源的方式。



管制政策 恐影響雲彰四開發案

公 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將祭出雲彰地區高鐵沿線三公里帶狀區建築總重量管制,可能影響到彰南產業園區、中科虎尾基地,及彰化、虎尾高鐵特定區四案的開發。 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長周傑表示,此政策立意良善,但要限制就要修法,不能以行政命令為之,不然,恐將影響土地所有權人的權益。

若降低開發密度 影響招商
彰南產業園區(以前稱溪州工業區)占地約九十八公頃,位於溪州鄉的高鐵兩側,已通過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彰化縣府將在取得開發許可後,向所有權人台糖徵收,並展開招商,將地賣給廠商。目前已有建大及正新兩家輪胎大廠有意願設廠。

周傑表示,彰南產業園區位於高鐵兩側,萬一總量限制太嚴,逼得縮小廠區規模或降低開發密度,招商就會受到影響。

高鐵彰化站特定區位於高鐵彰化站周圍的田中鎮及社頭鄉,目前區段徵收二百零三公頃,劃分成產業發展區、商業區、住宅區等。已經完成土地補償費發放,選擇領回土地的地主則要等待開發後取得土地,接下來將進行公共工程施作。如果受限於總量管制,可能得降低開發密度。

彰縣府︰清查應因地制宜
周傑表示,他認為要清查各地地層下陷的情況,應該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論。基本上,彰化縣上述兩處的地層下陷不嚴重,若硬要總重量管制,可能會引起民怨。

雲林縣可能受到影響的開發案,包括中科虎尾基地及位於虎尾的高鐵雲林站特定區。

雲林縣政府建設處表示,中科虎尾基地早已完成開發,園區共約九十二公頃,目前僅有八.七公頃未出租,以及有一家科技公司申請獲得配地,但尚未建造,需要動到大型機具的工程不多。

建設處表示,虎尾高鐵特定區開發面積四百多公頃,由於高鐵雲林站尚未建造,目前基地上僅有台大醫院虎尾院區。未來可能有住宅區及產業專區等,尚未完成細部規劃。

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中央努力探索地層下陷的原因,地方會全力配合,是否影響地方的發展仍待觀察。至於高鐵周邊地下水井封閉,她仍堅持,一定要等找到替代水源且做好各項配套措施後,才會配合執行。



有效管控下陷 高鐵:雲彰兩站一定蓋

高鐵雲彰沿線擬實施總重量管制,高鐵公司發言人賈先德表示,只要政策明確,未來高鐵設站或闢建任何建物,一定都會遵守。他說,如果地層下陷問題無法有效管控,未來車站蓋在地層下陷區內,也將是一種浪費。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拋出重量管制概念,但他強調與高鐵設站是兩碼子事;如果高鐵安全無法確保,設站也沒用,如果真的要設站,應考慮建材及規格,以免造成土地荷載過重,加深地層下陷。

賈先德說,高鐵從彰化至高雄沿線均執行長期的地層下陷監測,在計畫新增的車站中,地層下陷的問題以雲林最為嚴重,彰化則相當輕微;如果政府針對重量管制制定明確政策,高鐵公司未來興建車站時,一定納入考量。

他說,高鐵沿線本來就已經有建築管制規定,未來加上重量管制規定,都是好事,但重點在於要能「落實」。

對於地層下陷,賈先德說,不能只針對高鐵問題,而是要專業探究到水資源分配,並從產業結構上做出整體配套。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具體行動,要有跨部會的執行力,否則,「每年都談一次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賈先德也表示,新增雲林、彰化車站,是高鐵BOT合約中的規定,高鐵公司一定會執行。但希望政府在車站工程動工前,就能先做好地層下陷管控問題,否則,把車站蓋到地層下陷區去,不啻是另一種浪費。

深層井 103年全面封閉

地層下陷造成高鐵危機,封掉沿線深層井是既定政策,水利署長楊偉甫表示,因為地表水不足,目前水公司仍必須抽取深層地下水供應雲彰地區用水。民國一百零三年湖山水庫完工後,將會要求自來水公司全面封井。農委會農田水利處也表示會在三年內封深層井,不會影響農民用水。

據統計,自來水公司及農田水利會在雲彰地區還有八百六十座深水井(深度五十一到三百公尺)未封,多數在雲林,有六百五十九座。

水利署長楊偉甫表示將於兩個月內研擬對策與行動方案,希望到民國一百零九年,雲彰地區抽取地下水量減半,地層不再下陷。

楊偉甫表示,水利署九十四年起推動雲林縣境高鐵沿線三公里寬範圍內公有合法深水井封移計畫,已封井八十七口,其中水公司於土庫淨水場封掉十口水井,土庫地區地層下陷已減緩。彰縣部分,水利署勸導正新輪胎公司停用兩口合法深水井,溪州地區地層下陷已趨緩。

水利署監測,全台地層持續下陷面積已從九十年一千五百三十九平方公里,降至九十九年六百三十三平方公里。年平均下陷速率則由九十年時每年十七.六公分(彰化大城),至九十九年降低為六.四公分(彰化溪州及雲林土庫)。

目前自來水公司每天在雲林地區抽取地下水十二至十四萬噸,在彰化抽取二十八萬噸。楊偉甫表示,民國一百零三年湖山水庫完工後,將會要求自來水公司全面封井。

農委會農田水利處表示,對彰化溪州、雲林虎尾、元長、西螺、土庫等地層下陷地區,農委會將在三年內優先封深水井,至於其他深度少於一五○公尺的水利會水井,也將在十年內封井。農委會強調會找到替代且足夠的地面水源才封井,不會影響農作與農民用水的權益。



(自由時報)
--
義大利公投一面倒 向核電說不

義大利在12、13日一共進行4場公民投票,投票率五成七越過五成的有效門檻,高達95%的民眾表明反對總理貝魯斯柯尼內閣的立法案,包括封殺重啟核能的提案,讓義大利成為繼德國後,第二個確定棄核的八大工業國。

貝魯斯柯尼表示:「義大利可能必須跟興建核電廠的議題說再見了。我們必須加強再生能源的開發及運用。」

在車諾比核災後,義大利已於1987年經由公投宣示廢核,目前義國並無運轉中的核電廠。但貝魯斯柯尼提出興建新核電廠、恢復核電等構想,打算2030年時讓全國電力的25%來自核電。如今遭公投否決,義大利往後已經不太可能恢復核電。

去年,義國將近65%的電力來自化石燃料,22%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13%從國外進口,包括法國的核電。經濟發展部長羅曼尼表示:「再生能源占的發電比例將比現在大得多。」義大利政府將於夏季過後召集產官學界制定新的能源目標,在年底前提出新的能源政策。

米蘭Bocconi大學能源經濟學教授鮑里指出:「讓替代能源占總發電比例三成以上的目標可以達成,只是很困難而且昂貴。」

鮑里指出,水力發電目前是義大利替代能源的主要來源,約占15%,但是成長空間很有限。風力發電則受制於風速不夠強和海深,只占2.5%,讓離岸風力電廠 的建造困難重重。現階段需要政府大力補助的太陽能發電,只占0.5%。但業者表示到2020年時,太陽能發電所占比例應可達到10%,成本降低後就不需要 政府補助了。

義大利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利比亞是主要供應國之一,動亂讓購買石油及天然氣的成本增加。米蘭MIP商學院院長史賓納表示,義大利的經濟成長率幾乎是零:「我們的能源價格將會繼續是歐洲最高,對企業將是負擔。」

4項複決案包括恢復核能發電、總理的刑事豁免權以及2項自來水公司民營化的議題。公投反對總理享有刑事豁免權,對於目前有4項貪瀆及性醜聞官司纏身的貝魯 斯柯尼來說,恐怕不妙。公投結果顯示,義大利民眾反對貝魯斯柯尼政權立法提案的比率在94%至95%,義大利媒體稱為「義大利之春」。

(聯合報)
--
義大利公投 九成四反對核電

繼瑞士和德國之後,義大利十三日舉行全民公投,成為全球第三個向核能發電說「不」的國家。這項公投投票率不但跨越法定人數門檻,反核支持率更高達九十四%。投票結果十四日出爐後,大批反核者聚集羅馬街頭,歡欣鼓舞慶祝。

義大利貝魯斯柯尼政府原計畫在二○二○年將核能發電比率,增加到總發電量的廿%。若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重啟八○年代終止的核能計畫。

但三月日本福島的核電事故,大大扭轉了同樣位於地震帶上義大利民眾對核電的態度。根據義大利法律,公投投票率必須超過五十%,才具法定效力。十三日的公投,投票率則達五十七%,是十六年來首次跨過法定人數門檻,代表此次公投結果,確定具有法律效力。

義大利此次公投除核能議題外,還包括兩家自來水公司民營化,及政府官員是否享有司法豁免權等議題。結果都遭到選民推翻,其中認為貝魯斯柯尼該親自出庭受審的支持率更高達九十五%。

(中國時報)
--
嗆老貝 義公投九成反核電

因性醜聞纏身聲望直直落的義大利總理貝魯斯孔尼,十三日再被選民重重甩了一記耳光!九成以上民眾投票贊成四項反對政府法律的公投,包括反對義大利回歸核電、反對賦予高官司法豁免權等。不到一個月前才因地方選舉慘敗政治,導致前景堪憂的貝魯斯孔尼,顯然越來越被民眾唾棄。

這四項由反對黨推動的公投,請民眾針對是否希望推翻恢復核能發電、水公司民營化、賦予政府高官部分司法豁免權等四項法律表示意見。投票結果顯示,每項公投 都有超過九成民眾投下贊成票,其中超過九成四的選民反對新建核電廠計畫,義大利也因此繼瑞士、德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個向核能發電說不的國家。此外,九成 五民眾不希望賦予官員豁免權。

貝魯斯孔尼政府在投票前鼓勵支持者不要參加投票。反對高官擁有司法豁免權,則凸顯選民對於官司纏身的貝氏越來越失望。貝氏因賄賂、濫權、付錢與一名十七歲少女發生性行為等控告罪名而遭起訴。

七成四日人 贊成逐步廢核

日本「朝日新聞」最新民調顯示,東日本大地震後的日本人,「拒絕核電」的意識已經形成,對於「階段性減少核電,將來逐漸廢除」的問題,有七十四%的人贊成,對此表示反對的人只有十四%。

針對義大利核電公投反對派將獲壓倒性勝利的情勢,日本國民拒絕核電的意識也日漸高漲。根據上述民調結果,在贊成核電者中,也有六十三%支持「階段性減少、將來廢除」;在反對核電者中,則有九十%希望將來全面廢除。

本月十一日、十二日舉行的這項民調也顯示,反對核電者為四十二%,贊成者三十七%。同樣內容的調查,四月份的結果是贊成者比反對者多,但五月下旬開始,反 對者逐漸增加。在性別上,相較於四月份的調查,反對核電的男性從二十七%增加到三十四%,女性從三十七%增加到五十%。在年齡層上,六十歲以上的反對者也 明顯增加。

(自由時報)
--
「皇帝」的審判/何榮幸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形容今年NBA總冠軍賽,我會選擇這句話:「皇帝」的審判!

「皇帝」也者,從騎士隊投奔(很多人認為是叛逃)熱火隊的新世代巨星雷霸龍詹姆士是也。他是不世出的籃球奇才,高中畢業後以選秀狀元之姿直入NBA,不但 創造無限商機,更已勇奪兩屆季賽MVP,長期被媒體以King稱之(他自己也會使用這個稱號),也常被拿來跟「籃球之神」喬丹相提並論。

在NBA現役球員中,我始終欣賞柯比布萊恩多過詹姆士的原因,除了柯比的球風多元靈巧,更在於柯比那種堅定不移、永不放棄的求勝決心─我就是要靠自己拿到 總冠軍。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在喬丹身上畢露無遺,你也可以在今年總冠軍賽MVP諾威斯基身上看到,這也是我認為布萊恩比詹姆士更像喬丹的關鍵。

在成王敗寇邏輯下,選擇與韋德、波許組成熱火隊三巨頭的詹姆士,輸給只有諾威斯基一位超級球星(大三元製造機基德算是半個)的小牛隊,NBA遂上演現代版 「皇帝」的審判。騎士隊老闆吉伯特在推特上給小牛隊的賀詞:「想走捷徑封王,門都沒有!」,也成為詹姆士「定罪」的最有力「判決書」。

從世代差異的角度來看,這場「皇帝」的審判其實是不公平的。別忘了,喬丹在詹姆士這個年紀的時候,根本還沒有詹姆士的成就,這是其一;喬丹苦等「天下第二 人」皮朋出現才奪冠,這是老一代巨星的價值觀,新世代不一定要追隨,這是其二;更重要的是,熱火隊「新三巨頭」才第一次登場,年輕的他們還有很多奪冠機 會。

然而,我認為這場不公平的審判,絕大部分責任是詹姆士咎由自取。把場景拉回去年球季落幕,長期以詹姆士為尊的騎士老闆,不惜祭出辭退總教練等所有方式挽留 「皇帝」,騎士球迷對詹姆士帶領家鄉球隊奪冠更是望穿秋水;「皇帝」卻遲遲不做決定而延誤母隊重建,最後一刻更以電視現場節目宣布投奔邁阿密。這個粗暴、 絕情的過程,才是詹姆士必須接受「審判」的重要背景。

即使是在NBA這個資本主義邏輯至上之地,人性還是保有最起碼的空間與尊嚴。在騎士隊七年無法奪冠的「皇帝」,當然可以遠離家鄉,與其他超級明星共創天 下,問題是他偏偏選擇最傷害老闆、戰友與球迷感情的方式告別。詹姆士固然展現了意欲一統江山的霸氣,但他也為了這項背棄抉擇付出了最大代價。

媒體用「忠誠」這項價值來表揚對小牛隊不離不棄,打拚十三年後終於率隊奪冠的德國佬諾威斯基。但光靠忠誠是無法贏球的,諾威斯基在六場激戰後展現了MVP 身價,卓越球技與抗壓性讓他的忠誠得到了最大回報。至於「皇帝」,我覺得最情何以堪的並不是他無法奪冠,而是他的冠軍戰表現(尤其是第四節)遠不如隊友閃 戰俠韋德,甚至連超級球星光環都已黯然失色。這才是最殘酷的「審判」。

(中國時報)
--
小劇場、城市空間與文化焦點/邱坤良

幾個月前台中pub一場大火,讓台灣小劇場安全問題浮出檯面。若干營運已久的小劇場,不是使用項目與原登記不符,就是消防安全有待加強,甚至尚未取得使用 執照。要讓現有小劇場空間完全合乎規定,牽涉的層面包括建築、消防、防空避難及土地使用,十分繁雜,但話說回來,若安檢無法通過,小劇場營運必受影響。

數十年來小劇場能夠一脈相傳,多係「小劇場」自己努力的結果。它不只是展演空間,也不單指非營利的表演團體,或實驗性、批判性濃烈的呈現內容,而是合三者 為一的特殊劇場意象。以往它的屬性少為外界注意,無所謂安檢問題,即便近年政府釋放若干公共空間作小劇場,並給予演出補助,亦未針對場地設置一套安檢、管 理辦法。

目前為止,中央與地方文化部門對小劇場安檢問題處理還算積極,且能與小劇場溝通,問題應不難解決。甚至小劇場的場地危機,也可能是它發展的一個轉機。尤其 擁有最多小劇場的台北市,如能在檢討劇場空間的同時,審視它與都市表演||包括台北藝術節、藝穗節的關連,將對改善城市藝文體質有所助益。台北藝術節舉辦 二十多年,形態年年不同,沒有連貫性,不易累積成果,更難塑造藝術節與城市空間、市民生活一體性,帶動城市藝文發展。台北藝術節期間,行走市區大街小巷, 感受不到一個藝術節慶正在發生,遑論有專程為台北藝術節而來的外人。

台北藝術節之外,近年仿傚愛丁堡藝穗節(fringe)而舉辦的台北藝穗節亦是一個空殼子,同樣只學習國外案例的表面。愛丁堡藝穗節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 小表演團體有機會與各國劇團、藝術家、藝評家交流,就算以自費方式參加,也獲益匪淺。台北藝穗節本身尚未建立口碑,少了藝術盛會的氛圍,單純讓熱愛表演的 年輕人DIY演出,對主辦者、表演者幫助皆不大,也不容易吸引觀眾。

台北藝術節或台北藝穗節企圖整合藝文資源、獎勵藝術創作,為城市行銷,構想甚佳,但應先建立品牌,探討國外藝術節何以能吸引各國藝術家、表演團體,揚名國 際,也讓在地人以藝術節為榮。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這幾年成立藝術節專責單位,積極規劃展演內容,應該從「藝術節」對症下藥。否則以台北市的藝文資源與觀眾水 準,安排國內外表演團隊演出原本就不困難,台北藝術節如果只是一般性展演的串連,缺乏空間感與節慶感,就有違「藝術節」的積極意涵了。

台北市或可利用這次小劇場安檢事件,進一步評估小劇場、城市藝文空間與節慶的關係,確定台北藝術節慶運作的模式與經營目標,並研究以小劇場作為切入點的可 行性。據台北市藝文生態,應能整合更多閒置空間作為小劇場,讓它的場地、表演團體與演出活動,成為都市藝文焦點,傳遞文化想像與創造,並成為城市景觀一部 分。台北市如果繼續發展藝穗節,亦應建立獎助年輕劇場人的機制。讓台北市民先看到小劇場,再看到藝穗節與藝術節,而後才可能吸引外地民眾與國外觀光客來台 北看藝術節慶。

以小劇場場地與表演活動融入城市空間,並以它為核心,讓更多人也能「小劇場」一下,並不妨害現有小劇場創作風格與營運模式,反而更能累積渾厚劇場能量。目 前經常出現在大劇場或音樂廳觀眾,昔日也可能是小劇場常客,如有機會回到沒豪華建築物,沒有包廂,沒有舒適座位的小劇場,感受台上台下、觀眾與演員發出的 呼吸聲,就能看到功利現實、擾嚷不安的台灣社會仍存在著熱力。

小劇場的存在攸關表演藝術的創造,亦為社會活力的展現。它與城市空間的改造需要一些軟硬體條件,不可能一蹴而成。但確定目標,長期經營,就能逐步達到效 果,而且絕對比放煙火式的慶祝建國百年活動更具實質意義。不止台北市,其他城鎮的空間與小劇場關係,基本上都可如是思考。(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中國時報)
--
賞月全食 明凌晨3:22往西看

台灣地區今年首次月全食十六日凌晨三時廿二分登場,隨著月球整個進入地球本影區,天際將出現月如銅鏡的奇特景象,持續時間長達一小時四十一分鐘,有興趣的民眾抬頭仰望西方天空,就可看到「天狗食月」奇景。國內業餘天文攝影家已磨拳擦掌準備「攝」月!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指出,今晚到明日清晨,各地都是天空晴朗、雲量偏少的天氣,很適合觀測月全食。

氣象局表示,這次月食從明日凌晨一時廿三分,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區揭開序幕,月球亮度開始變暗;二時廿三分,月球逐漸移入地球本影區,月球東側出現缺角進 入「初虧」;隨後缺角慢慢向西擴大,三時廿二分,月球整個進入地球本影區,就可看到紅銅色的滿月高掛天際,進入「全食」。

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表示,月如銅鏡的全食景象預計會持續到清晨五時三分,隨後月球逐漸脫離地球本影區、開始「生光」,並慢慢向東擴大,在六時三分「復圓」;再逐漸脫離地球半影區,於清晨七時二分完全脫離,結束這場長達五小時三十九分鐘天文秀。

但因台灣地區明日在清晨五時十分到廿分左右就月落,天文迷無法看到完整的「復圓」過程,僅能以「月沒帶食」落幕。

鄭振豐說,月全食是業餘天文攝影家最愛的拍攝主題之一,有的人喜歡用天文望遠鏡結合相機,拍攝月球表面特寫鏡頭;也有人喜歡搭配中正紀念堂等具有紀念性的特殊地景,當背景拍攝月全食如銅鏡般高懸天際的景象。

「利用腳架重複曝光,拍攝月全食的連續畫面,是業餘天文迷最近幾年最常使用的拍攝手法!」鄭振豐指出,網路最新流行的拍攝手法則是「縮時攝影」,每間隔三十秒拍張畫面,再以連續播放效果,呈現出類似電影畫面的連續影像,透過網路跟同好分享。

(中國時報)
--
釀造的人生不會只有一味/方祖涵

人到一定的年紀以後,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成家生子,就無時無刻需要被迫分享一些很難感同身受的喜悅。最常見的當然就是朋友把小孩嬰兒時期的成就拿來炫燿, 像是「我家大牛(當然是化名)昨天想喝奶哇哇大哭,可是一聽到鱒魚五重奏就突然安靜下來,才一個半月大就能欣賞古典樂,真是了不起」這樣的話,聽到之後真 的很難為嬰兒或是舒伯特感到高興,只能從嘴邊擠出「真的,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這樣言不由衷的回應呼嚨過去。麻煩的是,在嬰兒身上發生的聖蹟還真是不記 其數,像是這樣的對話也只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

原本以為逐漸步入中年之後,這種情況會好很多,畢竟嬰兒跟朋友們都會長大,彼此互相多了解一些,就會發現並不是每一個人類末梢神經的反射都有形而上的意 義,拿來預知小孩未來的發展也太過牽強。想不到的是,原來小孩長大之後,家長會變出新的東西來感到驕傲。聽到台灣的朋友們提起的故事通常跟考試升學脫不了 關係,像是「我家大牛基測上了建中」、「我家大牛推薦保送台大」之類的。當然,從這些小孩嬰兒時期就經歷無數訓練的我們,早就能夠熟能生巧地說出「太棒 了,有這種學弟真是值得驕傲」這種言不由衷的恭賀之詞,心中卻只是想著自己跟同儕們走過的路途,對這些孩子的未來只能戒慎地祝福。

相對的,我的外國朋友們,拿來說嘴的小孩故事就相對豐富得許多。大家提起的故事們很少跟學校的功課有關係,朋友的電話裡儲存的是女兒在州內的體操比賽雙槓 跟馬鞍動作的流暢表現,同事到處跟人說兒子被選入學區內同年齡前二十名的棒球夏令營,前任同事辭掉工作決定做專職星媽因為女兒想變成廣告模特兒,老闆的女 兒馬術精湛對養馬也挺有一套。喔,其實真的要說老外因為孩子自豪的故事跟學業都沒關係倒也不公平,我的一個好朋友就經常提起他的兒子在學校的表現。他是馬 里蘭大學的財務學教授,七歲大的兒子不愛唸書,老師警告要把他在小學一年級留級一年,與眾不同的表現倒是讓他得意的不得了。

前一陣子耶魯大學亞裔教授蔡美兒在美國媒體掀起了一陣虎媽風潮,她剖析了亞洲父母強迫介入型的教育模式,很瞧不起西式父母尊重子女的態度,認為那只是家長 替自己的偷懶找藉口。新加坡著名的品酒師Ch’ng Poh Tiong對她的評論挺有趣,他說,如果蔡美兒是釀酒師,那麼葡萄酒就會只剩下紅葡萄赤霞珠酒(Cabernet Sauvignon)跟白葡萄霞多麗酒(Chardonnay)。這兩類葡萄是釀酒最常用的品種,可是葡萄酒之所以迷人,就是因為除了這兩種葡萄之外,還 有各式酸甜不一的品種可以用來釀造,甚至是水果也可以釀成酒。就像是人生一般,除了用功唸書之外,成功之路有千百種,誰說大牛只能當赤霞珠或是霞多麗呢?

而我們這個嘗盡了升學主義一切苦果的世代,應該更能夠體會讓小孩快樂成長的重要。反正,到最後,他們會自己找到自己的未來。是啊,就跟我們一樣。

(中國時報)
--
507株!台灣最大牛樟樹群曝光

樹齡最久500歲

台灣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牛樟樹群聚林區,十四日首度曝光!該林區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雪山坑溪林區,面積廣達六百七十公頃,現有五百零七株野生大牛樟樹,樹圍最大的三百一十五公分,年齡約五百歲。

東勢林區管理處處長陳奕煌與技正洪幸攸表示,早於四十年前,政府調查台灣特有種牛樟的分佈狀況時,就已發現這個牛樟樹群聚林區,但一直嚴加保護。

東勢林管處近期將與台中地檢署、中市警局所屬的桃山派出所,建立「檢警林聯防機制」,並宣傳保育觀念,才公開這處牛樟群聚區的部份資訊,但地點仍高度保密。

15株樹圍逾150公分

這處山林屬於溫帶重濕氣候型態,海拔介於一千至二千公尺,適合牛樟與牛樟菇生長,林相還維持原始狀態,一株株卓然而立的碩大牛樟,散佈於雨霧裊繞的原始林內,五百零七株牛樟中,有十五株的樹圍超過一百五十公分。

最大且樹齡最久的牛樟,位於一處小徑深處,樹圍達三百一十五公分,樹高超過十二公尺,樹身大部份結構已有老化腐朽現象,還有鳥巢蕨等寄生在樹幹上,但樹頂仍有翠綠枝葉,樹齡雖高卻生意盎然。

牛樟瀕臨滅絕,又是最常被盜採的樹種,在牛樟樹群聚林區內的許多碩大牛樟,可見昔日盜採或濫伐痕跡。有一株樹圍超過一百五十公分的大牛樟,樹幹底下還有用鋸子鑿割的長方形洞穴。

因為牛樟菇喜歡生長於枯腐的牛樟樹幹或中空樹心內,早年採集者會故意鋸倒牛樟,或挖空牛樟樹心,讓牛樟菇更容易生長,甚至把整段牛樟鋸斷,變賣給業者培養牛樟菇。

343種野生動物棲息

最近五年來共查獲竊取牛樟菇七件、竊取牛樟倒木二件。在嚴密保護下,此地也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總計有三百四十三種野生動物。設在當地的紅外線攝影機,就拍到山羊、山羌、黃鼠狼等卅多種保育動物,另有廿七種稀有或瀕臨絕種的植物。

(自由時報)
--
吃藥配胃藥 當心藥效打折扣

「藥師啊,幫我看一下,醫師有沒有幫我加胃藥?」「這麼多藥,哪一顆是胃藥?」每天總是有病人詢問這些問題,但吃藥是否應該配胃藥?吃胃藥應該注意些什麼?這些問題值得了解。

會改變胃內酸鹼值 有礙某些藥物吸收

一般正常情況下,胃液具有消化食物及消滅細菌的功能。但當胃酸分泌過多,造成胃壁強烈收縮、痙攣,產生疼痛,侵蝕胃黏膜造成潰瘍,或已罹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疾病時,就需要吃胃藥來治療。

「胃藥」,依功能大致可區分為三類:制酸劑(Antacids)、組織胺H2接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s)、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俗稱PPI類)。制酸劑含有鋁鹽、鎂鹽、鈣鹽等成分,具有酸鹼中和的作用,可減緩胃酸過多造成的胃部不適與疼痛;組織胺H2接受體拮 抗劑與PPI類則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吃藥配胃藥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會降低某些藥品的功效。因為吃胃藥會改變胃內酸鹼值,就會妨礙某些藥物如鐵劑、強心劑的吸收。

某些抗生素如四環類及奎諾酮類(Quinolones)抗生素在與制酸劑併用時,制酸劑的金屬離子會與抗生素產生螯合,進而影響抗生素的吸收。

大部分藥品 正常使用下不會傷胃

此外,胃酸是體內殺滅細菌的第一道防線,若長期吃胃藥將導致胃內酸鹼值持續偏高,並降低其抑止細菌能力。

大部分藥品(包括大多數的抗生素)在正常使用下是不會傷胃,因此並不需要加吃胃藥。有少數藥品例如阿斯匹靈、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的確會有胃腸副 作用,但如果藥品引起的胃腸副作用與胃酸分泌無關,服用胃藥則幾乎沒有幫助。若仍怕吃藥會傷胃,大多數的藥品是可以透過隨餐服用來減少對胃的刺激。

吃胃藥要注意的是,制酸劑最好在每餐餐前1小時及餐後2小時服用,也就是胃酸分泌多的時候吃,才能發揮最大效用;若是服用的胃藥錠劑體積較大時,應先咬碎再吞服;使用胃乳時應先搖勻再服用。

若自行到藥局購買胃藥服用1到2天後,胃部不適的症狀仍沒有緩解,應儘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