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10630

CNN網友評選 皮蛋「天下第一噁」 民眾:老外吃發霉乳酪才噁

繼把台北評為「貪吃之都」後,CNN旗下旅遊網站「CNNGO」,又把華人常吃的皮蛋評為世界最噁心食物。CNNGO網站綜合七名「iReport」網友報導的體驗,選出世上七大噁心食物,結果皮蛋高居榜首。


美國網友丹尼霍維德(Danny Holwerda)在德州超市買了皮蛋,品嘗後說:「太恐怖了,吃起來就像魔鬼煮的蛋。這吃起來像是曾經是蛋,但是誤入歧途錯得離譜的東西。」對此,有台灣民眾問:「他買到的皮蛋真的是皮蛋嗎?」

沒問吃法就吞肚
iReport是CNN讓網友自行上傳新聞報導的服務,曾在伊朗反政府示威等國際事件中大出風頭。但CNNGO是以詼諧逗趣風格為主的旅遊網站,這次報導也是戲謔風格。三十多歲、曾旅美三年的周先生說:「CNN放屁!德州超市能買到什麼好皮蛋?」
美食家徐天麟說:「這充分反映美國人的自大。」他指皮蛋一般不會單吃,要佐以醬油、豆腐或切碎配粥吃,這名美國網友沒問華人該怎麼吃,剝開來就吞下去,覺得噁心理所當然。

「那是人間美味」
美 食家朱振藩則指,許多廉價的化學皮蛋含有很重的阿摩尼亞味道,貿然吞下去的確味道不佳。民眾徐鈺婷說:「我很愛吃皮蛋,覺得那是人間美食,外國人光看皮蛋 長相就覺得噁心,膽子怎麼跟體型成反比?」上班族黃偌淳認為:「這種評論是不懂皮蛋美味之處,我覺得外國人吃發霉乳酪也很噁心。」

南韓狗肉也入榜
生 產養生皮蛋三十三年、連續五年獲農委會台灣百大精品之一的羅東農會總幹事黃智庸昨聞訊訝異說:「真的嗎?」他笑說,是飲食文化的差異性,造成老美另類認 知。他表示,羅東農會製作皮蛋是將鴨蛋浸漬在茶汁、微鐵劑等材料製成的獨門配方醬汁中,浸泡三十至四十天製成,這樣的皮蛋蛋黃吃起來「口感味道不輸大閘 蟹」、「我相信西方人吃過一定不會有噁心感。」
其他被CNN網友列為的噁心食物的還包括,菲律賓的樹蟲、印尼稱為「天貝」的發酵豆餅、南韓的狗肉、柬埔寨的炸狼蛛、泰國的炒蟬及菲律賓的炸田雞。

報你知
泡馬尿製皮蛋 已停用
皮 蛋英文譯作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傳從前以馬尿製作皮蛋,台南下營區皮蛋工廠師傅葉進興說,泡馬尿是古早做法,現在沒人這樣做。通常先把鴨蛋浸清水8天,以利後續撥殼,之後移到 摻有蘇打粉、鹽、鐵質粉、茶葉的水中,夏天約泡40天,冬天需50~60天。以前還使用黃丹粉,由於黃丹粉是氧化鉛,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目前的無鉛 皮蛋已不再使用黃丹粉。

(蘋果日報)
--
國民美食皮蛋 CNN選為最作嘔食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公民記者(iReport),選出全球「最令人作嘔」食物。台灣民眾愛吃的皮蛋列為怪異食物之首,被評為「外型怪異,味道嚇人」。

「公 民記者」網路專區選出七種怪異食物。該文介紹皮蛋是「受中國歡迎的食物,可佐以薑片當開胃菜,或煮成皮蛋粥」。報導指出,皮蛋的英文「century eggs」(世紀蛋),也有人說是「thousand-year eggs」(千年蛋),但無論如何,聽起來都不如嘗起來恐怖。

iReport記者郝瓦達今年四月在德州的亞洲市場買皮蛋試吃,發現口味實在不合。他說:「嘗起來很糟,對我來說像是魔鬼煮的蛋。」

第二個是白白軟軟的菲律賓樹蟲(Tamilok)。菲律賓iReport記者達卡蘭尼歐說,這在巴拉旺是很受歡迎的佳餚,味道和口感和牡蠣很像。他建議老饕,吃「新鮮」的樹蟲要搭配萊姆、醋和鹽調成的沾醬。但要注意不要吃蟲頭,因為它硬得像顆小石頭。

用發酵黃豆做成的餅「天貝」(Tempeh)排第三,和豆腐發酵後做成的「豆餅」(oncom),通常炸成薄片食用,都是印尼人愛吃的點心。iReport記者黃秋(音譯)說,天貝片有黃豆香,口感脆帶點苦味。此外,炸豬皮、豬肺片也頗受歡迎。

第四是多國禁吃的狗肉,這味可是南韓人的最愛。在南韓教英文的美國人法蘭斯捷尼入境隨俗,他說狗肉嘗起來像有點老的牛肉,狗胃有點太黏滑,但狗肉湯是他的最愛,吃完很有飽足感。

第五是炸狼蛛。狼蛛是一種有毛大蜘蛛,1970年代柬埔寨生活貧困,民眾養成吃炸狼蛛止飢的習慣,有人則認為蟋蟀味道更可口。

泰國鄉村地區在特殊節日才會宰殺較大牲畜,平常靠吃昆蟲補充蛋白質,泰國民眾愛吃的蟬,名列第六。

第七的炸青蛙,肉質和口感很像雞肉,在菲律賓班巴加省是相當受歡迎的佳餚,此外,還有炸蛙腿,填釀青蛙等作法。

印尼人:吃得開心就好

來台六年印尼配偶陳林玉蘭表示,「天貝」在印尼很受歡迎,可說是國民美食;不過她的台籍丈夫不愛吃,直說類似台灣臭豆腐,但口感軟軟的,怎麼吃都不習慣。

陳林玉蘭說,一個手掌大的「天貝餅」,在印尼只要台幣三塊錢,在台灣可以賣到七十元,天貝除了可以當點心,也可切成薄片沾甜醬油配飯吃。

聽到CNN票選天貝為惡心食物,陳林玉蘭說,每一個國家喜好的口味都不一樣,飲食習慣也大不同,「自己喜歡、吃得開心就好」,不必太在意。

饕客:皮蛋香醇 醒20分鐘更讚

皮蛋雖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為全世界最惡心的食物,不過愛皮蛋的人可是將之視為蛋中尤物、開胃聖品。

有機皮蛋業者甚至把皮蛋視同於紅酒對待,「食用前置於空氣中二十分鐘,有如飲用葡萄酒前先醒酒一般,風味更香、更醇。」

皮蛋入菜最常用來開胃,如:薑片皮蛋、皮蛋豆腐、剁椒皮蛋等。1010湘辣料理有一道名菜「燒椒皮蛋」,就是將辣椒經過醃蒸炸等手續,鋪於皮蛋之上,吃來十分爽口。

皮蛋最獨特之處,就是有如同果凍般具有彈力又清爽冰涼的蛋白,也有深沉濃稠的溏心蛋黃,入口後帶點謎樣的苦味,入喉後則甘醇餘韻久久不散。

皮蛋還可做成狂野的宮保皮蛋,裹上椒麻味的皮蛋,搭配酥脆花生,十分下飯。還能做成三色蛋,兼具雞蛋、皮蛋、鹹鴨蛋特色於一身。此外,皮蛋獨特的香氣還能做成火鍋的湯底,如:港式的香菜皮蛋湯、番茄皮蛋湯,很受火鍋客歡迎。

飲食專家:文化差異誤解

許多老外覺得皮蛋味道嚇人、外型怪異,像是魔鬼生的蛋,不過飲食專家認為,這是因為文化差異產生的誤解,可輕鬆看待。

顏色墨黑而剔透的皮蛋,愛吃的人還專挑有松花、大而漂亮的,認為這樣味道才好,還有人專愛吃蛋黃半熟的溏心皮蛋、有人專愛吃蛋黃全硬的硬皮蛋。

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蘇恆安認為,這個在英文裡被稱為千年蛋的皮蛋,從字義上就有主觀判定在內:古老的、陳舊的、腐臭的感覺。

「這 是飲食文化不同造成的誤解,這正是一個可以大大宣傳、推廣的機會,是好事一樁。」蘇恆安說,蛋在西方是一個普遍的食物,處理方式雖然多樣化,但皮蛋遠超過 他們所能理解的地步,就算在東方世界,皮蛋也不是人人能接受的食物。蘇恆安補充,如果能揭開皮蛋的神秘面紗,公開皮蛋的製作過程,就能破除「皮蛋是馬尿做 的」的謠言,也能讓其他族群更了解東方的飲食文化。

(聯合報)
--
CNN網站公民記者評選 皮蛋打敗樹蟲 全球最噁食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的「公民記者」專區iReport,選出全球「最噁心」(revolting)食物,皮蛋以外型怪異、味道嚇人等特色名列第一。

七種最噁心食物全在亞洲

七種被世界各地的公民記者認為「最噁心」的食物,分別是:

一、皮蛋。iReport公民記者今年四月在美國德州的亞洲超市買皮蛋試吃,發現不合口味。他說:「嚐起來很糟,對我來說像是魔鬼煮的蛋。」

二、菲律賓樹蟲。據稱菲律賓樹蟲(tamilok)在巴拉旺(Palawan)是很受歡迎的佳餚,味道和口感和牡蠣很像。記者建議老饕吃新鮮的樹蟲前先沾點萊姆、醋和鹽,還要注意不要嚥下硬得像石頭的蟲頭。

三、印尼發酵黃豆餅「天貝」(Tempeh)。記者指天貝片帶有黃豆味,吃起來又苦又脆。

南韓狗肉像硬牛肉 排第四

四、南韓狗肉。公民記者今年四月在南韓釜山吃狗肉的經驗是:吃起來像硬牛肉,狗胃的味道有點過於黏滑,但狗肉湯是他的最愛。

五、柬埔寨「炸狼蛛」。狼蛛(tarantula)是一種有毛的大蜘蛛,一九七○年代赤柬統治時期,柬國民眾以吃炸狼蛛止飢,如今成為當地熱門小吃,但有人認為蟋蟀味道更勝一籌。

六、泰國炒蟬(Stir-fried cicadas)。泰國鄉村地區在特殊節日才會宰殺較大牲畜,平常就吃昆蟲補充蛋白質。

七、菲律賓炸青蛙。炸青蛙在菲律賓班巴加省(Pampanga)是相當受歡迎的佳餚,據說肉質和口感吃起來像雞肉。

CNN 從二○○六年八月開始推行iReport方案,促進所謂公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t)運動,邀請全球各地的閱聽人參與新聞的製播。CNN不會篩選或查證上傳到iReport的公民新聞,至於具有時效性的重大新聞事件 或聳動的內容,CNN將予以查證、確認無誤後,才會以「CNN iReport」紅色標章註明,成為CNN報導的一部分。

美食家要按一萬個讚 為皮蛋平反

「怎麼這麼不識貨?皮蛋是人間美味呢!」國內美食評論家忍不住跳出來為皮蛋平反。

外國人不識貨 評選太離譜

美食評論家費奇說:「太不識貨了!對皮蛋太不公平了!」她強調,皮蛋是最有特色的台灣美食,也是最具特色的分子料理,外表看來是蛋,但經過了物理、化學變化,吃起來早就不是蛋了,是老外不懂得吃。她說:「我要給皮蛋按一萬個讚啦!」

費奇進一步說,那些老外一定沒吃過餐廳的炸皮蛋,香到不行;還有皮蛋煮稀飯,多麼有韻味的吃法,口齒留香。她說:「這個評選太離譜了!」

美 食評論家陶禮君吃驚地說:「怎麼不是豬血糕?我的外國朋友最怕豬血糕。」她懷疑,這群老外是乾吃皮蛋,沒有細細品味皮蛋的好,加上對蛋有過多的傳統刻板印 象,才會拿魔鬼來醜化皮蛋。皮蛋隨便加個蔥花、麻油、醬油,就很好吃,夏天再加個冰涼的豆腐,做成涼拌豆腐,更是人間美味!

家庭主婦蔡淑儀也為皮蛋發聲:「皮蛋吃起來層次很奇妙,是既能當主角也能做配角的『百搭』食材。」如果有人怕吃皮蛋的口感,建議煮「皮蛋瘦肉粥」時,先把皮蛋揉碎,加進洗淨生米和一點點烹飪油混合均勻後再熬煮,就樣就能「只聞皮蛋香」,而不會吃到皮蛋。

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表示,皮蛋雖然看來黑黑的,不代表不衛生,倒是要小心是否有重金屬殘留的問題,近幾年我國已較少檢出皮蛋重金屬殘留的情況。

觀光局:尊重不同偏好

觀光局國際組科長鄭憶萍表示,尊重各國民眾的不同口味偏好,但更歡迎各國旅客來台灣進行「味蕾的冒險」。台灣還有很多特色食物,包括臭豆腐、豬血糕,都是「台灣限定」的特色小吃,會加強行銷、建立國際對台灣美食更正確的了解。

(自由時報)
--
喝低卡汽水 腰圍反變粗 老鼠實驗 吃代糖血糖飆高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以代糖取代砂糖,標榜零熱量的低卡汽水,反而會讓人越喝越肥,值得注意的是,老鼠實驗還發現常見的代糖阿斯巴甜,會讓血糖升高。

發胖幅度多6倍
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人員,日前在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發表研究報告,過去十年觀察四百七十四名受試者的腰圍,發現每天喝兩瓶以上代糖飲料者,腰圍增加幅度是不喝代糖飲料者的六倍。堆積脂肪的鮪魚肚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
實驗也發現,連吃三個月阿斯巴甜的老鼠,血糖比其他老鼠高。參與研究的哈茲達教授說:「低卡汽水跟代糖較健康的說法可能不正確,這兩種東西可能沒熱量,但可能造成其他後果。」

「放心多吃食物」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及保健生技系教授汪嵩遠表示,阿斯巴甜的甜度是一般蔗糖的兩百倍,飲料中的添加量極低,除非當水喝,攝取量才會多到可能影響代謝功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林文元醫師表示,低卡汽水會讓人越喝越肥,可能是因民眾覺得喝零熱量飲料,產生可多吃的心態。建議在意體重者可喝無糖茶飲或微糖飲料。
可口可樂公共事務部總監許雅慧昨說,零熱量的可口可樂Zero添加的阿斯巴甜,是經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和歐美政府核准安全使用的產品。百事可樂也有零熱量可樂飲料,但《蘋果》昨無法取得回應。

代糖未必較健康
★2011/02: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喝無糖(代糖)汽水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不喝的人高61%。
★2010/08:丹麥研究發現,懷孕婦女每天喝1份含代糖的氣泡飲料(約240c.c.),早產機率達38%,若每天喝4份,機率更高達78%。
★2008/02:美國普渡大學研究顯示,以代糖來取代正常糖分的甜食,食用後反而可能影響身體代謝機能,使體重不減反增。

(蘋果日報)
--
無糖飲料 讓人更容易發胖

兩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喝無糖汽水的人,身體健康可能比不喝這類飲料的民眾更差,腰圍也更粗。

德州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喝2罐或以上無糖汽水的人,腰圍的增加比不喝這類飲料的人超出6倍。另1項研究則發現,人工糖精會導致有糖尿病傾向的實驗鼠血糖升高。

德州大學的專家海倫‧哈朱達表示:「由這2項研究的資料顯示,把無糖汽水或人工糖精當成健康替代品推廣,可能是不良的建議。」她指出:「雖然裡面不含卡路里,但並非沒有任何影響」。

這項研究是對474名參與者進行近十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在有喝無糖汽水習慣的分組中,腰圍比不喝無糖汽水者增加70%。

在老鼠實驗中,研究人員對糖尿病傾向的實驗鼠,餵食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糖精;許多無糖汽水即使用該成分。一組老鼠食用添加人工糖精和玉米油的食物,另一組老鼠的食物僅添加玉米油。3個月後,被餵食人工糖精的老鼠,出現血糖升高問題。

德州大學臨床免疫專家費南德茲說:「這些結果顯示,過度食用人工糖精可能會直接造成血糖升高,因此也促使無糖汽水的消耗與人體的糖尿病風險之間有密切關聯。」

(Upaper)
--
北市明起 免費無線上網

明天七月一日有多項新制上路,北市免費無線上網正式開通,全國民眾及外國觀光客在捷運站及北市府等公共場所,用筆電、智慧型手機、iPad都能不限次數免費上網;另外,參加國保的女性被保險人,明起每生一胎可領一萬七千二百八十元生育給付。

全天服務不限次數
北市府斥資八千萬元建置無線上網設備,上月開放申請,至昨有近二十八萬人申請。北市資訊處說,明起在北市府大樓、捷運站等公共場所提供二十四小時、不限次數免費無線上網。八月起低底盤公車也可免費無線上網,十月擴及戶外公共場所。
明 起民眾在北市服務範圍內,持筆電、智慧型手機等內建無線上網Wi-Fi介面裝置,可使用傳輸速率512Kbps上網;影音網站如YouTube因耗頻寬恐 無法瀏覽。《蘋果》記者昨操作,發現開啟網頁速度慢,但仍可上網看YouTube,只是等候時間達十五分鐘。民眾林學益說:「上網速度若加快,考慮退辦 3G網卡。」

每胎領1.7萬元給付
此外,勞保局增列國民年金生育給付項目,明起參加國保的女性被保人,加保期間生產可申請生育給付,每胎可領一萬七千二百八十元。《勞基法》也新規定,明起違反工時、工資給付等規定的僱主,罰鍰由六千元至六萬元提高為二萬至三十萬元,並可公布姓名。

申請免費無線上網方式
★對象:凡在北市的民眾、觀光客,透過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電腦等都可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地點在北市府大樓、市立圖書館及各分館、聯合醫院院區、捷運站及地下街、區公所
★申請流程:開啟網路連線→點選TPE-Free進入官網申請帳號→輸入手機號碼完成認證→輸入自訂密碼及電子郵件完成帳號新增,即可上網
★洽詢:
※客服專線:0900-179179
※官網:http://www.TPE-Free.taipei.gov.tw

(蘋果日報)
--
Google社交網 方便「搞小圈圈」

網路搜尋引擎Google前天發表社交網站Google+,再度向臉書(facebook)下戰帖,其最大特色是隱私控制,使用者可以將線上聯絡人分類在不同小圈圈之內,並在各圈分享不同的照片、影片或其他資訊。

可分群組 迎戰臉書
Google 產品管理副總霍洛維茲(Bradley Horowitz)說:「在線上世界,你一旦把訊息鍵入『分享』框之後,你根本不知道誰會接到這些訊息、它們最後會傳到哪裡,還有6個月後你會為此感到多 尷尬。」Google+試圖以Circles功能解決這個問題,它可讓使用者把聯絡人拉入不同「圈圈」,將他們分為家人、同事等不同群組,並在不同群組分 享不同資訊。
為迎戰臉書,Google+目前正開放供特定人士測試,其他功能包括,可結合關鍵字搜尋和分享資訊、被稱為「分享引擎」的 Sparks,可供多人連線以視訊聊天的Hangouts,可供即時群組簡訊的Huddle,及供使用者透過手持裝置上傳影像內容的Mobile功能等。

(蘋果日報)
--
挑戰臉書 Google+多人視訊say哈囉

網路搜尋龍頭谷歌先前搶攻社群網路市場飽嘗敗績。為力挽狂瀾,谷歌廿八日捲土重來,推出名為「Google+」的線上社群計畫,意圖挑戰擁有七億會員的「臉書」在社群網路界的獨霸地位。

這是谷歌共同創辦人佩吉今年四月接掌執行長後,對社群網站市場發動的最大規模進軍行動。

Google+的中心思想是分享,提供把朋友、家人、師長區分不同群組的「社交圈」;透過谷歌搜尋關鍵字功能,建立可隨時更新的「搜尋話題分享Sparks」;利用視訊,可與個人或群組在網路上不期而遇的「多人視訊聚會」。

Google+也針對手機平台提供拍完照片,系統自動上傳相片到網路的「即時上傳」功能;「閒聊」服務可把不同對話集中在簡單群組即時文字通訊介面。

谷歌過去推出整合性社交服務「Google Buzz」,以及結合電郵、即時訊息的「Google Wave」,但市場反應欠佳。眼見臉書的廣告收入和網站流量來勢洶洶,使用者停留臉書網頁時間也大勝谷歌,佩吉回鍋執行長後,把進軍社群網站市場視為頭號要務。

針對臉書最為人詬病的用戶個人隱私問題,Google+標榜提供更完善保護。谷歌副總裁霍羅維茲表示,「社交圈」可設定訊息只限特定人士觀看,不像臉書對所有「朋友」全都露。

市場研究機構Hudson Square Research分析師認為,要引誘其他社群網站用戶跳槽非易事,Google+仍將面臨苦戰。

(中國時報)
--
「社群網戰」再起 Google+單挑臉書

貴 為網路搜尋引擎龍頭,但在「社群網戰」一敗塗地的Google,美國時間六月二十八日推出全新社群服務Google Plus(Google+),迎戰擁有七億用戶的對手臉書(Facebook),爭奪龐大網路顯示(陳列式)廣告商機。這項仍在測試階段的Google社 群服務將有網路版及行動版,目前僅允許受邀的使用者參與試用,正式推出的時程未定。

專攻臉書隱私不足缺陷

臉書一大令人詬 病的地方在於,除非透過相對繁複隱私設定,把線上好友分成不同群組,不然任何狀態更新都會和好友分享。Google這次瞄準臉書個人隱私問題,汲取先前失 敗的教訓,讓使用者可輕易建立不同的社交圈,把日常生活的分享模式帶到網路上,只需要從現有Gmail或Google其他服務推薦而來的聯絡人,將其頭像 「拖」至欲分組的圈圈即可。

和臉書一樣,在「Google+」的核心網頁上將顯示用戶的朋友和熟人所分享的評論、照片和鏈結等最新資訊。

「Google+」 並不是一個獨立產品,而是在現有的Google服務中,包括搜索、Gmail、地圖等,加入Google覺得社交應有的元素,名為「社交圈 (Circles)」,功能就是將自己想分享的事情放上不同的「圈子」,供不同的對象看,不像臉書全面公開,較具個別性。

Google工程部高階副主管甘多特拉說:「不是所有人際關係都相等。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會跟大學死黨分享、一些跟父母分享,但跟我們的老闆,幾乎沒什麼好分享的。」

此外,多人視訊聚會「+Hangouts」,最多支持十人的電話會議。「+Mobile」集結多種行動社交功能,包括可即時顯示使用者位置、即時上傳以及群組傳訊功能。手機版同時備有相片即時上載的功能,可將個人照片上載到私人的雲端相簿儲存。

Google雖然在搜尋界呼風喚雨,但一涉足到社群平台,就有慘烈歷史,像可即時溝通、協同作業的「Wave」、與類似打卡功能的「Buzz」都效果不彰,其中「 Buzz」不僅被評為當年十大消費電子技術失敗之首,還因「自動跟蹤」系統惹來隱私爭議。

(自由時報)
--
防雞眼 鞋墊應撐足弓

Q:我的腳底一再長雞眼,困擾不已,穿氣墊鞋有助改善嗎?
A:應看雞眼長的位置,與是否疼痛,若長的部位不一定,且會疼痛,可能是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扁平疣,需藉藥物或外科電燒手術治療。

穿氣墊鞋無效
若因外傷或先天結構出問題,導致骨頭變形,造成行走時受力不均,確實可能是長雞眼,其位置與結構和受力點有關,有的人因常跑步或跳舞,長期摩擦特定位置,或是有部分女性長期穿太狹窄的鞋子,都可能長雞眼。
單純穿氣墊鞋不會改善上述症狀,氣墊如同汽車輪胎旁的避震器,目的在避震。若要穿得舒適,鞋墊應提供足弓足夠的支撐。建議找骨科醫師評估病因,再選擇適合的鞋子或鞋墊,以減輕足部局部的壓力。

(蘋果日報)
--
隱翅蟲鑽褲襠 男LP腫痛

一名男子穿著寬鬆短褲踏青,突然有蟲鑽進褲襠,他搔抓後不僅左腿內側紅腫,陰囊處更是劇痛不已。就醫確診是夏季常出現的隱翅蟲皮膚炎,用藥兩周才痊癒。醫師說,隱翅蟲毒液具腐蝕性,民眾遇隱翅蟲停留身上時,應將其彈開、勿拍打,以免其毒液接觸皮膚,造成潰爛。

拍打後釋毒液
收治病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說,這名二十四歲男子,就醫時先露出左腿內側紅腫皮膚,經她確診是隱翅蟲皮膚炎,接下來男子再指著下體說「裡面也很痛」,檢視才知男子左陰囊也被隱翅蟲毒液波及而紅腫、刺痛,用藥才改善。
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平世說,隱翅蟲身體所含的隱翅蟲素,具腐蝕性,會造成皮膚紅腫、潰爛。邱足滿說,隱翅蟲有「報復蟲」之稱,停留在人們皮膚被拍打、搔抓後,蟲體碎裂會釋放出毒液,讓皮膚在二十四小時內紅腫。

常現蹤於草叢
邱足滿提醒,即起至十月都是隱翅蟲活動期,最常出現在草叢,民眾若發現隱翅蟲停留身上,勿拍打,可將其輕輕吹開或彈開,若不慎被其毒液沾到要盡速就醫。

隱翅蟲防治 注意事項
◎裝紗窗、紗門或用蚊帳,避免蟲子爬到身上
◎在野外或草地活動,穿長袖衣物或使用驅蟲液
◎若發現身上有蟲,應將其吹開或彈開
◎若碰到毒液,以清水沖洗患部,用乾布擦乾、冰敷後盡快就醫

(蘋果日報)
--
失業率居四小龍之冠 誰之過呢/杜震華(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副教授)

兩 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在6月29日簽署周年,在野黨嚴詞批評ECFA效益,舉出數據認定ECFA讓台灣失業率成為「四小龍之冠」。政府的報紙文宣除了說明 5月份失業率降到4.27%,就業人數較去年底增加5.7萬人以外,無力進行更有力的辯護,相當令人驚訝!

綠執政情況已惡化
雖說 一般將失業率加上通膨率稱為「痛苦指數」,然而先進國家最重視的卻是失業率,因為通膨高低的影響相對有限,而無力改善失業的政府一定很難博得同情。但令人 難以置信的,是我們面對了一個基本上不是自己責任,卻無力將責任釐清的團隊,而這個團隊居然要和一個戰鬥力十足的對手競爭政權!
30年前的台灣, 在蔣經國主政之下,失業率是亞洲四小龍最低的。1980年台灣失業率為1.2%,表現遙遙領先香港3.8%、韓國5.2%和新加坡5.8%。加上當時台灣 所得分配位居全球最好的前5名,被譽為「成長與平均的奇蹟」,讓研究所得分配聞名的諾貝爾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教授頻頻造訪台灣。加上十大建設完成不久,各種硬體建設在亞洲居於前列,台灣人在國際上走路有風;國外台灣留學生在上課時,也都洋溢著自 負的笑容。
雖然在80年代中期,台灣失業率跌到了四小龍的第3位,但在1991~95期間又恢復到最低的水準。到政黨輪替的2000年時,台灣失 業率還是排亞洲四小龍的第3位,3.0%的失業率僅高於新加坡0.3%,遠優於韓國的4.4%和香港的5.0%。但在綠色執政下,失業率卻沒有「品質保 證」─隔年立刻到第2名,到2007年已惡化到和最高的最後一名差不多(只差0.1%);到二次政黨輪替的2008年終於到了第一高!

兩黨共業不究真相
事 實上,2008年1~5月份的台灣平均失業率為3.8%,表現不僅遠遠落後新加坡的2.0%和韓國的3.0%,也落後失業率第二高的香港(3.3%)達到 0.5%。馬政府在二次政黨輪替時拿到的其實已經是一個四小龍之末的「爛攤子」!而且,就是因為在綠色執政之下,無法在亞洲突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僵局, 才讓全力簽署協定的新加坡和韓國在協定逐一生效後擴大了領先台灣的差距,讓現政府再努力也無法一夕之間扭轉劣勢。
今天,讓台灣失業率表現由四小龍 「前列」惡化到「之末」的政黨,卻失憶地指摘對手;而對手卻也失憶地不知如何回應,也算是台灣奇蹟之一。其實,兩個政黨都執政過,要指摘別人之前先想想自 己;兩黨之間有太多的「共業」是無法切割乾淨的。只是,兩個都不研究真相的政黨,在事實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卻想執政,民眾要寄望它們實在令人擔心。而如果 學界也不管社會上的是非曲直,天天只想發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的話,我們的社會會有進步,台灣會有希望嗎?

(蘋果日報)
--
消弭急診室的暴戾氣氛/謝炎堯(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文明社會,民眾敬重醫師,維護醫院的安寧,除非是酒醉鬧事或精神失常,否則不會發生暴力事件。但是在台灣,急診室充滿暴戾氣氛,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醫師提出釋憲拒看病人,衛生署要求設置警衛保全,實施門禁,捨本逐末,均非上策。
病人至急診室求醫,多半是受傷流血、痛苦不堪或呼吸困難,許多人是第一次罹患重症求醫,有死亡的恐慌,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期待能迅速獲得妥善的照顧。但是台灣的醫院急診室有如菜市場的雜亂無章,沒能滿足求醫民眾的期待,暴力行為,因而出現。

醫護不足品質不佳
正規的急診作業,應在病人抵達急診室6小時內給病人一個交代,包括讓病人住院、轉院、改門診處理或回家,但是台灣的急診室有許多病人暫留,醫護人員配置不足,服務品質當然不佳。
歐美國家培育醫師,注重教導如何妥善對待病人,強調建立良好病醫關係的重要性,要求醫師應能體會病人的苦痛、脆弱和感受,不要說錯一句話,傷害病人的感受,或是做出粗魯的動作,對病人造成無可挽救的惡劣印象。
近 20年來實施的急診專科醫師制度,適逢台灣醫學教育品質惡化時代,急診醫學訓練不足也不佳,急診醫療品質粗糙,醫師沒能當機立斷,迅速妥善處理病人。加上 醫院管理不善,民眾自私,長期佔用醫院病床,導致無法迅速讓急診病人住院,都是要急迫改善的問題。無可否認地是社會上也有少數以霸凌他人為樂的極端份子, 醫院應有魄力要求治安人員依法嚴辦,絕對不可以姑息養奸。
最後的問題根源是國家教育品質和健保制度,台灣民眾只是滿意健保保費低廉,給付眾多,看病方便,而不知付出的代價是醫學教育水準低落,醫療品質惡劣,生命健康的威脅。
際此總統即將改選關鍵時刻,希望各黨候選人能重視台灣的教育品質、健保制度和醫療問題,提出正確可行的改善政見,必定能贏得許多選票。

(蘋果日報)
--
自殺死亡率下降 65歲以上族群反增5.6%

據 衛生署統計,台灣2009年自殺死亡率較2008年下降約4.5%,64歲以下各年齡層皆呈降幅,但65歲以上老人自殺死亡率卻增加約5.6%,精神科醫 師黃國洋表示,老年階段會面臨退休、健康衰退與另一半、親友過世等狀況,加上子女忙於事業,種種因素都會讓老人感到失落,若無法調適可能出現憂鬱情緒,家 人及親友應多陪伴長輩,給予關懷及情感支持。

憂鬱 用病痛表達
黃國洋醫師指出,老人的憂鬱症狀較常透過胸悶、頭暈等生理不適狀況 來反應,當發現長輩的生活起居改變,如失眠變嚴重、缺乏食慾或對原本熱衷的嗜好、社交活動失去興趣,或常說「走了應該會比較輕鬆」等負面言語時也宜注意, 以上情形持續超過2周時,宜陪同長輩至醫院諮詢,確認是否為憂鬱症,此外,若原本情緒低落的長輩突然變得異常積極、開朗,甚至將珍惜物品送人或交代身後事 時,可能是自殺前的徵兆,親友關心的頻率要更高,以免憾事發生。

退休規劃 提早做
有些老人會抗拒至精神科就診,黃國洋醫提醒,許 多醫院提供高齡者整合門診服務,家屬可帶長輩從家醫科、內科等開始,看診前先向醫師說明情況,由醫師推薦好醫生,轉診到身心科等心理科別治療。青壯年及中 年族群應提前做規劃,除確保經濟狀況穩定,還可藉嗜好、信仰、運動開拓社交圈,讓退休後身心安定,預防老人憂鬱症發生。

(蘋果日報)
--
飛官轉民航 一年損失2聯隊

國軍飛官流失嚴重,還沒打仗,空軍一年就損失二個聯隊的飛官!

立委林郁方昨天說,為留住人才,他向行政院爭取提高中校以下「飛官續服現役獎助金」,從現行一年卅六萬元調高為六十萬元,而服役未滿廿四年的上校飛官可領四十八萬元,國防部與人事行政局已同意,只待政院核定,最快明年實施,預算增加約三億元。

目前飛行員流失以空軍最嚴重,據軍方統計,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年為止,空軍飛行員人數為負成長,雖然有七百八十位新血加入,卻有八百廿八名資深飛官退伍,飛行員總數減少四十八名。

軍方官員說,四十八人只是帳面上的數字,許多飛官在經驗與體能正值巔峰時離開,轉往薪資優厚的民航,對空軍戰力產生很大衝擊;培養一位飛行員成本約二億餘元,政府多花三億餘元可留住幾十位飛官,其實相當划算。

二○○○年空軍退伍近百名飛官,國防部於二○○二年發放六十萬元獎金獎勵飛官續服現役,每年退伍人數下降至三、四十人,二○○五年元旦金額調降為卅六萬元,並排除中校以上軍官,退伍人數又攀升到八十餘人,二○○七年軍方暫停發放獎助金,飛官一年就跑掉一百卅三人。

林郁方說,二○○八年軍方恢復發放卅六萬元獎金,一年經費為三億七千四百五十萬元,當年退伍人數又降回八十餘人;二○○九年軍中盛傳獎金將恢復為六十萬元,許多原本要退伍的人開始觀望,使退伍人數創下了二○○五年來新低,僅四十人。

後因政策遲未定案,二○一○年退伍人數又攀高至八十九人,相當於二個聯隊飛行員數量,損失慘重。

飛官流失 看不到未來 趁年輕轉行

儘管軍方打算提高飛官續服現役獎金,但基層飛官透露,空軍少校飛官月薪約十六萬元,就算獎金每月最多再加二萬元,過去或許有吸引力,但明年開始軍人要課稅,政府至今沒公布配套規劃,正反面因素相互抵消,續服現役獎金的誘因已大為降低。

他說,民航機師就算課完稅,每月薪水至少還有廿萬元,既然在不在軍中都要繳稅,已有不少同袍打算退伍去民航。

軍官指出,民航公司向軍中招手已不限軍種或機種,對三軍的戰機、運輸機與直升機飛行員都很有興趣,福利落差這麼大,讓人很難拒絕,現在當軍人除非靠愛國意識,否則很難撐下去。

除軍中薪資不如民航外,廿年來沒完沒了的裁軍也讓不少飛行員不如歸去。一位資深飛官就說,拚命裁軍讓減少將職缺,很多飛行軍官因為看不到未來,也不知道自己在軍中能發展到甚麼程度,決定趁年輕力壯轉行,多賺點錢,善待自己與家人,這個問題不光是給錢就能解決。

(聯合報)
--
讓「觀審制」觸發司法改革/楊照

台灣需要「觀審制」,並不是因為司法院擬定出來的辦法有多好,而是因為「觀審制」的實施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司法改革的切入點。

台 灣司法的諸多問題,有一個根本因由在於法官的雙重傲慢態度。一重是「專業的傲慢」,我們採用的大陸法系基本上將審判視為一種「專業行為」,法官藉由他對法 律的鑽研理解,形成自由心證來判案,和英美法認為判決主體應該由與原告被告同一個社會,分享同樣常識基礎的陪審團來論定,大不相同。

這種環境下的法官,掌握了對於法律的理解,審案時可以壟斷對於法律的解釋,必定身上帶著「專業尊嚴」,而「專業尊嚴」和「專業傲慢」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防 止「專業尊嚴」變成「專業傲慢」,靠兩項條件。一是靠法官本身心裡對於「更高權威」的服從。在產生大陸法系的西方國家,「最高權威」指的是上帝,以及由上 帝概念延伸出來的自然法原則。法官的專業終究還是要接受「最高權威」的管轄,不是他自己高興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另一項條件是法官彼此之間的同儕評判、內 在自律。一個法官的法律見解必須經得起其他法官的檢驗,同儕間長期進行著誠實且嚴格的討論。

很明顯的,這兩項條件在台灣法界都付諸闕如,法官會有強烈的「專業傲慢」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台灣的法官還有另一重傲慢,「地位傲慢」,他們享有終身職,法庭空間中高高在上,開庭行為不受約束,還有,審判的過程幾乎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監督。說得誇張一點,關起門來開庭時,在那個空間裡,對正在審判的案件,法官就是王,心中不需有任何牽絆。

長期抱持這雙重傲慢,享受這種工作上不受監督的待遇,哪個法官會願意配合改革?更不必說積極參與改革了!而司法改革的一個關鍵重點,也就正在減少法官判案的任意性,不能在審判過程中,愛怎麼進行就怎麼進行,更不能在作出判決時,愛怎麼判就怎麼判。

「觀審制」至少引進了非利益關係的第三者,到法庭裡。在他們參與判決之前,他們先觀察了法官的行為。法官不可能無視於這些眼睛的存在,不可能不在這些眼睛的注視下,有所收斂。

「觀 審制」還將常識判斷引進法庭裡。許多法官每天埋首在法條和案卷中,根本與社會脈動脫節了,純粹從自己狹窄的主觀視野出發,指揮審判、決定罪刑,難怪會得出 誇張荒謬的「烏龍判決」了。「觀審員」會立即查知法官概念與社會常識間的落差,當然有助於阻止太荒唐的「烏龍」情況發生。

「觀審制」制度 本身很保守,開放給「觀審員」的權力很小,開放增加「觀審」的案件比例也很低,我們很難將「觀審制」視為有效的改革措施,但不可否認「觀審制」是改革的前 兆,有機會觸動下一步的改革上路。請不要因「觀審制」太保守而抱持反對態度,畢竟不實施「觀審制」的話,我們得到的,就還是雙重傲慢的法官、雙重傲慢的司 法制度啊!

(聯合報)
--
實習醫生當主治?病人枉送命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遭指控,縱容無照實習醫師獨立從事醫療行為,甚至擅改用藥,連病歷手環姓名與病歷病人性別都登載錯誤,有草菅人命之嫌。北市府回應,文件登載確有疏失,但醫療過程並無不當。

檢舉人陳小姐表示,八十三歲母親九十四年一月入住仁愛醫院護理之家,上月廿六日因呼吸急促與發燒症狀轉入仁愛醫院治療。

隔天主治醫師(指導醫師)王鐘貴指派盛姓實習醫師照顧陳母,但盛姓醫師為陳母導入鼻胃管後,陳小姐即發現母親鼻腔出現不明結痂血塊。盛姓實習醫師更疑似在指導醫師不知情下,違反胸腔內科醫師建議,擅自更換抗生素藥劑,由一天四劑改為一天一劑,讓陳母病情急遽惡化。

陳小姐說,離譜的是,五月卅一日晚,陳母因呼吸異常,用藥時才被發現住院手環姓名非本人。隔天早上確定急救無效往生後,調閱陳母病歷,又發現盛姓實習醫師連陳母性別都搞錯,質疑有嚴重醫療疏失,憤而向市議員阮昭雄陳情,並決定提告。

陳小姐批評,選擇讓母親進仁愛醫院是因信任醫院,沒想到醫院將醫療行為全程交由無醫師執照的實習醫師進行,聯醫網站甚至將該實習醫師登載為住院醫師,欺騙病患,「根本把我母親當實驗品!」

仁愛醫院醫務長蕭勝煌表示,手圈姓名、病歷性別與網站資訊確實登載疏失,但經查並未因此造成任何醫療疏失。院方內部已檢討。

陳母主治醫師、仁愛醫院醫務長王鐘貴說,盛姓實習醫師所有醫療行為都取得他的同意,任何決定也經他指示辦理,沒有縱容實習醫師獨立看診、從事醫療行為問題。

至於用藥更換,是考量陳母病症需求,將原本第一代抗生素換成藥效更強的第三代。雖用藥頻率不同,但較符合病人需求,並無疏失。

(中國時報)
--
氣象局70周年談天說地 免費星光趴

電 視台氣象主播利用觸控螢幕上的衛星雲圖說明颱風最新動向,常讓觀眾覺得酷炫又權威!中央氣象局明日起到七月五日,舉辦七十周年局慶系列活動,邀請前預報中 心主任、氣象主播任立渝回娘家,跟民眾面對面「談天」,也開放超大螢幕衛星雲圖,讓參觀眾「角色扮演」氣象主播。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和副主任呂佩玲也 來和民眾「說地」。

氣象主播任立渝、林嘉愷和熊台玉受邀七月二日「回娘家談氣象」;七月三日是中視及中天氣象主播戴立綱。《臉書》人氣超夯的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預定七月四日開講,成為另類粉絲網聚活動。

除了名人開講,氣象局也開放只有颱風警報發布期間,供各電視台氣象主播現場連線的超大螢幕衛星雲圖,讓民眾現摸擬、體會當氣象主播的滋味。

七月二日晚間登場的「星光趴」,也是這次局慶活動的焦點,開放廿五公分口徑天文望遠鏡讓民眾觀看各星座和美麗的土星環,更向國內業餘天文觀測家戚維功商借五十公分口徑的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說,這部望遠鏡口徑居全台第六大,難得一見。

(中國時報)
--
終於等到了 ETC車上機儲值免費裝

零 元OBU(車上機)有望!遠通電收因ETC使用率未達合約門檻,交通部祭出違約並要求改善;六月底前若未提改善,將遭日罰五十萬元。據悉,遠通昨天緊急提 案高公局,朝「零元機」規畫,但申裝時得先儲值一筆錢。因儲值費可抵通行費,車上機形同「實質免費」,還可享通行費九五折。

ETC(國道電子收費)開通至今已賣出一一八萬個OBU,因此高公局要求,這些已花錢購機的用戶不能成為「冤大頭」,遠通有可能「一視同仁」,連既有用戶當初購機費用也能抵扣未來通行費。

消息還指出,因一次儲值太多金額會讓低度使用國道的用戶不想申裝,遠通規畫每次儲金額可能不到一千元。高公局甚至希望比照去年推出的全民體驗方案,到超商申辦只要儲值五百元。

外界質疑,儲值費既然可抵通行費,OBU已形同免費,又可享通行費九五折優惠,應可吸引民眾申裝,何必規定預先儲值?據悉,主要是OBU每個成本高達一二五○元,遠通擔心不上國道的人也來裝車上機,不僅增加成本,也無助提高ETC使用率。

民眾黃弼成說,自己從未打算申裝OBU,是政府要向人民收過路費,哪有反過來要民眾自掏腰包買車上機的道理。但若OBU實質免費,就算要預先儲值,他也願意申辦,「反正放著的錢以後可以扣抵」。

曾說ETC是他上任以來一大難題的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證實,高公局和遠通今天會公開說明確切改善方案和細節,信心滿滿要大家「拭目以待」,形容預告政府和遠通這段時間的角力戰似乎「有解」。

目前ETC平均「日使用率」約四成三到四成五間,但照BOT合約,結算到六月底的「年平均使用率」須達六成,ETC使用率明顯落後。官員憂心,再不改善,使用率連五成都不到的國道電子收費,明年底如何執行政府規畫的計程收費政策,因此大力要求遠通電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

(中國時報)
--
通識課程 需要小革命/黃俊儒

近日因為報載大學生在通識課中,老師事先洩題還考不及格,加上部分學校一些五花八門的通識課程名稱,引發了對於大學通識課程妥適性的討論。這些狀況確實不免讓人懷疑大學通識課的用意及內涵,只是,「通識課」真的錯了嗎?

如 果回顧大學「通識課程」的源起,相較於歐美的狀況,西方大學確實較少會像台灣這樣特別地標定出所謂的「通識課程」,並要求學生需要修習固定比例的學分。不 過,這並不是因為台灣特別地重視這種精神,而是因為在西方的大學教育中,整體都可以看做是通識教育的一環,學生可以在較彈性的選課空間下,主動摸索出自己 對於世界的理解。

但是在台灣卻不然,因為在社會文化的深處,我們總是把「科系」直接等同於未來的「職業」,哪怕這些專業化的「套裝知識」 根本不足以解決一個人在職涯中所會面臨的各種複雜難題。當代社會變化之快,不論個人或社會所面臨的挑戰,都難以倚賴某些單一的學科知識。因此強調「融通」 與「貫穿」精神的通識教育,適可以彌補這方面的弱勢。

例如,台灣社會近年來面臨諸多的科技爭議,建水庫、蓋石化廠、鋪設公路、開隧道… 等,每每遭遇許多的抗爭與阻力。試想,如果工程單位的工程師一心一意只需要想好水壩該如何蓋才會堅固,而不需要另外考慮其他如當地產業、生態、環境、文 化…等所可能造成的衝擊,那麼爭議怎麼可能會消失呢?日前在台南烏山頭水庫剛剛落成的「八田與一紀念館」,正說明了一位具殖民者身分的工程師,為何能夠在 這麼多年後仍贏得當地農民的敬重。因為他對於當地人文地景的尊重及體察,讓他成為一位讓人懷念的成功工程師。相對地,部分我們「自己人」蓋的工程,卻反而 惹來爭議與抵制。兩者若有差別,關鍵應該就在通識素養上的落差。

如果說,一名工程師的養成,除了該有的專業知能之外,還需要有對於文化、社會及世界的整體掌握及關照的話,照理說,大學的通識課應該是這類議題的最後一道防線,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 而,大學通識課的真正問題其實是出在它的執行及結構面上。一門真正能夠帶給學生啟發的通識課,需要有十足的內涵及準備,但追根究柢,目前的高等教育氛圍, 根本難以鼓勵教師進行這樣的投入。曾聽過有老師在演講中就感嘆,《投名狀》電影中的土匪們是「搶錢、搶糧、搶娘們」,現在台灣的大學則是「搶計畫、搶排 名、搶學生」。在事事計較短期績效的狀況下,需要長期與深度投入的通識課程內涵,常常是鞭長莫及。

因此,真正有錯的,不在通識課究竟占了多少專業系科的學分,更不在於它的重要性及意義,而在於我們的大學為何如此的輕忽它的價值及角色?導致部分學校通識課程的譁眾取寵、膚淺媚俗,甚而造成學生的虛應了事、得過且過。

過 去,筆者曾經在某所大學看過一門通識課程,名稱為「泡茶過生活」。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這位老師每次在課堂中準備不同的茶葉與同學泡茶、喝茶、品茶。如果 這門課可以改成「泡茶與人生」,則有機會可以介紹給學生各種茶的類型與知識。如果這門課可以進一步再改成「茶葉與社會」,則可以讓學生瞭解到茶葉在社會中 的意義及用途。最終,若這門課可以規畫成「茶飲、文化與社會」,則學生可以瞭解各種茶飲背後的文化、社會意義及歷史淵源。

如果在大學擔負通識教學的老師,都願意從自己的課堂中進行這樣的「通識課程小革命」,相信大學的通識課就能走出過去不該有的汙名,而發揮它原本應該有的功能。(作者為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中國時報)
--
偵訊被告 可給張椅子嗎?/徐承蔭

「我莫名其妙被老闆告,還要來這裡站著接受訊問,好像被罰站…」日昨,當事人如是跟我說。

我 國法制於偵查中,檢察官為偵查之主體,就犯罪嫌疑實施偵查,對犯罪嫌疑達起訴門檻之犯罪嫌疑人,或職權不起訴、或緩起訴、或提起公訴;而未達起訴門檻或起 訴要件欠缺者,為不起訴之處分。就此,固無疑問。然則,偵查之環境如何攸關於被告,乃至於訴訟關係人,則至為重要,蓋此為人性尊嚴與基本權利之考量。據 此,我國實務仍未見改善的問題─偵查中的偵訊環境,能否給張椅子?

首先,人性尊嚴之考量。德國《基本法》第一條規定:「人性尊嚴,不可侵 犯。尊重及保護此項尊嚴,為國家機關之義務。」其人性尊嚴之不可侵犯性為最高之法價值。尤有進者,若淪為國家機關之客體,甚至達一種「蔑視處置」者,即足 當之,難謂無違人性尊嚴之侵害。白話的來說,當人民到地檢署開庭,接受訊問時,當訊問者「坐在上面」,而您「站在下面」─您的感受如何?

其 次,國民主權之原理。憲法本文第二條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也就是,國家權力的行使,是來自於人民的賦予。唯有如此,其權力之行使,才 有正當性可言。那麼,犯罪偵查之發動,固然本於國家刑罰權而來,有刑事訴訟法之法源依據,有其合法性之依據。白話的來說,當人民接受訊問時,訊問者「坐在 上面」,而人民「站在下面」,本人始終想不出來,正當性在哪裡?有沒有違反國民主權原理?

最後,訴訟權利之保障。憲法十六條規定:「人民 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權。」又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規定:「訊問被告應出於懇切之態度,不得利用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不 管是被告或告訴人,站著接受訊問,不管是提出答辯或告訴事實,如何確保其與國家機關之關係係屬公平?訴訟權之保障,恐難欠妥。而依照一般經驗,一個人接受 訊問,短則十分鐘,長則一小時都有可能,站那麼長的時間─不會疲勞嗎?

此外,就我國目前刑事案件之實務而言,在接受警察局或派出所詢問而 製作筆錄時,警察已往往讓人民(不管是告訴人、被告或關係人等)「請坐下來」接受詢問;又在接受法院法官訊問時,應訊席前也「備有座位」。那麼,調查階段 之警局,已然如此;審判階段之法院,亦復如是,為何偵查階段之檢察署並未如是?警局時可以坐著,法院時可以坐著─那為何偵訊中就要站著?

每 個人都有機會到地檢署去,不管是你告人,或是人告你,因為,那是每個人的訴訟權。如果本文所述之問題與現象並未改善。那麼,問題仍然存在。對於這樣的問題 ─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我們也期待被譽為「法律守護者(或譯法律守門人)」之檢察官─能正視這樣的問題,能予以研議與改善人民偵訊之環境,俾符前開所揭之意 旨。

可以給我一張椅子嗎?謝謝。

(中國時報)
--
ECFA 失業嚴重 薪資停滯

陸委會 登廣告宣稱ECFA「創造就業」及「提高薪資」,卻忽視國內就業環境惡化及工作貧窮普遍化的問題。事實上,近來國內失業率雖下降,但仍是亞洲四小龍最高, 且未回到馬政府上台前水準;更何況,在政府大量僱用臨時工及補助企業僱用員工,美化數據下,目前失業率早已失真,實際失業情況可能嚴重許多。

根 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八年四月,國內失業率為三.八一%;但馬政府執政後,失業率一路往上攀升,○九年八月飆至六.一三%的歷史新高,當年平均失業率更 達到五.八五%的歷年新高;一○年失業率雖降至五.二一%,仍是歷年次高,等於史上失業率最高的兩年都在馬政府執政時期。

為了降低失業率,馬政府大量僱用臨時工及補助企業僱用員工,儘管景氣逐漸復甦,今年一月政府僱用人數仍創史上新高,較金融海嘯前增加十.六萬人;目前政府僱用人數雖下降,但仍較金融海嘯前增加七.七萬人,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尚未完全退場。

主計處調查,今年五月失業率降至四.二七%,回到○八年九月的水準;但青年失業問題仍相當嚴重,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十二%最高,平均不到十個人就有一人失業;十五至十九歲失業率十.二五%居次,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失業率也有七.二八%。

另 外,國內薪資停滯不前更是許多上班族的痛,○九年平均薪資創下史上最大減幅;今年一至四月平均薪資回升至五萬二五○五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四.○八%;不 過,平均薪資包含年終獎金、員工紅利等非經常性收入,無法反映企業加薪情況,其實一至四月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只有三萬六五三三元,仍未回到金融海嘯前 水準。

扣除物價漲幅後,今年一至四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只有三萬四四○七元,僅較去年同期微增○.○八%,還不如十二年前水準,等於過去十多年來的薪資增幅,全被通膨吃光光。







ECFA週年 引錢進中國 不見外資來

雖 然馬政府一再宣揚ECFA的成效,聲稱對外招商有成,但事實上,無論是對外資或中資招商,雖然投資件數有增加,但總金額卻呈現負成長。累計自○九年六月馬 政府自宣布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迄今年五月,同期核准中資來台與赴中國投資的件數相差七倍,總金額則差了一六四倍,比例懸殊,顯見ECFA對於台灣招商的助益 不大,反倒是為中國招商引資大有挹注。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 比重增

據投審會統計,累計今年前五月核准的僑外投資件數為八八 七件,年增率為十四.六○%,但投(增)資金額為十七億二八八一.六萬美元,年減十四.一六%;同樣的,同期中資來台投資方面,件數為四十五件,年增率為 五十五.一七%,但投(增)資金額共一九六八.六萬美元,年減五十.三五%。

自開放中資來台後,累計核准中資來台投資件數為一四七件,核准投(增)資金額計一億五一五一.七萬美元。但相較之下,我對中國投資方面,今年前五月核准二四九件,年增率為三十三.一六%,核准投(增)資金額計五十三億九七四一.八萬美元,年增率達十七.六○%。

另外,ECFA生效使得中國對台資的磁吸作用日益增強,隨之而來的是國內製造業「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亦快速增加,去年三月首次超過五成後,就屢創新高,今年一至五月的海外生產比率平均為五十.一九%。

中國讓利? 輸面子贏裡子

換言之,ECFA雖使得大企業、企業主叫好,但從事製造業的基層勞工卻不僅享受不到成果,反而還得面對高失業率與薪資停滯不成長的難題,苦不堪言,形成「肥了企業,苦了勞工」的現象。

進 一步來看,依據經濟部的「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顯示,受調查的二五四三家國內廠商(含製造商與貿易商),其外銷訂單在海外生產的比率為五十.四%, 且在中國(含香港)生產的比率即佔我國整體外銷訂單的四十三.八%;若僅就在海外生產這一部分來看,更高達八十六.九%,比率驚人,顯見ECFA對宣稱讓 利的中國真是「輸了面子贏了裡子」,而被讓的台灣人民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南方朔:只想靠中國賺錢很危險

政治評論家南方朔昨日指出,這個政府對於如何掌握經濟自主權,是完全沒有能力的,不論是高估ECFA有多好,或是現在炒作陸客自由行,都是把台灣經濟改善的命脈完全放在中國大陸,事實上非常危險。

南方朔以香港為例表示,香港也有CEPA,有更多的陸客自由行,一年進出香港的外來人口已達二五○○萬人次,但是香港卻是全亞洲所得分配不均最大的地方。

馬政府沒能力掌握經濟自主權

他 解釋,他不認為中國大陸簽CEPA、ECFA,是分別對香港與台灣有壞心眼,但是經濟行為不是由動機決定的,而是由經濟結構決定的,ECFA的結果確實對 台灣不好,政府滿腦子都在想如何靠大陸賺錢,台灣自主性的選擇該發展哪些產業,似乎都沒有人在思考了,這個發展非常令人擔心。

他也指出,陸客自由行則是另一個延伸性的問題,陸客來台觀光,台灣就賣些夜市、或者鳳梨酥,這創造的是低品質就業,不是高品質就業,薪資怎麼可能好?老闆階級賺到了錢,老闆與勞工之間會更加兩極化。

南 方朔表示,台灣現在和香港、北京、上海很像,走的是單一華人市場路線,在這個趨勢下,勞工所得不會高,大陸因為基數大,因此富人多,大陸現在有八千億骯髒 錢在境外,多數應該跑到了香港,中國富人階級在香港、台北炒房地產,後果是當地人根本不可能買房,政府現在的許多作為,像是在複製香港的模式。

(自由時報)
--
論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早已不合時宜 四書列必選 學者串連 擬提釋憲

教 育部強推以「四書」為主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列高中必選,要求全國高中生從明年起必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反對效應不斷擴大!包括台大、清大、中 正大學、中研院等學者正串連反對,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昨表示,教育部舉措違憲又違法,若馬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打憲法官司。

教育部去年原已公布高中課綱,論語和孟子維持高中選修科目,但今年二月,教育部突然重修課綱,驟將四書改列必選課程,且六月就馬上定案,兩年至少四學分,每週上一節課,並納入大考命題範圍內。

強制獨尊中華文化 違憲

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清大中文系副教授祝平次、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瑞麟、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潘光哲、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張谷銘等多位學者,投書媒體發表共同聲明,反對教育部以粗暴方式強制高中開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呼籲立即停止此措施。

顏厥安表示,我國憲法的本文及增修條文,都強調對各族群文化的平等尊重,重視多元民族性格,且完全未提及中華文化,馬政府用突襲方法,以教育強制措施獨尊中華文化,已違反了憲法。

階級歧視 不該用來教育孩子

顏厥安表示,《論語.陽貨》中有「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言論,即牴觸了兩性平等的教育觀。台灣文化是多元文化,除中華文化,還包括原住民文化、新移民、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藏傳佛教、日本文化、歐美文化等要素,獨尊中華文化顯也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等法規。

清大中文系副教授祝平次則表示,四書是中國帝制時代必考科目,充滿了上等人、下等人的精英式思考,不該成為下一代的行為指引,且台灣是民主國家,教育應讓孩子用熟悉的白話文,訓練思考、創作和表達自我,文言文是世界文化一部分,有興趣者可到大學再深研。

教部重申確定明年八月實施

教育部重申,高中課程綱要增列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符合法制與行政程序,並充分尊重教育專業,且曾辦理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確定從明年八月新學年起逐年實施。

(自由時報)
--
葉克膜年耗健保9億 存活率達44%

首份全國性健保葉克膜使用調查報告出爐,根據健保局統計,去年健保因葉克膜支出近九億元新台幣,存活率四成四,平均使用四.二五天。但葉克膜權威、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認為,這存活率高得令他很意外,健保局應公布適應症與一年存活率,較能反映真相。

健 保局公布數據指出,去年國內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六人使用葉克膜(不包含自費使用者),平均每人使用天數四.二五天,以點值約○.九四元計算,總醫療費平均近 八十萬元,葉克膜費用佔近十五萬元。健保局專委李純馥表示,近年外界認為葉克膜濫用嚴重,有拖垮健保財政隱憂,但根據這份報告,葉克膜使用未超出合理範 圍。

數據太高 醫師籲公布一年存活率

「存活率怎麼會這麼高?實在很奇怪。」柯文哲表示,根據國內外現有研究,當葉克膜存活率拉高,使用天數應會變長,健保局數據卻剛好相反,他實在「看不懂」。健保局應公布一年存活率,因若患者被救成植物人或四肢發黑壞死,通常一年內就會死亡,這種存活較無意義。

曾有八歲幼童被葉克膜救回一命,四肢已嚴重發黑壞死;亦有青少女在存活清醒後,雙腿已遭截肢,這類案例均引發葉克膜的倫理議題。柯文哲表示,若是心肌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存活率就很高,例如新流感H1N1疫情發生時,台大成人患者以葉克膜搶救的存活率高達九成。

李純馥表示,健保局並未針對葉克膜用途,以及存活者後續健康狀況做進一步分析。葉克膜都是用來搶救生命,不救就會死,存活者難免會有後遺症,不能因此就說是浪費。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