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21206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10209、死亡+22/新增1例BQ.1、2例BA.2.75 都是重複感染

還有一個多月就是農曆春節,外界擔心大批國人從中國返台會讓武肺疫情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分析,台灣自然感染率與疫苗涵蓋率高,且估計返台民眾有限,衝擊應該不會太大,只是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感染風險需關注,會再思考配套措施,但不考慮恢復居家檢疫。

春節返台 不考慮恢復居檢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擴大防疫會議中指出,農曆春節將至,世界各地及在中國經商生活國人將陸續返台,國內疫苗品牌多且數量充足,呼籲旅外國人於返台期間踴躍接種,取得充足的保護力。

王必勝也提醒旅居海外的民眾,若當地無法打疫苗或可選擇的疫苗不理想,可先回台接種次世代疫苗。至於非本國籍人士在台,不管是工作、居住在國內都可以打疫苗,也沒有排除觀光客。未來如觀光客數量增加,會再討論調整。

本土武肺昨新增一萬○二○九例,較上週一下降三.五%,但新興變異株威脅猶存,上週完成病毒定序,本土再增檢出一例BQ.1與二例BA.2.75,均為重複感染。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相較於XBB,目前國際上BQ.1上升快速,推測更有機會成為下一波主流株,但目前新興變異株本土占比未超過十%,XBB、BQ.1每週都有消長變化,尚無法完全確定何者是本土下一波主流病毒株。

羅一鈞說明,上週完成七十一例本土定序,六十六例檢出BA.5、占九十三%最高。另BA.2兩例, BQ.1一例,為北部七十多歲女性,十月五日曾確診新冠,十一月十八日咳嗽PCR陽性確診; BA.2.75兩例,一例是東部十多歲青少年,曾於六月五日確診新冠,十一月十七日咳嗽、流鼻水、喉嚨痛,十九日PCR確診,另一例是中部卅多歲男性,十一月一日曾確診新冠,廿一日有肌肉痠痛、呼吸道症狀,PCR確診。

中重症新增廿九例,其中特殊重症再增三例,均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其中兩例先前未曾確診新冠,三人均有冠狀動脈症狀,目前皆已出院。

死亡新增廿二例,均為五十多歲以上,十八例具慢性病史、十四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

今年本土病例累計八三二萬餘例,中重症三萬七六五三例,其中一萬三六四五例死亡。

*外籍無健保在台確診 下月起自付醫療費

隨著國門開放,來台外國人日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明年一月一日起,非本國籍人士且無健保身分者,在台期間確診COVID-19,隔離治療費用須自付,政府不再買單!

目前外籍人士在台確診,隔離及治療費用由政府支應。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十一月廿八日止,非本國籍人士確診個案數廿六萬九二九例,占同期確診病例數三.二%,五月至十一月間,政府支付隔離跟治療費用約三.二億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明年元旦起,非本國籍人士且無健保身分者確診,政府不再支付醫療費用,建議這類外籍人士,入境前投保醫療險。

政府支應治療費用對象,包括本國籍、具健保身分的非本國籍人士、來台聘僱的藍領移工、白領應聘、失聯移工、境內僱用之外籍漁工等。

中國篇

*中國解封步調不一 武漢大學生再現抗議

中國各大城市在出現「白紙運動」後展開防疫鬆綁,但欠缺全國一致的策略和步驟,呈現各地解封進度和程度不一的情況,武漢大學約一百名學生即在四日晚間聚集,要求校方比照他校開放提前返鄉,凸顯中國的解封政策仍令許多民眾無所適從。而疫情期間穿著白色防護衣的防疫人員「大白」,在第一線執行貫徹「清零」指令頻惹民怨,其實也是一肚子苦水,被警告「若封控有任何閃失,有人得掉腦袋。」

19城市地鐵不查核酸 網友酸解封做半套
衛報及路透指出,在過去三年疫情流行期間,中國的防疫限制措施由不同層級政府實施,因而出現不一致、令人困惑的規範,如今解封似乎重蹈覆轍。北京、上海、河南鄭州、廣東深圳等城市均毋須再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北京甚至下令醫院不得拒絕持陰性證明的民眾進入,但四川成都、廣東廣州等地仍未放寬規定。另外,重慶仍要求出示三天內陰性證明才能進入公共場所,而浙江省已完全停止每日篩檢。

澎湃新聞指出,中國已有至少十九個城市宣布,乘坐地鐵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不便之處仍不勝枚舉。上海地鐵乘客雖不必持核酸證明,但仍須掃場所碼、實名登錄,進入小區(住宅社區)及大樓辦公室,仍得出示核酸證明,網友嘆解封「做半套」。

與此同時,武漢大學約一百名學生四日晚間在校園聚集,指校方先前因校內出現病例而封控,但如今各校都「因應疫情」開放學生提前返鄉,校方也應比照辦理。不過,此次抗爭要求參與者不要攜帶白紙,顯然有意與「白紙運動」切割,也因而挨批其訴求僅是「利己」。另有網友緩頰道,武大學生的做法至少代表中國學生終於敢站出來爭取權益,仍應歸功於「白紙運動」啟蒙。

路透引述中國政府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最快可能七日還會宣布新的十點全國範圍的放寬核酸檢測要求,並允許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在一定條件下居家隔離。

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則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老年族群疫苗接種率偏低,全國六十歲以上長者三針(含加強劑)接種率約六十八%,八十歲以上兩針接種率僅六十六%、加強劑僅四十%,在東亞各國中墊底,因此還不能認定中國已摒棄「動態清零」,全面開放應不會早於明年三月。

*清零打臉習脫貧 中國600萬人返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二○年十二月初宣布,歷經八年奮鬥,中國八二三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完成了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任務;但疫情爆發三年來,中國疲軟的經濟與嚴格的防疫清零措施,低收入階層受創尤深,中國官方保守估計,目前約六百萬低收入族群恐重返貧窮。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資料顯示,在二○二○年疫情爆發前,中國高、中與低收入者的薪資成長大致相同,年增率約八%;疫情爆發後,低收入家庭的薪資成長下跌八%,幾乎零成長,中、高收入族群跌幅則不到四%,之後薪資反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鄒靜嫻說,「二○一六年以來,我們目睹鄉村所得分配改善後,卻遭疫情嚴重干擾」;她說,疫情對服務業打擊最大,而該產業集中大量的低技術、低薪資勞工。

南華早報報導,驅動中國經濟的製造業與營建業也無法倖免衝擊。五十歲的鋼廠工人丁石松說,「疫情爆發後,工作機會減少,封鎖措施使一些新建築工地關閉,鋼材無法送入」;他與妻子去年被積欠的三.五萬人民幣工資仍追討無門,由於前景渺茫,他計畫返回農村。

疫情衝擊低收入階層
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毛宇飛說,低收入族群大多教育程度低、缺乏就業技能,使他們面對疫情的衝擊特別脆弱。

中國國家統計局二○二○年將三口之家,年均收入十.二萬至五十一.二萬人民幣者(約四十四.八萬至二二四.六萬台幣)定義為中產階級,但對低收入未界定標準;中國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說,這意味有很大一部份人口是低收入者,該單位目前匯集了六千三百萬低收入人口信息,約占全國人口近五%,其中至少八十%集中在鄉村,約六百萬有返貧風險。

*清零清掉美4成訂單 中工廠提早兩週休春節

8月至11月 中國運往美國貨櫃量大減21%
國際需求疲軟,加上清零防疫,衝擊中國出口。CNBC供應鏈熱圖(CNBC Supply Chain Heat Map)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製造業訂單銳減四十%;物流集團Worldwide Logistics執行長莫納漢指出,預料許多中國製造商因此將於明年一月初停工休農曆春節年假,比往年足足提早兩週。

莫納漢說,「由於需求崩跌,來自亞洲的貨櫃運費持續下滑,而隨著船舶利用率創新低,航運公司被迫空船航行的次數也創空前紀錄」;供應鏈研究公司Project44表示,今年夏末以來,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貨輪數量大幅縮減,八至十一月貨櫃船數下降二十一%。

國際航運公司HLS告訴客戶,「海運產業處於非常嚴峻時期,在新貨櫃船進入市場之際,我們卻遭遇需求下滑與運能過剩的局面」;HLS預測,二○二三年貨櫃需求量將進一步下滑二.五%,而貨船運能將增加近五%至六%,持續對明年的運費造成負面衝擊。

11月中國出口恐年減3.5%
全球需求疲軟、生產干擾及廣泛的防疫封控削弱內需,致使中國十一月的進出口恐進一步萎縮,路透對二十八名經濟學家調查顯示,十一月中國出口可能年減達三.五%,將創二○二○年五月以來最糟表現。

財新昨公布數據顯示,十一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十月的四十八.四進一步下降至四十六.七,為連續第三個月緊縮,並為六個月來低點;之前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活動降至七個月來低點。

財新調查也顯示,企業產出與新增業務量急遽下降,創六個月來最大降幅,隨著對未來十二個月的前景信心降至八個月以來最低點,企業持續裁員,用工收縮率創二○○五年十一月調查開始以來最快紀錄,顯示勞動市場壓力沉重。由於製造與服務部門產值下滑,包含製造與服務活動的財新十一月綜合PMI從十月的四十八.三降至四十七。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新冠新增病例 222天以來最低

昨新冠肺炎新增一萬○二○九例本土個案,是四月廿七日以來、相隔二二二天最低;和上周同日相比,單日病例數則減百分之三點五,疫情仍下降中。另新增卅五例境外移入個案、廿二例死亡個案。另根據國內最新社區感染者病毒基因定序顯示,目前仍以BA.5變異株為主,另驗出兩例BA.2.75、一例BA.1,三人均為重複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BA.5變異株占比約七成三,仍為全球主流株,而其衍生株BQ.1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占比逾兩成七,於美、法等國家占比超過一半。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BQ.1變異株具有免疫逃脫優勢,重複感染機率較高,很可能成為下波國際主流病毒株。

至於中國大陸疫情增溫,下月農曆春節,返鄉台胞勢必增加,政府是否考慮入境居家檢疫措施?指揮官王必勝說,國內疫苗覆蓋率、感染人口眾多,社區已有相當免疫力,台胞返鄉數不致對本土疫情造成衝擊,因此不會恢復入境檢疫,但會持續關注實際疫情變化。

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宣布,明年起非本國籍人士在台期間確診,需自付隔離治療費用。但非本國籍者如具健保身分、在台受聘雇,確診後住院、治療費用仍由政府支應。

中國篇

*封控漸鬆綁 跨省移動仍難

在大陸多地倡導「非必要不核酸」後,大陸日增本土病例連七降,已低於三萬人大關。目前大陸至少有卅個城市宣布,除養老院、醫院等特殊場所,多數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一些城市搭公共交通只須憑「綠碼」即可。

不過,跨省市移動仍充滿挑戰,有台商表示,雖有地方陸續鬆綁,但多地仍維持嚴格防控政策。比如,南寧高鐵站出站須要經過五、六道關卡,甚至要求目的地社區派人來接才能出站;北京、南京等多個城市要求進返人員需三天三檢,有低風險區足跡者七天五檢等不同程度的要求。

大陸衛健委昨通報新增本土病例兩萬九七二四例,雖然廣東、北京、重慶仍是重災區,但整體染疫人數已連續七天下降。

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方面,據北京青年報統計,目前全大陸至少有卅三個城市宣布,除了養老院,醫院等特殊場所,其他公共場所均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北京、深圳、烏魯木齊等十多個城市,也放寬了城市部分公共場所,及搭乘公共交通不需要核酸陰性證明,憑「綠碼」即可。

以北京市為例,規定昨日起,全市公共交通、地鐵在核驗乘客健康訊息時,不得拒絕無四十八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的乘客搭車;上海市也宣布,從今日起,除了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學校和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等外,其他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且對七天內無核酸檢測紀錄者不再賦予「黃碼」。

此前,由於大陸堅持「動態清零」,地方普遍要求民眾進出公共場所、搭乘大眾交通,需要有規定時限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否則「寸步難行」。

不過,在大陸各地倡導非必要不核酸,縮減社會面核酸檢測點的過程中,也造成部分仍需要檢測證明的民眾「找不到地方受檢」,或必須大排長龍等困境。據第一財經報導,北京朝陽區有市民為了排隊做核酸檢測,在氣溫零下的寒風中苦等一到兩小時。

*陸專家:維持「清零」將不再可能

大陸昨再有多地宣布進入公共場所、餐飲超市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有專家稱,核酸檢測的放鬆意味著無症狀、症狀前感染者的篩查基本放棄,實際上也意味著維持「零疫情」將不再可能。

騰訊新聞引述一名遺傳學家表示,常態核酸檢測是維持清零或零疫情的必然選擇;只有透過頻繁的核酸檢測,才能確保某地區的社區感染沒有發展到不可控的階段。

專家指,然而,如今核酸檢測放鬆意味著無症狀、症狀前感染者的篩查基本放棄,實際上也意味著維持零疫情將不再可能;單純從防疫轉向角度看,檢測放鬆特別是公共場所核酸碼鬆綁,意義遠大於陽性居家隔離等其他轉變。而為避免疫情大爆發,他建議要做好個人防護,盡快接種疫苗。

*白紙運動後 再爆武漢大學生抗議

中國大陸繼上月下旬爆發反對封控的「白紙運動」後,近日又出現校園抗爭。由於武漢大學校內不斷有新增確診病例,學生要求校方提前遣送學生返鄉,卻未獲回應,學生不滿學校防疫安排,爆發校內示威,數百名學生四日晚間冒著大雨,聚集高呼「訊息透明,過程公開」等口號,引起外界關注。

自十一月廿六日悼念烏魯木齊火災罹難者的南京傳媒學院學生發起白紙運動起,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校都出現抗爭行動,一度蔓延至大規模示威潮。北京清華隨即在十一月廿八日舉辦防疫座談會,宣布隔日起開設學生返鄉專車,才漸平息校園抗爭。武大學生這次抗爭會否擴大,或引起他校學生的仿效,值得觀察。

綜合港媒和微博消息,有武大學生在微博求助表示,在武漢日增數百例感染個案,而校內仍有新增病例情況下,武大不僅沒有安排遣返回鄉,甚至希望恢復實體教學。學生對相關安排十分不滿,但校方卻遲遲不回應。

儘管大陸官方在白紙運動後加強管控大學校園,但仍有數百名武大學生四日晚間在校園聚集,要求校方比照其他學校作法讓學生提前返鄉,並喊出「訊息透明,過程公開」等口號。

不過,目前觀察武大學生的訴求與白紙運動沒有直接關聯,並不涉及防疫層面乃至於言論自由,帶頭組織的學生,甚至要求參與者不要攜帶白紙,訴求聚焦於「提前返鄉」。

四日當晚武漢降下大雨,聚集學生全都撐著雨傘參加,因此有大陸網友戲稱,主辦方避開了白紙運動,卻反而和香港一樣成了另一場「雨傘運動」。

參與學生指出,先前校園因為出現感染病例而被封控,如今其他學校為「因應疫情」陸續讓學生提前返鄉,但武漢大學既不讓學生返鄉,繼續封控下又導致染疫人數上升,學生為此反映多次仍未獲回應,校方甚至準備恢復實體上課,恐將讓校內疫情加速蔓延。

有網友在知乎上解釋武大的情況稱,學校的亂象來自於疫情引發的一系列矛盾,其中,學校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體現在地方政府已優化防疫政策,而學校依然封閉校門,同時內部恢復實體生活,本意可能是使得內外都正常運行,卻忽略了學生出行的需求,實際上是不正常的,使得學生對學校產生不滿情緒。

由於臨近假期與考試,各校作法不同,有的學校允許學生提前返鄉,有的學校則要求堅定守住,這樣一來,又進一步激化了部分學校與學生的矛盾。

(聯合報)
--
台灣篇

*四大航空徵才 要找上千人

迎接中國大陸解封,國內四大航空公司大招兵。華航(2610)、長榮航、虎航、星宇合計將招聘逾千名航空、地勤人員,迎接疫後航空客運黃金潮。

台灣虎航昨(5)日率先宣布廣招客艙組員、運務員共200名;華航針對桃園機場運務員及台北客服人員將延攬百名新血,預計明年春季報到。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大陸最快可能會在周三(7 日)宣布十項鬆綁措施,並可能在下個月將防控從目前最嚴格的「乙類甲管」等級降為「乙類乙管」。

航空業界指山,疫後航空業至少有千名機組員、地勤人員缺口待補,看好疫後旅遊市場,長榮航及星宇強力招募,長榮航累計持續招募逾200名空、地勤人員,星宇則提出有500名職缺。

華航針對「機場運務員」、「客服人員」兩職務招募新人,這是三年來首次公開招募,主要是因應各國邊境陸續解封,客運市場逐漸活絡,華航因應旅遊復甦,即日起啟動航空服務人員聯合招募,針對桃園機場運務員及台北客服人員開出百名職缺。延攬新人加入,預計明年春季報到。

華航表示,此次聯合招募於華航網站開放報名,採意願登錄方式,可選填「桃園機場運務員」或「台北客服人員」,或二者皆有意願者,將由華航參考錄取者適職性進行職缺分派。

台灣虎航看好疫後旅遊市場復甦力道,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台灣虎航做足準備,機隊跟人力全面到位,A320neo新機陸續完成交付,新航線也積極籌備中。

長榮航表示,因疫後人才需求,已陸續對外招募應用系統開發、系統管理、客服及航技等各職類之地勤人員約50名,預計本月安排筆試和面試,明年2月中旬陸續報到;機師依時程規劃,已陸續晉用約160名機師;另外,本籍空服員將視航班及人力狀況安排,錄取者預計明年2月起陸續報到。

星宇航空表示,將持續延攬不同類型職務人才,目前招募人員的工作性質涵蓋客服人員、貨運作業、機場運務、地勤作業、客艙裝配、總務清勤/廚務、機務維修以及IT等類型,多達20多項職缺、近500人。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2/06/2/1960711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星宇 前三季虧損42億

星宇航空(2646)今年前三季營收達13.94億元,年增1.5倍,稅後淨損42.28億元 ,以股本181億元計算,每股虧損2.33元。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的資料,星宇航空累計虧損已突破百億元,達111.62億元。

星宇航空上半年稅後虧損27.39億元,第3季稅後淨損14.89億元,單季每股虧損0.82元。

星宇航空昨(5)日公布今年前三季營運概況,客運第3季營收4.39億元,年增5.2倍,季增1.7倍,主因受惠於亞洲各國邊境管制陸續鬆綁,以及暑期為旅運需求旺季,帶動客運收入大幅成長。

至於貨運方面,第3季營收2.9億元,年增1.6倍,季增63%,雖然貨運市場需求放緩,但星宇航空妥善將寬體機投入貨量需求大之航點,使貨運收入仍穩定成長。

隨著客運需求轉強,星宇航空12月日本東京及大阪開始增班,整體航班數較11月成長約三成。

國際篇

*陸最快明宣布封控減碼 傳計畫下月調降新冠傳染病防控等級

知情人士指出,大陸許多城市的疫情封控措施開始「減碼」,當局正準備逐步放鬆管控。路透報導,大陸當局最快可能在7日宣布十條新的新冠防控措施,作為11月公布的優化防疫「20條」的補充措施。此外,據傳當局計劃最快在明年1月將新冠肺炎的傳染病防控等級,從「乙類甲管」下調至「乙類乙管」。

大陸金融市場昨(5)日大受激勵,匯市方面,在岸人民幣兌美元5日升破7關口,收盤大漲819點至6.9561元,創9月13日以來新高。股市方面,滬綜指收漲1.8%至3,211.81點,盤中並觸及9月15日以來新高。

人民幣對美元昨日開盤一舉升破「7」整數大關,這是自9月以來的三個月高點。法人機構分析認為,短期關注人民幣匯率是否能有效站穩6字頭,若能守住則還有進一步升值空間。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表示,近期人民幣波動性將保持在高位,如果美元繼續走弱,不排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測試6.8至6.9區間的可能性。

12月以來,大陸多地相繼推出地方性的優化調整措施。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成都、鄭州、杭州、大連等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和一些公共場所,都已不再查驗核酸檢測。深圳並要求全市社區小區、辦公場所、餐飲商超及各類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北京、廣州、鄭州等地近期強調「復工復產」。受疫情及新進員工抗爭干擾的鴻海鄭州廠迎來積極消息,知情人士表示,iPhone產能有望在12月底至1月初恢復全線生產。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報告中預計,12月中旬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會強調加強支持經濟成長,並承認Omicron毒性更為溫和,進一步淡化動態清零防控目標,並重申「科學、精準」的疫情防控措施,防疫限制將進一步鬆綁,「疫情政策變化時間,可能比我們原先預期的2023年3月要早一些」。

汪濤並表示,大陸當局將加強總經政策的支持,以進一步支撐房地產、就業及消費。大陸政府將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支持性的貨幣和信貸政策立場。

高盛的報告則指出:「儘管我們仍然維持明年4月重新開放的基線預測,但大陸當局提前而有管理的退出防疫控制的機率增加。」

*瑞銀:陸官方淡化動態清零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於12月中旬召開,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昨(5)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該會議將更加強調穩增長,明確Omicron病毒致病性減弱,淡化「動態清零」目標,強調「科學精準」的防疫管控、並進一步優化防疫政策,繼續增強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著力穩就業和促消費,並加大宏觀政策支持力度。

瑞銀預計大陸政府將維持積極財政政策和支持性貨幣信貸政策的定調。與往年一樣,各項重要政策目標並不會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公布,而是要在明年3月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鑒於本輪疫情仍在升溫、而大陸政府調整了防疫政策,瑞銀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更多地區劃為高風險地區、但相關防控措施將更具針對性和更為寬鬆。

不過,汪濤指出,在今年12月和明年第1季初,依然存在的部分防疫管控措施會使得大陸消費和服務業活動繼續承壓。在近期政策寬鬆的幫助下,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面積應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止穩。

*陸服務業PMI 探五月低點

疫情持續擾動服務業,大陸11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在收縮區間進一步下降,只有46.7,較10月下降1.7點,連續三個月低於臨界點50,且為6月來新低。

11月財新綜合PMI下降1.3點至47.0,同樣降至6月來最低。

財新網報導,此前公布的11月財新製造業PMI回升0.2點至49.4,延續8月以來的收縮態勢。財新製造業PMI走勢與大陸國家統計局製造業PMI並不一致,服務業PMI和綜合PMI則與統計局走勢相同。在此之前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製造業PMI回落1.2點至48,服務業PMI下降1.9點至45.1,帶動綜合PMI走弱1.9點至47.1,顯示生產經營活動加速收縮。

從分項數據來看,由於疫情擾亂,11月服務業生產、需求均連續第三個月收縮,降幅為上一輪疫情高峰後最大。與之相反,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擴張區間,為2022年第二次擴張。受訪企業表示,出口改善的原因主要是市況相對好轉和國際出行限制放鬆,但全球經濟疲弱仍持續抑制業務增長。

服務業就業情況在10月曾短暫改善,11月再次收縮,就業指數降至2005年11月有這一分項統計數據以來最低。調查顯示,疫情防控措施導致部分地區出行受限,人員無法到崗,同時企業經營需求下降也主動收緊用人數。此外,11月積壓業務量指數也在擴張區間升至6月來最高。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