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40310

酒後15分鐘才能酒測 若警違法 民眾可要求銷單

國內每年約十萬人次因酒駕遭取締,為避免民眾因食用燒酒雞等影響酒測值,警方現已有酒後十五分鐘再測的內規,但過去屢有警員違反酒測程序引發爭議,交通部因此首度將酒測程序入法,明訂酒後十五分鐘才能酒測且民眾有權要求漱口,未來警方酒測未依程序,民眾可申訴要求撤銷罰單。新規預計本月底上路。


根據現有規定,駕駛人只要酒測值達每公升零點一五毫克就開罰,機車罰一萬五千元,小客車罰一萬九千五百元,若酒測值達每公升零點五五毫克,除將移送法辦,還要罰款和吊扣銷駕照處分,若判決不起訴或緩起訴,仍要罰款,最高可罰九萬元。國內每年約有十萬人次遭酒駕取締。

要求漱口不得拒絕
交通部近日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增訂酒測程序規定,明訂酒測應在欄檢現場進行且應全程錄影,另警方執勤時,應先詢問民眾喝酒結束是否滿十五分鐘才開始酒測,如民眾不願回答或酒後未滿十五分鐘,則應告訴民眾可在漱口後酒測或是酒後滿十五分鐘酒測,再開始取樣。至於已酒後滿十五分鐘民眾若要求漱口,也應讓民眾漱口。

行車記錄器可佐證
交通部表示,目前警方取締酒駕時,內部作業已有上述相關規定,但以往曾有數起警方未依程序進行酒測進行取締、引發爭議案例,部分民眾因此告上法院,獲判警方應撤銷罰單。
為避免爭議,交通部在司法院和警政署建議下,決定將酒測程序規定納入法規,以利執法,因此將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預計本月底上路。
交通部表示,以往民眾可能不知有酒測程序,喪失申訴權益,新規上路後,若警方未依規定酒測,導致取締程序產生重大瑕疵,民眾將可主張取締無效,可向監理單位或警方申訴,受理單位除可調閱酒測攔檢錄影資料,民眾若有行車記錄器錄影也可做為證據。
基層警員說,曾有警察看到民眾喝一兩口酒,就守在餐廳外準備做酒測,引發爭議,對於新規樂觀其成。警政署表示,過去酒測曾有民眾因食用蜂膠,或吃了含酒精成分的檳榔或其他食品,造成口腔內酒精呼氣值異常升高現象,所以內規明訂要給予十五分鐘緩衝並提供飲水漱口。交通部將酒測程序入法,對警方來說無實質影響,會遵守法律規定。

「交通部應該公告」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蔡中志說,以前的酒測程序是警方內規,人民未必知道,入法後為正式法規,交通部應公告。民眾李耀民說,平常有使用漱口水的習慣,有次騎車才出了路口就被攔檢,贊成應有明確酒測程序規範,較有保障。

酒測法定程序
1.酒測應在攔檢現場進行
2.警方應全程連續錄影
3.需先詢問民眾是否飲酒、多久前喝酒
※若喝酒已逾15分鐘可立即酒測
※若民眾不回答或未滿15分鐘,告知民眾可於漱口後或酒後滿15分鐘再酒測
即便喝酒結束已超過15分鐘,民眾若主動要求漱口,也應提供漱口

4.酒測第1次完成後,不管是否有超標,不得實施第2次酒測
註:預計本月底實施

苗栗酒測器 曾4成不合格

攸關權益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每年都會抽檢計程車跳表、電表等各項儀器。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各類抽查中,不合格率(檢測誤差值過大)最高的竟是警方的「呼氣酒精測試器 」,達百分之三點八九,其中又以苗栗縣警用酒測器不合格率最高,但警方強調這些酒測器是因測出值比實際低而不合格,已完成校正。

警稱低於實際濃度
標檢局表示,目前全台約有三千六百台警用酒測器,每年依各縣市酒測器數量抽檢百分之五,去年共抽檢一百八十台,有七台不合格。不合格率最高的是苗栗,抽五台有兩台不合格,不合格率四成,桃園抽十四台有三台不合格,不合格率兩成一;台中抽十四台有兩台不合格,不合格率一成四。
苗栗縣警察局交通隊及桃園縣警察局交通大隊都指,被抽檢不合格的酒測器,受測民眾酒測值比實際酒精濃度還低,可能錯放,但不會錯抓,所以未影響民眾權益。目前也已校正符合標檢局規定。台中市警局交通大隊則回應,已將不合格酒測器報廢。
標檢局說,不合格酒測器已請警方立即停止使用或校正,校正完畢後須自費九千多元送標檢局複驗,合格才能用。

(蘋果日報)
--
囤積炒作豬價 4肉商送調查

豬價異常飆高,農委會昨表示,現已掌握三個肉品市場、四家冷凍肉品商的交易紀錄異常,涉囤積以哄抬豬價,今會將可疑名單送交公平會調查,並考慮公布名單;若公平會調查屬實,最重可處二千五百萬元罰鍰。另針對六、七月恐現缺豬問題,不排除專案進口豬肉平抑豬價。

最快今公布名單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曾指,台南安南、善化及高雄鳳山三處毛豬拍賣市場的豬價,竟比北部拍賣市場高,「農委會已掌握到四家冷凍肉品業者囤積,其中有一家倉庫囤一千五百公噸豬肉」。
農委會畜牧處表示,經比對二十九家冷凍肉品業者最近一個月豬肉進出量,及在全台二十二個毛豬拍賣市場搶購量,發現至少四家業者數據異常,今送公平會調查,並考慮公布名單。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潘連周表示,政府若開放國外瘦肉精豬肉平抑豬價,一定發動豬農抗議。據毛豬交易行情顯示,本月八日毛豬交易價每公斤八十二點一四元,陳保基表示,不排除專案進口豬肉平抑豬價,但不准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政策並未改變。

民眾大罵:應重罰
民眾胡美華說:「明明有豬肉卻被冷凍肉品業者把持操控豬價,太可惡,政府應揪出炒作豬價牟利的業者並重罰。」

(蘋果日報)
--
囤12000頭豬 冷凍廠太離譜

豬價居高不下,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日前下令徹查,據了解,交易異常及疑似囤積的有4家冷凍廠及3個肉品市場,其中1家冷凍廠囤積1500噸豬肉、相當於1萬2000頭豬,「等於台灣每天豬肉交易量的一半」,非常離譜。但農委會非常保守,不願事前公布詳細名單及囤積數量,只強調今天會移交公平會,違者將開罰。

陳保基表示這4家冷凍廠,其中有1家遭檢舉囤積1500公噸的豬肉,農委會日前已會同公平會盤查,統計庫存量確實這麼多,不太單純;其他冷凍廠及交易市場則是從交易狀況發現有問題。

3肉品市場 交易異常

陳保基指出,豬價75元上下才合理,近期豬價漲破8字頭確實過高,且小豬下痢疫情,目前官方掌握死亡數量近22萬頭,死亡高峰主要集中在去年12月及今年1月,但小豬出生後至少需飼養7個月才能上市,官方預估端午節、中元節才會面臨「缺豬」,目前豬價飆漲主因,受不肖肉商囤貨與豬農惜售及預期心理影響。

農委會畜牧處長黃國青指出,上周蒐集全台22個肉品市場的交易資料,發現台南安南、善化及高雄鳳山3個肉品市場的交易價格偏高,將把資料送交公平會調查;至於4家冷凍廠商名單,今天下午會開記者會說明。

今天豬價 可望回穩

昨天全台22個毛豬拍賣肉品市場休市,前一天豬價為82.14元,仍然偏高。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因為周六部分肉品市場休市,通常豬價會比前幾天貴2至3元,上周豬價平均維持81元「平盤」,「沒有再往上漲」,預期今天豬價可望回跌至80元左右。

朱慶誠強調,本周五第一批國外進口的冷凍豬肉約1500公噸抵台,未來也將視「缺豬」及「豬價」波動,啟動專案進口及關稅減半措施,穩定國內豬價。

家庭主婦鄭小姐表示,農委會動作太慢了,豬價漲破80元才有動作,實在是「慢半拍」。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說,豬農已經連虧2年,如今豬價漲不到1個月,政府就要啟動專案進口及關稅減半,這對他們非常不公平。

打擊人為操作 陳保基慢一拍

去年10月國內傳出小豬下痢疫情,照豬的成長周期,今年5、6月豬價才會受疫情影響而明顯波動。但現在才3月,豬價每公斤就已漲破80元,明顯有人為操作,但農委會危「豬」處理慢半拍,造成民眾吃豬肉要付出高代價。

小豬大約要成長7個月才能上市,因此去年底的小豬下痢疫情,其實還沒對豬價產生影響。不過,近期國內豬肉價格卻不斷攀高,上周二站上83.65元歷史新高,連農委會官員都說「沒看過8字頭豬價」。如今一周過了,豬價仍然維持8字頭。

按照每年豬價波動,春節、端午節、中元節等節慶,都是豬肉需求旺季,此時豬價偏高較合理,而元宵節過後到端午節這段期間,照常理是豬價淡季,但今年很反常,豬價「不降反升」,甚至從元宵節一路飆漲,從75、78、80,一路漲到83元,嚇壞消費者,農委會也才發現「代誌大條了」。

雖說農委會2月下旬發現豬價波動異常,甚至驚覺南部產地價格比北部拍賣市場還高的異狀,但官方只在隔日發出「穩定毛豬供應 農委會採取相關調節措施」新聞稿,仍然Hold不住豬價,一路攀升到83元,台南甚至一度飆破86元,說沒有人為操作誰相信。

豬價漲翻天,肉圓、香腸、豬腳、排骨便當「漲」聲響起,民眾小確幸沒了,農委會動作卻很慢,連疑似囤積的豬肉冷凍廠,都必須靠民眾檢舉,才去盤查。

去年底小豬下痢疫情傳出,外界就質疑農委會防疫慢半拍,如今豬價因預期心理及人為操作飆漲,農委會再度「慢一拍」,如此「慢慢等」下去,損失的不僅是政府替人民把關物價的公權力,江揆期許給予民眾的小確幸以及勉勵官員面對媒體「快準穩」的原則,老百姓再度打上一個大問號?

(中國時報)
--
虧500億 高鐵擬收回國有 歐晉德遭逼退 今選新董座

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爆遭逼退後,揭交通部和高鐵纏鬥序幕。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今將召開董事會,處理歐晉德的請辭案,並選出航發會派到高鐵的新任法人代表,據指出,下一步交通部擬讓公股與泛公股的股份壓過五大原始股東,將高鐵「收回國有」,未來擬全民釋股,讓高鐵利益由全民共享。

據指出,高鐵目前累計虧損達五百多億元,加上特別股股東要求贖回股票股息及營運安全議題影響績效;財務問題未解,最快明年底就可能因現金流不足爆發財務危機。
目前高鐵含一般股與特別股在內的整體總持股中,公股和泛公股雖佔百分之三十七,大陸工程、東元電機、長榮國際、太平洋電線電纜及台北富邦銀行等五大原始股東佔百分之二十八;但官股多半是不具表決權的特別股,目前高鐵具有表決權的普通股中,五大原始股東佔三成七,官股佔兩成二,其他為小民股和散股。

提高公股比率
交通部長葉匡時前天及昨天兩度受訪表示,政府有意要完全掌控高鐵,將高鐵「收回國有」要看用什麼形式,但不會直接買回,交通部已規劃讓公股比率高於五大原始股東。
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今將召開董事會,處理歐晉德的請辭案外,也會選出航發會派到高鐵的新任法人代表,並取代歐晉德擔任高鐵新任董事長,但葉匡時不評論高鐵人事案,只強調站在公司治理角度,將會找二人分別擔任台灣高鐵的董事長和執行長,官派董事長負責高鐵財務規劃、與交通部溝通,執行長則負責高鐵營運。

利益全民分享
交通部表示,改善高鐵財務須延長高鐵特許期,但延長特許期的利益不能全歸民股,所以要讓公股和泛公股的股份壓過五大原始股東,政府實質掌握高鐵,才有立場來協助延長高鐵特許期,將來並透過全民釋股,將利益由全民分享。
長榮集團管理總部公關執行長聶國維回應:「高鐵增資或減資是需要在董事會裡做出決議。」意謂高鐵要增資或減資,並非交通部說了算。欣陸投控指,目前大陸工程及大陸建設共持股百分之六點二,對交通部作法,沒有特別看法。東元及富邦金均不評論,太電則至截稿前未找到相關人士。

學者表示贊同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若政府介入讓高鐵財務獲改善,最後利益卻讓高鐵原股東獨享對全民不公,他認同應收歸國有。

台灣高鐵 待解決問題
.累積虧損達500多億元且持續擴大,影響公司財務
.特別股股東要求償還特別股積欠的股息120億元和股本400億元
.2007年通車以來,列車或設備異常事件頻傳,營運安全影響經營績效
.去年10月調高票價,服務沒能改善,造成民怨四起

(蘋果日報)
--
交部 研訂高鐵強制接管條款

台灣高鐵公司財務問題愈來愈嚴峻,如果今、明兩年沒有解決,恐將破產。為此,交通部近期積極運作立委,希望立委於本會期協助完成修改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獎參條例),訂定強制接管的處理條款。

由於獎參條例已沿用多年未修正,且目前僅高鐵適用獎參,此舉無異是為準備接管高鐵預作準備,尤其交通部選擇高鐵陷入財務困境、董事長又被撤換之際,請立委協助修法,引起民股強烈反彈,直批交通部棄合約不顧,擺明政府想要不花一毛錢就接管高鐵。

交通部官員表示,台灣高鐵公司累積虧損高達535億元,特別股的股東又紛紛狀告法院,要求台灣高鐵贖回特別股,已有兩案勝訴,必將引起骨牌效應,流通在外的400億元特別股和100億元的股息,早晚得處理,如果要買回的話,高鐵累積虧損將達1,035億元,使其資本額1,053.22億元幾乎歸零。

官員說,現在銀行和保險業都有強制接管的規定,交通部只是比照辦理,以確保高鐵破產時,營運不會受到影響。目前獎參條例對於這部分的規定不夠清楚,交通部希望訂得清楚一些,包括彼此的權利義務、如果營運虧損時由誰負責等問題,而且強制接管後雙方的合約仍有效,兩者是不同的東西。

交通部官員表示,高鐵股東擔心的政府接管後,等於所有權歸政府,這是錯誤的想法,政府只是接管而非接收,要接收必須啟動鑑價機制,然後由政府買回,不是一毛錢都不用花就可以把高鐵放進囊中。

民股認為,政府強制接管高鐵後,高鐵的股東會、董事、監察人等全部或部分職權將會停止,由政府指定接管人接管營運,尤其選在高鐵財務最艱困的時候修法,司馬昭之心不言而喻。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536807-3364739.gif?sn=13943886074442

(經濟日報)
--
男生殖失能 給付將限50歲內

勞工因生殖功能喪失請領勞保失能給付,女性限四十五歲以下才能請領,男性則無年齡限制,屢遭婦團質疑性別歧視。勞動部近日研擬修改規定,方案之一是對男性請領資格也設限,規定五十歲以下男性才可請領。勞保專家痛批無聊,指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已六十四歲還要拼馬寶寶,應男女性都放寬限制才對。
勞動部表示,勞工原具生殖能力,卻因傷病喪失此能力,可請領勞保失能給付,以平均投保薪資計算,約可領十五萬元。現每年約有六千多人請領,其中九成九為女性。由於婦團不滿給付對女性設限,勞動部因此研擬修改規定。

齊頭式平等挨批
但勞動部強調目前有兩腹案,其中一案是對男性勞工也設限,另一案是取消對女性勞工限制,最快五月定案實施。
社會保險專家、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理事長張凱翔表示,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已六十四歲還要拼馬寶寶,可見年齡與生育能力沒有直接關係,勞動部應取消對女性勞工限制才對。四十多歲上班族楊先生也指,勞動部若為了男女平等而規定男性請領的年齡上限,根本是齊頭式假平等。

婦團:不需門檻
婦女新知基金會認為,只要是失能足以影響到工作與生活品質,勞保就應給付,不應設門檻。

(蘋果日報)
--
救虧損 貓纜擬漲到150 70元起跳 依民調決定調幅

台北貓空纜車二○一○年復駛以來虧損嚴重,北市府年年補貼近億元,因建設時定位為「交通工具」,四站票價五十元,屢遭北市議員質疑過低。北市交通局參考日月潭纜車訂價,擬定單程最高一百五十元、最低七十元的票價調整方案,近日在貓纜車站進行問卷調查,預計本月提出方案。

營運貓纜的台北捷運公司統計,近三年貓纜每日平均載客數漸減,二○一一至二○一三年依序為九千四百七十七、八千五百六十八、八千七百二十二人次,近兩年分別虧損一點一四億元及九千八百六十萬元。二○一一年每旅運人次虧損二十八點八元,二○一二年至九月底每旅次虧損四十七點一元。

月底前提調整方案
貓纜全長四點零三公里,有動物園站、動物園內站、指南宮站及貓空站四站,從動物園站至貓空站單程五十元,來回一百元。北捷曾以二○一二年一至九月底、平均每日旅運八千五百三十九人次估算,貓纜票價需調高至八十點四七元才能損益平衡。
北市交通局參考各大風景區纜車票價,如日月潭纜車全票來回三百元,烏來雲仙樂園遊園門票含纜車搭乘二百二十元,花蓮海洋公園遊園門票含纜車搭乘八百九十元,研議貓纜單程全票漲到一百五十元,若民眾不能接受就下調,至少七十元起跳。
交通局近日在貓纜車站施作民調,了解接受度,預計本月中完成四百份民調,月底前完成票價調整方案。民眾林小姐說,日月潭纜車風景迷人,來回三百元值得,貓纜沿線風景呆板,漲到一百五十元太貴,七十元尚可接受。

「北捷應自負盈虧」
北市議員林世宗表示,北捷營運貓纜不花建置成本,經營也不須付租金,賺錢放口袋,虧錢由市府及民眾埋單,不合理,應比照日月潭纜車自負盈虧。

貓纜票價調漲規劃
◎貓纜路線
.全長4.03公里
.有動物園站、動物園內站、指南宮站及貓空站4站
.全程行駛為24~30分鐘(視速率而定)
◎票價規劃
.目前票價:動物園站至貓空站單程50元,來回100元
.研議調漲價格:單程150元,若民眾接受度低,則再討論70~140元接受度

(蘋果日報)
--
政府管太多:儲值百元起跳 敬老卡「欺負人」

台中市政府每月補貼1000元讓銀髮族免費搭公車的「敬老愛心卡」,今年與悠遊卡公司合作開通小額付款功能,但持卡人發現,1000元補助款只能用於搭車,且當月未用完會自動歸零,但若不夠用則必須自行到超商加值至少100元,令不少持卡人覺得很不划算,「簡直是欺負老人」。

一星期菜錢沒了
新推出的「敬老愛心悠遊卡」,讓台中市65歲以上的銀髮族,不但可搭公車暢遊中部五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忘記帶錢包時,還可提供小額付款服務,不少銀髮族用過都說:「足感心!」
68歲的張伯伯日前準備從市區搭公車到谷關釣魚,上車掏出敬老愛心卡刷車資時,卻怎麼刷都刷不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經同車的其他持卡人提醒,張伯伯才知道,要是卡片餘額不足就是「負卡」,必須自行到超商儲值100元將卡片變成「正卡」,否則,下個月市府補助的1000元就不會入帳。
張伯伯後來雖然花了100元儲值,但覺得很不甘心,因為自行加值的金額雖然不會歸零,餘額也不能退款,「100元是我一星期的菜錢,沒用完又不能退,政府實在A很大!」

補助款應一次發
此外,也有銀髮族建議,敬老愛心卡既然是老人福利政策,市府不妨考慮將每月1000元、1年1萬2000元的補助款一次儲值,讓大家自行運用,「搭火車、高鐵到遠一點的地方旅遊,不是更好嗎?」

【政府回應】
台中市交通局長林良泰表示,台中市愛心敬老卡已具備悠遊卡功能,凡具儲值功能的電子卡片,原始設定就是餘額必須大於0才能使用,且每次加值最低額度為100元,因此無法按持卡人所願,餘額不足多少就加值多少。不過台中市愛心敬老卡已具備悠遊卡功能,100元用剩的可等下次卡片餘額不足時扣款,或用於小額購物。

竟建議再帶張悠遊卡
林良泰另建議持有愛心敬老卡的銀髮族,身上最好隨時準備另一張悠遊卡,萬一敬老愛心卡內餘額不足,改刷悠遊卡還能享受搭台中市公車8公里內免費的優惠,否則就只能自掏腰包給現金。至於補助金額能否一次給足1萬2000元,林良泰表示,礙於法令必須按月撥存,但有關併入鐵公路、高鐵、北高捷運一起使用的部分,市府目前已在洽談中。

(蘋果日報)
--
俄增兵克島 邊境埋地雷 美籍傭兵 傳現身烏克蘭

烏克蘭風暴
烏克蘭情勢持續緊繃,約67輛滿載士兵的軍車,前天從烏克蘭東部開進克里米亞,雖然俄羅斯仍否認派軍,但部分車輛印有俄羅斯軍徽。在克里米亞連接烏克蘭其他地區的邊界甚至埋設地雷,顯示俄羅斯正加強控制克里米亞半島。

200輛軍車登陸
烏克蘭各地昨均有反俄人士舉行愛國遊行,紀念民族詩人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200歲冥誕,部分地區的反俄派與親俄派爆發衝突。烏克蘭總理耶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在基輔上萬人參加示威活動中誓言,「一吋」土地也不會讓給俄羅斯。
烏克蘭一名軍方發言人說,有跡象顯示,多達200輛載員軍車上周五晚間分搭數艘船艦,通過俄羅斯與克里米亞間的克赤海峽(Straits of Kerch)後進入克里米亞。目前在烏克蘭境內的俄軍估計已達3萬人。
有網友在推特發文指出,俄軍已在克里米亞邊界埋設地雷,地面上還豎起「小心!地雷區」的警告標語。

疑捏造侵略藉口
YouTube上周出現至少2則影片,顯示裝束極似美國傭兵的重裝士兵,高調穿越烏克蘭東部城市頓內次克街頭,有群眾高喊「黑水!黑水!」黑水(Blackwater)是美國著名民間軍事公司,現名為Academia。軍事專家稱,這些傭兵公開現身,可能是俄羅斯的宣傳伎倆,以製造入侵烏克蘭的藉口。一名俄國外交官指,已有300名「私人軍事公司僱員」抵達烏克蘭。

俄帝的孤魂/江春男

俄國在克里米亞佔盡各種優勢,不論在軍力,經濟,歷史,地理或語言文化各方面,幾乎吃定烏克蘭,而且以一當百,對美國和西方發動媒體戰,展現強勢外交,普丁似乎在實現自己的強國夢。

冬奧聲望一夕解體
俄羅斯花了500億元想要提升國際地位,像北京奧會一樣,但索契冬奧的盛會仍未結束,就被烏克蘭危機掩沒,像強風掃落葉,俄國奧運的光彩盡失。索契不只不能證明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反而凸顯其經濟政治的脆弱。
的確,西方經常是偽善的,美國經常是雙重標準的,但是俄羅斯對付烏克蘭的蠻橫,和黑手黨手法差不多。以能源當武器,把烏克蘭當人質,進而威脅歐洲,普丁在世人面前展現他的肌肉,高唱民族主義贊歌,這樣也許會讓人害怕,但不會贏得好聲望。
其實,普丁唯一的肌肉是能源。蘇聯解體20多年,俄國經濟結構沒有真正改善,至今,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仍佔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這個能源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造就不少豪富權貴,俄國的經濟生態受到嚴重扭曲,也造就了普丁這種強人。
普丁以強硬手段擺平政敵和能源大亨,也以同樣手法在國際舞台現身。
俄帝的孤魂在莫斯科盤旋,普丁在國際上相當活躍,尤其在敘利亞和伊朗,表現大國形象,令人懷疑這是帝國復興的氣象,但仔細看,這是拜歐巴馬的消極外交之賜。

俄國經濟乏善可陳
俄國的經濟乏善可陳,自由人權紀錄不佳,內在基礎脆弱,在國際上擺架式,實際上沒吸引力,莫斯科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鞏固與中國的關係,普丁需要中國,但中國也以為這是習近平的外交成就。
北京究竟會怎麼看待克里米亞的獨立呢,這會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

(蘋果日報)
--
烏總理嗆俄︰國土分毫不讓

紀念抗俄詩人 反俄親俄兩派再槓

烏克蘭九日紀念抗俄詩人謝夫成柯(Taras Shevchenko)兩百歲冥誕,首都基輔與克里米亞半島上都有慶祝活動,引爆親俄與親烏兩派民眾衝突;烏國風暴讓俄國與西方因克島陷入對峙,克島雖未流血但緊張升溫:俄軍持續增兵、烏軍蠢蠢欲動。

烏國總理耶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九日出席基輔紀念活動,說烏國領土「分毫」都不會讓給俄羅斯,自己將於一週內訪美參加高層會議;遭罷免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老家、東部城市頓內茨也有遊行,兩千親俄民眾聚集列寧廣場,二十五歲的里加諾夫說自己是俄國人、支持普廷。

普廷致電德英 願外交解決烏國危機

俄國總統普廷九日動作頻頻,他致電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克里米亞親俄當局的行動符合國際法。他也致電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希望找到烏克蘭危機的外交解決方案。德國政府聲明說,梅克爾告訴普廷該公投不僅違反烏克蘭的憲法,也與國際法牴觸。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布林肯(Tony Blinken)九日也斬釘截鐵表示,若公投造成俄國兼併克島,美與多數國家不會承認結果。

克里米亞首府辛費羅波九日有三百親烏人士拿著象徵烏國國旗的藍色與黃色氣球遊行、唱國歌,東正教教士帶領群眾祈禱;塞凡堡約兩百名親烏人士參加紀念遊行時,遭一百名親俄民眾持棍棒攻擊。

烏國防部長︰沒有進軍克島計畫

軍事緊張也升溫。烏國邊防發言人斯洛波狄安說,俄軍九日上午六時左右再佔領克島一處指揮所、拘留三十人,至今共有十一處所遭佔;烏國國防部長鄧宇赫說,烏國軍隊將在克島基地間移動,這只是例行性的演練,烏國沒有計畫進軍克島;但烏國海軍共二十五艘軍艦中的三分之一停在克島最大湖,該湖遭強風吹襲,由於俄軍鑿沉兩艘老船阻斷出口,烏國正面臨喪失海軍的羞辱。

歐洲觀察團八日試圖三闖克島未果,遭俄軍對空鳴槍。美國總統歐巴馬向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表示,若有需要會出兵保護他們;波蘭八日已撤回克島塞凡堡的領事館。

謝夫成柯一八一四年生於基輔,是烏國詩人、作家、藝術家及人道主義者,也是現代烏克蘭語的奠基者,透過詩作呼籲烏國脫離沙皇俄國統治、流露爭取自由的決心,一八四七年因參與秘密政治團體而遭逮捕、流放,一八六一年死於聖彼得堡。

(自由時報)
--
各地搞分離 美俄雙重標準

一九九九年科索伏想脫離塞爾維亞,獲得美國支持,但俄國反對,認為這是侵犯塞爾維亞的主權,美俄為此交惡;而在十五年後,美俄又槓上,這次互換位置,俄國宣稱克里米亞有權利脫離烏克蘭,美國則堅稱此舉違反國際法。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烏克蘭的分裂,再度引起已持續幾百年的辯論:應該尊重民族自決權?或是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

美俄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凸顯強權國家不管嘴上說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它們是否接受某個地區脫離某國獨立,全看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沒有一定標準。

例如,美國對一些獨立運動就採取不同立場:車臣?反對;東帝汶?贊成;阿布哈茲(喬治亞境內)?反對;南蘇丹?贊成;巴勒斯坦?一言難盡。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俄國事務專家查拉普說:「在獨立議題上,沒有國家採取一貫立場。」俄國官員為俄國干預克里米亞的行動辯護時,一再提到科索伏,意思是說,「你們也做同樣的事,沒好到那裡去。」

科索伏一九九九年在西方強大武力支持下,成功脫離塞爾維亞,並於二○○八年片面宣布獨立,已獲得一○八國承認;二○一○年國際法庭裁決,科索伏宣布獨立,不違反國際法。

紐時指出,科索伏和克里米亞的情況並非完全相同,克里米亞已被俄軍占領,十六日要舉行加入俄國的公投,而美國當年雖軍事干預科索伏,但不是為了兼併它。

國家主權觀念可追溯到一六四八年的西伐利亞條約,但自冷戰結束後,美國歷任總統對主權的立場多變。

烏克蘭本身就是脫離蘇聯而獨立,脫離蘇聯的十五國當中,有的也面臨境內分離運動,包括俄國的車臣,摩爾多瓦的外聶斯特、喬治亞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亞、亞塞拜然的納哥爾諾─卡拉巴赫。

西方的獨立運動也很棘手。英國想要留住蘇格蘭;西班牙想要留住加泰隆尼亞。

雖然一次大戰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倡議民族自決,但美國與多數強權國家都偏向維持穩定和現狀,大體支持維持原有國界。

俄國與車臣戰爭時,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還把俄國總統葉爾欽與林肯相提並論。

前美國駐蘇聯大使塞斯塔諾維奇說:「威爾遜之後,自決成為極具爭議的主張,國際上一貫認為:大國不能利用自決來拆散他們的鄰國。」

俄國過去也反對分離主義,與車臣的兩次戰爭,就是防止分離運動;俄國支持敘利亞的阿塞德,也是以不應侵犯敘國主權為理由。

股市勝軍事 俄無力再冷戰

在俄國總統普亭決定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前,俄國已陷入長期經濟低迷,導致資金出走,盧布受到貶值壓力。因此,經濟學家說,普亭決意併吞克里米亞,冒了很大的經濟風險,西方可能實施經濟制裁,焦慮的投資人會將更多資金撤出俄國,盧布貶值的壓力更大。

紐約時報指出,俄國入侵烏克蘭,令人想起一九五六年蘇聯入侵匈牙利,以及一九六八年占領捷克。但今昔最大的不同,是今天的莫斯科有股市。俄國已負擔不起另一場冷戰。

俄軍控制克里米亞的消息傳出後,俄國股市三日暴跌百分之十二,近六百億美元資產化為烏有,比俄國舉辦索契冬季奧運的經費還高。盧布也重貶,迫使俄國央行拿出一百一十億美元支撐盧布,創央行干預匯市的新紀錄。情勢降溫後,股匯市才雙雙回穩。

法新社分析,不排除二○一八年競選連任的普亭,顯然把併吞克里米亞的政治利益,置於俄國的短期經濟利益之上,他賭的是俄國蒙受的經濟損失不會持續下去。

俄軍占領克里米亞後,普亭在國內的支持度飆高。

不過,經濟學家說,普亭可能錯估形勢。信評機構惠譽的分析師說:「資金出走可能加速,特別是如果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威脅增大。」

俄國去年的經濟成長僅百分之一點三,今年民間資金外流已達一百七十億美元。

倫敦Berenberg銀行分析師說:「資金逃離、不確定性,加上為了支撐盧布而升息,會拖垮俄國。」

他們說:「就像一九八○年代的蘇聯,俄國打不起冷戰。」

(聯合報)
--
美法嗆俄 將祭新制裁

美國總統歐巴馬持續與歐盟國家領袖電話會商,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舉動表達「嚴重關切」,並與法國總統歐蘭德同聲警告,若俄羅斯繼續擴大軍事干預,將祭出「新制裁措施」。

白宮表示,歐巴馬8日在電話中與歐蘭德、英國首相卡麥隆、義大利總理倫齊共商烏克蘭危機,「各國領袖重申對俄羅斯明顯違反國際法規的嚴重關切,也再度肯定對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性的支持」。

法國總統府聲明,歐蘭德與歐巴馬堅持「俄羅斯必須撤出2月底派往克里米亞半島的軍隊,並盡一切可能容許國際觀察員進駐」,「若在這方面缺乏進展,將會採取新(制裁)措施,勢必嚴重影響俄羅斯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對雙方都無好處」。

歐蘭德與歐巴馬也同意繼續支持烏克蘭親西方政權,和該國「在國際監督與最大透明化下」籌備預定5月25日舉行的總統大選。

英國首相辦公室則表示,卡麥隆與歐巴馬都同意俄羅斯仍有機會,透過與烏克蘭當局協商、撤軍與支持5月的民主選舉來化解當前危機。但兩人都「堅信克里米亞公投將是違法的,將此合法化的任何嘗試,都將為俄羅斯招來更多嚴重後果」。

歐巴馬也與前蘇聯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領袖,舉行視訊會議。美國國務卿凱瑞也致電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力促俄羅斯與烏克蘭直接對話。

烏克蘭表示,目前克里米亞約有3萬名俄羅斯駐軍,比兩國現行協議多出5,000人。俄羅斯聲稱已和當地自衛部隊合作,提升對海軍基地的防衛,但拒絕承認部署額外軍力。

俄擴增在克里米亞兵力 經濟恐內傷

俄羅斯逐漸增強在克里米亞的兵力,但經濟學家警告,俄國正經歷漫長的低成長期,急於攫取克里米亞將帶來極大的經濟風險。

克里米亞議會已決定3月16日舉行是否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公投。俄羅斯資深國會議員表示支持克里米亞的決定,對美國總統歐巴馬揚言實施制裁和譴責投票違反國際法置之不理。莫斯科當局並準備提供克里米亞10億美元的援助。

俄羅斯目前成長緩慢、資本外流嚴重,盧布也有沉重賣壓,如果總統普亭此時併吞克里米亞,可能面臨西方國家報復、增加盧布壓力,促使不安的投資人加速撤資。

但不排除2018年競選連任的普亭顯然把奪取克里米亞的政治利益看得更重要,優於俄國的短期經濟發展,寄望衝擊不會持續太久。

經濟學者指出,這種邏輯可能有缺陷,而俄國未來經濟表現將使其金磚五國之一的地位蒙羞。

信評機構惠譽(Fitch)的分析師說:「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等問題已然弱化俄國經濟,烏克蘭危機更增加風險。資本外流可能加速,特別是經濟和金融制裁威脅擴大的話。」

俄國去年成長率僅1.3%,且一直未能落實必要改革以減少仰賴油氣收入。

中歐四兄弟 促美快出口天然氣至歐

俄羅斯可能調漲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而為降低對俄國天然氣供應的依賴,中歐四個國家已致函美國國會,呼籲美國加快出口天然氣至歐洲的腳步。

俄國國際傳真社(Interfax)引述烏克蘭能源部表示,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可能在第2季調漲烏克蘭天然氣價至每1,000立方公尺368.5美元。

俄羅斯去年12月同意將烏克蘭天然氣價從400美元降至268.5 美元,做為烏克蘭決定放棄親歐、轉為親俄的紓困協議一部分。

波蘭、匈牙利、捷克與斯洛伐克「維斯格勒四國集團」(Visegrad Group)大使致函美國眾院議長貝納,要求美國國會支持加快核准天然氣出口,「美國天然氣在中歐與東歐將廣受歡迎」。

烏克蘭危機讓人重拾冷戰記憶,能源安全正威脅到區域民眾的日常生活,「天然氣競爭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也是美國在這個區域的重要利益。」

烏克蘭相當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兩國政治角力已導致天然氣供應下降。Gazprom持續向烏克蘭新政府施壓,警告烏克蘭若不償付所積欠的18.9億美元債務,將以切斷天然氣供應做為報復。俄羅斯曾在2009年兩國紛爭憤而「斷氣」。

貝納與共和黨已呼籲歐巴馬政府排除提高出口的障礙。美國能源部迄今只發出六張天然氣出口執照,還有20多張審核中。白宮曾表示,雖然俄羅斯與烏克蘭因克里米亞半島情勢交惡,俄羅斯相當仰賴天然氣營收,不可能切斷對歐洲供應。

白宮發言人恩斯特說,歐洲冬季相對溫和,天然氣供應充足,即使美國同意加發出口執照,可能到2015年底才能開始供氣。

(經濟日報)
--
歐巴馬致電歐洲領袖 商討烏局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周五(7日)開始在佛羅里達州度假,但繼續心懸烏克蘭,除了當天和德國總理梅克爾電話磋商,周六再度分別致電英國首相卡麥隆、法國總統歐蘭,並且首度致電義大利總理倫齊。他並首度致電本來被併入蘇聯波羅的海三國總統,強調美國在NATO之下對歐洲與三國的共同防衛承諾。

在他和卡麥隆、歐蘭德及倫齊的通話中,歐巴馬表示歡迎歐盟和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國立場一致,包括歐洲理事會的決議。歐洲理事會(成員是歐盟國家元首)本周稍早表決譴責俄國的行動,要求俄國立即撤軍,以及讓國際觀察隊進入克里米亞。

白宮說,歐巴馬和通話領袖8日一致同意,俄國駐克里米亞半島部隊必須返回其在半島上的基地,容許國際觀察隊伍和人道觀察團進入克里米亞,並組成一支接觸團隊,以便烏克蘭與俄國彼此能夠開始會談來降低緊張。

白宮表示,諸國領袖「重申他們嚴重關切俄國明顯違反國際法,重新肯定他們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諸國領袖並且同意,國際社會一定要支持烏克蘭穩定經濟和準備5月大選的努力。

倫敦唐寧街相府表示,卡麥隆與歐巴馬一致認為,俄國還有機會經由與基輔對話、駐克里米亞部隊返回基地、支持烏克蘭5月選舉,來化解局勢。

克里米亞議會通過克里米亞併入俄國,16日公投,卡麥隆辦公室發言人表示,「首相和總統都堅定相信,擬議中的克里米亞公投是非法的」。

美國國務卿柯瑞,則在8日再度致電俄國外長拉夫洛夫,表示華府希望促成烏克蘭與俄國直接對話。

(聯合晚報)
--
美法警告俄 嗆祭新制裁

儘管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外交和經濟制裁,但克里姆林宮仍毫不放鬆對克里米亞的鐵腕軍事控制。美國總統歐巴馬8日與歐洲6國盟邦領袖舉行電話會談,歐巴馬和法國總統奧朗德警告,若俄國未採取行動化解烏克蘭危機,可能會祭出新制裁。

要求國際觀察員進駐

白宮表示,歐巴馬分別與奧朗德、英國首相卡麥隆、義大利總理倫齊,以及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等國領袖舉行視訊會議,商討烏國情勢。白宮說,「各國領袖對俄國明顯侵犯國際法表達嚴正關切,並重申對烏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持。」

法國總統府發表聲明說,奧朗德和歐巴馬堅持「俄國必須撤離2月底派至克里米亞的部隊,並盡一切可能允許國際觀察員進駐。」兩人也警告,如果俄國未能採取行動化解危機,國際社會將會祭出制裁俄國的「新措施」。至於「新措施」細節為何,美、法則未說明。

俄軍車入克島被拍到

此外,美國國務卿凱瑞8日也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舉行視訊會談。國務院說,凱瑞向拉夫羅夫明確表示,俄國「在克里米亞或烏國其它地區持續升高軍事和挑釁行動,以及將克里米亞逐步併入俄國的舉止,將關閉外交斡旋的努力空間。」

俄國始終否認派遣軍隊入侵克里米亞,聲稱目前控制當地的親俄武裝分子,與克里姆林宮毫無關係。不過,美聯社8日拍到,一支滿載武裝士兵的軍用卡車車隊,駛抵首府辛菲洛普北郊的格瓦戴斯柯空軍基地,這些軍卡的車牌和號碼,顯示它們來自莫斯科地區。

烏國各地9日熱烈慶祝民族詩人謝甫琴科200歲冥誕,臨時總統圖奇諾夫也出席在首都基輔舉行的集會活動。

烏街頭衝突大打出手

在克里米亞港市塞凡堡,支持烏國臨時政府的約200名民眾舉行慶祝遊行,與親俄群眾爆發衝突,雙方人馬在街頭大打出手。

白宮9日並證實,烏國臨時總理亞申于克本周將訪問美國,與歐巴馬商討因應克里米亞僵局的對策。

(中國時報)
--
北韓國會大選 爆罕見動亂 金正恩首度參選 勾不同意即被帶走

北韓昨舉行「最高人民會議」選舉,這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上台後首次國會大選,也是金正恩首次參選,別具意義。外媒報導至少有兩個地區傳出投票所遭破壞,由於動亂消息在北韓相當罕見,據傳軍方一度派出特種部隊前往平亂。

總部設在日本的亞洲新聞社引述當地消息指出,平安北道一座投票所的告示板被人拆下破壞,當地官員說:「這造成大混亂,投票所正被24小時監視中。」此外,隔著鴨綠江與中國相鄰的兩江道則傳出更多動亂,外傳北韓軍方調派邊防特殊安全部隊前往鎮壓,在狀況解除後軍隊已撤退。
北韓國會大選投票率超高,選民都得投下贊成票表達對黨的忠貞支持。新華社

上屆投票率99.9%
為了這場大選,北韓官方媒體大肆宣傳,並特別提供行動投票所給生病或無法出門的選民投票。上屆2009年大選,投票率達99.98%,這屆投票率應不分上下,因為整場選舉實際上是北韓勞動黨早就安排好的一場戲。

名單顯示執政方向
各選區候選人只有1人,選民只能在旁邊圈選「同意」或「不同意」,若不同意選票上的候選人,選民會被帶去特殊的投票站,直接在選票上畫叉,但通常沒人敢和執政黨作對。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名字也列在選單上,他代表「白頭山」選區競選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議員,選區號碼為111號。據北韓官方歷史,「白頭山」是前領導人金正日的出生地,象徵北韓革命源頭,金正恩代表「白頭山」表示他是擁有純正血統的接班人。
儘管選舉只是做做樣子,但選舉隔天公布的當選名單卻可看出一些端倪,尤其是金正恩姑父張成澤的同黨,外界研判可能不會出現在名單上。
首爾的北韓研究大學教授梁茂進(譯音)分析:「名單可顯示北韓政壇是否已改朝換代,以及金正恩可能的執政方向。」

可趁機普查脫北者
5年一次的大選同時是全國人口大普查,因為各地官員選前須先確定選民身分,脫北者成立的新聞網站「New Focus International」表示,平常還可靠賄賂掩蓋家中成員失蹤,「但在選舉期間,北韓人脫逃至中國或南韓的消息就會曝光。」據了解,金正恩上台後加強邊防安檢,但去年仍有逾1500人途經中國逃至南韓。

北韓國會小檔案
名稱:「最高人民會議」,是北韓《憲法》規定的最高權力機關
權責:批准及修改《憲法》、審議國家政策及預算、選舉國防委員會正副委員長及委員等
選舉代表:687名代表由全國選民直接普選,任期5年,每年開會1或2次
選舉資格:年滿17歲國民可選舉或參選國會代表,但候選人均由執政黨挑選,每個選區僅有一名合格候選人
上屆議會成果:2013年通過法令,合法化北韓成為擁核國

(蘋果日報)
--
北韓國會大選 民眾歡慶投票

北韓9日舉行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投票,這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011年12月掌權以來的首次選舉,首都平壤洋溢著節日氣氛,街頭旗海飄揚,民眾盛裝前往投票所,公園、學校和河邊都有歌舞表演。

北韓全國687個選區,每個選區只有一名候選人,選民可選擇贊成或不贊成,投贊成票只需要將選票投入票箱,要是投反對票,就得走到另一個票箱,形同亮票,所以選民不敢投反對票,以免惹禍上身。

觀察家說,外界有機會從候選人名單窺知誰得寵或失勢。此外,北韓選舉時,選務官員必須核實選民資料,挨家挨戶進行訪查,北韓當局可藉機進行人口普查,嚴加管控。

北韓上次「最高人民會議」選舉於2009年3月舉行,投票率為99%,選出687議席,每一席都獲得100%的得票率,當時的領導人、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是當選人之一。這次選舉,金正恩登記為第111號白頭山選區的候選人,官方宣傳白頭山是金正恩的出生地。

北韓憲法明訂「最高人民會議」是北韓最高權力機構,但很少開會,經常一年開會一次,實際上只是橡皮圖章,其代議員每5年選舉一次。

(中國時報)
--
易痠痛難提重物 來測公主病指數

「纖維肌痛症」好發在30~50歲女性,患者會有廣泛且持續性的痠痛,且常伴隨憂鬱、失眠、腸躁症等;因罹患此症的女性常會喊這裡痠、那裡痛,且雙手難提重物,常被旁人誤認公主病作祟,患者常輾轉各科求診又找不出問題、苦不堪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醫師郭育呈表示,若懷疑自己有此症,可上「纖維肌痛症衛教網」填寫量表,若身體19個痛點中符合7個以上,合併有記憶力不佳、疲累等症狀,則罹患此症的可能性很高,宜及早就醫,接受治療。

勿尋求偏方 治療
不少纖維肌痛症患者常會尋求民俗療法緩解,如針灸、推拿等,郭育呈醫師提醒,纖維肌痛主要是因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神經系統過度放電,使得痛覺被異常放大,因此民俗療法改善效果有限,建議還是就醫治療,目前國內已有核准作為治療纖維肌痛症的藥物、健保有給付,可調節神經末稍不正常的放電,有效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
不同一般肌肉痠痛只痛某個部位,纖維肌痛症患者會有多處疼痛。翻攝網路

運動不宜 太激烈
除了遵從醫囑服用藥物控制外,生活調整也很重要,郭育呈醫師表示,像是維持規律作息,避免長時間做重複性的動作,以免加劇疼痛;此外,運動有助減緩疼痛、改善情緒,建議一周運動3次,每次20~30分鐘,以溫和、伸展性運動較佳,包括瑜伽、太極拳、騎腳踏車等,避免劇烈或長時間運動,而有些患者在食用某些食物後,如小麥、味素、醃製品、代糖等,可能誘發或加重症狀,也最好避免。

(蘋果日報)
--
愛愛卡彈族 心理壓力佔8成 行為療法可改善

不僅當「快槍俠」令人沮喪,變身成「卡彈」一族更讓人困擾,台北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性功能障礙不僅限於早洩、陽痿等為人熟知的症狀,俗稱「卡彈」的延遲性射精,8成以上為因壓力、心理因素影響的年輕男性,這類患者多靠自慰可順利射精,但真要提槍上陣卻頻頻卡彈,難以順利行房,成臨床上不孕的原因之一,目前用藥效果不彰,醫師多會運用行為療法協助改善。

早洩男想再久一點,但卡彈族只盼能早點出來,陳煜醫師表示,延遲性射精和無法射精均屬男性性功能障礙,即性交30分鐘以上還「無法發射」的男性,臨床更曾見有患者長達2~3小時,讓男女雙方虛累累外,還可能造成女方疼痛不適,進而影響男女性生活的協調,甚至造成感情出現裂痕,建議有類似症狀的男性朋友,應儘早就醫檢查,尋求正確管道協助治療與改善。

【先了解】心理壓力居多
引起卡彈原因略分3點,其一,因藥物影響,如部分精神科或攝護腺用藥;其二,糖尿病患者,射精神經遭破壞而延遲射精;其三,心因性引起,至少佔8成,雖自慰可順利射精,但提槍上陣卻難發射。

難射恐致不孕
常有早洩男會羨慕卡彈族,但對有懷孕需求的夫妻而言,難以順利完成行房成臨床上不孕原因之一,陳煜醫師提醒,過與不及都不恰當,建議相關困擾男性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恐讓狀況更糟。

【這樣做】就醫判別病因
不管是早洩、陽痿、延遲性射精等性功能障礙,男性朋友當發現問題時,最忌自行濫用偏方,以免加重症狀,宜儘快就醫檢查,以延遲性射精為例,若是藥物或疾病引起,可向醫師諮詢其它治療模式。

女上男下助性
心理因素引起的卡彈症狀,目前用藥效果不彰,門診醫師多運用行為療法,輔助患者易「清槍」,如建議改採女上男下的性愛姿勢,透過女性上下或前後動作,加強刺激陰莖興奮點,有助男性射精。

找尋紓壓管道
面對心理壓力如關係緊繃、憂鬱,產生延遲性射精困擾的男性,建議尋找壓力來源,並尋求正確管道紓壓,別忘多跟另一半溝通,有助改善卡彈困擾,千萬別埋頭苦幹,反造成另一半的怨懟。

【醫師說】
追求男女性生活協調,應多加溝通,在不傷害彼此身體前提下,可考慮使用情趣用品輔助、增添情趣,有助兩性關係升溫。

【報你知】
性交時間是從陰莖插入陰道開始,陳煜醫師指出,一般認為,在3分鐘以內算早洩,若超過30分鐘以上,甚至長達1、2小時,則有可能為延遲性射精,但並非看單次計算,而是要比較一段時間下來的表現。

(蘋果日報)
--
刮腋毛止狐臭 效果有限

有民眾到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詢問,有狐臭問題該如何改善。醫師指出,狐臭可透過擦止汗劑、注射肉毒桿菌,或甚至動手術刮除頂漿腺來改善;部分民眾認為刮掉腋毛可消除狐臭,主要是腋毛易孳生細菌,但其實改善狐臭效果有限。

可擦止汗劑改善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徐嘉琪說,狐臭主要是汗腺與頂漿腺的分泌物,經細菌分解後發出味道,建議每天洗完澡將身體擦乾後,塗抹止汗劑,止汗劑中的鋁鹽可堵住汗腺出口,身體暫時不會出汗,除能改善流汗問題,也能有效改善味道。
徐嘉琪表示,也可注射肉毒桿菌,讓影響汗腺與頂漿腺分泌的肌肉麻痺,減少分泌,不過肉毒桿菌的效果僅約維持四到六個月,之後要再注射。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副主任許修誠指出,肉毒桿菌施打一次約兩萬五千到四萬元,價格昂貴,且每隔六個月左右就要施打;另可就醫評估是否手術刮除頂漿腺,但風險是血腫或傷口感染,刮除手術也沒有健保給付。此外,有些人以為腋毛易孳生細菌,所以刮掉腋毛可消除狐臭,但改善效果有限。

(蘋果日報)
--
洪案輕判惹議 陪審團制呼聲起

讓人民參審 遏止恐龍判決

洪仲丘案十八名被告獲輕判,引發議論,律師鄭文龍昨天呼籲,台灣應實施「陪審團」制度,由人民保護人民,不再讓法官主導判決;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發起人之一柳林瑋醫生,也在臉書上呼籲推動「國民參審制度」,希望國民力量能進入司法體系。

曾出版「陪審團」一書的鄭文龍認為,陪審團制度讓法官、代表人民的陪審團各自獨立,當政者無法把黑手伸進去,法院才不會被擺布。鄭表示,從洪案判決可知,法院判決與社會脫節,如果只推「人民參審制」,法官仍可主導判決,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他認為,目前有英美在內的五十二個先進國家採用陪審團制,並採用「一致決」方式,避免陪審員「相對多數」打壓「少數聲音」,也可以遏止恐龍法官、貪污法官或政治鬥爭。

柳林瑋醫師則在臉書上發表「我們還能為仲丘做些什麼?」文章,提到洪案判決與人民的「法感情」有極大差距,大家爭論檢察官切割起訴、法官心證等問題並計畫上街頭時,他希望提出更高層次的制度改革,也就是「國民參與審判制度」來解決問題。

柳林瑋指出,台灣的司法權只要打著「司法獨立」大旗,就無從監督,但美國「陪審團」或德、日「參審」制度,都是解決「恐龍判決」方式,他認為由多位國民代表與法官們共同參與審判過程,人民意見的多元價值,在最後投票過程中,可避免極端的心證產生,重大案件的壓力也不會全落在法官身上。

觀審制「只讓你看、不讓你判」

柳表示,近年國民參審的民意高漲,司法院為避免國民參審撼動其威權體系,加速推動「觀審制」,也就是「只讓你看、不讓你判」,這和當年為了阻擋公投的主流民意,趕緊修出一部「主權不能投」、「國號不能投」且門檻超高的鳥籠公投法如出一轍。他期望人民團結促進司法改革,讓仲丘留下的歷史定位是:「一人的犧牲,換得軍法、司法的重大革新。」

仲丘之死 洪母︰542旅軍官應負責

洪仲丘案十八名被告全被輕判,讓家屬難以接受,洪母胡素真九日表示,法官採納法醫石台平的解釋,導向是仲丘個人體質關係,但仲丘的身體檢查報告,五四二旅一開始就知道,五四二旅有蓋章的人應該負責。

胡素真指出,桃檢從軍檢接手此案,但很多證據都拿不到,受到很大阻礙,家屬已經有心理準備判決結果會不如預期,但沒想到落差這麼大,當下聽到都傻住了,心都空了,連判決罪名跟預期都不同。人死在軍中是事實,「致死」沒冠在罪名上,實在很怪。

已知BMI值33 仍硬送禁閉室

針對法醫說詞,胡素真說,石台平去法庭解釋時她有在場,他導向仲丘個人體質關係,當天接受操練的只有仲丘出事,代表仲丘體質跟其他人不一樣。

胡素真強調,五四二旅的軍官知道仲丘BMI值三十三,仍硬要送禁閉室,他們就該負責,但因為石台平在法院解釋是個人體質關係,法官就依照他的解釋去判,認定仲丘出事死亡是因他個人體質,跟戒護士不當操練是沒關聯的。

胡素真指出,解剖完後石台平有向家屬解釋,五四二旅若不要硬送,仲丘就不會出事。

周黃恩琦家屬 挺洪家討公道

此外,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士官專科班學生周黃恩琦,前年七月在台南官田新兵訓練中心被操死,當時的授課教官謝峰裕一審被軍事法庭依過失致死罪判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二年,二審移交台南高等法院日前卻改判無罪,令周黃恩琦的家屬無法接受,周黃恩琦的父親周黃元本表示,這次洪案被輕判,對於洪家的心情他感同身受,將會力挺洪家討公道。

(自由時報)
--
洪母:桃院太保守 才是輕判關鍵

洪案輕判,法醫高大成直指是因法醫石台平翻案,將死因「他為」改為「意外」,洪仲丘母親胡素真昨表示,石台平曾試圖將仲丘致死的因果導回542旅的長官,但法官判決時,只將重點放在「仲丘的體質因素」,桃院審理態度太過保守,是輕判關鍵。

問及,外界直指法醫石台平的「他為」解剖報告影響宣判,她說,石台平未曾說過死因「意外」,他雖認為洪仲丘的死因為「個人體質因素」,但石台平也指出洪仲丘的BMI值為33,本就不該送禁閉,但542旅長官在一路都清楚法條也明白仲丘的身體狀況下,還硬將他送禁閉,導致他死在軍中,石法醫認為542旅的長官必須要負責任。

胡素真表示,桃院在審理時,法官雖是照著石法醫的解釋來判決,但卻只將重點放在「仲丘體質因素」,而542旅長官對仲丘的體檢報告不合格置之不理,這一點法官卻一直「沒有看到」,而桃檢僅執著軍檢的起訴內容,才會造成判決落差大!

胡素真說,石台平的回答的確造成洪案判決的難度,但輕判的一大原因是桃檢偵辦時,只守住軍方的起訴書,未積極偵辦。

洪案一審宣判後,洪媽媽當庭淚下痛哭失聲,昨早她的心情已恢復平靜。她說,早預期判決結果不會太好,但沒想到落差這麼大,就連判決的罪名都不能接受,人死在軍中是事實,但罪名卻將「致死」拿掉,太不合理!

(中國時報)
--
洪仲丘母:輕判離譜 法醫證詞是關鍵

洪案「輕判」,洪仲丘的母親胡素真說「我們真的無言」,早料到不會給「很好的交代」,經過2天的沉澱,「還是覺得離譜」。洪母認為,法醫石台平的證詞指洪仲丘死亡是個人體質引起,是輕判的關鍵。

經過2天整理情緒,洪母說還是覺得整個判決離譜。她說,桃檢接手但從軍方「根本什麼東西都拿不到」。只覺得檢方就是想要把軍方起訴的這一塊鞏固好就好了,沒有進一步再去多找證據。

她說,倒是法官非常認真,「其實早就感覺會有這種判決了!」但沒想到「判下來會是這個樣子」,當場他們全傻住,很無言。

她說,到現在還是沒辦法接受輕判的結果,石台平曾向家屬解釋死亡證書說洪仲丘的死是「他為」、就是「他殺」,可導向542旅的長官明知法條卻違法,應承擔責任。

洪母說,石台平作證時她在場,聽到石法醫的結論導向因洪仲丘個人體質關係才會導致死亡,她認為法醫的供詞可能是這次會輕判的最關鍵原因之一。

洪母認為,石台平是「為了要救269旅義務役的年輕人」才這麼說的,這點她也認同。「看到這些跟仲丘一樣的年輕人」,她「看了也心酸」,並希望不要被判重罪。

「但人死是事實」,洪母說,洪仲丘的BMI值33,不能送硬要送,造成洪仲丘喪命,現在判決書「把所有致死的罪名都拿掉」,合理嗎?

洪母說,原本家人預期在一審判決後「全家回歸正常生活」,所以5天前已收拾洪仲丘的房間,整理衣物,也希望洪姐洪慈庸開始找工作,沒想到結果「令我們無言」。

(聯合報)
--
福島核災快3年 東京反核遊行

不要核電要未來 祖孫上街頭

日本福島核災屆滿三週年前夕,三萬兩千多名民眾手持「不要核電」、「保護孩子的未來」等標語,走上東京街頭。來自福島川內村的六十三歲婦人,帶著五歲孫女一起遊行;她表示,核災已發生三年,但感覺愈來愈糟。

事實上,福島核一廠所在地雙葉町居民,至今仍回不了家。當時帶領大家避難疏散的前雙葉町町長井戶川克隆表示,歐洲評估日本即時輻射劑量的網站顯示,福島地區最高輻射量目前仍達每平方公尺四萬貝克,比車諾比核災還高。雙葉町三千多人口仍舊四散日本各地,六十%的人自願受曝、搬回福島縣其他地區,但雙葉町是「回不去了!」

福島雙葉町居民嘆「回不去了」

他說,被迫離開家園,最困擾的是小孩與老人,因為小孩要重新適應環境,就讀新的學校,可能被其他同學訕笑;老人則要面臨可能得客死異鄉的煎熬。

災民回憶 逃災和演習完全不同

回憶起三年前逃災歷程,井戶川說:「演習和真實逃難完全不同!」雙葉町有兩條逃生路線,當下他只能自行判斷選一線走;距離雙葉町五十公里的川俣町,平常開車僅需一個小時,結果塞了八小時。逃難時一片混亂,失去所有的通訊,親友間無法聯繫,也不知道福島電廠的最新狀況。

三年前的三月二十日,雙葉町居民撤離到兩百五十公里外的琦玉縣;一年後,政府宣布可以暫時回故鄉雙葉町探望,但必須穿防護衣、戴手套與帽子全副武裝,有人忍不住在親人的墳墓前哭泣。

原能會核能技術處處長徐明德說,已責成台電公司,在核電廠緊急應變區八公里範圍內加裝預警廣播系統;原本的村里廣播民政系統為後備;新增民防管制指揮所的防空警報系統,做為第三層管道,預計本月完成。

對於外界質疑我國首都圈六百五十萬人口無法疏散,徐明德說,現階段我國核電廠補強措施,並不需做六百五十萬人口的疏散計畫。他有信心,就算比福島核災還高的十五公尺海嘯來臨,也不會發生核災,我國需疏散六百萬人口的機率「非常低,除非被敵國惡意炸原子彈!」

海嘯比福島核災高 原能會︰安啦

但井戶川拿出一本六十頁的「雙葉町防災計畫」表示,福島核災前,日本政府及東電也是一再保證核電廠不會發生事故,而「這薄薄的一本計畫書,只是當天來回的計畫!」任何政府都無法預測真正逃難的情況。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0/images/bigPic/600_116.jpg

核四地質報告 學者︰不夠周延

根據經濟部的「核四計畫之地質與海域調查進度」報告,核四廠址內及鄰近陸域地區未發現近期有活動證據的斷層;分析核四廠汽機廠房附近的斷層構造,就算發生地震,也不會對核四造成影響。學者認為,經濟部調查的時間短、次數也少,應投入更長期的調查,再下結論。

完成安全評估 送原委會審查

經濟部長張家祝今將赴立院備詢,報告核四進度。根據已送立法院的這份報告,中央地質調查所已邀請地質、地震及防災等專家組成「核四地質調查檢核評議小組」,並完成核四地質調查安全評估報告,已送原委會審查。

報告內容指出,核四廠址內及鄰近陸域地區,並未發現近期有活動證據的斷層。海底火山部分,以最近研究報告,龜山島噴氣、噴水蒸氣等現象逐漸減緩,就算沖繩海槽南段出現多處海底噴泉現象,但深度達海平面下約一千四百公尺,對核四廠不會造成影響。

報告也指出,核四廠汽機廠房附近發現存在一斷層構造,經採樣後,也不屬於核能法規定義的能動斷層(三萬五千年來曾活動一次,或五十萬年曾活動兩次以上)。經「強地動分析」,就算在核四廠址發生地震,強度也遠小於核四廠的耐震設計。

學者︰應長時間詳盡調查

台大地質系教授楊燦堯表示,一長條的沖繩海槽最淺、露出的地方就在龜山島,期間分布的海底火山還很活躍,但因在海平面一千五百公尺以下,受到海水巨大壓力蓋住,一般噴發的影響沒那麼大。但他也提醒說,海底火山位在海底,監測不易,經濟部應有更長時間的詳盡調查。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董建宏表示,三一一大地震前,日本的地震防護是全世界公認最佳的,但事實證明大自然的力量超乎人類掌控。如果技術官僚還繼續認為,可以用科學方法戰勝大自然,已經是很不科學的做法。

(自由時報)
--
日本核災三周年 台灣媒體首家直擊福島一廠

採訪車在顛簸泥濘的路上掙扎往前,兩旁盡是傾倒的廠房與玻璃窗碎裂的辦公樓。除了車內的我們,見不到人;不遠處是太平洋,海天皆是灰濛一片。

輻射偵測器不斷「嗶嗶嗶嗶嗶」

「嗶嗶嗶嗶嗶…」到了這裡,我自己帶的輻射偵測器不斷發出急促的聲音。

「天呀!五百微西弗。」這個數值真讓我害怕了;一般環境的輻射量是每小時零點二微西弗,我所處的環境超出二千五百倍;東京電力公司公布過的輻射量更高,達每小時四千微西弗,高過二萬倍。

我們無法也不願久留,車內陪同的東電工作人員緊張地命令司機加速駛離。

不是電影中的末日場景,這裡是三年前震驚全球的福島核災風暴中心: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

地震、海嘯、氫爆後的殘破廠房

日本福島核災三周年前夕,聯合報成為台灣首家進入福島一廠採訪的媒體。記者在現場目擊受地震海嘯與氫爆夾擊的殘破廠房,超過正常值二萬倍的高輻射與持續累積的輻射水,反映日本要脫離核災的陰影,仍有艱苦漫長的路要走。

三年前的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外海發生芮氏規模九的強烈地震,引發十三公尺的海嘯襲擊福島一廠;之後數天內,福島一廠陸續出現氫爆與輻射外洩,成為車諾比事故後,全球最嚴重的核災。

去年迄今,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兩度赴日本福島核災管制區調查採訪長達一個月,並踏入核災風暴源頭福島一廠,直擊在輻射威脅下,福島一廠復原速度緩慢,輻射汙水仍處失控邊緣。

司機加速通過二、三號反應爐

空氣中看不見的輻射令福島一廠內氣氛緊繃。記者搭的採訪車行經二號反應爐與三號反應爐時,陪同的東電人員口氣急促的要求司機加速,「因為該處輻射量是全廠最高」。

東電事前已警告,記者攜帶的攝影器材,可能因輻射汙染而無法帶離廠區,東電員工配備的輻射偵測器等設備,亦是用層層塑膠袋包裹,透露出對輻射的戒慎恐懼,也顯示福島一廠仍未脫離輻射威脅。

福島核災讓日本進入代價高昂的零核電,日本政府近期積極推動核電廠重新啟動,但阻礙之一在於日本能否確實控制福島核災。

核災後遺症未解,日本逾六成民眾反對核電廠重啟。日本綠色和平核能部門主任鈴木一惠說:「日本政府粉飾福島一廠的真實情況,為推動核電廠重啟鋪路。」日本國內正對是否繼續使用核電,激烈爭辯。

福島一廠輻射水 每周填滿一泳池

福島一廠廠長小野明說:「控制輻射汙水,是福島一廠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

儲水…儲存槽不夠用

從Google的衛星地圖上看,福島一廠照片中除了氫爆的廠房清晰可辨外,另一個醒目的影像是廠區內遍布密密麻麻的灰色儲存槽。福島一廠副廠長菅沼希一說,這些儲存槽可容納四十一萬噸的輻射水。

四十一萬噸的儲存量,一年內就將面臨不敷使用;因為福島一廠每天新增四百噸輻射水,廠內已累積卅五萬噸的輻射水,僅剩六萬噸的儲存空間。

堵水…人造凍土築牆

東京電力正在福島一廠進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人造凍土計畫,要把福島一廠周圍的土壤冰到結凍,打造一堵堅硬的地下城牆,避免地下水持續流進廠區變成輻射水。

福島一廠背山面海,福島核災後,源源不絕的地下水流過福島一廠下方變成輻射水,即便東電開發出可以過濾核廢水的濾水設備,但還是趕不上輻射水的增加速度。

菅沼希一指出,東電已著手設置人工凍土壁,這項設備預計在明年初啟用,希望把地下水擋在廠外,解決輻射水的問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為東京爭取奧運主辦權時說,「福島一廠的輻射汙水已受控制」。但這個言論不僅其他國家存疑,日本國內也有不小的懷疑聲浪。

漏水…上月百噸外洩

日本國會議員山本太郎說,對東電徹底解決福島一廠輻射汙水一事沒有信心。日本綠色和平核能部門主任鈴木一惠批評,民眾對東電已無信任感。

來自國內外的質疑不斷,是因為從福島核災後,福島一廠屢屢傳出核廢水外洩。上個月,東電再度坦承多達一百噸的輻射水外洩。

小野明雖對人造凍土法的效果有信心,但也保守地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東電必須小心翼翼進行。

菅沼希一說,東電已計畫在福島一廠內另行興建八十萬噸的輻射水儲存設施。這項計畫是目前福島一廠輻射水儲存容量的一倍,顯示東電正為人造凍土技術可能失敗,預留後路。

直擊!傳說中的「福島50壯士」

走進福島一廠管制核心緊急對策本部室所處的「免震重要棟」,走道旁用簡易的屏風隔開;屏風後凌亂的躺著許多剛從廠區工作結束的東京電力正職或約聘員工,他們正是傳說中的「福島五十壯士」。

三年前福島核災爆發後,曾有媒體報導有五十位福島勇士留下來搶救反應爐,被外界冠以「福島五十壯士」,甚至有媒體稱這些人中有黑道與流浪漢。

福島一廠副廠長菅沼希一澄清,福島核災後,東電並沒有找黑道或流浪漢來搶救電廠,「福島五十壯士」也不只五十人;當時至少有近百位員工留守管制中心搶救核災,災後最多曾有多達七百五十人擠在免震重要棟內工作。

福島一廠控制中樞位在高度抗震的免震重要棟內,這棟建築除抗震外,也能抗輻射,但在福島核災時,因氫爆造成免震棟大門損壞,免震棟內的工作人員因此遭輻射汙染,當時醫生緊急要求免震棟內的員工服用碘片。

日本政府與東電迄今仍強調,福島核災的輻射汙染並沒有直接造成東電員工或附近居民死亡;但當年處理福島核災的福島一廠的廠長吉田昌郎去年因食道癌死亡,不少媒體質疑東電隱瞞了核災輻射汙染的真實影響。

東電指出,吉田昌郎在福島核災時約承受七十毫西弗的輻射劑量,雖然高於一年不超過五十毫西弗的安全規定,但核災與吉田昌郎得癌症並沒有因果關係。

目前每天在福島一廠進出工作人員約三千名,其中東電直屬和約聘員工各半。菅沼希一說,依規定,在福島一廠的工作人員一年吸收輻射量不能超過五十毫西弗,五年內累積不得超過一百毫西弗。

上述三千名工作人員正日夜搶救福島一廠,希望能讓福島一廠早日脫離核災風暴。這些真實的「福島五十壯士」每天承受高風險與高壓力,東電每半年要為這些工作人員抽血檢驗,每年要做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

「高」招! 核電廠競築海嘯長城

古諺云「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福島核災時六部機組的命運,差可比擬。

福島一廠共有六部反應爐,一至四號機在海拔較低的廠區基地南側,五、六號機則在海拔較高的北側,兩處反應爐的海拔高度相差三公尺,這三公尺決定了前者無力對抗海嘯而爆發核災,後者則安然度過。

福島一廠興建時,專家預測海嘯最高是六點一公尺,福島一廠依此假設興建,但三一一地震時遇到十三公尺高的海嘯,廠區嚴重泡水受損,最終導致福島核災。

福島一廠五、六號機海拔十三公尺,比一到四號機的海拔十公尺高了三公尺,加上五、六號機配備的氣冷式柴油發電機位於更高海拔處,讓五、六號機同遭海嘯襲擊時,受損程度遠輕於一至四號機。

不過,日本政府與東電仍決定,功能正常的五、六號機提前廢爐除役,加上在核災中已嚴重受損的一至四號機也廢爐,福島一廠已確定整廠除役。

三一一大地震凸顯了日本評估核電廠潛在風險的盲點,除了福島一廠錯估最大海嘯高度外,日本核電廠普遍未設想到,地震可能造成廠區基地大規模的沉陷。

距離三一一大地震震央最近的女川核電廠,在地震時整個廠區下沉高達一公尺,福島二廠也出現七十公分的廠區沉陷。女川核電廠與福島二廠都挺過了地震與核災的雙重考驗。

女川核電廠副廠長加藤功坦言,在女川核電廠建廠前的評估中,並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那麼大規模的沉陷,所幸三一一大地震時女川核電廠整個廠區同時下沉,讓地層下陷的破壞力減輕大半。

為了預防更大海嘯侵襲,日本各核電廠都在進行防海嘯牆加高工程,像是女川核電廠原海嘯牆高度是海拔十二公尺,現在進一步要提高至廿九公尺,完工後將成為壯觀的防海嘯長城。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55/1055/1153.jpg?rand=1394375491412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55/1055/1100.gif

核廠中樞「免震棟」 台電取經福島新建

我國核一廠反應爐與發生核災的福島一廠採相同設計,引發環團擔憂核一廠安全堪慮;原能會與台電過去半年四度赴福島一廠考察,即希望福島核災的慘痛教訓,不會在台灣重演。

二○一一年福島核災爆發後,由於福島一廠廠區嚴重受創,直到去年下半年,東京電力才有限度的對外開放福島一廠,供官方與核能同業參觀。

原能會主委蔡春鴻去年率團進入福島一廠,是我官方代表首度近距離觀察核災後的福島一廠。

蔡春鴻指出,海嘯造成福島一廠緊急電源喪失且無法即時恢復,是福島事故惡化的主因,原能會因此將抗海嘯與地震列為強化我國核電廠安全優先項目。

免震棟 可抗震屏蔽輻射

在原能會要求下,台電在福島核災後決定興建免震重要棟與防海嘯牆,並強化管線抗震能力,但這些補強措施要到二○一八年才能全數完工。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批評,即便假設補強工程確實有效,在二○一八年前,現有核電廠持續運轉仍是在「玩命」。

從福島經驗來看,台灣現有核電廠缺少的免震重要棟與防海嘯牆,在福島核災中都扮演關鍵角色。

福島一廠廠長小野明指出,具抗震與輻射屏蔽雙重功能的免震重要棟,是核電廠管制中樞,等同核電廠心臟;一廠的免震重要棟在核災爆發前才落成啟用,讓管制人員躲過第一波強震的傷害。

距三一一震央最近的女川核電廠,新、舊管制大樓均在地震前完成抗震工程,女川核電廠副廠長加藤功驕傲地說:「(三一一)地震時這兩棟大樓連一片玻璃都沒破」;女川核電廠防海嘯牆,在三一一時也抵擋了大半海嘯侵襲。

蔡春鴻說,福島核災凸顯免震重要棟必要性,原能會去年到福島一廠考察,特別注意一廠免震重要棟的運作情況。

蔡春鴻說,福島一廠免震重要棟的開口面向反應爐廠房,核災時免震重要棟大門因氫爆震波受損無法關上,導致工作人員受到輻射汙染;原能會要求台電興建免震重要棟時,須注意開口方向。

台電日前也派核一廠廠長吳才基赴福島一廠訪查。台電指出,福島一廠免震重要棟內平時準備供三百人使用三天的食物與飲水;但核災時一度擠進近八百人,當時每人被迫每天只能吃一餐,這對台電規畫免震重要棟提供寶貴經驗。 福島一廠在三一一地震時,因聯外道路中斷成孤島,影響搶救黃金時效,東電坦言福島一廠沒有直升機起降場,是設計缺陷。台電指出,評估核一廠新建直升機起降場,即是借鏡福島一廠。

側記 塑膠袋防護 輻汙陰影下挺進福島採訪

出發去日本福島一廠採訪前,向一位派駐北京的日本同業請益,對方提醒我注意輻射的問題,不能盡信東京電力提供的數據。

他說:「北京空氣汙染人人可見,大家警覺心很高,福島的輻射汙染卻是肉眼難見,一般人很難看清全豹。」

福島核災發生滿三年,要了解福島一廠的實際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到現場。東電過去從未開放境外單一媒體進入福島一廠,我半年前第一次向東電提出採訪申請時,如預期遭對方拒絕。

之後展開長達數月的交涉;去年十二月第一次赴福島,雖仍被拒於電廠外,但東電高層也了解台灣對福島一廠現狀的關切,經評估後,終於同意讓我在今年二月進入福島一廠採訪。

取得進入福島一廠採訪門票,是另一波複雜準備工作的開始。從採訪路線選擇,一直到攝影器材規格與腳套尺寸,日方鉅細靡遺,要求我提供各項資訊;日方也提醒,若攝影器材在福島一廠內遭輻射汙染,屆時將沒收我的器材,連記憶卡都不能帶走。

出發前我把兩台相機用塑膠袋層層包裹,希望避免相機遭汙染,入境日本時被海關詢問為何要把相機包得像粽子?在我解釋要去福島一廠採訪後,海關還提醒我要小心。

進入福島一廠後,我發現日本工作人員也擔心輻射汙染問題,採訪車輛內的地板、座椅全部都用透明塑膠布覆蓋,東電陪同人員攜帶的輻射偵測器、大聲公等配備,同樣用塑膠袋包裹。

來福島一廠前,家人擔心輻射問題,為了讓他們放心,我解釋進入福島一廠遭受的輻射劑量大概就是照一片胸部X光。但我沒講的是,福島一廠內最高輻射劑量是正常環境的二萬倍。

總計此次在日本福島一廠與核災管制區採訪期間,我的身體約承受200微西弗的伽馬劑量,仍在安全範圍內。

離開福島一廠前,除接受全身詳細的輻射偵測外,隨身攜帶的器材也要經過仔細掃描,確定沒有輻射汙染後才能離開。

幸運的是,我攜帶的兩台照相機都通過檢測,順利將福島一廠的最新畫面帶回台灣。

東京大遊行 反核電重啟

日本三一一強震伴隨福島核災事故將滿三年,東京反核團體每周五集會,九日的遊行是三團體結合的「擴大版」。來自茨城的主婦佐藤對本報記者說,她不相信政府說以安全為前提才讓核電廠再運轉,「以前政府也告訴我們,福島核電廠絕對安全啊。」

日比谷公園戶外音樂堂舉行遊行前的集會,出席的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說,現在最苦惱的福島災民不一定有辦法為自己發聲,所以「福島、關東、東北地區的人們,一定要手牽手、心連心,讓聲音傳出去,否則反核運動不會成功。」主辦單位宣布有一萬兩千人遊行,另有民眾包圍國會、東電公司及向首相官邸呼口號抗議。

佐野一家三口,三年來參加數次示威,佐野媽媽說,「安倍政府不去面對現實,那就是福島核災根本沒有控制住。」佐野爸爸表示,以前他對核電問題漠不關心,三一一後全家人一致反核,但「日本媒體對反核運動報導愈來愈少,畢竟一些財團、電力公司是他們的金主呀。」

本月初日媒做民調,有七成七的福島居民覺得「日本人對核災的關心程度降低了」。本報記者現場觀察,平面媒體多是地方報記者,還有零星的外國電視台攝影。

這場遊行的訴求便是「勿忘福島,不容核電廠重新啟動」,福島仍有十四萬人過著逃難生活。安倍政府明確要推動核電,但強調核電廠必須通過最高安全標準審核,才會再運轉。主婦佐藤難忘強震後停水斷電的日子,茨城境內也有核電廠,她說,核廢料無處可去,反對核電廠再啟動。

參與活動的日本人聽說台灣八日剛辦過反核大遊行,都很興奮,得知台北市遊行有兩萬兩千人,非常驚訝。

日本觀察 三年了,福島可好?

日本福島核災三年了,台灣人心中的福島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氫爆衝破福島一廠的駭人畫面。包括我在內的台灣民眾會想知道,「三年了,福島可好?」

七個月前我們確定要前往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與核災管制區採訪時,同事、家人都有反對的聲音,尤其當時又發生福島一廠輻射汙水問題,達到一個新高峰,寫信給日本的同業詢問前往福島採訪事宜,對方回信問:「你真的打算現在來?」

聯合報採訪團隊還是如期出發,在日本採訪長達一個月,成為第一家踏進福島一廠的台灣媒體,採訪團隊也深入目前仍是管制區的雙葉町等核災重災區,跟著災民回到此生可能無法重返的家園,體會核災在日本刻畫的傷口。

在雙葉町採訪時,我跟同事依官方的要求穿著全套防護裝進入管制區,但在管制區內卻見到雙葉町的公務員,不但沒穿防護裝、甚至連口罩都不戴,就在管制區內趴趴走,我心中疑惑:「真的不要緊嗎?」

在福島醫科大學採訪時,好幾個醫學博士對我的疑問,都有相同的回覆:「現在多數管制區的輻射量是安全的。」

但是有疑慮的顯然不只我,結束福島醫科大學採訪後,搭上一輛計程車,司機 已當阿公的年紀,運將菊田滿之告訴我,雖然他相信輻射應該已經沒太大影響,但想到下班回家後,要抱孫子、與孫子玩,他就拒絕出車到福島一廠附近。

即便我相信此次赴福島採訪是安全的,但想到回台灣後要抱抱一個月沒見的五歲女兒,離開日本前,還是把穿進福島一廠的外衣丟棄,沒帶回台灣,心境一如福島的這位計程車司機菊田滿之。

從福島回來台灣,朋友開玩笑地問我:「晚上關燈時,身上會不會發亮?」在日本福島一廠與福島災區採訪時,我共吸收約二百微西弗的輻射量,這約是國際認定一個人一年可承受一毫西弗輻射量的五分之一,我的身體晚上當然不會發光。

包括日本司機、日本醫學博士、我、我的朋友,對於福島核災都有不同的想像。

三年了,福島可好?這個問題跟肉眼看不到的輻射對福島的影響一樣,很難描述與回答。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遇到許多態度極端的福島居民,有迫不及待想要告別組合屋,回到災區的居酒屋老闆娘;也碰一個三代同堂家庭,決定舉家遷移,連祖墳也一起帶往千里之外,重新建立新家園。

三年了!福島居民在核災的陰影中,還在做選擇,留下、遷徙或觀望。

在日本,從官方到民間,也正在醞釀核能的新抉擇:要不要重啟核電廠,結束福島核災後的第二度全國零核電?贊成與反對兩方,都認為自身的主張,對日本最好。

福島好不好?還需要時間檢驗,但包括福島災民內的日本人,正在能源十字路口上仔細思量、猶疑,試圖為自己、為下一代做出抉擇。

那台灣的選擇呢?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2/1042/1083.jpg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2/1042/1171.gif

德國觀察 廢核,德國憑什麼?

廢核,從來不是一場政治嘉年華會,絕對不是趕流行,更不是把核電拉下馬後,就拍拍屁股沒事了。理性、重思辯的德國人十分清楚,能源轉向是要付代價的,德國人民選擇忍受高電價,並願意花費一兆歐元、約占德國三分之一的GDP,以長達40年時間來完成,並得力行節能。

台灣人對德國推動能源轉向的印象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到處見得到風車和太陽能發電,可以自己選擇電力公司及發電能源,甚至在家裡發電、賣電…這些美麗又進步的思維,一直為台灣人所欽羨。

在長達20多天採訪旅程中,聯合報採訪團隊拜訪反核家庭密特勒和爾徹家,在他們家,反核不是口號,而是生活方式,身體力行節能,寧願享受少一點。

飄著雪的冬天,我們拜訪馬塞海姆小鎮,聆聽布朗鎮長細數小鎮如何一點一滴力行節能。儘管只有五千居民,布朗鎮長一點也小看自己,他說,「廢核,小鎮和老百姓也要自發性參與」。

即便抱怨高電價,德國民眾沒有激情謾罵,更沒有因此而拒絕負擔廢核代價之意。我們來到富裕繁榮的巴登符騰堡邦,讓人意外的是,這裡是「務實的綠黨」在執政,他們沒有關閉火力電廠,甚至還興建火力電廠、天然氣電廠,從法國買電,只為確保該邦的經濟發展及穩定供電。

德國人一向務實。廢核不是一時興起、不是莽撞,不是流行的口號,而是有計畫、按階段的落實,早在2000年之前,就開始推行再生能源,為廢核鋪路,並擅於利用位在歐洲中心的優勢,盡所有努力在經濟發展、電價上漲及穩定供電之間,保持動態平衡,德國人廢核,但是並不盲目。

即便能源轉向在執行上出現落差,包括電網建設不足、再生能源收補貼過高、民生電價高漲等問題,但從官方到民間,執政黨到在野黨,從不迴避艱難問題,更不會刻意遮掩某些事實;因官民有高度共識,能源轉向遭逢的各種艱難,必定會找到解決的方法,最終達到廢核目標。

我們看到德國人廢核的決心,從政府、家庭、企業,鄉鎮都全力以赴,全民都參與其中,共同承擔一分責任。

在結束採訪任務,搭上回台的飛機時,問號突然浮現眼前:台灣人是否具備了如德國人民堅強意志與決心?是否準備好要承擔代價?你、我是否願意奉獻一己之力於其中?廢核之後的「真實的台灣」,我們是否願意、並學習如何去承擔?

若對環境好 這電價不算高

寒冷又灰暗的空氣籠罩大地;去年大選期間各政黨政治人物熱烈談論著要抑制民生電價上漲,口沬橫飛的景象早已煙消雲散;就在冬天飄下第一場雪前,眾所周知,今年德國電價將繼續上漲。

德國民生電價是歐洲第二高,僅次丹麥,2013年每度電達新台幣11.5元,是台灣3.7倍,高電價在德國已成政治議題。因為政黨間無法達成共識,德國四大輸電網營運公司已宣布,今年電價帳單上再生能源附加費,每度將調升0.96歐分,對於一年使用3500度三口家之家來說,將增加34歐元,約新台幣1393元的電費。冬天的柏林威丁區、老舊公寓的霍爾徹家,客廳昏暗,只在角落工作桌開一盞小燈,透露出主人的節電習慣。霍爾徹家一家三口,住在86平方米公寓裡,全部採用綠電,一個月電費76歐元(約台幣3136元)。

在公家機構上班的男主人堤爾曼說,「我們用電非常少,都是買節能效率最高的家電,不用洗碗機、烘衣機,因為太耗電」;這家人也不買車,而是採用car-sharing(類似Youbike概念,租車並可在定點取車)。太太多琳娜在NGO上班,她教導3歲的艾利亞反核與節能的觀念,也鼓吹親友改選用綠電。

來到柏林的市區,密特勒家住公寓頂樓、凱瑟琳和先生丹尼爾擁有一對可愛兒女。他們對目前民生電價高漲有很多批評,認為是電力公司未將利潤回饋給消費者。然而密特勒家仍然堅定反核,夫妻倆都有節能意識:採節能家電;頂樓閣樓開天窗,減少用燈;客廳玻璃換厚硬的隔熱玻璃,以防熱能外洩。

凱瑟琳說,暖氣只有早上起床到八點才啟用,溫度設在19度C;直到小孩下午三、四點放學後才再開暖氣,「晚上睡覺不需要暖氣,因為都在溫暖被窩裡」她說。

綠電保證收購 全民承擔

即使生活中落實省電,電價仍是全民面對的事,德國聯邦經濟部不願具名官員表示,不用核電,以再生能源替代,電價一定會上漲,「未來德國電價不會便宜,只能穩定,少漲一點。」

「電價每年漲,每次漲完,很快宣告另一波漲價,」31歲的瓦勒莉(Valerie Modes)不禁抱怨,「電價漲,瓦斯、暖氣也跟著漲,接著又是火車,漲得比電價還多。」瓦勒莉在大學擔任助理工作,高漲電價對她已形成負擔,「我改用節能燈泡,白天也經常不在家,但每年還要補繳500多歐元電費。」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能源專家肯佛(Claudia Kemfert)分析,德國電價高漲,主因是發展再生能源,對綠電生產者提供20年固定價格的保證收購,這就像揹了一個包袱,在德國家庭電價帳單上,每度28.73歐分電價中,再生能源附加費為接近1/5的5.28歐分。

德國再生能源多在北部,有競爭力產業多在南部,必須興建超高壓電綱將北電南送,要廣建中高壓電網聯結,在北海發展離岸風力發展,也須興建海底電纜,將海上電力送往陸地上。根據德國經濟部估計,德國需要興建2800公里長的全新電網,升級現有2900公里電網,估計未來十年須投資1000億歐元。負責興建電網並確保能源供應的德國聯邦網路局長荷曼(Jochen Homann)不諱言指出,這些費用將轉嫁到電價帳單上。

德國已宣示2022年將全面廢核,德國聯邦經濟部在其新能源政策白皮書中明白表示:「能源轉向不是免費午餐」。除了部分反映在電價帳單上外,德國政府亦編列其他預算投入能源效率提升、家庭設備節能與更新、以及新能源開發等等。

儘管德國人民負擔高電價,依然堅持如期廢核。「2022年一定要廢核。」56歲裁縫師傅領班洛夫(Rolf Schlegel)堅決地說,「為了廢核而導致電價高漲,是可以接受的,就像吃東西一樣,吃什麼選什麼,選擇品質較好的,就比較貴。」他認為,「若是對環境好,以德國目前電價不算高。」

31歲的物理學博士馬漢寧(Markötter Henning)是個堅定反核者,他的收入稱得上不錯,他和妻子及剛出生女兒,一家三口住在56平方米閣樓,省吃儉用平均一個月電費是40歐元(約台幣1655元),「電費占生活費用比重很小,」馬漢寧說,「目前電價可以接受,其他項目漲得更厲害」。

2022廢核 政治民氣合一

德國社會反核意識其來有自,1986年車諾比核災事件幾乎是德國人心中共同的陰影。當時小學四年級的彼得(Peter Spengemann)印象很深刻,「不能出門,很怕淋到雨,不能喝牛奶,必須要拿去檢驗,十年內香茹都不能採…」。

聯邦網路局長荷曼表示,德國長期以來都有反核情結及運動,車諾比事件讓民眾感受到不安全,2011年311福島事件,讓德國人民馬上意識到:「不要核能!」反核情緒馬上被挑起,政治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要求。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發生後,原本要將核電廠延役的梅克爾政府,一夕轉向,宣布在2022年全面廢核。「這目標在政治上已然確定,老百姓也全然了解,一定會達成,」荷曼說。

去年八月大選前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協會發布一項民調顯示,仍有高達八成二德國民眾認同能源轉向。德國廢核,已沒有回頭路。荷曼說,「對德國來說,艱難的是,廢核已花掉大把銀子,如何有經濟、有效率方式達成,讓大家少付一點錢」。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3/1043/1102.gif

法國觀察 擁核,法國不怕嗎

夜幕中依舊熠熠生輝的巴黎鐵塔,是這趟法國處女行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美麗記憶。走了這一趟,才知道浪漫的馳名觀光花都,電力系統竟高達七成以上仰賴核能發電,這固然是根植於法國發展核武的歷史背景,但政府核安系統以開放的胸襟,容納更多不同專業與非電力專業的在地民眾,化身為核安的守護神,格外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國政府自1994年起,每年進行兩次針對2000人的問卷調查,題目是「選擇核能供給法國四分之三的電力是好還是壞?」,截至2012年,將近20年的歲月,支持的人數都占全國人口的一半。即使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核災,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情勢逆轉,但隔年支持者再度超越反對者,攀上近五成的人口支持。

實際走進法國人家,我們見識到法國人不如想像中的浪漫,談起能源安全,態度務實得很。有一戶人家說,儘管福島核災證明核能具有危險性,但光靠風力能產生足夠的替代電力嗎?他支持政府走上減核的道路,但必須務實想出可行的替代方案。另一戶受訪者是克羅埃西亞裔,因為親身經歷國家內戰的社會動盪,支持法國自產核能,免於仰賴能源進口,引發的國際政治衝突。

2006年,法國政府通過核能安全與透明化(TSN)法案,可謂核安保障往前跨進一大步,傳統由技術官僚掌握的能源政策及核能安全,正式邀請民間團體成為其中一員。

支持核能的原因各異,但目睹日本核安破功後,追求最高品質的核安文化,成為鞏固法國核電政策的最重要後盾。

出發前的預訪,得知法國有數十個地區核安資訊委員會,角色近似於台灣的民間團體,扮演核安的糾察隊,長時間持續糾舉核電廠營運商的違失。實際走訪後才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光有民間團體,不足以自行,還要賦予其長矛跟盾牌,才能與核工業營運方拚命周旋到底。

事實上,正是受惠於TSN,讓民間團體擁有充裕資金,能夠延攬第三方專家進行獨立研究,而且核電廠與核廢料暫貯與最終處置場的營運地方,都有開放民間團體抽檢、突襲,並限期回應民間疑慮的義務。

法國東北角的費森翰核電廠,即將因總統歐蘭德的減核承諾走向除役。我們來到距離費森翰核電廠僅30公里遠的小鎮,小鎮居民對我們說,每當聽到爆炸聲,就擔心是核電廠發生事故。

對核安欠缺信心,源自法國在車諾比核災中,未對民眾據實以告,也從那時起,風起雲湧的反核街頭運動,成為醞釀地區核安資訊委員會的契機。

法國如今走上更民主、更透明的核安文化,並非憑空而降,而是民間力量一路努力不懈爭取而來。

法國境內高達上百座的核能相關設施,核電廠密度冠居全球,核災風險絕不下於其他國家,反核有理,但在找到替代方案前,法國人的共識是確保核安,而且是讓民眾進場親自為核安把關。

此情此景,映照台灣的現況,電力公司、行政與監管部門都必須放下專業的傲慢,讓核安資訊完全透明,民間團體也應該在反核主張外,更能理性地面對核安議題。

核廢料 世代正義能否妥協

芬蘭紀錄片「核你到永遠」,片中不斷追問一個問題:要放長達十萬年的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其資訊如何確保代代相傳,不隨時間或社會動盪而佚失?法國為此發展出一套標準作法,包括資料備份,存放在國家檔案局,廣邀最終處置場的在地民眾和民間組織,成為監督的一分子,讓場址的記憶不只在官方紀錄中,也在每一位民眾心中,擴大影響面,以利記憶傳遞。

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對未來世代負責任的作法,關於世代正義,法國國家放射性管理局(ANDRA)也在全國辯論中,確立處置技術須確保「可逆性」(reversibility),「在指技術上讓掩埋的用過核燃料,能夠再取出,讓下一代有重新做決策的權利。」專責法國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的放管局烏祖尼安(Gérald Ouzounian)解釋,隨科技進步,貯放處置技術可能突破,後代應有權重新評估如何處置。法國目前共有三處最終處置場,其中,位於西北部的芒什(Manche)場已覆土,不再接收放射性廢棄物。經費來自向生產者收處理費、核能安全署分撥的研究稅及國家補貼。

「法國核能發電的比例非常高,遲早要面對核廢料處理的問題。」烏祖尼安說。前往位於巴黎東方約300公里的蘆伯(L’Aube)中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隱身在一大片森林裡。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迷路好幾次。占地30公頃的處置場,預計蓋滿150個地面型混凝土貯槽(disposal cell)。

「我挺核 但還是焦慮…」

「每個盛裝容器都有條碼,知道內容物有什麼、從哪裡來、未來會放在哪裡。」負責導覽的公關貝賽(Lauriane Becet)說。當經過分類處理後的放射性廢棄物,送進最終處置場後,場內工作人員放進混凝土貯槽前,都要先經儀器掃描編碼,以備未來追蹤。

蘆伯是法國第二座中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置據點,於1992年啟用,主要是接續芒什(Manche)場覆土後「燃煤會造成空氣汙染,就像中國霾害…這是我支持核能的原因之一。」任職金融業的法國人胡家衛(Gabriel Vukovic)說,「但我還是有些焦慮,未來核廢料要怎麼處理。」

終結核能聯盟(Sortir du nucléaire)公關蜜鐘(Charlotte Mijeon)說,「地質學家發現,用過核子燃料預定最終處置地默茲省比爾市(Bure)有地熱,依法不能當做掩埋場,「但負責處理的國家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局(ANDRA)堅稱沒有。」

2006年5月,由政府任命監管芒什(Manche)最終處置場的實驗室ACRO,調查發現鄰近農地的地下含水層,輻射量高達每公升9000貝克,是法定安全值的90倍。過去數十年來,法國重要產酒區和農、畜牧業,都曾對核電廠及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表達反對,憂心輻射汙染衝擊在地產業。

聖洛朗(Saint-Laurent-des Eaux)核電廠內有兩座石墨水冷堆核能機組,自1992年停止運轉,但預計要到2035年才會除役完畢。據悉,原因就是還沒找出石墨的處置方法。

有兩個孩子的胡家衛,是克羅埃西亞裔,小時候見證國家內戰,體悟能源自主的重要性,因此支持法國的核能政策。但聊到一半,胡家衛的視線飄向兩個年紀還小的稚兒,對核廢料如何處理,憂心忡忡。

核能如此發達的法國,對於核廢料,還是在尋找最終最委適的處置。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4/1044/1163.gif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4/1044/1122.gif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4/1044/1166.gif

美國觀察 百座核爐 美堅持核電

去年三月,台灣的反核聲浪震天價響,廢核遊行人潮空前。六月,我接到美國在台協會(AIT)電話:「你願意去美國採訪核電廠嗎?」當反核聲浪在世界各地蔓延時,美國國務院為了讓其他國家了解美國核電廠現況,決定首開先例,邀請6國媒體實地採訪,台灣只有1個名額。

雖然完全不懂核電和能源,想到是全台獨家採訪,我還是一口答應,八月出發。這12天的採訪歷程,成為我記者生涯中最難忘的經驗。

我不是跑核電的記者,出發前的專業知識是零,同行者來自印度、波蘭、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的核能記者,各個都是超過10年的跑線資歷,聊天話題都與核能有關。我是鴨子聽雷,努力從英語會話中辯識聽懂的單字,拼拼湊湊與人抬槓。

到了實地參訪核電廠那一天,國務院特別先安排空檔,帶大夥去買鞋,是那種超重的鋼頭厚底高統靴,坐了快三小時的車,我終於到北安娜(North Anna)核電廠。

如果你認為美國機場海關很嚴格,歡迎到美國核電廠體驗,保證會覺得美國海關平易近人。即使是國務院邀請的採訪團,也先在大門外的訪客中心登記並出示護照。波蘭籍的記者因忘記帶護照,即使國務院官員當場作保,仍不得其門而入,被迫在外等候。

背包、手機等物品不能帶,只能攜紙筆,搭乘電廠專車進入廠區,先到安檢中心受檢。鞋子、外套都要脫,連同紙筆,所有東西放進X光機受檢;人要通過方型電子門、X光掃瞄機以及保全人員搜身三道關卡後,才能領回隨身物品,獲得通行證。

接著大夥被帶去小房間「換裝」,戴上配有耳機和對講機的工安帽、大型護目鏡,穿上貼閃光條的安全背心,腳踩沉重鋼靴,終於完成進入核電廠的標準裝備。

全程有手持M4卡賓槍的全副武裝保安全程戒護;若我們稍微脫離動線,或伸手欲觸摸廠房設備,保安會立刻喝斥制止。

與北安娜核電廠相較,我們參訪的另一座伏鉤(Vogtle)核電廠因為還在施工,安檢就親切多了;施工中的核電廠兩座高聳入天的冷卻塔,好像電影「魔界」裡的雙塔,非常壯觀。

21世紀開始,化石燃料價格上漲,全球暖化效應浮現,美國政府用行動宣示力挺核電業的決心。2002年能源部宣布「核能2010」計畫,鼓勵電力公司興建核電廠。2005年國會通過「能源政策」法案,授權能源部對新建核電廠給予貸款、保險和其他租稅減免優惠。

福島核災 美不動搖立場

311事件沒有動搖美國發展核電的立場,歐巴馬總統在2012年提出國家能源戰略,定調要均衡發展包括核能在內的各種能源。

能源部也承諾會繼續與國會合作,確保美國持續使用核能,去年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團更提出建議,敦促政府要積極發展新一代核子反應器。

除了天災,美國核電廠也相當重視人禍,尤其911事件後,核電廠更被列入重大國家安全管制設施。運轉中的核電廠,安檢措施嚴格無比,美國核電廠聘請私人保全,每名保安人員都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很多是退伍軍人,荷槍實彈在各個出入口戒備,嚴格的管制措施,就是怕核電廠遭到恐怖分子滲透。

不過,大部分美國民眾對核電廠並不了解,被問到美國境內有幾座核反應爐,多數答案是「大概10幾座吧!」事實上,目前全美有100座核反應爐。美國反對核電的聲音始終不是多數,或許是因為有足夠的安全保證與溝通,讓居民不覺得威脅存在。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5/1045/1136.gif

英國觀察 以核減碳 英國走的路

從2013年底到2014年初,英國遭遇百年來罕見的狂風暴雨,有的村莊對外聯繫管道中斷超過1個月、數10萬家庭電力遲遲無法恢復,火車公司甚至建議民眾取消出遊計畫,許多鐵路都因天氣影響無法行駛。

英國政府單位中,能源與氣候變遷是同一個部會,能源政策的擬定過程中,全球暖化、英國的氣候型態,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核能與再生能源,都被認為是因應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重要電力來源。

相較於歐陸其他關於核電有激烈討論的國家,英國雖然是身為歐洲第一個核電運轉的國家,但是對核電的討論一點都不激情;主要政黨都認為核電有必要存在,民眾對電價的關心更甚於電力來源,即使日本福島事件後,有些國家決定廢核,英國民意對核電的支持度反而不降反升。

當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災越來越頻繁,氣候變遷引起的討論與注意越來越多,2014年初採訪期間,適逢英國因暴風雨帶來百年罕見災難,相當程度被認為是氣候變遷所造成;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不單寫入法規中白紙黑字得盡全力達成的數字,更是為了下一代、不得不的投資。

在低碳、能源自主、電價讓一般民眾負擔得起的目標下,依靠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將有計畫關閉,高度依賴進口的天然氣發電、不但價格會隨國際市場波動,同樣有汙染疑慮;再生能源當然是選項之一,核電同樣被認為不可能或缺。

英國人很務實,全國用電不可能全靠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業者也認為可和核電共同為英國能源各自盡力,在未來的能源市場上,不是一場拼得你死我活的單一選項殊死戰。

即使裝設太陽能板價格下降,但英國能享受陽光時間有限,風力發電雖有發展潛力、也有密集的發電機,但仍有缺風運轉季節,因此核電與再生能源併存,因而獲得英國政府與民間多數支持。

當反核人士質疑核電「安全」時,許多英國人認同核電的理由之一卻是「安全」。英國沒有地震、海嘯,過去半世紀的英國核電廠沒發生過大狀況,即使核電廠附近居民,都已習慣而不曾感受到核電的威脅。

核電另一個被英國人視為「安全」的原因,在於核電屬於獨立自主能源,不用仰賴進口,對英國人而言,進口電力就像被其他國家掐住咽喉,尤其在全球極端氣候侵襲下,伴隨而來的天然災害越來越常見,無法自主的電力,比核電廠還令人不安。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6/1046/1143.gif

http://nuclear.udn.com/magimages/1/PHOTO/1046/1046/1161.gif

核廢處置燙手 各國都有難念經

核廢料的處置爭議,往往是力倡核能發電者的一大軟肋。即使是老牌核能大國—法國,核子燃料最終處置場仍頻生爭議。

反核人士蜜鐘(Charlotte Mijeon)指出,目前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場預定地默茲省比爾市(Bure),已有地質學家發現有地熱,依法不能當作掩埋場。她忿忿不平地說:「核廢料是道德問題,變成我們今天使用,垃圾留給後代子孫去解決。」

克羅埃西亞裔的法國人胡家衛(Gabriel Vukovic)坦承,自己支持核能,但還是很焦慮未來核廢料要怎麼處理。他邊說話的同時,眼神飄向年紀還小的一雙稚兒。

根據官方統計,法國現有約115.3萬立方公尺的放射性廢棄物,相當於台北101體積的一半。雖有逾八成已完成最終處置工作,仍有部分尚待處置技術突破。這也是聖洛朗(Saint-Laurent-des Eaux)核電廠,有兩部機組已停機逾20年,至今仍未能順利移除的原因。

核廢最終貯存場 美國也搞不定

美國是全球最大核能發電國,至今也還擺不平核廢料的最終貯存場爭議。2010年,總統歐巴馬授權能源部撤回內華達州猶卡山(Yucca Mountaion)的申請案,另成立「藍帶委員會」(BRC),重新檢討美國核廢料政策。

前年BRC公布「美國核能未來藍圖」報告,認為仍應透過適合性、階段性、透明性、共識性、標準及科學為基礎的方式,讓核廢料獲得最終貯存。但地點為何,至今仍沒有結論。

美國核能協會(NEI)對外溝通處長希爾(Walter Hill)去年九月來台出席研討會時坦承,核廢料的處置未來會如何發展,沒有人有答案。

英國基於減碳要求,因應燃煤發電廠未來將逐步關廠,將核電與再生能源並列為2020年能源發展重點。

英國處理核廢料 每年花數十億英鎊

英國首相卡麥隆去年底宣布在位於索美塞特郡(somerset)的原辛克利核電廠區(Hinkley)新建可容納兩個核子反應爐的Hinkley C核電廠,預計2023年啟用後,可供應全國7%所需電力,成為福島事件後,歐洲第一座宣布要新蓋的核電廠。

儘管這個決定經過跨黨派人士的討論,並成為共識;英國仍有擁核者憂心,核廢料處理至今仍找不到解方。曾有媒體估計,光是處理核廢料,每年就花掉納稅人數十億英鎊的公帑。

英國最大核廢料掩埋場,位於英格蘭的塞拉菲爾德 (Sellafield),該地區擁有數十座在六十多年前興建、專門處理核廢料的設施,不過,當地曾被發現處理核廢料的處所遭到核物質汙染,引發相當大的爭議。

廢核收拾善後 德國要2080年才完成

德國經驗則是凸顯:即使決定走上非核家園,核廢料的難題並非一勞永逸。

根據德國媒體報導,反應爐機組拆卸及放射性廢料貯存等工作,保守估計要到2080年始可完成。

德國國會就核廢料處理及尋求安全的最後貯存等問題研擬專法,目前主要爭議包含:必須選定禁得起各種人為及天然災害衝擊的最後貯存所,以確保核子能源的和平用途。

德國核廢料最終處置地點歷年來爭議不斷。目前核廢料暫時貯存在下蕯克森邦的哥爾雷本(Gorleben),但自1980年代以來,反核運動人士抗議將核廢料運送至該地,因此經常進行示威遊行,與警方爆發衝突。

儘管德國政府打算重新尋找新的最終處置地點,卻仍把Gorleben列入選項,顯示政府興蓋鄰避設施(Not In My Back Yard),其實選擇相當有限。

最終處置場選址 台灣空轉十多年

台灣核四廠的去留之爭,在民間出現以「爸爸」、「媽媽」為號召對象的反核團體,並且在廢核家園大遊行中,出現親子大隊,也充份凸顯動輒須貯放三百年至十萬年的核廢料,讓人寧可犧牲生活品質,也不讓便宜的核電順利上路。

相較於美、法,進行的是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場的選址工作,台灣核廢料處理進度遠遠落後,連以受到汙染的工作手套、工作衣、更換零件等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經過十多年選址,仍在空轉。

截至去年底,我國三座核電廠、蘭嶼、桃園核能研究所,累計21萬4501桶55加侖桶裝低放射性廢棄物。根據台電初估,除役過程產生的核廢料,相當於一座廠運轉40年產生的量。

「蘭嶼島上只有4800人,卻有超過10萬桶核廢料。」達悟族人希婻.瑪飛洑語氣不甘地說。最終處置場選址延宕,也讓蘭嶼擺脫核廢料的願望一再夢碎。

原能會前副主委謝得志、原能會物管局局長邱賜聰都建議,立即成立核廢料專責機構。一方面是擺脫國營事業惡名昭彰的臭名,以利在選址推動過程中與在地民眾建立互信;另外,透過鬆綁政府人才與採購的規定,才能進用最終處置場周圍的居民,並增加在地企業得到政府標案的機會,達成實質嘉惠地方、促進經濟繁榮。

關於專責機構的營運與成效,也許可借鏡法國經驗。經歷1980年代風起雲湧的反核示威行動,法國成立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的專責獨立機構─國家放射性管理局(ANDRA)。

處理核廢料 法國兼顧世代正義

「這已經不是ANDRA的計畫,而是ANDRA和一個地方的計畫。」放管局國際組組長烏祖尼安(Gérald Ouzounian)說。他舉例,若地方是以從事低階金屬加工為主的產業環境,在興建廠址後,就要協助產業技術升級,並補貼工廠升級必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國家級專責機構出現,也讓核廢料處理具有更周延的標準作業流程,特別是在顧及世代正義上,可著墨不少。例如,法國為確保最終處置場的資訊代代相傳,透過將備份資料存放在國家檔案局,並邀請在地民眾化身監督的一份子,讓記憶不只在官方,也在每一位老百姓的心底。

另外,2006年通過「放射性廢棄物永續管理計畫法案」,將「可逆性」的處置原則入法,要求現階段用過核子燃料在經過掩埋後,仍可順利取出,不會有輻射外洩疑慮,以便子子孫孫可重新做決定。

日本除染牛步 福島人民有家歸不得

值得注意的是,核災發生機率雖低,但萬一發生,核廢料的問題就會更加棘手。日本就是個鮮明的例子。

在福島核災後,日本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除染(清除輻射汙染)工程,校園、公園內的土壤被剷起,換上沒有汙染的土;除染工作累積的龐大廢棄物,目前仍堆放在福島縣內。

東京電力副社長石崎芳行指出,福島除染目標希望在2020年前完成,「很遺憾有部分居民可能無法回來。」

核安沒有100% 資訊透明是王道

三年前的福島核災是近年全球核電廠核安管制的轉捩點,最大的差別是,電力公司不再宣揚核電廠是100%安全,而是要盡力追求100%的安全。

福島核災讓日本國內反核聲浪攀升至史上最高峰,近期日本國內民調顯示,反對核電廠重啟的比例仍高達6成以上。

日法核安 都講資訊透明

日本原子力委員秋庭悅子指出,對核安的信心一旦流逝,就必須花費很長時間,一點一滴的重新贏得民眾的認同,其中的關鍵在於「資訊透明」。

在311大地震前,日本官方與電力公司對核安信心十足,但福島核災扭轉了民眾對核電廠的信心。秋庭悅子說,沒有100%安全的核電廠,政府與電力公司應該明白告訴民眾,核電所有潛在的風險。

法國3/4的電力來自核能,但法國核能安全署(ASN)前署長拉寇斯特 (Andre-Claude Lacoste)說:「公民應該知道核能是危險的。」

法國核能安全署前身是原子能及再生能源署(CEA)的下級單位,2006年法國「核能安全與透明化」法案通過後,賦予獨立機關地位,逕行向國會報告。法案裡明文規定營運商資訊透明的義務,並賦予民間團體隨行入廠調查的權利,讓民意實質監督更上一層樓。

「有人說我們是拿錢專門來說不,我們是拿了錢,但我們有能力說不,」拉寇斯特口中的「有能力」,是指監管機關的專業度,從核安管制到輻射防護,都不必仰賴營運商的資訊,自行調查、評估,否決營運商不合理的要求。

2011年的福島核災對正在復甦的美國核電業造成不小衝擊,核電業者因此共同提出緊急應變計畫,設想各種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備妥可攜帶式的應變設備,避免核反應爐受損導致輻射外洩。

為了做好備份後援,核電業者也在田納西州的曼菲斯和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成立區域中心,當災難發生時,核電業者可以向較近的區域中心求援,利用卡車、飛機把更多緊急救援設備送往受災核電廠。

區域中心擁有多組核電緊急設備和重型裝備,包括足以為核電廠緊急冷卻系統注入電力的大型緊急發電機、處理冷卻水的裝備,以及工作人員的額外輻射保護裝備。

英國核安 最怕恐怖攻擊

英國由於幾乎沒有地震、海嘯等問題,即使住在核電廠附近的居民,都不太擔心核電廠的安全問題;但是,由於英國可能是恐怖攻擊目標之一,核電廠一旦成為攻擊目標,比大自然災害為核電廠帶來的可能後果更為嚴重。

英國使用核電已超過半世紀,但在超過五世紀的歷史裡,英國沒有出現過大地震;兩百多年來也未見海嘯襲擊英國,雖然在氣候變遷出現極端氣候現象,但英國人多半認為,沒有地震與海嘯,核電廠可能存在的天然災害並不會發生。

去年YouGov的民調就顯示,45%的英國民眾會擔心核電廠的安全性問題,但同時有44%民眾相信,如果處理妥當,可以安心使用核電。

德國核安 不因廢核減損

德國Biblis原野上矗立兩顆水泥巨蛋和四座高聳冷卻塔,是拆卸中的Biblis核電廠,它們將平靜地從地平面消失。2011年宣布廢核時,Biblis鎮長柯奈里高(Hildegard Cornelius-Gaus)說,Biblis是德國最老核電廠,任何決策我們第一個受影響,「只是沒想到來得那麼快!」

她說,Biblis當地居民絕大多數支持核電廠;因為當地居民有很多人是在核電廠工作,「我們相信自己工作專業與態度」,知道它是很安全的;福島事件後,德國對核電廠陷入一股情緒中,事實上德國核電廠是全世界最安全,不只核安管理好,也沒有發生地震海嘯地理條件。

德國核子論壇(Deutsches Atomforum e.V.)公共事務主管溫德勒(Nicolas Wendler)說,在日本311福島事件後,德國對所有核電廠進行一次大體檢,沒有一座機組有任何安全疑慮。事實上德國在2011年關掉的八部機組,比國外任何一座核電廠都要安全。

他表示,德國廢核是政治決定,不是核安問題。德國核能因為技術成熟,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名聲與地位,即便德國不用核能,但德國核能公司及產業具有世界競爭力。

台灣核安 信任危機難除

相較於日本與法國等國加強向民眾溝通核能的風險,環團批評我政府與台電則是處處宣揚核電安全,並誇大斷然處置措施的功效。

台灣四座核電廠都受到活動斷層或海嘯的威脅,北部核一、核二廠附近有山腳斷層,1867年,附近基隆曾發生高達13公尺的海嘯;南部的核三廠有恆春斷層,1721年,附近的台南與高雄也曾出現海嘯。

環團指出,台灣在世界地震災害地圖上被列為最危險的區域,因為台灣附近七級以上的地震頻傳,人口密度又高,過去在台灣發生的地震或海嘯,都造成重大災情。

至於核四,經濟部長張家祝說,安檢過程中若發現問題,就會改善到好為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卻指出,核四內部的安全問題複雜難解,外部環境又面臨多重威脅,「公投與安檢,不會讓核四變安全」。

核去核從懶人包 國際篇

19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各國都積極尋求穩定便宜的「能源」,能源發展政策也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而當時強調便宜、乾淨的「核能」也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寵兒!

但經歷1986年車諾比核災後,一些國家興起了能源政策的反思,核能真的是安全、便宜的能源來源嗎?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更是帶給全球無比的衝擊,各國都加速檢視能源政策發展方向。以下整理了日本、德國、法國、美國及英國的能源政策發展概況。

日本》

2011年福島核災發,日本原本積極發展核能,30%電力仰賴核電,並規畫2030年將核能發電比率提高至53%;但福島核災發後,民間興起反核聲浪,核電廠相繼因維修停機或因安全問題關閉,目前仍處於「零核電」狀態。

不過,基於發電成本的壓力考量,四大電力公司已申請20幾座反應爐重啟作業。

德國》

德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經歷1986年車諾比核災後,1998年公告廢核計劃;200年公布「再生能源法」,以保證收購20年方式鼓勵發展再生能源;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德國政府更是宣布2022年全面廢核的目標。

但,推行能源轉型政策以來,電價漲幅已衍生為國內另一個重大議題。

法國》

身為全球最大電力輸出國的法國(共有19座核電廠,58座反應爐),從1990年代開始,支持核電者的民調皆逾50%,僅2011年當年略低於50%。

法國核工技術出口,每年約60億歐元,占GDP的2%,相關領域的就業機會約40萬個,占全國就業機會4%。

法國民眾對於核電高支持率,和其對於核安、核廢料採取高透明的政策有關,所以法國雖然也在發展再生能源,但已宣告不會降低核電的發電量。

美國》

1979年3月28日美國東岸的賓州薩斯奎哈納河畔三哩島核電廠二號反應爐悄悄停機;連串系統故障加上人為疏失,放射性物質開始外洩,2天後核電廠五英里內的民眾被強制疏散;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十億美元。 雖然發生「三哩島事件」重大核安事故,但美國歷屆政府仍視核能為國家能源戰略的一部分;尤其21世紀初始,化石燃料價格不斷上漲,全球暖化效應浮現,美國政府更是用行動宣示力挺核電業的決心。

英國》

在極端氣候帶來的災難越來越多時,核電的低碳、自主能源特性,成為英國混合能源政策不可或缺的選項,英國政府在2013年宣布將建新核電廠,2014年二月初的英、法高峰會後,兩國更簽署聯合聲明:未來要加強核能合作因應氣候變遷。

(聯合報)
--
福島核災3周年 東京3萬人反核

台灣剛舉行「308廢核大遊行」,超過3萬名日本民眾9日也在福島核災將屆滿3周年之際走上街頭,他們齊聚日比谷公園,手持「核電廠掰掰」標語遊行至國會。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都共襄盛舉,表達反核決心。

坂本龍一強調,「危害仍在持續,我們必須走近福島等地的人們身邊,把呼聲傳達給他們。」

來自千葉縣的66歲商人河合表示,「如果繼續維持零核狀態,努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節省科技開支以投資能源,我相信是能夠不靠核電過日子的」。去年9月,日本唯一還在運轉的核反應器─福井縣「大飯核電廠」4號機,因實施定期檢修停機,這是40多年來,日本第三度進入「零核電」狀態。

東京居民佐佐木女士稱,日本首要國家課題是思考如何停用核電,以及重建受害最深的福島:「除非我們現在就停止(核電),不然未來會變怎樣呢?政治人物必須考慮到孩子的未來。」東京大學地震學家蓋勒表示,福島核災已過了3年,當局對福島核電廠的受創狀況仍無完整說明,也拿不出避免重蹈覆轍的辦法。  福島核災前,日本1/3電力來自核電。核災後,當局大幅提高核電廠安全標準,但首相安倍公開支持重新啟用閒置中的核反應器,因為日本無法負擔不斷飆漲的石油和天然氣,核電才能滿足龐大用電需要,並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中國時報)
--
憲兵將砍剩5000人

11月縮編 指揮官降上校 憲警調位階不對等

總統府遭砂石車衝撞事件,已讓博愛特區軍憲警維安人力配置問題浮上檯面,國安局長蔡得勝今將在立法院說明相關維安檢討作為。據軍方高層指出,憲兵指揮部將在今年十一月進行大幅度的裁減兵力,憲兵將剩下五千人,而北中南四個地區憲兵指揮部,少將指揮官將全數降為上校指揮官,屆時將出現憲警調單位位階不對等的尷尬場面。

未來憲兵發言權 恐遭弱化

特別是台北的二○二指揮部,過去是由少將指揮官與北市警局長、調查局台北市調處長對口,雙方位階相當,未來在降編為上校指揮官後,憲警調在協調時,憲兵的發言權恐將遭到弱化。

憲兵警衛大隊 擬移國安局

官員還指出,參與執行正副總統特勤任務的憲兵警衛大隊,因為任務與軍方作戰單位區隔,軍方有意將整個警衛大隊約三百餘兵力,移由國安局特勤中心接手,藉此達到裁軍目標,但因涉及國安局及特勤中心組織法的修正,雙方將持續協調,盼在年底前達成共識。

至於憲兵裁減為僅餘五千人,是否會影響總統相關維安任務的執行?官員說,屆時會以充足的兵力執行「最為優先的任務」,其他任務兵力自然會相對減少。

針對總統府維安檢討狀況,國安局相關人士指出,憲兵二一一營是總統府維安的執行單位,並接受總統府侍衛室警衛組的作戰指揮,但侍衛室警衛組卻非正式單位,而是以任務編組方式運作,未來有可能朝修改總統府組織法的方式處理,讓侍衛室警衛組正名化。

府前維安分工 憲警以溝蓋為界

現行憲警在總統府週邊維安的分工上,是以府前水溝蓋為界,界內為憲兵二一一營負責,界線外由中正一分局執行,但撞府事件凸顯憲警單位彼此的無線電並不相通,雙方各有監視系統的問題,基於有效維護總統府維安考量,未來將就分區負責但卻各自為政的問題進行檢討強化。

(自由時報)
--
eTag催繳還沒寄 補繳竟照收掛號費

扯!eTag催繳還沒寄,先收五十元雙掛號費!

消費者質疑︰「還沒寄出怎可先收掛號費」

花蓮縣光復鄉周姓駕駛投訴,他一月廿五日行經國五宜蘭路段需繳通行費十五元,因忙碌錯失三月二日繳費期限,本月五日自行到超商補繳費,發現被另加收五十元雙掛號費,由於催繳的雙掛號通知七日才寄出,他質疑「還沒寄出怎可先收掛號費」?

周姓駕駛人說,由於事後碰上農曆年事務繁忙,錯過自動繳費期限(二月十二日)、平信通知繳費期限(三月二日),三月五日才到超商補繳,卻發現除了十五元通行費、超商五元手續費之外,還被多收五十元的作業處理費。

周男說,他上網查詢發現這筆五十元是遠通用來寄發催繳通知的雙掛號郵費;然而,他到超商補繳的日期是三月五日,且繳完費還打電話給遠通的客服表明已經繳款。但是,催繳通知三月七日才統一寄出,質疑高公局、遠通這筆錢收得不合理!

他認為,從平信通知繳費期限三月二日到三月七日,還有五天時間,用路人還是能在超商繳費,遠通電收應該在雙掛號催繳通知寄出前,再去確認哪些單子已繳費,就可省掉郵資;結果用路人都繳費了,催繳單還是照寄,最扯的是他八日收到催繳的雙掛號,還附上一張三月三日開立的五十元發票,名目是「掛號作業處理費」。

遠通︰一旦逾期 系統就會自動設定加收50元

遠通電收發言人陳世莉回應,遠通在寄給周姓駕駛的平信通知單上註明三月二日為繳費期限,一旦逾期,系統就會自動在該筆帳單上設定加收五十元雙掛號費,遠通也會同時把逾期名單交給郵局,進入雙掛號通知階段。國道高速公路局業務科長荊心泉說,掛號費已預先支付給郵局,不會因為已經繳費就不寄送雙掛號。由於自動繳費期、平信繳費期限加起來已經很長,呼籲用路人儘早補繳,或申裝eTag辦理轉帳。

(自由時報)
--
香臭鍋湯包無標示 挨罰10萬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查驗連鎖火鍋店,發現新時代香臭鍋的湯包外包裝無標示,經移送桃園縣政府調查,縣府衛生局前晚前往新時代的倉儲稽查,果然發現未標示成分內容的大批湯包,開罰十萬元並限期回收改正。

為防範鼎王不實廣告、造假效應擴大,各縣市展開連鎖火鍋店稽查。桃園衛生局前晚前往八德市和強路的新時代倉儲稽查,查到一批銀色包裝的湯包都沒有任何成分標示。新時代李姓負責人向稽查員坦承,因湯包有秘方,擔心標示出成分會外洩配方,才未標示。

新時代︰憂外洩配方才未標 湯包回收換新

衛生局食藥管理科長劉麗文說,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成分內容都應標示清楚,違者可罰三萬至三百萬元罰款,新時代業者以避免配方外洩為由,拒不標示內容物成分,已經觸法,將開罰十萬元,並要求回收改正,且改正前十五家分店都不能再繼續使用這款湯包。

新時代公司表示,已將各分店湯包全數回收換新。

(自由時報)
--
腦瘤壓迫 頭痛又視茫茫/陳金城(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一名26歲的吳姓女病患因頭痛且視力模糊,曾去其他醫院就醫,醫師評估為眼睛輕微發炎,並給予眼藥水治療。沒想到一週後,問題並未改善,反而視力更模糊及頭痛加劇,加上每晚的頭痛使得睡眠品質變差,視力還逐漸模糊,讓家人擔心是否有其他的問題。

吳小姐原本視力都在1.5,沒想到竟然在短短的幾個月突然視線變得模糊不清,連平時最簡單的家務事都無法完成。煮菜時,常不自主把東西炒到鍋子外面,甚至後來連最簡單的吃飯動作都無法完成,進一步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腦瘤作怪。

腦瘤是長在側腦室的中樞神經細胞瘤,足足有6×5×4公分大,此種瘤臨床少見,各個年齡層均可發病,但好發於青壯年,平均發病年齡在20至30歲。

除了顱內壓增高外,發病初期的臨床症狀不明顯,少數病人有輕度頭痛或不適,包括頭暈、目眩,隨著腫瘤生長,頭痛逐漸加重,頭痛頻繁,當腫瘤生長阻塞室間孔或進入第三腦室阻塞大腦導水管時,病人轉為持續性頭痛、噁心、嘔吐,並伴有視物不清、甚至失明。

經過手術後,吳小姐的視力立即得到改善,頭痛現象也不藥而癒,目前仍定期做追蹤。

中樞神經細胞瘤對於放療極為敏感有效,手術切除腫瘤目的在於解除阻塞型水腦症,結合術後放療,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自由時報)
--
肝硬化厲害 腫瘤一再復發 需考慮肝移植/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的先生63歲,是B肝帶原者,有肝硬化,也有肝癌,他的兄弟姊妹也幾乎都是B肝及肝癌患者,但先生的病況似乎比他們嚴重許多。

5年前,他曾經手術切除肝細胞癌,這兩年來肝細胞癌復發,經歷兩次栓塞及一次電燒治療,前一段時間還因為大吐血住院,最近回診又發現一顆兩公分的腫瘤且有腹水。醫師告訴我們,可能要考慮肝臟移植了。

究竟在什麼情況下會考慮肝臟移植呢?

A:肝臟移植是肝癌治療的一種根治性療法,也就是將功能不良的肝臟移除,植入新的肝臟。如果移植一切順利,新的肝臟將取代原有的肝臟,發揮解毒、代謝、合成等生理功能,讓身體重新恢復健康。

臨床上,病患何時要考慮接受肝臟移植?一般來說需依據病患肝硬化及肝癌的病況判斷。當病患肝硬化厲害,肝功能衰退,也就是發生代償的情形,包括黃疸指數高、凝血時間拉長或有腹水及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等,就需考慮肝臟移植了。

如果肝細胞癌評估起來不適合手術切除,且預期日後可能會一再復發,此時也需慎重考慮肝臟移植治療。

因此,您先生是B肝、肝硬化及肝癌病患,曾出現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近日又發現腫瘤復發且合併有腹水,確實有需要考慮肝臟移植治療。否則肝臟功能不良,腫瘤又持續復發,到後來肝臟不堪負荷,也就無法再接受治療了。

至於肝臟移植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五等姻親內的親屬活體捐肝,但如果家人中無適合的捐肝者,就只能登錄器官移植中心,等待配對合適的屍肝了。

(自由時報)
--
癌症指數高 原來是子宮避孕器作怪

45歲蔡姓婦人,因經期不順且腹部經常感到不適,到醫院抽血驗癌症指數,發現卵巢癌與乳癌的標記都高於正常值,並嚴重貧血;經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壁中有一個子宮避孕器,婦人經開刀取出避孕器後,即恢復正常。

蔡姓婦人到嘉義市慶昇醫院進行健檢時,主述近幾年來經期一直不順,且容易頭昏、腹痛,曾就醫卻找不出原因,她自覺身體一定有問題,因此到醫院健檢。

結果在抽血時做癌症指數篩檢,發現卵巢癌與乳癌的標記都高於正常值,紅血球、血色素與血清鐵則偏低,是嚴重的缺血性貧血,腹部X光顯示,子宮內似乎有異物,經婦科超音波檢查,確定是子宮避孕器產生問題。

慶昇醫院影像醫學科醫師紀慶鍠表示,蔡姓病患自述是幾年前裝了子宮避孕器,但後來沒有追蹤,避孕器被包覆在子宮壁中,經開刀取出避孕器後,卵巢癌、乳癌的指數降到正常,貧血也改善,一切都恢復正常。

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楊珮音表示,一般裝子宮避孕器,約5到6年要更換,蔡姓婦人顯然是沒有更換,並可能因其免疫力不好或有糖尿病等因素,而引發子宮感染發炎。

楊醫師說,裝了子宮避孕器的婦女,過了更年期,不需要避孕,很多人都未將子宮避孕器取出,雖然臨床上因避孕器未取出而引發感染的情況並不多,但建議可利用做抹片檢查時,順便取出,確保沒有後遺症。

(自由時報)
--
無登記的攤商 擬禁賣菸

台灣賣菸超輕鬆,路邊攤隨手可買,無法有效減少青少年買菸,且白牌菸、走私菸氾濫。為加強管理,財政部已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將提案修法,將菸品販賣改採「登記制」,近期報行政院。若修法通過,無登記的攤商將禁賣香菸。

若修法順利,未來在有營業登記的店家、餐飲點等才可賣菸,且若營業登記內容沒有菸品販賣的項目,還需要補登記。地方稽查人員在稽查時,只要是無登記的攤商就不能賣菸,希望藉此杜絕私菸銷貨管道,減少走私行為,也避免稅基流失。

「世界上幾乎找不到其他國家買菸比台灣更容易,」國庫署長凌忠嫄說,台灣賣菸幾乎沒有管制、隨手可得,便利商店、檳榔攤、路邊小攤販都有賣,甚至隨便在路邊擺個小桌子也可以賣菸;地方稽查人員即使懷疑攤商賣的香菸來路不明,可能是走私菸,但也很難舉證。

法律規定禁售香菸給未成年民眾,但消基會日前調查發現,七成青少年菸品來源為商店或檳榔攤,菸品違法販售普遍。

凌忠嫄說,「一般攤商哪會管買菸的人幾歲」,主管機關對商店還可以三令五申並祭出罰則,但對沒有登記的攤商,實在沒轍,很難管理。

凌忠嫄指出,國庫署原本規劃要將菸品販賣改為「許可制」,一方面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也控制許可數,讓買菸不要那麼方便,降低國民吸菸率。

不過,地方政府認為在執行上有困難,業者和癮君子恐怕也會抗議,因此改採殺傷力較小的「登記制」,限制香菸只能在有登記的店家販賣,至少禁絕香菸透過攤商販賣。

凌忠嫄表示,目前已蒐集完各方意見,並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近期會擬定修法草案,送行政院審議。

國庫署副署長蕭家旗坦言,全台超商、雜貨店等商家那麼多,國庫署及地方稽查人員沒能力一一去盯、去查;但新增「登記制」後,只要被查到或被檢舉有違規,就可以處罰,提高管理強度。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業者反應 菸商:應祭出重罰

國庫署擬採登記制來管理菸品販賣業者,國內菸品市占第一的菸商傑太日煙質疑,無營業登記的雜貨店、檳榔攤眾多,而菸品查緝的人力有限,執行恐有困難。

業者建議,對販賣菸品給未成年人等違法達一定程度以上的菸品販賣業者,祭出禁售令等重罰,更可行、有效。

傑太日煙估計,台灣傳統雜貨店、檳榔攤等傳統通路型的菸品零售商共約五萬五千家,有相當高的比例沒有營業登記;菸品查緝的人力有限,執行登記制可能會耗費成本,造成行政負擔,建議採「負面表列」的方式,只針對違法的「壞學生」重罰,可能比較可行有效。

檳榔攤:難防偷跑

「要登記才能賣菸?沒關係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新北市吳姓檳榔攤業者說,中華民國萬萬「稅」,政府要增加稅收,「賣菸討生活也只能認了」。

「什麼,賣菸要登記?」台中市林姓檳榔攤業者說,如果政府一定要這麼做,就要落實稽查,若規定沒辦營業登記的檳榔攤都不能賣菸,「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偷跑」,若不能落實稽查,對守法攤商不公平。

雲林縣黃姓檳榔攤業者則質疑「政府管太多了」。

(聯合報)
--
「新通保法」限制調通聯 檢警抱怨

新修訂通訊保護及監察法,規定調閱通聯紀錄,僅限最重本刑3年以上犯罪,六月上路前,引起檢警一片譁然,認為將嚴重打擊第一線檢警士氣,更影響被害人權益。

新竹地檢署主任陳佳秀表示,包括通姦、過失致死、過失傷害、恐嚇、妨害名譽以及毀損等案件,未來將會無法調閱通聯當佐證,勢必造成偵辦困難,憂心未來「小案沒得破,大案辦不了」。

陳佳秀還說,未來連民眾手機遺失,報案後警方也無法幫忙調通聯,找回機會是「零」。

依新修訂通保法第十一條之一規定,調通聯紀錄及使用者資料,限最重本刑3年以上犯罪,且要向法院聲請核發調取票,經法院核准才可調取。

員警無奈指出,以往接獲自殺案件,能「及時」挽救當事人性命的原因,多半是透過查到當事人手機發話位置等方法,未來新法實施後,警方將無權力即時查詢,會影響救人時效。員警們還提到,未來處理「群架」事件,不能調通聯,如何揪共犯?治安惡化,全民共同承擔?

基層警員更痛批,以後民眾要找手機、找人,受限新法,報案也沒用,只能燒香拜拜或自求多福了。

陳佳秀說,通聯紀錄只有6個月保存期限,經法院核准才能調取,不利案件偵辦時效,還可能造成通聯紀錄滅失。就算符合可調取通聯紀錄案件,檢警必須舉證偵查必要性及關聯性;若後續要聲請監聽,還得再向法院聲請上線,「作業繁瑣」。

檢察官陳宏兆表示,聲請通聯紀錄是辦案第一道關卡,少了通聯佐證,第一時間容易誤判,反造成人權侵害。甚至未來民眾到警察機關報案,警方可能會告訴當事人「現在無法調通聯」,以「消極」態度面對,無法偵破的「黑案」恐大增。

部分檢察官說,意外死亡案件,當遇上死因可疑時,往往需調取通聯釐清,若處處設限,無法充分保護死者家屬及被害人權益。

高院法官邱忠義深有感觸的形容,通保法形同「三道濾心」,濾掉所有有用的礦物質。第一道是聲請通聯及使用人資料,需向法官聲請調取票,第二道是聲請監聽票,法官可能也會駁回,第三道是意外監聽到的犯罪情資,不能做為證據資料。

但也有法官們認為,早年羈押權與搜索權從檢察官手上交給法官時,許多人揚言犯罪偵查將窒礙難行,如今還不是一樣照常運作。

就事論事 辦案利器拔除 保護到誰

新修訂通保法6月29日即將上路,但如因為法令種種限制,導致欲尋短者因此無法被救。試問:政府真忍心眼睜睜看對方自殺?

新修訂通保法表面打著「保障人權」幌子,實質上卻增加檢警單位偵辦障礙,甚至用「打擊治安,保護犯罪」形容,都還嫌不足。

其中直接衝擊包括,檢察官相驗案件難釐清死因、家暴案件被害人無法即時舉證而持續被加害人騷擾、人民失蹤案件將使失蹤人身陷險境、輕罪案件無法獲得檢警協助、增加自訴人蒐證上困難度、讓證據保全的措施形同虛設……。

調閱通聯是調查重大犯罪的工具,通聯並非通話內容,對隱私影響輕微,實務上多用在查證上。

通訊自由當然應該加以保障,司法監聽也不容流於濫權,但是,近年來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犯罪事件偵查日益困難。這樣的法律,到底是保障好人,還是保障壞人?

或許員警們無奈調侃以對,但是,辦案利器全被拔,限制愈多,以後可做事情就愈少,越來越輕鬆囉,「好像賺到了耶」!

(聯合報)
--
深坑往返台北 增闢949快速公車

雙北快速公車將增開一線,由指南客運經營的949快速公車,本月29日起將往返深坑北深路、捷運古亭站,沿途經過國3甲、羅斯福路等,全程僅需30分鐘,預估每日可紓解1500人次的旅客,新北市交通局表示,今年9月新店往汐止的快速公車也將行駛。

新北市交通局運輸管理科長陳奇正表示,深坑往台北的人潮越來越多,多數民眾搭乘捷運往返,仍有轉乘上的麻煩,捷運古亭站恰好在中和線與新店線的轉乘接點,增加深坑、捷運古亭站的路線,將能提供民眾轉乘後的選擇,或往返台北市的新方式。

交通局說,目前雙北跨縣市快速公車路線已有39條,加上949快速公車的開通,共計40條,949快速公車以深坑北深路為起點,經過國3甲,進入台北市區行經辛亥路、羅斯福路、抵達捷運古亭站後,往和平東路、師大路接回原動線,沿線將經過東南科技大學及師範大學。

949公車路線單程21公里,共有10輛配車,尖峰10到15分鐘開車、離峰20到30分鐘,全程兩段票收費,分段點於國3甲,可串連深坑老街、師大夜市、中和線與新店線,陳奇正表示,全天往返預估可以載客1500人次。

繼949之後,新北與台北市交通局也已經敲定第41條路線,從汐止長安路出發,沿途經過汐止區公所、捷運南港展覽館站,終點抵達新店安和路,由中興與指南客運聯營,最快9月開通。

陳奇正說,快速公車路線多搭配捷運站設點,盼成民眾搭捷運後轉乘往返雙北的重要交通工具。

(聯合報)
--
勞退舊制 揪5千企業未依法開戶

關廠工人案餘波盪漾,為防又有勞退舊制勞工因雇主「落跑」拿不到退休老本,勞動部去年啟動舊制勞退金專戶查核行動,結果揪出高達五千餘家企業未依法開戶,其中有八十家被「抓包」後仍不為所動,遭各地主管機關開罰二到卅萬元。

關廠工人案燒出舊制勞退金問題,目前全國還有約一六○萬人擁有舊制年資,但在勞動部啟動專案查核前,有高達四成企業、近七萬家沒開戶,未來雇主若惡意落跑,勞工可能拿不回棺材本,恐成關廠案翻版般的不定時炸彈。

勞動部去年緊急啟動大規模查核,根據剛出爐的查核統計結果,去年各地政府和勞動部所屬的檢查機構,一共查核了一萬八千多家企業,其中約有一萬三千家因無舊制勞工或已經與員工完成結算舊制年資、不必開戶,另五千餘家連開戶都沒有,更別說按月提撥舊制勞退金。

勞動部退休福祉司說,這些企業遭揪出後,多數雇主均已依規定開戶提撥,但有八十家就是不幫舊制勞工開戶,已被開罰並限期改正。

不過,礙於人力限制,去年不可能一口氣查完七萬家,勞動部今年將持續補助地方啟動第二波查核,預計再查一萬多家,並列入地方補助款的考核項目。估計全數七萬家企業「查完一輪」約還要二到三年。

根據規定,企業須依員工流動率、年資、未來五年的退休人數等要件,每月提撥薪資總額百分之二到十五到舊制勞退準備金專戶,若遇關廠、歇業,雇主拿不錢支付退休金或資遣費,勞工至少還可從專戶拿回部分退休金;但若雇主提撥不足或根本沒開戶,勞工就只能打官司求償;過去因銀行債權優於勞工債權,很多勞工還是領不到。

至於二○○五年上路的勞退新制,雇主每月必須提撥勞工薪資百分之六的勞退金到勞工個人專戶,目前提撥率近百分之百,且即使轉換雇主,勞工退休金還能帶著走,退休保障沒問題。

工資、退休金、資遣 勞工債權擬同列第一順位

勞動部除了啟動查核行動,盤點事業單位的舊制勞退專戶情況,也著手修正勞基法、提高對舊制勞工的保障。勞動部說,未來雇主每年年底前須估算出未來一年可能退休的舊制勞退金數額,並於隔年三月底前撥足;雇主若未給員工勞退金或資遣費,還可能吃牢飯。

勞動部退休福祉司說,該修正草案目前正在行政院審查,希望能在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

根據草案,雇主每年年底估算出隔年的舊制勞退金後,須將該數額送交公司勞資雙方組成的「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審議,隨後再送各地主管機關核定並完成提撥;若未足額提撥,可開罰九到四十五萬元。

雇主若未依法發給退休金或資遣費則增課刑責,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四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另外,草案也修正將積欠工資、退休金和資遣費的勞工債權,與抵押債權同列第一順位;換句話說,公司資產未來不會全部先被銀行拿走,將由法官裁量分配。不過,勞團認為,勞工債權應該優於抵押債權。

財經單位和工商團體則憂心,此舉恐致銀行不願借錢給企業。

(聯合報)
--
別再說精神分裂…正名「思覺失調」

就讀明星女校的阿如,常覺得隔壁王伯伯眼神「色色的」,雖向家人求助但未獲採信;阿如愈來愈害怕,成績一落千丈,落得休學在家。因為懷疑王伯伯以X光機器透過牆壁偷看她洗澡,阿如一度氣得手持鐵鎚到王伯伯家敲門,從此大家都說她是瘋子,最後被診斷為「思覺失調」,被高齡父親黯然送入精神病院。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冠逸指出,「思覺失調」其實就是精神分裂症,因長期遭到汙名化,甚至被拿來當罵人字眼,病患往往不願就醫,家屬也因背負照顧之責,偶會遭病患言語或肢體攻擊。去年出版的精神科疾病診斷準則(DSM-5)已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改名。

蔡冠逸說,罹患思覺失調的阿如,因青少年時期發病時未就醫,等到高齡父親無力照顧,只好送醫住院治療,當時阿如已46歲,沒幾年父親就過世了。阿如在醫院住了十多年,至今仍等著父親來接她回家。

根據火鳳凰文教基金會發布的精障人權調查結果,有80%受訪者主張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統合失調症」,將躁鬱症更名為「雙相情感障礙」,聽起來較不會遭社會大眾汙名化。歷經多年努力,相關精神疾病總算正式改名。

思覺失調症大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比例約千分之三至百分之一,蔡冠逸說,該疾病雖然常見,但很少被社會大眾提及,其實精神分裂患者只要獲得適當治療,穩定服藥,許多人都可逐漸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高雄榮總精神部主任陸悌表示,曾遇過一名在知名書店工作的女性個案,20歲發病後,原本規律服藥治療,病情穩定,談戀愛後怕對方知道自己生病,竟自行停藥,沒幾個月就復發,只得忍痛離開工作和情人,回醫院從頭治療。他呼籲社會應對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更多鼓勵,讓他們有勇氣和信心接受醫療。

(聯合報)
--
每天多走2千步 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許多人都知道健走有益健康,但要走幾步才有效果?科學家計算發現,每天至少多走兩千步,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風險。

這項由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與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合作的研究,並發表在去年十二月的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

研究團隊利用統計算出每天多走兩千步,可降低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人員讓近一萬名五十歲以上、來自四十個國家的民眾帶上計步器,比較第一周與一年後的平均走路步數,並追蹤五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發現,在實驗第一周每天多走兩千步的人,可以降低約百分之十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一年後的風險則降低約百分之八。

研究也發現,走得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可降更多。若每天走兩千步的民眾能增加到四千步,一年後可降低百分之十六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果日走六千步則可降低百分之廿四風險。

「這項研究顛覆我們的傳統觀念。」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這可能是第一個用科學方式計算出走路步數有益健康的研究。事實上,過去國人總認為運動一定要達到微喘、流汗程度才有效,但有動比沒動好,走路也能達到一樣效果。

不過,運動須持之以恆,並養成生活習慣才行,尹居浩表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反而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王宗道表示,光看兩千步這數字好像目標遙遠,但它對多數民眾而言並非難事,因每人平均一天可走約五千步,若多走兩千步等於只多花廿分鐘時間。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537019-3364775.jpg?sn=13944153039221

(聯合報)
--
手機「滑太多」 白內障上身

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半年內近視度數驟增數百度,求診發現患白內障;醫師指出,自從平板、智慧型手機流行後,高度近視患者驟增,白內障也有年輕化趨勢,原因是「滑太多了」。

這名中年男子原有七百多度近視,最近半年老覺得看不清楚,原以為自己是老花了,半年內配了兩次眼鏡,都還是「眼茫茫」。

眼鏡業者也覺得男子在半年內近視度數從七百多度暴增到一千多度極不尋常,建議男子到眼科看診。醫師檢查後發現,男子兩眼都有白內障,經手術摘除,男子視力才獲控制。

眼科醫師鄧映平指出,近兩年來,高度近視患者確實有增加現象,求診民眾多半是短時間內近視度數暴增,不然就是中年罹患白內障。

鄧映平認為,紫外線固然也是眼睛殺手之一,但過於頻繁接觸平板或手機,更可能影響視力,尤其是在黑暗中使用,眼睛負擔更大。

(聯合報)
--
當媽趁早 42歲自然受孕極限

問:我今年42歲,妻子年紀跟我差不多,兩人結婚多年還未能生兒育女,有些遺憾。兩年多前,妻子曾經小產過,之後身體變得虛弱,這讓我思考是否還要繼續「做人」?妻子應該算是高齡產婦,加上以前小產過,如果再度懷孕,流產機率是否會更高?(新北市、公務人員、王先生)

稟坤婦幼醫院副院長徐金源答:

所有女性都可能面臨流產,一般女性懷孕後流產的機率約15%,如果年齡超過40歲,流產機率更高達一半、若能夠趁年輕時懷孕,成功生下寶寶的機率當然較高。

曾經小產過,不代表下一次懷孕就一定會小產。另外,小產過後,通常身體不會有其他毛病。許多人流產時的感覺,就像是一次出血量的月經,並沒有其他不適感覺。除非小產時,胎兒已超過20周,才需要特別調養身體。

由於國人晚婚,高齡懷孕的比率越來越多,超過40歲仍能順利懷孕生子的女性大有人在。如果還想要再有寶寶,其實可以一試,建議可先至婦科接受檢查評估,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或許還有機會自然受孕。

但如果再等一、兩年,等年紀更大時才要懷孕生子,屆時自然受孕的機率將低於5%,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只能透過人工生殖方式,來提高受孕機率。

臨床統計,女性42歲是平均自然受孕的上限,雖然偶爾會有超高齡女性意外自然受孕,但畢竟是少數。強烈建議想生兒育女的夫妻,一定要趁年輕,早一點結婚及計畫生育,就能提高生育機率。

(聯合報)
--
憂鬱症早治療 降低中風風險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憂鬱症早期治療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與中風風險。研究人員將患者分為服用抗憂鬱劑與心理療法,或由醫生決定標準療法,結果發現,接受抗憂鬱劑與憂鬱症治療的患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幾乎減少一半,研究結果刊載在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期刊。

這項研究評估235名被診斷為憂鬱症的年長者,所有患者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心臟病的跡象,但經過八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使用標準療法的患者,接受抗憂鬱劑與憂鬱症治療的患者,後來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幾乎減少一半。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Jesse Stewart表示,這項研究除發現早期治療憂鬱症的重要,還可能發現避免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不過專家認為,憂鬱症與生理變化有關,而發炎增加是心臟病的風險因素之一。憂鬱症的人比較可能會抽菸、較少運動、飲食不良、或較少服用藥物,這些行為都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表示,目前很多類似研究均認為,憂鬱症會引發心臟血管、腸胃道、免疫系統等疾病,甚至記憶力會變差、提早失智。主要是憂鬱症患者身體會分泌一種「可體松」,干擾腸胃道、心血管、自體免疫系統等,進而引發疾病發作的風險。

楊聰財提醒,憂鬱症應盡早治療,避免變成慢性化。他呼籲民眾不要害怕就醫,因為憂鬱症就像身體其他部位疾病一樣需要治療,若使用藥物有任何問題,也可與醫師討論調整,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