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231005 諾貝爾獎篇

更新時間:23:12

*諾貝爾文學獎主揭曉 挪威劇作家庸‧佛瑟獲獎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The Nobel Prizes in Literature)得主今(5)日揭曉,由挪威劇作家庸‧佛瑟(JON FOSSE)獲獎。評審給獎理由:「他嶄新的劇作與散文訴說了那些難以言詮的。」

諾貝爾獎委員會說明:佛瑟寫的小說被稱為「佛瑟極簡主義」風格。這可以在他的第2本小說《Stengd gitar》(1985年)看見,佛瑟向人們展示了他的主要主題之一「猶豫不決的關鍵時刻」的令人痛苦的變體。一位年輕的母親離開公寓準備去倒垃圾丟,但她把自己鎖在門外,而她的孩子仍在裡面。她需要去尋求幫助,但她不能這麼做,因為她不能拋下孩子。福斯呈現的日常情境,可以從人們自己的生活中立即辨認出來。

同時,還有一種惶恐和強烈的矛盾心理。這後來在他的戲劇作品中得到了體現,他能夠利用停頓和中斷來表達這種不確定性,而且還賦予它們情感。在他的戲劇中,我們面臨著看似不完整的言語或行為,缺乏解決方案,繼續困擾著我們的思想。

無論流派如何,佛瑟的中心主題都是人類狀況。佛瑟獲得非凡認可的背後是他敢於面對日常生活的不確定性和焦慮的勇氣。

庸‧佛瑟1959年生於挪威海于格松,現年64歲,1994年出版首部戲劇《不離不棄》,創作包括長篇、短篇小說、兒童文學、散文和戲劇在內的大量作品,被翻譯為超過40種語言。2007年獲法國國家功勳獎章,2010年又獲國際易卜生獎。

*導演王希捷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庸‧佛瑟 善於看穿現實表象

《一家之主》劇情片的導演王希捷、融觀電影有限公司創辦人是台灣第一位到挪威親自訪問到庸‧佛瑟(JON FOSSE,1959-)的人。她回憶當年會知道這位劇作家時的原因,是2002年還在念北藝大戲劇系的她,於前往愛丁堡旅遊,在書店讀到庸‧佛瑟的劇本《沙發上的女孩》便一見傾心。2004年決定自己翻譯並且改編成畢業製作,並在2009年以及以他的作品為主題研究,寫成畢業論文《挪威劇作家庸‧佛瑟作品研究——重複性結構形式與失落的自我》。「他作品裡面講到一般人在人生某個階段的失落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的內心感受,非常觸動當時的我。」

王希捷表示,「庸‧佛瑟善於表達現代人日常生活後面隱藏的部分,他的作品早期是寫實跟線性敘述,後來開始用意識流表達心理活動,語言表達很簡潔,飽含詩意。他描述人類的心理活動,我覺得偏向心理寫實,以具體的片段陳述生活事件,同時花更大的篇幅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並且運用時空拼貼的方式呈現。他的作品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他的文學能表達出一段『自我無法安頓』的旅程。」

《沙發上的女孩》劇情描述一位女畫家,碰到瓶頸開始自我否定的狀態,在繪畫的一個小時之內,有千百般的回憶湧上心頭,王希捷說明,「女主角內心流淌著回憶、對過去經歷過的人的想像、以及當下的生活,那些部份都是構成『現在』的他的樣子。非常地意識流,把心裡活動呈現在劇場上,以『閃回Flashback』的方式,運用很多重複性手法呈現現代人的失落。」

因為熱愛,她更不辭千里聯繫上庸‧佛瑟,2006年遠赴挪威親自與劇作家進行長達8個小時的訪談。當時王希捷提出一個對於他劇本解讀的問題:「什麼控制人生的命運,什麼東西讓他劇本裡有重複循環的感受,讓主角回到他一開始的地方,劇作中的腳色是否不能擺脫命運?」,當時庸‧佛瑟的回覆是:「人生是由某些力量操縱,是這些力量在描述整個人生。對他來講,劇作家是去表達關於運作人們生活背後的那個力量。」

*外媒曝2023諾貝爾文學獎賠率 中國「殘雪」登榜首、村上春樹排第2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Literature)得主將於台灣時間今(5)日晚間7點揭曉。根據英國立博(Ladbrokes)、Nicer Odds等博彩公司最新賭盤賠率顯示,最熱門的得獎候選人為中國女作家殘雪,連續幾年入榜、卻年年無緣文學桂冠的日本文壇巨擘村上春樹,今年獲獎呼聲仍然很高,目前排名第2。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多家博彩公司每年都會預測諾貝爾各獎項得主,5日將公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年70歲的中國實驗派作家殘雪,以1賠8位居賭盤熱門第一。報導指出,殘雪本名鄧小華,以短篇小說集聞名,曾被瑞典著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稱為「中國的卡夫卡」,若得獎將成為史上第18位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同時也是繼2012年莫言以後,第2位榮獲該獎項的中國人。

自2006年以來,年年都被視為得獎熱門人選的74歲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1賠12排名第2。報導指出,村上春樹1987年以《挪威的森林》享譽國際,作品經翻譯後在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出版,除諾貝爾獎以外,他幾乎拿過所有的文學獎項,若是他今年能夠獲獎,將會是繼川端康成(1968年)和大江健三郎(1994年)之後,成為第3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

其他上榜作家還有84歲的澳洲作家莫南(Gerald Murnane)、69歲的匈牙利小說家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1賠14並列第3,之後以1賠16上榜者,各個都是當今的文學巨擘,包括隱居的美國作家品瓊(Thomas Pynchon)、直言不諱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俄國作家烏利茨卡婭(Lyudmila Ulitskaya),最有名的則是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她在1985年以《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轟動國際。

*霸氣!諾貝爾物理學獎新科得主宣布 獎金全捐出來幫烏克蘭

諾貝爾物理學獎3日公布得獎者,由法國學者呂利耶(Anne L’Huillier)、亞谷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和匈牙利學者克勞斯(Ferenc Krausz)3人共享,分享約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66萬元)的獎金,其中克勞斯霸氣宣布,他要將這筆獎金捐出來幫助烏克蘭。

綜合外媒報導,克勞斯1962年出生於匈牙利莫爾,1991年取得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並任教於德國慕尼黑大學;3日他與法國學者呂利耶、亞谷斯蒂尼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3名科學家獲獎理由在於「產生阿秒(attosecond)光脈衝以用於研究電子運動的實驗性方法」,讓人類能更深入了解電子在原子和分子內部極其快速的運動現象。

3人將平分約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66萬元)的獎金,平均一人分得1122萬,克勞斯受訪時,相當驚訝能獲得諾貝爾獎肯定,今晚想與家人一起度過,他最近所獲得的獎項獎金都捐給了「Science 4 People」協會,諾貝爾獎獎金也將如此。

「Science 4 People」協會是克勞斯在1年半前所創立的組織,旨在幫助那些因烏克蘭戰爭而無法獲得教育的人們,首批計畫幫助了30名在烏克蘭東部失去家園的兒童,他們現在在烏克蘭西部的村落小學找到了庇護所,另外也為300多名無法上課的學生提供遠距教學以及改善學校膳食、新建中途之家等等。

*諾貝爾獎得主巴汶帝自曝 大學首次化學考試不及格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共同得主之一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今天告訴記者,他大學時首次化學考試其實沒有及格,而且成績是全班最低。

法新社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巴汶帝今天與學者布魯斯(Louis E. Brus)及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共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因為「量子點的發現與合成」獲得表彰。

但巴汶帝回憶說,他大學時首次化學考試沒有及格,那次經驗幾乎「摧毀」他。在中學時期,巴汶帝曾於科學方面表現出色,堪稱易如反掌。

在1970年代末,巴汶帝就讀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在大學首次化學考試時卻猛然遭遇挫敗。

巴汶帝今天告訴記者,他當時已習慣不必為考試而學習,在大學首次化學考試時,他因為巨大考試會場及嚴肅監考人員而感到膽怯。

他回憶說,他當時看了第一個題目,解答不出來,看到第二個題目時,他也想不出答案。最後他只拿到20分,是全班最低分。

巴汶帝說:「當時我想說,我的天啊,這是我的末日,我在這裡幹什麼?」

儘管巴汶帝當時熱愛化學,他並不了解準備考試之道,但他後來很快就找到方法,之後幾乎每場考試都拿100分。

據報導,他想要向年輕人傳達一個簡單訊息,那就是要「堅持不懈」,別讓挫折「摧毀你」。

(自由電子報)
--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爐 挪威作家佛斯摘桂冠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5日出爐,瑞典學院宣布將桂冠頒給挪威作家佛斯(Jon Fosse),獎勵「他的創新戲劇跟散文,為不可言說之事(unsayable)發出聲音」。
-
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今天宣布,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挪威作家佛斯(Jon Fosse)獲獎。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因為「她以勇氣與精確敏銳度,揭開她個人回憶當中的根源、疏離感與集體制約」。

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2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3日頒發物理獎,4日揭曉化學獎,5日公布文學獎。深受矚目的和平獎是唯一在奧斯陸頒發的獎項,於6日揭曉,經濟學獎於9日公布。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31萬元),當數名得獎者共享獎項,他們將分享獎金。

*為難以言喻之事發聲 挪威作家佛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學院今天宣布,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挪威劇作家兼小說家佛斯(Jon Fosse)摘下桂冠,佛斯「透過創新的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之事發聲」而受到表彰。

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宣布佛斯榮膺桂冠後,佛斯告訴路透社,他對於獲獎感到十分感動,而且戒慎恐懼。

路透社報導,身兼詩人的佛斯在聲明中表示:「我感到十分感動,甚至有點害怕。」

挪威現有兩種官方語言,現年64歲的佛斯以較少人使用的「新挪威語」(Nynorsk)寫作。他說,他認為這座獎是對新挪威語及推廣新挪威語運動的認可;他最終將獲獎歸功於語言本身。

在挪威只有約10%人口使用新挪威語,是基於19世紀農村方言發展而成的。

佛斯除了創作20多個劇本外,還在40年間出版小說、散文、詩集和一系列兒童讀物。根據他的出版商,佛斯的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他的劇作已被搬演超過千次。

佛斯撰寫的小說有著精簡的風格,被稱為「佛斯式極簡主義」(Fosse minimalism),這可以從1985年出版他的第2部長篇小說「封閉式吉他」(Stengd gitar,暫譯)看出。

佛斯的極簡主義風格作品,依靠簡單的語言措辭,且透過節奏、旋律及沉默傳達訊息。

佛斯的主要著作,還包含廣受評論家好評的長篇小說「船屋」(Boathouse,暫譯)與「愁思」(Melancholy,暫譯)。

*挪威「新易卜生」摘諾貝爾獎 作品孤獨疏離卻深受歡迎

諾貝爾文學獎新科得主佛斯(Jon Fosse)作品並未推出繁體中文版,但上海譯文出版社曾在2014年出版「有人將至」簡體版、兩年後再推出「秋之夢」,這也是這位挪威國寶劇作家作品首次被翻譯成中文。雖然華文世界對佛斯感到陌生,但他卻是當代歐美劇壇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劇作家,其作品被譯成40多種文字,擁有「新易卜生」的美譽。

劇作評論家耿一偉表示,佛斯的劇作屬於「新文本風格」。這是1980、1990年代歐洲劇場興起的新浪潮,在敘事風格、題材選取上衝撞成規,挑戰觀眾對文本劇場傳統的想像。台灣目前尚未搬演佛斯的戲劇作品,但北京曾在2010年上演其代表作「名字」。

佛斯的首本中文譯本「有人將至」收錄了五個故事。包括1996年易卜生文學獎獲獎作「名字」、北歐國家戲劇獎獲獎作品「一個夏日」、「死亡變奏曲」等,主題聚焦死亡、記憶、孤獨和家庭的疏離。在「一個夏日」中,丈夫在某一天毫無預兆地離開家走向大海,再也沒有回來。妻子則自日復一日地站在窗前面對大海,無法擺脫記憶的糾纏。

佛斯作品的文字極簡、善用戲劇結構逼讀者直面自己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無法理解的疏離。然而他的作品卻深受挪威人喜愛,其劇作對白中強烈的節奏感與音樂感,交纏的現實與夢幻,創造出獨一無二、風靡讀者的「佛斯式」美學風格。

書迷在佛斯出生的地方成立基金會(Fosse Foundation) ,固定聚會朗誦佛斯的作品。甚至還找來織品藝術家將佛斯作品中的句子縫製於床單、手帕和睡衣上。挪威首都奧斯陸還有一間旅館,其中一個房間以佛斯命名。一個仍在世的劇作家能得到這樣的尊崇,福瑟可算是奇蹟了。

佛斯不只是重量級的作家,還是一流的譯者。他所翻譯的卡夫卡「審判」,被認為是北歐最好的譯本,他還翻譯了許多希臘悲劇。佛斯認為翻譯是「有深度的閱讀」,而他在創作之間進行翻譯,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

*已「陪榜」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是村上春樹 粉絲沮喪遺憾

從2006年起一直被外界預測可望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74歲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今年依舊無法如願戴上桂冠,算算至今已「陪榜」18年,也再度讓「村上迷」大感沮喪與遺憾。

瑞典學院今天宣布,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挪威劇作家兼小說家佛斯(Jon Fosse)摘下桂冠,佛斯「透過創新的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之事發聲」而受到表彰。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及大江健三郎,分別奪得1968年及199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另外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也拿下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今年再度無緣諾貝爾文學獎,暫時未能成為史上第3位獲獎的日籍作家。

村上春樹讀者群不僅在日本,在全球也為數不少,作品經翻譯後在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出版。2006年獲得愛爾蘭法蘭克.歐康納(Frank O'Connor)國際短篇小說獎及捷克的卡夫卡獎,2009年獲耶路撒冷獎,作品在國際上受到高度評價。

日本讀賣電視台報導,諾貝爾文學獎今天頒獎,近年來年年被看好有機會獲獎的村上春樹再度無緣上榜。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時,村上迷都會聚集在日本神戶市中央區一間義大利餐廳,一起等待頒獎瞬間。這間餐廳因為村上春樹實際到訪過,並在村上春樹作品中登場,多年來為村上迷所熟知。

村上迷在得知今年得主不是村上春樹時說,「也差不多該讓日本偉大文學家得獎了吧」。

日刊體育報導,村上春樹當年小學同窗與這所小學的教職員等人,今天晚間在村上春樹母校、兵庫縣西宮市香櫨園小學一同觀看頒獎,然後就在宣布獲獎人的瞬間再度失望。

村上春樹小學六年級同學、74歲的頭井治男與74歲的內堀均說,「沒辦法,只能再等明年了」。

香櫨園小學從大約10年前開始,就為村上春樹一旦獲獎備妥掛在學校的祝賀布條,雖然今年無意間把布條取出來,但村上春樹依然沒有獲獎,學校職員們邊說「再等明年吧」,邊把祝賀布條放回原存放處。

村上春樹1949年出生於日本京都市,早稻田大學畢業後,1979年以作品「聽風的歌」在文壇出道,接著又陸續出版不少獲獎的人氣作品。日本放送協會(NHK)曾報導,村上春樹會受到眾人高度期待,主要有兩個理由。

第一,村上春樹是日本現代作家中,作品廣受世界讀者喜愛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逾50種以上語言,是全球讀者都期待推出新作品的作家。

第二,村上春樹曾奪得不少國際性文學獎項,例如2006年獲得愛爾蘭的法蘭克.歐康納(FrankO'Connor)國際短篇小說獎,及同年在捷克頒發的卡夫卡獎(Kafka prize)。

(聯合新聞網)
--
*發現量子點 貢獻電子與醫學/美三科學家 獲諾貝爾化學獎

二○二三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由三位美國科學家共獲殊榮,分別是法國出生的科學家巴汶帝、俄羅斯出生的科學家艾吉莫夫與科學家布魯斯。三人因研究對奈米科技深具重要性、被稱為微小粒子的「量子點」而共享殊榮。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三人發現與合成量子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包括電子與醫學成像,「現在,它們可以從電視和LED燈中散發出光線,還可以引導醫生切除腫瘤」。

得主名單提前外洩
在揭曉得主前,瑞典皇家科學院罕見提前外洩名單。在評審做出最後投票前數小時,多家瑞典媒體就收到了得獎名單新聞稿,而且與最終名單完全相同。對此,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埃爾格倫表示,該則新聞稿因「迄今仍未知的原因」而外流,「我們深感遺憾,但是重要的是沒有在任何方面影響到得獎人」。

現年八十歲的布魯斯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他在一九七二年受雇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貝爾實驗室,耗費廿三年時間研究奈米晶體。

現年七十八歲的艾吉莫夫出生在蘇聯,為聖彼得堡的瓦維洛夫州光學研究所工作,一九九九年移居美國,在奈米晶體科技公司工作。

現年六十二歲的巴汶帝在巴黎出生,父母分別是法國與突尼西亞人。他在布魯斯指導下完成博士後研究,目前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巴汶帝說,在委員會通知他之前,他完全不知道名單事先外洩,「當時我在睡覺,瑞典學院叫醒我。」他說,自己的感覺「非常驚訝、昏昏欲睡、震驚,完全沒有預料且深感榮幸」。

布魯斯說,瑞典打來的電話響了整晚,他沒接是因想繼續睡覺,直到早上六點才從網路上發現自己得獎,「我當然沒預料會獲獎」。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艾奎斯特表示,量子點迷人且不尋常的特性之一,就是只須根據粒子大小就能創造出不同顏色的光,同時保持原子結構不變。

根據化學獎評審指出,物理學家早就知道奈米粒子中可能產生量子效應,但之前一直認為不可能在奈米空間中進行雕刻。在一九八○年代,艾吉莫夫成功在彩色玻璃製造出與尺寸有關的量子效應;幾年後,布魯斯率先證明在流體中自由漂浮的粒子與尺寸有關的量子效應。在一九九三年,巴汶帝對量子點的化學製造帶來革命性改變,產生出近乎完美的粒子,為量子點的應用創造出必要條件。除了當前用途外,量子點被認為可能促進柔性電器、微型感測器、更薄的太陽能電池與加密通訊的應用。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一千一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兩百萬),三位得主將共享獎金。

*合成量子點技術 應用於QLED電視

布魯斯曾來台大演講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美國化學家巴汶帝(Moungi G. Bawendi)、布魯斯(Louis E. Brus)和俄羅斯固態物理學家艾吉莫夫(Alexei I. Ekimov),表彰三人發明與合成「量子點」等貢獻;台灣學者分享,該技術已發展出QLED(量子點顯示器),太陽能電池塗料也在發展中,布魯斯十幾年前曾訪台,他高大謙虛、思路敏捷,當時就知具得獎實力。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國內學者評析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郭俊宏指出,三名得主促成奈米材料蓬勃發展,其貢獻是發明並合成「量子點」,可讓材料縮小到一百奈米之間,並達釋放可見光效應。

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培菱表示,自己指導教授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找來布魯斯研究無機材料,因貝爾是美國電信公司AT&T成立的,希望布魯斯等人研究用無機材料做出不同顏色的電話,且要十幾廿年不變色,當年發現無機材料的顏色跟尺寸有關,布魯斯帶著巴汶帝繼續研究,最後巴汶帝透過加熱等條件,合成出很漂亮的「量子點」,讓無機材料發光,這項技術現在主要用途是做QLED電視,因為能發出很亮的不同光線且耐用。

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周必泰回憶,十幾年前台大物理系辦理研討會,曾邀布魯斯來台演講,記得他長得很高大,演講時非常謙虛,宛如托福考試般一個字一個字敘述量子點原理,雖話不多,但思路非常敏捷,當年演講現場爆滿,眾人也都斷定布魯斯遲早會得諾貝爾獎。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黃暄益說,今年得主貢獻在於找到將奈米粒子升溫又瞬間降溫的控制方法,將量子點顏色控制很好,並可大量製造。

周必泰說,該技術已發展出QLED,太陽能電池塗料也在發展,但台灣仍落後,國外靠QLED賺大錢,國內僅三、四家公司投入,量子點奠定單分子螢光研究,也是未來光電產業甚至半導體產業的矽光子光導領域基礎,生醫領域則待毒性較低的無鎘量子點研發。

(自由時報)
--
*為奈米科技增色 3學者「量子點」獲諾貝爾化學獎

二○二三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四日揭曉,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巴汶帝、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布魯斯、曾任奈米晶體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的艾吉莫夫共獲殊榮,表彰三人在量子點領域的貢獻。

量子點為直徑僅有幾個原子的極小粒子,可發出非常亮的色光,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醫學成像等用途。路透、美聯社報導,量子點目前用於在平面螢幕上產生顏色、照亮LED燈具,有助造就讓外科醫師得以看清腫瘤內血管的裝置。

量子點為奈米粒子,受光照時可發出色光。其顏色取決於粒子的尺寸,較大的量子點會發紅光,較小則發藍光,顏色變化原因為量子點內部電子會因空間局限多寡,有不同活動方式。

瑞典皇家科學院讚揚三位學者「為奈米科技增添色彩」。雖然學界在一九三○年代已經預測前述顏色變化的特性,但時至約五十年後,拜今年三名得獎者的發現,才在實驗室中製造特定、尺寸受控制的量子點。

出生於前蘇聯的艾吉莫夫和布魯斯同為這項科技的先驅,巴汶帝則使量子點的製造有革命性突破,造就「近乎完美」的粒子,達到實際應用所需的高品質。三名獲獎者將平分一千一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三六○萬元)獎金。

巴汶帝對於獲獎感到驚訝、意外且榮幸,表示最初研究量子點時,並未思考其潛在應用,而是著眼基礎科學、受好奇心驅使,這是科學家工作的動力。布魯斯也說對獲獎感到意外,他數十年前開始鑽研時,就期盼見到為平面電視創造色彩等實際應用;他說,基礎研究的後續成果極難預料,通常是為了增進知識庫而非實際產物,但就自身案例上,兩者得以兼備。

今年化學獎還發生得獎名單提前外洩插曲。得主正式宣布前幾小時,瑞典皇家科學院似乎意外將得獎名單寄給瑞典媒體,遭多家媒體披露。對此,該學院秘書長艾利格倫表示「深感遺憾」。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10/04/realtime/25813649.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布魯斯為「量子點」重新來過 曾受邀來台

二○二三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巴汶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教授布魯斯、俄羅斯固態物理學家艾吉莫夫獲得殊榮,表彰三人在「量子點」領域的貢獻。國內學者回顧,布魯斯十餘年前曾來台演講,吸引大批師生入場聽講,儘管少言,但其思路極為清晰,也因「量子點」屬於起始型研究,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獲獎大熱門,今年獲獎實至名歸。

台大化學系教授兼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周必泰指出,一九七五年半導體低溫實驗看見發光現象,現在定義為量子點。布魯斯起初在貝爾實驗室不是做量子點研究,不過當年實驗室遭控違反托辣斯法,讓他放棄做了十多年的研究,轉而研發「量子點」,一切重新來過。

周必泰也回顧,布魯斯十餘年前曾受邀來台演講,聽眾大爆滿,因為大家認為他一定可以領諾貝爾獎,「是個長得很高的人」,演講非常清晰,就像在講托福考試一樣,儘管少言,思路超級敏捷。

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智慧生物工程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培菱說,布魯斯與巴汶帝為師徒關係,皆在貝爾實驗室服務,布魯斯為實驗室研究員,巴汶帝則是他的博士後研究員。

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郭俊宏說,光能量與波長有關,看到顏色也不同,主要是量子點釋放能量有差異。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